全晋文/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二

桓伊

编辑

伊字叔夜,小字野王,谯国谯人,历王刘惔诸府及大司马参军,授淮南太守,进建威将军,加督豫扬军事历阳太守,封宣城县子,进西中郎将,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肥水之捷,以功封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迁都督江荆豫三州军事假节江州刺史,征拜护军将军,卒赠右将军,加散骑常侍,谥曰烈。

上马具装步铠表

编辑

  臣过蒙殊宠,受任西藩。淮南之捷,逆兵奔北,人马器铠,随处放散。于时收拾败破,不足贯连。比年营缮,并已修整。今六合虽一,馀烬未灭,臣不以朽迈,犹欲输效力命,仰报皇恩。此志永绝,衔恨泉壤。谨奉输马具装百具、步铠五百领,并在寻阳,请勒所属领受。《晋书·桓伊传》

到江州上疏

编辑

  江州虚耗,加连岁不登,今馀户有五万六千,宜并合小县,除诸郡逋米,移州还镇豫章。《晋书·桓伊传》

刘遐

编辑

遐为尚书仆射,永和初为吏部尚书。见褚裒传。有集五卷。案《晋书》别有刘遐传,非即此,《通典》一百四,右将军王遐司马刘昙父名遐,未审即其人否。

冬夏至寝鼓兵议

编辑

  阳实君道,是以微阳初兴,庆其方盛,寝鼓息兵,不欲震汤也。礼尊无二,若当助阴,岂一之义。何以明之?彼月而蚀,则惟其常,此日而蚀,于何不臧。月蚀无救之道明矣。《通典》七十八

何熊

编辑

熊,爵里未详。

冬夏至寝鼓兵议

编辑

  “二节。阴阳升降之极,会通交代之日。二气既接,刚柔始分。君子远慎诸物,近慎诸己。在冬欲静,在夏无躁。百官静事,无刑以定。寝鼓息兵,其宜合同。”张侯曰:“冬夏二至,慎微不异。《左传》曰:‘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所重所慎,于是在矣。《周礼》‘太仆掌赞王鼓,救日月亦如之’。《左传》又曰‘月亦如之’。又曰‘非日月之眚不鼓’。皆正经也。日长则贺,君父道也。下庆上会,情交接也。日短则不贺,臣子道也。鼓以动众,是以二至迎送同寝之也。《通典》七十八

刘泓

编辑

泓,爵里未详。

冬夏至寝鼓兵议

编辑

  寝鼓不出经传。或以汉兴。日蚀阴盛,击鼓助阳,则冬至助阳,不应寝鼓也。《通典》七十八,明刻本作刘弘,今从官本。

于瓒

编辑

瓒为荆州刺史庾翼参军,翼卒后作乱,为长史江[A170]等所诛。

陈节戏事

编辑

  夫嬉戏都名动相剥,非为治之本。自今ヅ蒲掷马诸不急戏,宜一断之。《艺文类聚》七十四引庾翼集。

冬夏至寝鼓兵议

编辑

  案汉制,有冬至绝事不听政之条,而无夏至也。以此推之,夏至不应寝政事。《通典》七十八

郑瑶

编辑

瑶,爵里未详。

冬夏至寝鼓兵议

编辑

  寻冬至寝鼓之义,虽无正文,恐有由耳。夫天之德,贵生恶杀,冬至少阳初发,萌芽之渐,欲省方,泰顺动之象,以应至道,是以不省方事,安能鸣鼓?后代拟议至寝之,非为助阳也。夏至少阴肇起,杀气自兴,否剥将至,大戚方来,宜有鸣鼓开关,兴兵骇旅,施命四方,诰其逆兆,以遏小人方长之害。二至之义,否泰道异,休戚有殊,寝鼓之教,不宜同也。若以夏至,俗人所重,文武可息之一日,不可前三后三,等于冬至也。《通典》七十八

高崧

编辑

崧字茂琰,小字阿酃,广陵人,建元中为何充扬州主簿,转骠骑主簿,举秀才,除太学博士,拜中书郎,迁黄门侍郎,简文辅政,引为辅军司马,累迁侍中。

为简文致桓温书草

编辑

  寇难宜平,时会宜接,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运转之艰,古人之所难,不可易之于始,而不熟虑,顷所以深用惟疑,在乎此耳。然异常之举,众之所骇,游声沓,想足下亦少闻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或能望风振扰,一时崩散。如其不然者,则望实并丧,社稷之事去矣。皆由吾ウ弱,德信不著,不能镇静群庶,保固维城,所以内愧于心,外惭良友。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家国,其致一也。天下安危,系之明德,先存宁国,而后图其外,使王基克隆,大义弘著,所望于足下。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晋书·高嵩传》

答庾家访孝庾后服

编辑

  皆准五属为夫人周。《通典》八十一,孝后崩,庾家访服,侍中高崧答。

黄整

编辑

整,永和初为平越司马,有集十卷。

群臣敬太后父议

编辑

  夫子有云:“必也正名乎!”王者象天,后者法地,为兆庶父母,尊莫大焉,厚莫重焉,若以后尊宜敬于亲,于后父也便应有敬,错之礼典,先无兹比。今皇太后临统朝政,以主上富于春秋耳,故是本尊之尊,无复异也。且诸侯为国藩翰,北面稽首,岂可得推崇为太上邪?寻名定义,谓不应施敬也。《通典》六十七

张凭

编辑

凭字长宗,吴国吴人,永和初太常博士,累迁吏部郎、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有《论语注》十卷,集五卷。

四府君毁主议

编辑

  或疑陈于太祖者,皆其后毁主。凭案古义,无别前后之文也。禹不先鲧,则迁主居太祖之上,亦可无疑矣。《宋书·礼志》三

不拜颜子议

编辑

  不拜颜子者,案学堂旧有圣贤之象,既备礼尽敬,奉尼父以为师,而未详颜子拜揖之仪。臣以圣者,君道也。师者,贤臣道也。若乃推舜禹于君位,则稷契与我并为臣矣。师玄风于洙泗,则颜子吾同门也。夫大贤恭己,既揖让于君德;回也如愚,岂越分于人师哉?是以王圣佐贤,而君臣之义著;拜孔揖颜,而师资之分同矣。《通典》五十三,案,此议通典附注于北齐事下,当是采晋张凭议耳,北齐未见有张凭也,今姑编入晋文,俟再考。

妻已没为妻父母服议

编辑

  “徒从者,所从亡则已”,案郑玄曰“谓君母之党”。又云“有从重而轻者”,郑玄曰“妻之父母也”。然则从重而轻,与徒从者本别。礼,天子诸侯服妻之父母,明其义重也。若谓徒从服必同者,则妻从夫,明与夫从妻其正对,宁可复夫没则已乎?所据君母为异者。且外祖之服,本是亲假而恩疏。妻之父母,本由义合。《通典》九十五,司徒符问国子博士,博士张凭议。

新蔡王招魂葬议

编辑

  新蔡王所继先王,昔永嘉之难,覆殁寇虏,灵柩未返,今求招魂灵安厝。谨案礼典,无招灵之文,若藏虚棺以奉终,则非原形之实,埋灵爽于九泉,则失事神之道,惧非古人之情,礼所未安也。《通典》一百三

答徐灵期问久丧未葬出适女除服

编辑

  徐灵期问张凭云:“亲丧未葬,出适女应除否?”答曰:“《礼》云‘久丧不葬,主丧者不除’。又云‘主人不除’。此无缘独施男子正嫡一人,故当总谓男女众子耳。又无明文别言已出之女犹应除也。今论者据已服周,故谓宜从除例,然缘情处意,独有所疑。女随外出,降从周制。至于居丧之例,同于重者,诚以天性难可尽夺,本重不得顿轻,何必既降尽与周同。礼者人情而已,疑则从重。若当释衰以处殡宫,袭吉服以对棺柩,非孝子之所安也。”《通典》一百三

杜潜

编辑

潜,永和中为太常卿。

答司徒符问妻已没为妻父母服

编辑

  司徒符问太常云,若妻已没,犹应服其父母不?太常杜潜等答曰,何以缌从服也,明伉俪判对,恭承宗庙。推此言之,意谓不以存亡为异也。《通典》九十五

孙钦

编辑

钦,永和中为博士。

安平王薨废祭议

编辑

  《礼》,有死于宫中,阙一时之祀。又案魏高堂隆议,平原公主薨,二月春祠,不宜阙。臣闻伯叔父、同产昆弟、庶子、庶孙及次妃以下,天子诸侯则降而不服,于四时之祭无阙废,礼也。汉文帝前代盛德之君也,犹不忍以三年之丧,妨废孝享,割损年月,早葬速除,追思祖考,念在蒸尝,所以重宗庙也。且宫中有死者,三月不举祭,《传》发于缌麻三月之章,天子诸侯周大功,皆降而不服,何缌麻之有乎!诚亦儒者之迷误也。《通典》五十二

陈逵

编辑

逵字林道,颍川许昌人,汉太丘长实七世孙,永和中为西中郎将,追赠卫将军。见《魏志·陈群传》注。

与某书

编辑

  十二月廿五日逵白,岁终感惨寒切,足下何如。遣不悉,陈逵。《淳化阁帖》四,题云陈朝陈逵书,释文云晋西中郎将。今检陈书无此人,《晋书·礼志》中,泰始未有博士陈逵。又穆帝纪永和五年,有西中郎将陈逵,则其人也。

史援

编辑

援,永和中为宁朔将军中郎将。

后汉史君颂

编辑

  山岳降精,川渎耀灵。猗欤史氏,世济其英。忠其允塞,嘉猷有声。从容燮理,散诞飞缨。含香青琐,敷奏丹庭。有犯无隐,唯言是听。王室斯赖,诸侯以宁。内侍帷幄,外典专城。为政以德,察狱以情。化俗草偃,溪谷风清。金相玉质,不陨厥名。处溢不骄,居劳不惮。视险如夷,忘身逐叛。颂美鲁,青蒲安汉。执简书愆,奸邪逃窜。匪君之忠,孰能戡乱。在昔隆汉,姻娅皇家。唯帝念功,爵命屡加。三台五鼎,驸马奉车。腰佩两印,绶带双纟呙。何彼矣,常棣之华。如圭不玷,似玉无瑕。节之以礼,俭而不奢。笃生我侯,英略备举。有艺有才,能文能武。孝以奉亲,忠惟卫主。赤眉始结,白波犹侮。执锐破坚,斩馘灭虏。截彼长蛇,歼斯猾竖。策赏庙堂,书勋王府。功成弗居,名立不取。简在帝心,酬封祚土。厥土惟何,在溧之浒。初食三千,卒封万户。葭揭揭,鹿{鹿吴}々。禾役旆旆,原田无。俯营川陆,鱼盐所聚。蝗飞火灭,还珠去虎。子民辑悦,建兹城宇。大厦耽耽,听政之所。祠堂石殿,生灵攸处。□春秋兮,祭祠不阻。《景定建康志》

徐彦

编辑

彦,永和中为武昌太守,有集十卷。《隋志》,注作“徐彦则”

与征西桓温笺

编辑

  蔡徐州薨,主簿服斩。王征北薨于京都,王丞相时在丧庭。徐州主簿以服事谘公。公谓轻重可依蔡侯。时北中郎刘公薨于淮阴,州主簿相承持重。至郄太宰薨,州主簿改服齐衰。中兴以来,江南皆从之。公卿以下至邑宰,吏服其君齐衰,吏服其君齐衰,则无从服之文,而由来多有从服者。陶大司马遭兄子丧,府州主簿从服。时卞光禄经过,自说为太傅主簿,太傅丧母,已不从服,此是用晋令也。郄太宰遭姊丧,吏服惟疑,郄问谯秀,言不应从服,诸主簿仍便从服,既服君旁亲,则服君便应重矣,乃二公之薨,府州主簿服齐衰。《通典》九十九

孙略

编辑

略,爵里未详。

大功降服议

编辑

  伯叔父母姑姊妹,皆夫家也,妻体夫尊,降其夫伯叔父母姑姊妹小功,妾贱不敢降也。《通典》九十一

生不及祖父母不税服议

编辑

  记云不及祖,谓不及并代而不相服,略昔亲行其事,时人咸不见许。《通典》九十八

张祖高

编辑

祖高,爵里未详。

难孙略大功降服议

编辑

  妻为夫之党服,降夫一等,夫之姑姊妹宜小功,妾服君之党,得与女君同。岂以贵贱之故而异之?纵妻之贵,而可以略君之姑姊妹者,则应妾服每当与君同也。君之为父母三年,妾何以无其制乎?《通典》九十一

季祖锺

编辑

祖锺,爵里未详。

追驳步熊议不为前妻父母服

编辑

  步熊曰:“妻死更娶,为前妻父母服不?答:此皆徒从服耳,所从亡则已,不服也。”季祖锺驳曰:“夫妇应属从也。又夫妇合葬皆为妻,妻之父母不得不服也。”《通典》九十五

王冀

编辑

冀为太常。

出后者为本父母服议

编辑

  案《丧服》云:“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持重于大宗者,降其小宗也。”案经传为人后者,固自降其亲也。所以降其亲者,己受重于大宗,必为所后之父服斩故也。制其体例,若受重于大宗,而不为所后之父服斩,则自非经所谓为人后者之义也。凡既受命出为人后,而不为所后之父制服,固非礼也,还为其亲斩,亦非礼也。均其失,宁居过重,无居过轻。夫恩由义厌,情为礼黜,是以五服之疏属,有相为重者矣;天性之父子,有相为轻者矣。屈伸进退,有自来也。今奉义则己不为所后之父服,崇恩复不成所生之丧,二者并阙,未知其详,将何所居。且传叙经意,但为既后大宗,无二斩之道,非不斩之制也。谈者不疑为后而不为所后制服为非礼,乃为反服其亲为伤教,斯盖惑之大者也。若不服所后之父,复抑其反崇本恩,则是凡为后之子,可有不服三年之理也。愚谓为后之子及所后服重,则宜如礼降其所生。若不及为所后制服,则宜还为其亲服斩。考之义例,即之人心,在可通矣。《通典》九十六

答问

编辑

  问曰:“其兄是嫡长,家有代封,弟是庶生,遭所生艰,先以第二儿后其嫡兄,嫡兄早卒,其儿于家为是小宗否?答曰:“《记》云‘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今此儿乃系数代嫡。伯父所承若是别子,则为大宗,百代不迁者也。所承若是系祢,则为小宗,五代则迁者也。小大之名,系之伯父,此非儿之谓也。”《通典》七十三

答访

编辑

  某国中尉虞某案本论无国名,亦无虞名访太常王冀云:“台赠国王第二郎,年在殇,为世子,臣当有服不?”冀云:“礼无从君服殇之文。夫臣从君而服,以其体尊承绪,非继成人与殇也。苟为代嫡,君为之服,则臣以何而不从服乎?若以礼无文者,亦可不服,长子之下殇也。”《通典》八十二

答刘系之问系之为宣城内史,梁有集五卷。

编辑

  凡不继大宗而立后,及为后而不为所后制服,皆非礼也。然据已为后,则不得不为后后之制。若庶子立后,不继祖宗,己服无重可传,亦有居而不服;庶子若先受重可传,亦何居而不服。庶子若先受重承事,则制有疑,谓当与庶祖母同。《通典》九十六

  刘系之问:“为庶祖母服,经无其文,不知为有服不?”王冀答曰:“庶祖母服,经诚无文,然亦无不服之制。以情例推之,谓自应服。何以言之?礼,妾子父没,为母伸三年。子既得伸,孙无由独屈。假令嫡祖在,礼,妇人不厌,则无复所屈。案礼唯有祖母文,无嫡庶之别。盖以明尊尊之义,而人莫敢卑其祖也。《礼记》云:‘为慈母后者,为庶母可也,为庶祖母可也。’此谓二妾无子,父命子为之后,或子或孙,唯其班第。既受命为后,则服之无嫌。由此言之,妾之无后而托后于人者,犹为之服,况亲之己之孙,而可有不服之义邪!制服为允。”《通典》九十八

庾统

编辑

统为寻阳太守,有集八卷。案,《隋志》误作庾纯。

三人赞

编辑

  运遘屯凶,三孤丞立。离禽婴鸣,邂逅同集。式谷既熟,和响具翕。肇彼远歧,泯焉齐入。《初学记》十七

朱明张臣尉赞

编辑

  诗咏张仲,今也朱明。财敦友,衣不表形。寡妻屏秽,棠棣增荣。臣尉邈然,丑类感诚。《初学记》十七

韩伯

编辑

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人,简文居藩,引为客,历仕司徒左西属,转抚军掾、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入为侍中,领中正,转丹杨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改授太常,未拜卒,赠太常,有《周易系辞注》二卷。集十六卷。

议周勰

编辑

  拜下之敬,犹违众从礼;情理之极,不宜以多比为通。《晋书·韩伯传》,陈郡周勰为谢安主簿,居丧废礼,崇尚庄老,脱落名教,伯领中正,不通,勰议。

为或人答殷灵符问

编辑

  昔亡伯丧未除而祖母见背,从兄不废父丧主,而为祖母居庐,郄太尉来吊,不以为非礼也。《通典》九十七

辩谦论

编辑

  夫寻理辩疑,必先定其名分所存。所存既明,则彼我之趣可得而详也。夫谦之为义,存乎隆己者也。以高从卑,以贤同鄙,故谦名生焉。孤寡不谷,人之同恶,而侯王以自称,降其贵者也。执御执射,众之所贱,而君子以自目,降其贤者也。与夫山在地中之象,其致岂殊哉?舍此二者,而更求其义,虽南辕求冥,终莫近也。

  夫有所贵,故有降焉。夫有所美,故有谦焉。譬影响之与形声,相与而立。道足者,忘贵贱而一贤愚;体公者,乘理当而均彼我。降挹之义,于何而生!则谦之为美,固不可以语至足之道,涉乎大方之家矣。然君子之行己,必尚于至当,而必造乎匿善。至理在乎无私,而动之于降已者何?诚由未能一观于能鄙,则贵贱之情立;非忘怀于彼我,则私己之累存。当其所贵在我则矜,值其所贤能之则伐。处贵非矜。而矜己者常有其贵;言善非伐,而伐善者骤称其能。是以知矜贵之伤德者,故宅心于卑素;悟骤称之亏理者,故情存乎不言。情存乎不言,则善斯匿矣;宅心于卑素,则贵斯降矣。夫所况君子之流,苟理有未尽,情有未夷,存我之理未冥于内,岂不同心于降挹洗之所滞哉?体有而拟无者,圣人之德;有累而存理者,君子之情。虽所滞不同,其于遣情之累缘有弊而用,降己之道由私我而存,一也。故惩忿窒欲,著于《损》象;卑以自牧,实系《谦》爻。皆所以存其所不足,拂其所有馀者也。

  王生之谈,以至理无谦,近得之矣。云人有争心,善不可收,假后物之迹,以逃动者之患,以语圣贤则可,施之于下斯者,岂惟逃患于外,亦所以洗心于内也。《晋书·韩伯传》

王述碑

编辑

  述迁会稽太守,淮海维扬,皇基所托,此盖关河之重复,泱泱大邦。《文选·沈约齐安陆王碑文注》,又任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注。

 

本晋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