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 (民国81年)
← | 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 (民国80年) | 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 立法于民国81年10月22日(非现行条文) 中华民国81年(1992年)10月22日 中华民国81年(1992年)11月6日 公布于民国81年11月6日 总统(81)华总(一)义字第 5403 号令 |
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 (民国83年6月) |
|
第一章 总则
编辑第一条
- 公职人员选举、罢免,依本法之规定。本法未规定者,依其他有关法令之规定。
第二条
- 本法所称公职人员,指左列人员:
- 一、中央公职人员: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监察院监察委员。
- 二、地方公职人员:省(市)议会议员,县(市)议会议员,乡(镇、市)民代表会代表,县(市)长,乡(镇、市)长,村、里长。
第三条
- 公职人员选举,以普通、平等、直接及无记名单记投票法行之。但监察委员选举,由省(市)议会议员以无记名限制连记投票法行之;其连记人数,以不超过应选名额三分之一为限。
- 中央公职人员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之选举,采政党比例方式选出之。
- 公职人员罢免,由原选举区之选举人以无记名投票法决定之。
第四条
- 选举人、候选人年龄及居住期间之计算,均以算至投票日前一日为准,并以户籍登记簿为依据。
- 前项居住期间之起算,以申报户籍迁入登记之申请日期为准。
- 重行投票者,仍依原投票日计算。
第五条
- 本法所规定各种期间之计算,依民法之规定。但期间之末日为例假日时,不予延长。
第二章 选举罢免机关
编辑第六条
- 公职人员选举,中央、省(市)、县(市)各设选举委员会办理之。
第七条
- 中央公职人员及省(市)议员选举,由中央选举委员会主管,并指挥、监督各级选举委员会办理之。
- 县(市)议员及县(市)长选举,由省选举委员会主管,并指挥、监督县(市)选举委员会办理之。
- 乡(镇、市)民代表及乡(镇、市)长选举,由县选举委员会办理之。
- 村、里长选举,由各该直辖市、县(市)选举委员会办理之。
- 第二项至第四项之选举,并受上级选举委员会之监督。
- 办理选举期间,直辖市、县(市)选举委员会并于乡(镇、市、区)设办理选务单位。
第八条
- 中央选举委员会隶属行政院,置委员若干人,由行政院院长提请总统派充之,并指定一人为主任委员;其组织规程,由行政院拟定,呈请总统核定之。
- 省(市)选举委员会隶属中央选举委员会,各置委员若干人,由中央选举委员会提请行政院院长派充之,并指定一人为主任委员。
- 县(市)选举委员会隶属省选举委员会,各置委员若干人,由省选举委员会遴报中央选举委员会派充之,并指定一人为主任委员。
- 省(市)、县(市)选举委员会组织规程,均由中央选举委员会拟定,报请行政院核定。
- 各选举委员会委员,应有无党籍人士;其具有同一党籍者,在中央选举委员会不得超过委员总额五分之二,在省(市)、县(市)选举委员会不得超过各该选举委员会委员总额二分之一。
- 各级选举委员会,应依据法令公正行使职权。
第九条
- 公职人员罢免,由各级选举委员会办理,并准用第七条之规定。
第十条
- 各级选举委员会在办理选举、罢免期间,得调用各级政府职员办理事务。
第十一条
- 各级选举委员会分别掌理左列事项:
- 一、选举、罢免公告事项。
- 二、选举、罢免事务进行程序及计画事项。
- 三、候选人资格之审定事项。
- 四、选举宣导之策划事项。
- 五、选举、罢免之监察事项。
- 六、投票所、开票所之设置及管理事项。
- 七、选举、罢免结果之审查事项。
- 八、当选证书之制发事项。
- 九、订定政党使用电视及其他大众传播工具从事竞选宣传活动之办法。
- 十、其他有关选举、罢免事项。
第十二条
- 中央选举委员会置巡回监察员若干人,由中央选举委员会遴选具有选举权之公正人士,报请行政院院长聘任,并指定一人为召集人;直辖市、县(市)选举委员会各设监察小组,置小组委员若干人,由直辖市选举委员会及县(市)选举委员会,分别遴选具有选举权之公正人士,报请中央选举委员会及省选举委员会聘任,并各指定一人为召集人,执行左列事项:
- 一、候选人、助选员、罢免案提议人、被罢免人违反选举、罢免法规之监察事项。
- 二、选举人、罢免案投票人违反选举、罢免法规之监察事项。
- 三、办理选举、罢免事务人员违法之监察事项。
- 四、其他有关选举、罢免监察事项。
- 前项巡回监察员、监察小组委员,均为无给职。其任期及人数于中央、直辖市、县(市)选举委员会组织规程规定之。
- 直辖市、县(市)选举委员会,得遴聘具有选举权之公正人士为政见发表会监察员,执行有关政见发表之监察事项。
- 各级选举委员会执行监察职务准则,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定之。
第十三条
- 各级选举委员会之预算,分别由中央、省(市)、县(市)政府依法编列。
第三章 选举
编辑第一节 选举人
编辑第十四条
-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二十岁,无左列情事之一者,有选举权:
- 一、褫夺公权尚未复权者。
- 二、受禁治产宣告尚未撤销者。
第十五条
- 有选举权人在各该选举区继续居住六个月以上者,为公职人员选举各该选举区之选举人。
- 前项之居住期间,在其行政区域划分选举区者,仍以行政区域为范围计算之。但于选举公告发布后,迁入各该选举区者,无选举投票权。
第十六条
- 山胞公职人员选举,以具有山胞身分并有前条资格之有选举权人为选举人。
- 监察委员选举,以省(市)议会议员为选举人。
第十七条
- (删除)
第十八条
- (删除)
第十九条
- (删除)
第二十条
- 选举人,除另有规定外,应于户籍所在地投票所投票。
- 投票所工作人员,得在户籍地或工作地之投票所投票。
- 监察委员选举人,应在省(市)议会举行之选举会所设之投票所投票。
第二十一条
- 选举人投票时,应凭本人国民身分证领取选举票。
- 监察委员选举人应凭议员身分证明领取选举票。
第二十二条
- 选举人应于规定之投票时间内到投票所投票;逾时不得进入投票所。但已于规定时间内到达投票所尚未投票者,仍可投票。
第二节 选举人名册
编辑第二十三条
- 选举人名册,由乡(镇、市、区)户籍机关依据户籍登记簿编造;凡投票前二十日已登录户籍登记簿,依规定有选举人资格者,应一律编入名册;投票日前二十日以后迁出之选举人,仍应在原选举区行使选举权。
第二十四条
- (删除)
第二十五条
- 山胞选举人名册,其山胞身分之认定,以户籍登记簿为准,由户籍机关依第二十三条之规定编造。
第二十六条
- 二种以上公职人员选举同时办理时,选举人名册得视实际需要分别或合并编造。
第二十七条
- 监察委员选举人名册,由省(市)政府民政厅(局)依据省(市)议会议员名册编造。
第二十八条
- (删除)
第二十九条
- 选举人名册编造后,户籍机关应送由乡(镇、市、区)公所函报直辖市、县(市)选举委员会备查;并应交村、里在村、里办公处分邻公开陈列、公告阅览五日。选举人发现错误或遗漏时,得于阅览期内申请更正。
第三十条
- 选举人名册经公开陈列、公告阅读期满后,村、里长应即将原册暨申请更正情形,报由乡(镇、市、区)公所转送户籍机关查核更正。
- 选举人名册经公告更正后即为确定,并由各直辖市、县(市)选举委员会公告选举人人数。
第三节 候选人
编辑第三十一条
- 选举人年满二十三岁,得于其行使选举权之选举区或其本籍地登记为公职人员候选人。但县(市)长候选人须年满三十岁;乡(镇、市)长候选人须年满二十六岁。
- 前项本籍,不适用于乡(镇、市)民代表、乡(镇、市)长、村、里长之选举。
- 有选举权人年满三十五岁,在各该省(市)行政区域内继续居住六个月以上者,得于该省(市)或其本籍地,登记为监察委员候选人。
- 选举人年满二十三岁,得由依法设立之政党登记为中央公职人员全国不分区选举之候选人。但监察委员候选人须年满三十五岁。
- 侨居国外之中华民国国民年满二十三岁,在国外继续侨居八年以上,得由依法设立之政党登记为中央公职人员侨居国外国民选举之候选人。但监察委员候选人须年满三十五岁。
- 政党登记之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候选人,应为该党党员,并经各该候选人书面同意;其候选人名单应以书面为之,并排列次序。
- 回复中华民国国籍满三年或因归化取得中华民国国籍满十年者,得依第一项、第三项至第六项规定登记为候选人。
- 具有第五项资格之侨居国外国民,因担任公职,或回国投资,于执行职务期间,在国内设籍者,亦得登记为候选人。
- 选举人在本籍地登记为候选人者,应于本籍地行使选举投票权。
第三十二条
- 登记为候选人,应具备左列之学、经历:
- 一、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候选人须高级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普通考试以上考试及格,或曾任省(市)议员以上公职一任以上。
- 二、监察委员候选人须专科以上学校毕业或高等考试以上考试及格,具有行政、司法工作经验四年以上;或曾在专科以上学校任教或执行律师、会计师业务四年以上;或曾任省(市)议员以上公职一任以上。
- 三、省(市)议员候选人须高级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普通考试以上考试及格,或曾任县(市)议员以上公职一任以上。
- 四、县(市)议员候选人须国民中学以上学校毕业,或丁等特种考试以上考试及格,或曾任乡(镇、市)民代表以上公职一任以上。
- 五、乡(镇、市)民代表候选人须国民中学以上学校毕业,或丁等特种考试以上考试及格,或曾任乡(镇、市)民代表以上公职、村、里长一任以上。
- 六、县(市)长候选人须专科以上学校毕业或高等考试以上考试及格,并具有行政工作经验四年以上;或曾在专科以上学校担任讲师以上教职四年以上;或执行经高等考试及格之专门职业四年以上;或高级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普通考试以上考试及格,并曾任县(市)议员以上公职一任以上或乡(镇、市)长以上公职一任以上。
- 七、乡(镇、市)长候选人须国民中学以上学校毕业或普通考试以上考试及格,并具有行政工作经验四年以上或曾任乡(镇、市)民代表以上公职一任以上。
- 八、村、里长候选人须国民小学以上学校毕业,或丁等特种考试以上考试及格,或曾任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以上公职一任以上。
- 前项各款学、经历之认定,以检核行之。公职候选人检核规则,由考试院定之。
- 本法施行前,经公职候选人资格检核合格者,得不再经检核,取得各该公职候选人资格。
- 曾经第一项第一款之一种中央公职人员候选人资格检核合格者,取得同款他种中央公职人员及第三款至第五款之公职候选人资格;曾经第二款公职候选人资格检核合格者,取得第一款及第三款至第五款之公职候选人资格;曾经第三款公职候选人资格检核合格者,取得第四款、第五款公职候选人资格;曾经第四款公职候选人资格检核合格者,取得第五款公职候选人资格;曾经第六款公职候选人资格检核合格者,取得第七款、第八款公职候选人资格;曾经第七款公职候选人资格检核合格者,取得第八款公职候选人资格。
第三十三条
- 二种以上公职人员选举同时办理时,申请登记为候选人者,以登记一种为限。同种公职人员选举具有二个以上之候选人资格者,以登记一个为限。
- 同时为二种或二个以上候选人登记时,其登记无效。
第三十四条
-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不得登记为候选人:
- 一、动员戡乱时期终止后,曾犯内乱、外患罪,经依刑法判刑确定者。
- 二、曾犯贪污罪,经判刑确定者。
- 三、曾犯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百四十四条之罪,经判刑确定者。
- 四、犯前三款以外之罪,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确定,尚未执行或执行未毕者。但受缓刑宣告者,不在此限。
- 五、受保安处分或感训处分之裁判确定,尚未执行或执行未毕者。
- 六、受破产宣告确定,尚未复权者。
- 七、依法停止任用或受休职处分,尚未期满者。
- 八、褫夺公权,尚未复权者。
- 九、受禁治产宣告,尚未撤销者。
第三十五条
- 左列人员不得申请登记为候选人:
- 一、现役军人或警察。
- 二、现在学校肄业学生。
- 三、办理选举事务人员。
- 前项第一款之现役军人,属于后备军人或国民兵应召者,在应召未入营前,或系教育、勤务及点阅召集,均不受限制。
- 第一项第二款之现在学校肄业学生,属于现职公职人员再行进修者,得申请登记为候选人。
- 现任公务人员不得在其任所所在地,申请登记为国民大会代表候选人。
第三十五条之一
- 依法设立之政党,得推荐候选人参加公职人员选举。经推荐之候选人,应检附政党推荐书向选举委员会登记。
第三十六条
- 候选人名单公告后,经发现候选人在公告前或投票前有左列情事之一者,投票前由选举委员会撤销其候选人登记;当选后依第一百零三条之一规定提起当选无效之诉:
- 一、候选人资格不合第三十一条规定或候选人检核合格资格被撤销者。
- 二、有第三十四条或第三十五条第一项、第四项之情事者。
- 三、依第八十五条第一项规定不得登记为候选人者。
第三十七条
- 经登记为候选人者,不得撤回其候选人登记。
- 经政党推荐之区域、山胞选举候选人,政党得于登记期间截止前,撤回其推荐。
- 经政党登记之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候选人名单,政党得于登记期间截止前撤回或更换。
- 经登记为候选人者,于登记期间截止后,迁出其选举区或除籍者,不影响其候选人资格,并仍在原选举区行使选举权。
第三十八条
- 登记为候选人时应缴纳保证金;其数额由选举委员会先期公告。但村、里长候选人免予缴纳。
- 政党推荐之区域、山胞候选人,其保证金减半缴纳。但政党撤回推荐者,应全额缴纳。
- 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候选人之保证金,依公告数额,由登记之政党按登记人数缴纳。
- 前三项保证金应于公告当选人名单后十日内发还。但有左列情事之一者,不予发还:
- 一、监察委员选举候选人得票为零票者。
- 二、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候选人未当选者。
- 三、其他选举未当选之候选人,得票不足各该选举区应选出名额除该选举区选举人总数所得商数百分之十者。
第四节 选举区
编辑第三十九条
- 公职人员选举,其选举区依左列规定:
- 一、国民大会代表由直辖市及县(市)选出者,以其行政区域为选举区,并得在其行政区域内划分选举区。
- 二、立法委员由省(市)选出者,以其行政区域为选举区,并得在其行政区域内划分选举区。
- 三、省议员由县(市)选出者,以其行政区域为选举区;直辖市议员选举以其行政区域为选举区,并得各在其行政区域内划分选举区。
- 四、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选举以其行政区域为选举区,并得各在其行政区域内划分选举区。
- 五、县(市)长,乡(镇、市)长,村、里长选举各依其行政区域为选举区。
第四十条
- (删除)
第四十一条
- 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省(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由山胞选出者,其选举区依左列规定:
- 一、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由山胞选出者,以山胞为选举区,并得划分为平地山胞、山地山胞选举区。
- 二、省(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由山胞选出者,以省(市)、县(市)、乡(镇、市)行政区域内之山胞为选举区,并得按平地山胞、山地山胞或在其行政区域内划分选举区。
第四十二条
- 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至第三款、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之省(市)议员选举区,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划分之;第三十九条第四款及第四十一条第二款之县(市)议员选举区,由省选举委员会划分之;第三十九条第四款及第四十一条第二款之乡(镇、市)民代表选举区,由县选举委员会划分之;并应于发布选举公告时公告。但选举区有变更时,应于公职人员任期或规定之日期届满一年前发布之。
- 前项选举区,应斟酌行政区域、人口分布、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及应选出名额划分之。
第五节 选举公告
编辑第四十三条
- 选举委员会应依左列规定期间发布各种公告:
- 一、选举公告,须载明选举种类、名额、选举区之划分、投票日期及投票起、止时间。并应于公职人员任期或规定之日期届满四十日前发布之。但重行选举、重行投票或补选之公告日期不在此限。
- 二、候选人登记,应于投票日二十日前公告,其登记期间不得少于五日。但乡(镇、市)民代表、乡(镇、市)长、村、里长之选举不得少于三日。
- 三、选举人名册,应于投票日十五日前公告,其公告期间不得少于五日。
- 四、候选人名单,应于竞选活动开始前一日公告。
- 五、选举人人数,应于投票日三日前公告。
- 六、当选人名单,应于投票日后七日内公告。
- 前项第二款候选人登记期间截止后,如有选举区无人登记时,得就无人登记之选举区,公告办理第二次候选人登记,其登记期间,不得少于二日。
第四十四条
- 公职人员选举,应于各该公职人员任期或规定之日期届满十日前完成选举投票。但重行选举、重行投票或补选之投票完成日期不在此限。
第六节 选举活动
编辑第四十五条
- 公职人员选举,候选人竞选活动期间依左列规定:
- 一、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省(市)议员、县(市)议员、县(市)长、乡(镇、市)长为十天。
- 二、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为五天。
- 前项期间,以投票日前一日向前推算;其每日竞选活动之起、止时间,由选举委员会定之。
第四十五条之一
- 各种公职人员竞选经费最高限额,应由选举委员会订定,并于发布选举公告之日同时公告之。
- 前项竞选经费最高限额,应依公职人员选举种类、竞选活动期间,斟酌选举区面积、交通状况,竞选活动项目及必需费用,并参照物价指数,订定基本金额;而以选举区应选出名额除选举区人口总数,乘基本金额计算之。
第四十五条之二
- 政党及候选人不得接受左列竞选经费之捐助:
- 一、外国团体、法人、个人或主要成员为外国人之团体、法人。
- 二、同一种选举其他政党或候选人。
- 三、公营事业或接受政府捐助之财团法人。
第四十五条之三
- 候选人应设竞选经费收支帐簿,并由其本人或指定人员负责记帐保管,以备查考。
- 前项候选人应于投票日后三十日内,检同竞选收支结算申报表,向选举委员会申报竞选经费收支结算,并应由本人或指定记帐人员签章负责。
- 选举委员会对前项所申报竞选经费之支出,有事实足认其有不实者,得要求检送支出凭据或证明文件,以凭查核。
- 竞选经费支出凭据、证明文件等,应于申报后保管六个月。但于发生诉讼时,应保管至判决确定后三个月。
- 竞选经费查核准则,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定之。
第四十五条之四
- 自选举公告之日起,至投票日后三十日内,候选人所支付与竞选活动有关之竞选经费,于第四十五条之一规定最高限额内,减除接受捐赠,得于申报所得税时作为当年度列举扣除额。
- 个人对于候选人竞选经费之捐赠,不得超过新台币二万元;其为营利事业捐赠者,不得超过新台币三十万元。候选人接受竞选经费捐赠之总额,不得超过第四十五条之一规定之竞选经费最高限额。
- 个人对于依法设立政党之捐赠,不得超过综合所得总额百分之二十,其总额并不得超过新台币二十万元;其为营利事业捐赠者,不得超过所得额百分之十,其总额并不得超过新台币三百万元。
- 前二项之捐赠,个人得于申报所得税时,作为当年度列举扣除额;其为营利事业捐赠者,得列为当年度之费用或损失。但对于政党之捐赠,政党推荐之候选人于该年度省(市)以上公职人员选举之平均得票率未达百分之五者,不适用之。该年度未办理选举者,以上次选举之年度得票率为准。如其为新成立之政党者,以下次选举之年度得票率为准。
- 营利事业连续亏损三年以上者,不得捐赠竞选经费。
第四十五条之五
- 候选人除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及监察委员选举外,得票达各该选举区当选票数四分之三以上者,应补贴其竞选费用;每票补贴新台币三十元。但其最高额,不得超过各该选举区候选人竞选经费最高限额。
- 前项当选票数,当选人在二人以上者,以最低当选票数为准;其最低当选票数之当选人,如以妇女保障名额当选,应以前一名当选人之得票数为最低当选票数。
- 第一项所需补贴费用,依第十三条规定编列预算。
第四十六条
- 候选人于竞选活动期间,除监察委员选举外,得在其选举区设立竞选办事处及置助选员。
- 候选人竞选办事处及助选员设置办法,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定之。
第四十七条
- 左列人员不得担任助选员:
- 一、已登记之候选人。但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之候选人不在此限。
- 二、公务人员。
- 三、有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一项各款情事之一者。
第四十八条
- (删除)
第四十九条
- 政见发表会,除监察委员选举由选举委员会主办外,分公办政见发表会及自办政见发表会。
- 公办政见发表会,除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免办外,由选举委员会于竞选活动期间内举办,候选人应亲自到场发表政见。但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选举,公办政见发表会,得由选举委员会视实际情形办理或免办。
- 自办政见发表会,由候选人于竞选活动期间内举办,每日不得超过八场,每场以两小时为限,候选人应亲自到场,除候选人及其助选员外,他人不得在场演讲;其时间、地点应于举办二日前函报选举委员会核准。
- 举办政见发表会时,选举委员会得派监察人员到场监察。
第五十条
- 选举委员会应汇集各候选人之政见、号次、相片、姓名、年龄、性别、本籍、出生地、党籍、学历、经历、职业、住址及选举投票等有关规定,编印选举公报。
- 前项候选人之政见、号次、相片、本籍之编印,于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候选人不适用之。
- 第一项、第二项候选人及政党之资料应于申请登记时,一并缴送选举委员会。
- 候选人政见内容,如有违背第五十四条规定者,选举委员会应通知候选人限期自行修改,逾期不修改或修改后仍有违背规定者,对违背规定部分不予刊登公报。
- 候选人个人及政党资料,由候选人及政党自行负责。其个人及政党资料为选举委员会职务上所已知或经查明不实者,不予刊登公报。经所属政党推荐之候选人刊登其政党推荐;未经所属政党推荐或经政党推荐后撤回之候选人,不刊登其党籍。
- 选举公报应于投票日二日前送达选举区内各户或监察委员之选举人,并分别张贴适当地点。但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其选举公报得由中央选举委员会以报纸刊登方式为之。
- 选举委员会得视实际需要,选定公职人员选举种类,透过电视或其他大众传播工具,办理选举及政党选举活动;其办法,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定之。
第五十一条
- 候选人印发以文字、图画从事竞选之宣传品,应亲自签名。
- 前项竞选之宣传品,除由选举委员会提供或指定地点外,不得张贴。张贴之宣传品,其规格,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定之。
- 候选人悬挂或竖立标语、看板、标帜、布条等广告物,除设置于宣传车辆者外,以其竞选办事处三十公尺内之范围为限。
第五十一条之一
- 政党于竞选活动期间,得为其所推荐之候选人举办政见发表会及印发宣传品。
- 前项政见发表会,除候选人及其助选员外,由政党向选举委员会报备之人员,亦得在场演讲。
- 政党印发之宣传品,应载明政党名称。
- 第一项之政见发表会,应于竞选活动期间内举办,并准用第四十九条第三项及第四项之规定。
第五十二条
- 政党及候选人于竞选活动期间,除监察委员选举外,得使用宣传车辆及扩音器。
- 候选人为竞选活动使用宣传车辆,其数量,每人不得超过五辆。但以直辖市或县(市)为其选举区者,每人不得超过三辆。以乡(镇、市)为其选举区者,每人不得超过二辆。以村里为其选举区者,每人不得超过一辆。
- 政党为竞选活动使用宣传车辆,其数量,每直辖市、县(市)不得超过五辆。
- 政党及候选人为竞选活动使用宣传车辆,应悬挂选举委员会制发之标帜。
- 政党及候选人为竞选活动使用之扩音器,以装置于宣传车辆、自办政见发表会场或竞选办事处为限,并不得妨害其他政党及候选人发表政见。
第五十三条
- (删除)
第五十四条
- 候选人或其助选员竞选言论,不得有左列情事:
- 一、煽惑他人犯内乱罪或外患罪。
- 二、煽惑他人以暴动破坏社会秩序。
- 三、触犯其他刑事法律规定之罪。
第五十五条
- 候选人或其助选员竞选活动,不得有左列行为:
- 一、于规定期间之每日起、止时间之外,从事公开竞选活动。
- 二、发动选举人签名或于广播、电视播放广告,从事竞选活动。
第五十五条之一
- 竞选活动期间,政党不得有左列行为:
- 一、于规定期间之每日起、止时间之外,从事公开竞选活动。
- 二、设立竞选办事处及置助选员。
- 三、于政党办公处三十公尺范围外,张贴宣传品或悬挂竖立标语看板、旗帜、布条等广告物,为候选人宣传。
- 四、发动选举人签名或于广播、电视播送广告,为候选人宣传。
第五十六条
- 竞选活动期间,除候选人及其助选员或政党依本法规定从事竞选活动外,任何人不得有左列行为:
- 一、公开演讲或公开播放演讲之录影、录音,为候选人宣传。
- 二、印发或张贴宣传品,或悬挂、竖立标语、看板、旗帜、布条等广告物,为候选人宣传。
- 三、以未经许可为竞选活动使用之宣传车辆或扩音器,为候选人宣传。
- 四、结众游行,为候选人宣传。
- 五、发动选举人签名或于大众传播工具刊播广告,为候选人宣传。
- 六、为候选人燃放鞭炮。
第五十六条之一
- 政党及任何人不得于投票日从事竞选或助选活动。
第五十六条之二
- 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政党登记之候选人不得接受竞选经费之捐赠;其竞选活动,以参加第五十一条之一规定之竞选活动为限。
第七节 投票及开票
编辑第五十七条
- 公职人员选举,应视选举区广狭及选举人分布情形,就机关、学校、公共场所或其他适当处所,分设投票所。
- 监察委员选举,于省(市)议会设投票所。
- 投票所于投票完毕后,即改为开票所,当众唱名开票。开票完毕,开票所主任管理员与主任监察员即以书面宣布开票结果,并于开票所门口张贴。
第五十八条
- 投票所、开票所置主任管理员一人,管理员若干人,由选举委员会派充,办理投票、开票工作。
第五十九条
- 投票所、开票所置主任监察员一人,监察员若干人,监察投票、开票工作。
- 前项监察员由候选人就所需人数平均推荐,送由选举委员会审核派充之。但经政党推荐之候选人,其监察员之推荐,由所属政党为之。候选人或政党得就其所推荐之监察员指定投票所、开票所,执行投票、开票监察工作,如指定之监察员超过该投票所、开票所规定名额时,以抽签定之。但投、开票所监察员不得全属同一政党。
- 主任监察员及推荐不足额之监察员,由选举委员会就左列人员遴派之:
- 一、地方公正人士。
- 二、各机关、团体、学校人员。
- 三、大、专院、校成年学生。
- 监察员推荐及服务规则,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定之。
第六十条
- 选举票应由选举委员会按选举区印制分发应用。选举票上应刊印各候选人之号次、姓名及相片。但中央公职人员选举,经政党推荐之候选人应同时刊印其党籍。
- 前项选举票,应于投票日前一日交各该投票所主任管理员会同主任监察员当众点清。
第六十一条
- 选举之投票,由选举人于选举票圈选栏上,以选举委员会制备之圈选工具圈选一人。但监察委员选举,其圈选人数以不超过第三条第一项规定之连记人数为准。
- 选举人圈选后不得将圈选内容出示他人。
第六十二条
- 选举票有左列情事之一者无效:
- 一、不用选举委员会制发之选举票者。
- 二、圈二人以上或监察委员选举圈选人数超过规定之连记人数者。
- 三、所圈地位不能辨别为何人者。
- 四、圈后加以涂改者。
- 五、签名、盖章、按指印、加入任何文字或划写符号者。
- 六、将选举票撕破致不完整者。
- 七、将选举票污染致不能辨别所圈为何人者。
- 八、不加圈完全空白者。
- 九、不用选举委员会制备之圈选工具者。
- 前项无效票,应由开票所主任管理员会同主任监察员认定;认定有争议时,由全体监察员表决之。表决结果正反意见同数者,该选举票应为有效。
第六十三条
- 在投票所或开票所有左列情事之一者,主任管理员应会同主任监察员令其退出:
- 一、在场喧嚷或干扰劝诱他人投票或不投票,不服制止者。
- 二、携带武器或危险物品入场者。
- 三、有其他不正当行为,不服制止者。
- 选举人有前项情事之一者,令其退出时,应将所持选举票收回,并将事实附记于选举人名册内该选举人姓名下。其情节重大者,并应专案函报各该选举委员会。
第六十四条
- 选举投票或开票,遇有天灾或其他不可抗力情事,致不能投票或开票时,应由投、开票所主任管理员报经直辖市、县(市)选举委员会核准,改定投票或开票日期或场所,其为中央公职人员,省(市)议员选举或县(市)议员,县(市)长选举者,并分别层报中央或省选举委员会备查。
第八节 选举结果
编辑第六十五条
- 公职人员选举,除另有规定外,按各选举区应选出之名额,以候选人得票比较多数者为当选;票数相同时,以抽签决定之。
- 公职人员选举,有妇女当选名额,其当选人少于应行当选名额时,应将妇女候选人所得选举票单独计算,以得票比较多数者为当选。
- 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当选名额之分配,依左列规定:
- 一、以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区域及山胞选举,各政党所推荐候选人得票数之和,为各政党之得票数。以各政党得票数相加之和,除各该政党得票数,求得各该政党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得票比率;以监察委员省(市)议会选举各政党所推荐候选人得票数之和,为各政党之得票数,以各政党得票数相加之和,除各该政党得票数,求得各该政党监察委员得票比率。
- 二、以应选名额乘前款得票比率所得积数之整数,即为各政党分配之当选名额;按政党名单顺位依次当选。
- 三、依前款规定分配当选名额,如有剩馀名额,应按各政党分配当选名额后之剩馀数大小,依次分配剩馀名额。剩馀数相同时,以抽签决定之。
- 四、各政党分配之妇女当选名额少于应行当选名额时,优先分配当选。
- 五、政党登记之候选人名单人数少于应分配之当选名额时,或妇女候选人数少于应分配之妇女当选名额时,均视同缺额。
- 六、各该政党之得票比率未达百分之五以上者,不予分配当选名额。其得票数不列入第一款计算。
- 七、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之候选人之得票数,不列入第一款及第六款计算。
- 八、第一款至第三款及第六款小数点均算至小数点第四位,第五位以下四舍五入。
第六十六条
- 候选人数未超过或不足各该选举区应选出之名额时,应以所得票数达左列规定以上者,始为当选。但监察委员及村、里长选举不在此限:
- 一、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省(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选举,为各该选举区应选出之名额除该选举区选举人总数所得商数百分之十。
- 二、县(市)长、乡(镇、市)长选举,为各该选举区选举人总数百分之二十。
- 前项选举结果未能当选或当选不足应选出之名额时,县(市)长、乡(镇、市)长应于投票后一定期间内公告重行选举;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省(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视同缺额。同一选举区内缺额达二分之一时,应定期补选。
- 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不适用前二项规定。
第六十七条
- 当选人在就职前死亡或经判决当选无效者,依左列规定办理:
- 一、县(市)长、乡(镇、市)长、村、里长部分,应定期重行选举。
- 二、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省(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部分,视同缺额;同一选举区内缺额达二分之一时,应定期补选。但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出之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不在此限;其所遗缺额,由该政党登记之候选人名单按顺位依次递补;如该政党登记之候选人名单无人递补时,视同缺额。
第六十七条之一
- 当选人兼具外国国籍者,应于当选后就职前放弃外国国籍;逾期未放弃者,视为当选无效;其所遗缺额,依前条规定办理。
第六十八条
- 当选人应于规定之日就职,重行选举或重行投票之当选人未能于规定之日就职者,其任期仍应自该规定之日起算。
第六十八条之一
- 中央公职人员,除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出者外,因辞职、罢免或其他事故出缺,致同一选举区或省(市)议会选出者,其缺额达二分之一时,应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定期补选。但其所遗行使职权期间不足一年时,不予补选。
第四章 罢免
编辑第一节 罢免案之提出
编辑第六十九条
- 公职人员之罢免,得由原选举区选举人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罢免案。但就职未满一年者,不得罢免。
- 全国不分区、侨居国外国民选举之当选人,不适用罢免之规定。
第七十条
- 罢免案应附理由书,以被罢免人原选举区选举人为提议人,其人数应合于左列规定:
- 一、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省(市)议员,为原选举区应选出之名额除该选举区选举人总数所得商数百分之三以上。
- 二、监察委员,为原选举区之省(市)议会议员总数百分之十以上。
- 三、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为原选举区应选出之名额除该选举区选举人总数所得商数百分之五以上。
- 四、县(市)长、乡(镇、市)长、村、里长,为原选举区选举人总数百分之二以上。
- 前项罢免案,一案不得为罢免二人以上之提议。但有二个以上罢免案时,得同时投票。
第七十一条
- 现役军人、警察或公务人员不得为罢免案提议人。
第七十二条
- 罢免案于未征求连署前,经提议人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得以书面向选举委员会撤回之。
第二节 罢免案之成立
编辑第七十三条
- 选举委员会收到罢免案提议后,应于十五日内查对其提议人;如合于规定,即通知提议人之领衔人于十日内领取连署人名册,并于一定期间内征求连署。
- 前项提议人有不合规定者删除,并即通知提议人之领衔人于五日内补足;逾期不予受理。
第七十四条
- 罢免案之连署人,以被罢免人原选举区选举人为连署人,其人数应合于左列规定:
- 一、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省(市)议员,为原选举区应选出之名额除该选举区选举人总数所得商数百分之十二以上。
- 二、监察委员,为原选举区之省(市)议会议员总数百分之二十以上。
- 三、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为原选举区应选出之名额除该选举区选举人总数所得商数百分之十五以上。
- 四、县(市)长、乡(镇、市)长,为原选举区选举人总数百分之十三以上。
- 五、村、里长,为原选举区选举人总数百分之十八以上。
第七十五条
- 第七十条及第七十四条所称选举人总数,以被罢免人当选时原选举区之选举人总数为准;所称选举人,其年龄及居住期间之计算,以罢免案提出日为准。
第七十六条
- 罢免案经查明连署合于规定后,选举委员会应为罢免案成立之宣告;其不合规定经宣告不成立之罢免案,原提议人对同一被罢免人自宣告不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再为罢免案之提议。
第七十七条
- 罢免案宣告成立后,应将罢免理由书副本送交被罢免人,于十日内提出答辩书。
第七十八条
- 选举委员会应于被罢免人提出答辩书期间届满后五日内,就左列事项公告之:
- 一、罢免投票日期及投票起、止时间。
- 二、罢免理由书。
- 三、答辩书。但被罢免人不于规定期间内提出答辩书者,不予公告。
第七十九条
- 罢免案提议人,除监察委员之罢免外,于征求连署期间,得设立罢免办事处,置办事人员。
- 罢免案之进行,除征求连署之必要活动外,不得有罢免或阻止罢免之宣传活动。
- 罢免办事处及办事人员之设置办法及征求连署办法,由中央选举委员会定之。
第三节 罢免投票
编辑第八十条
- 罢免案之投票,应于罢免案宣告成立后三十日内为之。
第八十一条
- 罢免票应在票上刊印“同意罢免”、“不同意罢免”两栏,由投票人以选举委员会制备之工具圈定之。
- 投票人圈定后不得将圈定内容出示他人。
第八十二条
- 罢免案之投票人及投票、开票,准用本法有关选举人及投票、开票之规定。
第八十三条
- 罢免案投票结果,投票人数应合于左列规定,同意罢免票多于不同意罢免票者,即为通过:
- 一、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省(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应有原选举区选举人三分之一以上之投票。
- 二、监察委员,应有原选举区之省(市)议会全体议员之二分之一以上之投票。
- 三、县(市)长,乡(镇、市)长,村、里长,应有原选举区选举人之二分之一以上之投票。
- 投票人数不足前项规定数额或同意罢免票未超过不同意罢免票者,均为否决。
第八十四条
- 罢免案经投票后,选举委员会应于投票完毕七日内公告罢免投票结果。罢免案通过者,被罢免人应自公告之日起,解除职务。
第八十五条
- 罢免案通过者,被罢免人自解除职务之日起,四年内不得为同一公职人员候选人;其于罢免案宣告成立后辞职者亦同。
- 罢免案否决者,在该被罢免人之任期内,不得对其再为罢免案之提议。
第五章 妨害选举罢免处罚
编辑第八十六条
- 违反第五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违反第二款之规定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违反第三款之规定者,依各该有关处罚之法律处断。
- 政党举办之政见发表会,其在场演讲人员之言论,违反第五十四条之规定者,依前项规定处断。
第八十七条
- 利用竞选或助选机会,公然聚众,以暴动破坏社会秩序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谋者,处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八十七条之一
- 办理选举、罢免期间,意图妨害选举或罢免,对于公务员依法执行职务时,施强暴胁迫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犯前项之罪,因而致公务员于死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八十七条之二
- 公然聚众,犯前条之罪者,在场助势之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币九万元以下罚金;首谋及下手实施强暴胁迫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犯前项之罪,因而致公务员于死者,首谋及下手实施强暴胁迫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八十八条
- 违反第四十五条之二第一款规定接受捐助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违反第二款或第三款规定接受捐助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币三万元以下罚金。
- 犯前项之罪者,其接受捐助所得财物没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没收时,追征其价额。
第八十九条
- 对于候选人或具有候选人资格者,行求期约或交付贿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约其放弃竞选或为一定之竞选活动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并科新台币十五万元以下罚金。
- 候选人或具有候选人资格者,要求期约或收受贿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许以放弃竞选或为一定之竞选活动者,亦同。
- 犯前项之罪者,所收受之贿赂没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没收时,追征其价额。
第九十条
- 以强暴、胁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为左列行为之一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一、妨害他人竞选或使他人放弃竞选者。
- 二、妨害他人为罢免案之提议、连署或使他人为罢免案之提议、连署者。
- 前项之未遂犯罚之。
第九十一条
- 有左列行为之一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并科新台币十五万元以下罚金:
- 一、对于该选举区内之团体或机构,假借捐助名义,行求期约或交付财物或其他不正利益,使其团体或机构之构成员,不行使投票权或为一定之行使者。
- 二、以财物或其他不正利益,行求期约或交付罢免案提议人或连署人,使之不为提议或连署,或为一定之提议或连署者。
第九十二条
- 意图使候选人当选或不当选,以文字、图画、录音、录影、演讲或他法,散布谣言或传播不实之事,足以生损害于公众或他人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九十三条
- 违反第六十一条第二项或第八十一条第二项规定者或有第六十三条第一项各款情事之一经令其退出而不退出者,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币六万元以下罚金。
第九十四条
- 罢免案之进行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在场助势之人,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币三万元以下罚金;首谋及下手实施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一、聚众包围被罢免人、罢免案提议人、连署人或其办事人员之服务机关、办事处或住、居所者。
- 二、以强暴、胁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害被罢免人执行职务或罢免案提议人、连署人或其办事人员对罢免案之进行者。
第九十五条
- 意图妨害或扰乱投票、开票而抑留、毁坏、隐匿、调换或夺取投票匦、选举票、罢免票、选举人名册、投票报告表、开票报告表、开票统计或圈选工具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九十五条之一
- 竞选经费之支出超出选举委员会依第四十五条之一第一项规定公告之最高限额者,处新台币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之罚锾。
第九十六条
- 违反第四十九条第三项或第五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经监察人员制止不听者,处新台币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锾。
第九十六条之一
- 政党违反第五十一条之一第二项、第四项或第五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经监察人员制止不听者,除行为人依前条规定处罚外,处政党新台币三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锾。
第九十七条
- 违反第四十五条之三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十一条第一项、第三项、第五十一条之一第三项之规定或依第四十五条之三第五项所定准则或依第五十一条第二项所定张贴地点、规格等之规定者,处新台币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锾。
- 违反第五十二条第二项至第五项、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之一、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至第六款、第五十六条之一、第七十九条第二项之规定或依第四十六条第二项、第七十九条第三项所定办法之规定,经监察人员制止不听者,亦同。
- 将选举票或罢免票以外之物投入票匦,或将领得之选举票或罢免票携出场外,或故意撕毁者,处新台币一千五百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锾。
第九十七条之一
- (删除)
第九十七条之二
- 犯第八十九条第二项之罪或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一项之罪,于犯罪后三个月内自首者,免除其刑;逾三个月者,减轻或免除其刑;在侦查或审判中自白者,减轻其刑。
- 意图他人受刑事处分,虚构事实,而为前项之自首者,依刑法诬告罪之规定处罚之。
第九十八条
- 犯本章之罪,其他法律有较重处罚之规定者,从其规定。
- 办理选举、罢免事务人员,假借职务上之权力、机会、或方法,以故意犯本章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 犯本章之罪或刑法分则第六章之妨害投票罪,宣告有期徒刑以上之刑者,并宣告褫夺公权。
第九十九条
- 已登记为候选人之现任公务人员,有左列情形之一者,经选举委员会查明属实后,通知各该人员之主管机关先行停止其职务,并依法处理:
-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选举委员会请协办事项或请派人员者。
- 二、干涉选举委员会人事或业务者。
- 三、藉名动用或挪用公款作竞选之费用者。
- 四、要求有部属或有指挥、监督关系之团体暨各该团体负责人作竞选之支持者。
- 五、利用职权无故调动人员,对竞选预作人事上之安排者。
第一百条
第六章 选举罢免诉讼
编辑第一百零一条
- 选举委员会办理选举、罢免违法,足以影响选举或罢免结果,检察官、候选人、被罢免人或罢免案提议人,得自当选人名单或罢免投票结果公告之日起十五日内,以各该选举委员会为被告,向管辖法院提起选举或罢免无效之诉。
第一百零二条
- 选举或罢免无效之诉,经法院判决无效确定者,其选举或罢免无效,并定期重行选举或罢免。其违法属选举或罢免之局部者,局部之选举或罢免无效,并就该局部无效部分定期重行投票。但局部无效部分显不足以影响选举或罢免结果者,不在此限。
第一百零三条
- 当选人有左列情事之一者,选举委员会、检察官或同一选举区之候选人得以当选人为被告,自公告当选人名单之日起十五日内,向该管辖法院提起当选无效之诉:
- 一、当选票数不实,足以影响选举结果者。
- 二、违反第四十九条第三项之规定,经监察人员书面制止不听者。
第一百零三条之一
- 当选人有第三十六条各款规定情事之一者,选举委员会、检察官或同一选举区之候选人得以当选人为被告,于其任期或规定之日期届满前,向该管辖法院提起当选无效之诉。
第一百零四条
- 当选无效之诉经判决无效确定者,其当选无效。
第一百零五条
- 选举无效或当选无效之判决,不影响当选人就职后职务上之行为。
第一百零六条
- 罢免案之通过或否决,其票数不实足以影响投票结果者,选举委员会、检察官、被罢免人或罢免案提议人,得于罢免投票结果公告之日起十五日内,以罢免案提议人或被罢免人为被告,向管辖法院提起罢免案通过或否决无效之诉。
- 罢免案通过或否决无效之诉,经法院判决无效确定者,其罢免案之通过或否决无效,并定期重行投票。
- 罢免案之通过经判决无效者,被罢免人之职务应予恢复。
第一百零七条
- 选举人发觉有构成选举无效、当选无效或罢免无效、罢免案通过或否决无效之情事时,得于当选人名单或罢免投票结果公告之日起七日内,检具事证,向检察官或选举委员会举发之。
第一百零八条
- 选举、罢免诉讼之管辖法院,依左列之规定:
- 一、第一审选举、罢免诉讼,由选举、罢免行为地之该管地方法院或其分院管辖,其行为地跨连或散在数地方法院或分院管辖区域内者,各该管地方法院或分院俱有管辖权。
- 二、不服地方法院或分院第一审判决而上诉之选举、罢免诉讼事件,由该管高等法院或其分院管辖。
第一百零九条
- 选举、罢免诉讼,设选举法庭,采合议制审理,并应先于其他诉讼审判之,以二审终结,并不得提起再审之诉。受理上诉之法院应于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一十条
- 选举、罢免诉讼程序,除本法规定者外,准用民事诉讼法之规定。但关于舍弃、认诺、诉讼上自认或不争执事实效力之规定,不在准用之列。
第七章 附则
编辑第一百一十一条
- 本法所定罚锾,由选举委员会裁定;经通知后逾期不缴纳者,移送法院强制执行。
第一百一十二条
- 本法施行细则,由内政部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
第一百一十三条
-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