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山集 (兪肃基)/卷七

卷六 兼山集
卷七
作者:兪肃基
1775年
卷八

送竹溪从兄受基赴燕京序

编辑

天下之患。莫大于苟安。目前之无事。而不知先事虑患之道。是以介然仓卒之际。临之以变故。劫之以不测。则手忙足乱。十颠九倒。未或不丧其所守。丑虏之主中国。今已八十有馀年矣。而我国之皮币金缯。岁岁不绝。冠盖相望于道路。其始也公卿大夫之有是行者。莫不忧愁虑叹。如就死地。及其今年无事。明年无事。习熟见闻。狃于故常。则以为是无难乎已。未尝有䂓模措画。为之先事而忧者。余以为天下之事变无穷。有不可以常情测者。则其能长无事。未可知。不幸而至于不能无事。则适当是时焉者。麤心浅见。卒然应之。而乃欲免于向之所谓颠倒失守之患。岂可得哉。嗟呼。神州陆沉。秽德天厌。百年之胡。大运将倾。则奉使之难。固莫如今日。而其所以先事而忧者。宜无所不用其极。往年余尝因家大人行。得彼中事情颇详密。盖闻其幽囚太子。国本未定。有言者。辄杀之。婴儿亦不遗。朱天保之䟽。引证古今。言甚切至。而下吏治之。旋闻并杀其父子。有子二十四人。而爱憎不一。将有争立之势。此大患之本也。蒙古者胡元之种。而顽悍强盛。胡酋畏之如虎。犹恐一朝狺然。故以其女妻而羁縻之。不敢谁何。且闻十三省。仅有三之一。江南之货物不通。意者大明有复兴之兆乎。抑将如安天命之言。有真人者起乎。又因西㺚为冦。十四王者领兵出。已三年。累见败衄。内患未艾。外忧方深。则危亡之形。近在目前。而特以胡酋尚存。幸今无事。然闻其久处离宫。荒淫无度。朝夕唯以不得其死为忧。以诏九卿书及所谓热河词者观之。可知其死亡之无日矣。假如而今胡酋一死。而众雏争立。又如坐蒙古于皇极。而驰㺚兵于中原。其或真人勃兴。腥尘扫清。即勿论为变之不一。变故汹涌之际。馀派之射人。我不得免焉。则当此之时。只当据理以谕之。正言以责之。忠信以自守。刚毅以不挠。设有形迹之嫌。不可避也。其归则在于上不辱君命。而下不失吾身而已矣。抑有一事焉。皇明遗裔。举齐襄之义旅。狡虏残孽。保燕京之一隅。胜败之形。如楚汉之相距于荥阳。我使之行。一则以昔日君臣之义相责。一则以从前事大之礼见迫。于斯时也。又将何以处之。季文子之三思。其施于此乎。今年春。虏人来传其国书。秋朝廷遣使谢之。我叔父参判公实膺副价之命。而胤从竹溪兄以白衣随之。临行请余赠一言以送。余惟辽蓟风霜之际。晨昏定省之奉。固兄往从意也。宜不待余言。至于春秋复雪之义。山河今古之感。不惟兄自知之。人皆能为兄道之。不遗馀力。独此数事。或不为无助于观变处义之方。故为说如右。噫。今世之人。不生于中国。生于我东幸也。而乃或不免于是行。则是幸之不幸也。其或当吾身而适值其有事之时。则此又不幸之不幸也。而于是焉吾之所以先事而忧者。乃能应之有道。处之有方。使君命不辱。而吾身不失焉。则又岂不为不幸之幸也哉。虽然左右此行而随事备忘者。兄之责也。是说之诵于兄者有以也夫。

送舍弟子章归清峡序戊申

编辑

吾兄弟之落落不合幷久矣。盖自孤露以后。各以事牵。雨散星离。一岁中。率不过三四见。属余定居西河之上。而章与伯氏次第入城。则相距以百里而近。虽不至如前阔远。然疾病忧患之相仍。亦苦多违而少合。每兄弟对语。所讲确者。必在于同聚一处而不相离也。去岁冬末。章忽以书来曰方谋求田于上游。行将挈妻孥以往也。余得书惊骇。亟扶病入城。欲挽其行焉。则章为经营巢穴。先已向峡矣。余则入告于嫂。出语伯氏及章所与图事若季信,大纪,国彦辈。方将待其还而谋所以沮败之也。前月半间。章归自清峡。会余于河上而告别焉。余乃以前日之所谋于众者。穷日夜露声色而力止之。大意以为兄弟之不可复远离如向来。而仍又极道山中穷苦之状若淮南子招隐词之意者。盖不啻累百馀言。而章犹掉头。徐曰兄言吾岂不念。而抑吾别有说焉。夫论吾东之山水者。必曰四郡焉。而论四郡者。必称清峡为首。盖四郡者固极山水之胜。而清峡者又尽四郡之美。余爱其江山如画。胜槩殊绝。常有摆脱尘臼。飘然独往之愿。而不可得也。今幸借田十数顷。足以无饥。又得亭于碧楼之东。而占地高迥。民物邑居之盛。山水登临之乐。盖一寓目而尽得之也。方春冰泮。江水盛长。扁舟挂席。溯流而往。高卧斯亭之上。得遂终老之计。则亦平生大愿也。山肴野蔬。可忘肉味。渔翁舟子。胜对俗客。其春秋暇日。乘兴转辗。穷源于龟潭。寻真于仙岩。歗咏林泉之间。放浪形骸之外。则又何忧生涯之澹泊。身世之穷寂乎。余听未讫。不觉解颐而喜曰尔之言乐哉。尔其行矣。然尔能之而我不能焉。其可愧也欤。章又卒其说曰灾殄荐至。吪言蹲沓。天时人事。亦孔之极。燕巢幕上。吁可怕也。携手偕隐。其容徐乎。我之欲援兄入峡。犹兄之欲挽我留洛也。尽室游山。昔人所愿。兄何不以曾所讲同聚一处之计者。移就于此间。以续桃源故事乎。余又不觉蹶然而起曰昔张季鹰见国家将乱。托思于莼羹鲈脍而归隐江东。不知者谓其为莼鲈也。知之者又不过曰爱吴中之山水也。而乃其意则别有在也。今尔之行。其殆类是乎。尔其亟行毋遅矣。吾将踵尔而隐也。盖至此而凡前日之所欲沮败之者。变而为助成其计。而犹恐其或不谐也。不惟不能挽其行而留之。且将为其所挽而与之俱往焉。嗟夫若是者。非余心之无常。乃吾弟自有见几之明任事之勇。则有智无智。岂止较三十里哉。章于是治行具贳归舟。引帆上樯。解缆有日矣。余乃送之于东湖之上。爵酒而与之别曰噫嘻。哲人萎矣。寒水空矣。惜也尔行之后。不及供洒扫于儒宗之门。其将抚遗躅而兴喟。景高山而起感矣乎。又谓曰块坐空山。无严师畏友之益。其不为小人之归者几希。此非朱先生语乎。卷里贤圣昭布森列。昕夕周旋。视作参对于丈席可乎。又谓曰曲糵逃身。古有其言。而刘伶之旷达。阮籍之猖狂。不识名教中乐地。是可以为戒也。卫武宾筵之诗。其为吾弟之白圭乎。又谓曰峡里繁华。不乏胡园之黎涡。贪生莝豆。无赖澹翁之气节。野火春风。持戒不严。则堕坑落堑。便在目前。朱夫子误平生之句。其惟吾弟之三字符乎。又谓曰象外烟霞。机心久绝。壁上图书。闲气渐融。濂溪濯缨。百源整襟。庶几追高风于想像。悟至理于忘言。则君所以自勉。吾所以相期者。其不在玆乎。其不在玆乎。盖观感名贤之迹。兴起自奋之意者。固为立志之一助。而读书讲学者。其本领也。节饮戒色者。其节度也。夫然后周邵二夫子之真乐可寻。是其言亦不为无序也。吾弟其勉之哉。章遂起再拜言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诲语。余既述此意。赋九章以赠。而仍具道其前后问答之语。书之右如此。

明陵斋郞先生案小序乙卯

编辑

先生案者。有官守者列书前任人名氏。庸作后来观者也。寝斋旧有案。弊坏不可读。余乃易而新之。谨移书如例。仍念斋郞之职。所以守园陵而奉香火。实荫仕之选也。然历观近来居是任者。其能恪谨奉职。随事尽责者罕闻焉。而留心鄙琐。以惹讥招怨者。往往有之。至若衒能沽名。违道干誉者。固无足道。而其或不屑小官。食焉而怠慢。不省所职之为何事者。亦非会计当之义也。今以是案言之。前后三十五年。其见书者。凡五十三人。亦多矣。后之览者。必指点而言曰某也如此。某也如彼。以题评于无穷。岂不深可惧哉。肃之无似。亦得书名案中。既以此自警。且以谂诸后来之诸君子云。

赠朴甥国辅相朝

编辑

朴甥国辅。从我寂寞之滨。留连旬日。惟一部邹书是讲。晨夕兀兀。咿唔之声。不辍于口。余嘉其志尚之苦切。凡有所叩。竭两端以告之。而又勉以毋倦也。忽于中宵枕上。嘅然谓余曰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人苟有志则事必有成。而不系乎才之敏钝耶。余曰然。孟子不云乎。志气之帅也。心之所之。气必从焉。是犹韩白为将。鼓勇而前进。则顽兵惰卒。其有不奔走承顺于指挥号令之下者乎。人患无志耳。使其有志。即何忧事之或不成乎。虽然志有小大近远之不同。愿闻君之所安。君又喟然曰童时懒游失业。今焉悔矣。欲大发愤为文章。以补前踦。而力小任重。恐其难成。是以忧耳。余曰君年未弱冠耳。未来之日月无穷。何事不可做。而乃发此言耶。且文章。于儒者事末也。非其至者也。譬如设的于百步之外。弯弓而射之。君则志乎边晕。而不志乎红心。何其小且近也。然尚幸其不离于的。则其自边晕而之红心也。特一转移间也。天下之文章。莫尚于四书五经。而惜乎人每求之于他。幸而求之于此。则又不免有隔靴爬痒之病。是以其模拟粉泽。自以为文章者。持比古人语气。则无仿佛焉。盖失于读之未仔细也。夫读古人书。而只以文章为志焉者。已不过学其影响也。而为文亦未得其方。则岂不归于影响之影响乎。吾恐其所谓志者。徒劳而无成也。今且以孟子一书言之。其千言万语之高揭而昭示者。无非心性之精微。义理之极致也。而鼓铸陶镕。发之以正大伟烨之笔。其机锋之骏利。波澜之浑浩。使人读之。悚然而恐。爽然而失。殆不敢以狎进也。文至于此。可谓至矣。有志于文章者。苟于此沉潜玩味。密切体认。字字而求其训。句句而寻其义。浅者还他浅而勿𮣡之使深也。深者还他深而勿堙之使浅也。语势之呼吸缓急。毫厘必察。意脉之出没起伏。锱铢无差。始于愤悯悱钝。而终底融会贯通。则七篇之旨。其精粗也巨细也。了然心目之间。而发之为文章。不期高而自高。不期妙而自妙。所谓机锋之骏利。波澜之浑浩。将有可得以言者。其视向之往来皮膜间。而徒以诵数之多为夸者。得失殆天壤不侔矣。愿国辅试依吾言。而将此一书。下得新功。其已讲者。熟复而毋斁。其未讲者。探讨而不已。留心于寻数行墨之间。而收效于积累铢寸之后。则固将并与其所以为文章者而得之。夫然后操笔而临纸。则滚滚乎其来也。若或相之。若或起之。方信吾言之不诬。而今日之志。其有可成之日矣。嗟呼。岂惟如是而已。其识解之精深。眼目之高大。自能寻向上去。知文字外。别有用心处。而不屑于今日之所志也。于是复与我讲此书而论志可矣。国辅勉之哉。

卫从司题名录序

编辑

上之二十六年庚午仲秋。元孙生。明年辛未孟夏。上深惟宗社大计。教曰其以元孙进号为王世孙。设师傅僚属如例。于是仿东宫春桂两坊。置讲书院,卫从司等官。而卫从司有官四人。所谓左右长史从史者是也。而臣等俱以无似。实忝其选。时上方御昌庆宫。命修葺旧弘文馆。为直宿之所。䂓模凡百。不日而略备焉。五月十三日戊申。行册封礼于崇文堂。是日也。天晴日暖。惠风和畅。世孙阁下御空顶帻。具五章服。姆抱之而进立于两阶下。摄行四拜。由西阶升。受教命竹册玉印等。下而复行四拜。满庭臣僚。莫不拭目延颈。如景星庆云之始出。争先睹之为快。而臣等昵侍左右。首瞻岐嶷之表。荣孰甚焉。既退相与言曰此不可以无识也。书官职姓名除拜日月于册而藏之。以备司中故事。属不佞为序。不佞谓官勿论大小。各有责任存焉。试论吾辈职分。若其扈仪仗而陪辇舆。则特一有司事也。夫人而能之矣。有时执经史而备顾问。则实有保养之责。其为任曷可少焉。国家三百年间。仅三有斯庆。而何幸于吾身亲见焉。诚旷世难逢之会也。然今玆设官置司。悉遵显庙己丑之䂓。而窃以日记考之。显庙春秋九岁。册封为王世孙。而建号之后。日开讲筵。进学不懈。临御十五年。文明之治。未始不权舆于此。则当日宫僚之挟册登筵者。不可谓无少补也。顾今世孙阁下。方在冲龄。开筵设讲。未易以岁月期。则吾辈职事。不过轮日直宿而止耳。宫僚之责。其果如斯而已乎。昔朱夫子以皇孙官属之不备。责任之不专。深致慨惜于保养之踈略。见于戊申封事者详矣。今也官则备矣。便同冗散。徒费廪粟。素餐贻讥。甚可愧也。异日世孙阁下年纪渐长。亲近书册。而居是职者。从讲官后。得备顾问之列。则宜不以官卑自沮。因文进说。随事献䂓。仰赞缉煕之功。粗效涓埃之报。方能不为负其职责也。不佞敢以是谂于后来诸君子云。

晩休亭记

编辑

晩休亭者。故相国赵公作亭于西湖之上。为晩年归休之所。故扁而名之也。公既没。亭盖累易主。而至是为吾家有。亭在玄洲之东岸两宜亭之后麓。为三江形胜殊绝处。远呑山光。平挹江流。如黄冈之竹楼。陂田苍茫。行者倦厌。如灵壁张氏之园。诸山环拥。势若星拱。如马退山之新亭。闽商海贾。风帆浪帕。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蔼之间。又如钱塘之有美堂。此其胜槩之大略也。家大人既奠居于此。以为甚惬于意也。亭名命勿改。使不肖记之。客谓赵公之名是亭也。而今为子家有。则又何旧贯之仍焉。其说可得闻欤。余应之曰诺。出处进退。仕宦者之大节也。古之人有早岁长往。急流勇退者。则其退也固不待于晩年。然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则晩年而归休者。方始为出处之常也。何者。或宦成名立。知难知足。而思保其节于既老之后。或志气摧颓。事与心违。而欲丐其身于未死之前。此其所以退而休者之常在于晩年也。最下者乃或假亭名而自詑。而终其身。不得一日之归休。则彼其大书而高揭焉者。不过为墙壁间一标榜而止耳。余未知赵公名亭之意。于斯数者何居。而若吾家大人。则其于宦情。盖泊如也。虽名位隆显。而常存晩节难保之戒。故东冈之志。老而弥笃。引年之请。累发于章䟽之间。迨天地崩析之后。则益绝意于荣道。无复当世之念。而以官为家。无所于归。乃今为得所愿。而江山之胜。登望之趣。又有符于夙昔之求。将与渔翁舟子。沙鸟渊鱼。日往来追逐于烟波云月之中。以为终老之计。而亭之名。偶与之相契。则斯亭也非昔日之晩休也。乃吾今日之晩休也。又何改焉。而亦何嫌之有哉。归休乎君。岂非所谓其义则某窃取焉者乎。客曰善哉。仍书其问答之语。以为晩休亭记。

余既为此记。而容又疑其称道之大过也。以为子言则诚然矣。斯亭则信美矣。子不见两宜亭之在前乎。泰山之下。何丘垤之足夸焉。余应之曰诺。夫北极仙峯。南通铜雀。明沙远峀。一望无际。而干端坤倪。轩豁呈露。斯固两宜亭之擅胜于吾东。埒美于洞庭者。而以其太爽也。故可往来而不可以久处也。若吾亭之所临。则比两宜仅三之一。眺览之胜。固当少逊。然面势之平稳。结局之回抱。可以四时处而不厌也。朱先生亟称庐山之胜。以为非复人境。然尝谓其过清难久居。杖屦之栖息。每在于武夷寒泉之间。夫会心处不必在远。而快于意者。终须有不快者存焉。则子又安知吾亭之反不为胜也耶。况两宜者。旧有亭焉。而今鞠为茂草。败瓦颓塼。无复存者。彼其子孙。亦岂无堂构之念哉。波涛之所冲。风雨之所射。将不得撑拄而捱过焉。故一任其芜秽不治矣。而吾乃于风最月夕。乘兴而上。兴尽而返。日往来无阻焉。则彼固吾亭之丘园耳。又何设畦畛于其间哉。客曰善。复书其说如此云。

抱膝庵记

编辑

昔晦庵夫子得卧龙潭于庐山五老峯下。缘名潭之义。画汉丞相诸葛武侯之像。置之庵堂之中。而夫子自为之记曰来者尚有以识余之意也。夫因名托实。以寓夫高山景行之意者。其旨深矣。余友上庠洪君季信。家世簪缨。而不以立扬为急。一朝尽室归隐于南阳之文山。结屋数椽。而扁之曰抱膝庵。求余文为记。余窃念庵之得名。以其地名南阳。故欲自托于武侯云尔。则亦惟朱夫子卧龙庵之遗旨也。然观夫因名而托实。则卧龙,抱膝。虽同归于慕侯之风。而所以慕之之意。则有不同者存焉。何者。秦汉以来。尽出处之义者。惟侯一人而已。方侯之躬耕南阳。抱膝长啸也。使其不遇先主。则盖将终身于草庐之中矣。及其感激三顾。开济两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诚忠义烈。又何其伟也。是其一处一出。固皆为百世之师表矣。而当晦翁之时。二帝北狩。六宫南渡。中原之羞耻未雪。文武之境土未复。则以夫子含冤忍痛之心。所以慕侯讨贼复仇之义者。为如何哉。然则潭之名卧龙也。而晦翁之必结庵而揭侯之像者。盖慕其出以后事业也。庵记所谓识余之意者。其不在是乎。噫。试观今日。皇朝之百年文物。尽入腥毡之区。箕封之千里山河。长带牛后之羞。则顾奚异宋室南渡之时哉。志士之处今日而慕侯之风者。固当感奋于讨复之烈。而寓晦翁感慨之意。不当苟慕其高卧隆中之节也。而观季信名庵之义。则反有取于侯之初服者。其意安在。呜呼我知之矣。君子之出处。亦何常之有哉。当其可之为贵而已。夫侯之讨贼复仇之志。其正大光明。如青天白日。人无得而间焉者矣。然必其有侯之谋猷才识。可以向前担当者然后。庶不至于虚为出世耳。使后之人无此伎俩。而徒许乱世之驱驰。则不亦为慕虚名而取实祸之归乎。如晦翁之道德学问。视侯之术。固将拟之而有馀也。而特坐于不遇。则其于侯之所树立者。宜亦有旷世而相感者矣。若季信之文雅恺悌。岂非士友中杰然秀出者。而顾其谋猷才识。则不敢谓能有侯之具耳。况其所值之时。以比于侯之世。则虽未知如何。而末路多𡾟。固不可谓之治世。则苟全姓名。不求闻达。亦其时然耳。此义又曷可少哉。虽其所慕者。若有异于朱夫子之意。而知时识势。量能度分。当处而处。不当出而不出。无非所以当其可者。则斯其为善学侯者乎。抑侯才分甚高。先儒以为三代上人物。则王佐之心。儒者之像。得之天赋者为多。而若以戒子一书观之。其有得于宁静澹泊之学者。亦不可诬矣。盖自其平常无事之时。而养之有日。讲之有素。䂓模措画。固已先定于胸中。是以后来功烈。如彼卓卓。然则三分之略。六出之策。虽谓之数十年抱膝之力可也。季信勉之哉。从今以往。庵里许多岁月。无非吾友抱膝高卧之日。而宽闲之野。寂寞之滨。着宁静澹泊之功。所以进其谋猷。长其才识者。宜无所不用其极。异日遇时一出。展布所蕴。则功名事业。何遽不若侯哉。愿季信毋徒慕抱膝之为高。而第无忘朱夫子卧龙潭之意。则其必有以处此矣。

不染亭记

编辑

君子虽处世应俗。而能不为世俗所转移。斯其所以异于众人也。周先生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比之君子。观先生之隐居濂溪。濯缨自乐。则疑若离群绝俗。果于忘世。而及其居官任职。施于为政。则又却精密严恕。务尽道理。然其光霁气像。固应随处自若。不以应接之烦而有损也。然则先生之爱莲而称之以不染者。乃所以形容其一般意思也。推是道也。虽至于磨不磷涅不缁可也。其旨岂不深哉。地部有小方塘。种莲百本。宜于暑月清赏。而第顾无亭以临之。岁甲子。尚书道谷赵公。判是曹。与诸郞僚谋焉。营屋数椽于塘之北。不数旬而功告讫。结构端妙。丹雘璀璨。极幽夐萧洒之趣。公遂命名以不染。而得李积城宜炳笔。刻板而揭之。属不佞为记。余惟不染之义。濂翁之发挥已尽。知己之说。本自高简。无庸复赘。独公命名之意。有可得以言者。地部素以腴腻称。终日所事。不越乎米布钱帛之出纳。金银珠玉之照管。居其任者。一或踈脱。吏胥之奸弊立至。而欲留心鄙琐。析利毫忽。事事而不放过。则如入鲍鱼之肆。浸浸然久而俱化。心随眼迁。手因物滑。或至朵颐染指。以惹簠簋之诮者。亦不甚难。于是焉登是亭而远观。顾厥名而思义。虽所处之近垢。所管之不雅。而能超然自持。澹然无累。如莲之亭亭净植。不染淤泥。则其有得于斯亭之助者。顾不大欤。噫。以公处地。黾勉从宦者。岂有他哉。以其心之不为世所转者在焉已矣。况公前后判是曹再耳。而月俸驺直。皆籍记而纳之官。不以一物自私。亦可谓深体不染之义。而卒又以此名亭者。盖欲推己所得。勉人以君子之道也。夫君子。人中之莲也。莲则花中之君子也。以人中之莲。对花中之君子。物我相得。两忘其形。则吾不知人为莲耶。莲为人耶。圣人之不磷不缁。固不敢拟议。而濂溪之居官尽道。不失光霁气像者。庶乎可以驯致之。斯则不染之尽头。请以是对公命而为记。

配尔窝记

编辑

余友洪纯甫。有别业于完山之龟浦。俯临大野。暎带湖山。环以良田美畴。杂以名花嘉卉。菀然有乐志论风致。纯甫尝位于朝。光显矣。而其罢官也。则未尝不归休于此。为藏修游息之所。宅后数十武。有一大松。亭亭特立。龙鳞虬干。其古千年。影干云霄。根盘九地。望之若青幢翠盖。宜于夏月避暑。是尤纯甫之日夕所爱玩者也。尝筑㙜而培植之。名曰盘桓。要余作记文。而余坐思淹未就。及余之莅鹫城也。纯甫自春州任所。投绂赋归。以书谓余曰方营小窝于㙜之上。是不可以无名也。窃感杜工部咏松诗我生无根蒂。配尔亦茫茫之句。欲反其意而扁以配尔。子其为我记之。以偿宿逋可乎。余应之曰诺。子美生丁不辰。漂泊东西。一身无依止。则宜其起羡于树木之有根蒂而自叹不如也。今纯甫乐育于太平之世。无流离窜徙之苦。又有好菟裘。根基深厚。脱去樊笼。安顿得所。优哉游哉。固将与是松而终老。则庶几有以克配之也。子美之所不能。而纯甫能之。则人言古今人不相及者。直影响语尔。虽然余观子美之平生。爱君忧国。发于至诚。虽在颠踣苍黄之际。而不忘葵藿向日之悃。炳然忠节。阅霜雪而靡改。然则子美之于松也。可谓配其德。而所不能配者。特迹焉耳。余愿纯甫高卧新庵之上。益砺岁寒之操。毋徒配其迹之为幸。而思所以配其德焉也。是为记。

无违堂记

编辑

昔夫子以无违二字。答孟懿子之问孝。而恐其认以为从亲之令也。故历举生事葬祭之以礼。以警其僭礼之失。朱子训释。固无间然者矣。然愚意此二字所包甚广。而虽专以从亲之令解之。恐未必不为孝也。要之此义自可备一说者也。盖世之为人父者。夷考其行。何尝一出于正。而若其所求乎子。则必欲一一是当。无少未尽。为人子者。毋以其所令之反所好为嫌。体而行之。勿逆勿怠。则斯可谓之孝焉已矣。余尝从儿子彦傅书室。见其以无违扁额。问之曰何居乎。对曰大人有命。子欲无敢违越故云尔。其意亦如余所欲。备一说者也。噫。余固自治甚踈。其于训廸之际。虽未有格言至论之可以盈耳充腹者。而亦未尝以外道引之。今儿能以无违为心。则其殆庶几乎。试观今世。顽童悖子。不率父兄之教。而自行其志。以至坏名灾己。辱先丧家者。滔滔皆是。夫然后益知人子事亲。尤当以从亲之令为孝也。吾儿则知免于此矣。自是以往。家庭父子之间。日以责善为事。而不必贼恩之为患。子则无违。父则无忧。岂不两善而交美哉。遂为说而勖之云。

题跋

编辑

题翠岩先生遗墨后丙申

编辑

昔余从翠岩姜先生游。先生爱余甚至。教诲谆谆。竭两端而告之。而其所以为说。则亦不过曰涵养致知之交修幷进。不可偏废。盖深有得于晦翁法门者也。当时亲炙。粗有端緖之可寻。及乎山颓之后。伥伥然如𥌒失相。岁月逾迈。而所以思先生者。愈切于前矣。乃者友人郑元猷。以先生遗墨一帖子示余曰此前日先生之所亲书而与我者。故玆不外于子。余即拜受。敬而玩之。手泽宛然。犹足以见当日七分之心画。先生固未尝以书自詑。而有时临池。任其挥洒。端方奇古。咸有法度。然其唯古是则。而不入于时㨾。故能知其好者绝少。此却可叹。然世人之不知先生者。盖不特书而已。要当知其人之为贤焉然后。可以知其书之为好。呜呼。此岂易与世俗人道哉。既而见其所书之言。则一字一句。又皆是先贤为己务实之训。而无非所谓涵养本原之要法者。体而行之。服膺勿失。则为圣为贤。要不出此。而以余之平日所闻。则盖亦有未及尽者焉。岂先生见世之名为学问者。徒以口耳相尚。而无片时涵养以为之本。故特然揭此。以为必先立乎其大者然后。讲学始有凑泊也耶。河南夫子所谓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盖亦是意也。玩而思之。窃有所感于中者。故于其帖末。聊书此而归之。庶几朝夕。与元猷共勉。以无负先生之意云。崇祯后再丙申复月下澣。后学杞溪兪肃基敬跋。

题同门诸公所和先生诗后

编辑

丁酉之孟春。渊门杖屦自华阴移住宝盖山之灵隐庵中。从之者肃基也。继来者金诚仲,闵士长,郑元猷也。最后至者金子安也。相聚月馀。日抠衣丈席。质问经义。先生左酬右应。终日不倦。戒诲谆谆。两端俱竭矣。而惟恐吾之言之也有不尽。而人之听之也有未莹。作诗章箴戒之语。人授一篇。而其所以指示病根者深则深言之。浅则浅言之。明白痛切。各中其髓骨。而至诚恻怛丁宁反复之意。又蔼然于一唱三叹之中。俾有所警省而自治焉。呜呼。此所谓将赤心片片说与人者乎。诸生再拜敬受而读之。而又各自言其志。以见师生传受之实如右。书既毕。诸君属余曰子其识之。余谓吾辈群居既久。相知不可谓不深矣。而至其心术之间隐微之际。则亦有他人之所不得与焉者。其或背驰实事。唯外是循。藉一时依归之名。而要以为观美之资。则吁亦可惧也已。夫善或有时乎为赏而劝。恶或有时乎为罚而止。故先王之制。夏楚二物。为学宫惩励之欛柄。罚其可以无乎哉。然则如彼者宜如何罚之。先生方有意于白云旧居。谋与二三子。结构一庵。以为永久藏修之所。庵固早晩可就。而相聚亦且有日矣。当此之时。其或弁髦师训。伎俩依旧。则是其所以从先生者。不过乎骛外也要名也。其无实心求益之意可知。请白先生而黜之。无得入吾林中焉。以是罚之。其亦可乎。佥曰诺。遂书其言。以为异日之左契云。丁酉仲春日。肃基敬书。

题玄敬之命直所藏农渊二先生遗墨后丙寅

编辑

玄君敬之。于吾师门。有四世峩洋之契。百年羹墙之慕。盖自文谷相国之谪居鸠林。敬之之曾王考竹林公曁王考三碧公。实为湘潭主人。而及相国之再谪沃州。受后命而返柩也。公之父子所以扶护周旋于祸故苍黄之际者。大见款诚。使吾先师兄弟。常怀次骨之感。前后诗章札翰之相与酬唱往复。无非吐露肝膈之言。而其丁宁心期之托。每勉以不改岁寒之操。毋负名亭之意。于以见先辈风流之笃厚。而竹亭交谊。虽谓之通神明可也。其只字片墨。公之父子。靡不十袭而珍藏之。以及于敬之之两世。而爱护惟勤。逮戊午秋夜。鸠林大水。亭前之溪水汎滥于堂奥。前之箧笥所藏。漂没不知去向。朝起视之。则挂在于万竹檀栾之间而免焉。敬之喜若失拱璧而复得之。于是收拾曝晒。妆褙为一帖字。庸寓目于朝夕间。尝持而示余。愿著一语而记之。余谓先师兄弟平日奉勉乎主人公者。乃在于护此君之劲节。而今其残稿賸馥。无恙洪水怀襄之馀者。实赖此君之所护焉。人则护物。物则护人。若有交孚而互感者然。其事岂不奇哉。敬之有气槩励志操。蔚然有先代遗风。其为此帖。费尽心力。将见其受用一生而不穷。传示永久而无失也。可谓名祖之肖孙也已矣。是为记。

题玄敬之所藏尤庵先生手笔后

编辑

右八个字。尤庵老先生八十三岁心画。盖在己巳。先生有耽罗之行。候风之船。朝暮将发。而三碧玄公。乞得于岸上之白莲寺者也。先生大字之奇劲䧺健。固古今希有。而若此所书。殆同绝笔。然其龙挐虎躩之势。山重岳立之象。不变于鲸涛震撼。大祸怵迫之际。与少壮平常时无异。一生浩气之充养。于此亦可验矣。岂不尤可贵重哉。三碧堂扁额。亦其同时挥洒者。而今既镂板而揭之矣。又有吾师三渊翁诗文之发挥。而独此数幅。久作箱衍中物。余之通判完山也。玄公之孙命直敬之持而相示。遂命工作屏。摩挲景仰之馀。敬题数语于下方而归之云尔。

退陶先生遗墨跋甲寅

编辑

地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甁。且待夜深明月举。试看涵泳几多星。

此韩昌黎咏盆池诗。而我退陶先生实书之。字画端严。犹可想见其七分之心也。先生之殁。且二百年。赫蹄片墨藏之者亦罕。而今此书忽为金君日进之有焉。其可贵也哉。抑诗意有可反复者。夫动而拍岸。地天之光烂焉。静而涵虚。月星之影灿焉。持比此心之体用。其有不相似者乎。冲漠无眹。而万象森然。感而遂通。而妙用显行。则吾儒所以异于佛老之虚无者。端在乎此矣。昌黎一生所辟者佛老。则其为此诗。岂欲以此之实。见彼之虚。而先生之表出而书揭者。亦取其托意之不偶然也欤。愿与日进讲之。

孝陵所藏仁宗大王墨竹图跋乙卯

编辑

呜呼。此即我仁宗大王在东宫时。所尝挥染以赐僚属臣金麟厚。而后人为加模刻者也。盖闻麟厚之后孙胄贤。尝为本陵参奉。以此印本。藏之斋室云。而岁久颇残缺。及臣待罪寝郞。改其庄而新之。时出而展玩。犹足以见圣祖七分之心画。其为贵重。不啻若乌号之弓曲阜之履。则奉而置之园陵之傍者。岂不得其所哉。若其赞扬称颂之辞。则麟厚之诗尽之矣。抑臣窃伏念竹之为物。贞孤正直。其干枝节叶之岁寒不变。与松柏而幷茂。比之于人。则节士也忠臣也。圣祖之以此画赐麟厚。其必有会于心者。而麟厚之大节精忠。终能扶植纲常。树风声于百世。则其亦不负当日郑重之圣意也。呜呼歔矣。年月日。奉事臣兪肃基拜手敬书。

玄信仲遗稿跋癸亥

编辑

不能窝玄公既殁之十年。胤子命直敬之持其遗稿一册及家状一通。来谒余铭。余辞不获。忘僭而应副矣。既又细阅其稿。诗文凡略干篇。可谓寂寥。然诗有格调。文有气力。亦不容于泯灭也。盖公少好读书。尤于唐诗孟子。用功颇勤。凡有述作。能不染于打油习气。累被师席奖诩。虽中间断续。未大肆力。而即其所就。殆非世俗抽黄对白者之所及也。然公自是其人可贵。以豪放不羁之姿。有师友讲贯之益。虽不屑屑于䂓矩绳墨之间。而知人生斯世。学问为第一件事。其所自勉与勉其子弟者。眷眷在此。不以外慕关心。性好饮酒。醉后风流益暎发可观。而每以不能刚制。为歉歉悔咎。克责之意。未尝少懈。及其霜降水落。渐次反约。则点检省察之功。辄在心术隐微之际。谅有日进而不已者。凡此皆于诗文焉可见。盖其寻常吟咏。率多性灵之发。而书䟽往复。允矣渊源之盛。若夫小大学箚疑。则讲解微密。便可验读书不苟。而是犹可略也。至于所谓知非录者。则晩年工夫。鞭辟向里。有寸铁杀人之意。不欲留一毫非僻于方寸之内。其志岂不笃哉。此余之尤所敬服者也。敬之请题一语于卷尾。遂书此而归之。以见其可贵者。不在诗文而在于人也。

心与气质不同说丙申

编辑

性者理之本然也。气者体之充者也。理之本然者无不善。而体之充者。或有刚柔美恶之殊。故以无不善之理。而堕乎刚柔美恶之中。则是乃所谓气质之性者。而若夫心则又所谓比性则微有迹。比气则自然又灵者也。人莫不有是性。亦莫不有是心。则其仁义礼智之德。虚灵不昧之体。固不以舜跖而有间。而特以是气之充于体者。有刚柔美恶之殊。故智愚贤不肖之分。于是乎不齐。然则凡人资性之刚柔美恶者。只当论于体之充者。而不当论于方寸之中。圣凡同得之体矣。今之论者。直以心为气质。而凡其刚柔美恶之品。皆属之于此心。以为躯壳上充满者。乃是气质之粗者。而不可以论刚柔美恶。殊不知所谓气质者。正指充于体者。而非直当之于心也。孟子曰志此志者便是心一般。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则心与气质。其精粗以气质比心。则气质又为粗也。本末。固已有间矣。而朱子之释浩然之气曰即体之充者云。则所谓体之充者。又岂可以小看哉。夫浩然之气。乃是至大至刚之气。而亦不过曰体之充。则论人资性之刚柔美恶者。舍此体之充者。而岂别有所谓气质也哉。于此看得破。则所谓刚柔美恶。凡人资性之有万不齐者。皆不外乎此气之充于体者。而不可他求矣。若必以心为气质。而又硬说刚柔美恶之品。皆当论之于此心。则是明德本体。独为圣贤所得。而不具于昏恶之人。可乎。

说者又引大学或问论气质。而只以正且通者该之之故。以为心即气质之证。亦非也。盖心虽不外于气质。而亦不混杂于气质。故就气质之中。指其精爽者曰心。是故言气质则心固自在其中。而以为心即气质则不可也。窃详或问之意。于此方以是气之正通与偏塞者。而为人物之大界分。则固非为心与气质之辨设也。况就此正通之中。其所谓方寸之间。虚灵洞彻。万理咸备者。固是心底境界。而其所谓清浊美恶之殊者。是乃所谓气质也。若以此虚灵洞彻者与清浊美恶者。谓之同一境界则已不然。虽同是此正通之气。而其精麤之别。岂不较然矣乎。说者又谓人之为善为恶者。皆心之所为。则以清浊美恶论心者。有何不可。此亦有不然者。夫心即是明德。而明德者。所谓虚灵不昧。具众理而应万事也。曰清曰美。亦是形容不尽。更安有所谓浊者恶者哉。唯其运动之际。因气质而作用。故有时乎流于恶。此则或问所谓气质有蔽之心。而非复明德之本体也。大抵今之论者。类于气质之性。不能分明见得。故于此不免有一重膜子也。苟知气质之性所以得名者。只以此理堕在躯壳上充满之气而言。非以性与心合而得名。则庶可以了然于心与气质之辨矣。

蔡觉轩曰人之一心。虚灵知觉。常肃然而不乱。烱然而不昏。寂而理之体无不存。感而理之用无不行。大学章句所谓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此也。唯夫虚灵知觉。既不能不囿于气。又不能不动于欲。则此心之体用。亦将随之而昏且乱矣。大学章句所谓但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则有时而昏者此也。此其分别心与气质者。与大学章句。实相共贯。而语愈明白矣。

前说以血气与躯壳。蔽论气质者。近于创说。而又似粗浅。故观者不之信。然其实亦无可疑。人之充满于一身。流行而运用者。皆血气之为耳。或问浩然之气与血气何别。朱子曰只是一气。义理附于其中。则为浩然之气。不由义理而发。则只为血气。然则泛论所禀之清浊。而以血气该之者。亦何不可之有。至于所谓躯壳者。特百骸之变名耳。赋质之粹驳。舍此百骸之属。而别论于何地乎。若曰血气躯壳云者。面目终涉粗浅云尔。则请如后说改以气体之充者看。则可无疑矣。孟子虽似专言气。然体已是质了。

李秀才衍祥而天字说壬子

编辑

诗云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朝。及尔游衍。横渠先生引之曰无一物之非天也。而朱夫子谓先生此言。将赤心片片说与人。盖天者理而已矣。人生日用当着便是。故虽于动作游衍之顷。而无所往而非此理之活泼泼地也。人能知一游一衍。而所谓天者无乎不在。则为之存养而体察者。宜无少间断矣。存养体察之功。无少间断。则所以验此理于一游一衍之顷者。愈益分明矣。横渠之赤心。其在于此乎。李童子衍祥。聡颖夙成。后来之秀者也。曾从余学于西河之阴。余尝期以远到。岁壬子仲秋。童子年十四。而将加冠于其首。冠而字之礼也。余谓衍者游衍也。宜字之以而天。盖所谓无一物之非天者也。然此义精深。韭有见于上达处者。未可骤而语也。余愿生姑且从事于古人下学之方。内自心术隐微。外至语默动静。存而养之。日益密。体而察之。日益明。真积力久。无一息之间断。则日用之间。莫不见其事事物物。皆有一个天理。参前倚衡。随处充满。而鸢飞鱼跃。触目琅然。夫然后知余今日命字之意。为君终身事业而不偶尔也。抑横渠之引此诗。而必与三千三百之礼对举而互言。以为天体物而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者。亦以见礼仪威仪。纤悉委曲。若涉于安排。而自有从容而不迫者。则乃仁之为其体也。出王游衍。优馀宽绰。若过于弛慢。而必有谨严而不放者。则乃天之为其体也。此与所谓勿忘勿助。非着意。非不着者。其义一以贯之也。昔李季随有向晦宴息。亦当随时之问。则南轩谓向晦宴息。乃敬也。知向晦宴息之为非怠惰。乃可以论敬之理矣。愚亦曰知一游一衍之为非弛慢。乃可以论此理之体段矣。李君其以为如何哉。

五行丸说丙寅

编辑

语类一条。有以酱谕性者。余曾服丸药。名曰五行。盖合白芍,黄菊,苍术,荭草,玄参各等分为一剂。请以是喩之是药也。虽大如弹子而丸之。虽小如粟子而丸之。莫不皆具五材。而各各平均。无分数多寡。此则性之譬也。及其呑下也。不得不入之水。水有酸甘辛苦之别。而煞有多寡之参差。此则气质之譬也。药无大小之别。故人物所受之性。元无差殊。水有多寡之分。故人物所禀之气质。有万不同。水之多寡。既各不同。故甘味多者。酸辛苦醎之味。为其所掩而一似都无。酸味多者。辛甘苦醎之味。为其所掩而全是酸味。其于他水。莫不皆然。各就其分数较多处成味。故药之入其水中者。不得不随其水之味而异其性味。入甘味多之水者。其药亦只似有甘菊一材而他不与焉。入酸味多之水者。其药亦只似有白芍一材而他不与焉。此即朱子所谓观万物之异体。则理绝不同者也。然药虽因水之酸甘。异其味。而其实药自药水自水。初未尝相杂。若就其水中。拣别其药而言。则浑然五材之合。而盖无一介之不备也。今之论万物之性者。只就其异体上。论其绝不同之理。而更不究其虽在异体上。若单指其本然之性。则莫不皆具五常之理。是何异于味其甘水多中所入之药。曰只是甘菊一材。味其酸水多中所入之药。曰只是白芍一材也。且其为言曰昆虫草木之性。只可曰各具太极之一理。不可曰皆具五常之全体。夫不具四德。则不名为太极。不具五常。则不名为性。正如五材之中。若有一材之不具。则亦不名为五行丸也。夫谓昆虫草木不能皆具五常之理者。盖以其为物微细。何能具此五常之理也。若将以五数之多。难可容入于至微之中。然是不知形器虽有大小。而理则初无偏全也。曷不观于五行丸之小如粟子者。亦能具五药之材乎。夫此丸药之譬。乃以愚者粗浅之见。借彼有形之物。设为傍照之证。而尚能推说得到。况以天地造化之神。赋与万物之性。真个无物不体。无处不在者。乃视其为物之大小。而反有或偏或全。渗漏不备之叹耶。其亦不足辨也已矣。

性与健顺五常。名虽异而其实一物而已。自其全体之浑然者而名之曰性。自其条理之灿然者而名之曰健顺五常。浑然之中。已自具灿然之目。灿然之目。初不离浑然之中。则其不可分而二之也明矣。今有一邑之中。有二面四里。统而言之曰一邑。大分而言之曰二面。细分而言之曰四里。性譬则犹言一邑也。健顺譬则犹言二面也。五常譬则犹言四里也。言性则健顺五常已举之。如言邑则面与里固在其中也。天下之物。无性则已。有性则莫不具健顺五常之理。正如无邑则已。有邑则莫不有面而有里。今不察此。而谓物之性。或有健而无顺。或有仁而无义。是何异于虽谓之邑而初无面里之可言者乎。不具健顺五常则不名为性。不具面里则不名为邑。其亦异矣。

语类徐子融谓枯槁之中。有性有气。故附子热大黄寒。此性是气质之性。才卿谓即是本然之性。先生曰子融认知觉为性。故以此为气质之性。性即是理。有性即有气。是他禀得许多气。故亦只有许多理。才卿谓有性无仁。此说亦是他元不曾禀得此道理。语类说止此。夫附子热大黄寒。分明是此理随气质不同者。则子融之认作气质之性者。未见其为非。而先生反斥其说。以陈子卿所谓即是本然之性者为是。此即湖论之据以为本然之性。随物不同之证者。然其实有可商量者。夫仁义礼智。岂非所谓本然之性者乎。是四者于人较切。而于物不着。于动物犹有一二可言者。而于植物则一似都无。然若就生木上看。则其萌芽开花敛华归根之际。犹可以略见四者之气象意思。而至于枯槁。则殆无仿佛可言之地。且如大黄附子既不可以仁与义称之。又不可以义与智目之。所可见者。不过其性味之寒与热耳。故先生欲直截发明二者之未尝无性。乃曰云云。然原其本意。何尝直以寒热谓之性哉。亦曰寒热气也。所以寒热者乃性云尔。正如孔子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岂真以阴阳为道也。子思引鸢飞鱼跃明道。岂真以飞跃为道也。亦言其所以阴所以阳。所当飞所当跃者乃道云耳。夫水寒而火热者气也。大黄之寒。是水气之为也。附子之热。是火气之为也。然则其所以寒者。岂非水之理曰智者乎。所以热者。岂非火之理曰礼者乎。水寒火热。乃是一定而不可相通者。而先生以此为本然之性。故今乃引之而谓本然之性。亦随物而不同也。然先生之意。不过以所以寒热者。作本然之性。如上所云。则所谓所以然者。即单指之理也。单指之理。自是通而不局之物。则安得谓之随物而不同也哉。说者曰单指之理。信无不同。则所以寒之理与所以热之理。亦将一而无二耶。曰仁义礼智者。以此性之全体而言也。或言仁或言义。或言礼或言智者。举其一端而言也。今以一端者。比幷于全体者。其有偏全之殊固也。而但大黄之所以寒。既是水之理曰智也。则未知此智。与人性之所谓智者有异乎。附子之所以热。既是火之理曰礼也。则未知此礼。与人性之所谓礼者有异乎。况五行不具。则不得成物。故凡天下有形之物。莫不各具五行。而但其为物。必就其所禀较重处成质。然五气错综。其变至于不可穷。故大黄附子成质则以木。而其气则水寒而火热也。人见其质之为木也。而以为全禀木气。不禀火金水之气非也。见其气之或寒或热也。而以为大黄只禀水气。附子只禀火气者亦非也。必也大黄而皆具五气。附子而亦皆具五气然后。方得成大黄附子。勿论大黄与附子。既具五气。则谓独无五气所本之理可乎。夫所谓五气所本之理者何物也。即所谓仁义礼智之全体也。所谓单指之理也。所谓本然之性也。此岂可以人与物而有异同也哉。又况仁义礼智。虽界为四破。而本只是浑然太极之全体。故四者之理。又各有经纬错综之妙焉。然则所谓所以寒之中。安知无热之理可言者乎。所谓所以热之中。安知无寒之理可言者乎。如是言之。先生此说。果可为本然之性。随物不同之证乎。且所谓本然之性者何谓也。岂非对气质之万变而言者乎。天下之物。莫不理同而气异。理纯而气杂。故此理堕在气质之中。则理亦随而变其本然。苟不即其异而辨其同。则将无以见此理纯粹之体。为万物一原之妙也。故言天地之性。则对阴阳之错杂而曰太极之本然。言人物之性。则对五行之纷糅而曰本然之性。凡此皆欲其就理气相杂之中。而指言其天地万物所同得之理。果如是纯然无杂。惟恐其同者之混于异者而无别耳。今不察此而谓本然之性。亦随物而不同。木之本然。非金之本然也。金之本然。非火之本然也。何其迳庭于本然二字得名之实耶。至于才卿所谓有性无仁之说。可谓差异。而先生是之。乃曰是他元不曾禀得此道理。骤观之。若似可疑。然亦无深意。夫枯槁之物。全无生意。无仁意思可见处。故才卿谓只可曰性而不可曰仁。先生是其意而语之曰枯槁之物。诚无可言仁处。是他恰似初不禀得仁之理者云耳。今乃执文而迷旨。谓枯槁只有本然之性。而元无仁之理。则是性外真有物矣。谓枯槁初不禀得仁之理。则先生他处所论枯槁之物。谓之无生气则可。谓之无生意则不可等说。皆可一扫而去之乎。大抵先生所论人物之性。几乎千言万语。而要其大旨。一原异体之说尽之矣。是故论其一原。则人物之性。谓之同焉可也。语其异体。则人物之性。谓之异焉亦可也。惟观其所就而言之地头如何耳。今也徒据异体上。极论其不同之理。而更不究其虽在异体上。若单指其理之本然。则初无不同者。是乃所以为一原之妙。至谓单指之理。本然之性。亦随物而各异。必欲抬论一原于人物未生之前。其亦误矣。

金土说奉赠观察使韩公翼謩

编辑

五行之变。纷纶错综。至于不可穷。是以其禀于人也。清浊粹驳。既各不同。多寡厚薄。又自难齐。斯人气质之禀。有千万参差。欲一之而不能焉者矣。东方人全禀木气。故大抵多脆弱而少骨干。其能免此而卓然自立于颓波靡靡之中者。岂非末世之难得者乎。窃尝以是揆公所禀而妄论之。真实厚重。其禀土气之冲和者乎。严毅坚确。其禀金气之强劲者乎。以故其生于心而发于事也。虚伪不见。施措有力。其视世人之偏禀木气者。亦远甚矣。然或困于所长。任其作用。则土之偏而有执滞不活之病。金之偏而少仁恕体物之意。了翁所谓气质之用小。学问之功大者。不可不念也。然求其所以矫揉抽添之道。则亦别无巧法。朱子曰知得如此是病。便不如此是药。谢上蔡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此皆至言也。公之明。宜有以自知之。亦奚待于余言哉。噫。

余之通判完山也。上党韩公观察是邦。周旋岁馀。被其包容者多矣。逮余先归。公请余一言䂓勉。余谓殿最守令。监司事也。未闻守令之殿最监司。敢辞。公请之愈勤。临发潦草。敢以是说塞白焉。

李秀才𡊠信卿墣质夫字说庚午

编辑

余有畏友曰罗州牧使延安李公𪻶厚玉。迩来间阔不相见。已六七年矣。忽一日访余于南城而请曰我有两子。不幸早圽。其身后各有一子而年皆十四。方欲加冠于其首。愿吾子之辱教之也。余时病卧。且以非其人辞甚固。而公再枉陋止。请之愈勤。余感其意之郑重。忘僭而来相其礼。时庚午三月卄六日也。先是公从后生中出口气阐大科。而适以是日唱名于君门。庆会礼集之巧辏一时。亦罕闻焉。冠而字之礼也。按韵书。𡊠者土也。朱子谓四端之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专气。而水火金木。无不待是而生者。盖以信配土也。请字之以信卿可乎。又按韵书。墣音义与朴同。朴之为言。但有本质而不着文采之谓也。请字之以质夫可乎。夫民无信不立。故譬之于大车之无𫐐。小车之无𫐄。车而无此则不可行也。故曰人不忠信。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所以夫子之论学。曾氏之三省。皆以此为主本焉。余愿信卿自其心术隐微之际。以至动静云为之间。一以诚信而无妄言。言而必信。事事而靠实。驯致于一诚充塞。万伪熄灭。则俯仰无愧。乐可言耶。夫质之与文。固不可以相无。而质其本也。譬之如甘可以受和。白可以受采。故夫子大林放之问而从先进。子贡欲混文质而无别。则先儒讥其失本末轻重之分。其意为可见也。余愿质夫内而事亲从兄。外而待人接物。一以质朴而无华。醴齐之用而玄酒之尚焉。莞簟之安而稿鞂之设焉。大本既立。百事始有凑泊。则君子彬彬之盛。方可得以言也。岂不美哉。噫。皇春已邈。淳风日漓。人伪滋而天机浅。浮华胜而栀蜡盛。晋代尚虚之失。周末弥文之弊。有可太息而流涕者。则今余之以信质两字。奉与为二子之表德者。夫岂偶然而已哉。况二子之先祖忠定公曁忠翼公。俱以忠信质直。为世名臣。迤过五世而其泽不斩。然则此两字。虽谓之二子传家之物可也。二子盍亦思所以无忝乎哉。是为说。

赞铭

编辑

三渊先生画像赞

编辑

山河间世之气。周邵玩心之学。极高明广大之体。至于查滓之浑化。究天人性命之蕴。至于理事之融晣。荷衣蕙带。木食涧饮。寒溪濯缨。雪岳高枕。超然埃𡏖之外。游乎鸿濛之中。盖尝即其青霞白云之标。可以验夫冰壶秋月之胸。嗟呼。哲人萎矣。斯文坠矣。七分之绘像徒传。百代之瞻仰是寄。然平日精言妙论之如水涌而风发者。今不可复承于凾丈。惟诵诗而读书兮。尚识其凤飞千仞之气像。

直庵铭癸丑○为申明允作

编辑

人有是心。则主于身。鉴空衡平。至虚且神。苟为物累。鄙诈则入。偏倚乖戾。大本不立。圣人垂训。敬以直之。伊洛著说。发挥靡遗。整齐严肃。主一无适。收敛方寸。照管冥漠。既无昏昧。宁有走作。从事于斯。是之谓直。一心卓然。百邪屏伏。俨乎若思。对越无怍。精义致用。与之相须。表里夹持。德始不孤。君子体坤。其要在此。勉哉毋怠。死而后已。

祝辞

编辑

李秀才贞祥成甫字祝己酉

编辑

贞于四时。成始成终。先贤垂训。精义无穷。汝名曰贞。字汝以成。惟能有成。方见其贞。贞兮成兮。相须为德。知必到底。行要尽力。漫游谑浪。视如鸩毒。刻励勤苦。常存心目。率是以往。至道乃凝。功与愿满。齐美颜曾。涓流之水。可达沧海。九仞之山。功一篑。取譬不远。监戒在玆。尔其夙夜。勉哉毋堕。

尹秀才龟东仲灵字祝庚午

编辑

圣王御世。神龟呈瑞。为灵昭昭。载于传记。三代重之。设官以掌。有叩斯应。受命如响。于以决疑。绍天之明。降及后世。此法遂亡。人亦有龟。方寸之地。虚灵洞澈。神妙无比。惟为欲蔽。自取埋没。苟复厥初。光明四达。无远不届。无微不烛。钻灼之劳。奚待太卜。维岁白马。一阳将复。尹氏有子。爰加元服。其名曰龟。字之以灵。何以祝之。惟心是程。灵㙜湛然。氛翳消融。如水方止。如鉴斯空。藏往知来。鬼神不啻。一理贯通。千岁可致。吉㐫休咎。祯祥妖孽。先机逆睹。不爽毫末。明睿所照。畴敢测度。然其要道。别无奇特。斋戒洗心。所操至约。尔其监此。蚤夜无射。神之听之。福禄萦之。黄发皤皤。为国蓍龟。

韩秀才鼎裕士凝字祝辛未

编辑

外圆而周。天形是像。内弘而实。地载维仿。黄耳玉铉。为体则重。木入火燃。互为其用。于以受物。烹饪乃成。于以享之。上帝神明。正位凝命。君子以之。大象垂训。时义远矣。谨以出话。敬以行己。一动一静。毋敢率易。轻躁浅薄。视如鸩毒。严毅坚确。常存心目。浮妄消融。其重如鼎。真宰卓然。特立挺挺。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所感万变。我则无踬。工夫到此。始凝厥德。任大责重。宁忧覆𫗧。先儒有说。其旨又别。存神息气。寿考可必。鲐背龟纹。童颜鹤发。我作是辞。祝尔耆耋。

洪秀才缵海幼成字祝

编辑

尔有名祖。海峯嶙峋。高行懿德。垂裕后昆。尔有兄弟。五常幷生。兰芝交茁。充盈堦庭。趾述景念。咸宗于海。泉翁所锡。厥有祝戒。嗟尔生晩。未及拜嘉。今玆命名。贤父攸加。缵之为言。继而能成。惟能有成。方配其名。漫游谑浪。尽革旧习。孝悌直方。克绍先烈。毋废半途。必臻其域。毋止升堂。必造其室。渊源在玆。表准甚的。祖述宪章。舍而奚适。率乃攸行。如日方昇。工夫既到。厥德乃凝。涓流之积。可达沧溟。拳石之累。终成崇冈。取譬不远。二者是监。尔其夙夜。庶几无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