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庵诗集

作者:闵思平

李齐贤序

编辑

吾先君昔掌试。取知名士二十有三人。其至大官若朴密直仁干。▣▣▣▣▣▣▣▣▣▣▣▣▣▣▣君所爱重性坦▣▣▣▣边幅。每酒酣。辄为诗。无尘俗语。无子。有金氏二甥齐闵齐颜。及庵殁。齐闵拾遗诗若干首。编以示予。读其诗。想见其平生。不觉霑▣▣▣▣▣▣益少。况先君所▣▣▣乎。呜呼。谁怪乎吾涕之无从也。东庵后人李齐贤题。

白文宝序

编辑

余居尚一日。及庵之外孙金君伯訚。编及庵诗稿。携以示余。余读之。不觉吟咏之不足曰。所著何止是欤金君曰。自翰苑至纶阁相府。歌诗之多累千百首。迨丧乱既皆失之。惟晩年有诗。必命小子书。则藏诸笥箧。以及播越。不敢忘也。今退而编之。得五七言若干首。惜其手泽之不全也。敢求叙篇端。他日备续东人文集。俾不没其善焉可也。余曰。其然。余与及庵善。往往集杯杓。未尝不附。而诗句之赠亦不为不多。皆茫然不可记矣。其可求之经兵煨烬之馀乎。然尚嘉其孙能继述而存此编。亦足以感发吾心。盖诗言志。可以兴。可以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则皆本乎性情。方可谓之诗。彼以言辞而已者。以夸多斗靡。英华其词。不至于观感。不近于性情。则乃无用之赘言也。故世之人。有专务章句。悦人耳目。虽苦心觅好。不能胸次悠然而得。万一索句妍滑。其志局于此者。才读过数十篇。心已倦于再览矣。余于及庵之诗。读之不觉呤咏之不足。所谓可以兴。可以观者。皆得其义矣。惜乎专章之不得传于世也。姑以所见。告夫类书者而为之序。至正壬寅八月有日。密直提学右文馆提学淡庵稷山白文宝序。

李穑序

编辑

六义既废。声律对偶又作。诗变极矣。古诗之变。纤弱于齐梁。律诗之变。破碎于晚唐。独杜工部兼众体而时出之。高风绝尘。横盖古今。其闲超然妙悟。不陷流俗。如陶渊明,孟浩然辈。代岂乏人哉。然编集罕传。可惜也。今陶,孟二集仅存若干篇。令人有不满之叹。然因是以知其人于千载之下。不使老杜专美天壤间。是则编集之传。其功可小哉。又况唐之韩子。宋之曾,苏。天下之名能文辞者也。而于诗道有慊。识者恨之。则诗之为诗。又岂可以巧拙多寡论哉。予之颂此言久矣。及读及庵先生之诗益信。先生诗似淡而非浅。似丽而非靡。措意良远。愈读愈有味。其亦超然妙悟之流欤。其传也必矣。先生之外孙齐闵,齐颜。皆以文行名于时。去岁仓卒之行。能不失坠。又来求序。其志可尚已。予故题其卷首如此。至正壬寅日北至。前应奉翰林文字承事郞,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韩山李穑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