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总长梁启超呈大总统敬陈司法计画十端留备采择文

司法总长梁启超呈大总统敬陈司法计画十端留备采择文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司法总长梁启超
中华民国3年(1914年)6月1日
1914年6月1日
公布于东方杂志1913年10卷第12期
本作品收录于《东方杂志

  为敬陈管见留备采择事。窃启超自审庸愚。不胜艰钜。已于本日呈请辞职在案。惟是自到部以来。体察司法情形。颇有所感触。闻诸昔贤之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而旧令尹之政。当以吿新令尹。谨就数月来诹访所得。略陈其愚。以备大总统核择。饬继任之贤议行焉。

  一曰。法院审级宜图改正也。现行法院编制法。采自日本。而日本复采自欧洲大陆。为严格的四级三审之制。揆诸矜慎之义。用意良美。然欲实行我国。则略计法官人才。须在万五千人以上。司法经费。须在四五千万元以上。揆诸国情。云何能致。故一年以来。改为审检所。复改为县知事兼理审判。皆所以救现行编制法之穷也。然此等皆权宜之制。不能视为根本之图。将来治具略张。终当以行政司法分离为归宿。苟法院编制。与国情不适。则司法基础。终无从巩固。查四级之制。近世欧美学者。已频议其繁迂。日本在台湾关东。皆采三级制。且渐施诸内地。英在印度。亦仅三级。而最低级之审判。即由县知事行之。我国似宜参酌其法。将初级管辖名目废去。归倂于地方。而令刑事自某种刑以下。民事自若干元以下。皆以高等厅为终审。现在知县兼理。固用此审级。将来法院完成。亦用此审级。庶可以简易而便民也。

  二曰。审理轻微案件。宜省略形式也。现行诉讼程序。论者每议其繁。然既已谓之法庭。无论若何力求简易。而终有万不可缺之程序。太求简而弊亦缘之矣。虽然。若不问案情大小。而悉用同一之程序。则其窒碍有不可胜穷者。夫法庭受理之案。其属于鬭殴窃盗及寻常钱债者。什而六七。在昔州县审期。遇贤明长官。堂谕数语。一日可了数十起。今则数千文之钱债。判牍连篇。一两月之拘留。爰书盈尺。在民间寸阴尺璧。何堪待法理之推敲。况判词佶屈聱牙。奚以喩庸俗之口耳。甚则一批答可了之呈词。必改用决定成式。文牍祗厌其浩繁。判决副本。可以牌示。而必每名送达。书记转疲于缮写。凡此之类。皆缘拘牵而生延滞。民苦讼累。半此之由。谓宜于法院完全成立之地。则扩充违警罪范围。将轻微案件。移归警署讯结。其在县知事兼理审判之地。亦宜列举某种类案件。得以极简易之程序行之。则官既省劳。民亦称便矣。

  三曰。宜明立审限也。往时京师法司。推鞫各定程期。罚金等罪十日。遣流徒罪二十日。死罪三十日。外省层递勘转。命案通限六月。盗劫等案四月。其隔省关提及难结事件。始准报部展限。督课既严。留滞自少。自设立法院以来。结案稽缓。远过昔日。虽曰法规束缚。调查困难。然苟不设法救济。则流弊亦何堪设想。夫一人讼累。阖室忧惶。片刻玩愒于法庭。十口悲啼于环堵。怨沴所积。危乱斯阶。谓宜酌复旧规。令各级法院及兼理审判之县知事。各依案情种类。为定审限。其有特别理由。仍许呈明酌展。庶法官有所策厉。而积案可望渐减矣。

  四曰。上诉宜分别限制变通也。律许上诉。凡以平反冤滥。然则惟冤滥者得有上诉权。理之正也。今则无问案件大小。事理曲直。但在定期之中。咸得任情上诉。于是土棍惯犯。豪恶莠徒。竟非官力所能裁抑。颇闻有惯窃之犯。受断科刑。其乡里咸为快心。其家人亦以安枕。而彼乃依期上诉。累月竟稽执行。又如钱债欠户。意图枭负所押产业。债权者照约管掌。官判准行。而彼迭次上诉。乘裁判尚未确定之时。坐收产业果实。至其不服命令之抗吿。则其助刁尤甚。审判官一语之发。略露端倪。即将借口抗吿。原审厅便须停案待判。此时弱者坐听延滞。强者百计图翻。弊害之丛。伊于胡底。循此不变。是以奖唆讼之风。而即启犯罪之窦。加以交通阻隔。审理迟延。极其究竟。将使全国无一确定之裁判。国威何存。民命安托。又刑事既采公诉主义。故被害人无上诉权。衡以法理。固极正当。揆诸习惯。实滋迷惑。谓宜于轻微事件之上诉。严立限制。而于重大冤狱之平反。别开程序。庶法得其平民蒙其利矣。

  五曰。宜速编刑律施行法也。现行新刑律。论者多毛举细故。以为诟病。实则该律之成。几经审议。其采自今世通义者固多。而依据唐以来旧制者亦复不少。斟酌损益。尚称精完。惟因法文简括。予法官以自由裁量之馀地颇多。上比下北之间。影响或遂悬绝。苟非法官谙练极深。恐于平亭未能曲当。若漫执外国判例以为衡。则于本国习惯益相反。谓宜亟编辑施行法。将罪之种类与利之等级。详相比丽。其旧律沿用未能骤废。及新律所未详者。皆博著而沟通之。庶不朽之法典。可以应用无阂矣。

  六曰。宜酌复刺配笞杖等刑以疏通监狱也。狱囚之充塞。殆未有过于今日者矣。各地模范监狱。囚至如归。久已溢盈。其旧监及看守所。亦騈积至无所容。循此以往。虽扩充狱室数倍今日。犹恐不给。而囚粮一项。国家岁费数千万。且无以为胆。如此岂复成为政体。况囚浮于狱。瘐毙必多。揆诸圜土教民之意。毋乃失之愈远耶。推求狱囚所以骤增之由。则莠民之繁伙。判决之延滞。虽其主因。然刑名之寡狭。实有以致之。盖诸罪犯中。死囚百一。馀皆徒刑。徒刑之行。惟在圜狱。狱囚之充。云胡可避。况狱政既未修明。感格实难收效。则在狱者常得学习犯罪之结果。而出狱者愈成奖励再犯之阶梯。蠹害中于社会。非细故也。谓宜酌复军流刺配之制。分别情节轻重。或窜边地。或若干里以外。此非曰以邻为壑也。迁地以后。其犯罪之客因。或稍减除。则湔拔之机会。亦易发生。为社会计。为罪人计。皆有裨益。若能扩充此意。实行刑事殖民政策。则为利更溥矣。至于轻微窃鬭之案。采扑作教刑之义。笞杖省释。用示薄惩。揆诸古义。既有依据。征诸并世。亦多沿袭。茍能行斯二者。其于疏通监狱。盖不无小裨也。

  七曰。宜设立法官养成所也。今日司法之不满人意。由法制之不适者半。由人才之不给者亦半。养成人才。其根本在于学校。尽人而知之矣。然学校所授。仅在法理。而仅明法理。未足备法官之资格。况学校之积弊。在今日有不易整顿者存哉。自去岁法院改组以来。专以学校文凭。为资格标准。然其成效。亦既可睹矣。徒使久谙折狱之老吏。或以学历不备而见摈。而绝无经验之青年。反以学力及格而滥竽。法曹誉望之隳。半皆由是。今厉行甄拔。其结果未知若何。然所能甄拔者。亦仅有学力之有无。谓即此遂能得良法官。其不敢自信明矣。谓宜广开考试之途。令旧州县旧刑幕及私立学校毕业生。皆得应考。而严其格以甄法取之。别立法官养成所于京师。凡甄取者皆使在所实习若干年月。乃分发京外各级厅服务。循资洊升。然后重其薪俸。固其保障。则贤良之法官。可以渐出矣。

  八曰。宜严限律师资格也。比者司法之为世诟病。其口实之起于律师者。实居六七。论者或致疑于律师制度。不适于中国。欲翻根柢而摧弃之。此因噎废食之言。非笃论也。今律师之流毒于社会。实由律师资格太滥。有以致之。今部中所发证书。已逾数千。其中品学优异者。同亦有人。然或讼棍土豪。贿买文凭。或新学小生。志气未定。照章呈请。批驳难施。孳乳寖多。遍于乡邑。夫其弋取之也既甚易。则其爱惜之也必不甚至。作奸犯科。恒由斯起。谓宜将原领证书之员。槪行调验甄试。试验及格。重发新凭。仍复厉行惩戒新章。使害马者必归淘汰。则业斯职者咸知自爱。而人权实蒙保障矣。

  九曰。宜将一部分之罪犯。划归厅外审判。而法外之干涉。则严行禁绝也。比经丧乱之后。群盗满山。而法院制裁之力。时若不足以遏之。行政官吏与一般人民之不慊于法院。此又其一大原因也。夫既经法院。则法律上自有一定之程序。以此而咎法官。法官固不任受矣。而行政官吏及军人。则群起而哄之。一若法庭为养奸之府者。交相干涉。始犹限于特别事项。寖假而及于其他。法厅与军警权限之争。日有所闻。而法之行乃愈生窒碍。谓宜略仿前清咸同以后之制。将聚众劫盗一罪。别由法庭以外之机关。用他种程序讯鞫惩治之。除此一项外。其馀普通民刑案件。仍悉经法定机关。悉遵法庭程序。而他界干涉。悬为厉禁。斯两全之道也。

  十曰。宜保存现有机关。而由国税支应经费也。前奉大总统令。于司法维持现状宽筹经费之旨。既已明白宣示。惟是各省以财政艰窘之故。电请废厅者。仍继续有闻。其现存之厅。又大率以经费无著。濒于废止。窃惟今之法院。其瑕疵可指者固多。然成立至今。固亦几积经验。基础粗完。实非易易。诚宜就现有之业。徐加改良。以期收效于将来。就中如省会及通商口岸。系中外之观听。更不宜轻为弃置。夫岂不知财政困难。然此安可以已也。然今者当财政未能统一之时。外省各项政费。皆由省库支给。其军费则有都督主持。不虞留滞。其一般行政费。则由省长挹注。犹易取求。独至司法。其系统自成别宗。其境地等于孤孽。艰窘尤甚。情理实然。若非中央力为维持。则其困衡。实为无吿。谓宜一面通饬各审检厅。使开列实需之必要经费。母许浮冒。一面通饬国税厅。使对于此项经费。由国税项下尽先发给。非有所畸重。凡以救事实之穷耳。

  以上十端。略举管见。皆启超所有志焉而未能逮者。启超奉职数月。玩愒因循。百废不举。驯及去位。乃建空言。溺职之咎。万责难谢。抑其才力之不胜大任。征斯益信。犹冀刍荛之献。或效涓埃之补。稍获自赎。幸何加焉。抑启超犹有请者。今司法制度所以蒙诟独甚。皆缘前此改革太骤。扩张太过。锐进之馀。乃生反动。今当矫枉。宜勿过正。苟其过焉。弊且滋甚。凡天下事原动力太过。必生反动。反动力太过。又生第三次反动。如是四次五次。相引可以至于无穷。凡百政象皆然。不独司法也。彼法国自大革命后。所以累反动以反动。经八十年而不获敉定者。皆坐是而已。伏惟我大总统懔执两用中之训。宏荡平无陂之道。岂惟司法前途之幸。国家其永利赖之。启超感激殊知。不敢有隐。窃附临别赠言之义。输其尽瘁向往之诚。伏惟裁察采择。不胜大幸。谨呈。中华民国三年二月十八日。

中华民国《著作权法》:

第九条(著作权标的之限制)
  下列各款不得为著作权之标的:
  一、宪法法律、命令或公文
  二、中央或地方机关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译物或编辑物。
  三、标语及通用之符号、名词、公式、数表、表格、簿册或时历。
  四、单纯为传达事实之新闻报导所作成之语文著作。
  五、依法令举行之各类考试试题及其备用试题。
  前项第一款所称公文,包括公务员于职务上草拟之文告、讲稿、新闻稿及其他文书。

本作品来自上列各款,在中华民国,属于公有领域。详情请参见章忠信著作权笔记著作权法第九条释义。另外请注意司法院释字第5号解释:“行宪后各政党办理党务人员,不能认为刑法上所称之公务员。”所以自从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2月25日中华民国宪法施行以来,各政党党务作品,不能认为公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