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一百七十四至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二至一百七十三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一百七十四至一百七十五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一百七十六至一百七十七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9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10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11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1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1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1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15

大清一统志

 莱州府在山东省治东北六百八十里东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里东至登州府招

  远县界六十里西至青州府夀光县界二百三十里南至海三百五十里北至渤海八十里东南至

  海三百五十里西南至青州府诸城县界二百六十里东北至登州府招远县界八十里西北至海

  仓口七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四百里

︹分野︺天文虚危分野元枵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青州之域春秋为齐莱介州四国地

  战国属齐秦属齐郡汉高帝始分置东莱郡寰宇记以

  莱在齐之东陲故名东莱后汉为东莱郡地时郡徙治黄县为今登州府

  为东莱国宋曰东莱郡后魏皇兴四年置光州

   记取界内光水为名隋开皇初郡废五年改光州为莱州大

   业初复曰东莱郡唐武德四年复曰莱州天宝初

   复曰东莱郡乾元初复曰莱州属河南道五代因

   之宋属京东东路金曰莱州置定海军节度属山

  东东路元初属益都路中统五年属淄莱路至元

   二年属般阳路明洪武九年升为莱州府属山东

   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山东省领州二县五

   掖县附郭东西距一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一百里东至登州府莱阳县界六十五里西至昌邑

   县界八十里南至平度州界四十里北至渤海六十里东南至平度州界五十五里西南至平度州

   界六十里东北至登州府黄县界八十里西北至海口四十里春秋莱国地战国齐夜邑汉置掖县

   为东莱郡治后汉为掖侯国属东莱郡晋为国治宋属东莱郡后魏皇兴四年兼为光州治隋仍为

   东莱郡治唐为莱州治五代宋金元皆因之明为莱州府治 本朝因之平度州在府城南

   少西一百里东西距一百五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登州府莱阳县界七十七里西至昌

   邑县界七十八里南至胶州界七十七里北至掖县界五十五里东南至即墨县界七十五里西南

   至高密县界七十五里东北至登州府招远县界二百里西北至昌邑县界八十里汉置胶东国治

   即墨领郁秩县后汉为侯国属北海郡晋宋因之后魏为长广郡治北齐废郡为长广县隋仁夀元

   年改曰胶水县属东莱郡唐属莱州五代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二十二年置平度州省胶水县入

   之仍属莱州府 本朝因之潍县在府城南少西二百八十里东西距八十五里南北距一

   百二十里东至昌邑县界六十里西至青州府昌乐县界二十五里南至昌乐县界四十里北至海

  八十里东南至青州府安邱县界六十里西南至青州府昌乐县界四十里东北至昌邑县治八十

  里西北至青州府夀光县界四十里汉置平夀县属北海郡后汉及晋宋因之后魏为北海郡治北

  齐改曰高阳郡隋开皇初郡废改置下密县十六丘于县置潍州大业初州废改县曰北海属北海

  郡唐武德二年复置潍州八年州废以县属青州五代因之宋建隆三年于县置北海军乾德三年

  复升为潍州属京东东路金属山东东路元属益都路明洪武初以州治北海县省入九年废州为

  潍县十九年改属平度州隶莱州府 本朝属莱州府昌邑县在府城西一百一十里东

  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东至平度州界五十里西至潍县界三十里南至高密县界一百

  里北至海九十里东南至高密县界六十里西南至青州府安邱县界六十里东北至掖县界七十

  里西北至潍县界五十里汉置都昌县属北海郡后汉因之晋属齐郡宋省唐武德二年置訾亭县

  属潍州六年省宋建隆三年始于故县界改置昌邑县属潍州金元因之明初属青州府洪武九年

   改属莱州府二十一年属平度州仍隶莱州府 本朝属莱州府胶州在府城南二百二十

   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即墨县界三十里西至高密县界二十五里南至海

   一百二十里北至平度州界五十里东南至海二十五里西南至青州府诸城县界三百二十里东

   北至即墨县界七十里西北至高密县界三十里春秋介国战国属齐汉置黔陬县属琅邪郡后汉

   为黔陬侯国属东莱郡晋初属城阳郡元康十年改属高密郡宋初为高密郡治孝武废郡改属北

   海郡魏仍属高密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六年改置胶西县大业初省黔陬县入焉属高密郡唐武德

   六年省胶西入高密宋元祐三年复置胶西县兼临海军使属密州金因之元太祖始于县置胶州

   属益都路明洪武初省胶西县入州属青州府九年改属莱州府 本朝因之高密县

   城南少西一百五十五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一百里东至胶州界三十里西至青州府安邱县

   界五十里南至青州府诸城县界六十里北至平度州界四十里东南至胶州界二十五里西南至

   青州府诸城县界六十里东北至平度州界五十里西北至昌邑县界二十五里汉初置高密县属

   齐国文帝十六年分置胶西国元封三年国除为胶西郡本始元年改置高密国治高密兼领夷安

   县后汉建武十三年省高密国二县皆属北海国晋初属城阳郡元康十年复置高密国二县属之

   宋孝武仍并属北海后魏延昌中复置高密郡治高密领夷安北齐徙郡治东武省夷安县入之隋

   属高密郡唐属密州武德六年移县治夷安城五代及宋金因之元改属胶州明初属青州府洪武

   九年改属胶州仍隶莱州府 本朝属莱州府即墨县在府城南少东二百五十里东西距

   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海一百二十里西至胶州界六十里南至海九十里北至登

   州府莱阳县界七十里东南至海六十里西南至胶州界七十里东北至登州府莱阳县界八十里

   西北至平度州界七十里战国齐即墨邑地汉置不其县属琅邪郡后汉为不期侯国属东莱郡晋

   仍曰不其咸寕二年置长广郡于此刘宋因之泰始四年又分置东青州于此后魏徙长广郡治胶

  东以不其为属县北齐县废隋开皇十六年始改置即墨县属东莱郡唐属莱州五代及宋金因之

  太祖二十二年改属胶州至元二年省入掖胶水二县寻复置明初属青州府洪武二年改属胶

  州仍隶莱州府本朝属莱州府

 ︹形势︺土疏水阔山高海深寰宇罗山亘其东潍水阻

  其西神山距其南渤海枕其北内屏青齐外控辽

  碣

 ︹风俗︺人性刚强志气缓慢此水土之风也寰宇男有

  鱼盐之利女有织纺之素澹泊自足不尚文饰

 ︹城池︺莱州府城周五里有奇门四池广四丈明洪武四年筑 本朝康熙年间屡修乾隆

  二十一年六十年重修 掖县附郭平度州城周五里有奇门三池广一丈八尺明洪武

  二十二年修 本朝乾隆五十八年増修潍县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池广二丈明崇祯十二

  年增筑 本朝乾隆十三年昌邑县城周五里门三池广二丈明万历五年増筑崇祯

  十三年甃砖 本朝乾隆五十八年修嘉庆二十五年重修胶州城周四里门三池广二

  丈五尺明初筑洪武八年甃砖万历年间增修本朝顺治十六年康熙七年五十一年乾隆三

  十二年重修高密县城周三里有奇门四池广二丈元旧址明嘉靖二年修 本朝顺

  治康熙年间屡修乾隆三年重修即墨县城周四里门三池广二正德二年修万历

  二十八年甃(⿰尃瓦)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修四十三年六十一年乾隆十五年五十八年重修

 ︹学校︺莱州府学在府治东南宋明道间建明成化初修 本朝顺治十五年康熙五年

  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掖县学在县治西南旧在城南明成化初圮于河迁今所 本朝

  顺治十四年康熙二十七年四十八年乾隆二十一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平度州

  学在州治东北元元统间建明洪武十六年本朝顺治年间屡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旧额十

  二名嘉庆十四年增三名潍县学在县治东南元延祐元年洪武三年修 本朝康熙

  九年修乾隆六年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昌邑县学在县治东金大定间建明洪武三年

  修 本朝顺治三年修十七年乾隆六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旧额十二名嘉庆二十三年増三

  胶州学在州治东南金承安间建元末毁明洪武八年重建 本朝顺治康熙年间屡

  乾隆十六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又归并灵山卫学五名共二十五名高密县学

  在县治东南元至元三年建明洪武初重建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修入学额数十五名即墨

  县学在县治东元至元间建明洪武九年重建本朝康熙九年修十二年重修入学额数十

  五名又归并鳌山卫学八名共二十三名北海书院在府治东旧为推官署 本朝康熙

  五十六年按察使黄炳改建海山书院在府治南 本朝康熙三十年海防道丁蕙建

  胶东书院在平度州东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胶西书院在胶州城内

  本朝乾隆五十二年建灵山书院在胶州南灵山卫城内本朝乾隆五十二年

  按旧志载东莱书院在府治西南明正德间迁府学之东祀宋儒吕祖谦又东莱小学在府治南明

  万历三十年知府魏文明建蔡文忠书院在平度州东明正统间为宋蔡齐建太泉之南有太泉书

  院明正德六年知府官贤建两髻山中有两山书院明嘉靖二年建麓台书院在潍县西南二十里

  相传汉公孙宏读书于此明尚书刘应节建四知书院在昌邑县南门外本汉杨震祠明隆庆间改

  建东崖书院在即墨县治东明成化间侍郎蓝章建郑公书院在即墨县东南二十里不其山下旧

  有郑康成祠明正德间改建今并废

 ︹戸口︺原额人丁二十三万一百八十二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三百三十七万四千十七名口计民戸

  共十七万四千一百二十七户

 ︹田赋︺田地二万六千六百四十七顷四十三亩一厘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三十万零五千七百七

  十一两七钱四分四厘米二千六百六石二斗四升七合七勺谷七百三十一石二斗九升九合八

  

 ︹山川︺雄山在掖县东七里大基山在掖县东二十里于钦齐乘上有道士谷流泉花竹

  地占高敞郡之甲胜高望山在掖县东南十五里府志峯峦秀特可以望远稍东为笔架山

  又南五里为南山旧志平度州西北四十五里亦有高望山下有寒岩石俗呼为海眼石寒同

  山在掖县东南十五里府志俗名神山有洞七俱极幽胜元和志掖水源出此阳邱山

  在掖县东南三十里亦名马鞍山汉书地理志曲城有阳邱山沽水所出黄山在掖县南四十

  里府志产白石如玉斧山在掖县西北五里俗名福山魏书崔挺传除光州刺史掖城西北有

  斧山挺于顶上欲营观宇故老言龙道不可久立挺遂营之数年果无风雨之异既代即为风雹所

  毁相近有禄山对峙六曲山在平度州东五十里州志上有胶东康王陵一名灵台山

  泉山在平度州东南三十五里魏书地形志长广有金泉山寰宇记在州东南四十里

  户山在平度州西南七十里汉郊祀志宣帝神爵元年以方士言祠三户山于下密魏书地形

  志即墨县有三戸山今讹为三固山文山在平度州西十八里州志其西有武山对峙世传秦

  始皇东巡集文武于此因名下有秦王河大豁山在平度州西北二十五里晏谟齐记卢乡

  城东南有豁口又有小豁山相连故曰大豁山州志二山相对中通驿路苏村河出焉之莱

  山在平度州西北五十里曹学佺名胜志汉人祀月之处山有秦篆悬崖间人莫能辨公沙

  山在平度州北十八里州志相传汉公沙穆故居在此天柱山在平度州北五十里府志

  绝顶巉岩耸立如柱魏光州刺史郑道昭铭曰孤峯秀峙高冠霄星实曰天柱镇带莱城悬崖万仭

  峻极霞亭据日开月丽景流精 按北齐书郑述祖传𫐠祖父道昭为兖州于城南小山起斋亭刻

   石为记述祖时年九岁及为刺史往寻旧迹得一破石有铭云中岳先生郑道昭之白云堂述祖对

   之呜咽及考魏书北史郑道昭传皆言历光青一州刺史未尝莅兖也北史又云述祖父于郑城南

   小山起斋亭兖无郑城郑城在高密县郑康成故里去天柱山不远山有二碑一曰魏故中书令郑

   文公之碑故吏主簿程天赐等撰永平四年刊一曰天柱山铭使持节都督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

   军仪同三司光州刺史荥阳郑述祖撰大统元年刊此尤足证兖州之误也大泽山

   度州北七十里有瑞雪峯府志峯顶半岩叠石为城谓之皇城顶赤眉故砦也下有白虎溪乳泉河

   出焉西南流入胶水明堂山在平度州北隋书地理志胶水有明堂山齐记卢乡城东三十

   里有名堂山与巨青山相连出乌头天雄又名药石山寰宇记在胶水县东北四十八里州志在天

   柱东有药石水出焉两髻山在平度州东北十三里府志山椒排列如绾双髻现河出焉

   固山在平度州东北十五里其北有桃花洞相近为石屋山鱼脊山在平度州东北

   二十五里跨即墨县界嵖岈山在平度州东北三十里与天柱大泽山相接云山

   在平度州东北五十里有云河出焉墨山在平度州东北六十里寰宇记石色如墨有墨水出

   青山在平度州东北六十里上有瀑布泉州志其阳为汉胶东王太子读书处半岩有残

   碑相近者为红山落叶山溉源山在潍县东南四十里即古覆甑山也汉书地理志桑犊县

   覆甑山溉水所出水经注亦谓之塔山寰宇记唐天宝六载敕改为溉源山岞山在潍县南

   八十里潍水经流其下县志界于峡陆二山之间金人置砦于此宋建炎三年张劭使金至潍州金

   人执送密州囚于岞山砦即此峡山在潍县南九十里县志接安邱县界状如伏虎俯临潍水

   上有云眼云出即雨有仙洞数处为一邑之胜程符山在潍县西南二十里名胜志相传公

   孙宏贫时牧豕处孤在潍县西四十里接昌乐县界东山在昌邑县东二里县志俗

   名东景埠长亘数里司马光通鉴后汉建安初袁谭败北海相孔融于都昌融败走东山青山

   在昌邑县东南二十里县志俗呼为青石埠上有东镇庙霍侯山在昌邑县南寰宇记在县

   南四十里名胜志汉书霍光为博陆侯封于北海颜师古注博陆古乡聚之名其山本名陆山唐天

   宝六载敕改为霍侯山石臼山在陆山之左县志山巅石臼九世传麻姑捣药于此西坡

   有仙姑池徐山在胶州东南九十里齐乘胶州南有东徐山秦时徐市于此入海采药不返

   灵山在胶州东南一百二十里海中府志先日而曙先雨而云又即墨县北四十里亦有灵山

   蜈蚣山在胶州南三十里府志产砺石大珠山在胶州南一百二十里杜佑通典高

   密诸城县有古长城起自齐西防门东逾泰山穆陵至朱山海滨而绝州志又名玉泉山山椒有石

   门下有泉迸若喷珠名曰玉泉折而东为狮子峯与石门相对齐乘大朱山旁有小朱山错水而出

   州志在西南九十里山东南峭石壁立下有泉极甘美称山中第一泉艾山在胶州西南三

   十五里水经注柜艾水出柜县西南柜艾山即齐记所谓黔艾山也州志艾山东西各五里许两山

  对立俗名东西石耳白蜺山在胶州西南一百里齐乘风水所出东入海小竹山

  在胶州西南一百二十里海滨县志山之东有龙泉祷雨辄应胶山在胶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桑饮水经胶水出黔陬县胶山魏书地形志出梁乡县五弩山寰宇记出诸城县东蜷山齐乘出胶

  西县西南铁镢山北流经卤山古名五弩山盖皆胶山之异名也府志上有滴水岩松山

  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州志因产松故名山麓有岁寒亭王子山在高密县南五十里柜城

  河源出此砺阜山在高密县西北寰宇记郑康成葬砺阜齐乘县西北五十里刘宗山产砺

  石古砺阜也水经注谓之碑产山 按水经注康成墓在潍水西雁阜今属安邱县界碑产山乃在

  潍水之东非一山也天井山寰宇记在即墨县东十三里顶上有井极甘号天井四舎

  山在即墨县东四十里府志四峯峻起如舎宇惟一径可登陟一名四社山阴山在即墨县

  东南寰宇记上有石池深三寸水旱不增减池东石上有马蹄迹又有五石人广数围高一丈相传

   始皇至琅邪立马于此遣石人驱劳山不动遂立于此其石人今海滨山上往往有之旧志有华楼

   山与劳山相连山巅有石似楼故名齐乘疑即阴山中祠山在即墨县东南唐书地理志即

   墨有祠山寰宇记即不其九祠之一府志在女姑山东不其山在即墨县东南二十里汉

   书武帝纪太始四年夏四月幸不其颜师古注山名因以为县水经注逢萌浮海至辽东复还在不

   其山李朏三齐记曰郑康成尝教授此山山下生草大如薤叶长尺馀坚韧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

   带草山下旧有郑康成祠明正德七年知县改建郑公书院今废三标山在即墨县东南

   二十五里又东南五里为铁旗山石城山在即墨县东南三十里名胜志状知城垣淮涉

   水出焉其南为石门山山状如门天欲雨则云自门出劳山在即墨县东南六十里滨海府

   志山有二一曰大劳山一差小曰小劳山二山相连高二十五里周八十里元和志晏谟齐记曰太

   山自言高不如东海劳府志有清风岭碧落岩王乔观玉女盆明露洞诸胜白沙河源出此 按劳

   山之名齐乘以为登之者劳又云一作牢若魏书地形志唐书姜抚传宋史甄栖真传金史地理志

   并作牢南史明僧绍隐于长广郡之崂山本草天麻生泰山崂山则又作崂魏书高祖纪释老志并

   仍作劳山诗山川悠远维其劳矣郑笺云劳劳广阔则此山或取其广阔而名之浮峯山

   在即墨县南九十里海滨县志其山高峻有云气上浮天室山在即墨县西南三十里汉

   郊祀志神爵元年祠天室山于即墨地理志即墨有天室山祠女姑山在即墨县西南四十

   里汉书地理志不其有太乙仙人祠九所及明堂武帝所造寰宇记山北旧有基相传此为明堂

   单山在即墨县西南五十里县志一山独立故名马山在即墨县西二十里魏书地形

   志长广有马山祠隋书地理志即墨县有马山镜容山在即墨县东北一里府志相传遇水

   涨则山益高钱谷山在即墨县东北五十里府志山形陡险昔人尝运钱谷于山以避兵

   故名北十里有米粟山三山岛在掖县北史记封禅书八神四曰阴主祠三山汉书地理

   志曲城有参注索隐曰参即三山也郊祀志宣帝祀参山八神于曲城寰宇记在掖县北五十里

   蜉蝣岛在掖县西北一百里元和志遥望在海中若蜉蝣然故名齐乘俗名芙蓉岛

   岛在胶州东南六十里薛家岛在胶州东南九十里州志明永乐中岛人薛禄累建功绩

   晋爵阳武侯世袭族人聚居于此唐岛在胶州南一百里州志相传唐太宗征高丽驻跸于

   此故名宋绍兴三十年金主亮分遣一军由海道袭海州舟泊唐岛宋将李宝击败之竹槎

   岛在即墨县东一百里其相近有巉岛营岛俱在县东海中福岛在即墨县南五十里其相

   望又有香岛塔沙岛积谷岛车牛岛俱在县南海中颜武岛在即墨县北一百里田横

   岛在即墨县东北汉书田横传汉初与其徒属五百馀人入海居岛中北史杨愔传愔避居田横

   岛寰宇记在即墨县东北一百甲四面环海去岸二十五里可居千馀家府志岛方三十馀里平广

   可耕 按史记正义田横所居岛山在东海县去岸八十里即今海州东小鬲山未详孰是

  坡在平度州北七里又名紫荆山密埠在昌邑县东三十里水经注下密故城东有密埠

  长流埠在昌邑县南十五里延袤数百里西南接青州诸山塔儿埠在昌邑县南九

  十里其形如塔新郭埠在昌邑县西二里县志亦名西岩中有洞曰天根月窟子骞

  埠在昌邑县西北十里寰宇记上有闵子庙又伯牛埠在县西北十二里掖水亦名掖河

  在掖县南隋书地理志掖县有掖水元和志掖水出寒同山县志西北流迳县南二里折而西北注

  于海又有南阳河亦出寒同山西流入掖河白狼水亦名白狼河在潍县东门外自青州

  府昌乐县流入又东北入海水经注白狼水亦曰朕怀湖上承营陵下流又东北迳平夀城东西入

  别画湖唐志长安中北海令窦䎦于故营邱城东北穿渠引白狼水曲折三十里溉田齐乘水迳潍

  州东门外又东北经寒亭合溉水入湖由湖入海然所谓别画湖今不可考溉水自潍县东

  南溉源山北流至昌邑县境入海水经注水出覆甑山亦曰鹿孟水亦曰戾孟水北流经斟亭西北

   合白狼水又北迳寒亭西齐乘溉水即今东虞河也旧志谓之东丹河柜艾水在胶州南

   亦名洋河汉书地理志柜县有柜艾水水经注水出柜艾山东北流迳柜县故城西又谓是水为洋

   水矣又东北经黔陬城又东入海胶水源出胶州之胶山流至州西南七十里北流至高密

   县东又北流至平度州西昌邑县东又北流至掖县西七十五里又北至海仓口入海汉书地理志

   邞县胶水出东至平度入海水经胶水出黔陬县胶山北迳其县西又北过夷安县东又北过当利

   县西北入于海注胶水出五弩山北流经祝兹县故城东又经扶县故城西又北经黔陬县故城西

   又东北会张奴水又东北经下密县故城东又东北经胶东县故城西又北经平度州县有土山胶

   水北历土山入于海齐乘水出胶州西南一百一十里铁撅山北经高密平度昌邑界入海梁武帝

   天监五年辅国将军刘思曜败魏青州刺史元系于胶水即此张奴水在高密县东水经注

   水出夷安县东南阜下西北流历胶阳县注于胶水齐乘张奴水一名墨水水侧有张奴店府志有

   张鲁河在县东二十五里流迳都泺即张奴之讹也密水在高密县西南自青州府诸城县流

   入潍水经注应劭曰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世所谓百尺水盖密水也水有二源同泻一壑古人

   以堨溉田齐乘潍水东北至巴山密水入焉潍水自青州府诸城县流入高密县西南又北

   至青州府安邱县界又东北流入潍县又东北迳昌邑县界入海禹贡潍淄其道左传襄公十八年

   晋侵齐及潍史记汉四年韩信追齐王田广于高密楚将龙且与广合兵拒信夹潍水而军即此水

   经注潍水北迳高密界密水注之乱流迳县西碑产山西又东北水有故堰断潍水激通长渠东北

   迳高密故城南十里蓄以为塘方二十馀里散流下注夷安泽潍水自堰又北迳高密故城西即韩

   信斩楚将龙且处水西有雁阜又北至昌安又潍水自合汶水又北迳平城亭西又东北迳密乡亭

   西又东北迳下密故城西又东北迳逢萌墓又北迳都昌县故城东又东北入于海淮渉水

   在即墨县南一里源出石城山西南流入海即阴高海口也唐书地理志县东南有堰贞观十年

   仇源筑以防淮涉水墨水在即墨北半里流经县西合淮涉水元和志即墨城临墨水故曰即

   墨 按旧志水出马栏岭疑即县之马山册说有近西河在县西半里远西河在县西一里俱南合

   淮涉水疑即墨水也府境滨海之州县五自登州府招远县西至掖县北五十二里昌邑县北

   九十里潍县北一百里西接青州府夀光县界自青州府诸城县东至胶州南百里即墨县南百里

   东北接登州府莱阳县界掖及胶州即墨皆元人海运所经也册说掖有石灰湾三山岛小石湾海

   庙虎头崖海仓诸海口胶州有古镇麻湾守风湾唐家湾诸海口即墨有会及阴岛女姑天井湾董

   家湾登窑松林铺鹅儿陈家夰周疃大任诸海口皆居民捕鱼煎盐之所自西南而东北四环皆海

   杲村河在掖县西三十里又上官河在县北二十里皆北流入海万岁河在掖县东

   北三十五里俗名大王河白沙河有二一在掖县南四十里源出大劳山西北流入海一在

   即墨县南四十里源出大劳山县志水势汹涌产仙胎鱼西㳘入海即女姑海口也沽河

   源一自登州府黄县蹲犬山南流迳莱阳县八平度州界名大沽河一目掖县马鞍山南流至平度

   州东七十七里名小沽河至州东南朱毛城东合流迳即墨胶州至麻湾口入海左传昭公二十年

   姑尤以西注沽水尤水皆在阳城郡东南入海齐乘姑即大姑河尤即小姑河姑水起北海至南海

   行三百馀里绝齐东界故曰姑尤以西现河源在平度州两髻山西南流合萧场河入胶莱

   苏村河在平度州西北三十里源出大豁山西流入胶水药石河在平度州

   北五十里寰宇记源出明堂山合石渎河 按县志有逢家庄河源出大泽山西流会药石河入胶

   水盖即石渎河也西于河在潍县西二十里即古西虞河也亦名大于河自青州府昌乐

   县流入下流合东于河入海东于河在县西十里亦名小于河 按俗谓溉水为东丹河因谓此为

   西丹河遂与昌乐之丹水相混媒河在昌邑东四十里府志东通胶水西通潍水世传胶翁潍

   寒浞河在潍县东北三十里源出车留庄北流寒亭西入海唐置寒水县以此名

   固河在昌邑县南二十里西北流迳县西会浮塘河入海低河在昌邑县西北二十里北

   流入海又有小龙河在县北二十里孟良河在县北四十里皆北流入海胶莱新河

   州东南三十里麻湾海口北流合沽河又西北经平度州西南合胶水又北至掖县海口仓入海元

   至元十七年莱人姚演献议开新河由胶西县东陈村海口西北达于胶河出海仓口由海道达

   直沽以通漕谓之胶莱新河从之二十二年诏罢胶莱所凿新河明河渠志正统六年昌邑民王坦

   言河故道宜濬由掖浮海抵直沽可避东北海险数千里部覆寝嘉靖十一年巡按御史方远宜复

   议开新河以马家濠数里皆石冈议复寝十七年巡抚胡缵宗请凿马濠副使王献焚以烈火石烬

   波流逾年复濬水势深阔设九闸置浮梁而分水岭难通者尚三十馀里三十一年给事中李用敬

   言今淮舟已直抵麻湾其当疏濬者仅半宜亟开隆庆五年给事中李贵和复请诏给事中胡槚

   会山东抚按议槚言王献所凿渠多流沙所引白河细流不足灌注他若现河小胶河张鲁河九穴

  都泊皆潢污不深广胶河地势东下不能北引诸水皆不足资巡抚梁梦龙亦言渠身太长春夏泉

  涸无所引注秋冬𭧂涨无可蓄泄南北海沙易塞舟行滞而不通乃复罢万历三年南京工部尚书

  刘应节侍郎徐栻复议海运言自胶州以北杨家圈以南濬地百里可通海潮命栻往相度则胶州

  旁地高峻不能通潮惟引泉源可成河然其道二百五十馀里凿山引水估费百万复命应节往勘

  山东巡抚李世达駮应节议通海之谬遂召应节栻还罢其役崇祯十六年尚书倪元璐复请由胶

  莱河转饷未行 本朝雍正三年吏部尚书朱轼奏请复开胶莱新河运道   诏内阁学士何

  国宗会同山东巡抚陈世倌察看亦以南海口潮水止至陈村闸北海口潮水止至新河闸两地相

  隔二百馀里潮水难通又以百河胶河及百脉湖三水不足以济运道议不果行云河

  州南门外源出州西南五里东流由唐家湾入海朱阳河在胶州南四十里源出小朱山

  北流经逢猛铺西折而东流入海又有车家河柘沟河并在州南东入海碧沟河在胶州北

   二十里东流入胶州河柜城河在高密县西南三十里源出王子山北流入九穴泊

   龙河在高密县西二十里河有五歧故名秀水河在高密县西三十五里俗呼为秀女

   渠河在高密县北六十里明洪武间濬以杀潍水长直河在即墨县西北三十

   里源出灵山西流入胶莱河渭水溪在潍县东五十里源出东留庄东北流入潍府志世

   传太公尝钓于此夷安潭在高密县北水经注张奴水历胶阳县注于胶水之左东北为

   泽水渚百许里谓之夷安潭周四十里亦潍水枝津所注也元和志夷安潭在县北二十里多麋鹿

   蒲苇齐乘有都泺者水经注谓之夷安潭秦地图谓之剧清池府志作都泊册说百脉湖在县北十

   里盖其故渎也八角池在潍县东北二十五里府志本名膏润泉清湛不竭旁有龙祠

   水池在昌邑县东二十五里俗呼为祓泉又有子游池寰宇记在县东十五里芙蓉池

   在昌邑县西北二十里县志有红白莲菱芡鱼鰕甚蕃盛五龙泉在掖县西三里府志潴而

  为池水相连漱玉泉在平度州西十八里门村社出石罅中咸水泉在潍县东

  三十白龙泉在昌邑县东南二十五里源出青山西北隅下流一里入潍河濯砚

  泉在胶州西北七里州志其泉两眼涌出南流入云河相传汉庸生谈经每濯砚于此泉泉后有

  路曰庸生道泉西有村曰庸生村马蹄泉在胶州东北五里州志源出石孔状如马蹄

  温泉寰宇记在即墨县东北三十里平地三穴涌出若有风从西北来则汤极𤍠渴橛

  泉在即墨县东南三十里玉液泉在即墨县南三十里又四十里有金液泉万里

  沙在掖县东北汉书郊祀志天子乃祷万里沙注应劭曰万里沙神祠也在东莱曲成又地理志

  曲成有万里沙祠孟康注沙经三百馀里萧德言括地志万里沙在掖县东北三十里寰宇记夹万

  岁水两岸皆沙旧志谓之万岁河其入海处即小石湾海口也马家壕在胶州东南百里长

  三里馀夹两山中南北俱接海口铃铛沟在昌邑县东南三十五里县志沟石皆圆水湍

  激声如铃铛故名吴儿沟在昌邑县东南五十里县志明永乐五年因水潦为患开沟三

  十五里北入胶水泄河沟在昌邑县西北一里县志明洪武十五年因水潦邑人王士仪

  开渠十五里北入海亦名王老义沟今淤九穴泊在高密县西北二十五里五道泊

  在即墨县西六十里西流入沽河定渚渠在平度州南七十里西流入胶水轮井

  寰宇记在掖县东北十里石穴下洞口如车轮自然而成故号天井能兴云雨人多祈祭

 ︹古迹︺夜邑故城即今掖县治齐襄王以封田单者也战国策王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戸

  又田单攻狄三月不克问鲁仲子仲子曰将军东有夜邑之奉刘向说苑作掖邑汉书欧阳歙传建

  武九年更封夜侯注今东莱掖县 按古掖夜字通用曲台故城在掖县东南唐武德

  四年置县属莱州六年废见旧唐志新唐志作贞观元年当利故城在掖县西南汉

  武帝置县属东莱郡史记元狩中以卫长公主妻栾大更名其邑曰当利后汉为侯国晋宋因之后

   魏改属长广郡北齐省入掖县唐武德四年复置属莱州六年又废寰宇记故城在州西南二十六

   临朐故城在掖县北汉县属东莱郡王子侯表临朐侯奴甾川懿王子元朔元年

   在东海当即此县而东莱讹为东海也地理志县有海水祠师古曰齐郡已有临朐而东莱又有此

   县盖各以所近为名也后汉省寰宇记故城在州北二三里又北去海二十里南去海神祠约五六

   曲成故城在掖县东北汉高帝六年封虫达为曲成侯孝武封中山靖王子为曲成

   侯后为县属东莱郡后汉封刘建为侯国仍属东莱晋因之刘宋为郡治后魏皇兴中分东界置东

   曲成县因谓此为西曲成县皆属东莱郡北齐并废入掖县武德四年复置曲成县属莱州六年又

   废寰宇记故城在县东北六十里其东曲成在今招远县 按北齐废曲成县见隋志寰宇记作大

   业二年废武德六年废曲成县见旧唐志新唐志作贞观元年胶水故城今平度州

   治汉书地理志王莽改胶东国曰郁秩盖移国治此也后汉书贾复传建武十三年更封胶东侯食

   六县首郁秩建初元年国除更封复少子邯为胶东侯盖即改郁秩为胶东也晋宋因之后魏为长

   广郡治隋书地理志云胶水旧曰长广仁寿元年更名唐胶水县属莱州元和志县北至莱州府一

   百里历宋金元至明始省入州也即墨故城在平度州东南故齐邑史记田敬仲世家

   威王召即墨大夫封之万家注正义曰莱州胶水县南六十里即墨故城是也湣王时燕将乐毅伐

   齐下七十馀城惟莒即墨不下汉元年项羽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寻复为即墨县属齐国

   文帝十六年封悼惠子白石侯熊渠为胶东王都即墨景帝四年封子彻为胶东王中二年改封子

   寄后汉建初元年封贾复子宗为即墨侯国属北海郡后魏属长广郡北齐废隋复置即墨于不其

   县界非故县也齐乘沽水经朱毛城即故即墨城也旧志土人名为康王城卢乡故城

   在平度州西北汉置县属东莱郡元始五年封陈凤为卢乡侯国后汉琅邪王京传永平二年以东

   莱之庐乡益琅邪而郡国志仍属东莱宋书晋武太康八年木连理生东莱卢乡北齐废寰宇记

   在胶水县西北五十里齐天保七年省并胶东隋复置在今莱阳县界旧志又有胶东废县在州东

   南隋末置唐初属莱州武德六年平度故城在平度州西北六十里汉县也汉书五行

   志东莱平度出大鱼胶水经此城北入海孝武封甾川懿王子为平度侯即此元和志胶水县平度

   故城在县西北六十七里桑犊故城在潍县汉置县属北海郡后汉省水经注桑犊亭故

   高密郡治世谓之故郡城寰宇记潍州桑犊县在州东三十里平夀故城在潍县西南汉

   置县属北海郡后汉初张步为耿弇所败自剧奔平夀后魏为北海郡治北齐废唐武德二年复置

   属潍州六年省元和志北海县本汉平寿县寰宇记潍州平夀故城在州西南三十里下密

   故城汉县在今昌邑县东界潍县界有二下密皆隋时所徙置也汉置下密属胶东国后汉省

   安帝复置改属北海国晋宋后魏因之北齐废隋书地理志北海郡下密旧曰胶东齐废开皇六年

   复置改为潍水大业初改名焉唐书地理志隋志北海郡开皇三年罢置下密于废郡城大业二年

  改为北海县武德二年于县置潍州八年废寰宇记潍州西下密在州西二里大业二年并入北海

  东下密在州东四十五里 按汉志下密有三戸山水经注谓胶水经下密城西又北至胶东当利

  今昌邑东南七十里当胶水之西与平度州三戸山相近又出胶东当利之南地理恰合又水经注

  潍水经下密故城东有密埠今密埠在县东三十里又有古城社在县东二十里当是其遗址但二

  地道里不同疑即安帝所移置也隋大业时以下密改北海者盖唐初之潍州即寰宇记所云西下

  密其以潍水改下密者盖唐初潍州所领之下密即寰宇记所云东下密也合昌邑潍县界凡四下

  密乡故城在昌邑县东南十五里左传隐公二年纪子伯莒子盟于密注密莒邑城

  阳淳于县东北有密乡汉建始二年封胶东顷王子林为密乡侯国于此属北海郡后汉省入淳于

  水经注自平城亭又四十里有密乡亭故县也平城故城在昌邑县南汉元朔元年封河

  间献王子礼为平城侯建始二年封胶东顷王子邑为侯国于此属北海郡后汉省应劭曰淳于县

  东北六十里有平城亭訾亭故城在昌邑县西即古鄑邑也鄑訾同音春秋庄公元年

  齐迁纪郱鄑郚注都昌县西有訾城唐书地理志武德二年置訾亭县六年省寰宇记訾城在县西

  北十五里是唐之訾亭县也今称訾亭社名胜志瓦亭社在县西三十里是鄑邑故址也都昌

  故城在昌邑县西二里晏子春秋齐景公封晏子以都昌辞不受汉高帝六年封朱轸为都昌

  侯后为县建安初北海相孔融以黄巾之乱出屯都昌刘宋徙治青州此城遂废后宋改置为昌邑

  县 按昌邑县南五里有大营城北五里有小营城齐乘南城即古都昌其曰营城者或因孔融与

  黄巾相距屯兵遗址而名后汉书注故城在临朐县东北乃宋徙治之都昌非汉旧县章怀注误也

  胶西故城今胶州治宋县也宋史地理志密州胶西注元祐三年以板桥镇为县元太祖

  于县置胶州明洪武初省入州遂为州治按隋开皇中置胶西县唐废在今高密县界计斤

  故城在胶州西南古介根邑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齐崔杼帅师伐莒侵介根注介根莒邑今城

  阳黔陬县东北计基城是也汉为计斤县属琅邪郡地理志莒子始起此后徙莒师古曰计斤即计

  基左氏传所谓介根也后汉省寰宇记计斤城在高密县东南四十里齐乘有两塔对立曰东西计

  柜县故城在胶州西南汉置县属琅邪郡后汉属北海国水经注柜艾水出柜艾山

  东北流迳柜县故城西世谓之王城 按柜艾水今在州南其城又在黔陬之南当在今州西南界

  寰宇记谓在高密县西南二十里疑误黔陬故城有二一在胶州西南古介国春秋僖

  公二十九年春介葛卢来汉置黔陬县地理志琅邪郡黔陬放介国水经注胶水又北迳黔陬故城

  西晏谟伏琛并云县有东西二城相去四十里寰宇记东陬城在诸城县东北一百十里故介国也

  后移于胶水西去故城三十里时人谓之西黔城在诸城东北九十五里胶水西高齐天保七年

  夷安故城今高密县治古夷维邑史记晏平仲莱之夷维人汉置夷安县属高密国后汉

  永平元年封邓禹子珍为侯国永初六年改封珍少子康水经注夷安城西去潍水四十里唐武德

   六年移高密县治此章怀太子曰夷安亦曰上假密史记曹相国世家从韩侯击龙且于上假密是

   也府志有旧土城在县西北一里高密故城在高密县西南故齐邑史记汉三年齐王

   烹郦生东走高密文帝十六年封齐悼惠王子卬为胶西王都高密后汉建武十三年封邓禹为高

   密侯旧唐书地理志高密汉县隋末废之武德三年于义城堡置高密县六年并高密胶西两县移

   就故夷安城而此城废括地志在县西北二十里稻县故城在高密县西南汉元朔四

   年封齐孝王子定为稻侯国于此属琅邪郡后汉省寰宇记故稻城在县西南故潍水堰侧汉时于

   此立堰造塘溉稻谷数千顷县因此以名齐乘高密西南潍水堰土人呼为赵贞女防南有高堤即

   稻城遗迹亦谓之郑城高阳故城在高密县西北汉元始元年封淮阳宪王孙并为侯

   国属琅邪郡后汉省寰宇记在高密西北三十四里齐志今有高阳村胶阳故城

   密县西北汉置县属北海国后汉省水经注胶水又北迳胶阳东晏伏并谓之东亭自亭结路南通

  夷安地理风俗记曰淳于县东南五十里有胶阳亭故县也不其故城在即墨县西南

  汉高祖七年封吕种为不其侯武帝太始四年不其后汉建武六年封伏湛为侯国北齐废隋开

  皇中并入即墨县寰宇记即墨县不其故城在县西南二十七里周十馀里县志今为不其社

  武故城在即墨县西汉文帝元年封宋昌为壮武侯后为县属胶东国后汉初省安帝复置

  属北海国晋初封张华为壮武侯属城阳元康十年改属高密刘宋省北史房法夀传归魏赐爵壮

  武侯盖县废而名存也括地志故城在县西六十里皋虞故城在即墨县东北汉元封元

  年封胶东康王子建为皋虞侯国于此属琅邪郡后汉省寰宇记即墨县皋虞故城在县东北五十

  里县志今名皋虞社阳石废县在掖县南汉县属东莱郡武帝纪征和二年阳石公主坐

  巫蛊死成帝阳嘉四年封胶东共王子庆为阳石侯后汉省十三州志当利县东有陵石城陵即阳

  字之误其地在今掖县南阳乐废县在掖县西南汉置阳乐侯国属东莱郡王子侯表乐

   阳侯𫉬胶东顷王子建始二年封盖即乐阳之讹后汉省十三州志阳乐在当利县东北二十里寰

   宇记其地盖在今莱州西南二十里内废斟县在潍县东古斟寻国也左传襄公四年魏

   綘曰寒浞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汉置斟县属北海郡地理志斟县故国禹后后汉北海王威

   永光二年封斟乡侯威为北海王应劭曰平夀县有㘰城古㘰寻杜预左传注平夀县东南有斟

   亭是京相璠曰斟亭西去灌亭九十里寰宇记在州东南五十里废袚县在胶州西南汉

   置袚侯国属琅邪郡后汉省齐乘袚音废故城在胶州西南七十里俗曰肥城音之转也县志亦谓

   之木马城废邞县在胶州西南汉置属琅邪郡后汉省水经注胶水迳扶县故城西汉文元

   年封吕平为侯国又曰西黔陬疑即邞县乐毅城在平度州东南寰宇记在故即墨县城北

   乐毅攻田单时所筑祝兹城在胶州西南汉书功臣表高后四年封徐厉为祝兹侯元封元

   年封胶东康王子延年为侯国水经注胶水迳祝兹县故城东齐乘两汉无此县盖是乡聚之名平

   津博陆之类龙且城在高密县西南元和志楚将龙且所筑齐乘在潍水东岸水西即且

   塜南曰梁台即韩信囊沙壅水之地亦曰城阴城莱州废卫在府治东明洪武三年

    本朝顺治十六年裁灵山废卫在胶州东南九十里明洪武二十一年置 本朝雍

   正十二年裁鳌山废卫在即墨县东四十里明洪武二十一年置 本朝雍正十二年

   过乡在掖县北左传襄公四年魏绛曰寒浞处浇于过注过国名东莱掖县北有过乡是

   括地志故过乡亭在莱州掖县西北二十里棠乡在平度州东南左传襄公六年莱共公浮

   柔奔棠注即墨县有棠乡又孟子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郑公乡在高密县西北后汉

   书郑康成传国相孔融告高密县为康成特立一乡曰郑公乡可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号为通德门

   寰宇记高密县西有郑康成宅亦曰郑城三山亭在掖县北县志世传汉武帝建以其可望

   海中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也古寒亭在潍县东左传襄公四年魏绛曰羿用寒浞注寒国

  名后汉书郡国志寒亭古寒国浞封此水经注溉水迳寒亭西寰宇记在潍州东二十三里县志县

  东北三十里有寒亭集古介亭在胶州南七十里后汉书郡国志黔陬有介亭水经注故

  介国幸台在府城南门府志汉武帝东游海上访安期生登此台燕台在掖县东

  北二里寰宇记南燕慕容德移青州理掖城所筑府志即今海山亭是也仙人台在平度州

  东北列仙传胶东公沙宿饮白鹤泉得仙尝游石台之上寰宇记在县东北五十里青山下

  海台在潍县东北水经注巨洋水迳望海台西伏琛晏谟并以为平望亭在平夀县故城西北

  八十里古县又或言秦始皇升以望海因名甘棠社在昌邑县南八十里相传为古棠邑

  太公堂在潍县东南五十里县志即太公避纣所居之处万疋梁在高密县西北

  述征记郑康成墓侧有稻田十万顷断木造鱼梁岁收亿万因号万疋梁坠星石寰宇记在

  掖县东北七十里又有盏石在县北五十七里北临大海方圆五步上有污樽状世传秦始皇凿之

  以盛酒⿰酉𬐚 -- 醢祈祭百神

大清一统志

 莱州府二

︹关隘︺固堤店巡司在潍县北四十里即固底镇金志北海县有固底镇灵山巡

  司在胶州南一百十里鳌山卫巡司在即墨县南一百二十里 本朝雍正十二年

  栲栳岛巡司在即墨县东北八十里洪武四年设巡司海仓口镇

  在掖县西七十里即胶河入海之口为滨海要地有盐场明置巡司 本朝乾隆七年裁并归县

  朱桥镇在掖县东北七十里旧有递运所明万历中裁 本朝乾隆五十二年移县丞驻此

  亭口镇在平度州西南七十里即胶莱河所经明洪武二十三年置巡司今裁逢猛

  镇在胶州南四十里洪武八年巡司 本朝雍正十二年古镇在胶州西南一百二

  十里大珠山前明洪武八年置巡司 本朝乾隆三十七年裁金志胶西县有张仓梁乡陈村三镇

   此镇以古名盖即梁乡之遗址也即墨营在即墨县北十里旧置于县南七十里金家岭

   寨明宣德八年移置为登莱三营之一营城周四里今废马埠寨在掖县西二十五里明初

   置百户所辖墩三曰马埠海庙扒埠柴胡寨在掖县北五十里明置巡司 本朝雍正十三

   灶河寨在掖县北五十里城周二里有奇明初置百户所辖墩三曰单山三山灶河

   王徐寨在掖县东北八十里城周二里明洪武初置百户所嘉靖中改千户所辖墩六曰高

   沙虎口兹口庄头王徐识会马停寨在掖县东北一百六十里明初置百户所辖墩五曰

   河口界首黄山盐场零当望今俱废夏河寨在胶州西南九十里城周三里有奇有备御千

   户所属灵山卫萧旺庄寨在即墨县东南五十里王家庄寨在即墨县东南

   九十栖山寨在即墨县南四十里金家岭寨在即墨县南七十里张家

   寨在即墨县西南五十里大港寨在即墨县东北六十里田家庄寨

   墨县东北七十里走马寨在即墨县东北九十里旧有城今废武兰庄在高密县

   西北五十里接昌邑县界往来要道也西由场在掖县北五十里有盐大使金史地理志

   莱阳旧有西由镇元傅梦弼西由场文庙记莱之北鄙仅五十里曰西由镇建盐司司总八场岁办

   盐䇲凡二万五千计石河场在胶州东南二里有盐大使曲里盐场在即墨县

   金志即墨有曲里盐场沙河店在府城南三十里旧设递运所久革王耨店

   邑县西南二十里旧设递运所久革鱼儿铺在昌邑县北五十里明初设巡司崇祯时废

   城南驿在掖县南关明万历中裁灰埠驿在平度州西北七十里掖县昌邑二县界

   旧置驿丞 本朝康熙十六年裁嘉庆六年移州同驻此古亭马驿在潍县东北三十里

   夏店马驿在昌邑县东北十五里明初设隆庆中裁浮山所在即墨县西南

   九十里 本朝雍正十二年裁千总置巡乾隆三十八年移驻东平州彭家集雄崖所

  在即墨县东北一百里 本朝雍正十二年裁千总置巡司十三年移驻福山县海口

 ︹津梁︺掖河桥在掖县西二里郎村桥在掖县西二十里沙河桥在掖县西

  五十万岁桥在掖县东北三十里俗呼为万河桥朱河桥在掖县东北六十里

  沽尤桥在平度州东八十里明统志桥跨沽河盖以左传姑尤以西得名双凤桥

  在平度州城西新河桥在平度州西北八十里州志胶河河水随海潮消长旧联舟为浮桥

  嘉靖十年副使王猷欲通海运置新河桥石桥在平度州城北青龙桥在潍县东

  流饭桥在潍县西北二十里东于河桥在潍县东北五里陶埠桥

  在昌邑县东八里又东北五里有石湾桥皆跨潍水王耨桥在昌邑县西南二十里跨浮塘

  沽河桥在胶州东二十五里海安桥在胶州南门外旧名唐湾桥明天顺六年

  甃以石改名云溪 本顺治九年修易今名洋河桥在胶州南三十里王党桥

  在高密县东十里张鲁桥在高密县东二十五里柳沟桥在高密县西十五里

  张落桥在高密县西六十里天桥在即墨县西南十五里有石出于水上天然可渡

  泼石桥在即墨县西五十里长直桥在即墨县西北三十里

 ︹堤堰︺浞堤在掖县西五十五里高厚如埠东西长二十里许世传为元时筑沽河堤

  在平度州东七十里明万历十三年筑又新沽河堤在胶州东三十里白狼河堤

  县东门外旧为沙堤万历十五年以三合土筑始坚堤长里许 本朝康熙四十七年潍水

  堤在昌邑县东五里一名红崖堤宋初筑以防潍河泛溢明隆庆三年水溢增修 本朝顺治十

  八年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五年雍正十年屡加修筑土龙堤在昌邑县南二里东接东山西

  连鳯凰堤一名䕶城堤明嘉靖间筑两河堤在胶州东三十里利涉乡明洪武间巡抚李辅

  筑堤延袤三十馀丈以御沽河新河之水亦曰李公堤

 ︹陵墓︺︹周︺𡩋戚墓在平度州西寰宇记胶水县甯戚冢在县西六十里俗呼为呜角阜明统

  志甯戚冢在平度州西六十里名胜志齐纪云𡩋戚墓因山为坟有双松盘踞于上逢丑父

  墓在昌邑县南寰宇记齐顷公以都昌为逢丑父采邑有坟在县南五里︹汉︺胶东王

  墓在平度州东五十里灵台山下公孙宏墓在潍县西元和志北海县公孙宏墓在县

  西寰宇记在潍州西三十里高二丈三尺冢后有泉曰补生泉在程符山东北麓今称为麓台

  沙穆墓在平度州北公沙山之阴庸生墓在胶州西七里庸村 按汉书儒林传作

  庸生后汉书儒林传作庸谭娄敬墓在胶州西北三十里郑康成墓在高密县

  西北五十里元和志郑康成墓在县西七十里义士冢在即墨县东一百里田横岛中县志

  世传为五百义士冢王吉墓在即墨县东北︹三国︺︹魏︺徐干墓在潍县东魏书

  地形志都昌有徐伟长冢寰宇记在州东五十一里俗呼为博士冢︹唐︺王君适墓

  度州西关外州志唐太宗时将征辽道卒因葬焉相传曰王将军墓华盖刘仙人墓

  在即墨县东北一里名胜志杜甫诗昔谒华盖君即此其冢年久不培而固牛羊狐兔不入其中

  ︹宋︺蔡齐墓在平度州北九里双女冢在胶州计斤城南︹明︺黄福墓

  在昌邑县西三里

 ︹祠庙︺我师祠在府治内祀汉杨震明崔恭贫女祠在平度州东六十里明统志贫

  女不知何许人世𫝊其夫行戌女裹粮从之夫死遂自杀人为立祠祀之孔融祠在潍县治

  内明统志宋政和四年建碑刻尚存续文献通考成化间重修孔融庙增祀北海诸贤逢萌

  祠在昌邑县西二里明隆庆间改建养志书院今废董相祠在胶州治东祀汉董仲舒

  晏子祠在高密县东南三十里先贤祠在即墨县学元秦𥙿伯记略古莘董侯治

  即墨改建孔子庙以故庙西庑改为先贤祠自战国及两汉以功名著兹土者得九人焉曰即墨大

  夫者三史逸其名曰安平君田单曰齐王田横曰谏议大夫王吉曰京兆尹王骏曰胶东相王成曰

  不其令童恢皆假像而祀之刘将军庙在府治东名胜志祀晋东莱太守刘公逸其名

  有德于莱郡人祀之有宋许筹碑记东海神庙在府城西一十八里祀四海之一也载在

  祀典汉书地理志临朐有海神祠元和志掖县海神祠在县西北十七里隋大业间建 本朝雍正

  四年重建六湾龙神庙在府城北三十里明统志庑下有潭世𫝊有龙潜焉祈祷皆应

  夷齐庙在潍县南孤山有伯夷叔齐二庙元时封爵碑刻存焉 按县志孤山夷齐庙云伯

  夷避纣居北海之滨后人因祀之统志因之考汉地理志夷齐孤竹城在辽西今支县今属永平不

  应在东莱也今永平郡亦有孤山后人或因此而附会其说耳且前古迹太公望注云即太公避纣

  所居之处东海北海更不应在一县境内因削去之孙子庙在昌邑县西三十里齐乘訾城

  南有孙子庙内有古槐甚奇庙祀孙膑又谓膑食邑都昌四知庙在昌邑县治东北祀汉杨

  震又县志南门外亦有杨震祠明隆庆间改建四知书院今废 按今之昌邑于汉为都昌非汉之

  昌邑也汉旧县在今金乡县界后人以其名同遂建斯庙阳武侯庙在胶州治南祀明薛

  庸生庙在胶州西北七里塜在庙傍娄敬庙在胶州西北三十里墓在庙后

  柏栏将军庙齐乘在胶州北二十里史逸其姓名秦二世时为将韩信下齐假道于柏

  栏柏栏不忍背秦力战死乡人哀之立庙祀焉郑司农庙在高密县北五十里祀汉郑康

  田横庙在即墨县东一百里

 ︹寺观︺广固寺在掖县东妙觉寺在掖县东南二里资圣寺在掖县西南里

  许山东通志金大定间建有石刻卧佛又西二十五里有广严寺圆明寺在平度州西南

  山东通志唐为普济院金大定间赐今额观法寺在平度州东北名胜志汉明帝十年建

  石佛寺在潍县治东南府志宋咸平三年建中有布袋真仪石刻为宋崔白笔苏轼题记

  崇圣寺在昌邑县治东崇福寺在昌邑县南十里洪福寺在胶州治南

  茂林寺在胶州南四十里北齐建玉泉寺在胶州南九十里泰定五年

  陬寺在胶州西南七十里名胜志黔陬城今为黔陬寺慈云寺在胶州治西唐大顺

  元年感化寺在高密县治东北庆成寺在即墨县治东泰定元年

  国寺在即墨县东先天观在掖县东二十里府志大基山道士谷后魏郑文公修真

  于此仙去丹灶碁局印石宛然元至元间赐额青罗观在府城南旧名迎祥观德真

  观在平度州治东北云台观在平度州两髻山太微观在胶州城南元中统

  迎真观在即墨县治南元元统间建万夀宫在掖县东南十五里寒固山下

  玉清宫在潍县治北山东通志元至正二年邱长春弟子尹清和建长春有贻清和书石刻

  王母宫在昌邑县东二里东山西麓下紫薇宫在昌邑县南三里玉真

  宫在昌邑县西北金太和中建延真宫在昌邑县东北四十里黄石宫

  墨县东南六十里劳山下又聚仙宫在劳山上上清宫在即墨县大劳山齐乘五代末华盖

  仙人识宋太祖于侧微宋人为建此宫禅窟院在平度州东五十里逍遥庵

  县东南七里

 ︹名宦︺︹汉︺董仲舒广川人武帝时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正身以率

  下数諌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阙门庆忌邹人申公弟子为胶东内史申公弟子为博士

  者十馀人周霸胶西内史徐偃胶西中尉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王成不知何郡人也为胶东相

  治甚有声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馀口宣帝下诏褒之赐爵关勺侯张敞河东平阳人宣

  帝时渤海胶东盗贼并起敞自请治之征拜胶东相敞到胶东明设购赏开群盗令相斩捕除罪吏

  进捕有功上召尚书繇是盗贼解散国中遂平薛宣东海郯人元帝时不其丞琅邪大守赵贡

  行县见宣甚说其能迁乐浪都尉丞童恢琅邪姑幕人和帝时不其令吏人有犯违禁法辄随

  方暁示若吏称其职人行善事者皆赐以酒肴之礼以劝励之耕织种牧皆有条章一境清静牢狱

  无囚流人归者二万馀戸青州举尤异迁丹阳太守杨震宏农华阴人安帝时迁东莱太守道

  经昌邑王密怀金十斤以遗震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祐长垣人桓帝时迁胶东侯相政惟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䜣者辄闭阁自责然后断其讼吏人

  怀而不欺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安邱男子母

  邱长道遇醉客辱其母长杀之而以械自系祐间长有妻子乎对曰有妻未有子也即逮长妻到使

  同宿狱中妻遂怀孕至行刑长泣谓母曰(⿱艹石)妻生子名之吴生属儿以报吴君祐在胶东九年迁齐

  杜密阳城人桓帝时北海相宦官子弟为令长有奸恶者辄捕案之行春到高密县见郑

  康成为乡佐知其异噐即召署郡职第五种长陵人永夀中拜高密侯相是时徐兖二州盗

  贼群辈高密在二州之交种乃大储粮稸劝吏励士贼闻皆惮之桴鼓不鸣流民归者岁至数千家

  以能换为卫相迁兖州刺吏王修营陵人初平中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民有相劫者

  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时胶东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

  令胶东人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

  动修抚慰其馀由是寇少止︹晋︺石苞南皮人明帝时历东莱琅邪太守所在皆有威惠

  ︹南北朝︺︹魏︺崔挺安平人太和中光州刺史风化大行高祖幸兖州召挺赴行在所问

  以临边之略顾谓侍臣曰拥旄者皆如此何忧哉及散骑常侍张彝巡行风俗谓曰彝受使省方采

  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掖县有人自称得一美玉藏之海岛垂六十岁欣逢明治今愿奉

  之挺不受景明初见代老㓜涕泣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既卒光州故吏莫不悲感共铸八尺铜

  像于城东广固寺杨逸华阴人明帝末光州刺史时灾俭连岁逸欲以仓粟赈给而所司惧

  罪不敢逸曰以此𫉬罪吾所甘心遂出粟然后申表又于州门造粥饲之济者以万数逸为政爱人

  尤憎豪猾广设耳目善恶毕闻其兵出使下邑皆自持粮人或为设食者虽在暗室终不敢进咸言

  杨使君有千里眼那可欺之在州政绩尤美李元忠平棘人天平中光州刺史时州境灾

  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少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

  而不︹隋︺高励渤海蓚人齐清河王岳之子开皇中光州刺史上取陈五䇿宇文

  恺本朔方人徙京兆高祖时拜莱州刺史甚有能名︹唐︺王义方涟水人显庆初以御

  史贬莱州司戸参军岁终不复调往客昌乐聚徒教授窦䎦中宗时北海令甚有治声穿渠

  引白狼水曲折三十里以溉田时号窦公渠崔神庆武城人武后时累迁莱州刺史以历

  官有佳政擢拜并州刺史︹五代︺︹梁︺张归霸清河人光化初莱州刺史有威惠

  衎曲阜人龙德中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周︺李万超太原人太祖时莱州圑练使连

  移蕲登二州所至有善政︹宋︺许仲宣青州人太祖时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可以

  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杨美文水人建隆时北海军使政尚简易民皆德之及召

  还民数百诣阙乞留李斌青州人淳化中领莱州团练使勤于政理人服其清慎曹玮

  灵夀人乾兴初知莱州玮以宿将为丁谓所忌即日上道从弱卒十馀人不以弓韔矢箙自随

  劝须城人仁宗时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张掞

  历城人明道中知掖县民诉旱于州拒之掞自奏闻诏除登莱税张焘临濮人仁宗时知潍

  州潍多圭田率计亩征绢而蠲河役焘不肯踵例废法还其役入损于旧五之四且命吏曰吾知守

  已而已无妨后人勿著为式仇悆益都人徽宗时为高密丞摄县事剖决如流事无淹夕民

  至怀饼饵以俟决遣猾吏杨盖每阴疏令过胁持为奸悆暴其罪黥之无不悦服州阙司录命悆摄

  事既行邑氓万馀邀留至拥归县𪠘寇起莱密间戒其党无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宗泽

  人知掖县部使者得旨市牛黄泽报曰方时疫疠牛饮其毒则结为黄今和气横流牛安得黄使者

  怒欲劾邑官泽曰此泽意也独衔以闻韩浩安阳人丞相琦孙守潍州建炎初金兵攻城浩

  率众死守城陷力战死通判朱庭杰身被数箭亦死权北海县丞王允功司理参军王荐皆全家陷

  没浩特赠三品官官其家三人廷杰允功荐各官其家一人︹金︺刘仲洙宛平人明昌初

  为定海军节度使岁饥仲洙表请开仓未报先为赈贷有司劾之罪以赎论王维翰

  人贞祐初为定海军节度使至镇无兵备邻郡皆望风奔溃维翰以孤城不可守乃纵百姓避难率

  吏民愿从者奔东北山结营自守力穷被执不肯降妻姚氏亦与俱死诏赠中奉大夫姚氏芮国夫

  人谥贞洁︹元︺刘秉恕邢州人至元初为莱州总管有死囚六人狱己具秉恕疑之详谳得

  其实六人赖以不死所至俱有惠政︹明︺赵礼洪武中知胶州胶为商舶辐辏之地吏多倚税

  为奸礼禁绝之远近皆悦服凡州之城郭公署学宫坛壝皆礼所建置吴履兰谿人洪武中

  知潍州山东民多以牛羊代税履与民计易以输粟潍人德之居潍二年以爱民为本有讼召而面

  直之不忍置于狱狱屡空马伯行洪武中昌邑县丞廉洁自守布衣粝食澹如也其妻子乘

  间言公居官乃澹薄如是伯行怒曰尔欲使我为善耶欲使我为非耶王真鳌山卫指挥永

  乐中妖贼唐赛儿率党众围诸城真率兵一百五十人击贼众尽戮之械首恶送京师擢真都指挥

  仇镇汾西人正统中知胶州胶州地咸薄民多逋逃居者有包纳之累镇奏除荒地三千

  九百馀顷蠲税粮一万七千馀石岁为定额其后赋税易完野田日辟崔恭广宗人正统中

  擢莱州知府循行属邑奖善良去贪暴増缮学宫勤诸生训课又善辨𡨚狱岁大旱蝗亲督捕焚瘗

  发仓赈贷奏免逋租全活甚众莱人歌颂比之汉杨震萧昱山阴人成化中知高密县招流

  亡为铸农噐使耕旷地縁河修堤濬沟人得尽力耕垦卒于官百姓号泣送之李楘任邱人宏

  治中知莱州府捕劫盗六十馀人招徕流亡数千人时勾稽屯地多议牧马于莱楘力争𫉬免氏饥

  辄发粟施粥暇则修葺学舍励诸生以行业莱人为刻石颂德蔡显莱州卫人正德中本卫指

  挥佥事土贼入境显御之兵溃与三子淇英顺俱战死事闻赠显都指挥佥事淇等并赠官

  子坚绥德州人正德中知平度州值土寇劫掠缮城池治噐械贼引去州赖以全于仕

  廉金坛人万历中分守莱州海右道参议以倭警与莱州守王一言掖县令卫三省筑郡城备守

  御后李九成寇莱州攻围七月城坚不破莱人追德之为刊其莱城议略行世沈九畴

  人万历中分守莱州海右道参议平度饥民鼓煽九畴单车赴之擒治渠魁事赖以定朱万

  年黎平人崇祯中知莱州府叛将李九成等陷登州率众犯莱被围数月贼诡乞降万年往受为

  贼所执万年曰尔执我无益可以精骑从我呼守者出降贼果以五百骑拥至城下万年大呼曰我

  被擒誓必死贼精锐尽在此急发炮击之炮发贼死过半万年遇害事闻赠太常卿赐祭葬有司建

  祠官其子陈所闻文安人崇祯中知平度州李九成攻州城所闻率众死守城破不屈遂遇

  害事闻赠太仆荫子入监卢宏引广平人崇祯中平度州州同署知州事 大兵下平

  度宏引死之同时殉者吏目房増伟李萃秀束鹿人崇祯中知昌邑县 大兵下昌邑萃秀

  

 ︹本朝︺徐大用奉天人任莱州府知府清廉惠民寻以参议道分守莱州顺治十年胶镇海时

  行为逆逼大用同入海不从遂遇害州人建悯忠祠祀之李煌宣城人为莱州推官海时行为

  逆召之煌至大骂不屈死吴友名商邱人顺治十年任胶州营游击时鉴于海逆之变严肃

  队伍辑和兵民与守土官协衷抚恤尽力保障后升即墨营参将与胶唇齿相依前后凡五年恩泽

  沾溉民至今感颂之康霖生磁州人康熙初任即墨县知县清釐赋役夙弊顿除城北向系

  旷野无居民霖生捐俸为立𠪨市不数年阛阓栉比邑资保障焉卢豫镶红旗举人康熙五

  年任潍县知县留心民事常单骑走田野间咨询疾苦遇士子则讲论终日人不知其为长吏也在

  任六年潍人感而祀之

 ︹人物︺︹汉︺盖公胶西人孝惠初曹参为齐丞相闻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盖公为言

  治道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王仲不其人好道术明天文诸召作乱齐哀王襄谋发兵而数

  问于仲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王吉皋虞人少好学

  明经举贤良为昌邑中尉王好游猎吉上疏諌甚得辅弼之义久之霍光迎昌邑王吉即奏书戒王

  王既废昌邑群臣皆诛惟吉与龚遂以忠直数諌得减死复征博士諌议大夫上疏言得失宣帝以

  其言迂阔不甚宠异遂谢病归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元帝初即

  位遣使者征贡禹与吉吉年老道病卒上悼之复遣使者吊祠云直东莱人治易为郎至

  单父令长于卦筮亡章句徒以象象繋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庸生胶东人孔氏有古文

  尚书孔安国以授都尉朝都尉朝授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常少子房鳯不其人以射䇿乙科

  为太史掌故太常举方正为县令都尉王根荐鳯明经通达擢为光禄大夫迁五官中郎将刘歆白

  左氏春秋可立哀帝以问诸儒皆不对鳯移书责让太常博士上出鳯九江太守至青州牧

  骏吉子初吉兼通五经能为驺氏春秋以诗论语教授好梁邱贺说易令子骏受焉骏以孝廉为

  郎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光禄勲匡衡亦举骏有専对才迁谏议大夫帝欲

  大用之出骏为京兆尹试以政事寻为御史大夫卒子崇以父任为郎历刺史郡守治有能名累官

  大司空封扶平侯谢病乞骸骨避王莽也郑崇高密人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𫝊喜为

  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諌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久之上欲封祖母𫝊太后从弟商崇谏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諌由是重得罪尚书令赵昌奏崇与宗

  族通疑有奸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上怒下

  崇狱穷治死狱中逢萌都昌人家贫为亭长既而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

  学通春秋经避王莽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养志修

  道人皆化其德后诏书连征不起以夀终王扶掖人少修节行客居琅邪不其县所止聚落化

  其徳国相张宗谒请不应太傅邓禹辟不至后拜议即会见恂恂似不能言扶性沈正不可干以非

  义当世高之永平中刘复著汉德颂盛称扶为名臣云公沙穆胶东人家贫贱习韩诗公

  羊春秋尤锐思河洛推步之术居建成山中以林阻为室时暴风震雷有声于外呼穆者三顷自牖

  而入音状甚怪穆诵经自(⿱艹石)时人奇之后举孝廉以高第为主事累迁辽东属国都尉善得吏人欢

  心六子皆知名王章曲成人八厨之一也位少府卿郑康成高密人崇八世孙少为乡

  啬夫不乐为吏西入关事扶风马融三年辞归融喟然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家贫客东莱学徒数

  百千人及党事起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国相孔融深敬之为特立郑公乡通德门袁绍总兵冀州

  举康成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后逼使随军不得巳载病到元城县卒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

  缞绖赴会千馀人康成所注凡百馀万言经传洽熟称纯儒齐鲁间宗之子益思孔融举为孝廉及

  融为黄巾所围益恩赴难陨身︹三国︺︹魏︺王基曲成人少孤叔父乔抚养甚笃基亦以孝

  称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擢中书侍郎明帝盛修宫室上疏谏累官荆州刺史击吴移其降民置夷

  陵县高贵乡公即位封常乐亭侯母邱俭文钦作乱以基为行监军进兵逼项钦众遂败封安乐乡

  侯上疏求分户二百赐叔父乔爵关内侯以报恩有诏特听诸葛诞反基以本官行镇东将军事淮

  南定进封东武侯卒追赠司空谥曰景侯 按旧统志登州府人物载三国王基考登州府所属招

  远县为汉曲成地属东莱郡今在县治西四十里元魏以其地置东曲成而汉之曲成县历三国晋

  俱为郡治后分为西曲成省入掖县王基本三国时人似当载入掖县今从志内王章例改入莱州

  ︹晋︺刘毅掖人㓜有孝行励清节魏末辟司隶都官从事京邑肃然咸寕初为司隶校尉

  纠正豪右时人方之诸葛丰盖宽饶毅夙夜在公言议切直为朝野所式瞻然以峭直故不至公辅

   年七十告老以光禄大夫归第卒武帝抚几惊曰失吾名臣不得生作三公即赠仪同三司

   暾毅子正直有父风武帝时累官侍御史武库火尚书郭彰率百人自卫而不救火暾正色诘之

   彰伏不敢言迁太原内史赵王伦假征虏将军不受与三王共与义惠帝复阼为左丞正色立朝三

   台清肃五为司隶允恊物情王弥入洛百官殱焉弥以暾乡里宿望故免于难后至东阿为石勒游

   骑所𫉬遂遇害刘敏元北海人厉已修学好星历阴阳术数永嘉末自齐西奔同县管平年

   七十馀随敏元西行及荥阳为盗所劫敏元已免乃还谓贼曰此公孤老敏元请以身代有一贼瞋

   目叱曰吾不放此公忧不得汝乎敏元奋剑曰吾岂望生耶当杀汝而后死前将斩之盗长遽止之

   而相谓曰义士也害之犯义乃俱免之后仕刘曜为中书侍郎太尉长史︹南北朝︺︹北齐︺

   赵僧岩北海人寥廓无常人莫能测刘善明为青州欲举为秀才大惊拂衣而去后栖迟山

   谷常以一壶自随一旦谓弟子曰吾今夕当死至夜果亡时人以为知命︹周︺唐永平夀人少

  有将帅才读班超传慨然有万里之志正光中为北地太守永善驭下士人竞为之用在北地四年

  与贼数十战未尝败北永所营处至今犹称唐公垒也累加卫将军封平夀伯卒赠司空子陵少习

  武艺颇闲吏职位大都督应州刺史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陵子悟美风仪博涉经史文咏可观周

  大象中位至内史下大夫汉阳公唐瑾永子年十七周文闻其名因召拜尚书员外郎累迁

  尚书右丞吏部郎中于时魏室播迁庶务草创朝章国典瑾并参之迁戸部尚书转吏部子谨南伐

  江陵以为元帅府长史军中谋略多出瑾焉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没为仆隶瑾察其才行有片善

  者辄议免之军还唯载书两车归论功进爵为公屡进司宗中大夫兼内史卒谥曰方瑾性方重有

  风格又好施与禄赐常散之宗族朝野称之︹隋︺段艾振北海人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

  刚直明达时务为宇文䕶亲信授中外府兵曹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文振有力焉后归

  高祖伐陈授大将军大业初以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辽东之役卒于帅赠尚书右仆射北平侯谥曰

  松赟北海人性刚烈重名义为石门府队正大业末贼杨厚来攻北海县赟轻骑觇贼为

  厚所𫉬厚令赟谓城中云郡兵已破宜早归降赟伪许之既至城下大呼曰我为官军觇贼邂逅被

  执非力屈也今官军大来贼徒寡弱旦暮擒翦不足为忧贼以刀筑赟口斩断其腰城中望之莫不

  流涕北海卒完户曹郎郭子贱上表奏之赠朝散大夫本郡通守︹唐︺张允济北海人任

  隋为武阳令以爱利为行举政尤异迁高阳郡丞郡缺太守独统郡事吏下畏悦贞观初累迁刑部

  侍郎封武城县男擢幽州刺史蒋钦绪胶水人工文辞擢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中宗始亲

  郊国子祭酒祝钦明建言皇后应亚献诏礼官议众曲意阿徇钦绪独抗言不可诸儒壮其节开元

  中以御史中丞录河南囚宣慰百姓赈穷乏徙吏部侍郎历汴魏二州刺史卒性孤洁自守惟与贾

  曽郭利贞相友云蒋沇钦绪子博学少有名以孝廉授洛阳尉迁监察御史与兄演溶弟清

  俱为才吏有名天宝间沇累迁大理卿持法明审德宗出奉天沇奔行在为贼所拘欲诱署伪职沇

  绝食不应命窜伏里中不复见京师平乃出擢右散骑常侍卒蒋清沇弟举明经中第调巩丞

  东京留守李憕贤之表为判官与憕同死安禄山乱赠礼部侍郎太和初追谥曰忠郭航

  人李师道叛郭昈为缯书藏衣絮间使航间道见李愿请兵𢭏贼愿白诸朝不得报航还昈所未几

  师道召航昈疑事露欲引决航曰事觉吾独死君无患卒自杀︹宋︺王廷义掖人开宝二年

  领横州团练使从征太原亲鼓士乘城矢中其脑而卒赠建雄军节度鞠常高密人少好学

  善属文汉乾祐进士开宝中擢著作佐郎时任此官者惟常与杨徽之李若拙赵邻几四人皆有名

  徐承珪掖人㓜失父母与兄弟三人及其族二十口同甘藜藿衣服相让历四十年不

  改其操所居崇善乡缉俗里木连理瓜瓠异蔓同实乾德初诏改乡名义感里名和顺吕昇

  莱州人父权失明剖腹探肝以救父疾父复能视而昇不死淳化中下诏赐粟帛祁𬀩

  人淳化进士天禧中知潍州母卒葬州城南𬀩就坟侧构小室号泣守䕶蔬食经六冬有白乌白兔

  驯绕坟侧州人异之以状闻诏赐粟帛今长吏每月存问蔡齐其先洛阳人曽祖绾为胶水令

  因家焉齐举进士第一仪状俊伟举止端重真宗见之顾宰相寇准曰得人矣诏金吾给七驺𫝊呼

  以宠之状元给驺自齐始也仁宗时累迁侍讲学士太后修景德寺命齐为记齐久之不上钱惟演

  附丁谓枢密题名辄削去寇准姓氏齐言于仁宗遽令磨去拜礼部侍郎𠫵知政事卒谥文忠齐方

  重有风采性谦退不妄言有善未尝自伐所荐厐籍杨偕刘随段 -- 𠭊 or 叚 ?少连后率为名臣孙祖德

  北海人进士及第累官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西京留守司方冬苦寒诏罢内外工作而钱惟演督

  修天津桥格诏不下祖德曰诏书可稽留耶卒白罢役入为殿中侍御史请章献太后还政擢知諌

  院言郭后不当废𫉬罪久之迁天章阁待制累除吏部侍郎致仕卒宋抟掖人开宝中得第累

  迁司封员外郎河东转运使在任凡十一年经制漕运以干治称连徙他州郡辄乞留累秩刑部郎

  中使辽会疾辽主以车迎之二年卒吴奎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䇿贤良方正

  入等擢太常博士历拜枢密副使神宗初𠫵知政事御史中丞王陶以论事诋韩琦奎状其过陶疏

  奎阿附出知青州司马光諌曰奎名望清重今为陶绌奎恐大臣皆不自安乃召归中书及琦罢相

  奎竟出知青州卒谥文肃林广莱州人以捧日军卒累立战功拜卫州防御使马军都虞侯为

  人有风义轻财好施学通左氏春秋临事持重长于料敌以智损益八阵图又撰约束百馀条列上

  边地颇推行之其名声闻于西夏王仲宝高密人初为刑部吏补章邱尉以捕盗有功历

  官东上阁门使元昊寇延州仲宝将兵至贺兰谷败蕃将罗逋于长鸡岭迁泾原路总管安抚副使

  兼管勾秦鳯路军马事与西羌战六盘山俘馘数百人时任福大败好水川别将朱观被围仲宝以

  兵救之徙环庆路副都总管再徙澶州范仲淹以仲宝武干未衰奏留之明年除左屯卫大将军致

  蔡延庆齐从子中进士第累拜天章阁待制秦鳯等路都转运使以应办熙河军需功

  进龙图阁直学士王韶进师河州羌断其归路延庆檄兵赴救羌解去韶入朝延庆摄熙帅元夕张

  灯羌乘𨻶伏兵北关下遣其种二十九人伪请来属将举火内应延庆觇知悉斩以徇伏者宵溃历

  官工部吏部侍郎延庆有学问平居简默遇亊能别白是非所至有惠政既为伯父齐后齐晚得子

  乃归其宗籍家所有付之莱人义焉刘閴北海人以拳力为军校从文彦博讨贝州议者欲穿

  地道入閴曰穴地积土贼且知之城濒河若昼囊土而夜投诸河宜无知者彦博以为然穴成閴持

  短兵先入众始从登陴引绳而上迟明师毕入贝州平功第一屡擢冀州驻泊总管以左金吾大将

  军致侯𫎇高密人进士及第屡擢殿中侍御史星变求言𫎇疏十事徽宗有大用意西将

  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姓名敕𫎇往秦州逮治既至奏释刘仲武等不问累进尚书左

  丞中书侍郎忤蔡京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𫎇上书言不如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𫎇居外不

  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綦崇礼高密人后徙潍之北海幼颕迈十岁能作邑人

  墓铭登重和元年上舍第高宗时召试政事堂为制诰三篇不淹晷而就辞翰奇伟拜中书舍人除

  吏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时省曹簿书残毁几尽崇礼执铨法熟于典故吏不得容其私寻除翰林

  学士凡所撰诏命数百篇深得代言之体以宝文直学士知绍兴府金人入侵崇礼得便宜行事

  七州晏然期年上印绶退居台州卒周中潍州人建炎中金兵攻城率家人乘城拒守中弟辛

  尽散其财帛以享战士城陷中阖门百口皆死绍兴中赠官朝议大夫辛次膺莱州人幼

  孤俊慧力学甫冠登政和进士第累迁吏部郎高宗召见首言救世之弊上敕所奏榜朝堂擢右正

  言屡劾秦桧妻兄王仲嶷王㬇章留中求去除直秘阁湖南提刑桧死屡起擢权给事中每章疏出

  天下韪之历拜𠫭知政事以疾力祈免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蹇谔仕宦

  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善属文尤工于诗︹金︺锡占

  晖其先附于辽后家莱州晖慷慨有志略辽季授礼宾副使领莱隰迁润四州屯兵天辅六年

  仍领其众宋人乘间陷海州帅府以登莱沂密四州委晖经画敌无敢窥其境者为定海军节度使

  迁尚书右丞累封荣国公卒锡占晖旧作赤盏晖今改正 徒 单克安本名习显其先

  金源县人后占籍莱州克安资质浑厚寡言笑善骑射有勇略大定𥘉历左翼都统讨辽辽平除太

  原尹寻治兵伐宋遂取楚州兵罢屡擢枢密副使世宗幸上京克安留辅太子行左丞相事太子薨

  克安严饬禁卫章宗时为郡王克安召太子侍读完颜匡谨视勿去左右世宗还京师表请立皇太

  孙以系天下望世宗叹曰社稷臣也封延安郡王章宗立累进太师封淄王薨遗表言不及私谥曰

  忠烈配享世宗章宗庙廷图像衍庆宫︹元︺王国昌高密人初为胶州千户中统初入觐

  世宗察其能迁左武卫亲军千户召问军旅之事奏对甚悉帝嘉之人有上书言高丽境内黒山海

  道至宋境为近帝命国昌往视之泛海千馀里风涛汹涌从者恐劝还国昌神色自若遂至黒山乃

  还会遣使入日本命国昌屯于高丽之义安郡以为援卒于军张缉胶人性孝友能诗文至正

  中领乡荐由泽州儒学正转泰州幕职弃之养亲居扬州会乱贼突入卧内举枪欲刺母姫氏缉以

  身蔽枪中缉胁三日而死︹明︺隋赟即墨人洪武初授英山主簿擒陈友谅馀孽王玉儿送京

  师太祖召见赐宴劳之累擢广东按察使侯庸平度人生七岁父坐事谪闽南稍长母告之庸

  悲痛誓赎父罪洪武间举进士拜吏科给事中请纳官代父辞甚哀切上悯之诏还其父庸至谪所

  迎归寻升吏部侍郎吕让平度人洪武进士官行人使安南国王馈黄金及诸货币让却之曰

  尉佗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是召祸者也陆贾受金以分诸子是苟利者也王顾以尉佗自处而

  以陆贾处人何其陋哉后擢御史终陜西佥事邓燧高密人洪武举人任南和教谕署县事燕

  兵起坚城固守后坐谪戍兴州以死薛禄胶人起行伍从成祖起兵功最著累擢右都督封阳

  武侯仁宗立加太子太保予世券宣宗时加太保卒赠鄞国公谥忠武禄有勇而好谋纪律严切又

  善抚士卒人乐为用岿然为时宿将张信掖人以孝行闻永乐初命为尚宝司丞升少卿凡上

  表奏翰林书辞用宝函封毕授尚宝以髹版夹䕶然后行一日所上髹版内夹敌故纸命召问之其

  同官教之援翰林以觊幸免信曰不敢自欺况敢欺君父乎廷论重之仪智高密人洪武末

  举耆儒历知高邮州宝庆府并有声累迁礼部左侍郎久之侍皇太孙讲读智有学行议论必持正

  年八十致仕卒季子铭历官兵部尚书兼詹事孝友正直士论许之黄福昌邑人洪武中以太

  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工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成祖初既郡县交阯命福以

  尚书兼掌布政按察二司事福在交十九年威惠兼行交人感服仁宗立召还宣德初交阯复叛命

  福佐师征之失利交人𫉬福拜且泣䕶送出境英宗时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卒福历事六朝公忠

  廉恕忧国忘家老而弥笃兵部侍郎徐琦使安南回福与相见石城门外或指问安南来者曰汝识

  此大人否对曰南交草木亦知公名安得不识成化初赠太保谥忠宣戴纶高密人永乐中

  自训导擢礼科给事中简侍皇太孙讲读太孙好驰猎纶数谏诤深恨之及即位由洗马擢兵部侍

  郎又以谏猎忤旨出赞交阯军务未几坐怨望逮下诏狱帝亲鞫之纶抗辨立撞死栾瑄

  正统进士官刑部员外有中贵逮狱同官不敢鞫瑄按之卒置之法众推服寻出知大同府境内晏

  官廉平度人成化进士官户部郎中景州有民田万顷界接东宫庄田为内侍冒占遣廉

  往勘内侍语廉曰田如归我讲读官可得也廉曰以万人命易一官吾所弗能竟以所占田归之民

  蓝章即墨人成化间进士擢御史屡迁左佥都御史忤刘瑾左迁抚州通判瑾败复起巡抚陜

  西时蜀保儿寇掠汉中章选将练兵殱其首恶馀党悉平终南京工部侍郎李介高密人成

  化进士选庶吉士改御史陈时政数事帝多采用之宏治初巡抚宣府历兵部左右侍郎北寇谋犯

  大同命介往督军饷介选将练兵大修戎备先后条上便宜十二事卒赠尚书毛纪掖人成化

  进士正德中累迁礼部尚书寻为大学士入预机务武宗南征纪佐杨廷和居守世宗即位录定䇿

  功加伯爵再疏辞免嘉靖初帝欲追尊兴献阁臣执奏忤旨纪疏救之传旨切责遂乞归里纪有学

  识居官廉静简重卒赠太保谥文简匡翼之胶人成化进士擢御史累官四川副使时威茂

  土番寇扰翼之单骑诣营谕以祸福悉归顺以忤刘瑾谪知桐庐县瑾既败起广东按察使

  廸胶人宏治举人历太仆丞奉使宣大二镇守令赆以金迪𨚫之守臣曰例也迪笑曰以𨚫金为

  例于后不亦可乎时称其廉介蓝田章子正德进士擢御史争大礼被杖张璁掌都察院考察

  其属落职归先后论荐三十馀疏终不起翟瓒昌邑人正德进士授工科给事中有直声出为

  河南佥事青羊寇反瓒首破贼巢历升湖广巡抚平安乡巨寇以忧归屡荐不起邦直

  即墨人嘉靖中由明经为盐山丞上书条奏十事优旨褒答平生精研律吕著乐书正声四十卷

  刘应节潍人嘉靖进士隆庆中以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奏罢永平密云霸州采

  矿又议通漕密云与清军补兵之䇿一切规画俱防边要政累擢刑部尚书卒张鲤胶人万历

  中由明经历知内乡芮城二县迁郑府审理冢宰陆光祖举天下清苦官鲤与焉升周府长史

  汉掖人崇祯进士知高平县调河南屡擒巨寇以计解李自成之围寻授御史监左良玉军救开

  封追贼朱仙镇连战皆捷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总兵官刘超叛汉密疏请讨为兵部所泄巷战

  死诏赠兵部尚书建祠致祭钱祚征掖人崇祯时举人历官汝州知州荡平土寇民赖以

  安十四年李自成来寇祚征乘城死守身中流矢骂贼而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

  宋明佐昌邑人举人抚后母弟友爱备至崇祯十五年 大兵下昌邑死之 本朝干

  隆四十一年 赐入忠义祠 王 曦如即墨人邑诸生李自成陷京师曦如衣冠诣文

  庙长号再拜以母老不敢即死八月母殁㬢如营葬毕乃自缢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入

  忠义何复平度人崇祯进士知高县有𨚫贼功历知保定府时李自成遣其党出固关正

  定同知邵宗元集议守城复闻之驰至相与僇力备御贼攻益厉雉堞尽倾火箭中城西北楼焚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高宏图胶人万历进士官御史天启初巡按陜西

  澄清吏治风裁肃然以忤魏忠贤罢职崇祯中历迁工部右侍郎以争中官张彝宪坐制复削籍归

  福王时宏图以户部尚书与姜曰广协心辅政为马士英阮大铖所嫉遂谢政流寓会稽后绝粒而

  卒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烈

 ︹本朝︺法寰胶人明天启进士好读书授徒墨水之滨多所裁成 本朝除静海知县有惠政胶

  镇海时行叛时寰里居骂贼而死二子爽选皆遇害张宏范胶人庠生家贫授徒至性孝友

  年五旬乏嗣妻赵氏为置一妾将就寝询知妾故有夫縁被重累不得已自鬻遂危坐达旦即遣还

  之为士论所推卒祀乡贤祠姜汝俶掖人顺治元年由贡生授河间府推宫五年迁怀庆

  府通判未去任值姜瓖叛以运粮抵安郭驿闻贼至嘅然曰我当以死拒之解佩刀杀数贼力绌遇

  刘方至掖人顺治元年以恩贡授绍兴府推官清介公明署上虞县事山寇陷城不屈

  张愫掖人顺治二年以贡生授绍兴知府时海寇陷城死之蓝润即墨人顺治丙

  戌进士自庶吉士历徙侍从督学江左务拔寒畯转福建右参政值海寇攻榕城率众守之城得完

  又补广东左参政招降芦田横水诸寇寻秉臬江南转楚藩坐前罣误事削职归郭琇

  人少厉志清苦读书深山中康熙庚戌进士知吴江县循声第一擢监察御史时江南困于水患琇

  首疏特参河臣累迁都察院左都御史风纪肃然以事放归田里己卯起副都御史总制湖广请改

  折南粮奏销缓征减更名田租等疏天下受其赐以五疏乞休卒单烺高密人干隆己未进

  士初知龙门县劝民垦种改其专事畜牧之俗民便之历宛平及西路同知复知广平府与鉰仁府

  皆有政声尝言民为邦本爱民即所以报君也在广平日民有议立烺生祠者斥止之民诣署罗拜

  去铜仁苗民多田土狱烺釐剔宿弊入其巢穴谕勿恃险为患皆感遵约束烺有至性能任事好学

  工诗著有大昆仑山人集韩梦周潍人乾隆丁丑进士知安徽来安县有实政有文集行世

  胡邦昌邑人父有亮官湖广衡州协副将乾隆八年邦佑由荫生历任浙江贵州知府縁

  事革职再选云南永北同知三十一年缅旬用兵转饷军中城陷遇害赠道衔王文章

  由行伍洊升贵州镇远右营守嘉庆四年随剿贼匪力战死李毓昌即墨人嘉庆戊辰进

  士江苏即用知县是年秋委查淮安府山阳县赈务以不肯扶同侵冒为知县王伸汉毒薨事

   闻得   旨加知府衔即照知府例赐恤有   御制悯忠诗三十韵勒碑墓左其

  叔泰清给武举嗣子希佐给举人准其一体会试十七年入祀乡贤祠

 ︹流寓︺︹汉︺公孙宏甾川薛人少家贫牧豕海上潍县西南二十里程符山之麓有读书台在

  焉武帝时对䇿擢第一历丞相封平津侯淳于恭淳于人善说老子清静不慕荣名建武中

  郡举孝廉司空辟皆不应客隐琅邪黔陬山遂数十年︹宋︺明僧绍平原鬲人明经有儒

  术永光中镇北府辟功曹不就隐长广郡崂山聚徒立学

 ︹列女︺︹晋︺韦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家世以儒学称宋氏㓜䘮母及长父授以周宫音

  义后徙山东宋氏与夫推鹿车背负父所授书依胶东富人程安夀逞时年少宋氏昼则樵采夜则

  教逞逞遂学成名立事苻坚为太常坚悯礼乐遗阙时博士奏宋氏𫝊父业可以𫝊授后生于是就

  家立讲堂置生员百二十人隔纱幔而受业号为宣文君︹宋︺王氏双女胶人靖康中从

  母避乱被执女绐曰纵母还当从汝母既免二人俱赴海里人葬其尸海岸号曰双女塜︹金︺相

  琪妻栾氏潍人琪为司吏贞祐三年贼陷城琪与栾氏及子俱为所得贼见栾悦之杀琪

  及其子而诱栾栾奋起以头触贼而仆骂曰我岂为犬⿱彐⿰垁凡 -- 彘所污者哉贼怒杀之追封西河县君谥庄

  李英妻张氏潍人英为监察御史贞祐初元兵取潍州入其家张氏俱以所有财

  物与之既而令张上马曰汝品官妻当复为夫人张曰我死则为李氏鬼顿坐不起遂见杀追封龙

  西郡夫人谥庄洁︹明︺刘伦聘妻赵氏胶人年十八正德六年土宼猝至邑赵在

  室捣衣自如一贼突入欲犯之赵怒以衣杵击贼遂遇害马堂妻栾氏胶人年十七适

  正德六年土贼入寇以兵胁之栾抗声辱骂为贼所害李栋妻王氏昌邑人正德七

  年土寇至王携儿藏地窖中为贼所𫉬欲污之威以刃王骂不绝口贼怒系树上支解之刘山

  女昌邑人父山为阴阳生县遣隶呼之山适他出隶戏以手曳女云父不往汝往应之女泣骂曰

  奴何敢污我乎因自缢死王东有妻杜氏昌邑人年十七归东有甫四阅月值岁大

  饥翁姑无奈以氏易富室之米氏欣然往米至遂投井死毛乐聘妻姜氏掖人年十

  五未嫁而乐卒姜闻之誓不他适会有来聘者父将夺其志遂自缢孙氏女平度人孙伯光

  女年十四守正捐躯奉诏旌表张鸿儒妻江氏即墨人鸿儒卧病江许以死殉及鸿

  儒死之日已不食四日矣越七日饿死解应科妻江氏即墨人应科为诸生以疾

  卒江不食数日亦死

 ︹本朝︺于升妻夏氏潍人顺治初升挈妻孥避山贼之难道遇贼杀升夏与仆于忠大骂

  不绝贼并杀之今称三烈冢张可发妻陈氏潍人夫死遗一子一女陈守节三年

  其舅与兄坚欲嫁之陈遂携其女投水死同县刘成祥妻吴氏李廷斌妻孙氏妾赵氏孔万年妻丁

  氏宋伸妻高氏张士谔妻魏氏谭昕妻周氏王骝妻周氏胡永基妻王氏夏琮妻徐氏唐希俊妻王

  氏陈梦契妻吴氏冯廷彦妻王氏刘珍妻吴氏张进才妻王氏刘汲妻程氏俱夫亡殉节王慜

  妻夏氏昌邑人同县陈光显妻邵氏于珩妻冯氏王䇿妻刘氏杨垓妻宋氏俱夫亡殉节

  栾瑛甫妻高氏胶人顺治十年海时行叛氏为乱兵所劫大骂不屈死同州郭自华

  妻崔氏栾昇妻宋氏栾檀妻高氏高自卑妻王氏刘仲祥妻郭氏于成龙妾逢氏俱闻变死难

  士楷妻张氏胶人夫亡自缢同州李沅妻薛氏高时妻纪氏纪湄妻张氏夏大亨妻李

  氏法象燨妻张氏董之瑛妻李氏雒献图妻张氏匡慕盛妻薛氏高玻妻崔氏薛竹兆妻唐氏高昆

  妻张氏李蕡妻王氏周大椿妻高氏王淇度妻高氏张鳯仪妻郑氏纪于璋妻张氏薛希玠妻赵氏

  赵伯恭妻李氏张乔年妻高氏谈必中妾杨氏俱夫亡殉节王文烺妻郑氏

  人文烺邑诸生顺治元年山贼入城焚掠绅士氏不受辱与夫同被杀单嘉猷妻李

  氏高密人嘉猷惑于䜛嬖不同寝食李奉事惟谨夫病祷以身代夫亦愧悔及夫死遂自缢同县

  李仙品妻高氏单俨妻王氏李世深妻单氏李嵘妻刘氏邓瑢妻赵氏曹恒吉妻王氏傅廷遇妻单

  氏孙选妻倪氏赵理妻李氏管植妻高氏范梅妻宋氏姚佃君妻郭氏刘淳妻马氏栾三满妻李氏

  俱夫亡殉节江浒妻黄氏即墨人夫亡自缢同县牛希昌妻赵氏江从周妻孙氏宋

  德忬妻黄氏孙贞理妻张氏孙日休妻杨氏孙崇妻张氏张宏妻王氏黄贞复妻张氏黄培妾刘氏

  江兆錝妻王氏朱绍祖妻孙氏孙肯横妻王氏孙道方妻姜氏周祚晋妻孙氏周乔龄妻孙氏李尔

  炳妻江氏江范妻𡩋氏李贞妻孙氏孙应中妻王氏江兆鎏妻周氏黄爵妻迟氏刘汉妻尹氏俱夫

  亡守陈三义妻王氏掖人未嫁氏失明父以女瞽辞婚三义曰吾聘时未瞽也

  竟娶之三年而目复明三义客死于外氏闻之曰夫不负吾吾岂负夫者乃自缢同县烈妇潘琏妻

  霍氏钱缵美妻李氏节妇周学古妻王氏均康熙年间 旌张典继妻王氏

  人夫亡遗一子前妻子长己子十四岁而颕悟过之每课督辄挞其子以示儆后二子皆得成立同

  州烈妇王能充妻冷氏于广生妻杨氏于养定妻葛氏均康熙年间 旌杜良彦妻谭

  氏潍人夫亡抚遗腹子世昌入庠娶郭氏生孙履亨而世昌殁及孙履亨娶于氏而孙又夭三世

  孀居一门苦节同县节妇吴士鸾妻张氏刘梦德妻李氏陈维城妻王氏丁志妻韩氏韩濬妻王氏

  郭汝舟妻谭氏秦之标妻李氏谭洽妻张氏王廷瑜妻牟氏均康熙年间 旌解玫妻黄

  氏即墨人年二十玟亡欲以殉翁曰吾家寒名微不能为汝邀旌典奈何张曰为夫而死岂为旌

  表而死乎遂自缢同县烈妇蓝启先妻吕氏周综潞妻何氏纪僼妻王氏王馨妻江氏周昌印妻江

  氏江火珠妻刘氏均康熙年间 旌张续清妻匡氏胶人夫亡殉节同州烈妇宋承

  宗妻王氏仇文玉妻邱氏邓世鐖妻宋氏杨范妻刘氏樊印昌妻徐氏崔为连妻江氏王之奎妻任

  氏赵业鸿妻潘氏纪振蛟妻张氏于赓妻高氏王念妻高氏刘荣妻殷氏傅良栋妻张氏均雍正年

   吕 景岱妻薛氏高密人守正捐躯同县王法学妻孟氏亦守洁遇害均雍

  正年间 旌周惠吉妻霍氏掖人嫁期年而寡抚遗腹子至十馀岁乃曰吾可以

  下报夫子矣于夫亡日举酒酹墓自经死同县烈妇宋之清妻吴氏毛良栋妻李氏姜三辰妻赵氏

  孙文郁妻王氏节妇赵玉璂妻王氏李进妻张氏张宗黼妻钱氏谢国典妻张氏姜为桢妻王氏孙

  洞妻王氏邹毓化妻孙氏杜珣妻史氏杜浡妻原氏刘经汉妻王氏翟泳妻杨氏侯赐辂妻翟氏均

  乾隆年间 旌李永杭妻姜氏平度人夫亡殉节同州节妇官其志妻窦氏史桂妻

  戴氏马士杰继妻陈氏戴元澄妻崔氏崔述妻马氏某妻姜氏马重焕妻段 -- 𠭊 or 叚 ?氏烈女孙小嫚均乾隆

  年间 旌丁岠妻谭氏潍人岠亡无子氏誓以身殉翁姑防之严且曰嫂氏方娠(⿱艹石)

  男当与汝为嗣氏忍泣听之未几娠者生女氏乘𨻶自缢同县节妇吕廷绪妻唐氏王之佐妻高氏

  李佐妻陈氏姜文㬇妻姚氏郭鐀妻苏氏陈秉正妻裴氏张光宗妻曹氏陈梦骐妻郭氏陈献恂妻

  王氏胥绪祖妻刘氏田光闾妻赵氏谭之竹妻裴氏王𬳶妻裴氏季河妻刘氏孙廷枢妻宋氏丁天

  福妻王氏庄更新妻田氏宋一盛妻刘氏王鲂妻崔氏王世俊妻张氏蒋尔盈妻李氏姜淳夫妻刘

  氏韩朴妻时氏毕晋妻𡩋氏嵇元荩妻路氏陆诰妻林氏郎大廉妻王氏姚钦妻高氏烈女单行可

  女均乾隆年间 旌黄德祥妻郝氏昌邑人夫亡守节同县张廷栋妻李氏于辉青

  妻李氏刘济生妻张氏杨伟妻于氏刘珥妻曹氏烈女张氏女均乾隆年间 旌法果妻

  单氏胶人夫亡殉节同州节妇法(⿱艹石)巽妻叶氏法楠妻张氏刘子锜妻杨氏匡子铣妻尚氏张

  缙基妻高氏张洪钧妻高氏谭恂妻高氏张允恭妻范氏宋官绪妻王氏邓垓妻李氏宋孝先妻高

  氏李勲妻高氏孙肇洽妻王氏法克平妻高氏妾臧氏刘照妻姫氏王与龄妻宋氏蔡逢春妻陈氏

  烈女迟小嫚均乾隆年间 旌薛应绍妻范氏高密人夫亡守节同县李继祖妻冯

  氏傅恂初妻綦氏单务时继妻秦氏王格先妻单氏均乾隆年间 旌江显祖妻郭

  氏即墨人夫感时症合⿱氶巴 -- 卺日仅能成礼未几卒氏投缳死距于归方八日耳同县烈妇黄如深妻

  杨氏董仁鉴妻袁氏安仁吉妻韩氏王茂白妻汪氏李士𣏌婢女春喜节妇周效妻孙氏蓝润妻张

  氏江天发妻周氏黄奎妾吴氏黄贞彝继妻杨氏周宗汭妻孙氏张廷瑄妻黄氏江芬妻李氏江如

  珩妻王氏黄德世妻赵氏毛从商妻崔氏陈绩妻李氏迟公正妻王氏李荩妻吕氏冯檖妻薛氏于

  文宜妻傅氏林士鳯妻李氏周知莅聘妻江氏均乾隆年间 旌罗淳妻刘氏

  夫亡绝食慷慨殉节同县节妇宿锡纯继妻姜氏马兆成妻陶氏郭天成妻刘氏瞿儒妻王氏翟冠

  继妻李氏烈女赵青生女均嘉庆年间 旌李耀吉妻倪氏平度人夫亡守节同

  州李秉仙妻季氏倪思聪妻李氏官作室妻崔氏窦士玉妻金氏尚维祺妻于氏许之栋妻尚氏马

  府修继妻李氏均嘉庆年间 旌刘氏女潍人名梅姐守正捐躯同县节妇张𬭎妻谭氏

  王克峻妻石氏唐峼妻吴氏谭存宽妻戴氏郭埙妻张氏张名碧妻李氏韩封妻王氏高汝培妻董

  氏烈女刘冬姐均嘉庆年间 旌傅丕显妻徐氏昌邑人夫亡守节同县朱德焘

  妻祝氏孙元果妻郭氏傅烂妻刘氏均嘉庆年间 旌高敬立妻王氏胶人夫亡

  视殓毕次日即自经同州烈妇高攀云妻王氏李怀源妻张氏牛七妻吕氏王小辰妻王氏节妇邱

  肇岐妻蔡氏高蔚趁妻周氏逢克淳妻周氏均嘉庆年间 旌张氏女高密人张星焯女守

  正捐躯嘉庆年间 旌侯思纹妻王氏即墨人夫亡嘱弟妇曰奉双亲实汝夫妇

  之责视殓毕即自缢同县烈妇贾立兴妻栾氏仇铭妻蔡氏陈广兴妻纪氏解庆妻嵇氏林宏烈妻

  张氏刘云晴妻纪氏房永期妻刘氏江用健妻周氏毛考妻万氏江焕彤妻袁氏姜荐妻刘氏江煇

  妻蓝氏王朴妻张氏节妇毛敦妻蔺氏侯𫝊妻金氏黄如玫妻周氏辛世桂妻蔺氏周中孚妻姜氏

  周嘉德妻张氏范廷辂妻江氏袁景信妻王氏蓝允洁妻孙氏均嘉庆年间 旌

 ︹仙释︺︹唐︺明净高密人少出家后南游天台日至村中化食回值群虎皆张口闭目若有饥相

  净乃以匙抄饭纳其口中人皆异之贞观三年召净至京祈雨大𫉬甘霖后还义胜寺莫测其所

  ︹宋︺徐间真潍州人有道术与欧阳修善一日求去甚力曰我友罪我与公卿游修使

  人送之果有铁冠丈夫长八尺馀俟于道傍以瓢覆酒于掌中以饮忽俱不知所在

 ︹土产︺盐汉书地理志都昌曲成注俱有盐官金史地理志即墨注有盐官明统志盐即墨县出地

  理通释盐官车莱郡曲成县今胶州有石河盐场掖县有西由盐场俱设大使治之石器

  地理志莱州土贡石器宋史地理志莱州贡石器齐乘掖县西北斧山出温石可为器皿明统志温

  石五色俱掖县出牛黄掖县出唐书地理志莱州土贡牛黄宋史地理志莱州贡牛黄明统

  志牛黄掖县出文蛉胶州昌邑即墨潍县出唐书地理志莱州土贡文蛉宋史地理志莱州贡

  海藻胶州昌邑即墨潍县出宋史地理志莱州贡海藻潍县出宋史张焘𫝊潍产

  绢元和志莱州赋绢元和志莱州赋绵乌头明统志平度州出按旧志载元和志莱

  州赀布唐书地理志莱州土贡赀布水葱席谨附记Page:Sibu Congkan Xubian161-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63.djvu/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