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三百六十八至三百七十

卷三百六十四至三百六十七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三百六十八至三百七十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三百七十一至三百七十三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36.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36.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36.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36.djvu/5

沅州府表                

                    

大清一统志

 沅州府在湖南省治西一千一百三十五里东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五里东至辰

  州府辰溪县界一百三十五里西至晃州厅界八十三里南至靖州会同县界一百二十五里北至

  凤凰厅界一百三十里东南至靖州会同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南至贵州镇远府天柱县界八十里

  东北至辰州府泸溪县界二百二十里西北至贵州思州府黄道土司界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

  三千九百八十里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

︹建置沿革︺汉武陵郡地后汉以后因之梁为南阳郡

  地陈及隋为沅陵郡地唐贞观八年置巫州天授

  二年改曰沅州长安四年析置舞州开元十三年

  复沅州曰巫州亦名潭阳郡属江南西道又改舞

  州曰鹤州二十年又改曰业州天宝元年为龙溪

  郡大历五年改巫州曰叙州又改业州曰奖州五

  代后唐长兴三年楚马希范置懿州汉乾祐三年

  马希萼又改曰洽州宋乾德三年复洽州曰懿州

  遂为羁縻州属荆湖路熙寕七年收复置沅州潭

  阳郡元丰中属荆湖北路元至元十二年立沅州

  安抚司十四年改沅州路总管府属湖广行省明

  初改为沅州府洪武八年复为州隶辰州府属湖

  广布政使司天启二年设偏沅巡抚于沅州

 本朝初因之康熙三年移巡抚驻长沙府乾隆元年

  升沅州为府于府治置芷江县分辰州府之黔阳

  麻阳二县隶焉领县三

  芷江县附郭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一十五里东至辰州府辰溪县界一百三十

  五里西至晃州厅界八十三里南至黔阳县界四十五里北至麻阳县界七十里东南至辰州府辰

  溪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贵州天柱县界一百一十里东北至麻阳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贵

  州思州府黄道土司界八十五里汉置舞阳县隶武陵郡后汉省晋太康间复置舞阳县义熙中徙

  治故镡成县今为黔阳县境梁陈隋为龙檦县地唐初为龙标夜郎县地天授中析置渭溪县先天

  中又析置潭阳县属沅州大历五年属叙州五代时楚以潭阳县为懿州治后改洽州治宋熙寕中

 置卢阳县为沅州治元为沅州路明洪武八年县入州 本朝乾隆元年置县曰芷江为沅州府

  黔阳县在府南九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五里南北距一百里东至宝庆府武冈州界

  二百四十里西至芷江县界四十五里南至靖州会同县界三十五里北至辰州府辰溪县界一百

  八十里东南至宝庆府武冈州界百六十里西南至贵州镇远府天柱县治一百八十里东北至辰

  州府溆浦县治二百里西北至沅州府治九十里汉置镡成县隶武陵郡后汉因之晋义熙中省移

  舞阳县治于此齐改曰㵲阳梁改为龙檦县隋属沅陵郡大业以后县废唐武德中复置改名龙标

  县属辰州贞观八年为巫州治又析置朗溪县天授二年为沅州治开元十三年仍为巫州治大历

  五年为叙州治五代没于蛮宋熙寕七年置黔江元丰三年并镇江寨入为黔阳县隶沅州元属

  沅州路明隶沅州属辰州府 本朝乾隆元年属沅州府麻阳县在府北一百二十里东西

  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里东至辰州府辰溪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贵州铜仁府铜仁县界五

  十里南至芷江县界五十里北至鳯凰𠫊界五十里东南至芷江县界百二十里西南至芷江县界

  百三十里东北至辰州府泸溪县界九十里西北至鳯凰厅界五十里汉沅陵辰阳二县地陈天嘉

  三年置麻阳戍唐武德三年置麻阳县属长州垂拱三年析置锦州兼设卢阳县为州治又置招谕

  县四年又祈置龙门县㝷省五代废锦州为寨宋熙寕七年麻阳改属沅州八年并锦州寨及招谕

  县入麻阳元属沅州路明隶沅州属辰州府 本朝乾隆元年属沅州府

 ︹形势︺连接溪峒扼塞群蛮西南一隅仰此气息方舆纪要

  深谷峻岭而阻塞可恃枕山带水而明秀堪观固

  云贵之通衢辰常之藩障也明侯加地志绾毂四省控

  驭五溪山水竒秀之地袁廓宇学记

 ︹风俗︺嗜好居处与巴渝同俗隋书地理志杂以蛮夷率多

  劲悍唐梁载言十道志君子勤乎耕学妇女慎乎闺门蔼

  然中土之风明辰州府志

 ︹城池︺沅州府城周五里有奇门四水门一明洪武初因宋址筑土城嘉靖中甃石 本朝

  顺治康熙间屡葺乾隆十八年二十九年重修 芷江县附郭黔阳县城周三里有奇门

  四明正统间筑成化中甃石 本朝康熙年间屡修雍正六年乾隆四十六年重修麻阳县

  城周三里有奇门五明洪武初筑正德中甃砖本朝康熙雍正年间屡葺乾隆七年五十三年

  

 ︹学校︺沅州府学在府治东旧为州学在州东南宋大观中建明嘉靖万历中屡迁 本朝

  康熙二年重建四十一年改建州城北乾隆二年升州为府改州学为芷江县学别建府学于今所

  二十一年四十五年嘉庆十一年屡修入学额数十四名旧额十五名嘉处二十三年割芷江县地

  设晃州厅分拨一名归入厅学芷江县学在府城南旧在城北干隆二年升州为府设县

  附郭即州学改设嘉庆二年迁建今所入学额数十五名黔阳县学在县治东旧自宋立

  学后历元明屡迁 本朝康熙四十九年迁建西门外乾隆十二年移建今所四十四年五十五年

  嘉庆十二年屡修入学额数十二名新童三名麻阳县学在县西旧在县西南宋庆元间

  建元明屡迁 本朝顺治十二年迁同天寺旁康熙三年复迁城南乾隆二十年迁于今所嘉庆二

  年修入学额数八名明山书院在府城西旧名文清书院在明山南明嘉靖中建后迁城

  北 本朝乾隆八年迁建今所易今名耀文书院在府城外五里明建金继震有记

  秀水书院在芷江县治北乾隆五十三年建嘉庆二十三年重建宝山书院

  在黔阳县城东旧在赤宝山麓宋宝庆中县令饶敏学建明成化中知县陈钢重建以祀敏学并祀

  唐义士张抃后人迁建城东增祀钢焉龙标书院在黔阳县西门外旧在县北康熙五

  年建乾隆十二年迁建今所锦江书院在麻阳县南门内旧在院西乾隆二十年建四

  十二年改建

 ︹戸口︺原额人丁六千六十四今滋生男妇五十三万七千三百九十六名口计八万三千八百五十

  

 ︹田赋︺田地塘六千八百三十九顷二十亩额徴地丁正杂银二万六千五百七两二钱一分二釐又

  麻阳县苗疆屯田六十九顷八十三亩一分

 ︹山川︺花山在芷江县东三十里明统志石色青赤如绣谓之绣岩亦曰赤岩名胜志花山出花

  石上有花山寨旧为居民避兵处孤险四绝一线当关右有松林寨左有山坡寨三寨相倚

  泉山在芷江县东四十里悬岩峭峙下俯深渊瀑布山在芷江县东五十里飞泉倒泻

  漱玉喷珠望者拟诸匡阜香炉焉板门山在芷江县东八十里山岩对峙如门方舆纪要

  此为宋时向蛮据守处长岚山在芷江县东九十里拥岚拖翠神秀独钟一石平面绣纹

  如画方罫相传为仙人弈局洞天山在芷江县东九十里孤耸拔侵晓云气积东则晴

  积北则雨占验不爽𪢮山在芷江县东九十五里山体圆秀松桂覆岩四时青郁一水环其下

  流可溉田二百亩达麻阳境入江保牢山在芷江县东一百里𮞉岩曲岭重复深阻上有

  前后中三寨曰井水湾曰姑娘衡曰倒塘又有景龙寨一名麻池寨更高险此与板门山皆古镇江

  笔架山在芷江县东一百里高峯插云横侧异态在保牢山前高明山

  江县东一百二十里方舆纪要高峻为诸山之冠上有池水极清冽板门溪之源也黄岩山

  在芷江县东一百二十里周𮞉可五六十里峡路盘曲中多洞壑绝顶平衍有田数千亩居民数百

  家山产硫黄往时设场采取今禁山下二水一为鸭笼港一为黔阳之龙岩港金銮山

  江县东一百二十里古台山在芷江县东南五里一名古坛山上有塔曰雁塔明建耀文书

  院于双髻山在芷江县东南五十里二峯对峙如绾髻状故名叶家山

  江县南四里一名榜山又名梅坡𣲘水经其下登临眺览为郡中胜境石洞山在芷江县

  南四十里山有幽壑飞泉灌溉远近流入三渡溪太和山在芷江县西南三十里天外三

  峯翠𪩘如削山麓有泉曰沙溪流合杨溪入𣲘水罗山在芷江县西三十里一名岩罗坡峭

  壁嶙峋峯峦特异石壁下流泉三道汇而成井岩刻灵派流芳四字迤东有洞曰岩罗洞厂穴谽谺

  淙淙曲水达为溪流凡二里东流四十里会杨溪入𣲘水铁山在芷江县西四十里岭峤险峻

  水木清华县志山壁立如方响色黝如铁故名宝龙山在芷江县西六十里盘拏倔强宛然

  洪山在芷江县西七十里高可百仞山色苍翠可挹下引清泉灌田数百亩竹山

  在芷江县西北八十里一名竹坡山多大竹故名明山在芷江县北二十里高可千仞周𮞉

  二百里郡镇山也九域志卢阳县有明山方舆胜览冈峦重复朝抱郡治飞云浓黛如列画屏东为

  五士坡旧传唐五高士结庐于此稍西为百子峯峯西为𥠖溪膏液所凝厥产色石顶有真武殿为

   郡人报赛之所武阳山在芷江县东北四十里一名武山隋书地理志龙标县有武山方舆

   胜览卢阳县有武阳山一名青鹤山龙标山在黔阳县治东元和志武德七年置县因龙标

   山为名 按隋书地理志龙檦梁置自梁至隋未之有改唐时始作标李白诗闻道龙标过五溪是

   也然失其旧矣虎头山在黔阳县东二里状如蹲虎故名鳌鱼山在黔阳县东三

   里县志江势东下山则西𮞉下流赖以关锁故亦名水口山上有亭宇松栝之胜为邑人游憩处相

   近亦有明山梁山在黔阳县东六十里下有洞洞口有池白云山在黔阳县东六

   十里高二十里时有白云环绕其上马脑山在黔阳县东八十里高险幽阻为安江巨镇县

   志昔里人立寨于此以避苗寇文峯山在黔阳县东一百里锐削秀起如卓笔然赤竹

   山在黔阳县东一百四十里冈峦盘纡丛生赤竹故名古佛山在黔阳县东一百五十里

   孤峯别岭无与偶伦移山在黔阳县东南水经注熊溪南带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风雨旦而

  移水南故名罗公山在黔阳县东南一百六十里一名罗翁山即水经注之龙桥山接宝

  庆府武冈州及靖州会同县界名胜志周𮞉五百里绝顶有池广数十里昔有罗姓隐此得道因名

  名山志黔阳县有罗公山四面险绝上有鸺鹠鸣即雨应方舆纪要宋熙寕间土人舒光明起寨于

  此为猺人所破西北有地广数百亩岁大旱此处独稔号曰熟坪山各有洞洞各有寨皆猺居之一

  居木古界在山东北曰风亚六一居蓝家洞近木古界曰狗荣山一居山西面曰靛冈山后徙居梓

  木驼曰沈怀山一居照面山曰克绍宇地无菽粟盐布所产惟黍及荞麦山有八面惟西北一面通

  黔阳赤宝山在黔阳县南里许沅水𣲘水合流于此本名七宝山九域志黔阳县有七

  宝山名胜志山势插空日出霞映如锦县志未邑时居民避寇其上名为赤宝寨山中有二十四胜

  峯之最著者曰白云香藤萝月岚峯𮞉峯观澜芙蓉待月先月乳峯翠云小山曰螺山谷曰盘谷坪

  曰翠云涧曰琴涧岭曰枫香亨曰翠微又有梅花迳梅花坞花时如雪游人集马 按赤宝即七宝

  旧志分二山误马鞍山在黔阳县南三十五里接靖州会同县界金龙山在黔阳县

  南一百里下有风穴蟠龙山在黔阳县西南二里沅水南上有石室清泉又麻阳县西五里

  亦有蟠龙山金斗山在黔阳县西三里牛坡山在黔阳县西北十里一名牛角

  坡山𫝑环曲如牛角紫霄山在黔阳县北十五里九域志黔阳县有紫霄山名胜志岩谷中

  常有紫气腾霄故名鸡翁山在黔阳县北四十里形似鸡尾距皆具故名 按荆州记武陵

  舞阳县有淳于白雉二山绝壑之半有一石雉远望首尾可长二丈伸足翔翼芳虚中翻飞头缀著

  石今黔阳即舞阳地白雉岂即鸡翁山耶至淳于未详所在附识于此天龙山在黔阳县

  北六十里高峯插空下俯深磵钩崖山在黔阳县北七十里中有石如置盎在地瀵涌灵泉

  奰响外发土人取以祷雨无不应者谓之钩崖圣水泸会山在黔阳县东北四十里迂𮞉峻

  绝溪径最为艰险明时里人结寨自卫多所保聚湘山在麻阳县东一里名胜志县东门有

  锦水渡路通辰沅其上为湘山唐宋时名东山上有东山寺龙门山在麻阳县东六十里

  水经注独母水出龙门山是也方舆纪要龙门县盖以山名连冈带陇崖石对峙最为险绝

  石山在麻阳县东七十里辰水滨独峙江漘高数十丈江涨若浮天河山在麻阳县

  东八十里下汊中有天井出泉苞茅山在麻阳县东九十里茅玶村元和志芭茅山产茅有

  刺而三脊尚书蔡传今辰州麻阳县芭茅山出苞茅有刺而三脊石梯山在麻阳县东一

  百二十里峯峦峻起石磴崚嶒如梯青红山在麻阳县东南十里岩岭幽奇花竹掩映如画

  齐天山在麻阳县东南五十里与西晃山连麓别峯明统志峰峦高出云表天晴则秀色愈

  见故又名霁天山宋置齐天铺于山下西晃山在麻阳县南三十里元和志西晃山在卢

  阳县南一百里出丹砂自麓至顶可二十里中有一涧横㫁之亘以石梁曰仙人桥长百尺顶上有

  洞曰雷公洞声殷般出其问过者怖甚半山有洞三曰三岭洞曰铙钹洞曰沈家洞洞水歕欱汇为

  溪流曰石桥溪犀迷山在麻阳县西五里距犀迷溪五里而近因以名山昔传犀出其上为

  人所𫉬纱帽山在麻阳县西北五里山侧有泉四时不竭此邑城第一关锁学宫与此山

  罗裙山在麻阳县西北二十里上有尖峯四围如裙折一曰青云山罗瓮山

  在麻阳县西北四十里山石纡廽层叠⿱㓁大 -- 𥤮如瓮昔土人筑寨于上自卫曽置官兵守之岩门

  山在麻阳县东北五十里一溪中泻双峡建标舟楫往来其下雄山在麻阳县东北一百

  花岩在芷江县东一百三十五里上有巨石花纹如界画居民每于此岩祈祷有应岩后

  十五里即辰溪县界燕子岩在芷江县北五里趾江峭立高十丈许状如菡萏石壁上磨崖

  镵有古篆县志昔时有白燕自壁穴间出入一云岩罅岁为群燕栖止尖岩在芷江县北三

  十里叠石成奇体圆而锐秀峦环峙笋峰棱露又黔阳县东八十里亦有尖岩镵峯崭然圭角显露

  观音岩在黔阳县东三十里鸬鹚滩之侧峭壁卓峙河漘双石岩在黔阳县东南

  九十里一名屏风岩有二石对立相传石根髓水高下类浮磬然明景泰中筑崖置戍名安江双岩

  上有灵洞祷雨辄应洞泉酿酒著名曰安酒三里岩在黔阳县南十五里崖石铓列每阻

  行舟明成化中知县陈钢凿之卧龙岩在黔阳县西南四十里有石洞阔数十步深凡数里

  流泉羃䍥散布石上石灶二相传武候屯兵时置旧时里人避寇于此钟鼓岩在黔阳县

  西门外两石对峙扣之一作钟声一作鼓声香𬬻岩在黔阳县北门外𣲘水旁危削如冠

  镇压江流城堞藉以捍卫果老岩在黔阳县北五里二石中流宛然人迹白岩

  阳县北六十六里撑壁如𫖯江自镜岩间产肉芝其趾曰白岩塘深险独绝相传犀怪穴之人不敢

  岩坡在芷江县东七十里山势横亘如蔓瓞石质坚韧𤋲之成粉用资垩壁上有风洞梢

  下为林家洞有石室岩半曰岩坡洞皆有泉汇于山趾为洞水溪牛坡在芷江县东八十里

  昔时居人聚守亦号为寨卢坡在芷江县东一百里坡下有白衣洞流泉资以溉田青坡

  在芷江县东一百二十里巉岩斗绝水环其下往时里民避冦于此巽宫坡在芷江县东南

  四十里地居巽位郡城之维也上有石马洞灵岩洞与县北四十里之亥宫坡侧照测影不差累黍

  登龙坡在芷江县南十五里与学宫对照上有池曰天池三绕坡在芷江县南六

  十里板桥曲盘路径三折溪流皴折沿趾萦纡长滩坡在芷江县北十五里高二里许悬崖

  仄坂登陟为艰 本朝乾隆二十年修除行路三曜坡在芷江县北三十里三峯相次

  牛峯在芷江县东九十里犀牛塘出其下溉田甚广碧云洞在芷江县东四十里宽广

  如数洞屋豁然空明白石洞在芷江县东七十里𣲘水出其下龙井洞在芷江县

  东一百三十里泉出其间溉田可二百馀亩其侧为甘泉洞中有石佛床几皆天成又有冰井洞流

  泉溉田特宜晚稻钟鼓洞在芷江县东一百四十里有石屋上悬石如钟下一石圜置类

  鞔鼔水出栾铣间鹅公洞在芷江县北四十里有攒石成楼类人工架构天桥洞

  在芷江县北五十里洞壑岞崿无径可通往时避乱者设飞梁渡入插花洞在芷江县北六

  十里与麻阳接壤昔里人避寇于此大溪洞在黔阳县东南五十里一名大谷洞方舆胜览

  大谷洞在黔阳洞中深邃泉流不竭涵虚洞在黔阳县北七十里有山曰飞云洞在山中渐

  进高广如屋其地浮沙软滑俗名沙子坪蹑磴上通见顶穴如屋霤隙光所照须眉毕见岩泉

  洞在黔阳县东北六十里地名丰坡幽深空窈中有可泉水通中溪林禄洞在麻阳县

  西十五里俗名干洞明时士人避兵藏书于此亦名亚酉洞上有宋大观二年题名四十六字

  蜡洞在麻阳县西二十里又相近有对家洞紫燕洞天擎洞在麻阳县西三十里俗名

  破岩崇崖崿嶂石湍飞溜有石柱高三百馀尺上镂菡萏曰莲柱观音洞在麻阳县西三

  十五里左有潭曰高洞潭飞瀑千寻直注其下相近有半山洞白羊洞雨珠洞在麻阳县

  北二十里俗名岩洞高百丈深如之有四门其最著奇迹曰石钟仙田石屋仙池石屏石佛石龙石

  马石笋石水晶石锺乳石佛手石城石柱洞后一门宛如中霤庚子洞在麻阳县北五十里

  岩壁峥嵘石室宏敞相近有御史洞里人报赛之所祷雨亦多应石网洞在麻阳县东北

  五里滨水深处有石罗布如网大角尖在黔阳县南三十里高耸入云产竹可资用中多薇

  蕨明末里民保聚其上石梁在黔阳县西门外俗名石桥无水在郡城西南自贵州

  思州府玉屏县东流二十里至挂榜滩入郡城界又东流百七十里至郡城西又经城南折而东南

  流至黔阳县城西入沅水一曰巫水亦曰𣲘水又曰舞水一作㵲水武陵五溪之一汉书地理志无

  阳无水首受故且兰南入沅行八百九十里水经注无水出故且兰南流至无阳故县又东南入沅

  谓之无口元和志龙标县本汉舞阳县地县本在舞水之阴方舆胜览㵲水在卢阳通典巫州在巫

  水之阳方舆纪要无水一水五名其实一水也为九江之二 按尚书蔡传九江之一有元水元为

  无字之讹即无水也沅水在黔阳县西南源出贵州遵义府境自靖州会同县东北流入至托

  口与郎江合又东至县西与无水合又东迳城南至县东与洪江合又至县东北一百八十里铜湾

  入辰溪县界山海经注沅水出象郡镡成西水经沅水出牂牁且兰县为旁沟水又东至镡成县为

  沅水东过无阳县九域志黔阳县有沅水白旗水在麻阳县东五十里入辰水方舆纪要亦

  谓之白旗溪十独母水在麻阳县东今名龙门溪水经注独母水源南出龙门山历独母溪

  北入辰水辰水在麻阳县南一名锦水又名锦江为九江之一亦为五溪之一源出贵州境之

  梵净山自施溪以下东南流入县界而辰水名焉去县西四里而近为唐锦州故城旧设卢水口以

  州治前多文石望之似锦也辰水迳其下故亦名锦水又流迳县城南又折而东北流一百八十里

  入辰溪县界九域志麻阳县有辰水旧志麻阳县城南河自施州长官司流入五十里至县城名锦

  雄溪在芷江县东源出县学左由水东门流绕古台山下至磨溪口注于无水又治西有

  雌溪源与雄溪近由西城暗泻达无水猛当溪在芷江县东二十里一名𪷟垱源出黔阳

  界经双江口受三渡溪流六十里入无水三渡溪在芷江县东三十里源出巽宫坡石马洞

  会王家溪胡家溪又会茶溪合流四十馀里入猛当溪浮莲溪在芷江县东四十五里一

  名青鹤溪源出瀑布山流六十里入龙门溪丰溪在芷江县东八十里源出田家山流入无

  板门溪在芷江县东九十五里源出板门山隔岭之瑰坡寨曲流迳镇江寨北入丰溪

  冷溪在芷江县东一百里源出保牢山名木山思溪东流汇黔阳之奇溪入沅水乌溪

  在芷江县东一百十里源出黄岩山后为黔阳县界流三十里出黔阳中坊溪口入无水 按乌溪

  发源黄岩在县之东旧志云源出保牢因冷溪而误方舆纪耍以为在沅州西南八十里省志云在

  州西二十里俱误其经行皆在黔境由黔阳上游入无水旧志云东流至黄田入无水亦微有异

  九溪在芷江县东一百二十里源出高明山右汇为游家溪与板门溪合龙门溪

  江县东一百四十里源出寅门山东北流五十里至辰阳县界名仙灵涧西北入辰水杨溪

  在芷江县南十里有二源一出关洞一出上五团界云寨合流二十五里入无水柳林溪

  在芷江县西七十里源出贵州青溪坡东南流入无水黎溪在芷江县北十里源出明山俗

  名白水洞西流注渔溪中产石紫质绿章渔溪在芷江县北二十里源与五郎溪同西流黎溪

  汇焉入于无沿溪田亩资以灌溉五郎溪在芷江县北二十里源出明山之阴晃山之阳

  东流南绕至罗旧桥入无水大源溪在黔阳县东五里源长不竭灌溉中庄田亩下流入

  沅水又县东八十里有茶陵溪下流亦入沅长坡溪在黔阳县东九十里崖屋中流入沅

  小龙门在黔阳县东九十里源出柘木岩近木占界西北流入沅大洞溪在黔阳县

  东南五十里源出大溪洞流入沅水熊溪在黔阳县东南五十里自靖州会同县流入至县界

  入沅一名洪江人名雄溪一名渠河武陵五溪之一上流名运水水经注无阳县南临运水水源出

  东南岸许山西北迳其县南汪于熊溪熊溪南带移山下注沅水大龙溪在黔阳县东南

  一百里源出罗公山西北流入沅水水经注龙溪水南出于龙桥之山北流入于沅水稔禾

  溪在黔阳县东南一百六十里源出罗公山灌溉甚饶西北流入沅水柳溪在黔阳县南五

  里源出大角尖流入于沅木溪在黔阳县南二十五里源出靖州会同县界流入沅水

  朗溪在黔阳县西南四十里自靖州会同县流入县界至托口入沅水一名郎江亦名渠水唐

  置朗溪县以此淅溪在黔阳县西十里源出芷江县西界龙乡南流至县界入沅烟溪

  在黔伤县北十里源出金龙山西北流入无水灌溉甚多宋烟溪铺置此淇溪在黔阳县东北

  一百七十里石保乡疑即水经注之滏水经注滏水南出扶阳之山北流会于沅麻伊溪

  在麻阳县东八十里源出芷江县界后山乡北流至滥泥入辰水县以此名太平溪

  阳县东一百十里源出辰州府泸溪县界流入辰水蛮村溪在麻阳县东一百二十里源出

  泸溪县界南流入辰水西陂溪在麻阳县东南二十里源出西晃山流三十里迳湖口入

  石龙溪在麻阳县东南二十五里源出西晃山流三十里迳石眼潭入辰水中流一石

  穴如卧龙溪流资以溉田龚溪在麻阳县东南四十里源出西晃山之东岭东北流入辰水

  石桥溪在麻阳县南二十里源出西晃山流三十里迳楠木村入辰水梁源溪

  阳县西八里源出五寨司界流迳县前入辰水犀迷溪在麻阳县西八里即铜信溪西有潭

  亦曰犀迷相近滩曰牛口甚险施溪在麻阳县西三十里源出贵州思州府玉屏县界东北流

  至县界入辰水八洲在芷江县东三十里无水中沚涧数百弓草长烟浮龙阳洲

  阳县西南无水入沅处龙潭在黔阳县东五里土人祷雨者瓶汲于此剑潭在麻阳县

  东门外本名官潭明知县朱瓒得剑于此因易名狮子滩在黔阳县东三里沅水中下有

  伏石状如狮子因名水流至此沸声如雷又东五里有紫萝百丈滩瀵水滩在黔阳县东十

  三里白马角上水源自底沸涌而出因名鸬鹚滩在黔阳县东三十里沅水中势极险恶居

  人又垒石为渔梁行舟愈苦连珠滩在黔阳县东四十里沅水中洲渚相连其下即洪江

  大洑泻滩在黔阳县东六十里沅水中其水倾泻而𮞉洑因名又东十五里有小洑

  泻滩又东五十五里有碗盏滩黄丝滚洞滩在黔阳县东九十里沅水中水势拗折舟

  行最高溜洞滩在黔阳县北三十里无水中其水迅折行舟畏之岩屋滩

  在麻阳县东伏波庙下辰水中瓮泡滩在麻阳县西四里辰水中大坡滩在麻阳县

  西四十里多峻石扼舟唐家溜在黔阳县北五里雪腾湫在黔阳县东南九十

  里泉觱沸如密霰祷雨辄应










                         前总棋官李光涵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陈国治恭 校

                         校对 官沈维钰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沅州府

︹古迹︺龙标故城在黔阳县治梁置县隋属沅陵郡唐初属辰州贞观八年为巫州治后为

  叙州治五代时为蛮地宋初为黔江城元丰三年置黔阳县于此隋书地理志沅陵郡龙标梁置元

  和志龙标本舞阳县隋初于此置辰州炀帝废州武德七年置县因龙标山为名贞观八年于县置

  巫州天授二年改为沅州开元十三年以沅原声相近复曰巫州大历五年以境接溆浦改曰叙州

  旧唐书地理志巫州今理龙标县九域志元丰三年以黔江城为黔阳县属沅州 按元和志谓唐

  置龙标县因山为名今龙标山在黔阳县城内则今之黔阳为唐巫州治无疑况巫州后改名叙州

  以境接溆浦亦于黔阳为近今府治乃唐潭阳县也旧志以今府治即唐巫州治非也朗溪

  故城在黔阳县西南四十里卧龙岩相传诸葛侯驻兵处为唐朗溪故城址方舆纪要唐贞

   观八年析置朗溪县属巫州五代时县废镡成故城在黔阳县西南汉置县晋义熙中徙

   舞阳县于此汉书地理志武陵郡镡成水经注无阳县故镡成也晋义熙中改从今名 按义熙以

   后之舞阳实两汉之镡成也梁后改置龙标县于其地麻阳故城在今麻阳县东唐置

   县宋移治于锦州界而此城废元和志陈天嘉三年于麻口置麻阳戍旧唐书地理志辰州麻砀武

   德二年分沅陵辰溪二县置宋书地理志熙寕七年以麻阳隶沅州县志旧县在令东桑林约

   丰故城在麻阳县西南方与纪要唐埀拱二年置万安县属锦州天宝初改为常丰县后废

   锦州故城在麻阳县西四里唐置五代时为蛮地废为砦宋省入麻阳县元和志锦

   州本辰州卢阳县垂拱三年以地界阔远分置锦州兼卢阳县为治原在卢水口以州理前多文石

   望之似锦因名长安四年移于伏溪水湾曲中即令理惟东面平地馀三面并临溪岸旧唐书地理

   志天宝七年改州为卢阳县乾元元年复为锦州宋史地理志熙寕八年并锦州砦入麻阳文献通

   考宋无此州其地则入辰沅二州富州故城在麻阳县东北高村蛮地宋史蛮夷传南

   江诸蛮曰富向氏居之又熙寕五年遣章惇察访明年富州向晤献先朝所赐剑及印来归顺

   阳废县在府东南汉置县后汉省晋复置曰舞阳隋省宋书州郡志武陵太守领县舞阳前

   汉作无阳水经注无阳故县对无水因以名县按水经注谓晋义熙中舞阳徙故镡成宋以后之

   舞阳当在今黔阳界非汉之旧矣潭阳废县即今府治唐置潭阳县始属沅州继属巫

   州后属叙州五代时为懿州治后为洽州治宋于其地改置卢阳县为沅州治元和志潭阳在舞水

   东岸唐书地理志叙州潭阳先天二年析龙标置宋史蛮夷传乾德三年洽州刺史田处崇上言湖

   南节度马希范建叙州潭阳县为懿州其弟希萼改为洽州愿复旧名诏从其请又南江诸蛮自辰

   州达于长沙邵阳各有溪峒曰叙曰峡曰中胜曰元则舒氏居之曰奖曰锦曰懿曰晃则田氏居之

   曰富曰鹤曰保顺曰天赐曰古则向氏居之张翘言南江诸蛮皆可郡县熙寕五年遣章惇察访明

  年惇进兵破懿州南江州峒悉平遂置沅州以懿州新城为治所又地理志沅州潭阳郡本懿州熙

  寕七年𭣣复以潭阳县地置卢阳县明统志沅州明初为沅州府寻复为州省卢阳县入焉 按唐

  书元宗本纪先天无二年史志误龙门废县在麻阳县东轻土村唐书地理志辰州麻

  垂拱四年置龙门县寻省招谕废县在麻阳县东北唐置属锦州宋初属辰州熙寕

  七年属沅州八年省元和志锦州招谕县埀拱三年析辰州卢溪县置宋史地理志沅州熙寕七年

  以辰州招谕县隶州八年废招谕县入麻阳马王城在黔阳县东五代马氏征蛮时筑

  竒兵营在府东门外旧志卫官练兵处金吾营在府北门外即宋马雄指挥驻泊处

  诸葛有四俱在黔阳县一在县东南安江一在县南渡名㽋城一在县西原神乡一在县

  西南托口相传俱葛亮屯兵处细柳营在麻阳县城外县志在得胜洲明参将孙贤练

  兵于最高台在麻阳县治后明嘉靖中筑芙蓉楼在黔阳县境唐王昌龄有

  芙蓉楼送辛渐诗三足堂在黔阳县西敷教堂在黔阳县南宋知县饶敏学建

  盍簪亭在黔阳县东宋知县饶敏学建太古亭在黔阳县东三十里澄练亭

  在黔阳县西南宋知县饶敏学建紫霄轩在黔阳县北一里莲花院在黔阳县

  东北雄山上明太仆满朝荐读书其中古柏在府旧署之东缨络埀丝翠色可挹数百年物

  

 ︹关隘︺蒋家关在芷江县东盈善乡七里关在芷江县东十里镇江关

  江县东八十里即宋镇江砦大栗关在芷江县西四十里便溪关在芷江县西五

  十里有砦宋史地理志沅州卢阳有蒋州铺又便溪砦崇寕三年以蒋川改蜈蚣关

  江县西六十五里鳌鱼关在黔阳县东三里即鳌鱼山蟠龙关在黔阳县西南

  二里即蟠龙山天河关在麻阳县东八十里即天河山雄关在麻阳县东北一百里即

   怀化巡司在芷江县东一百二十里宋置铺明洪武中置驿 本朝因之兼置汛干

   隆四十一年改设巡司兼管驿务便水巡司在芷江县西五十里明洪武中置驿后废

    本朝乾隆间设巡司兼管驿务安江巡司在黔阳县东九十里带江负山明洪武初

   置巡司 本朝因之又有安江堡亦名双崖砦景泰初置今裁宋史地理志熙寕复硖中胜云鹤绣

   凡五州六年以硖州新城为安江砦岩门巡司在麻阳县东北五十里明置 本朝因之

   嘉庆元年设县丞驻此原设巡司移驻高村高村巡司在麻阳县东北旧驻岩门嘉庆

   元年于岩门设县丞移巡检驻此竹砦在芷江县东南一百四十里宋置西龙砦

   在芷江县西五十里若溪砦在芷江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宋史地理志沅川若溪砦崇寕三

   洪江砦在黔阳县东南五十里宋史地理志洪江砦元祐五年竹滩砦

   阳县南二十里宋史竹滩砦元祐五年托口砦在黔阳县西南四十里渠水之右通贵州

  镇远府天柱县为峒水所必由明时木商皆聚于此后移天柱之远口宋史地理志沅州元丰三年

  置托口砦八年罢方舆纪要托口当九溪诸蛮之冲今为戍守处铜安砦在黔阳县东北

  今名铜湾砦宋史地理志辰溪有铜安砦熙寕七年废又沅州宣和元年复置铜安砦黔阳

  堡在黔阳县无水南明景泰初置后徙于县西门内安溪堡在麻阳县东南八十里

  小坡哨在麻阳县西三十里石羊哨在麻阳县北六十里龙首营在麻阳县

  东九十里滥泥坪明建罗旧驿在芷江县东北四十里明置 本朝乾隆二十年裁五十

  七年移榆树湾外委驻守于此富顺新市在黔阳县东南六十五里 本朝康熙六年

  市今为窑厂

 ︹津梁︺洛溪桥在芷江县东十里双桥在芷江县东二十里州志即古之结溪桥

  莲桥在芷江县东四十里跨浮莲溪一名青鹤桥永兴桥在芷江县西四十里宋绍

  兴间鱼藏溪桥在黔阳县东南二十里路通洪江登龙桥在黔阳县南一

  里明成化中建大岳溪桥在黔阳县南二十里白岩桥在黔阳县东北二百十里

  门十有二为邑境诸桥之冠龙首桥在麻阳县东九十五里滥泥坪明万历中建环石为

  三门覆以亭永安桥在麻阳县西二十里小坡便水渡在芷江县西六十里驿前

  安江渡在黔阳县东南九十里黔江渡在黔阳县南门外沅水上沅水渡

  在黔阳县西门外无水上长潭渡在麻阳县东五里瑶里渡在麻阳县东六十二

  

 ︹堤堰︺铜矿堰在芷江县大溪口又黄家堰鱼肚堰草岩堰木堰岩堰俱新开溪之委

  堰在芷江县杨村九溪板门溪之源人游家堰大杨堰毛桥堰早禾堰俱九溪之委大圣

  塘堰在芷江县铁炉冲又川坳堰木桥塘堰源出关洞汇上杨溪渊溪堰在芷江县

  柳林溪又桐木堰新堰家羊洞堰从王堰上坪堰草塘堰黄龙堰铜钱堰新店坪堰皆其委

  麻坪堰在芷江县五郎溪又萧家堰川背堰廖家园堰梁家堰罗家堰贺家堰皆其委

  岩堰在芷江县花桥溪又刘家堰石龙堰车堰岩洞堰皆源出清水塘大源堰

  阳县大源溪自一堰至四堰皆源出黄桑坡麓邓广田堰在黔阳县楠木洞自一堰至四

  堰皆分承泉委田溪堰在黔阳县田溪冲自一堰至四堰又三岩二堰俱源出大角尖

  泥溪堰在黔阳县蒋公溪有二堰皆其委船溪堰在黔阳县境自一堰至三堰源

  自石担流入崖嘴堰在黔阳县熟坪有二堰流出竹坪鸡公洞双江口堰

  阳县小黎溪有二堰承洞泉之委麻伊堰在麻阳县东麻伊溪石网洞堰

  阳县东北招谕堰在麻阳县东北

 ︹陵墓︺︹宋︺杨漱墓在黔阳县南五十里向贞墓在麻阳县东白羊峡︹元︺胡江

  墓在芷江县北门外︹明︺马元吉墓在芷江县东门外米寿图墓

  江县东门外鼓台山刘有年墓在芷江县南竹坪塘宋以方墓在黔阳县东南

  安江

 ︹祠庙︺张襄惠祠在芷江县城内西南祀明总督张岳薛文清祠在芷江县西城

  内祀明薛瑄陈公祠在黔阳县城东宝山书院侧祀明知县陈钢三闾祠

  阳县西门外无水岸祀楚屈原饶公祠在黔阳县北门外宋建祀宋知县饶敏学三忠

  祠在黔阳县北门外府志旧有祠祀汉马援关忠义适水流屈原像于祠下合祀之四节

  祠在麻阳县辰水东岸祀明烈女向明女并烈妇张明儒妻向氏向廷表妻田氏向廷相妻田氏

  祠山庙在芷江县城内东北祀汉张渤昭烈庙在芷江县南二里祀唐义士张捍宋

  政和中赐号黔阳县城东亦有昭烈庙昭灵庙在芷江县南五里杨溪口一名黄龙庙祀

  楚屈原宋嘉定中赐额水府庙在芷江县西门外无水岸祀水神显应庙

  江县西北六里祀明山之神宋庆元中赐额南公庙在黔阳县东祀唐南霁云向崇

  班庙在黔阳县东北祀宋死事指挥向贞武侯庙在麻阳县城内祀汉诸葛

  山庙在麻阳县城北祀唐杨再思伏波将军庙在麻阳县回龙山祀汉马援

 ︹寺观︺景星寺在芷江县南四里叶家山宋淳熙中建为郡人游䜩之所中有揽秀阁

  头寺在芷江县西南二十里宋绍兴间建通天柱县大路连云寺在芷江县西三十里

  罗山宋淳熙中建又山顶有兜率寺普明寺在黔阳县城内龙标山宋熙寕中建寺中有寄

  亭十笏院香林伏虎石梅花坞松竹廊诸胜天柱寺在黔阳县东六十五里崖山宋熙寕

  长安寺在黔阳县东南九十里安江镇为里中名刹又镇东有胜觉寺宋祥符中建

  归化寺在黔阳县西四十里宋熙寕中建同天寺在麻阳县城内治西唐大历中

  建为锦州古刹宋熙寕中赐额青云寺在麻阳县西北十五里青云山为邑治来脉

  妙观在芷江县城内西南隅宋绍兴二年佑圣观在芷江县城内东北隅元至正

  元灵观在黔阳县城内西北宋火观初建

 ︹名宦︺︹宋︺谢麟瓯寕人熙寕中通判辰州会朝使拓沅州举麟为守猺贼犯辰溪麟且捕且招

  一方以安余卞分寕人良肱子由鼎州推宫知沅州蛮杀沿边巡检卞设方略讨平之及蛮复

  叛断渠阳道官军不得进卞适使湖北其帅唐义问即授卞节制诸将阴选死士三千人夜衔枚绕

  贼背伐山开道漏未尽入渠阳黎明出战遂大破之七遇七败蛮遂降诏废渠阳军为砦尽㧞居人

  䕶出黄㽦分寕人知卢阳县五溪獠犷悍㽦为诗谕之獠感悦莫敢违教汪长源

  绍兴中知沅州増浚城池军需悉备时巨寇曹成来攻沅长源多方御之成遂遁去黄彻

  人由辰溪丞调沅州判官摄倅事苗酋憾汪长源将鼓众乘城彻入其巢谕以祸福遂愧谢权麻阳

   县遭曹成之扰彻率群獠拒敌擒其贼将众遂宵遁刘龟年绍兴中通判沅州立防边条约

   以静镇之蛮人帖服刘理绍兴中知沅州振兴学校定释菜行礼法又拨没官田并桑柘米二

   百斛以养士周辟淳熙中知沅州増造文庙祭器甃地以甓籍记入官田土十馀所纳租于

   学为宾兴费士林德之周传淳熙中知沅州念沅州距行都三千馀里移文所隶令措置津

   遣即于岁计田内择百九十馀亩益以山畬之租使就学输纳三年为率资给津遣沅士碑记其事

   徐霖衢州西安人理宗时沅州教授时宰相史嵩之挟边功要君植党霖疏其奸状未几嵩之

   匿父丧求起复霖复攻之理宗感悟潘万运知沅州时城垣倾圯万运请度牒为工役费又

   以学粮数少议郡帑钱五万米五十石给之方公辅知沅州増厚城垣甓砌内外工役费

   用不劳于民饶敏学昭武人宝庆元年知黔阳县修县志广学宫建宝山书院士子始知

   向学凡有兴作民不知劳︹元︺郭昂林州人至元中沅州安抚司同知招降溪峒八十馀栅播

   州张华聚众容山昂率兵剿之诸峒尽降十六年以诸酋入朝帝赐金绮鞍辔进安远大将军又是

   年徇沅州西南界复新化安仁二县擒刘贼张虎降之并众三千人悉归民籍田德明

   人至正中麻阳主簿会峒苗倡乱县无城郭德明率弟德兴仗义纠众创寨于河之南岸团练兵民

   百战御寇复县治遂授县令︹明︺齐伯良四川人洪武中知麻阳县时经苗乱民多逃亡

   遗粮甚累伯良清釐佃户招辰沅平清偏镇六卫军屯种民实赖之秩满陞佥事沈文宣

   宣德中知麻阳县律己严慎莅政廉明抚字有方重修学校遇事立解洞烛人情诚伪孙华

   正统中知沅州赋役均平勤于抚字去任后人多思之席贵正统中同知沅州居官九载廉

   而不苛宽而有制民不忍犯吏不敢欺高淳新会人天顺中知沅州鲠介公正苞苴尽绝重

   建黉宫公𪠘坛宇民不告劳又奏接递夫马于卫堡有司军三民七兼济应付以苏民困沅人德之

   陈钢应天人成化中知黔阳县楚俗居丧好击鼓而歌钢教以古哀词人为感动县城当沅𣲘

   合流数决庐舍钢募采石甃堤千馀文水不为害南山崖官道径窄行者多堕崖死钢积薪烧山沃

   以酰拓径丈许行者便之钢病民争𥸤神愿减算益钢夀范顺休寕人成化末知麻阳县劝农

   兴学务以礼义化民有废必举吴世溥天台人宏治初知黔阳县抚流移垦田地赈饥筑城

   坛社桥梁学宫悉为修治士民翕然向化李胜宏治初知麻阳县镇草苗叛屯军乘民避兵遂

   占民田胜上疏请复民感之史学泸州人正德中知沅州时境内寇盗剽掠学乃𫉬渠魁值

    大兵进剿湖贵自沅振旅学区画周悉张熇东阳人正德中知麻阳县值禾溪寇向龙作乱

   熇躬率捕剿有竒功又创筑城池修理学𪠘偶雨旸不时祷应如响朱崇芳新寕人嘉靖中

   知麻阳县捐介公平无私家念苗乱崇芳登城谕以理苗引去士民感戴若慈汪俸

   人嘉靖中知黔阳县庭无滞狱兴废补弊多出俸资政暇进诸生课业人才赖以成就陈大

   经南寕人嘉靖中知黔阳县莅官严肃勤政爱民迁学于龙标山士民怀之孙贤忠州人嘉

  靖中授参将驻麻阳时镇筸苗与铜仁播凯诸苗相倚为乱贤经制苗事动中机宜事平伐石纪绩

  朱缵新淦人嘉靖中知麻阳县时蜡耳苗叛三省会兵讨之缵内严守御外调兵食多方抚绥

  修复水门题曰与存及卒百姓立祠祀之李㫤歙县人嘉靖中知沅州节费省刑爱民兴学均

  州卫丁徭详请靖州帮贴冲疲之地百姓不受偏累西溪土蛮甘昧苗叛㫤出竒计讨平之请筑便

  晃二朱衣锦衣卫人万历中知沅州治矿徒之乱下令执铁者贼空拳者民不得妄诛乃

  戮其首恶馀悉贳之守兵以缺饷噪衣与约期给饷众遂定蔡心一汉州人万历中知麻

  阳县虚心𦗟讼政有不便者辄去之邑多石田苦无水心一度地势筑陂堰四十馀所至今民食其

  利始至日列树表道及其去也树皆合抱郭继曽晋江人万历中知沅州时值征播征皮两

  役继兴大军驻沅继曽擘画绰然

 ︹本朝︺周文煜浙江人顺治六年知黔阳县陈友龙叛文煜悉力固守相持六旬矢尽援绝被

   执于洪江不屈死之妻施氏自经以殉妾王氏投井死㓜子及宾从八十馀口悉遇害黔阳人立祠

   祀之乾隆间祀名宦茹道通顺天人顺治中知黔阳县时地初辟又值岁饥道通收拾凋残

   抚绥有方民皆安堵萧来鸾南昌人顺治中知沅州时大师云集来鸾招抚流亡苦心蠲赈

   四境帖然戴廷对中江人康熙初知沅州有善政去之日沅人刊芷水遐思录颂之

   扶翼霍𨚑人康熙初知黔阳县邑境罗公山峒猺与武冈诸砦负险斗兵扶翼请发镇兵驻安

   江调乡勇为掎角而自将直𢭏其巢猺惧欲降复单骑深入谕以利害猺感泣诣降给以荒田令佃

   作免其役大兵自滇凯旋派黔邑榖八千石草二十八万斤扶翼以民困陈上官皆得免又陈招徕

   之义去寄庄之害宽尽垦之限议清丈之法凡城垣学校官𪠘多所完葺手纂县志以备掌故民思

   之弗田庆曽昌乐人康熙中任辰沅佥事驻沅州沅经吴逆窃据民不堪命庆曽履亩

   按稽开除浮派人始知太平之乐捐置宾兴田士林称之王舜年掖人康熙中辰沅佥事屏

   供张志兴革修学峻城皆捐俸为之人称清节祖光珮奉天人康熙中知沅州凡编审丈量

   一本至公沅人有青天之称赵宽汉军人康熙中知沅州捐俸迁学筑龙津桥沅人徳之祀

   于桥黄志璋晋江人康熙中知麻阳县均里甲清驿传邑中疾苦一时蠲除殆尽

   珣济源人雍正中权道事于沅州黔九股苗叛民奔沅者数万珣与知州朱炎度发仓赈之全活

   袁守定南昌人干陆元年设芷江县以守定知县事首清一郡积牍建普济堂立义学

   课士徴收许民自封以投常俸外一钱不取巡抚许容荐为贤良第一㝷乞养归民祠祀之

   𨱑嘉兴人乾隆中知芷江县值岁早发廪以赈劝富民设糜兼制救饥丸遂多全活柳秉

   谦兰谿人乾隆中知黔阳县值岁旱设法赈饥民赖生全县东门火朝服拜祷火遂熄人以为德

   政所蔡鸿章安平人乾隆中知黔阳县性慈爱鞫讼谕以理不忍笞扑以事至乡必进

   父老劝以孝弟力田民感其化去之日皆挥涕送之孙万备寕海人知麻阳乾隆六十年

  逆苗滋事县城猝𬒳贼扰万备亲督义勇力疾防守又奉檄管辖三站急公尽瘁以劳卒事

  闻议恤照例

 ︹人物︺︹宋︺向贞麻阳人神宗时为峡州军衙头指挥使会蛮叛贞奋然曰大丈夫当捐躯报国

  垂名汗青岂可碌碌人后耶乃身先士卒前驱力战被执胁降矢詈不屈遂遇害事闻赠内殿崇班

  诏立庙祀之 按贞为宋归明溪峒人后隶麻阳其峡州今黔阳县西江镇也杨漱黔阳人兄

  弟三人并称英勇屡御苗寇民多赖焉邑人立庙祀之︹明︺刘有年沅州人洪武中为本

  州训导擢御史激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有声出知太平府永乐中上仪礼逸经十有八篇官终交阯按察佥事

  奎沅州人洪武进士官给事中性刚介在諌坦雅著直声屡上封事切中时弊当时惮之

  拱元沅州人少读兵书建文中应募入京试骑射对䇿称旨授锦衣卫镇抚军前差遣占候辄

  中主将令引步兵防饷舟靖难后不屈死之向文敏沅州人永乐乡举任湖口训导清修

   自好士类赖其成就卒于官与陈质林纯合祀称三先生赵彬沅州人宣德九年御史薛瑄以

   贤良荐除都察院检校胡𰖍沅州人宣德间以贡入南监选书诰敕授安庆府通判摄府事

   奏豁忠臣余阙元孙先戍籍田子义麻阳人有浦口人宿其家遗金席下子义物色归之

   谢以半固辞龚潮沅州卫人正德七年讨镇筸叛苗潮效力军前无所挠避人莫不义之

   李仲谦麻阳人正德间苗叛仲谦奉檄倡义从征捍御有功事上当道给以冠带侯以

   凝沅州卫人事每至孝母患气疾痛欲绝以凝日夜祷吁愿减己算益母夀仍刲股为羹疾忽愈

   后葬母天雨连旬泣祷竟霁人以为至孝所感杨启贵麻阳人正德中苗掠其里启贵守母

   䘮苗欲斫其柩抱棺跪泣以身卫之苗感其孝释之且遗以布有诬以通苗者将按其事邑诸生以

   孝状白𡨚始雪奖异之田丰麻阳人嘉靖中令广西天河县擒右江劫蛮𨚫那地州馈金迁

   建县治㝷调南江廉介有击马元吉沅州人涉猎经史沈潜理学为湛若水高弟子初官

   国子监助教迁徽府长史归隐明山即无水南辟耆院祀薛瑄学者称明山先生没祀于乡

   茂沅州人官沅州卫指挥佥事屡立军功擢湖广都指挥使天顺五年朝廷廉其才敕授参将恊

   总兵镇守淮安成化元年晋前府都督佥事充总兵官挂漕运印六年加都督同知赐玉带茂督漕

   有方廉能茂著年七十一致仕归卒赐祭葬侯位沅州人正德进士令无锡判断如神邑当

   水陆冲位性刚毅有不畏强御声行取兵部主事转员外郎谏武宗微行廷杖直声大震后擢操江

   巡抚奏浮粮清海防累官兵部左侍郎危岳黔阳人嘉靖进士以春秋启迪后学任吉安府

   推官廉慎律身明𠃔㫁狱属邑安福田粮数为豪强所欺匿岳往覆丈量尽祛𨼆弊时方行取以疾

   卒于官士民哀之立祠以祭满朝荐麻阳人万历进士令咸寕税监梁永纵其下劫诸生

   槖朝荐捕治之后永遣人蛊巡按余𢡟衡朝荐捕𫉬其人永益怒诬劾朝荐劫上供物杀人诏狱长

   系后用叶向高请释归邱式耔黔阳人为诸生鼎革后镇帅械送武昌幽拘数年死 本

  乾隆四十一年  予入忠义祠 单 之宾沅州人官剑州学正崇祯时流寇陷城从

  容就死赠国子监学录 本朝干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本朝︺龙霖沅州人顺治初流寇未靖负二亲逃岩谷间犹日求甘旨奉养亲没居庐枕块

  阶黔阳人为诸生顺治初馀寇溃入黔沅间阶掖母走避会同山中负米百里外遇虎默祷虎竟

  去持未归母赖以雍正六年 旌刘星沅州人为人佣作积赀以葬父负母避寇山中越险

  坠崖母子并全雍正七年 旌张世正沅州人性纯孝父病祷于神遂愈著家范十四条教

  谕族人每授生徒训以先器识而后文艺乡里不能婚葬者助之邑有通衢阻河造舟以济雍正九

   田 仁德沅州人雍正十三年贵州苗叛仁德以把总随征屡著功绩苗匪据砦章

  诸险要以敌官军仁德奋勇深入援军不至力竭死事   闻   赐祭葬张可智

  沅州贡生弱冠遭吴逆乱奉亲避山谷中负米供㸑而自掘茅根以啖亲没家渐𥙿终身惟食粗衣

  布子孙有以华腴进者辄愀然𨚫之曰吾父病求一脔不可得死无尺寸帛吾不忍也蒲宗

  瑾芷江人六世同居男女共百二十三人宗瑾主持家政规条整饬人无私财滕家瓒

  麻阳人乾隆六十年逆苗大掠麻阳家瓒悉出家资数十万招集丁壮数千以御斩馘无算授五品

  职既而苗大至家瓒力斗援绝殁于阵兄家瑞弟家泰俱先家瓒遇害事   闻并   予恤

  䕃祀昭忠祠陈杰黔阳人纯朴性成孝思不匮自少至老内外悉无间言同郡杨熙业芷江

  人亦醇谨能得亲欢俱以孝行 旌从大雄芷江人乾隆间随征金川数𬒳枪伤因功拔外

  委洊升守备六十年随征黔楚逆苗时总兵明安图被阻永绥大雄由西路抄后夹攻𫉬毙甚多五

  月追捕龙团苗匪至董荡受伤阵亡同县人外委刘应联击贼长䕃坡亦遇害事   闻议恤均

  荫云骑尉王廷弼芷江人任长安五寨营外委嘉庆元年随守备宫启文进剿黔楚苗匪奋

  勇杀贼擒毙甚多后击贼于鳯凰厅被伤阵亡事   闻议恤荫云骑尉陈世文

  人官守备嘉庆元年甘肃逆回滋事𣲖赴剿捕击贼于近凤山受伤殁于阵事   闻议恤䕃云

  赵盛朝芷江人性敦孝行乐善好施其子安松亦事亲竭力又黔阳监生罗昌教持躬

  端谨克敦孝友均嘉庆二十四年 旌

 ︹流万︺︹宋︺李明黔阳人本籍河南祥符来家于安江高宗时官广勇卫指挥使金兵南下从宣

  抚使杨存中遏之外援不继力战死焉事闻诏以其子守中为武校尉︹明︺方以智

  人崇祯进士授检讨避乱至沅州结茅兰地山中有离草蘧庵集兰溪晓月吟

 ︹列女︺︹明︺周冕妻张氏芷江人为指挥周冕继室永乐间苗寇沅州冕从征死焉氏闻

  恸绝复苏坚志守节抚孤承袭辰州府同知茆大绶妻陈氏芷江人大绶卒时氏

  年十八孀居十六年溃兵作乱惧为所辱携一子一女投江死向春妻张氏黔阳人适

  春时年十七甫数月春卒七日后自缢柩旁彭猋妻胡氏汉阳人明末随夫避乱黔

  阳王进才作乱氏被执强之渡河不可骂贼被斫身无完肤一男一女同死张烈女

  人字周成年二十成殁谓其母曰儿虽未嫁受聘即其妻也周死我何生也是夜自缢死向氏

  四烈麻阳人一向明室女名晩女一向明女名焦女张明儒妻一向明子廷表妻田氏一向明

  侄廷相妻田氏嘉靖中蜡尔苗叛四人走入岩穴为贼搜得逼之驱至瓮泡滩湍流深处同赴水死

  苗退求尸悉𫉬靣如生邑令为建四节祠郑命贤妻黄氏麻阳人郑以廪(“㐭”换为“面”)应选没于

  鄂氏年十九閗讣誓死衬归敛祭毕自缢死

 ︹本朝︺徐云清妻陶氏芷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祁文明妻刘氏邓锺乔妻陈氏均

  雍正年间 旌潘浚妻李氏黔阳人夫亡守节同县贞女向安聘妻廖氏均雍正年间

  满世声妻张氏麻阳人夫亡守节雍正四年 旌唐熙妻徐氏

  芷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赵世竒妻李氏刘柱史妻郑氏田宏熙妻李氏刘文显妻彭氏胡之瑛

   妻萧氏冯仁孝妻胡氏龚祖武妻侯氏烈妇蒲老应妻田氏胡懋妻李氏蒲三多妻龙氏曹善兴妻

   奚氏贞女张秀玮聘妻龙氏均乾隆年间 旌刘希钊妻王氏黔阳人夫亡守节同

   县节妇周成射妻贺氏唐国柱妻向氏危霳妻蒋氏潘亦变妻谢氏潘亦炤妻廖氏黄文烈妻何氏

   烈妇潘亦熺妻段氏贞女汤彦聘妻蒋氏均乾隆年间 旌张可栋妻田氏

   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向自达妻龙氏龚造极妻张氏张世仁妻滕氏张光朝妻郭氏唐启萍妻龙

   氏唐启源妻张氏董步翰妻孙氏聂名荣妻龙氏田嘉玺妻张氏烈妇谭龙秀妻刘氏贞女龙氏子

   聘妻滕氏均干隆年间 旌刘世亨妻谭氏芷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龙应𨕖

   妻李氏舒俊魁妻余氏舒秀章妻储氏胡启桂妻张氏龙世灏妻田氏杨之上妻龙氏尹登科妻郭

   氏均嘉庆年间 旌周氏妇王氏黔阳人里人偪污之不从被殴死嘉庆十一年 旌

   滕一德妻张氏麻阳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聂仕妻赵氏均嘉庆年间 旌

 ︹土产︺丝绢麻阳葛布黔阳麻阳出芷江白蜡芷江黔阳出

  花府境皆出芷江出一曰园茶桃枝竹府境皆出可以织簟即吴都赋所谓桃笙

  麻阳出书传辰州麻阳县苞茅山出苞茅是也岩鳊芷江明山石

  










                        前总纂官李光涵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余廷珪恭  校

                        校对官沈维钰恭覆校

永州府表                

                    

大清一统志

永州府在湖南省治西南六百七十里东西距三百四十里南北距五百九十里东至衡州府常

  寕县界二百里西至广西桂林府全州界一百四十里南至广西平乐府富川县界四百二十里北

  至宝庆府邵阳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南至桂阳州治三百五十里西南至平乐府治六百三十里东

  北至衡州府治三百五十里西北至宝庆府治三百八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二百五十五里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荆州之域春秋为楚南境秦为长沙

  郡地汉武帝元鼎六年为零陵郡地后汉移郡治

  泉陵三国属吴晋以后因之隋平陈郡废置永州

  兼置总管府寻废大业初复曰零陵郡唐武德四

  年复置永州天宝初复曰零陵郡乾元初复曰永

  州属江南西道五代属楚后属周行逢宋亦曰永

  州零陵郡属荆湖南路元为永州路至元十三年

  置安抚司十四年改置总管府属湖广行省明洪

 武初改永州府属湖广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康熙三年属湖南省治领州一县七

  零陵县附郭东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东至寕远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广

  西桂林府全州界一百四十里南至道州界六十五里北至祁阳县界六十五里东南至寕远县治

  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全州治一百四十里东北至祁阳县治一百十里西北至东安县界三十里汉

  置泉陵侯国属零陵郡后汉为县移郡来治晋以后因之隋改县曰零陵仍为邵治唐为永州治宋

   为郡治元为路治明为府治 本朝因之祁阳县在府东北一百里东西距一百九十里南

   北距一百三十五里东至衡州府常寕县界一百里西至东安县界九十里南至零陵县界三十五

   里北至宝庆府邵阳县界一百二十七里东南至常寕县界八十里西南至零陵县界六十里东北

   至衡州府清泉县界一百里西北至宝庆府邵阳县界一百里汉泉陵县地三国吴析置祁阳县属

   零陵郡晋因之宋泰始初属湘东郡五年复故齐以后因之隋省入零陵县唐武徳四年复置属永

   州宋因之元属永州路明属永州府 本朝因之东安县在府西九十里东西距一百里

   南北距一百九十里东至零陵县界五十五里西至宝庆府新寕县界三十五里南至广西桂林府

   全州界二十里北至宝庆府邵阳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全州界二十五里西南至全州界十五

   里东北至邵阳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新寕县界五十里汉泉陵县地晋分置应阳县宋以后因

   之隋省入零陵县五代时马氏置东安场宋雍熙元年置东安县属永州元属永州路明属永州府

   本朝因之道州在府南一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寕远县界

  四十五里西至永明县界四十里南至江华县界三十五里北至零陵县界九十里东南至广东直

  隶连州连山县界九十里西南至永明县界四十里东北至衡州府常寕县界二百里西北至广西

  桂林府灌阳县界五十里汉置营浦县属零陵郡后汉因之三国吴孙皓分置营阳郡晋初省仍属

  零陵东晋又分置营阳郡宋齐因之梁初置永阳郡后兼置营州寻废隋平陈郡废为永阳县仍属

  零陵郡唐武德五年改为南营州贞观八年改为道州天宝初改为江华郡乾元元年复为道州属

  江南西道五代属楚后属周行逢宋曰道州江华郡属荆湖南路元置安抚司旋改道州路总管府

  属湖广行省明洪武𥘉曰道州府九年改曰道州属永州府 本朝因之寕远县在府东南

  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九十八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东至新田县界四十里西至道州界二十里南

  至桂阳州蓝山县界五十里北至零陵县界八十里东南至蓝山县界三十五里西南至道州界三

   十里东北至新田县界三十里西北至零陵县治一百八十里汉置营道泠道二县属零陵郡元朔

   中为舂陵侯国置县𥘉元四年徙省三国吴复置舂陵县东晋三县俱改属营阳郡宋齐以后因之

   隋省泠道舂陵入营道仍属零陵郡唐武德四年改置唐兴县属道州长夀二年改白武盛神龙元

   年复故大宝元年改曰延唐五代时属楚改曰延昌后唐同光初复故晋天福七年改曰延喜宋干

   德三年始曰寕远属道州元属道州路明属道州 本朝属永州府永明县在府西南二百

   二十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七十里东至道州界三十里西至广西平乐府㳟城县界六十

   里南至平乐府富川县界四十里北至广西桂林府灌阳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江华县冶六十里西

   南至恭城县治一百三十里东北至道州界四十里西北至灌阳县界四十五里汉置谢沐县属苍

   梧郡后汉因之晋属临贺郡宋属临庆国齐仍属临贺郡梁陈因之隋省入永阳唐武德四年徙置

   永阳县属营州贞观八年省入营道天授二年置属道州天宝元年始曰永明属江华郡宋熙寕

   五年省为镇入营道元祐元年复置元属道州路明属道州 本朝属永州府江华县

   南二百二十里东西距百五十五里南北距百七十五里东至广东连州界二百五十里西至永明

   县界二十里南至广西平乐府富川县界一百里北至道州界三十里东南至平乐府贺县界一百

   五里西南至富川县界七十里东北至桂阳州蓝山县界三十里西北至永明县界三十里汉置冯

   乘县属苍梧郡后汉因之晋属临贺郡宋属临庆国齐仍属临贺郡梁陈因之隋改属零陵郡唐属

   贺州武德初析置江华县属道州文明元年改曰云溪神龙元年复故宋属道州元属道州路明属

   道州 本朝属永州府新田县在府东少南二百八十里东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八

   十里东至桂阳州界二十里西至零陵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寕远县界二十五里北至桂阳州界

   二十里东南至桂阳州界四十里西南至寕远县治一百里东北至桂阳州界二十里西北至寕远

   县界五十里汉泠道县地隋为营道县地唐大历二年析延唐置大历县属道州宋干徳三年省入

  寕远明崇祯十二年复析置新田县属永州府 本朝因之

 ︹形势︺南接九疑北接衡岳旧图负九疑面傃潇湘

  周中行元结祠堂记环以群山延以林麓唐柳宗元游宴南池序后环

  列嶂前瞰重山唐曹中永州谢表

 ︹风俗︺地极三湘俗参百粤左祍居椎髻之半可垦乃

  石田之馀唐柳宗元永州谢表潇湘间无土山无浊水民乘

  是气往往清慧而文唐刘禹锡集家闲礼义而化易孚

  地足渔樵而人乐业唐曹中永州谢表

 ︹城池︺永州府城周九里有奇高三丈门七明洪武中因旧址重筑西以潇水为濠 本朝

  顺治四年雍正五年乾隆二年五十九年重修 零陵县附郭祁阳县城周七里有

  奇门六有濠明景泰中筑 本朝顺治十二年雍正十年乾隆五年二十七年五十九年相继修

  东安县城周三百五十丈门三有濠明洪武中筑土城成化中甃砖 本朝顺治十二年

  修康熙二十二年干隆十七年相继修筑道州城周五里有奇门五有濠旧城夹江为之宋

  淳熙中筑明洪武中改建于江北 本朝康熙四十八年乾隆二十二年相继修葺寕远县

  城周四里门五有濠明洪武中筑 本朝乾隆五十四年永明县城周三百六十丈

  门四南面阻江东西北三面有濠明天顺八年江华县城周八百五十馀丈门三有

  濠明天顺六年筑 本朝雍正七年乾隆十九年屡修新田县城周五百三十七丈门

  四有濠明崇祯中筑 本朝康熙六年修乾隆十七年重修

 ︹学校︺永州府学在府治西南宋胡寅有重修永州府儒学记旧迁徙无常明万历中移建

  府治东 本朝康熙雍正中修乾隆三十八年迁建今所入学额数二十名零陵县学

  在县城东自宋嘉定初建后屡迁明嘉靖中迁建城东 本朝顺治雍正中屡葺乾隆四年迁县治

  后四十年迁城东旧学左即今学所嘉庆八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新童三名祁阳县

  学在县治东旧在县治之左李东阳有重修学记 本朝顺治十四年迁建后毁康熙十九年

  建入学额数二十名新童三名东安县学在县治左旧在县南门外自宋建后屡迁明万

  历𥘉复迁城外 本朝康熙十九年修嘉庆六年迁建今所入学额数十二名新童一名道州

  学在州西门外唐柳宗元有道州文宣王庙碑文明洪武𥘉因唐故址建罗洪先有记 本朝顺

  治八年重建十三年十八年康熙十八年隆六十年屡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新童三名寕远

  县学在县治西南明嘉靖中因宋故址建 本朝康熙二十年重建入学额数十二名新童五

  永明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初因宋故址建本朝顺治十年重建康熙乾隆中重

  修入学额数十二名新童一名江华县学在县治左唐建历宋元明屡迁旧在县南 本

   雍正十年迁建县南门外乾隆五十八年迁建今所入学额数八名新童三名新田县

   学在县治西旧在县东门内明崇祯中创建 本乾隆三十二年迁建今所入学额数八名新

   童三宗濓书院在府学后明嘉靖中建群玉书院在零陵县治左乾隆

   二十六年建东邱书院在零陵县西南隅汉蒋琬故宅舍为寺唐曰龙兴寺柳宗元尝

   僦居之宋元丰四年名太平寺后改建书院文昌书院在祁阳县治东明隆庆中建后

   废 本朝康熙七年重乾隆十七年重修浯溪书院在祁阳县南浯溪上元至元中

   建祀唐元结颜真卿清溪书院在东安县西南隔江二里旧为清溪寺明嘉靖𥘉改建书

   院一名景濂书院濂溪书院在道州学西宋理宗赐御书扁额朱子欧阳原功有记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赐御书学逹性天扁额乾隆六十年嘉庆十一年重修

   崇正书院在寕远县西关内旧在东关内名春陵书院乾隆三十二年徙建更名

 ︹戸口︺原额人丁五万二千五百二十四今滋生男妇一百六十二万九千九百四十六名口计三十

  万四千二百五十四戸

 ︹田赋︺田地塘二万五千三百四十二顷八十二亩六分二釐额征地丁正杂银十一万六百四十二

  两二钱四分八釐

 ︹山川︺万石山在府城内九域志县有万石山上有亭柳宗元有记欧阳修有诗又有高山在

  城东隅亦名东山宋张拭有游东山记又有辉山在城西隅香零山在零陵县东柳宗元

  尝登蒲洲石矶以望之旧志在县东潇水中山中所产草木当春皆有香气阳明山

  陵县东一百里黄溪之尾山最高朝阳始出而山已明故名多石少土山根皆露其麓险绝无径可

  阳和山在零陵县东南一里山如虹形草木经冬不枯故名嵛山在零陵县南二

  十里山势尖秀四望如卓笔以其逾越众山故名鸦山在零陵县南五十里多怪石望之如

   鸦故群玉山在零陵县西南山石皆白故名有岩曰徳星洞曰宅仙明统志巨竹清修

   古木樛曲怪石万状一郡之奇观也鸡冠山在零陵县西南入愚溪三四里许溪南岸去水

   数丈⿱㓁大 -- 𥤮起一峯戴花山在零陵县西南五十里山麓横互百馀里一峯特立群冈俯伏下有

   溪水名茨头江一汇于贤水一汇于梅溪永山在零陵县南方舆胜览永山州因以名明统志

   在县西南一百里永水出焉西山在零陵县西唐柳宗元有始得西山宴游记县志在县西

   隔河二里自朝阳岩起至黄茅岭北长互数里皆西山也又有芝山在县西北隔江可二里许断壁

   千寻俯眺田畴仿彿似罨画山顶一洞可坐十馀人入数十步稍暗复从东北出见潇湘合流处

   石城山在零陵县西其石如林中空外方如城城外怪石累累无径可通从石上走入则烟

   云草树景物万状小石城山在零陵县西唐柳宗元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

   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稍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㫁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

   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县志此山与石城相似

   而差小故名焦山在零陵县西宋晏殊类要舜南巡所憩之地乳泉山在零陵县

   西北有泉垂流如乳石角山在零陵县东北十里柳宗元诗石角恣幽步即此县志山有小

   隐洞极深𮟏岿山在零陵县东北四十里岿然独立福田山在零陵县东北五十

   里与黄溪相近山下有石眼出泉名如意泉旧置福田寨于此宋废龙山在祁阳县城内中峯

   最为竦杰相属者为小东山有茂林修竹又万罗山在县东七里以万山罗列而名马鞍山

   在祁阳县东四十里邵阳诸山入县境绵互数十里至湘江而止状如鞍具故名香𬬻山

   在祁阳县东六十里群峯黛列中一峯如紫盖亭亭上有亭紫观相近为秋塘山产铁砂玉盘

   山在祁阳县东八十里马江埠下苦竹山在祁阳县东一百里山多苦竹白水山

   在祁阳县东南六十里白水流径其下双岭夹峙亦名紫罗峡府境之下关也左岭有白泥塘方三

   四尺泥白如粉乐山在祁阳县东南一百里接衡州府常寕县界双童山在祁阳县

   南十里两山对时卓立如人相接者为长流山花山韩家山在祁阳县南十八里产铁砂

   排城山在祁阳县西七里岩壁如城乌塘山在祁阳县西三十里产铁砂旁有相

   半天罗山在祁阳县西北二十里下有罗口路甚险要石榴仙山

   阳县西北四十里高五千馀丈石燕山在祁阳县西北九十里水经注其山有石绀而状燕

   因以名山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元和志山在县西北一百十里出石燕湘中

   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旧志烟江源出此又香湖山在县西北一百十里武

   水所四望山在祁阳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接邵阳县界山势高峻北有腾云岭当天宇

   开霁登其岭可望见祁东零邵四县故名元成宗时湖南盗詹一仔啸聚四望山为左丞刘国杰所

   破即祁山在祁阳县北十五里县因以名远望如城壁与众山环裹县治北五里为金华

   山高数千仞为祁山华盖又北有东江石山层岩叠嶂称为奇胜熊罴山在祁阳县北三

   十里一名熊罴岭又名黄罴岭崖壁崚嶒明末建关其上乌符山在祁阳县北六十里县之

   望山也元成宗时刘国杰讨平永盗相要地为三屯衡曰清化永曰乌符武冈曰白苍选众耕屯使

   贼不得复为巢穴乌符即此府志又有梅塘山在县北七十里下有泉名梅塘为烟江之源

   台山在祁阳县东北十五里三峯秀出江水𮞉注其下白鹤山在祁阳县东北三十

   里岩壑幽深县境名山也相连者曰挂榜山云头山在祁阳县东北四十里一名云头岭

   重峦复岭延互百里相近有大宝山山腹有路蜿蜒透梅溪青冈之支径中有水流纡曲凡十馀渡

   七星山在祁阳县东北八十里一名大云山又名邪姜山接衡阳邵阳二县界上有七峯亦

   名七姑岭中有瀑泉泉之左十里为鲤鱼山石门山在祁阳县东北九十里亦名峡山自

   西舂入高岩夹立长乐水涌出其中奔流数十里峭壁上合仰视见天一线又十里许石桥横渡乱

  流汇㵼自此渐入衡境其水西会烟水入湘排山在祁阳县东北百馀里盘壁成城横冈如

  界建驿于此为衡永要道象鼻山在东安县东一里形状奇诡修鼻肖𧰼下有⿰𧾷攴石潭石崖

  峭立潭水宏深水底有洞稍北曰唐帽山与象鼻对峙一峯突高如帽刀摆山在东安县

  东五十里峭壁倚空社山在东安县南一里上有古庙乡民春秋祀之文笔山

  安县南二里正当学宫之前上有小峯森列赤石山在东安县西五里山石皆赤又西五

  里有观音坪亦名观音山奇石森列其左有乳雀洞金凤山在东安县西三十里列嶂苍然

  如凤冲霄下有小泉溉田五百馀亩高山在东安县西北一里五峯突出石上有宋刻尚存有

  幽岩自外达内凡九门门隔一洞极深远石壁山在东安县西北三十里岩泉沸涌祷雨辄

  元陂山在东安县北一百里上有石壁立如屏乂北十里曰三门山八十四

  渡山在东安县北一百五十里山根迤逦不㫁四十馀里芦洪水出焉周𮞉曲折人经此山者

   凡八十四涉因名东山在东安县东北二十五里地名清井四围崇峦峻峭曲径迂回中落

   平旷相近有龙山下有涌泉峩眉山在东安县东北一百六十里山形陡绝叠嶂参差顶

   有流泉可溉田又十里有獬豸山翠峯耸起前昂后跌以形似名龙合江出此高霞山

   安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接祁阳县及宝庆府邵阳县界数峯矗起形若连屏根蟠数十里连峙者为

   云霞玉城山在道州治东其石嶙峋奇峻可爱又斌山在州治北石峯奇瑰下有龙泓

   雁塔山在道州东门外前临潇水北拱宜山担山在道州东五里山有二皆石崖俯临

   江水二石似担故名下有扁担洲蒋居山在道州东南四十里一名大尖岭连络九疑苍

   梧之墟主为深阻又十里有白石壁山石壁峭立望之如屏其色莹白可爱银山在道州南

   二十五里极高峻与州北宜山对峙又南五里为荆山俗名了髻岭元山在道州西半里儒学

   后相近为虞山唐刺史元结立舜庙于此荷山在道州西五里一名禅林山上有石台

   冈山在道州西十八里下有泉池可以溉田安定山在道州西二十五里俗名安心

   寨山濓溪出其下平正山在道州西四十里旧名太平山唐天宝六载改名营山

   在道州西四十里接广西灌阳县界层峦叠嶂绵互数十里实为州之西屏其中峯最高营水出此

   其西南为龙母山在道州西四十里鱼垒山在道州西五十里接广西灌阳县界山极深阻

   旁有大江名潘家源猺人常出没其问明设固西营以守之今裁五老山在道州西北五

   里下有泉名五龙井潇山在道州西北二十五里俯临大道下有泉可以溉田即潇水上源也

   遥山在道州西北四十五里龙遥水出此营道山在道州西北方舆胜览在道州西四

   十五里其始名曰营阳又曰南营又曰洪道明统志在州西北五十里状如蟠龙亦名龙山至宋始

   改今名旧志与零陵之白水山相接垒山在道州西北五十里旧名永山唐天宝六载改名相

   近有上洑山𫝑极高峻白鸡山在道州西北六十里与广西灌阳县诸山相连势极高峻

  应朝山在道州北十里三峯耸立宜山在道州北十五里山极高峻蟠踞十里八面环

  观方正如一为州之镇山龙迹山在道州北四十里即古有庳之墟木垒山

  州北五十里当往来官道山势峭拔俯临潇水沿流而下五十里皆石磴悬绝麻山在道州北

  八十里亦临潇江两崖对峙石壁千仞麻滩走其下声如雷吼水陆必由最为险𡾟旧置麻滩驿今

  马蹄山在道州东北二十五里岩上有仙人及驴马足迹尝改名仙迹山大源

  山在寕远县东四十五里相近又有黄花源山皆仙政水所出万岁山在寕远县东南

  四十里淹口之东九峯之西麓床之南一名漳山一名存山土人名为万夀山北有仙洞天门

  山在寕远县东南四十里平地直上千馀文虽晴霁不见其顶金印山在寕远县南五

  里下土上石方平如印相近为鳌头山有三峯卦山在寕远县南十里两山相对如立筶故名

  永乐山在寕远县南二十里下有永水东南流入巽江淹口山在寕远县南三十里

   两崖夹峙如门山风从口冲出寒甚又南为五指山五峯相连俗名五臣山九疑山

   远县南六十里史记舜葬于江南九疑汉书地理志九疑山在营道县南文颕曰其山半在苍梧半

   在零陵水经注九疑山盘基苍梧之野峯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岨异岭同势游

   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山南有舜庙自庙仰山极高直上可百馀里古老相传言未有登其峯者括地

   志山在唐兴县东南一百里唐元结九疑山图记山方二千馀里衡连郴道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

   峯相似望而疑之有九水出于山中四水南流注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于洞庭方舆胜览亦名苍梧

   山其山有九峯一曰朱明峯其下潇水源二曰石城峯其下沲水源三曰石楼峯其下巢水源四曰

   娥皇峯其下池水源五曰舜源峯亦名华盖峯最高其下瀑水源六曰女英峯其下砅水源七曰箫

   韶峯其下漭水源八曰桂林峯其下洑水源九曰梓林峯其下泗水源旧志又有舜峯不列九峯之

   鹤鸣山在寕远县西南二十里当大阳溪之下流对峙者为黄村岭潇水经其间

   山在寕远县西南三十里又名大阳山下有岩谷上有寨址虎山在寕远县西五里水浒境

   内诸水四会于此攱岭山在寕远县西十五里𨺗峻特甚宝盖山在寕远县西北

   三十里诸山多连互惟此山独立无倚又十里为木华山西山在寕远县西北五十里仁泽水

   大富山在寕远县北五里一名黄马山县之主山也又五里为白面山黄连山

   在寕远县北二十里多黄连木有岩𥥆密中通凤梧山在寕远县北五十里上有冈曰武高

   相近曰武崇山天柱山在寕远县北九十里形如柱立相近有洛阳山上有舂陵故侯祠

   白石山在寕远县东北十里延袤十馀里崖壁皆白大谷山在寕远县东北二十

   五里丛峯连崿不可名状石龙山在寕远县东北四十里其形盘踞有石门可通亦名石门

   舂陵山在寕远县东北接新田县界水经注都溪水出舂陵县北二十里仰山方舆胜

   览山势秀拔舂陵水出焉上流山在寕远县东北山势连累如水波相属故名限山

   在永明县东五里一名礛山又名龙头山县志自都厐岭分支三十里遇县治后东南隔潇水若城

   墉之限故名往时路沿山下岁久陷于江宋绍兴中邑簿牛姓者始凿山通道人以为便望高

   山在永明县东南一里山势高峻山有石如阶级便于登眺马山在永明县东南十里有溪

   水环绕又南二里为蜡烛山一名重叠岭又名总子岭兴化水出此圣人山在永明县南十

   里青石浑成如削卓然一峯独高神光遇廖山在永明县南二十里府志昔有卢姓

   居此每夜见野外有光默识其处翼日迹之遇一叟自称廖山人指示葬地忽不见因名青山

   在永明县南六十里其最高者曰天门寨竹木蓊郁四时常青夏曾山在永明县西南二十

   馀里前有读书岩雄山在永明县西南五十里有半月岩宛然半月下有清泉澄洁不涸

   荆子崤山在永明县西南六十里接广西平乐府恭城县界群山连亘如城其断处若关

   锁然相近有扶灵山白塔山在永明县西五里唐时尝迁县于此山南堑江东西北皆水曰

   有池深广中多红莲其北为媳妇山崖石壁立人不能上小礛山在永明县西八里山平如

   马陵山在永明县西五十五里旧有巡检寨荆峡镇山在永明县西六十里

   南去荆子崤山十里接广西平乐府恭城县界为入粤通衢雨山对峙势若城垒中通小江泄桃川

   扶灵之水白鹅山在永明县西北九里山岭有石如鹅旧志左辟华崖右飞瀑布前列凹山

   又有古泽源山在县西北十五里古泽水出此大掩山在永明县西北十五里一名乌颈山

   又小掩山在县北二十里俗名眼睛山稍东为父子山三峯高下连峙如尊卑之列亭山

   明县后半里许以其双峯高耸故一名双凤山又名凤翼山豸山在江华县东一里矗然而

   高通体玲珑前临沱水一名虾蟆山歌父山在江华县东南九十里荆山记冯乘乡有善歌

   者声振林木故名半逢山在江华县东南一百六十里半逢水出焉禾田山

   华县东南一百七十里高不可登旁多沃壤吴望山在江华县南五十里明统志旧名秦

  山秦人尝于此避乱孙权未建号时山忽有声如雷因开洞穴石有文彩权以为瑞唐天宝中改吴

  望山山有秦岩从岩口入用火而行至一处其地平坦穴多透明冬冷山在江华县南一

  百二十里接广西贺县界高耸阴寒故名沱山在江华县西南四十里其山三岛相连委曲盘

  旋二岛稍低一岛耸拔凌霄周围约四十里土人谓之沱岭又谓之凤岭岑山在江华县西三

  十里小而峻险白泉山在江华县西北五里有白泉洞洞中有井大旱不竭鹧鸪山

  在新田县东门外里许明李张恂改名凤凰山挂榜山在新田县东十里木石森列苍翠清

  幽又东有青云山万华山在新田县东南三十里相传有何嵩兄弟修真于此宋乾道元

  年封其山曰万华马头山在新田县南二里水口山势高削有石似马其地有殊砂岩

  鳌鱼山在新田县南五里两水夹流涌流一山芥子山在新田县南三十里原田

  旷隰突起一峯状如浮图春头山在新田县西南三十里有大井出泉一方赖之天堂

  山在新田县北十五里崇峻岳立上有大坪五龙山在新田县北二十里烟岚环结天半

  最为秀上金鸡山在新田县北三十里独立高耸竹树迷离苍翠欲滴胪山在新田县

  东北十五里突起平原高出群山之外衣架山在新田县东北二十五里以形似名上有

  泉水流溢不竭东河水经其下马鞍岭在零陵县东三十里路通寕远猺峒山势险峻岭左

  一里有水流成壑岭下田多赖之石门岭在零陵县东五十里上有双石门崛起如城壁

  复有石如楼阁羚羊尝往来其间杉木岭在零陵县东一百里接寕远县界上多杉木

  金牛岭在零陵县东南二十里数峯秀叠傍有石岩宽广可以布席潇水绕其下了髻

  岭在零陵县东南五十里双顶耸峙下临深谷通寕远县黄蘗岭在零陵县东南一百

  二十里接道州界中有洞皆猺獞所居五星岭在零陵县南四十里上有路甚险左右皆

  深谷有蒲溪绕其麓黄华岭在零陵县西南一百馀里接广西全州界湘水绕其足下有小

  溪流至东安石期市入湘鸣水岭在零陵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接道州及广西全州界岭头

  一水喷薄万丈声闻数里王公岭在零陵县北六十五里接祁阳县界有关竹岭

  阳县东六十里山产篠竹峻壁四周苍翠无间界牌岭在祁阳县西北一百十七里接宝庆

  府邵阳县界湖口岭在东安县东二十五里有泉大旱不竭又东五里有狮子岭驿路所

  白鹤岭在东安县东南三十里当湘江之口诸葛岭在东安县南半里相传武

  侯尝驻兵于此壁垒之迹犹存金字岭在东安县西四十里其脉自武冈新寕来层峦叠嶂

  高接云表下有舜庙又名舜峯雷霹岭在东安县西北五十里接宝庆府新寕县界上下各

  八里有猺民六峒石牛岭在东安县北一百十里有石如牛金紫岭在东安县

  北一百八十里接宝庆府邵阳县界石坑岭在东安县东北八十里坑坎崎岖驿路所经

  雾头岭在寕远县东二十里高入云雾又五里为伞岭牙梳岭在寕远县东南五十

   里九疑深处山势高峻滂岭在寕远县南三十里下皆沃壤桂岭在寕远县西南四十

   里古多丹桂因为乡名桂水出焉少西又有梅岭古有梅花梅水所出猪鼻岭在寕远县

   西五里山路盘紏通水塞横岭在寕远县西十五里亦名黄岭又西五里为浯溪岭路通道州

   石梯岭在寕远县西北八十里上多峻石为西乡要厄白水岭在寕远县西北一百

   里累石高险有水瀑流而下其上有营小路通零陵分水岭有二一在寕远县东北一百里

   其水西南流注县境西北流入祁阳县界一在县南一百里其水北流注县境南流入广东连州界

   铜岭在永明县东南又有黄甲岭在县东南二十里本名寒拍町皆青石苍崖松篁夹道

   源岭在永明县西南十五里以其横亘亦名横岭水自岭东出者注潇江自岭西出者注桃川

   永明岭在永明县北五十里通典有都厐岭今谓之永明岭为永明县五岭之一王象之曰

   山绝顶曰都逢土人语讹曰厐也明统志东北连月岩西南连荆峡镇绵亘百里其南五里有囘山

  石壁峭绝萌渚岭在江华县西南十五里水经注萌渚水南出于萌渚之峤五岭之第四岭

  也其山多锡亦谓之锡方矣通典道州有甿渚岭今谓之白芒岭召雷岭在新田县北五

  里有朗下洞满田岭在新田县东北二十里自衡岳分支屹然耸秀又东冈岭在县东北

  四十赛武当峯在新田县东南三十里高数里有相公岩泉极清冽有石羊洞

  角峯在新田县北最峭又白云峯亦在县北上有岩深广若室新岩在零陵县东南三里

  四壁皆峭石岩面向东下临潇水华严岩在零陵县南唐柳宗元有诗方舆胜览唐时为

  石门精舍据法华寺南隅崖下澹岩在零陵县南二十五里唐张颢记盘伏两江之间周𢌞二

  里中有岩窦可容万夫昔有澹姓者家焉因名宋王淮记山有二门壁立万仞东南角有一石窍遥

  瞩云日方舆胜览中有澹山寺楼殿屋室隐𨻶罅中虽风雨不能及四顾石壁削成傍有石窍古今

  莫测其远近易三接山水记澹山岩宋黄山谷始题识之今洞中一石载山谷诗与书县志去澹岩

   三里有暗岩秉烛而入其中广袤可容万人高岩在零陵县南四十五里广袤里许山顶宽

   坦傍有一穴复通一岩峭壁悬崖不可攀视又有二洞相连如双环火星岩在零陵县西南

   方舆胜览在州西江外地胜景清为零陵最奇绝处县志岩在群玉山侧明嘉靖中改名德星岩

   朝阳岩在零陵县西南唐元结铭序自春陵至零陵爱其郭中有水石之异泊舟寻之得岩

   与洞以其东向遂以命之明统志在县西潇水之浒岩有洞名流香洞有石淙源自群玉山伏流出

   岩腹气若兰蕙从石上泻入绿潭柳岩在零陵县西南方舆胜览在潇水西五里宋王淮记

   在愚溪之右柳子厚尝游焉四仙岩在零陵县西南县志由梅溪西行四十里突起一峯

   半壁皆石嵌空玲珑下有二潭一潭澄静一潭瀑直下潭北为洞洞中有石井甘冽可飮有石门

   上至悬崖间为石楼几案榻凳皆天然石物福仙岩在零陵县西四十里有洞名红玉入

   门开敞俨若堂室洞宾岩在祁阳县东五十里深入约三里许铁板岩在祁阳县

  西十五里前有铁门深二三里后有洞水常不竭栖真岩在祁阳县北三十里岩顶有窍

  透漏天日过石门有石田九区旁出一泉可引溉田隐仙岩在祁阳县东北四十里又灵岩

  在县东北六十里积石叠成有清泉伏流自石洞溢出渟泓十馀里入清江峩眉岩

  安县东二十五里中有混沌窝顶有莲花池外有飞仙台显圣岩在东安县东南二十里地

  本平坦顿起高崖下有二窍五峯星拱湘水环绕狮子岩在东安县东南四十里岩内深

  广可以布席相对者曰朱陵岩中有三洞仙人岩在东安县西二十馀里一洞约五里馀又

  西有石乳岩啸岩在东安县西北三十五里内闳下坦豹尾岩在东安县北四十五

  里又九龙岩在县北一百里山形陡起奇石错立岩前有池明统志相传有樵者遇黄衣九士谓曰

  吾九龙居此久矣言讫莫知所在华岩在道州西八里两岩对峙一明一暗月岩

  州西营山西南二里一名太极岩东去濂溪十五里明统志岩形如圆廪(“㐭”换为“面”)中可容数万斛旧志东西

  雨门望之如城阙而虚其顶自东望之如月上弦自西望之如月下弦就中望之如月之望故名月

  岩又以其东西相通亦名穿岩中郎岩在道州西北四十里一名进贤岩石洞幽邃内有泉

  从石罅出泠泠不竭石崖层磴若斲削所成沿磴而上如开楼阁玉琯岩在寕远县东南

  元和志汉景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汵道舜祠下得玉琯十二方舆胜览今舜祠后石室是也旧志

  岩下有洞亦名嘉鱼洞唐元结名曰无为洞篆存焉洞在永福寺东十步上有至元间李峤篆

  行五里有南北二径一径通舜峯一径通紫虚洞行二十里有石穴有元结永泰年题名斜岩

  在寕远县东南方舆胜览斜岩古木苍烟石田棋布岩窦可二丈执炬而入见峻崖峭壁寒泉冷风

  滴乳如佛像如车盖如花果如器皿如飞走唐刺史薛伯高命名至道初太守张观更名紫虚洞旧

  志明嘉靖中改曰重华洞又曰紫霞岩中有石堂可坐百人其东有洞广大无际兼有雷洞风洞之

  异邓云霄九疑山记紫霞岩有坡逶迤仄立其岩壁亦仄如坡势故名斜岩高士岩

  远县东南方舆胜览旧名野猪岩昔有猎者见群豕逐入岩不见得乐器一部无为观道士献之朝

  事见王维贺表宋邱钦若改名高士又有月陂岩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龙岩在寕透县西南

  丹桂郷方舆胜览相传岩有龙吟声即其乡有登科者县志岩临潇水居大阳溪之上逍遥

  岩在寕远县北五里左窦上有窍可望大富山石窦通往来岩后有圆门可俯而出又泅水岩在

  县北八里连亘里许有水自岩北入岩南出水云岩在永明县东一里北面潇江其南一

  里有虎子岩一名栖霞洞曲折深窈麒麟岩在永明县南二里空洞中突石如麟故名

  岩在永明县西南三里层山之阴洞穴空广高数十丈广数百步有涧自岩中出横纡如带

  缨岩在永明县西北一里下有清泉同岩在永明县北三里水石之奇与层岩同故名洞

  口石门有泉自崖涌澄泓数亩从门流出中空广可容数千人有明有晦晦者需炬而行此岩中虚

  外固前堂后寝内外有辨邑人常保聚于此阳华岩在江华县东南唐元结铭九疑万峯

  不如阳华阳华巉崭其下可家洞开为岩岩当阳端岩高气清洞深泉寒阳华旋回岑巅如辟沟塍

  松竹辉映水石金刚岩在江华县东南百里沿崖三十又崖口有石车立如巨人形

  岩在江华县西十里巉岩奇秀中有石柱如莲花俗名莲花崖又有小溪大光岩在县西北七里

  狮子岩在江华县南五里旧名奇兽岩宋蒋之奇有铭清风岩在新田县西十五里

  形如螺壳弯环刘四岩在新田县西北十三里岩右有穴穴口仅容一人其内宽敞可坐千

  风神岩在新田县西北二十里陡峻巉崿止一小径可盘旋而上丹崖在零陵县

  南四十里一名赤石𭰁唐元结铭泷上未尽泷水犹峻忽见渊𭰁丹崖千仞方舆胜览在州南百里

  石色如丹东崖在祁阳县南五里浯溪之东唐元结有东崖铭并序东邱在零陵县治西

  南龙兴寺内唐柳宗元有记小邱在零陵县西唐柳宗元有钴𬭁潭西小邱记大阳

  原在道州南一名斑竹岩元和志在道州南五十步多小斑竹相传舜二妃以手拭泪染竹成斑

  暖谷在江华县南五里方舆胜览在寒亭傍盛寒入谷其气温然虽挟纩炽炭不若朱砂

  坑在零陵县东八十里历代采砂之迹具存红玉洞在零陵县南四十里洞上松杉排列

  龙洞在零陵县西南六十里洞最广阔有四十八源承平洞在零陵县西南一百

  孤峯特立洞势高悬洞中有水流为小溪潆𭰁左右雷洞在祁阳县西七里崖高数十文

  洞容数百人洞南有石门又南数十步石崖通窍泉涌其下曰雷泽洞旧建道观于上亦曰雷坛

  含晖洞在道州南四里石洞如屋东西两门内有泉从石罅出极清冽唐刘禹锡记薛君景

  晦为道州刺史得异境有石室穹然如夏屋因名其地曰含晖洞宋治平四年周子与乡人游此有

  题名三十七字犀牛洞在永明县东北一里洞壑深窈有潭澄洁香冽樵䜿戏以秽物投之

  水则怒涌潮起数尺秽尽乃止新田洞在新田县西门溪口崖上窊樽石在道州东

  唐元结集州东有左湖湖东有小石山山巅有窊石可以樽乃作亭其上五如石在道州东

   唐元结铭序涍泉之阳得怪石马左右前后及登石巅形均有似故命之曰五如石石皆有窦窦中

   有泉泉诡异于七泉故名为七胜泉石有双目一目命为洞井井与泉通一目命为洞樽樽可贮酒

   初寮石方舆胜览在道州西子城西开元寺前江中王安中谪居道州尝游此湘江

   自广西全州流至黄沙河入东安县境一百七十里至石期市入零陵县境又东流七十里至湘口

   合潇水北流一百四十里入祁阳县境又东北入衡州府常寕县界水经注湘水自洮阳合洮水又

   东北过泉陵县西与营水合又东北与应水合又东北得口水又东北径祁阳县南馀溪水注之

   又北与宜谿水合元和志湘水迳零陵县西十馀里祁阳县南三十步明统志湘江流至湘口与潇

   水合水至清虽十丈见底中有穴名大𮑮每春夏江涨数百步外皆奔入穴中有声如雷府志湘江

   自全州柳浦流入径东安县东南四十里中多滩险东流至零陵县界有垂慢滩石簰滩又其下为

   石马古墙巴州冷水七里等滩经祁阳城稍折而南过归阳九洲始折而北其中滩碛最多有蒋濑

   滩人字滩狮子洑滩柘洲滩姑洲滩⿰氵历 -- 𤁋浙滩凤凰⿰氵历 -- 𤁋涧滩三门滩圆鼓滩马口滩黄鱼口滩茅箭

   滩紫罗滩西洲滩溘浪滩石板滩归阳滩九洲滩洋濑滩水石俱险峻石期江在东安县

   东南四十里源出零陵县黄华岭东北流至石期市入湘大阳江在东安县南九域志县有

   大小阳江旧志有清溪江源出县西舜峯万山间亦曰阳江奔汎东注合众水迳县城南又东流四

   十馀里入湘又有东溪江在县西三十馀里源出雷霹岭分流三十里合清溪江又夏丰江在县西

   北三十里源出啸岩亦东南流三十里合清溪江又白牙江在县东二十里源出龙溪沿流而下百

   步许入清溪江又宥江在县东北四十馀里源出黄泥洞亦入清溪江营水源出寕远县南

   西流径江华县东又北流径道州东又北流至零陵县西入湘水自道州以上今谓之沲水自道州

   以下今谓之潇水水经注营水岀营阳泠道县南山西流径九疑山下又西径营道县冯水注之又

   西北屈而径营道县西又东北径营浦县南又北都谿水注之又北流入营阳峡又北至观阳县而

   出于峡又西北径泉陵县西又北流注于湘水明统志沲水在江华县东源出九疑山石城峯至县

   别为二又十里合为一又北径三江口合潇水图经沲水西北流至道州南合永明水又西北至州

   城西南隅合濂溪水折而东径州城南又东北至宜阳乡合寕远水曰三江口盖以江华永明寕远

   三县之水于此合流故名旧志潇水至三江口合三分石水北流以入于泷至零陵县界之泷白滩

   谓之出泷泷名凡二十馀雷石镇正当其口贤水在零陵县南六十里源出进贤乡众山中

   县志进贤乡南有二洞西曰大闻东曰龙洞二水合而为贤水其合处有岩崛起横数十丈高十馀

   丈源出呜水岭由龙洞绕东至澹岩又东入潇水永水在县南九十里源出永山流入湘江

   旧志东流合贤水入潇水又羲水在县南百馀里源出白水岭流径丹崖亦名桴江逶迤曲折七十

   里入潇水又有水在县南八十里源出白江水在祁阳县东六十里有二源皆出寕

   远县界至两江口合流又北与零陵之黄溪合为三江口亦曰小三江又北五里入湘又吴水在县

   东百里源出寕远县猺洞北流入湘祁水在祁阳县北十五里古名口水水经注口水出

   永昌县北罗山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又东南径永昌县南又东流注于湘水府志祁江有二源一出

   腾云岭一出梅塘山下二水至双江口合流径祁山下曰祁江又东过祁山南至城东入湘 按明

   统志以此水在祁阳之东遂目为馀溪不知水经注所云祁阳乃孙吴故县唐时巳迁治西南去故

   城九十里馀溪何得复附近县东也又按祁水之流正在石燕山东故知为水无疑而馀溪则今

   之清江也应水在东安县北东至零陵县界入湘水经注应水出邵陵县历山东南流径应阳

   县南又东南径有鼻墟南又东南注于湘旧志有芦洪江在县东北一百里源出九龙岩东南流入

   湘新志源出八十四渡山潆𭰁于芦洪司东南至零陵高溪江口入湘又有龙合江在县北百里源

   出黄石祠断岩千尺飞瀑从空而下潆𢌞南注径豸山至龙合附三潨水入芦洪江又有南江在县

   北七十里西江在县东北八十里皆流入芦洪江泡水在道州东南五十里源出白石壁山

   西流入沲水濂溪水在道州西张栻周先生祠堂记先生晚筑庐山之下以濂名其溪世

   称为源溪先生舂陵之人言曰流溪吾乡里名也先生世家其间及寓于他邦而不志所自生故亦

   以是名溪方舆胜览溪在营道县西二十里州志源出安定山下东南流合营小右溪至道州城西

   西合沲水龙遥水在道州西北四十里源出遥山南流二十里入潇水又有下洑水在州西

   北七十里源出上洑山东流十里与上洑水合入潇水潇水在道州北源出潇山东流入营

   水州志潇水源有三一岀潇山东流绕宜山亦曰宜水从州东北宜江口入沲水一曰小潇水在小

   西门穿城入由潇源坊绕玉城山从玉城桥入沲水一出寕远县九疑山下流俱入湘 按潇湘自

   古并称然汉志水经俱无潇水之名唐柳宗元愚溪诗序始称谪潇水上然不详其源流宋祝穆始

   称潇水出九疑山今细考之唯道州北出潇山者为潇水其下流皆营水故道也至祝穆所谓出九

   疑山者乃水经注之泠水北合都溪以入营者也又将本厚山水志云潇水一支出江华一支出永

   明一支出濂溪唯出源溪者犹为近之出江华者乃以沲水为潇水岀永明者以掩水为潇水盖后

   人以营小所经统谓之潇水而遂不知有营水矣都溪水自寕远县西流至道州入营水

   水经注都溪水出舂陵县北二十里仰山南径其县西又南径新县东又西径县南左与五溪俱会

   县有五山山有一溪五水会于县门故曰都溪又西北流径泠道县北与泠水合又西北入于营水

   方舆胜览有春溪在故大历县即都溪水也县志有东乡水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源出分水岭西

   乡水在县北六十里二水合流至董州水寨下合潇水即都溪水也又有仁水在县西北五十里源

   出西山南流至江口入潇水泠水在寕远县南一名泠道水今谓之潇水水经注泠水南出

   九疑山北流径泠道县西南又北流注都溪水又西北入营水元和志延唐县泠水今名遅水源出

   九疑山旧唐书地理志延唐泠水在南六十里九域志寕远县有冷道水方舆胜览谓之潇水源出

   九疑小明统志潇小自九疑山西流至三江口东北与池水合又东北流至府山水志潇水出九疑

   三分石自夏阳至寕远城中过大洋出青口入泷旧志潇水出朱明峯古泠水也明统志有舜源水

   在县南六十里源出舜源峯流至县东西折而北与沲潇二水合旧志谓之瀑水又巢水出石楼峯

   亦名子江北流与瀑水合又漭水出萧韶峯北流与巢瀑二水合流径县南又池水出娥皇峯亦名

   母江又有父江源出三分石盖即山水志所谓潇水也西北流与子母二江合是为舜溪通碧虚桥

   又名巽江又仙政水源岀舜坛侧其由村黄华淹口朱砂各源之水俱出仙政乡又有桂水源出桂

   岭北流至大阳溪与潇水合又有梅水源出梅岭西流径黄村岭下与潇水合兴化水

   明县东南源出重叠岭麓曰濯锦溪浮出地面清深可掬复没入岭者数次自山后广窍喷出有渡

   涛声灌田甚广又东北入掩水瀑带水在永明县南源出神光遇廖山其自高注下长丈馀

   如曳素练者为瀑水其平深数丈长里许宛如青罗者为带水二水同流异名东北入掩水

   水在永明县西南十里源出警潭初名清水潭唐天宝初改名东北流径白塔山南合掩水又古

   泽水在县西北源出大古小古东流合浏水冻水又东南合警水沐水在永明县西南三里

   西流入广西恭城县界即古平乐水也水经注平乐水出谢沐县南历山西北流径谢沐县西南又

   西南至平乐县志沐水源出县西南谢沐乡西北流径桃川北合遨水又西径荆峡镇遨水

   在永明县西南源出广西富川县木马山西北流入县界径遨冈镇西合扶灵水又北径桃川西入

   沐水又扶灵水在永明县西南源出广西平乐府恭城县猺洞北流径扶灵山东合遨水掩水

   在永明县西北源出掩山有石掩穴口故名溉田数千顷南流径白塔山东麓合警水又东径县南

   门外曰潇水又东合瀑带水又东北合兴化水又东径桐口铺南入道州界合沲水冯水

   华县东南水经注冯水出临贺郡冯乘县东北冯冈其水导源冯溪西北流带约众流浑成一川谓

   之北渚历县北西至关下又左合萌渚之水又径营道县而右会营水旧志东河即麻贝二江自锦

   田岭东流合半逢水又半逢水源出半逢山北流合东河入沲水又宜迁水源出广东连州连山县

  昆湖山流八十里径县东南宜迁村与东河合东河水源出岭东山皆即古冯水派也萌渚

  水在江华县西南水经注萌渚水南出于萌渚之峤北径冯乘县西而北注冯水县志西河源出

  舂头源为正派其下有红花牛部流车旦久诸源会成大江绕沱山而北潆洄曲折名曰沱水约二

  百五十馀里与东河合又秦水源出吴望山西流与冬泠水合入沱水又冬泠水源出冬泠山北流

  与秦水合又折水在县西南源出广西贺县界东流四十里与冬泠水合皆古萌渚水派也

  水在新田县南东流入桂阳州界汉书地理志来阳舂山舂水所出北至酃入湖过郡二行七百

  八十里水经注舂水上承营阳舂陵县西北潭山又北径新寕县东明统志源出舂陵山东南流径

  桂阳州蓝山县界下流入湘县志有二源一曰西河从九十九峯乌江发源南流径金鸡山逶迤至

  城西南与东河合其东河源从东冈白水而来径满田曲折以至城东又南与西河合二水合流东

  入桂阳界黄溪在零陵县东七十里唐柳宗元记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

   墙立揭水八十步至初潭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即焉南去又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

   又南数里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府志源出阳明山流径福田山东又北至祁

   阳县合白江水入湘愚溪在零陵县西南源出鸦山其水彻底皆石旧名冉溪亦名染溪唐柳

   宗元改名愚溪有愚溪诗序府志源出戴花山分二派一东合贤水一北径钴𬭁潭入潇水旧志又

   有梅溪在县西南四十里源出戴花山逶迤曲折汇于愚溪浯溪在祁阳县西南五里唐元

   结铭序溪在湘水之南北汇于湘爱其胜异遂家溪畔命曰浯溪又结尝竹大唐中兴颂颜真卿书

   刻于此崖旧志水自双井发源绕漫郎宅书院前过渡香桥北入湘梅溪在祁阳县东北六十

   里源出竹岭岩洞泉流曲折二十馀里入湘馀溪在祁阳县东北水经注水出西北邵陵县

   东南流注于湘其水杨清汎浊水色两分旧志有清江水在县东百里源自七泉龙潭东南流至归

   阳司两江口与白河江合流入湘白河江在清江东源出马江埠黄龙町大泉陂南流合清江清江

   水绿白河水白如泾渭两分右溪在道州西唐元结记州西百馀步有小溪南流数千步合

   营溪水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以其在州之右遂命之曰右溪府志有汴河池其水流

   出名右溪南入濂溪水又七眼泉在州东北水流为左溪南入沲水𭰁溪在江华县东南合冯

   水入沲唐元结有赠𭰁溪翁诗方舆胜览𭰁溪在江华县东三十里四山之间乳窦松膏之所渍泉

   甘宜稻饮之者夀县志源出禾田山下流四十里与沲水合石鱼湖在道州东唐元结诗

   吾爱石鱼湖石鱼在湖里鱼背有酒樽绕鱼是湖水县志在潓泉南袁家渴在零陵县南唐

   柳宗元袁家渴记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莫若袁家渴楚越之间万言谓水之反流者

   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平者深黒峻者

   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地世主袁氏故以

   名焉又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

  扺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儵鱼

  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又柳宗元石涧记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至山之阴

  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为底达于两涯水平布其上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

  百家濑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蒲洲在零陵县东南六里潇水之涯唐柳宗元有登蒲洲石矶

  白𬞟洲在零陵县西潇水中洲长数十大水横流如峡旧产白𬞟最盛又有浮洲在县

  西北潇湘合流处落𬞟洲在祁阳县东一百三十里湘江中湮塘在零陵县东北

  百馀里其深莫测庳滩在道州北州志从州治东行沿江而下四十里地名江村即库亭其

  下曰漫潭舟行至此便谓之入泷宋嘉定问太守林致祥命工沿泷凿山开道自庳亭达之雷石行

  者遇险则舍舟趋陆去州治八十里有麻滩流滩大家滩皆舟行所戒青涧在寕远县东南

  王韶之神境记九疑山半其路皆植松竹夹路有青涧涧中生黄色莲花香气盈谷大塘荡

   在寕远县北五里大富山下九井同流上涌灌田四百馀顷相近又有山陂荡其泉涌出分左右流

   灌东西二洞之田钴𬭁潭在零陵县西三里中有小泉合愚溪入潇水唐柳宗元记钴𬭁

   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扺山石屈折东流旁广而中深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

   有泉悬焉小石潭在零陵县西小邱之西唐柳宗元记从小邱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水

   犹清冽泉石以为底潭西南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沈香潭

   在东安县东十五里岸壁上旧有沈香南池在零陵县东南唐柳宗元有宴南池序名胜志

   池当南山之缺设自神功无容工凿随山周旋可容巨舰望冈池在祁阳县北六十里山冈

   上可半亩许爱莲池在道州学西濂溪书院之北寒泉在祁阳县西南唐元结铭

   序湘江西峯直平阳江口有泉出于石穴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寒泉甘泉在祁阳县北一

   里许随汲随满赡足一方宋邹浩有铭滥泉在祁阳县东北七十里冬温可浴定田

  泉在东安县西二十五里源出众山连通五窍凝流莲花峯下溉田万计七泉在道州东

  唐元结铭序道州东郭有泉七穴皆澄流清漪旋沿相凑又有丛石欹缺为之岛屿殊怪异相不可

  名状命五泉曰潓𣷡涍汸淔欲来者饮漱其流而有所感发矣一泉命曰漫泉盖欲自矜漫浪不厌

  欢醉者也一泉出山东故命之曰东泉各刻铭以记之州志在州东北状类七并五泉相连属二泉

  稍离亦脉理相连流为溪入沲知时泉在道州城南凿石象龙以导其流夏至则盈秋分则

  丽泽泉在永明县东又云从泉在县东里许不老泉在江华县南三十里𭰁溪

  之旁其地产兰谓之𭰁溪兰龙泉在江华县西北三里源流不竭极灌溉之利龙井

  在祁阳县西南八十里宽二里许不溢不涸崇柏井在永明县东南四十里澄澈甘美汲

  饮不鹅井在新田县东南石羊下漕二洞间旧名鹅安荡泉出最清灌溉极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