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重修一统志 (四部丛刊本)/卷九十六至九十八

卷九十三至九十五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九十六至九十八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九十九至一百一

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2.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2.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2.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2.djvu/5

扬州府表

大清一统志

 扬州府在江苏省江寕府东北二百十里苏州府西北四百四十五里东西距四百七十里南北

  距三百里东至海岸通州如皋县界三百六十里西至江寕府六合县界一百十里南至大江镇江

  府丹徒县界四十里北至淮安府山阳县界二百六十里东南至通州泰兴县界八十里西南渡江

  至江寕县界三百里东北至淮安府盐城县界三百十三里西北至安徽盱眙县界二百五十一里

  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二百七十五里

 ︹分野︺天文斗牛分野星纪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属吴后属越战国

  属楚为广陵邑秦属九江郡项楚时为东阳郡汉高帝六

  年属荆国十一年属吴国汉书高帝纪六年以吴东阳等郡为荆国注张

  晏曰东阳今曰广陵郡景帝四年改为江都国元狩三年

  广陵国北境为临淮郡地元封五年属徐州刺史部新莽改曰

  后汉建武十八年为广陵郡三国初属魏继属

  吴吴志五鳯二年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拜吴穰为广陵太守太康元年仍为

  广陵郡初治淮阴后治射阳东晋还治广陵县东晋元帝时侨置青

  兖二州玉海晋末以广陵控扼三齐故青兖同镇安帝又分广陵地置

  海陵山阳二郡刘宋元嘉八年改立南兖州齐梁

  因之北齐改东广州增置江阳郡与广陵郡并治

  陈太建中复为南兖州后周改为吴州隋开皇九

  年始改曰扬州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立江都郡

  隋书纪大业十二年幸江都制江都太守秩与京尹同武德三年复曰南

  兖州置东南道行台七年改曰䢴州九年复曰扬

  州置大都督府按唐书纪是年以襄邑王神符检校扬州大都督始自丹阳徙州府

  及居民于江北由此广陵专有扬州之名贞观元年隶淮南道天宝元

  年曰广陵郡至德元年兼置淮南节度使于此干

  元三年复曰扬州五代初杨吴都此改江都府后

  属南唐以为东都时李昪徙都建康周显德中复曰扬州

  仍置大都督府宋初曰扬州广陵郡淳化四年

  淮南道至道三年为淮南东路治建炎元年升元

  帅府元至元十三年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

  中书省十四年改扬州路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明

  曰扬州府明太祖实录丁酉改淮海府辛丑改淮扬府丙午改扬州府直隶南

 京

 本朝属江苏江寕布政使司领州二县六按 国初因明之旧

  府统州三县七康熙十一年海门县圮于海并入通州雍正三年分通州直隶江南省以泰兴如皋

  属之九年始析江都置甘泉同治郭乾隆三十二年析泰州置东台县

  江都县附郭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五十里东至大江通州泰兴县界八十里西至甘泉县

  界十里南至大江镇江府丹徒县界四十里北至甘泉县界十里东南至镇江府丹徒县界四十里

  西南至仪征县界二十里东北至泰州界九十里西北至甘泉县界半里战国楚广陵邑秦置广陵

  县属九江郡汉初为荆国治十一年改置吴国景帝四年为江都国治兼置江都县元狩三年为广

  陵国治元封五年又析广陵江都二县置舆县后汉为广陵郡治三国时魏移郡治淮阴江都城圮

  于江县省入广陵晋太康六年复立江都县东晋省江都入舆县寻置仍以广陵县为郡治刘宋元

  嘉八年以县为南兖州治十三年者舆县入江都南齐析江都置齐安县梁仍省入北齐江都隶江

  阳郡陈仍与广陵县同属广陵郡隋开皇十八年改广陵县曰䢴江大业初又改曰江阳为江都郡

  治仍领江都县后徙江都县入郡郭十年分江阳置本化县寻废后省江阳县入江都唐武德中以

  江都为扬州治贞观十八年又分置江阳县与江都分理州郭五代时南唐又改江阳曰广陵宋熙

  寕五年省广陵入江都为扬州治元为扬州路治明为扬州府治 本朝因之甘泉县

  东西距六十一里南北距七十六里东至江都县界半里西至安徽天长县界六十里南至江都县

  界半里北至高邮州界七十五里东南至江都县界一里西南至江寕府六合县界九十里东北至

  高邮州界九十里西北至天长县界七十里本江都县地 本朝雍正九年析置与江都并为府治

  仪徴县在府西南七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七十八里东至江都县界四十里西至江

  寕府六合县界四十里南渡江至江寕府句容县界十八里北至安徽天长县界六十里东南渡江

  至镇江府丹徒县治一百里西南渡江至江寕府上元县治一百三十五里东北至江都县界四十

  里西北至六合县界五十里汉江都县地唐永淳元年析置扬子县地为扬子县白沙镇五代时杨

  吴以白沙为迎銮镇南唐改曰永贞县属江都府乾德二年升迎銮镇为建安军雍熙二年以永

  贞县属焉后复改曰扬于县大中祥符六年升军为真州始移扬子于州郭属淮南东路政和七年

  赐名仪真郡旋升军州元至元中升真州路二十一年复曰真州属扬州路二十八年移扬子县治

  新城明洪武二年改真州为仪真县以扬子县省入属扬州府 本朝因之雍正元年改仪徴县

  高邮州在府北少东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兴化县界八十里西

  至安徽泗州天长县界一百二十里东至甘泉县界三十里北至宝应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泰州治

   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安徽天长县界八十里东北至淮安府盐城县治二百四十里西北至泗州盱

   眙县治二百五十里秦置邮亭因名秦邮汉置高邮县属广陵国后汉属广陵郡三国时废晋太康

   元年复置属临淮郡刘宋仍属广陵郡析置临泽县齐因之梁析竹塘三归二县置广业郡寻改神

   农郡隋开皇初郡废属江都郡省临泽竹塘三归三县唐属扬州五代因之宋开宝四年置高邮军

   熙寕五年改为县元祐元年复为军建炎四年为承州绍兴五年复改为县三十三年复为高邮

   军属淮南东路元至元十四年置高邮路二十一年改府属扬州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州属扬州府

    本朝因之兴化县在府东北一百六十五里东西距一百六十五里南北距九十五里

   东至东台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高邮州界四十五里南至泰州界三十五里北至淮安府盐城县

   界六十里东南至泰州界一百三里西南至江都县治一百六十里东北至盐城县界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宝应县治一百六十里战国楚将昭阳食邑汉海陵县地五代时杨吴始置兴化县属扬州

   南唐改 属泰州宋建炎四年改属承州绍兴五年废县为 昭阳镇入海陵十九年复为县仍属泰州

   乾道二年 改属高邮军元属高邮府明属高邮州 隶扬州府 本朝属扬州府宝 应县

   北二百四 十 里东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八十里东至淮 安 府盐城县界七十里西至安徽泗州

   盱眙 县界一 百二十里南 至高邮州 界六十里北至淮 安府山 阳县界二十 里东南至 兴化县治一

   百六十里西南至泗州天长县治一百 六十里东北至盐城县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山 阳县界一

   百里汉置平安县属广陵国新莽改曰杜乡后汉复名属广陵郡晋废萧齐改置安宜县属阳平郡

   梁为阳平 郡 治兼置东莞郡北齐因之北周析置石鳖县隋 开 皇初郡废省石鳖入安宜属江都郡

   武德四年 置沧州七 年州废县属楚州上元三年改曰宝应 五代因之 宋宝庆三年升州寻改为

   军元至元十 六年改置安宜府二十年府废以县属高邮府明 属高邮州隶扬州府 本朝属扬州

   泰州在府 东一 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 距一 百二十里东至东台县界一百

  二十里西至江都县界三十里南至通州泰兴县界三十里北至兴化县界九十里东南至通州治

  三百里西南至江都县界三十里东北至东台县治一百四十里西北至高邮州治一百五十里战

  国楚海阳地汉置海陵县属临淮郡后汉属广陵郡三国时废晋太康二年复置属广陵郡义熙七

  年于县置海陵郡侨置建陵寕海蒲涛三县属焉刘宋移郡治建陵县以海陵县属广陵郡齐因之

  梁移郡还治海陵县隋开皇初郡废县析置江浦大业时省入属江都郡唐武德三年改县曰吴陵

  于县置吴州七年州废复曰海陵属扬州景龙二年析置海安县开元十年复省入五代时南唐于

  县置泰州领县宋改泰州军属淮南东路元至元十四年置泰州路二十一年复为州属扬州路明

  洪武初省海陵县入焉属扬州府 本朝因之东台县在府东二百四十里东西距二百十

  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海一百二十里西至兴化县界九十里南至泰州界七十里北至兴化

  县界四十里东南至通州如皋县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泰州界八十五里东北至淮安府盐城县

  界二百四十里西北至兴化县界四十里本泰州地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析置

 ︹形𫝑︺控接三齐土甚平旷与京口相对西至淮畔东

  届海隅南齐书州邵志柂以漕渠轴以昆冈重江复关之

  隩四会五达之庄宋鲍照芜城赋淮海之闲斯为重地

  之奇

 ︹风俗︺号为繁侈元和俗轻扬淫佚好学工文农民织

  纴稼穑寰宇煮海为利商贾为生

 ︹城池︺扬州府城旧城明洪武初改筑周九里有奇门五水门二嘉靖中复筑新城起旧城

  东南至东北周十里有竒门七自东南而东北临运河北引旧城濠与运河接 本朝顺治四年

  八年雍正四年七年乾隆四年重修江都甘泉二县附郭仪徴县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水

  门二环城有濠宋乾德中筑明初改筑 本顺治十一年康熙五年五十三年重修高邮

  州城周十里有奇门四水门二环城有濠宋开宝四年筑明初甃砖 本朝顺治十五年修雍

  正二年重修兴化县城周六里有奇门四水门四濠广二丈五尺宋宝庆元年筑明初

  甃砖 本朝顺治十二年修康熙二十三年五十二年重修宝应县城周九里有奇门

  五水门一宋嘉定中筑元至正中甃砖 本康熙七年修二十七年雍正九年重修泰州

  城周十二里有奇门四水关二南唐时筑明初改筑 本朝康熙十三年东台县城

  旧系土城明隆庆间筑门四水关二 本朝嘉庆四年修筑

 ︹学校︺扬州府学在府治北牧爱坊明洪武中建 本康熙十九年修二十二年乾隆元

  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五名江都县学在县治北彚俊坊明洪武七年建 本朝康熙

  十九年修二十三年乾隆元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三名甘泉县学与江都县同入学额

   数十二名仪徴县学在县治东南明万历十三年改建 本朝顺治九年修康熙年间屡

   乾隆二十一年嘉庆十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五名高邮州学在州治东明嘉靖十

   三年即宋故址建 本朝顺治十四年修康熙年间屡修雍正二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五名

   化县学在县治南文林里宋天圣间知县范仲淹建 本朝康熙十一年修二十二年乾隆

   十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五名宝应县学在县治南明洪武一年因宋故址建 本朝顺

   治十四年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泰州学在州治东南明洪武初因宋故址建 本朝顺治初

   雍正五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五名东台县学在县治东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

   入学额数十名广陵书院在府治西初名竹西书院 本乾隆四十六年移建东关街

   改今安定书院在府治东北三元坊 本朝康熙元年建   御书经术造士额

   悬堂梅花书院在甘泉县治广储门外明嘉靖中建初名甘泉书院又名崇雅书院

    本朝雍正十二年改今 名嘉庆十三年修并建会文 堂乐 仪书院在仪征县治 本朝

   乾隆三十三年嘉庆七年珠湖书院在高邮州治西 本朝乾隆四十九年自州北

   门长生庵移建昼川书院在宝应县治东北本乔莱纵棹园地 本朝嘉庆初建西

   溪书院在东台县治 东南 本朝嘉庆十年按旧志载江 都有维扬书院资正书院甘

   泉有谢公书院虹 桥书院兴化有昭阳书院泰州有胡公 书院今俱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二十六万六千七百九十四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三百二十六万七千五百二十二

    

  ︹田赋︺田地共七万四百五十顷二十五亩八釐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二十二万八千一百六十三

   两四釐又杂办银六百六十一 两三钱四釐米麦九万七千八百二十石一 斗七升二勺

  ︹山川︺康山在江都县 治东南隅 通志相传濬河时积土所成府 志其上构 堂董其昌题曰康山

  草堂为康海与客燕饮弹琵琶处 本朝乾隆四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御制游

  康山即事诗   御书康山草堂额四十九年   御制游康山诗仿董其昌书对山楼因成

  口号时    仁宗睿皇帝随扈    御制康山诗浮   山在江都县治西五十步旧志有

  石出地高三尺二寸长四丈五尺以其浮于土上故名舆地纪胜其状似铁不生草木又县南门外

  西隅有土山功德山在甘泉县西平山之东一名功德林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三十年

  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俱有御制功徳山诗   仁宗睿皇帝随扈

  御制功德山诗金匮山在甘泉县西七里语溪集有仙人沟盘古山在甘泉县西三

  十里府志上有盘古庙俗呼庙山北洋山在甘泉县西三十里一作白洋山九龙

  山在甘泉县西南十五里下接湖水一作九龙冈席帽山在甘泉县西北十二里状如席

  帽俗呼帽儿墩又马鞍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状如马鞍故名得胜山在甘泉县西北三十

  里高七丈周二十五里宋绍兴初韩世忠败金人于大仪还军驻此因名甘泉山在甘泉县

  西北三十五里高二十馀丈周二里山有七峰联络如北斗平地错落又有圆冈二十八如列𪧐之

  拱北上有井泉甚甘故名旧志或谓厉王冢在此按郡国志广陵厉王胥冢岁旱鸣鼔造之辄致雷

  雨 本朝乾隆七年筑灵雨台于其上小金山在甘泉县北门外神山在仪征县

  西南二十五里产细石五色皆具青山在仪征县西南二十五里南临大江鸡留山

  在仪徴县西三十五里旧志伍子胥欲报浣纱女冯氏而不知其家乃留鸡于此祀之横山

  在仪徴县西三十五里接江寕府六合县界舆地纪胜与方山丫山鼎峙旧志魏于此置横山县其

  阳有昭明太子读书堂又有小横山与横山相近俗名饭包山丫山在仪徴县西四十里旧志

  以两峰相对而名俗呼奶山唐光启中蔡州贼将孙儒尝屯于此今寨址犹存方山在仪征县

  西四十里与江寕府六合县分界其巅四面平正故名旧志隋六宫曽居此遂置方山府茅家

  山在仪征县西北三里与北山相对宋郡守𡊮申儒尝筑塘其下小山在仪征县西北十五

  里方舆胜览宋祥符中以山有王气即其地铸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像因建天庆仪真观又县西北

  四十里有乌山与江寕府六合县马鞍山相对铜山在仪徴县西北二十五里寰宇记铜山小

  铜山并在永贞县西北八十里旧志东麓有小铜山皆产铜宋时淮南鼓铸莫盛于真州旧有广陵

  丹阳二监又置冶官于小铜山西北五里 按寰宇记江都有大铜山在县西七十二里即汉书吴

  王濞即山铸钱处今志无此山疑即仪徴之大小铜山而互载也冶山在仪徴县西北四十

  里林峦秀丽山产磁石色多青绿相传亦吴王濞铸钱所城子山在仪徴县北六里与北山

  相连形如城冈阜靡迤三十馀里西迎大江北走天长宋两京故道也旧志魏文帝尝筑东巡台立

  马赋诗于此腊山在仪征县北三十里上有天井池冬夏不竭池旁有白龙庙祷雨辄应

  北山在仪徴县北蜀冈中处冈形至此稍凹而北故名宋嘉定闲筑塘其下汇水注濠城守赖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2.djvu/30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2.djvu/31

  赋轴以昆冈即此寰宇记冈有茶园其味甘如𫎇顶舆地纪胜自扬子县西胥浦至江都并谓之蜀

  冈与金陵相对旧传地脉通蜀侧有蜀井旧志崑仑冈在江都县西北八里又曰阜冈与蜀冈连接

  盖即蜀冈之异名又通志有夹冈在府城东北七里东接湾头镇淮子河口与蜀冈相属 按广陵

  本以此冈得名曰蜀冈曰昆冈曰夹冈实一冈耳桃花冈在江都县南十五里寰宇记上

  有吴王墓龙冈在高邮州西南九十里新开河西与安徽天长泗州接界褚庙冈

  应县西百里东西六里南北一里旧筑大堰于此以蓄泄白水塘之水松冈在宝应县北门

  状元峯在宝应县儒学尊经阁后𫎇谷在甘泉县东北五里竹西亭北宋欧阳修

  虎墩在东台县西北小海场府志宋范仲淹筑捍海堤起虎墩即此在府东北自淮

  安府盐城县界南经兴化泰州东北又南入通州界寰宇记在海陵县东二百二十里南接江口北

  接楚州盐城县界旧志州境煮盐之利为大大江一名扬子江自江寕府六合县东流入经

     仪 徴 县 南 有 上江 下 江 旧 江 三口 对 岸 为 句 容 县又 东 经 江 都 县南 四 十 里 瓜 洲镇 渡 口 对 岸 为 镇

     江府 丹 徒 县 又东 入通 州 泰兴县 界 汉 书志湔 氐道江 水 东 南 至江 都入 海 三国魏 黄 初 五年六 年

     两 幸 广 陵 故 城 临 江 观 兵  望见 江 涛汹 涌 叹 曰此天 之 所 以 限 南 北 也 元 和  志西 北 自六 合 县 界流

     入江 都 晋 祖 邈 击檝 中 流 自 誓之 所 南 对 丹 徒之京口 旧 阔 四 十 馀里 今 阔 十 八里 方 舆 纪 要 唐初

     江 面 阔 四 十 里 其 后 沙 壅 为瓜 洲 开 元 中 阔 二十五 里 宋 时 洲 渚 益 广 绍 兴 中犹 阔 十 八 里 明 嘉靖

     以 来 仅 阔 七 八 里 通 志 瓜 洲 与 镇 江 相 对 江 面 阔十 馀 里 旧 志 自 六 合 瓜 步 山 入 仪 徴 县 境 经 黄 天

     荡又 东 五 十 里 经 县南 上江 口 去 下 江 口 一 里下江口 与 江 心 天 安 洲相 对其 东 十 五 里 为 旧 江口

     西 北 至 县 十 里 与江 心 新 洲 相 对江 都 县 瓜 洲 渡口 与 江 心 金 山 寺相 对 东 十 八 里为 沙 河 港 其 东

     南 与 江 心 焦 山寺相 对 亦 谓 之 沙 𭐏 河 旧 与 白 塔芒 稻 二 河 俱 为泄水 通 江 处 又 东 五 里 曰 深 港 又

     五 十 馀 里 曰 宝 塔 湾 又 东 南 四 十 五 里曰 三 江 口亦 曰 新 港 又 东 至 周 家 桥 四 十 里 与 圌山 相 对Page:Sibu Congkan Xubian13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032.djvu/34

   李吉甫又筑平津堰泄有馀防不足漕流遂通宋史河渠志天禧二年江淮发运使贾宗议开扬州

   古河缭城南接运渠毁龙舟新兴茱萸三堰凿近堰漕路均水𫝑明年役成漕船无阻元丰七年

   真楚运河 元祐四年瓜洲置闸崇寕二年诏淮南开修遇明 河自真州宣化镇江口至泗洲河口政

   和元年发运使柳庭俊言真扬楚泗高邮运河堤岸旧有斗门水闸等七十九座比多损坏诏修复

   宣和二年向子𬤇言运河高江淮数大自江至淮凡数百里人力难濬李吉甫废闸置堰曽孝蕴复

   作归水澳惜水如金比年行直达之法或启或闭不暇归水又倾毁朝宗闸自洪泽至邵伯数百里

   不为之节故山阳上下不通宜于真州太子港作坝以复怀子河故道于瓜州河口作坝以复龙舟

   堰于海陵河口作坝以后茱萸待贤堰使诸塘水不为瓜州真泰三河所分于北神堰相近作坝闭

   满浦闸复朝宗闸则上下无壅从之漕复通利绍兴五年陈损之言乞兴筑堤堰自江都至淮阴三

   百六十里旧志江南之漕广陵当其咽喉自上江来者由仪徴入口自镇江来者由瓜洲入口至杨

    子 桥二河始 合谓之三汊 河东北 行至城南汇新河 宝带诸水 过城东南隅 转而北 绕城东东通沙

    河又北至城 北三里 西通柴河 又北 十二里西接槐家河又北 五里至 湾头西接 邵伯 新河东通运

    盐河又北 二十 五里至 邵伯湖经 邵伯 越河又北六十里入 高邮 界过州 城西又北 六十 里至界首

    镇又 北 六十 里经宝应城 西又北 二十 里至黄浦镇接 山 阳县 界高邮州志 城西北 有康 济河明宏

    治二 年漕 臣 白昻以 运舟经甓社湖 触 岸辄坏乃开复 河于 高 邮堤之 东以避其险自 城 北杭家嘴

    至州北三 十 里之张家沟 长四十里竟 甓社湖万历四年湖 水 决漕臣吴桂 芳议修复西 湖老堤于

    是改挑 康济越河 遂为永 利宝 应县志旧时漕经汜光湖 易致沉溺 明万历 十三 年于旧堤东修筑

    越河一 道河成赐 名宏济江 都县志县西 北十五里有邵 伯越河明 万历二十 八年于邵伯 东岸筑

    越堤 通漕 河 以避湖险 通志 本朝顺治八 年大濬高 邮漕 河 康熙十一 年修宝应县七闸十 二年

    建滚 水闸 于 邵伯南十六 年漕 堤溃高邮之清水潭十 七年 总 河靳辅以决 口深 不可筑更于湖中

   开河一道改筑东西堤与旧堤相属河成名曰永安十八年塞决口工竣又改置南运口于三汊河

   十九年再置滚水坝于高邮及宝应子婴沟二十年于旧堤险处悉更以石又创建高邮宝应减水

   坝六座二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 命修高邮南北堤工砖石四十年总河张鹏翮

   请重修高宝江都堤岸从之五十三年修瓜洲二闸五十九年修筑高宝江都三邑西堤石工雍正

   五年总河齐苏勒加筑江都宝应东西二堤九年总河嵇曽筠修筑高宝江都东西二堤土工各数

   千丈乾隆三年总河高斌请帑疏濬并筑堤工上自河口下至瓜洲闸长三万七千八百八十六丈

   五年重修东堤自高宝至邵伯计二百馀里十年大濬高邮官河二十一年东堤添建石坝历加修

   筑四十七年建宝应通湖石闸挑濬扬关上下浅河一千六百八十丈嘉庆七年修宝应石闸十六

   年扬河扬粮厅属加厢拆修运盐河自府城北湾头闸下承邵伯新河水东经泰州西三

   十里斗门镇又东至城南北通城濠贯城为市河中经运河坝又东行一百二十里至海安镇入通

    州如 皋县 界自城南 运 河坝分 一 支南 流 为济 川河三 十里 至庙湾又 二 十里至 通 州泰 兴 县之 柴

    墟镇西 南 达 扬子江 商 泊 多由此 入又北 运河自泰州城 北 一 里之东 西 二 坝南接 市河水 北至新

    城分 为 三一 自 新城 东 北流十 五里至于 祈湖又东四 十 里至 秦 潼镇 又 东六十 里至西溪 镇即晏

    溪河也 旧 志 谓之西溪一 自新 城北行经 港口镇又北达 兴 化 县之运盐河 亦曰 浦汀河一 自新城

    西北行八 十 里至樊 汊镇 亦 曰运盐河西溪又 分为二自西 溪 南出历 梁垛 安 丰富安三场为阔 河

    又南行四 十 里至海 安 镇镇 南 即运盐河 也一自西溪东北 岀 者经东 台 河垛 二 场谓之串 场河与

    兴化县之 运 河 会兴 化 运河自 高邮州 北西接新开高邮湖 东 流 八十 里 抵河口 镇一名 闸河亦曰

    东 河俗 称 下河 汇州 东南白 塔城 子山 阳诸河 水入 兴化 县 界南 通蚌 沿河又 东至 县城 南分流 为

    城 河又 东 为 车路河经 得胜湖 东流九 十 里入泰州 界汇 串 场 河历丁溪 草堰诸 场北流 经 县东北

    之 白 驹刘 庄 二场 又北 达盐城 县界入 海 通志本 朝 雍正 九 年濬 泰州 盐河及 串场车 路 海沟诸

  河筑堰建堤工程告竣 按舆图府境自运河以东盐河最大泰州之盐河所以泄邵伯高邮之盐

  河所以泄新开湖一南従泰兴通州入海一北从盐城入海二河支分派别屈曲相通而边海之串

  场河横络南北其东入海之口有四一曰天开河头在河垛场东西承梓新河水一曰苦水洋在天

  开河头北丁溪场东西承车路河水一曰斗龙港口在苦水洋北草堰东北西承白涂河及海沟河

  水又北为刘庄海口入盐城县界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   命廷臣会议开下河雍正九年

  泰州运盐河二万五千七百馀丈串场河一万一千馀丈又濬车路海沟等河凡入海各处建闸宣

  乾隆九年濬南北串场等河以资分泄二十二年河底开深五尺自是底水不涸而沿江闸坝得

  以长年启板二十八年重濬并修各闸外引河五十五年挑濬泰属各场河二百九十三里嘉庆十

  一年挑濬金湾中北二闸俾由仙女庙入运盐河芒稻河在江都县东二十里承盐河所

  受湖水南泄之江为盐艘必经之地设闸堵闭以资浮送毎遇盛涨水无去路遂致成灾芒稻河迤

  下旧有越河岁久淤塞 本朝乾隆二十三年江总督尹继善等请疏濬泄水运盐分为两途闸

  坝启放合宜矣其东又有秦塘港亦泄盐河水南入江嘉庆十六年兴挑芒稻河东西两闸口门

  白獺河舆地纪胜在江都县东六十里一名龙皃港图经云尝有怪物自海陵穿入此港直

  至古盐河南岸变为白獺因名旧志谓之白塔河北接运盐河南通大江明宣德七年陈瑄开白塔

  河置四闸合江南漕运从常州西北孟渎口过江入白塔河北行经运盐河至湾头达官河以省瓜

  洲盘坝之费正统四年废今冬涸春汎民得灌溉之利通志南通大江北入高邮州界接城子河

  新河在江都县南二里南流至姚家沟入运河明万历中开伊娄河在江都县南二

  十里南通大江北至扬子桥接官河即瓜洲运河也唐书志开元二十六年润州刺史齐澣以州北

  隔江舟行绕瓜步纡汇六十里乃于京口塘下直渡江二十里又开伊娄河二十五里达扬子立埭

  舆地纪胜即扬子镇以南至江运河也自隋以前扬子镇尚临江至唐时江滨始积沙至二十五里

  故穿此河亦曰瓜洲渡河渠考三汊河口即瓜洲与仪征达府通漕之道明嘉靖七年漕臣唐龙请

  于此置闸以尽漕利天启初发丁夫开濬三汊河通志运道由瓜洲闸行其南岸花园港为粮艘所

  停泊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江溜北冲花港港总漕施世纶始于瓜洲绕城河开坝行漕雍正六年

  决口塞仍开瓜洲旧闸瓜洲闸河在江都县南四十里由瓜洲通惠广惠二闸至江口

  瓜洲月河在江都县广惠闸之上 本朝雍正八年因闸河水无关蓄自青莲庵起至尤

  家碾止开月河一道长三百六十七丈雍正九年又于瓜洲西南正人洲另开引河一道长六百四

  十一丈五公滩开支河长三百六丈夹江内筑贻心坝长一百五十丈五尺又南北两头接筑拦水

  汊在江都县西南十五里府志仪徴瓜洲之水至此与江都合流故名亦名茱萸

  湾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建 行宫于此又迤上有三汊越河乾隆五年

  凤凰桥引河在甘泉县北三十里 本朝康熙三十九年总河张鹏翮以金家湾

  泄水不畅奏请发帑复开此河分杀其𫝑由芒稻河入江乾隆八年二十一年屡濬邵伯新

  河在甘泉县北三十五里邵伯南五里一名人字河自金家湾导湖水东南流至湾头绕官河达

  运盐河折而南下为芒稻河入于江 按此即泰州运盐河之源邵伯越河越一作月

  在甘泉县北四十五里明万历十八年总河刘东星于运河东筑越堤引河一道以避湖险又新越

  河在邵伯镇南 本朝康熙三十九年开自仓巷口西向折而南至大王庙筑南北二坝水患永平

  曹运无滞槐家河在甘泉县东北十五里源岀仪徴陈公塘东北流经雷塘东岀汇淮子河

  又东八运河引水至湾头山阳河在甘泉县东北六十里濒宜陵镇北经高邮州东四十五

  里濒樊汊镇又北自三垛桥口入运盐河淮子河在仪徴县东舆地纪胜有戴子港在陈公

  塘南旧志怀子河即带子港在县东二十里亦曰太子港源岀阿公塘县北诸山涧水皆流汇焉南

  入运钥匙河在仪徴县西其上流为沙河自江寕府江浦六合二县流入东南流经胥

  浦桥又东南注新济桥分二派东通外河南达上江口入江外河在县南东接官河水环绕城郭由

  城西南通钥匙河城子河在高邮州东南自城南馆驿后接濠河东抵各盐场北达州东

  二里之烧香港通运盐河又北城子河在州治东自南河头至十里尖与城子河合二河俱于 本

  雍正元年隆二十二年濬秦兰河在高邮州西六十里源出安徽天长县野山东北流

  入武安新开二湖横京河亦名海陵溪在高邮州东北七十里上通鼍潭湖西北流经兴

  化县西北十五里又北流经宝应县东九十里俗呼琵琶头又北流达射阳湖梓新河

  在兴化县东南十里东通塘港西达得胜湖 按舆图在车路河之南东达河垛场合串场河 本

  乾隆十一年二十八年屡濬蚌沿河在兴化县南三十里陵亭镇南岸接泰州北界西北

  接运河东流百二十里达泰州串场河 本朝乾隆八年二十入年屡濬山子河在兴化县

  西四里西通横京河东北入白涂河白涂河在兴化县东北十里西通横京河经平望湖东

  流合串场河又海沟河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东北达白驹场合串场河又车路河在白涂河之南东

  达丁谿场合串场河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以下泄水之处甚少议挑车路白涂海沟三河使兴

  化所受之水由丁溪草堰白驹入海雍正九年开濬乾隆十一年重濬宝应城子河

  在宝应县东南十八里西北接望直港南通章思荡通志作成子河潼河在宝应县东南六十

  里由县南分运河水东流为子婴沟接高邮州界又东北入射阳湖衡阳河在宝应县西南

  源出安徽盱眙县界东流绕云山东北流二十里经衡阳镇又东北流四十里经洒火湖又东北二

  十五里通汜光湖长百馀里明万历中于汜光湖西北挑濬六百馀丈为泊舟处并资灌溉谓之阴

  泾河在宝应县东北四十里西南接运河东流经县北又东北入射阳湖辞郎河

  在东台县西十里南接西溪北通兴化县𧉻沿河又角斜河亦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南通栟茶角斜

  二场至如皋立发口通运盐河串场河自东台县之西溪东北迳东台场又北至河垛场又

  北至丁溪草堰二场又北至白驹场又北至刘庄场又北至淮安府盐城县之伍祐新兴二场又北

  过天妃石硗庙湾等口而入海此河串通各扬为运盐之要津七县泄水之总港 本朝雍正九年

  乾隆九年十七年二十七年屡濬渌洋湖在府城东北六十五里通艾陵湖半入高邮州

  界东接淤溪河舆地纪胜在高邮军城东南三十里旧志湖之西有瓮子湖黄子湖

  泉县西北六十里东通官河西至宋口邵伯湖在甘泉县东北四十五里运河之西东接

  艾陵湖西接白茆湖西南通新城湖北通高邮甓社湖旁有邵伯埭晋太元十一年谢安筑新城于

  城北二十里筑堰以灌民田民思其德以比邵公因名寰宇记邵伯埭有斗门在广陵县东北四十

  里临合渎渠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于邵伯镇迤北创建减水三闸宣泄湖水由恒子湖经渌洋湖

  汇入兴化盐城各河岀范堤诸闸归海乾隆二十二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有   御制邵

  伯湖诗二十三年开挑引河四百三十三丈艾陵湖在甘泉县东北四十五里邵伯镇东

  西接官河东北通渌洋湖齐建武五年遏艾陵湖水立裘塘屯今自艾陵北曰葑塞湖去府城五十

  大石湖在甘泉县东北四十五里即古岱石湖也南通张纲沟引流灌溉通志宋元丰

  中知江都县罗适濬大石湖改名元丰白茆湖在邵伯镇西东通官河昔置斗门桥于此

  运河水涸则引湖以济漕五湖在高邮州西六十里西北接安徽天长铜城河水西通珠湖

  珠湖在高邮州西七十里通五湖宋秦观诗高邮西北多巨湖累累相连如贯珠高邮

  湖一名新开湖在高邮州西北三里长阔一百五十里安徽天长以东之水皆汇此湖达于运河

  湖中突起一洲可百馀亩洲去城十里水虽盛涨终不能没又武安湖在州西南三十里北通新开

  湖东南通运河 本朝乾隆十六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有   御制高邮湖诗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帝随扈御制过高邮湖诗甓社湖在高邮州西北舆地纪胜离城

  三十里南北三十里元至元十三年张士诚作乱淮南行省李齐出守甓社湖即此通志宋崔伯阳

  赋叙云孙觉于湖上夜读书见大珠光烛天是年登第旧志珠见则有休咎之应又石臼湖在洲西

  北五十里通甓社湖樊梁湖在高邮州西北五十里上流即安徽天长石梁湖樊梁溪也与

  新开甓社为高邮三大湖宋绍兴初有张荣者聚众于此击退金人旧志州境之湖多在西北二境

  互相通注其大者或曰三湖或曰五湖蒋之奇诗三十六湖水所注其间尤大为五湖五湖盖樊梁

  三湖合平阿珠湖为五也或又以为即州西六十里之五湖云平阿湖在高邮州西北舆地

  纪胜离城八十里旧志上流亦自安徽天长县铜仁湖分流东注鼍潭湖在高邮州东北

  九十里通兴化县海陵溪流入宝应县界入射阳湖射阳湖寰宇记在宝应县东六十里中

  流接淮安府盐城县界旧志湖东属淮安府盐城县西北属淮安府山阳县西南属县境萦回三百

  馀里其南北浅狭东西深广为群川之委流东达于海广洋湖在宝应县东南五十里东

  西十里南北三里西南接潼河东北由三王沟通射阳湖东南通沈垛港入博支湖博支湖

  在宝应县东南九十里北会射阳湖津湖在宝应县南六十里东通运河西接汜光湖南入高

  邮州界或曰即三国魏之精湖汜光湖在宝应县西南十五里东西三十里南北十里南通

  津湖西南连洒火湖旧时漕运经此风涛多阻明万历中开越河以避其险洒火湖

  应县西南四十五里西南接衡阳河东北通汜光湖南逹安宜溪白马湖水经中渎水经

  白马湖舆地纪胜在宝应县北十五里旧志东西十五里南北三里东北通运河北达广浦为往来

  要津或曰即故白马塘也得胜湖在兴化县东十里旧名率头湖舆地纪胜宋建炎中张荣

  贾虎率山东义军由梁山泊与金人战至承楚闲金将达兰在泰州荣以舟师设伏掩击于率头湖

  大败其众因更名得胜湖旧志西南通运盐河东通丁溪场又莲花六十四荡在县东十里北通得

  胜湖多植红莲灿如朝霞为邑之盛 达兰旧作挞览今改正车路湖在兴化县东三十里

  自丁溪场入得胜湖 本朝雍正九年濬并筑堰建堤乾隆十一年重修白沙湖舆地纪胜

   在兴化县南十里岸有白沙因名旧志在县东南与得胜湖相接平望湖在兴化县北二

   十里白涂河所经湖中有平冈可四望故名吴翁湖在兴化县北二十三里西接海陵溪

   东流为海沟河至白驹场入运盐河相传以吴尚隐此而名大踪湖在兴化县北四十五

   里湖中接淮安府盐城县界西北通宝应县射阳湖千人湖寰宇记在兴化县东北一百一

   十里相传隋末有千人避难于此得全因名鸭子湖在泰州南二十里周二十五里东北

   接运盐河西通济川河鸡雀湖在泰州东北四十里周三十里通志有于祈湖在州东北

   三十里亦曰于溪以村得名其下流入鸡雀湖包老湖在泰州东北鸡雀湖之东周四十里

   旧志水至清无滓虽与他水会流亦不𮦀挈壶氏以供滴漏樊梁溪寰宇记在高邮州北

   二十里源出安徽天长县石梁河东流入樊梁湖南溪在兴化县南方舆胜览范仲淹监盐

   税日有南溪驯鸥诗通志即沧浪溪安宜溪在宝应县西南六十里寰宇记县有安宜溪古

  安宜县因此名旧志西南通高邮樊梁湖北接洒火湖黄浦溪在宝应县北二十里黄浦

  镇西接运河东流入凌溪 本朝乾隆二十一年濬凌溪在县东北西接黄浦南通黄昏荡东北入

  射阳金钗涧舆地纪胜在宝应县西七十里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七里港

  在甘泉县东北唐盐铁使王播奏扬州水浅舟船涩滞请从府北阊门外古七里港开河而东屈曲

  至禅智寺桥通旧官河长十九里旧志在江都县东北七十里亦曰七里沟张纲沟

  记在广陵县东三十里从岱石湖入四里至沟心中与海陵分界后汉张纲为广陵太守济惠百姓

  劝为农桑于东陵村东开此沟引湖水灌田今称张公渠茱萸沟在江都县东北运河分流

  也又东流入泰州界阮昇之记吴王濞开此沟通运东至海陵仓以北有茱萸村故名元和郡县志

  在江阳县东北九里隋仁夀四年开此以通漕旧志亦名茱萸湾其分流处亦曰湾头周显德三年

  韩令坤克南唐扬州南唐兵来攻令坤败之于湾头堰宋绍定三年李全以楚州叛攻扬州至湾头

  立寨据运河之冲即此今运盐河自湾头东行五十里至宜陵镇又东二十里至斗门入泰州界又

  曰东炀帝沟舆地纪胜炀帝所开即今运河旧志在江都县西北十五里通隋故宫直

  接雷塘去炀帝墓不远因名山阳沟在甘泉县东北三十里南接运河东北经高邮入射

  阳湖即隋时所开蔷薇沟在甘泉县东北舆地纪胜在江都县东北六十里接高邮永安

  港昔之蔷薇村也子婴沟在高邮州北七十里接宝应县界三王沟在宝应县

  东六十里南通广洋湖北贯射阳阜入射阳湖七里沟在宝应县北七里西接运河东入黄

  昏荡又长沙沟在县东二十五里西接运河入广洋湖白沙洲在仪徴县南滨江地多白

  沙唐白沙镇以北名新洲在仪徴县东南五里江中又天安洲在县南十里江中元末康茂才

  结砦处与新洲相映带汊港纡回并为江洋要害今与南岸相连芦洲在宝应县东十三里

  或以为东晋祖逖军于芦洲即此湖逗洲一作壶豆洲寰宇记在泰州东南二百三十八

  里海中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五里多流人煮海为业梁太清六年侯景败将赴此洲为王僧辩军

  人所𫉬即此金家湾在甘泉北三十五里即东西湾本朝乾隆十年各建滚水土𭐏二

  座坝下开濬引河二千馀丈分引河水入于盐河二十三年二十七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屡奉

    命修濬   高宗纯皇帝南巡御制阅金湾六闸书事诗嘉庆十一年重濬 宋

  泾在宝应县城东自城南分运河水贯城东出又东折而北入黄昏荡花师潭在高邮州

  爱敬陂在仪徴县东北二十里接江都县西境元和志在江都县西五十里汉陈登为太守

  所开亦号陈公塘唐书志江都县有爱敬陂水门贞元四年节度使杜亚自江都西循蜀冈之右引

  陂趋城隅以通漕溉夹陂田旧志宋大中祥符闲置斗门石鿎引水济运绍兴四年诏毁之以遏金

  兵淳熙中漕臣钱冲之言真州陈公塘周囘百里东西北倚山为岸其东南系前人筑堤启闭藉以

  灌溉宜仍修筑从之明初渐淤天启四年修治寻废白水陂元和志在宝应县西八十里邓

  艾所作与安徽盱眙破釡塘相连开八水门立屯溉田万二千顷宋元嘉末尝决此塘以灌敌隋大

  业未破釡塘坏水北入淮于是白水塘亦坏唐书志县西南八十里有白水塘羡塘证圣中开置屯

  田又县西南四十里有徐州泾青州泾西南五十里有太府泾皆长庆中兴白水塘屯田凿北四里

  有竹子泾亦长庆中凿九曲池在甘泉县西北蜀冈之麓旧志隋炀帝幸江都作水调九

  曲奏于池上故名小海池在泰新塘在府城北十里长广二里馀西北接上雷

  塘入于运河亦曰小新塘雷塘在甘泉县北亦曰雷陂汉书江都王建游雷波注波读为陂郡

  县志在江都县北十里唐书志江都县东十一里有雷塘贞观十八年长史李袭誉引渠又筑勾城

  塘灌田八百顷又杜佑传佑为淮南节度决雷陂以广灌溉雷塘有二上雷塘长广六里下雷塘长

  广七里自宋以后日就湮废民占为田明亦屡经修复今由淮子河引流济运又勾城塘在县西南

  三十五里接仪徴县东北四十里界塘长广十八里有奇南入运河刘塘在仪徴县西北五十

  里方山之西灵岩之东接江寕府六合县界由东沟南入大江茆家山塘在仪征县北北

  依山东南引流入外河稍东为北山塘隔县里许亦引流南入外河白马塘在高邮州西南

  七十里北近北阿镇晋太元中谢元自广陵救三阿次于白马塘即此通鉴地理通释塘阻三阿溪

  唐书志高邮县有塘堤灌田数千亩又唐会要元和三年李吉甫节度淮南筑富人固本二塘溉田

  万顷又以漕渠庳下不能居水筑堤淤之名曰平津堰旧志皆在州界第五泉在甘泉县

  西北蜀冈上张又新品此泉为第五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有   御

  制第五泉诗董井在府城盐运司治内即汉江都相董仲舒故宅井也后人号曰董井









                           前提调官张日章恭纂辑

                           提调官贾克慎恭覆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扬州府

  ︹古迹︺广陵故城在府东北史记六国表楚怀王十年城广陵秦置广陵县二世二年广陵

   人邵平为陈王徇广陵后汉书志注吴王濞都广陵筑城周十四里半三国志魏移治淮阴而以故

   城为边邑吴五凤二年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文献通考魏黄初六年文帝幸广陵故城即鲍照所赋

   芜城也方舆纪要晋太和四年桓温发徐兖二州民筑广陵城谢安镇广陵筑新城以壮保障宋史

   显德五年以城为吴人所毁诏韩令坤为修筑都部署筑故城东南隅为子城李重进复改筑周

   十二里绍兴中郭棣知扬州以为故城凭高险固重进改卜今城势处卑渫复即遗址建筑与旧城

   南北对峙中夹甬道疏两濠以转饷谓之大城按甘泉县志唐时扬州城西据蜀冈北抱雷陂其

   城甚大梦谿笔谈所云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是也至周韩令坤所筑之小

 城及李重进改筑州城俱在唐城东南隅宋郭棣即唐城遗址筑大城曰保寨城又筑夹道以通于

 州是谓三城李光孝诗风光鸿雁过三城是也今之府城为明张德林等改筑乃截宋州城之半非

 大城旧基也老学丛詨云后周改筑周二十馀里开明桥之额皆因旧徙置开明为二十四桥之一

 在唐城内故桥徙置而仍其名今桥在先春门内则今之府城即宋之州城但宋时周二十里故在

 唐城东南隅明时周九里故在大城西南隅明陆弼以为即宋大城遗郭殊未详考又按鲍照芜城

 赋注登广陵城作广陵城自汉魏以迄晋宋其名相沿因竟陵王诞之乱城邑荒芜故曰芜城非别

 有一城也名胜志谓即䢴沟城固非而赵鹤又以为刘宋时城亦无据本化故城

 都县东二里大观图经隋大业十年分江阳立本化县于郡南串逻合渎渠城在郡东北一十八里

 江都故城在江都县西南方舆纪要在西南四十里汉景帝四年置县三国时废晋

 太康中复置东晋省入舆县寻复置唐为附郭邑而城圮于江水经注江都县城临江其后移入附

  郭而故城废寰宇记江都故城在县西南四十六里城临江水今为水侵无复馀址舆县故

  城在甘泉县西四十五里汉置县属临淮郡后汉属广陵郡刘宋元嘉十三年并入江都县宋书

  符瑞志元嘉二十五年广陵太守范邈上言所领舆县前有大浦控引潮流水常淤浊自此以来源

  流清洁故老相传以为休瑞齐安故城在甘泉县东北齐永明初析江都县置属广陵

  郡寰宇记故齐安县 按阮昇之记云齐高宗建武五年遏艾陵湖水立裘塘屯移县于万岁邨中

  兴元年废县西南去扬州城六十一里海安故城在泰州东南一百里宋书志新平郡

  海安泰始七年立南齐书志海陵郡海安永明五年罢新郡并此县废陈书宣帝纪太建五年戎昭

  将军徐敬辨克海安城唐书志广陵郡海陵景龙二年置海安县开元十年省九域志县有海安镇

  扬子废县在仪征县东南汉江都县地隋末杜伏威尝置戍守于此名扬子镇唐永淳元

  年析置扬子县属扬州大历以后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比五代时南唐改为永贞县宋太平兴国

  中复曰扬子乾德二年改属建安军寰宇记县西北至军五十里太中祥符六年置真州移县附郭

  西故城废舆地纪胜旧志在县南十五里善应乡高邮废县今州治汉置县梁于此置

  神农郡陈书宣帝纪太建七年移神农郡还隶南兖州元和志高邮县南至扬州一百里寰宇记高

  邮军本扬州高邮县开宝四年建为军仍以县隶直属京师又高邮县本汉旧县是秦之高邮亭

  因以立名三国时荒废晋太康中复立隋大业中移于樊梁镇永徽元年复旧所舆地纪胜高邮地

  形四隅皆低城基独高状如覆盂故亦名盂城临泽废县在高邮州东北刘宋泰豫初置

  县属海陵郡齐因之隋废隋书志江都郡高邮梁析置竹唐三归二县开皇初郡废又并竹唐三归

  临泽三县入焉旧志临泽镇在州东北九十里海陵废县今泰州治汉置县五代时始置

  泰州寰宇记州南至大江七十五里本扬州海陵县杨吴乾贞中立为制置院南唐昇元元年升为

  泰州舆地纪胜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旧志绍兴十年移州治泰兴沙上后复旧治明初始

  省县入州 按后汉志无海陵而不详省入何县据沈约志但云三国时废则是后汉时其县故在

  而志脱误也又三国吴志吕岱传岱广陵海陵人为郡县吏避乱南渡诣孙权则是汉末海陵未废

  即沈约志所云晋太康二年复立者亦未可信至晋志广陵所统县有海阳而无海陵以前汉志海

  陵有江海会祠及晋志祠在海阳推之知海阳即海陵耳安海废县在泰州东南晋义熙

  中置属海陵郡隋属江都郡并如皋县入之唐初废舆地纪胜故城在海陵县东南一百里仐为安

  建陵废县汉建陵县在今沭阳县界晋义熙中侨置于此属山阳郡寻属海陵郡刘

  宋时为郡治齐因之梁仍属海陵郡隋开皇初省入海陵旧志在泰州东北七十里蒲涛废

  县在泰州东南晋义熙中置属海陵郡宋齐因之后废安宜旧县在宝应县西南汉置

  平安县晋废萧齐置安宜县梁移阳平郡来治大宝元年侯景改阳平为北兖州其地寻入北齐陈

  太建五年吴明彻北伐克阳平郡十一年复入于周元和志安宜本汉平安县上元三年于县得定

  国宝因改曰宝应北至楚州九十里张公城在甘泉县西寰宇记江都县张公城图经云汉

  末张婴所筑在县西四十里旧志张纲为郡守单骑造贼垒示以恩信张婴悦服归降即此

  城在甘泉县北十八里晋书太和十年谢安出镇广陵之步邱筑垒曰新城方舆纪要宋德祐二

  年李庭芝守扬州元将博啰欢拔新城以逼之即此夹城在甘泉县西北四里亦宋宝祐时筑

  以新宝二城相连因名宝祐城在甘泉县西北七里旧名堡城方舆纪要宋宝祐四年

  贾似道筑周一千七百丈包平山而瞰雷塘遗隍断堑隐隐可寻即隋迷楼故址也䢴沟城

  在甘泉县西北寰宇记在城西四里蜀冈上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䢴沟通江淮水经注吴将伐齐

  自广陵城东南筑䢴城据此则䢴沟城西北先有古广陵城矣左安城在仪征县西二十里

  通志宋治平中建地多山谿旁有崇邱道岀六合盖旧时戍守处高邮军新城

  邮州东北宋咸淳初扬州置制使毕再遇筑土城于东北二门外与旧城相埓今仅存遗址

  牛城在宝应县东南十五里长三里相传宋神宗时筑土色皆黄形状如牛韩王城

  在宝应县东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宋绍兴中韩世忠镇淮阴时筑高黎王城在宝应县

  西南八十里周一里相传宋治平中高黎王筑石鳖城在宝应县西方舆纪要三国魏邓艾

  筑以营田晋书荀崧传荀羡北镇淮阴屯田于东阳之石鳖南齐书周山图传建元二年辅国将军

  周山图表于石鳖立平阳郡隋书志江都郡安宜开皇初废石鳖县入焉通典石鳖城在县西八十

  泰州新城在泰州北五里州志宋端平中州守许堪修州城别筑堡城于湖荡中谓

  之新城德祐二年元阿珠遣兵拔新城留屯以逼泰州元至正十三年张士诚入泰州毁州城乃筑

  新城四面恃水设义兵元帅府及州治于此明徐达兵至遂夷新城移州复还旧治高邮废

  卫在高邮州治西旧为千户所明洪武四年改为卫 本朝康熙十七年兴化废守

  御所在兴化县治西 本康熙十七年泰州废守御所在泰州南 本

  朝康熙十七年裁海陵仓在泰州东汉吴王濞所置枚乘上吴王书转粟西向陆行不绝

  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臣瓒曰海陵有太仓欧阳戍在仪征县东北⺊里通鉴宋沈庆之

  讨竟陵王诞至欧阳戍水经注吴城䢴沟上承欧阳引江入埭六十里至广陵城招远场

  今兴化县治寰宇记本海陵县地杨吴武义中析为招远场寻改兴化县在泰州北一百五十里

  桑里在江都县西南二十里通鉴沈庆之攻广陵宋武帝命为三烽于桑里胡三省注桑里在

  广陵城西南锦春园在江都县瓜洲镇又有净香园倚虹园趣园九峯园在甘泉县西

  本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各

    赐联额并   御制锦春园即景倚虹园九峯园浄香园趣园诗四十九年   仁宗睿

  皇帝随扈有九峯园净香园诗东园在仪征县治东县志在东翼城内宋皇祐四年施昌言许

  元为发运使马遵继为判官因州监军废营地为之欧阳修为记蔡襄书后人因名园与记书为三

  众乐园在高邮州治东亦曰东园宋元祐初诏复州为军赐金葺之始于郡守毛渐成

  于杨蟠有堂曰时燕丰瑞玉水台曰华胥阁曰摇辉亭曰明珠四香序贤巷曰尘外迷春郡守杨蟠

  自为隋苑在甘泉县西北七里旧志大仪乡有上林苑亦名西苑称隋苑为西苑或沿长

  安之名相传苑三里杜牧诗红霞一抹广陵春即此名胜志西苑南三里为萤苑杜牧诗秋风放萤

  苑 按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五月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至七

  月幸江都宫是放萤事在东都不在江都也然杜牧在唐时去隋不远李商隐亦有芜城萤火之句

  或非无据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

  临江宫于此亦曰扬子宫十三年驾出扬子幸临江宫大会赐食并百僚亦饯于凝晖殿庭酺戏为

  乐数日寰宇记又有澄月亭春江亭悬镜亭皆在县南二十七里扬子宫西显福宫

  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方舆纪要隋宇文化及弑炀帝夺江都舟楫行至显福宫武贲郎将麦孟才

  等谋杀之不克即此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

  皆隋炀帝建隋书志江阳有江都宫舆地纪胜宫在江都县北五里今为上方禅寺十宫

  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㵎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

  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元镇南王宫在甘泉县西北

  六里元史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封子托欢镇南王于扬州 按扬州列朝宫殿散见史书者不一如

  江都王建游章台宫广陵王胥置酒显阳殿俱见汉书周显德五年二月庚午在扬州宴于行宫三

  月辛丑宴于瓜步行宫见册府元龟宋靖康元年徽宗至扬诣章武殿行宫乃留后妃诸王扬州见

  陆弻杂志建炎二年高宗䇿进士于崇政殿见中兴系年录南唐昇元四年宴群臣于崇徳宫故第

  见陆游南唐书昇元六年李昇迁杨行密子孙于海陵号永安宫见五代史又王士点禁扁载崇元

  殿光庆殿英武殿应干殿文明殿朝阳殿皆南唐殿名在扬州者今旧迹久湮未敢附会其地姑识

  四并堂在府城内宋韩琦建取美景良辰赏心柴事四者难并之义镇淮堂

  在府城内旧名芍药厅向子固改名舆地纪胜州宅旧有芍药厅在都厅之后聚一州绝品于其中

  平山堂在甘泉县西北五里蜀冈上宋庆历八年郡守欧阳修建舆地纪胜在州城西北大

  明寺侧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通志咸淳五年李庭芝镇扬州筑城包之城废堂为栖

  灵寺僧所据 本朝康熙二十年重建二十三年四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再幸其地

    御书平山堂及贤守清风怡情额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俱有   御制诗并赐墨宝恭藏于内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帝

  随扈   御制再游平山堂叠韵诗谷林堂在甘泉县西北宋元祐中建德昼

  堂在高邮州治宋政和闲郡中毛渐建以蔡襄所书十二字刻之石置堂上瞻衮堂

  邮州北城上宋绍兴五年都督张浚视师淮东次于此提举董𪰋于所憩之处作堂名曰瞻衮余壹

  梁武帝读书堂在宝应县舆地纪胜在宝应县齐兴寺三至堂

  州治舆地纪胜曾致尧知泰州事其孙肇复典是邦肇父易占尝知如皋肇以三世官海陵用建此

  堂列致尧六咏于堂之北榜曰六咏亭五贤堂在泰州旧光孝寺内祀张纶范仲淹富弻

  胡瑗王觌富弻读书堂在泰州东北八十里舆地纪胜弻侍其父征商于此与胡侍读

  周待制相友善堂在光孝寺之东四达斋在高邮州旧治宋苏轼集高邮使君赵晦之作

  斋东园户牖四达因以为名苏轼过而为之铭淮海楼在府治南城上名胜志宋州守郭棣

  即扬州南城为淮海楼偕客落成高邮陈造为之赋镇淮楼在府治南城上宋时建规模甚

  文选楼在府治东南相传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于此一云隋曹宪以文选教授生徒所

  居号文选巷楼以是得名明统志图经有文选巷即其处明月楼在府东北何良俊语林扬

  州赵氏好客有明月楼一时题咏甚多赵子昻题楣帖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彻

  酒器为赠皆春楼在府治东北开明桥西旧名大安宋贾似道改名骑鹤楼

  治东北因昔人有骑鹤上扬州语后人建楼因以此名摘星楼在府城西北隅旧志贾似

  道筑宝祐城建楼于上扁曰三城胜处摘星楼即其处也苏辙秦观皆有诗迷楼在府治西

  北七里古今诗话炀帝时新宫既成帝幸之曰使真仙㳺此亦自当迷乃名迷楼筹边楼

  在府城南方舆胜览宋郭棣即故城遗址建大观楼在江都县瓜洲南门城上息浪庵西

  江淮胜概楼在江都县瓜洲镇明正统中周忱建佳丽楼在甘泉县大市东酒

  库壶春园内名胜志规模轩厂江南诸山拱揖在目高咏楼在甘泉县西本朝乾隆二十

  七年御赐联额 甲 仗楼在甘泉县城西名胜志新城有甲仗楼晋谢安建唐张籍

  凤凰楼在甘泉县广北乡凤凰池侧隋炀帝建横江楼在仪征县城外宋时

  望京楼在泰州宋曾致尧建舆地纪胜望京楼在郡圃又永安楼陈书太建十一年

  有龙见于永安楼侧池中迎仙楼唐书高骈建高八丈饰以珠玉罗隐有诗卷书楼北山集宋高宗

  时以提点公𪠘为尚书省礼部在西北隅卷书楼下十三楼苏轼词游人多上十三楼雁行楼元宋

  无诗重柝雁行楼以上诸楼今莫详所在附注于此雪芗阁在府治后移揭于郡圃改阁为

  亭又延和阁广陵杂志高骈建于厅事之西芙蓉阁明统志在扬州厅后曾致尧有诗庆云阁唐张

  祐诗阁想庆云登彭城阁在甘泉县彭城邨大业杂记炀帝建阁中有温室先是开皇末

  有泥彭城口之谣其后果验唐李益有诗云山阁在甘泉县西北即五钩亭旧址宝祐志宋

  陈升之建吕公著守扬州时值中秋燕客其上秦观即席赋诗一坐叹服澄澜阁在仪征县

  北山芙蓉阁在泰州治内藕花洲上舆地纪胜芙蓉阁在泰州厅后高沙馆

  在高邮州西南方舆胜览高邮军有高沙馆四柏亭在府城  文庙南明统志宋元丰

  中邹浩为教授著四柏赋以见志后彭方为文学掾植四柏于学宫之南因以名亭水亭

  城北隅唐独孤及建有崔行军水亭汎舟诗延宾亭在江都县府志五代徐知诰为淮南

  节度副使于府署立延宾亭以待四方之士宋齐邱为记又广陵杂志唐高骈镇淮南立碑刻颂迎

  置碧筠亭又宋欧阳修于役志景祐三年七月至扬州遇秀才廖倚及子聪饮观风亭又云七月在

  扬州饮溯渚亭又欧阳修增建美泉亭于扬州今其地无考东陵亭在江都县东后汉志

  广陵有东陵亭注博物志曰女子杜姜左道通神县以为妖闭狱桎梏率变形莫知所极以状上因

  以其处为庙祠号曰东陵圣母旧志寰宇记云张纲沟在广陵县东三十里纲于东陵邨东开沟引

  水盖即故亭之地 按寰宇记东陵圣母庙在江都县南三十里与后汉志注所云庙祠者合又似

  在县江风山月亭在江都县瓜洲镇东南元扬州路总管熊汉卿别墅迎波

  亭在江都县瓜洲镇宋王令有诗玉钩亭在江都县西南唐元和中李夷𥳑镇淮南于城

  之西南见新月如钩因以名亭皇甫湜为记斗野亭在甘泉县邵伯埭宋时建扬州于天

  文属斗分野故名孙觉苏轼苏辙黄鲁直皆有诗无双亭在甘泉县东蕃厘观前以琼花

  天下无双故也宋欧阳修建一云宋郊建前贤题咏甚多风亭在甘泉县北宋书徐湛之传广

  陵城北有陂泽水物丰盛湛之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一时之盛也寰宇

  记亭观并在宫城东北角池侧竹西亭在甘泉县北唐杜牧题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

  是扬州后以此名亭宋欧阳修梅尧臣皆有诗后向子固易名歌吹亭舆地纪胜竹西亭在北门外

  五里 本朝乾隆四十九年   御制竹西精舍诗新 亭在甘泉县西北五里蜀冈南史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沈庆之进军新亭逼之即此又其麓九曲池上有木兰亭九曲亭池

  北有借山亭宋马仲甫筑波光亭宋周淙建有陈造赋王禹偁诗天开图画亭

  仪征县西城上宋郡守姚恪建即黄鲁直天开图画即山川句为名后因甃城亭废以其名揭于𫖯

  江楼嘉定闲吴机别建于朝宗门外又于其后创水竹喜凉涟漪闻凯转幽五亭谿阴亭

  在仪征县东宋苏轼有诗壮观亭在仪征县北五里北山之巅宋建米芾书榜后废绍兴二

  年郡守左昌时复新之杨万里有记玩珠亭在高邮州舆地纪胜在樊良镇宋嘉祐中扬州

  天长泽陂中有一大珠天晦多见后转入甓社湖或在新开湖凡十馀年镇当珠往来之处行人往

  往维舟以待其现因名亭焉濯缨亭在兴化县宋范仲淹建浮香亭在泰州旧

  治藕花洲后宋时有御书额通志州守陈垓刻秦观苏轼苏辙僧参寥古梅唱和诗于石谿光

  亭与迎宾亭避湖亭俱在东台县西谿镇宋范仲淹建南风亭在东台县西谿镇西南宋

  晏殊望江台在江都县瓜洲镇宋时金完颜亮南侵筑台望江故名吴公台

  在甘泉县西北四里一名鸡台寰宇记江都县吴公台在县西北宋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所筑弩台

  也后陈将吴明彻围北齐东广州刺史敬子猷增筑之以射城内号吴公台旧志唐武德元年江都

  守陈棱葬炀帝于江都宫西吴公台下即此又戏马台其下有路号玉钩斜为隋葬宫女处 按拾

  遗记炀帝于吴公宅斗鸡台下恍惚与陈后主相遇当即是吴公台也崑邱台在甘泉县

  北五里取芜城赋轴以崑冈为名宋欧阳修有诗钓台在甘泉县北二十里寰宇记云江都

  县钓台西征记云雷陂有台二丈又南兖州记云即吴王濞之钓台文游台在高邮州东二

  里宋苏轼与王巩孙觉泰观及李公麟同游于此州守因名其台曰文游以纪其盛公麟画为图刻

  之石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俱有   御制文游台诗凤凰台在泰州舆地纪

  胜在子城南相传昔有凤凰集于此皂角林在江都县南三十里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人陷

  扬州刘锜留屯瓜洲命将王佐等拒败金师斩金将高景山于此凤凰林在甘泉县北三

  十二里府志宋绍定四年有凤凰至其地故名水竹居在甘泉县西 本乾隆三十年

    赐名并静照轩额一联一王播宅在江都县南瓜洲播父恕为扬州仓曹参军因家于

  此府志播既贵归瓜洲故居感旧有诗董仲舒宅在甘泉县大东门外舆地纪胜即故

  县基今废为军寨府志今为两淮盐运使署谢安宅在甘泉县东盐运使前舆地纪胜谢

  安宅在法云寺有安手植双桧唐时犹存杨行密宅在甘泉县西北堡城宝祐志光孝院

  即其旧宅大观九域志唐光化闲行密施为僧院又李昪宅在夀安寺淳于棼宅

  泉县北十里有古槐一枝世所传南柯梦也

 ︹关隘︺钞关在江都县南门外为水陆要冲有关差驻札万夀镇巡司在江都县

  东四十里韩家沙明洪武初置又归仁镇在县东八十里青草沙亦明𥘉置巡司成化中移驻便益

  瓜洲镇巡司在江都县南四十里江滨元和志昔为瓜洲邨盖扬子江中之沙碛

  也沙渐涨岀状如瓜字遥接扬子渡口自唐开元以来渐为南北𬓛喉之处九域志江都县有扬子

  板桥大仪湾头邵伯宜陵瓜洲七镇旧志宋乾道四年始筑城置堡有石城东西北三面长四里明

  初置巡司嘉靖三十五年以倭警重筑砖城周一千五百四十三丈有五门居民商贾辏集守备等

  官镇守江防分司亦驻焉 本朝初设参将康熙十一年改设守备乾隆三十五年四十五年四十

  九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俱有   御制过爪洲诗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帝随扈有

  瓜洲放舟至金山成长律二首上官镇巡司在甘泉县西北六十里明初置 本朝因

  邵伯镇巡司在甘泉县北四十五里运河东明初置 本朝因之乾隆十六年

     御制邵伯镇诗旧江口巡司在仪征县东南十里明洪武初置寻移置于县

  南三里汊河口又县南一里旧税课局明洪武十六年建又县南二里运河上有批验盐引所

  首巡司在高邮州北六十里时堡镇巡司在高邮州东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

  初置旧志有张家沟镇在州北三十里明正统中置巡司又税课局在州东北新城内明洪武中建

  又河泊所亦在新城今俱废安丰镇巡司在兴化县东北六十里明置今因之又有

  税课局在县治南河泊所在县治北今废富安场巡司在宝应县东北 本朝乾隆三

  十九年设槐楼镇巡司在宝应县南二十里运河堤上明置衡阳镇巡司

  在宝应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初置海安镇巡司在泰州东南即故海安城明初

  常遇春重筑甃以砖甓周三里有奇寻置巡司海防考镇居如皋泰州之中东可以控御狼山通州

  海口之入西可以捍御扬州安乡镇巡司在泰州北六十里明置宜陵镇

  在江都县北六十里地势高阜居民稠密自湾头达泰州通道宋设宜陵驿于此大仪镇

  在甘泉县西七十里接安徽天长县界宋建隆元年亲征李重进次大仪遂克扬州绍兴四年金人

  入寇韩世忠军扬州提援兵至大仪以当敌骑大败之舆地纪胜宋尝置驿于此新城镇

  在仪征县东十里运河所经为商民辏集之地又东三十里为石人头镇接江都县界三垛

  镇在高邮州东四十里九域志高邮县有临泽三塾北阿樊良四镇旧志盖即三塾之讹也宋建

  炎中金人至楚州诏通泰镇抚使岳飞援之飞屯军三垛镇为楚州声援敌至三战三捷即此高邮

  志其地有三垛桥跨三阳河又河口镇在州东八十里接兴化县界车逻镇在高邮州南十

  五里临河石工 本乾隆二十六年北阿镇在高邮州西北舆地纪胜离城九十里即

  晋时三阿旧志东晋时尝侨置幽州太元四年秦将俱难彭超围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去广陵

  百里即此府志在州西北平阿湖北樊良镇在高邮州西北舆地纪胜离城十八里汉樊哙

  尝游此为之立祠陵亭镇在兴化县南二十五里唐大顺元年朱全忠将厐师古与贼将

  孙儒战败于陵亭即此九域志兴化县有陵亭镇芙蓉镇在兴化县北三十五里元至正

  十四年筑寨射阳镇在宝应县东四十里黄浦镇在宝应县北二十里九域志县

  有上游一镇或曰即此姜堰镇在泰州东四十五里运盐河所经斗门镇

  州西三十里接江都县界樊汊镇在泰州西北八十里接江都高邮界西谿镇

  州东北百二十里为商贾辏集之地宋天圣中范仲淹监西谿仓即此九域志海陵县有西海镇旧

  志州洪武初置巡司在西谿西三里又税课局在泰州治西南又淤谿薄湖河泊所在州北门外皆

  明洪武初建后裁扬州卫在江都县西南洪武四年仪征卫在仪征县治东

  南旧为千户所明洪武中改为卫奇兵营在仪征县南门外江口 本朝设游击驻防

  海陵监在东台县西寰宇记本煮盐之务南唐昇元元年于海陵县置官盐场八南四场北

  四场开宝七年移于如皋州志在州东北东台场明盐运使分司于泰州者驻东台场所辖拼茶角

  斜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丁谿小海何垛草堰凡十场为中十场而以西谿为总会之所又有白驹场

  刘庄场属淮安分司兴化县志白驹场在县东北百二十里张士诚所生地又东北接刘庄场

  茶寨在泰州东二百十里其东有角斜等寨皆明嘉靖中置分设官军防守广陵驿

  在江都县南门外邵伯驿在甘泉县北邵伯镇界首驿在高邮州北六十里接宝

  应县安平驿在宝应县北门外

 ︹津梁︺龙舌津在兴化县东门外通泗桥在江都县东跨市河钞关浮桥

  在江都县南门外户部分司前扬子桥在江都县南十五里即扬子津自古为江滨津要通

  鉴隋开皇十年杨素帅舟师自扬子津入击贼帅朱莫问于京口又唐武德二年李子通据海陵围

  江都沈法兴遣其子纶救之纶军扬子旧志宋建炎初帝自瓜洲南渡金人入扬州追至扬子桥而

  还即此县志今舟运西自仪征南自瓜洲至此合而北岀盖总会之所也古二十四桥

  在甘泉县西门外方舆胜览隋置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后韩令坤省筑州城分布阡陌别立桥梁所

  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废不可得而考然欧阳修自扬移汝苏轼自汝移扬犹形诸歌咏焉 本朝

  乾隆二十二年御制寄题二十四桥诗虹桥在甘泉县北门外一名红桥翼以朱栏岸

  多植柳为郡人游观之地乾隆十六年有   御制虹桥诗宝公桥在甘泉县北邵伯镇

  南相近有惠政桥稍西为通湖桥凤凰桥在甘泉县北三十五里相传昔有凤凰止此故

  开明桥在甘泉县东北旧传桥左右春月芍药花市最盛文津桥在甘泉县

  东北府学之东跨市河何家港桥在仪征县东南三十里北通双榆官道达于县南为

  瓜洲京口通衢望江桥在仪征县南稍南为珍珠桥俱跨里河胥浦桥在仪征县

  西十里相传为伍子胥入吴涉江处因名宋史高宗本纪金人犯真州步军司统制邵宏渊迎战于

  三星桥在高邮州东南十五里安定桥在高邮州西旧名南濯衣桥跨市河

  稍北为通济桥旧名北濯衣桥多宝楼桥在高邮州北门外相近为遐观桥文林

  桥在兴化县西南儒学北汜光桥在宝应县南四十里白马桥在宝应县西北

  白马湖口瑞芝桥在宝应县东北跨市河宋元丰时尝产芝草故名太和桥

  州东南一名州桥又泰安桥在州南跨中市河丰利桥在泰州城南水关上旧名暮春桥

  济川桥在泰州城南一名高桥跨运盐河达通州如皋孔道白马庙渡在江都县

  南门外白马庙前相近又有井港口渡瓜洲渡在江都县南四十五里渡口与镇江府相

  对寰宇记扬州南至大江三十里渡口至润州七十里通鉴地理通释真州东行五十里可至瓜洲

  以向镇江西行六十里可至瓜步以达建康蔡居厚诗话润州大江本与扬子桥对岸瓜洲乃江中

  一洲故潮水悉通扬州城中李绅诗扬州郭里见潮生是也今瓜洲以闸为限不惟潮不至扬州亦

  不至扬子桥矣又仪徴县西南四十里亦名瓜步渡接江寕府六合县界安乐渡在甘泉县

  北五十七里一名小张家渡高家渡在甘泉县北六十五里路达高邮州界石人

  头渡在仪征县东四十里接江都县界五马渡在仪征县西二十里

 ︹堤堰︺漕河堤在府东北运河上长二百馀里为十闸以泄横流旧有斗门水闸等七十九座

  盖自邵伯湖以北地势西高而东卑高宝诸湖周数百里西受安徽天长县七十馀派之水南注于

  江夏秋汎溢故堤堰为最要高邮护城堤在州城外康熙六十年建乾隆三十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   命筑石工有御制示董事诸臣诗四十九年   仁宗睿

  皇帝随扈御制高邮晚泊诗西堤在高邮州运河西岸亦曰运河堤南接江都北达宝

  应又有东堤在运河东岸唐刺史李吉甫所筑明万历闲重修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改建石工

  宝应护城堤在县城外乾隆二十二年建筑捍海堰即范公堤在兴化县东一

  百五十里宋史河渠志淳熙八年提举赵伯昌言通州楚州旧有捍海堰东距大海北接盐城袤一

  百四十二里始自唐黜陟使李承实建遮护民田屏蔽盐灶其功甚大时久颓圮至天圣改元范仲

  淹为泰州西谿盐官日风浪汎溢渰没田产毁坏亭灶请于朝调四万馀夫修筑至今赖之自后寖

  失修治自宣和绍兴以来屡被其害每一修筑必大兴工役望令淮东常平茶盐司今后如有塌损

  随时修葺务要坚固可以经久从之舆地纪胜天圣中张纶刺泰州与范仲淹修复兴化人为立张

  范祠 本朝雍正十年乾隆五年重修十年𣸸建石闸金门十九年又修并建界牌闸新堰

  在兴化县北门外宋建炎中筑明洪武嘉靖闲屡修姜家堰在宝应县东八十里宋祥符闲

  姜堰在泰州东宋史河渠志绍兴四年诏毁泰州姜堰令不通敌船县志在天目山下南

  濒运河其水北通西谿镇达上河北堰在泰州北四里濒运河邵伯埭在甘泉县

  北邵伯镇下闸西岸相近有邵伯小坝又有黄金坝在县东北皆官河曲折处蒋家沟水

  鿎在仪征县东五里又县东二十里有张家沟水鿎皆在运河南瓜洲坝在江都县南瓜

  渊镇府志漕河高江水数尺筑坝限水使不直于江漕河至此分为三支如瓜字中一支阻堤隔

  江东西二支通江名曰东港西港江湖由港以通往来南北为坝以限漕河之水明洪武初设东港

  八坝西港七坝正统十四年都御史周忱改筑十坝于东西港口以后相继修筑金湾滚

  水坝在甘泉县金湾闸南泄潮水入芒稻河闸入江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改建昭关

  滚水坝在甘泉县邵伯镇北五里旧有鳅鱼坝本朝康熙四十年改建于昭关乾隆五年

  八年二十二年屡修朱家坝在高邮州东又东北有绞关坝又东有蛤蜊坝三坝俱西障运

  河水东通兴化各盐场凡盐货西来客商通往俱于此过坝车逻滚水坝在高邮州

  南十五里车逻镇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三十年   高宗纯皇帝南巡俱有   御制车逻

  𭐏海安坝在泰州东海安镇北有东中西三坝限河水不南入运盐河以资东北诸场运

  大同闸在江都县东又有减水闸凡十一处俱在县北境芒稻河闸

  都县东南十六里明万历二十二年建二闸六门自湾头入运盐河东行十里从南岸泄水入芒稻

  河处也闸下十八里直逹大江又有芒稻河东闸 本朝雍正十年乾隆九年二十二年屡修旧

  有闸官专司启闭二十二年兼管金湾闸官驻札闸畔留潮闸在江都县南瓜洲镇一名

  瓜口扬子桥新闸在江都县南县志旧为坝明万历二十五年易以闸每伏秋启

  闸以泄官河之水春冬闭之蓄水以济运闸口去江五里金湾闸在甘泉县北三十五里王

  乾清纪曰在邵伯镇五里西接湖口东南十六里至芒稻河又十八里下江乃漕河泄水第一捷径

   本朝乾隆十年修筑二十三年二十七年屡修嘉庆十一年闸下河身一律挑濬清江闸

  在仪征县南三里运河上明洪武𥘉重建设闸官今因之又有惠桥腰闸南门里湖闸皆在运河上

  以时蓄泄东关闸在仪征县东北自此而南有通济罗泗拦湖三闸俱在运河上明成化十

  年建 本朝康熙三十年重修城东闸在高邮州东三垛镇运盐河旧名流津闸城南

  闸在高邮州南官河上沿堤岸而北凡三处又有城北闸亦在官河上沿堤西北凡六处 本朝

  增置陆漫闸丁谿闸在兴化县东百三十里即丁谿盐场又东北七里为小海草堰二场

  又东北百二十里为白驹场又北曰刘庄场接淮安府盐城县界明天启二年知县边之靖修拦潮

  五闸明年淮河大涨自高邮宝应而东俱由五闸汇流入海公私利之 本朝乾隆十九年二十二

  年二十八年屡修并疏闸下引河设闸官掌之减水闸在兴化县南沧浪亭南又一闸在城

  北元武庙北青龙闸在兴化县东北刘庄场 本朝雍正六年将青龙桥改建乾隆二十

  二年重修白驹闸在兴化县东北白驹场有南北中三闸乾隆五年江桥减水

  闸在宝应县南五十里沿堤而北有圮水瓦店朱马湾刘家堡七里沟十里铺凡七闸俱在运河

  黄浦滚水闸在宝应县北黄浦谿口运河东堤又有子婴沟三里沟七里铺凡三

  闸俱在运河东堤

 ︹陵墓︺盘古冢在甘泉县庙山九域志江都县有盘古冢及庙舆地纪胜在江都县西西兴乡

  ︹汉︺孔融墓寰宇记在江都县高士坊西北去州九里江都厉王墓在甘泉县

  东武乡郡国志岁旱鸣鼓绕之辄致云雨陈琳墓在宝应县东射阳邨︹三国︺︹魏︺张

  辽墓在甘泉县大仪乡︹南北朝︺︹陈︺杜僧明墓在高邮州临泽镇︹隋︺

  炀帝冢在甘泉县西北雷塘︹唐︺王播墓在江都县官河东︹五代︺杨行

  密墓在仪征县西七十里︹宋︺孙觉墓在甘泉县善应乡陈瓘墓在甘泉县

  西北蜀冈沈铢墓在仪征县西五里弟锡附孙正臣墓在高邮州东南焦里邨

  徐神翁墓在泰州舆地纪胜在县东七里有碑︹元︺张䇓墓在仪征县北蜀冈

  ︹明︺顾成墓在江都县东南运河东岸曾铣墓在甘泉县西金匮山高铨墓

  在甘泉县西十里仙人掌史可法墓在甘泉县西北梅花岭可法殉节扬州葬衣冠于此

  黄得功墓在仪征县西青山杨果墓在兴化县北十里高谷墓

  化县北十五里朱应登墓在宝应县东五里储巏墓在泰州西二里徐蕃

  墓在泰州北

 ︹祠庙︺韩忠献祠在府城雍熙巷祀宋韩琦曾襄愍祠在府城祀明曾铣

  忠庙在府城东宋绍兴中统制王方魏俊与金人战死为之立庙崔守祠在江都县

  城内祀宋崔与之大忠祠在江都县南祀梁祖皓宋李庭芝吴从龙汪立信赵淮明茅誧

  崇刚朱裒晏锐邱陞姜才陆秀夫十二人文丞相祠在江都县南祀宋文天祥又大忠节

  祠在仪征县东门外亦祀天祥以苗再成姜才配江水祠在江都县南瓜洲镇后汉书郡

  国志江都有江水祠汉宣帝祀江处海江潮神祠在江都县南瓜洲镇又镇有龙神庙

  董子祠在甘泉县新化坊祀汉董仲舒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   御赐工谊明道额

  双忠祠在甘泉县西门内祀明高邦佐陈辅尧广陵五先生祠在甘泉县

  西门祀宋胡瑗李衡王居正后增祀李树敏沈铢罗令祠在甘泉县北邵伯镇祀宋罗适

  三将军庙在仪征县东焦家山三将元宗渠渊张昭宋绍兴中战死于此邑人立庙祀之

  江令祠在仪徴县义城邨明统志在旧江阳县唐咸通中大旱令以身祷雨赴水死天即雨

  民为立祠通志作康令昭明太子祠在仪征县南祀梁昭明太子林太守

  祠在高邮州城内祀宋林伯成绍兴三钜公祠在高邮州廨西祀宋张浚韩世

  忠岳四贤祠在高邮州文㳺台祀宋苏轼孙觉秦观王巩又有四贤堂祀孙觉秦观乔

  执中朱夀昌三忠祠在秦州城内祀宋李庭芝姜才孙虎臣六太守祠

  州城内宋元符中建祀太守荆罕儒周敬述田锡张纶孔道辅曽致尧江海会祠

  州后汉书郡国志海陵有江海会祠胡安定公祠在泰州治西泰山墪下祀宋胡瑗

 范公祠在东台县便民仓西祀宋范仲淹

关帝庙在江都县三汊河上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   敕建   御书气塞宇宙额夏 禹

 庙在甘泉县浮山一在高邮州甘棠庙在甘泉县东北四十五里晋谢安有善政郡人

  恭爱庙在仪征县东二十里祀汉广陵太守陈登伍子胥庙在仪征县西城

  露筋庙在高邮州南三十里旧志唐时露筋烈女死此宋绍圣元年米芾刻石纪事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   御赐节媛芳躅额干隆二十二年四十九年俱有   御制露筋祠

  三闾大夫庙在兴化县东北四十里旧名钓鱼庙龙王庙在宝应县南门

  外明洪武十九年建 本朝乾隆三十年   御赐灵祐通津额

 ︹寺观︺梵觉寺在江都县琼花观之南即古兴教寺宋淳化闲建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

   赐额又府西有西方寺镇淮门北有铁佛寺南门外有静慧寺府南三里有宝轮寺瓜洲镇有化

  城寺仙女庙北有万佛寺南门外运河之南有善觉寺陵镇有慈云寺府城北有龙光寺俱

  香阜寺在江都县黄金坝旧名五台山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赐名香阜及名

  香清𣑽额并   赐墨宝法物乾隆十六年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   御书额联有

    御制诗并赐墨宝㳟藏于内智珠寺在江都县东南隅运河滨旧名吉祥庵

  本朝乾隆十六年   御赐寺额高文寺在江都县南三汊河西岸有塔曰天中其地为

  茱萸湾亦名塔湾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恭建行宫四十二年   赐额   御制碑记四

  十四年四十六年   御制额联   御制诗并   颁墨宝金佛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

  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御书额联六   御制诗并   赐墨宝佛像

  恭藏于内山光寺在江都县北宝祐志即今胜果寺在湾头镇前临漕河隋大业闲建先为

  隋帝北宫帝尝筮山火贲卦恶之因以宫为寺名山火后名山光有九院今并废宋天禧闲更建于

  县东南第三港沙河岸侧今归并寿安寺宝筏寺在江都县东北旧名救生寺乾隆二十七

  御赐寺额天安寺在甘泉县天安门外旧志寺在东晋时为谢安别墅义兴中有

  梵僧佛驮跋陁罗尊者译华严经请于谢司空炎建兴严寺宋政和中改今名 本朝康熙二十三

  年至四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六次临幸   御书额五联二有   御制诗并

    赐墨宝法物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

  帝南巡恭建 行宫于寺右   御书额联十二   御制诗并   赐墨宝法物恭藏于

  内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帝随扈有御制自高桥易舟至天安寺即景诗并重宿天安

  法云寺在甘泉县盐运司前通志晋谢仁祖宅也慧因寺在甘泉县西乾隆十

  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俱有   御制诗   赐

  寺额一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帝随扈   御制慧因寺诗石塔寺在甘泉县西甘

  泉山本慧昭寺刘宋元嘉十七年为高公寺唐先天二年为安国寺乾元中为木兰院开成三年

  石塔葬古佛舍利因改名亦名甘泉寺舆地纪胜宋苏轼守扬有石塔寺试茶诗贾似道重修

  净寺在甘泉县西北蜀冈上平山堂侧旧名栖灵寺又曰西寺 本朝乾隆十六年三十年

    赐今名及蜀冈慧照额莲性寺在甘泉县西北三里旧名法海禅寺 本朝康熙四

  十四年   赐额莲性寺乾隆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俱有   御制诗并

    御书扁额上方寺在甘泉县北五里蜀冈宝祐志旧在江都县北五里绍兴郡志旧有

  东西南北四寺北即北方寺 本朝乾隆三十年四十九年   高宗纯皇帝有   御制诗

  四十九年   仁宗睿皇帝随扈   御制上方寺诗宝 方寺在仪征县东门外运

  河滨康熙四十二年   赐额善因寺在高邮州北门外旧名地藏庵 本朝乾隆二

  十七年 御赐今额宝严寺在兴化县西迎恩里旧志碑目云兴化旧县治宝严院中

  塔基甃石镌唐大顺九年字齐兴寺在宝应县磨旗墩南唐保泰四年建相传梁武帝读

  书于此台迹犹存北山寺在泰州北二里唐宝历元年建王屋禅师道场宋嘉祐八年

  名开化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赐今额慈 济禅寺在东台何垛场旧名三昧寺后

  改圣果院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赐今额蕃 釐观在甘泉县大东门外旧志即古

  后土祠旧有琼花产焉汉元延二年建方舆纪要五代以前在城外俗云琼花观唐中和二年改名

  唐昌明正统中改建今处县志宋政和闲改仐名福缘禅林在江都县南运河滨旧名

  福缘庵 本朝乾隆十六年   御赐今额仙 源万夀宫在泰州治东南即晋乐子

  长故宅宋祥符中改为天庆观大观闲易名









                           前提调官张日章恭纂辑

                           提调官贾克慎恭覆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校恭覆校

 大清一 统志

  扬州府

  ︹名宦︺︹汉︺︺董仲舒广川人武帝时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

   王敬重焉陆稠吴人为广陵太守有威惠郡中谚曰解理结烦我国陆君马棱扶风茂陵

    章和元年迁广陵太守时谷贵民饥奏罢盐官以利百姓振贫羸薄赋税兴复陂湖漑田二万馀

   顷吏民刻石颂之张纲犍为武阳人汉安元年为广陵太守时广陵贼张婴等寇乱扬徐间

   纲单车造婴垒申示国恩婴面缚归降南州晏然于东陵村开渠引大石湖水灌利农田纲在郡一

   年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赵苞东武城人灵帝时迁广陵令视事三年政

   教清明郡表其状陈登淮浦人建安初为广陵太守明审赏罚威信宣布海贼薛州之群万

    有馀户束手归命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于城西二十里濬源为塘引水灌田用𫉬丰

    稔民名之曰爱敬陂︹晋︺孔衍鲁国人太兴中出为广陵郡虽郡邻西贼犹教诱后进不以戎

    务废业石勒常骑至山阳敕其党以 衍儒雅之士不得妄入郡境视职期月卒 于官谢 安

    人太元中拜太保镇广陵筑垒曰新城以壮保障时城北湖水毎涨没民田安筑平水埭随时蓄泄

    岁用丰稔后人名为邵伯埭云谢元安从子太元二年拜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

    北诸军事时符坚彊盛率兵百万列阵临淝水元以精锐八千决战坚众奔溃复平兖州进封康乐

    公元患水道险涩粮运艰难用督䕶闻人奭谋堰吕梁水树栅立七埭为派拥二岸之流以利运漕

    自此公私利便徐凝郯人为舆县令桓彝尝过舆访之欣然停留累日及至都谓𢈔亮曰徐凝

    真海岱清士即迁吏部郎刘毅沛人使持节兖州刺史号令严整所经墟邑百姓安悦︹南

    北朝︺︹宋︺徐湛之郯人元嘉中为南兖州刺史善为政威惠并行修广陵高楼南望锺

    山城北有陂泽水物丰盛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竹繁茂花药成行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

  刘善明平原人泰始中除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人种榆槚杂果遂𫉬其利

  ︹梁︺霍儁广陵令邵陵王纶与侯景拒战败绩贼执西丰公大春及儁等来城下逼令云已禽

  邵陵王儁独云王小失利已全军还京口城中但坚守援军寻至语未卒贼以刀伤其口景义而释

  焉萧正德收而害之祖皓易州人大同中为江都令后拜广陵太守侯景陷台城来嶷说皓剿

  除凶逆为要勇士耿光等百馀人袭杀景兖州刺史董绍先驰檄远近讨景景大惧即日攻之城遂

  陷见执车裂以徇︹隋︺薛孺华阴人开皇中为扬州总管司功参军有惠政每以方直自处

  府寮多不便之杨异华阴人开皇中除吴州总管甚有能名时晋王广镇扬州诏令异每岁一

  与王相见评论得失规讽疑阙宇文㢸洛阳人文帝时为吴州总管有能名张䖍威

  东武城人炀帝时拜谒者大夫从幸江都以本官摄江都赞治称为干理冯慈明长乐人大

  业十三年摄江都郡丞事李密逼东都诏令慈明安集瀍洛遣兵击密为密党所执密延于坐谓曰

   隋祚已尽今欲率四方之众问罪江都卿以为何如答曰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义之言非所

   敢对潜使人奉表江都及致书东都留守论贼形势密义而释之出至营门贼帅翟让乱刀斩之赠

   昌黎郡公谥壮武︹唐︺李袭誉安康人武德初擢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俗喜商贾不事农

   袭誉为引雷陂水筑句城塘漑田八百顷以尽地利民多归本娄师德原武人高宗时授江

   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异之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诿讵论寮吏哉韦凑万年人武后时

   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慑伏

   苏瓌武功人武后时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赀取钜万瓌单身

   襆被自将姚崇硖石人睿宗时迁扬州长史政条简肃人为纪德于碑崇长吏道明决无淹

   王志愔聊武人开元初改扬州长史所至破碎奸猾令行禁止境内肃然李憕

   人天宝初迁广陵长史民为立祠赛祝岁时不绝高适渤海人永王叛肃宗召与计事因陈

   永王必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准西来瑱率师会安

   陆方济师而王败张延赏猗氏人大历中为淮南节度使岁旱民他迁吏禁之延赏曰食

   者人恃以活拘此而毙不如适彼而生何限为乃具舟遣之敕吏为修室庐宽逋债归者更増于旧

   瓜步舟舻辐辏而遥隶江南延赏请改属扬州行无阻滞杜亚京兆人兴元初拜淮南节度使

   治漕渠引湖陂筑防庸入渠中以通大舟夹堤高卬田因得溉灌疏启道渠彻壅通堙人皆悦赖

   杜佑万年人德宗时为淮南节度使决雷陂以广灌漑斥濒海弃地为田积米至五十万斛列

   营三十区士马整饬四邻畏之李吉甫赵郡人元和中为淮南节度使居三岁奏蠲逋租数

   百万筑富人固本二塘漑田且万顷漕渠庳下不能居水乃筑堤阏以防不足泄有馀名曰平津堰

   江淮旱浙东西尤甚有司不为请吉甫白以时救恤帝惊驰遣使分道赈贷崔从全节人授

   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事扬州凡交易赀产奴婢有贯率钱畜羊有口算又贸麹牟其赢以佐

   用度从皆蠲除之官吏俸帛常加倍给独节度使则否从皆与之同太和六年卒下有刲股肉以祭

   李德裕赵郡人吉甫子开成中迁淮南节度使杜悰佑子会昌初为淮南节度

   使武宗诏扬州监军取倡家女十八人进禁中监军请悰同选悰曰吾不奉诏而辄与罪也监军怒

   表于帝帝以悰有大臣体乃诏罢所进妓李珏赵郡人宣宗时为淮南节度使江淮旱发仓廪

   赈济以军储羡杀半价与人及疾亟官属见卧内惟以州有税酒直而神䇿军常为豪商占利方论

   奏未见报为恨性寡欲门无馈饷淮南人德之立碑刻其遗爱赠司空谥贞穆︹五代︺︹周︺朱

   昂潭州人北游江淮世宗南征韩令坤统兵至扬州昂谒见陈治乱方略令坤奇之署权知扬子

   县适兵草之际昂便宜绥辑复逋亡者七千馀家令坤即表授本县令向拱河内人显德初

   拜淮南节度使时周师久驻淮扬都将骄恣横𭧂拱至戮不奉法者数辈军中肃然荆罕儒

   信都人显德中拜泰州刺史修筑罗城增子城营州治世宗幸泰州以为团练使军吏耆艾诣阙请

   留恭帝诏褒之︹宋︺李处耘上党人太祖时知扬州大兵之后境内凋弊处耘勤于绥抚奏

   减城中居民屋税民皆悦服建隆二年诏归京师老幼遮道涕泣累日不得去张观毘陵人太

   宗时知扬州有善政刘综虞乡人太宗时知建安军先是天长军及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

   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王禹偁钜野人太宗时知扬

   州每政暇游览名胜所至多有吟咏范仲淹吴人真宗时监泰州西溪盐税谋于发运张纶

   修捍海堰又置闸以通漕卤地复为良田唐肃钱塘人真宗时徙泰州司理参军有商人寓逆

   旅而同宿者杀人亡去商人夜闻人声往视之血染商人衣为捕吏所执州趣狱具肃探知其冤持

   之后数日得杀人者贾宗天禧中为江淮发运使议开扬州古河缭城南接运渠毁龙舟新兴

   茱萸三堰凿近堰漕路以均水势役既成而水注新河与三堰平漕船无阻公私大便韩琦

   安阳人仁宗时知泰州后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扬州增学田请蠲无名之敛置常平仓米以备赈民

   肖像祀之尹洙河南人韩琦知泰州辟为通判州事杜衍山阴人仁宗时知扬州有司奏

   衍辨狱法当赏迁刑部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

   叹曰吾知之久矣王琪华阳人调江都主簿上时务十二事请建义仓置营田减度僧罢鬻

   爵禁锦绮珠贝行乡饮藉田复制科兴学校仁宗嘉之沈起鄞人监真州转般仓闻父病委

   官归侍以䘮免有司劾其擅去终䘮荐书应格当迁用帝谓辅臣曰观过知仁今由父疾而致罪何

   以厚风教而劝天下之为人子者乃特迁之王珪华阳人仁宗时通判扬州吏民皆少珪有

   大校嫚不谨捽置之法王伦犯淮南珪议出郊掩击之贼遁去孔道辅孔子四十五代孙郭

   皇后废道辅率諌官伏阁请对出知泰州包拯合肥人以丧子乞便郡知扬州旧制讼诉不得

   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唐介江陵人仁宗时知扬州有善政胡宿

   晋陵人仁宗时为扬子尉县大水𬒳溺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孙构博平人擢知真州凶

   岁得盗令名指党伍悉寘诸法境内为清刘敞新喻人仁宗时知扬州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

   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复用为田敞据塘旧劵悉以

   还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相传以为神明余靖曲江人仁宗时监泰

   张纶汝阴人权知泰州筑漕河堤二百里于高邮北修捍海堰复逋户二千六百州民利

   之为立生祠文彦博介休人仁宗时知泰州有惠政欧阳修庐陵人仁宗时知扬

   州宽简不扰莅政再阅月官府闲于僧舍尝曰吾宽不为苛急简不为烦碎非废事也富弼

   河南人英宗时判扬州吕公著寿州人元丰中为扬州安抚使性勤励秉烛视牍尤详于

   听览转运使辇乳香万觔配卖郡中悉停之库不为强配民尤德之鲜于侁阆州人元丰二

   年命知扬州神宗曰广陵重镇久不得人今朕自选卿往宜善治之苏轼自湖州赴狱道扬侁往见

   台吏不许通或曰公与轼往来书文宜焚之不然且𫉬罪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

    所愿罗适寕海人元丰中知江都濬大石湖漑田千馀顷兴复水利五十五处灌漑田桑

    甚众民绘像祀之毛渐江山人元祐初知高邮军留心水利郡有水门石鿎及运盐河泄水

    涵管皆渐所建遂为永利苏轼眉山人元祐中知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者私载物

    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所载率速达无虞后禁而不许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轼请复旧从之章縡吴人徽宗时提点淮南东路刑狱权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兼提举茶盐事时方铸崇寕

    大钱令下市区画闭縡饬市易务致百货以小钱收之且檄仓吏籴米以大钱予之尽十日止民心

    陈瓘鄞人徽宗时出知泰州石公弼新昌人徽宗时知扬州群不逞为侠于闾

    里自号亡命社公弼取其魁杰痛治社遂破散江贼巢藏菰芦中白昼出剽吏畏不敢问公弼严赏

    罚督捕尽除之王汉之常山人徽宗时知真州时诏诸道经画财用上诸朝汉之言所在无

    都籍是以不能周知而校其登耗以待用愿令郡县先置籍总之诸道则天下如指掌矣从之

   好问公著孙崇寕中为扬州仪曹时蔡卞为帅欲扳附善类待好问特异好问以礼自持卞不

   吕颐浩齐州人高宗即位除知扬州剧贼张遇众数万屯金山纵兵焚掠颐浩单骑与

   韩世忠造其垒说以逆顺遇等释甲降薛庆建炎中守高邮寻迁承州天长保寕镇抚使金

   人屯天长六合间庆率众击之得牛数百悉贱估分𢌿民之力田者金人会兵攻楚州庆迎敌转战

   十馀里仓皇坠马为追骑所𫉬金人杀庆承州陷讣闻赠保寕军承宣使张大经南城人绍

   兴中知仪真时两淮监司帅守多兴事邀功大经独以平易近民民咸德之洪兴祖

   人绍兴中知真州州当兵冲疮痍未瘳兴祖请复二年租自是流民复业垦辟荒田七万馀畒

   元德清砦人绍兴四年韩世忠趋扬州命元屯承州时城中兵不满三千金万户黒头虎直造城

   下元匿其兵以微服岀伪若降者金人稍懈俄伏发擒黒头虎未几金兵四集元战却之追北数十

   里金人赴水死者甚众莫𪷟归安人高宗时知扬州陛辞上以城圯命𪷟増筑𪷟至州规度

   城𬮱分授诸将各刻姓名甃堞间悬重赏激劝阅数月告成陈俊卿兴化人高宗时诏治

   淮东保砦屯田所过安辑流亡郑兴裔开封人孝宗时知扬州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

   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

   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大治洪适番阳人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孝宗即位海州解

   围符离用兵馈饷繁伙适究心调度供亿无阙晁公武钜野人乾道中知扬州奏朝廷以㳂

   淮𮎰残之久未行租税民复业与创户者虽阡陌相望然闻之官者十𦆵二三咸惧后来税重望诏

   两淮更不加赋庶民知劝诏可陈敏石城人孝宗时为神劲军统制兼知高邮军事与金人战

   射阳湖败之焚其舟追至沛城复败之升都统制仍知高邮板筑高厚皆增旧制作石鿎十二所自

   是运河通泄无冲突患诏与楚州守臣左祐同城楚州北使过者观其雉堞坚新号银铸城

   淙长兴人孝宗时帅维扬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安堵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

   上亦専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陈损之建阳人绍熙中为淮东提举淮田多沮洳

   损之筑堤六百馀里捍之置石埭十二斗门八荡水河三十五涵管四十五得良田数百万顷奏闻

   除直秘阁淮东转运判官刘颖西安人光宗时淮东总领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二十年

   无知此弊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赵彦倓宋宗室改扬州司户摄狱

   掾有告主藏吏盗钱馀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

   一日而毕刘宰金坛人调真州司法诏仕者出身状称非伪学不读周敦颐程颐等书才得考

   试宰喟然曰生平所学者何首可断此状不可得卒弗与崔与之广州人权发遣扬州事主

   管淮东安抚司公事濬濠广十有二丈深二丈西城濠势低因疏塘水以限戎马扬州兵久不练分

   彊勇镇淮两军月以三八日习马射今所部兵皆仿行之浙东饥流民渡江开门抚纳所活万馀开

   月河置钓桥易夹土城以甓李道传井研人庆元时知真州城圯弗治道传甓之筑两石

   坝以䕶沿江居民益濬三濠又堤陈公塘有警则决之以为阻人心始固汪纲黟人庆元时知

   高邮军先是兴化田滨海范仲淹筑堰以障舄卤守毛泽民置石鿎涵管以疏运河水势岁久皆坏

   纲增修之毕再遇兖州人庆元时兼知扬州淮东安抚使扬州有北军二千五百人再遇请

   分隶建康镇江军每队不过数人使不得为变更造轻甲兜鍪马甲车牌务便捷不使重迟敢死一

   军本乌合亡命再遇能驾驭得其用赵范蒲圻人嘉定中知扬州淮东安抚副使别籍民为半

   年兵春夏在田秋冬教阅官免建砦而私不废农陈韡侯官人嘉定中为淮东制置司干办

   公事再如盱眙见刘琸调卞整张惠范成进夏全诸军应援𢭏虚皆行韡之策遂有堂门之捷

   涉天台人提点淮东刑狱兼楚州节制本路京东忠义人兵涉亟遣傅翼谕石珪扬德广等逆顺

   祸福自以轻车抵山阳珪德广等郊迎伏地请死誓以自新金人数十万大入涉亟遣陈孝忠向滁

   州数日孝忠捷至珪屡破金人李全挟布萨万忠以归金不敢窥淮东者六七年遂收登莱济沂等

   州自是恩博景德至邢洛十馀州相继请降淮西大振 布萨万忠旧作仆散万忠今改正

   葵范弟绍定中提点淮东刑狱李全攻扬州葵亲出搏战与兄范同杀全诏授淮东制置使兼知

   扬州前后留扬八年垦田治兵边备益谨饬高梦月理宗时为泰州教授李全寇泰州独

   梦月不污诏赠三官叶秀发金华人绍定间知高邮军时三十六湖水高田下秀发建石埭

   以疏水势蓄泄有方州人祀之樊良堤上王霆东阳人理宗时知高邮军流民聚众为盗霆剿

   其渠魁馀党悉散时议出师和者甚众霆谓莫(⿱艹石)先探敌情如不得已然后行之诸军毕行惟高邮

   迟之境赖以安孙子秀馀姚人理宗时辟淮东总领所中酒库檄督宜兴县围田租既还白

   水灾总领恚曰军饷所关而敢若此独不为身计乎子秀曰何敢为身计甘罪去耳力争之遂免

   杨文仲彭山人理宗时通判扬州牙契旧额为钱四万缗累增至十六万开告讦以求羡文

   仲曰希赏以扰民吾不为也时有沙田使者欲举行之文仲力争事遂不行冯去非

   人淳祐中干办淮东转运司李庭芝应山人开庆初朝议择守扬者帝曰无如李庭芝乃

   夺情主管两淮制置司事再破李璮兵璮降徙三城民于通泰之间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

   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多亡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免其偿凡一岁官民居皆

   具凿河以省车运盐利大兴平山堂瞰扬城元兵至则构望楼其上张车弩以射城中庭芝乃筑大

   城包之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兴士行习射礼郡中有水旱即命发粟不足则以私财赈之民德之

   如父母德祐初芜湖兵溃李虎张俊皆持书招降庭芝率所部守城诛戮虎等日调苗再成战其南

   许文德战其北姜才施忠战其中宋亡谢太后及瀛国公为诏谕降庭芝登城言曰奉诏守城未闻

   有诏谕降也阿珠使者持诏来招降庭芝斩之焚诏陴上𬒳执死之扬民皆泣下方信儒

   兴化军人理宗时迁淮东提刑知真州即北山水㙺筑石堤袤二十里人莫知其所为后金人薄仪

   徴守将决水㙺以退敌城乃𫉬全杜庶邵武人理宗时权知真州太修守御具后授两准制

  置使知扬州射阳湖饥民啸聚庶曰吾赤子也遣将招谕得丁壮万馀戮止首恶数人陈𫎇

  鄞人理宗时为淮东总管贾似道诬以贪污贬建昌军簿录其家惟有青毡耳赵淮葵从子李

  全之叛屡立战功累官至淮东转运使德祐中戍银树坝兵败与其妾俱被执至瓜洲元帅使招李

  庭芝许诺至扬城下大呼曰李庭芝男子死耳毋降也元帅杀之其妾抱准骸骨赴江死苗再

  成德祐初知真州与文天祥谋以舟师𢭏镇江事不果元兵来攻城䧟不屈死之赵孟锦

  宋宗室德祐初以军功为将佐北兵攻真州每战辄为士卒先北兵重舰驻江上孟锦乘大雾袭之

  俄雾解日高北兵见其兵少逐之登舟失足堕水身荷重甲溺焉宋应龙为泰州谘议官

  德祐二年兵至禆校开门迎降应龙与其妻自缢于圃中褚一正庐州人为提刑司谘议置

  司高邮德祐二年督战高沙被创竟没于水孙虎臣德祐元年守泰州元兵至自杀

  大震为扬州都拨官元兵至扬子桥出战死胡拱辰德祐中知兴化县有惠政元兵

   至自︹元︺郝彬信安人世祖初擢扬州路治中鄞县贼顾闰聚众海岛侵扬州境彬讨擒

   焦德裕雄州人至元十四年改淮东宣慰使淮西贼保司空山檄淮东四郡守为应元

   帅特尔格逻得其檄即械郡守使承反状德裕言四人者方誓报效安有他觊奈何以疑似杀四守

   尽复其官谢仲温丰县人至元二十二年为淮东宣慰使岁旱仲温导白水塘溉民田公私

   张孔孙隆安人至元中擢淮东道肃政廉访司使因谳狱盐场民尹执中兄弟诬㐲为

   强盗平反之高睿河西人世祖时除淮东道肃政廉访使盗窃真州库钞三万缗有司大索

   追逮平民数百人吏因为奸利睿躬自详谳而得其情即纵遣之未几果得真盗史弼

   人至元中为淮东宣慰使凡三官扬州有惠政民刻石颂之号三至碑詹士龙固始人至

   元中令兴化修筑捍海堰三百馀里数郡赖焉后隐兴化葺草堂于德胜湖鄂勒哲巴

   图其先彰德人至元十一年总管高邮军达噜噶齐以兴学勤农为务四方则之郡有虎伤人手

   格杀吴师道兰溪人至治中高邮县丞明达文法吏不敢欺李齐广平人元统间

   知高邮府有政声至正中张士诚为乱齐出守甓社湖已而有诏凡叛逆者赦之诏至高邮不得入

   贼绐曰李知府来乃受命行者强齐往至则下齐狱中官兵谍知之乃进攻城士诚呼齐使跪叱曰

   吾膝如铁岂肯为贼屈士诚怒捶碎其膝而呙之张祯汴人元统中除高邮县尹门无私谒

   县民张提领尚任侠武断乡曲一日至县有所属祯执之尽得其罪状杖而徙之人以为快守城千

   户狗儿妻崔氏为其小妇所谮虐死其鬼凭七岁女诣县诉祯备言死状祯拘狗儿及小妇鞫之皆

   辜人以为神明焉石普徐州人至正中张士诚据高邮普抵城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援军忌普功按壁不进遂为贼所蹂践普奋击直入贼

   壁阵中贼众攒枪刺死之盛昭归德人淮南行省照磨张士诚叛诏使往高邮不得达而还谬

   称贼已迎拜但乞名爵耳行省遣昭授士诚官士诚拒不听拘诸舟中既而官军逼高邮士诚授昭

   以兵使出拒官兵昭叱曰吾奉命招谕汝汝拘留诏使罪不容斩又欲吾从汝为贼耶大骂不绝口

   贼怒先剜其臂肉而后磔之赵梿颖川人至正中镇真州会张士诚为乱招谕之士诚请降

   遂移镇泰州士诚复反夜四鼔纵火登城梿力疾扪佩刀上马与贼斗市衢贼围梿邀至其船梿诘

   之曰朝廷何负于汝乃既降复反耶即驰骑奋击贼贼以槊撞梿坠地故舁登其舟梿瞋目大骂遂

   死之其仆杨儿以身蔽梿亦俱死及乱定民收殡于真州纳苏拉廸音大名人辟掾淮

   东宣慰使击泰州真州贼屡有功张士诚复为乱以舟师会诸军讨之距三垛镇贼众猝至又麾兵

   挫其锋贼缭船于背尽力来攻诸军皆遁走遂与三子布勒图哈鲁丹西山驴皆死之赠淮西元帅

   府经︹明︺缪大亨定远人元末张明鉴据扬州太祖命大亨亟攻降之以大亨緫制扬

   州大亨有治略宽厚不⿰扌⿳丆⺝⿱冖友-- 扰而治军严肃禁暴除残民甚悦之崇刚扬州卫指挥燕兵至刚与

   巡按王彬协力固守守将王礼开门降刚与彬俱不屈死耿九畴卢氏人正统初为两淮盐

   运司同知务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䘮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乃起为都转运使节

   俭无他好焚香读书廉声益振妇孺皆知其名王思闵黄冈人正统中为泰州判官职专马

   政善其职会同知缺民乞用思闵帝从之王恕三原人正统中知扬州府发粟赈饥不待奏报

   作资政书院大兴文教天顺四年以治行最超迁江西右布政使雍泰咸寕人成化中巡盐

   两淮䆴丁无妻者泰为婚配几二千人刘廷瓒成化间知兴化县邑堰久废岁苦旱潦瓒

   纠工筑之逾月而竣民号曰刘堤陆愈平湖人成化中知江都县凿花园港蓄泄水利溉田

   无数増筑邵伯湖堤蒋瑶归安人正德时知扬州府武宗南巡瑶供御取具无所赠遗诸嬖幸

   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苎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献五百疋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用铁絚系瑶数日始释扬人无

   不感泣后建祠祀之吴悌金谿人嘉靖中视两淮盐政海溢没通泰民庐悌先发漕赈之而后

   晏锐四川人嘉靖中高邮卫经历倭寇至锐率兵御之所统皆新募兵猝与倭遇遂奔溃

   锐䧟阵亡吴显漳浦人万历中知高邮州修筑老堤又濬越河虑河势冲徙遍植杨柳于左右

   岸州人赖之王征泾阳人天启中扬州推官徽州横山狱兴其富人多行贾于扬主者大肆

   罗织征曰吾在必不使无辜受冤保全甚众大吏建魏忠贤祠惟征与监司三原来复不与时称关

   西二姜埰莱阳人崇祯时知仪征县清介自持不畏强御真邑故掣盐地御史使之掣诸

   商或以羡例进辄斥去时军需旁午埰独留心抚字流寇至境捍御有方卒不敢犯民皆安堵

   羽文南昌人知江都县民间向苦追摄羽文刻木为胥令讼者抱而去鞫则抱之来向任追摄

   者日植立于门无所事一时有木化为人人化为木之谣史可法大兴人福王立南京可法

   以兵部尚书请督师淮扬时高杰兵淫掠请以瓜洲屯其众 大兵下扬州可法自守旧城西门险

  要处城破自刎不死为我兵所执志不屈杀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正任民

  育济寕人南渡后知扬州府为史可法所倚任大兵至佐城守及城破不屈见杀阖门俱赴井

  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节同知辽东曲从直佐城守与其子俱死同时死者两淮

  盐运使临海扬振熙同知鄞王缵爵江都知县鄞周志畏新喻罗伏龙监饷知县馀姚吴道正江都

  县丞孝丰王志端并   赐谥节愍时从可法军城破投井死者上海员外郎何刚石门庶吉士

  吴尔埙俱   赐谥忠节战没者同知刘肇基   赐谥节愍副将马应魁庄子固楼挺汪应

  龙李豫参将陶国祥许谨冯国用陈光玉李隆徐纯仁游击李大忠孙开忠都司姚怀龙解学曾等

  赐谥烈愍

 ︹本朝︺王宇春奉天人顺治五年知扬州府为政虚已和衷谘询民闲疾苦勾稽会计皆手自

  考定不假掾吏赵汲锦州人顺治八年知泰州下车即首擒剧盗游三游四等一境肃然州被

  水灾田禾尽没力请蠲恤牟文龙锦州人顺治九年为仪征令机警有干才征戍往来多索

  牵挽夫役文龙应付有力民赖不惫请增士额得如大县数王士祯新城人顺治十七年

  任扬州推官公正严肃不畏强御每遇疑狱据案立决文藻赡丽暇则笋舆雀舫与四方名彦高会

  蜀山虹桥之畔授𥳑赋诗传为盛事陈洪谏德州人康熙七年知兴化县时河水为灾力请

  蠲赋流民剽掠洪谏练乡勇严保甲守御有方又厚加抚循民赖以安张可立奉天人康

  熙十六年知兴化县开濬市河设立药局水旱灾伤必奔𥸤上台得所请而后巳迁秩去邑人垂泣

  崔华平山人顺治进士初令福建开化即捐建义学课文校艺士风丕振闽寇乱作防兵

  吴正通贼陷城露刄相逼华赍印从闲道岀檄召十六都义勇涕泣开谕立聚万人躬冒矢石阅五

  日城得恢复未几再陷遭掠尤𢡖民无叛志洎乱平流亡初集积逋尤多华绘图上督臣请命尽蠲

  其赋擢扬州知府康熙二十三年   命九卿举清廉各官华与范承勲张鹏翮陆陇其同在举

  中卒官两淮盐运使熊开楚石首人康熙二十四年知江都县征输立易知由单以杜胥吏

  包𭣄之弊邑绕大江芦洲坍涨不常开楚履洲清丈赋均讼息岁祲力请赈恤为贫民赎还所鬻子

  女署高邮及仪征篆皆著政绩白云上河内人其先山西汾阳人乾隆辛未武进士任扬州

  游击整肃营规严捕盗贼不遗馀力所属驿堠墩堡悉令种柳夏藉遮荫冬资樵采至今人享其利

  又设义塾令兵丁子弟读书其中俾消桀骜之气值飞蝗入境竟日立炎酷中率兵役并力扑灭并

  于冬日预揠遗蝻以免后患

 ︹人物︺︹汉︺刘瑜广陵人少好经学尤善天文历算之术延熹八年太尉杨秉举贤良方正及到

  京师上书陈事特诏瑜问灾咎之征指事案经䜟以对执政者欲瑜依违其辞而更䇿以他事瑜复

  悉心以对八千馀言帝不能用拜议郎及帝崩大将军窦武欲诛宦官引瑜为侍中武败被杀宦官

  悉焚其所上书以为妖言子琬传瑜学明占候举方正不行︹三国︺︹吴︺张纮广陵人为

   会稽东部都尉权初承统太夫人付属以辅助之义纮辄拜笺答谢思惟补察每有异事密计及章

   表书记常令纮与张昭草制权呼张昭曰张公纮曰东部重之也吴普广陵人从华佗学多

   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其劳动但不当使极耳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

   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范慎广陵人竭忠知己之君纒

   绵三益之友著书二十篇名曰矫非仕至太尉皇象江都人幼工书时有张子并陈梁甫能书

   象斟酌其闲甚得其妙人谓象章草入神八分隶入妙篆入能吕岱广陵人拜交州牧屡著战

   功时年巳八十体素精勤躬亲王事张承与岱书曰文书鞅掌宾客终日罢不舍事劳不言倦又知

   上马辄自超乘不由跨蹑如此足下过廉颇也孙亮即位拜大司马清身奉公所在可述︹晋︺刘

   颂广陵人少能辨物理为时人所称文帝辟为相⿰扌⿱彐𧰨 -- 掾累迁议郎守廷尉时尚书令史扈寅非罪

   下狱诏使考竟颂执据无罪寅遂得免时人以比张释之转任河内太守百姓歌其平惠元康初上

  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及赵王伦害张华颂哭之甚恸伦党张林闻之大怒惮颂持正而不能害

  孙秀等推崇伦功宜加九锡颂独曰非先王之制九锡请无所施颂为光禄大夫卒永康九年追封

  梁邹县侯颂弟彪参安东军事伐吴𫉬张悌累官积弩将军历荆州刺史次弟仲历荥阳太守

  渊广陵人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举孝廉累官豫章太守加振威将军领义军都督

  以讨贼有功赐爵秣陵侯王敦举兵进骠骑将军筑垒于大桁之北寻王师败绩敦素忌(⿱艹石)思害之

  四海之士莫不痛惜焉贼平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𥳑 按(⿱艹石)思渊字华谭广陵人好

  学不倦太康中举秀才武帝亲䇿之时九州秀才䇿无逮谭者寻为鄄城令荐廷掾张延又举周访

  为孝廉时以为知人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讨平石冰之党陆珪等又击冰都督孟徐𫉬其骁卒

  以功封都亭侯元帝时为镇东军谘祭酒著书三十卷名曰辨道上笺进之太兴初转秘书监及王

  敦作逆谭疾甚不能入省坐免卒二子化茂化为征虏司马讨汲桑战没茂嗣父爵戴邈

   好学尤精汉史为元帝征南军司于时凡百草创学校未立邈疏奏纳焉于是始修礼乐王敦作逆

   渊遇害邈坐免官敦诛后拜尚书仆射卒官谥曰穆高悝广陵人少孤事母以孝闻年十三值

   岁饥悝菜蔬不餍每致肥甘于母抚幼弟以友爱称历显位至光禄大夫高嵩悝子除太学博

   士初悝以纳妾致颂被黜嵩乃自系廷尉讼冤停丧不葬表疏数十上帝哀之特听传爵由此见称

   为豫州都督陈刑政之要谢万常呼嵩小字曰阿酃故有才具耶盛彦广陵人母王氏疾失

   明彦不应辟召躬自侍养母疾久婢使数见捶挞婢忿恨伺彦暂行取蛴螬炙饴之毋食以为美藏

   以示彦彦见之抱母恸哭绝而复苏母目豁然即开从此遂愈韩绩广陵人其先避乱居于吴

   之嘉兴绩少好文学以潜退为操布衣蔬食不交当世东土并宗敬焉︹南北朝︺︹梁︺吕

   僧珍范阳人世居广陵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及兵起以僧珍为辅国将军步兵校尉

   出入卧内宣通意旨大军次江寕东昏将李居士来战大破之武帝受禅封平固县侯寻拜南兖州

   刺史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向求州官僧珍曰汝等自有常分当速反葱肆僧珍既有

   大勲任总心膂性甚恭慎卒谥忠敬来嶷广陵人幼有奇节兼资文武侯景陷台城嶷说广陵

   太守祖皓举兵讨景及皓败并兄弟子侄遇害者十六人︹陈︺杜僧明广陵临泽人有胆气

   善骑射从陈武帝累功封临江县侯领晋陵太守卒谥曰威︹周︺刘璠沛人徙居广陵九岁

   孤居丧合礼少好读书兼善文章为上黄侯萧煜所器重后随煜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忽

   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当身痛之辰即母死之日居丧毁瘠

   服阕后一年犹杖而后起及煜终于毘陵故吏多分散璠独奉丧还都坟成乃退︹隋︺来䕶

   儿江都人好立奇节贺若弼镇广陵令为闲谍平陈有功进上开府从杨素击高智慧于浙江追

   至泉州智慧遁走进大将军屡有功大业十年师渡海至卑奢城高丽举国来战䕶𫤘大破之江

   都之难宇文化及忌而害之子整尤骁勇官武贲郎将讨击群盗所向皆捷贼甚惮之化及反遇害

  ︹唐︺曹宪江都人仕隋为秘书学士于小学尤𮟏自汉杜林卫宏以后古文亡绝至宪复兴炀

  帝令与诸儒撰桂苑珠丛又注广雅贞观中以宏文馆学士召不至即家拜朝散大夫太宗常遣使

  就问难字宪以梁昭明太子文选授诸生所撰音义为当时所重来济䕶儿少子高宗时累

  迁中书令帝将以武氏为后济疏諌后衔之寻坐褚遂良事贬庭州突厥入寇济拒之不介胄而驰

  入没焉济兄恒上元中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俱以学行称李邕江都人父善淹贯古

  今为文选注邕少知名以张廷珪荐拜左拾遗宋璟劾张昌宗武后不应邕为言即可璟奏郑晋思

  以方技幸中宗邕力谏不纳坐善张东之累贬富州司戸参军事韦氏平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后

  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邕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既入朝阡陌聚观后生望风内谒

  门巷填溢以谗媢不得留出为北海太守为吉温等所诬杖死于郡杜甫为作八哀诗读者伤之

  李鄘邕从孙李怀光辟至幕府怀光反绐以兄病送母妻归与高郢刺贼虚实白诸朝怀光觉

   严兵召二人问之鄘词不挠怀光囚之河中平马燧破械致礼张建封卒兵乱囚监军鄘为宣慰使

   持节直入其军喻以祸福出监军桎梏使复位众不敢动宪宗时改戸部尚书以太子少傅致仕孙

   磎黄巢陷洛挟尚书八印走河阳留守刘允章为贼胁就磎取印拒不与允章悟亦不臣贼干寕元

   年进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李茂贞等所害磎自在台省聚书至多手不释卷时人号曰

   李书楼所撰文章及注解书传之阙疑仅百馀卷经乱悉亡王起扬州人释褐校书郎元和

   末累迁中书舎人数上疏諌穆宗游畋历户部尚书判度支灵武邠寕多旷土奏为营田以省馈挽

   武宗时四典贡举所举士皆知名者终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起嗜学书经目不忘

   性孝友兄播丧哀戚加于人子龟性高𥳑仕至浙东观察使王式起子以荫为太子正字擢

   贤良方正科大中中为晋州刺史河曲大歉式劳恤之活数千人徙安南都䕶忠武戍卒夜围城合

   噪式尽捕斩之咸通三年徐州银刀军乱式徙武寕节度使视事三日悉以计诛乱兵会诏降武寕

   为团练罢归终左金吾大将军王铎式子会昌中礼部侍郎所取多才实士为世称挹进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拜司徒后从入蜀加侍中时招讨大计悉属高骈铎感慨王室毎入对必噫呜流涕

   出为义成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移檄天下黄巢战数蹙士气皆起争欲破贼宦者田令孜知贼必

   败欲夺其功乃构铎于帝徙义昌节度使过魏为乐从训所害天下痛之︹宋︺徐铉广陵人十

   岁能属文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仕南唐李煜为吏部尚书宋师围金陵遣铉求援兵煜欲

   止上江援兵铉劝弗止以图决战后随煜入觐太祖责之厉铉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

   问其他太祖叹曰忠臣也命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援笔

   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迁左常侍后被诬贬静难行军司马卒铉性𥳑淡寡欲精小学著文集二

   十卷新定说文质疑论弟锴能自知书累官内史舍人李穆使江南见其兄弟文章叹曰二陆之流

   沈正海陵人端拱初其父为屯田院衙官殴平人死正即褫衣就殴其尸巡警者捕送官

   狱具怡然就死陈知微高邮人咸平中进士知制诰淮南饥遣知微巡抚所至按视储粮察

   诸官吏能否使还判吏部铨有集三十卷柳植真州人少贫自奋为学举进士甲科累官吏部

   侍郎平居畏慎寡言笑所至官舍蔬果不辄采家无长物时称其廉乔竦高邮人教谕州里倡

   明孔孟之教从游者多以文行知名孙觉其最著也卒赠朝奉大夫胡瑗海陵人以经术教授

   吴中景祐初范仲淹荐瑗白衣对崇政殿授秘书省校书郎教授湖州科条纎悉备具庆历中兴太

   学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皇祐中更铸太常钟磬遂典作乐事岁馀授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瑗居

   太学其徒益众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居四五后以太常博士致仕诸生与朝士祖饯东门外时以

   孙长卿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历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时将弛茶

   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条所不便十五事神宗时转兵部侍郎卒长卿性洁廉无文学而长于政事

   孙洙广陵人未冠擢进士包拯等举应制科进䇿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

   曰今之贾谊也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洙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同知諌院凡有章奏辄

   焚其稿王安石主新法力求补外擢翰林学士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

   令广陵人伟节高行特立于时王安石奇其才妻以夫人之女弟令诗学韩孟识度高远

   及甫江都人博通经史厉志文行往湖从胡瑗学瑗妻以女弟庆历中与兄希甫同登进士为

   怀仁尉筠州判官及知分寕霍邱寿春皆有政绩迁秘书丞充楚王宫太学教授律宗室以礼法神

   宗嘉吕溱扬州人进士第一直集贤院侬智高寇岭南诏奏邸毋得辄报溱言一方有警

   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为翰林学士疏论宰相陈执中奸邪累官枢密直学

   士溱开敏善议论一时名辈皆推许然自贵重在杭州接宾客不过数语时目为七字舍人云

   孟阳其先成都人曾祖敬述知泰州遂家海陵英宗即位迁同知太常礼院数引对访以时务

   神宗初拜天章阁待制孙觉高邮人从胡瑗学神宗时知諌院青苗法行觉条奏其妄哲宗

   即位迁右諌议大夫论宰相蔡确韩缜罢之仕终龙图阁学士觉有德量所著文集奏议六十卷春

   秋传十五卷弟览神宗时为司农主簿舒亶判寺欲引览自助拒不答累拜戸部侍郎与蔡京论役

   法不合出知太原频立边功议论多触执政屡遭绌削孙升高邮人第进士签书泰州判官

   哲宗立为御史朝廷更法度逐奸邪升多所建明时翰林承旨邓温伯为台臣所攻升与贾易论之

   尤力绍圣初以果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卒秦观高邮人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见苏轼于

   徐为赋黄楼轼以为有屈宋才轼勉以应举为亲养始登第调临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轼以贤

   良方正荐于朝除太学博士寻坐党籍徽宗立复宣德郎有文集四十卷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

   二弟觌觏子湛皆能文曹仁熙高邮人善画水米芾画史云高邮半壁水乃仁熙画一笔

   长丈馀水势分激如崩划有声张表臣诗曹生画水信有神毫端风雨生渊沄波涛不合来翻屋鲸

   鳄何须欲噬人乔执中高邮人擢进士调须城主簿元祐初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

   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

   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张汝明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兄侍御史汝贤元丰中以论尚书

   左丞王安礼与之俱罢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入太学有声登进士第历杭州司理参军母病疽刺

   血调药傅之而愈大观中擢御史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后知岳州

   卒于官汝明学精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沈锡真州人徽

   宗初为讲议检讨蔡京方铨次元符上书人欲定罪锡曰恐非敦世厉俗之道寻以徽猷阁待制知

   应天府徙江寕张怀素诛朝廷疑其党有脱者江淮闲往往以诬告兴狱锡具疏于朝皆得释后以

   通议大夫致仕卒吴敏真州人为给事中徽宗将内禅定计东幸命尚书李棁先出守金陵

   敏诣都堂曰朝廷便为弃京师计何理也此命果行虽死不奉诏税遂罢行皇太子除开封尹上去

   意益决敏因奏对遂荐李纲帝召纲议命敏草传位太子诏钦宗既立迁知枢密院拜少宰请罢元

   祐学术之禁开諌官言路以通下情又言王安石用材能急功利风俗以坏近年以来有御钱朝廷

   钱有司钱人材有亲擢有大臣荐引不宜分别若此帝嘉纳焉王居正扬州人少嗜学工文

   辞黄齐同知贡举欲擢为首他考官持之置次选范宗尹荐于朝除太常博士帝方乡规谏居正次

   前世听纳事为集諌十五卷以广帝意除兵部侍郎寻知温州时秦桧专国忌之夺职奉祠桧死复

   故职居正学根据六经有诗书周礼辨学行于世李衡江都人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累官

   侍御史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曰与

   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章五上请老以秘阁修撰致仕后定居昆山聚书逾万卷号曰乐

   牛大年扬州人庆元进士历官将作监主簿入对言人主要以天命人心之所系致念

   又言士气久靡宜振起之后以宝章阁待制提举太平兴国宫卒大年清操懔然所至以廉洁自将

   夏世贤高邮人七世同居度宗时诏署其门︹元︺李茂大名人徙家扬州父兴夀卒奉

  母孟氏益谨母尝病目失明茂祷于泰安山三年复明又愿母夀每夕祝天乞损己年益母母孟氏

  年八十四殁茂居丧哀恸闻者伤之大德九年扬州再火延烧千馀家火及茂庐皆风返而灭

  胜荣高邮人母痢不能药日尝痢以求愈兄疾礼北辰乞减已年以延之并痊︹明︺顾成

  其先湘潭人徙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吴太祖渡江来归为帐前亲兵从攻

  镇江被执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燕王即位封镇远

  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镇贵州台罗苗作乱成讨之威镇百蛮蛮人为立生祠王鼎

  人洪武𥘉守太平陈友谅来犯力战死之赠太原郡侯高谷兴化人永乐进士选庶吉士累

  进谨身殿大学士英宗复位谷谢病英宗为榖长者赐敕奖谕榖美丰仪乐俭素位至台司敝庐瘠

  田而徐政仪征人永乐闲都指挥同知从征交阯夺贼船于三带江以济大军拔西都战

  咸子关皆有功陈季扩反盘滩地最要张辅遣政守之贼来攻与战飞枪贯胁犹督兵力战竟败贼

    贼退腹溃而死蒋贵江都人以燕山卫卒从燕王起 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正统初 阿勒

    坦寇甘凉命佩平虏将军印讨之疾驰至鄂啰纳纵骑蹂击大败之转战百馀里西边悉平封定西

    伯给世券宣德六年征𪋤川及马鞍山象阵功皆第一进封定西侯八年复讨平之时贵子雄乘敌

    败深入敌扼其后自刎赠怀远将军贵起卒伍天性朴实忘己下人能与士卒同甘苦临阵辄身先

    之故所向有功许贵江 都人永新伯成子袭职为羽林卫指 挥使守备大同西路英宗北狩边

    城悉残贵当敌冲激战士 以忠义敌来击败 之寻以副总兵镇守松潘未抵 镇而山都掌蛮叛 贵抵

    其巢连破四十馀砦贵亦感岚气卒赐祭葬许宗道贵子正统末自以军功为锦衣千戸

    贵殁嗣指挥使成化时累官都督同知宗道束发从军大小百十馀战身被二十七创威名闻异域

    性沈毅守官廉待士有恩不屑干进曹义仪真人袭职为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累功至都督佥

    事义数与乌梁海战斩百馀人既又岀广寕败寇禽百馀人英宗特封义丰润伯卒赠侯谥壮武

  蒋琬贵义子嗣侯成化中帅京军防秋大同宣府陈机宜十馀事皆报可佩将军印出御边寇

  寇退班师加太保兼太子太傅卒谥敏毅子𥜥嗣官中外二十年家无馀赀再传至孙傅以平海贼

  及庆远猺功加太子太保储巏泰州人九岁能属文母疾刲股疗之卒不起家贫力营墓域旦

  哭冢夜读书不辍成化中乡会试皆第一授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历戸部左侍郎改吏部卒官巏淳

  行清修介然自守工诗文好推引知名士避远非类不恶而严嘉靖初赐谥文懿冒政

  人成化进士历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寕夏守官廉刘瑾觊贿不得遂假边事逮之罚米至三千石瑾

  诛复职致仕卒顾溥成元孙年十三嗣侯宏治二年拜平蛮将军镇湖广都匀蛮作乱溥讨之

  斩首万计加太子太保卒谥襄恪溥清慎守法卒之日囊无馀赀子仕隆嗣侯正德初岀为漕运总

  兵镇淮安十馀年以清白闻武宗南巡江彬横甚折辱诸大吏惟仕隆不为屈嘉靖初加太子太傅

  掌中军都督府事寻以病解营务卒子寰嗣侯历佥中左二府事守备南京奉诏谳狱多所平反移

   镇两广安南莫宏瀷当袭都统莫正中谋篡之寰送宏瀷还国安南遂定移镇淮上有御倭功加太

   子太保致仕卒赠太傅谥荣僖自溥至寰三世皆宽和廉靖内行饬谨晓文艺通宾客寰父子世为

   督漕善于其职寰无子从子承先嗣侯佥书前府事亦好文藏书万卷传子至孙肇迹京师陷为贼

   所杀福王立赠镇国公杨果兴化人宏治进士历刑部员外郎谳狱原情比律不为世挠嘉

   靖时至南京户部侍郎果天性孝友以养母家食居半历官两京未尝挈妻子常曰吾自视缺然惟

   不识刘瑾江彬诸人差可免愧耳朱应登宝应人才思泉涌落笔千言宏治中进士历云

   南提学副使迁参政中飞语罢归子曰藩嘉靖进士知九江府能文章世其家著山带阁集二十卷

   胡献兴化人宏治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逾月极论时政数事言内戚中官泄愤报怨谪蓝山

   丞武宗即位擢广西提学佥事迁福建提学副使未任卒叶相江都人宏治进士为给事中首

   劾刘瑾又上建储及漕运犀藏等十馀疏言皆剀切擢贵州巡抚讨平芒部乱赐镪币以刑部侍郎

  予告赵鹤江都人宏治进士知建昌府以忤刘瑾谪官终山东提学佥事生平嗜学不倦

  晚注诸经考论历代史正其谬误有书经会注维扬郡乘具区文集金华文统诸书王玉

  人自玉以上八世同居宏治中旌为义门徐蕃泰州人宏治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正德初

  奏留刘健谢迁且劾中官高凤被逮削籍后仕至工部侍郎景旸仪真人正德进士授编修

  时刘瑾陵轹朝士旸不为屈进司业与诸生讲说不避寒暑典簿念旸贫给官廪私益其斛旸知归

  所益米让之曰奈何污我乞便养改中允掌南京司业卒旸与乡人蒋山卿赵鹤朱应登为诗古文

  称江北四子撰前溪集王艮泰州人父灶丁役于官艮出代父役入定省惟谨谒王守仁从

  之学王氏弟子遍天下艮以布衣抗其闲声名出诸弟子上四方延主讲席其教大行子襞制行严

  谨学者称艮心齐先生襞东崖先生韩贞兴化人业陶从学于王艮及艮之子襞有得遂以化

  俗为任随机指道从之游者数百人朱恕泰州人为樵夫日采薪养母每樵归必造王艮讲堂

   窃听有监司知其贤召之不往以事役之短衣跣足入监司与成礼而去宗臣兴化人嘉靖进

   士由刑部主事调考功谢病归寻起判官进稽勲员外郎严嵩恶之岀为福建参议倭薄城与主者

   共击退之迁提学副使卒官士民皆哭桑乔江都人嘉靖进士由主事改御史请蠲徭赋劾

   总兵官鲁纲等失机逮治雷震谨身殿下诏求言乔偕同官陈三事末言严嵩及林庭㭿张瓒张云

   负国恩下乖舆望寻巡按畿辅引疾嵩因构其罪廷杖戍九江卒隆庆初赠光禄少卿所著有庐

   山记真诠诗文若干卷沈良才泰州人起家庶吉士历兵部侍郎严嵩附批南京科道拾

   遗疏中落其职曾铣浙江黄岩籍江都人嘉靖进士知长乐县历总督陜西三边军务寇十万

   馀骑入掠铣捣寇巢斩首百馀级寇始遁铣喜功名念寇居河套久为中国患上疏条八议又上方

   略十八事欲为一劳永逸之䇿时严嵩极言套不可复会仇鸾尝以骄恣为铣所劾疏诬铣掩败不

   奏论斩隆庆初赠兵部尚书谥襄愍李春芳兴化人嘉靖中进士第一除修撰历礼部尚书

  时宗室蕃衍岁禄苦不继春芳考故事上之诸吉凶大礼及岁时给赐皆严为之制帝嘉之赐名宗

  藩条例寻兼武英殿大学士春芳恭慎不以势临人居政府持论平不事操切隆庆元年诏修凤翔

  楼春芳曰上新即位遽兴土木可乎遂止后加少师改中极殿疏请归养卒赠太师谥文定

  思诚万历进士授编修累官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忤魏忠贤为所构矫旨夺职中外冤之

  林春泰州人受业王艮闻良知之学意发则以朱墨笔识臧否自考动有绳检尺寸不逾嘉靖

  中会试第一除戸部主事进又选郎中慎择监司守令以端吏治著有东城文集陈辅尧

  江都人万历举人历官永平同知转饷出关驻沈天启元年沈阳破辅尧方奉命查马左右以无

  守土责劝之去辅尧曰孰非封疆臣何去为望阙拜拔刀自刎赠按察司佥事谥忠烈 本朝乾隆

  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 张 伯鲸江都人万历进士崇祯中为戸部主事督延寕二镇

  军储备兵榆林屡著战功历任巡抚延绥插汉等部入犯双山鱼河二堡泊鲸督总兵王承恩等击

  破之由戸部督饷侍郎调兵部以疾归扬州城陷自经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节

  刘永澄宝应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讲学东林以名节自期倪可大

  仪真人天启中以贡授霍邱训导崇祯末流寇围城可大率民兵拒战城陷被执骂贼遇害赠国子

  学录妻戴氏与女皆自缢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王道隆江都人天启中

  知滨州寇至城陷道隆身被数创不屈死家属十馀人俱被难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

  乔可聘宝应人天启进士师事刘宗周黄道周而善倪元璐马世奇陈龙正相与切磋

  问学由中书舍人改授御史巡按浙江风裁甚著后掌河南道事持论侃侃为群小所惮姚思

  孝江都人崇祯进士官戸科给事中熹宗实录未成礼部尚书曽楚卿与笔削思孝疏言楚卿旧

  为要典总裁不宜用时议肆赦刑部尚书冯英以魏党逆案入之思孝力駮其非迁兵科给事中极

  言张献忠之诡降熊文灿之轻信果如其言韩如愈兴化人崇祯进士历兵科给事中劾

   都给事中曾应璘或谓散员不当劾都諌如愈正色曰都諌贤则敬之不贤则纠之敢恤僚谊而欺

   明主哉京师巡捕营恣横列陈其状弊少止后劾总兵刘泽清为所害古道行江都人任

   宿迁副总兵崇祯十四年与贼将袁时中战于睢寕之双沟殁于阵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杨廷璧江都人崇祯末为舒城教谕张献忠逼城廷璧分守西门拒战三昼夜城

   陷被执骂贼死子济之亦从死 本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李信春芳曽孙崇祯

   中以贡知和平县 大兵入广信呼二子泓远淑远语之曰死自吾分汝等可速去二子跽泣曰大

   人死忠儿独不能死孝乎城破信及二子皆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清春芳元孙崇祯进士历刑科给事中熊文灿抚张献忠清疏论其失䇿献忠果叛会久旱奏请

   宽刑语侵执政贬外后召还吏科周延儒吴甡当国东林人多趋之清独无所附丽上疏极论门戸

   之害切中时弊郝景春江都人举于乡崇祯中知房县张献忠反谷城约罗汝才同反景春

   子鸣鸾力敌万夫与守备杨道选授兵登陴且守且战阅五日贼多死指挥张三锡启北门揖汝才

   入城陷景春不屈与鸣鸾俱被杀仆陈宜亦死之赠太仆寺少卿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

   谥忠韩鼎新江都人崇祯中以明经授浙江某县教谕城破自经死 本朝乾隆四十

   一年赐谥节愍 梁 于涘江都人能文负大节崇祯中知万安县白之裔叛入城于

   涘正衣冠投水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王道淑仪真人崇祯中任广

   东按察使经历广州破殉节死子棫瑞从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入祀忠义祠高孝缵

   江都诸生扬州城破书衣襟曰首阳志睢阳气不二其心古今一致入学宫自经于先圣前又诸生

   王士秀设庄烈帝位泣拜与其弟同缢死指挥高二麟自刎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入祀忠义祠

   王缵江都诸生弟绩续城破兄弟并自缢死同时医者陈天拔画士陆喻武生戴之藩义兵张

   有德市民冯应昌舟子徐某皆自尽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入祀忠义祠宋祥远江都生员

  乙酉城破偕妻缢死同邑生员韩默坠井死妻萧氏子彦超皆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入祀忠义

  王元辅兴化生员寓居永平崇祯三年 大兵破城元辅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

  年入祀忠义祠郑元勲江都人崇祯进士甲申闻变破产招义旅守土贻书当道谓宜建大

  帅统精锐以守河北时高杰来镇扬州掠城下元勲旧与相识单骑入杰营晓以大义杰为心折曰

  前事副将杨成为之出令退舍且诛杨成扬人误传杨成为扬城会元勲走城上将讼言于公府集

  议所扬人露刄围之遂及于难督师史可法斩倡乱者三人首以祭元勲后三日而授兵部职方主

  事之报始至郑为虹元勲弟崇祯进士知浦城县擢御史巡仙霞关 大兵入闽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烈

 ︹本朝︺陈锜扬州人顺治闲武进士任荆州副总兵领前锋会剿山贼李来亨深入遇伏从骑皆

  没锜奋击力竭自刭死事  闻赐葬荫一子千总 董 潾江都人恩贡以军功知沙县顺

   治四年山贼罗某与妖僧米逢年为乱攻围历三月多方拒却之已而县丞黎某纳贼潾被执骂贼

   甚厉贼丛射之割其首去子亦舒婿张思治死焉事   闻赠潾按察司佥事陈卓

   顺治丁亥进士由刑部郎中提学四川时属新定文学荒废卓岀经籍令传写教授文风日振擢

   陜西临巩副使道复官商分茶之法辨部民受逆回伪札者再擢荆南参政道郑为旭

   顺治辛卯拔贡授中书屡迁御史请选官加验看视学遣词臣分进士举贡授例班选俱次第举

   行从弟为光顺治巳亥进士选庶吉士改御史请剔扬州关钞积弊清江都加派税粮节凤米浮费

   皆如所请寻卒王相吕泰州人以举人授睢寕教谕顺治九年海贼陷城被执不屈死事

     闻赠国子助教刘钦邻仪征人顺治辛丑进士知富川县孙延龄叛城陷被执不屈守

   以兵钦邻北向拜阙东向拜母遂自经死事   闻赠光禄少卿谥忠节陈嘉谟

   诸生顺治初父宏道为怨家所诬系府狱狱卒绝其槖𫗴嘉谟乞一见不许知群小计必杀之乃痛

  哭于城隍之神作血书怀之而出是夜苍头守舍候嘉谟不归忽闻哭声且叩门甚急起视无人心

  怪之及明有白运使得一函于关口启视则嘉谟讼𡨚血书也运使大惊苍头亦来诉求其尸七日

  岀自钞关河屹立风浪中发俱上指遂岀宏道于狱收葬嘉谟抵诬告者罪吴嘉纪

  人安贫乐道嗜古工诗著有陋轩集吴绮江都人能诗尤工骈体顺治中拔贡生授中书擢知

  湖州府罢归为春江花月社所著有林蕙堂集宋金元诗永等书汪懋麟江都人康熙丁

  未进士授秘书院中书舍人朱方旦以邪术倾动一时懋麟著辨道论诋其妄以主事衔与修明史

  擢刑部主事罢归社门著书有百尺梧桐阁集乔莱宝应人康熙进士授内阁中书举博学鸿

  词科试列一等授编修迁侍读会御史奏濬海口泻积水而河臣靳辅上言濬海口不便请于邵伯

  高邮闲置闸泄水复筑长堤抵海口以束所泄之水使水势高于海口则趋海自迅下廷臣议适莱

  入直   上问莱陈四不可行议遂寝所著易俟二十卷李柟兴化人春芳来孙康熙癸

   丑进士选庶吉士累官左都御史疏论督抚覆奏不当诋言官请运江南近海粮储以赈山东请遇

   水旱预蠲新租毋贷旧欠使胥吏不得以巳征饱私槖掌宪五年持大体务平恕著有律令笺注大

   远堂汪楫仪征人康熙己未举博学宏词授检讨与修明史充册封琉球正使累官福建

   布政使著有中山沿革志琉球奉使录悔斋诗闻正续集观海集卜明元江都人为平越

   推官以剿土寇死崔思唯江都人官连州知州康熙九年明桂王由榔遣李定国寇两广

   攻连州思唯设城守十月马宝王之邦力攻城守益固宝等遁去思唯旋以劳卒吴世杰

   高邮人康熙乙丑进士读书期实用三逆乱后损镪赎被掠妇女资送还里邑大水躬率民夫拯生

   瘗死疗其病者邮苦役重有公正排年等名世𤇍陈于巡抚悉蠲除之著有甓湖草堂诗文行世

   王式丹宝应人康熙癸未进士第一人官修撰绩学砥行老而始遇著有楼村集孙箴舆康

   熙壬辰进士知卫辉府有孟亭诗文集陈厚耀泰州人康熙进士以李光地荐改中书授

  编修晋司业转左谕德以老乞致仕厚耀以天筭之法治春秋尝补杜预长历为春秋长历十卷又

  撰春秋战国异辞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春秋世族谱一卷又著礼记分类十七史正讹诸

  王懋竤宝应人康熙进士补安庆府学教授少从叔父式丹学精研朱子之学身体力

  雍正元年以荐授编修归里后杜门著书较定朱子年谱大旨在辩为学次序以攻姚江之说又

  所著白田杂著八卷于朱子文集语类考订尤详刘师恕宝应人康熙庚辰进士由检讨

  历官吏部侍郎协理直隶总督永定河决不俟奏闻即饬司发帑赈济督标兵饷例俟部拨师恕奏

  请将存司库之项借给后遂定为成法缪沅泰州人曽祖嵚以布衣上疏𥸤免泰州浮粮万

  五千馀石康熙己丑进士第三人雍正元年以给諌言事称   旨赐貂裘松花砚等物官至刑

  部侍王安国高邮人雍正甲辰进士第二人视学肇高设西斋延见诸生常曰人之欲

  窦在心苟无欲虽日启门何患乾隆闲巡抚粤东高要有劫贼逸逻卒执疑似者塞责连系累累安

   国识其冤悉纵之越日而真盗得察吏举劾不苟每曰官数易则民不静而吏滋奸且大吏平昔董

   戒何事也官至吏部尚书谥文肃夏之蓉高邮人兄之芳官御史巡察福建台湾兼督学

   政刻海天玉尺编以示程式更奏立台字号俾应试者得进取之路之蓉自幼从学乾隆丙辰考取

   博学鸿词授检讨屡掌文衡请托苞苴不行风清弊绝所拔士皆端廉通博为时人所共知者弟廷

   芝亦同年成进士官翰林张和江都人乾隆十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洊升陜西河州镇总兵

   官四十二年调云南普洱镇总兵因车里土司刁士苑报有猛勇头人召斋与投诚安插之喇鲊占

   烘有仇纠集夷匪至境报复和闻信带兵往援冒瘴染病身死事   闻赐恤如例   赐祭

   李道南江都人乾隆辛卯进士性耿介绝攀援尤究心于濂洛关闽之学为文力追先

   正不为风气转移家居授徒虽老生宿儒皆受业焉嘉庆十三年入祀乡贤祠丁光国

   人湖南排补美巡检乾隆六十年黔楚逆苗滋事光国击贼阵亡事   闻赐恤荫云骑尉










                            前提调官张日章恭纂辑

                            提调官贾克慎恭覆辑

                 林士𨱅        校对官吴士桢恭  校

                           校对官贺式韩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