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4年)

2023年 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相里斌(受国务院委托)
2024年9月10日于人民大会堂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发布机关: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5年
本作品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4年/第五号
——2024年9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4年9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相里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审议。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认真执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突出表现为:一是主要宏观指标符合预期。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其中二季度增长4.7%;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以人民币计价货物出口增长6.7%。二是高质量发展态势向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前7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4%、10.9%,分别比投资整体增速高6.8个、7.3个百分点;三维(3D)打印设备、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增长45.6%、29.3%、26.3%。环境质量继续改善,上半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9%;能耗强度继续下降。三是民生保障继续改善。前7个月城镇新增就业826万人,同比多增20万人。7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较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3%。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

从工作成效看,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系统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力度。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持续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种业等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前7个月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6.1%,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7.3%。前7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7%,高于整体投资增速6.1个百分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北斗规模化应用和卫星互联网建设,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规模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11.2%。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实验室重要科研试验场地和平台陆续建成,加快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二)宏观组合政策加力推进,实施效果逐步显现。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的安排部署,出台实施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以下称“两重”建设)行动方案,制定实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下称“两新”)行动方案,适度加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灵活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做好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两重”建设、“两新”工作全面推进,充分发挥“两重”建设工作机制作用,统筹推进“硬投资”和“软建设”,自上而下谋划、上下协同推进“两重”建设项目,同步完善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创新等“软建设”改革举措。建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出台7大领域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循环利用、标准提升等行动方案。前7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比去年同期加快10.4个百分点,家电零售额增长2.3%、加快2.3个百分点。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发力,重点领域支出较快增长,城乡社区、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7.2%、8.2%、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2.5%,其中中央本级支出增长9.3%。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分别增长8.2%、6.3%。外汇储备规模为3.26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政策统筹协调和预期引导进一步加强,强化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积极开展经济形势和重大政策宣传解读,有力驳斥反击美国等西方国家炒作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等不实言论。

(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安排部署,夏收粮油再获丰收,上半年全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6%,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早稻总产量563.5亿斤,秋收作物长势正常,生猪产能有序调减,肉蛋奶、蔬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工业较快增长,重点行业增势较好,前7个月电子、有色、化工、汽车、轻工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10.4%、10.2%、9%、5.9%;高技术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8%、10.2%、6.1%。重点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2.9%、19.8%、7.9%。服务业稳定发展,客流、物流、信息流相关行业增势较好,前7个月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全社会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增长6.6%、11.8%、3.8%,上半年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5.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9%、9.8%、6.9%。

(四)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扎实有力,需求拉动更趋协调。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外贸质升量稳的安排部署,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热点消费旺盛,升级类商品消费持续扩大。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有效投资保持增长,大力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川藏铁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等沿江高铁、平陆运河、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等建设,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灾后恢复重建、防汛、水毁等项目建设进度较快,重点恢复重建工程已在今年汛期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前7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9%和9.3%。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7.7%、17.9%、16.2%、8.3%。热点消费旺盛,组织开展“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绿色智能家电等下乡活动。出行、文旅等服务消费和升级类消费活跃,五一、端午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6%、6.3%,出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2.7%、8.1%,上半年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5.6%,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扩大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国家范围,上半年入境外国人人次同比增长152.7%,入境旅游5950万人次、增长81%。线上消费占比持续提高,前7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25.6%。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9%,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水平,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0.5%,前7个月集成电路、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5.8%、20.7%。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释放。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安排部署,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1+8”实施方案。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较快增长。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出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充分发挥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作用,组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系列现场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前7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0%、比整体出口增速高3.3个百分点,占出口比重达到64.6%。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出台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1+N”行动方案。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前7个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出口分别增长7.7%、13.7%。持续提高外籍人员在华旅游、生活、工作便利度,举办“投资中国”系列活动,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1.4%;以人民币计价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18.6%。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签署中吉乌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鲁班工坊、“光明行”、“菌草”等民生项目加快推进。

(六)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地区经济发展亮点较多。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安排部署,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区域战略深入实施,推进落实党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全面振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作出的新部署。加快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及时协调跨部门跨领域的困难问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封关运行,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持续深化。制定实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批改革授权事项清单。持续强化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化工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有序实施黄河上中下游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实施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城乡融合稳步发展,制定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放开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对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帮扶支持,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和消费帮扶。

(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安排部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构建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大生态系统治理力度,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深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荒漠化治理,积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深入推进。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开展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推进全国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8%、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8.8%、上升1个百分点。“双碳”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积极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发布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加快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截至7月末,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6.8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比重54.1%。

(八)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取得积极进展,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重点领域风险的安排部署,统筹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统筹化解债务和促进发展,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蔓延态势得到遏制。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粮食能源资源等安全保障。风险防控有力推进,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利率进一步降低,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稳妥有序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推动各省份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依法从严处理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安全能力建设加快,巩固粮食安全基础,开展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现代种业提升、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前7个月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1%、6.2%,推进油气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印发实施稀土管理条例。

(九)就业等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关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安排部署,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差距缩小。落实好公共服务领域惠民政策,“一老一小”、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居民就业总体稳定、收入持续增加,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和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8个省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45,同比缩小0.05。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持续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和建设,持续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6月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上年末增加443万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扎实推进,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和畅通“生命通道”行动,全力应对部分地区干旱、洪涝等各类自然灾害,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做好京津冀等地区灾后恢复重建。

从目前掌握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以及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经济增长、就业、国际收支等指标符合预期,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基本养老保险、粮食能源生产、绿色生态、金融等指标进展顺利。

上述各方面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冷静应对百年变局,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集中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积极进展,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质量稳步提升、民生继续改善,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得以巩固,积极因素增多,发展信心提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上半年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各地区各部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结果。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从国际看,国际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稳定性上升,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不稳,涉华贸易壁垒对我负面影响明显增多。从国内看,消费增长总体放缓,投资稳定增长后劲不足,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大,民生保障仍有短板,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等任务艰巨。

总的看,上半年区域间、产业间、企业间发展不平衡,一些新情况与老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加大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我国经济就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问题中不断增强实力、提高抗冲击能力,每个优势行业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优胜劣汰、发展壮大,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政治制度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充沛人力资源优势等重要优势持续巩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持续积累,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落实、各项举措落地见效,经过各方面共同艰苦努力,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下半年经济有望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下半年,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部署,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要求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工作中,要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坚持长短结合,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突出把握好五点: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实施效能,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

下半年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重点是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一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出台并全面落实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推动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二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落实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四是深化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二是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三是畅通国家基础设施网络主骨架,提高网络覆盖广度、通达深度和国际互联互通水平,优化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骨干物流走廊,加快推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1+N”行动方案明确的重点工作。四是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推进油气储备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重点是宏观政策既要适度加力、又要更加精准,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压实地方责任,不断提高政策实施效能。一是加快推进“两重”建设,坚持自上而下、体现国家意志,细化实化分领域软硬结合的实施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导检查。二是更大力度推动“两新”工作,优化设备更新项目支持方式,降低申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支持地方增强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力。三是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兜住基层“三保”底线;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四是加强政策统筹,做好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五是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施,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谋划工作。六是做好预期引导,将政策落实成效同舆论宣传引导更好结合起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四)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重点是把促消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大力度激发消费潜能、培育消费新热点、拓展消费新场景,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稳住大宗消费基本盘,推动新增投资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一是促进消费增长,加快推广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促进教育、医疗、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进一步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放宽过境免签时长和地区限制。二是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持续推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领域项目推送对接力度。三是推动物价合理回升,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市场调控,组织好夏秋粮油收购工作,推动生猪产能处于合理水平。

(五)多措并举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重点是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一是加大力度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加大对我国优势产品的出口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便利度,办好进博会、秋季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二是以更加开放的举措吸引外资,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推出天津、上海等4省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新一轮开放创新举措,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优化境外投资产业布局。三是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

(六)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重点是统筹好稳增长与化风险的关系,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坚决防范因处置风险产生新的风险。一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改革完善房地产相关基础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适当支持重点地区统筹化债和发展。三是稳妥处置金融风险,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七)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重点是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规划,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一是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快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稻谷、小麦生产,实施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三是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四是以更大力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八)深入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实施。重点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融合发展。一是落实好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二是加大重点任务推进力度,加快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持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推进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落实好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

(九)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重点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持续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制定出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三是落实好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强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

(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重点是深入细致做好稳就业保民生工作,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围绕就业收入、“一老一小”等领域,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大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加快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政策举措,指导地方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及时做好对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帮扶救助。四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切实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各项工作。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自觉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切实运用好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扎实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