壄隐逸稿/卷六
附录
编辑世系图
编辑一世 | 二世 | 三世 | 四世 |
得时 | 子存 | 胜允 | 公逸 |
潭阳府人,至元乙亥文科一等,高丽忠烈王时官至府使。 | 判典校寺事、进贤馆直提学 | 知都评议 | 知谏议大夫 |
五世 | 六世 | 七世 | 八世 |
永 | 希庆 | 禄生 | 和 |
判司仆寺事 | 朝奉郞、知荣州事赠奉翊大夫、密直副使。配熊神徐氏,长沙监务成允之女。 | 即先生。事实详见历官略及家状。○先生后孙绵远,不可尽记,今限五代录之。 | 宣务郞、利仁道丞○子汉老 |
恒 | |||
礼宾寺正○子艺 | |||
沃 | |||
长沙监务○子壤 | |||
贵生 | |||
号耒隐,三司左尹。曾孙可植魁文科,礼曹判书,赠领议政。可植玄孙佐命以孝行,拜官㫌闾,追赠右议政。佐命女适右议政铃原府院君平靖公尹壕,寔生贞显王后,配我成宗大王,诞我中宗大王。 | |||
祖生 | |||
号耕隐,工曹典书,有大村储时望。恭愍王付托甚重,至以霍光、诸葛亮期之。与郑圃隐梦周相善,为道义交。及殁,圃隐有《夜梦耕隐先生》诗。 | |||
九世 | 十世 | 十一世 | 十二世 |
汉老 | 奋 | 熙祖 | 润 |
即副尉公,事实详见家状。 | 生员 | 参奉 | |
浚 | |||
旡后 | |||
湜 | |||
县监 | |||
景祖 | 馡 | ||
进士 | |||
汝祖 | 君末 | ||
富 | 孝温 | 穈 | |
生员 | 宣传 | ||
縻 | |||
悌温 | 彬 | ||
彩 | |||
旡后 | |||
畬 | 仁雨 | 守明 | |
艺 | 永元 | 寅 | |
文科,黄海监司。 | 忠 | ||
永亨 | |||
永利 | 基 | 继曾 | |
以征士为佐郞,被士祸,謪罗州云。 | 公五代孙,有秋,即松潭公。 | ||
永贞 | |||
永成 | |||
壤 | 雨泰 | 孙达 | 汉寿 |
左通礼 | 主簿 |
壄隐先生遗像
编辑按:今去先生已远,真本顾无可据,而既有诸公所著赞文。故姑且存其依摹之地,以俟藏之者云。
壄隐先生历官略
编辑谨按:今去先生下世之年,已三百有四十年矣。不幸遗草已缺,家牒无多。试以东国史记、诸家诗文及群书等语,采为历官略如左。而其不称年谱者,以断烂文字,剔搜撰次。故先生年甲、科年、享寿,俱未得详;所历内外本、兼诸职,亦未尽录。而虽其所录者,其年月或有未详,亦有后先故也。若其德行文学与夫义节之可记者,自有家状,故兹不注脚。后之观者,繇是而寻诸状,则庶几知先生平生之万一云。〈先生行状及墓道等文,未知其初果有无,而今既不可见,则其阶之所进,爵之所封,又无可据也。至于谥号,则高丽时大臣、宰相,虽皆得之,而恐先生被祸之后,权奸才去,而国随以亡,故未及有易名之典耶。〉
旧说,先生家居于潭阳府北檠台山原栗川之里。中年,属其旧基于公家,以建文庙。故潭州父老,至今称乡校为先生旧址。盖先生自此移占于石城县南屏村面东山上里,而先生之孙孝子副尉公旌门,尚立其遗址云。
高丽忠惠王朝,先生登第。〈见《高丽史》、《舆地胜览》、《东国名宦录》、《耽罗志》。下同。○按金齐颜《师友名行录》曰:“五岁,知读书;八岁,《咏盆松》诗,见者异之。及登第,以文名著称。”○按:忠惠前后即位,皆有设科,而先生于忠穆丁亥年间,由司录转校勘,则其登第当在后元年庚辰以后也。〉
补济州司录。〈按:霁亭李公曰:“用牛刀则二州之遗爱尚存。”○按《舆地胜览》、《东国名宦录》、《耽罗志》,载济州名宦。〉
入为典校校勘。〈见《丽史》。〉
忠穆王三年丁亥春,先生以校勘,为整治都监官。〈见《丽史》、《东国通鉴》、《东国史略》、《丽史提纲》。下同。○按:时王正献煦、金龟峯永旽、谨斋安文贞轴等,为判整治都监事。〉
三月,先生以都监官,究治权豪,杖杀元皇后族弟奇三万。行省理问所下先生及佐郞徐浩等于狱。〈按:四月,左政丞金永旽告王争之,乃自系行省狱。又五月,政丞王煦与金永旽呈书于佥议府,冀转达中书省。〉
十月甲午,元以三万之死,遣直省舍人僧家奴,杖整治官先生及白文宝、申君平、徐浩等十馀人。
忠定王二年庚寅九月,先生中征东乡试,以尝究治权豪沮,未赴制科。〈见《丽史》、《东鉴》。○按:时左献纳白弥坚、前典客寺丞金仁琯,同中乡试,应举于元。○按:以乡试应制科者,年未满二十五,则不许其赴,而先生特以权豪所沮不赴,则其年已过二十五岁,可知矣。〉
尝录禁中题名记。〈见《丽史》〉
恭愍王朝,先生尝除御史。〈见《牧隐集》。○按《丽史》,以司宪纠正,间为监察御史。而先生后经殿中侍御史及侍御史,则此云御史,恐是监察御史也。○按《牧隐集》,有《次韵田御史某二首》,而观其诗语,则似在恭愍即位之后,牧隐登第之际,故今系于此。〉
六年丁酉九月,先生以起居舍人,与谏议李穑、司谏李宝林、郑枢等上书,极论盐铁别监之弊。〈见《牧隐集》、《丽史》、《东鉴》、《东略》、《舆地胜览》、《提纲》、《东史会纲》。○书在本稿。〉
迁殿中侍御史。〈见《丽史》。○按《丽史》,恭愍五年,改监察持平,为殿中侍御史。〉
尝除鸡林判官。〈见《益斋乱稿》、《牧隐集》、《圃隐集》、《阳村集》、《舆地胜览》、《东国名宦录》、《盆城志》、《海东杂录》、《大东韵玊》、《东京杂记》。○按:时则有《赠金海妓玉纤纤》诗。○按:先生有《鸡林东亭》诗,恐亦在为判官时也。○按:益斋李文忠公诗曰:“田郞作倅吾鸡林,父老至今怀德音。”又按:权文海《海东杂录》曰:“有声绩,益斋作诗思之。”○按:霁亭李公曰:“用牛刀则二州之遗爱尚存。”○按:《舆地胜览》、《东国名宦录》、《东京杂记》,载庆州名宦。〉
尝为舍人,公上三书。〈见《牧隐集》。○按:三书皆逸而不传。○按:已上两条,以《牧隐集》寄赠诗编次观之,在于戊戌、己亥年间,故今系于此。〉
十年辛丑春,以司谏出为全罗道按廉使。〈见《益斋乱稿》〉
五月,奏启极陈倭寇防御之弊。〈见《丽史》、《东鉴》、《会纲》。○启在本稿。○按:益斋李文忠公送先生诗,极言南方痼弊,至有“驰奏得令明主知”之句。而先生果有是启,则其交勉尽职之美,可见矣。○按:霁亭李公曰:“按骆辔则一道之休称大著。”〉
尝拜郞中。〈见《平斋集》。○按《平斋集》,有《与田郞中同宿》诗,而未详其年。第李公亦于辛丑秋,按廉庆尚,则恐在此时,故今附焉〉
十一月丙寅,王南狩,先生以侍御史,扈驾从之。〈见《丽史》。○按《丽史》,恭愍五年,改监察掌令为侍御史。○按《丽史》,是年冬,红贼渡鸭绿江,至兴义驿。至是王南狩,先生扈驾从之。侍中洪彦博、李嵒、知枢密院事柳淑、知奏事元松寿、承宣李穑等亦从之。○又按《丽史》,十二月壬辰,王到福州,乙未,幸暎湖楼游赏。〉
尝拜中书舍人、知制诰。〈见《牧隐集》。○按:时则有李穑辞免左代言不允批答。○按《牧隐年谱》,辛丑十二月,转左承宣;壬寅三月,改右代言。盖其辞免,实在辛、壬年间。而先生时以中书舍人,制《不允批荅》矣。〉
十一年壬寅春,官制行,改内书舍人。〈见《圆斋集》。下同。○按《丽史》,是年,改中书舍人为内书舍人。而《圆斋集》亦曰“田内舍某”,则其为内书舍人,无疑矣。○按《丽史》,是年二月辛丑,王发福州;癸卯,驻尚州。○按:先生有《映湖楼次韵》诗,恐先生扈驾在福州时也。〉
夏,先生扈从留尚州。〈按《圆斋集》云:“李韧正言扈从至尚州,寓舍北有四松,倚松结茅,以为避暑之所。田内舍某名之曰‘四君子亭’。”盖在是年夏也。〉
六月,以谏官上疏,请罢知密直司事睦仁吉。〈见《丽史》、《东鉴》。○疏在本稿。〉
九月十九日辛酉,先生侍从拱北楼,和进权汉功旧题诗。〈见《丽史》、《舆地胜览》。○诗在本稿。○按《丽史》,是年八月乙酉,王发尚州;壬辰,至清州。○按:时王命知申事元松寿、代言李穑、成士达次韵制进。于是,左政丞洪阳坡、李杏村、黄桧山曁诸大夫儒士,皆和进。〉
十二年癸卯闰三月乙酉,以典理摠郞,录辛丑扈从功二等。〈见《丽史》。下同。○按《丽史》,恭愍十一年,改吏部为典理司,以侍郞为摠郞。○按:《丽史》,是年二月乙亥,王发清州;壬午,还京师。甲申,贺还都。闰三月乙酉,录功臣,先生以扈从功,录前司宰令金晖下,典法摠郞权铸上。〉
尝累转左常侍。〈按:先生本传云:“录功为二等,累转左常侍。”然则自典理摠郞,至左常侍之间,多历他职,可知矣。〉
是年,修聘浙东。〈见《阳村集》。○按:《纲》、《鉴》、《会》、《纂》曰:“时方国珍据台州。台州,属浙东。”○按:时筑隐金公方砺为副。〉
十三年甲辰六月乙卯,先生还明州,司徒方国珍遣照磨胡若海,偕来献沈香、弓矢及《玉海》、《通志》等书。〈见《丽史》。○按:明州,属浙东。国珍或作谷珍。〉
十一月丙寅,拜监察大夫。〈见《丽史》、《东鉴》。○按《丽史》,忠宣后,改司宪府为监察司,以大司宪为大夫;恭愍五年,改监察司为御史台,大夫如故。十一年,复改御史台为监察司。〉
十四年乙巳二月,王以鲁国公主娠弥月赦,先生与掌令李茂方择情不可原者,复囚之。〈见《丽史》。下同。○按《丽史》,恭愍以江陵大君在元,尚元魏王女,是为鲁国公主。〉
时幸宦上护军尹祥谮于王,王将下先生狱,侍中庆千兴谏乃止。
四月辛丑,以监察大夫如元,进礼物于皇太子,又赠廓扩帖木儿及沈王等。〈按:时宦者府院君方节为副。〉
是月甲辰,为密直提学。
七月庚辰,除鸡林尹。
十五年丙午三月庚子,又为密直提学,聘于河南王廓扩帖木儿。〈见《丽史》、《东鉴》、《提纲》、《舆地胜览》、《青丘风雅》、《海东杂录》、《大东韵玉》、《海东文献录》。下同。○按:时军簿佐郞金齐颜为书状官。〉
六月壬戌,先生还自燕京。
十六年丁未七月壬辰,为庆尚道都巡问使,出镇合浦。〈见霁亭诗、《圃隐集》、《阳村集》、《笺解古文真宝》、《丽史》、《舆地胜览》、《东人诗话》、《详说古文真宝》、《东国名宦录》、《盆城志》、《海东杂录》、《大东韵玉》。○按:时则有《题合浦营》诗。○按:霁亭诗注曰:“至正丁未,出镇合浦清心省事,久不递代,从民望也。”○按:郑圃隐、权阳村两集,皆云:“金海妓玉纤纤者善弹琴,故宰相壄隐田先生尝倅鸡林,爱之有赠一绝。后十馀年,先生出镇合浦,时纤纤已老矣。呼置左右,日使之弹琴。楼中题咏,多用其事。”○按:《舆地胜览》、《东国名宦录》,载昌原名宦。〉
尝购来《古文真宝》,始删增,刊行于世。〈见《笺解古文真宝》、《详说古文真宝、旧说》。○按:旧说,先生尝奉使入中国,始购来《古文真宝》,手自删增。其镇合浦时,刊行于世。故至今读《古文》者,必称先生用功。○按:先生再镇合浦,则已上诸事,未知必系于是年,而今姑附焉。〉
尝拜政堂文学。〈见《师友名行录》。○按:金公齐颜,于戊申被祸,而其所著《师友名行录》,已言“累迁政堂文学”,则先生在此时,亦经是职矣。〉
二十年辛亥三月同知贡举,取金潜等三十一人。〈见《丽史》、《牧隐集》、《历朝榜目》、《宜春世乘》。○按:时牧隐李公穑知贡举。○按《丽史》“旧制,二府知贡举,卿、监同知贡举”。又云:“国俗,掌试者,谓之学士,门生称之则曰恩门。”○按:曹伸《𫍲闻琐录》曰:“丽之座主、门生之间,严如父兄子弟,故甚重贡举之职。”○按:时全伯英、李行、南在、李伯由、金若采、柳宽、金若恒、金震阳、廉廷秀、曺庶等亦登第,皆知名士也。〉
七月己巳,拜司宪府大司宪。〈见《丽史》、《东鉴》、《潭阳田氏族谱》。○按:时辛旽伏诛,流孙涌,以先生代之。〉
二十二年癸丑七月,先生复为政堂文学。〈见《丽史》、《牧隐集》、《东人诗话》、《舆地胜览》、《海东杂录》、《大东韵玊》、《海东文献录》。〉
是月乙巳,以本职为江宁府院大君师傅。〈见《丽史》、《提纲》、《会纲》。○按:时王命会文臣于前政堂李穑第,议改牟尼奴名曰禑,仍封为江宁府院大君。命儒臣政堂文学白文宝及先生、大司成郑枢等为师傅。〉
是年,尝为西北面都巡问使兼平壤尹。〈见《丽史》、《东鉴》、《提纲》、《陶隐集》。〉
辟张衡叔为幕府。〈见《陶隐集》。○按:张衡叔,未考其名。〉
十二月戊戌,有僧释器同行僧者,在平壤府谋乱。先生与西海道都巡问使金庾,捕获斩之。〈见《丽史》、《东鉴》、《提纲》〉
二十三年甲寅四月丁未,以判开城府事,再为庆尚道都巡问使,出镇合浦。〈见《丽史》、《东鉴》、《舆地胜览》、《东国名宦录》。○按:初以崔莹为都巡问使,因大司宪金续命、持平崔元濡启,令都堂、台谏荐可代者,以先生代之。〉
辟李集为幕府。〈见《遁村杂咏》、《陶隐集》、《三峯集》、《阳村集》、李仁孙《固城馆题咏》。〉
尝东狩西征,入于固城。〈见《遁村杂咏》。○按:遁村李公《固城感怀》诗,有“元戎东狩复西征”及“木叶萧萧下古城”之句,恐先生出狩,似在秋日也。〉
尝赐推忠赞化辅理功臣之号。〈见《丽史》、族谱〉
尝拜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事,阶匡靖大夫。〈见家藏牒、《洁城家藏行迹》。下同。〉
尝兼司宪府大司宪。
辛禑元年乙卯正月,为书筵师傅。〈见《丽史提纲》。○按:时以先生及李光阳茂方为师傅。〉
夏,以门下评理,与谏官李詹等请诛李仁任。〈见《十九史略补》、《丽史》、《东鉴》、《东略》、《提纲》、《东史纂要》、《舆地胜览》、《海东杂录》、《大东韵玉》、《海东文献录》、族谱。下同。○按:恭愍十八年,大明太祖高皇帝遣使告定天下,明年,始行洪武年号。及前年九月,恭愍被弑时,侍中李仁任方擅国柄,惧天子兴师问故,渠当其罪,密遣金义杀帝使,欲与赞成事池奫迎元使。大司成郑公梦周、典校令朴公尚衷上疏力争,先生与献纳李詹、正言全伯英,直请诛仁任及奫。〉
七月,先生与判典校寺事朴尚衷,同杖流道卒。〈按:时鹰扬军上护军禹仁烈、亲从护军韩理阿仁任意上书,下李詹、全伯英狱,使池奫及判三司事崔莹鞫之,先生与朴公尚衷同逮狱,杖鞫甚惨。仁任曰:“不须杀此辈。”乃流之,皆道卒。又杖流李詹、全伯英,并流郑公梦周及三司左尹金九容、典理摠郞李崇仁等。〉
有明高丽国推忠赞化辅理功臣、匡靖大夫、门下评理、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事兼司宪府大司宪壄隐先生田公家状
编辑先生讳禄生,字孟畊,姓田氏,潭阳人也,壄隐,其号也。〈见《潭阳田氏族谱》〉潭阳之田,华胄遥遥,其赞先生真者,至有“齐侯流裔,晋代衣冠”之语。〈见马融所撰《画像赞》〉
高丽忠烈王元年冬十月,韩文惠公康、朴文懿公恒典贡举。〈详见《高丽史、选举志、科目》〉有讳得时,登文科一等,官至府使。〈见族谱〉是于先生,实为六代祖,而始起家于潭阳。自是门阑趾美,奕世𬊤爀。〈见田霦所撰族谱跋〉五代祖讳子存,显为判典校寺事、进贤馆直提学;高祖讳胜允,知都评议;曾大父讳公逸,知谏议大夫;王父讳永,判司仆寺事。〈见族谱〉考讳希庆,历舍人,〈见李穑《牧隐集》〉至朝奉郞、知荣州事赠奉翊大夫、密直副使。妣熊神徐氏,长沙监务讳成允之女。是实生三隐先生,长即先生,次耒隐,讳贵生,三司左尹;季耕隐,讳祖生,工曹典书。〈见族谱〉俱以文章德行,为时名宰。〈见白惟让所撰《议政公佐命行迹》〉
然若耒隐先生,有蕴不大施,委祉于后,庸启我圣朝沙麓之祥。〈按:耒隐先生曾孙可植,魁科,礼曹判书,赠领议政。可植玄孙佐命,以孝拜官旌闾。女适右议政尹壕,诞圣妃,配成庙,推恩赠右议政。〉若耕隐先生,有大材可扶明堂,恭愍王至以博陆、忠武侯期之。〈按:耕隐先生,与郑圃隐梦周为道义交,圃隐有《梦见耕隐先生》诗曰:“天生大材如豫章,时人有望扶明堂。况蒙付托自先王,期以孔明与霍光。”〉
先生以某年月日生。五岁,知读书,能缀句。八岁,《咏盆松》诗曰:“山中三尺岁寒姿,移托盆心亦一奇。风送涛声来枕细,月牵疏影上窗迟。枝盘更得栽培力,叶密曾沾雨露私。他日栋梁虽未必,草堂相对好襟期。”见者异之。〈见金齐颜《师友名行录》〉
忠惠王朝,登第,〈见《丽史》本传〉补济州司录,〈又见本传〉入为典校校勘。〈又见本传〉忠穆王三年丁亥春,以校勘为整治都监官。〈见本传○凡一事而屡见者,止书首见处。后仿此。〉盖是年二月,元以群小尚未尽去,弊政多所未革。使臣金永旽之还也,元主传密旨,令王复以王煦为政丞以整治之。于是,遂置整治都监,以煦及永旽、安轴、金光辙等三十馀人为属官,分遣使臣于诸道,整治弊政。〈详见《丽史提纲、忠穆王纪》〉
三月,先生以整治都监官,究治权豪,〈见本传。〉杖杀元皇后族弟奇三万。于是,行省理问所下整治官先生及佐郞徐浩等于狱。〈见《纲提》〉四月,左政丞金永旽告王曰:“殿下何囚整治官?”王曰:“三万夺人田五结,何至于死?”永旽曰:“三万怙势纵恣,奚止夺五结田?”王召理问河有源问之。永旽曰:“我等亲奉帝命,先治元恶,浩、禄生奚罪?”乃自系行省狱,王命出之。〈见《丽史、金永旽传》〉
五月,政丞王煦与金永旽呈书于佥议府曰:“我等亲奉帝命,整治本国。今行省理问所以三万之死,归咎都监,囚徐浩、田禄生。理问河有源挟私枉问,必欲诬服。自今不能整治,冀转达中书省。”〈见《丽史、王煦传》〉十月甲午,元以三万之死,遣直省舍人僧家奴,杖整治官先生及白文宝、申君平、河楫、南宫敏、许湜、安克仁、徐浩等十馀人。〈见《丽史、忠穆王世家》〉
忠定王二年庚寅九月,先生中征东乡试。〈见本传。〉恭愍王朝,尝除御史。〈见《牧隐集》〉六年丁酉九月,以起居舍人,与右谏议李穑、右司谏李宝林、左司谏郑枢等上书,极论盐铁别监之弊。〈见本传〉曰:“今特遣别监,以盐铁为名,民听必骇。下一新令,吏缘为奸,弊生百端。别监必欲多得税布,因而要宠。民不受盐,无异平日;纳布之苦,今益甚矣。若令存抚、按廉行之,民以为常,不至惊骇,持以岁月,课其功緖,民不敢违,必有成效。况永陵之时,凡所聚敛,无所不为,独于盐铁别监,一试之而不复议。况今一遵祖宗之法,以清明为治,而议及于此,恐为盛代之累。”〈见《丽史、食货志、盐法》〉王召台谏、宰相问利害,穑、宝林称疾,先生、枢固执前议不变。〈见本传〉
迁殿中侍御史。〈又见本传。○按《丽史》,恭愍五年,改持平为殿中侍御史。〉尝拜鸡林判官。〈见李齐贤《益斋乱稿》。○按:先生为鸡林判官时,牧隐李公凡三寄诗,而考其编次,则在戊戌、己亥矣。〉
辛丑春,以司谏出为全罗道按廉使。〈又见《益斋乱稿》〉五月,奏启极陈倭寇防御之弊曰:“自有倭寇以来,一道置戍,多至十八所,军将虐州郡以立威,役戍卒以济私,遂使凋弊逃散。及寇至,更征州郡兵,谓之烟户军。未见御寇,秪以害民,不若罢诸戍,令州郡谨烽燧严斥候以应变。如不得已,当审其要害,省其戍所,则民力舒而军饷节矣。”〈见本传〉
尝拜郞中。〈见李冈《平斋集》〉十月,红贼渡鸭绿江,至兴义驿。〈详见《丽史、恭愍王世家》〉十一月丙寅,王南狩,先生以侍御史,〈按《丽史》,恭愍五年,改掌令为侍御史。〉扈驾从之。〈见《丽史》〉尝为中书舍人、知制诰。〈见《牧隐集》〉壬寅春,官制行改内书舍人。〈见郑枢《圆斋集》〉
六月,以谏官上疏,请罢知密直司事睦仁吉。〈见《东国通鉴、恭愍王纪》〉盖仁吉素与典法判书李子松有憾,子松奉使如元,都堂饯之。仁吉使酒扼子松吭而骂之,监察司劾之,仁吉诉台官于王;典法司再劾之,王不听。至是先生上疏论之曰:“仁吉暗险麤暴,起自微贱,位至宰辅。挟功骄恣,肆其狂暴。凌辱子松,宪司劾之,曾不知愧,欲盖其愆,反诉台臣。是恃殿下之恩,而蔽殿下之耳目也。殿下岂可以负绁微劳,轻左右耳目之司乎?非所以示公道也。”〈见《丽史、睦仁吉传》〉王不得已罢归田里。〈见《东鉴》〉
九月辛酉,侍从清州之拱北楼。王览权汉功旧题句,令文臣次韵,先生亦和进。〈见《舆地胜览》〉癸卯闰三月乙酉,以典理摠郞,〈按《丽史》,恭愍十一年,改吏部侍郞为典理摠郞。〉录辛丑扈从功二等。〈见《丽史》〉其制父母妻超三等封爵,官其子一人七品,许初入仕,子孙荫职叙用,赐田五十结,奴婢五口。〈又见《丽史》〉
累转左常侍。〈见本传〉是年,先生修聘浙东。〈见权近《阳村集》〉盖时方国珍据台州。〈详见《提纲》。○按:《纲》、《鉴》、《会》、《纂》曰:“方国珍据台州,台州属浙东。”〉故先生以宰相膺使命,金公方砺为副,皆时之选也,浙东人称其知礼。〈见《阳村集》〉明年六月乙卯,先生还明州。〈按:明州,属浙东。〉司徒方国珍遣照磨胡若海偕来,献沈香、弓矢及《玉海》、《通志》等书。〈见《丽史》。〉十一月丙寅,拜监察大夫。〈又见《丽史》。○按《丽史》,忠宣后,改司宪府大司宪为监察司大夫。恭愍五年,改监察司为御史台,大夫如故。十一年,复改御史台为监察司。〉
至乙巳二月,王以公主〈即恭愍王妃鲁国公主,元宗室魏王之女。〉娠弥月赦。先生与掌令李茂方,择情不可原者复囚之。前此,纠正宋纲与大护军韩仲宝争路。由是,重房、宪司有隙。至是,幸宦尹祥为上护军,重房嗛前事,使祥谮于王。王大怒,将下先生狱,侍中庆千兴谏乃止。〈见本传〉
四月辛丑,以监察大夫如元,进礼物于皇太子,又赠廓扩帖木儿及沈王等。〈见《丽史》〉是月甲辰,为密直提学;〈又见《丽史》〉七月庚辰,拜鸡林尹。〈又见《丽史》〉丙午三月庚子,又以密直提学,聘于河南王廓扩帖木儿。〈又见《丽史》〉至燕京,元恶其私通,不许其往,〈详见《提纲》〉命先生东还。〈详见《东鉴》〉时军簿佐郞金齐颜以书状官从之,谓先生曰:“公大臣,不可留,予且留。”遂称疾留燕。〈见《丽史、金齐颜传》〉六月壬戌,先生还,〈见《丽史》〉齐颜寄书其兄齐闵曰:“燕都虽不如昔,丈夫可居之地也。”王以齐颜有异谋,征例赐钱谷。齐颜自燕单骑走河南曰:“宰相田某被令旨还国,齐颜以王命不可不达,又乐闻大王名,不远万里而来。”〈见《金齐颜传》〉
丁未七月壬辰,先生为庆尚道都巡问使,〈见《丽史》〉出镇合浦。〈见姜淮仲所撰《古文真宝志》〉清心省事,久不递代,从民望也。〈见李达衷《霁亭集》诗注〉尝拜政堂文学。〈见《师友名行录》〉辛亥三月,同知贡举,取金潜等三十一人。〈见《丽史、选举志、科目》〉
七月己巳,拜司宪府大司宪。〈见《丽史》〉初,大司宪孙涌日诣辛旽家启事,旽坐堂上,涌每出入,伏地堂下。〈详见《东鉴》〉至是年秋,旽伏诛,流涌,以先生代之。〈见《东鉴》〉
癸丑七月乙巳,以政堂文学,为江宁府院大君师傅。〈见《丽史》〉时王命知申事权仲和往前政堂李穑第,会文臣议改牟尼奴名曰禑,仍召侍中庆复兴、密直提学廉兴邦、政堂文学白文宝,议封禑江宁府院大君。〈见《丽史、辛禑传》〉百官贺,〈见《丽史》〉命儒臣傅之,〈详见《提纲》〉使先生及文宝、大司成郑枢等为师。〈详见《丽史、白文宝传》〉
尝为西北面都巡问使兼平壤尹。〈见《丽史》〉十二月戊戌,捕称僧释器者斩之。〈又见《丽史》〉先是,有永陵孽子释器者,孙守卿等倚以谋变。既伏厥辜,群臣皆谓祸本宜除。〈详见《丽史》〉王遂安置于济州,至海挤水,释器不死亡匿。〈见《丽史、释器传》〉至是,释器同行僧者在平壤府,诱集凶徒,潜谋不轨。先生与西海道都巡问使金庾,捕获斩之。〈又见《释器传》〉
甲寅四月丁未,以判开城府事,再为庆尚道都巡问使,〈见《丽史》〉出镇合浦。〈见《舆地胜览》〉初,以崔莹为庆尚、全罗、杨广道都巡问使,大司宪金续命、持平崔元濡启:“莹尝为都巡察使,六道骚动,不可复为巡问。”王令都堂、台谏荐可代者,〈详见《丽史》〉以先生代之。〈见《丽史》〉尝赐推忠赞化辅理功臣之号。〈见本传〉又尝拜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事,阶匡靖大夫。〈见家藏牒〉又尝兼司宪府大司宪。〈又见家藏牒〉
辛禑元年乙卯正月,为书筵师傅。〈见《提纲、辛禑纪》〉时禑承袭,始置书筵,以先生及李公茂方为师傅。〈见《辛禑传》〉
夏,以门下评理,〈见本传。〉与谏官李詹等请诛李仁任。〈见《舆地胜览》〉先是,恭愍王十八年己酉,大明太祖高皇帝遣使告定天下。〈详见《提纲》〉越明年庚戌,始行洪武年号。〈又详见《提纲》〉及甲寅四月,帝遣礼部主事林密、孶牧大使蔡斌,令进耽罗马。〈详见《东鉴》〉九月林密、蔡斌等还,〈又详见《东鉴》〉遣密直副使金义,领马三百匹送定辽卫。〈详见《丽史》〉是月甲申,王见弑,太后欲立宗亲。仁任谋窃国柄,欲立辛禑,率百官立禑。或谓仁任曰:“自古国君见弑,为宰相者,先受其罪。帝若闻先王之故,兴师问罪,公必不免,莫若与元和亲。”仁任然之。遣赞成事安师琦,阳言饯行,密谕金义中路杀斌等以灭口。〈详见《丽史、李仁任传》〉
十一月,义杀斌,执密奔北元。〈详见《辛禑传》〉由是,人心疑惧,未敢通使朝廷。〈详见《李仁任传》〉至是年正月,大司成郑梦周等陈大义以谓:“迩来变故,当早详奏,使上国释然无惑,岂可先自疑贰,构祸生灵?”始遣使告哀。〈详见《丽史、郑梦周传》〉时有边报“北元将以兵纳沈王暠孙脱脱不花”。〈详见《李仁任传》〉四月,仁任率百官诣孝思观,盟于太祖真。〈又详见《李仁任传》〉会判事朴思敬自北元还,白太后曰:“纳哈出谓臣言:‘尔国宰相遣金义请云:“王薨无嗣,愿奉沈王为主。”故帝封为尔主。若前王有子,朝廷必不遣沈王也。’”太后召仁任曰:“予闻宰相遣金义如元久矣,卿等独不知乎?”禑下师琦巡卫府,师琦知不免,拔佩刀自刎。〈又详见《李仁任传》〉
仁任与宗亲耆老、文武百官连名为书,呈北元中书省曰:“先王伯颜帖木儿〈即恭愍王蒙古号〉遗旨,令亲男元子禑袭位。今来乃知沈王孙脱脱不花妄生异心,欲要争袭,乞赐禁约。”〈又详见《李仁任传》〉典校令朴尚衷与林朴、郑道传等以为先王既决策事南,今不当事北,不署名。〈详见《丽史、朴尚衷传》〉
五月,北元遣使来曰:“伯颜帖木儿王背我归明,故赦尔国弑王之罪。”〈详见《李仁任传》〉仁任与池奫欲迎之,三司左尹金九容、典理摠郞李崇仁、典仪副令郑道传、三司判官权近上书都堂〈又详见《李仁任传》〉曰:“若迎元使,一国臣民,皆陷乱贼之罪。他日何面目,见玄陵于地下乎?”〈详见《丽史、金九容传》〉仁任、庆复兴却不受,令道传迎元使。道传诣复兴第〈详见《李仁任传》〉曰:“我当斩使首而来,不尔则䌸送于明。”〈详见《东鉴》〉辞颇不逊,仁任、复兴乃流道传。〈详见《李仁任传》〉
至是,郑公梦周与文臣十数人上疏请勿迎曰:“念吾东方,僻在海外,自我太祖起于唐季,礼事中国,其事之也视天下之义主而已。顷者,元氏自取播迁,大明龙兴,奄有四海。我上升王的知天命,奉表称臣。皇帝嘉之,封以王爵,锡赉相望者六年于玆矣。
今上即位之初,贼臣金义因礼送天使,中路擅杀,反入北元,与元氏遗孽谋纳沈王。既杀天使,又背其君,恶逆甚矣。诚宜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请讨而杀之,然后已也。国家不惟不问金义之罪,反使宰相金湑,奉贡北方。吴季南,封疆之臣也,擅杀定辽卫三人;张子温等,金义一行之人也,不达定辽卫,公然还国,又置而不问。
今北使之来,议遣大臣,礼接境上,乃曰:‘不欲激怒北方以缓师也。’夫元氏失国,远来求食,冀待一饱,以延须臾之命,名为纳君,实自利也。绝之则示我之强,事之则反骄其志,其欲缓师,实速之也。
况又朝廷初闻金义之事,固已疑我矣。又闻与元氏相通而不问金义之罪,则必谓我杀使与敌无疑也。若兴问罪之师,水陆并进,国家其将何辞以对之乎?其欲缓小敌之师,实动天下之兵也。盖以前日群小之变,当时宰、执,恐被朝廷责诘,实有与金义通谋,欲以绝上国,安师琦情见自刎是也。师琦既死,宜速定计,以快众愤,而至今未有闻也。人情汹汹,恐生他变。
伏惟殿下断自宸衷,执元使,收元诏,䌸吴季南、张子温并金义带行之人送京师,则暧昩之罪,不辨自明。乃约与定辽卫,养兵待变,声言向北,则元氏遗种敛迹远遁,而国家之福无穷期矣。”〈详见《郑梦周传》。○按:郑公本传曰:“时北元遣使赐诏,权臣李仁任、池奫,欲复事北,议迎其使。梦周与文臣十数人上书云云。池、李深忌之,贬流彦阳。”又按:咸傅霖所撰郑公行状曰:“乙卯,北元遣使来,其诏有慢语。权臣李仁任、池奫,欲复事元,议迎其使。公与文臣十数人,抗章论列,请却不纳,词甚剀切。池、李深忌,贬公彦阳,馀悉流远州。”盖当时,先生至于杖流而道卒,则其尤为池、李之深忌,可见矣。〉
朴公尚衷亦上疏请却之曰:“当今之势,正所谓厝火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谓之安者也。有识之士,孰不痛心?先王初薨未葬,大明使臣犹在境上,而遽兴事北之议,使人心眩惑者何人?擅杀定辽卫所遣人者何人?唱讹言,使定辽军人之欲迎使臣者,遁去而不恤者何人?先王所命护送使臣者不唯金义,而大臣受先王命,至安州自还者何人?欲以西北军击定辽卫者何人?裂金义之书以灭口,而所谓擅杀人生事者及叛贼毋党,置而不问者何哉?义叛逾月,而不欲达之朝廷何哉?崔源之奉使,果皆出于大臣之意乎?
今又闻北方使人与金义同叛者偕来,叛贼而自回,其谓已有罪而本国不问乎?然则义之叛,其必有使之然者,此乃危急存亡之一大机也。为臣子而反先王事大之意,至使杀天子之使而夺其马,罪恶孰甚焉?而一二臣心怀不忠,规卖国而自利,欲以其罪恶嫁祸于国家,必欲使宗社夷灭,生民糜烂而后已,可不痛哉?事势至此,而殿下不与二三大臣之忠直者,早辨而处之,则将如宗社何?将如生民何?倘殿下曲察臣言,有以处之,使宗社再安,生民永赖,则臣之一身,万死无恨矣。”〈详见《朴尚衷传》〉
未几,朴公复上疏,极陈李仁任主张事北之议之罪,请诛之。〈详见《提纲》〉于是,先生与李詹等请诛仁任。〈见《舆地胜览》。○谨按:先生于是举也,卒为祸首,则想必有其疏,而今无所考。惟《舆地胜览》及《海东杂录》、《海东文献录》,并作“与谏官李詹等请诛李仁任”,而又诸史,皆云“辞连其狱”。故今于李詹等疏,特详之。盖执是疏,而参以郑、朴两公之疏,则其大意一致。然则李公之疏,亦主于斥背明附元之议,而其于请诛乱贼之罪,尤急焉。先生虽别无其疏,其与李公同请诛者,实义正理明之甚,而况终作祸首,则其烈烈焉,尤可想矣。且以郑文忠之首陈大义,而其教书,至云:“厥后胡使之来,书词不顺;当时郊迓之议,小大皆然。率李詹、伯英之徒,极陈不可;忤仁任、池奫之辈,未得见容。”然则当时诸贤之言事者,志同道合,互相倡率,又可见矣。岂以与李詹等请诛之语,有所轻重、缓急于其间耶?况狱成于李疏始发之后,而诸公并逮,则先生之亦与李詹等请诛者,尤为无憾于先生之大义理也。〉
六月,右献纳李詹左正言全伯英等上疏曰:“守侍中李仁任阴与金义,谋杀天使,幸而获免,此国人所以切齿痛心者也。〈按:此与郑公梦周疏所谓“贼臣金义因礼送天使,中路擅杀,反入北元,与元氏遗孽,谋纳沈王。既杀天使,又背其君,恶逆甚矣。诚宜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请讨而杀之,然后已也。国家不惟不问金义之罪,反使宰相金湑奉贡北方”之意,及朴公尚衷疏所谓“先王初薨未葬,大明使臣,犹在境上,而遽兴事北之议,使人心眩惑者何人?为臣子而反先王事大之意,至使杀天子之使而夺其马,罪恶孰甚焉?而一二臣心怀不忠,规卖国而自利,欲以其罪恶嫁祸于国家,必欲使宗社夷灭,生民糜烂而后已,可不痛哉”之意一致也。〉
吴季南擅杀定辽卫之人,张子温不以金义之杀使告定辽卫。罪当推鞫,仁任置而不问:罪一也。〈按:此即郑公疏所谓“吴季南,封疆之臣也,擅杀定辽卫三人;张子温等,金义一行之人也,不达定辽卫,公然还国,又置而不问”,及朴公疏所谓“擅杀定辽卫所遣人者何人?先王所命护送使臣者不惟金义,而大臣受先王命,至安州自还者何人”者也。〉
近赞成事池奫出镇西北,得金义书,不以上达,密附仁任。及殿下累索,然后乃闻,托以不惑民听:罪二也。〈按:此即朴公疏所谓“裂金义之书以灭口”者也。〉
胡书之来,池奫写其书,削其言之要者,以献殿下。付其书仁任,仁任不即上闻:罪三也。〈按:此未详所指,疑北元诏也。〉
与百官同盟,以示专事殿下之意,与胡通,欲树功沈王,以免他日之祸,反复奸诈:罪四也。〈按:此指仁任率百官诣孝思观,盟于太祖真及判事朴思敬自北元还,白太后曰:“纳哈出言:‘尔国宰相遣金义请云:“愿奉沈王为主。”’”之事,亦见于郑公疏中。〉
仁任、奫唇齿煽变,将然之祸不可测。〈按:此亦郑公疏所谓“人情汹汹,恐生他变”,及朴公疏所谓“欲以西北军击定辽卫者,何人”者也。盖观于此,则后日攻辽之计,已有渐矣。〉请诛仁任与奫,又正季南、子温之罪,又遣使闻于天子。”〈按:此亦郑公疏所谓“执元使,收元诏,䌸吴季南、张子温并金义带行之人送京师,则暧昩之罪,不辨自明”,及朴公疏所谓“早辨而处之”,及其后疏所谓“既得其罪人,则系囚之。使大臣奉表,达之天子”之意也。〉
书上,贬詹知春州事,伯英知荣州事。〈已上,并见《李仁任传》。○今按:是疏实与郑、朴两公之疏,旨义相类,条陈同符,则其谓先生以与李詹等请诛者,固无间然于先生。而况彼仁任辈,必害乃已,则先生之为首事而首祸,尤可见矣。〉
七月,先生与判典校寺事朴公尚衷,同杖流道卒。〈见本传〉时鹰扬军上护军禹仁烈、亲从护军韩理阿仁任意,上书以为:“谏官论宰相,非细故也。谏官是则宰相有罪,宰相无罪则谏官非矣,不可不辨。”于是,下詹、伯英狱,使池奫与判三司事崔莹等鞫之。辞连先生及尚衷,莹杖鞫先生、尚衷甚惨。仁任曰:“不须杀此辈。”乃流之,皆道卒。〈见《李仁任传》〉时议惜之。〈见《提纲》。○《丽史提纲》曰:“李仁任杀门下评理田禄生、典校令朴尚衷。”又曰:“尚衷慷慨有大志,禄生亦有时望,皆死非罪,时议惜之。”○今按:朴文烈泰辅所撰《潘南先生家传》曰:“田公与先生同祸,其守正蹈患,必有其迹,而于史无所考,可恨!”夫《舆地胜览》,既作“与谏官李詹等请诛李仁任,杖流道死”。且《丽史提纲》,以“李仁任杀门下评理田禄生、典校令朴尚衷”,特笔书之,则先生之守正蹈患,固不为无迹矣。然则其所谓“于史无所考可恨”者,盖先生与朴公,同为祸首。故文烈亦意其必别有其疏,而恨史或阙之,无由可考也。〉
仁任杖詹、伯英及方旬、闵中行、朴尚真流之。又以金九容、李崇仁、郑梦周、林孝先、廉廷秀、廉兴邦、朴形、郑思道、李成林、尹虎、崔乙义、赵文信等谋害己,并流之。〈见《李仁任传》。○《东国通鉴》史断曰:“李仁任、池奫抗天朝,杀使臣,迷君误国之罪,在所当诛。李詹、伯英之疏,曾不负谏职矣。而仁烈、韩理,池、李之鹰犬,则其阿意欲轧言事者,固不足责。禑之为君,狂悖颠倒,不辨邪正,则亦不足责。莹平生以正直自许,而反为之助凶党,辱言官,严加酷刑,罗织一时英雄豪杰之罪,悉皆流窜之。禄生文武全材,尚衷慷慨有大志,俱不保性命,其滥刑罚枉害忠良之罪,不于莹责,谁欤?以后日攻辽之计观之,则莹之心即池、李之心,其右池、李而后谏官,亦复何责哉?”○《高丽史》,辛禑三年,北元遣翰林承旨孛罗的册禑。○始行北元宣光年号○四年,复行洪武年号。○九年,郑梦周等至辽东,称有敕,不纳。○辽东都司移牒曰:“高丽臣事大明,不宜与纳哈出通好。今闻纳哈出遣文哈刺不花,请好高丽,厚礼以慰之,其于臣事大明之义,如何?如欲免罪,槛送文哈刺不花,以效其诚。不然,虽有后患,悔之何及。”○《东国通鉴》,辛禑十年,遣政堂文学郑梦周,如京师,贺圣节,且请谥承袭。时本国与朝廷多衅,帝怒,将加兵于我,增定岁贡。至是当遣使贺圣节,人皆惮行规避,最后乃遣梦周。○十一年,郑梦周与金庾、洪尚载、周谦等,还自京师。初,梦周晨夜倍道,及节日进表。帝览表画日曰:“尔国陪臣,必相托故不肯来,日迫乃遣尔也。”特赐慰抚,敕礼部优礼以送,遂放还尚载等。初,庾贺圣节,尚载、谦贺正,李子庸贺千秋,以海道阻险,皆不及期。帝以庾等受命稽缓,且鞫弑君杀使之故,窜之大理。至是皆放还,且许通朝聘。○诏使周倬、雒英等来,册禑为王,又赐敬孝王谥恭愍。○已上诸事,皆在乙卯以后,而略载其槪者,以见当时谠议归趣耳。〉
先生既历事累朝,入则宰辅、馆阁,出则专对藩镇。馀三十年,其晚节成仁之外,如大事业、大功德何限,世序寝远,耳目莫逮。谨以东国史记、诸家诗文及群书等语,参合编次,如此其略。〈谨按:先生内外本、兼诸职,不止于此,而多所未考。至如阶之所进、爵之所封,又无可据。若谥号,则前朝时,阶匡靖,官评理、政堂者,例皆得之。恐先生受祸之后,权奸才去,而国随以亡,故未及有节惠之典也。〉而至于言行诸节,尤难追考,试以同时诸贤记实之语,采摭而蔽之于后。
谨按:牧隐李文靖公穑之言曰:“近世鸡林崔拙翁自号曰农隐,星山李侍中自号曰樵隐,潭阳田政堂自号曰壄隐,予则隐于牧。今又得侍中族子子安氏焉,盖陶乎隐者也。”然则其推先生为隐沦可知。
而又多发于诸公赞真之辞,盖观先生之志者,以像为也。云玉山人王氏勋序云:“好事者图其像若渊明,以视其志,公虽未必谢。每放情物外,欲为松菊主人,以效古人耳。观者毋徒言其出处,尚论其志也。”然则先生素志,又可见矣。林海王氏德清曰:“轩然其仪,粹然其容。泠然若清风之洒兰雪,飘然若孤鹤之翔云松。是何衣冠之澹雅,而意气之从容耶?”咸安马氏融曰:“接人以礼,处己以宽。”云玉王氏亦曰:“气宽缓而守固,形清婉而神腴。迹平常而志远,容冲淡而意舒。”此先生气像之语,而先生天资,因亦可见。
又有兼以征先生逸趣者曰:“岂逍遥于栗里?抑啸傲于隆中?”曰:“昔清隐于彭泽,今复见于三韩”曰:“雅志丘壑”及“闲不以镜而真闲,心何必在于夫余”者,亦三贤即图之词也。盖其高风,远慕靖节,迹此可见。而况“更寻陶令《归来赋》,千载高风未易攀”,乃先生所自道也。又阳村权文忠公近曰:“文章壄隐琴中趣,能继高风有几人?”然则李文靖公之以隐为评者,尤可证也。
其德业则益斋李文忠公齐贤曰:“父老至今怀德音。”陶隐李公崇仁曰:“相国经纶器。”《丽史提纲》曰:“有时望。”其忠孝则《东国通鉴》曰:“忠良。”且先生尝《夜直》有诗,略曰:“伤时忧国泪盈升,感慨闲愁复几尺?君恩如海报无门,暖日、香芹徒谩说。出门剩见鬼捓揄,万事腐心空仰屋。”永嘉金公齐颜《师友名行录》,载先生此诗曰:“虽是寻常篇什,而其忧国爱君之心类如此。”牧隐李文靖公曰:“诸公老手作陶冶,汪度讵容忘孝者?”盖先生尝为舍人,公上三书于阙下。故文靖公作《哀哉行》以叹美之。
益斋李文忠公曰:“田郞夙慕君子儒。”牧隐李文靖公曰:“家教熏陶学业成。”云玉王氏曰“领袖成均”,宜春南氏孝温曰:“生玆学校,修业立朝,垂名后代。”且如“浙人之称其知礼”,赞文之“接人以礼”,此先生之学行也。曰“拜囊恳恻《叫阍辞》”,李文忠公之所以赠也。〈按:《叫阍辞》,当有所指,今无考。〉曰“慷慨绝伦田御史”及“君政曳裾期补衮”,李文靖公之所以和也,此先生之正直也。
至如“晏婴高节凌首阳,谁贵食粟曹交长”。〈按:晏婴不满六尺长,高节凌首阳;曹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则今以益斋诗意观之,恐先生乃短小姿也。〉“登车揽辔志澄清,南方草木亦知名”及“舍人有子早知名”,又文忠、文靖公之奖先生名节之语也。
其治绩则醴泉权氏文海曰:“尝通判东都,有声绩。”益斋作诗思之曰:“田郞作倅吾鸡林。”先生之初镇合浦也。霁亭李文靖公达衷以鸡林尹上礼状曰:“按骆辔则一道之休称大著,用牛刀则二州之遗爱尚存。”盖指先生按廉全罗及济州、庆州等治化也。又上诗曰:“元帅坐吟诗,无心强攻敌。感化执奠来,何必烦羽檄?”盖先生尝送倭酒于李公,而其谢语及此。先生之啸咏雄镇,感化殊俗,不兵而威,竟致其款,可见矣。
其文章则云玉王氏曰:“以文学发科。”永嘉金公曰:“以文名著称。”权文忠公曰:“文章壄隐。”达城徐文忠公居正曰:“文章钜手。”宜春南氏曰:“文章田某。”牧隐李文靖公尝以诗推之曰:“君诗淡如水,微风生沦漪。公馀佳山水,有句皆清奇。如何不一寄,益愧吾芜辞。”圃隐郑文忠公诸贤,亦多追和先生诗,以寓景慕之志。
高丽时,以中朝制科,为士林胜事,而先生与白公弥坚、金公仁琯同发解,以尝究治权豪,故疾而沮之,未得应举。
且国俗,掌试者,谓之“学士”,文风所重,在于主举。〈按:曹伸《谀闻琐录》曰:“丽之座主、门生之间,严如父兄子弟,故甚重贡举之职。”〉而先生与牧隐李文靖公,同掌礼闱,所取多知名士,如全伯英、李行、南在、李伯由、金若采、柳宽、金若恒、金震阳、廉廷秀、曺庶等诸人,皆登门之士也。
且《东国通鉴》曰:“文武全材。”李文忠公曰:“枕戈慷慨从军诗。”〈按:从军诗,当有所指,今无考。〉徐文忠公曰:“文章钜手,兼总戎兵,其横槊哦诗气象,大异于雕篆酸寒者之所为也。”先生之武望又如此,其于斯文,又有万世永赖之功。
当《胜国》将季文教莫振之秋,以潭府旧基,属之公家,以建文庙。故邑中父老,至今称乡校为先生旧址。且购来《古文真宝》,始删增刊行。故晋阳姜公淮仲曰:“壄隐田先生出镇合浦,募工刊行。由是,皆知是编有益于学者。”又曰:“颇有壄隐先生所删所增。”占毕斋金文简公宗直亦曰:“壄隐田先生首刊于合浦。”
其清贫则《丽史》先生传云:“某与姜璜宝父昌富为邻,家贫受昌富惠多。及璜宝为侪辈所斥,不录禁中题名记,先生请同僚录名,同僚不从,先生竟书之。”然则其不负人,又可知也。
其取士则当出莅雄镇也,一时名士,多从辟入幕。而张中显衡叔之还西都也,陶隐李公曰:“参谋今俊逸。”遁村李公集之赴合浦也,阳村权文忠公曰:“入幕嘉宾亦伟奇。”陶隐李公曰:“况得田先生为之主乎。”郑公道传曰:“从容谈笑一书生。”其叹美佐幕之荣,可见矣。自馀言行之散出于诸公赞咏者,难以委记。然顾此所编,掇拾于断烂之书,则亦非所以尽先生之平生也。
先生娶某氏,举三男。长和,利仁道丞;次恒,礼宾寺正;次沃,长沙监务。曰汉老,长孙,以孝子,朝廷授官旌闾,事在《三纲行实》。曰艺,正之子。建文己卯,先生之从曾孙赠领议政可植,榜下登科,官至监司。曰壤,监务之子,官至左通礼。孝子副尉公之男,生员奋、富、畬;监司之男,永元、永亨、永利、永贞、永成;通礼之男,主簿雨泰。自玆以降,子孙甚不振。至永利七代孙松潭公有秋,有儒行乡祀。
先生墓山,今去古已远,莫的其地,岂非子孙无穷之痛耶?其行状等文,未知初果撰否,而今既无见在者。惟先生诗文若干篇,在于《东文选》、《舆地胜览》及《杂记》、《杂录》,又见于诸家文集、《师友名行录》及地志等书。又播于《诗话》、《笔谭》及《大东韵玉》等编。若其遗事之载于公私诸书者,则互见错出,详略不齐,猝难参考。故今敢区区搜辑,编为家状如右,后之尚论者,庶几可考而信也哉。
时崇祯再甲午秋,后孙万英谨撰。
附录
编辑《尊慕录》附
编辑昔占毕斋金文简公尝撰其先江湖公世系源流、历官日月、师友姓氏、德行事业,合为一帙,目曰《彝尊录》。盖其师友者,摠记江湖公恩门及尝所受业学文者与同年及僚友、乡党、亲戚常所来往者也。原其致意撰录,实有补于敦民彝厚风俗之道也。
今不肖亦敢图先生世系,又序次历官,以及乎家状,则独其师友终至阙录,诚可惜矣!故谨依《彝尊录》之例,略著同游诸贤姓氏之录而名之曰《尊慕》。盖玆录中诸公,自乙卯谠议,至于门生,各立标题。取义虽殊,罔非先生一代亲善之人,则为先生后裔者,其尊尚之心,景慕之诚,果何极乎?此斯录之所以不容已也。且其子弟之有闻者,随末录入,以其有抠衣之义也。
噫!数百载之后,口耳不续,记籍不具,不以其时取之,而只以见在于卷中者正之。故未免千百十一之叹,斯岂非今日无限之恨耶?呜呼惜哉!〈凡一人而屡出者不叠书,省繁也。〉
乙卯谠议
编辑〈谨按:辛禑元年乙卯一举,非如汉、宋部党之祸,实关华夷、逆顺之辨。且一代诸贤殒命被窜之惨,系三韩已来历世所无之变,百世之下,闻者犹可呜咽。盖高丽恭愍王己酉,大明太祖高皇帝遣使告定天下,庚戌,始行洪武年号。逮至甲寅,恭愍王被弑,奸臣李仁任为时宰相,方擅国柄,惧天子兴师问故,渠遂当其罪,密遣其党杀帝使,复与胡元通和好。及乙卯议迎元使,圃隐郑先生、潘南朴先生上疏力争,先生与谏官李双梅等,直请诛仁任。会有阿仁任者,请鞫谏官。先生及潘南先生,并逮其狱。推官希仁任意,杖鞫甚惨,乃流之,皆道卒。郑先生亦远流,李双梅又杖流,其馀金若斋以下,并被流。盖仁任等之背明附元,枉害忠良之罪;诸先生之尊王攘夷,请诛乱贼之义,非直为一时士祸而已。况乙卯以后,仁任辈当国,卒至有兴兵犯辽之变,而丽氏因以不振,则诸先生深忠远虑,可以耀日月而炯蓍龟矣。今又按《广舆记》,其东国人物,载李双梅、金若斋,而特书以“请诛李仁任杖流云云”。则知乙卯谠议亦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矣。故特为首列焉,取朱夫子《戊午谠议序》之义。〉
郑梦周字达可,号圃隐,延日人。恭愍庚子,魁科。乙卯,以大司成,与先生同为首事被窜。壬申,丽朝命革,身与国亡,年五十六。官至门下侍中,本朝赠领议政,益阳府院君,谥文忠,配享文庙。今上朝,又命修庙录后,以示追奖之典。公为人天分至高,有忠孝大节。少好学,硏穷性理,为东方理学之祖。尝追和先生诗,以寓景慕之志,有“此生何日眼还青”之句。又与先生之弟相善,其《梦见耕隐先生》诗,有“有美一人不可忘”之句。有集行于世。子宗诚,参议;宗本,司艺。
朴尚衷字诚夫,号潘南,罗州人。恭愍癸巳科。乙卯,以典校令,与先生同为首祸殒命,年四十四。官至判典校寺事,本朝赠领议政,潘城府院君。今上朝,始以乙卯事为攘夷尊王,理明义正,被诬奸凶,杖流而死,赠谥文正。遣礼官致祭,立祠开城府,以示崇贤显忠之义。公性沉默慷慨,有大志,视人不义,蔑如也。十代孙文纯公世釆始定遗稿,并公六代孙司谏绍遗稿、儒士缉遗迹,行于世。子訔,左议政。
李詹字少叔,号双梅堂,洪州人。恭愍戊申,魁科。乙卯,以右献纳,与先生同言事杖流。入本朝,官至知议政府事,谥文安,有集行世云。
全伯英庆山人。恭愍辛亥科,即先生门生。乙卯,以左正言,与先生同言事杖流。入本朝,官至知议政府事。谥文平。
金九容字敬之,号惕若斋,初名齐闵,安东人。恭愍乙未科。乙卯,以三司左尹,与先生同见忤被流。甲子,奉使辽东,帝命流大理,道卒,年四十七。官至大司成。公好学善词章,勉进后学,训诲不倦,诸生质问者相踵。所著《学吟集》行于世。
李崇仁字子安,号陶隐,星州人。恭愍壬寅科,魁征东乡试,以年少不赴。乙卯,以典理摠郞,与先生同见忤被流。又与先生,同称隐沦。壬申,以郑圃隐党远流,寻卒。官至知密直司事。公天资英锐,尝典壬戌成均试,我太宗登其科目,悼念甘盘之旧,追加封赠,爵其二子。有集行于世。
权近字可远,号阳村,安东人,靖简公僖之子。恭愍己酉科,再中征东乡试,皆以年少不赴。乙卯,以三司判官,与先生同见忤,己丑卒,年五十八。官至本朝赞成事,吉昌君,谥文忠。少好学,德业文章,冠冕一时。尝追和先生诗,以寓景慕之志,有“文章壄隐琴中趣,能继高风有几人”之句。有集行于世。子踶,赞成;蹲,判书。
郑思道延日人,幼名良弼,后改名。忠肃丙子科。乙卯,以日城君,与先生同见忤。己未卒,年六十二。官至门下评理,乌川君,谥文贞。圆斋挽曰:“诵言每觉撑肠雪,念德徒伤有脚春。”岁丙申,母殁,庐墓终制,恭愍王曰:“忠于所事,孝又如此,予甚嘉之。”俱有文武材,历事四朝,致位两府,凡三十馀年。诗在《东文选》。子洪,知议政府事。
师友从游
编辑〈按:诸公于先生为师友,其道义从游之美,词学引重之意,发于诗文,至今照人耳目。故特以师友记之,取正学渊源之义。〉
李齐贤字仲思,号益斋,庆州人,文定公东庵瑱之子。忠烈辛丑科,尝从忠宣于燕邸,与赵孟𫖯等游善。辛卯,恭愍即位于元,命摄政丞权断征东省事,公措置得宜。丁未卒,年八十一。官至佥议政丞,鸡林府院君,谥文忠。天资厚重,辅以学问,郑道传曰:“吾东方近世大儒,有若益斋李公,始以古文之学倡焉。”权阳村近云:“德兼齿爵,学贯天人。自少,人无贵贱,皆称益斋,其见重如此。”先生为全罗道按廉使时,公以诗送之,有“田郞作倅吾鸡林,父老至今怀德音”及“田郞夙慕君子儒,岂比老我空嗫嚅”之句。又与先生同应制。所著《乱稿》、《稗说》皆行于世。子达尊,直提学。
李穑字颖叔,号牧隐,韩山人,文孝公稼亭谷之子。恭愍癸巳,魁科,丙子卒,年六十九。官至门下侍中,本朝封韩山伯,谥文靖。资禀清粹,学问精敏。先生尝制公辞笺批答曰:“夙承乃父之风,有名中夏,时得众儒之望,为准东韩。”盖公父子相继中制科,文章动天下。且公入齿辟雍,得闻性命之说。既东还,若郑圃隐诸贤,皆见而兴起故云。公与先生尤亲善,有“梦里见君频款款,定应君梦亦逢予”及“忆曾醉携壄隐翁,扣舷放歌崖石裂”之句。又同称隐沦。又同谏盐铁别监之弊。又同扈从应制,至铁券同录。又同掌贡举。有集行于世。子种德,密直;种学,提学;种善,知中枢。
李冈字思卑,号平斋,嵒之子。忠穆丁亥科。戊申卒,年三十六。官至密直副使,历大提学。公学邃识高,有宰相材。及卒,自士大夫至行路,莫不吊哭嗟惜。恭愍悼甚,枢密不应谥,特赠谥文敬。李牧隐撰墓志铭,柳巷韩修书,东亭廉兴邦篆。公尝与先生同宿,有“迢迢湖海梦,今夕与君同”之句。有集行于世。子原,左议政。
郑㝢字浩然,晋州人,官至吏曹判书。牧隐李公云:“郑君性修洁慷慨,有志当世事,惧其所以养气者或未至焉,故以浩然字之。”公为庆尚道按廉使时,先生以诗送之,有“郑君共称慷慨士,世微郑君吾谁亲”之句。陶隐李公亦作诗送之。又与郑圃隐、金若斋诸贤相游善。
五隐同伦
编辑〈按:牧隐李先生云:“近世鸡林崔拙翁自号曰农隐,星山李侍中自号曰樵隐,潭阳田政堂自号曰壄隐,予则隐于牧。今又得侍中族子子安氏焉,盖陶乎隐者也。”盖五先生并世同道,而其素节则皆以隐为号。故特以同伦记之,取《中庸》“行同伦”之义。〉
崔瀣字彦明,号农隐,庆州人。中元朝制科。庚辰卒,年五十四,官至大司成。才奇志高,自著《猊山隐者传》,诗在《东文选》。
李仁复字克礼,号樵隐,星州人。忠肃丙寅科,中元朝制科。甲寅卒,年六十七。官至检校侍中,兴安府院君,谥文忠。性刚直有守,临殁,其弟仁任劝之念佛,曰:“吾平生不佞佛,不可自欺。”加朝服于身而卒。尝恶两弟仁任、仁敏之为人曰:“败国亡宗者,必二弟也。”后果如其言。有集行世云。
乡党
编辑〈取古人同里闬之义〉
姜昌富与先生比邻,先生家世清贫,多所资者。子璜宝。
康好文字子野,号梅谿。恭愍壬寅科,官至判典校寺事。《潭阳乡校记》云:“田、康之属,生玆学校,修业立朝,垂名后代。”又与李牧隐相善。诗在《东文选》。
同试
编辑〈取古人同年有情之义〉
白弥坚字介夫。忠定庚寅,以左献纳,与先生同中征东乡试,遂登元朝制科。诗在《东文选》。
金仁琯庆州人。忠穆丁亥登第,连魁三场,王赐红鞓,许着金花帽,亲授红牌,宠渥尤厚。忠定庚寅,以前典客寺丞,与先生同中征东乡试,后官至检校太子太师。诗在《东文选》。
同僚
编辑〈取《春秋传》“吾尝同僚,敢不尽心”之义。〉
王煦初姓名权载,忠宣赐姓名。官至佥议政丞,鸡林府院君,谥正献。好贤礼士。丁亥判事时,先生为属官。至孙府尹肃,复姓权。
金永旽号龟峯,官至左政丞,上洛府院君。与弟永煦,俱有名当世。丁亥判事时,先生为属官。
安轴字当之,号谨斋,顺兴人。尝中元朝制科,官至赞成事,兴宁君,谥文贞。丁亥判事时,先生为属官。有《关东瓦注集》行于世。子宗源,判门下府事。
徐浩丁亥,以佐郞,与先生同为整治官。
白文宝字和父,号淡庵,恭愍甲寅卒。官至政堂文学,稷山君,谥忠简。性廉洁正直,尹绍宗挽曰:“卓尔知天著《践形》。”《践形》即公所著性理之论。与先生同为整治官,又同为师傅。诗在《东文选》。
申君平平山人,官至代言。丁酉,掌监试,郑圃隐中其选。丁亥,与先生同为整治官。
安克仁竹山人,官至某官,谥文贞。丁亥,与先生同为整治官。子仲老,判书。
郑枢字公权,号圆斋,清州人。恭愍癸巳科。壬戌,嫉权奸用事,疽背而卒,年五十。官至政堂文学、进贤馆大提学,清原君,谥文简。性恭俭谨厚,李牧隐挽曰:“志洁难趋世,才高少可人。”与先生同谏盐铁别监之弊,又同为师傅。有集行于世。子摠,政堂文学;拯,汉城尹;擢,右议政;持,持平。
李茂方方或作芳,光阳人。恭愍每称“政堂国耳忘家,不畏权势”。高丽,门下侍中;本朝,光阳府院君。谥文简。性清白刚直。先生为监察大夫时,公为掌令,又同为师傅。诗在《东文选》。
金方砺字汝用,号筑隐,金海人。权阳村近尝送公归金海,有“刚直多违世,怀藏自识时”之句。癸卯,先生修聘浙东,公为副,皆时之选也。浙人金元素、刘仁本、张翥等,皆赠诗云。
金先致尚州人,与兄得培弟得齐,皆以儒为将。丽末,退居尚州。戊寅卒,年八十一。官至重大匡,洛城君。先生为密直提学之日,公亦为密直副使。尝与郑圃隐相善,圃隐有赠公诗曰:“雨中留我酒杯深,半日高谈直百金。只为朝天促归骥,夕阳芳草恼人心。”又与李牧隐诸贤相从游。
同扈从,同应制,铁券同录并附
编辑〈恭愍辛丑,红贼陷松京,乘舆播越,先生与诸公,从王捍卫。壬寅,车驾次西原,拜表北楼,先生与诸公,和诗制进。癸卯,录诸功臣,先生与诸公共策勋。取“负绁”及“赓歌”及“带砺同盟”之义。〉
洪彦博号阳坡。癸卯,被祸。官至政丞,南阳侯,谥文正。有重望,与先生同扈从应制,录功。诗在《东文选》。
李嵒初名君侅,号杏村,固城人。官至铁城府院君,谥文贞。有公辅器,书法名世。与先生同扈从应制,录功。有集行于世。
庆复兴一名千兴。李仁任等忌其清直,流清州卒。官至侍中,清原府院君,谥贞烈。李牧隐挽曰:“鼎重三韩业,冰清一片心。”恭愍尝以尹祥谮,将下先生狱,公谏乃止。与先生同扈从,录功。
柳淑号思庵,瑞山人。忠惠庚辰科,为辛旽所杀,后雪冤。官至赞成事,瑞宁君,谥文僖。尝乞归田里,李樵隐寄诗云:“已向危时安社稷,更从平地作神仙。”与先生同扈从应制,录功。有集行世云。
元松寿号梅溪。丙午卒,年四十三。官至政堂文学,谥文定。有宰相器,及卒,国人惜之。与先生同扈从应制,录功。诗在《东文选》。子序,典书。
金续命官至判三司,谥忠简。清直敢言,李仁任流文义卒。与先生同扈从,录功。文在《东文选》。
成士达号易庵,官至大提学,昌山府院君,谥文贞。李牧隐挽曰:“笔锋劲直光如射,诗法平和味自醇。”与先生同应制,录功。诗在《东文选》。
黄石奇官至桧山府院君。与先生同应制,诗在《东文选》。子裳,桧城府院君,亦与先生同录功。
禹吉生官至某官。与先生同应制,诗在《东文选》。子玄宝,右侍中,丹阳伯,亦与先生同应制。
权铸号葵轩,官历直提学。与先生同应制,录功。善书法。
李韧号谦谷,安边人。恭愍乙未科,辛酉卒。官至政堂文学,谥翼孝。扈从至尚州,时先生名其四松避暑之所曰“四君子亭”,圆斋郑公作诗记之。又与先生同应制。
曺继芳昌宁人,官止直提学。退居于乡,安贫乐道。与先生同应制,诗在《东文选》。
李邦直字清卿,号义谷,清州人。官至大提学,琅城君。与先生同应制。有集行世云。
李成瑞庆州人,官至左仆射,谥恭简。癸卯,录兴王讨贼功。
金庾金海人。尝至京,帝责曰:“汝国杀使弑君,其权臣为谁?”庾以李仁任对,帝诱曰:“汝先王无子,朕所知。今王谁子?”庾不辨。及归,仁任白禑杖流。官至赞成事,谥恭靖。癸卯,录兴王讨贼功。
金晖官至奉翊大夫。尝退居汉阳,构亭龙山,金若斋以秋兴颜之,又有诗。癸卯,录辛丑扈从功。
韩方信登第,官至赞成事、修文殿大提学,西原府院君。癸卯,录收复京城功。诗在《东文选》。
健元陵恭愍王十二年癸卯闰三月乙酉,以判宗簿寺事,录收复京城功一等。○谨按:权近所撰神道碑序云:“至正辛丑,红寇陷王京,恭愍南迁,遣师克复,我太祖先登献捷。明年壬寅,击走胡人纳哈出;又明年癸卯,却逐伪王塔帖木。恭愍恃倚益重,累官至将相,出入中外。乐观经史,亹亹无倦。济时之量,好生之德,出于至性。永乐戊子五月二十四日壬申,太祖晏驾,春秋七十四岁,在王位七年。老不听政,十有一年,弓剑忽遗,呜呼痛哉!”
河乙沚晋州人。忠惠甲申,魁科,官至鸡林元帅。癸卯,录收复京城功。诗在《东文选》。
尹陟坡平人。甲子卒,官至军簿判书,铃平君。癸卯,录收复京城功。子承礼,版图判书。
赵仁璧汉阳人。恭让朝卒,官至龙源府院君,谥襄烈。癸卯,录收复京城功。子温、涓,皆府院君。
李子修真宝人。登第,官至判典仪寺事,松安君。癸卯,录收复京城功。
同朝
编辑〈取《邹书》“甚喜同朝”之义〉
李公遂号南村。忠惠庚辰,魁科。丙午卒,年五十九。官至领都佥议事,益山府院君,谥文忠。无子。尝典乙未贡举。门生金九容挽公夫人曰:“最恨堂前无嗣续,堪夸门下出公卿。”诗在《东文选》。
安辅轴之弟。忠肃庚申科,乙酉制科。丁酉卒,年五十六。官至政堂文学,谥文敬。乙未,典贡举,尝曰:“吾既无子,门生即吾子也。”其门生有李宝林、李韧、禹玄宝、李集、金九容者,当世称其得人云。
李宝林益斋之孙。恭愍乙未科,乙丑卒。官至政堂文学,鸡林君。与先生同谏盐铁别监之弊。
李子松青阳人。戊辰,被祸。官至公山府院君。公廉谨守节,国人注意复相,及死,莫不悲之。
李存吾字顺卿,庆州人。十岁,作《江涨》诗曰:“大野皆为没,孤山独不降。”识者异之。恭愍庚子科,辛亥,以正言劾辛旽。后居公州石滩,圃隐郑公寄诗曰:“春风苦忆李长沙,徙倚南楼日欲斜。宣室承恩应未远,石滩明月不须夸。”是年卒,年三十一。性孝友。乙巳七月庚辰,先生为鸡林尹,同日,公亦为左正言。子来,本朝兵曹判书,十代孙裕庆,始纂辑遗稿,行于世。
权仲和字容夫,安东人。高丽,赞成;本朝,议政。封醴泉伯,致仕。谥文节。
崔元濡与牧隐为契友,官至判书。
幕府镇管附
编辑〈取古人入幕府及受节度之义〉
金齐颜字仲贤,九容之弟。恭愍朝登第,戊申,谋诛辛旽,事泄而死。官止中书舍人。先生聘河南时,公为书状官。又师事先生,载其《师友录》。又与郑公梦周、朴公尚衷、李公崇仁、李公存吾相友善,讲论无虚日。所著《师友名行录》行于世。
张衡叔未考其名,或以字行世耶?先生为西北面都巡问使时,辟为幕府。李陶隐以诗送之,有“参谋今俊逸”之句。
李集字浩然,号遁村,广州人。忠穆丁亥,监试;恭愍乙未,登第。丁卯卒,官至判典校寺事。性抗直,以文章、气节,著名当世。退居骊州,躬耕读书,李牧隐、郑圃隐相与为敬友。圃隐赠诗曰:“道直忤时俗,诗成逼正音。”先生再为庆尚道都巡问使时,辟为幕府,李陶隐、权阳村及郑三峯,皆以诗文送而美之。公亦有在合浦营作及时从壄隐幕诗,所著《杂咏》行于世。子之直,参议;之刚,参赞;之柔,牧使,孙忠僖公仁孙。又有《固城馆题咏》。
李达衷字正中,号霁亭,文孝公菊堂蒨之子。忠肃丙寅科,恭愍以名儒,擢为密直提学。乙丑卒,年七十七。官至典理判书,谥文靖。性刚直不挠。尝奉使北边,将还,桓祖饯之,太祖侍立。公环顾不敢当,奉酌立饮。及太祖登极,乃命以立字名其子孙,盖嘉公有大见识也。丁未,先生镇合浦时,公尹鸡林,上礼状曰:“按骆辔则一道之休称大著,用牛刀则二州之遗爱尚存。”又有《谢送倭酒》诗。与牧隐诸公相善。所著诗文,大为从叔益斋所称赏。有集行世云。子竴,及第。
门生
编辑〈按《栎翁稗说》云:“我国,掌试者,谓之‘学士’,其门生称之曰‘恩门’,门生、座主之礼,比古尤重。学士有父母若座主在,既放榜,必具公服往谒,而门生缀行随之。学士拜于前,门生拜于后,众宾虽尊长,皆下堂庭,立俟礼毕,揖让而升,以次拜贺。于是,学士邀至其第,奉觞称寿。”《牧隐集》云:“国俗,进士及第,称其座主之子曰‘宗伯’,门生之于座主,犹子之于父也。门生、座主恩义之全,足以培养国家之元气。”《𫍲闻琐录》云:“丽之座主、门生之间,严如父兄子弟,嘱托指挥,不敢辞避。至于座主既殁而门生有不顺,则夫人招呼面责之,以故甚重知贡举之职。”以此观之,门生、座主既如父子,且称座主子为宗伯,则其义尤重。而先生尝典辛亥贡举,诸公皆出门下,故今特记之。取“座主、门生恩深礼重”之义。〉
金潜癸丑,以征东乡试,赴中朝制科。至灵光慈恩岛,船败渰死。
李行字周道,号骑牛子,骊州人。壬子卒,年八十二。官至艺文馆大提学,谥文节。以文章著称,柳泰斋方善上诗曰:“少日才名机入洛,晚年身世李归盘。”有集行世云。子逖,提学。
尹就坡平人。官至知密直司事、集贤殿大提学。子救,府使。
张志道知礼人。官至起居注、知宜州事,辞官归乡里,教诲子弟不倦。尹殷保、徐骘师事之。
南在字敬之,号龟亭,初名谦。我太祖潜邸时故人。官至开国功臣、领议政,宜宁府院君,谥忠景。配享太祖庙庭。十一代孙鹤鸣始纂辑遗稿藏家云。子景文,兵曹议郞。
郑穆辛禑丙辰,以门下舍人,欲劾去李仁任。
李伯由初名才。官至开国功臣、兵曹典书,完城君,谥良厚。牧隐李公诗云:“完山李氏名伯由,父子孝情有馀裕。”
金若采光州人。官至都观察使。性慷慨不畏强御,尝为谏议大夫,折林坚味、廉兴邦,救赵胖,有骨鲠风。子问,检阅。
柳宽字敬父,号夏亭,初名观,文化人。佐我太祖,定都汉阳,辅相三十年。及卒,世宗哭声彻于外。官至左议政,谥文简,以清白闻,教诲不倦,学徒甚盛。有集行世云。子孟闻、季闻,皆判书。
金若恒若采之弟,官至光山君。公在前朝为执义,当我太祖开国之初,推戴之臣,诱以建议之谋,公守节不应。后赠赞成事,录其子孙。
金震阳号草屋子,尝中征东乡试,历官至常侍。壬申,与李陶隐等废为庶人。文在《东文选》。
廉廷秀字民望,号萱庭,曲城府院君悌臣子,东亭兴邦弟。官至右文馆大提学。有集行世云。
曺庶仁山人,尝奉使入大明,流金齿,后还国。官至礼曹参议。诗在《东文选》。
刘敞初名敬,江陵人,辛丑卒。官至开国功臣,玉川府院君,谥文僖。
许应一作膺,阳川人。官至大司宪,谥景惠。
浙东偕来使取万里浙东“星槎偕来”之义
编辑胡若海恭愍癸卯,先生修聘浙东。甲辰,乃还明州,司徒方国珍遣公偕。乙巳,遂归。一时诸贤如益斋李公、圃隐郑公、元公松寿、李公存吾、郑公道传,皆以诗送之,则公盖亦贤奉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