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 (三十六卷)/18
卷第十七 ◄ | 大般涅槃经 卷第十八 |
► 卷第十九 |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八
编辑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
梵行品之第五
编辑尔时,世尊在双树间见阿阇世闷绝躄地,即告大众:“我今当为是王住世至无量劫不入涅槃。”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当为无量众生不入涅槃,何故独为阿阇世王?”
佛言:“善男子!是大众中无有一人谓我毕定入于涅槃。阿阇世王定谓我当毕竟永灭,是故闷绝,自投于地。
“善男子!如我所言:‘为阿阇世不入涅槃。’如是密义汝未能解。何以故?我言为者,一切凡夫;阿阇世者,普及一切造五逆者。又复,为者,即是一切有为众生。我终不为无为众生而住于世。何以故?夫无为者,非众生也。阿阇世者,即是具足烦恼等者。又复,为者,即是不见佛性众生。若见佛性,我终不为久住于世。何以故?见佛性者,非众生也。阿阇世者,即是一切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又复,为者,即是阿难、迦叶二众。阿阇世者,即是阿阇世王后宫妃后及王舍城一切妇女。又复,为者,名为佛性;言阿阇者,名为不生;世者,名怨。以不生佛性故,则烦恼怨生;烦恼怨生故,不见佛性。以不生烦恼故,则见佛性;以见佛性故,则得安住大般涅槃,是名不生。是故,(名为)为阿阇世。善男子!阿阇者,名不生;不生者,名涅槃。世,名世法;为者,名不污;以世八法所不污故,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不入涅槃。是故,我言为阿阇世无量亿劫不入涅槃。
“善男子!如来密语不可思议,佛法、众僧亦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亦不可思议,《大涅槃经》亦不可思议。”
尔时,世尊——大悲导师——为阿阇世王入月爱三昧。入三昧已,放大光明。其光清凉,往照王身,身疮即愈,郁蒸除灭。王觉疮愈,身体清凉,语耆婆言:“曾闻人说:‘劫将欲尽,三月并现。当是之时,一切众生患苦悉除。’时既未至,此光何来照触吾身,疮苦除愈,身得安乐?”
耆婆答言:“此非劫尽三月并照,亦非火、日、星宿、药草、宝珠天光。”
王又问言:“此光若非三月并照、宝珠明者,为是谁光?”
“大王当知:是天中天所放光明。是光无根、无有边际,非热、非冷,非常、非灭,非色、非无色,非相、非无相,非青、非黄、非赤、非白。欲度众生,故使可见有相,可说有根、有边,有热、有冷,青、黄、赤、白。大王!是光虽尔,实不可说、不可睹见,乃至无有青、黄、赤、白。”
王言:“耆婆!彼天中天以何因缘放斯光明?”
耆婆答言:“今是瑞相将为大王。以王先言:‘世无良医疗治身心。’故放此光先治王身,然后及心。”
王言:“耆婆!如来世尊亦见念耶?”
耆婆答言:“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于病子心则偏多。大王!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佛则慈念;不放逸者,心则放舍。何等名为不放逸者?谓六住菩萨。大王!诸佛世尊于诸众生不观种姓、老、少、中年、贫、富、时节、日、月、星宿、工巧、下贱、僮仆、婢使,唯观众生有善心者。若有善心,则便慈念。大王当知:如是瑞相即是如来入月爱三昧所放光明。”
王即问言:“何等名为月爱三昧?”
耆婆答言:“譬如月光能令一切优钵罗花开敷鲜明;月爱三昧亦复如是,能令众生善心开敷。是故,名为月爱三昧。
“大王!譬如月光能令一切行路之人心生欢喜;月爱三昧亦复如是,能令修习涅槃道者心生欢喜。是故,复名月爱三昧。
“大王!譬如月光,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形色、光明渐渐增长。月爱三昧亦复如是,令初发心诸善根本渐渐增长,乃至具足大般涅槃。是故,复名月爱三昧。
“大王!譬如月光从十六日至三十日,形色、光明渐渐损减。月爱三昧亦复如是,光所照处,所有烦恼能令渐减。是故,复名月爱三昧。
“大王!譬如盛热之时,一切众生常思月光;月光既照,郁热即除。月爱三昧亦复如是,能令众生除贪恼热。
“大王!譬如满月,众星中王,为甘露味,一切众生之所爱乐。月爱三昧亦复如是,诸善中王,为甘露味,一切众生之所爱乐。是故,复名月爱三昧。”
王语耆婆:“我闻如来不与恶人同止、坐、起、语言谈论。犹如大海不宿死尸、如鸳鸯鸟不住圊厕、释提桓因不与鬼住、鸠翅罗鸟不栖枯树,如来亦尔。我当云何而得往见?设其见者,我身将不陷入地耶?我观如来宁近醉象、师子、虎、狼、猛火绝焰,终不近于重恶之人。是故,我今思忖是已,当有何心往见如来?”
耆婆答言:“大王!譬如渴人速赴清泉、饥者求食、怖者求救、病求良医、热求荫凉、寒者求火,王今求佛亦应如是。大王!如来尚为一阐提等演说法要,何况大王非一阐提而当不蒙慈悲救济?”
王言:“耆婆!我昔曾闻:‘一阐提者,不信、不闻、不能观察、不得义理。’何故如来而为说法?”
耆婆答言:“大王!譬如有人身遇重病,是人夜梦昇一柱殿,服苏油脂及以涂身,卧灰、食灰、攀上枯树。或与猕猴游行坐卧,沈水没泥,堕坠楼殿、高山、树木、象、马、牛、羊,身著青、黄、赤、黑色衣,喜笑歌舞。或见乌、鹫、狐狸之属,齿发堕落,裸形枕狗,卧粪秽中。复与亡者行、住、坐、起,携手食啖,毒蛇满路而从中过。或复梦与被发女人共相抱持,多罗树叶以为衣服,乘坏驴车正南而游。是人梦已,心生愁恼。以愁恼故,身病愈增。以病增故,诸家亲属遣使命医。所可遣使,形体缺短、根不具足、头蒙尘土、著弊坏衣、载故坏车,语彼医言:‘速疾上车。’尔时,良医即自思惟:‘今见是使相貌不吉,当知病者难可疗治。’复作是念:‘使虽不吉,复当占日,为可治不?若四日、六日、八日、十二日、十四日,如是日者,病亦难治。’复作是念:‘日虽不吉,复当占星,为可治不?若是火星、金星、昴星、阎罗王星、湿星、满星,如是星时,病亦难治。’复作是念:‘星虽不吉,复当观时。若是秋时、冬时,及日入时、夜半时、月入时,当知是病亦难可治。’复作是念:‘如是众相虽复不吉,或定、不定,当观病人。若有福德,皆可疗治;若无福德,虽吉何益?’
“思惟是已,寻与使俱,在路复念:‘若彼病者有长寿相则可疗治,短寿相者则不可治。’即于前路见二小儿相牵斗诤、捉头拔发,瓦石、刀杖共相撩打。见人持火,自然殄灭。或见有人斫伐树木。或复见人手曳皮革,随路而行。或见道路有遗落物。或见有人执持空器。或见沙门独行无侣。复见虎、狼、乌、鹫、野狐。见是事已,复作是念:‘所遣使人乃至道路所见诸相悉皆不祥,当知病者定难疗治。’复作是念:‘我若不往,则非良师;如其往者,不可救疗。’复更念言:‘如是众相虽复不祥,且当舍置,往至病所。’
“思惟是已,复于前路闻如是声,所谓亡失、死丧、崩破、坏折、剥脱、堕坠、焚烧、不来,不可疗治、不能拔济。复闻南方有飞鸟声,所谓乌、鹫、舍利鸟声,若狗、若鼠、野狐、猪、兔。闻是声已,复作是念:‘当知病者难可疗治。’
“尔时即入病人舍宅,见彼病人数寒、数热,骨节疼痛,目赤流泪,耳声闻外,咽喉结痛,舌上裂破,其色正黑,头不自胜,体枯无汗,大小便利拥隔不通,身卒肥大,红赤异常,语声不均,或麁、或细,举体斑驳,异色、青、黄,其腹胀满,言语不了。医见是已,问瞻病言:‘病者昨来意志云何?’答言:‘大师!其人本来敬信三宝及以诸天,今者变异,敬信情息。本憙惠施,今者悭悋。本性少食,今则过多。本性敝恶,今则和善。本性慈孝、恭敬父母,今于父母无恭敬心。’医闻是已,即前嗅之,优钵罗香、沈水杂香、毕迦多香、多伽罗香、多摩罗跋香、郁金香、栴檀香,炙肉臭、蒱桃酒臭、烧筋骨臭、鱼臭、粪臭。知香臭已,即前触身,觉身细软,犹如缯绵、劫贝、纱花,或[革*卬]如石、或冷如冰、或热如火、或涩如沙。
“尔时,良医见如是等种种相已,定知病者必死不疑,然不定言是人当死。语瞻病者:‘吾今遽务,明当更来。随其所须,恣意勿遮。’即便还家。
明日使到,复语使言:‘我事未讫,兼未合药。’智者当知如是病者必死不疑。
“大王!世尊亦尔,于一阐提辈善知根性而为说法。何以故?若不为说,一切凡夫当言:‘如来无大慈悲。’有慈悲者,名一切智;若无慈悲,云何说言一切智人?是故,如来为一阐提而演说法。
“大王!如来世尊见诸病者常施法药。病者不服,非如来咎。
“大王!一阐提辈分别有二:一者、得现在善根,二者、得后世善根。如来善知一阐提辈能于现在得善根者则为说法;后世得者亦为说法,今虽无益作后世因。是故,如来为一阐提演说法要。一阐提者复有二种:一者、利根,二者、中根。利根之人于现在世能得善根,中根之人后世则得。诸佛世尊不空说法。大王!譬如净人坠堕圊厕,有善知识见而愍之,寻前捉发而拔出之。诸佛如来亦复如是,见诸众生堕三恶道,方便救济令得出离。是故,如来为一阐提而演说法。”
王语耆婆:“若使如来审如是者,明当选择良日吉星,然后乃往。”
耆婆白王:“大王!如来法中无有选择良日吉星。大王!如重病人犹不看日、时节吉凶,唯求良医。王今病重,求佛良医不应选择良时好日。大王!如栴檀火及芛兰火,二俱烧相,无有异也。吉日、凶日亦复如是,若到佛所,俱得灭罪。唯愿大王今日速往。”
尔时,大王即命一臣名曰吉祥而告之言:“大臣当知:吾今欲往佛世尊所,速办所须供养之具。”
臣言:“大王!善哉,善哉。所须供具一切悉有。”
阿阇世王与其夫人严驾车乘一万二千。姝壮大象其数五万,一一象上各载三人,赍持幡盖、花香、伎乐,种种供具无不备足。导从马骑有十八万,摩伽陀国所有人民寻从王者,其数足满五十八万。尔时,拘尸那城所有大众——满十二由旬——悉皆遥见阿阇世王与其眷属寻路而来。
尔时,佛告诸大众言:“一切众生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近因缘者,莫先善友。何以故?阿阇世王若不随顺耆婆语者,来月七日必定命终堕阿鼻狱。
是故,近因莫若善友。”
阿阇世王复于前路闻舍婆提毘流离王乘船入海,遇火而死;瞿伽离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狱;须那刹多作种种恶,到于佛所众罪得灭。闻是语已,语耆婆言:“吾今虽闻如是二言,犹未审定。汝来,耆婆!吾欲与汝同载一象。设我当入阿鼻地狱,冀汝捉持,不令我堕。何以故?吾昔曾闻得道之人不入地狱。”
尔时,佛告诸大众言:“阿阇世王犹有疑心,我今当为作决定心。”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持一切,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说:‘一切诸法皆无定相,所谓色无定相乃至涅槃亦无定相。’如来今者云何而言为阿阇世作决定心?”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今定为阿阇世王作决定心。何以故?若王疑心可破坏者,当知诸法无有定相。是故,我为阿阇世王作决定心,当知是心为无决定。善男子!若彼王心是决定者,王之逆罪云何可坏?以无定相,其罪可坏。是故,我为阿阇世王作决定心。”
尔时,大王即到娑罗双树间,至于佛所,仰瞻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犹如微妙真金之山。
尔时,世尊出八种声告言:“大王!”
时阿阇世左右顾视:“此大众中谁为大王?我既罪逆,又无福德,如来不应称为大王。”
尔时,如来即复唤言:“阿阇世大王!”
时王闻已,心大欢喜,即作是言:“如来今日顾命语言,真知如来于诸众生大悲怜愍,等无差别。”白佛言:“世尊!我今疑心永无遗馀,定知如来真是众生无上大师。”
尔时,迦叶菩萨语持一切菩萨言:“如来已为阿阇世王作决定心。”
尔时,阿阇世王即白佛言:“世尊!假使我今得与梵王释提桓因坐起饮食,犹不欣悦;得遇如来一言顾命,深以欣庆。”尔时,阿阇世王即以所持幡盖、香花、伎乐供养,前礼佛足,右绕三匝。礼敬毕已,却坐一面。
尔时,佛告阿阇世王言:“大王!今当为汝说正法要,汝当一心谛听谛听。凡夫常当系心观身有二十事:一、谓我此身中空、无无漏;二、无诸善根本;三、我此生死未得调顺;四、堕坠深坑,无处不畏;五、以何方便得见佛性?六、云何修定得见佛性?七、生死常苦,无常、我、净;八、八难之难难得远离;九、恒为怨家之所追逐;十、无有一法能遮诸有;十一、于三恶趣未得解脱;十二、具足种种诸恶邪见;十三、亦未造立渡五逆津;十四、生死无际,未得其边;十五、不作诸业不得果报;十六、无有我作他人受果;十七、不作乐因,终无乐果;十八、若有造业,果终不失;十九、因无明生,亦因而死;二十、去、来、现在常行放逸。
“大王!凡夫之人常于此身当作如是二十种观。作是观已,不乐生死;不乐生死,则得止观。尔时次第观心生相、住相、灭相。次第观心生、住、灭相,定、慧、进、戒亦复如是。观生、住、灭已,知心相乃至戒相,终不作恶,无有死畏、三恶道畏。若不系心观察如是二十事者,心则放逸,无恶不造。”
阿阇世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我从昔来初未曾观是二十事,故造众恶。造众恶故,则有死畏、三恶道畏。世尊!自我招殃,造兹重恶,父王无辜,横加逆害。是二十事设观、不观,必定当堕阿鼻地狱。”
佛告大王:“一切诸法性相无常、无有决定,王云何言必定当堕阿鼻地狱?”
阿阇世王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无定相者,我之杀罪亦应不定。若杀定者,一切诸法则非不定。”
佛言:“大王!善哉,善哉。诸佛世尊说一切法悉无定相,王复能知杀亦不定。是故当知:杀无定相。
“大王!如汝所言:‘父王无辜,横加逆害。’者,何者是父?但于假名众生五阴妄生父想。于十二入、十八界中,何者是父?若色是父,四阴应非;若四是父,色亦应非。若色、非色合为父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色与非色性无合故。大王!凡夫众生于是色阴妄生父想,如是色阴亦不可害。
何以故?色有十种。是十种中,唯色一种可见、可持,可称、可量,可牵、可缚。虽可见、缚,其性不住。以不住故,不可得见、不可捉持、不可称量、不可牵缚。色相如是,云何可杀?若色是父,可杀、可害、获罪报者,馀九应非;若九非者,则应无罪。
“大王!色有三种:过去、未来、现在。过去、现在则不可害。何以故?过去过去故,现在念念灭故。遮未来故,名之为杀。如是一色,或有可杀、或不可杀。有杀、不杀,色则不定。若色不定,杀亦不定;杀不定故,报亦不定。云何说言定入地狱?“大王!一切众生所作罪业凡有二种:一者、轻,二者、重。若心、口作,则名为轻;身、口、心作,则名为重。大王!心念、口说、身不作者,所得报轻。
“大王!昔日口不敕杀,但言刖足。大王!若敕侍臣立斩王首,坐时乃斩犹不得罪,况王不敕,云何得罪?王若得罪,诸佛世尊亦应得罪。何以故?汝父先王频婆娑罗曾于诸佛种诸善根,是故今日得居王位。诸佛若不受其供养,则不为王;若不为王,汝则不得为国生害。若汝杀父当有罪者,我等诸佛亦应有罪。若诸佛世尊无得罪者,汝独云何而得罪耶?“大王!频婆娑罗往有恶心,于毘富罗山游行猎鹿,周遍圹野悉无所得,唯见一仙五通具足。见已,即生瞋恚恶心:‘我今游猎所以不得,正坐此人。’驱逐令去,即敕左右而令杀之。其人临终生瞋恶心,退失神通而作誓言:‘我实无辜,汝以心、口横加戮害。我于来世亦当如是,还以心、口而害于汝。’时王闻已,即生悔心,供养死尸。是王如是尚得轻受,不堕地狱。况王不尔而当地狱受果报耶?先王自作还自受之,云何令王而得杀罪?“如王所言:‘父王无辜’者,大王云何言无?夫有罪者则有罪报,无恶业者则无罪报。汝父先王若无辜,罪云何有报?频婆娑罗于现世中亦得善果及以恶果,是故,先王亦复不定;以不定故,杀亦不定;杀不定故,云何而言定入地狱?“大王!众生狂惑凡有四种:一者、贪狂,二者、药狂,三者、咒狂,四者、本业缘狂。大王!我弟子中有是四狂,虽多作恶,我终不记是人犯戒。
是人所作不至三恶,若还得心亦不言犯。王本贪国,逆害父王。贪狂心作,云何得罪?“大王!如人酒醉,逆害其母。既醒寤已,心生悔恨。当知是业亦不得报。王今贪醉,非本心作。若非本心,云何得罪?“大王!譬如幻师,四衢道头幻作种种男、女、象、马、璎珞、衣服。愚痴之人谓为真实,有智之人知非真有。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譬如山间响声,愚痴之人谓之实声,有智之人知其非真。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如人有怨,诈来亲附。愚痴之人谓为实亲,智者了达乃知虚诈。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如人执镜自见面像,愚痴之人谓为真面,智者了达知其非真。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如热时炎,愚痴之人谓之是水,智者了达知其非水。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如乾闼婆城,愚痴之人谓为真实,智者了达知其非真。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如人梦中受五欲乐,愚痴之人谓之为实,智者了达知其非真。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杀法、杀业、杀者、杀果及以解脱,我皆了之,则无有罪。王虽知杀,云何有罪?“大王!譬如有人主知典酒,如其不饮则亦不醉;虽复知火,亦不烧燃。王亦如是,虽复知杀,云何有罪?“大王!有诸众生于日出时作种种罪,于月出时复行劫盗,日、月不出则不作罪。虽因日、月令其作罪,然此日、月实不得罪。杀亦如是,虽复因王,王实无罪。
“大王!如王宫中常敕屠羊,心初无惧,云何于父独生惧心?虽复人畜尊卑差别,宝命重死,二俱无异。何故于羊心轻无惧,于父先王生重忧苦?大王!世间之人是爱僮仆,不得自在,为爱所使而行杀害。设有果报,乃是爱罪。王不自在,当有何咎?“大王!譬如涅槃,非有、非无,而亦是有。杀亦如是,虽非有、无,而亦是有。惭愧之人则为非有,无惭愧者则为非无。受果报者名之为有,空见之人则为非有。有见之人则为非无,有有见者亦名为有。何以故?有有见者得果报故,无有见者则无果报。常见之人则为非无,无常见者则为非有,常常见者不得为无。何以故?常常见者有恶业果故,是故常常见者不得为无。以是义故,虽非有、无,而亦是有。
“大王!夫众生者,名出入息。断出入息,故名为杀,诸佛随俗亦说为杀。
“大王!色是无常,色之因缘亦是无常。从无常因生,色云何常?乃至识是无常,识之因缘亦是无常。从无常因生,识云何常?以无常故苦,以苦故空,以空故无我。若是无常、苦、空、无我,为何所杀?杀无常者得常涅槃,杀苦得乐,杀空得实,杀于无我而得真我。大王!若杀无常苦、空、无我者,则与我同。我亦杀于无常苦、空、无我,不入地狱。汝云何入?”
尔时,阿阇世王如佛所说观色乃至观识。
作是观已,即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色是无常乃至识是无常。我本若能如是知者,则不作罪。
“世尊!我昔曾闻诸佛世尊常为众生而作父母,虽闻是语犹未审定,今则定知。
“世尊!我亦曾闻须弥山王四宝所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若有众鸟,随所集处则同其色。虽闻是言亦不审定。我今来至佛须弥山则与同色,与同色者则知诸法无常苦、空、无我。
“世尊!我见世间从芛兰子生芛兰树,不见芛兰生栴檀树。我今始见从芛兰子生栴檀树——芛兰子者,我身是也;栴檀树者,即是我心无根信也。无根者,我初不知恭敬如来,不信法、僧,是名无根。
“世尊!我若不遇如来、世尊,当于无量阿僧祇劫在大地狱受无量苦。我今见佛,以是见佛所得功德,破坏众生所有一切烦恼恶心。”
佛言:“大王!善哉,善哉。我今知汝必能破坏众生恶心。”
“世尊!若我审能破坏众生诸恶心者,使我常在阿鼻地狱,无量劫中为诸众生受大苦恼不以为苦。”
尔时,摩伽陀国无量人民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如是等无量人民发大心故,阿阇世王所有重罪即得微薄。王、及夫人、后宫婇女悉皆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阿阇世王语耆婆言:“耆婆!我今未死已得天身、舍于短命而得长命、舍无常身而得常身,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天身、长命、常身,即是一切诸佛弟子。”
说是语已,即以种种宝幢、幡盖、香花、璎珞、微妙伎乐而供养佛。复以偈颂而赞叹言:
「實語甚微妙,善巧於句義,甚深祕密藏,為眾故顯示。 所有廣博言,為眾故略說,具足如是語,善能療眾生。 若有諸眾生,得聞是語者,若信及不信,定知是佛說。 諸佛常軟言,為眾故說麁,麁語及軟語,皆歸第一義;是故我今者,歸依於世尊。 如來語一味,猶如大海水,是名第一諦,故無無義語。 如來今所說,種種無量法,男、女、大、小聞,同獲第一義。 無因亦無果,無生及無滅,是名大涅槃,聞者破諸結。 如來為一切,常作慈父母,當知諸眾生,皆是如來子。 世尊大慈悲,為眾故苦行,如人著鬼魅,狂亂多所作。 我今得見佛,所得三業善,願以此功德,迴向無上道。 我今所供養,佛、法及眾僧,願以此功德,三寶常在世。 我今所當得,種種諸功德,願以此破壞,眾生四種魔。 我遇惡知識,造作三世罪,今於佛前悔,願後更莫造。 願諸眾生等,悉發菩提心,繫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 復願諸眾生,永破諸煩惱,了了見佛性,猶如妙德等。」
尔时,世尊赞阿阇世王:“善哉,善哉。若有人能发菩提心,当知是人则为庄严诸佛大众。大王!汝昔已于毘婆尸佛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从是已来至我出世,于其中间未曾堕于地狱受苦。大王当知:菩提之心乃有如是无量果报。大王!从今已往常当勤修菩提之心。何以故?从是因缘当得消灭无量恶故。”
尔时,阿阇世王及摩伽陀举国人民从座而起,绕佛三匝,辞退还宫。
天行品者如《杂花》说。
婴儿行品第二十一
编辑“善男子!云何名婴儿行?善男子!不能起、住、来、去、语言,是名婴儿。如来亦尔,不能起者,如来终不起诸法相;不能住者,如来不著一切诸法;不能来者,如来身行无有动摇;不能去者,如来已到大般涅槃;不能语者,如来虽为一切众生演说诸法,实无所说。何以故?有所说者,名有为法;如来世尊非是有为,是故无说。又,无语者,犹如婴儿言语未了,虽复有语,实亦无语。如来亦尔,语未了者即是诸佛秘密之言。虽有所说,众生不解,故名无语。
“又,婴儿者,名、物不一,未知正语。虽名、物不一,未知正语,非不因此而得识物。如来亦尔,一切众生方类各异,所言不同,如来方便随而说之,亦令一切因而得解。
“又,婴儿者,能说大字。如来亦尔,说于大字,所谓婆啝。啝者,有为;婆者,无为。是名婴儿。啝者,名为无常;婆者,名为有常。如来说常,众生闻已,为常法故断于无常,是名婴儿行。
“又,婴儿者,不知苦、乐,昼、夜,父、母。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为众生故,不见苦、乐,无昼夜相,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故无父母、亲踈等相。
“又,婴儿者,不能造作大小诸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菩萨不造生死作业,是名不作大事。大事者,即五逆也,菩萨摩诃萨终不造作五逆重罪。
小事者,即二乘心,菩萨终不退菩提心而作声闻、辟支佛乘。
“又,婴儿行者,如彼婴儿啼哭之时,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语之言:‘莫啼,莫啼。我与汝金。’婴儿见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杨叶实非金也。木牛,木马、木男,木女,婴儿见已,亦复生于男、女等想,即止不啼。实非男、女,以作如是男、女想故,名曰婴儿。如来亦尔,若有众生欲造众恶,如来为说三十三天常、乐、我、净,端正自恣,于妙宫殿受五欲乐,六根所对无非是乐。众生闻有如是乐故,心生贪乐,止不为恶,勤作三十三天善业。实是生、死,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为度众生方便,说言常、乐、我、净。
“又,婴儿者,若有众生厌生死时,如来则为说于二乘。然实无有二乘之实,以二乘故,知生死过,见涅槃乐。以是见故,则能自知有断、不断,有真、不真,有修、不修,有得、不得。
“善男子!如彼婴儿于非金中而生金想;如来亦尔,于不净中而说为净。如来已得第一义故,则无虚妄。
“如彼婴儿于非牛马作牛马想,若有众生于非道中作真道想,如来亦说非道为道。非道之中实无有道,以能生道微因缘故,说非道为道。
“如彼婴儿于木男女生男女想;如来亦尔,知非众生说众生相,而实无有众生相也。若佛如来说无众生,一切众生则堕邪见。是故如来说有众生。于众生中作众生相者,则不能破众生相也;若于众生破众生相者,是则能得大般涅槃;以得如是大涅槃故,止、不啼哭。是名婴儿行。
“善男子!若有男女受持、读诵、书写、解说是五行者,当知是人必定当得如是五行。”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我亦定当得是五行。”
佛言:“善男子!不独汝得如是五行,今此会中九十三万人亦同于汝得是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