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七十二 太平御览
卷四百三十二.人事部七十三
人事部七十四 

慈爱

编辑

《说文》曰:慈,爱也。

《释名》曰:慈,字也。

《韩诗外传》曰:夫为人父者,心怀慈仁之爱,以畜养之。爱子不詈,髦子不笞。

《礼记·学记》曰:夫慈者,所以使众也。

《左传·昭五年》曰: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

《孝经援神契》曰: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宋均曰:火则自绝,甘则分。

《家语》曰:孔子曰:“明君心宽裕,以容其民,慈爱以优柔之。”

汉书》曰:翟方进少为郡小吏,号迟钝,因病归,欲游学,后母湣其志,而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履以给之。

谢承《后汉书》曰:杨彪子循为曹操所杀。后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䃅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

《列女传》曰:魏孟阳之女,芒卯之后妻也,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皆不爱慈母。前妻中子犯魏王令,罪当死。慈母忧感悲哀,带因减赤。人有谓慈母曰:“人不爱母,何为忧惧勤劳如此?”母曰:“其父为其孤也,而使妾为之继母,如为人母而不能爱其子,何谓慈乎?”魏王闻之,高其义,赦其子而复其家。自此之后,五子亲侍慈母。

老子曰:吾有三宝,一曰慈。

《韩子》曰: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生。贵功者,于事仁。

《淮南子》曰:尧立孝慈,使民如子弟。

《说苑》曰:魏文侯封太子挚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闻子问,不可谓慈。臣愿奉使,侯何所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仓唐绁北犬,奉晨凫,文侯赐太子衣一袭,令以鶏鸣时致之。太子发筐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具驾,君侯召我也。”唐来不受。太子曰:“《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文侯大喜,仓唐一使文侯为慈父,挚为孝子。

潘岳《西征赋》曰:夭赤子于西安,坎路侧而瘗之。亭有千秋之号,子无七日之期。虽逸厉于延吴,实潜恸于馀慈。

《蔡邕书》曰:邕薄祐早丧二亲,年逾三十,鬓发二色,叔父亲之,犹若幼童,陆则对座,食则比豆。

恭敬

编辑

《说文》曰:恭,肃也。

《释名》曰:恭,供也,自持也。亦言供给事人,敬警也。

《易·小故翟》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于恭。取过于礼,而不为害。

《易·系辞》曰:君子致恭,以存其位。

《易·文言》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尚书·五子歌》曰:居民上者,奈何弗敬?

《毛诗·小弁》曰:惟桑与梓,必恭敬止。

又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

《大戴礼》曰:昔禹见耕者五偶而式,过十室之邑,则下为秉德之士存焉。

又曰:昔武王践祚,入于户,未尝越履,往来过之不履影。

《礼记·曲礼》曰:君子恭敬蹲节,退让以明礼。

又《檀弓上》曰: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杀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图,谋。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又《少仪》曰:宾客主恭,祭祠主敬。

又《乐记》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

又《哀公问》曰:敢问何谓敬身?孔子对曰:“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令而恭敬。如是则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则能成其亲矣。”

又《经解》曰:恭俭庄敬,《礼》教也。

《左传·宣上》曰:晋灵公不君,赵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而叹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触槐而死。

又《襄二十三年》曰:季氏以公鉏为马正,贾逵曰:马正,家司马。愠而不出。闵子马见之,闵子马,曾大夫闵马父也。曰:“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恭敬父命,何常之有!”公鉏然之。敬恭朝夕,恪居官次。

又《昭七》曰:正考父佐戴、武、宣,三人皆宋君也。三命滋益恭。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俯恭于伛,伛恭于偻。循墙而走,言不敢安行也。亦莫馀敢侮。”

《论语》曰: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又曰: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又曰: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

又曰:子禽语子贡曰:“子之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家语》曰:孔子曰:“恭则近礼,尧舜笃恭,以王天下。”

又曰:颜渊将西游宋。问孔子曰:“何以为身?”子曰:“恭敬而已矣。恭则近于礼,忠敬则人爱。”

史记》曰: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薄多壮,又难治。然则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

汉书》曰:万石君石奋,其父赵亡,徙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高祖与语,爱其恭敬。奋积功劳,孝文时太中大夫。恭勤,过宫阙门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

《魏略》曰:常林少单贫,带经耕锄。其妻自担饷馈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过于宾客。

《吴书》曰:顾悌,字子通。待妻子有礼,常夜入晨出,希见其面。常疾笃,妻出看之,悌命左右,自扶起冠帻。

王隐《晋书》曰:庾衮执事有恪,与弟子治藩,跪而受条。其人曰:“今在隐屏,先生胡不踞?”衮乃揖而延之,正席而坐。告之曰:“何以幽显,易其操者乎?”

《樊英别传》曰:英尝病卧便室中,英妻遣婢拜问,英答拜,或问之,英曰:“妻,齐也。

《说苑》曰:鲁有恭士,名曰机泥,行年七十,其恭甚益。冬日行阴,夏日行阳,一食之间三起。见衣裘褐之士,则为之礼。鲁君问曰:“机子年甚长矣,不可释恭乎?”泥对曰:“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学恭以除其刑,斧钻加于泥者,何释恭为?”

又曰:赵简子乘弊车瘦马,衣设羊裘。其宰谏曰:“车新则安,马肥则往来疾,狐格之裘温且轻。”简主曰:“吾非不知,吾闻君子服美则益恭,小人服美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小人之心也。”

《易·系辞》曰: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礼记·中庸》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

《论语·公冶长》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卫大夫宁俞。

又《雍也》曰:知者乐水。

又曰:知者动。

《尔雅》曰:距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丹穴之人知。

史记》:秦使王稽于魏。知范雎贤,载入秦。至湖,穰侯至,劳稽,曰:“君得无与诸游子俱来?”稽曰:“不敢。”即别去。雎曰:“吾闻穰侯知士也,其见事迟,向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下车走,行十馀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人,乃止。

又曰:樗里子名疾,秦惠王弟也。滑稽多知,秦人号曰:“知囊”。

又曰:胨错以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知囊”。

又曰: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雄雌。”汉王笑谓曰:“吾宁斗知不斗力。”

汉书》曰:陈婴者,东阳令史也。少年杀其令,相聚邑中,从之者得二万人。欲立婴为王,婴母谓曰:“吾为乃家妇,闻先故未曾贵,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属,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亡为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

范晔《后汉书》曰:鲁恭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知囊”。

干宝《晋纪》曰:桓范出赴曹爽,宣王谓蒋济曰:“知囊往矣。”

《晋中兴书》曰:王允之,字渊猷,年在总角,从伯敦深知之。尝夜饮,允之辞醉,先眠。时敦将谋作逆,因允之醉,别床卧,夜中与钱凤计议。允之已醒,悉闻其语,恐或疑,便于眠处大吐,衣面幷污。凤既出,敦果照视,见其眠吐中,以为大醉,不复疑之。

《华阳国志》曰:任文孙,字文公,阆中人。初,武檐山石折,文公曰:“噫!西方知士死,吾其应之。”遂卒。益部为之谚曰:“任文公,知无双。”

《文子》曰:神者,知之渊也,神清则知明。知者,心之府也,知公则心平。

《庄子》曰:巧者劳,知者忧。

《尹子》曰:两知不能相救,两贵不能相临,两辩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也。

《商君书》曰:知者见于未萌。

《申子》曰:知均不相使,力均不相胜。

《吕氏春秋》曰:目之见也籍于照,心之知也籍于重。

《淮南子》曰:知之以知权者,人英也。

又曰:裨谌出郭而知,以成子产之事。

《新序》曰:魏文侯曰:“知士者,国之器也。国有知士,则无诸侯之忧。”

桓谭《新论》曰:杨子云何人耶?答曰:“才知开通,能入圣道。汉兴以来,未有此也。”

《论衡》曰:其知如倾,其德如山。知能之人,须三寸之舌,一尺之笔,以乃能自通。

又曰:刘子骏,汉朝知囊,笔墨渊海。

袁子《正书》曰:杨子曰:“庄周何人哉!”袁子曰:“太而不俭,重而畏祸,知人也。”

孙卿《知赋》曰:血,气之释也;志,意之荣也。百姓待之,是谓君子之知。

聪敏

编辑

《论语·公冶长》曰: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汉书》曰:桑弘羊,雒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为侍中。

谢承《后汉书》曰:应奉读书,五行幷下。

《九州春秋》曰:夏侯渊为刘备所杀于阳平。曹公自长安出斜谷,至阳平,备拒险守峡,王欲还,晨☆曰:“鶏肋。”官属不知所谓,杨修便曰:“夫鶏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王欲还也。”引还。

《吴志》曰:顾谭每省簿书,未尝下筹,徒屈指心计,尽发疑谬。

《后魏书》曰:祖莹,字玄珍,十二为中书学生。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仍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沈约《宋书》曰:刘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目览辞讼,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幷酬应,不相参涉。

《益部耆旧传》曰:何祗补成都令,使人投算,祇听其读,而心计不差升合,其精如此。

《费祎别传》曰:于时军国多事,众务烦猥。祎识寤过人,每读书记,粗举目暂视,已充其数。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不废也。董允代祎为尚书令,欲则祎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纡滞。允为叹曰:“才力相悬若此之远。”

《说苑》曰:昔邹忌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邹忌,为设妙辞,淳于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等辞诎而去。故所以尚干将莫耶者,贵于立断也;所以尚骐骥,为立至也。是以聪明敏捷,欲人之入也。

《世说》曰: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题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魏武谓修:“卿解不?”答曰:“解!”魏武帝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乃曰:“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帝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不如卿三十里。”

《世说》曰:人饷食魏武帝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题上为”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一口,何疑?”

强记

编辑

《礼记·曲礼》曰:博闻强识,谓之君子。

汉书》曰: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一箧。张安世忆记之,后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安世长子千秋为中郎将,将兵随渡辽将军范朋友击乌桓。还,谒大将军光,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东观汉记》曰:虞延,字君大,为郡督邮。光武东巡,路由小黄,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宰缮。诏呼延引见,问园陵之事。延占对可观,其陵株梓皆识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

谢承《后汉书》曰:应奉常从彭城相袁贺,时出行闭治,车师门内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另后数十年,于道路见车师,识而呼之。

又曰:吴郡陆续,初仕郡户曹史。饥荒,太守尹兴使续于都亭赋闷𫗴粥。续悉简阅其人,讯以名氏。事毕,兴问所几?因说六百馀人,皆分别姓字,无有误谬。

又曰:王充,字仲任,上虞人。家贫无书,常游洛阳肆,阅所卖书,辄能诵忆。

袁山松《后汉书》曰:荀淑与陈实神交,及其弃朗陵而归也,数命驾诣之。淑御慈明,从叔慈抱孙文若而行,实亦令玄方侍侧,季方作食,抱孙长文而坐,相对怡然。尝一朝求食,季方尚少,跪曰:“高闻大人荀君言甚善,窃听之,甑坏饭成糜。”实曰:“汝听谈解乎?”谌曰:“惟因令与二慈说之。”不失一辞,二公大悦。

《典略》曰:延笃,字柿裴,南阳犨人。初从堂锨季度受《春秋左传》,借本便讽。

《魏志》曰:初,王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卿能诵否?”曰:“能!”即暗诵之,不差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复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

《吴志》曰:朱桓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妻子悉识之。

《晋中兴书》曰:陶侃明识过人,武昌道上种杨柳,人有窃之,植于其家。侃见而识之,问何以盗官所植乎?时以为神。

《益部耆旧传》曰:张松识达精异,刘璋遣曹公,杨修以公所撰兵书示松,饮宴之间一省,即便暗诵。

《祢衡别传》曰:衡字正平。黄射作章陵太守,衡俱有所之,见蔡伯喈所为碑,正平一过,视之,叹之言好。后各归章陵,自恨不令使写之。正平曰:“吾虽一过,皆识其所言,惟第四行中石尽磨灭,两字不分明。”因援笔书之,初无遗失,惟两字不著。

《蔡琰别传》曰:琰字文姬,邕之女。年六岁,邕鼓琴弦,琰曰:“第一弦。”邕故断其一,问之,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琰曰:“第四弦。”

《世说》曰:夏侯策,魏文示其爵里刺,一见之悉忆。

《俗说》曰:桓宣城丧后,家至贫。孔夫人疾患,须羊解神,不能得。桓温以弟买得,质羊,羊主家富,谓桓言:“仆乃不须买得郎为质,但郎家贫,幸可为郎养。”买得郎者,车骑冲也。后江州出射,堂射,羊主东边看射,车骑犹识之,呼来问:“公识我不?”答云:“不识。”桓公曰:“我是昔日买得郎也。”

 人事部七十二 ↑返回顶部 人事部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