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部六 太平御览
卷五百二十八.礼仪部七
礼仪部八 

迎气

编辑

《礼记·月令》曰:孟春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蔡邕《章句》曰:迎春者,礼昊天句芒之神也。于东郊,就其位也。邑外为郊,去邑八里,内因木数也。《周礼》:建国之神位,兆五帝于四郊,以苍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方之色。乐奏《太簇》,歌《青阳》冕,执干戚舞《翘》《育命》,所以导牧时和也。孟夏,迎夏于南郊;《章句》曰:迎夏者,礼炎帝祝融神也。于南郊七里,因火数也。玉用赤璋,牲币各放其色。乐奏《中宫》,歌《朱明》,其他皆如孟春也。孟秋,迎秋于西郊;《章句》曰:迎秋者,礼少昊蓐收之神。于西郊九里,因金数也。玉用白琥,牲币各放其色。乐奏《夷则》,歌《自藏》,其他如孟夏之礼。孟冬,迎冬于北郊。《章句》曰:迎冬者,礼颛顼玄冥之神也。于北郊六里,水数。玉用玄璜,牲币各放其色。奏乐《应锺》,歌《玄英》,其祀皆为孟秋之礼。

《续汉书·礼仪志》曰:立春之日,百官皆衣青,迎气青郊;郡县皆青服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立夏之日,百官皆衣赤,迎气赤郊。立秋之日,百官皆衣白,迎气白郊。立冬之日,百官皆衣皂,迎气黑郊。

又《祭祀志》曰:县邑常以立春之日,皆青幡青帻,迎春于郭外。令一童男帽青巾衣,先在郭外,迎春者至自野中,出迎者拜之而还。

《皇览》:礼,天子迎四节日,天子迎春、夏、秋、冬之乐,又顺天道。是故距冬至日四十六日,则天子迎春于东堂,距邦八里,堂高八尺,堂阶八等,青税八乘,旗旐尚青,田车载矛,号曰助天生。倡之以角,舞之以羽,此迎春之乐也。自春分数四十六日,则天子迎夏于南堂,距邦七里,堂高七尺,堂阶七等,赤税七乘,旗旐尚赤,田车载弓,号曰助天养。倡之以征,舞之鼓鼗,此迎夏之乐也。自夏至数四十六日,则天子迎秋于西堂,距邦九里,堂高九尺,堂阶九等,白税九乘,旗旐尚白,田车载戟,号曰助天收。倡之以商,舞之以干戚,此迎秋之乐也。自秋分数至四十六日,则天子迎冬于北堂,距邦六里,堂高六尺,堂阶六等,黑税六乘,旗旐尚黑,田车载甲,号曰助天诛。倡之以羽,舞之以,此迎冬之乐也。所以迎四时,乐养九志于西堂,冬养九胜于北堂,养后三月而止。天子行杀,必顺天道。

《宋书·礼志》曰:汉明帝据《月令》有五郊迎气服色之礼,因采元始中故事,兆五郊于洛阳,祭其帝与神,车服各顺方色。魏晋依之。江左以来,未遑修建。

编辑

《毛诗·清庙·雍》曰:《雍》,太祖也。,大祭。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又《商颂》曰:《长发》,大,郊祭天也。《礼记》曰:王者其祖之所自出,出其祖配之,是谓也。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笺云︰长犹久也。陨,当作圆。圆谓周也。深知乎维商家之德也,久发见其祯祥矣。乃用洪水,禹敷下土正四方,定诸夏,广大其竟界之时,始有王天下之萌兆,历虞夏之世,故为久也。

《礼记·曾子问》曰:当七庙五庙无虚主。虚主,惟天子崩,诸侯薨与去其国,与祭于太祖,为无主耳。

《礼记·大传》曰:礼,不王不。王者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凡大祭曰。自,由也,大祭其先祖所由生,谓郊祭天也。王者之祖先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昔用正月郊祭之,盖特尊焉。《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凡配五帝也。

《周礼·宗伯》职曰: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冬享先王。宗庙之祭,有此六享。肆献祼馈食,在四时之上,则是也,也。

《礼稽命曜》曰:三年一,五年一,以衣服想见其容色。三日斋,思亲志意,相见所好,意喜,然后入庙。

《左传·昭四》曰:十五年春,将于武公,戒百官。杜预注曰:戒,斋也。梓慎曰:“之日其有咎乎?吾见赤黑之,非祭祥也,丧氛也,,妖气也。在其莅事乎?”

《公羊传·文上》曰:者,何也?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

《尔雅》曰:,大祭也。郭璞注曰:五年大祭。

《白虎通》曰:祭宗庙,所以何?尊人君,贵功德,广孝道。位尊德盛,所及弥远。

《五经异义》曰:今《春秋公羊》说,祠宗庙筮而不卜。《传》曰:不卜。

又曰:谨案:叔孙通宗庙有月祭之礼,知古而然也。三岁一,此周礼也;五岁一,疑先王之礼也。

又曰:古《春秋左氏》说,古者先王日祭于祖考,月荐于曾高,时享及二祧,岁祷于坛。及郊宗石室。

《五经通义》曰:王者诸侯,所以三年一,五年一何?三年一闰,天道小备,故三年一者,皆取未迁庙主合食太祖庙中。五岁再闰,天道大备,故五岁一者,谛也,取已迁庙主合食太祖庙中。

《礼记外传》曰:谓之殷祭,殷,多盛也。大而小。,合也。合毁庙之主,出而陈列之,亲庙之主升入太庙,功臣又得配享,其礼大也。则各于宫,神主不出庙也。祭大何以名?祭卑不敢降尊也。《春秋》之《经》,有而无《经》云︰大事于太庙。又云︰有事于其庙。即是也。此是国之大事,时云有事。毁庙无时祭,时祭月祭,皆近庙耳。玄孙之子于高祖亲尽也。但五年有二殷祭耳。祭及远祖,象年再闰也。神主入庙,先为一为将递迁,遍告之也。明年春,而又后二年一后三年一,自此为常。

汉书》曰:元始五年春正月,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馀人。助祭礼毕,皆益户赐爵及金帛,增秩补吏,各有差。

又刘歆曰:《春秋传》曰: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祖祢,则日祭;曾高,则月祀;二祧,则时享;坛单,则岁贡;张晏曰:去祧为坛,扫地祭之也。则终王。服虔曰:《夷蛮经》曰:“王乃入助祭,各以珍贡,以助大之祭也。”弥远弥尊,故为重矣。

《续汉书·祭祀志》曰:建武二十六年,诏问张纯之礼,奏三年一,五年一之言谛,谛昭穆尊卑之义,以夏四月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以冬十月,五谷成熟,故骨肉合聚饮食。

《汉杂事》曰:元帝时,匡衡、贡禹以经义毁先帝亲尽之庙。高帝为太祖,孝文为太宗,孝武为世宗,孝宣为中宗,祖宗庙皆世世奉祀,其馀惠、景以下皆毁。五年而再殷祭,犹古之

王隐《晋书》曰:太康中,太庙成,迁神主于新庙,上帅百官奉迎于道左,遂亲

《后魏书》曰:世宗景明二年,夏六月,秘书丞孙思蔚上言:“古之祭法,时幷行。天子先后时,诸侯先时后。此施当世,在今则烦,且礼有升降,事有节文。适时之制,圣人弗违。当之月,减时祭以从要省。”制可。十一月,壬寅,改筑圆丘于伊水之阳;乙卯,仍有事焉。

《宋书·礼志》曰:凡大祭,则神主悉出,庙堂为昭穆以安坐,不复停室也。

又《志》曰:博士徐道娱上议曰:“太庙尝仪注,皇帝行事毕,出便坐,三公已上献,太祖送神于门。然后至尊还拜,百官赞拜,乃退。谨寻清庙之道,所以肃安神也。《礼》曰:庙者,貌也,神灵所凭依也。事亡如存,若恒在也。既不应有送神之文,自陈豆荐俎,车驾至止,幷弗奉迎。夫不迎而送,送而后辞,暗矩之情,实用未达。”又博士江邃议:“在始不迎,明在庙也;卒事而送,节孝思也。若不送而辞,是舍亲也;辞而后送,是速神也。故孝子不忍违其亲,又不忍违神。是以祝史送神,以成尝之义。”

又《礼志》曰:之礼,三年一,五年再。《公羊》所谓五年再,殷祭也,在四时之间。《周礼》所谓凡四时之间,礼也,盖历岁节,月无定,天子、诸侯先后弗同礼。天子尝,诸侯,有田则祭,无田则荐。郑注:天子先后祭,诸侯先时祭,然后。有田者,既祭又荐,新祭以首,时荐以仲月。然则大祭四祀,其月各异。天子以孟月殷,仲月;诸侯孟月尝,仲月也。

《齐书·礼志》曰:右仆射王俭议:“按《礼记·王制》:天子先后时祭,诸侯先时祭后,《春秋》鲁僖公二年,明年春。自此以后,五年再殷。”

《孔纬稽命征》曰:“三年一,五年一,经记所论与时祭,其言详矣。”

《唐书》曰:元和中,太常上言,按《礼》,祭不欲数,太庙,祭礼重于时飨。时飨与同月,即其月但行祭,不行时飨,盖不欲烦,是礼先重者。今时飨重于朔望荐食,稽求礼情,参酌轻重,请每至时及腊,但行飨礼。其月朔望,荐食请停,知告庙。日与朔望,荐食日同,请先行告礼,然后荐食。

六宗

编辑

《尚书·舜典》曰:于六宗。郑注曰:六宗谓星、辰、司中、司命、风雨师也。

《尚书大传》曰:万物非天不生,非地不载,非春不动,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故《书》曰“于六宗”,此之谓也。

《五经异义》曰:今《尚书》欧阳夏侯说,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及地,旁不及四方。居中央,恍忽无有神助。阴阳变化,有益于人,郊天幷祭之。

又曰:古《尚书》说,六宗者,天地属神之尊者,谓天宗三,地宗三。天宗,日、月、北辰也;地宗,岱山、河、海也。日月为阴阳宗,北辰为星宗,岱为山宗,河为水宗,海为泽宗也。祀天则天文从,祀地则地理从也。

《续汉书·祭祀志》曰:安帝以《尚书》欧阳家说云,六宗者,在天地四方之中,为上下四方之宗,以元始。故《书》谓六宗亦六子之气,日月雷风山泽者为非。三月,更立六宗祠于洛阳城西北地,礼比太社。

《东观汉记》曰:光武即帝位,燔燎告天,于六宗。

《李郃别传》曰:郃侍祠南郊,不见六宗祠,奏曰:“按《尚书》肆类于上帝,于六宗。汉兴于甘泉汾阳,祭天地亦六宗。至孝成时,匡衡奏立北郊,复祠六宗。至建武都洛阳,制郊祀不道祭,六宗由是废,不血食。今宜复旧。”上从公议。由是遂祭六宗。

张纯《六宗表》曰:臣窃以十一家凡有六统,而所据各异,考之经礼,大义不通。臣谓于六宗,祀祖考所尊者。六宗,则三昭三穆也。

《魏书》曰:明帝问王肃:“六宗竟几?”对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此乾坤六甲子也。”

 礼仪部六 ↑返回顶部 礼仪部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