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传略

孙中山先生传略
作者:傅纬平 民国
中华民国17年(1928年)

目次

编辑


正文

编辑

生世

编辑

孙中山先生,名,字逸仙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人。香山县以先生故,今已易名曰中山,而中山者,先生避地日本时所假川之姓氏,世人因以称先生也。中山生于民国纪元前四十六年,即西元一八六六年,同治五年丙寅十月初六日。父讳道川,母氏,父尝为缝工于澳门,旋归乡营田野工作。中山幼时,自入塾外,亦习劳焉。翠亨虽乡僻,风景甚佳,且地近海港,舶载货出入,邑人多营业海外以致富,耳目见闻,自然开拓。中山幼时思想之深远,其受地理环境之影响者盖亦不鲜也。

出洋就学

编辑

中山有兄名,字德彰,开垦于檀香山,颇顺利,所获甚丰。归家备述其地之多美景,与食物之丰富,居处之安乐。中山时年十四,闻而向往,卒随兄赴檀香山,是为离家出洋之始。时民国纪元前三十三年,即西元一八七九年,清光绪五年己卯也。中山在其兄商店中习业,至为勤苦,遂精通檀香山土人方言。继欲学英语,兄因送入教会学校。中山在校中,犹长袍乘辫,屡为同学所侮辱,中山终忍而不较。三年卒业,英语第一,檀香山王亲授一论中国之书以奖之。旋又入檀香山圣鲁易学校,后又入檀香山大学。旋奉兄命回翠亭,时年十七岁。

中山归故乡,娶夫人氏。是时中山感于外国政治之修明,交通之便利,人民之乐业,学术之进步。而返顾中国,则盗贼横行,官吏需索,人民不安其生;而人民智识又皆锢陋,迷信神权,狃于故俗,不知自振。中山乃向乡民宣传政之腐败;并尽力以反对古俗破除迷信为己任。有北帝庙者,祀真武大帝,一乡奉之最虔,庙年久圮坏,乡人欲重修之。中山入庙拉折神像之手以示人,曰:‘此保护一乡之神,今手指为我折,而彼笑容犹如故,有如是之神耶!’乡人大哗。中山之父不得已,斥中山使离翠亨

始有革命之志

编辑

中山既第二次离乡,遂赴香港,入皇家学校肄业。中山初往檀香山,其地在美国势力之下,所受者,美国教育也;后赴香港,其地在英国势力之下,所受者,英国教育也,于此等大资本大帝国两主义熏陶诱掖之中,卒不为所惑。惟觉中国此时有两大敌焉,一为占有中国土地主权专制守旧之满清,一为压迫中国英美德法日本诸外国,革命之思想由此萌动矣。

中山之赴香港也,年十八岁,时在民国纪元前二十九年,即西元一八八三年,清光绪九年癸未也翌年,中法战事起,国人犹虚㤭自大,妄谓夷狄不足灭,市肆日腾战胜之传闻。中山辄从而纠正之,虽受疑谤为奸细,不顾也。盖满清兵备之窳劣,中山知之已审,而欲倚此求强,谓可与外国争衡,岂可得哉。因此,中山革命之思想乃愈不可遏矣。民国前二十七年,中山年二十岁,是年在皇家学校毕业,中法战争结果,廷失败,与人订和约,弃安南以与法国中山目击国事日非,决意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乃择定学习医业,以为将来可藉医为名,得与同志往来,不为人疑,远迩无阻,为长时期革命计,莫善于此。于是入广州博济医学校,识三合会首领郑士良于校中,组织秘密革命机关,输革命思想于草野豪杰。又识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香港,四人相聚,辄谈革命,港澳间亲友,呼为四大寇。民国前二十五年转入医学校,往来香港澳门,鼓吹革命。民国前二十年,在香港医学校毕业,设医局于广州澳门,开始革命运动,令郑士良结纳会党,联络防营。翌年,偕陆皓东北游京津,南入武汉,以窥虚实而观形胜。

兴中会时代

编辑

中山习医之时,已从有志革命,进而为谈论鼓吹革命,更进而开始革命运动矣。惟尚未有正式之组织,虽在医校中会与郑士良组织机关,此不过为后来立会之先声耳。民国纪元前十八年,中山年二十九岁,即西元一八九四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也。时中日朝鲜事宜战,中山以为有机可乘,乃赴檀香山美洲。出洋后,自邮上书相国李鸿章,建议富国强兵之方略,以人昼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四者为纲。旋于海外创立兴中会,虽纠合华侨以为助,乃募捐时,应者寥寥,仅兄德彰邓荫南倾家助款,及亲友数十人赞同而已。翌年,与邓荫南等返国,欲袭取广州以为根据,遂开乾亨行于香港为干部,设农学会于广州,命邓荫南陆皓东等分主其事,中山则往来指导之。经营半载有馀,旋以运械不慎,手枪六百馀杆为海关搜获,事遂泄。陆皓东死之,为从中山革命殉难者第一人,亦即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也,此为中山第一次革命之失败。事后,中山问道至香港,随与郑士良日本横滨,始翦辫改装。重游檀香山美洲,推广兴中会,应者仍少。然华侨多入洪门会,其会以反为号,固为民族老革命党也,第岁久而自忘之耳。中山因游伦敦廷驻外公使与总理衙门急电相驰,谋捕中山中山遂为驻使馆中人所诱拘,锢之一室欲解回中国。其师康德黎竭力营救,乃得免,于是中外皆知有中山其人者为排满革命党之首领矣。然中山伦敦时,向多忌讳,未敢自承为创设兴中会者,又未敢表示兴中会之本旨为倾覆满洲者。观于赴时上李相书,盖尚欲有所利用;而兴中会,亦但以振兴中国为名义也。正式楬橥革命排满之本旨,实以后之事耳。

中山虽免于难,仍留欧洲,考察政治风俗,结交其朝野贤豪,两年之间,殊多心得。知欧洲各国虽号富强,人民仍多困苦,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中山欲为中国一劳永逸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即三民主义之发端也。并为菲律滨独立党首领购买子弹,中途被沉,又为代购,此为实行扶助弱小民族革命之始。中山亟欲促成中国革命,遂由欧洲日本,与日本民党领袖犬养毅等及在野诸志士交好,且得诸志士资助。因与同志往来各地,鼓吹革命主义,顾华侨仍多畏惧不前,阅排满革命之说而来归者不过百分之一耳。且其时康有为方倡保皇党于海外,反对革命,反对共和,从者甚盛,中山之事业,愈益艰困。乃分遣陈少白史坚如郑士良等于香港长江等处,或刊行中国报,或联络会党,或设招待机关,于是长江闽粤之会党,皆合于兴中会,声势顿张焉。

既而庚子年八国联军之祸起,中山以为机不可失,命郑士良入惠州,谋发动;史坚如广州,谋响应。中山亦拟由香港潜入,中途事泄,香港不许登岸。乃由日本台湾,拟入内地,又为日本政府所破坏。惠州广州之起事,遂皆归于失败,史坚如死之,此为中山第二次革命之失败也。然较第一次之失败,则大有进步。方第一次失败,人皆斥中山为大逆,视中山如毒蛇猛兽而不敢近;第二次失败,则鲜闻人以恶声相加,且有扼腕叹息者,盖国人之迷梦渐醒矣。

同盟会时代

编辑

庚子年为中山三十五岁。时在民国纪元前十二年,即西元一千九百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也,廷与八国联军和议成,赔款四百五十兆两,合本利须九万八千万两,使国民肩此重负,以求苟容于帝国主义之下。因之,民生日蹙,国势日危,有志之士,遂多倾向于革命矣。当时各省学生留学日本者日众,主张革命者亦日热烈,国内外著书,办报,演说,以研究革命问题者,相望也。广东湖南且有举义之事,侨亦渐感动。中山于此时会往安南,又从日本檀香山欧美各国,以结纳同志,宣传主义。留学各国诸生,渐皆景仰中山,于比利时京都布鲁塞尔开第一会,加盟者三十馀人,于柏林开第二会,加盟者二十馀人,于巴黎开第三会,加盟者十馀人,于日本东京开第四会,加盟者数百人;除甘肃无留学生外,十七省皆有人加盟,此即革命同盟会之开始也。然其时犹讳言革命,故仅称曰同盟会。时中山年四十岁,即民国前九年,西元一九〇五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也。同盟会与兴中会相异之点:兴中会仅以“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振兴中华,维持团体”立言,尚无具体的主张。此由革命权舆,人生疑畏,不得不慎重以免骇俗。同盟会虽仍讳加革命之名称,然已昌革命列于党网。盖自是中山始信革命大业,可及身而成也。同盟会党纲,为中山黄兴宋教仁所拟定,凡六条:一、推翻满清政府;二、建设共和民国;三、维持世界真正平和;四、主张土地国有;五、主张中日两国国民的联合;六、要求世界列邦,赞成中国革命事业。其总括之口号有四;即一、驱除鞑虏,二、恢复中华,为民族主义;三、建立民国,为民权主义;四、平均地权,为民生主义。由是三民主义,亦于同盟会始宣布之。又有同盟会军政府之宣言,揭明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以立革命之标准,而使进行不入于歧途,中山革命之真精神,更完全显露。从此排满革命之名词,遂喧傅全国,震惊虏庭矣。

同盟会既成立,是年,中山即派党员赴各省调查。胡汉民汪精卫等在东京发刊民报,鼓吹主义。国内加入同盟会者万馀人,且有萍澧之役,刘道一等死之。廷益惧,要求日本驱逐中山中山复往安南,设机关于河内。民国前五年,益进行革命初发动于潮州黄冈,师不利 ,(第三次失败。)其年夏,命邓子瑜发难于惠州,又失败 ,( 第四次失败 。)秋,拟由钦廉进取两粤,先遣人往日本购械,而使革命军破防城,乃购械之计破坏,全军败退十万大山,(第五次失败。)中山亲率黄兴等百馀人,袭取镇南关,占领要塞,与兵战七昼夜,退入安南,(第六次失败。)中山因此又为安南法官所放逐,改赴新嘉坡,仍命黄兴筹再举,黄兴乃率二百馀人,横行钦廉上思一带,转战数月,卒以弹尽援绝而退,(第七次失败。)其时同盟会外,别有革命团体,为秋瑾徐锡麟诸人所组织。锡麟刺杀安徽巡抚,谋据安庆,无援死之;秋瑾亦于浙江被杀。正中山黄兴经略边之际也。翌年,即民国前四年,中山既不得志于,改谋边。命黄明堂袭取河口,收其降众,命黄兴往指挥,中途为官所执,指挥无人,众遂退出,(第八次失败。)·中山连遭失败,安南日本香港皆不能居,乃漫游美洲,专事筹款,而以进行计画交黄兴胡汉民。民国前二年,黄兴胡汉民谋以广州新军举事,军人先期而发,为敌所破,倪映典死之,(第九次失败。)而汪精卫河口失败后,径赴北京,谋刺摄政王,是年亦事败被获,下狱。中山乃自美洲日本行登陆,为警所阻。遂渡槟榔屿,约赵声黄与胡汉民来晤,商略重起计画,众皆忧默,中山勗励之。并召集侨筹款,数日得五六万元。中山又亲赴南洋各属,及暹逻,所至辄为当地官吏所禁制,乃复赴美洲。民国前一年,阴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赵声等,在广州举事,死者七十二人,事后丛葬于黄花冈,是为中山满清奋闘最后一次之失败。此役死者,多闽粤留学外国之青年,皆革命党之精英。故黄兴事后致人书,犹深自咎痛。然此役也,实已震动中外,且死者之义烈,尤足动国民之同情,不期然而皆倾向于革命党,是则中山末次之失败,实即中山革命之成功也,故逾年而民国即成立矣。且黄花冈诸烈士皆同盟会员,亦可证同盟会之成绩甚优矣。

临时总统时代

编辑

中山进行革命以来,内地之宣传,军队之联结,已遍于全国,随时随地皆可爆裂。广州一役,尤影响人心,党人进行革命益急。是年阴历八月十九日,即阳历十月十日,武昌军队遂起义,一举而收复武昌汉阳夏口,各省纷纷响应。黄兴回国,亲率鄂湘之众,抵抗兵。

武昌起义时,楬橥中山之名,谓奉其命令以发难。法领事首称诈革党,领事团因决议宣布中立。中山闻耗,决意致力外交,以断庭外援,首至国,与政府约:一、止绝清庭一切借款;二、制止日本援助清庭;三、取销放逐令以便回国,皆得允许。乃由回国,既抵上海,市人喧传中山挟军舰及巨款以归。或以询中山中山笑曰:“吾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当是时,南京已归革命军,各地脱离庭而附革命者,已有十馀省。各省代表乃开选举会于南京,举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山于中华民国元年阳历一月一日就职,并布告全国,改用阳历,是年中山四十七岁也,就职后,亲率诸军将士祀明孝陵以告排满之成功。迨二月十二日,溥仪退位,次日,中山提出辞职书于临时参议院,让政权于袁世凯中山任职未久,而遽辞之者,实因革命方略不行之故。中山曩分革命进行时期为三:第一、军政时期,第二、训政时期,第三、宪政时期;及就职后,欲施行之以达建设之目的。同人以中山理想过高,赞成者寡,虽再三晓谕而终不听从。中山因同志多自谓革命成功,不复守革命信誓,不服从领袖主张,不过成为新官僚,无裨于国。且财政支绌,拟借款而议院反对,士夫诟病,在在掣肘。故萌退志,甘让总统于氏焉。然中山对于氏亦有最要之主张,一、氏须就职南京,二、民国须迁都南京,三、不能以帝退位之诏,全权授氏组织共和政府。乃此三事同志亦不注重,竟听氏食言,以演成后患。由此观之,当日之环境,何其不利于中山耶。

铁路督办时代

编辑

中山既退职,欲率同志为纯粹在野党,专从事扩张教育,振兴实业,以立民国国家百年根本之大计。然同人又反对之,是时政党蜂起,宋教仁等亦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且以他团体加入,广招党员,欲扩大党势以握政权。氏授中山全国铁路督办,中山周游各省,宜传主义。时国民党人势甚盛,与氏恶感日深。中山欲泯除猜疑,亲赴北京,晤氏,通电表信任之意。然氏与党人政争益剧,遂有刺杀宋教仁之事。证据既彰,中山氏必将叛国,欲利用人心忿激,外联日本,速举讨之师,同志则欲待法律解决,迁延失机;氏遂不经国会承认而进行五国借款矣。银团因中山忠告期付款中山粤沪速起兵,而同志不决;海军愿相助,又中变。氏得利用借款,运送陆军,联结海军,遂免国民党各都督职。至是,各省之独立已迟,旋皆失败;中山复与党人避居海外矣。

中山任铁路督办时,会与英公司订关于广东重庆兰州支线之借款与建筑契约,较其他铁路借约为有利;及讨事败,此约亦废。又中山任督办时,会拟有全国铁路计画。其后撰建国方略,于实业计画中列叙西北铁路系统,西南铁路系统,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东北铁路系统,高原铁路系统;支分脉贯,成一整齐之全国铁路网。盖即本旧时计画而更加精密也。

中华革命党时代

编辑

自民国二年讨不成,中山与同志东赴日本。时国民党人大为袁政府压迫,捕杀不绝;国会议员之属国民党者,皆勒令停职。中山亦因同盟会变为国民党以来,范围虽见扩张,而精神全非,投机分子混杂其中,以致内部意见纷歧,一无成就。迫失败之后,同志在国内者固大受摧残,东渡者亦多颓丧不振。中山氏将帝制自为,重新组织中华革命党,散布党员于各省,提倡反对帝制。改组之初,鉴于国民党之大而无当,指挥不灵,决意恢复民国以前革命党面目,加以严格之训练。党员须立誓服从中山命令,以求党内之一致。其时同志中颇有不以改组为然者,而中山仍毅然行之,盖为中国革命前途计,此番之整顿,势所必要也。当日陈其美因此事特致黄兴书,大略谓:“同志推为革命实行家,而谓中山倾于理想,遂使中山一切政见,不易见诸施行,致有今之失败。今日中山之主张,不宜轻以为理想而不从,再贻他日之悔。鄙见以为理想者事实之母也,中山提倡革命,播因于二十年前,当时反对之者举国一致,乃经二十年后,卒能见诸实行者,理想之结果也。中山之意,谓革命事业,旦暮可期,必不远待五年以后。以民困之不苏,匪乱之不靖,军陈之骄横,执政之荒淫,有一于此足以乱国。拨乱反正,殆如运掌。故中华革命党之组织,亦时势有以迫之也。顾自斯党成立以来,旧日同志颇滋訾议,以为多事变更,予人瑕隙。不知同盟会变为国民党薰莸同器,面目全非。欲免败群,须去害马,欲事更张,必贵改弦。二三同志,亦有以谅中山惨淡经营机关改组之苦衷否耶。至于所定誓约,有附从中山,服从命令等语;此中山鉴于前次致败之故,多由于少数无识党人,误会平等自由之真意,争权利而避义务,彼此不相统摄,上下自为从违,所谓既不能令又不受命者;故中山于此欲相率同志,纳于轨物,应以统一事权。美以为此后欲达革命目的,当重视中山主张,故遵守誓约,服从命令,认为当然天职而绝无疑义者,足下其许为同志而降心相从否耶。”观氏此书,诚可谓党中忠实之同志,惜乎遽遭狙击以没,使中山失一臂助也。

护法时代

编辑

民国五年,袁世凯帝制失败。翌年,国务总理段祺瑞为北洋军阀领袖,与总统黎元洪争权。职,督军团背叛中央,张勋氏解散国会,而事终不解,张勋遂拥帝复辟,为段祺瑞所平;辞职,仍以为总理。举国斥氏毁弃约法,中山回国,遂率海军入广州,宣言护法,号令西南。是即民国六年,丁巳秋,西元一九一七年,中山年五十二岁也。临时约法为临时参议院所订,与中山革命方略不合,本中山所不满意者,且已一度为氏所毁矣。顾以军阀方横行,不得不仍奉约法以临之;使已叛者有所慑,相随者籍为服从民国之证据焉。于是国会议员自行集会于广州,开非常会议,制定军政府大纲,选举中山为陆海军大元帅。西南将领虽有阴持两端不受约束者,然以护法名义正大,不敢有异议。七年五月中山终因西南军阀之把持,辞大元帅职。非常国会亦改军政府制,举中山岑春煊唐绍仪陆荣廷唐继尧等七人为军政府国务总裁,开政务会议。中山即日提出辞职书,离

中山,努力于宣传事业,命同志戴季陶朱执信胡汉民廖仲恺等办理建设杂志,己亦从事著作。七年冬,发表“孙文学说”,说明“行易知难”之旨,以矫正不注重于研究宣传,而视中山所言为理想空谈者之弊。此时正值欧战初罢,中山欲利用战时各国大机关及组织完全之人工,以无损主权之条件助中国实业之发达。因著“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画”一书,遍致各国政府,所言规模宏大,经纬万端,非卓有研究者不能赞一辞。各国虽有覆书称许者,然竟未能见诸实行。

民国九年庚申,即西元一九二〇年,中山年五十五岁。时西南军阀内部携贰,让法无诚意,已昭然为人所共见;中山通电广州军政府无效。是年十月,岑春煊陆荣廷等遂宣言取销自主,解散军政府。中山许崇智陈炯明率军往等皆中山复回广州,重开政务会议。民国十年,国会举中山为大总统,以五月五日就职于广州。是年,苏俄遣代表来唔中山。时陈炯明已阴萌叛志,盘据广州,揽权跋扈。中山决计北伐,不愿赞助,而北伐军已入广西中山遂亲赴桂林视师。乃半年之内,陈氏无一粟一弹以相接济;中山尽力晓喩,勉与周旋,氏终不从。不得已于十一年四月回师,谋改道北伐,命李烈钧许崇智进攻江西,并免去陈炯明本兼各职。六月十六日,陈炯明嗾使部下叶举等叛变,包围炮击总统府。中山避居永丰舰,率海军永丰,永翔,广王,豫章,楚豫等舰,于酷暑蒸热中,与军相持于白鹅潭者月馀。并电召许崇智军由江西讨乱,战又不利,乃于八月离。而数年心血所成之著作,悉毁于公府炮火中矣。先是四月间,北方之战发生,系军阀胜,复迎黎元洪为总统,恢复旧国会,自号法统重光,且盛唱废督,裁兵之说。中山上海,北方先后遣使来迎,中山拒之。发表宣言,大意谓:一合法国会,当自由集会,行使职权;二、惩办破坏约法罪魁;三、实施兵工计画;四、发展实业,改善人民生计;五、实行全民政治,不容军阀假托割据;云云。从此护法事业,已告完结。惟封建势力,并未铲除,革命工作,仍未能中止也。

最后之努力

编辑

民国十二年癸亥,即西元一九二二年,中山年五十八岁。中山就积年经验,以中国日趋紊乱,非仍努力于党之组织,不足以进行革命而救国家。是年一月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说明中国今陷于列强殖民地之地位,仍有再申民族主义,以励行普及教育,力图改正条约之必要。至于现今所行阶级选举之代议制度,不合民权真义,宜实行普通选举,由人民直接投票,确定人民种种自由权。对于民生,则主张国营实业,平均地权,改革货币,保障农工妇女之权利。其时杨希闵桂军震寰等奉中山命,由广西进讨陈炯明,走之。二月,中山重莅广州,诸军公推为大元帅。时吴佩孚方主张武力统一,务谋破坏中山之革命政府,于东江则利用陈炯明之残军,于北江西江则利用沈鸿英等之残军,于南路则利用邓本殷等,或骚扰地方,或进袭省会,中山四面受敌,战历年馀。故继续北伐之举以此等战事之牵掣,始终未能成功。又命谭延闿率军入湖南,亦不利而还。中山虽治军倥偬,仍刻意谋党务之改进。十三年一月,复召集全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于广州,全部改组,发布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制定建国大纲。其宣言:“说明中国政治经济,受帝国主义压迫之真像,指摘十馀年来国内立宪派,联省自治派,和平会议派,商人政府派主张之错误;以证明祗有以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中国唯一生路。”又解释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谓“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一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以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民权主义,在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惟买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团体或个人,不容其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使,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对于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要求其参加国民党,相与为不断之努力,以促国民革命运动之进行。而国民党则以全力助农工运动之开展,以增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实力。”自第一次宣言既布,主义既明,对内对外之旗帜均极鲜焕。海内喁然向风,参加日众,国民党壁垒一新,其势逐蓬勃而不可遏矣。

先是十二年冬,因中山提取粤海关馀款,英美派舰压迫,中山坚持不让,此为与帝国主义奋鬭之开端。大得国民同情,且使国民渐知收回海关税权,关系中国民族独立之重要。十三年七月,人反抗领事公布之沙面苛例,领请求干涉,据理驳斥。英领怀愤暗助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伯,谋以商团推翻政府。迨商团私运枪械,被政府查获截留,商店逐罢市。领牒政府,谓如攻击商团,海军当以全力对付;中山大愤,对首相提出抗议;至十月,卒压服商团。

中山于对外抵抗帝国主义之时,于对内膺惩军阀之心亦不少怠,以从前各军将士多桀傲抗命,纪律不严,叛变时起,以致连年北伐无成。宜先使军人皆明白主义,一面训练党人,使军队皆党化,而党亦军队化,则军纪党纪俱肃然矣。乃创设党立军官学校,招各省学生入校,以严格训练之。中山于军政馀闲,随处演说,尽力于革命之宣传。且在广州大学亲自讲演三民主义,自十三年一月,至八月,先后凡十四次,为有系统的说明。并努力促进工人农夫之团结,在提倡工会,农民协会等。又以中国欲求解放,非联合一切反帝国主义之国家不可,故与苏俄保持亲善关系。而容纳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亦不过欲增进党势,以抵御军阀与帝国主义者而已。盖共产主义之为社会病理的,中山固早言之;且国民党自有三民主义,其不欲国民党之共产化明矣。此年之秋,中山遂命许崇智军,蒋中正率学生军,胡思舜军,肃清东江。命谭延闿樊锺秀等率各军,取道江西北伐。又命同志焦易堂诸人暗结冯玉祥等西北国民军,在北方举事。于是北京政变,曹锟幽禁,段祺瑞为临时执政。中山因宣言,主张召集人民团体,开国民会议,以改善人民生计,废除不平等条约。十一月,应西北国民军及段祺瑞之请,毅然北上,互商国事。由上海绕道天津,在,均有长篇演说,述反帝国主义之旨。到已病,犹力疾入京,段祺瑞已召集军人官僚代表之善后会议,中山谓亦须参加人民团体代表。当局固未依中山之意,而中山病已亟矣。

中山素有肝疾,积劳成癌,中西医皆束手。中山始终神志湛然,遂具遗嘱。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午前九时半,没于北京旅邸,年六十岁。殡于西山碧云寺,遗命葬南京紫金山中山先娶夫人,生子三:长,字哲生,卒业美国加利福尼亚哥尔比亚两大学;今服务党国。次已没;三,亦尝受教育于美国中山后娶夫人名庆龄,辅助中山革命事业,至有功也。

中山遗嘱云: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鬭。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澈。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孙文

十一学说

编辑

中山革命,注重实行,不尚空言。然平生所抱持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与夫革命方略所规定之种种建设宏模,固欲于共和创立后而一一实施之者。乃革命初成,党人即起异议,谓中山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中山则谓彼等思想错误,所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维艰之说也。此说始见尚书,为商傅说武丁之言,数千年来,深入人心,牢不可破。中山以为己之建设计画,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故此说实为中山生平之大敌,以其能夺人之志而迷人之心也。欲除此敌,攻心为上,因创行易知难说,谓之孙文学说。于建国方略中,此居其首,名为心理建设。盖不第欲以此学说移易党人之心理,实欲改造全国之人心,否则种种建设计画,必仍视为过高而无勇气以行之矣。兹节录行易知难学说之要略:“一以饮食为证,人类物类皆能行之,初生已然,不待知也;若果欲知其底蕴,则虽近代各科专门学家,尚犹穷年莫究也。二以用钱为证,人生日用起居皆非用钱不可,吾人日日行之,视为自然,至为惯熟。然而钱究为何物,究属何用,世能知之者有几人乎?此则经济学家,钱币学家,以及进化论者,社会主义者,所刻意研究而后仅知之者也。三以作文为证,中国数千年来,以文为尚,文字势力之大,历代能文之士之多,各国所不及也;然试问中国文学家,果有能心知作文之法则,而后含毫命简乎?则将应之曰否。中国自古以来,无文法文理之学,学作文者,非多用功熟读古文,则不能下笔为文,至于文法文理(即逻辑),虽宿学文豪,有所不知也。四以七事为证,谓建屋,造船,筑城,开河,电学,化学,进化等事也。中国之屋宇,多不本于建筑学以造成,是行而不知者也。明郑和下西洋十四个月中,造成六十四艘大海舶,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其积量总在四五千吨,其长度等于今日外国头等之邮船。当时无科学智识以助计画,无外国机器以代人工,而郑和又非专门造船学家;乃竟造成多数巨舶,示威海外,此又行之非艰知之惟艰之证也。万里长城之建筑,运河之开通,亦其例证。今日世界用电之人多矣,点灯、行路、讲话、传信、作工、治病、炊爨、御寒、莫不用电,然而知电者有几人乎?化学之工业亦然,如制豆腐也,制陶瓷也,皆国人自古以来已普行之,而未暇知其理由者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此进化原则,人类自石器时代以来,行之千万年而莫由知其道,必待达尔文而始知之,其难也如此。故能知必能行;凡造作事物者,必先求知而后乃敢从事于行,盖欲免错误而防费时失事以冀收事半功倍之效也。于科学之原理既知,四周之情势既悉,筹定计画,按而行之无难矣。然不知亦能行:当科学未发明之前,固全属不知而行,及行之而犹有不知者;然科学虽明,人类之事仍不能悉先知之,而后行之也。生徒之习练也,科学家之试验也,探索家之探索也,伟人杰士之冒险也,皆行其所不知也,是故不知而行者,不独为人类所皆能,亦为人类所当行,而尤为人类之欲生存发达者之所必要也。

十二建设计画

编辑

中山从事破坏之革命,既有志竟成;而于建设之革命,亦筹之甚熟,会订为革命方略。其后又著建国方略:首,心理建设,创行易知难。说以振起国民之心。继物质建设,即实业计画,备叙交通,商港、水力、制造、矿业、农业、水利、造林、移民、铁路、运河、水道、各项工业之开发改善诸方法;又以此计画致函各国政府,得其赞同,是即“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画”一书也。三、为社会建设,亦曰民权初步,备叙结会,动议,修正案之法式,与动议之顺序,权宜及秩序问题,以养成人民参政之程度。三编出版以后,复从事草作国家建设,此编内容独大,涵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五权宪法,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外交政策,国防计画,八项。乃因陈炯明叛变,草稿参考书悉被毁去。嗣后虽演讲三民主义,然中山自谓:“于本题之精义,与叙论之条理,及印证之事实,都觉远不如前,”是则旧稿之毁失,洵可痛惜矣。惟民国十三年,中山撰建国大纲,实已包括一切建设计画而撷其精粹,为施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基础,永作民国之宝典。特摘述其要点于后。

(一)主义

国民政府本三民主义,以建设中华民国。(甲)民生主义:对于人民衣食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规画。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画之各式房屋,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乙)民权主义: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使能行使选举权,罢官权,创制权,复决权。(丙)民族主义: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当扶植之,使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当抵御之。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与国家独立。

(二)程序

建国之程序分三期。(甲)军政时期:在此期内政府一面用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乙)训政时期: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即为训政开始之时。在此期内,政府当派考试合格人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至全县人口调查清楚;全县土地测量完竣;全县警卫办理安善;四境之道路修筑成功;人民已受四权使用之训练,能尽国民之义,务誓行革命主义;则该县成一完全自治之县,在完全自治之县内,人民有直接选官,罢官之权,亦有创制法律,复决法律之权。每县并得选举国民代表一人,组织国民代表,参预中央政事。(丙)宪政时期:凡一省全数之皆达完全自治者,则该省已到宪政开始时期。全国过半数省分达到宪政开始时期,则开国民大会,决定宪法而愿布之。宪法颁布之日,即为宪政告成之时。在宪政开始时期,中央当设五院,以试行五权之治。五院之序列如下:(一)行政院,(二)立法院,(三)司法院,(四)考试院,(五)监察院。行政院暂分八部:(1)内政部,(2)外交部,(3)军政部,(4)财政部,(5)农矿部,(6)工商部,(7)教育部,(8)交通部。

(三) 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县为自治之单位。省立于中央与县之间,以收联络之效。中央与省之权限采均权制度。凡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归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质者归地方。省长由国民代表会选举,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省内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各县对于中央政府之担负,每年由国民代表定之。其限度不得少于岁收百分之十,亦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十。各县兴办实业,如本县资力不足,当由中央政府协助。其所获纯利,中央与地方政府各占其半。

(四) 其他事项

各县土地之价格,应由地主自行呈报政府登记。政府得照价征税,亦得照价收买。登记以后,地价若再增高,则其利益应归公家。至于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所有,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所有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亦归公家担任。

十三馀论

编辑

中山之事业,与其著作,已具述如上:顾其性情嗜好,亦至足称。中山最好学:平生手不释卷,尝答某日本人言,“余一生嗜好,除革命外,惟有读书。”又尝答某同志言,“余每年所用书籍费,至少有四五千元,虽革命极忙之候,亦需二三千元。”故中山即在火线上督战时,亦带多书,工作一停,便检书细读,一书读毕,便转赠于人;是以中山于各种学问,皆极丰富。中山此外嗜好一无所有,故性至廉洁,身后萧然。翠亨乡新屋乃其兄所建,上海莫利爱路之宅,极简朴,亦友人醵赀所赠者也。惟于革命则始终努力,建国方略自序云:“奔走国事三十馀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推覆专制,创建共和。”此实录也。呜呼,以中山伟大之人格,已足为国民模范;矧其开创民国,肇造宏规,以立勋于万世欤!谥曰国父,不亦宜哉。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国家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之前在美国从未出版,其作者1953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7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