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定斋后集
卷之六
作者:朴泰辅
1892年

己巳愍节录下

编辑

临终记言李正郞濂所记

编辑

西溪先生问曰。观尔病势。已无奈何。其有胸中可言者乎。尔其言之。对曰。岂有可言者乎。但阙庭消息。非我言之。人无知者。今当仰告。其精神如常。言义不差。而但舌梗气促。不能连络成说。缓缓而语。才至一二条语。先生遽止之曰。无多言。此则微汝言。后岂无闻知之处乎。

问曰。前日。我草兄主墓志。汝有欲改之意。可言汝意。对曰。非以文字为不足而有欲改之意。以二三条件有未收者故也。文字则全美矣。更愿详量。从好为之。问曰。汝死后将向何归骨耶。对曰。子前日已占于金浦墓下矣。地官金鸣夏知其处矣。又曰。养子惟二儿在矣。

又问所言。对曰。茂隽年已多矣。须愿教书。先生曰。茂隽年长失学。将未免不识书之人。而我教尔辈。使今皆如此。到今观之。不教茂隽。还为多幸。对曰。何为出此教也。事理固不如是。

又曰。自初岂望汝生全耶。只精神气力如常。故或冀万一之幸。今其已矣。须自从容就死。

先生出外。呑声号咷。时余抱持在后。坡州呼余曰。子须告大人也。向也吾欲告于亲而不忍出言矣。我兄弟二人相继如此。茂隽尚穉。无人侍奉者。然须愿幸勿伤怀。子以此言。出而仰告也。

大夫人出来永诀。而默无一言。余问之曰。大夫人临之矣。岂无可言者乎。低声曰。何言可告乎。顾谓室内曰。子之身。异于独身。须勿毁伤。养子则惟二儿在。早晩为之。不须急速也。因曰。速可侍奉入去。因不复言。顾谓左右曰。有燥洁褥否。其易布。安一小枕。因易卧。又索燥洁衾覆之。又曰。展我脚。欲展则痛不可展。余曰。不须急展。可置之。曰。然。置之有顷。顾余曰。决断何其遅也。

记闻西溪先生手录

编辑

李都事廷泰云。所以至于烙刑者。被掠时对云臣即死耳。恐殿下不免为亡国主。唯痛此尔。上益怒故有此酷刑。

柳命天谓人曰。朴某死固当矣。入其地。宜为祈乞之辞。今乃不然。安得不死。

闵黯谓金宗衍曰。李参判。其言虽正而无触辞。朴坡州。辞理既直。又言言切劘于上。傍听者莫不悚栗。以至于独被惨刑。郑夏征说

海昌尉谓泰远曰。世多以先亲引朴坡州自解者。冤也。先亲初被问对。以始因尹深通文。会于平市署。李墪,金载显等诸人先后至者八十人。同议为此䟽。本无主张之人。䟽草构成。亦非专出于一人之手。上怒以为不吐实。又问书者何人。杖讯至二十九下。始对以朴某所书。及问李参判。李对以主张者臣也。草䟽者臣也。书者亦臣也。上以李所对与先亲不同。诘问吴某既言朴泰辅书此䟽。今云自作自书者何也。李乃曰。臣之不善文辞。通朝所知。此䟽。果非臣手所出。其属草与书。皆朴某为之。而至于主张者则乃臣云云。泰远说

记事

编辑

南溪先生与书曰。儿辈去时。谓尚滞狱。不遑奉讯。今闻出次门外。楚毒之馀。必难成行。一喜一虑。能尽臣道。在君无憾。不知国家税驾于何地也。惟亲年虽高。若视先祖时甚悬。是则可慰千万。安心善保。以副远望。己巳四月晦日

一庵集。书公临命笔帖曰。呜呼。此乃定斋先生朴公临绝笔也。先生当己巳坤仪易位之日。与诸名流。抗䟽谏触天怒。拷掠备极。惨酷比。下幕。闵学士震炯葱竹旧也。方以史官入侍。见其奄奄。就幕握手。泣曰。君平日喜书字。今复能之乎。先生索纸笔写此而与之。闵对人语此。必涕下云。吾友李喜寿仁叟。得之藏弆以为宝。间以示余。俾书一言。噫。血肉摧剥之馀。仅喉下一缕。倘非平生所养之气以直而无害。则笔画之飞动遒劲。其何能如此哉。人皆知慕先生之忠节而宝先生之笔画。余独以为先生之精忠卓节。由于善养其气。而笔画特其末艺耳。徒以忠节知先生而笔画为宝者。岂非浅之为知耶。噫。此可与知者道。不可与不知者道也。遂太息流涕而书之。

己巳。两贤黜享。坤殿废位。有志者多废科。湖西一士。每夜披读前后出师表及定斋节死录各一遍。未尝不北向流涕。一生闭户。自甘晦湮云。野史

公没后求买棺板于江上。有商人出美木除价请献曰。此是契物也。岂于此丧受价为利乎。人曰。契中公物。汝心虽如此。他人之心。岂皆如汝乎。板商即契人七人语之故。则七八人俱曰。虽受数千金。七八人分用。其利不多。甯可拘些少分利。忍受价于此宅丧事乎。西溪先生闻而泣曰。商人有如此。义不可不受。仍受用云。野史

甲戌前一岁。肃庙一日夜。心气不平。独御便殿。使宫人进酌。宫人以玉杯进之。上进御后。攒眉思量半晌。忽举杯掷地尽碎之。宫人下堂拾取之。上叱退曰。如朴某之忠臣。吾忍杀之。玉杯岂足惜乎。以此知上心之悔悟也云。

甲戌四月二十一日。幼学辛相东䟽略白麓玄孙。官至正郞。云。请先正臣李。并复从祀于文庙事。特赐谥号于宋时烈事。故牧使臣朴泰辅。判书臣吴斗寅。忠义昭昭。争光日月。直节凛凛。不挠风霜者。固其素所蕴蓄。而值国家无前之变。誓扶彛伦。争之以死。终未免含冤而入地。非特死者之负恨。实切朝野之称枉。幸赖我殿下之圣度恢洪。天鉴孔昭。才霁雷霆之怒。旋下复爵之音。咸仰涤瑖之大德。庶慰死国之冤魂。而逮今邦运回泰。坤圣复位。则合有致祭㫌闾之别恩。以表圣明褒嘉之美。而既无致祭之命。又无㫌闾之举。臣切恐我殿下褒忠㫌直之道。不瑖有缺。而圣代风声。将无以树矣。可胜惜哉。可胜叹哉。伏愿圣明俯察愚臣之一得。更加燕闲之三思。亟许别致慰祭。仍命㫌闾。一以植士气。一以树风声。则公私幸甚。士林幸甚。

答曰。省䟽具悉。有怀必达。予用嘉尚。赐谥致祭㫌闾等事。令该曹禀旨举行。而复行圣庙事。颇涉颠倒。用是难处。

礼曹启目。五月十六日因辛相东䟽。臣宋时烈,朴泰辅,吴斗寅。致祭㫌闾。以慰九地之冤魂。以树一代之风声云云。而事系恩典。不敢擅便。上裁何如。答曰。赠谥之典。宜速举行为旀。朴泰辅斗寅之忠节。无愧于古人。实为嘉奖。并特为赐祭㫌闾。

吏判柳尚运入侍言。吴斗寅泰辅。不幸先死。不得与睹今日之庆。若有隐卒之典。有光圣德。上曰。两臣忠节。可比于孔道辅。即许赠官㫌闾。吴公赠领相。朴公赠吏判。出本朝记略

甲戌六月▣日。立㫌闾。申延安瓁书。

乙亥十二月。遣礼官。宣额于故判书吴斗寅,故应教朴泰辅之祠。

丙子十月。玉堂李鼎命。请吴斗寅,朴泰辅妻子给料终身。李廷谦仍陈泰辅之父世堂。尤宜先施周恤。上命本道周给。

景宗癸卯十月二十九日。赐赠领议政朴泰辅。谥曰文烈。是日。西溪公赐谥文贞。

谥望

编辑

赠领议政朴泰辅谥号文烈公。勤学好问曰文。刚克为伐曰烈。忠正危身奉上曰忠。以正服之曰正。忠烈忠上同。烈上同。

癸卯十一月日出。右谏院署经

赠吏曹判书朴泰辅谥号文烈公。

癸卯十二月日出。右宪府署经。

赠吏曹判书朴泰辅谥号文烈公。

甲辰四月日出。右谏院署经。

英庙己巳正月二十五日大臣备局堂上引见入侍时。领议政金在鲁启曰。今年是己巳。人人追思三忠臣。皆有怆憾之心矣。三臣处。自朝家宜有特为致祭之举。而左相赵显命则又以为骊阳府院君。亦为致祭。其奉祀孙别为出六好云。故敢达矣。上曰。朴泰辅,吴斗寅而其一谁也。领相曰。李世华也。而故户判李廷济之三寸也。李周镇曰。李世华则甲戌年。为复位都监堂上矣。上曰。然耶。领相曰。辛巳年死。而故判尹世纪挽词曰。己巳能生辛巳死。公生公死异乎人。上曰。此既昔年事。而致祭则于予如何。且其祭文难言矣。领相曰。顷年鹭梁幸行时。亦以难于祭文。不为致祭矣。金若鲁曰。章陵行幸。还宫后入侍。以难于祭文。更当思量为之为教。而仍不致祭矣。金尚星曰。其时。臣撰祭文以待。而不致祭。故因不用矣。上曰。李世华有子孙耶。郑羽良曰。李廷济之子为其养孙。已死而有子矣。上曰。海昌尉。即吴斗寅之支子也。上曰。一则领相曰朴泰辅亦有子孙矣。上曰。今闻所达。兴怆一倍。而致祭则曾已下教。不可不详慎。其奉祀孙。分付该曹。特为录用。骊阳奉祀孙。特为升六。

甲戌八月十六日药房入诊入侍时。提调礼曹判书洪象汉所启。忠臣何代无之。而贞忠义烈。岂有如吴斗寅,朴泰辅,李世华等乎。今年适是先朝㫌褒三忠之岁也。三忠书院。在于露梁。遣官赐祭。恐不可已。故敢达矣。上曰。依为之。

纯祖丁卯九月。幼学金载厚等上言。礼曹回启云云。三臣扶伦殉国之忠。至今照人耳目。今此士林之请。亦可见公议之同然是白乎矣。祀牌不祧。事軆重大。臣曹不敢擅便。议于大臣。禀处何如。启判付。不祧之典。事軆不轻。议于大臣。禀处为良如教。礼曹启目。问议于大臣。则左议政李时秀。以为不祧盛典。非巍勋卓节。则朝家未尝轻许。盖所以重其事軆也。忠贞公吴斗寅,忠肃公李世华文烈公朴泰辅。殉国之忠。扶伦之功。政合于如此盛典。不但多士之言。朝家之公议。亦无异辞。而事系恩典。伏惟上裁云云。判付依回启施行为良如教。

己巳正月二十五日大臣备局堂上引见入侍时。左议政金载瓒所启。今年即己巳旧甲也。星霜屡回。忠烈如昨。百代之下。尚令起人。况逢是年甲乎。先正臣文正公宋时烈。故相臣文忠公金寿恒。故忠臣吴斗寅,李世华,朴泰辅家。各施赐侑之典。以示重宸旷感之至意。实为扶世教树风声之道。如故参议李后定当日一䟽。与三忠无异。而以禁令。䟽虽到院见却。其判死叫阍之忠。实无愧于三忠。已蒙列圣褒赠之恩矣。今亦一軆致酹。则是为盛典。故敢此仰达矣。上曰。依为之。

肃庙家庙赐祭文。

编辑

知制教。

维岁次甲戌六月丁酉朔十一日丁未。国王遣臣礼曹正郞李万根。谕祭于故牧使朴泰辅之灵。天地中间。有气纯刚。挺为松柏。结为珪璋。烈焰何毁。霰雪靡戕。其锺于人。以直以方。磨之不磷。挫之不僵。噫卿媺质。外和内庄。袭训名父。华闻夙彰。弱冠魁元。独步词场。鸿文骏艺。遐举高骧。湖堂赐暇。玉署含香。提铨品藻。戴豸激扬。卧辙齐霸。埋轮埒纲。忠䂓谠议。思日赞襄。虽遭挫阏。矫哉其强。龙蛇岁厄。谪见轩芒。迹类瑶华。痛甚黄裳。盈庭巽耎。曾不我匡。卿惟忼慨。一封刳肠。义秉昭伦。忠切格王。丹衷炳日。鬼神在傍。咨予莫察。俾尔罹殃。鼎镬奚怵。辞毅神阳。至死不挠。素守靡丧。甘捐性命。力扶彛常。颓波浑浑。屹然巨防。义血埋碧。冤氛薄苍。黄垆饮恨。奄六星霜。旋予追愆。怛焉疚伤。时怀往事。中夜彷徨。迷涂一返。人纪重光。恩回汉殿。礼复周梁。兴言畴曩。顾瞻班行。风仪已邈。悼悔难忘。荣加赠柳。宠贲㫌商。匪伊群言。寔予所臧。如卿所就。孔范靡亢。风声并卓。竹素齐芳。嗟世知卿。节义文章。若其材具。百为皆当。微而履屐。高则栋梁。由予不明。未究厥长。属时才难。倍恨歼良。情同忆郑。事征祭张。文以沥哀。诚以荐芗。英灵不昧。庶歆侑觞。

坡州豊溪祠赐额祭文。肃庙甲戌建。乙亥赐额。

编辑

知制教

众万之尽。同归无物。唯有树立。乃不埋没。尤大彰明。其惟义烈。嗟我两臣。卓为人纲。并世同轨。焯有耿光。尚书履和。以养厥刚。张貌妇人。晏躯三尺。俛焉退让。中则铁壁。讙呶攫挐。独守靓默。遇所当为。如渴赴水。匪择之精。曷能乎是。侍讲幼阐。挺特超类。百炼纯刚。大冬独秀。精神所到。靡物不透。溟翻岩𬯎。我志必守。沟壑一念。寔所素蓄。既求斯获。何有悔怍。己巳之事。言予心戚。孰非我臣。银艾群翔。张辟娱予。匪甯不匡。奋自闲废。抗辞同章。指天为正。曾不少豫。丁甯反复。冀悟而改。寸心炯然。实惟我爱。莫之省觉。予则䩄颜。忠尽义至。惟卿所安。鼎䦆如归。其色闲闲。鸿毛性命。泰岩伦常。义夫喑噫。泣涕其滂。碧血之化。奄几星霜。及予回心。壸化重亨。万品改观。如蚀斯更。回瞻旧班。祗怆予情。瑶华既复。视古为盛。孔范无死。卿独不幸。令德通才。而用不竟。静思咎悔。职由予爽。哀赠才班。恩㫌继榜。褒忠显烈。莫起泉壤。坡城之麓。义躅攸曁。或殒厥命。或留其惠。风声所及。章甫群起。请庙而祀。以永厥慕。开荒授矩。肃然扃序。生既同志。圽甯异宇。既成而落。亟来登奏。玆宣美号。用揭厥首。嗟哉明灵。百世在后。罔生自嬉。壑潦谁存。污竹之光。独照乾坤。舍鱼取熊。前圣所敦。馀风凛然。警懦与婾。太华竦峙。清汉西流。灵安厥次。享我牲羞。

英庙丰溪祠赐祭文。甲戌九月二十一日

编辑

知制教洪梓。

阉茂周星。万事回薄。予值玆岁。感怀塡臆。于显圣母。壸仪光复。式至今休。繄谁之力。地道靡亏。天心孔仁。日月之更。亦赖三臣。维此三臣。实国之纪。尺䟽同声。在昔己巳。謇謇忠贞。殉国忘身。危腔热血。永树彛伦。毅然忠肃。不戁不悚。赖天憗遗。卒究厥用。直哉文烈。劲节劘穹。义抗婴鳞。志决取熊。一軆三人。万世有辞。棹楔煌煌。庙宇持持。瑶华逊位。孔范徒劳。主圣臣直。孰如我朝。箴言乍咈。璿度终轨。维新厥命。自玆伊始。于戯之思。推庸酹而。灵其不昧。庶歆予卮。

正庙御制鹭江书院肃庙乙亥建赐额赐祭文。

编辑

维岁次辛亥正月十九日。国王遣近侍臣同副承旨柳文养。谕祭于故忠臣赠吏曹判书文烈公朴泰辅之灵。彼江一曲。云谁之祠。父老指点。士林嗟咨。圣朝有臣。烈日其光。遂我秉执。扶我伦纲。尺䟽排阍。曰臣是制。义有不愧。心所自誓。百辟动容。死犹不死。观于成就。想其操履。余服之姱。余佩之㓗。岁暮相期。耐玆高节。尚馀正气。挺为穹松。肃然以风。屹于大冬。龙旆戒路。庙貌入瞩。湖山晶晶。缅焉如觌。地连六墓。院邻四忠。伻官致侑。所思不穷。

正庙御制鹭江书院赐祭文

编辑

维岁次丁巳八月十九日。国王遣承旨金祖淳。谕祭于文烈公朴泰辅之灵曰。晓驾逶迤。江水之隈。峯回路转。有庙其崔。侯谁飨之。猗朴文烈。贾董之才。余尹之节。臣不爱死。囊有一䟽。一䟽之力。重于鼎吕。谁敢贰者。贰则无伦。卓尔所立。謇謇三臣。风水相激。遇石而鸣。哿矣诗篇。宛卿平生。江上数峯。蔼然盈瞩。英爽犹存。酌以秋色。尚飨。

传曰。前已致侑。而辇路又过其前。顾瞻咨嗟。旷感冞切。六臣四忠祠及鹭江书院。遣承旨致祭。祭文当亲撰矣。

纯庙鹭江书院赐祭文

编辑

知制教朴宗正

维岁次甲子九月十二日。国王遣同副承旨李文会。谕祭于赠吏曹判书文烈公朴泰辅之灵。厥有正气。至大至刚。孰禀其全。毅然自将。繄卿独得。烈烈其光。坤仪掩翳。囊封苍黄。不慑雷霆。不挠桁杨。曰写曰制。挺对躬当。竟死靡悔。力扶伦纲。其气凛若。赫日秋霜。树立如许。渊源可详。内外名行。奕世孔彰。早自薰染。华厥佩裳。百代在后。其风甚长。圣祖㫌忠。俎豆于堂。亦我宁考。累侑宸章。辇途俶戒。眷彼鹭梁。邻近六墓。祠额煌煌。英爽如在。陈䠱可望。缅予兴感。伻奠豆觞。

纯庙豊溪祠赐祭文

编辑

知制教金煕华

维岁次戊辰八月初十日。国王遣近侍臣检校待教朴宗薰。谕祭于赠吏曹判书文烈公朴泰辅。赠领议政忠肃公李世华。赠忠贞公吴斗寅之灵。岁在己巳。三忠一致。呜呼往事。欲言先泪。卓彼文烈。舍鱼取熊。志士成仁。王臣匪躬。忠贞忠肃。正色危言。死生虽殊。处义惟均。驾过西郊。遗祠孔迩。起余旷感。伻官奠觯。

纯庙家庙赐祭文。祗受于丹阳郡衙

编辑

知制教李永老。

维岁次己巳二月二十七日。国王遣臣礼曹佐郞李集运。谕祭于赠吏曹判书文烈公朴泰辅之灵。宪宪文烈。百世瞻敬。其生也直。所养则正。鸾鹄特峙。姜桂愈辣。有道如矢。得之经术。汲奏孔䟽。未曾办死。卿乃死之。死不徒尔。顶戴厚坤。手揭彛伦。成仁取义。为臣尽臣。慷慨从容。孰难孰易。贤于立殣。一举兼至。先民有言。主明臣直。惟卿卓节。圣祖攸锡。烈炎贞玉。大冬寒松。若雷灌耳。卒隶儿童。棹楔在门。俎豆有院。日星简策。三忠同传。旷代兴感。屠维旧甲。有泂伻酌。永劝廉立。

当宁家庙赐祭文

编辑

知制教

维岁次己巳三月初七日。国王遣臣礼曹正郞裵喆周。致祭于故忠臣文烈公朴泰辅之灵。明陵盛际。朝有忠臣。忠臣伊谁。文烈其人。纯刚至正。萃于一身。家庭濡染。经术洛闽。圭璋特达。凤仪簪绅。粤岁维已。尺䟽扶伦。刳肠沥血。父母君亲。金直如矢。石磨不磷。盈廷噤默。孰批龙鳞。昔宋孔范。有辞千春。如卿所就。以死成仁。松柏不凋。姜桂愈辛。宗社有赖。壸化重新。百世树风。子孙黎民。棹楔煌煌。俎豆莘莘。是岁何年。四甲如晨。三忠同传。怛焉伤神。伻官致侑。英爽不泯。

当宁家庙赐祭文

编辑

知制教

维岁次甲戌五月二十六日。国王遣臣礼曹正郞白凤三。致祭于故忠臣文烈公朴泰辅之灵。惟卿忠烈。日星吾东。顶戴厚坤。翼赞明陵。万世扶纲。尺䟽排阍。直撤苍穹。义蹈白刃。为臣尽臣。庭训攸服。大冬特松。炽焰贞玉。俎豆棹楔。列圣崇报。壸化重光。四甲于玆。怆旧如秋。倍切兴感。伻官致侑。泂酌庶歆。

豊溪祠奉安祭文

编辑

晩静徐宗泰

人臣大节。寔忠与正。变故之际。尤验其秉。忠以舍命。正以扶彛。于玆树立。百代可师。于维吴公。袭美名父。映世珪璋。仪庭凤羽。气度英朗。志㓗履端。位升八座。年高望尊。嘻我圣朝。文姒并德。一朝坤闱。遭罹罔极。抗䟽伏节。有二三臣。公为其首。气直辞伸。雷霆斧钺。无变无挠。累彼西塞。奄绝中道。刚贞之操。卓哉炳炳。亦越潘南。精忠与并。大家炳灵。夙岁颖拔。言论踔厉。文章焕发。历敭明廷。年妙学邃。才称粉黼。器犹杞梓。吐辞皆劲。胪忱辄丹。迈往之气。当事无难。遘玆之变。公奋其笔。叫号激昂。尺纸斗血。天威震叠。白日掩辉。身蹈九死。嘻笑如饴。奄然皋复。大江南滨。英爽凛凛。正气烛天。臣道乃昭。人纪乃植。身殒名飞。志屈义晰。才过数禩。干衷感惕。翟褕再正。冤枉咸白。恩章愍褒。貤爵楔闾。义烈弥光。朝野增嘘。眷玆坡山。二公所过。惠逾桐乡。哀似汨𤄷。缅怀风槩。想像仪形。多士兴慕。刱祠妥灵。苟好懿德。畴不归向。有侐穹宇。有俨同享。清芬齐美。千古日星。慰我邦人。降歆椒馨。

伊川花岑书院奉安祭文乙亥十月二十八日

编辑

注书宋征殷

塞天地间。曰有正气。或锺乎人。其生间世。公禀其全。纯刚且直。涵揉理义。操履敦确。正谊明道。见识精诣。玉质天葩。明敭盛际。台省謇谔。经帷启沃。侃侃正色。金矢自勖。百炼弥贞。屡踬不挠。间典下邑。丕阐儒教。曩岁坤圣。觏闵罔极。致死所事。大义昭晰。熊鱼既辨。祸危甯怵。奋笔草辞。字字腔血。蕲悟君心。要尽臣节。雷霆震撼。白日韬匿。汤镬在前。略无陨获。指天为正。辞严意切。圣明在上。德隆宽活。天高鬼恶。夺吾何速。舍命殉义。泉壤奚悲。忠贞莫白。朝野赍咨。阳德潜长。干衷悔悟。翟仪重正。彛伦复叙。丹笔泄冤。首加愍章。无愧道辅。衮褒丁甯。貤爵㫌闾。官蒇牲醴。义烈弥彰。日星昭揭。懿德同赋。畴不仰止。矧玆吾土。繄公所莅。遗泽不泐。型范未泯。信深思至。慕仰益恳。儒衿同辞。庙宇新营。涂墍告讫。揭虔妥灵。尚德励节。百世瞻依。敬荐荔蕉。神庶格思。

花岑书院春秋享祝文

编辑

李世瑾

忠炳白日。义烈秋霜。一寸心肝。万古纲常。

花岑书院移建后奉安祭文壬辰六月十五日

编辑

吏议崔昌大

噫嘻己巳。夭降疾威。有赫太阳。䗖𬟽韬辉。煌煌翟茀。曰我母仪。蔑我昭德。为黳为缁。坤维之重。一日颠隳。万口喑呜。不拯其随。公时处散。愤痛涕洟。偕我同人。矢我血辞。义炳扶伦。忠切格非。国之方蹶。天不听卑。訇霆震薄。烈焰烧肌。曾不舌沮。曾不色悲。阳阳就暝。啖茶如饴。国人冤号。天胡忍为。哀哀哲人。逢此百罹。噫公节义。惟学之推。苟不素养。夫焉取斯。服训名父。讲诵姚姬。弱冠明扬。铨席经帷。西京之文。刮去藻𫄨。洛闽之言。究极精微。通才伟识。冠绝等夷。时则有道。行方言危。自治治人。我为绳规。以纠官邪。以弼君违。权贵之门。众夫脂韦。不吐而茹。有目睢睢。神羊在庭。百兽躨跜。正色山立。玉壸朱丝。纵能挫揠。毋敢指疵。刚以决柔。盖取包羲。直哉如矢。闻诸仲尼。致命之义。身固任之。及当变故。所立卓而。鼎镬在前。如赴渴饥。不有君子。奈此民彛。明明我王。敦复如期。愍忠悼枉。荐有恩施。迺命貤爵。迺许建祠。弊邑之陋。昔公所治。甿怀旧惠。士诵遗诗。于焉揭妥。日月其几。土淤栋挠。神所不依。思乐花岑。新宫有翚。血牲诹日。奉版以移。景行高山。百世之思。洋洋大名。有此清伊。衿绅益虔。兰鞠孔时。英灵髣髴。龙驷云旗。尚其歆祐。毋我斁遗。

义城八贤祠奉安祭文。

编辑

右议政权尚夏

呜呼二公。正气所钟。当昔己巳。天威方重。小大褫魄。邦内震荡。惟我二公。抗言致忠。冒钺婴鳞。寿国扶彛。鲁陵六臣。无愧其儗。矧朴公殁。在露祠侧。舆论咸奇。谓理不忒。圣心追悟。哀荣俱极。士林耸感。庙貌争立。惟此闻韶。成公攸宅。二公遗躅。前后亦及。肆祠六臣。旁建一堂。章甫询议。妥二公灵。千秋万世。日月长照。𬞟藻斯荐。尚冀歆顾。

洪州龙溪书院奉安祭文。

编辑

忠清监司林济远

在坤之二。曰敬与义。内外夹持。直方是已。从事二者。孰如先生。蕴为纯金。用似斩钉。资于贤父。亦有两舅。道义经济。各有所受。盛之闺署。鸾翥凤鸣。试诸州郡。蘗苦冰清。文踵韩欧。道溯关洛。发为耿光。星斗罗络。丁卯一䟽。出自公手。义理关头。分毫析缕。坤维失正。只手扶纪。光争日月。奸凶愧死。岂伊一节。所养者直。杖屦之地。莫不尸祝。坡祠鹭宇。错落相望。矧此溪上。儒宗所享。函丈切磨。宛如昨日。于斯餟食。士论归一。山如水落。正气弥苍。三贤共跻。斯文有光。若侍訚訚。兄弟舅甥。穆卜良辰。荐此洁馨。

龙溪书院春秋享祝文

编辑

弘文提学具庠

孤忠大节。永扶天纲。寔本经术。万世有光。

鹭江院奉安文已下幷未及誊刊

编辑

鹭江院春秋享祝文

编辑

鹭江院赐额时祭文及事实

编辑

豊溪祠春秋享祝文

编辑

豊溪祠赐额时事实

编辑

景庙癸卯儒臣郑寿期筵奏

编辑

先生事实记略

编辑

公三岁。始授千字文。读至忠则尽命。问曰。人臣死于王事曰忠乎。西溪公不豫。掩卷推却云。

公幼时游戯。欲以锥中蚤。蚤每跃避辄虚着。满房皆锥痕。白石公呼往后园欲挞之。适西溪公自外还。问曰。竟能中之否。曰。中之。先生嘉其有志。遂不责。

公初生七日。内发胎丹。自下部入腹。命在顷刻。以尸汁涂之得生。出药泉简牍

公委禽之夕。兀然危坐。夜深无意就寝。家人甚怪之。时完南公尚无恙。亲往问曰。汝何意不寐耶。公答曰。小子本寒士家子弟。平生未见锦绣奇巧之物。今新房所陈衾枕器皿。诚非寒士所晏然者。故不能就寝。完南极用叹赏。即命侍婢。撤去房中锦绣华美之物。代以布木寝具。然后公始就寝云。

公与白石公性禀大异。白石公则平居净扫一室。书册等物。井井有序。座上无一点尘埃。而自京第归谒。则辄乱抽书册。遍满于户屏之间。而未尝还置于架上。白石公亲自收拾曰。汝来作乱。可苦云。

公往楼院。见新创舍廊。已讫土役盖瓦。而檐前数椽。有屈曲不直者。公曰。居常视瞻之地。岂使不直者碍眼乎。直命改之。换以直椽而止云。

公于筭数。极其精微。凡谷物之在斗斛者。以绳墨量其高广。则能知颗粒之数。无一差错。凡果之在树者。亦能筭其个数云。

西溪定斋两先生。俱善影筹。一日。庭桃正熟。父子各筹其数。而定斋多一个。摘而计之。与西溪筹合。而西溪曰。尔固不及乃翁。定斋就桃树审视。得一病干者曰。果又有一个矣。

公莅坡州。一日半夜。命肩舆出野。停舆静听鹑鸟之声。指示下隶等。捕得百馀首。翌朝。有圻营关。卜定鹑鸟。以自上因患候思鹑鸟煎故也。于是如数封进。其馀波及邻邑所定云。

坡州是路傍邑。故公须所用苏鱼。醢备一瓮矣。一日。吏告以尽用无馀。定斋公以影筹计之曰。必馀二尾矣。吏乃更察之则果有二尾帖在瓮边。吏大惊服。

公于医药卜筮星命之学。无不留意。至于兵书及中国郡邑地形道里。大明十三省所分属之地。手自为图以置。而独近世地术则未及之耳。

公兄弟有笔名。白石公工于楷。公优于草。俱入于东国名笔录。

公见书甚捷。一阅数十行。朝报虽多。必一手尽展。不过数三抬眼。辄还给。家间老婢尝言儿时以为公不知见。故不见而还出给云矣云。

公直玉堂时。军门辟以郞厅。公以为见辱于介胄。陈䟽径出。

肃庙朝。一日换局。东人尽为罢黜。西人稍稍牌招。玉堂一员方入直。猝然罢职。奴马未及来待。无以出去。隐身于台厅近处长房。窥见一番人之所为。俄有一人承牌入来。风神动荡。举止偃蹇。颜带微醺。而此吴西坡也。复有一人入来。形容踈雅。动止闲静。此林沧溪也。最后一少年台官。承牌入来。掖隶府吏。皆自俯伏。其人面带铁色。精神俊迈。传启之际。运笔如飞。声音清亮。即公也。其玉堂窃叹曰。那边人物。亦不草草云。

上之六年庚申夏。朝家有大更革。罪黜一番人。善类汇征。廉直则推赵光甫,朴士元。文学则推吴贯之,林德涵。言议则推朴汝吉。至若清名雅望足以狎主士论而逡巡敛避。以恬素自将。惟吾权君汝元是已。出明谷集权司谏斗纪墓碣铭。

庚申十月初三日。备忘记。应教朴泰辅恬退清苦之节。近所罕有。予常嘉奖。每欲招致之于朝廷者也。不可以循例下谕。挽回其心。宜勿固辞。从速上来事。自政院别为下谕。又传曰。尔之恬退清苦之节。近所罕有。予常嘉奖。每欲招致之于朝廷者也。前后除职。逊辞恳款。不肯就命。终不得挽回尔心。予尤恨焉。迨玆新授。特降心腹之告。深示虚伫之意。尔勿固辞。从速上来事有旨。

公年廿四。中谒圣试壮元。晦隐南鹤鸣寄诗曰。后汉司空初拝日。江东项籍起兵年。君今已骑云龙首。莫逆喉鳞乃上天。

公任坡州。闻牛栗二先生黜享。弃官而归。南溪先生赠诗曰。风凄月暗送君行。山下滩鸣更有情。闻道斯文今遽丧。临歧奚啻景高诚。

正宗大王弘斋全书日得录曰。西溪文多可观。思辨录中伤人乎不问马句读。颇有雌黄之论。而此说已载稗海。非西溪所刱之语。虽以农岩之经术。亦谓西溪所刱。我国人固陋。大率类此。其子故忠臣定斋。非特节义之凛凛。文章虽未及成就。亦多可读处。直提学徐有防乙巳录

罗州智岛。有定斋公石碑。肃庙丁卯年。公以御史廉察罗州。智岛万户贪饕。公查出牟麦五百馀石之已纳者。计数还给。岛民之阻饥者赈救之。司仆寺当纳之牟五百七十石荡涤之。岛民立碑颂德。今已一百四十馀年。而岛民犹不忘。收合材瓦。创立碑阁而丹雘之云。罗州公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