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定齋後集
卷之六
作者:朴泰輔
1892年

己巳愍節錄下

編輯

臨終記言李正郞濂所記

編輯

西溪先生問曰。觀爾病勢。已無奈何。其有胷中可言者乎。爾其言之。對曰。豈有可言者乎。但闕庭消息。非我言之。人無知者。今當仰告。其精神如常。言義不差。而但舌梗氣促。不能連絡成說。緩緩而語。纔至一二條語。先生遽止之曰。無多言。此則微汝言。後豈無聞知之處乎。

問曰。前日。我草兄主墓誌。汝有欲改之意。可言汝意。對曰。非以文字爲不足而有欲改之意。以二三條件有未收者故也。文字則全美矣。更願詳量。從好爲之。問曰。汝死後將向何歸骨耶。對曰。子前日已占於金浦墓下矣。地官金鳴夏知其處矣。又曰。養子惟二兒在矣。

又問所言。對曰。茂雋年已多矣。須願敎書。先生曰。茂雋年長失學。將未免不識書之人。而我敎爾輩。使今皆如此。到今觀之。不敎茂雋。還爲多幸。對曰。何爲出此敎也。事理固不如是。

又曰。自初豈望汝生全耶。只精神氣力如常。故或冀萬一之幸。今其已矣。須自從容就死。

先生出外。呑聲號咷。時余抱持在後。坡州呼余曰。子須告大人也。向也吾欲告於親而不忍出言矣。我兄弟二人相繼如此。茂雋尙穉。無人侍奉者。然須願幸勿傷懷。子以此言。出而仰告也。

大夫人出來永訣。而默無一言。余問之曰。大夫人臨之矣。豈無可言者乎。低聲曰。何言可告乎。顧謂室內曰。子之身。異於獨身。須勿毀傷。養子則惟二兒在。早晩爲之。不須急速也。因曰。速可侍奉入去。因不復言。顧謂左右曰。有燥潔褥否。其易布。安一小枕。因易臥。又索燥潔衾覆之。又曰。展我腳。欲展則痛不可展。余曰。不須急展。可置之。曰。然。置之有頃。顧余曰。決斷何其遅也。

記聞西溪先生手錄

編輯

李都事廷泰雲。所以至於烙刑者。被掠時對雲臣卽死耳。恐殿下不免爲亡國主。唯痛此爾。上益怒故有此酷刑。

柳命天謂人曰。朴某死固當矣。入其地。宜爲祈乞之辭。今乃不然。安得不死。

閔黯謂金宗衍曰。李參判。其言雖正而無觸辭。朴坡州。辭理旣直。又言言切劘於上。傍聽者莫不悚慄。以至於獨被慘刑。鄭夏徵說

海昌尉謂泰遠曰。世多以先親引朴坡州自解者。寃也。先親初被問對。以始因尹深通文。會於平市署。李墪,金載顯等諸人先後至者八十人。同議爲此䟽。本無主張之人。䟽草搆成。亦非專出於一人之手。上怒以爲不吐實。又問書者何人。杖訊至二十九下。始對以朴某所書。及問李參判。李對以主張者臣也。草䟽者臣也。書者亦臣也。上以李所對與先親不同。詰問吳某旣言朴泰輔書此䟽。今雲自作自書者何也。李乃曰。臣之不善文辭。通朝所知。此䟽。果非臣手所出。其屬草與書。皆朴某爲之。而至於主張者則乃臣云云。泰遠說

記事

編輯

南溪先生與書曰。兒輩去時。謂尙滯獄。不遑奉訊。今聞出次門外。楚毒之餘。必難成行。一喜一慮。能盡臣道。在君無憾。不知國家稅駕於何地也。惟親年雖高。若視先祖時甚懸。是則可慰千萬。安心善保。以副遠望。己巳四月晦日

一庵集。書公臨命筆帖曰。嗚呼。此乃定齋先生朴公臨絶筆也。先生當己巳坤儀易位之日。與諸名流。抗䟽諫觸天怒。拷掠備極。慘酷比。下幕。閔學士震炯蔥竹舊也。方以史官入侍。見其奄奄。就幕握手。泣曰。君平日喜書字。今復能之乎。先生索紙筆寫此而與之。閔對人語此。必涕下雲。吾友李喜壽仁叟。得之藏弆以爲寶。間以示余。俾書一言。噫。血肉摧剝之餘。僅喉下一縷。倘非平生所養之氣以直而無害。則筆畫之飛動遒勁。其何能如此哉。人皆知慕先生之忠節而寶先生之筆畫。余獨以爲先生之精忠卓節。由於善養其氣。而筆畫特其末藝耳。徒以忠節知先生而筆畫爲寶者。豈非淺之爲知耶。噫。此可與知者道。不可與不知者道也。遂太息流涕而書之。

己巳。兩賢黜享。坤殿廢位。有志者多廢科。湖西一士。每夜披讀前後出師表及定齋節死錄各一遍。未嘗不北向流涕。一生閉戶。自甘晦湮雲。野史

公沒後求買棺板於江上。有商人出美木除價請獻曰。此是契物也。豈於此喪受價爲利乎。人曰。契中公物。汝心雖如此。他人之心。豈皆如汝乎。板商卽契人七人語之故。則七八人俱曰。雖受數千金。七八人分用。其利不多。甯可拘些少分利。忍受價於此宅喪事乎。西溪先生聞而泣曰。商人有如此。義不可不受。仍受用雲。野史

甲戌前一歲。肅廟一日夜。心氣不平。獨御便殿。使宮人進酌。宮人以玉盃進之。上進御後。攢眉思量半晌。忽擧盃擲地盡碎之。宮人下堂拾取之。上叱退曰。如朴某之忠臣。吾忍殺之。玉盃豈足惜乎。以此知上心之悔悟也雲。

甲戌四月二十一日。幼學辛相東䟽畧白麓玄孫。官至正郞。雲。請先正臣李。並復從祀於文廟事。特賜諡號於宋時烈事。故牧使臣朴泰輔。判書臣吳斗寅。忠義昭昭。爭光日月。直節凜凜。不撓風霜者。固其素所蘊蓄。而値國家無前之變。誓扶彛倫。爭之以死。終未免含寃而入地。非特死者之負恨。實切朝野之稱枉。幸賴我殿下之聖度恢洪。天鑑孔昭。纔霽雷霆之怒。旋下復爵之音。咸仰滌瑖之大德。庶慰死國之寃魂。而逮今邦運回泰。坤聖復位。則合有致祭㫌閭之別恩。以表聖明褒嘉之美。而旣無致祭之命。又無㫌閭之擧。臣切恐我殿下褒忠㫌直之道。不瑖有缺。而聖代風聲。將無以樹矣。可勝惜哉。可勝歎哉。伏願聖明俯察愚臣之一得。更加燕閒之三思。亟許別致慰祭。仍命㫌閭。一以植士氣。一以樹風聲。則公私幸甚。士林幸甚。

答曰。省䟽具悉。有懷必達。予用嘉尙。賜諡致祭㫌閭等事。令該曹稟旨擧行。而復行聖廟事。頗涉顚倒。用是難處。

禮曹啓目。五月十六日因辛相東䟽。臣宋時烈,朴泰輔,吳斗寅。致祭㫌閭。以慰九地之寃魂。以樹一代之風聲云云。而事係恩典。不敢擅便。上裁何如。答曰。贈諡之典。宜速擧行爲旀。朴泰輔斗寅之忠節。無愧於古人。實爲嘉奬。並特爲賜祭㫌閭。

吏判柳尙運入侍言。吳斗寅泰輔。不幸先死。不得與睹今日之慶。若有隱卒之典。有光聖德。上曰。兩臣忠節。可比於孔道輔。卽許贈官㫌閭。吳公贈領相。朴公贈吏判。出本朝記畧

甲戌六月▣日。立㫌閭。申延安瓁書。

乙亥十二月。遣禮官。宣額於故判書吳斗寅,故應敎朴泰輔之祠。

丙子十月。玉堂李鼎命。請吳斗寅,朴泰輔妻子給料終身。李廷謙仍陳泰輔之父世堂。尤宜先施周恤。上命本道周給。

景宗癸卯十月二十九日。賜贈領議政朴泰輔。諡曰文烈。是日。西溪公賜諡文貞。

諡望

編輯

贈領議政朴泰輔諡號文烈公。勤學好問曰文。剛克爲伐曰烈。忠正危身奉上曰忠。以正服之曰正。忠烈忠上同。烈上同。

癸卯十一月日出。右諫院署經

贈吏曹判書朴泰輔諡號文烈公。

癸卯十二月日出。右憲府署經。

贈吏曹判書朴泰輔諡號文烈公。

甲辰四月日出。右諫院署經。

英廟己巳正月二十五日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領議政金在魯啓曰。今年是己巳。人人追思三忠臣。皆有愴憾之心矣。三臣處。自朝家宜有特爲致祭之擧。而左相趙顯命則又以爲驪陽府院君。亦爲致祭。其奉祀孫別爲出六好雲。故敢達矣。上曰。朴泰輔,吳斗寅而其一誰也。領相曰。李世華也。而故戶判李廷濟之三寸也。李周鎭曰。李世華則甲戌年。爲復位都監堂上矣。上曰。然耶。領相曰。辛巳年死。而故判尹世紀挽詞曰。己巳能生辛巳死。公生公死異乎人。上曰。此旣昔年事。而致祭則於予如何。且其祭文難言矣。領相曰。頃年鷺梁幸行時。亦以難於祭文。不爲致祭矣。金若魯曰。章陵行幸。還宮後入侍。以難於祭文。更當思量爲之爲敎。而仍不致祭矣。金尙星曰。其時。臣撰祭文以待。而不致祭。故因不用矣。上曰。李世華有子孫耶。鄭羽良曰。李廷濟之子爲其養孫。已死而有子矣。上曰。海昌尉。卽吳斗寅之支子也。上曰。一則領相曰朴泰輔亦有子孫矣。上曰。今聞所達。興愴一倍。而致祭則曾已下敎。不可不詳愼。其奉祀孫。分付該曹。特爲錄用。驪陽奉祀孫。特爲升六。

甲戌八月十六日藥房入診入侍時。提調禮曹判書洪象漢所啓。忠臣何代無之。而貞忠義烈。豈有如吳斗寅,朴泰輔,李世華等乎。今年適是先朝㫌褒三忠之歲也。三忠書院。在於露梁。遣官賜祭。恐不可已。故敢達矣。上曰。依爲之。

純祖丁卯九月。幼學金載厚等上言。禮曹回啓云云。三臣扶倫殉國之忠。至今照人耳目。今此士林之請。亦可見公議之同然是白乎矣。祀牌不祧。事軆重大。臣曹不敢擅便。議於大臣。稟處何如。啓判付。不祧之典。事軆不輕。議於大臣。稟處爲良如敎。禮曹啓目。問議於大臣。則左議政李時秀。以爲不祧盛典。非巍勳卓節。則朝家未嘗輕許。蓋所以重其事軆也。忠貞公吳斗寅,忠肅公李世華文烈公朴泰輔。殉國之忠。扶倫之功。政合於如此盛典。不但多士之言。朝家之公議。亦無異辭。而事係恩典。伏惟上裁云云。判付依回啓施行爲良如敎。

己巳正月二十五日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左議政金載瓚所啓。今年卽己巳舊甲也。星霜屢回。忠烈如昨。百代之下。尙令起人。況逢是年甲乎。先正臣文正公宋時烈。故相臣文忠公金壽恆。故忠臣吳斗寅,李世華,朴泰輔家。各施賜侑之典。以示重宸曠感之至意。實爲扶世敎樹風聲之道。如故參議李後定當日一䟽。與三忠無異。而以禁令。䟽雖到院見卻。其判死叫閽之忠。實無愧於三忠。已蒙列聖褒贈之恩矣。今亦一軆致酹。則是爲盛典。故敢此仰達矣。上曰。依爲之。

肅廟家廟賜祭文。

編輯

知製敎。

維歲次甲戌六月丁酉朔十一日丁未。國王遣臣禮曹正郞李萬根。諭祭於故牧使朴泰輔之靈。天地中間。有氣純剛。挺爲松栢。結爲珪璋。烈焰何燬。霰雪靡戕。其鍾於人。以直以方。磨之不磷。挫之不僵。噫卿媺質。外和內莊。襲訓名父。華聞夙彰。弱冠魁元。獨步詞塲。鴻文駿藝。遐擧高驤。湖堂賜暇。玉署含香。提銓品藻。戴豸激揚。臥轍齊覇。埋輪埒綱。忠䂓讜議。思日贊襄。雖遭挫閼。矯哉其強。龍蛇歲厄。謫見軒芒。跡類瑤華。痛甚黃裳。盈庭巽耎。曾不我匡。卿惟忼慨。一封刳膓。義秉昭倫。忠切格王。丹衷炳日。鬼神在傍。咨予莫察。俾爾罹殃。鼎鑊奚怵。辭毅神陽。至死不撓。素守靡喪。甘捐性命。力扶彛常。頹波渾渾。屹然巨防。義血埋碧。寃氛薄蒼。黃壚飮恨。奄六星霜。旋予追愆。怛焉疚傷。時懷往事。中夜彷徨。迷塗一返。人紀重光。恩回漢殿。禮復周梁。興言疇曩。顧瞻班行。風儀已邈。悼悔難忘。榮加贈柳。寵賁㫌商。匪伊羣言。寔予所臧。如卿所就。孔范靡亢。風聲並卓。竹素齊芳。嗟世知卿。節義文章。若其材具。百爲皆當。微而履屐。高則棟樑。由予不明。未究厥長。屬時才難。倍恨殲良。情同憶鄭。事徵祭張。文以瀝哀。誠以薦薌。英靈不昧。庶歆侑觴。

坡州豊溪祠賜額祭文。肅廟甲戌建。乙亥賜額。

編輯

知製敎

衆萬之盡。同歸無物。唯有樹立。乃不埋沒。尤大彰明。其惟義烈。嗟我兩臣。卓爲人綱。並世同軌。焯有耿光。尙書履和。以養厥剛。張貌婦人。晏軀三尺。俛焉退讓。中則鐵壁。讙呶攫挐。獨守靚默。遇所當爲。如渴赴水。匪擇之精。曷能乎是。侍講幼闡。挺特超類。百鍊純剛。大冬獨秀。精神所到。靡物不透。溟翻巖隤。我志必守。溝壑一念。寔所素蓄。旣求斯獲。何有悔怍。己巳之事。言予心慽。孰非我臣。銀艾羣翔。張辟娛予。匪甯不匡。奮自閒廢。抗辭同章。指天爲正。曾不少豫。丁甯反復。冀悟而改。寸心炯然。實惟我愛。莫之省覺。予則靦顔。忠盡義至。惟卿所安。鼎钁如歸。其色閒閒。鴻毛性命。泰巖倫常。義夫喑噫。泣涕其滂。碧血之化。奄幾星霜。及予回心。壼化重亨。萬品改觀。如蝕斯更。回瞻舊班。祗愴予情。瑤華旣復。視古爲盛。孔范無死。卿獨不幸。令德通才。而用不竟。靜思咎悔。職由予爽。哀贈纔班。恩㫌繼牓。褒忠顯烈。莫起泉壤。坡城之麓。義躅攸曁。或殞厥命。或留其惠。風聲所及。章甫羣起。請廟而祀。以永厥慕。開荒授矩。肅然扃序。生旣同志。圽甯異宇。旣成而落。亟來登奏。玆宣美號。用揭厥首。嗟哉明靈。百世在後。罔生自嬉。壑潦誰存。汙竹之光。獨照乾坤。舍魚取熊。前聖所敦。餘風凜然。警懦與婾。太華竦峙。淸漢西流。靈安厥次。享我牲羞。

英廟豐溪祠賜祭文。甲戌九月二十一日

編輯

知製敎洪梓。

閹茂周星。萬事迴薄。予値玆歲。感懷塡臆。於顯聖母。壼儀光復。式至今休。繄誰之力。地道靡虧。天心孔仁。日月之更。亦賴三臣。維此三臣。實國之紀。尺䟽同聲。在昔己巳。謇謇忠貞。殉國忘身。危腔熱血。永樹彛倫。毅然忠肅。不戁不悚。賴天憗遺。卒究厥用。直哉文烈。勁節劘穹。義抗嬰鱗。志決取熊。一軆三人。萬世有辭。棹楔煌煌。廟宇持持。瑤華遜位。孔范徒勞。主聖臣直。孰如我朝。箴言乍咈。璿度終軌。維新厥命。自玆伊始。於戱之思。推庸酹而。靈其不昧。庶歆予巵。

正廟御製鷺江書院肅廟乙亥建賜額賜祭文。

編輯

維歲次辛亥正月十九日。國王遣近侍臣同副承旨柳文養。諭祭於故忠臣贈吏曹判書文烈公朴泰輔之靈。彼江一曲。雲誰之祠。父老指點。士林嗟咨。聖朝有臣。烈日其光。遂我秉執。扶我倫綱。尺䟽排閽。曰臣是製。義有不愧。心所自誓。百辟動容。死猶不死。觀於成就。想其操履。余服之姱。余佩之㓗。歲暮相期。耐玆高節。尙餘正氣。挺爲穹松。肅然以風。屹於大冬。龍旆戒路。廟貌入矚。湖山晶晶。緬焉如覿。地連六墓。院隣四忠。伻官致侑。所思不窮。

正廟御製鷺江書院賜祭文

編輯

維歲次丁巳八月十九日。國王遣承旨金祖淳。諭祭於文烈公朴泰輔之靈曰。曉駕逶迤。江水之隈。峯廻路轉。有廟其崔。侯誰饗之。猗朴文烈。賈董之才。余尹之節。臣不愛死。囊有一䟽。一䟽之力。重於鼎呂。誰敢貳者。貳則無倫。卓爾所立。謇謇三臣。風水相激。遇石而鳴。哿矣詩篇。宛卿平生。江上數峯。藹然盈矚。英爽猶存。酌以秋色。尙饗。

傳曰。前已致侑。而輦路又過其前。顧瞻咨嗟。曠感冞切。六臣四忠祠及鷺江書院。遣承旨致祭。祭文當親撰矣。

純廟鷺江書院賜祭文

編輯

知製敎朴宗正

維歲次甲子九月十二日。國王遣同副承旨李文會。諭祭于贈吏曹判書文烈公朴泰輔之靈。厥有正氣。至大至剛。孰稟其全。毅然自將。繄卿獨得。烈烈其光。坤儀掩翳。囊封蒼黃。不懾雷霆。不撓桁楊。曰寫曰製。挺對躬當。竟死靡悔。力扶倫綱。其氣凜若。赫日秋霜。樹立如許。淵源可詳。內外名行。奕世孔彰。早自薰染。華厥佩裳。百代在後。其風甚長。聖祖㫌忠。俎豆於堂。亦我寧考。累侑宸章。輦途俶戒。睠彼鷺梁。隣近六墓。祠額煌煌。英爽如在。陳䠱可望。緬予興感。伻奠豆觴。

純廟豊溪祠賜祭文

編輯

知製敎金煕華

維歲次戊辰八月初十日。國王遣近侍臣檢校待敎朴宗薰。諭祭于贈吏曹判書文烈公朴泰輔。贈領議政忠肅公李世華。贈忠貞公吳斗寅之靈。歲在己巳。三忠一致。嗚呼往事。欲言先淚。卓彼文烈。捨魚取熊。志士成仁。王臣匪躬。忠貞忠肅。正色危言。死生雖殊。處義惟均。駕過西郊。遺祠孔邇。起余曠感。伻官奠觶。

純廟家廟賜祭文。祗受於丹陽郡衙

編輯

知製敎李永老。

維歲次己巳二月二十七日。國王遣臣禮曹佐郞李集運。諭祭于贈吏曹判書文烈公朴泰輔之靈。憲憲文烈。百世瞻敬。其生也直。所養則正。鸞鵠特峙。薑桂愈辣。有道如矢。得之經術。汲奏孔䟽。未曾辦死。卿乃死之。死不徒爾。頂戴厚坤。手揭彛倫。成仁取義。爲臣盡臣。慷慨從容。孰難孰易。賢於立殣。一擧兼至。先民有言。主明臣直。惟卿卓節。聖祖攸錫。烈炎貞玉。大冬寒松。若雷灌耳。卒隷兒童。棹楔在門。俎豆有院。日星簡策。三忠同傳。曠代興感。屠維舊甲。有泂伻酌。永勸廉立。

當寧家廟賜祭文

編輯

知製敎

維歲次己巳三月初七日。國王遣臣禮曹正郞裵喆周。致祭於故忠臣文烈公朴泰輔之靈。明陵盛際。朝有忠臣。忠臣伊誰。文烈其人。純剛至正。萃於一身。家庭濡染。經術洛閩。圭璋特達。鳳儀簪紳。粵歲維已。尺䟽扶倫。刳膓瀝血。父母君親。金直如矢。石磨不磷。盈廷噤默。孰批龍鱗。昔宋孔范。有辭千春。如卿所就。以死成仁。松栢不凋。薑桂愈辛。宗社有賴。壼化重新。百世樹風。子孫黎民。棹楔煌煌。俎豆莘莘。是歲何年。四甲如晨。三忠同傳。怛焉傷神。伻官致侑。英爽不泯。

當寧家廟賜祭文

編輯

知製敎

維歲次甲戌五月二十六日。國王遣臣禮曹正郞白鳳三。致祭於故忠臣文烈公朴泰輔之靈。惟卿忠烈。日星吾東。頂戴厚坤。翼贊明陵。萬世扶綱。尺䟽排閽。直撤蒼穹。義蹈白刃。爲臣盡臣。庭訓攸服。大冬特松。熾燄貞玉。俎豆棹楔。列聖崇報。壼化重光。四甲於玆。愴舊如秋。倍切興感。伻官致侑。泂酌庶歆。

豊溪祠奉安祭文

編輯

晩靜徐宗泰

人臣大節。寔忠與正。變故之際。尤驗其秉。忠以捨命。正以扶彛。於玆樹立。百代可師。於維吳公。襲美名父。映世珪璋。儀庭鳳羽。氣度英朗。志㓗履端。位升八座。年高望尊。嘻我聖朝。文姒並德。一朝坤闈。遭罹罔極。抗䟽伏節。有二三臣。公爲其首。氣直辭伸。雷霆斧鉞。無變無撓。纍彼西塞。奄絶中道。剛貞之操。卓哉炳炳。亦越潘南。精忠與並。大家炳靈。夙歲穎拔。言論踔厲。文章煥發。歷敭明廷。年妙學邃。才稱粉黼。器猶杞梓。吐辭皆勁。臚忱輒丹。邁往之氣。當事無難。遘玆之變。公奮其筆。叫號激昂。尺紙斗血。天威震疊。白日掩輝。身蹈九死。嘻笑如飴。奄然臯復。大江南濱。英爽凜凜。正氣燭天。臣道乃昭。人紀乃植。身殞名飛。志屈義晰。纔過數禩。乾衷感惕。翟褕再正。寃枉咸白。恩章愍褒。貤爵楔閭。義烈彌光。朝野增噓。睠玆坡山。二公所過。惠踰桐鄕。哀似汨𤄷。緬懷風槩。想像儀形。多士興慕。刱祠妥靈。苟好懿德。疇不歸向。有侐穹宇。有儼同享。淸芬齊美。千古日星。慰我邦人。降歆椒馨。

伊川花岑書院奉安祭文乙亥十月二十八日

編輯

注書宋徵殷

塞天地間。曰有正氣。或鍾乎人。其生間世。公稟其全。純剛且直。涵揉理義。操履敦確。正誼明道。見識精詣。玉質天葩。明敭盛際。臺省謇諤。經帷啓沃。侃侃正色。金矢自勖。百鍊彌貞。屢躓不撓。間典下邑。丕闡儒敎。曩歲坤聖。覯閔罔極。致死所事。大義昭晰。熊魚旣辨。旤危甯怵。奮筆草辭。字字腔血。蘄悟君心。要盡臣節。雷霆震撼。白日韜匿。湯鑊在前。畧無隕穫。指天爲正。辭嚴意切。聖明在上。德隆寬活。天高鬼惡。奪吾何速。捨命殉義。泉壤奚悲。忠貞莫白。朝野齎咨。陽德潛長。乾衷悔悟。翟儀重正。彛倫復敘。丹筆洩寃。首加愍章。無媿道輔。袞褒丁甯。貤爵㫌閭。官蕆牲醴。義烈彌彰。日星昭揭。懿德同賦。疇不仰止。矧玆吾土。繄公所蒞。遺澤不泐。型範未泯。信深思至。慕仰益懇。儒衿同辭。廟宇新營。塗墍告訖。揭虔妥靈。尙德勵節。百世瞻依。敬薦荔蕉。神庶格思。

花岑書院春秋享祝文

編輯

李世瑾

忠炳白日。義烈秋霜。一寸心肝。萬古綱常。

花岑書院移建後奉安祭文壬辰六月十五日

編輯

吏議崔昌大

噫嘻己巳。夭降疾威。有赫太陽。螮蝀韜輝。煌煌翟茀。曰我母儀。衊我昭德。爲黳爲緇。坤維之重。一日顚隳。萬口喑嗚。不拯其隨。公時處散。憤痛涕洟。偕我同人。矢我血辭。義炳扶倫。忠切格非。國之方蹶。天不聽卑。訇霆震薄。烈焰燒肌。曾不舌沮。曾不色悲。陽陽就暝。啖茶如飴。國人寃號。天胡忍爲。哀哀哲人。逢此百罹。噫公節義。惟學之推。苟不素養。夫焉取斯。服訓名父。講誦姚姬。弱冠明揚。銓席經帷。西京之文。刮去藻絺。洛閩之言。究極精微。通才偉識。冠絶等夷。時則有道。行方言危。自治治人。我爲繩規。以糾官邪。以弼君違。權貴之門。衆夫脂韋。不吐而茹。有目睢睢。神羊在庭。百獸躨跜。正色山立。玉壼朱絲。縱能挫揠。毋敢指疵。剛以決柔。蓋取包羲。直哉如矢。聞諸仲尼。致命之義。身固任之。及當變故。所立卓而。鼎鑊在前。如赴渴飢。不有君子。奈此民彛。明明我王。敦復如期。愍忠悼枉。薦有恩施。迺命貤爵。迺許建祠。弊邑之陋。昔公所治。甿懷舊惠。士誦遺詩。於焉揭妥。日月其幾。土淤棟撓。神所不依。思樂花岑。新宮有翬。血牲諏日。奉版以移。景行高山。百世之思。洋洋大名。有此淸伊。衿紳益虔。蘭鞠孔時。英靈髣髴。龍駟雲旂。尙其歆祐。毋我斁遺。

義城八賢祠奉安祭文。

編輯

右議政權尙夏

嗚呼二公。正氣所鍾。當昔己巳。天威方重。小大褫魄。邦內震蕩。惟我二公。抗言致忠。冒鉞嬰鱗。壽國扶彛。魯陵六臣。無愧其儗。矧朴公歿。在露祠側。輿論咸奇。謂理不忒。聖心追悟。哀榮俱極。士林聳感。廟貌爭立。惟此聞韶。成公攸宅。二公遺躅。前後亦及。肆祠六臣。旁建一堂。章甫詢議。妥二公靈。千秋萬世。日月長照。蘋藻斯薦。尙冀歆顧。

洪州龍溪書院奉安祭文。

編輯

忠淸監司林濟遠

在坤之二。曰敬與義。內外夾持。直方是已。從事二者。孰如先生。蘊爲純金。用似斬釘。資於賢父。亦有兩舅。道義經濟。各有所受。盛之閨署。鸞翥鳳鳴。試諸州郡。蘗苦氷淸。文踵韓歐。道溯關洛。發爲耿光。星斗羅絡。丁卯一䟽。出自公手。義理關頭。分毫析縷。坤維失正。隻手扶紀。光爭日月。奸凶愧死。豈伊一節。所養者直。杖屨之地。莫不尸祝。坡祠鷺宇。錯落相望。矧此溪上。儒宗所享。函丈切磨。宛如昨日。於斯餟食。士論歸一。山如水落。正氣彌蒼。三賢共躋。斯文有光。若侍誾誾。兄弟舅甥。穆卜良辰。薦此潔馨。

龍溪書院春秋享祝文

編輯

弘文提學具庠

孤忠大節。永扶天綱。寔本經術。萬世有光。

鷺江院奉安文已下幷未及謄刊

編輯

鷺江院春秋享祝文

編輯

鷺江院賜額時祭文及事實

編輯

豊溪祠春秋享祝文

編輯

豊溪祠賜額時事實

編輯

景廟癸卯儒臣鄭壽期筵奏

編輯

先生事實記畧

編輯

公三歲。始授千字文。讀至忠則盡命。問曰。人臣死於王事曰忠乎。西溪公不豫。掩卷推卻雲。

公幼時遊戱。欲以錐中蚤。蚤每躍避輒虛着。滿房皆錐痕。白石公呼往後園欲撻之。適西溪公自外還。問曰。竟能中之否。曰。中之。先生嘉其有志。遂不責。

公初生七日。內發胎丹。自下部入腹。命在頃刻。以屍汁塗之得生。出藥泉簡牘

公委禽之夕。兀然危坐。夜深無意就寢。家人甚恠之。時完南公尙無恙。親往問曰。汝何意不寐耶。公答曰。小子本寒士家子弟。平生未見錦繡奇巧之物。今新房所陳衾枕器皿。誠非寒士所晏然者。故不能就寢。完南極用歎賞。卽命侍婢。撤去房中錦繡華美之物。代以布木寢具。然後公始就寢雲。

公與白石公性稟大異。白石公則平居凈掃一室。書冊等物。井井有序。座上無一點塵埃。而自京第歸謁。則輒亂抽書冊。遍滿於戶屛之間。而未嘗還置於架上。白石公親自收拾曰。汝來作亂。可苦雲。

公往樓院。見新創舍廊。已訖土役蓋瓦。而簷前數椽。有屈曲不直者。公曰。居常視瞻之地。豈使不直者礙眼乎。直命改之。換以直椽而止雲。

公於筭數。極其精微。凡穀物之在斗斛者。以繩墨量其高廣。則能知顆粒之數。無一差錯。凡果之在樹者。亦能筭其箇數雲。

西溪定齋兩先生。俱善影籌。一日。庭桃正熟。父子各籌其數。而定齋多一箇。摘而計之。與西溪籌合。而西溪曰。爾固不及乃翁。定齋就桃樹審視。得一病乾者曰。果又有一箇矣。

公蒞坡州。一日半夜。命肩輿出野。停輿靜聽鶉鳥之聲。指示下隷等。捕得百餘首。翌朝。有圻營關。卜定鶉鳥。以自上因患候思鶉鳥煎故也。於是如數封進。其餘波及隣邑所定雲。

坡州是路傍邑。故公須所用蘓魚。醢備一甕矣。一日。吏告以盡用無餘。定齋公以影籌計之曰。必餘二尾矣。吏乃更察之則果有二尾帖在甕邊。吏大驚服。

公於醫藥卜筮星命之學。無不留意。至於兵書及中國郡邑地形道里。大明十三省所分屬之地。手自爲圖以置。而獨近世地術則未及之耳。

公兄弟有筆名。白石公工於楷。公優於草。俱入於東國名筆錄。

公見書甚捷。一閱數十行。朝報雖多。必一手盡展。不過數三擡眼。輒還給。家間老婢嘗言兒時以爲公不知見。故不見而還出給雲矣雲。

公直玉堂時。軍門辟以郞廳。公以爲見辱於介冑。陳䟽徑出。

肅廟朝。一日換局。東人盡爲罷黜。西人稍稍牌招。玉堂一員方入直。猝然罷職。奴馬未及來待。無以出去。隱身於臺廳近處長房。窺見一番人之所爲。俄有一人承牌入來。風神動蕩。擧止偃蹇。顔帶微醺。而此吳西坡也。復有一人入來。形容踈雅。動止閒靜。此林滄溪也。最後一少年臺官。承牌入來。掖隷府吏。皆自俯伏。其人面帶鐵色。精神俊邁。傳啓之際。運筆如飛。聲音淸亮。卽公也。其玉堂竊歎曰。那邊人物。亦不草草雲。

上之六年庚申夏。朝家有大更革。罪黜一番人。善類彙征。廉直則推趙光甫,朴士元。文學則推吳貫之,林德涵。言議則推朴汝吉。至若淸名雅望足以狎主士論而逡廵斂避。以恬素自將。惟吾權君汝元是已。出明谷集權司諫斗紀墓碣銘。

庚申十月初三日。備忘記。應敎朴泰輔恬退淸苦之節。近所罕有。予常嘉奬。每欲招致之於朝廷者也。不可以循例下諭。挽回其心。宜勿固辭。從速上來事。自政院別爲下諭。又傳曰。爾之恬退淸苦之節。近所罕有。予常嘉奬。每欲招致之於朝廷者也。前後除職。遜辭懇欵。不肯就命。終不得挽回爾心。予尤恨焉。迨玆新授。特降心腹之告。深示虛佇之意。爾勿固辭。從速上來事有旨。

公年廿四。中謁聖試壯元。晦隱南鶴鳴寄詩曰。後漢司空初拝日。江東項籍起兵年。君今已騎雲龍首。莫逆喉鱗乃上天。

公任坡州。聞牛栗二先生黜享。棄官而歸。南溪先生贈詩曰。風淒月暗送君行。山下灘鳴更有情。聞道斯文今遽喪。臨歧奚啻景高誠。

正宗大王弘齋全書日得錄曰。西溪文多可觀。思辨錄中傷人乎不問馬句讀。頗有雌黃之論。而此說已載稗海。非西溪所刱之語。雖以農巖之經術。亦謂西溪所刱。我國人固陋。大率類此。其子故忠臣定齋。非特節義之凜凜。文章雖未及成就。亦多可讀處。直提學徐有防乙巳錄

羅州智島。有定齋公石碑。肅廟丁卯年。公以御史廉察羅州。智島萬戶貪饕。公査出牟麥五百餘石之已納者。計數還給。島民之阻飢者賑救之。司僕寺當納之牟五百七十石蕩滌之。島民立碑頌德。今已一百四十餘年。而島民猶不忘。收合材瓦。創立碑閣而丹雘之雲。羅州公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