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十八

卷十七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卷十八
作者:徐兢 
卷十九

道教 编辑

闻,高丽地滨东海,当与道山、仙岛,相距不远,其民非不知向慕长生久视之教。弟中原前此,多事征讨,无以清浄无为之道化之者。唐祚之兴,尊事混元始祖,故武徳间,高丽遣使,丐请道士至彼,讲五千文,开释玄微。高祖神尧竒之,悉从其请。自是之后,始崇道教,逾于释典矣。大观庚寅,天子眷彼遐方愿闻妙道。因遣信使,以羽流二人从行,遴择通达教法者,以训导之。王俣笃于信仰,政和中,始立福源观,以奉高真道士十馀人。然昼处斋宫,夜归私室,后因言官论列,稍加法禁。或闻俣享国,日常有意授道家之箓,期以易胡教,其志未遂,若有所待然。

道士 编辑

道士之服,不以羽衣,用白布为裘,皂巾四帯。比之民俗,特其袖少褒裕而已。

释氏 编辑

浮图之教,始出天竺,遂传四夷,其法深盛。高丽虽在海东,闻自清凉法眼一枝东渡之后,僧徒颇知性理。尝于普济寺僧堂,见其揭榜示众,大略云。“言不足以载道久矣。大千经卷,皆药病之说,正法眼藏,无所付嘱。世尊于是举花而示,有微笑者。至于子孙,言辩相示,谓之谈禅,无乃妄乎?灵山之会,唯一迦叶,其可容易期于众人?昔人犹爱羊存,而礼之意不忘,又况言说之筌,足以得其意哉?抑闻之,说诗者,贵在以意逆志,吾宗亦然。盖言以索意,意之所随,不可以言传。则亦在乎默而识之,尚何数数于文言之末乎?”观此数百言,深契宗旨,佛像供具,皆悉修洁。幡华缯盖,行列有序。大经则有华严、般若,小者不可悉数,亦有本翻自中国。能为华言者,尝令诵之,历历可听,至其梵呗,则又𫛞舌不复可辨矣。其铙钹形制小而声愁,至其螺声,则洪大如号焉。先是,元丰间,上节使臣宋密,殁于紫燕岛。自后使至,必于济物寺饭僧致祭,上节以次罗拜墓下。比者,衔命至彼,亦袭前例。虽存殁恩义,理固宜尔,然人心初到异邦,远怀乡国,遽睹客殡,无不霑洒。盖出使绝域,唯辽东为难。海洋阻隔,危险万态,得获全济,复命于朝,岂不幸欤?自非倚仗王灵,则其不葬于蛟蜃之腹者,几希。岂释氏专能持䕶哉?今图其衣服制度,以考同异云。

国师 编辑

国师之称,盖如中国之有僧职纲维也。其上一等,谓之王师,王见则拜之。皆服山水衲袈裟,长袖偏衫,金䟦遮,下有紫裳,乌革铃履。人物衣服,虽略与中华同。但丽人,大抵首无枕骨。以僧祝发,乃见之,颇可骇讶。《晋史》谓“三韩之人,初生子,便以石压其头令扁”,非也。盖由种类资禀而然,未必因石而扁。

三重和尚大师 编辑

三重和尚,长老律师之类也。服紫黄贴相福田袈裟,长袖偏衫,下亦紫裳。位在国师之下,讲说经论,传习性宗。择聪惠辩博者为之。

阿阇梨大徳 编辑

阿阇梨大徳,位降三重和尚一等,分隶教门职事。其服短袖偏衫,坏色挂衣,五条,下有黄裳。国师三重不过数人,而阿阇梨一等人数极众,未究厥旨。

沙弥比丘 编辑

沙弥比丘自初出家,未经受具。坏色布衣,亦无贴相。戒律既高,方易紫服,次第迁升,乃有衲衣。盖高丽僧衣,唯以磨衲为最重耳。

在家和尚 编辑

在家和尚,不服袈裟,不持戒律。白纻窄衣,束腰皂帛。徒跣以行,间有穿履者。自为居室,娶妇鞠子。其于公上,负载器用,扫除道路,开治沟洫,修筑城室。悉以从事,边陲有警,则团结而出,虽不闲于驰逐,然颇壮勇。其趋军旅之事,则人自褁粮,故国用不费,而能战也。闻中间契丹为丽人所败,正赖此辈。其实刑馀之役人,夷人以其髠削须发,而名和尚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