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学员应当分批“走出去”

干校学员应当分批“走出去”
上海市南市区 “五·七”干校
1969年9月8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我们这个“五·七”干校的学员从城市到农村,从脱离劳动到参加劳动,精神面貌程度不等地有了一些变化。但是,由于很少接触贫下中农,贫下中农批评我们:作风还是机关化,生活还有特殊化。干校的学员也说:虽然参加了劳动,但仍然脱离群众。大家还认为我们有两个变了样:参加劳动变了样,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变了样;还有两个是老样:学习、开会原班人马是老样,吃食堂、住楼房(原农业中学的房子)是老样。为了改变这种老样子,经过全校广泛讨论,从今年三月间,实行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就是请了十四位贫下中农组成贫宣队进驻干校“掺沙子”;同时,以半年为期,把学员分批下放到附近生产队去,第一批走出干校的共七十三名学员。

五个月的实践证明,“请进来”、“走出去”是使干校联系群众的重要措施,特别是“走出去”,对于进一步改变“三脱离”的状况,促进干部思想革命化显示了巨大作用。一些走出去的学员认为,过去干部成堆,互相一比,觉得自己“差不多”、“过得去”;现在到了生产队,和贫下中农一比,觉得“差得多”、“过不去”了。他们说:越同贫下中农接触,越觉得自己身上的毛病多,接受再教育的感情越强烈,改造自己思想的要求越迫切。“走出去”的学员与贫下中农实行“五同”后,老干部更加感到过去官气、暮气、娇气的严重性,更加提高了发扬革命朝气的自觉性;工农出身的干部,更加感到有忘本思想的严重性,更加唤起了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的自觉性;一些过去从家门到校门到机关门的干部,这次走进了贫下中农的门,也更加感到过去“三脱离”的严重性,更加激发他们改造自己的自觉性。“走出去”以后,干部与贫下中农生活、劳动、学习在一起,大大密切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从“走出去”的几个月的实践中,我们还体会到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参加劳动与改造世界观的关系。有的干部原来在“五·七”干校,除了劳动,还要参加斗、批、改,从劳动到运动都比较紧张,“走出去”以后,就产生了“换个环境,少动脑筋”的活思想,因此必须通过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断克服单纯劳动的倾向,不断提高改造思想的自觉性。

二是接受再教育与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有的干部“走出去”以后,怕人说自己“翘尾巴”,怕犯错误,很少讲话,贫下中农批评说:你们干部开会是跑在前头,坐在后头,没有话头。以后在干校和贫下中农的教育帮助下,才克服了“怕”字,不但积极参加劳动,而且积极参加革命大批判,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

三是“走出去”与斗、批、改的关系。“走出去”这本身就是机关斗、批、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又必须关心和参加校内的斗、批、改活动。开头一段,有些干部把“走出去”看作“划出去”,对校内斗、批、改不闻不问,校部领导也未主动采取措施。以后,就规定每周两个半天为返校日,让“走出去”的学员返校参加政治学习和斗、批、改活动,这对推动斗、批、改和加强对“走出去”的学员的政治思想领导都大有好处。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69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