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校學員應當分批「走出去」

幹校學員應當分批「走出去」
上海市南市區 「五·七」幹校
1969年9月8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們這個「五·七」幹校的學員從城市到農村,從脫離勞動到參加勞動,精神面貌程度不等地有了一些變化。但是,由於很少接觸貧下中農,貧下中農批評我們:作風還是機關化,生活還有特殊化。幹校的學員也說:雖然參加了勞動,但仍然脫離群眾。大家還認為我們有兩個變了樣:參加勞動變了樣,組織軍事化、生活集體化變了樣;還有兩個是老樣:學習、開會原班人馬是老樣,吃食堂、住樓房(原農業中學的房子)是老樣。為了改變這種老樣子,經過全校廣泛討論,從今年三月間,實行了「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就是請了十四位貧下中農組成貧宣隊進駐幹校「摻沙子」;同時,以半年為期,把學員分批下放到附近生產隊去,第一批走出幹校的共七十三名學員。

五個月的實踐證明,「請進來」、「走出去」是使幹校聯繫群眾的重要措施,特別是「走出去」,對於進一步改變「三脫離」的狀況,促進幹部思想革命化顯示了巨大作用。一些走出去的學員認為,過去幹部成堆,互相一比,覺得自己「差不多」、「過得去」;現在到了生產隊,和貧下中農一比,覺得「差得多」、「過不去」了。他們說:越同貧下中農接觸,越覺得自己身上的毛病多,接受再教育的感情越強烈,改造自己思想的要求越迫切。「走出去」的學員與貧下中農實行「五同」後,老幹部更加感到過去官氣、暮氣、嬌氣的嚴重性,更加提高了發揚革命朝氣的自覺性;工農出身的幹部,更加感到有忘本思想的嚴重性,更加喚起了保持勞動人民本色的自覺性;一些過去從家門到校門到機關門的幹部,這次走進了貧下中農的門,也更加感到過去「三脫離」的嚴重性,更加激發他們改造自己的自覺性。「走出去」以後,幹部與貧下中農生活、勞動、學習在一起,大大密切了幹部與群眾的關係。

從「走出去」的幾個月的實踐中,我們還體會到必須正確處理以下幾個關係。一是參加勞動與改造世界觀的關係。有的幹部原來在「五·七」幹校,除了勞動,還要參加斗、批、改,從勞動到運動都比較緊張,「走出去」以後,就產生了「換個環境,少動腦筋」的活思想,因此必須通過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不斷克服單純勞動的傾向,不斷提高改造思想的自覺性。

二是接受再教育與宣傳毛澤東思想的關係。有的幹部「走出去」以後,怕人說自己「翹尾巴」,怕犯錯誤,很少講話,貧下中農批評說:你們幹部開會是跑在前頭,坐在後頭,沒有話頭。以後在幹校和貧下中農的教育幫助下,才克服了「怕」字,不但積極參加勞動,而且積極參加革命大批判,積極宣傳毛澤東思想。

三是「走出去」與斗、批、改的關係。「走出去」這本身就是機關斗、批、改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又必須關心和參加校內的斗、批、改活動。開頭一段,有些幹部把「走出去」看作「劃出去」,對校內鬥、批、改不聞不問,校部領導也未主動採取措施。以後,就規定每周兩個半天為返校日,讓「走出去」的學員返校參加政治學習和斗、批、改活動,這對推動斗、批、改和加強對「走出去」的學員的政治思想領導都大有好處。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