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𣱛
- 《唐韵》去既切
- 《集韵》《韵会》《类篇》丘既切,𠀤音气。
- 《玉篇》𠋫也,息也。
- 《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
- 《易·乾卦》同气相求。
- 《系辞》精气为物。
- 《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又《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又天气曰元气。
- 《后汉·明帝纪》升灵台,望元气。〈注:元气,天气也。〉又阴阳曰二气。
- 《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又五气。
- 《史记·五帝纪》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气。〈注:王肃曰:五气,五方之气。〉又《书·洪范·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注》雨木气,旸金气,燠火气,寒水气,风土气为五气。又《素问》寒热风燥湿,五气之聚也。寒生水,热生火,风生木,燥生金,湿生土。又六气。
- 《左传·昭元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又《庄子·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注: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与天玄地黄为六气。〉
- 《王逸·楚辞注》《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日没已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幷天玄地黄之气为六气。又年有二十四气。
- 《内经》五日谓之𠋫,三𠋫谓之气。
- 《书·正义》二十八宿,布于四方,随天转运,所以叙气节也。气节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馀,分为十二月,有二十四气,一为节气,谓月初也,一为中气,谓月半也,以彼迭见之星,叙此月之节气。又历家有𠋫气法。
- 《司马彪·续汉书》𠋫气之法,为室三重,涂亹周密,布缇幔室中,以木为按,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𠋫之。气所动者,其灰斯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又有望云气法。
- 《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注:视日旁云气之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
- 《史记·天官书》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又》日旁云气,人主象。《又》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凶。
- 《邵谔·望气经》郁郁葱葱,隐隐隆隆,佳气也。绵绵绞绞,条条片片,兵气也。泽泽焰焰,女子气也。如藤蔓挂树者,宝气也。紫氛如楼者,玉气也。又道家有食气法。
- 《参同契》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又以鼻触物亦曰气。
- 《礼·少仪》执食饮者勿气。〈疏:执尊长饮食,不鼻臭之也。〉又《唐韵》《集韵》𠀤许既切。与饩、䊠𠀤通。
- 《说文》馈客刍米也。引《春秋传》齐人来气诸侯。又叶去讫切,音乞。
- 《成公绥·啸赋》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又叶丘谒切,音朅。
- 《嵆康·寒食散赋》当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气。喜乳哺之遂安兮,信众疾之日歇。
- 《广韵》于真切
- 《集韵》《韵会》《正韵》伊真切,𠀤音因。与𬘡同。絪缊,天地合气也。
- 《易·系辞》天地絪缊,万物化醇。一作氤氲。
- 《王嘉·拾遗记》有鸟如雀,吐五色之气,氤氲如云,名曰凭霄。
- 《杜甫诗》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氤氲。又《班固·典引》作烟烟煴煴。
- 《魏大飨𥓓》用烟煴。
- 《抱朴子》用𦈑缊。
- 《魏元丕𥓓》作𡔹缊。义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