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𣱛
- 《唐韻》去旣切
- 《集韻》《韻會》《類篇》丘旣切,𠀤音氣。
- 《玉篇》𠋫也,息也。
- 《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
- 《易·乾卦》同氣相求。
- 《繫辭》精氣爲物。
- 《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又《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又天氣曰元氣。
- 《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又陰陽曰二氣。
- 《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又五氣。
- 《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又《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又《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又六氣。
- 《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又《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𤣥地黃爲六氣。〉
- 《王逸·楚辭註》《陵陽子明經》春食朝霞,日欲出時黃氣也。秋食淪隂,日沒已後赤黃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幷天𤣥地黃之氣爲六氣。又年有二十四氣。
- 《內經》五日謂之𠋫,三𠋫謂之氣。
- 《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又曆家有𠋫氣法。
- 《司馬彪·續漢書》𠋫氣之法,爲室三重,塗亹周密,布緹幔室中,以木爲按,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𠋫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又有望雲氣法。
-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
- 《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
- 《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掛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又道家有食氣法。
- 《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又以鼻觸物亦曰氣。
- 《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又《唐韻》《集韻》𠀤許旣切。與餼、䊠𠀤通。
- 《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又葉去訖切,音乞。
- 《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又葉丘謁切,音朅。
- 《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 《廣韻》於眞切
- 《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𠀤音因。與絪同。絪縕,天地合氣也。
- 《易·繫辭》天地絪縕,萬物化醇。一作氤氳。
- 《王嘉·拾遺記》有鳥如雀,吐五色之氣,氤氳如雲,名曰憑霄。
- 《杜甫詩》惟南將獻壽,佳氣日氤氳。又《班固·典引》作煙煙熅熅。
- 《魏大饗𥓓》用煙熅。
- 《抱朴子》用緸縕。
- 《魏元丕𥓓》作𡔹縕。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