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建康实录
◀上一卷 晋上 中宗元皇帝 下一卷▶
中宗元皇帝睿 陈敏 山简 顾荣 卫玠 周玘 刘琨 贺循 祖逖 元帝夏侯太妃 元敬虞皇后 周访 刘隗 周𫖮 戴渊 甘卓

中宗元皇帝 编辑

西晋孝武太康元年平吴,[1]乃废建业,复为秣陵。分丹杨南郡为宣城郡,还理于秣陵,在县东南六里,渡长乐桥,古丹杨郡是也。以周浚为扬州刺史,所统十九郡七十四县。太康三年,分秦淮水北为建邺,水南为秣陵县,仍在秦邑地。而建邺县在故都城宣阳门内,今县城东二里古御街东。

太安二年夏五月,义阳蛮张昌举兵,号汉,称神凤元年,使将军石冰寇扬州,诸郡尽没,冰因修建邺宫居之。案,曹宪《扬州记》︰晋惠永宁二年,有石浮来建邺,自入秦淮夏架湖登岸二百馀步,百姓咸曰︰“石来,石来。”至明年,石冰果入扬州,遂据此地。冬十二月,征东将军刘准使右将军、广陵相陈敏渡江,攻破石冰于建邺。

永兴二年十二月,陈敏又据建邺,自号扬州刺史,假顾荣为丹杨尹,以甘卓、周玘为将军。敏讽寮佐,进己为楚公,加九锡之礼。时东海王祭酒华谭闻之,与荣书陈是非,言“敏凡才,无远略。昔齐之王蠋布衣尔,犹不屈于燕,况足下名重位彰,受恩于国而党奸邪,自相置署”?荣得书大惭,与甘卓等谋曰︰“江东事若济,当共成之。然则观形势如何?敏既常才,政令反复,子弟骄矜,其败必矣。吾等受其官禄,事败之日,使江西诸军函首送洛阳,题曰‘逆贼顾荣、甘卓之首’,岂惟一身,辱及万世!”卓等然之。遂与荣谋,遣使密报征东将军刘准,令率兵临江。敏令弟昶将兵拒之,使甘卓屯横江,荣、玘因卓兵杀陈昶,断桥,尽收船于淮水南。敏自出军临大航岸,荣以羽扇麾之,敏众溃散。敏单马北走,玘等追斩于江表。

陈敏字令通,庐江人。少有干能,补尚书仓部令史。赵王伦篡逆,义兵乏食,以敏为广陵度支,令漕运江、淮,以济中州。属张昌乱,使石冰趍寿春,都督刘准与敏谋破冰等,以功拜广陵相。时在惠帝西迁,四方交争,敏遂有据江东之心。

怀帝永嘉元年,东海王越秉政。秋七月,以琅琊王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用王导计,渡江镇建邺。讨陈敏馀党,廓清江表,因吴旧都城,修而居之,太初宫为府舍。案,太初宫,本吴之宫。晋平吴,后石冰作乱,焚烧荡尽。陈敏平石冰,据扬州,因太初故基创造府舍,中宗初渡江,因居此地也。置丹杨内史官,以顾荣为军司马,贺循为参佐,王敦、王导、周𫖮、刁协、戴若思为腹心股肱,接宾客,礼名贤,存问风俗。

永嘉五年夏六月,刘曜寇洛阳,京师沦陷,怀帝蒙尘于平阳。司空荀藩移书天下,[2]推琅琊王为盟主。

六年春二月壬子,琅琊王驰檄四方,征兵以讨石勒。师次寿阳,勒退河北。夏四月丙寅,征南将军、荆州刺史山简卒。

简字季伦,河内怀人,司徒涛之第五子。自侍中、吏部尚书出镇襄阳。卒,时年六十一,[3]赠仪同三司,归葬建康玄武湖南覆舟之阳。子遐嗣。案,遐字彦林,累拜馀姚令。时江左豪族多挟藏户口,以为私附。遐绳之以法,到县八旬,出户口万馀。后至太守。

秋七月,岁星、荧惑、太白聚牛斗。十二月,散骑常侍顾荣卒。

荣字彦先,吴人,世为南土著姓。祖雍,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累迁黄门侍郎。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阳,时人号为“三俊”。拜郎中,历廷尉正。恒纵酒酣畅,谓友人张翰曰︰“唯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及赵王伦篡位,以荣为子虔大将军府长史。荣初与同寮饮酒,见执炙人貌状不凡,荣因割炙反啖之。人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及伦败,将诛荣,前执炙者为督,率众救荣,得免。

齐王冏以为大司马主簿。荣惧祸及,终日昏醉,不惣府事。转中书侍郎,在职不复饮酒。人或问曰︰“何前醉而后醒?”荣惧,复饮酒。与乡里杨彦明书曰︰“吾为齐王主簿,常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后征拜常侍,以世乱辞不受。遂还吴。属陈敏据扬州,假荣右将军、丹杨内史。时敏使甘卓出镇,坚甲利器尽委之,荣因说卓以图敏。明年,周玘、甘卓与荣及纪瞻等潜谋破敏。

及琅琊王睿初镇江东,以荣为军司马,加散骑常侍。凡所谋画,皆以谘焉,多有匡谏,王皆纳之。进荐贤良,言“贺循等沈潜青云之士,而陆士光金玉之资,甘季思、纪瞻干决殊绝”,王皆辟用之。卒官,王哭之恸,欲表赠依齐王功臣格。吴郡内史殷祐上笺论功,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

荣好琴书,及卒,家人置琴于灵座。吴郡张翰往哭之,既而上床鼓琴数曲,叹曰︰“顾生复能赏此否?”又恸哭,不吊丧主而去。子毗嗣。

初,陈𥅘问方士戴洋曰︰“人言江南当有贵人,顾彦先、周宣珮当是否?”洋曰︰“顾不及腊,周不见来年八月。”荣果至其月十七日卒,十九日腊;宣珮明年七月晦日亡。

是岁,太子洗马卫玠卒。

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人。祖瓘,司空、录尚书事。父恒,尚书郎。玠幼而爽异,长好玄理,每一言论,皆以造微。琅琊王澄有高名,尝闻玠言,辄叹息绝倒。

以天下大乱,遂扶老母,将家南行。至豫章,大将军王敦长史谢鲲先相雅贵,相见欣然,言论永日。敦谓鲲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卫玠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玠常言︰“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怒之容。

以王敦非纯臣,而不久留,求向建邺。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先有劳疾,从此遂甚。卒,[4]时年二十七。葬新亭东,今在县南十里。时人谓看杀卫玠。案,《地志》︰咸和中,王导为扬州刺史,下令曰︰“卫洗马明日当改葬。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具祭奠,以敦旧好。”改葬即此地也,未悉本葬何处。[5]

七年夏四月,愍帝即位,改元建兴元年。五月,使加琅琊王睿左丞相、大都督中外诸军事。诏改建邺为建康,改邺郡为临漳。秋七月,南郡太守周玘卒于芜湖。

玘字宣珮,[6]征西将军处长子。性刚毅沈断,有父风,而文学不及。闭门洁己,不妄交游,士友咸望风而敬惮焉。州辟为从事,虚己备礼,方乃应命。除议郎。

太安初,妖贼张昌、丘沈反于江夏,惠帝使监军华宏讨之,不克。玘密结南平内史王矩及江东人士,同起义兵,破昌、沈。既毕,玘不言功,散众还家。及陈敏据扬州,与顾荣、甘卓等谋擒敏。琅琊王初镇江左,以玘为仓曹属。

吴兴人钱㻅谋反,玘率合乡里义众,与郭逸讨之,传㻅首于建邺。玘三定江南,开复王略,王嘉其勋,累拜建威将军、吴兴太守。以玘频兴义兵,勋诚并茂,乃以阳羡及长城之西乡、丹杨之永世别为义兴郡,以彰其功。

然玘宗族强盛,人情所归,帝疑惮之。于时北来人士左右王业,而玘自以为不得调,内怀怨望,复为刁协轻己,乃与东莱王恢阴谋诛诸执政,推玘及戴囦与诸南士共奉王以经纬世事。[7]事泄,王秘之,召玘为镇东司马,复改南郡太守。既行,至芜湖,又进爵为公。玘忽知其谋泄,遂忧愤,发背而卒,时年五十六。将死,谓子勰曰︰“杀我者诸伧,汝能复之,乃吾子。”

四年冬,刘曜逼长安,西郡不守。

五年春正月,琅琊王出师路北,躬擐甲胄,移檄天下征兵。时有玉册见于临安,白玉麒麟神玺出于江宁,其文曰“长寿万年”,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案,《图经》:江宁,县名,元帝初过江,永嘉中置之,在今县城南七十里,南临浦水。其水源出宣州当涂县下溪村,西流入江,名江宁浦也。[8]

二月,平东将军宋哲至,宣愍帝密诏,令王“摄万机,修复陵庙,将雪大耻”。王闻愍帝幽于虏庭,王素服出次,举哀恸哭。[9]

三月,西阳王羕及群寮等劝进,王辞不受。羕等固请,王流涕曰:“孤,罪人也,不能雪天下之耻。”因欷歔不止,令私奴命驾,将返国。群臣不敢逼,会稽内史纪瞻与长史王导俱入见王,立陈利害。瞻进曰:“今帝失御,宗社虚废,神器去晋,于今二年。陛下特天所授,光阐七庙,以隆中兴。今欲守匹夫之谦,而逆天时,违人事,失地利,三者一去,虽复倾注于将来,岂得救祖宗之危急哉!臣等区区之诚,不可失也。”王不许,使殿中将军韩绩彻去御座。[10]瞻叱绩曰:“帝座上应星辰,敢动者斩!”王为之改容。群臣因请依魏、晋故事为晋王,许之。

三月辛卯,琅琊王即晋王位,承制大赦,改元建武元年。初备百官,立宗庙社稷,拜诸参军百馀人为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等掾属,时人呼为“百六掾”。案,《图经》:晋初置宗庙,在古都城宣阳城外,郭璞卜迁之。左宗庙,右社稷,去今县东二里。玄风观即太社西,偏对太社,右街东,即太庙地。太庙事已具孝武卷中。社立三坛,帝社、太社各一,稷一。一本云,洛阳社二坛,稷一坛,今亦合其制宜者也。

夏四月丙辰,立世子绍为晋王太子,进百官行赏,以王子宣城公裒为琅琊王,以王导都督中外诸军事,其馀进班各有差。

六月丙寅,司空、并州刺史、广武侯刘琨,幽州刺史、左贤王、渤海公段匹䃅等一百八十人,遣长史温峤来上表,劝王即尊位。王优令答之,以二公共济艰难,同契一致,抚宁戎夏,动静以闻。

冬十一月,进司空刘琨为太尉。初置史官,立太学,以干宝、王隐领国史。

是岁,扬州大旱,晋陵内史张闿奏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馀顷。

建武二年春三月癸丑,愍帝崩问至,晋王服斩缞居庐。丙辰,王侯百寮上尊号劝进。是日,晋王即皇帝位于建康。案,帝自永嘉元年领江左,至建武二年,积十一年,即帝位。居旧府舍,至明帝亦不改作,而成帝业始缮苑城也。

帝讳睿,字景文,宣帝曾孙,琅琊武王伷之孙,恭王觐之子。初,魏明帝青龙三年冬十一月,张掖郡丹阳川谷坌溢,有石流出,立于川中,有马行列,而牺牛在后,麒麟居东,凤皇处南,白虎处西,八卦分布成文。占者或云︰“牛继马后。”及宣王秉政,深以牛氏为虑,因征辽东还,遂为二榼同一口贮酒,鸩杀大将军牛金。后恭王妃夏侯氏与小吏牛钦私通,因产帝。咸宁二年,生于洛阳,有神光满室,所藉藳如始刈。及长,白毫生于目角之左,龙颜隆准,目有精光,顾盼炜如也。年十五,嗣位琅琊王。三十二,始镇建邺。四十二,即帝位。戊辰,大赦,改元太兴元年,文武增位二等。庚午,立绍为皇太子。

夏四月丁丑朔,日有蚀之。戊寅,初禁招魂葬。案,《晋书》:东海王越死于邺,尸为石勒所焚。妃裴氏过江,乞招魂葬。帝虽许之,治书御史袁瓌与博士傅纯议,招魂葬是谓埋神,不可从也。帝然之,遂禁断。

五月,幽州刺史段匹䃅执太尉刘琨囚之。初,王敦见琨劝进表,至“天祚大晋,必将有主,主晋祚者,非大王而谁!”敦大怒,投表于地,曰︰“读《左传》三十年,一朝为刘琨用。”却因内惮焉。及闻拘繋,密使段匹䃅杀琨,又惧众反己,遂称有诏收捉。琨闻敦有使至,不通命知,谓其子曰︰“处仲使来而不告我,是杀我也。死生有命,但恨仇耻不雪,无以下见二亲耳。”因涕泣,悲不能自胜。癸丑,匹䃅缢杀琨,并子侄四人,[11]时年四十八。

琨字越石,魏昌人,汉中山靖王胜之后。少负志气,有纵横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乃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累迁位并州刺史。愍帝即位,拜司空,封广武侯,都督冀、幽、并三州军事,寻为石勒所 破,穷蹙归匹䃅,遇害。

初,琨在晋阳时,尝为胡骑所围数重,窘迫无计,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者,皆凄然长叹。中夜,因奏胡笳,贼又流涕,有怀土之感。向晓,并弃围而去。及帝将中兴于江东,中朝士大夫多过江归帝,朝廷望之,怨琨不至。王处仲曰︰“江东地狭,不容琨气。”

六月,旱,帝亲雩。诏改丹杨内史为丹杨尹,[12]以薛兼为之。案,刺史、尹、内史、太守止是史官。《晋‧百官志》云︰王临州,则郡有内史;州无王,则惟太守。尹者,正也。汉置河南尹,晋江左置丹杨尹,盖天子所居,则郡以尹为主者也。

是月,置招谏鼓,立诽谤之木。

秋七月,刘聪死,子粲嗣位,寻为其臣靳准所灭。准自号汉王。

八月,皇太子释奠于太学。

冬十月,刘曜僭号于赤壁。

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中有赤青珥。新作听讼观。

十一月,刘聪故将王腾、马忠等诛靳准,送传国玺于刘曜。癸巳,诏旌吴名贤,具条列闻。[13]

是岁,武昌太守王谦牛生两头、八足、两尾共一腹。

二年春正月,使冠军将军梁堪、守太常马龟等修复山陵。迎梓宫于平阳,不克而还。

五月壬戌,诏去非急之务,非军事所须,皆省之。

夏六月丙子,罢御府及诸郡丞,置博士员五人。[14]

秋七月乙丑,开府仪同三司贺循卒。

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其先庆普,汉世传《礼》学。族高祖纯,后汉侍中,避安帝父讳为贺氏。父邵,吴中书令。

循有操尚,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善属文。举秀才,后迁武康令。陆机表荐,累迁南中郎长史,不就。归,与乡里合义讨逆。及陈敏据江外,矫诏以循为丹杨内史,循辞以脚疾。与顾荣等平敏,拜吴国内史。

帝镇江左,守职,寻转军司。因与循言及时政事,遂问循曰︰“孙皓尝烧锯截一贺头,是谁耶?”循未及言,帝悟曰︰“贺邵也。”循流涕曰︰“先父遭遇无道,臣诚痛深,无以上答。”帝甚愧之,三日不出。

及帝承制,以为军谘祭酒,循称疾不起。帝使舆疾至,亲临谘以政道。循羸疾不堪拜跪,乃就加朝服,赐第一区,车马床帐衣褥等物,一无所受。

时江东草创,循多陈利害,言而必从。进为侍中。以讨华轶功,封都乡侯,固让不受。建武初,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宗庙始建,旧仪多阙,循议定七庙。帝践位,迁太子太傅。循自以枕席废顿,臣节不修,累表固让,命皇太子亲往拜焉。后疾笃,表乞骸骨。诏改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帝亲临轩,遣使持节加印绶。循已不能言,指左右推去章服。驾幸,执手流涕。太子亲临三焉,往还皆拜,儒者为荣。卒,时年六十。帝哭之恸,赠司空,谥曰穆。将归葬于吴,皇太子追送近郊,望船流涕。子隰嗣。案,《晋书》:循少玩篇籍,善属文,博览众书,尤精《礼传》。雅有知人之鉴,拔杨方于卑陋,卒成名于世。

甲戌,以尚书戴若思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冀雍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合淝。丹杨尹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镇淮阴。

八月,肃慎贡楛矢、石砮。

九月,镇西将军、豫州刺史祖逖卒。

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世吏二千石,为北州旧姓。逖少孤,兄弟六人。性最豁荡,不修仪检。年十五六,[15]犹未知书,兄该、纳等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操。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族重之。后乃专学,博涉书记。年二十四,举秀才,不行。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二人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累迁太子舍人。

洛京丧乱,遂避地淮泗。元帝镇江左,征为军谘祭酒,将家居丹徒之京口。西朝倾覆,帝怀振复之志,宾客从者,皆杰勇之士。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北收遗黎,雪国大耻,帝许之。以逖为豫州刺史,不给铠仗,令自招募。仍将本从部曲百馀家渡江,中流,撃檝而誓曰︰“祖逖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因进屯淮阴,铸兵器,练士卒,转斗而前。大破石季龙、蓬陂坞主陈川。川还襄国,季龙使川将桃豹守川故城,住西台。逖遣将军韩潜等进镇东台,与贼同一大城,相守四旬。以布囊盛土,使千馀人运上台如米,以示贼。贼饥久,益惧。石勒遣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以馈桃豹,逖使撃破之,获夜堂,豹宵遁走。因进镇雍丘,略定河外,巡抚征戍。时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皆受逖节度,于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其河上先有堡固及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如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劝督农桑,克己施下,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乃歌舞咏恩,其得人心如此。诏进逖镇西将军。

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收利十倍,公私丰赡,士马日彊。方欲推锋越河,扫清冀、朔,会朝廷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不平,且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若思雍容,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乃置妻子于汝南大木山下。进缮虎牢,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汝阳太守张敞、新蔡内史周闳筑垒,未成而逖病甚。时有妖星见于豫州之分,历阳陈训谓人曰︰“今年西北大将军当死。”[16]逖亦见星,曰︰“此为我矣!方平河北,而天欲杀我,此乃不祐国也。”年五十六,卒于雍丘。百姓如丧考妣,皆为之立祠。案,《晋书》:王敦久怀乱逆,畏逖不敢发,至是始得肆其奸雄焉。

冬十一月戊寅,石勒僭称赵王于襄国。[17]

是岁,作南郊,在宫城南十五里,[18]郭璞卜立之。案,《图经》︰在今县城东南十八里长乐桥东,篱门外三里,今县南有郊坛村,即吴南郊地。

三年春二月辛未,雨大冰。

三月,燕王慕容廆奉送玉玺三纽。

夏六月,吴郡米庑无故自坏,米庑货籴之屋,无故自坏,此五谷踊贵之象。[19]

秋七月,诏琅琊国人随在此者近有千户,以立为怀德县,统丹杨郡,永复为汤沐邑。案,中宗初,琅琊国人置怀德县,在宫城南七里,今建初寺前路东,后移于宫城西北三里耆园寺西。帝又创已北为琅琊郡,而怀德属之,后改名费县。其宫城南旧处,咸和中,移建康县,自苑城出居之。案,《南徐州记》:费县西北八里有迎担湖。昔中宗南迁,衣冠席卷过江,客主相迎,负担于此湖侧,至今名迎担湖,世亦呼为迎担洲,在县城西石城后五里馀。初,随帝过江有王离妻者,洛阳人,将洛阳旧火南渡。自言受道于祖母王氏,传此火,并有遗书二十七卷,临终始行此火,勿令断绝。火色甚赤,异于馀火。有灵验,四方病者将此火煮药及炙诸病皆愈,转相妖惑,官司禁不能止。及季氏死,而火亦绝。时人号其所居为圣火巷,在今县东南三里禅众寺直南出小街。或云齐时复有圣火事,具齐卷内。

八月,追尊所生夏侯氏为皇太妃。

太妃讳光姬,沛国谯人。祖威,兖州刺史。父庄,淮南太守。妃生自华宗,幼而明惠。初,帝嗣立,称王太妃。永嘉元年,薨于江左。案,《晋书‧后妃传》:[20]初,有谶云“铜马入海建邺期”,太妃小字铜镮,而元帝果中兴于江左矣。

庚申,[21]追尊敬王后虞氏为敬皇后。辛酉,迁神主于太庙。

敬皇后讳孟母,济阳外黄人。父豫。后无子。永嘉六年薨,时年三十五,至是追尊。案,《外戚传》云:敬皇后父虞豫,少有美称。州郡礼辟,不就,早卒。明帝立,追赠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子胤嗣,敬后弟也。迁步兵校尉。

辛未,[22]皇太子释奠于太学。

冬十二月丁未,严设煮盐之法,造私盐者,以半与之。又募入米京师,米一斛与盐四石。

是岁,创北湖,筑长堤,以壅北山之水,东自覆舟山西,西至宣武城六里馀。后苑牛生一足三尾,生而死,足少不胜也。

四年春二月,鲜卑遐末波奉送皇帝信玺。[23]庚戌,告太庙受之。癸亥,日斗。[24]

三月,置《周易》、《仪礼》、《公羊》博士。

是岁,振武将军、梁州刺史、寻阳侯周访卒。[25]

访字士达,汝南安成人。汉末避地江南,晋平吴,移家寻阳。祖纂,吴威远将军。父敏,左中郎将。访少沈毅谦让,果于断割,赒穷赈乏,家无馀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侃为主簿,相与结交,以女妻侃子瞻。乡人有盗访牛于冢间杀者,访得之,遣盗密埋其肉,不使人知之。

及帝渡江,命访参镇东军事,累迁振武将军,与陶侃征杜弢。弢时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于船上作长岐枨以拒之,桔槔不能为害。又遣其将张彦陷豫章,访追彦斩之。将战,访为流矢所中,折前两齿,形色不变。及暮,访与贼隔水。时贼强兵众,访知力不可敌,乃密遣人如樵采者而出,于是结阵鸣鼓而来,大呼曰:“左军至!”士卒皆称万岁。至夜,令军中多布火而食,贼谓官军益至,未晓而退。访谓诸将曰︰“贼虽引退,然终知我无救军,当还掩我,宜促渡水而北。”既渡,断桥讫,而贼果至,不能济。

时杜弢将杜曾又聚众破陶侃于沔城,帝令访救之。访率众至沌阳。曾等锐意甚盛,访曰:“昔人有言,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使将军李恒督左甄,许朝督右甄,访自领中军,张旗帜。曾果畏访,先攻左右甄。访自于阵后射雉,以安众心。令其众曰:“一甄败,鸣三鼓;两甄败,鸣六鼓。”及战,自旦至申,两甄皆败。访闻鼓音,选精甲八百人,自行酒饮之,敕不得妄动,闻鼓音乃进。贼未至三十步,访亲鸣鼓,将士皆腾跃奔赴,大败杜曾,杀千馀人。访夜追之,众请待明日,访曰:“曾骁勇能战,向之败也,彼劳我逸,是以克之。宜及其衰乘之,可灭也。”鼓行而进,遂走汉、沔。访部将苏温追擒杜曾等于武昌,送王敦斩之。

初,王敦惧杜曾之难,谓访曰:“擒曾,当相论为荆州刺史。”及曾平后,从事中郎将郭舒说敦曰︰“荆州用武之国,若以假人,将有尾重之患。公宜自领,以访为梁州可矣。”访大怒,敦乃手书譬释,并遗玉环、玉椀,以申厚意。访投椀于地,曰︰“吾岂贾竖,可以宝椀悦乎!”阴欲图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

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勇智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无一言何也?”访曰:“朝廷威灵,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时王敦有不臣之心,访尝切齿。敦怀逆谋,终虑访,未敢为非。卒,时年六十一。帝哭之恸,立碑于本郡。二子:抚、光。案,《周访传》:访少时,遇善相者庐江陈训,谓访与陶侃曰:“二君皆位至方岳,功名略同。但陶得上寿,周当下寿,优劣更由年耳。”访旅泊宫亭湖庙,庙本灵验,入者皆死。及访憩寝,略无神异。明早如厕,见一老父,访执之,乃化为雄鸭也。

五年春正月,大赦,改元永昌元年。戊辰,大将军、荆州牧王敦举兵反于武昌,谓长史谢鲲曰︰“刘隗奸邪,将覆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安时济民。”鲲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言未及卒,敦怒曰︰“君至庸才,岂达天理!”发檄四方,以诛刘隗、刁协为名,遣龙骧将军沈充都督吴兴等诸军事。己巳,敦上疏曰︰“昔太甲初虽不能遵明汤典,幸纳伊尹之勋;汉武雄略,亦惑江充䜛佞邪说。”至芜湖,又上表罪状刁协等。帝大怒,下诏曰︰“王敦凭恃宠灵,敢肆狂逆,方朕太甲,欲见幽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朕将亲御六军,以诛大逆。”

二月,内外戒严,征诸徼镇,入卫京师。诏公卿以下廷议。丞相王导率昆弟子侄三十馀人,诣阙待罪。帝召入见,导前谢曰︰“逆臣贼子,何代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下执手曰︰“方托百里之命,卿何言耶!”乃诏大义灭亲,以导为前锋大都督,敕丹杨诸郡皆加军号。以太子右率周筵行冠军将军,[26]统兵三千,讨沈充。使镇北将军刘隗军于金城,右将军周札守石头。甲午,帝被甲徇六军于郊外。诏平南将军陶侃领江州,安南将军甘卓领荆州,各率所统,以蹑敦后。

四月,敦先锋攻石头军,周札开城纳贼,王导、郭逸、周𫖮、刁协、刘隗等三道出战,六军败绩。皇太子欲亲率将士自决战,升车将出,中庶子温峤固谏,抽剑断鞅,乃止。尚书令刁协、刘隗并出奔。协至江乘,为其下所杀。隗入于石勒。[27]

隗字大连,彭城人,楚元王交之后。解褐从元帝,为从事中郎,累迁丞相司直,委以刑宪。时世子文学王籍之居叔母丧而婚,隗奏之。帝下令曰︰“《诗》称‘杀礼而多婚,以会男女之无夫家’,正今日之谓也,可一解禁止。自今已后,宜为其防。”隗为法官,多所弹奏,不辟豪彊。

建兴中,丞相府斩督运令史淳于伯而血逆流,隗因奏“淳于伯刑血著柱,遂逆上终极柱末二丈三赤,旋复流下四赤五寸。百姓喧哗,观者满路,咸为冤枉之征。请见免相府从事及王导等官”。帝自责过而谢隗。

晋国既建,拜御史中丞。帝即位,拜镇北将军、都督青徐诸军事,镇泗口。

初,隗以王敦威权太盛,终不可制,劝帝出腹心以镇方隅,故以谯王承为湘州,[28]续用隗及戴若思为都督。敦甚恶之,与隗书曰︰“顷承圣上顾盼足下,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及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隗答书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贞,吾之志也。”敦得书,甚怒。及敦作逆,举兵以讨隗为名。诏征隗还京师,百官迎之于道。隗岸帻大言,意气自若。及入见帝,与刁协奏请诛王氏,帝不从,有惧色。及率兵攻石头,不拔,入宫告辞。帝令避难,雪涕与别。至淮阴,为刘遐所袭,奔于伪赵。

庚午,帝释戎服,[29]使侍中王彬、阮孚宣诏于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是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朕当归琅琊,以避贤路。”辛未,[30]大赦。使太常荀崧就拜敦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进封武昌郡公,邑万户,加羽葆鼓吹。诏百寮见敦于石城,密问戴渊曰︰“前日之战,其有馀力乎?”若思答曰︰“岂敢有馀,但力不足耳。”又问曰︰“吾此举动,天下以为何如?”若思曰︰“见形者谓之逆,体诚者谓之忠。”敦笑曰︰“卿可谓能言。”又谓周𫖮曰︰“伯仁,卿何负我?”𫖮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不能其事,使王师奔丧,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既出,帝召𫖮于广室,谓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副所望邪?”𫖮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时护军长史郝嘏等劝𫖮避敦,𫖮曰︰“吾备位大臣,朝廷奔丧,宁可草中求活耶!”

初,司空王导率子弟诣阙下请罪,值𫖮将入,导呼𫖮曰:“伯仁,以百口累卿!”𫖮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帝纳其言,与饮酒。既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𫖮。𫖮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繋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及敦得志,三问导︰“周伯仁、戴若思可为公辅?”导三不答。时参军吕猗说敦曰︰“周𫖮、戴渊皆有高名,瞻视不恒,若不早除,恐为后患。”敦乃同收害之。路经太庙,𫖮大言曰︰“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良,陵虐天地。神祇有灵,当速杀敦!”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为之流涕。时年五十四。与戴渊同杀于石头城东塘颓石上,百姓冤之,至今纪其石。贼平,追赠左光禄大夫。

𫖮字伯仁,汝南安城人,[31]安东将军浚之子。少有重名,神彩秀彻,司徒掾贲嵩见而叹曰︰“汝颍固多奇士!靖我邦族,必其人矣。”

及帝镇江东,中兴初,迁吏部尚书。以醉酒为有司所奏,白衣领职。太兴初,拜太子少傅,寻转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如故。时庾亮谓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𫖮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子?”

初,𫖮以雅望获海内盛名,后颇以酒失,为仆射,略无醒日,时人号为“三日仆射”。庾亮曰︰“周侯末年,可谓凤德之衰也。”案,《中兴书》:王敦素惮𫖮,每见𫖮,辄面热,虽冬月,仍交扇不休。死后,王导校料中书故事,见𫖮表救己殷勤,乃执表垂泣,悲不自胜,告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戴渊字若思,广陵人。少游侠,不拘操行。遇陆机赴洛,渊以其徒掠之。机见渊坐胡床,指㧑便宜,知非常人。遂上舫屋上遥谓曰︰“卿才器如此,何不学问取禄位,乃与群小行劫耶!”渊因感悟,弃刀流涕就机。机赏异焉,入洛,荐之。

及帝中兴,累迁尚书左仆射,出为幽、冀、豫、兖、并、雍六州诸军事,镇寿春。[32]王敦举兵,征入,筑垒于大桁北。既而石头不守,遇害,时年五十二。贼平,追赠右光禄大夫。

六月,旱。敦将还屯武昌,[33]不朝而去,多收时望杀之。敦在武昌,铃下仪仗生华,如莲华状,五日而萎落。是月,襄阳太守周虑承敦旨,害侍中、荆州牧甘卓于襄阳。[34]

卓字季思,丹杨人,秦丞相茂之后。少忠正。举秀才,累迁离狐令。见天下大乱,弃官东归。陈敏据扬州,深相结托,为子景娶卓女。及周玘、顾荣唱义,邀卓共讨敏,定江南。

帝初镇建邺,以为扬威将军,征周馥、杜弢,屡有战功,封南乡侯、湘州刺史。寻改安南将军、梁州刺史,镇襄阳。善于抚绥孤幼,估税悉除,市无二价。州境所有鱼池,先恒责税。卓至,不收其利,皆给贫人,[35]西土称为惠政。

及王敦举兵告卓,卓伪许之,而心不同。及敦将升舟,卓使参军孙双诣武昌谏止敦。敦闻双言,大惊曰︰“甘侯前与吾言云何,更有异!正当虑吾危朝廷邪?吾今惟除奸凶耳。卿还言之,事济,当以甘侯作公。”双还报卓,卓不能决。会湘州刺史谯王承遣主簿邓骞来说卓,言︰“王敦以私憾称兵象魏,此实忠臣义士匡济之时,时不可失。”卓笑曰︰“桓文之事,岂吾所能。至于尽力国难,乃其心也。”

时敦以卓不至,虑其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至,背敦说,因说卓袭之。卓遂决,曰︰“吾本意也。”因驰檄远近,陈敦肆逆,遣司马孙双奉表诣台,使参军罗英至广州,与陶侃克期,令谯王承坚守长沙。京师大喜,诏书迁卓镇南大将军、侍中、都督荆梁二州诸军事、荆州牧。敦闻大惧,遣卓兄子卬求和,谢卓曰︰“君此是臣节,不相责也。吾家计急,不得不尔。想便旋军襄阳,当结姻好。”及王师败绩,敦求台驺虞幡以驻卓。卓闻周𫖮、戴若思遇害,流涕谓卬曰︰“吾之所忧,正为今日。每得朝廷人书,以胡羯为先,不意祸起萧墙。且使圣上元吉,太子无恙。吾适据武昌,敦势逼,必劫天子,以绝四海望。不如还军,更思后图。”于是自猪口命旋军襄阳。都尉秦康说曰︰“今分兵取敦不难,但断彭泽,上下不得相赴,自然离散,可一战而擒也。”卓不从。乐道融亦日夜劝卓讨敦。

卓径还襄阳,意气骚扰,失常,自照镜不见头,视庭树而头在树上,心甚恶之。家中金柜忽鸣,声似槌镜,清远而悲。巫云︰“金柜将离,是以悲鸣。”主簿何无忌及家人皆劝令自警。卓转更狠愎,散兵大佃,而不为备。故周虑等附敦意,诈云湖中多鱼,劝卓遣左右捕鱼,乃袭害卓,传首于敦。四子蕃等被杀。

秋八月,琅琊太守孙默叛,奔石勒。

冬十月,沈充陷吴国,新昌太守梁顾起兵反[36]应充。京师大雾,黑风蔽天,日月无光。

十一月乙酉,罢司徒,并丞相。

闰月己丑,帝崩于内殿。太宁元年春二月,葬建平陵。[37]陵在今县北九里鸡笼山阳,[38]不起坟。案帝年四十二即位,立五年,年四十七崩,谥元皇帝庙,号中宗。案,《晋书‧荀崧传》:初,帝崩,群臣议庙号,王敦遣使谓曰:“豺狼当道,梓宫未反,祖宗之号,宜别思详。”仆射荀崧议,以为“礼,祖有功,宗有德。元皇帝天纵圣智,光启中兴,德泽侔于太戊,恩惠迈于汉宣。臣敢依前典,上号中宗”。既而与敦书曰︰“承以长蛇未翦,别详祖宗。先帝应天受命,以隆中兴。中兴之主,宁可随世数而迁毁!敢率丹直,询之朝野,上号中宗。卜日有期,不及重请。专辄之𠎝,所不敢辞。”敦深衔之。

帝幼有令问。属惠皇之际,王室多故,惟退让,不显灼然之迹,故时人未之识。唯侍中稽绍异之,谓人曰︰“琅琊王毛骨非人臣之相。”元康二年,从讨成都王颖。荡阴之败也,叔父东安王繇为颖所杀。帝惧祸及,将欲出奔。其夜月明,禁卫严警,帝无由得出,甚窘迫。有顷,云雾晦冥,雷雨暴至,徼者皆弛,因得潜出。先是,颖又令关禁贵人。既至河阳,为津吏所止。从者宋典以策鞭马,笑曰︰“舍长,官禁贵人,汝亦被拘耶!”吏乃听过。至洛阳,迎太妃俱归东国。

东海王越辅政,加帝平东将军,镇下邳。寻迁安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越西迎大驾,留帝居守。用王导计,怀帝永嘉元年始渡江,镇建邺。初,惠帝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及是,帝与西阳王、汝南王、南顿王、彭城王等获济,而帝竟登大位。

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颇以酒废事,王导一言,帝命酌引觞,覆之于地,遂绝。[39]有司尝奏太极殿广室施绛帐,帝令冬施青布,夏施青𦈌等帐。宠幸郑夫人衣无文彩。从母弟王廙为母立屋过制,流涕止之。然晋室遘纷,皇舆播越,天命未改,人心叶赞。元戎屡动,不出江畿,经略区区,仅全吴楚。

昔秦望气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及孙权称号,自谓当之。考其历数,犹为未及。元帝之渡江也,乃五百二十六年,真人之应在于此矣。太康初平吴,王濬实先至建邺,而吴降款,远归玺于琅琊。武帝咸宁元年八月丁酉,大风折太社树,中有青气属天,占者云︰“东莞有帝王之祥。”由是徙封东莞王伷为琅琊王,伷即元帝祖。明年,元帝生,天意人事,中兴符也。始西晋乱,武帝子孙无孑遗,社树折之,应常风之罚也。青气,东莞之祥也。

卷第五校勘记 编辑

  1. 西晋孝武太康元年平吴 “孝武”当作“武帝”,谓司马炎也。
  2. 荀藩 原作“荀蕃”,今据《晋书》本传、《通鉴》八七改正。
  3. 时年六十一 《晋书》本传云︰“年六十卒。”
  4. 京师人士闻其姿容从此遂甚卒 《世说新语‧容止篇》注云︰“案《永嘉流人名》曰:‘玠以永嘉六年五月六日至豫章,其年六月二十日卒。’此则玠之南渡豫章四十五日,岂暇至下都而亡乎?且诸书皆云玠亡在豫章,而不云在下都也。”《实录》系承袭《晋书》之误。
  5. 葬新亭东未悉本葬何处 《世说新语‧伤逝篇》注引《永嘉流人名》曰:“玠以六年六月二十日亡,葬南昌城许征墓东”。又引《玠别传》云“玠咸和中改迁于江宁”。《晋书》本传亦云“葬于南昌”,“咸和中,改茔于江宁”。许嵩未考《世说》注及《晋书》,故不知其本葬南昌城也。
  6. 玘字宣珮 “珮”,《晋书》本传作“佩”。
  7. 戴囦 即戴渊,字若思,《晋书》有传。囦,《玉篇》云古文渊字。盖《实录》避唐高祖名讳改“渊”为“囦”。
  8. 案图经江宁县名元帝初过江永嘉中置之在今县城南七十里南临浦水其水源出宣州当涂县下溪村西流入江名江宁浦也 “江宁浦”原作“江宁县”。江宁浦之名始见于《梁书‧王僧辩传》,云︰“贞明济江之日,僧辩拥檝中流,不敢就岸,后乃同会于江宁浦。”《陈书‧高祖纪》上亦云,北齐“水步不敢进,顿江宁浦口,高祖遣侯安都领水军袭破之”。是江宁浦之名在江宁县设置之后,江宁县不得取名于江宁浦,而应江宁浦取名于江宁县也。今改宋本改正。又浦水今存,源出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南原当涂县东北境,北流至江宁镇入长江,江宁镇即永嘉所置江宁县所在,此云“西流入江”之“西”字显为“北”字之误。详见《江苏省地图集》及《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
  9. 二月王素服出次举哀恸哭 《晋书‧元帝纪》、《通鉴》九0系元帝素服出次举哀事在三月。
  10. 韩绩 原作“韩缋”,今据库本、徐钞本、周钞本、刘钞本及《晋书‧纪瞻传》、《通鉴》九0改正。
  11. 匹䃅缢杀琨并子侄四人 《晋书‧刘琨传》载琨故从事中郎卢谌、崔悦表云“匹䃅不能纳,反祸害父息四人,从兄二息同时并命”,敦煌石室本《晋纪》亦云,“害琨父息四人,兄息、从兄息二人”,则《实录》“四人”当作“六人”。
  12. 诏改丹杨内史为丹杨尹 《晋书‧元帝纪》同。钱大昕《诸史拾遗》曰︰“案《地理志》元帝建都扬州,改丹杨太守为尹,《薛兼传》拜丹杨太守,中兴建转尹,此云内史者误也。晋制王国称内史,郡称太守,丹杨非王国,不当称内史。”钱说是,《实录》承袭《晋书》之误。
  13. 十一月具条列闻 《晋书‧元帝纪》、《通鉴》九0皆系于十二月,且癸巳亦在十二月,此“十一月”当为“十二月”之讹。
  14. 置博士员五人 《晋书‧元帝纪》同,然《职官志》云︰“及江左初,减为九人。”
  15. 年十五六 《晋书‧祖逖传》作“年十四五”。
  16. 今年西北大将军当死 《晋书‧祖逖传》无“军”字,当是。
  17. 冬十一月戊寅石勒僭称赵王于襄国 十一月戊戌朔,无戊寅日。《太平御览》一二0引《后赵录》、《通鉴》九一亦云在十一月,此日干当有误字。
  18. 在宫城南十五里 “十”,各本皆作“北”,库本、周钞本作“十”,今从之。
  19. 夏六月吴郡米庑无故自坏此五谷踊贵之象 《晋书‧五行志》上系此事于太兴二年,非三年。《食货志》亦云太兴“二年,三吴大饥”,《通鉴》九一同。《实录》误。
  20. 晋书后妃传 “后妃传”原作“妃后传”,今据《晋书》乙正。
  21. 庚申 《晋书‧元帝纪》作“戊午”。八月癸巳朔,戊午、庚申皆在是月,未知孰是。
  22. 辛未 《晋书‧元帝纪》同。然八月无辛未,日干当有误。
  23. 遐末波 徐钞本、《晋书‧元帝纪》、《明帝纪》作“段末波”,《王浚传》、《石勒载记》及《通鉴》九0作“段末柸”,皆为同名异译耳。
  24. 癸亥日斗 《晋书‧天文志》中同。然二月无癸亥。三月庚申朔,癸亥为初四日。《宋书‧五行志》五及《通鉴》九一并作“三月癸亥,日中有黑子”,疑是一事。
  25. 是岁周访卒 《晋书‧周访传》、《通鉴》九一皆云访卒于太兴三年,《实录》系于四年,恐误。
  26. 周筵 各本同。宋本《晋书》、《通鉴》九二、九三及《通志》三四作“周筵”。
  27. 隗入于石勒 “石勒”各本皆作“石头”。郦校云︰“案刘隗奔见下《隗传》,此云‘石头’,误也。”郦说是,《晋书‧刘隗传》亦云“隗携妻子及亲信二百馀人奔于石勒,勒以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今据改。
  28. 谯王承 “承”,《世说新语‧仇隟篇》注引《晋阳秋》、《司马氏谱》、《中兴书》并作“丞”,《通鉴》九一、九二及《稽古录》一三作“氶”。晋宗室另有南宫王承,不应同名,疑作“丞”或“氶”。
  29. 庚午帝释戎服 《晋书‧元帝纪》同,然四月甲申朔,无庚午,《通鉴》九二记此事于三月。
  30. 辛未 四月无辛未,《通鉴》九二作“三月辛未”。
  31. 𫖮字伯仁汝南安城人 “安城”当作“安成”。𫖮为周浚子,《晋书‧浚传》云汝南安成人,《地理志》上亦作“安成”。
  32. 出为幽冀豫兖并雍六州诸军事镇寿春 《晋书‧元帝纪》、《通鉴》九一皆云“司兖豫并冀雍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合肥”,时刘隗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若思不得再督幽州,疑此“幽”为“司”字之误。
  33. 敦将还屯武昌 《通鉴》九二叙王敦还武昌在是年四月。
  34. 是月襄阳太守周虑承敦旨害甘卓于襄阳 《晋书‧元帝纪》、《通鉴》九二并云,甘卓为周虑所害在五月乙亥,非六月。
  35. 皆给贫人 “人”,《晋书‧甘卓传》作“民”,盖许嵩避唐讳改。
  36. 梁顾 《晋书‧元帝纪》、《明帝纪》、《陶侃传》及《通鉴》九二皆作“梁硕”。
  37. 建平陵 原作“平陵”,《实录》卷六、《晋书‧元帝纪》、《通鉴》九二皆作“建平陵”,当是,今据改。
  38. 陵在今县北九里鸡笼山阳 《元和郡县图志》二五曰晋元帝建平陵在上元县北六里鸡笼山。《太平寰宇记》九0曰在上元县东十一里。二说与此互异。
  39. 引觞覆之于地遂绝 《晋书‧元帝纪》作“引觞覆之,于此遂绝”。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五作“因覆杯于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