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斋全书/卷三十六

卷三十五 弘斋全书
卷三十六
作者:李算
1814年
卷三十七

教七

编辑

岁首劝农教戊午

编辑

丰年为上瑞。瑞必有征验。人之恒言。必曰来年大有之验。征于腊前三白。顾今立冬。抵腊七十有日。得卄七番大雪。三之倍而又倍。积为九而倍三。丰之瑞。瑞之征。岂待大人之占。牧人之梦而决者。然而丕图即功之方。用答降康之眷。唯系劝农二字。南亩之馌。何与于田畯。而其至也喜。以至钱镈之具。保介之微。备治播修。其早其豫。于以见豳俗之重本。大抵农夫克敏。农官来茹。然后禾易长亩。岁取十千。将使稼如茨。而庾如坻。家家含哺。曾孙不怒。咨尔方伯居留之臣。即古所谓农官。上而不怒。下而克敏。其责唯卿等。卿等欲放忽得乎。始自东作之前。悉力尽心。一此莫忽于西成之后。则屡丰之庆。亶在于斯。卿等勉旃。以副元日之勤谕。

定州圣迹碑。移建于宣庙驻跸旧基教。

编辑

本州有两圣驻御之旧址。一在城外达川地。尚称元师台战场坪。此国初胜捷之旧址也。一在城内卓姓人家。此穆庙宿所之旧址也。竖碑之举。不可一为一否。而只建于达川。未遑于卓家者。实为欠事阙典。城外之碑。建阁移奉于城内。而城外已建之阁。则当敬书碑面。刻而竖之。如是然后两圣驻御之旧址。各有征信之纪迹。而体貌始可尊严。事面尤为完备。知委道伯与邑倅。须即经始。

北关七邑海奴冬等贡纳蠲免教

编辑

奴婢。亦民也。年前遍问诸道。各陈内奴寺奴之弊。而内奴之弊甚于寺奴。诸道之中。北关为甚。北关之中。南之北青,利城。北之端川,吉州,明川,镜城,富宁七邑贡奴。为尤甚。贡奴之中。海尺又尤甚。一口一年之所费。恰至三十金。其椎剥之苦。办纳之艰。为名编海奴之类。切肌到骨之瘼者久矣。虽欲著意于苏救之方。特以名色之各有藉重。明知其侵征之百倍于常贡。而营邑之臣。初不敢议及。弊岂有不可改之弊。善改之则斯已矣。朝家之于小民。视均赤子。何厚何薄。而平民之弊。犹且随闻而随救。惟于此辈。每诿之无奈而置之者。予甚歉然。且况北关。是兴王之地也。朝家之俯庇。此辈之仰戴。且果如何也。就宣头案。细考屡百年服事之来历。宁忽于拯水火措衽席。煕煕然乐其生之方乎。所谓海错之四等常贡。有百其歧。不一其科。观于该道之修启者。益知其所不知。既知之。其可任他乎。举其大者。莫右于蠲给四等中应贡最多之冬等。在海奴。庶或为一分息肩之道。右项七邑冬等之出于海奴者。幷行蠲免。外此又有抺去者。亦为勿捧。此举岂直为此辈也。所以推丰沛之思。曁漆沮之贡也。著金石不易之典。示宫府一体之义。如是釐弊。如是宣纶。内而宫差司属。外而道臣邑倅。皆各贴壁恪遵。俾有永久实效。

谕关西伯采访明于经旨之儒教

编辑

关西素称尚武之乡。而我东文明之启。实肇玆土。盖昔三古之世。执壤于涂山。比河于𬇙水。地留九井之制。俗传八条之教。传所云君子国者。即今之关西是耳。以其江山美丽。财贿庑盛。士不以齐鲁待之者。匪今斯今。予每惜之。尝记长陵盛际。有金台佐者。为乡先生。教授学徒。故司业鲜于浃。出于其门。而膺旌招之列。与先正文元公。后先为成均创设之职。自此西土之士。能知性理之说。而顾今近二百年。寥寥不复闻焉。岂士不如古而然也。特朝廷局于注格而不之用也。莫曰山分东西。各有其种。邑虽十室。亦出忠信。环箕封方千馀里。岂无如故儒臣之硏经志道者乎。且予欲依关东诸路宾兴之例。以试其士。而功令之体。习见于应制诸券。其声律骚选之作。虽多差强。此不足为西士多之。令道伯。采访其娴于经传之旨而为一乡所咸推一道所共诵者。列名以闻。当以尝所欲问之经传疑义条问。以叩所存。以备顾问。

新印五经百篇与甲寅新印三经四书。丙辰新印春秋左氏经解。同藏于太学尊经阁。告由圣庙教。附注。春秋进书日教。庚申朱书百选雅诵藏于四都八道列邑校宫教。

编辑

圣经义当尊阁。御定册子体貌。尤为自别。且欲便于晩来诵读。为此大板刻印。而字样遵启蒙集笺。今既告完。今此新印五经百篇。与甲寅新印三经四书及丙辰新印春秋左氏经解。藏奉于太学尊经阁之本。当同藏。昔朱夫子知漳州。印易诗书。而春秋则只取左氏经文。别为一书。以踵三经之后。是谓四经。印役成。遣从事祇告厥由于先圣之庙。甲寅本藏奉后。姑稽告仪。以待是书之成也。来朔焚香日。令泮长。告此由于圣庙。仪节。用五礼仪所载朔望祭礼。而祝文亲缀。亦当亲传。令太学知悉。春秋。圣人大一统之书。而如日星之大义数十。大书特书。不一其书。而三王之心法。待孔夫子而明。夫子之笔法。待朱夫子而著。特以见行之书。经与传无别。此乃圣祖分命儒臣。釐例正义。经为纲而传为目。俾寓大书大一统之义者。何幸修述于二百年未遑之馀。今始完印而进书礼成。况值岁暮。益喜有阳复之渐。所进春秋书一本。藏于春秋馆。馀当分颁。令内阁知悉。董事诸臣。各加宠锡。以示重其事之意。○朱夫子予所尊而师之也。尊其道。莫如读其书。读其书。思与吾党之士共之。甲寅新印御定朱书百选。己未新印御定雅诵。四都八道三百州府郡县。各颁一件。藏于校宫。如太学之尊经阁。雅诵则既活印翻刻。以寿其传。而朱书百选。则两南关西。虽已翻刻。京中则只有活印本。令内阁一体翻刻。湖西关东关北及四都。以内阁所藏活印本。先为下送。京畿海西。待内阁开板印出下送。岭南湖南关西。以本道藏板印出。与今下雅诵。同为分颁。俾域中之冠儒服儒者。皆知予尊朱之意。

因义士车礼亮后孙心光婚娶查实启。谕箕伯湾尹教。附注。车义士祀孙。令湾府设窠给料教。襄武公郑凤寿后孙圣鸐录用教。

编辑

望拜行礼。只隔一宵。来此斋所。感挹风泉。际见湾尹报辞之转闻者。移时无语。不觉寒心。车义士忠节。万古恁么只一人。无此一人。海东将何有辞。惟玆录后恤裔之举。非曰无憾于旌异。特不过使我国中具视备聪之类。咸知至于今不薙不剺。赖有此一人也。爱人犹爱屋上之乌。况乎此人之家。其所庇颣掩瘢。如视己家之人。即秉彝之所共然。藉使乡曲愚迷。怯于官威。所对虽或有些少违舛。何忍到底穷核。吹毛成罪乎。所谓已婚。安知是备礼。渠亦云尔。则所谓婚单。未必非假单。又有一言而可晣者。无论远近。近俗率多希望侥幸。渠之因特教给粮马起上者。盖为别般录用。大则崔性烈之宣荐可期。小则张梦说之别军职可做。渠岂不知此来之为鱼变成龙。而看作弊屣。一念只在于七十老父母之离舍。泣诉兵判。乞即还乡。此一款。可谓忠臣之裔。又有孝子。今若以聘与奔之真假。苛生别议论。归之告官之失实。则渠之奇壮。于是益著。而营邑之做错。乃反益彰。深为箕伯湾尹耻之。然而以朝家至诚为其家之苦心。见营邑举行之反常理。悖恒情。自不免始焉无语。终又为之寒心。湾报虽欠商量。卿何无所变通阔狭于誊启之前。以贻朝廷不择营邑之臣之耻乎。前月。兵判李时秀筵奏。车心光尚未婚娶。教曰。义士之后。尚欲收用。年过三十。迄未婚娶云者。箕伯湾尹。可谓不能举其职者。在他道他邑。年来朝令。何等申严。固不敢若此。况该道该邑乎。又况是谁之家也。是谁之后也。不为劝婚。至今为鳏旷之夫。抑何委折。为先令道伯。查实状闻。当该道臣守令。一体指名现告。赠牧使李士龙之后一人。长置禁旅。向有定式。何况车义士家人乎。奉祀孙。令湾府别设料窠一窠。无论年之少长。永为给禄。每人初给禄时。必也状闻。禄米依护军禄。自本曹成给官教。以该府公谷会减事。定式。北道人康世爵。即不过流寓之人。永付司果。世世给禄。为不易之规。车比于康。其高忠卓节。岂可同年而语乎。如是定式之后。渠父当受禄。口传即为下批。授护军官教。于车心光。给粮资铺马下送。恒例外。倍数题给公谷劝婚。而仍令道帅臣湾尹。优助婚需。另择婚处。过婚后亦即状闻。心光情理。势难远离。其外亦有可合收用人。枚举状闻事。幷令庙堂行会。○尝见龙城双义录之印出者。知其赠兵曹判书襄武公郑凤寿。其弟赠户曹参判郑麒寿之事迹。日前知其后孙圣鸐之上来。令内阁。寻其䝴来之古迹文字。岂特为渠家之至宝乎。大抵襄武兄弟之之功之烈。光于属国。彰于海内。今于其孙之登筵也。如对伊人之典刑。而摩挲遗编。嗟叹久之。何可无一言而还其卷乎。且渠千里裹足来京。印行渠先实蹪。其心可取。幼学郑圣鸐录用。

录用忠翼公郑崑寿,宁远伯李成梁,光国功臣兪泓后孙。编成尊周录教。附注。丙辰赠承旨赵廷翼赐谥。故博士尹衡志赠职。赠都承旨郑百亨后孙坛享参班教。

编辑

窃稽我穆陵朝重恢之业。始基于平壤之捷。终成于南海之战。而时则有赠领议政西川府院君忠翼公郑崑寿。控于大邦。靖我四方。有赫声烈。刻画金石。至今照人耳目。是日晨朝。遥拜神宗显皇帝讳辰。有风弗弗。泉亦东流。忾我寤叹。尤增榛苓之感。记昔西川府院君之奉使也。圣祖谕之以国之存亡。在卿此行。及单车入燕。恸哭司马门下。石尚书以为秦庭之哭。无以尚之。敷奏天门。帝赫斯怒。玺书先降。而褒诩行人泣血之诚。王师踵发。而荡扫遐陬氛翳之气。遂复我两京八路。维亿万年奠于磐泰。莫非我显皇扶颠字小之盛德至善。没世不忘。而若其至诚格天。用将皇威之功。则西川为首于当时诸功臣。恭睹先朝。尝以三月十九日。望拜于殿庭。而起感于故相文贞公金堉之在馆请援。特命其孙将臣金圣应参班。仍加品级矣。况当是日。行是礼。岂可无述志示意之举。遣官就西川祠版侑祭。祭文。当亲缀。且思之。肃庙甲申。宗伯之臣建白。别设军衔一窠。以待其祀孙。其后未闻有司之遵守。西川祠版之在何地与祀孙之谁某。令吏礼曹。访问以闻。曾闻宁远伯七分之摸。寄在江都。而飒爽酣战之姿。尚令人肃敬云。其祠有额号乎否。下谕守臣。摭实启闻。宁远之家。摠管李源之子孝承遭艰。而适因兼带之别军职。虽给军监之散料。料与禄。体段各异。殊有违于不绝之义。所受散料。换作军衔禄。阕服间权给。前府使李宗胤。即摠兵之七代孙。而居则在于影堂所奉之地。即令御将李汉丰。作阙其营中军。以宗胤拟入。欲说皇恩。涕在言先。人情久而狃安。大义日益湮晦。幷与朱夫子八个字训语。而漠然若相忘。则君君臣臣之所谓天经地义。几乎熄矣。此尊周录之所以编辑也。荏苒迁就。汗青无期。俾即专意完篇。命将东援。即再造我邦之恩。而颁降宝典。一洒二百年之诬污。尤岂非万倍于东援之昊天罔极之恩也。尝见光国志庆录。故相李畬之记语曰。圣祖至诚事皇朝。皇朝之父母于我。亦无所不至。此圣祖所以得于皇朝。不止于光国。而复有壬辰再造之恩。此言诚然。光国元勋。即故相忠穆公兪泓。赠领相文贞公黄廷彧。赠领相文烈公尹暹。而忠穆为上价。奉宝典而东来。今其嫡长孙汉章。以老职袭封杞宁君。亦令吏曹。问其居住。有敦宁则同敦宁拟入。否则同枢实职。今政差除。以为记此日之道。近因编辑事。始闻之。赠承旨赵廷翼之忠义凛然。比之同时赐谥诸臣。相伯仲。特赠正卿。今番两义士议谥时。同为举行。赠都承旨郑百亨。节义卓尔。观于十旌门。可以知之。况其地处何如。而既未易名。其后孙亦不得陪享云。岂非欠事。使之参班。故博士尹衡志斥和一疏。不下于胡澹庵。则尚阙貤赠之举。其可乎。特赠三品。

本朝义士白大豪等。皇朝漂人林寅观等。春秋幷享显忠祠坛教。附注。坛祀仪节教。

编辑

皇朝崇祯丙子以往。山河包羞。章木带腥。而尚今为志士之所扼腕而裂眦者。辛巳之崔孝一,车礼亮事也。丁未之林寅观陈得事也。当崔孝一之市舟浮海也。关以西许多壮士。被酒悲歌。相送于港口。而谋泄争死。无一得脱。其勇也扛鼎。其术也舞剑。其忠义也薄云而耀日。毕竟事不成而死者。命也。同时被祸。已蒙旌褒之外。又有二十一人。而名姓之传者。仅七人耳。猿鹤讴吟。尚有烦冤。茫然风沙。水落石出。每西望欷歔。未尝不拊髀于邑。有宋威愍公郑骧。葬以衣冠。而建祠以祀之。唐卫士手击金虏以死。而名字不闻。朱子犹表章之。崔,车诸人之祠。亦仿威愍故事。则以其姓名之不传。讵少卫士之忠节乎。木牌纸榜。广招享之。盖有崇节祠近例。而府内既有显忠祠。以其牌面藏弆本祠。遇春秋祭日。并享于坛。仍令道臣。就其祠。题其牌面曰皇明义士白大豪等二十一人。祭用刚鬣斗酒。著为式。若林寅观等九十五人之事。固出于迫不得已之意。而故副学李端相之诗。故洗马尹以健之疏。可以无愧于千秋。彼九十五人之一时并戮。惨伤错愕。何嗟及之。其来泊。虽在耽罗。其回程。必由湾上。而于今一百三十有二年之间。尚未有宣郁疏冤之举。其为阙典欠事。莫有过此。适当二十一义士并享之时。九十五人。一体造牌同祭。题曰皇朝遗民林寅观等九十五人。若是则礼似有据。义似有辞。幷以此意分付。神理不甚相远。则距泉漳不啻敻邈。况百馀年之后。始行并侑之典。年之久地之远。有如彼。其所招招之举。宜有拔异之例。略仿城隍发告仪节。行祀前期。先令守臣。告于城祠。祭日备礼行事。告文。道臣撰送。

录用皇朝人黄功后孙教

编辑

中州之难。士多浮海而东者。盖自管幼安始。而唐之南敏。宋之郑臣保诸人。即其亚也。及至皇朝启祯之间。山行水宿。踵相接焉。钱塘黄功其较著者。去国忧愤。往往发之吟咏。而尚操南音。树高牙。拥大节。立憅边上之迹。亦有可以因诗而见者。况与林陈问答之时。呜呜咽咽。如庆卿歌而渐离筑。发森森冲冠。其人之豪隽魁垒。于此又可知耳。若使其人。当晏燕无事之日。奉皇诏而来。则东之士女。将奔奏于车尘马迹之傍。瞻望其皇华四牡之仪。而亦不可得也。又若其子弟随至。则仰之以贵游。推之以上座。而今也飘零百年之后。习俗之浅之愈甚。玉佩文章。尚矣无闻。名编行伍。负薪不封。真所谓淮橘为枳。宁不恻然而伤心。后孙世中。虽得讨捕使衔。其嗣胄落在乡曲。尚不沾禄。岂不是欠事。黄公功奉祀玄孙淮阳幼学圣才。先令御将。付该营劝武。招见身手启闻。而起送时。道伯给铺马粮资。世中子出身胤。付禄禁旅。

长陵树木播植教

编辑

陵寝局内树木拱护之方。何陵不严重。而本陵尤为自别。以其有宁陵朝手植松梓之在于旧陵。而先朝辛亥。又遵圣迹。手植三松于新寝。予于己酉初谒是陵也。亲审三松。围铜以封识之。本陵一树一柯之恭敬保惜。当如何。观其看审之启。枯损数爻。不可但以伙然言。为今之计。莫如专意补植。俾有蔚然之效。而以陵军数十名。何以责役乎。摠帅申大显。管此役。退与地方官陵官道伯相议。自今秋冬。播橡实。植松树。待开春。益加著意。秋亦如之。则不出数年。将见播者出土。植亦茁然。复旧观之美。似不至于甚用力。举行播植之数。议庙堂。从便拮据。

今秋陵谒。定于敬陵,昌陵教。

编辑

秋幸。以三南民事之夙宵不遑。拟待来春。为之取考先朝各年谒陵誊录。春秋七旬。至乙酉年。未有旷谒之例。则秋幸当为。为则当谒元陵。少纾四载旷觐之孺慕。而且思之。今年即我敬陵朝诞降之旧甲。而月日又在迩。圣祖诞育启佑之至德至功。如桓庙之于国初。逢此年。若不别有伸诚寓慕之举。则是岂仰体先朝每考旧甲。辄述先烈之圣意乎。如是运意之际。宣陵受香。适当今日。若有指教者然。且况昌陵讳辰之旧甲。又在是年。以敬陵朝因心之友。宣陵朝继体之孝。又欲仰体。则岂可虚过乎。明陵在敬陵局内。弘陵在昌陵局内。历谒又便近。今番当诣敬陵展谒后亲祭。仍诣昌陵展谒后。亦为亲祭。祭文当亲撰。局内诸陵展谒。则明陵,翼陵,弘陵。各于局内陵寝。亲祭后为之。幸行日子。以今月晦间择入。

领敦宁金履素隐卒教

编辑

问疾史官之回。虽知其添剧。岂料遽闻云逝。却疑非真。惊䀌何言。确乎有守。貌如其人。朝廷之所眷待而倚毗之者。果何如也。年前一著。即所敬叹。况故家乔木之凋零。尤无以为怀。卒金领敦宁家吊祭礼葬等节。分付该曹。照例举行。举哀临吊。虽不若礼。遣近侍。致吊于第三日。致祭于成服日。大臣丧例。即赐谥。不逾靷期。斯速撰状议谥。而禄俸之限三年。录孤之待阕服。幷依例施行。

高丽忠臣金济赐谥致祭教附注。皇朝礼部尚书金澍赐谥。尚义祠,金乌祠赐祭教。

编辑

向因岭儒言。谥高丽忠臣皇明礼部尚书金澍曰忠贞。而今将伻官宣侑际。闻其兄名济号白岩。以平海知郡。题诗壁间。浮海而去。不知所终。而变其名曰齐海。盖欲思齐于鲁连之蹈海云尔。东俗蚩蚩。自箕师以后。得闻彝伦之叙。及至郑文忠诸贤。迺能倡明之。皆以隐为号。号称九隐。即圃,牧,陶,冶是耳。外此七十有二人。同入山谷。而名曰杜门。又如典书尹璜之自号以后松。掌令徐甄之寄感于望京。前后磊落相望。至于今辉人耳目。唯白岩以忠贞为弟。节义双成。无愧乎孤竹君之二子。而尚湮没不称。海上之估师渔父。指点其遗墟。往往有流涕者。夫事有显晦。而理有诎信。即莫不有时与命存焉。惜乎入闻之晩也。令弘文馆议易名之典。似此之人。宜乎酌东海之水。采西山之薇。以招其有往无返之灵。宣谥日设祭海上。以寓朝家旷感之思。圃隐之立节。冶隐之全节。死固荣矣。生亦不怍。举施旌忠节惠之典。惟金聋岩澍。临江寄衣。遁迹荆楚。皇朝奇之。除礼部尚书而不就。以其禄终身。至今沅湘之间。盖多其子孙云。尝闻公素居岭南善山。州之人士。将营俎豆之所。而难其地。忽有长虹一道。起自衣履之藏。插于洛江之半月岩。咸曰公所命也。就以建祠。后朝廷闻之。宣其祠名曰尚义。遣官致祭。列朝优异之政。至矣尽矣。而易名一款。姑未议到。何况岭儒以其未遑之由。齐吁辇路。激感予衷。何可逾日。即令弘文馆。议以美谥。宣谥日。遣承旨致祭。祭文当亲撰以下。且闻之。冶隐之祠在邻近。招问岭儒。如果然云。当以尚义祠进去承旨。一体致祭。礼曹详问草记。年前生六臣中金时习谥状。许令清节祠儒。求状于文任。今亦令上来儒生。依右例为之。俾勿愆期。

今都政。文荫武守宰见窠。禀旨互拟教。

编辑

西京之重吏选。即敦本爱民之意也。文景之际。自令长至二千石。升为公卿。其间不过三四转。固无清官美衔之设。为通塞排比之阶者。故官吏长子孙。清慎畏法。风流笃厚。元元煕煕。蔚然有三代之馀风。今也不然。百僚之中。分为三班。三班之中。又有许多歧路。用人既用科目。而为台省馆署法从之列者。乃反不若荫武。内而不得为掌赋之职。外而不得为字牧之任。又或平地推跻。使之参闻庙谟。以其践履之无素也。闻见之靡据也。于金谷甲兵。茫昧如瞽之铺筹。下于此者。皓发蓝袍。往往不免于窘乏。真所谓所用非所求。是岂古例则然。盖因谬袭转甚。若使新进文臣。试吏下邑。兼及邮障。习知民生之疾苦。及其驲召而来也。造言退牍。历陈兴弊举瘼之策。则九重虽邃。四野在迩。其为有裨民国。远胜于一遣衣绣之行。虞廷之敷奏明试。只当如此。且朱夫子自南康入对延和。首言经总之钱。科罚之事。近者文倅之许令应旨。外史之饬谕照察。夫岂无斟量而然哉。曾于宾筵。询问大臣诸宰。使之烂商禀裁。侧听无闻。窃为之泄泄也。今当大政。又此申复。更令庙堂知悉。另究对扬。又尝以故相之奏为甚是。屡提文荫武交差事。言于筵席。而汔未指一定式。近或特教换窠。即试其可否之意也。今都政。见窠亦令禀旨互拟。

领府事洪乐性隐卒教

编辑

才闻有慎。方蕲不药。岂意今日。遽闻长逝之报。痛衋伤怛。不禁潸潸。生于绮纨之门。长于轩冕之涂。老于钟鼎之府。策名立朝。五十有五年。年跻上寿。位至上相。有百福之完全。无一事之欠缺。阅历世故。超然为元祐之贤大夫。而平生所借手。即谨畏二字耳。持心则和平。待人也笃厚。处亨愈谦。居宠若忧。世所称汉之石奋。唐之汾阳。莫与为俦。今焉已矣。何嗟及之。卒领府事洪乐性家凡百举行。自当按例。而东园秘器之赐与勋戚家。即是殊典。长生殿退件板材一部。使之即刻输送。当日遣承旨致吊。第三日。遣史官恤孤。第四日。遣正卿致祭。祭文当亲撰。仍令弘文馆。趁襄前议谥。禄俸亦为限三年输送。

奉朝贺金锺秀隐卒教己未

编辑

金奉朝贺又逝矣。所谓伊人。恻伤何及。记昔三十年前宫筵一语。遂契旷千之遭逢。而慨然以义理自许之死靡悔。仗遇巷之殊眷。起当时之宿望。掌二铨绾五营。爰登黄阁。仍归绿墅。虽中间风霜之百变。夷险一节。舆人为之讴诵。居家而孝。处官而廉。环顾廷中。受知最先。而今不可以复见矣。致吊恤孤。当自内阁按例举行。而第四日。遣阁臣致祭。祭文当亲缀。禄俸限三年输送。仍令本家。即速撰状。送之弘文馆。议谥。

行别厉祭教

编辑

近稽故事。虽非厉气。凡属无名之疾。辄皆别设厉祭于城隍山川。而设坛郊场。慰祭死伤。昉于成周疈磔遗制。以今为民靡不用极之义。无于礼而近于礼者。犹可义起而行之。况周公载之周礼。至于我列圣朝。亦尝行之。则不即修而举之。非所以和神人之道。问于大臣。佥议亦然。京中则北郊。遣京兆堂上。行别厉祭。东西南三郊。遣经幄之臣。行慰祭。两西则厉祭慰祭幷设。而其外诸道。皆举疈辜之礼。合行条件。庙堂与礼曹。考据前例施行。

判府事蔡济恭隐卒教

编辑

忧民一念。乙夜明发。际闻长逝之报。展也之人。何斯至斯。予于此大臣。实有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奥契。此大臣间起人物也。其禀赋也杰然有气力。遇事直前。不慑不挠。发之为诗。悲壮忼慨。人云有燕赵之遗风。妙岁策名。受知宁考。绾金谷而掌丘甲。润色乎云汉之章。竭诚于尝药之地。每一奏对。天笑为新而其须犹未及星矣。及予嗣服以后。市虎交腾。枥骥靡挫。拔之刀俎之中。跻之钟鼎之上。由内阁入耆社。寿至八耋。拟赐鸠杖。其位高而职亲。眷厚而宠盛。使一世之人。关口而夺气。可谓得如彼其专。而古亦罕闻焉。且况五十馀年立朝。所秉之固。即尤所叹服者。今也已已焉已矣。卒判府事蔡济恭家凡百举行。自可按例。而承旨致吊。依洪领府事例。遣阁属官恤孤及护丧等节。依阁臣大臣前例。成服日致祭。承旨自当举行。内阁致祭。则亦依金奉朝贺例。待祭文制下遣阁臣。而禄俸。限三年输送。葬前议谥。

园幸辇路扫雪军给复教

编辑

今年初见雪华。即遣别军职。询弊于五日奉审之行。闻其回奏。始知反为弊端。大抵园幸时辇路扫雪军。既因特教。每年给复。量其步数。计其结役。则辇路田夫。各其名下。假令一结应役。则几负以给复除减。几负以税摠定式。夫然后路傍田夫。咸知朝家蠲恤之泽。皆可乐趋争赴。而本府则不于当者名下。减给结役。就元摠中。除出几结几负。以钱代给。故代钱之数。随其丰歉。多寡不一。无知田夫。或认以雇价使役。朝家为所重便民之举。实惠无以下究。先自本府釐弊。幷与辇路各邑及广州留守处。亦即往复。从便停当。俾有对扬之实效。

园幸辇路扫雪军给复教

编辑

今年初见雪华。即遣别军职。询弊于五日奉审之行。闻其回奏。始知反为弊端。大抵园幸时辇路扫雪军。既因特教。每年给复。量其步数。计其结役。则辇路田夫。各其名下。假令一结应役。则几负以给复除减。几负以税摠定式。夫然后路傍田夫。咸知朝家蠲恤之泽。皆可乐趋争赴。而本府则不于当者名下。减给结役。就元摠中。除出几结几负。以钱代给。故代钱之数。随其丰歉。多寡不一。无知田夫。或认以雇价使役。朝家为所重便民之举。实惠无以下究。先自本府釐弊。幷与辇路各邑及广州留守处。亦即往复。从便停当。俾有对扬之实效。

忠贞公郑雷卿后孙录用。文正公赵光祖家可为禄仕人访问教。

编辑

予于忠贞公郑雷卿事。心常碨磊不能舒。当俘奴侵辱之日。见陵之耻。百倍邻喝。忠贞愤恚之甚。而欲以计挺身下手。竟未免被害。国人至今悲之。如学士焉。此岂非所死之事不同。而所死之心。同归于杀身成仁者欤。忠贞即质馆之一从官耳。身不佩国家之安危。职不与廊庙之𬣙谟。爰曁乃僚。旅往旅返。则爵禄富贵。固其傥来。而不耐满腔之愤。必去反喙之贼。捐弃死生。发谋出虑。欲假手以诛歼。何其忠也。及夫不密而露也。一言逊谢。则其躯可全。其难可释。而男儿死耳。不死非夫。不挠不屈。拜辞君亲。蹈白刃如就乐地。何其义也。嗟嗟孝元。甘与之偕死。傥使忠贞之计。得行于当时。除俘奴如腐鼠耳。俘奴除则忧虞可祛八九分。亦可以安意专力于修攘之策。而忠贞之志未就。忠贞之身先死者。天也非人也。胡铨斥和之书。鲁连蹈海之操。谁昔所养。有以致之。而况其临死从容。能人所难能者。尤亦凛凛然可敬可感。然于忠义之家。不幸出乱逆。而若敖之馁。今焉七十有馀年矣。因后孙之有累。揜祖先之大节。殊非朝家尚忠褒善之典。前此特举易名。意岂浅浅。近者郑文简祀孙。既授之一命之衔。旋与以百里之任。文简忠贞之节烈。并耀齐美。而均是无故之派。同一主祀之人。荫补之或施或否。亦岂一视两家之政乎。郑思忠直孙之为忠贞后者。令铨曹问名拟初仕。祠版所在处。当致酹。郑文简祠版。一体设行。幷待祭文制下举行。先正赵文正家。亦有念旧录后之命。而反又零落。年前赐祭。无异委命于草莽。念及先正。为之怆愍。可为禄仕之人。亦即访问。

前判书赵心泰隐卒教

编辑

此将臣。受知也深。故委任也专。自关西防御。北阃南服。滚滚超越。数岁中。遂至登坛。而顾彼营洛之役。前后殚诚。绩庸茂著。虽汗马提兵之劳。历数前古。罕与为比。屹如干城。倚而为重。司三军之命。跻八座之秩。未足以酬其伐而旌其功。岂知大树之飘零。曾不少淹乃尔。嗟衋之极。不觉哽咽。卒判书赵心泰家。成服日致祭。仍令该曹加秩赠职。照盟府上勋之例。节惠亦即举行。而例赙外倍数输送。柩材择给。

湾府还谷移换添留。饬道臣教。

编辑

治民如烹鲜。勿扰之而已。且民固一耳。南民劳东民苦于粟麻鱼盐之征。西北之民。逸而无秸铚之转输者。作法立程之本意。岂或欠于一视而然哉。观于禹贡五服之别。甸服以外。不与于厥赋九等。况彼湾之为府。处在边塞。夫无征布。秋无王税。则道状所谓当用他邑通行之例云者。此果为道伯者所可发诸口而笔之书者哉。举给虽非谬规。无布无税。即亦无于例之例。则今若拂民情改邑俗。先创举给之规。边土人心。转相不自安。将以为还制既改。税法亦当随以改之云尔。此非无中生有之葛藤而何。藉使反于是。无毫分掣肘之端。朝廷自有朝廷之体。守臣以疏以面。既奏又奏。朝廷不以为非之。许令厘改。则道臣但当奉朝令举行矣。且况东西南北内外地之民。劳逸各殊。即古今不易之则。则忽以通行二字为防启之话欛。何乃太无商量乎。近来道伯廉声未闻。清南直路。谷簿枵然。甚至凭借新设之军营。而市直高下。与民争利。民之困于还政。亦已久矣。此一款。虽非此伯之罪。而及今通变之时。善行裒益之政。则谷则无胫而至。民则不识自安。故道臣之不即决给。尚以为甚非之。又何敢张皇其说。𫌨缕登闻乎。该道臣为先推考。此状启还下送。无论分年与当年。又无论如何方便移换。只于举行后。以其形止状闻。

叙前上护军金载瓒教

编辑

尝闻古有一儒臣封章。辄百拜。以实头辞。谨百拜之语。及老而筋力不逮。则减为五十拜。又改头辞以谨五十拜。近有一重臣按藩。著名于状本也。番番必盥手正衣冠。视诸以军衔辞枢衔。借他手塡己名者。其敬谨缜密与疏阔颠错。不啻较三十里而已。安得不为重臣深惜之。然而饬既施。前上护军金载瓒叙用。

华城邻近邑私养山树木禁斫教

编辑

今闻奉命行回奏。外营邻近处邑校。称以桥梁或水筒所用。持判官勿禁帖。四出勒斫。士庶丘木。在在未免濯濯。年复年来。愈往愈甚云者。岂不骇然之甚乎。虽曰应用之不可已者。其可纵校行恶。不之禁戢乎。近于莫重植木之节。朝家一心憧憧。以朝家为园寝植木欲望其苍郁之心。反隅于邻邑士庶各爱其山松梓之心。则彼士庶见困者之心。果如何。既往虽不必一一追加严惩。此后邻邑私养山斫取树木一款。各别严禁。虽于桥梁所用。亦勿以判官一张禁帖施行。必皆关由外使。又必录其株数。以待来头奉命摘奸时凭考事。分付外使处。亦令畿伯。遍饬华城邻近邑。虽有华城勿禁帖。除非外使公文之许施者。切勿施行事。晓谕民间。俾知此谕之亦出于为所重。

朱书专治儒生申饬录闻教

编辑

向以朝士儒生。专治朱书者。使之闻见录闻。大凡人才之于朝廷。系于求之之如何。何况读书之士深自藏修者。其肯自至乎。譬如玉不自出。人自采之。镜不自见。人自照之。叩之则应。其理不忒。而宣纶且有月。尚未见录闻。今之俗弊。经学虽云忌讳。而予所求之者。既异于反其所好。则何若是泄泄之甚。经传与朱文相须。业经则必先笃信朱子。专治在其中。然而不以一人录闻。岂或世无读书之士而然欤。曰无之则是诬一世也。宁有是哉。待之之久。又不得不烦予一言。宜使大臣铨臣方伯之臣。谨悉之。

不言三司问启教附注。大司谏金达淳等问启批。

编辑

京外殿最开拆日。宾对例为頉禀。特使之进定于今日者。何也。昨日则因大臣之堂参。赴坐不得为之。今日则以候班入来。仍令来会。而未明求衣。待曙引见。一则欲闻匡救阙失也。一则欲闻裨益于民国之言也。予于御极二十有三年。无一事之仰答天心。俯循民情。而灾沴叠见。忧虞溢目。观于时令之不顺轨。而天怒民怨。灼然若烛照。春间所经。甚于龙蛇。以至入冬而尤乖。当寒不寒。非时之雨。无异深秋气候。夙夜战恐。忘寝忘食者久矣。然而方寸之间。无感回孚应之诚。再昨夜轰烨。有非穷阴在陆之象。默数愆尤。无往非罪。和衣转侧。直到昧爽。苟非愚无知觉之下户编氓。凌晨临殿之本意。孰不揣知。而名之曰谏长者。自候班直归私次。因是下位僚台。一齐悬病。是可使闻于邻国乎否乎。邻国则时令适宜之故。赴燕之行。䝴咨之回。皆称雪塞难通。而彼中之雪。为域中之雨者。尤岂不反常之甚乎。然而职在三司之列者。胶守阳复前后之常例。侧听三日。无一人效一日之责者。不能导之使言。予固自反。在三司各尽己分之道。果尽分乎。不尽分乎。彼谏长者。一瞬顷骤跻内外清献。阎罗之介介。虽难责之于人人。而幷与入侍之玉堂。既借前席之咫尺。而上自衮躬。中而时政。下而民事。缄口囚舌。不敢发一言。而随诸臣退出。其可曰先正其有后乎。幸因大臣以民事及禁采金等数条。有筵奏。虽免无聊。所谓三司者溺职。难免其责。推罢等典。真所谓不屑之教诲。幷不为之。其委折。即令该房。问启于行公诸人。少警褎如之聪。既往勿言。而凡事各有应行格例。则固不可以一台阁玉堂一己之见。破格为之。官以谏名。职是论思者。何言不可言。何时非其时。而观此问启。有若不敢违越格式。有怀莫伸然者。诐辞知其所蔽。遁辞知其所穷云者。若为今日三司而设也。圣人之言。岂欺我哉。合启体段。三更前例为传启。况诸人皆诣台。凡有可言。使之竭论不讳。因此又有提饬者。名之曰合启。则只使一台人来传启。全失古例。至于长官。除非次对时。则近不诣台。清朝典章。为近日取便之诸台所毁画者。不亦寒心之甚乎。此后长官无敢悬病之意。严饬两司。仍令该房。载之故事。无或如前任他之为。

守令筵对毋得辄称丰年教

编辑

因事上来之守令。召见问年事。则虽值稍熟之岁。奏对常有不足底意。即分忧之本色。近来则有问。辄以丰年二字。应口以对。此亦习俗中一端。既往虽勿论。此后必也称停奏对。而若有违越者。该房察推。

元子册储冠礼嘉礼。令礼曹择吉日教。庚申

编辑

月正元日。祇拜庙殿宫。亲告元子册储冠礼与嘉礼之由。令礼曹择吉日。

岁首劝农教

编辑

今于月正元朝。祇拜太室。仰念我列圣朝元元本本之盛德大业。重我民天。诒我太平。穆然如见先王之煕际。大抵纪农协功。其原在上。而授时与咨牧。以至命我庤乃之咏。诗书可按。况基命万亿年。巩我邦本。其始自今。受福降康。绥我数千里民生。其始自今。农夫之庆。即邦国之庆。农必有劝。董用厥功。惟在方伯居留之臣所对飏。用副此日宣纶之意。

王世子三加礼命宾传册时。临殿安徐。贺仪权停教。

编辑

以予今日之孺慕。若礼临殿于冠仪之命宾赞与册仪之传册印。则于予心将安乎。礼缘人情。顺于人情处。合于天理。且况公朝之礼。虽有别于士家礼。而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近世通用于公私。向于礼判筵奏。批以冠册临殿之更待下教者。良有以也。册印之先欲取见后留置以待。盖亦有深意存焉者。监先有宪。时万时亿。政在于此。昔我世宗大王授受之际。我太宗大王于报平殿。命内臣陪侍春宫而来。乃于所御之内殿。传以大宝。遂登九五之位。尧命舜承。是何等莫重莫大之典章。而其礼之至简犹如此。此岂非予小子寤寐夙夜一心思欲仰述者乎。来月初二日三加礼命宾。册储礼传册时临殿则皆安徐。礼成后贺仪。当幷为于殿宫。予何敢不受。亦何可临殿乎。以权停礼为之。而春宫贺仪。亦遵显庙位储时例。以权停磨炼事。礼曹知悉。

兼赞善宋焕箕,赞善李城辅陞擢教附注。山林两谕善。为实兼赞善教。判府事宋焕箕授赞成教。

编辑

以师傅谕善。共登开讲之席。及今庆辰。又见黄发联造。贲我宾僚之仪。在廷簪绅。相顾耸喜。予心为幸。固万万矣。况三保九卿之秩。可合于林下宿德。而姑且迟迟。盖亦有待。兼赞善宋焕箕陞拜从一品。赞善李城辅陞拜正二品。师傅之为讲院宾客。于例可以遵仿。赞善虽已点下。山林谕善。亦以实赞善单付启下。怀德赞善则资高。以兼赞善。亦为下批。○山林一品。近所罕有。况赞成之窠。为先正而设。先正之后。追踵先正而入参大礼。判府事宋焕箕。赞成除授。

领中枢府事金憙隐卒教

编辑

致斋之时。虽不按例下教。而亦岂可默然乎。大臣之自在玉署内阁。至于位跻相府。所受知而所擢拔者。以其经学也。予以儒相待大臣。大臣之自待。亦若寒士。间因寻乡。阻隔积年。欲遣检书官问起居。岂料逝单之遽彻乎。为之伤惜。久而无语。以今耻言经学之习俗。如许大臣。何处得来。隐卒之典。自该道举行。承旨则道内守令中曾经承旨人进去。大臣禄俸。限三年输送。内阁举行之节。亦令本道举行。阁属官今日下送。

赵荣顺,李在简罪名荡涤教

编辑

古人不云乎。以无证之词。案难验之罪。是谓罪疑。疑则追考。得其实而后。王府和匀。以听其律。况于人鬼关头大辟攸系乎。朝家于赵荣顺李在简事。每以为其然乎。岂其然乎。不然而然乎。然而不然乎。反复商量。致意者屡。一则旗常盛阀。一则带砺勋裔。以若地处。论若负犯。鲁笔无将。汉法不敬。焉逭鲸鲵之戮。荣顺则既故而无征。在简则径死而不核。昔汉高帝诛丁公。后人谓之人主之独断。而犹且非之。若所谓此二罪者。台阁之启。相府之箚。或执迹而诛心。或信耳而张胆。以至于为世大僇。世若有忠志之士。孰不欲挺身泄愤也。但九棘之议不行。三苗之典径施。为朝家尝所介介者。其人姑舍。其家在所当惜。其迹且置。其情容或有恕。何况两家俱是世宥之家。而律有原情之文。当此解泽旁流之时。物与维新。不害为旷荡之政。赵荣顺,李在𥳑罪名。间或有差改者。而均之在未决中。苟且甚矣。特幷荡涤。今则爵秩如旧。所收告身。亦即还给。

奉朝贺金锺秀缅礼时致侑教

编辑

今闻金奉朝贺举缅之礼。涓在旬后云。故事大臣缅礼。大臣提奏。则以特教许用襄事时助给之例。而主家不言之。尚未闻按例提禀矣。于其玄和复出之日。几乎虚送。若使不昧者有知。其可不徘徊蹰躇。以须予一言之酹乎。且其在世也。虽适莽苍之地。行不舂粮。而辄有殽觞之具。副以诗章。今若顿然如相忘。则其可曰恩礼之终始无替乎。斋居深念。肃然以风。不觉为之蹶然而兴叹。凡顾助诸需。分付该厅该府。往复主家。如例举行。先有内下钱米布绵之内阁属官䝴送者。仍将亲缀侑词读谕。致祭以来。

忠文公徐命善宣谥日致祭教附注。改谥教。

编辑

谥者。行之表也。一字盖不足以状德。则为二字。二字亦无以尽意。则于是乎有三字。卫之贞惠文子是耳。故领相之谥。未叶于舆人之诵。今始将以改为之谥。题其祠版。怆怀冞深。遣承旨。致祭于徐忠文公祠宇。祭文书下内阁。使之明日受香。而忠文祠版。方在龙冈县衙。此时西路除一厨传。其益必归于民。香祝及教旨。䝴传道内堂上守令中曾经承旨安州牧使金孝建。假承旨差下。进去举行。徐领相谥号事。年前有上下酬酢。意谓其后。即为改之。尚今荏苒。必是文迹不为书出之致。以此大臣地处。树立官经馆阁。且其树立。即文字间事。则改谥之议固可。今日金领府议谥坐起。使之改谥。而不必改望。取驳议之单。改付标启下。

内阁提学判敦宁府事郑民始隐卒教

编辑

潜龙旧要。后先凋谢。唯重臣一人在耳。记昔甲午乙未之间。炳几图存。托以心膂。雪涕宫烛。慨然有北首争死之意。幸荷我宁考天地日月之仁之明。缀旒奠以磐泰。烝黎为之讴歌。则予有一二臣。同骏惠我宗国。整伦纲于只手。树风教于来世。凡有血气含生之类。孰不知一部明义录为海东之春秋也。若有风云之会。功成名立。园林钟鼓。富贵豢酣。则鲜克中度。多不获全。重臣能谦畏自持。言其宦业。亦可谓盛矣。典四营而长六部。按三藩而处两馆。铨衡翰墨。金谷卒乘。既华且膴。罕与为伦。而公退萧然。门无蹄轮。不改韦布规模者。垂今二十有馀年。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易之涉水濡尾。书言宠利居功。今知其免矣。岂意一疾就养江墅。竟至于不起。嗟嗟重臣。何以复见。尚书履声。宛若在耳。重臣自在先朝被特眷。释褐簪笔。三衔使命。筵席恩言。傍观瞠若。重臣之为重臣。自昔我先朝所命之者。惜乎惜乎。卒判敦宁府事郑民始。特赠右议政。当日下批。仍令弘文馆。不待谥状。即议易名。俾趁立旌之前。赙襚之需。虽已内下。自该曹倍给。东园秘器之副。亦为传送。致吊致祭护丧等事。当自内阁按例举行。其子。待阕服调用。禄俸。限三年输送。亦依大臣例事分付。

台臣宋文述疏后。饬朝臣教。

编辑

有国则有朝廷。而纪纲法典。为牵制维持之具。此而放倒。任他撕坏。则其流之为弊。将若之何。近于法从清列。何多反詈之口气。反詈。尚云可骇可愕。何况以下官凌上官。而事又关于莫严之考绩乎。前有一台章。而彼则特换其名者。不必臆逆索言。今又有当者。因自己考绩事。极意忿骂之说。登诸章疏。而民事为重。不可以人废言。先施例批。而在朝廷绳愆纠谬之政。何可容忍。昨于宾筵。问可勘之罪名。而大臣以未及见疏本为言。使之筵退后论勘矣。待论勘当有处分。而此后凡系似此风习。一切严禁。

命刊关西宾兴录教附注。都正崔昌迪。差江原道岭东分教官教。关北经义生李元培。除北关兼分教官教。

编辑

关西。莫曰尚武。河朔待以齐鲁。则是亦齐鲁已矣。才智不拘地阀。用舍何界远迩。𬇙水以外。惟鲜于儒臣一人。登于王朝。由前由后。阒然无闻者。不以齐鲁待也。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天地位然后万物育。即圣人之能事。而修道之教。亦在其中。年前命箕伯。以明习经义之生荐之。既荐之。下七书三礼春秋讲义。俾各条对。及见其对。未有左右之佩剑。而能剖析劈断。开口便说。虽求之于金华横经之列。未易多得。岂不奇且美哉。在三儒。可谓旷有之盛举。三儒中金道游。即其文。可知其所存。窃欲一致之。近因上来。再登筵席。所对又胜于其文。而惜其年已笃老。势难久滞京中。于其还也。当以所欲见之书与之。朱子书节要,朱子书百选各一帙。令内阁安宝赐给。与两儒所对讲义。令本道刊印。为关西之劝。俾我西土之人。知尊朱子所以尊王也。已自年前被选上来。屡召前席。讨论经旨。又于内阁讲制抄启文臣课讲之日。与前府使朴师辙。同入筵中。反复论难者几半日。其后除邑。试其吏才。近又年至于寿资。欲见其面。特除都正。今因肃拜。又见之。闻欲还乡。分付沿路道臣。给粮资铺马。因此今始觉之。前都正安锡任。前府使朴师辙。皆除分教官。此人则姑不并举。前为之两人俱在岭西。而此人在岭东。岭东亦当置一窠。敦宁都正崔昌迪。亦差江原道岭东分教官。使之专意训课。新印雅诵朱书百选等书。令内阁具有旨。分送三教官处。关东人士。先从朱子之书肄讲。知之若茶饭菽粟。则其效必有之。其可忽哉。○才见关西金道游。授之以朱子书。庸识吾与之意。际览关北儒生李元培。条对经义者。毫缕分析。可知有实见得处。虽谓之北方学者。亦非夸言。故持平李载亨之后。寥寥无闻。岂曰无之。特未之闻也。况蔼蔼秉文之士。多在丰镐之间。而我家丰镐。惟关北是耳。人能秉文。足为光荣之一端。镜城幼学李元培。曾令付军职。给马起送。而年老路远。未能上来云。元培处给新印经书及御定雅诵朱书百选各一帙。仍差镜城等北关兼分教官。使之训课经传及朱夫子书。来头北之人士。皆明习经传与朱夫子书。登于道臣之荐剡者。比今日倍蓰。则此元培诚心训课之功也。以此分付。分教官系是六品以上窠。亦令该曹。升付司果。然后分教官下批教旨成送。

新及第闵耆显,金履度特除馆职教

编辑

周制必贵世禄。邹书尝称乔木。今春庆科之榜。可谓得人。忠荩之阀。肺腑之地。后先策名。同时唱第。恍若闵文贞金文忠故事。而见其应试之券。宜备顾问之列。戴花登瀛。况有一二可言之已例乎。新及第高敞县监闵耆显。前令金履度。副修撰除授。令经筵厅镴牌导前。待谢恩日牌招。

李提督后孙煕章唱第日除职教附注。李煕章红牌改书教。

编辑

武科前宣传官李煕章。即提督忠烈公之后也。提督东来时。聘我国士族之女。生丈夫子。仍留东土。为煕章之所自出。而流落海陬。且数百年。始有科名。岂不奇哉。令该曹摠府经历加设。口传拟入。明日肃拜时。使之同为谢恩。而锺仪南音不忘本也。此后如煕章家人之登文武科者。于放榜日。以花牌。拜于宣武祠及提督祠宇。著以为式。提督孙李煕章红牌。闻有年号云。安宝之承宣。何其固陋乎。抱此牌。拜其祠。彼固识蔑。虽不知其颡之有泚。想惟如水在地之提督英灵。其果夷犹于来拜之时乎。红牌一张。即为改书安宝。招致李孝承给之。仍令宣武祠郞官。今日内率往更拜。亦即更拜其家祠宇。此后。似此之人红牌及教旨。依此例。

高忠烈后孙廷凤唱第后。特除外台教。

编辑

每见抗义新编。高忠烈父子诸人。精忠特节。至令罽衣卉服之伦。相顾错眙。尚今廪然有生气。勃勃于湖海之间。未始不拊髀而兴叹也。今其后孙廷凤。向预大学类义编校之列而知其名。试之以功令。则三场俱选。益验其所存。条问经义。则其所对九经疑义。尤有识见。又因计等较分之裒然为首。特赐及第。今既放榜。以是家而有是人。何官不做。何典可靳。分付该曹。先付湖南外台。使之乘传还乡。

华城柳川垦荒龟山种树教

编辑

五行迭运。土功为大。八卦分序。坎宫居先。故周文王治岐而建任土之法。汉高帝定关而立租赋之制。朝家之视华城。有如周之岐。汉之关。则元元重本之政。不可以少缓。万石之渠。开于城北。九仞之埭。筑于城西。自西而南。遂及于一境。自一境而远。遍至于八路。则不言所利之利。岂不渊乎博哉。自八达门外。至柳川泥浦之间。厥土广斥。耕犂不及者。畿民懒于农。不欲昏作。盖其心力不能及也。汉儒之言曰。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其力。不能尽其力。则不能成其功云者。政谓此也。虽有心力足以辟荒。而无财力则不能焉。虽有财力足以垦土。而无官力则不遂焉。况高燥之地。难于引水。沿野之民。昧于结耦乎。虽以田形已具。布种即食之土。揭令而号于众曰。任民耕食。而县官不收税。以今人心。尚不欲勇前。今者茫然风沙。虽许以十年免税。有谁应募而出。朝耕暮获。有如栉如比之美乎。自汉之赵过诸人。为民劝耕。田器农牛。皆由官备。为长吏者。操畚锸履甽亩。而污莱为膏沃。游手为农夫。此所谓可与乐成者也。事不师古。曷云食效。今之为计有二。一则依营屯募耕之䂓。而自本府捐财起垦。待其告功。限田分授。以为补官用裕民食之资。一则依入粟拜官之式。而垦土为几日耕者。如唐之空名告身。宋之迪功以下之阶。乡品之为乡任。校吏之为任窠。一循其愿。而若过一朔之耕。可以收百石之利者。及过于此。而为二朔三朔二百三百石者。枢衔边将。计劳塡差。则庶有日辟之效矣。水口虚广。民不饶富。或者有云然之说。而蔽一言。曰不经也。匪彝也。先看水口之论。不在都邑。求之堪舆。如执左契。若造山于城外。则势将俯瞰。若设堰于水下。则理便横遮。由前而失于周遭楼橹之义。由后而违于澄清明堂之戒。以名硕之宏谟参之。则平壤之城设。而养长林于江右。善山之治完。而置巨薮于溪左。古语不云乎。百家之聚。十室之市。亦必依山带溪者是也。先从今年。种以树木。无论杨柽桑柘榛栗。广植而成林。俾有蔚然改观之盛。亦属先务。若府治驿村。逐户种树。前已屡饬。而宅不毛则有征。自是周官成宪。卿须便宜从事。毋负朝家为华民夙夜憧憧之至意。起垦一款。博采众见。论理别单登闻后。待回下施行。

安宁里桥路补筑。待秧役后为之教。

编辑

桥路补筑之役。此其农隙也。且既择吉而役处。即大皇桥以上。逌瞻岘以下。乃是安宁里前几石落水田洑。突灌漑引入之所。藉令围水于入役之初。还注于竣役之后。别无大利害于其间。而依旧灌漑。如前充溢。以今惜干颇紧。寸水如金之际。围而注他。及其还注也。水缩不善入。而致或一分妨农。则民情之落莫。姑舍是。实非所以为所重事事便民之本意。在于他面里。犹所当念。况园底民人之其所轸念。视他面他里。自别果何如。屡回思惟。合有商量。今年节序。虽曰差晩。秧马之役。来月内外。庶可告竣矣。补筑工役。待秧役告竣。且观暑令。必于无害于灌漑。有益于补筑之暇日闲隙。更为推择吉日。当令始役。此意知悉知委。且以工役设始言之。书启中。有平铺枕木。次积杂石。以灰土碎石之属。塡筑罅隙之语。而此亦有不必然者。灰土碎石。塡补于几数十步也。其输致之费。鸠拾之劳。已为太张大。灰入水中。何异和泥。莎铺石上。亦如抣粟。一依昨下回谕。局内外杂木。翦作枺木。与当拔去之白杨木。坚植远编。然后更以莎草遍塡于内托。则不劳营校。不费尾闾。功可速致矣。至于民丁。切勿雇用于农节。以其佣直。略绰排比。使用园军僧军之意。亦即分付。若此则园官与差员。足可举行。卿等勿为出往。

访求麻都督贵后孙教附注。文可尚后孙搜问教。

编辑

祇拜奉室。历审敬奉阁藏弆万历前后事大文迹。周旋升降。感慨阧切。仍念麻都督。当龙蛇之役。提兵东出。其功烈之盛。与李宁远相伯仲。战倭于恩津之野。有丈人助战。即野中石佛也。甚异之。铸铜笠以加之。行路至今指点咨嗟。其孙舜裳。与冯王诸人。因难来投。又与故相文贞公金堉。论南方养蚕事。其详在于文贞日记。而于今百有五十年之间。都督后承。或云流落湖南。而未闻其的在何地。令京外访问。必求其后承以闻。文可尚。以信国之孙。值辽沈之难。航海东归。其意气之伟然可知。且观于异乡看月之诗。自令人。有燕市歌筑之想。而编进华语。特拜三品阶。当时逋播诸人中。可谓杰然著见者。独其后无闻焉。不得参于望拜之列。隶于汉旅之伍。甚是阙典欠事。亦令京兆。一体搜问以奏。

吏曹判书李晩秀饬行公教

编辑

天官之长。亚于丞弼。其为任也重。故其去就也不轻。中批以后。今为匝旬且有日。而任其逡巡。姑不之强焉者。务欲优容假借。克尽礼使之道。予之所以施之于重臣者若此。则重臣之报之亦若予。然后上下举措。两得其当。大抵不当引而引。与不引于当引。均之为慢命。命之慢者。其弊也伪。今人虽不及前人。居前人所居之职。行前人已行之事。即前人已矣。近则不然。于前人所不敢言。所不敢为处。自我刱之。自我守之。文致曲成。作为妙计。纲纪随而解纽。俗习渐于难医。向来纶谕筵饬。至再至三而不知止者。重臣出入迩密几多年。尚亦饫闻而稔悉。忽以时相之弟。难为政曹。视之若艮限。张皇辞本。有召辄违。若使似此格例。古无今无。而自重臣始。则其怵惕难进。容或无怪。屡百年以来。鼎铨埙篪。后先相望。而如故相李观命兄弟。弟为端揆。兄为冢宰。再经大政。若固有之。兄犹然矣。矧伊弟乎。重臣纵昧格例。右相。初不提撕。俾予十日斋居。食息苟存之馀。有此剔惫酬应之举。果能恔于心乎否。此犹属义分上耳。独不念扶纲立纪之在此。矫习正俗之在此。如大昨宾对时缕缕辞教乎。予所讲者。絜矩之义也。夫岂不可强者。强而强之。枉人心而拂人性哉。吏曹判书李晩秀。何必问备。以前牌牌招。知所去就。此意亦令入侍史官。往传于大臣。

金履载投畀教

编辑

重臣之特畀冢宰意。专出于矫俗。敦勉之教。亦以此二字。揭为一篇之大旨。苟欲砥砺朝著之名行。当从习俗之陋而矫拂。近俗处华膴而揽清要者。才借其衔。便避其职。此政朱夫子所谓士大夫假托虚伪之习。朝家于此必欲矫而正之。要新一代之耳目。则何许不率教之徒。甘心背驰。抉摘重臣疏句语。挺身投匦。旨意闪忽。重臣所遭。特第二件。未知今日俗习。何为而依旧乎。先置呈露者于重典。然后为真个矫俗之道。修撰金履载。施以投畀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