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斋全书/卷百六十

卷百五十九 弘斋全书
卷百六十
作者:李算
卷百六十一

审理录二十六 编辑

黄海道海州牧金老仲狱己未○石打裴官古里。当日致死。实因被打。○本道启。殒不逾日。法宜偿命。刑曹回启。拳打石掷。变出即地。 编辑

判。海州囚金老仲打杀裴官古里之狱。卄钱之报与不报。一牛之借与不借。邻里之间。胡大事也。忽地手捽足踢。有若积怨深怒。以至提庭中之石块。逞背后之毒手。一之犹甚。再打不已。俄顷之间。戕人性命。此故杀也。苟无刑故之法则已。有则不施于老仲而何是如乎。老仲招所谓官古里以石自打云者。可谓语不成说。渠胸渠焉能自打。自打岂至于致命。似此理外之言。终始糚撰。而不能即地打破。任其游辞。无情者不得尽其辞。虽难责之于今之检官。而以此成案。无难登闻。骇然甚矣。道臣及检官等推考。使之加刑。期于直招。

黄海道海州牧申著实狱挤触朴亨大。翌日致死。实因被推触伤。○本道启。尖角适触要害。情犯乌免代偿。刑曹回启。纵云支机误触。何论梃刃有异。 编辑

判。黄州囚申著实推挤朴亨大之狱。断狱之法。惟情与迹耳。情可原处。迹或难恕。而此狱。以情则著实之于亨大。初无宿昔之仇隙。不过虚市之争哄。逞愤于二文钱。结果于一交手。而以迹则常汉相鬭之手势。多在于刺打驱踢。而伤损亦多在于头面背腹肾囊而已。绝无闻者肛门也。著实之犯手。非刃刺非手驱非足踢。而只一推挤。亨大之伤处。非头面非背腹非肾囊。而乃在肛门。夫至小者。肛门之孔也。至尖者。支机之角也。以至小之孔。触至尖之角。可谓至巧凑也。设使著实与亨大所争为千金之财。所仇为三生之冤。从容执捉。惟意绑缚。安于支机之上。未必角之尖。巧当肛之孔是去等。今因买糖之薄利。偶发乘醉之小愤。信手一挤。何尝准的于机角乎。谢上蔡尝畏尖物。遍置尖物于室中。可见尖之不足伤人也。今虽遍置机角于地上。安能当著㪬伤兺不喩。况旀所谓尖角。即亨大之支机。非著实之器仗是隐则。犯者之手势。至于推挤。死者之致命。在于撞触。尔牛坏墙。容有此理。如兽鬭泥。元无可执是如乎。前道臣原情之说。不可轻施云者。即执法之经论。而朝家则以为迹之可恕。不下于情之可原。过误杀邂逅死。正为此狱准备之律。著实身。严刑减死定配。

黄海道瑞兴府金德同狱驱踢李民哲。第五日致死。实因被踢。○本道启。眼无尊长。毒拳兼以猛踢。刑曹回启。伤痕阔大。两检相符。 编辑

判。瑞兴囚金德同踢杀李民哲之狱。朝家所重者伦理也。所敦者风化也。乡党之礼。长幼为先。况父之同年乎。所谓正犯金德同者。即不过军保贱氓。虽不可责之以徐行后长之义。而渠则是三十馀少年。民哲则近七旬老者。而囊中七钱。慢不备给。分外杯酒。惹生闹端。凭借逢场之酣酗。乱用蓦地之驱踢。踢痕实在于下肚后胁一身最要害之处。五日致命。犹可谓幸而迟延是如乎。且毋论尸亲看证诸招。奈同室之李女目睹立证何。然以落牛触石等说。敢生发明之计。此等顽民。置之当律。然后方可为民除害。而一分有助于敦风重伦之政。分付道臣各别严刑。期于取服为旀。杀狱议谳。何等严重。自两检而为道启。自道启而为曹谳。不必同。亦不必异。情必阅实。辞必稽法。惟齐非齐。有伦有要。乃是司寇断狱之体。而今观海西诸狱。卿曹跋辞。太半是敷演櫽栝于检状道启。往往数三句。全用东人原案中。真正无一毫可疑之端是隐喩。苟使然者。一检官足矣。何必求廷尉当耳。至重者人命也。莫严者国法也。每阅一案。宫烛屡跋。夙夜憧憧。惟恐一夫之抱冤。一囚之失入。而有司之臣。以备例塞责为事。是岂委畀之意。卿等为先从重推考。此后。更加著念看详。

黄海道瑞兴府金履智狱杖打刘汉喆。第九日致死。实因被打。○本道启。妄疑窃铁。惟意缚打。而第有奴主义分。似当轻重参量。刑曹回启。纳袍既无公证。施棰即渠断案。道启参量。未知允当。 编辑

判。依回启施行为旀。谚云贼可前捉。不可后捉。明其为贼。贼乃可服兺除良。私门结缚。狼藉驱打。至于结果而后已。则自此以后。无辜残民。其将冒贼名于白地。断送性命。而土豪之势。人莫敢谁何是乙喩。婢夫云云。可谓全不衬著。妻家婢夫。皆用雇主之律。则俗所谓查顿八寸之不当者郭解。不害为义侠。而布衣权重。杀人不死。终抵大辟。则该道伯。独不看律乎。似此抑强扶弱。惩一励百之政。无难低昂。殊甚骇然是置。自卿曹为先发缄取招以闻。

黄海道谷山府高得才狱驱打李德龙。翌日致死。实因被打。○本道启。一挥长杠。断送性命。刑曹回启。下手憯毒。用意凶狞。 编辑

判。谷山囚高得才打杀李德龙之狱。乡人飮酒。众邻目睹之地。以如椽大木。打人头颅。骨节碎陷。血肉淋漓。当刻仆地。翌目致命。而尸亲看证。言言相符。初复检状。节节吻合。以至正犯之招。亦不敢一辞发明是置。故道臣李义骏题语中惶怯出来云云。恐其太涉孟浪。惟是伤在头颅。其皮不破。虽曰无冤录之文。皮在于外。骨包于内。骨之硬刚。至于深陷。则皮之脆软。能不破绽者。或为一分疑外之疑是旀。头颅被打。皮肉随破。即诸般尸帐之常例是去乙。独于此狱。以皮不破骨则损。为勘断之明证者。此果的确是乙喩。至微者法理。无穷者狱情也。此一款。更令道伯亲执。商确指一论启。俾似此检案无左右看之弊。

本道查启。法文事理。俱有所据。刑曹回启。狱情到此。无容他议。

判。疑外之疑。道启皆剖析。依前讯推事分付。

黄海道载宁郡崔所回狱刃刺黄海成。翌日致死。实因被刺。○本道启。屠肆闹端。始起脔肉之争。泼皮恶性。转激冠童之说。尺铓乱加。三人立证。刑曹回启。抽刃于白昼屠肆。刺人之肚腹要害。右边受伤。纵为疑眩。孙姜立证。若是明的。 编辑

判。分付道臣出意见。加刑究核。期于得其情实。

黄海道文化县尹商国狱驱踢金喆金。第三日致死。实因被踢。○本道启。乱用脚尖。可想狞毒。刑曹回启。纵非故杀。自归代偿。 编辑

判。文化囚尹商国踢杀金喆金之狱。柳器匠。人情之素贱也。灌水道。田家之必争也。居必争之地。遇素贱之人。先之以诟辱。继之以捽曳。怒从心生。愤与手起。邻里非所顾也。年甲未暇计也。驱之踢之。其势则然。若胸若肾。何处不触。虽使商国。有百其喙。喙喙争鸣。无可以鸣其冤是置。但检案之最先而最重者。即伤处也。而初复检脉录。终未免太矛盾是如乎。肾囊何等要害。而初检则只曰色红贴干。复检则乃云紫黯坚硬。红变为紫耶。硬亦似贴耶抑复检则屡加洗察而初检则初不按摩耶䪿门红色。法文所载。则初检之全然不提。固似疏漏。而复检所谓隐暎皮膜者。果不近于摸索耶。肾囊下血癊二字。不见尸帐。而泛及结辞。何如是糢糊是旀。尸亲之最初发告。只指胸膛而不言肾囊。果有何委折是隐喩。检官等推考事依施。令道臣更加审核论理。启闻后禀处为旀。因此思之。堤堰灌漑。有国大政也。每当时雨未降。田事方殷。抱瓮汲泉。未免力多而功少。荷锄觇脉。辄分此壃与彼界。四邻之耒已出。一顷之渠莫决。望望南亩。汗雨空滴。于是乎借耰未闻。争桑成衅。往往有平地波浪。白昼杀越之变。此狱即其一也。中外农书。应旨者言水利农器者多。而古今异宜。姑未施行。近因云汉之念。倍切袯襫之忧。若其以时巡省。殚诚劝课。乡邻有相助之益。田野无争哄之患。西湖之陂泽连云。豳原之禾稼如坻。即长吏之责是如乎。以此意措辞。严饬诸道。

本道查启。只告踢胸。不及伤肾。仓卒忘却。讵为疑端。刑曹回启。䪿门现红。法文相符。

判。卿曹回启跋语。何如彼没实是隐喩。此狱。自初横看竖看左右看。蔽一言。曰尸帐不成体段。检案多违格例。爰辞亦错条理。及见更查之启。可谓疑犹旧。至于手势事情之如此如彼。不暇论。大凡杀死之狱。一律所关。决不可以原情之论。轻加参错。而此狱之仍作铁案。揆之法理。万万非平允之义。卿等与道臣。在执法之列。而行查献谳之际。全忽以法究法之道者。殊欠妥当。此案付之道臣。斯速酌决后。使即启闻。

黄海道松禾县姜文行狱本道查启。曳坠既的。内伤无疑。刑曹回启。形证明著。断案已成。 编辑

判。起疑之卿。今乃云云。似此之狱。有难轻议于惟轻。依回启施行。

录启案。

判。近因京外死囚之滞未覆奏者。飭令司寇之臣入直本曹。一一回启。每当一案之呈上。反复审阅。郑重周章。辄欲索疑于无疑。求生于必死。以为判决之一副左契。而意先著于疏放。若使冤未泄而命未偿。其为悖于咸中之训。诚与宜宥不宥等耳。所以瑞兴囚案之曰宥而不许。咸阳僧狱之歇治者拿推。窃寓钦哉钦哉之微意苦心也是置。然于已录启铁案。至于今疑信交中。一欲酌处者有之。即海西松禾囚姜文行狱是也。盖其狱案。检则三检矣。年则三年矣。录启则亦经三道臣矣。尚未得真正之案的确之证。断狱之难。有如是矣是如乎。杀人之狱。莫重于实因。而无伤处。无干证。无端致命。无处归咎者。必谓之内损。内损云者。已是半信半疑之语。未必深得法意金秤秤来者是旀。欲报之心。莫过于尸亲。而尸亲则初以仪孙为血仇。检官则必以文行为正犯。毕竟更招。乃以复仇是急。先执仪孙之说。更不置疑。把作铁案。前之不直招者。今何必直招。则又安知无从中用情。随问诡对之弊是旀。前判堂跋辞。前道臣启语。专以挤掷曳坠之分。为文行手犯之肯綮。万章致死之根因。有若透得此关。人鬼可判。而细思伊日光景。两人相执。一霎旋转。力竭于哄场。身轻于愤头。翻然坠落于七尺之阶下。危如堕崖。迅如汰辀。撞著冻地。浑身扑伤。当此之时。文行之手挤。万章之自坠。其间仅容一发是隐则。非但在傍参看者。有眼莫辨。虽使死者自言。未必真知其由挤由坠是如乎。虽以复检官结辞观之。以仪孙另作干犯之重者。既曰干犯。又曰重者。虽非法文之所无。可见不能无疑于正犯干犯之间。而强为之区别是置。以实因则既知彼糢糊。以元犯则又若是疑眩。而一姜脱空。一姜瘐毙。得无斑驳之嫌是旀。藉使死者之死。由于曳坠而文行为正犯。由于挤掷而文行为干犯。文行仪孙之中。必以文行为偿命。终未知其其然是隐则。其在审克之道。当属惟轻之典。而重狱非片言可折。真境非遥度可见。多年屡思。不能遽决。而其时道伯曹堂。皆不在焉。独使文行置之不生不灭之科。尤岂非合商量处乎。文行身。比仪孙加一等酌勘事。分付道臣。见戊午

平安道龙川府黄必顺狱驱打金铛。第十七日致死。实因被打。○本道启。眉丛骨陷。明是枷头毒打。鬭场看证。又有申金公眼。而做出卫父之说。虚构掷石之言。刑曹回启。痕损必是枷伤。嫁移敢诿石打。三条称冤。都归糚撰。 编辑

判。此狱当求之于尸帐脉录之外。如使金铛向黄应宗。执领挥刃一款。不至于落空。则为正犯必顺者。以为其父之心。其肯袖手伈泄。不思所以泄愤之方乎。监考申哥汉。亦证其目击。观于前道臣朴宗甲之关辞。而优可为起疑之一端。且况其父被驱。其子驱其人致死者减死。即先朝受教令甲也。驱之于扶执。特五十步百步之间。申哥虽云只见扶执。安知不于扶执之后。更又下手乎。然则不遵受教。牢守常宪。果未知为可。卿等与未回启参判。各具意见。论理草记。

刑曹启。参议李济万以为挥枷救父。人情固然。参判李汉丰以为为父挥枷。容有可恕。判书李义弼以为情出救父。宜傅生议。

传曰。依诸议施行可也。

平安道宁边府吴国佐尚佐狱驱打李玄德。当日致死。实囚被打。○本道查启。事实有疑眩。正犯不端的。国佐仍因。尚佐诇捉。刑曹回启。实因既失检体。元犯未免硬定。呼吁纵无怪。诬罔亦宜警。 编辑

判。道臣问备。检官罢拿事。并依道状曹启施行为旀。项颈即当下致命之处。肋脊即稍久乃死之处。两处缓急。迥然不同是去乙。既曰项颈之皮膜相离。又曰肋脊之赤坚以寸。而不归重于项颈。专致意于肋脊。舍却助缢之尚佐。执他加驱之国佐。抑何委折是旀。虽以看证诸人所指陈者言之。皆以为尚佐或拳或踢。国佐或鞭或柄。拳踢歇乎。鞭柄猛乎。多人共驱。下手重为正犯。则田主也始斗也。何足为正犯之断案乎。外此初复检之节节违式。件件失当。不可但以寻常做错言。且况同是检官。而一检官则罢且拿。一检官则只拿。徒仰藩臣之所论。有若不敢违越然者。司寇之体。固若此乎。只拿者亦罢。卿等施以施于道伯之问备为旀。国佐。前伯停刑之题。时伯设疑之论俱有据。姑放。尚佐。严饬跟捕。万一过限。该镇营将姓名状闻后。拿致严棍。更为定限。期于捉纳。待就囚严刑。减死定配事。分付道臣。

平安道永柔县孟春奉狱刑曹回启。左议政李秉模以为刑判论列。深得其情。而狱体至重。难议傅轻。判府事沈焕之以为亦已输情实。不宜付轻典。右议政李时秀以为参以情法。不可傅轻。前判书赵镇宽议同。臣以为因怯刎颈。便是真赃。 编辑

判。盗决故决。由杖加徒。伤物伤人。计赃科罪。自是工科之律令是如乎。忿由蹊牛。鬭成浦鹬。以事情推之。彼则单身。此则两人。以彼单身之逞愤。敌此两人之合力。单身者不死。而两人中一汉致命。固可谓适然兺不喩。且有的证之可据者。昔黄三俚决水。傅濬十惜苗。而相逢刈麦之村。三俚张拳。濬十先死。则禾黍油然。命则槁矣。即其决狱之语。孟春奉身。各别严刑。减死定配。见戊午

咸镜道咸兴府朴宗桢狱足踢卢明铉。第二日致死。实因被踢。○本道启。犯禁采金。已为稔恶。乘愤驱人。不顾要害。行凶十目之睹。致命一夜之间。刑曹回启。两人共驱。二日即殒。已成铁案。如揭金镜。 编辑

判。采金之弊。不惟妨农。又出杀变。此而不为端本之政。其馀皆苟也。日前左相筵奏。可谓知所先务是置。近来民俗。逐末是竞。殊不知农不出则乏其食之义。宁不痛叹。在古煕煕穰穰之时。六年穰六年旱。穰旱参半。用之者足当于生之者。识时务者。犹且不可盻盻于猗顿,郭纵辈之所为。则坐今俗治今时。妄拟九疑以南之闲商量。不亦可笑之甚乎。见此案。益信前料之不错。须从松都贸金之式而严禁。然后申禁于诸路采金。似合事宜。后日筹坐。使之烂商禀处事。令曹郞持此案。传谕时原任大臣为旀。此狱。正犯不出于两朴。两朴之中。已执之正犯。固无可以傅轻之端。而本道每多武倅乙仍于。其所成案。疏忽莫甚。所以换窠交差。必欲锐意一试。此意亦有申及于铨堂者。虽不别为定制。岂无从便阔狭之方乎。虽以此案言之。初检虽非武倅。复检时不即校正。亦由于年少生疏所致。正犯招中缢死云云。明是糚撰之说。而既出于囚供。则检状当言缢痕之有无。以为辨破之道。而无一言槪及者。疏忽甚矣。当该初复检官。从重推考为旀。曹谳何等至慎重处。则许多错书误录都置之。胸膛乃必死处也。既异于速死处。至于腿则速死必死。俱无所当。混称曰无非速死必死处云者。大失照检。何可诿罪于道启之亦然乎。干犯朴昌白及干证诸供。皆云正犯朴宗桢。一次足踢。至于踢胸一款。未尝出于各招。而卿等之亦证其踢胸云者。尤欠端的。况旀昌白既于昨年道臣勘放。则今于本曹议谳也。苟以径放为未安。不可不严勘云尔。则当并与径放之道臣请勘。而今乃只请昌白之勘律。亦甚疏漏。卿等推考为旀。正犯宗桢之行凶。实因之外。词证亦备。严讯取服。断不可已。依回启施行为有矣。以其无根著之踪。不思逃避之计。投宿店幕。坐而受缚。此似常情之外。无关于原案段落。

咸镜道庆源府李进国狱足踢南孝元。第十五日致死。实因被踢。○本道启。痕损昭著于四检。凶身自服于一踢。刑曹回启。宿憾已畜于前市。毒踢莫掩于公证。 编辑

判。手势之凶狞。观于尸帐痕损。无容更言。况旀凶身自服之招。便一结案。但当具格考覆。如例亲问而已。岂可循例录启。致烦酬应乎。严饬使之只捧迟晩招登闻。而名之曰杀狱。停尸四十馀日。而行检者四。查报者五。违式乖例。自有杀狱以来所未见。以一倅行再检。尤岂成说乎。会宁该倅之右袒邑校。匿置正犯。无严莫甚。而为道伯者。任他所为。不即状请严勘。以此以彼。该道臣难免不职之失。施以罢职之典。会宁当该府使。考其月日捧现告。令该府拿来重绳。初复检外。另行三四检。即欲凭各人之意见而折疑也。今以初检官。更行初检。曰以三检。又于所谓四检。用右例。道臣固有罪矣。检官亦骇然。当该检官庆源府使成镇殷。稳城前府使柳相烨。令该府拿问严处。

京囚李春兴狱庚申○赦典 编辑

判。固所难贷。容有一分可议之端。减律。见戊午

京囚郑戊甲狱赦典 编辑

判。醉则醉矣。情非本情。减律。见己未

京囚李锡趾狱赦典 编辑

判。归一无期。瘐毙不可。减律。见己未

京囚李润廷狱赦典 编辑

判。刑官亦言其一分容议。减律。见戊午

京囚张召史狱赦典 编辑

判。如今大赦。政合容说。减律。见己未

京囚李昌麟,金处信等狱赦典 编辑

判。本事自来甚疑。况今霈宥。不宥何为。减律。见己未

京囚金器完狱赦典 编辑

判。以甥代舅。何异于以羊易牛。其实则舅是真个正犯。其矣漏网之罪。还囚捧结案足矣。特宥。见己未

京囚李命良狱赦典 编辑

判。兄弟之首从莫辨。则舍尊长近于臆逆。减律。见己未

京囚李重汉狱推捽郑义福第。四日致死。实因折项。○刑曹启。始用力于执髻。终致命于折项。 编辑

判。正犯李重汉。更加严刑。期于得情为旀。近来杀狱。多出于训局军。才决郑戊甲之案。而重汉又出。若使该帅纪律严明。卒伍慑服。宁或有是乎。当该将臣。为先从重推考为旀。观此卿曹完决文案。会推招供。未免草草。此或尚诿之别无可问之端緖。而所谓崔英得。即此狱词证之肯綮是去乙。初检招十七日。与复检招十八日相左。虽无甚关于狱情。何乃不为更问。以凭辜限之远近乎。且况莫严者。实因悬录。而亦有无于法之措语。何无请勘于检官是隐喩。卿等推考。

刑曹启。执迹成案。加讯得情。

判。所供无异输款。而敢以初无杀心等语。末乃漫漶杀死之狱。但当执其迹而断定。有心与否。非所持疑。更加严刑。期于得情。

刑曹启。推挤既出乘愤。折伤何论无心。

判。如法偿命之外。岂有他议。但重汉则执死者之首髻。死者则执重汉之衣领。乘愤滚合。交脚推挤。而先仆者死。随仆者生。若使死者生者。互执髻与领。则又当换死为生。虽异于邂逅。便亦是过误。傅之轻典。未必失刑。停刑卿等更为议处。

京囚私奴士奉狱驱踢姜七得。翌日致死。实因被踢。○刑曹启。后胁足踢。明有参证。部庭口招。便成断案。 编辑

判。看证干连诸招。一辞无差错。及其头面也。亦皆无他违端是隐则。此狱之正犯。非士奉而何。醉鬭戏哄。无关于狱理。士奉身。各别严刑。期于斯速取服为旀。其馀各人即放。俾无滞囚之弊。近来似此之狱。应问各人。公然执留云。该堂之不能察饬者。甚为未安。后勿若是为旀。囚推之不能如格拷讯。而庙堂亦不提饬。观于五日录启。用讯次数之过屡朔无加录。而可以知之。右相事慨然矣。此后许久抛置。则该堂自庙堂草记论勘为旀。至于未成狱之不即会推。而一任其该曹之怠慢。亦岂非庙堂之责乎。虽以政院言之。推考房例兼狱署提举。则每日厅坐。修纳囚徒也。小则提饬。大则请推。该曹亦岂敢如彼泛忽乎。此判付载之该房故事。以为著念修举之地为旀。启目塡时。该曹则书以卯时。而入启则如是太晩。今日持公事入侍也。此文书置之何处乎。当该承旨。为先从重推考。欲见近日词讼。衙门郞官等。明日持公事入侍。使之待令。

刑曹启。敢复推诿。宜加严讯。

判。所谓文朴两汉。即不过皮肉不关焉。敢推诿乎。更加各别严刑。期于得情。

京囚金应声狱足踢金一孙。第六日致死。实因被踢。○刑曹启。杂技见沮。惹起争端。毒踢乘愤。痕著要害。 编辑

判。大抵近来杂技之辈。不能严禁。致有此杀越人于街路之上。而究厥起闹之颠末。亦不过至微细之事端。民俗之暋不畏法若此。此何异于教之使为乎。设置法官。将焉用哉。至于杂技之徒。即亦捕厅之所禁。则一味阖眼。亦岂成说乎。更观前头。当有别般处分。而正犯。情状痛恶。但当直捧迟晩后完决。所捧之供。极为草率。更加个个严讯。为先即为取服。虽无系关于狱情。所谓在逃诸汉。无一捉来取招。竟没下落者。亦关纪纲兺不喩。杀狱体重。通训以下观察使。犹且启闻。则营卒之不为起送。骇然甚矣。当该将臣。为先从重推考。一并捉来捧招然后完决为旀。检官拿处事。不过下语间做错。姑为推考。以除旷官之弊。

刑曹启。证招同辞。结案如例。

判。依允为旀。同恶之外。又敢逃避。以致狱情之疑晦。今于跟捕头面之后。仅为究竟。金喆伊等。各别严刑。出给左捕将。

刑曹判书李得臣所启。病实痼于生前。既有证招之可据。死适会于鬭后。亶合罪疑之惟轻。

予曰。卿之起疑诸条。甚有所见。前判堂题语中弊绳破器之喩。亦可谓同一意致。减律不至于失刑。依卿所奏。即为照律决勘可也。

京囚金光润狱足踢奴允山。翌日致死。实因被踢。○刑曹启。一个竹始惹争端。两处伤仍成断案。 编辑

判。此狱之无容更议。与昨再昨完决之案。无甚异同。不当起疑处。摸索强觅。使当死者不死。焉有偿死之为生道杀人之法意乎。且营卒异于平民。凡有干科。当用加倍之律。况于习阵罢归之路。无难行凶。则搀前越后者。其律亦斩。如许悖卒。不可寻常推核。卿等各别出意见。更为盘核于正犯金光润。而个个严讯。即捧迟晩。仍为具格捧结案之地为旀。郑戊甲,李重汉之后。又出金光润。训局军卒之杀越人命。若是相续。当该将臣。更施越俸之典为旀。所谓正犯汉之兄。虽云不为下手于死者。苦主之招。前后相左。此已为可疑之端兺不喩。不惟不禁。乃反助势。不惟助势。又敢使气是如乎。家人共犯。只坐尊长之律。姑难遽施。究厥所为。无异于共犯。光珍更为捉来。严刑取招为有矣。打春得。不打允山之说。终涉疑晦。藉或使然。助势使气。便有指使之迹。以此究问为旀。检官拿处事。近来部官府郞辈。无非不读律之人。加之以年浅不经事。每有此等疏漏。甚可闷也。与其一番拿问而放。曷若仍其官而老其才之为实政。该部官宋钦诗。筮仕以后仕日。一并勿施。虽以复检官言之。检状之荒杂。亦若钦诗之草率。间亦多违错处。该府郞朴宗珩出六仕。削一朔事分付。其馀各人。分等酌放。

刑曹启。光润依例结案。光珍加讯取服。

判。依允为旀。金光珍。径放失之太宽。虽使捉来讯问。而指使之迹。既不分明。正犯亦既承款。谓之尚知伦理亦可。光珍。放送。

京囚金重喆狱驱打朴墨麟。第七日致死。实因被打。○刑曹启。伤痕昭著。何论杖椎之变换。挥打自服。不系参证之有无。 编辑

判。依允为旀。器仗与手势至凶狞兺不喩。初复检验以至会推。几皆承款。即为捧结案以闻为有矣。李锡趾之杀越人命。即前所未见之疑案。虽未如法偿死。厥后为泮人者。宜不敢更犯。而今又有重喆之行凶。泮人头目。捉来严刑为旀。法典内。其子为其亲之被驱伤重。而驱其驱者致死者。减死定配云云。正犯重喆之母被驱处。不至于伤重。卿等果为摘奸或亲审是隐喩。如其未也。一番相考。在所不已是旀。宋哥无关于狱情。况旀耳边爪剔。固非要害。且无痕损于日久之后。并与尸帐。无所槪见。则干犯之目。岂可轻加于检案乎。昨于他案。以此事勘罪。则又敢如彼误录者岂成说。既削一朔之仕。虽不更勘于问备之外。而行检时送律官及府曹之吏。正为似此格式之无或违错。而近来检案之疏漏若此。律官等亦为严治后。复有不谨。年少初当之检官何足责。先从律官。别样处置为旀。数日之内。判决五度完决。而皆由于投钱与酗酒。古则常汉之狠如羊暴如狼。自以为彊不可使者。视捕将并挫气。如鼠见猫。今乃反于是。街上犯科之无难。转至于杀死而又无难。所以使之无难者。独非捕将溺职所致乎。传教定限之偸窃汉。尚不捕纳。夜以巡逻。昼以技酒。一一阖眼。不肯致察。彼捕将置将焉用。该将臣柳孝源。前将臣李得济。越俸一等。此后城内外。更有由技由酒之鬭哄。该捕将随现重勘之意分付。

刑曹启。伦常既重于卫母。情法允合于傅轻。

判。卿等议谳。归之于经法伦常。于是乎岂有二辞。蔽一辞。曰廷尉当是。依卿等跋辞施行。

京畿竹山府李宝夫狱本道启。断案已成。烦吁切悖。○刑曹回启。捕逃无稽。查案多疏。 编辑

判。死者时同之拘囚越狱之说。戊午秋。正犯妻韩召史击铮。原情亦有之。而其时未及以此一款起疑发问。今见卿回启。甚有意见。韩女之再次上言。复提时同逃捕之事。其非虚言可知是置。必是狱案之不当删处。删节录启之致。如果然矣。与杨根黄载坤。明有轻重之别。即令道臣取考原案。逃捕的实。则宝夫身。减死严刑。充定道内残岛。苦役后状闻。而否则使之论理报来后草记。

刑曹判书李得臣所启。路逢贼徒。道移可据。身是捕校。擅杀有间。

予曰。卿傅生之论。未免苟且。若此则杀狱岂有偿命之律乎。然于曰宥曰杀之义。卿则曰必可宥。而直使之仍置杀案。此为郑重之端。右相适又登筵。亦陈意见可也。

右议政李时秀曰。父子相蒙。邑牒昭在。操炼例习。狱情宜恕。

予曰。卿言亦与刑判意无异。则何可必为仍推乎。依佥议。傅轻之意分付可也。见戊午

京畿南阳府李春成狱驱踢其妻金召史。第三日致死。实因被踢。○水原留守。徐有邻启。 编辑

传令。近于本府移送南阳之杀狱。闻有李春成之案。而春成愚蠢莫甚。且与其妻本无不和之可言。特其家间事端。不能随处宛转之致。以苦主所目见而纳招者言之。可知其百般声罪。千般冲动。无所不至也。愚蠢之汉。为其所声罪冲动。一时性发。至于下手。而初非不和之间。则岂有欲害之心。本是愚𫘤之汉。则亦岂能分别生死于造次愤怒之际乎。一言以蔽之。曰使春成起怒者。非春成自为也。使春成下手者。非春成自为也。而毕竟使春成曳弃于桥边。而初不救活者。亦非春成之自为也。至于其妹之犯手与否。观于检案。终无可执之证。畿伯亦以此有筵奏乙仍于。专拨别谕。道伯意见。如果然矣。须即疏决。俾无滞囚。

本府启。情非不厚。胡忍驱踢之憯毒。事到难言。其奈妯娌之交构。

判。该府论理。甚有意见。依此即为决放之意。令政院专拨回谕为旀。究其本论其迹。所谓小姑之所为。切可恶。定配。以妹替娚。到配后。亦令配所官。加刑于厥女。报来后状闻事。一体回谕。

京畿龙仁县洪者斤世狱京畿监司徐鼎修所启。停刑有命。不敢举论。 编辑

有旨。近因悯旱。使京外掌狱之臣。细阅囚案。先从京囚。有一二囚审克者。而诸道则姑未登闻。今幸得雨。又值斋居。何必更烦辞教。而斋居决囚。即亦常典。欲待过斋后处分。殊非暑月疏狱之意。龙仁囚洪者斤世之狱。死者临死之言。言洪不言赵。此所以赵以指使径放。而及其更查也。下手之迹。赵先而洪后。道启至谓之难明之案。又于三查。查官等皆言其死非被杀。乃因病致死。三段之疑。汔不归一。而最后曹启中伤痕。属之乌有。惟于触犯条。亦归之于非驱。而仍请上裁。于其判付。以姑令停刑书下。今至三年之久。如许疑轻之狱。尚置不生不灭之科者。太欠曰宥之义。今虽百番更查。厥囚瘐毙之前。究竟无路。宁有不可可否之狱理乎。者斤世则卿其分付推官。斯速酌放。见己未

京畿阴竹县孙德官狱京畿监司徐鼎修所启。屡经审理。一无持疑。 编辑

有旨。闻于卿之言。有觉得而更阅。益知其然者。即阴竹孙德官狱也。狱之成不成。专在于伤处。而所谓伤处。初检则曰柔软。复检始曰坚硬。此已违格。而或曰毒气始为发现于复检时云者。此尤不成说。何物毒气。不发于致死之后初检之时。而始现于许久经日之复检乎。文案中虽与坚硬有异。明是伤处云云。又何谓也。伤处紧要。毫发是争。其所为说。近于莫须有。且其紧要处。专以下腹青黑为真赃。而尸亲则曰德官踞坐胸膛。而死者生时所疼。亦在胸膛云云。尸帐则不在胸膛而在下腹。于是乎又为胸与腹不甚相远之说。惟事杜撰者。此非推官查官之杜撰。盖由于狱情之多疑。禁葬者欲葬者。皆出决死之心。而相扶相扑于崖巓。跌之崖下之后。伤重者死。轻者生。固其势也。观于痕损之载录。尤为明的。则此亦谓之以德官之手势乎。苦主之经岁私和。虽似有隐情。而天下事。不出常理。匿仇变辞。屡呈官庭。决是常情人理之外。彼虽至愚且贱。既无明执证据。则亦何必必驱诸无伦之科乎。卿之所见。透到肯綮。甚以为是之。德官亦即决勘。见戊午

忠清道洪州牧金恩大狱。驱踢姜日奉。翌日致死。实因被踢落跌。○本道启。被踢坠阈。实因多疑。造谋受嘱。首从宜别。青阳县金太伊狱。驱踢卢太齐。第四日致死。实因被踢。○本道启。四日致命。虽曰伤痕之明的。三子稽告。那无狱情之然疑。 编辑

判。洪州金恩大,青阳金太伊等两囚之案。道伯起疑。皆有所据兺不喩。恩大事。初检官金履镐所谓落跌致毙。其妻其妇之所目睹。则不可直归于被踢即殒云云。复检官徐应辅所谓坠缘于踢。死缘于踢云云。皆已带得一分然疑于曰跌曰坠是置。究其根因。未必不由于犯手之汉。而前伯李泰永所谓七旬残命。其不即地致命。亦云异矣云者。前伯意内。亦不无其然岂然底意。大抵老且垂死之物。遭踢宜死。加之以自投。则乌得不死。死之祟。虽始于凶身。若不自投。则安知不延命于辜限之内。又安知不仍为不毙乎。致毙之结梢。不可专诿之踢。则道启亦是是旀。太伊事。其为难于以意逆之。虽使卿等百番回启。摸索于膜外而已。道伯在其道。必悉事情乙仍于。其所陈闻若此。况旀有子三人。为屈此狱之左契。于此岂容他说。而又皆决处之囚。则何可当暑滞囚乎。并只依道启施行事。三悬铃行会。

忠清道泰安郡私奴今乭狱本道启。三检成案。奴主互为正犯。七年受刑。情法合有原恕。 编辑

判。道启论理然矣。依启闻疏放事分付。见戊午

忠清道清安县延东标狱本道启。律名至重。不敢擅便。刑曹回启。究厥情节。虽极凶顽。考诸律文。不过杖流。 编辑

判。更为议大臣。仍具卿等意见。指一回启。见戊午

全罗道全州府郑太东狱本道启。伤痕既系讶惑。狱情恐合商量。 编辑

判。道启论理。甚有意见。依状请酌决之意。即为回谕。见戊午

全罗道光州牧李春金狱本道启。依例结案。刑曹回启。原案违式。更令修启。 编辑

判。杀狱何莫非慎重。而一律结案。尤为至严。始既不能具格。卿曹回启还下之后。又复如彼不察。亲问一款之漏却事未前闻。当该道臣。不可推考而止越俸一等。各道分送律官。法意何如。而死囚用律之文书层节不备。而不即据例如式。该律官。分付道臣科罪。当初入启之捧纳承旨。并捧现告。为先从重推考。改修启事。依回启施行。

本道启。结案驰启。刑曹回启。详覆施行。

判。依允。见己未

全罗道长兴府黄于应雪古狱。足踢金莫金。当日致死。实因被踢。○本道启。踢肾不过微硬。醉倒那无触伤。全州府曹得福狱。足踢李长兴。第十六日致死。实因被踢。○本道启。致命违速死之限。私和验轻歇之端。昌平县金守元狱。镰刺林乭毛致。当夜致死。实因被刃。○本道启。争水挥镰。已非常性。伤轻死速。亦系疑案。古阜郡李楠会狱。驱踢宋启甲。第十三日致死。实因病患。○本道启。两检悬病。诚有证据。五朔滞系。亶合疏决。益山郡崔白孙狱。推挤李春大。当日致死。实因溺水。○本道启。先溺后坠。虽缘互执。彼死此生。不过适然。 编辑

判。长兴黄于应雪古之狱。道伯所引法文中。争鬭前飮酒致醉。至争鬭时。有所触伤。气绝而死。恐似近之云者。果似然矣。而死者无异当下致命。则付之轻典。虽甚重难。究其根因。道伯之言。亦不可谓之法外。其在曰杀曰宥之义。宥之亦可。全州曹得福之狱。以致毙之迟速。较之受伤之轻重。有此附陈意见。其言亦然。昌平金守元之狱。两条设疑。归之于未必死之验。而彼杖此镰之无伤有痕。不但近于邂逅之过误。伤轻死速。法无可据云者。道伯之言是矣。且与常性人有间。右项三囚。依道启减律为旀。检官拿处事。与直为酌决二囚事。并依启闻施行事。令政院分付后回谕。

庆尚道晋州牧私奴大己狱本道启。开检有违法意。酌决更宜禀处。 编辑

判。当为决放之囚。于今四年。尚置之不生不灭之科者。该道事。不可但以骇然言。判付辞意既如此。京司之回关又如许。则至今滞囚。果何故也。所当严处各年道臣。而皆已故之人也。至于时伯。虽甚后时。犹可属之自首者。勿论而后时之罪。决不可无饬。为先越俸一等为旀。其间枉囚之苦。甚于发配。即为放送事。三悬铃行会为旀。他道或有此等之弊乎。卿等看详。见丁巳

庆尚道尚州牧方三禄狱驱打金化彬。即日致死。○本道启。挥帒毒打。竟致杀变。行赂径埋。难定实因。刑曹回启。领议政李秉模以为致命既由钱帒。成狱何待掘检。左议政沈焕之以为实因不著。开检如例。右议政李时秀以为私和潜埋。在法许掘。刑曹判书李祖源以为埋瘗不久。掘检合宜。 编辑

判。狱体有三段。成狱也。实因固重。而词证有时乎反紧。谳狱也。尸帐之外。或以真赃。折其疑晦。决狱也。情虽较看。惟迹是归是如乎。开掘行检之法。当于凶身之不知谁某。致毙之不辨真伪。考见痕损。参合诸招之狱为之。此狱。凶身只是单身。致毙明由挥打。则不掘可知。检之何益。况旀私和之迹。苦主自服。头面之际。正犯语屈。领相献议。可谓约而尽矣。严饬主同推官。各别讯推。速捧迟晩事分付。

庆尚道东莱府孙贞日狱本道启。结案取招。刑曹回启。详覆施行。 编辑

判。几年几番。查之又查。至于三。昨年审理也。皆曰凶身斯得。冤郁可伸。金矢铁案。若无他疑。其后诸议。未免矛盾乙仍于。判付中亦有敷衍说到是如乎。又于再昨年别般行查。而曹谳以前招之归虚。谓之不当偿命。昨年更查。亦如之。今忽一一直招于推庭云者。前疑之外。新惑倍甚是置。所以荡前疑滑新惑之方。惟在于输款招及考覆招肯綮之何以究竟。厥狱虽无看证。所谓同商诸人之其时问答。果皆更考虚实是旀。推官差员等及道臣等面稽言听之际。亦果无一毫其然岂然之可论乎是旀。正犯之直招。而一府上下莫不齐声称快云尔。则未捧直招之前。舆情之齐愤赍忿。足可推知。其所忿愤于未然。称快于既然者。民虽至愚。亦必至神而然。或于词案讼牒之外。别有非看证而如看证之窃议者乎。状本所当即为循例判下。而回启前。堂中亦有意见之参差。则其在重狱体之道。申问道伯处断。实合事理。卿曹三悬铃关问该道伯。使即别具己见及诸倅之见。枚举登闻后。按法考律。回启禀处。见己未

庆尚道庆州府孙命震狱驱打尹莫金。翌日致死。实因被打。○本道启。争水共鬭。首犯自归。纵妻冤吁。情状切悖。刑曹回启。四汉滚鬭。两犯难分。宜令更查。 编辑

判。道状虽曰无疑。曹谳尽有意见。厥狱正犯。无出于四人。而四人之中。二人是指使者。二人是听其指使者。指使二人之中。当定正犯。而所谓李奎世,孙命震。均似指使。其实则孰紧孰歇。区别极难。与尚龙貌类与否。不足为断狱之肯綮。设使命震貌类的实。三尺何等至严。则岂可以死者迷乱荒谵。作为不易之左契。揆以审克之义。宁有如许狱理。且况多少然疑之端。无非是悬空摸索。宜乎为命震妻者。跋涉千里。跸路鸣冤。今见查启。其所云决疑。适足以益晦是置。今虽更捉。奎世与命震。一处头面。互相推诿。究竟无期兺不喩。苦主必报之心。人情之所固然。而凶身之谁为分明。亦不指的纳供。一狱岂有两个正犯。而滞囚并讯。尤无意义。经曰罪疑惟轻。疑之不可决。而所犯手。亦非一人所为。则直属之疑轻者。非不法也。亦非忽于偿命也。蔽一言。曰廷尉当是。何必更查后决折。命震身。分付道臣即为酌勘。

庆尚道丹城县曹克文狱。驱打崔斗右。第三日致死。实因被踢。○本道启。乳下肋上。伤痕虽著于四处。面青钗黑。疑案非止于一端。安义县宋奉云狱。驱打徐星大。第三十七日致死。实因被打。○本道启。致命远过。辜限何论。伤处成肿。不载法文。便成疑案。醴泉郡张召史狱。驱打洪贵三。第三日致死。实因被打。○本道启。大石不转。宁有触伤之理。深夜潜入。宜照减等之律。昌宁县池万奉狱。本道启。舍紧取歇。致命多疑。浮肿成脓。触风为祟。 编辑

判。丹城曹克文之案。道启中若以尸亲说为准信。则势将归之于肛门药毒云者。其言甚精是旀。安义宋奉云之案。道启之起疑于辜限内外。而伤处成肿。无所槪见于法文云。则其言果然是旀。醴泉张召史之案。道启中。大明律夜无故入人家条。引以为旁照。又以石样与痕寸。反复较论者。其言甚当是旀。昌宁池万奉之案。前此屡致疑者。以其成狱伤处之舍紧取歇。而诸说皆以为不必为疑。又以事势之不特专由于被打。别为设疑于判付间矣。今见道启。反复论理于辜限。期限之律文。以明狱理之不可阔狭。而附陈浮肿内脓等语。更证致命之不可专归之打死者。其言亦然。大抵四案禀谳。引据皆的确。意见不肤浅。何必迟待回启。以致当暑滞囚乎。并依道启施行之意。三悬铃行会。万奉见戊午

黄海道安岳郡李永春狱。驱踢朴召史。当日致死。实因被踢。○本道启。寻常宿债。悍妻始鬭。要害踢痕。邻婆致命。刑曹回启。两处伤昭著。三尺律难贷。瓮商加核。文女严惩。长渊府僧就訔狱。驱权海千。翌日致死。实因被踢。○本道启。顽髡惹闹。不过微物。戚叔公证。难掩毒踢。刑曹回启。争端始缘炉价。伤痕已成铁案。 编辑

判。安岳李永春,长渊僧就訔等。一则以三十岁男人。杀死近六十岁邻婆。一则以二十岁缁徒。杀死过五十岁俗汉。痕损俱著于足踢。狱莫大于杀死。而杀死之外。长幼男女僧俗之分。亦云扫地无馀矣。实因明白。词证丁宁。更无可疑之端。永春之盐卤事援引。犹属例套。就訔之铁案后招辞。有关伦理。并令各别同推。期于取服。文召史之不救媤母。秉彝所在。是岂可忍。其可恕以海村愚妇。属之尸亲边人。不加一杖。使同无故乎。依曹启。严刑痛惩。一例阔略。厥咎惟均。前后道臣及复检分疏是在。该守令推考为旀。瓮匠。使之负去则负去而已。有何别般可问之事乎。虽非此汉。狱已完决。更核一款置之为旀。上项就訔。同推招中一句语。其后似必一番严核归正。以其无甚钩得。删却于录案乎。

黄海道载宁郡文道三狱推挤金成彬。第四日致死。实因折骨。○本道启。匪鬭伊戏。虽致折伤。原情按法。恐合参恕。 编辑

判。道启是矣。何必禀处。依状请酌处为有矣。以过误律决放之意分付。

黄海道殷栗县郑述晋狱捽曳吴中信。第四日致死。实因折项。○本道启。山上威喝。述晋之指使莫逃。阪下捽曳。启梅之随从无疑。刑曹回启。远望虚喝。岂合遽议于正犯。乘愤执髻。实非听令于乃侄。 编辑

判。殷栗郑述晋。此狱正犯。道启则主郑述晋。曹启则主郑启梅。各有依据。两说俱通。而第于其中。自有辨别者。中信之致命。由于捽曳。而若其捽曳之起端。不过是柴场之争界。无论述晋与启梅。俱无必杀之心云尔。则犹或可也。直以指使之不可归于述晋。起疑立论。未知何所据也。初曰何不捽曳。再曰限拔项捽曳者。果不出于述晋之口乎。其所指使。虽云李同伊而已。而述晋既曰汝辈。则启梅与樵军。同在汝辈之中。而不止于一个李同伊。可知矣。听命之只指兄弟子侄奴雇。果载法文乎。启梅虽贱。行则是叔。虽似不与于弟子侄之列。而本以鳏居无依。入雇述晋家之状。启梅丁宁纳招是隐则。曰奴则未。非雇而何。若使述晋启梅同力驱打。而述晋歇启梅猛。当以下手重执定。而述晋指使。启梅听命。则启梅之下手。即述晋之下手也。下手之区别轻重。本非此狱衬当之文。又使述晋只令捽曳。而启梅不之捽曳。反打别处要害。则此或非述晋之所指使。而启梅自当为正犯。今此中信之死。非因他故。一则由于捽曳。二则由于捽曳。而捽曳者启梅。使之捽曳者述晋。则述晋之为正犯。更无可疑。正犯。依道启。以郑述晋仍置。使之依前同推。期于取服。正犯今既仍置。则初检官拿问。在所不已。而杀狱之意见参差。此路不可全塞。且卿曹三堂之所起疑者。何责乎检官之最先起疑乎。卿等既勿论。初检官论罪亦置之。项颈实因之过几日者。无得轻下折字。年前本道狱案。别有判付。而项如其折也。移一步不得。活一时不得。顾何以作二里之行。延四日之命乎。盖其捽曳之手不歇而猛。骨节违错。咽喉浮高。呼吸仅通而旋塞。水飮强呑而不入。此所以过得当下。而过不得数日者也。将此伤处。参以法文。则致死实因。岂无可下之字。而遽下一折字乎是隐喩。成狱则一也。不折曰折。大关后弊是置。此一款。京外法官。一不议到何也。卿曹诸堂。前后道臣。初复检查官。幷施问备之典。

咸镜道洪原县金明寿狱打触张仁鹏。第十五日致死。实因被触烟竹。○本道启。始拟草鞋之打颊。岂料烟竹之穿喉。迹涉邂逅。情宜原恕。 编辑

判。京外掌狱之官所知者惟法耳。执迹比律而已。情之一字。有非可以议到者。至于此狱。迹与律之不当。其端不一。前伯题语中误触故犯。便是梃刃之无异云者。何其疏阔之甚也。北青前倅之论理起疑。其言果然兺不喩。道伯状辞。亦甚的确。何必更待回启。洪原囚金明寿。以过误邂逅之罪。考律决勘。状闻之意。即为分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