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先生大全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一百五

卷第一百四 后村先生大全集 卷第一百五
宋 刘克庄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赐砚堂钞本
卷第一百六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之一百丹五

 题䟦

  方一轩诸帖

   阁帖

近人多不识阁帖某家𤤽藏某本或用高价得某本

皆非真者字画丰秾有精采如潭绛则太瘦临江

则太媚又用李廷珪墨印造凡淳化间𠩄赐御书喻

言等帖皆用此墨不可以伪无竞弟始传汪端明李

路所记阁帖行数恨无真帖参校予偶于故家淂第

五卷一轴非潭非绛非临江非鼎武冈甚异之试取

汪氏所记行数视之皆合又于某家冥搜得第六第

九第十卷行四方必以自随二十馀年而不能合晚

使江左忽有示此帖十卷者李玮驸马故物也后有

朱印云李玮图籍上赐家𫝊子孙有徳保无穷年十

卷之末皆有此印用三千楮得之其秋被召为少蓬

始呼匠装饰大蓬尤伯晦见之曰珍物也又曰某有

三本昔山谷尝叹无万二千钱致一本时币重物轻

一可当十彼时巳直百馀千及今安得不愈贵重然

真帖可辨者有数条墨色一也它本刊卷数在上板

数在下惟此本卷数板数字皆相连属二也它本行

数字比帖字小而瘦此本行数字比帖中字皆大而

浓三也余所得江东本每板皆全纸无接黏处一部

十卷无一板不与汪氏所记合乃知昔人装背之际

寕使每板行数或多或寡而不肯翦截凑合者欲存

旧帖之真面目四也余得汪氏之诀不敢独善逢人

必告方君敬则楷用余说求得十卷前四卷稍浑全

后六卷为或者翦截然墨色如新比余本无毫发异

不谓吾乡有此秘宝帖末有端明蔡公亲题云黄子

正示及因习草法末有子正印子正不见它书惟端

明䟦某僧临脊令颂颂云黄元吉子正得之昙休子

正名元吉仅见此䟦曩余先得四卷尚未敢深信汪

氏及得江东本始知汪氏之不诬及见此本益知余

本之可贵吾乡前一辈好古博雅如肯庭郑氏云庒

方氏所收皆𧸛本而相𡗝曰惟我与尔有是夫噫汪

氏之谱未行虽郑方不能辨真赝既行虽余之浅暗

乃足以识真赝况若敬则好之笃而求之勤乎或

咎余不当以其诀授人余曰赝帖惑人多矣余之说

传赝帖息而真帖出不亦书𦘕家之一快乎敬则其

取汪氏所记老夫所䟦并刊之以广胸次而聚嗜好

   绛帖

坡公重潭帖山谷自叹阁帖不可致仅藏潭绛帖此

时二帖未分优劣自中原幅裂北碑难得始轻潭而

重绛矣顷见王简卿侍郎评绛帖尤贵潘氏城塼本

敬则此二十卷潘本也凡今本漫漶残缺处此皆可

读后第二卷唱箭帖秀岳帖与钱俶诗视它本彼缺

而此全梁武帝帖与后第十卷颜鲁公帖视它本彼

全而此缺帖家以全多缺少者为宝然则潘本绛帖

中之尤善此本潘帖中之尤善

   卢鸿草堂图

此孚君旧物也今为方楷敬则珍藏第𠩄书十志多

误字几不可读如期仙磴一章谓灵仙仿佛可期儒

者毁所不见则黜之疑冰之言信矣此用𫎇叟夏虫

不知冰事及荆公虫疑冰之意今书疑为凝大可笑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风子之䟦赝也周益公之䟦亦赝也郑编修家有

绢本亦然余既借本命工摹写托竹溪林侯作小楷

书十志林苦讹字不可致诘唐文集中无卢鸿又别

无善本可参校遇讹字则阙之

   亚栖书

僧中善书者智永智果辨材怀仁怀素高闲亚栖书

皆不足以望其仿佛此帖未见所谓飞鸟出林惊蛇

入草唐末僧如贯休斋已亚栖之流词翰若不甚高

而自称誉太过矣夫字以工为贵岂以其尝供奉翰

林赐紫为贵哉郑谷诗云爱僧不爱紫衣僧谷犹

不爱况人物有高于谷者耶

   高宗御札

以诸家记载考之皆云邦昌诛由李纲然邦昌赐

死纲巳去位其议实自纲发之暴罪之诏有云宿福

寕殿使宫人侍𥨊(“爿”换为“丬”)纲家有宸翰云华国靖恭夫人李

従和见只就内中取问仰李纲取于开封府枷讯乌

邦昌何所逃其死哉初绍正统首黜闰位圣君也

甫提相笔先诛叛臣贤宰也本不必辨但赭半臂事

人所共知宸翰世所未尽见盖诛叛之举出于独断

纲赞之尔华国李姓名从和王明清误以李为彭系

年录不载其名

   蔡公帖十二

蔡帖惟观书记真行草诸体皆备当为公遗墨之冠

此轴若使灵宝见之必凶厨后窃去使京东学究见

之必设计豪夺使米颠见之必要作赝本脱换敬则

其善藏之无落诸人奸便观书记

世人临书全如崔炎假作魏武桓温貌类刘司空亦

可遮瞒俗眼弟恐为匃奴使及刘家旧碑勘破耳蔡

公临转授诀九分逼真使率更见之不能辨也呜呼

可谓艺之至者矣临率更转授诀

右蔡公十帖虽或止半幅或止数行皆有义味可研

寻如云至杭未尝游览足以见其勤扵政也云忝知

制诰家世孤贫母氏思归足以见其难于进也云造

宅已毕田未有涯又足以见其贵贫而贫也至于论

瘗鹤铭诸葛渐笔唐供奉墨问歙郡墨工姓字皆翰

墨家所愿见者于时杜丞相唐彦猷与公皆以书名

世杜饷公䑕须笔公叹其精妙故相以十笔遗从官

私觌之礼止此今人寄毛锥子少亦百枝安得有佳

笔哉墨似廷珪法者竟不知其为何人十帖中或有

可疑者然真迹要非赝笔所能乱又先贤言语自有

一种意度后人强学之不近也内⺊葬帖云地里家

说无了期但无风水免乡人言可矣通人之论也近

世尤尊用葬书魏元履葬于平坂穴地三丈六尺梯

而下棺蔡季通所卜也既而元履之后遂绝古人所

以行营高燥者高则远水燥则辟风魏公之窆无乃太

卑湿乎莆人重黄涅槃厉伯韶两墓师如神其𠩄点

穴或在高峯或在广野有鳯凰展翅玉带出匣之说

为其学者无二师眼力块守死法高则入云下则及

泉惜无以公之说药之论乐帖云欲知古乐必由胡

部乃能通世儒谓删后无诗公之于乐虽胡部亦不

废皆学者所当知也此帖𨽾法尤妙𮦀帖

   杜祁公帖

杜祁公字散见诸帖皆行草而楷法极罕见此帖十

一行一百三十八字皆端楷无一画草又以知古者

改官追赠婚嫁生子皆祢庙告公自题其末云至和

乙未岁季夏录此九字草圣尤妙蔡公复题十字云

杜祁公亲书见授某谨记蔡公习于礼者观家廷上

夀仪可见然犹问礼于祁公得公所录宝藏之如此

此其所以为前辈欤

   唐彦猷诸公帖

此册位置稍杂盖以人论则杨大年苏子由曾子固

范淳大陈了翁当作一编以字论则唐彦猷林夫与

别册子才翁子美字当作一编刘共父枢密帖当编

入南渡后诸公翰墨间名俊者何人岂张循王耶此

一幅可疑

   御赐滕王发𦘕马图

滕王初名甫元祐初避高鲁王讳以字为名而字逹

道按公事㤗陵历苏杭郓三州帅太原尤有威名此

图云赐滕王发者必在并门时也始裕陵常以奎𦘕

处分西北事宜故前辈有夜书细札赐边臣万里风

云入长𥮅之句若㤗陵宸翰臣庶之家盖不多见滕

公本𫝊及他书俱不言尝有此赐当以访博识者

   四谏帖后有孙尚书仲益䟦

孙公作此䟦时未秉谯周李旻之笔也过江后不

能复为此言也

   东坡玉堂词草

坡公之文使不善书者书之亦可爱况公自札乎或

疑此卷涂抺多而点画拙似非公书夫六十老人词

头夜下𭣄衣呼烛顷刻成章岂暇求工于字画乎公

固云乞郡三章字半斜庙堂𫝊笑眼昏花则此卷乃

真迹无可疑矣

   苏黄小米帖

吾里收书画家有数昔惟城南蔡氏万卷楼方氏后

有藏六李氏云庒方氏然尤物在天地间聚散来去

不常藏六云庒之所收者往城南万卷旧物也俯仰

未三十年眼中所见书画凡几易主昔藏百千轴者

今或无片纸而锦囊牙签萃见于墨林方氏上塘郑

氏夀峯方氏则又皆藏六云庒之散逸流落者也墨

林夀峰皆万卷楼之族书𦘕入族人手犹子孙也此

册惟坡公海棠诗尤真余所见凡数本夀峯纸本墨

林绢本吾里已有二本未知世间共有几本也小米

书不及父恭惟思棱之评万世公论其谓山谷字得

苍颉悟门良不可晓

   元祐王枢密奏稿

熙丰群小怨元祐诸贤刻骨其尤深切者如刘萃老

王彦霖刘器之范淳夫梁况之五六公它日遂兴粉

昆之狱引用九族当坐之法向非泰陵保全则此数

家无噍类矣公虽早薨不及见犹名刊党碑子孙禁

锢乌呼自昔端人正士欲为朝廷区别忠邪卒之忠

邪不可区别而身反受其祸如萧望之张猛王章京

房之流多矣此朱子䟦王公奏稿所以三复太息而

不自已欤王公遭党祸朱子罹学禁晚节略同䟦此

卷时绍熙改元时事比之乾淳渐变矣深味朱子之

言可悲也夫

   李承之诸帖

李承之诗行于世字则未之见此帖端劲姿媚有石

曼卿筹笔驿诗意度可宝也名觉者必是萃者素不

工书此帖乃吏礼不必存孔经文陈伯修以人重不

以字重袭深父亦然

   曾子开邹道卿帖

建中靖国改元曾子宣当国有可复为元祐之机廼

方与韩相师朴争权主绍述而援蔡京然则子宣者

真千万世之罪人也当时虽以子开之贤不能谏止

了翁乃欲以一右司郎官挽回其意难矣子开答朱

给事书云衰拙于此岂能恝然但再三则凟终𢙢无

补弟兄间犹以凟为虑然则士欲进言于相夫岂易

哉道卿方自昭州召还而有决难再用之叹又欲乞

一便卿𫯠亲处岂非前知它日之必反复未知所税

驾欤朱公与曾邹善其同入党籍不亦宜乎

   李忠定手抄诗

忠定公手书自作诗得一二篇已足贵此二册凡八

十篇皆建炎策免后避地入闽所作雄词劲气有横

绝九州挥斥六合之意卷中如许右丞三友诗所谓

吴李孙者元中丞相也伯野枢密也忠定也忠定和

许诗云我生值艰虞惨淡风霾昏挽翁共出力一廓

扶桑暾此志竟萧条相顾声为吞时孙扈从北狩吴

南迁忠定与许公皆去国凡欲奨王室不肯与虏戴

天之人稍凋落北向之志寖衰保安之𫝑遂成诵忠

定此志萧条之句可以流涕痛哭也昔于忠定孙景

温架阁家见南渡诸老与忠定诗文皆忠愤感慨语

又于象先上舍家见忠定手稿数巨编及当时所画

宣和金人围城图虏阵有置我师守御甚精详景

温𠩄藏存亡未可知象先书𦘕稍已散落尝密访围

城图已不存矣此二册亦象先旧物敬则善藏之

   许右丞诸贤书

许右丞与李忠定论易春秋各一书皆密行细字二

书计三千馀字皆端重真楷无一点画草草书言吴

元中每得翰经觧必论刺数十条翰辄因其言时有

刊定惟论荘子内篇与易乾坤相表里往反数终不

可合又云所诲经史阙文谨当思而改之夫公位高

则不复学时危则不暇学三公皆已为宰辅而犹力

于学时吴过岭李过海许公自言虏骑渡江所向摧

䧟翰去分寕厄刘阳伏平江转徙山谷林薄间脱而

死毫厘而犹不忘学今士大夫位望未及三君万一

已束书不观非有胡虏盗贼家族性命之厄直谓身

已贵不当如穷书生吃吃讲尔贯尔许公书人人当

摹一通置之座右汪玉山辈行后于许邦彦岂士美

乎美成乎与汪玉山孙仲益帖当削去吕居仁韩子

苍徐师川帖当别编

   邓栟榈字文枢密诗帖

栟榈公词翰当编在炎绍诸贤间于石湖稍后出

不可并也圻公功名人也亦非栟榈之伦宇文公上

帖罕五诗造次颠沛不忘朝廷其云人生有死浑闲

事不斩奸邪此恨深又云横磨大劔人何在裂背穿胸

不汝忘岂非追原祸乱之始恨不食京黼贯攸之月

乎览其遗墨为之一涕此帖似宜与死节者同编

   江民表三贤帖

此册惟江谢秦三家当存馀皆恶礼当删余旧诵江

公谏书知其为邹陈辈人尔后见其赵艮岳云春光

吴地减山色上林深比之邓肃花石纲诗彼刻露而

此含蓄矣此卷如高低山接𫝑清浅水分湾亦警句

盖深于五言者惜未见其全集谢字圣藻历给舍以

论事不合秦字辩之漕陜西以主弃地与江公俱列

名党籍云

   朱张书

朱张字固可宝但其间一二幅使人代作者不必存

   夹漈艾轩帖

夹漈荐邱铎于某人云尚书之门可以遗郑樵不可

以遗邱铎噫其先人从已有如是耶艾轩与夹漈书

云兄去吾圣人千馀岁得不传之学又云前𢾗年间

夹漈说使心开目明其推贤服善又如是耶今人仕

同时则噪惟恐人之先已也名轧己则忌惟𢙢人之

胜己也此前辈之所以为前辈欤

   小米二徐吴𫝊朋书

米元晖徐明叔徐穉山吴传朋皆南渡后善书者聚

为一编深合位置后二帖非其伦也

   中兴三相帖

右李忠定奏藳三赵忠简陈忠献张鲁公帖各一三

公皆中兴贤相江左所恃以立国者其遗墨当自为

编不可杂以他帖第一板名绛者子叶乎厚之乎非

同时又人品各异宜削去忠献帖前一板非忠献笔

细视其名乃汾字非浚也汾忠简子也后人不察以

汾为浚亦宜削去

   中兴诸相帖

此帖聚南渡以后宰相真迹然亦有不必存者第一

板似非李忠定诗或是同名纵是李公之笔亦不应

入此编也内周丞相书盖答艾轩诸子艾轩以集𢰅

殁其家求恤典公告以刘汝一谏议陈季陵侍郎皆

带集撰并无恩数且勉其昆仲力学又云复之之子

一上而𭣣巍科复之者余叔祖正字也时阜陵尤惜

名器以艾轩之贤身后止官一子其后始有尝除从

官未供职死亦有已死而除从官者有自集撰追除

侍制者皆淂以京秩奏荐盖论撰次对虽止隔一阶

而从官庶僚恩数绝异此 先朝所以靳而不予人

   陈懒散帖

此册以字论之只有陈懒散与蔡子正一帖当留观

懒散笔意犹有才翁子美气骨其后遂变为于湖石

湖矣

   小米画

古画皆著色墨画盛于本朝始惟文与可李伯时后

陈坡宝晋父子迭为之廉宣仲王清叔亦著名然元

晖千幅一律世有无根树𪷟澒云之嘲可谓善谑矣

叔党之才百倍元晖元晖至侍从叔党死于小官命

也夫

   妙善帖

此老不求工于翰墨而英杰之气自不容揜如此使

其衣逢掖冠章甫力量气魄朱晦庵陆象山辈人也

   丁晋公诸帖

丁谓之章子厚吕吉甫蔡元长元度居安五六公翰

墨世𠩄罕见彚而藏之亦可谓之传矣程沙随评章

子厚书为本朝冠又曰后五百年议论乃定果如程

氏所云则此帖似非真迹末一幅恐非李资深字名

偶同云

   花光𥙷之梅

 之至者不两能花光𥙷之专为梅花写真所以妙

天下文湖州于竹李伯时于马皆然今𦘕者无所不

画既不能皆工归于皆拙而已诗与文亦然

   蔡公书朝贤送行诗序

此字与余所藏三略字体无毫发异三略乃宝元已

卯墨也时年二十八序乃庆历壬午笔也时年三十

一字虽精丽未免矜持视晚守钱塘书清暑堂记时

信有老少之异然欲学公楷法必自三略始自此序

始余闻古之善书者由楷以入行草非由行草而入

楷也羲献虞禇皆然本朝惟蔡公偹此能事米无楷

字盖行草易而楷难故藏帖之家有赝米无赝蔡敬

则什袭此序客来求观立数丈外视之可也

   再䟦

一太常博士出倅而朝贤饯以诗者八十三篇师囬

之贤可知也案师回名铸亦莆人序书字而不书名

陈某而已陈以天圣五年公以天圣八年⿰纟⿱𢆶匹 -- 继擢甲科

与陈辈行尔而卑下之如此可为后生法

   又蔡公书四轴

右孝严殿记凡一百六十有一字在公众书中笔画

差瘦盖公暮年得意书与清暑堂记皆从心不逾矩

之笔也孝严殿记

蔡公不以诗名然草际飞萤乍有无诗家杳渺之音

也有王右丞韦苏州之风清暑堂会同年诗

蔡公尤自珍其所作散𨽾此数纸或断裂文义不全

或翻覆纸背书之譬如珪璧虽复残阙犹可宝也𨽾

余所见蔡录凡数本暮年乃见绢本岂公自喜此作

亦如右军之于禊帖屡书不一书乎公吏事尤高发

奸摘伏如神而掌书吏辄窃公藏稿不加罪亦不穷

治意此吏有萧翼之癖欤其他作奸犯科者不同耶

可发千古一笑淳佑壬子十月望日某书时年六十六

 绢本茶录

   唐明皇鹡鸰颂

黄公不知何人其与忠惠公翰墨往还如此所𭣣阁

帖十卷与此卷皆为蔡氏所藏当访黄公始末它日

别为作䟦

   又

始余见此颂及阁帖䟦深恨不知黄元吉为何人后

见集古䟦录云皇祐至和间余在广陵有敕使黄元

吉者以明皇自书鹡鸰颂本示余乃知元吉为中贵

人也欧蔡在当时尤为嬖宦所仄目且何为日与元

吉往还也岂其人嗜好儒雅异于其类二公不绝之

耶欧公书著名是矣蔡公并称其字则愈可疑岂字

子正者别一元吉耶然此颂欧公尚把玩之末论真

本虽临本亦可贵也

   好一集录

欧阳公集金石录千卷赵徳甫绩录二千卷欧辅臣

也赵宰相子也侍从也皆仕当天下全盛南北未分

裂之时然各费二十年网罗收拾𠩄𫉬止如此南渡

后北碑寖难致方君敬则妙年𬒳服儒雅凡世间贵

介公子裘马劔射槊棋声色之事率皆不好惟酷嗜

古文竒字间有一善碑一真迹必高价访求不得不

止所𭣣为吾里诸故家之冠而北碑尤多自石鼔峄

山诅楚至隋唐残碣断刻一一装饰而笈藏之积至

六百馀卷日増而未巳也他日君年益壮仕益显网

罗𭣣拾益广则其数必侔于欧赵二家矣余虽老庶

㡬见之

   乾道学官诗卷

朝士𥙷外同舍郎分韵赋诗以饯别故事也艾轩先

生繇小司成出使广右两学同僚饯者十有七人今

诗皆存惟逸二篇乃陈公居仁何公澹𠩄作此十七

人者四至侍从一执政馀多当世名卿盖是时学官

极天下选可谓盛矣内贾公伟者故龙图阁学士赠

太师公之父今资政殿大学士秋壑公之祖非所谓

不在其身必在其子孙者耶艾轩之后寖微外孙方之

㤗字岩仲澄孙字𫎇仲继擢科第笃凯风寒泉之念

艾轩祀赖以续书赖以𫝊此卷为岩仲宝藏暇日示

余因记莆阳志谓艾轩使粤以张说除佥枢不往贺

而去按说除西府在七年三月使粤在九年四月记

乡人事犹不免误则𫝊闻失实若此者多矣不贺说

一节当在为著作郎之时忠误宜修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之一百丹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