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伏先生文集/卷十二
书
编辑答郑仁辅荣后问目丁巳
编辑改葬缌服。丘氏以为葬毕祭后即除之。易素服而还。此未知何所据而云然耶。愚意既见尸柩之后。哀痛惨怛之怀无异丧初。而圣人制礼。参商折衷。定以缌麻。则虽不可径情逾越。葬后留其服。以时省墓之际。服以哭尽哀。庶可纾终天之痛。月数既尽。然后上墓除之。未知如何。
顷于胶扰中答上舍书。自觉率尔。反复思之。则常时上墓。礼有哀省之文。况改葬三月之内。与常时不同。举哀一节。允合情礼。方欲更告而未及。玆承别幅之示。极当极当。乃知情之所发。能自尽者得之。而非汎然揣度者所能及也。感叹之不已。
答郑仁辅
编辑别纸所论。极是极是。陋见常以为椁是圣人之制。家礼虽用温公书仪不用椁。其实所谓灰隔。乃今之外棺也。如得良材则固当用椁。但今人难得许大好木。与其用多节而白边者必备其制。决不如不用之为得也。今得示喩。尤更精切。与司马公所论正相符合。盖木虽良。终归腐朽。与骸骨相杂。且令圹中宽广。不能牢固。然则虽有良材。不如不用矣。况今合两棺于一椁之内。则其占地尤为宽大。使圹中虚旷。易于摧陷。岂非可虑之大者耶。隔板用灰之制。虽出于近代。而石灰之坚完精致。比石椁片片相合者。不啻过之。以此附棺。有何小欠于孝子必诚必信之心乎。窃恐圣人复起。必不以此制为不厚于其亲矣。闻湖西皆用此制。都下士大夫家亦多用之云。彼岂皆力不足者耶。岂皆俭于亲者耶。必恔于其心。故用之耳。
答郑庆辅荣邦○辛亥
编辑得书慰甚。第审亲庭有不安节。奉虑。生。智昧行藏。使新进辈得以为的。自讼无及。奈何。自明之示。亲旧或以此为言。以生浅见。知者自知。不知者自不知。何用喋喋。况语默有时。此岂吾辈求伸之日。而欲与为刀者校是非耶。为东坡讼冤。固知君言外意。姑不论道理如何。言出于亲切之人。则彼以为阿好匿非之言而怒之益甚。不但为无益而止矣。万一或有此计。千万停止。无使老拙重得訾于人。至祝。
答郑庆辅辛酉
编辑得书。知侍奉学履珍胜。慰豁不可言。生亦粗保。但欲重营正寝。以为奉祭之所。工役方始而调度遽乏。日间殊觉意緖汩没。知得味于朱书。深喜深喜。果能不辍咀嚼。其味之可嗜。何啻刍豢耶。卫武公九十五作抑戒。以此观之。则君之今日。乃是青阳。而遽有无及之叹。何耶。幸扫去杂虑杂术。试用旬月工夫。专意于此书。则必有欲罢而不能者矣。不宣。
答郑庆辅癸亥
编辑承哀问。审春来孝履支胜。甚慰悬恋。生。积年病惫之中。叨此恩除。理难自力。目今方苦胃脘痛。几死仅苏。而事异平时。不敢言病。将以开月初七登程。忧闷狼狈。不敢为喩。别纸所示。仅一一奉答。但对客拨忙。未暇搜阅礼经。恐有不中理处。一味悚怍而已。观来示。知读礼之馀颇有新得。极以为喜。哀疚之中。无它外诱。此是先贤得力之地。幸静处加功。仔细搜考。以为自益益人之道。至祝至祝。
答郑庆辅问目
编辑家礼。朔望则于朝奠设馔。其无三献可见。而今人家多行三献礼。不知何所据耶。退溪先生答金就砺问云。依五礼仪注连奠三酌。恐或为宜。答郑惟一所问。则云朔望奠。在礼亦无三献等依祭之文。恐当从礼云云。不知何所从违。
连奠三酌。恐是因金问而有此答耳。非礼之正。看恐或字可见。只得从答郑之语。为合于礼。
士丧礼曰。月半不殷奠。今人家或有朔望幷举。而无隆杀之别。或专废望奠而不举者有之。然考本注。士月半不复如朔盛奠云。则特不许其盛。非使之废也。未知如何。
士丧杀于大夫。故月半不殷奠。据此则只得如常时上食之馔而已。盖殷奠本因朝奠。而有饭羹面饼鱼肉等馔。故上食礼不复行之。礼经所谓不复馈食于下室是也。葬后则又只有上食而无奠。望日不设殷奠。恐无大歉于人子之情。如何。
三年之内。遇节日上墓。若是合葬则固不当别卓而祭。而但位有新旧。服有吉凶。似甚未安。闻鹤峯先生居忧。亲行节祀于合葬之坟。此前事之可法。而但思之。丧亦有轻重。鹤峯在丧。妣先而考后。虽如此。似亦无害。若考先而妣后。则当若何。又闻西厓先生丁内艰。合葬于先府君墓。而节祀则令子侄代行。此礼似好。何如何如。
使子侄代行。甚得。朱先生论节祀。已有此语矣。
礼。有殡。闻远兄弟之丧。同国则往哭之。此未知兼内外兄弟而言之否。虽缌必往。注云亲骨肉也。似指同宗兄弟而言也。母族则虽舅妻及姨母之丧。皆不可往见乎。
礼所谓兄弟。指同宗而言也。外家丧事。在远地则不往恐是。况舅之妻。礼本无服。法典虽有服缌之文。然恐非圣人意。
答郑庆辅
编辑询及数条。不敢质言。但以事理揆之。既已出为人后。则义重于彼而恩轻于此。过期之后。似难仍守丧次。必须归侍所后之亲。惟朔望会哭于几筵。庶乎彼此两全。不相妨夺。如何如何。若然则虽三献正祭。行之不妨。受吊一节。在丧次时。则与伯氏同哭而受不妨。如不在丧次。则似无哭拜之礼矣。且与人书。如今来书式似宜。用启字似亦无嫌。然易以白字。亦无妨矣。闻沈一松有继后子为其私亲。逾期之后。以白衣常在一松家侍侧云。此亦当代法家。必有所受之矣。惟在参商善处也。
答郑庆辅甲子
编辑顷见书。审知向热孝履支胜。欣慰无已。鄙生。曳病还朝。气力惫乏。兼且自知毫无裨补。而叨忝重地已有一年。罪积尸素。知旧之相爱者四面谯责。深欲解职投闲。温理旧业。或收桑楡之效。此愿真切。而圣意不许递。每于三告给由。此退溪先生所谓国家法制无退归一路者。悯悯如何。衰年旅游。艰苦万状。果有搬家之计。得示语。感发多矣。即已停止。此在自家事。伸缩不难。只是此身曾已致之圣主。不得自由。古人所谓未忍便永诀者。亦是衷曲语也。
答郑庆辅戊辰
编辑蒙君缕缕致意。极知出于爱人以德之诚。只是时势不然。恐未细察耳。雨无正之诗。不去者作此以责去者。且道其时去者为高致而不去者为贪恋耶。目今艰虞日甚。人心涣散。君父正在危惧之中。此是人臣授命之日。顾忍上章乞休以图身便耶。无状固不敢援比先贤。然使先贤当此时。必不敢乞致仕。所谓中无定体。随时而在者。正谓此耳。
答郑庆辅
编辑专伻委问。为感。生尚未快复。顷日艰得上墓。颓然卧深谷。盖已无望于修途。而近见洛下知旧书。皆以国有大变而无意赴难谯责之。生亦非不知义分不当退坐。只以生行死归为大事耳。再疏顷已上送。万一圣批或有未安之意。则势须不免舁疾。然若至于僵死道路。则岂不为清朝之羞耶。以此不敢决。良可虑也。紫蟹。病中得此珍味。深喜。亦以此物善退步。古人赠以当归之微意亦在其中耶。好笑。
与曹汝善希仁
编辑春雨太多。必有大美恶。谁能诘其端耶。想惟雅履对时珍卫。生亦粗保。似闻正郞兄家襄奉渐远。将有改山之计。不知缘何出此。为之愕然拊心也。圹中有水气或有恶石。则无容他说。如或为葬师妖舌所动。则岂平日所望于此友者耶。程先生虽有彼安则此安之说。然其所择不过曰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避村落远井窑。而朱先生亦取其土好水深。形势环抱。而不用某山某水之说。孝子之安厝其亲。若程朱足矣。今葬师之说曰。某山为有利于子孙。某山为不利于某子。世之庸愚无识之人。俛首而听其去取。设使彼之所言一一皆中。犹为为生人求福。而非有意于保安亡亲。孝子之所不忍为。况万无皆中之理乎。李淳风,郭璞之说。亦不足征。况今妄言之辈。其言何可信也。闻此家财力已竭于虎溪。今若改取他山。则万事茫然。必无涯际。又信此辈妖说。则定山岂有了期。脱或迁延。久不克襄。则孝子悲痛之情。虽欲追悔。又可及耶。今计惟以保安亡亲。葬不失时为重。而其他子孙祸福之说。一切挥斥。不入于耳。乃为真孝子。乃为有识士君子也。窃料此友之见非不及此。无乃祸福之外更有他曲折必不可用者乎。赵进士必能知之。幸细与商量。委曲开陈。救得此友。此事非小事也。生于此友。义同兄弟。苟有所知。不敢不悉。而又不敢搪突哀疚之地。故冀此转告。此言如或不实。则并此纸勿以烦人。甚善。
与曹汝善
编辑溽暑比甚。幽居诸况何似。悬恋不能忘。大科在前。何不著鞭。已向浮名息念耶。龙蛇之蛰。以存身耶。无悔被技痒作行。可怜亦可念也。叔父略有向苏之望。而尚不能进饭。忧悯忧悯。佥知兄见在湖上耶。轻舠短筇。管领无限烟霞。令人健羡。馀难书既。只祈闲中不废书册之功。
答曹汝善
编辑昨见苍石。闻有来访意。方切企待。即奉书问。知西行已迫。无暇此来。为之怅然。令伯竟不免受杖。闻之不胜惊叹。其发不认。虽是自取。以诗为案。岂盛世事耶。初谓弱骨难支。今闻渐向差愈云。何喜如之。意必有扶护者。而天生天杀。果非人之所能为也。闻受杖日感念先王之对。令人泪落。
答曹汝善庚午
编辑恋中得书。知凉秋官况珍胜。欣慰欣慰。生之谬见。果如所示。受由之后。决意南归。退陶老先生行藏。非末学所敢援例而。要之早得一日为快于心。故将以去十九日发程。适为初寒所中。又苦被诸丈诸知旧所谯责。不免停退。俟迁陵翌日即辞朝。虽于分义粗安。而郁郁则殊不可堪。
与洪叔京镐
编辑闻尽室东行。为久居计。从此便是福州人矣。不惟相爱之情有惘然远别之怀。想离违乡井。必有不可堪之情。奉虑无已。恨此跧伏。无由就叙。效古人相赠处之义耳。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无不可之地。况福之与商。只是邻邑。而交亲布满。可与晤言。安知不更胜于居商耶。所怀千万。不能缕缕。幸可心谅也。
答洪叔京
编辑所询两条。考礼未博。不知何施而可。但以事理推之。主丧者当主其祭。而祝不可不书名。惟属称甚难。礼有嫂叔之文。而据此称叔。亦似汎然。且与今世之所呼叔父者相混。无已则书名而不书属如何。有故未行。则代以庶兄。亦似无甚不可矣。立后之事。既已相诺于死生之际。义不可负。虽在襁褓。题之旁注。恐无不可。但只书叔母。则非为后之称。欲书显妣则未有判状。此一节已自难处。况嫂亦无子。而先立弟妻之后。设或不幸。而他日无馀子可为嫂后。则是为弟得立庙而兄反祔入于宗家。极为乖理。鄙意姑阙旁题。以俟后日从容处置似得。如何如何。
别纸
编辑不书旁题。则当依祔主之例。但前日贤季之主。必书亡弟二字。今当书故弟妻某郡孺人某氏耶。于礼。庶人曰妻。妻字似未安。然无他可施稳字。而今俗通尊卑皆用妻字。书之于主虽似不雅。犹不至大不当耶。来书用妇字。此则不可。礼曰。谓弟之妻妇者。嫂亦可谓之母耶。言不可称妇也。妻字嫌于太朴。则只书故孺人云云又如何。不敢质言。唯在谅处。
答洪叔京
编辑询及甲者之论。曾见退溪文集中有说此事处。而先生之意。正与甲论同。谓不可不制服。而以无所考据为叹。然近考杜氏通典则明言父为嫡居丧而亡。子不得传重。其意盖谓父既持服。今于新死之日。即代其丧。则是为死其亲。情有所不忍也。至其不可一日无主之说。则通典又言小祥前自有期服。当以本服奉馈奠。练后以素服行之。亦不至阙事云。此说似为可据。又考仪礼经传通解有一条。云嫡子兄弟未终丧而亡者。嫡孙承其重。亡在小祥前者。于小祥受服。亡在小祥后者。申心丧。并通三年而除云。此则宋朝制令。而勉斋载之通解。其可从尤无疑。窃想退溪先生或未及照考也。礼以服已成而中改为未安。故女子子嫁。反在室。为父母三年。未练而反则期。既练而反则遂之。上云小祥前则小祥受服。小祥后则申心丧者。即此义也。据此则小祥前。以本服执事。练时受以三年练服。乃为得礼之变矣。下一款则葬前专用事生之礼。用素馔。葬后则渐神事之。不妨用肉。此是师傅之说。而非有考于礼经。然求之情理。似当如此矣。
答全性之以性○庚戌
编辑思归客别失路人。当时虽以笑语相送。其惘然之怀。至今思之。亦有不能堪者。南来以后每与朋知语。未尝不及于左右。及则未尝不为之嗟惋。特匆扰甚。未暇专人问寒温耳。玆于千万意外。蒙远贻书札。致意勤至。披慰之深。实难为喩。就审忧困中能有以自遣。尤以为喜。古人为学。多从忧患中得力。此所谓玉汝于成。幸及此时。增益其所不能。甚善甚善。生。病滞乡山。旬一方发。去此后音容益杳然。所祝千万珍护。
答全性之
编辑自闻朝家有大霈。谓必蒙恩。屈指俟报。忽得惠翰。知已过州城。不胜欣跃。伏惟日来。归侍万庆。杜老所谓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者。想必益知其为真绝唱矣。生。跧伏中幸无他挠。冰溪雪壑。愈令人断还往。闭户静坐。不知寂寞之为苦也。寄惠长律。深荷盛意。但命辞太过。令人缩恧。不敢承领。甚非所望于相悉之地。自今书问往来。切冀刊去此等语。幸甚幸甚。
答全性之
编辑恋中书至。欣写可言。就审庚炎。侍奉安吉。学履增胜。益切慰喜。生。形骸固已衰变。而心地之昏愦。日以益甚。真成负此生矣。悲叹如何。以此每念诸友年富之人或不免悠泛度日。惜之不啻在己。圣人所谓学如不及。如恐失之。乃是赤心告人。而人自等闲看过。可叹可叹。性之日间所事能不至间断否。可以此汉为戒。而日孶孶也。季华时相见否。久不闻消息。悬念不能忘。
答全性之
编辑承惠书。审向暑动静佳裕。慰荷两至。儿子又说蒙留宿二日。见官清如水。官闲如隐。闻来益切怀想。铃阁下帘春昼永。邑人长听读书声。岂不甚佳。只恐供应如猬。无暇及此耳。经世。疾病缠绵。气息仅存。苦苦度日。而庙堂乃以跧伏为偃卧。令人惶悚。殆无以自容也。所欲言甚多。书不能尽。只祝珍勉。
答申汝涉楫○壬子
编辑尊从母衰年久病。常切贡虑。玆承讣书。不胜惊怛。重念丧主病中遭此大故。何以堪支耶。上舍之服。礼文甚明。何可直情而径行耶。人情常患于恩胜。降从不杖。正欲隆于所后。其意深矣。大典亦但云。为本生父母服期。解官心丧三年。而不曾下杖字。以告者误也。幸察之。
答申汝涉问目庚申
编辑在家发引之日。既有祖奠告辞矣。至山庐留六七日乃窆。窆之日又有发引节次。然则似当又有奉柩车遵祖道之文。而告则叠用未安。不告则忽略。如何。
丧至此留安六七日。不告而载。似无曲折。虽有叠用未安之虑。更告似得。
题主后返魂而虞。若路远则于所馆行之。既到家乃行三虞。礼也。而楫家在数百里之远。必三宿而后得返。则三虞之久不祭。势也。等其久也。曷若于山庐留奉几筵。待数日墓事毕后返魂而行三虞乎。
葬形原野之后。魂无所依。圣人恐其飘荡彷徨。故必于是日虞。又必于所居之室堂。其惨怛恳恻之意。盖不忍一日离也。依礼文留子弟敦事。速返而行三虞于室堂。甚善甚善。
发引时。老父若以日寒不得随柩。则其时诸事。颇有所碍。至如虞祭。楫为初献。而题主既称亡室。则祝文之书显妣孝子等语。甚为无据。如何则可得合礼。
此果难处。然亦无他变通。只得从实书之曰。夫某官姓名病不即事。使子某昭告于亡室云云。初虞再虞亦依此式如何。古者宗子越在他国。使介子行祭。而祝曰。使介子某执其常事云云。故礼有摄主之文。今如此行之。似不失礼意。如何如何。
卒哭以后主人亲执奠献。而两鬓披发。似不齐洁。今若裁用生布。象网巾以为敛发之用。如何。
浅见如此。顷于叔父卒哭之后。欲令从弟着布。终以臆断为难未敢。然似无不可矣。
答申汝涉辛酉
编辑顷日恟骇之际。愚虑谓贼不动。故所询疑条。不曾虑及。人亦无以此来问者。卒然蒙谕。甚难为说。然以愚料之。或墙或瓮。只得言藏置。不可谓奉安。天地反复之际。仓皇无策。不得已而或出于此。乃是变之极者。固没奈何。若先事预讲而就此论得失。则其间微细节目。虽或有彼愈于此者。直百步五十步之间耳。其为未安不忍言则均也。此圣人之所以语常不语变。而朱夫子亦曰。学者常思处变之道。则反令心地不宁。〈全文记不起。大意如此。〉盖以此也。无已则有一焉。守土者率士民奉社稷及先圣位版移安于公廨。为死守之计。如以邑城为难守则山城。无则深险山寺如贵府周房山等处。效死守之。则必无不守之理。甚不幸而不守。以身殉之。则明白快活。于义无欠。此圣人杀身成仁之道。虽付位版于灰烬。犹不为不尊先圣也。今人以守城为死地。窜伏为生道。虽有识亦不免此。殊不知等是一死。而其善恶有天渊之分。此等说话。无可开口处。思之苦痛。宁欲溘尽而无闻也。如不以此计为迂阔难行。则幸与同志熟讲之。以拟临变之策。甚善甚善。
答申汝涉
编辑谨承书问。就审旱热。孝履支胜。甚慰悬想。此间仅依旧样。玉成之会。不过与近地士子通读家礼一过而罢。安有如来示所云耶。世间蔑实之名。类如此。可怪亦可怕也。所询练祥之节。非但记礼者明言之。闻今世士人家亦多行之云。示意得之。盖虽为父屈。重服变除之节。不可略也。疏云。馀亲惟至十三月而除。不练服也。此见圣人于为母之期。特详其变除与他服不同。今人之略此一节。窃意是不明于礼。非不忍于心也。但有所疑。朱夫子答门人之问曰。今礼。几筵必三年而除。则小祥大祥之祭。皆夫主之。但改其祝辞。不必言为子而祭也。观此则初期再期皆有祥祭明矣。今依杂记之文。练祭既行于十一月。则又不当叠行于初期。祥祭既行于初期。则又不当叠行于再期。此甚不可晓。意者杂记所云。是三代之礼。朱子所云。是时王之制。各有节目而不能相通者耶。此寻常所疑。今不敢质言于左右耳。然此是大节目。朱夫子必不以今礼废之。无乃练祥二祭。自依杂记之文。而祝辞直书小祥大祥。及后再期之祭。则只曰奄及再期。而没其大祥之称耶。此是瞽见臆说。切愿裁度量处。更勿以告于外人。使蒙汰哉之讥。至善至善。祝辞只去四句。而不以他语代之。似亦无甚阙损。未知如何。先儒之所未言。今不敢杜撰耳。千万忙未一一。只祝顺变节抑。慰此爱慕。
答申汝涉问目壬戌
编辑所询。谨以瞽见略注各条之下。恐未中理。悚怍无已。惟谅察为佳。
期丧之禫。据礼则当行于十五月。楫窃以为既禫之后。似不可仍设几筵。不设几筵则又都无所事。心丧者无以申其情矣。未及前期禀承。而禫月奄忽过了。或者以为阙失。今虽未安。已无奈何。愿承指教。欲无他人服期者之再误。
窃以礼经所言及朱子几筵三年而除之说参之。则必是禫后犹存几筵。俟再期而撤也。礼家又有心丧无禫之文。明再期后中月之祭更不设行也。然既已蹉过。不可追行。直是无可奈何矣。
今居墓所。时有吊客至。则拜哭如初。若在亲侧。则不无压屈之嫌乎。
圣人以将军文子之事。为无于礼之礼。则衰麻既除。无乃当以此礼处之耶。然至情所发。生亦不敢质言。至于在亲侧。则压屈无疑矣。
今俗于题主陷中。不书妇人之讳。只云某封某氏。姓所同也似汎。何如。
书姓太汎。不足以依神。依礼书讳甚得。今知礼之家皆书之矣。
答申汝涉
编辑承书。审比日庚炎。孝履支福。慰甚。惟是再期已近。想益切悲苦。何以自堪耶。经世。自哭卢甥以后。心緖忽忽。不自聊虽知修短之有数而不能自抑。真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也。所示不忍即吉之云。有以见孝思之无已。深用感叹。然仪礼注中。既明有心丧无禫之文。后学但当守古。不可以义起。今于十五月既已服禫。则再期易服。似当从吉。但有一事今之再期。乃是第二忌日也。常时忌祭。尚且服黪。况于大祥之日。乃以吉服易黪服。果为未安。鄙意用白衣白靴。仍戴黪笠不加漆。如常时忌祭之服。翌日。如示改漆黪笠以着。其月又是仲月。卜日行时祀祫祭。以应古人吉祭之文。是日乃纯用吉服行祭。似为得宜。如何如何。然此是臆料。殆所谓手分世界中化现出来者。不胜惶悚。惟望更加量处。勿徒以瞽说为必可从。以重妄论之罪。甚善甚善。来书适为友人袖去。恐所答有未尽。尤可叹也。不宣。
别纸
编辑朱子大全。问人问子为母大祥及禫。夫已无服。其祭当如何。答曰。今人几筵必三年而除。则小祥大祥之祭。皆夫主之。此条载在家礼大祥条注中。据此所问则当有祥禫之祭。与心丧无禫之说大相戾。此又大可疑。更望细入消详。广问于知礼已行之人以处之。甚善甚善。古人云。礼疑从厚。此言亦可思也。
答申汝涉癸亥
编辑所询疑条。妇人为夫之祖父母。夫承重则从服固也。然姑在则不敢服。亦有定说。不当致疑也。子为主人。而母为主妇。果似未安。然家礼主妇条注云。亡者之妻无。则主丧者之妻。所谓亡者之妻。独非主人之母乎。袭含哭位稍为进退。令不正相对。恐不至骇见。如何。卑者为初献。则尊者不可为亚献。寒冈尝有此见。以问于退溪先生。先生以为不然。今当从退溪之说而已。不可遽以为颠倒缪戾也。来人索报甚急。不能细思。恐有错误。悚怍悚怍。
答申明叔尚哲
编辑前蒙枉访。甚慰孤寂。只以未得信宿从容为恨。玆承惠翰。审别后侍奉动静珍胜。不任欣慰。鄙生。衰年丧患之馀。百病侵凌。近又腰背牵痛。不能俯仰。僵卧度日。而日昨都监公文下来。催人上道。动则疾病难堪。不动则分义未安。思之狼狈。不知所处。新寓多事。理必不免。然书册工夫。不可委之相忘。圣人言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观则以二字。便有不敢自暇之意。幸深味之。日间遇人事少暇。随即展卷讽诵。勿虚度光阴。甚善甚善。如生少壮不努力。老而知悔。已无及。故不愿贤者之似之也。千万不能尽。
答申明叔
编辑沃盥之节。在交拜之前。盖古人重其事。则必盥。如冠礼三加。宾皆盥是也。此盥亦非专为祭酒也。但家礼。婿盥于南。妇从者沃之。妇盥于北。婿从者沃之。即仪礼所谓媵〈女从者〉御〈音迓。婿从者。〉沃盥交也。今既不能行亲迎之礼。不免行礼于女家。而婿又不能具女仆以往。则交沃之节无所施。故省之。亦出于苟简。非有他见也。承问更思之。交沃之节。虽不能备。而存其盥洗。不害为重其事。若又备女仆以行。则尤为得礼。惟在两家议定如何耳。祭酒小倾于地。得之。
答成直卿汝松○辛酉
编辑仪礼。妇服舅姑期年。妾为君之党。服得与女君同。则亦期年矣。至后唐刘岳书仪。称妇为舅姑服三年。宋乾德中。因秘书监尹拙等议。诏百官集议。左仆射尹仁浦等奏曰。三年之内。几筵尚存。岂可夫衣麤衰。妇袭纨绮。夫妇齐体。哀乐不同。求之人情。实伤至治。况妇人为夫三年。而舅姑止服期。则是尊夫而卑舅姑。书仪之文。在礼为当。诏从之。今之为舅姑齐斩。实自此始。以此推之。则妾当得与女君同。而琼山仪节妾为夫党服图。为舅姑期年。是仍以仪礼旧文为据。今亦难以臆见服三年。惟在好礼君子参商情礼而处之。虽服三年。犹为从仪礼与女君同之文。而不为义起也。
答金时直廷坚
编辑所询礼疑。曾见退溪先生答学者。有儿名摄主告之文。据此则虽在襁褓。当以子名题祝。第未知摄告节目。寻常思索不透。惟礼记曾子问篇中。君薨而世子生。三日而见。少师奉子以衰。祝先子从。其下又有子升自西阶北面。子拜稽颡哭等语。盖少师主养子之官。其升阶拜哭。皆抱子行之。而礼经直称曰子。以此推之。则祝文直书儿名。而人为之拜。似为得宜。如何如何。其与宾客为礼。则兄当主之。而当初未及制服。则葬时难以重丧之服从事。极为难处。无已则去冠绖及衰。只着头巾及承衰布衣。犹为不甚相妨否。此是临时杜撰不得已之事。惟在谅处如何。何敢质言耶。
答金邦良德民
编辑生。万里回还。已逾数月。而缘国家连有大礼。久淹洛下。顷始受由。今日到本县。路闻左右新构溪堂绝萧洒。甚欲相就作半日话。途中为暑所伤。病卧清州凡五日。曳病归来。寸步颇艰。兼且急于还家。坐成瞻怅。良叹。坐城邑烦歊地。邀闲界人不便宜。今又有雨。尤难请屈。奈何奈何。明早乘凉向化宁。何缘奉面耶。上年既失相叙。今又如此。人生难会合。一至此耶。勉夫无恙否。幸布恋意如上。
答朴仲植桧茂
编辑蒙专人惠书。深荷盛意。就审向寒。侍奉学履与时增胜。又切欣慰。经世。仅免他苦。仪礼。本人家罕有之书。兵火之后尤甚难得。其或有之者。又有认瓻为痴。不肯借人。以故。区区愿得一见而未得者。积年于玆矣。乃蒙高义。不吝架上牙签。全帙惠寄。感拜无已。昔年因田叔闻老先生凡得书册。辄亲点句。满架诸书。无一不经手迹。寻常敬叹。略阅来卷。果如昔闻。珍玩盥对。有如承诲于函丈之间也。不敢损污。俟卒业当即奉还。惟是此书。古人亦患难读。乞假以岁月。使得从容寻绎。则为赐尤大。企仰企仰。
答李评事尚馦
编辑远承情翰。审侍奉万安。欣慰之深。有难言喩。生。衰病丛中。苟度岁月。此外何足深说。旧游杳然。如短梦难续。贤仲又游宦西关。相望益远。暮年怀抱。安得不为之作恶耶。所祝勿以科业已成。便视书册为筌蹄。但得一日闲静。便着一日工夫。他时倘得相对。令老夫刮目。惟此情真切。馀不缕缕。
答李庆馀敦善○壬戌
编辑父在为母期者。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此礼经全文也。礼又曰。凡丧。父在父为主。故朱夫子亦曰。妻丧大小祥祭。皆夫主之。曾于申典籍来问时。汎然以此数条答之矣。今更思之。则其间曲折有甚可疑者。盖礼经之文。乃以子为父屈。不得伸母三年。而练祥二祭。又不可阙。故特为之制。以尽人子之情耳。今父主其祭。则是为以夫祭妻。而祝词曰。奄及小祥。奄及大祥云者。似为不妥。若以为子行祭之意措辞以告。则稍似分明。而朱夫子又曰。不必言为子而祭。此极难处。鄙意十一月练祭。子自主之。祝词及易服等事。一依家礼之文。而夫不与焉。盖十一月本非练月。而夫于妻丧。无服练之节故也。十三月之祭则不得已父主之。而祝词只云奄及初期。〈以子而言则为大祥。而以夫而言则不可谓之大祥。〉易服之际。父则除服。子则服禫以祭。以应礼经之文。似不大害于理。未知如何。然此是臆说。非先贤所论定者。更愿博询于知礼处。且细考退溪先生丧祭礼答问而行之。甚善甚善。
答金恭甫基
编辑得书知好还。深慰。石翁初谓必不能自力。今闻行计已决。君子之不择夷险。固当如此。叹服之馀。继之以喟然耳。船岩结茅事。初亦虑其不稳帖。而诸君以为万无烦理。故不敢固止之矣。近闻驰书布告。约日会议云。此岂不烦。甚为惊愕。叔京年少气锐。凡处事不免轻率。可虑可叹。火急飞报。亟停会议之举。至佳至佳。
答全德久克恒○乙丑
编辑所询礼经。乃是古礼如此。而今之士大夫稍知礼学者。无不诵之。依此行之。恐无取怪之虑。又况心丧无禫之文。载在通典。尤无可疑。但朱门有一问目曰。子为母大祥及禫。夫已无服。其祭当如何。朱子答曰。今礼。几筵必三年而除。则小祥大祥之祭。皆夫主之。据此则又与礼经所言不同。此是古今异宜之故也。然朱子之答。但言二祥。而不及禫。无乃有微意耶。鄙意大祥之祭。依今例设行。而祝辞以再期易大祥字。禫则不再行。似得礼意。如何如何。瞽说不可取决。更须量处。至善至善。
答金万悦秋任○丁巳
编辑书来。知比日阴霾。静居学履增胜。欣慰不浅。生。归来粗遣。有何好趣。只是比狼狈半途时。为稍安闲耳。书中所论。多有过当。非徒令老夫缩恧不敢当。于贤者分上。亦非慎言之道。千万珍毖为佳。马伏波所谓是非政法。范益谦所谓朝廷利害。皆非学者事。愿闭户下帷。低头读书。益务己业。待他日平步云衢。然后讲服此等事未晩也。此是相爱之言。幸勿泛看也。乘凉一来之示。深觉企慰。
答金万悦
编辑示及诸作。足见志学之勤。窝中序咏等篇。又笔势翩然。良喜。但气有清浊。非徒先贤有定论。盈天地之间者。举目皆可见。初非精微难理会事。于此而有疑则无所不疑矣。更思之则当自知。故不须论辨。如或思而未透。姑取先贤论理气处。反复参究。以求透得先贤所言之意。千万勿以己意遽作主张。轻为论说。此最初学大段病痛。切告戒之。看书有疑处。尽好思索。思索不通。勿求必通。且置一边。待意思虚闲。时复思绎。则当有豁然时节。未可以忙心浅见急迫求之也。四晧事。前辈亦有疑子房扮出者。然未可轻断。亦不必深思也。大抵今日后生辈皆役志于举业。无人肯用一日半日力于此等处。深可叹惜。公能留意此事。见得内外轻重甚不易。年富力强。更愿坚固着力。精密用心。以成就此志。甚善。
答金万悦己未
编辑顷尝因便得书。知日长室静。学履增胜。为之欣慰。仆老矣无闻。于此事虽未尝窥其藩梱。亦粗有闻于先生长者。惟务实二字为下学第一义。稍有近名之念。则已没可说。须以此立心。默默加功。至于充积极盛而人自知之。则亦非君子之所避也。名斋记文等事。乃朱夫子所谓区区妆点者。岂初学所急而有求于人。恐此未免有向外一念。故聊为奉规耳。
答金万悦
编辑得书甚慰。且知愤悱之诚愈积而未已。为之叹尚。但恨瞢陋未有以启发之耳。然当以管窥于陈编者为君诵之。此乃亲爱间相悉之道也。夫古人之所以急于自点检者。乃欲知其病而治之也。今以来谕所患论之。懒惰固是大病。朱夫子所谓只消此病。无药可医者。惟当竖立其志。不容放下。一日十二时中常切提撕。乃是治懒之药也。至于全无记性。心虑飞扬。乃是一病相为母子。而君认作两病。以不静专。故无记性多遗忘。心如水。水静则毫发皆照。小动而波。则万象不能照矣。陈烈先生之言。虽似可怪。亦不为无理也。来书自说病痛甚详。而似未知所以下药之方。故以立志存心为献。此是万金良剂。幸勿轻视之。惟着实加工则渐次见效。久当知其味之无穷矣。气有清浊之说。本无可疑。故前书但云盈天地之间者举目可见。谓必因此悟解。不料尚未透得也。夫气者何谓耶。非阴阳耶。大分之则阳清而阴浊。细分之则阴阳中各自有清浊。如以举目可见者言之。一岁之中。春夏为清。秋冬为浊。一日之中。昼为清夜为浊。而四时昼夜之中。又各有明朗昏曀风霆雾雨许多不同者。此非有清有浊耶。来书既谓有形之物。禀气之时自有清浊。而又致疑于天地之气元无清浊。天地之气果无清浊。则有形之物。何自而禀清浊之气耶。此等本不须辨。特以君于不疑处生疑。故不得不于无语处着语。良自笑耳。大槩读书有疑。精加思索。思索不透。可且放下。姑于无疑处着功。渐博而渐明。则自当详说以解。切不可轻主己见。妄着言语也。病暑气困。倚枕作此。不能尽意。
来书以理气分动静。又是大错。理有动静。故气有动静。岂有无理之气耶。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此两句岂不大段较然乎。恐于先贤论理气处。全不理会。幸博考而精思之。莫草草也。
答李器哉元圭朱书疑问
编辑侯师圣。议论只好隔壁听。伏闻。先生曰。言其浅露。宜于深奥处听之云。后见陶山集有解。言不亲切与隔靴爬痒相似。未知何谓也。
若言不亲切。当云如隔壁听。不当云只好隔壁听。今但详味窃谓以下文义。则当自知之。与隔靴爬痒政相反。窃恐先生或误失照勘也。
朱子曰。又一向离了爱字。弊病百端。反不若全不知有仁字。而只作爱字看之为愈也。是因学者不知仁之名义。而悬空揣摸。故下段痛说求仁之方。然学者不知主敬致知之为助。而只见不若爱字看说。又一向爱字用功。则无弊耶。
仁是体。爱是用。以爱名仁。如指流为源。固不可。然同是水也。若掉了爱字悬空揣摸。务为高妙之说。如上蔡诸公以觉名仁则又太远矣。故曰。反不若只作爱字看之为愈。乃所以甚言彼说之病耳。非以此说为无病也。又于下段。以主敬致知为求仁之方。则为学者指出蹊迳。大煞分明。但当依此用功而已。来谕所疑。乃是节上生枝。不当如此辗转推求。愈生迷惑也。
引程子语以道言之则无时而不中。以事言之则有时而中者。一说。道常在。故无时而不中。事至则应。故有时而中。一说。以道则无时不中。而应物之际。或中节或不中节。则有时而中。未知何说为愈。妄意则上段既说得所以然之故。引程子语以明之。观此则后说似是。
以道言之则无时而不中云云。来示后说得之。
常见此心光烁烁地者。未知引以譬欲存心而不知敬以为主。则将一个心把捉一个心。便是有两个主宰耶。未解。
敬则心自不放。不能主敬而欲心之存。则只此欲字。乃是大病。所谓以心捉心。三头两緖者。指此一欲字也。故引释氏见心之说以证之。两个主宰是释学。一个主宰是儒学。来说已得其槩。而犹谓未解。何耶。试潜心反躬体验之。当自晓然矣。
今觉得云者。言其为道流通无碍。唯意所适耶。抑既知其入道处。故用功之易如所云耶。范伯崇来自邵武。相与讲此甚详。妄以所疑禀曰。亦叹以下。属朱子语看则如何。盖上段既言自得之效。故今于伯崇之来。讲之甚详。又自以始得曾所未有为叹。而悟前此用心之左也。因而告南轩曰。云云。如此看如何。退溪既曰语势未稳。先生亦曰。疑有阙文。政韩子所谓议论安敢到者。而蒙学小生。敢以己意参错其间。愚僭可笑。然既有所疑。则不可便谓其迂阔而有隐。敢禀。
今觉得云云。指用功言。亦叹以下。如所论看似胜。不易如此推求。然不敢质言耳。
中正仁义。图说本注。以正义属静。而此以中仁属静。敢问其义。
中正仁义分动静处各异。退溪先生有说。可考看也。
无对之中。有阴则有阳。又曰。有善则有恶。是阳对君子而言。何以先阴而后阳耶。或汎言其先后耶。然下段又言阳消则阴长。是阴对小人而言矣。未详。
阴阳云者。先静而后动也。以淑慝分则阳善而阴恶。不必拘先后也。
东莱语出入无疾云者。未知东莱以其有同志相助。故有此语耶。
东莱语。示意似得之。更考东莱集本文则尤分明也。
谚所谓云者。先生曰。引此语以譬其目前之忧方急。未暇收积诚之效云尔。此臆记而录之。想失本旨。后见退溪有解。雪寒。麦丰之祥。故饥寒者怨咨曰。哀我被雪冻死。不知明年何人享丰年吃此食乎。时先生上封事。多触讳言。我若因此得罪。政如雪寒冻死之人。不知何人得意。反享其乐耶云云。观此则措语间彼此相喩。而但与上段积诚等语意似矛盾。若如上所云。则语意虽足。而譬喩之指却不相应。伏乞更赐剖解。
雪为丰征。固好。雪里冻死。则不及享丰登之乐。故凡有好事而无及者。谚以此语譬之。积诚待时固好。而事机迟延。君子先败。则未及收积诚之效。故老先生引此谚以喩之。而有痛心苦事之语。若如所示先生解。则与积诚待时语不相涉入。且以得意享乐者为善类欤。则不当分物我以为苦事。若谓吾被害而小人享其乐。则雪为虐雪而不得为丰征。与谚意不相应矣。如何如何。
已向渠说此一段。先生曰。看书须痛加究索。令其有满肚疑难。不得于心。然后可来相见。及相见问所疑处。令答者至三五日之久而说不得了。然后方得长进也云云。后见退溪有解云。先生以愤悱之意激厉之曰。须痛加穷究。令其有满腹疑难处。则必欲相见质问。而恨不得相见。〈此所谓愤〉积此愤怀。而及相见。欲说疑难处质问。而不能形。至三五日之久而心与口不应。〈此所谓悱〉学者必有如此愤悱。然后方可长进云。观此说。久看方好。伏乞更赐折衷。
以愤悱分作两段说。极痛快切当。末学何敢容口。只恐不能得相见。文势似不如此。如何。更详之。
答李理胜文圭问目
编辑文圭之外祖具忠胤。以宗子无后而死。先世神主。其从孙岌当代奉。其高祖则当祧出。其曾祖则当移奉于有服之孙文翼。告词何以为之耶。
当依仪节为之云。年月日。孙岌敢昭告于某官府君某封某氏云云。伏以宗孙忠胤。身殁无子。大祥已届。岌以次孙。今当代奉先祀。某官府君某封某氏神主当祧。某官府君某封某氏神主。当迁奉于有服之孙文翼。某官府君某封某氏神主。改题为高祖。某官府君某封某氏神主。改题为曾祖。世既迭迁。宗又移易。不胜感怆。谨以云云。
答庐正而峻命别纸丙庚
编辑赠币当用玄六𫄸四。但礼有贫不能具则二者各一亦可之文。寻常每以太簿为歉。思欲就其中用三二之数。而不敢义起。向年读礼记。得一明证有曰。鲁人之赠也。三玄二𫄸。长尺广终幅。注云。讥其不用制币也。所谓制。即指丈八尺而言也。但讥其短狭。而不讥其三二之非礼。心窃喜之。故上年葬子时用此数。而制用各丈八尺。盖出于贫不能具礼。非有他义也。尺非周尺。乃造礼器尺。尺样在五礼仪。今不能细记。似是今布帛尺五寸五分强。如无五礼仪可考则问于康察访为佳。此兄不似生健忘。必能记得矣。
答黄远甫缅问目辛未
编辑服问曰。凡见人。无免绖。虽朝于君。无免绖。唯公门有税齐衰。注。此谓不杖齐衰。若杖齐衰及斩衰。虽入公门亦不税云云。以此观之。虽有不得已出入。亦不当税绖带。而世之不行久矣。虽欲从礼。亦恐骇俗。未知如何。
齐斩是重服。故古人出时不敢脱。恐不当以骇俗为虑。如何。
三年内。常祀于几筵。如三月上旬墓祭。亦不可行欤。若新墓在先世墓后。遍祭先墓而独不及于新墓。事甚未安。如何。
墓祭非如吉祭。退陶先生似亦许之矣。然更考之为可。
答权厚之厚
编辑书来。知春寒侍奉学履珍胜。慰慰。第审忧患重仍。不能专意于学业。为之奉虑。惟日间常念此身之不可自侮。能随事省察。此是学问。不必终日读书乃是为学也。生。衰病如前。甚无可言。
答权厚之
编辑顷日在胶扰中得书。草草作报。未尽所欲言。迨切歉叹。庄生有言。天下莫难于传两喜两怒之言。两喜多溢美。两怒多溢恶。此真格语也。念慎言有素。必不轻发。而如或小有忿气则不知不觉。形于言语。切愿日间平心定气。勿令忿狠之意一毫留滞于胸中。使中间传说之言不至于溢恶。至善至善。自非大贤以上。则闻人毁己。不怫然而怒者鲜矣。
答人
编辑谨承垂问。获审春暄静居。学履增胜。忻慰无已。鄙生。屏伏中幸粗无它。只是前途正远。短景易夕。此为伥伥者之忧耳。前日奉报。甚无可采。玆蒙示谕。奖许太过。虽出于好善无已之盛意。亦恐非朋友间相悉之道。三复以还。第深缩恧。朱书。虽不敢望哜其胾。亦不可谓全不嗜好。以故顷在达城。乐与数三士子相讲说。盖其处有徐行甫读书颇精。欲资其问难以发蒙吝耳。初非推吾所有以及人也。不意游声灭实。至误智者之听。一味惭愧。为士而讲学。如为农而服田。只是本分。苟有其实。不当深避。但以无其实。故以为愧耳。承有硏究之计。如得同堂讨论。固是懵陋之幸。恨相去远。无由相聚。浩叹奈何。前来录帖。夹在书秩中。搜寻不得。未副送还之教。乞勿以为罪。纸缩不究。
答人问目庚午
编辑窃闻改葬缌。既葬而除。又闻重丧未除遭轻丧。则制其服而哭之。既毕返重服。又闻齐衰之丧。既虞卒哭。遭大功之丧。麻葛兼服之。又闻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注。若母丧未葬而值父之二祥。则不得服祥服云。今遭母丧而将迁父墓。一子往迎前丧于远地。一子留侍几筵。虽异于新遭轻丧者。为父之缌。似不下于本服大功矣。但未葬不得服祥服。则改葬之缌。与祥服有间乎。
改葬之缌。盖为亲见尸柩。不可无服。故制五服中最轻之服以执其事。穀梁所谓举下缅也乃此意也。今云为父之缌似不下于本服大功者。恐不然矣。窃详礼经。易服之节。皆以重者为主。故曰。有三年之练冠。则以大功之麻易之。麻重而葛轻故也。又曰。斩衰之葛。与齐衰之麻同。齐衰之葛。与大功之麻同。麻同皆兼服之。麻葛之大小同。故兼服之也。又曰。父母之丧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其葬服斩衰。盖父丧未葬。故服斩衰以葬母也。据此数条。则以齐衰服改葬前丧。似为不妨。恐不当必以最轻之服易之。如何如何。
若同殡则葬前当留数日。其间朝夕奠上食。独行于新丧。则情有所未安。若欲并行则旧丧既有神主。不设灵座于丧次。何为而得其中乎。
两柩之南。设灵座。以纸榜设于其所而幷行。犹为无于礼者之礼乎。盖情之所安而无害于理者。即礼之所在。如何如何。
答人问目
编辑嫡孙父卒祖在。为祖母降服杖期。则小祥当白笠素带。至十五月而禫后墨笠缁带耶。
是。
虽十五月而禫。朝夕上食。朔望盛馔。则与服三年者无异耶。
古礼则不然。而但朱夫子答学者书曰。今礼。几筵必三年而除。只得依此。
祥后禫前。若有执友亲戚吊慰者。则犹依前受吊耶。亲戚则虽入哭于灵座前。而别无受吊之礼耶。
受吊似不如在丧中时矣。将军文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垂涕洟而立于庙。孔子闻之。以为无于礼者之礼也。其动也中。今依此说似得。庙即今之几筵所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