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记/仁祖/七年/六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6月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下岁抄。

○咸镜监司书目,高岭、种城[锺城],雨雹水灾事。

○接慰官书目,客使二十六日到忠州,不受宴享,不奉书契问答。二十七日发向闻庆事。

○府院前启。不允。

○传曰,今日来会备局堂上及在家大臣、三司长官,命招引见。倭使所请未收木六百馀同许给事,定夺云。已上出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未时,日晕。

6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以赵廷虎为副应教,李省身为掌令,权潗为军资正,权涛为司谏,柳汝恒为刑曹正郞。

○备局启辞。大槪,金尚容所启云云,守令荐,文武官并荐,政体似不当如是。今后文武官勿为荐望,何如?传曰,所启是矣。但荐举未久,又令勿荐,有同儿戏,徐议处之,可也。其中堂上官则待荐拟望,果为未妥,勿论荐之有无,择用。

○检阅郑太和,太白山实录奉安事,出去。

○府院前启。答曰,禁耕百步,载在令甲,前日酌处,实合情法也。逆乡革罢事,姑从权宜,以除民弊,少无不可,亦勿烦渎。免税事,已谕。已上出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自未时至戌时,日晕。

6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府院前启。答曰,不允。

○李贵箚子。大槪,伏见圣批,不得不再辨愚臣一得事。已上出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自卯时至酉时,日晕。

6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以兪守曾为持平,金南重为执义,崔葕为掌乐正,洪思效为摠管,具宏为庆尚右水使,柳应泂为左兵使,李尚馪为龙冈县令。

○府前启。答曰,不允。逆乡革罢事,停启。

○院前启。答曰,不允。已上出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6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宪府启本,刑曹佐郞李愈矣,朴东善奉香驾轿罪,以笞三十轻照,杖七十赎,夺告身二等。判书权昐,参判金庆征迟晩,上裁。启并罢职。李愈只赎。

○接慰官书目,客使初一日尚州设宴问答辞缘事。

○府院前启。答曰,不允。已上出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6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以吕尔征为辅德,沈諿为刑曹判书特旨,尹顺之、沈东龟为礼曹正郞特旨李显英为刑曹参判,吴竱为正言。

○崔鸣吉箚子大槪,辨[卞]诬奏闻添入他语,似未妥当事。批答封下。闻冬至使行言,袁崇焕题本,以本国媾倭之故,其辨[卞]诬奏闻中,欲及今此倭情,以此为不可也。

○院启,驿田还给事。诸宫家田畓勿为免税事。新启,黄性元之滥占勋籍,已多物议,今者纳谷百五十石,自学生而躐取嘉善,其子缙又从而呈状,至于封君,渠之滥越,固不足深治矣。其于明主爱嚬笑之道,为如何哉?请还收封君之命。答曰,黄性元循例封君,未为不可,宜勿烦渎。其馀,不允。

○接伴使洪靌西下。

○府前启。答曰,不允。已上出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6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修撰金光爀初度呈辞。给由。

○运判金德承不顾事体,弃其血气之怒,乃敢于状启中,多发鄙倍之语,有若闾阎相斗肆骂泄愤者然,损坏士大夫礼让之风,大矣。请罢职。府启答曰,苟有其失,故已为推考,不必罢职。

○备忘记,近因暑雨,广室亦热,□市之民,艰苦可想。秋节不远,艰苦亦多,令该曹参酌变通,俾无怨咨。

○礼曹启。大槪,近年以来,得雨既洽,则或有秋节前复市之举。今此雨泽滂沛,七月初七日为始,迁市肆、开闭门、勿击鼓、避正殿、减膳等事,并复常举行,何如?传曰,依启。且寡昧不德,致此旱灾,今虽得雨,后虑犹多。其中避殿、减膳、勿击鼓等事则不可容易复常,勿为举行。

○传曰,典狱摘奸,轻囚放释。

○院启,黄性元还收封君之命。田畓免税事。答曰,诸宫家田畓免税,流来既久,此亦法典所谓内需司之类,今难卒革。黄性元事,已谕。贞淑翁主墓下驿田尽还本驿事,停启。

○府启,牙山新县监朴䜣,发身财粟,人物庸劣,策应剸割,决不可堪,请递差事。诸宫家田畓勿为免税事。答曰,朴䜣,试可无妨,亦勿烦论。免税事,院答同。驿田事,停启。已上出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6月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答李贵箚曰,古昔圣贤嘉言至论,不为不多,择其无弊而行之,可也。

○备局启辞大槪,谢恩使李忔,冬至使尹安国启辞云云。乘船处所,依前例使之乘船于石多山事,本道监司处行移,何如?传曰,依启。

○运判书目,亟治臣罪,以快陷臣者之心事。

○平安监司书目,昌城报,游击毛永福等五将,各率马兵,五月二十五日,自仇玄上来事。

○府启,金德承事。勿为免税事。牙山县监朴䜣事。答曰,不允。

○院启,宫家田畓勿为免税事。黄性元事。答曰,已谕。黄性元事,措语不中,待勋臣之道,似不当如是太薄也。

○礼曹,圣节兼谢恩使及冬至兼进贺使拜表吉日,七月初八日卯时,方物封裹,同月初五日,乘船,同月二十五日,改推择。启。已上出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6月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修撰金光爀再度呈辞。加给由。

○训炼都监启辞。大槪,哨军朴应吉,甲子十月,赴防被抄,阙庭下直,才出城门,遽即逃亡。今者牢子林千卜,捉告采军兵于教场枭示事。传曰,依启。捉告人,照例论赏。

○府启,宫家田畓勿为免税事。金德承罢职事。朴䜣递差事。新启,东莱所纳各官税木,取见前监司金时让天启七年启本,则前后东莱官吏,无面及文书不明木布,多至一千五百馀同。请启本名付守令拿来,严加鞫问,计额尽征于东莱,身死者,亦依《大典续录》勿许免征,依律定罪事。宣传官宣楫,为人悖戾,请罢职事。答曰,依启。朴䜣,相当守令相换。东莱前后官吏,厥罪甚重,一一拿鞫,未为不可,但昏朝时事,举皆如彼,到今独治此罪,似不妥当矣。宣楫,推考。免税事,不允。

○院启,免税事。新启,太仆为考牧之所,而各场所收诸贡价布,其数浩多,顷者有一判官,数月之内,折用官木,几四十同,米几二百石,请令本寺查核,依律科罪事。黄性元事。庆尚左兵使柳应泂,家有悖行,人皆以狗彘视之,无少可试之才,实有可记之恶,请罢职不叙。答曰,不允。司仆判官事,依启。已上出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自昧爽至辰时,雾气。

6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谢恩,副提学赵翼。

○备忘记,寡人,不幸多子见厌于朝臣,贻弊于百姓,心甚愧焉。台谏所谓二大君家田畓免税,令该曹速为革罢,以慰民心。

○李贵箚子大槪,贞淑翁主墓下驿田事,臣曾于回启时,既请前日该曹误捧承传之罪,既已责人,今又效尤,臣所不敢,请还收百步内仍给之命事。

○禁府,李永命,刑问四次,李应泽,二十七次,郑希震,十七次,加刑。启依允。郑希震,除刑议处。

○政院启大槪,伏见今下备忘记,相顾惊骇,心魂飞越,不料圣明之朝,有此不平之教也。文字之间,辞气太露,使满朝臣子,举皆蹙蹙惶骇。王言一下,远近传播,非细事也。臣等忝在近密,职是出纳,谨昧死封还。传曰,知道。该曹当为举行之事,如是还入,殊甚不当,从速分付。再启答,末端数字,改书以下,斯速举行,可也。

○刑曹判书沈諿上疏,亟赐镌改事。答曰,卿实合此任,宜勿控辞,速出行公。

○两司,以驿田事停启事避嫌,无所启。已上出古判书《朴鼎贤日记》

○内医院官员以都提调意启曰,内药房汤药使令,在平时,以二十八名,分定书员、库直、酒房、香匠之任,其馀则药房入直,昼夜不离。又有看病、采药、出使等役,奔走无暇,而只给料米六斗、步兵木一疋,役苦料薄,常常称冤矣。乱后减去四名,江都时又减四名,今则只以二十名,分差各处,一人常兼数事,其勤苦比前尤甚,故裁省之时,一疋之木,亦不为减给,而适变时,全减不给,上年只三朔题给之后,又为蠲减,贫寒下人等,长立阙下,只以六斗单料,资生无路,盈庭号诉。臣等常所目见,果为矜恻。阙内衙门,如玉堂、侍讲院书吏等则九斗料米外,又有步木一疋云。令该曹依此例步木各一疋,仍前题给,俾得聊生供役,何如?传曰,言于该曹。曹启曰,言于该曹事,传教矣。臣李贵久添本院提调,非不听下人等所诉,而已为蠲减之事,似难仍其各衙门所请,以启无穷纷纭之弊。若欲一一从请,则必尽复本曹前各样所收之杂木,然后可应其请,姑待御前使唤、司钥辈还给时,并为举行,何如?传曰,依启。已上《兵曹誊录》

○礼曹启曰,备边司启辞,麻浦冰夫位田居生人等,联名呈状于本司,极陈位田载冰之苦,其年税毕输纳,则又以来年税纳,一人雇立,多至十六駄云。果如其言,则其难堪之状,不可胜言,令礼曹详加查核,入启处置,以解民怨,何如?传曰,允事,传教矣。载冰一事,不待位田居生人等呈诉,臣曹亦详问其本库之难支,位田人之难堪,曾以负冰军加给事,至于启辞,未得变通。参判臣景稷,兼带本库提调,备知本库之弊,再次进[陈]达于榻前,竭无□蕴,令该曹处置,而亦未得大段变通。五月所给军外,只加给二名,通共九名也。六月进排冰丁,一日七十二丁,以二[三]丁作为一駄,则乃二十四駄,通计一朔,则当为七百馀駄,而九名价布,仅二十七疋,以二十七疋之价,安得雇立七百馀駄之马乎?不少御供及各衙门进排冰丁,无路输入,不得已以位田居生人家则计其间数,田畓则计其结数,责立冰夫之马,非但责出其年之税,引用翌年而不足,又责其后年条,民人之称冤,职此之由也。该曹若不另行变通,则位田居生人等怨望,终无少解之路,着令该曹详量处置,何如?传曰,依启事,传教矣。本曹当初步兵设立时,择其可为分给处,详尽磨炼,故平时储蓄步木,非只为应各衙门需索而已,别储封不动,以为他日军需而设也。且平时则步木之外,通八番军士军装点阅时,以军装见頉,每名征赎或一疋、或二疋、或半疋,随其见頉之多少,一番点考,所收之木,多至数千疋。军士老病,而不堪自立者,本曹亲审,从愿征木。忠壮卫,顷日除番收木,以助军需,黄延道老残步兵,亦为除番收布,明有旧例,故本曹步木外各邑所收之木,其路甚多,足以责应各衙门需索,而步木则别储一库,名曰封不动,其数多至数千同,所谓富国,亦指此等储蓄也。脱有缓急,许多军需,皆以此木,岂非长远之计乎?顷者,军士应立苦役处,皆令步木责立,亦为难继。祖宗朝上番军士,令卫将所每朔分苦歇换送,其意有在,而不思不继之道,只欲慰悦军情,不亦左乎?不特此也。当初裁省厅设立时,参酌各衙门残盛,又量其国力可支与否,或减或增,十分参商议定,而近日各衙门,只听下人所诉,不计国储虚竭,至于此极,每请加给,极为不当,故本曹具由入启,则判下内,各司所报,一切勿施为教矣。厥后各衙门不顾有此传教,而又为纷纭,更请不已。殿下亦不胜其所请,至于御内使唤、司钥之辈,特命勿[题]给,而承政院下人,以其平时所无滥受,已极寒心,而弘文馆、侍讲院,又踵此而继请,殿下又破格而特给。本曹不敢更为论启,殊非有司之所职,而奖顺圣旨矣。今者礼曹多费辞说,至以二百年流来冰夫位田之役,乃欲征责于本曹,极为无理。又以各衙门输纳冰丁马价,又欲征责于本曹,阙内供上则犹可以步木运入,而各衙门用冰之处,自以各衙门之力输入,已成规例,而又欲以步木输入,只听下吏所诉而不计国储虚竭,难继之道,其不思甚矣。若欲行各衙门无穷之请,则必待尽复前日本曹所捧之木,然后以为可继之策。今此冰丁运入价布,依上年例施行,勿为加给之意,敢启。传曰,知道。本曹事势,虽或如此,民怨亦不可不顾,先朝前例,详考处置。已上亦《兵曹誊录》

○自三更至五更,沈雾。

6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答弘文馆箚曰,依启。台谏出仕事

○答院曰,柳应泂虽有所失,累经大赦,且有为国之诚,洗涤前过而用之,未为不可矣。且昨日之教,出于羞耻之心,实非严峻之言也。他馀事,并不允。

○府启。答曰,依启。朴沂[朴䜣],相换便当,更勿烦论。田畓免税事及守令拿鞫事,不允。

○答玉堂箚曰,省箚。卿等之言是矣。予识见不明,其中或不无疑惑。

○玉堂箚子大槪,前日圣批,以朱子之言为有弊,昨日备忘,且多未安之教,不敢不陈辨事。答曰,卿等之言是矣。予识见不中,其中或不无疑惑之处,从当论难焉。

○翰林取才,宋国泽,《纲目》略,李惕然,《纲目》粗。

○宪府启本,前参奉李廷杨,私庙婢子,作妾隐匿罪,杖一百赎,夺告身。启除赎决杖。

○大司宪金尚宪,执义金南重,掌令李省身,持平李德洙、兪守曾避嫌,泛见坟墓百步禁耕之文,而未详耕垦在葬前勿禁意,相议论矣。今闻重臣,以不晓法典为非,请递事。掌令兪省曾,并启递。已上出内下日记及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自昧爽至辰时,沈雾。

6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而以赵廷虎为执义,罗万甲为持平,金南重为副校理。

○修撰金光爀三度呈辞。递差。

○答郑忠信疏曰,省疏具悉卿恳。予意已谕,卿勿固辞。

○答刑曹判书沈諿疏曰,省疏具悉至恳。卿勿固辞,从速察职,以副予意。

○府启。答曰,依启。台谏出仕及在乡台谏乘驲上来事。且驿田事,如是更论,似乎已甚,勿烦可也。东莱前后守令,今难追罪,然当问于大臣处置。免税事及朴沂[朴䜣]事,不允。

○政院启,今月十五日儒生殿讲,取禀。传曰,为之。

○谏院以避嫌无所启。已上出内下日记及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6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谢恩,副校理金南重。

○江华围篱守直交替事,内官魏忠诚下去,此意下谕于京畿监司及江华留守处。

○答吉州居前万户金德龙疏曰,省疏具悉。深嘉尔诚。所陈之事,当令该司采施焉。

○答院启曰,无[毋]庸坚执。

○答府启曰,勿烦。前启

○答御营厅草记曰,依启。金海等两邑减下,俾无民弊。

○答金长生疏曰,观卿上疏,心甚缺然。卿勿固辞,秋凉后上来,以副予意望。

○答刑曹粘目曰,实病的实与不,详审处。已上出内下日记

6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以尹棨为正言,吴竱为副修撰,前佥知李隼,加嘉善,佥使韩天斗,加通政。

○答刑曹启目曰,并姑停刑推,流来誊录及今年功役,凭核处置。

○府启。答曰,不允。

○长番内官吴大邦,承传色差下,政院知悉。

○礼曹正郞尹顺之上疏,闻命上来,惶恐不敢出谢,冒死陈情事。

○明日儒生殿讲时,试官二,李德泂、张维,参考官,姜硕期、兪伯曾、闵有庆、吕尔征,命官,右相落点。

○院启,诸宫家田畓勿为免税事。黄性元还收封君之命事。柳应泂罢职不叙事。答曰,不允。已上出内下日记及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6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答东莱居幼学宋永立等十一人疏曰,省疏具悉。条陈之弊,当令该曹议处焉。

○答府启曰,不允。朴沂[朴䜣]事,不可失信,姑令赴任,察令[其]能否而处之,未晩矣。

○答兵曹草记曰,知道。本曹事势,虽或如此,民怨亦不可不顾,先朝前例,详考处置。

○答尹顺之上疏曰,今除此任,意非偶然,尔其勿辞,从速察职。

○殿讲试官李德泂病,代,金尚宪。

○殿讲儒生,生员金好德,《易》粗,进士尹珹,《书》略,幼学赵绩,《大学》略。传曰,尹珹等,给一分。

○院启,无城上所,姑停。已上出内下日记及古判书《朴鼎贤日记》

○未时,白云一道如气,起自坤方,逶迤而指艮方,长十馀丈,广尺馀,良久乃灭。

6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答府启曰,不允。出仕事,依启。

○吏曹,各司官员,《大典》考讲。不通北部主簿崔大祥汰去。启。答曰,依启。已上出内下日记及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6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谢恩,副修撰吴竱。

○答户曹粘目曰,云云,蒙学及都监贸课官乙良,仍为定送。

○答备局粘目曰,云云,令道从重决杖。

○答户曹草记曰,依启。身死之人,勿惩可也。

○府启。答曰,不允。前启

○答刑曹粘目曰,从速依法处置,俾无民怨。

○答兵曹草记曰,知道。誊书以入,无妨。

○答刑曹启目曰,下送于本道,使之查核处置。

○院启,无城上所,姑停。已上出内下日记及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6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答院启曰,勿烦。诸宫家免税,柳应泂、黄性元事。

○答府启曰,勿烦。

○答司宪府启目曰,所当依律施行,赴京临迫,即赎。

○平安监司书目,高山里佥使具定,不报上司,越江送人,以致被掳,朝廷处置事。

○接慰官书目,客使初十日上船宴礼,书契传授事。

○秋信使书目,本月[初]十[一]日渡鸭绿江事。

○礼曹启。大槪,秋节已届,霖澍遍洽,请依旧事,凡干减省节目,并令复常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已上出内下日记及古判书《朴鼎贤日记》

○卯时辰时,有雾气。夜一更,流星出三台星下,入乾方天际,状如钵,尾长一二尺许,色白。

6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答禁府粘目曰,黄缉,以受国厚恩之人,不思报效,厌惮边地之板荡,凡干国事,专不顾念,虽无犯赃之事,厥罪非细,而况兼有不廉之失乎?此而不治,国不为国,依回启施行。

○答刑曹启目曰,依允。功议各减一等为乎矣。解由时,以无頉回报为在司仆寺当该官吏,亦为推治。

○答掌隶院粘目曰,当初籍没之时,不为呈辨缘由,及今年二月,始为推捉,的实与否,明查处置。

○答刑曹草记曰,知道。伪造、欺罔等事,所犯非细,故言之耳。

○答院启曰,不允。柳应泂,递差。

○观此疏辞,则安城郡守李厚培所为,殊极可骇,姑先从重推考。阳陵君许𥛚疏不捧事

○答阳陵君许𥛚疏曰,省疏具悉卿意。卿须勿固辞,从速上来,以副予望。

○答府启曰,不允。

○答刑曹粘bb目b曰,除刑推放送,令该曹详核处置。

○全罗监司书目,本道水灾、虫灾一时叠出,无望西成,民事可虑事。

○备局启辞大槪,具定生衅边上之罪,不可不痛惩,拿鞫定罪,何如?传曰,允。

○禁府,郑希震,其元情及其子有钦上言,并称以作纸用下云。一向称冤,或有未暴实情,不敢轻议,上裁。启削职定配。玉果定配。启。已上出内下日记及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自昧爽至巳时,有雾气。

6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都目政事。以赵䌹为献纳。

○答政院启辞曰,该曹自当回启,政院不必防塞。

○答院启曰,依启。柳应泂既已递差,停论可也。免税事、黄性元事,不允。

○答训监粘目曰,两西走回人,许令入属,似未妥当,此一款乙良,勿施。

○答承文院草记曰,知道。依前例以殿下书塡,似可矣。

○阳陵君许𥛚再疏。大槪,乞赐骸骨事上疏,安城郡守李厚培不捧上送,臣奴直为上送事。传曰,观此疏辞,则李厚培所为,殊极可骇,姑先从重推考。

○政院启。大槪,许𥛚上疏,既已从速上来为答,吏曹更无回启之事,此疏仍置本院乎?传曰,下礼曹,可矣。政院启,许𥛚上疏,下礼曹可矣事,传教矣。臣等窃念大院君别庙一事,朝廷讲之熟矣。自上抑至情循正论,以定大礼,舆情既惬,群议既一,今以一人之言,而令该曹更议,不可之大者也。伏乞圣明,更加深思,还寝下礼曹之命。传曰,该曹自当回启,政院不必防塞。已上出内下日记及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自昧爽至辰时,有雾气。夜一更流星,出璧星上,状如,尾长丈馀,色赤。

6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都目政事。

○答兵曹草记曰,知道。升品,可矣。朴夤高实职事

○答兵曹草记曰,知道。此时别递儿,似难加出,姑依近例为之,可也。

○答掌乐提调李贵、徐渻等启辞曰,依启。且色吏滥捧之布,已往之事,勿烦,可也。已上出内下日记及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夜二更月出时,色黄赤。五更,月晕,有雾气。

6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答礼曹粘目曰,论此事者,非独许𥛚而已,今以人无异言等语,为钳斥计,深可怪也。姑依回启施行为乎矣,今后乙良,更勿为如此无忌惮之言。

○答府启曰,大君家免税,已为革罢,而犹不停论,逐日烦渎,侵凌宫家,甚于曩时之说,无足怪也。尧、舜之治,亦以睦族为本,今之所谓君子,薄待先朝子孙为能事,未晓其意也。大抵人心,虽有誉言,如彼频数,则必以为厌困,而况侵夺之论乎?祖宗朝流来之事,到今革罢,万无其理,尔等退而思之,更勿坚执。驿田事,不允。

○答院启曰,依启。且免税事,大君家田畓,已为革罢,而犹不停止,如是烦渎,侵凌宫家,甚于曩日之说,无足怪也。尧、舜之治,亦以睦族为本,而今之所谓君子,以薄待先朝子孙为能事,若此不已,则虽欲亲之,不可得也。大抵人情,不甚相远,虽使今日台官当之,其不为厌苦,未可必也。此事流来,既久矣,非今日所可革罢。尔等退而熟思,更勿坚执。尹勉之,递差。黄性元、柳应泂等事,并不允。已上出内下日记及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自昧爽至辰时,沈雾。

6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答刑曹启目曰,近来习俗偸薄,大利所在,则仇雠亦忘,此弊不可不痛惩。然奴仆之仇与亲属有间,一人之死,亦甚关重,姑依前例施行,治罪安徐。

○答禁府启目曰,姑停刑推,发军的实与否,查核处置。庆悦事

○答府启曰,不允。且崔衎事,武官差送,意非偶然,勿为烦论。许稷,递差。

○答侍讲院草记曰,依启。船只觅给事,移文可矣,不必下谕。已上出内下日记

○自昧爽至辰时,有雾气。

6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答掌隶院粘目曰,各年帐籍,相考处置。

○答兵曹粘目曰,本官饰辞,不可取信,使之从速捉送。

○答平安道居佥正朴爱箕疏曰,省疏具悉尔诚。条陈之事,当令该司采用焉。

○答保人黄梦吉疏曰,览疏,深嘉尔诚。疏辞,当令该司采用焉。

○有政。以罗万甲为修撰。已上出内下日记

○自昧爽至辰时,有雾气。巳时,日有左珥。

6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答院启曰,不允。前启,阳陵君许𥛚,门外黜送事

○答备边司草记曰,知道。已给之数,不至薄略,勿为加给,可也。李忔盘缠事

○答备边司粘目曰,依允。且其中有军功者乙良,趁即頉下,宜当更议处置。

○禁府以大臣意启曰,郑硕儁、蔡有济、罗万纪、沈宗道、郑湛、韩惟翔、朴充先、柳振桢、赵存道、李清等,因台谏所启,令庙堂参酌处置事,传教矣。两司多官,因一时公论,有此论启,依台谏启辞施行,宜当。传曰,依启。

○院启,阳陵君许𥛚,为人轻妄,无一善状,有何知识,可以议礼?丙寅年间,冒呈妖妄之疏,两司俱发,请以远窜,不意今者,挟勋自恣,复持前论,欲坏朝家已定之典礼。请削夺门外黜送。答曰,不允。

○府启,许𥛚削黜事。答曰,不允。已上出内下日记及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6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宗庙荐新稷饭,多有细沙,极为骇愕。当该官吏,罢斋后察之。内下日记

6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永兴之事,更为思之,则顷年定夺,似甚便当。营将韩应男,姑勿下送,令备局更议处置。

○国忌无事。已上出内下日记

○自昧爽至辰时,沈雾。夜二更,流星出王良星下,入娄星上,状如拳,尾长四五尺许,色苍白。

6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答李曙箚曰,省箚具悉。鄙夫之言,不足与较,卿勿待罪,从速察职。

○平安监司、接伴使书目,侦探军官,自宣川回来言内,毛都督,不得还镇云云事。得见状启,则张大秋告目,宣川云,毛文龙为袁军门崇焕所诛,的报来到岛中云。已上出内下日记及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6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答禁府草记曰,知道。还送配所,勿围宜当,更议大臣处置。

○答统制使具宏疏曰,省疏具悉。统制之任,卿实合宜,更加尽心,以副予望。且所陈坐次,当令该司酌定焉。

○答张晩箚曰,省疏具悉。李翟,以幺麽一荫官,侮辱元勋,无所不至,此亦可以观世变之处也。近来人心浮薄,名在勋籍者,则必以怪慝幺麽等语辱之,翟亦学得此习者也,其无状之言,不足与较,卿勿控辞。

○答赈恤厅草记曰,依启。未上来木布贸谷,入送安州,以补军饷,海边各官所在米太,亦令入送,饥民散遗[遣]之时,量给木布,以为蔽身之资,似为宜当,议处。且既令度支句管,则郞厅与使令,不必仍置,并为减下,自体府时之检饬,可也。已上出内下日记

6月3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岛中凡干事情,一一探听,连续驰启事,平安监司金时让处,下谕。

○以斋戒,无事。已上出内下日记郞厅李弘稷校正。郞厅魏致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