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记/孝宗/四年/五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5月1日 编辑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四更五更,巽方坤方,有气如火光。

○政院、玉堂问安。答曰,知道。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伏未审夜来,寝睡,若何?前者剂入之药,想已毕进,差晩愿为入诊,更议他药,敢来问安。答曰,知道。入诊后,药房问安。答曰,知道。

○药房又启曰,臣等,退与诸医相议,则圣候朝前口渴虚烦,午后微有困恼,而向夕苏快,夜则寝睡安稳,此乃胃热馀存,上熏于心肺也。竹叶石膏汤,加生知母一钱,用三贴宜当云。此药剂入之意,敢启。答曰,知道。困恼向夕方甚矣。苏快之言,听之误也。

○又启曰,午后困恼,向夕方甚,苏快之言,实未谛听,而此药,不论时之早晩,专主于止渴清热,正合伤寒已经汗下之后,故议定剂入云矣,敢启。答曰,知道。以上出《药房日记》

○户曹草记。答曰,守令则推考,纸地则仍为捧入,可也。出内下记草

5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连日阴沉,伏未审圣候,若何?夜来寝睡安稳乎否?昨进竹叶石膏汤,已进一贴乎?伏闻医官之言,左边肩胁牵痛之候,今则何如?烦渴困脑之候,比前,何如?臣等不胜忧虑,敢来问安。答曰,肩痛不至大段,困恼之症,几尽差愈矣。以上出《药房日记》

○利川府使林㙐上疏。答曰,省疏具悉。疏辞当令该司议处焉。出内下记草

5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雨后日气稍凉,调摄之中,圣候若何?剂入之药,今日毕进,未知颇有其效耶?肩痛困恼之症,未尽差愈耶?敢来问安。答曰,肩痛困恼之症,减歇后一样矣。又启曰,医官问安之时,有二更后烦渴之教,前入石膏汤材料中,半夏性燥,当去之,更加乌梅一钱,连进二贴,宜当云。前入之药,一贴还下,待新剂煎进之意,敢启。答曰,知道。又启曰,臣等,才以药中材料加减之事。入启矣。未得入诊,不知午间圣候,自前例以早朝入诊,未察困恼虚烦之气色,似为未尽。且有面禀定頉[定夺]之事,欲与医官,即为入诊之意,敢启。答曰,知道。入诊后,药房问安,仍为口传启曰,朝入药外,更无对剂,仍为进御宜当。答曰,知道。

○府启,李起浡事。答曰,不允。

○政院启曰,忠清监司赵珩,洪州牧使柳景缉,并拿来事,已捧传旨,而监司,则似当交代后拿来,何以为之?敢禀。传曰,新监司,催促发送,交代后拿来,可也。出《禁府誊录》

○判中枢府事赵翼上疏。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辞。出内下记草

○有政。吏批,以姜柏年为忠清监司,徐元履为掌令,李天基为执义。

5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卯时,木星见于午地。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伏未审夜来,寝睡,若何?烦热之候,更不发作耶?昨日入诊之时,瞻望玉色,极其和平,玉音酬酢,几乎复常。臣等不胜欣喜,此时调摄,更加畏慎,臣等之望也。敢来问安。答曰,知道。烦热之候,不至大段矣。出《药房日记》

○忠清监司姜柏年上疏。答曰,省疏具悉。卿才允合此任,卿其勿辞,速往钦哉。出内下记草

5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月晕。自三更至五更,有雾气。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伏未审夜来,寝睡,若何?烦渴之候,尚无所减乎?前日剂进之药,今日当为毕进,乘晩入诊,更议他药宜当。敢来问安,并此仰禀。答曰,知道。烦渴之候,颇减矣。

○入诊后,药房问安。答曰,知道。

○药房再启曰,臣等,退与诸医商议,则虽无困恼等症,尚有馀热,前进竹叶石膏汤二贴,加用宜当云。此药剂入之意,敢启。答曰,知道。

○药房,世子宫口传问安。答曰,知道。小有失音之候,为调理停筵数日,而此非服药之病,勿为议药,亦勿为虑。以上出《药房日记》

○知中枢府事赵䌹上疏。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安心勿辞。

○府启。答曰,既已召来,今后遽尔斥绝,似欠重厚,其谅处焉。以上出内下记草

5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政院、玉堂问安。答曰,知道。

○自昧爽至卯时,沈雾。夜一更,月晕。五更,坤方巽方,有气如火光。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暑热方盛,沈雾濛濛,气候如此,恐妨调摄,夜间寝睡,未知若何。烦热之候,别无发动否乎?且闻世子,近来失音累日,色忧之中,岂无所伤?昨者问安,欲为议药,而以不至大段下令,虑贻圣上忧疾之念也。若不趁时药治,则恐或添伤,今固仰候之时,敢此并禀。答曰,寝睡安稳,而晓来颇为烦热矣。世子所患,既已差愈,不必服药矣。

○药房,世子宫问安。答曰,既已差愈,勿为问安。

○药房再启曰,伏承圣批,有晓来烦热之教,似是夜气蒸郁之所致,烦热则必有困恼引飮之候,未知轻重之如何?即为入诊,详察宜当,医官之言,亦如此,敢启。答曰,既不至大段,今已如常矣,不必入诊矣。烦渴困恼等症,皆无矣。以上出《药房日记》

○府启,李起浡递差事,吏曹郞厅推考,色吏囚禁治罪事。答曰,依启。

○兵曹草记。答曰,怠慢不谨,莫此为甚,事极骇愕。当该官员,推考,色吏囚禁,严刑重治。以上出内下记草

5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日气连阴,调摄之中,圣候若何?清斋之日,必有不安于寝睡,臣等不胜耿耿之虑,前入之药,今日毕进御矣。当为入诊,更议他药,敢来问安,并此仰禀。答曰,知道。

○入诊后,药房问安。答曰,知道。

○药房再启曰,即与诸医商议,则圣候热势,比前顿减,前用竹叶石膏汤,依前加入,进御二贴宜当云,此药剂入之意,敢启。答曰,知道。以上出《药房日记》

5月8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郑知和。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蒸郁之馀,雨势彻夜,伏未审寝睡,若何?烦热之候,加减如何?臣等不胜忧虑,敢来问安。答曰,烦热之候,不作矣。出《药房日记》

5月9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朴安悌。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雨后风气凄冷,伏未审夜来,圣体若何?昨日则有医官罢出之教,未知诸症,显有减歇之效耶?前入之药,昨已毕进,今日入诊后,更为议药乎?敢此问安。并禀。答曰,知道。

○入诊后,药房问安。答曰,知道。

○药房再启曰,臣等退与诸医商议,则加减生脉散,加生甘草三分、莲肉、知母各五分,生地黄七分,元入五味子减半。此药生津止渴,涌其气力清补之剂,不必以一日一服为限,烦渴之时,亦为进御宜当云。此药三贴,剂入之意,敢启。答曰,知道。以上出《药房日记》

○传曰,莫重围篱,不可续续修改。今此下去时,体墙虽或完全,其下有水湿可疑处,则勿拘于完全,以为目前塞责之地,并为撤毁坚筑,俾无后日更筑之弊。今番下去之时,草草塞责而来,后日若有更颓之患,则其时重罪,尔自当之,各别惕念,坚筑以来事,有旨伊川下去中使处。出内下记草

5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午时,日晕两珥。夜三更,月晕。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晓来伏闻有泄泻之候,极为惊虑,以虚烦之症,连进清凉之剂。且值连有国忌,累日斋素之致,臣等固已为虑矣,即欲入诊,而恐劳圣体,未敢请也。晓进三百汤[三白汤]一贴,已为进御乎?差晩又进一贴宜当云,二贴加剂入之意,敢启。答曰,知道。汤药既已进服矣。出《药房日记》

○司仆寺启曰,前大静县监赵廷璜,递位进上马二匹上来,禾毛色别单以入,而依前内廏留养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出《司仆寺誊录》

5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伏闻医官问安之批,夜来寝睡安稳,泄泻之候,亦为止息云,未知此后,无困恼之患乎?三百汤[三白汤]三贴,已为毕进御乎?此药,非但治疗泄泻,清热补虚之良剂,加进三贴宜当云,将依此剂入矣。今日当为入诊,而医官等言,别无症候,而劳动未安云,何以为之?敢来问安。并此仰禀。答曰,知道。别无困恼之症,不必入诊。出《药房日记》

○禁府启目。答曰,柳景缉事,问于该厅处之。赵珩所为,极为无据,自不得发明,刑推与否,问于大臣处之。出内下记草

5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伏未审夜来,寝睡若何?泄泻之候,永为止息耶?三百汤[三白汤]一贴,昨已进御,其二贴不必毕进,而此药之效,非但止泻,且是清补之剂,今日一进而后止,亦或无妨云,敢来问安,并此仰禀。答曰,知道。泄泻永止而寝睡日渐安稳矣。

○传曰,自今日,提调及医官,勿为入直。以上出《药房日记》

○副护军安邦俊上疏。答曰,省疏具悉。所辞之职,当勉副焉,尔其安心。

○传曰,前东昌尉权大恒,叙用。

○刑曹粘连启目。答曰,既施累次之刑,其狱事终涉可疑,特用罪疑惟轻之典,除加刑照律处之似当。以上出内下记草

○有政。吏批,以朴尚质为监察,权尚矩为典籍,李曾为说书,李庆桓为刑曹佐郞,权勋为善山府使,黄浩为郭山郡守,尹惟谨为户曹佐郞,李晶为良才察访,李敏厚为禁府都事,闵维重为监察,尹垍为平泽县监,朴纯仁为江西县令,李殷相为兵曹佐郞,金始振为献纳,承文正字闵点,校书副正字尹棐殷,典籍安后稷,东昌尉权大恒,成均博士南之望。

5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申时,日晕。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伏未审夜来,寝睡若何?昨日有提调医官等勿为入直之教,想必已尽平复而有此教也。臣等犹以为深虑也。伏愿更加戒慎之道,飮食节其生冷,机务省其冗杂,出入起居,时其早晩,喜怒言语,务于和平,无恃一时之效,免致三复之悔,三百汤[三白汤]之后,别无更议之药,乌梅茶、生脉散,或有烦渴之时,则量宜进御,亦不过多。臣等区区之怀,今因问安,敢此陈达。答曰,知道。出《药房日记》

○备边司启曰,长渊走回人李乭屎,同府坚囚事,自本司曾已分付,而今见黄海监司李后山驰报,则去四月二十九日,囚人李乭屎,越狱逃躱云。莫重罪囚,不谨守直,以致逃躱,事甚惊骇。长渊府使崔文湜,为先从重推考,多般设机,刻期跟捕事,本道监司处,行会,何如?答曰,依启。趁不捕捉,终致见失,则他日彼人诘责之际,本道方伯及本官当之,以此知委,可也。出《备局誊录》

5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夜来雨气蒸郁,伏未审圣候,若何?耳鸣之症,亦已差歇,此是馀热尽祛而然也。寝睡、水剌,虽不能如常,所异者几许耶?敢来问安。答曰,气候几尽如常,而但食飮之际,尚未进肉味耳。

○前进善宋时烈上疏。答曰,省疏具悉。噫,观此疏章,予心戚戚焉。今番之出万金它虑,予岂不揣磨而后行之乎?勿为趑趄,惟恃予而亟出焉,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也。有何坏义之理乎?彼地旷官已久,一刻为急,须速上来,以副至意。出内下记草

5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大雨之后,凉气颇多,伏未审此时,圣候若何?寝睡之稳,水剌之进,想或未至于如常。臣等区区之虑,不敢少弛,敢来问安。答曰,知道。自今日,欲进干饭矣。出《药房日记》

○宗簿寺粘连启目。答曰,既已罢职,以为惩戒之地,此时人心不淑,所谓等状内辞缘,亦不可取信,毋得黜契,以为保存贫寒家室之地宜当。今此推考,分拣。

○礼曹草记。答曰,更待平复后,禀处,可也。驸马拣择事

○院启。答曰,依启。金继祖事,似不近理,更加详察处之。以上出内下记草

5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伏未审夜来,圣候若何?昨日进御干饭之后,消下平复乎?生脉散日进二贴,则今日当尽,更为剂入乎?敢来问安,并此仰禀。答曰,进干饭而如常矣。生脉散,亦为剂入,而所患既已平复,今后勿为问安。

○又启曰,即者伏承圣批,有生脉散,亦为剂入之教,柳后圣等以为,此夏节茶飮,不拘贴数之药,加入中去知母为当云,姑先剂入十贴之意,敢启。答曰,知道。以上出《药房日记》

○刑曹粘连启目。答曰,以予平心观之,则卿等论,俱有偏系,实涉未妥,刑官之任,岂容如是乎?海龄等难生,设或诿胁诬服,未有显露之前,决不可逆诉论罪,特其馀事之说,极为不当。今此之狱,或不无势重难解之弊,依前传教,照律处置。

○清州居生员卞榥等上疏。答曰,省疏具悉。所陈事,当令该曹议处焉。

○院启,金继祖事。答曰,先罢后推。

○前副提学金庆馀遗疏。答曰,览疏恻然焉,所陈等事,予用嘉尚也。以上出内下记草

5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政院、玉堂、宗班、药房问安。答曰,知道。

○夜三更,月晕。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伏未审夜来,圣候若何?昨日有勿为问安之教,而臣等区区之心,不胜耿耿之至,敢此来问安。答曰,今则飮食起居寝睡如常,有何问安之事乎?今后勿为问安。

○药房,嫔宫生辰问安。答曰,知道。以上出《药房日记》

○禁府启目。答曰,观此供辞,则其言欲巧而反拙,血染之大杖,其妹之诉,兼官之报,皆以为虚妄。虽以治逆之刑,未闻骨片之碎,出今此兼官之检尸,皆有碎骨,以二次之刑,万无如此之理,一日之连刑,其可发明乎?非但不遵方伯之令,朝廷钦恤之命,终不记念之状,尤极痛恶,各别严刑,以惩其酷吏之习。出内下记草

○夜三更,月晕。

5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卯时,木星见于巳地。自巳时至申时,日晕。夜二更,月晕右珥。

5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沈之汉。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卯时,木星见于午地。酉时,日晕。夜三更至五更,月晕。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连下勿为问安之教,臣等惶恐祗承,退伏私室,一日之间,闷郁滋甚。伏未审平复之后,圣候如常,少无进退之异耶?生脉散,不限贴数,随时进御,不知毕进御于何日,预为下教,使之剂入宜当,敢来问安,并此仰禀。答曰,知道。今则既已平安,未有进退之异矣。出《药房日记》

○观象监启曰,来甲午年,《七政历》今当修正矣。五星新法,时未学得,前送日官,门禁甚严,束手空还,不得已仍旧推算,修正印出,而北京新历出来之后,令其入往译官,《七政历》印本,从便贸来,以为考准之地,何如?传曰,依允。出《观象监誊录》

○有政。吏批,以蔡时钦为宣陵参奉,李时楷为礼曹参议,孙必大为相礼,兪玚为注书,李行进为兵曹参议,吕曾齐为黄海都事,李天基为副应教,沈之汉为同副承旨,朴长远为工曹参议,康时省为典籍,闵光勋为江原监司,闵光烈为典设别检,辛喜季为遂安郡守,承文副正字金夏铉。

○闵馨男箚子。答曰,省箚具悉。卿其安心勿辞,亦勿待罪。

○兵曹粘连启目。答曰,依允。兵使裵时亮辞朝之时,至于引见,缕缕下教,勿畏强御,尽心官事之意,而今此状启,极为糢糊,事极无谓,如是矇眬处事,则军政重事,将何以收拾耶?为先推考,赵抟所备,如是之多,相当赏典,前例相考,禀处。

○院启,宾客推考事。答曰,依启。徐荇事,似不近人情,更加详闻处之。

○左议政金堉箚子。答曰,省箚具悉。卿其安心勿辞。

○领议政郑太和,左议政金堉,右议政李时白等箚子。答曰,省箚具悉。凡国家委寄之任,重而其责随而不轻也。今珩也,专不省察,负国家害民生多矣,其罚孰云重也,予之所未晓也。本厅未有所失,卿等,宜安心勿以为虑。

○大司谏洪命夏上疏。答曰,省疏具悉。观此疏辞,诚有感于予心,良用喜悦焉,予可不体念焉。卿其安心勿辞,以时匡辅予之阙失。以上出内下记草

5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都摠府启曰,顷因上候未宁,入直军士,中日试射,启请姑停矣。上候既已平复,今日为始,依前例中日习射,请出标信。传曰,知道。出《都摠府誊录》

○户曹判书李时昉上疏。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安心勿辞,调理察职。

○院启。答曰,其事重则慎重,固其然也。更加详察处之。以上出内下记草

5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领议政郑太和箚子。答曰,省箚具悉。此则理势之固然,卿等有何所失,情外之言,不必相较,宜安心勿辞。

○左议政金堉箚子。答曰,省箚具悉。不能澄汰,理势之固然,卿等有何所失,情外之言,不必相较,宜安心勿辞。

○传曰,近来许多台谏一时呈告,事极无谓,而本院全不持难,循例捧入,是何事理耶?今后,则虽过一二度者,并勿捧入,本院亦为惕念为之,可也。

○右议政李时白箚子。答曰,省箚具悉。不能澄汰,理势之固然,卿等有何所失,情外之言,不必相较,宜安心勿辞。

○院启,献陵参奉徐荇事。答曰,先罢后推。以上出内下记草

5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大殿诞日问安。答曰,知道。

○传曰,今下弓矢,仁遮外万户金泰屹处,给送。出内下日记

5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5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午时,木星见于午地。自未时至酉时,日晕。

○传曰,谢恩使先来军官等,自北京急速出来,传此喜报,固非一事。前郡守申晋翼,前县监朴任龙,译官张灿等,并加资。出内下记草

5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伏未审近来,圣候若何?平复之后,寝睡、水剌,一如常时,而数日来,益觉有愉快舒泰之候耶?生脉散进御已多,医官等以为,迄于停止云,何以为之?敢来问安。并此仰禀。答曰,寝食起居,则如常已久,而气力尚未强健,且有表虚之症矣。生脉散,勿为剂入。

○药房再启曰,伏承圣批,有气力尚未强健,且有表虚之教,即与医官及柳后圣、郑后启等,商议,则以为上候,有中气不足之患,故自前少触风寒,则辄有外感。况今新经重患之馀,表里俱虚,气力之不得强健,势所然也。宜以补中实表为主,当用加减补中益气汤数十贴云,姑先剂入五贴之意,敢启。答曰,知道。以上出《药房日记》

○府启,太仆寺外廏马,其数颇多,自前勿论步才高下,使本府诸郞之友,均一轮骑者,为其调习,非为其乘肥而已。上年秋,有判官崔汝㞳,自择步才最优者,不计晓夜,日日驰骤,而全不留意于喂养,驾轿马及贼赃名马、名骡并累匹,相继病毙于数朔之内,至今闻之者,莫不惊骇,其不有规例,纵恣无忌惮之状,诚极可恶,不可以事在既往而置之,请崔汝㞳,罢职不叙。提调之未即觉察,色郞之不为禁止,俱不无所失,亦命并为推考,以为严饬警后之意。答曰,依启。崔汝㞳先罢后推。出《司仆寺誊录》

○备边司启曰,谢恩使先来状启,他馀事情,则当待使臣还朝,更为详审议处,而参军等处置咨文,既已来到,应死者刘春立、高玄男、姜破回、李士立等四名,则更加坚囚。此外在囚尹以显以下各人,依咨文,令该曹,俱免死减一等照律施行,何如?答曰,依启。使之速为处决,俾无滞狱之弊。

○军器寺官员,以都提调、提调意启曰,本寺虽曰小各司,所干极重,国家戎器,皆从此出,名曰武库,事体非轻。况别设一厅,称以别造,至于诸道贡案,分定亦异他司,其数倍多,祖宗朝设立之意,岂是偶然?近年以来,左销右削,日就凋弊,将无以成形,而规外之设,则岁增月加,至于客使许多酬应,亦甚浩大,种种难支之状,不敢一一烦渎,年例措备军器,亦将减少,事势至此,极为闷虑,两西贡物,应纳本寺,而该曹亦为直捧,减充低仰,入多出少,此固该曹不得已之势,而本寺工役,终难停废,则参酌轻重,合有变通,馀丁价布,岁给甚优,本司赖此或贸铁,或贸铅丸硫黄等物,今则减之又减,比前什二三,馀丁渐缩,其势固然,然则别样救助,似不可已。大槪物力,固是切紧,而办事与否,专在得人,本寺官员,判事摠治之外,各有所掌,而参下官,则皆自训炼院,计仕例迁,率是卑微杂类,与胥吏相上下,不似官员模样,此辈安得措手有为?唯是副正、佥正、判官若干人,分掌各务,而勤干解事,尽心奉职者,亦难多得。今者副正有窠,如得晓解工作妙理,不惮劳者,以代安钹之任,则本寺之事,或可收拾。令铨曹,极择有干局尽心奉职之人,差出,何如?系是本寺切急利害,惶恐敢启。答曰,依启。以上出《备局誊录》

○御营厅启曰,保人处收米,为户首番粮,逐年轮番,意非偶然。自今当为恒式,而但以保人身役言之,则在沿海者,不过米十二斗,在山郡者,不过木三丁,而以户首身役言之,则自备军装,自裹行粮,上京立番,吃苦二朔,并计往来日字,则其间劳逸悬殊,将必有户首之称冤,渠辈称冤之后,始议变通,不若预度熟讲,以便其役。臣等相与反复商议,他无善策,而若于案付保人二名中,除其一名,给与户首,以助军装之备,行粮之资,则庶无偏重之患,而但题给一人,则收米之数,太半不足,军饷亦无可办之路,案付保人二名,则依前收米,以为继饷之地,特许加给一保,而各令自为书呈,不烦于本邑,则似无外方之弊端,可以致军情之悦喜。臣等,敢陈所见,伏候睿裁。传曰,似为便当,依此为之,可也。出《兵曹誊录》

○前进善宋时烈上疏。答曰,省疏具悉。所辞之职,当允副焉,勿为待罪,专意调治。出内下记草

○有政。吏批,以尹就殷为松禾县监,李玹为兼金郊察访,洪葳为沃沟县监,郭齐华为礼曹佐郞,郑𦈜为平山府使,郑何为工曹佐郞,郑世规为刑曹判书,李阿岳为忠州牧使,赵复阳为兼世子侍讲院文学,尹㻩为晋州牧使,孙实为监察,柳德昌为掌乐正,李重国为汉城判官,柳志和为报恩县监,奉常直长沈攸,奉常奉事金冉夏,承文博士沈攸,军器奉事丁继荣,成均学正权碖,成均学谕崔俊彦,前县监朴任龙,今加通政陞堂上事,承传。

5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都摠府启曰,今日入直军士,中日习射,请出标信。传曰,知道。

○又启曰,入直军士习射事,标信,命下矣,而雨势如此,不得为之之意,敢启。传曰,知道。以上出《都摠府誊录》

○院启,司谏尹鏶上来事。答曰,依启。

○兵曹草记。答曰,诚如启辞内辞意,此是一时之事,殊非久远计。一依训局例,今后则每当番役中旬,依例赏格,可也。而但今番则已替之卒,等待有弊,姑冝当初之规,会同试才,趁即施赏下送,可也。

○教授石之珩上疏。答曰,省疏具悉。所进册子,非但义意俱深,实非泛然投疏之比,予深嘉尚,可不体念焉。

○传曰,今下虎皮一令,教授石之珩处赐给,以表予嘉尚之意。以上出内下记草

5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世子宫问安。答曰,感冒之症,几尽平复,而昼则困恼,呼吸之际,有鼻塞之患,面部,亦乍有浮气矣。

○药房启曰,即者伏闻侍讲院,有书筵,取禀之事,自上下教。世子顷有感冒之症,未及平复,何以取禀书筵乎?臣等,不胜惊虑,即来问安于东宫,则感冒之症,几尽平复,而昼则困恼,呼吸之际,有鼻塞之患,面部,亦乍有浮气为答。即与郑后启及诸医商议,则此是感冒馀症,上焦有馀热而然也。加减凉膈散,加麦门冬一钱,先用三贴宜当云,此药剂入之意,敢启。答曰,知道。以上出《药房日记》

○都摠府启曰,因传教,御营军别中日试才,请出标信。传曰,允。以上《都摠府誊录》

○院启。答曰,具义俊,既无贪虐自服之罪,则如此等事,可以戒饬自新,为先推考,更观处之,可也。先来加资,未有如今日之无据之说,予所未晓也。勿烦。出内下记草

5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尹顺之。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自昧爽至卯时,有雾气。未时,日晕。

○朝廷、政院、玉堂、药房问安。答曰,知道。

○药房都提调金堉,提调朴遾,副提调尹顺之启曰,即今日气沈阴,伏未审圣候,若何?加减补中益气汤,想已进三四贴,气力之强否?表应之症,比前,何如?王世子所患,夜来别无加减乎?臣等不胜忧虑,敢来问安。答曰,表虚等症,服药不多,故时无显效矣。世子所患,服药则自当差愈,勿为问安,可也。

○药房,世子宫口传问安。答曰,知道。药则既已进服矣,自当差愈,勿为问安。以上出《药房日记》

○备边司启曰,本司有司堂上金南重改差,代以汉城右尹申濡,差下察任,何如?答曰,允。出《备局誊录》

○都摠府启曰,副摠管岭阳君,以会同分军事,除标信内兵曹进去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出《都摠府誊录》

○院启,忠州牧使李河岳,改差讲官推考事。答曰,依启。具义俊事,加资还收事,别荐改荐事,不允。出内下记草

5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德宫。停常参、经筵。

○院启。答曰,不允。改荐事,当此国纲凌夷公道蔑如之时,虽十番改荐,其牵私偏爱之弊,自如也,有何益哉?适足以重损国体也。勿烦。出内下记草吕善应校正。日记厅郞厅李万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