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经图义例 (四库全书本)/全览

授经图义例 全览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四
  授经图义例      目录类一经籍之属提要
  等谨案授经图义例二十卷明朱睦㮮撰睦㮮有易学识疑已著录是编所述经学源流也案崇文总目有授经图三卷叙易诗书礼春秋三传之学其书不传宋章俊卿山堂考索尝溯其宗𣲖各为之图亦未能完备且颇有舛讹睦㮮乃因章氏旧图而増定之首叙授经世系次诸儒列传次诸儒著述历代经解名目卷数每经四卷五经共为二十卷睦㮮自序称釐为四卷疑传写有脱文也旧无刊板惟黄虞稷家有写本康熙中虞稷乃同钱塘龚翔麟校而刻之虞稷序称西亭旧本案西亭即睦㮮之别号先后不无参错予与龚子蘅圃重为厘正易则以复古为先书则以今文为首其他经传之阙佚者复取历代史艺文志及通志通考所载咸为补入而近代传注可传者亦间录焉视西亭所辑庶几少备云云又睦㮮义例称周汉而下至金元作者凡一千一百三十二人国朝三十九人经解凡一千七百九十八部二万一千七十一卷虞稷等附注其下称新増入古今作者二百五十五人经解凡七百四十一部六千二百一十八卷则虞稷等大有所窜改非复睦㮮之旧矣今以所窜改者观之易称以复古为先而所列子夏易传实王弼本非古易也书称以今文为首而所列朱子书古经实孔安国本非今文也以是例推殆未能尽允且睦㮮之作是书大旨病汉学之失传因溯其専门授受欲儒者饮水思源故所述列传止于两汉其子勤䓺跋案䓺字原本误作羮今改正亦称秦烬之馀六经残灭汉兴诸儒颇传不绝之绪于是専门之学甚盛至东京则授受鲜有次第而经学亦稍稍衰矣故是编所列多详于前汉云云其著书之意粲然明白虞稷等乃杂采诸家以补之与睦㮮所见正复相反然朱彛尊经义考未出以前能条晰诸经之源流者此书实为之嚆矢正不以有所点窜并其原书而废之矣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陆 费 墀






  授经图义例序
  六经大义至宋儒昌明之而始无遗憾学者守为章程宜也不知绝续之际汉儒为难当日秦书既焚往圣遗言澌灭殆尽幸而去古未远间得之屋壁所蔵女子所献老生所口述然而仅矣迄学者代兴遐搜博考或一人集众是或数人成一经要其授受各有师承非若后人以意见为予夺也刘歆遗书博士谓孝宣时广立经文义虽相反不嫌并设与其过而废之宁过而立之旨哉斯言夹漈郑氏乃云秦焚书而书存诸儒穷经而经绝于是有指斥汉儒迹其同异纷纭为诋诃所自起岂知前型未坠尽信非也概疑之亦非也六经之义如江湖日月无所不该解之者惟其不背于经斯已尔而又何同焉夹漈之言过矣授经诸图见于章氏考索明西亭宗正复加釐定并采诸儒言行列为小𫝊由是师友渊源灿如指掌自汉以后晨星相望専家虽不逮汉儒而亦多有纉承惜其未暇补入然传注义疏序解辨问条犁然各具于图之左方览者因目以求其书则得矣是集未经镂版黄征君俞邰向蔵写本龚主事蘅圃高舎人澹人刻之白下世之师心党同薄前贤为不足法庶几知所返也然则汉儒洵有功于六经而为功于汉儒者三子又将与西亭并𫝊也夫秀水朱彛尊粤自经籍之传圣言弘广后世未易窥测言之者人殊其义于是易有施孟梁丘京氏之学费直晚出其说盛行于今书则欧阳大小夏侯为今文孔安国为古文诗则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异三礼则二戴之大小记高堂生之仪礼刘歆之周官春秋则公羊之严氏颜氏谷粱之瑕丘江公左氏之贾䕶刘歆各以其家法教授縁及东京相仍未改班范二书之儒林传与散见于诸列传者可考也宋崇文总目有图三卷縁存而书亡明万历初中尉西亭本其𭥍因章俊卿山堂考索图更为细订每经之首著凡例数则其次为授经之图又其次为诸儒之行履有关经术者节为传末则附其所著而下及于魏晋以来传注之目俾后人按籍以求了若掌录诚有功经学之书也惜其所载传注时有缺误而类例亦未尽善如古本之易经上下十传各自有书王弼本始以彖象文言系各爻辞之下书则伏生口授之二十九篇先兴于齐鲁之间古文后出于孔壁先儒多疑之者西亭旧本先后不无参错予与龚子蘅圃重为厘正易则以复古为先书则以今文为首其他经传之缺轶者复取历代史艺文志及通志通考所载咸为补入而近代传注可存者亦间录焉视西亭所辑庶㡬少备矣乎然是编也于汉儒略具矣而有宋诸儒之著述如蓝田上洛洛阳延平则程门之嫡嗣也金华新安则伊洛之孙曽也逮婺源朱子出而五经之学益明双湖云峯之于易庆元辅氏之于诗九峯蔡氏之于书勉斋信斋之于礼清江张氏之于春秋与夫元明以后诸儒阐明羽翼亦等于汉儒之家法而义理过之其源流派别未有序而图之者苟得续是编以传其为禆益经学不更大乎世多cq=11留意正学之士予且有厚望矣温陵黄虞稷















  授经图义例序
  余观崇文总目有授经图不著作者名氏叙易诗书礼春秋三家之学求其书亡矣及阅章俊卿考索图六经皆僃间有讹舛余因考之盖自东汉而下诸儒授受鲜有的派云其经义或私㳤或自治或受之国学俱系之为某受为某𫝊可乎余于是稽之本传参之诸说以尝请业及家学者各为之图以一二传而止者亦录之以僃咨考旧图俱无传图后或录经论数条而诸儒行履弗具使览者不知其为何如人也余既为图复捃摭其要而作传无关经学无裨世教者皆略焉传成以诸儒著述及历代经解附之釐为四卷藏之家塾以俟同好庶斯道之不坠也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一
  明 朱睦㮮 撰
  
  礼儗人必以其伦汉诸帝能从师受经至美也美而不录不可与儒生侪也不可侪故殊之殊之者尊之也诸儒传有关经学则详否则识其出处大节而已事实鲜少不可为传者附其姓氏爵里于诸传内以见之诸儒有通四经五经者𫝊秪一见馀皆系名于各派之下览其图则自知矣
  京房有二其一顿丘人其一不知何许人皆以易学显为太中大夫者颜师古谓书字误耳不当作京房今图并存以备参考
  费直自为易以相授受原无师𫝊故别为一图
  高相易自言出丁将军宽宽为景帝时人相为平帝时人相去甚远或亦私淑者也欲附丁易一派无所安置经籍考谓相受易王潢潢费派也兹因之图从费氏旧图授受非的派者不录书十七人诗十九人周礼二人移置别派者易三人诗四人礼一人
  旧图所遗者余据注疏及史汉诸书补入易二十九人书二十八人诗十四人春秋三十三人礼记一人周礼十一人
  诸儒经解非有作者姓氏不录录之或因人以存其书或因书以彰其人周汉而下至金元作者凡一千一百三十二人国朝三十九人经解凡一千七百九十八部二万一千七十一卷 新増入古今作者二百五十五人经解凡七百四十一部六千二百一十八卷




  授经图义例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二
  明 朱睦㮮 撰













<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授经图义例,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三
  明 朱睦㮮 撰
  诸儒传略
  商瞿鲁人字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人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人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人田何
  田何字子装汉兴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易丁宽及东武王同子中雒阳周王孙齐人服生光皆著易传数篇王同授淄川杨何何字叔元元光中征为太中大夫著易二篇又授齐人即墨成成至城阳相广川孟但为太子门大夫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临淄主父偃周王孙授卫人蔡公著易二篇皆以易贵显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丁宽字子襄梁人初梁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材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宽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景帝时宽为梁孝王将军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义而已宽授同郡砀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受易于王同游齐诸子间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客甚困以诸侯莫足游者元光元年迺西入关见卫将军青青数言于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迺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是时徐乐严安亦俱上书言世务上谓三人曰公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迺拜偃等皆为郎中偃数上疏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岁中四迁元朔中拜偃为齐相无何齐王惧偃发阴事自杀上怒迺徴下吏治遂族偃偃方贵幸时客以千数及族死无一人视独孔车収葬上闻之以车为长者
  施雠字长卿沛人沛与砀相近雠为童子从田王孙受易与孟喜梁丘贺并为门人谦让常称学废不教授及梁丘贺为少府事多迺遣子临分将门人从雠问雠自匿不肯见贺固请不得已乃授临等于是荐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诏拜雠为博士甘露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雠授张禹琅邪鲁伯伯为会稽太守禹为丞相禹授淮阳彭宣沛戴崇子平崇为九卿宣大司空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琅邪邴丹㬅客莫如至常山太守繇是施氏有张彭之学
  孟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人父号孟卿善为礼春秋授后苍疏广世所传后氏礼疏氏春秋皆出孟卿孟卿以礼经多春秋繁杂乃使喜从田王孙受易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举孝廉为郎曲台署长以病免后为丞相掾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喜授同郡白光少子沛人翟牧子兄读曰况皆为博士繇是孟氏有翟白之学
  梁丘贺字长翁琅邪诸人初从太中大夫京房受易房淄川杨何弟子也非为课吏法者及房中为齐郡太守贺更事田王孙宣帝时闻京房为易明求其门人得贺贺时为都司空令坐事免因召贺入说经上善之以贺为郎会八月饮酎行祠孝昭庙先驱旄头剑挺堕坠首垂泥中刃乡乘舆车马惊于是召贺筮之有兵谋不吉帝还使有司侍祠是时霍氏外孙代郡太守任宣坐谋反诛宣子章为公车丞亡在渭城界中夜玄服入庙居廊间执㦸立庙门待帝至欲为逆发觉伏诛贺以筮有应繇是近幸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至少府子临
  临𫝊父业亦入说经为黄门郎甘露中奉使问诸儒于石渠临学精熟専行京房法琅邪王吉闻临说善之时宣帝选高材郎十人从临讲吉乃使其子郎中骏上疏从临受易临受五鹿充宗君孟充宗为少府骏为御史大夫充宗授平陵士孙张仲方沛人邓彭祖子夏齐人衡咸长宾张为博士至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牧光禄大夫给事中家世𫝊业彭祖真定太傅咸讲学大夫繇是梁丘有士孙邓衡之学
  张禹字子文河内轵人为儿时数随家至市喜观于卜相者前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之意时从旁言卜者爱之谓禹父是儿多知可令学经及禹壮从沛郡施雠受易既明习举为郡文学甘露中诸儒荐禹诏太子太傅萧望之问禹对易望之善焉奏禹经学精习有师法试为博士初元中诏令授皇太子迁光禄大夫数岁出为东平内史成帝即位徴禹以师赐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戸秩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是时帝舅平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専权而上富于春秋方向经学敬重师傅而禹与凤并领尚书事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退上报曰朕以㓜年执政万几惧失其中君以道徳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孶孶无违朕意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医视疾使者临问禹惶恐复起视事河平四年代王商为丞相封安昌侯为相六岁以老病乞休上加优再三乃听许赐安车驷马罢就第建平二年薨谥曰节侯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从孟喜受易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累擢司隶校尉举刺无所回避京师为清宽饶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俸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子尝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以上封事坐怨谤下吏宽饶自刭
  焦赣字延夀梁人以好学得幸梁王王共其资用令极意学赣初从孟喜继又得𨼆者之传学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以候司先知奸邪盗贼不得发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三老官属上书愿留赣有诏许増秩留卒于小黄赣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以兑震坎离应二至二分其馀卦以中孚起每一卦六日七分更直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所著有易林十六卷
  赵宾蜀人好小数书持论巧慧易家不能难云受孟喜喜为名之后宾死黄能持其说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受易梁人焦延夀延夀云尝从孟喜问易会喜死房以为延夀易即孟氏学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义略同惟京氏为异京氏以明灾异得幸为石显所谮诛房授东海殷嘉河东姚平河南乘弘及任良皆为郎博士繇是易有京氏之学
  彭宣字子佩淮阳阳夏人治易事张禹举为博士迁东平太傅禹以帝师见尊信荐宣经明有威重可任政事繇是入为右扶风历迁大司空封长平侯及王莽秉政宣上书乞骸骨莽恨宣求退遂白太后策免不赐黄金安车驷马宣居国数年薨谥顷侯
  刘昆字桓公陈留东昏人梁孝王之𦙍也平帝时受施氏易于沛人戴宾王莽世教授弟子恒五百馀人莽以昆多聚徒众系昆及家属于外黄狱莽败得免建武五年举孝廉不行遂逃教授江陵光武闻之即除为江陵令迁弘农太守有异政帝闻而徴之代杜林为光禄勲令入授皇太子及诸小侯五十馀人二十七年拜骑都尉以老乞骸骨诏赐洛阳第舎以千石禄终其身中元二年卒子轶字君文𫝊昆业门徒亦盛永平中为太子中庶子建武中稍迁宗正卒官遂世掌宗正焉
  姚平河东人京房弟子房欲建考功课吏法荐平为刺史时石显疾房言之元帝遂出房为魏郡太守至新丰因邮上书曰臣弟子姚平谓房曰房可谓知道未可谓信道也房言灾异未尝不中今涌水已出道人当逐死尚复何言臣谓陛下至仁于臣尤厚虽言而死臣犹言也平又曰房可谓小忠未可谓大忠也昔秦时赵高用事有正先者非刺高而死高威自此成今臣出守自诡效功惟陛下毋使臣塞涌水之异当正先之死为姚平所笑房去月馀竟徴下狱
  费直字长翁东莱人治易为郎至单父令长于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文言为十篇解说上下经琅邪王璜平中一曰仲能𫝊之
  高相沛人治易与费公同时其学亦亡章句专说阴阳灾异受之王璜传子康及兰陵毋将永康以明易为郎永至豫章都尉繇是易有高氏之学












  授经图义例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四
  明 朱睦㮮 撰
  诸儒著述附历代三易传注
  连山十卷夏后氏易司马膺注 归藏十三卷商易薛贞注
  周易二卷卜子夏传   周易古经一卷宋萟文志
  古易十三卷王洙   录古周易八卷晁说之
  古易十二篇一卷吕祖谦集古易一卷宋萟文志
  周易古经二卷吕大防 古周易十二卷吴仁杰
  古易世学十五卷丰坊 古易彚编十七卷李本固何氏古周易订诂十六卷何楷
  连山备遗四卷朱元升 归藏备遗三卷朱元升
  周易备遗三卷朱元升
  右古易
  古字石经周易一卷  今字石经周易三卷秦本石经周易九卷  蜀本石经周易十一卷
  右石经
  周易章句十卷孟喜   周易章句二篇施雠
  周易章句二篇梁丘贺  周易章句四卷费直
  周易章句十卷京房   周易章句十卷马融
  周易章句五卷刘表   周易章句十卷荀爽
  周易章句一卷吕大临  周易章句十卷程迥
  右章句
  易传二篇王同    易传二篇服光
  易传二篇周王孙   易传八篇丁宽
  易传二篇韩婴    易传二篇蔡公
  易传二篇杨何    易传三卷京房
  易传十一卷施孟梁丘三家 易传十卷干宝
  易传一卷关朗    易传十二卷僧一行
  子夏易传十一卷张弧 易传十卷陆希贤
  周易外传二十二卷高定易传十卷程頥
  易传九卷苏轼    易传十卷王逢
  易传二十二卷李纲  易传十卷朱熹
  易传十卷王令    易传十卷倪天𨼆
  易传十卷谭世𪟝   易传十卷龚原
  易传三十二卷王宗传 易传十一卷朱震
  易传十一卷李光   易传十一卷毛璞
  易传十二卷陈禾   易传十一卷丁易东
  周易本传三十三卷李舜臣
  易传十三卷郑夬   易传十卷张浚
  周易传二十卷杨万里 易诂训传十八卷晁公武周易言象外传十卷王洙周易传义补遗十二卷姜宝周易小传六卷沈该  周易翼传二卷郑汝谐
  周易外传一卷胡宏  周易释传二十卷钱时
  易传拾遗十卷胡铨  易传阐庸一百二卷姜阳
  右传
  周易注十卷郑玄   周易注十卷宋衷
  周易注五卷刘表   周易注十卷王肃
  周易注十卷董遇   周易注上下经六卷王弼周易注十卷荀煇   周易注十卷姚信
  周易注九卷虞翻   周易注十三卷陆绩
  周易注十卷干宝   周易注十卷蜀才
  周易注十卷傅氏   周易注六卷尹涛
  周易注十卷卢景裕  周易注十卷黄颍
  周易注十卷何𦙍   周易注十卷王廙
  周易注十三卷崔觐  周易注十卷崔浩
  周易注十卷王凯冲  周易注七卷姚规
  易一行传注十二卷李吉甫
  周易注八卷伏㬅容  周易注十卷任希古
  周易注十卷王玄度  周易注十卷王又玄
  周易注十卷刘彛   祥符注十卷龙昌期
  周易注十卷张葆光  周易注六卷刘枚
  易补注三卷皇甫佖  周补注六卷龚鼎臣
  周易注十卷宋咸   周易注十卷张应珍
  易传注二卷张清子  周易重注十卷鲍极
  周易衍注四卷王哲  周易旁注十二卷朱升
  周易旁注四卷李恕  易解十卷胡瑗
  易解五卷石介    易解十九卷皇甫佖
  周易补解一卷皇甫佖 易解十四卷王安石
  易解十卷张弼    易解五卷卲古
  易解一卷郭丙    易解六卷徐古为
  易解二卷陈普    易解二卷沈括
  易解二卷郭忠孝   传家易解十一卷郭雍
  郭氏易解八卷   易解二卷李舜臣
  易解三十卷李开   逍遥公易解八卷李椿年易解一卷吕大临   易解六卷刘翔
  易解十二卷兰廷瑞  易解六卷邹巽
  易解六卷徐直方   易解十卷程逵
  易解十卷齐梦龙   易解二卷何梦桂
  易解十卷刘禹偁   蔡节斋易解四卷
  陈谱易解四卷  龙舒易解一卷王日休
  虚谷子解周易三卷刘烈周易经传训解二篇蔡渊周易经传训测十卷湛若水
  来氏易解十五卷来知徳周易正解二十卷郝敬
  周易约解九卷郑东卿周易约解九卷潘梦旗
  系辞注二卷韩康伯 系辞注二卷桓玄
  系辞注二卷谢万  系辞注二卷卞伯玉
  系辞注二卷宋褰  系辞注二卷荀柔之
  系辞注二卷荀该   系辞注二卷谢平
  系辞注二卷王柏   易系辞解一卷程颐
  系辞解十卷刘槩   系辞说二卷司马光
  易象解二卷刘濂   卦变解二卷徐庸
  右注
  周易集解十卷马郑孔王四家周易集注十卷荀爽九家
  集二王注十卷杨氏  周易集解十卷张璠
  周易集注一百卷朱异 周易集解十七卷李鼎祚周易会释记二十卷陆希觉
  周易集注一百卷元载
  易五十家解四十二卷杨文焕
  易统删定十卷古成之  周易集解三十六卷林栗周易集注六卷刘牧郑夬二家 周易集注十卷张清子周易集传十一卷经籍志 周易集解十卷吕大圭易义海一百卷房审权  易义海撮要十二卷李衡四李易全解十卷李彦章李端行李舜臣李士表
  玩易彚编十二卷王懋  大易粹言十卷曾穜
  大易集传粹义六十四卷陈隆山
  周易集义七十四卷魏了翁
  周易集义十二卷宋诸儒 三家易解三十卷李宏周易辑闻六卷赵汝禖  周易丛书十卷赵汝楳周易集解六卷凌唐佐  周易集传二十卷纥石烈周易集说十卷俞琰   周易纂言十二卷吴澄周易纂注十四卷董真卿 周易详解四十卷吴黻周易详解三十卷李杞  周易传义附录一卷董楷周易本义集成二卷熊良辅
  周易大全十四卷胡广等
  周易古今文全书二十一卷杨时乔
  古易诠二十九卷邓伯羔 今易诠二十四卷邓伯羔
  右集注
  周易义疏二十卷宋明帝与群臣讲
  周易义疏十四卷萧子政 周易义疏十六卷周弘道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四卷陆徳明
  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卷梁蕃
  周易证义疏二十卷范谔昌
  周易乾坤义疏一卷刘𤩽 系辞义疏一卷梁武帝系辞义疏二卷萧子政  系辞义疏二卷刘𤩽
  周易讲疏二十卷张该  周易讲疏三十五卷梁武帝周易讲疏三十卷张讥  周易讲疏十六卷禇仲都周易讲疏十三卷何妥  周易大义二十一卷梁武帝周易大义疑问二十卷梁武帝
  周易文外大义二卷陆徳明
  周易括囊大义十卷四库书目
  周易要义十卷长孙无忌 周易要义十卷魏了翁
  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薛仁贵
  周易正义十四卷孔颕达周易正义补阙七卷邢铸周易正义十六卷任希古周易甘棠正义三十卷任贞一周易会通正义三十二卷纵康□
  周易新传疏十卷阴弘道周易王道小疏十卷张弧周易广疏三十六卷勾徽周易异义一卷许慎
  周易几义一卷萧伟  周易发义一卷萧伟
  周易发义一卷刘不疑 周易开题义十卷梁蕃
  易释序义三卷梁蕃  周易口诀义六卷史证
  周易新义上下二卷沈季长
  易说精义三卷四库书目 易箝精义二卷孙坦
  系辞精义二卷吕祖谦 周易总义二卷戴端明
  周易总义二十卷易祓 周易证义十卷王大宝
  周易系辞义二卷刘向 周易文言注义一卷王弼
  爻义一卷干宝    周易义一卷范歆
  周易义六卷魏徴   易义五卷卢行超
  周易义三十卷全缓  易义十卷黄晞
  易义一卷黄通    易义二卷李贲
  易义一卷周孟阳   易义十卷彭汝砺
  易义五卷赵仲锐   易义十二卷谢湜
  易义八卷皇甫佖   易义二卷叶子长
  周易本义十二卷朱熹 周易本义通释十卷胡炳文周易本义八卷张清子 易本义附录十四卷胡一桂周易正书十卷董楷  河图易象本义一卷陈讷朱氏大义发挥七卷何基周易口义二十卷胡瑗
  周易口义十卷石介  周易义略九卷张简
  周易义略十卷冀辰  周易解义四十卷胡有开周易解义十卷耿南仲 易续解义十七卷龚原
  吴园易解义九卷张根 周易解义十二卷安咏
  周易衍义十二卷许复 周易衍义八卷胡震
  周易演义十二卷徐师曽大象衍义一卷王柏
  周易讲义十卷龚原  周易讲义三卷汤羲
  周易讲义九卷夏休  周易讲义三卷汤涣
  周易讲义六卷商飞卿 周易馀义一卷杨幅
  周易经解通义三十卷李授之
  易象通义二卷冯去非 周易赞义七卷马理
  易原奥义二卷经籍志 周易参义十卷梁寅
  易象义五卷周满   大衍义一卷李觉
  易义丛十六卷叶良佩 周易私记二十卷隋萟文志周易难王辅嗣义一卷顾夷
  义决一卷僧一行   易训三十卷倪思
  周易指要二十卷代渊 易学五十卷冯椅
  易释象一卷曽几   系辞义纂二卷邹浩
  周易辩录四卷杨爵  易学义林十卷颜鲸
  周易义证总要二卷通志略
  像象管见七卷钱一本 启新斋易象抄一卷钱一本家人衍义二卷文渊阁书目
  右义疏
  道训二篇淮南九师   说略三篇五鹿充宗
  易辨一卷王弼    周易论三卷阮浑
  周易论十卷周颙   周易论四卷范氏
  周易论三卷僧一行  周易论三十三卷王昭素
  易论十卷陈皋    易论十三篇李觏
  易论三卷冯时行   易论要纂一卷尹天民
  通易论一卷宋岱   易通论一卷阮籍
  易通论一卷宋处宗  明易论一卷应吉甫
  通易象论三卷栾肇  易象论一卷宣聘
  周易无互体论三卷锺会周易尽神论四卷锺会
  周易略论一卷张璠  广论一卷通志略
  周易穷微论一卷王弼 周易阐微论六卷冀珍
  周易卦序论一卷杨乂 周易统略论三卷邹湛
  周易开题序论十卷梁武帝
  二阮难答论二卷阮长成阮仲容
  易卦正名论一卷刘不疑周易异义论十卷刘遵
  周易制器尚象论一卷陈希亮
  卦徳统论一卷刘枚  周易演圣通论十六卷胡旦周易通神论一卷吴秘 删定易图序论六卷李觏易摭卦总论十卷朱承祖四学渊源论一卷郭忠孝吴园易序论七卷张根 易二五君臣论一卷闾丘昕羲文易论微六卷乐只道人大衍论三卷王弼
  大衍论三卷唐明皇  大衍论二十卷僧一行
  周易宗涂四卷干宝  周易髓十卷郭璞
  周易发挥五卷王勃  周易口诀六卷魏徴
  周易口诀六卷王锜  周易口诀七卷陆太易
  周易玄谈六卷孔颕达 周易微旨一卷陆希声
  周易玄解三卷裴通  周易开玄关一卷苏鹗
  周易玄品二卷隋萟文志 周易玄悟三卷通志略
  周易启玄一卷张元  周易玄统一卷白云子
  大易钩玄三卷鲍恂  周易精微三卷周镇
  周易精微三卷皇甫佖 周易通神二卷孙坦
  周易析蕴一卷孙坦  周易启源十卷蔡广成
  周易外义三卷蔡广成 周易明文十卷郭思永
  周易析微通说三十卷楚秦
  周易圣断七卷鲜于侁 周易意蕴一卷徐庸
  周易意学十卷陆秉  易通四十篇周惇颐
  周易发𨼆二十卷陈良献学易蹊径二十卷田畴
  学易滥觞 卷黄泽 周易发微十卷赵令湑
  大易观象三十二卷郑子厚
  易学索𨼆一卷袁枢  室中记师𨼆诀一卷黄黎献周易纲旨二十卷王哲 周易变体十六卷都洁
  周易通变四十卷张行成周易述衍十八卷张行成周易玩辞十六卷项安世易通六卷赵以夫
  易诀九卷林徳祖   周易窥馀十五卷郑刚中周易发题一卷张元  周易发题一卷任奉古
  大易璇玑三卷吴沆  周易宏刚八卷刘文郁
  周易原旨六卷保八  周易辞微三卷宋萟文志
  周易或问十卷姚麒  周易时用书十二卷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明用书九卷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周易𨼆诀一卷通志略
  周易述问一卷皇甫佖 周易述说一卷詹一麟
  周易会通四卷经籍志 周易宗旨八卷甯钦
  周易流演五卷通志略 周易发挥七卷何基
  系辞发挥二卷何略  周易正蒙十卷史于光
  周易直指十卷杨士奇 周易疑通五卷何𬤇之
  周易问难二卷王氏  周易问答一卷徐伯珍
  周易物象释疑一卷东乡助
  周易要削二卷王𨼆  周易折中三十三卷赵采周易绝笔书四卷龙昌期周易辨惑一卷邵伯温
  易疑问一卷李椿年  易馀意一卷李宏
  易辨三卷何万    易正经明疑录一卷宋萟文志周易释疑一卷通志略 周易参疑十二卷孙化光周易问二十卷隋萟文志 易指归议一卷通志略
  易蕴一卷刘采    易枢十卷宋萟文志
  学易疑义三卷锺芳  古易辨一卷季本
  图文馀辨一卷季本  易经存义一卷林希元
  易诠七卷李翺    易筌一卷阮逸
  易筌六卷焦竑    周易释变一卷陆希声
  易忘象三卷崔良佐  周易卦断一卷丘铸
  辨刘牧易一卷陈希良 王刘易辨二卷宋咸
  易诀一卷许季山   易训三卷宋咸
  观变外篇一卷林至  易裨傅二卷林至
  易童子问一卷陈宏  易童子问三卷欧阳修
  易心三卷王恺    羲易正元一卷刘半千
  易学五卷李焘    易学一卷王湜
  广川易学三十四卷董逌易述古言二卷林起鳌
  易原三卷杨忱    易原十卷程大昌
  易原一卷常豫    易索十三卷张汝明
  观画所见二卷李椿年 述释叶氏易一卷袁聘儒易变卦八卷林儵   变卦纂集一卷林儵
  渊源录三卷何万   正易心法一卷麻衣道人
  易外编一卷程迥   易书一百五十卷裴通
  穷理尽性经一卷通志略大易忘筌二卷经籍志
  九师遗说十六卷经籍志集郑康成易注一卷王应麟易雅一卷赵汝楳
  东阜老人百一易一卷书目
  易象意言一卷蔡渊  法象通赞七卷郑滁孙
  中天述考一卷郑滁孙 中天述衍一卷郑滁孙
  大衍索𨼆三卷丁易东 大传杂说一卷李熹
  因说外传名一卷晁补之太极传五卷晁补之
  易外编一卷程迥   学易记三卷周方
  读易记八卷方实孙  学易记九卷李简
  读易记十卷王柏   读易别记十卷王炎
  淙山读易记六卷经籍志学易记五卷金贲亨
  读易记三卷王渐逵  丙子学易编十五卷李心传易经遗说三十卷朱熹 朱子易说二十三卷朱鉴编易学启𫎇三卷朱熹  启蒙问答二卷朱熹
  周易启蒙通释二卷胡方平
  周易启𫎇小传一卷祝汝权
  周易启蒙翼传四卷胡一桂
  易学启蒙意见四卷韩邦奇
  易说三卷郑东卿   易说十卷张载
  易说一卷司马光   易说一卷李沐
  易说三卷赵汝谈   东莱易说二卷吕祖谦
  复斋易说六卷赵彦肃 易说十卷乔执中
  周易说九卷李赞   易说一卷徐几
  易说一卷杨明    易说一卷㳺酢
  了翁易说一卷陈瓘  易说十一卷张栻
  易说十二卷李过   易说二卷赵善誉
  易说九卷林徳祖   易说十二卷林儵
  易说十卷李光    易说拾遗二卷尹天民
  易说一卷吴如愚   涵古易说一卷王柏
  浠南易说九卷程辙  周易约说一卷赵善湘
  周易本说十卷齐履谦 探易说一卷丘富
  周易说约一卷黎立武 易丛说三卷朱震
  周易总说二卷戴溪  周易说翼三卷吕柟
  周易约说十二卷方献夫学易管见七卷吕大圭
  读易管见七卷孙嵘叟 读易举要四卷易祓
  读易举要四卷俞琰  读易备忘四卷黄潜翁
  读易考原四卷萧汉中 读易愚得一卷顾应祥
  读易馀言五卷崔铣  淮海易谈四卷孙应鳌
  易经𫎇引十二卷蔡清 易象大旨八卷薛甲
  周易象旨决录七卷熊过易学四同十二卷季本
  系辞要旨一卷宋萟文志 易象正 卷黄道周
  易象通八卷朱谋炜  易大象解二卷崔铣
  大象述一卷王畿   六龙解一卷管志道
  复卦说一卷真徳秀  河图解二卷康平
  河图洛书解一卷沈济 河图传一卷李平西
  周易外传一卷方逢时 易外别传一卷俞琰
  已易一卷杨简    易老通言十卷程大昌
  右论说
  周易略例一卷王弼  略例注十卷韩康伯
  略例注一卷邢璹   略例疏一卷庄通明
  略例义一卷黄黎献  卦略一卷王弼
  卦略注一卷邢璹   周易通例十卷崔觐
  周易日月变例六卷虞翻周易编例十卷经籍志
  略例一卷桂询    易指略例一卷孙逢吉
  周易义类三卷顾棠  周易卦类三卷宋萟文志
  先儒遗事一卷刘牧
  右类例
  略谱一卷袁宏    周易谱一卷沈熊
  易玄星纪谱一卷晁说之
  右谱
  周易举正三卷郭京  周易撰证一卷陆希声
  周易证坠简二卷范谔昌
  易古经考异释疑一卷洪兴祖
  古易考一卷程迥   易正误二卷郑亨仲
  历代因革一卷董真卿
  右考正
  周易卦象数旨一卷李颙皇极经世二十卷邵雍
  经世系篇序述二卷邵雍观物内篇解二卷邵伯温皇极经世索𨼆二卷张行成
  观物外篇衍义二卷张行成
  易数一卷陈高    易轨一卷蒲䖍贯
  三易洞玑 卷黄道周
  右数
  易图一卷陆希声   大衍玄图一卷僧一行
  周易普玄图八卷薛景和龙图一卷搏
  周易罔象成名图一卷张杲
  流演穷寂图五卷成玄英易传纂图三卷王弼
  周易稽𧷤图十卷荆州田氏书目
  卦气图一卷乐洪   周易卦图系述五卷赵震邻周易图义二卷叶昌龄 易象数钩𨼆图三卷刘牧续钩𨼆图一卷黄黎献 易图一卷田畴
  易卦图三卷朱震   大易源流图一卷范谔昌周易先天流演图十二卷孙份
  伏羲俯仰画卦图一卷彭汝砺
  周易乾生归一图十卷石汝砺
  周易通考图说二篇冯去非
  易或问类例图象四卷赵以夫
  周易图说三卷吴仁杰
  易卦疑难图二十五卷郑东卿
  逢轩钱氏图说三卷 八卦小成图二卷陈高
  大易图说二十五卷邓锜周易图三卷张理
  易象数钩深图六卷张理易象图说六卷张理
  周易旁注前图二卷朱升周易图释一卷刘定之
  伏羲图赞六卷陈第
  右图
  周易音一卷李轨   周易音一卷徐邈
  周易音一卷范氏   周易并注音七卷陆徳明周易释文一卷陆徳明 古易音训二卷朱熹
  古易音训二卷吕祖谦 杂音三卷沈熊
  周易音训二卷李恕  读易韵考七卷张献翼
  右音
  乾坤凿度二卷伏羲文黄帝演仓颉修
  干凿度二卷郑玄注  稽览图七卷郑玄注
  是类谋一卷    辨终备一卷
  乾元序制记一卷  坤灵图一卷
  通卦验二卷    流演通卦验一卷
  易纬九卷
  右纬
  灾异占六十六篇孟喜 易林十六卷焦赣
  周易四时占候二卷京房京氏略说十二篇殷嘉
  周易错八卷京房   积算杂占条例法一卷京房周易逆刺占灾异十二卷费直
  易旗七十一卷任良  周易林四卷管辂
  周易集林律历一卷虞翻周易林十六卷崔篆
  周易质疑卜传三十卷楚泰
  周易筮占二十四卷徐苗周易林七卷张满
  周易杂占筮诀二卷梁运周易杂占七卷许峻
  周易集林十二卷伏㬅容周易杂占八卷尚广
  蓍卦辨疑三卷通考  蓍卦考误一卷朱熹
  揲易古法一卷郑克  周易筮宗一卷赵汝楳
  揲易法一卷青城子
  先天易钤太极宝局二卷牛师徳
  周易古占法并图一卷程迥
  周易筮传一卷汤建  易占经纬四卷韩邦奇
  蓍法别传一卷季本
  右占筮
  太玄经九卷扬雄   太玄经注十卷宋衷
  太玄经注十二卷陆绩 太玄经注十四卷虞翻
  太玄音训一卷冯元  太玄图一卷林共
  太玄经注十卷蔡文劭 太玄补正十卷范谔昌
  太玄经发𨼆三卷章察
  太玄经讲疏四十六卷章察
  太玄经注十二卷范望 太玄经注六卷王涯
  太玄正义一卷孙胄  太玄经传三卷杜元颕
  太玄经注十卷宋维翰 太玄经注十卷林禹
  太玄经释文一卷林禹 太玄经注十卷司马光
  太玄经疏十八卷郭元亨太玄经手音一卷程贲
  通玄十卷王长文   演玄十卷陈渐
  说玄一卷王涯    翼玄十二卷张行成
  元包十卷卫元嵩   元包数义二卷张行成
  洞林三卷郭璞    太易十五卷张志和
  潜虚一卷司马光   潜虚衍义十卷张行成
  右拟易









  授经图义例卷四
<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授经图义例>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五
  明 朱睦㮮 撰
  
  孔延年及子霸汉书虽未载受书安国孔僖本传称安国以下世受古文尚书以此延年辈俱附安国之派旧图不分古文今文按汉书及杂志所载古文首孔安国今文首伏生以见二派各有传也
  旧图有欧阳世按本传儿宽𫝊欧阳生子世世相传至曾孙高始为博士世非名也故不载
  杜林盖豫习古文俱无师传自相授受今各立一传以明非安国之派也
  旧图牟长授书张堪及考堪𫝊止言受学长安无请业牟长事张奂𫝊注又称牟卿受书周堪以此知旧图多误今从传注改正
  旧图杨仲绩受龚胜尚书传春卿卿传綂綂传厚按汉书杨厚祖父三世善图䜟学綂又从郑山伯受河洛书并天文推步之术无仲绩传经事而益都耆旧传略著仲绩传夏侯书又不详言从大小夏侯疑皆私淑非的派故不载











  授经图义例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六
  明 朱睦㮮 撰













<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授经图义例,卷六>















  授经图义例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七
  明 朱睦㮮 撰
  诸儒传略
  伏生名胜字子贱济南人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当秦时禁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繇是学者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儒无不涉尚书以教矣伏生授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张生为博士而伏生孙以尚书征弗能明也自此鲁之周霸雒阳贾嘉皆能言尚书云
  张生鲁人授夏侯都尉都尉授族子始昌始昌授族子胜为大夏侯氏学胜传从兄子建建又事欧阳高仕至太子太𫝊为小夏侯氏学三家皆立博士
  晁错颍川人以文学为大常掌故文帝即位初遣晁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帝悦诏错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寻迁博士景帝时言事辄听累迁至御史大夫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以尚书授儿宽宽有俊才初见武帝语经学上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乃从宽问一篇欧阳大小夏侯氏学皆出于宽宽授欧阳生子世世相传至曾孙高子阳为博士高孙地馀长宾以太子中庶子授太子后为博士论石渠元帝即位地馀侍中贵幸至少府戒其子曰我死后官属即送汝财物慎毋受汝九卿儒者子孙以廉洁可以自成及地馀死少府曹属共送数百万其子不受天子闻而嘉之赐钱百万地馀少子政为讲学大夫繇是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何比干字少卿汝阴人学尚书于晁错武帝时为廷尉正与张汤同时汤持法而比干务仁恕数与与汤争虽不能尽得然所活者者以千数后迁丹阳都尉本始元年自汝阴徙居平陵代为名族
  宋登字叔阳京兆长安人少𫝊欧阳尚书教授数千人为汝阴令入为尚书仆射顺帝以登明识礼乐使持节临太学奏定典律转拜侍中数上封事抑退权幸繇是出为颍川太守市无二价道不拾遗以病免
  夏侯始昌鲁人以尚书教授自董仲舒韩婴死后武帝得始昌甚重之始昌明于阴阳先言柏梁台灾日至期果灾时昌邑王以少子爱之帝选为师者始昌为昌邑太傅以夀终族子胜
  胜字长公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𫝊征为博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諌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是时霍光与张安世谋欲废昌邑迺召问胜胜对言在洪范𫝊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有伐上者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之士及宣帝立胜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坐事下狱语在黄霸𫝊后赦出胜为谏大夫给事中朝廷每有大议帝知胜素直谓曰先王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终
  周堪字少卿齐人事夏侯胜为译官令论于石渠经学最高后为太子少傅光禄大夫为石显所谮免官堪授牟卿及长安许商长伯牟卿为博士商善为算著五行论历至九卿号其门人沛唐林子高为徳行平陵吴章伟君为言语重泉王吉少音为政事齐炔钦幼卿为文学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霸少学律令喜为吏累迁为河南太守丞宣帝即位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守丞相长史坐夏侯胜非议诏书霸不举劾下狱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积三岁乃出擢霸为扬州刺史迁颍川太守治行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代丙吉为丞相封建成侯
  张山拊字长宾平陵人事小夏侯建受尚书为博士至少府授同县李寻子长郑宽中少君山阳张无故子儒信都秦恭延君陈留假仓子骄无故善修章句为广陵太傅守小夏侯说文恭増师法至百万言为城阳内史仓以谒者论石渠至胶东相寻善说灾异为骑都尉宽中有隽才以博士授太子成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迁光禄大夫领尚书事繇是小夏侯有郑张秦假李氏之学宽中授东郡赵玄无故授沛县唐尊恭授鲁冯宾宾为博士尊至太傅玄御史大夫
  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人自欧阳生𫝊伏生尚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歙既𫝊业而恭谦好礼让更始立为原武令世祖平河北到原武见歙在县修政迁河南都尉世祖即位封被阳侯建武九年更封掖侯歙在郡教授数百人视事九岁征为大司徒坐事下狱诸生守阙为歙求哀者千馀人歙竟死狱中
  李寻字子长平陵人治尚书事丞相翟方进除为吏及王根为大司马厚遇寻是时多灾异根数虚已问寻寻见汉家有中衰阸会之象乃说根宜急求幽𨼆拔擢天士诸阘茸佞讇以时废退政治感阴阳犹铁炭之低卭见效可信者也根乃荐寻哀帝召寻侍诏黄门数上书抑外亲举有徳帝虽不从然采其语每有非常辄问寻寻对屡中迁黄门侍郎建平时坐事徙敦煌郡
  云敞字幼孺平陵人师事同县吴章章治尚书为博士平帝即位莽秉政以平帝为成帝后不得顾私亲帝母及外家卫氏不许至京师莽长子宇惧帝长见怨与吴章谋夜以血涂莽第门冀惧莽章欲因对其咎事觉莽诛宇并灭卫氏章坐腰斩时敞为大司徒掾自劾为吴章弟子收抱章尸归葬京师称焉比之栾布后荐为諌大夫
  曹曾字伯山济阴人从欧阳歙受尚书门徒三千人位至谏议大夫子祉𫝊父业至河南尹
  高获字敬公汝南新息人少与光武有旧旧师事欧阳歙歙下狱当断获铁冠帯铁锧诣阙请歙帝虽不许谓曰敬公朕欲用子为吏宜改常性获曰曰臣受性于父母不可改之于陛下出便辞去三公争辟不应郡守每行县辄轼其闾获遂远遁江南卒于石城人思之共为立祠
  礼震字仲威平原人年十七闻师欧阳歙坐事下狱当断驰之京师行到河南获嘉县自系上书求代书奏歙已死狱中光武嘉其高义拜震为郎中后以公事左迁淮阳王廏长
  林尊字长宾济南人治尚书事欧阳高为博士后至少府太子太傅授平陵平当梁陈翁生当至丞相翁生信都太傅家世传业繇是欧阳有平陈之学翁生授琅邪殷崇楚国龚胜崇为博士胜右扶风而平当授朱普鲍宣普为博士宣司隶校尉徒众尤盛
  平当字子思平陵人以明经为博士毎有灾异当辄传经术言得失文雅虽不及萧望之匡衡然指意略同哀帝时累迁御史大夫至丞相赐爵关内侯子晏以明经历位大司徒封防乡侯汉兴唯韦平父子至宰相鲍宣字子都渤海宣城人受尚书于平当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哀帝初大司空何武复荐宣为谏大夫每言事语极切直帝以宣名儒优容之会地震宣复谏帝纳其言拜宣为司隶坐忤丞相孔光下廷尉狱太学诸生救宣者千馀人遮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帝减宣罪徙之上党王莽秉政宣及何武等以不附已俱诛龚胜字君宾楚人受书陈翁生三举孝廉哀帝时征为谏大夫数上书言事二岁馀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出为渤海太守胜谢病归王莽篡国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以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安车驷马迎胜胜累辞使者不听胜谓弟子高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义岂以一身事二姓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时年七十九矣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王莽篡国荣抱经书逃匿山谷建武十九年始辟大司徒府召拜议郎使授太子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让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荣又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二十八年拜荣太子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谓诸生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永平二年三雍初成拜荣为五更荣毎疾病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抚荣垂涕良久乃去自时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阳之下子郁
  郁字仲恩敦厚笃学𫝊父业以尚书教授门徒常数百人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汛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禁中论经书问政事稍迁侍中和帝即位以郁及宗正刘方并入教授历迁侍中奉车都尉永元初代丁鸿为太常门人杨震朱宠皆至三公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父𬘭卒鸿当袭爵上书让与弟盛不报鸿遂逃去初九江鲍骏与鸿同事桓荣及鸿亡封与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骏乃止而让之鸿感悟遂还就国累迁侍中建初四年肃宗诏鸿与诸儒论定五经同异于白虎观帝亲称制临决时人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擢徙校书门下繇是益盛彭城刘恺北海巴茂九江朱伥陈留陈弇皆至公卿
  何汤字仲弓豫章南昌人事沛郡桓荣以才明知名荣年四十无子汤乃去荣妻为更娶生三子荣甚重之后拜郎中以明经授太子建武中守开阳门候世祖微行夜还汤闭门不纳更从中东门入明旦召诣太官赐食诸门候皆夺俸
  桓焉字叔元少以父任为郎明经笃行永初元年入授安帝三迁为侍中步兵校尉永宁中顺帝为皇太子以焉为太子少傅月馀迁太𫝊逾年废皇太子为济阴王焉谏不能得顺帝即位与太尉朱宠并录尚书事以焉前议守正封阳平侯固让不受迁太尉弟子传业者数百人黄琼杨赐最为显贵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年五十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累上疏言事樊丰等惧遂谮震怨怼帝夜遣使者取震印绶于是柴门谢客客丰等复请大将军耿宝奏震不服罪诏遣还本郡震以为奸臣狡猾不能诛嬖女倾乱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乎遂饮鸩而卒顺帝即位诛樊丰等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诏改葬华阴令太守丞以中牢具祠
  刘恺字伯豫宣帝玄孙居巢侯般之子少受尚书于丁鸿恺当袭爵让与弟宪遁逃避封久之有司奏请绝恺国肃宗美其义特优假之乃征拜为郎恺入朝在位者莫不仰其风行元初二年代夏勤为司徒以病免诏以千石禄归养河南尹常以岁八月致半酒无何复召拜太尉视事二年乞骸骨久乃许之下河南尹礼秩如前杨伦字仲理陈留东昏人少为诸生受尚书于司徒丁鸿为郡文学掾志乖于时遂去职讲授于大泽中弟子至千馀人安帝时为清河王𫝊坐上书切直免归阳嘉中前后三征俱不应
  杨秉字叔节震中子少𫝊业𨼆居教授年四十乃应司空辟拜侍御史桓帝即位以明尚书征入劝讲拜大中大夫左中郎将迁侍中尚书以言事忤旨免官归久之复拜太常代刘矩为太尉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年七十四薨子赐
  赐字伯献少𫝊家学笃志博文又事桓焉教授门徒不荅州郡礼命建宁初灵帝当受学诏太傅三公选通尚书桓君章句宿有重名者三公举赐乃侍讲于华光殿中迁少府光禄勲为司徒熹平光和中以灾异数上封事忤曹节等以病免无何复拜太常累迁尚书令后迁司空卒谥文烈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师事桓焉受尚书五辟不应顺帝时诏下县以礼慰遣始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会连有灾异琼奏諌帝多纳之元嘉中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下特进胡广等议广等咸称冀之勲徳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琼独不从冀以为恨会地动策免及冀被诛以琼不阿梁氏乃封邟乡侯是时五侯擅权倾动中外琼称疾不起其年复为司空疾笃犹上疏諌语甚激切卒谥忠侯
  桓典字公雅𫝊其家业以尚书教授颍川举孝廉为郎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献帝即位三公奏典与何进谋诛阉宦功虽不遂忠义炳著诏拜家一人为郎赐钱二十万从西入关拜御史大夫赐爵关内侯仕至光禄勲
  张奂字然明敦煌酒泉人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举贤良对策第一擢拜议郎延熹中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迁大司农上灾异疏申雪窦武陈蕃而曹节等疾其言卒陷党罪禁锢卒年七十八武威多为立祠世世不绝
  杨众赐从子𫝊先业以谒者仆射从献帝入关累迁御史中丞及帝东还夜走度河众率诸官属步从至太原建安初追前功封蓩亭侯从弟彪
  彪字文先以能家学征拜议郎迁侍中京兆尹中平六年为司空明年关东兵起董卓欲迁都关中彪不从坐免及迁洛阳复拜尚书令魏文受禅欲以彪为太尉先遣吏示旨彪固辞乃赐几杖衣袍因朝会引见令彪著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客之礼
  孔安国字子国孔子十一世孙武帝时鲁共王欲坏孔子旧宅于壁中得古文虞夏商周之书乃不坏宅悉以其书还孔氏书皆科斗文字时人无知者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为谏议大夫承诏作书传传成遭巫蛊事遂不立学官安国出为临淮太守安国授都尉朝司马迁朝授胶东庸谭谭授清河胡常少子常授虢徐敖敖为右扶风掾授平陵涂恽子真子真授贾徽及河南桑钦徽授子逵自有传
  儿宽千乘人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闲行佣赁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次第补廷尉史宽为人温良廉智而善著书书奏敏于文口不能道也张汤以为长者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后位至御史大夫宽授东平简卿卿亦以儒术显司马迁字子长龙门人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阸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筰昆明还报命后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石室金鑎之书述陶唐以来至汉武止作史记凡百三十篇五十馀万言拾遗补艺成一家言尝从孔安国问尚书故史记载尧典禹贡洪范金縢诸篇多古文词
  孔延年安国兄武之子治尚书为武帝博士子霸字次孺亦治尚书宣帝时为太中大夫以选授皇太子经迁詹事高密相元帝即位征霸以师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成君给事中加赐黄金二百斤第一区徙名数于长安霸为人谦退不好权势帝数欲致相位霸力辞以是尤重赏赐特厚卒策赠以列侯礼谥曰烈君子光
  光字子夏经学尤明举为议郎成帝时为博士历转仆射尚书令周密谨慎凡典枢机十馀年有所荐举惟恐人知哀帝初授丞相博山侯印绶以忤傅太后策免及后崩复征光诣公车问日食事书奏帝悦拜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寻为丞相复故国博山侯年七十薨谥简烈侯子僖
  僖字仲和自安国以下世传古文尚书僖㳺太学与崔骃友尝上书辩讥刺肃宗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特过鲁幸阙里僖因召对帝悦遂拜郎中赐褒成侯僖从还京师使校书东观是年冬拜临晋令崔骃以祖篆所为易林筮之谓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仕不择官吉凶由已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子季彦
  季彦守其家学门徒数百人延光元年河西雨雹大者如斗安帝诏有道之士极陈变眚乃召季彦见于徳阳殿帝亲问其故对曰此皆阴乘阳位当今贵臣擅权母后党盛陛下宜修圣徳虑此二者左右皆恶之帝默然后举孝廉不就年四十七终于家
  桑钦字君长河南人受古文尚书于涂恽成帝时又作水经三卷所引天下之水百三十有七其源委吐纳枝烦条贯盖皆本于禹贡云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少好学沈深博洽光武征拜侍御史时东海卫宏济南徐巡皆受林学林初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艰困握持不离身出以示宏等曰林流离兵乱常恐斯经将绝曷意东海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之是道竟不坠于地也古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所学宏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行宏字敬仲光武以为义郎作尚书训旨
  周防字伟公汝南汝阳人师事徐州刺史盖豫受古文尚书举孝廉拜郎中撰尚书杂记二十二篇四十万言仕至陈留太守子举
  举字宣光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崇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从横周宣光延熹间举茂才为平丘令转冀州刺史阳嘉二年徴拜尚书数有论諌左右惮之以事免大将军表为从事中郎时连有灾异召问举对曰书称僭恒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若夫僭差无度则言不从而下不正阳无以制则上扰下竭宜密严敕州郡以察奸宄其后江淮滑贼处处并起如举所陈及梁太后临朝以殇帝幼崩宜在顺帝之下诏下公卿举议曰春秋鲁闵公无子庶兄僖公代立其子文公遂跻僖于闵上传曰逆祀也今殇帝在先顺帝在后先后之义昭穆之序不可乱也诏从之举累迁光禄勲












  授经图义例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八
  明 朱睦㮮 撰
  诸儒著述附历代尚书传注
  经二十九卷汉萟文志  书古经及序五卷朱熹定今文尚书纂言六卷吴澄
  右伏生今文
  书古文经四十九卷汉萟文志
  古文尚书十三卷孔安国传古文尚书九卷郑玄注
  孔安国隶古文尚书二卷宋萟文志
  古文尚书舜典一卷范甯注
  古文大义二十卷任孝恭注
  古文尚书释文十三卷通志略
  书古文训十六卷薛士龙
  右孔壁古文
  三字石经尚书古篆三卷
  今字石经尚书五卷 今字石经郑玄尚书八卷古今石经尚书六卷 秦本石经尚书十三卷蜀本石经尚书十三卷
  右石经
  尚书章句三十一卷欧阳生
  尚书章句二十九卷夏侯胜
  尚书章句二十九卷夏侯建
  尚书章句二十九卷牟长尚书章句训解十卷尹洪
  右章句
  尚书传四十一篇汉萟文志尚书大传三卷伏胜
  书传十三卷苏轼   书传十一卷叶梦得
  书传一卷康伯成   书传八卷钱时
  书禆传十三卷吴棫  书小传十八卷王炎
  尚书小传四卷李舜臣 书小传 卷张震
  尚书训诂传四十六卷晁公武
  书集传六卷蔡沈   书附传四十卷王柏
  右传
  尚书注十一卷马融  尚书注十一卷王肃
  尚书注十卷范甯   尚书注十五卷谢沈
  尚书注十卷王元度  尚书表注二卷金履祥
  尚书旁注六卷朱升  注书经三要三卷明世祖御注洪范一卷明太祖 书全解 卷蔡卞
  尚书觧十三卷孙觉  书解 卷王十朋
  尚书解四卷胡铨   尚书解三十卷陈鹏飞
  尚书解王日休  尚书解十六卷夏僎
  书解 卷薛肇明  书解 卷袁默
  尚书句解十二卷朱祖义尚书辨解十卷郝敬
  右注
  书集解三卷梅教授  尚书集解十一卷李颙
  尚书集解五十八卷林之奇
  尚书集解十四卷顾临 书集解 卷李子林
  书集解五十二卷孙泌 书青霞集解二十卷刘甄书四百家集解五十八卷成申之
  书集传 卷陈大猷 尚书集释十一卷江道盛尚书集注二十卷孔子祛尚书纂传十卷王天与
  尚书会解十三卷四库书目尚书详说五十卷张九成尚书全解二十八卷胡瑗尚书详解五十卷陈经
  尚书详解十三卷胡志行
  纂集柯山尚书句解三卷李公凯
  尚书辑录纂注六卷董鼎书传会通十一卷陈大猷书传会选六卷刘三吾 书传大全十卷胡广等
  尚书世学六卷丰坊  书传集成 卷文渊阁书目
  右集注
  欧阳说义二篇汉萟文志 尚书义三卷巢猗
  尚书大义二十卷梁武帝尚书义三卷隋刘先生
  尚书义二十卷孔子祛 尚书义十五卷全缓
  尚书大义三卷吴孜  尚书义疏十卷费甝
  尚书义疏三十卷蔡大宝尚书义疏十卷巢猗
  尚书义疏二十卷顾彪 尚书义疏三十卷刘焯
  尚书新修义疏三十六卷尹恭初
  尚书述义二十卷炫 尚书正义二十卷孔颕达尚书义注二卷吕文优 尚书文外义一卷顾彪
  尚书百篇义一卷炫 尚书小疏十三卷冯继先尚书广疏十八卷冯继先尚书集传纂疏六卷陈栎尚书疏衍四卷陈第  尚书讲义三十卷张纲
  尚书讲义三十卷曾収 书讲义二十二卷史浩
  书讲义八卷曾肇   新经书义十三卷王雱
  尚书要义二十卷魏了翁尚书精义六十卷黄伦
  书经精义三卷真徳秀 尚书原义一卷文渊阁书目书解义 卷胡伸  书约义二十五卷应镛
  尚书演义一卷梁演  书义卓跃六卷陈雅言
  书义会元一卷张国宾 尚书义粹二卷王若虚
  尚书口义发题一卷洪兴祖
  书传通释六卷彭朂  书疏丛抄一卷王祖嫡
  书经撮要一卷章㻓
  右义疏
  石渠议奏四十二篇汉诸儒
  尚书释问四卷郑玄注 尚书释问四卷王粲
  尚书释问一卷虞炎  尚书义问三卷郑玄王肃孔晁孔安国问荅二卷王肃 尚书驳议五卷王肃
  尚书百释三卷巢猗  尚书百问一卷顾欢
  尚书纠缪十卷王元感 书辨讹七卷郑樵
  尚书集说或问二卷陈大猷书义辨疑一卷杨时
  尚书辨疑一卷赵𣏌   书疑九卷王柏
  尚书通考十卷黄镇成  读书管见二卷王充耘尚书因问一卷吕柟   蔡传辨一卷程直方
  读蔡传疑一卷余芑舒  砭蔡篇一卷袁仁
  右问难
  尚书畅训一卷伏胜   尚书杂记二十二篇周防尚书释义四卷伊说   尚书新释二卷李颙
  尚书要略二卷李颙  尚书孔目一卷炫
  尚书略义三卷炫  尚书略义一卷乐敦逸
  尚书义宗三卷杨玉  书说十述一卷孙觉
  尚书断章十三卷成伯玙书经体要一卷徐兰
  尚书解题一卷宋萟文志 浑灏发旨一卷宋萟文志
  尚书关言三卷黄君俞 尚书翼范一卷陈伯达
  书经直指六卷经籍志 书经补遗五卷国子监书目书九意一卷杨绘   书说七卷朱熹
  书说一卷程颐门人记  书说十卷吕祖谦
  书说十三卷孔武仲  书说七卷黄度
  书说 卷黄干   书说一卷郑敷文
  书说 卷王希旦  书解说一卷上官公裕
  书说三卷赵汝谈   书说 卷张沂
  书说张景    书说 卷畨衡
  书说三十卷时澜   书说 卷史仲才
  书说陈梅叟   书说 卷余九成
  尚书说要五卷吕柟  家塾书钞十卷袁燮
  家塾读书记二十三卷袁觉
  读书记十卷王柏   书钞 卷陈傅良
  尚书日记十六卷王樵 尚书演圣通论七卷胡旦书蔡传旁通六卷陈师凯书经旁通十卷黄瑜
  读书丛说六卷许谦  尚书类数二十卷卞大亨尚书名数索至十卷方时发
  书义要诀四卷倪士毅 尧典舜典解一卷程颐
  二典义一卷陆佃   禹贡论五卷程大昌
  禹贡后论一卷程大昌 禹贡论二卷傅寅
  禹贡传注详节一卷郑庆宜
  禹贡要略一卷葛大纪 禹贡集说 卷邹近仁禹贡指南一卷毛晃  禹贡解一卷徐常吉
  禹贡解一卷焦竑   禹贡纂注六卷夏允彛
  禹贡图注一卷何模  洪范五行传论十二卷刘向洪范五行传记一篇许商洪范外传十卷穆元休
  洪范传一卷曾致   洪范传一卷王安石
  洪范传一卷曾巩   洪范会传一卷孙谔
  洪范补传一卷冯去非 洪范口义一卷胡瑗
  洪范明义二卷黄道周 洪范解一卷张景
  洪范解六卷刘彝   定正洪范集说一卷胡一中洪范皇极内篇十四卷蔡沉
  洪范统一卷赵善湘  尚书洪范五行说一卷孟先洪范畴解一卷俞深  洪范九畴数解八卷熊宗立范衍十卷钱一本   洪范洛书辨一卷田泽
  洪范考疑一卷吴世忠 五诰解一卷杨简
  无逸讲义一卷司马光 无逸说命解一卷吴安时
  右训说
  尚书图一卷宋真宗  尚书百篇图一卷李夀
  尚书治要图五卷宋萟文志禹贡治水图一卷孟先
  禹贡论图一卷程大昌 禹贡图一卷王柏
  禹贡图说一卷郑晓  洪范图论一卷苏洵
  尚书洪范辨图一卷吴仁杰
  洪范图解一卷韩邦奇 无逸图一卷王洙
  右图
  书谱二十卷程大昌  尚书谱四卷梅𬸦
  尚书别记名数一卷通志略
  禹治水年谱一卷郑瑶
  右谱
  今文尚书音一卷顾彪 古文尚书音五卷顾彪
  古文尚书音一卷徐邈 尚书大传音二卷顾彪
  尚书古字一卷通志略 尚书音义四卷王俭
  尚书释文一卷陆徳明 新定尚书释文三卷陈谔周书音训十二卷王炎 蔡传音义六卷邹季友
  右音
  尚书纬三卷郑玄注  尚书中候五卷郑玄注
  右纬
  汲冢周书八卷孔晁注 古三坟一卷毛渐注
  古文璅语四卷通志略
  集解周书王会篇一卷王应麟
  尚书逸篇注三卷徐邈 书经亡篇序一卷刘叔嗣
  右逸书
  汉尚书后汉尚书二十六卷孔衍
  续书一百五十篇王通 续尚书二卷陈正卿
  续尚书三卷宋韩氏  尚书演范一卷崔良佐
  体尚书二卷明仁宗  文苑春秋四卷崔铣
  右续书






  授经图义例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九
  明 朱睦㮮 撰
  
  韩婴精诗又通易旧图两见今以韩诗为専门特置于此
  毛诗谢曼卿鲁诗高嘉右师细君魏应韩诗薛汉虽无师承而传有次第姑识之以备咨考
  旧图许晃受诗申公传李业按汉书申公高帝时人许晃平帝时人相去甚远非的传故置别派
  旧图孔建孔僖皆治毛诗而授受未详本传亦无世学之文故不载



  授经图义例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十
  明 朱睦㮮 撰













<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授经图义例,卷十>















  授经图义例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十一
  明 朱睦㮮 撰
  诸儒传略
  卜商字子夏卫人孔子弟子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子夏作诗序以授鲁申申授李克克授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荀卿荀卿授毛亨亨作诗训传以授毛苌以二公所传故称毛诗
  荀卿名况赵人从根牟子受诗又从虞卿受春秋年五十始游学于齐齐襄王时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齐人或谗荀卿卿乃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及废遂家兰陵著书数万言号曰荀子
  毛亨鲁人为诗训诂𫝊于其家汉初河间献王好学得诗传而献之朝是时有毛苌者授亨诗为献王博士毎说诗献王恱之因复取诗传加毛字以别齐鲁韩三诗也故世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亨诗传繇苌盛行于汉郑玄为之笺笺表也识也玄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称为笺云苌赵人以诗授同国贯长卿长卿授解延年延年为阿武令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及王璜侠为讲学大夫繇是毛诗有徐敖之学
  贾徽扶风平陵人学毛诗于谢曼卿又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兼习国语周官又从涂恽受古文尚书徽精四经又作左氏条例二十一篇子逵悉传之元和间帝令逵撰齐鲁毛韩诗同异若干万言
  卫宏字敬仲东海人少与河南郑兴俱好古学初从杜林受古文尚书又从九江谢曼卿受毛诗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
  浮丘伯齐人受业荀卿秦时为儒士楚元王交少与鲁申公穆生白生俱受诗于浮丘伯及秦焚书各别去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焉后言鲁诗者皆宗浮丘伯
  申公名培鲁人少治鲁诗汉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汉六年封弟交为楚王王至楚以申公为中大夫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及楚元王薨郢客嗣立申公失博士随郢客归复以为中大夫令傅太子戊戊不好学及嗣立胥靡申公申公愧之归鲁家居教授终身不出独王命召乃往弟子自远方至者千馀人申公以诗为训无传疑疑者则阙王臧赵绾武帝时欲建明堂不能成二人乃言师申公于是帝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既至帝问治乱之事申公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帝方好文辞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至即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明堂废申公以病免归申公弟子七十馀人孔安国自有传周霸胶西内史夏宽城阳内史砀鲁赐东海太守兰陵缪生长沙内史徐偃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胶东内史
  刘交字㳺高祖同父弟好书多才艺少受诗于浮丘伯从高祖入蜀汉还定三秦汉六年封交于楚是为元王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鲁诗𫝊号鲁诗元王亦次之诗𫝊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子郢客亦传诗穆生鲁人白生奄里人在秦时俱习诗汉初元王封于楚以申公及穆生白生为中大夫初元王与三人同师故敬礼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徳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淫暴后与吴通谋申公諌不听胥靡之
  瑕丘江公受诗申公武帝时为博士其治官民皆以廉节称其为学弟子至大夫郎掌故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瑕丘江公尽𫝊师说与鲁许生奄中徐公皆守学教授瑕丘𫝊孙博士江公徒众甚盛为鲁诗宗又善春秋语在刘向传
  王臧兰陵人赵绾代人俱受诗于申公臧事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武帝初即位臧乃上书备宿卫一岁累迁至郎中令绾为御史大夫二人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申公上使使迎申公会窦太后不恱儒术得臧绾之过以让上曰此复为新垣平也上因废明堂下臧绾吏皆自杀
  王式字翁思东平新桃人事奄中徐公及许生为昌邑王师及昌邑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诛惟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以数諌免治狱使者责问师何亡諌式对曰臣以诗三百篇朝夕授王至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臣以三百篇为训是以亡諌书使者以闻亦得减死论归家不教授山阳张长安先事式后东平唐长宾沛褚少孙亦来事式唐生褚生应博士弟子选抠衣登堂颂礼甚严试诵说有法疑者丘盖不言诸博士惊问何师对曰事式亦皆素闻式贤共荐式诏除博士江公嫉式遂谢病归终于家张生唐生褚生皆为博士张生自有𫝊唐生楚太傅繇是鲁诗有张唐褚氏之学
  唐贤字长孺鲁国邹人受诗瑕丘江公征为博士稍迁给事中授昭帝帝崩大将军光与公卿共立宣帝贤亦与谋议赐爵关内侯徙为长信少府以先帝师甚见尊重本始三年为丞相以老病罢子玄成
  玄成字少翁𫝊家学以父任为郎擢为諌大夫累迁淮阳中尉受诏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条奏其对以玄成为少府御史大夫永光中为丞相兄子赏亦明诗授哀帝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繇是鲁诗有韦氏之学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学于长安受诗于博士江公平帝时以儒术举为郎给事黄门迁密令数年教化大行蝗不入境及王莽居摄以病免光武即位征茂为太傅封褒徳侯赐长子戎为大中大夫
  薛广徳字长卿沛郡湘人受诗王式教授楚国龚胜龚舍师事焉萧望之为御史大夫除广徳为属数与论议器之荐广徳经行宜为博士论石渠迁諌大夫长信少府御史大夫广徳为人温雅有蕴藉及为三公直言諌诤帝虽听不恱其年以岁恶民流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免归沛以为荣悬其安车传子孙
  张长安字㓜君山阳人治鲁诗荐为博士论石渠至淮阳中尉长安兄子游卿为諌大夫以诗授元帝其门人琅琊王扶为泗水中尉陈留许晏为博士繇是张家有许氏之学
  龚舍字君倩楚人与兄胜相友并著名节故谓之楚两龚皆好学明经胜为郡吏舍不仕久之楚王入朝闻舎高名聘为常侍舎不得已随王归国恳辞愿卒学复至长安征授諌大夫博士俱不就哀帝时拜舍为太山太守既至乞骸骨天子徙为光禄大夫舎终不起乃遣归舎通五经以鲁诗教授郡二千石长吏初到官皆至其家如师弟子之礼年六十八卒胜自有传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少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以病去官及公孙述僭号征以博士业固辞述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以劫业若起授以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致其意业不从遂饮毒而死蜀平光武诏表其闾
  魏应字君伯任城人建武初诣博士受业习鲁诗除济阴王文学以疾免建初四年拜五官中郎将诏授千乘王伉肃宗甚重之时会诸儒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帝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应以经明行修弟子至者数千人
  包咸字子良会稽曲阿人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王莽末往东海上立精舍讲授光武即位乃归乡里太守黄谠欲召咸授其子咸辞不往谠遂遣子师之建武中举孝廉除郎中入授皇太子屡迁大鸿胪每进见锡以几杖入屏不趋赞事不名经传有疑辄遣小黄门就舎问之显宗以咸有师傅恩赏赐珍玩束帛奉禄増于诸卿年七十二卒
  高诩字季回平原般人曽祖嘉以鲁诗授元帝仕至上谷太守父容少𫝊嘉学哀平间为光禄大夫诩以父任为郎世传鲁诗以信行清操知名不仕莽世光武即位大司空宋弘荐诩征为郎除符离长复为博士在朝以方正称官至大司农
  辕固齐人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居官廉直拜清河王太傅疾免武帝即位复以贤良征诸儒多嫉毁谓固老罢归时已九十馀矣公孙弘亦征仄目而事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勿曲学以阿世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弟子知名者昌邑太傅夏侯始昌始昌授后苍苍授匡衡翼奉萧望之衡授琅琊师丹伏理满昌昌为詹事理自有传丹大司空繇是齐诗有翼匡师伏之学满昌授九江张邯琅邪皮容皆至大官徒众尤盛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元帝时诸儒荐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燕见天子敬焉后拜中郎为博士諌大夫年老以寿终子及孙皆以学为儒官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治齐诗既事同县后苍且十年以令诣太常受业复事同学博士白奇三岁以射策甲科为郎宣帝时望之屡上疏言事多见采纳及帝寝疾以望之为前将军受遗诏辅政领尚书事元帝即位益见尊重为弘恭石显所构陷自杀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好学家贫佣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人诸儒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衡射策甲第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学者多上书荐衡经明当世少双不宜在远方事下萧望之等问衡对深美宣帝不甚用儒遣衡归官而皇太子见衡对私善之及元帝即位以为郎中迁博士给事中会日蚀地震衡上疏陈政治得失帝悦其言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居数年拜御史大夫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后坐事免为庶人终于家子咸亦明经历位九卿家世多为博士者
  伏理字君㳺琅邪东武人受诗于匡衡为当世名儒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子湛性孝友少𫝊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为绣衣执法吏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光武即位征拜尚书典定旧制建武三年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是时贼徐异卿等万馀人据富平连攻不下惟云愿降司徒伏公帝知湛为青徐所信向遣到平原异卿等即日归降湛虽造次必于文徳以为礼乐政化之首颠沛犹不可违其冬车驾征张步留湛居守时烝祭高庙而河南尹司隶校尉于庙中争论湛不举坐策免六年徒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遣就国十三年徴湛敕尚书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燕见中暑病卒曽孙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尚高平公主奉朝请位特进玄孙无忌亦𫝊家学博物多识为侍中屯骑校尉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五经又撰汉纪无忌卒子质嗣官至司农质卒子完嗣尚桓帝女阳安长公主女为孝献皇后曹操杀后诛伏氏国除自伏生已后世传经学清静无竞故东州号为伏不斗云师丹字仲公琅邪东武人治诗事匡衡举孝廉为郎元帝末为博士免建始中复为博士出为东平王太傅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举丹议论深博廉正守道徴入为光禄大夫丞相司直数月复以光禄大夫给事中繇是为少府光禄勲侍中甚见尊重成帝未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领尚书事封高乐侯月馀徙为大司空及上追尊定陶王为共皇帝尊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后为共皇后又郎中令冷褒等复奏立庙京师上下其议有司皆以为宜丹议不可由是不合上意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丹使吏上议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告丹上封事漏泄下廷尉治廷尉劾丹大不敬给事中申咸炔钦上书言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少发愤懑奏封事不及深思远虑过不在丹以此贬黜恐不能厌众心竟坐䇿免废归乡里数年平帝即位徴丹诣公车赐爵关内侯加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徙封义阳侯月馀薨谥曰节侯
  伏黯字稚文理之子以眀齐诗改定章句作解说九篇位至光禄勲无子以兄子恭为后恭少𫝊黯学太常试经第一拜博士迁常山太守敦修学校教授不辍繇是北州多伏氏之学永平四年拜司空以病罢初父黯章句繁多恭乃省减浮辞定为二十万言肃宗行飨礼以恭为三老年九十终子夀官至东郡太守
  韩婴燕人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推诗人之意作内外𫝊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皆宗之婴又以易授人推易之意而为之传燕赵间好诗故其易微唯韩氏自传之武帝时婴尝与董仲舒论于上前其人精悍处事分眀仲舒不能难也后其孙商为博士孝宣时涿郡韩生亦其后也韩生以易徴待诏殿中曰所受易即先太傅所传也尝受韩诗不如韩氏易深太傅故専传之赵子河内人事燕韩生授同郡蔡谊谊授同郡食子公与王吉食生为博士授泰山栗丰吉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丰部刺史繇是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就顺授东海发福皆贵显徒众尤盛
  蔡谊河内人以眀经给事大将军幕府数岁补覆盎城门候久之诏求能为韩诗者徴谊待诏久不进见谊上疏曰臣山东草莱之人行能无所比容貌不及众然而不弃人伦者窃以闻道于先师自托于经术也帝召见谊说诗甚悦擢为光禄大夫数岁拜少府迁御史大夫代杨敞为丞相封阳平侯年八十馀终谥节侯
  王吉字子阳琅邪皋虞人少好学受韩诗于蔡谊又通今文尚书举孝廉为昌邑王中尉昌邑好游猎动作亡节吉谏不听后以病免复徴为博士谏大夫宣帝时外戚许史王氏宠贵而帝躬亲政事任用能吏吉复上书言得失帝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吉罢归后徴以老病道卒薛汉字公子淮阳人世习韩诗父子以章句著名汉少𫝊父业教授常数百人建武初为博士当世言诗者推汉为长永平中为千乘太守政有异迹弟子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知名
  杜抚字叔和犍为人少有高才受业博士薛汉定韩诗章句归乡里教授沈静乐道动必以礼后为东平王苍所辟及苍就国抚为大夫建初中为公车令所作诗题约义通学者传之
  赵晔字长君会稽山阴人少尝为县吏奉檄迎督邮晔耻于厮役遂弃车马去到犍为资中从杜抚受韩诗卒业乃归州召补从事不就著诗细蔡邕至会稽读而叹息以为长于论衡邕还京师𫝊之学者咸诵习焉时山阳张匡字文通亦习韩诗作章句后举有道博士征不就









  授经图义例卷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十二
  明 朱睦㮮 撰
  诸儒著述附历代四诗传注
  古字石经鲁诗六卷 今字石经毛诗三卷
  蜀本石经毛诗二十卷
  秦本石经毛诗二十卷
  右石经
  诗经故训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
  鲁诗故训二十五卷申公韩诗故训三十六卷韩婴毛诗故训二十卷毛苌传郑玄笺
  齐诗故训二十卷后苍 齐诗孙氏故二十七卷广川诗故四十卷董逌 毛诗故四卷李恕
  诗故训三卷钱文子  诗故训十卷朱谋㙔
  右故训
  齐诗章句九篇伏黯  韩诗章句二十二卷薛汉韩诗章句二十卷张匡
  右章句
  诗传一卷端木赐   齐孙氏传二十八卷汉萟文志韩诗内传四卷韩婴  韩诗外传十卷韩婴
  诗传十卷毛苌    诗传三十九卷后苍
  颍滨诗传二十卷苏辙 毛诗诂训传二十卷晁公武夹漈诗传二十卷郑樵 诗传六十卷鲜于侁
  诗传十卷李常    诗传二十卷沈铢
  杨氏诗传二十卷杨简 白石诗传十卷钱文子
  诗补传三十卷范处义 逸齐补传十二卷经籍志诗传旁通八卷翟思忠 诗传旁通十五卷梁益
  诗传旁通二十四卷黄佐四诗表传一卷杨慎
  陆诗别传十二卷陆奎章
  右传
  韩诗卜商序注二十二卷韩婴
  毛诗注二十卷王肃  毛诗注二十卷江熙
  毛诗传注二十卷叶遵 毛诗注二十卷王元度
  毛诗义注五卷崔灵恩 毛诗旁注朱升
  诗解一卷范祖禹   诗解二十卷黄𥢾
  诗解二十卷项安世  毛诗详解三十六卷李樗毛诗新解二卷郑颐门人记陈氏诗解二十卷陈鹏飞诗解二十卷李少南  毛诗原解三十六卷郝敬诗颂解三卷鲜于戣
  右注
  毛诗集注二十四卷雀灵恩
  毛诗总集六卷何𦙍  周诗集解二十卷丘铸
  诗集传二十卷朱熹  诗缉三十六卷严粲
  丛桂毛诗集解三十卷段式昌
  毛诗集解四十二卷李樗诗集解 卷鲁有开
  毛诗集解十二卷李迂仲毛诗会解一百卷林岊
  诗集说十卷毛渐   诗传通释二十卷刘瑾
  诗钱氏集传 卷文渊阁书目
  诗传大全二十卷胡广等诗义集说四卷孙鼎
  鲁诗世学三十六卷丰坊十五国风咨解一卷吴景山
  右集注
  毛诗杂义十卷贾逵  毛诗义四卷刘璠
  毛诗释义十卷谢沈  毛诗释一卷何偃
  毛诗异义二卷杨乂  毛诗篇次义一卷刘𤩽
  毛诗𨼆义十卷何𦙍  毛诗义二十卷全缓
  毛诗义府三卷元延明 毛诗检漏义二卷谢昙济毛诗大义十一卷梁武帝毛诗大义三卷苏子才
  毛诗述义四十一卷炫毛诗纂义十卷许叔牙
  毛诗义疏十卷殷仲堪 毛诗义疏五卷张氏
  毛诗义疏二十八卷沉重毛诗义疏二十卷舒援
  毛诗章句义疏四十卷鲁世达
  毛诗正义四十卷孔颕达毛诗通义二十卷宋萟文志毛诗小疏二十卷张䜣 毛诗本义十六卷欧阳修诗本义补遗二卷吴氏 毛诗意疏三卷宋萟文志
  诗疏要义一卷宋萟文志 毛诗释篇目疏十卷宋萟文志新经诗义二十卷王安石毛诗折衷义二十卷刘宇诗外义二卷宋咸   毛诗义方二十卷林洪范诗义三卷赵仲锐   周诗义二十卷茅知至
  毛诗解义三十卷郑谔 诗义二十卷彭汝砺
  诗要义二十卷魏了翁 毛诗演义八卷梁寅
  诗讲义十卷乔执中  诗讲义二十卷赵令湑
  诗讲义五卷林岊   诗讲义三卷黄邦彦
  诗经集传纂疏八卷胡一桂
  毛诗疏义二十卷朱公迁
  诗经世本古义二十八卷何楷
  右义疏
  毛诗义问十卷刘桢  毛诗杂答问五卷韦昭朱育等毛诗义驳八卷王肃  毛诗问难二卷王肃
  毛诗驳五卷王基   毛诗异同评十卷孙毓
  难孙氏毛诗评四卷陈统毛诗辩异三卷杨乂
  毛诗辩义难十卷唐萟文志毛诗释疑一卷通志略
  毛诗引辩一卷孙畅之 毛诗馀辩四卷通志略
  诗经疑问六卷朱倬  诸儒疑问二卷经籍志
  毛诗辩疑一卷杨时  诗辩疑十卷赵徳
  诗疑大鸣录一卷曽坚 诗传辩妄二十六卷郑樵诗传辩误八卷周式  诗童子问二十卷辅广
  诗辩说二卷王柏   诗厘正二十卷湛若水
  诗考五卷许洞    诗考五卷王应麟
  诗考五卷梁寅    诗地里考六卷范处义
  诗地里考五卷王应麟 诗地里考五卷许洞
  右问辩
  齐说二十八卷汉萟文志 齐杂记十八卷汉萟文志
  韩说四十一卷汉萟文志 韩诗翼要十卷侯苞
  申公诗说一卷申培  毛诗杂义说八卷王肃
  毛诗奏事一卷王肃  毛诗解题二十卷张邰
  毛诗别录一卷张邰  诗表𨼆二卷陈统
  毛诗略四卷郭璞   毛诗拾遗一卷郭璞
  毛诗笺传是非二卷刘璠毛诗正论十卷刘孝孙
  毛诗断章二卷成伯玙 毛诗指说统论一卷成伯玙毛诗正数二十卷张䜣 毛诗判篇一卷刘泉
  毛诗玄谈一卷宋萟文志 毛诗提纲一卷宋萟文志
  毛郑诗学十卷宋萟文志 比兴穷源一卷宋萟文志
  毛诗演圣通篇二十卷胡旦
  毛诗关言二十三卷黄君俞
  诗总问二十卷王质  毛诗前说一卷项安世
  读诗备忘二十四卷李简诗可言二十卷王柏
  诗正纪三卷宋咸   别集正义一卷经籍志
  诗解统论一卷黄𥢾  诗论一卷程大昌
  诗学一卷范处义
  吕氏家塾读诗纪三十二卷吕祖谦
  续读书记三卷戴溪  诵诗训五卷许洞
  解颐新语十四卷范处义诗经解颐四卷朱善
  诗说解颐三十卷季本 诗说三十卷张贵谟
  诗说三十卷周尧卿  诗说二十卷孔武仲
  诗说一卷张载    诗说三十卷黄度
  毛诗三卷许奕    诗说一卷辅广
  诗说一卷高瑞叔   诗说三十卷曹粹中
  放斋诗说十卷经籍志 诗重文说七卷吴良辅
  诗传遗说六卷朱鉴  方山诗说八卷薛应旗
  俨山诗微一卷陆深  诗臆二卷冯时可
  诗二南义一卷㳺酢  诗关睢义解一卷宋萟文志诗解颐总论二卷季本
  右论说
  诗太序一卷卜商   毛诗序注一卷阮珍之
  毛诗序义七卷孙畅之 毛诗发题序义一卷梁武帝毛诗集解序义一卷顾欢毛诗序注一卷陶弘景
  毛诗序义疏一卷刘𤩽 毛诗序义二卷雷次宗
  毛诗集小序注一卷炫诗统解序一卷宋萟文志
  诗序辩一卷朱熹   毛诗序义索𨼆二卷王商范毛诗序说一卷吕柟  诗序解颐一卷邵弁
  毛诗序说八卷郝敬
  右序解
  毛诗谱三卷郑玄   毛诗谱三卷徐整
  毛诗谱二卷炫   诗谱三卷李焘
  谢氏毛诗谱钞一卷隋萟文志
  补注毛诗谱一卷欧阳修韩诗谱二卷赵晔
  右谱
  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陆玑
  草木鸟兽虫鱼广疏六卷王应麟
  毛诗名物解二十卷蔡卞
  毛诗名物性门类八卷宋萟文志
  诗集传名物钞八卷许谦诗名物疏五十五卷冯复京多识篇七篇林兆珂
  右名物
  毛诗图三卷萧伟   毛诗孔子图经十二卷萧伟毛诗古贤圣图二卷萧伟
  毛诗草木虫鱼图二十卷隋萟文志
  小戎图二卷通志略  诗纂图四册文渊阁书目
  诗图说一卷文渊阁书目
  右图
  毛诗诸家音十五卷郑玄毛诗音十六卷徐邈等
  毛诗笺音证十卷刘芳 毛诗音二卷徐邈
  毛诗注音八卷鲁世达 毛诗释文三卷陆徳明
  毛诗释文二十卷宋萟文志诗古音辩二卷郑犀
  毛诗叶韵补音十卷吴棫
  诗集传音义会通三十卷汪克宽
  诗集传音释二十卷罗复毛诗音训四卷李恕
  诗解颐字说八卷季本 毛诗古音考四卷陈第
  右音
  诗纬注三卷郑玄   诗纬注十八卷宋均
  右纬














  授经图义例卷十二
<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授经图义例>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十三
  明 朱睦㮮 撰
  春秋
  左传世传丘明所著观其文辞不类丘明其传他国事略楚国事详或为左史倚相之作倚相楚人故纪楚独详也今姑依旧图为丘明以俟知者
  何休传称与其师羊弼追述李育以难二传注疏又称公羊夀四传而至何休经学大明以此知休受于弼弼受于育育受于仲舒当是一派兹略著其梗概
  褚大殷忠吕步舒汉书俱称事胡母子都而叙述亦未详及考史记乃为仲舒一派子都别有传者今图从史记
  楼望旧图从严彭祖及考汉书本传受学丁恭今图从本传
  翁君按本传尹更始字旧图列为二人今从史汰去丁褚大按本传无丁字段仲温本传无温字或传写之误今图俱从史改正
  房凤字子元汉九江太守侯霸受学于房元史氏或书名或书字其例不一故系霸于房氏之派
  段仲殷忠旧图为二人史记徐广注曰殷作段仲忠声相近当是一人今图从之
  旧图张敞受学荀卿按史记荀卿六国时人张敞宣帝时人相去年代颇远非的传今图不载







  授经图义例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十四
  明 朱睦㮮 撰













<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授经图义例,卷十四>















  授经图义例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十五
  明 朱睦㮮 撰
  诸儒传略
  左丘明鲁人受春秋于孔子作传授鲁申申授吴起起授子期期授铎椒椒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及贾谊张敞刘公子皆修左氏春秋传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贯公授子长卿为荡阴令长卿授张禹禹授尹更始更始授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䕶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陈钦至将军刘歆从尹咸及翟方进受繇是言左氏者本之贾䕶刘歆
  吴起卫人从鲁申受春秋左氏传事魏文侯文侯以起善用兵廉平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起曰美哉山水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徳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徳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徳武王杀之繇此观之在徳不在险若君不修徳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及公叔为相欲害吴起乃谮于武侯起惧而之楚楚之贵戚忌其能乘楚乱射杀之子期亦𫝊家学铎椒楚人受春秋于吴期为楚威王傅以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
  虞卿不知何许人从铎椒受左氏春秋为赵上卿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于梁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为虞氏春秋张苍阳武人受学荀卿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汉兴苍为常山守复徙代相臧荼反苍以击荼有功封北平侯更为列侯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算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累迁御史大夫年百馀岁卒
  贾谊雒阳人受左氏学于荀卿年十八能属文称于郡中文帝召为博士谊以汉兴二十馀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迺草具其仪法奏之文帝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毁之出为长沙王太傅后岁馀复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文帝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梁王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岁馀亦死武帝初举贾谊之孙二人为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少入京从博士尹更始受春秋左氏传复从刘歆讲授积十馀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以射䇿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常为先进名誉出方进下心害其能论议不右方进方进知之候伺常大都授时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宗让已内不自得其后居士大夫之间未尝不备述方进遂相亲友河平中转博士累迁御史大夫会丞相缺群臣多举方进帝亦器其能遂擢为相封高陵侯居九岁以灾异赐册自裁天子亲临礼赐异于他相故谥曰恭侯子宣亦明经笃行为南郡太守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从博士金子严为左氏春秋天凤中又将门人从刘歆讲大义歆美兴才使撰条例章句训诂及校三统历建武六年以杜林荐徴为太中大夫数言事依经守义文章温雅坐奉使买奴婢左转莲勺令复以事免世言左氏者多祖兴而贾逵亦善说春秋故左氏有郑贾之学兴去莲勺遂不复仕客授阌乡三公连辟不肯应卒于家子众自有传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光武时奋为武都太守为政明㫁甄善疾非见有美徳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如雠郡中称为清平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乃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奋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陈元字长孙苍梧广信人父钦习左氏春秋事黎阳贾䕶与刘歆同时而别自名家元受父业为之训诂锐精覃思至不与乡里通以父任为郎建武初元与桓谭杜林郑兴俱为学者所宗及立左氏学选博士四人元为第一后辟司空李通府又辟司徒欧阳歙府数陈当世便事帝不能用以病免
  公羊高齐人受春秋于卜子夏传其子平平传其子地地传其子敢敢传其子寿至汉景帝时乃与弟子董仲舒胡母子都著以竹帛仲舒以公羊显于朝四传而至何休作解诂其学遂大行
  胡母生字子都齐人传公羊春秋为景帝博士与仲舒同业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宗事之授东平嬴公广川段仲嬴公为昭帝諌大夫授东海孟卿卿授鲁人眭孟孟授东海严彭祖鲁人颜安乐彭祖为春秋严氏学安乐为春秋颜氏学孟卿自有传
  董仲舒广川人从公羊夀受春秋汉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仲舒不观于舎园其精如此武帝即位出为江都相中废为中大夫仲舒为人廉直是时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疾之言于帝使相胶西王胶西王素闻仲舒有行亦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家居不治产业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五世之间惟仲舒名为明于春秋仲舒弟子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公孙弘字季少齐菑川国薛县人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馀始受春秋于胡母生养后母孝谨建元元年徴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以病免元光五年复以文学徴弘让谢国人固推弘及对䇿天子擢弘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毎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上以其行敦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而又縁饰以儒术二岁中至左内史元朔三年代张欧为御史大夫五年为丞相年八十终于位自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吾丘夀王字子赣赵人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诏诏使从中大夫董仲舒受春秋高材通明迁侍中中郎坐法免会东郡盗贼起拜寿王为东郡都尉后徴入为光禄大夫侍中丞相公孙弘奏禁民挟弓弩上下其议寿王对曰愚闻圣王合时以明教未闻弓矢之为禁也且为禁者为盗贼之以攻夺也攻夺之罪重诛不避也臣恐邪人挟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备而抵法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窃以为无益于禁奸而废先王之典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大不便上以难丞相弘弘诎服焉及汾阴得宝鼎上问夀王夀王对上善之赐夀王黄金十斤后坐事诛
  贡禹字少翁琅邪人师事嬴公以明经洁行著闻宣帝时举贤良为河南令岁馀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一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元帝即位徴禹为諌大夫数虗已问以政事是年饥禹奏切直帝善其忠拜光禄大夫后乞骸骨诏褒荅迁御史大夫禹又奏罢郡国园庙定汉宗庙迭毁礼禹卒后帝追思竟下诏行其议
  眭弘字孟鲁国蕃人以字行从孟卿受春秋以明经为议郎至符节令昭帝元凤三年春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上林苑中柳树㫁枯卧地亦自立孟推春秋灾异之义使友人内官长赐上书言事时昭帝幼霍光恶之下其书廷尉奏赐孟妄言惑众皆伏诛后五年宣帝即位徴孟子为郎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受孟卿春秋家居教授徴为博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广为少傅居数月徙太傅广兄子受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好礼恭谨敏而有辞拜少傅太子毎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即日父子俱以病乞归诏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请族人故旧与相娱乐不置田宅或劝广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子孙勤力足供衣食今复増益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于是族人悦服后广受皆以夀终
  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人休为人质朴讷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以列卿子召拜郎中非其好也辞病而去不仕州郡进退必以礼坐陈蕃党锢作春秋公羊解诂覃思不窥门十有七年妙得公羊本意与其师博士羊弼追述李育以难二传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榖梁废疾党锢解又辟司徒府群公表休道术深明宜侍帷幄乃拜议郎屡陈忠言迁諌大夫卒年五十四严彭祖字公子东海下邳人与颜安乐俱事眭孟孟弟子百馀人惟彭祖安乐为明质问疑义各持所见孟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孟死彭祖安乐各专门教授繇是公羊春秋有颜严之学彭祖为宣帝博士至河南太守以高第入为左冯翊迁太子太傅廉直不事权贵或说曰天时不胜人事君以不修小节曲礼亡贵人左右之助经谊虽高不至宰相愿少自勉强彭祖曰凡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彭祖竟以太𫝊官终授琅邪王中中为元帝少府家世𫝊业中授同郡公孙文东门云云为荆州刺史文东平太傅颜安乐字公孙鲁国薛人眭孟姊子家贫为学精力官至齐郡太守丞安乐授淮阳冷丰次君淄川任公公为少府丰淄川太守繇是颜氏有冷任之学始贡禹事嬴公成于眭孟至御史大夫疏广事孟卿至太子太傅广授琅邪筦路路为御史中丞禹授颍川堂溪惠惠授泰山冥都都为丞相史都与路又事颜安乐故颜氏复有筦冥之学路授孙宝为大司农丰授马宫琅邪左咸咸为郡守徒众尤盛官至大司徒
  丁恭字子然山阳东缗人习公羊严氏春秋恭学义精明教授常数百人州郡请召不应建武初为諌议大夫博士封关内侯十一年迁少府世称大儒后拜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官
  孙宝字子严颍川鄢陵人从筦路受春秋初为郡吏御史大夫张忠荐宝经明质直宜侍近臣为议郎迁諌大夫会益州蛮夷犯法巴蜀不宁诏以宝为广汉太守蛮夷既辑徴为京兆尹平帝立宝为大司农越嶲郡上黄龙游江中廷臣咸称莽功徳比周公宜告祠宗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之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足毎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色侍中奉车骑都尉甄邯即时承制罢议未几宝坐事免建武中录旧徳以宝孙伉为都长
  锺兴字次文汝南汝阳人少从丁恭受严氏春秋恭荐兴学行高明光武召见问以经义应对甚明帝善之拜郎中稍迁左中郎将诏令定春秋章句去其重复以授皇太子又使宗室诸侯从兴受章句封关内侯兴自以无功不敢受爵帝曰先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耶兴曰臣师丁恭于是复封恭而兴固辞不受爵卒于官
  楼望字次子陈留雍丘人少从丁恭习严氏春秋操节清白有称乡闾建武中赵节王栩闻其高名遣使赍玉帛请以为师望不受后仕功曹永平初为侍中越骑校尉入讲省内累迁左中郎将教授不倦世称儒宗樊鯈字长鱼南阳湖阳人宏之子从侍中丁恭受春秋谨约有父风事后母至孝永平元年拜长水校尉以决狱见知于明帝尝删定严氏春秋章句世号樊侯学教授门徒前后三千馀人弟子颍川李修九江夏勤皆为三公勤字伯宗为京宛二县令庐陵太守所在有理能称安帝时至司徒
  承宫字少子琅邪姑幕人受春秋于丁恭勤学不倦永平中徴诣公车拜博士迁左中郎将数陈时政论议切悫朝臣惮其节仕至侍中祭酒
  马宫字游卿东海戚人治颜氏春秋以射䇿甲科为郎迁楚长史免官后为丞相司直师丹荐宫行能高洁迁廷尉平青州刺史汝南九江太守所在见称徴为詹事光禄勲右将军代孔光为大司徒封扶徳侯元始中坐议𫝊太后谥上大司徒印绶以侯就第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曰张曽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馀经父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后就长水校尉樊鯈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旁以就学焉举孝廉稍迁光禄主事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奉后为颍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其馀有行业者皆见擢用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声初霸以樊鯈删严氏春秋犹多繁辞乃减定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霸后四迁为侍中当为五更会疾卒将作大匠翟酺等与诸门人追录本行谥曰宪文中子楷
  楷字公超通父严氏春秋门徒常百人宾客自父党夙儒偕造门焉车马填街徒从无所止黄门及贵戚之家皆起舎巷次以候过客往来之利楷疾其如此辄徙避之家贫无以为业常乘驴车至县卖药足给食辄还乡里司隶举茂才除长陵令不至官隐居弘农山中学者随之所居成市后华阴山南遂有公超市五府连辟举贤良方正不就建和三年诏安车备礼聘之辞以笃疾年七十终于家
  榖梁赤一名淑字元始鲁人受经于子夏作春秋传授荀卿卿授鲁申公申公授瑕丘江公江公授子及孙博士公其后寖微惟荣广皓星公二人传其学
  瑕丘江公与董仲舒并时仲舒本治公羊能持论善属文江公呐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卒用仲舒于是诏太子受公羊春秋太子既受公羊复私问穀梁而善之
  刘向字子政年十二以父徳任为辇郎既冠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会立穀梁春秋诏向受经博士江公讲论于石渠元帝初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荐向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四人同心辅政为弘恭石显所谮愬下狱其春地震上感悟征向为中郎寻以恭显诬罔复免为庶人成帝即位显等伏辜向复召用领䕶三辅都水数奏封事迁光禄大夫校中秘书时政由王氏灾异浸甚向曰外家日盛其渐必危刘氏复上书极谏天子召见向叹息悲伤以向为中垒校尉每陈奏言皆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向卒后十三岁而王氏代汉子歆自有传荣广字王孙鲁人受春秋于博士江公高才捷敏与公羊大师眭孟等论数困之故好学者颇宗焉蔡千秋少君周庆幼君丁姓子孙皆从广受千秋又事皓星公其学益显
  蔡千秋沛人治穀梁春秋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榖梁春秋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皆鲁人言榖梁子本鲁学公羊氏迺齐学也宜兴榖梁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帝善榖梁说擢千秋为谏议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复求能为榖梁者莫及千秋帝愍其学绝迺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
  尹更始字翁君汝南人本事蔡千秋能说春秋矣会千秋病死征江公孙为博士刘向以故谏大夫通达待诏受榖梁欲令助之江博士亦死迺征周庆丁姓待诏保宫使卒授十人自元康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馀岁皆明习迺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评榖梁公羊同异各以经处是非时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挽伊推宋显榖梁议郎尹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并论公羊家多不见从欲请内侍郎许广使者亦并内榖梁家中郎王亥各五人议三十馀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义对多从榖梁繇是榖梁之学大盛庆为博士姓至中山太傅授楚申章昌曼君为博士至长沙太傅徒众尤盛尹更始为諌大夫长乐户将又受左氏传取其变理合者以为章句𫝊子咸及翟方进琅邪房凤咸至大司农方进凤自有传
  房凤字子元不其人以射䇿乙科为太史掌故太常举方正为县令都尉失官大司马王根荐凤明经擢为光禄大夫迁五官中郎将九江太守至青州牧时光禄王龚与奉车都尉刘歆共校书三人皆侍中始江博士授胡常常授梁萧秉君房为讲学大夫繇是榖梁春秋有尹胡申章房氏之学
  侯霸字君房河南密人笃志好学不事产业师九江太守房元治榖梁春秋为元都讲少举徳行迁随宰光武初时无故典朝廷又少旧臣霸明习故事收录遗文乃征霸令条奏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明年拜大司徒封关内侯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薨于位












  授经图义例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十六
  明 朱睦㮮 撰
  诸儒著述附历代春秋传注
  春秋古经十二篇汉艺文志
  右古经
  古字石经春秋一卷  字石经春秋三卷
  古篆石经左传十二卷
  今字石经左传十卷今秦本石经左传三十卷蜀本石经左传三十卷
  今字石经公羊传九卷
  秦本石经公羊传十卷
  蜀本石经公羊传十二卷
  秦本石经穀梁传十卷
  蜀本石经榖梁传十二卷
  右石经
  春秋章句三十八篇公羊高
  春秋章句三十三篇穀梁赤
  春秋左传章句二十卷贾逵
  春秋左传章句三十卷董遇
  春秋左传章句二十二卷王肃
  春秋穀梁传章句十五卷尹更始
  右章句
  春秋传三十卷左丘明 春秋传十一卷公羊高
  春秋外传五十篇公羊高春秋传十一卷穀梁赤
  春秋外传二十篇穀梁赤春秋传十一卷邹氏
  春秋传十一卷□氏
  春秋公羊穀梁传十二卷刘兆
  春秋传一卷程頥   春秋传十二卷陈禾
  春秋传十五卷刘敞
  春秋绎圣新传十二卷任伯雨
  春秋传三十卷胡安国 春秋传十二卷郑樵
  春秋传二十卷程𮞉  春秋故训传五卷晁公武春秋传十二卷陆佃  春秋传补遗一卷陆佃
  春秋传三十卷林拱辰 春秋后传十二卷陈𫝊良春秋后传补遗一卷陈傅良
  春秋传二十卷叶梦得 春秋传十二卷刘绚
  春秋新传十三卷余安行春秋外传二十五卷朱临春秋正传三十七卷湛若水
  春秋传 卷朱睦㮮 春秋传十二卷张铨
  左氏正传十卷王柏
  右传
  春秋左氏传解诂三十卷贾逵
  春秋左氏传解义十一卷服䖍
  春秋左传注三十卷王肃春秋左传注十二卷王朗春秋左传注十卷士爕 春秋左传注十卷杜服二氏春秋左传注三十卷董遇春秋左传注二十八卷孙毓春秋左传注三十卷王之感
  春秋左传注二十卷王柏春秋左传补注十卷赵汸左传附注五卷陆粲
  春秋左氏传经解四卷王述之
  春秋左传句解七十卷林尧叟
  春秋左传节解三十五卷朱申
  左传直解十二卷郭登 春秋公羊传注十二卷何休春秋公羊传注十二卷严彭祖
  春秋公羊传注十三卷王愆期
  春秋公羊传注十二卷高袭
  春秋公羊传注十二卷戴宏序
  春秋公羊传注十四卷孔衍
  公羊解诂十三卷唐艺文志
  春秋穀梁传注十五卷尹更始
  春秋穀梁传注十四卷段肃
  春秋穀梁传注十二卷唐固
  春秋穀梁传注十二卷麋信
  春秋穀梁传注十卷张靖春秋穀梁传注十四卷孔衍春秋穀梁传注十二卷徐邈
  春秋穀梁传注十六卷程阐
  春秋穀梁传注十二卷徐干
  春秋穀梁传注十二卷范𡩋
  春秋外传注解十五卷王汝猷
  春秋指训五卷孔君  春秋经传解六卷沈宏
  春秋经传解六卷崔灵恩春秋解十五卷孙觉
  春秋解十二卷黎𬭚  春秋解十二卷崔子方
  春秋解二卷刘易   春秋解二卷吕本中
  春秋解十卷杨简   春秋解十二卷胡定
  徐潮州春秋解十二卷徐徳操
  春秋通解十二卷冯山
  春秋经解指要十四卷薛士龙
  右注
  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杜预
  左氏集传三十卷许康佐等春秋公羊集解十四卷孔氏春秋穀梁集解十卷胡讷
  春秋穀梁传集解十卷沈仲义
  春秋穀梁传集解四卷张程孙刘四家
  春秋三传集注十一卷刘兆
  春秋集三传经解十二卷胡讷
  春秋公羊穀梁集传十二卷刘琨
  春秋集注二十卷陆淳 息斋春秋集注十四卷高闶春秋集注十一卷张洽 春秋集传十七卷陆淳
  春秋集传十五卷樊宗师春秋集传十五卷王葆
  春秋集传十二卷苏辙 春秋集传十五卷王㳂
  春秋集传二十六卷张洽春秋集传三十卷杨时秀春秋集传详说三十卷铉
  春秋集传十五卷赵汸 春秋集解十一卷张弘靖春秋集解三十卷吕祖谦春秋集解三十三卷林栗春秋集义五十卷王梦应春秋集义五十卷李明复春秋会义二十六卷杜谔春秋会传十五卷饶秉鉴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李廉
  春秋辑传十五卷王樵 春秋大全三十卷胡广等春秋纂言十二卷吴澂 春秋四传三十八卷左胡公谷
  右集注
  春秋左氏达义一卷王玢
  春秋左氏传立义十卷崔灵恩
  春秋左氏经传义略二十七卷沈文阿
  续沈文阿义略十卷王元规
  春秋左传述义四十卷炫
  春秋述义略一卷炫 春秋左氏义略三十卷张冲春秋左氏引帖新义十卷蹇遵品
  左传引帖继义七卷蹇遵品
  春秋左氏讲义十卷时澜春秋左氏讲义四卷范冲春秋正义三十六卷孔颖达
  春秋公羊传疏二十八卷杨士勋
  春秋公羊传疏三十卷徐彦
  春秋穀梁传义十卷徐邈问春秋穀梁义三卷薄叔玄荅春秋穀梁义三卷徐邈春秋穀梁疏十二卷杨士勋公羊穀梁文句义十卷崔灵恩
  春秋三传集义三十卷李尧俞
  春秋义函传十六卷干宝春秋义囊二卷炫
  春秋发题辞及义记十一卷王元规
  春秋义疏六十卷徐文远春秋义鉴三十卷郭翔
  春秋排门显义十卷张翰春秋叙鉴三卷黄彬
  春秋义林一卷隋艺文志
  春秋五十凡义疏二卷隋艺文志
  春秋杂义五卷旧唐书艺文志春秋科义杂览十卷涂昭良春秋通略全义十五卷恵简
  春秋义略十四卷董敦逸
  春秋义宗一百五十卷高叙端
  春秋通义十二卷王哲 春秋通义二十四卷家安国春秋通义十二卷蹇遵品春秋口义五卷胡瑗
  春秋讲义三卷王哲  春秋讲义六卷戴溪
  春秋讲义三卷朱振  春秋讲义五卷黄叔敖
  延陵先生讲义二卷宋艺文志
  春秋精义三十卷黄彬 春秋训义十一卷蔡芳
  春秋括义三卷邵川  春秋要义二十卷魏了翁春秋要义十卷蔡延龟 春秋经社要义六卷孙觉春秋要义三十卷胡瑗 春秋折衷义十一卷吴孜春秋义解十二卷王棐 春秋异义解十二卷王哲春秋义二十卷王棐  春秋义二十四卷谢湜
  春秋总义三卷谢湜  春秋正义十二卷毛邦彦春秋名义二卷周彦熠 春秋名义一卷王日休
  春秋原经十七卷詹莱
  春秋集传释义大成十二卷俞皋
  春秋本义三十卷程端学春秋谳义十卷王元杰
  春秋谳义十二卷干文傅春秋新义十卷宋堂
  春秋新义二卷王崇庆 春秋事义考二十卷姜宝春秋翼二十卷黄正宪 春秋经筌十六卷赵鹏飞春秋大旨十卷魏谦吉 春秋阙疑八卷郑玉
  春秋纂疏三十卷汪克宽春秋私考三十六卷季本春秋丗学三十八卷丰坊春秋读传解略十二卷姜宝
  右义疏
  春秋杂记八十三篇公羊高
  左氏微二卷汉艺文志  铎氏微三篇铎椒
  虞氏微二篇虞卿   张氏微十篇汉艺文志
  春秋公羊记十一篇颜安乐
  石渠议奏三十九篇汉艺文志
  春秋繁露十七卷董仲舒春秋决事十卷董仲舒
  春秋汉议十三卷何休 驳何氏汉议十一卷服䖍驳何氏汉议二卷郑玄 理何氏汉议二卷糜信
  春秋议十卷何休   春秋成长说九卷服䖍
  春秋释训一卷贾逵  春秋塞难三卷服䖍
  春秋荅问五卷荀爽徐钦 春秋成夺十卷潘叔度
  春秋攻昧十三卷炫 春秋规过三卷炫
  春秋左氏经传朱墨列一卷贾逵
  春秋左氏膏育十卷何休左氏膏肓释疴五卷服䖍左氏释滞十卷殷兴
  左氏传贾服异同略五卷孙毓
  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杜预
  春秋左氏区别三十卷何弘真
  左氏鼓吹一卷吴元绪 左氏解一卷王安石
  左氏蒙求二卷杨彦龄 左氏指元二卷杨希范
  春秋左氏传杂论一卷晁补之
  左氏章指三十卷陈傅良左传类编六卷吕祖谦
  左氏博议二十五卷吕祖谦
  博议纲目一卷吕祖谦 左氏说一卷吕祖谦
  左氏广诲蒙一卷李浃 左氏类事始末五卷章冲左传约说一卷石朝英 左氏发挥六卷吴曽
  左氏说十卷李孟𫝊  左氏钞十卷唐艺文志
  左传事例二十卷茅应泰左传编纪十卷张𫝊靖
  左氏摘奇十二卷宋艺文志左氏纲领四卷
  左氏联璧八卷叶绍凤 左氏统纪三十卷吕祖谦左氏属事二十卷𫝊逊 左氏国纪二十卷徐得之左氏始终三十卷程公说左氏始末十二卷唐顺之春秋左传类解二十卷刘绩
  左传罗氏节文
  左传详节八卷许孚远 左传节文十五卷汪道昆春秋左传释附二十七卷黄洪宪
  左氏讨二卷冯时可  左氏论二卷冯时可
  左氏释二卷冯时可  春秋公羊墨守十四卷何休公羊违义三卷刘实  春秋穀梁废疾三卷何休问穀梁传义三卷萧邕 春秋三家训诂十二卷贾逵春秋三传论十卷韩益 春秋三传评十卷胡讷
  公谷二传评三卷江熙 春秋二传异同十二卷铉三传异同三卷冯伉
  春秋经合三传通论十卷潘叔度
  三传指要十五卷刘轲
  春秋三传纂要二十卷姜䖍嗣
  春秋三传正附论十三卷陈藻林希逸
  三传经字异同一卷丁副续明三传说略八卷铉三传分门事类十二卷晁氏读书后志
  三传玄谈一卷经籍志 春秋说要十卷
  春秋难答论一卷王愆期
  春秋申先儒传论十卷崔灵恩
  春秋折衷论三十卷陈岳春秋要论五卷冯择言
  春秋皇纲论五卷王哲 春秋总论三卷孙复
  春秋正论三卷龙昌期 春秋复道论十五卷龙昌期春秋论三十卷赵瞻  春秋统论一卷陈禾
  春秋时论一卷李棠  春秋中论三十卷刘本
  春秋百论一卷石朝英 春秋类论四十卷赵震揆春秋得法忘例论三十卷徐徳操
  春秋五论一卷吕大圭 春秋十三伯论一卷庄谷春秋决疑论一卷隋艺文志
  春秋辨证明经论六卷唐艺文志
  春秋集议论略二卷李尧俞
  春秋论一卷唐顺之  元山春秋论一卷席书
  春秋旨通十卷王述之 春秋碎玉一卷李瑾
  春秋指掌十五卷李瑾 春秋微旨三卷陆淳
  春秋摘微四卷卢同
  春秋纂微阐类义统十卷赵匡
  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孙复
  春秋统微二十五卷章拱之
  春秋指微十卷鲁有开 春秋见微五卷范柔中
  春秋探微十五卷冯骈 春秋丛林十二卷李谧
  春秋振滞二十卷王元感春秋通一卷韩滉
  春秋指元十卷张杰  春秋纂要四十卷高重
  春秋纂要十卷姜䖍嗣 春秋事要十卷元保宗
  春秋原要二卷王晓  春秋纂类十卷叶清臣
  春秋纂类义统十卷蹇遵品
  春秋要类五卷袁希政 春秋总要十卷李撰
  春秋指要一卷朱振  春秋集要二卷锺芳
  春秋传类十卷张徳昌 春秋元会十二卷郑昭庆春秋关言十二卷黄君俞春秋本旨四卷何涉
  春秋意十五卷皮元  春秋褒贬志五卷刘夔
  春秋意林二卷刘敞  春秋通志二十卷朱长文春秋要旨十二卷吕大圭
  春秋正名赜𨼆要旨十二卷朱振
  春秋赜𨼆要旨叙论一卷朱振
  春秋通旨一卷胡安国 春秋书法大旨一卷高允宪春秋书法钩玄四卷石光霁
  春秋直指三卷宋艺文志 春秋本旨一卷高拱
  春秋意见一卷许诰  春秋臆六卷徐学谟
  春秋索𨼆五卷陈洙  春秋索𨼆五卷朱定序
  春秋释幽五卷许洞  春秋集表二卷杨彦龄
  春秋机括二卷沈括  春秋邦典二卷唐既济
  春秋谏类二卷沈纬  春秋纪谏三十卷洪皓
  春秋守鉴一卷王叡  春秋龟鉴一卷王叡
  春秋应判三十卷涂昭良春秋纪咏三十卷宇文虚中春秋缀英二卷谢璧  春秋对事五卷李涂
  春秋扶悬三卷蔡延龟 春秋䇿问三十卷蔡延龟春秋夹氏三十卷蔡延龟春秋枢宗十卷李融
  春秋琢瑕一卷巩濬  春秋蒙求五卷王邦彦
  春秋文权五卷蹇遵品 春秋备对十三卷谢子房春秋指踪二十一卷邓骥春秋指南十卷张根
  春秋权衡十七卷刘敞 春秋谳三十卷叶梦得
  春秋集善十三卷胡铨 春秋正辞二十卷毕史
  春秋总鉴十二卷董自任春秋素志三百十五卷夏休春秋麟台独讲十一卷夏休
  春私私记一卷朱临  春秋分记九十卷程公说春秋分记四十卷程伯刚
  春秋三传分国纪事本末 卷勾龙𫝊
  春秋本末三十卷孔克表春秋诸国统纪六卷齐履谦春秋分门属类赋三卷崔昇撰杨均注
  春秋门例通解十卷炫春秋学纂十二卷孙觉
  春秋集义纲领二卷李明复
  春秋通训十六卷张大亨春秋类聚五卷王仲孚
  春秋比事三卷蔡延龟 春秋比事二十卷沈棐
  春秋比事十卷程公说 春秋属辞比事五卷辛次膺春秋提纲十卷陈则通 春秋属辞十五卷赵汸
  春秋师说三卷赵汸  春秋通说十三卷黄仲炎春秋学十卷李焘   清全斋读春秋编三卷陈深春秋说一卷张载   春秋说一卷张邦奇
  春秋说志五卷吕柟  春秋或问六卷吕大圭
  春秋或问十卷程端学 春秋解问一卷丁裔昌
  春秋备忘十卷铉  续备忘遗说三十卷铉续屏山杜氏遗说八卷铉
  春秋启钥龙虎正印五卷彭飞
  春秋明经二卷刘基  续春秋明经十二卷黄佐春秋作义要诀一卷汪克宽
  春秋录疑十七卷赵恒 春秋加减一卷唐元和中定春秋先儒异同三卷铉春秋表记一卷宋艺文志
  春秋易简四卷汤虺  春秋备览四卷魏谦吉
  春秋透天关十二卷晏兼善
  春秋金钥匙一卷经籍志春秋纪愚十卷金贤
  纪愚或问一卷金贤  春秋明志录一卷熊过
  春秋通议一卷邵弁  春秋文苑六卷沈宏
  春秋嘉语六卷沈宏  春秋大夫词三卷隋艺文志春秋词苑五卷隋艺文志 春秋词命三卷王鏊
  春秋后语十卷卢藏用 春秋机要赋一卷裴光辅续机要赋一卷李象  春秋括囊赋集注一卷王霄汲冢师春一卷  春秋繁露节解十卷吴鹏举
  右论说
  春秋集解序一卷刘实 春秋序论二卷干宝
  春秋序注一卷贺道养 春秋序注一卷崔灵恩
  春秋序注一卷田元休
  春秋左传杜预序解一卷炫
  春秋左传序注一卷阴洪道
  春秋公羊序解一卷鲜于公
  右序解
  春秋释例十卷颕容  春秋释例十五卷杜预
  春秋释例集说三卷李衡左传条例九卷郑众
  春秋左氏传条例二十卷刘歆
  春秋左传例苑十九卷梁简文帝
  春秋左氏条例十卷崔灵恩
  春秋公羊谥例一卷何休春秋公羊条例一卷何休春秋公羊例序五卷刁氏
  春秋公羊新例十四卷陈徳宁
  春秋穀梁传例一卷范𡩋春秋穀梁新例六卷陈徳宁公羊总例十卷成玄  邹氏春秋总例一卷宋艺文志三传异同例十三卷唐李氏
  春秋三传总例二十卷韦表微
  明三传例八卷铉  春秋牒例章句九卷郑众春秋条例十一卷刘实 春秋啖赵纂例十卷陆淳春秋通例三卷陆希声 春秋总例十二卷周希圣春秋经例十一卷方范
  春秋经传说例疑𨼆一卷吴略
  春秋统例二十卷朱临 春秋演圣统例二十卷丁副春秋义例十卷通志略 春秋说例十一卷朱瑗
  春秋通例一卷胡安国 春秋例六卷宋艺文志
  春秋显微例目一卷程迥春秋经解义例二十卷赵瞻春秋本例二十卷崔子方春秋类例十二卷石公孺春秋指要总例二卷石林春秋五礼例宗十卷{{{1}}}春秋序例一卷铉 春秋国君名例一卷通志略春秋类六卷宋艺文志  春秋总例三卷吴澄
  春秋辑传凡例三卷王樵
  右类例
  春秋图七卷严彭祖  春秋图五卷张杰
  春秋盟会地图一卷严彭祖
  春秋列国图一卷刘英 春秋左氏图十卷梁简文帝春秋指掌图二卷张杰 春秋指掌图十五卷李瑾春秋指要图一卷黄恭密春秋龟鉴图一卷张暄
  春秋兴亡图鉴一卷沈滋仁
  春秋图鉴五卷洪勲  春秋手鉴图一卷
  春秋谥族图五卷陈岳 演左传世族图五卷通志略春秋世次图四卷郑夀 世本图一卷崔表
  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冯继先
  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岳本
  春秋明例櫽括图一卷王哲
  右图
  春秋左氏分野一卷郑玄春秋释例地名谱一卷杜预春秋土地名三卷裴秀 春秋地名谱十卷郑樵
  春秋历代郡县地名沿革表二十七卷张洽
  左传地名录二卷刘城 春秋地名考一卷杨慎
  帝王历纪谱三卷经籍志春秋世谱七卷杜预
  春秋列国王伯世纪三卷李琪
  春秋十二公谱一卷郑玄王侯丗表一卷宋艺文志
  公子姓谱二卷荀卿  春秋小公子谱六卷杜预春秋公子谱一卷杨蕴
  春秋左氏诸大夫世族谱十三卷顾启明
  春秋世族谱一卷经籍志
  春秋字族名谥谱五卷通志略
  春秋人谱一卷孙子平练明道同撰
  春秋人表一卷韩璜  春秋列国臣子表十卷环中春秋年表一卷杨蕴
  春秋十二国年历一卷蹇遵品
  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环中
  春秋年表一卷岳珂  春秋四谱一卷邓世名
  辨论谱说一卷邓世名 左氏谱学一卷黎良能
  春秋名字异同录五卷冯继先
  春秋列国诸臣传赞五十卷王当
  春秋诸侯传三十卷郑昂春秋列传五卷刘节
  左氏纪传五十卷经籍考
  右谱
  春秋五辩一卷沈宏  春秋辩证六卷隋经籍志
  春秋辩疑十卷陆淳  春秋经辩十卷萧楚
  春秋明辩十一卷任公辅春秋公谷考异五卷杨士勋春秋三传辩疑二十卷程端学
  春秋经传辩疑一卷童品春秋诸传辩疑二卷朱睦㮮春秋左氏辩失一卷王日休
  左氏释疑一卷黎良能 左氏释疑七卷裴安世
  左镌一卷邵宝    左氏镌二卷陆粲
  左氏传辩误二卷𫝊逊 春秋非左二卷郝敬
  春秋公羊辩失一卷王日休
  春秋穀梁传辩失一卷王日休
  春秋孙复传辩失一卷王日休
  春秋胡传辩疑二卷陆粲鍼胡篇一卷袁仁
  春秋释疑二十卷宋艺文志春秋质疑四卷任桂
  春秋志疑三十卷胡志宁春秋传疑一卷余本
  春秋考十二卷郑樵  春秋考三十卷叶梦得
  春秋三传会考三十六卷王应麟
  春秋考异十三卷李心𫝊春秋考异四卷吴曽
  春王正月考一卷张以宁
  右考正
  春秋左氏音一卷服䖍 左氏传音三卷高贵乡公髦春秋左传音一卷杜预 春秋左传音三卷嵇康
  春秋左传音三卷李轨 春秋左传音三卷徐邈
  春秋左传音四卷荀讷 春秋左传音三卷王元规左传音三卷孙毓   春秋左传音三卷徐文远左传音三卷曹耽   左氏音十二卷唐艺文志
  春秋左氏音义六卷陆徳明
  春秋左传口音三卷韩台春秋公羊音二卷王俭
  春秋公羊音一卷陆徳明春秋公羊音一卷汪淳
  春秋穀梁音一卷徐邈 春秋穀梁音一卷陆徳明春秋传类音十卷张冒徳春秋直音三卷方淑
  春秋本音二十卷洪兴祖春秋音义赋十卷尹玉羽春秋字源赋二卷杨文举三传释文八卷陆徳明
  右音
  春秋纬三十卷宋均注 春秋灾异十五卷郄萌
  春秋灾异录八卷陈岳 春秋灾异应录一卷通志略春秋内事六卷通志略 春秋秘事十一卷通志略春秋包命二卷通志略 晋史春秋卦名一卷通志略
  右䜟纬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卷左丘明
  春秋外传国语注解二十卷贾逵
  春秋外传国语五十四篇刘向
  春秋外传国语注解二十一卷虞翻
  春秋外传国语章句二十二卷王肃
  春秋外传国语注解二十二卷韦昭
  春秋外传国语注解二十卷孔晁
  春秋外传国语注解二十一卷唐固
  国语补音三卷宋庠  国语音略一卷通志略
  国语音义一卷鲁有开 内传国语十卷刘攽
  左氏国语类编六卷吕祖谦门人
  非国语二卷柳宗元  是国语七卷叶真
  辩国语三卷林概


  授经图义例卷十六
<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授经图义例>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十七
  明 朱睦㮮 撰
  三礼
  高堂生旧图不载余录之且为一编之首以见古礼多出自高堂生也
  旧图谓徐生授萧奋五传至戴圣按注疏徐生以容为礼自有传不在萧奋之𣲖今图从注疏
  按注疏郑康成云高堂生所传十七篇即仪礼也故后儒以仪礼礼记合为一书今图不更列仪礼
  注疏序云郑众贾逵皆从杜子春受周官旧图以郑兴贾徽受子春非是今从注疏更置二子别𣲖
  郑玄通三礼今注疏皆用其说旧图从戴圣之𣲖及考本传郑从马融受周官今从本传改置
  世或谓杜子春缑氏人及阅郑樵通志谓刘歆传周礼于子春及缑氏礼又有缑氏要抄四卷以此观子春非缑氏人歆会亦两释缑氏曰地曰氏如孝子传陈留缑氏女是也今图姑仍其旧以俟博雅者考焉













  授经图义例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十八
  明 朱睦㮮 撰




























  授经图义例卷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十九
  明 朱睦㮮 撰
  诸儒传略
  高堂生鲁人或曰字伯汉初为博士传礼十七篇至武帝时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献之朝后又得孔子壁中古文礼五十六篇其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同而字多异其十七篇外则皆逸礼也儒林传云汉兴传礼者十三家惟高堂生五𫝊得戴徳戴圣而礼大明今行于世小戴记者是也
  孟卿东海人事萧奋以授后苍鲁闾丘卿苍授戴徳戴圣庆普及沛闻人通汉子方子方以太子舍人论石渠至中山中尉
  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人事夏侯昌又事孟卿以礼为博士在曲台校书因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汉艺文志又载曲台后苍九篇或即此明兴考求古礼以后苍为礼之宗诏令从祀阙里
  戴徳字延君戴圣字次君俱梁人事博士后苍汉初得先儒所记礼书凡二百四篇徳删之为八十五篇号大戴礼圣又删徳之书为四十九篇号小戴礼今立之学官者是也宣帝时徳为信都太傅圣以博士论石渠至九江太守大戴授琅邪徐良斿卿为博士家世𫝊业小戴授梁人桥仁季卿杨荣子孙仁为大鸿胪荣琅邪太守繇是大戴有徐氏小戴有桥杨氏之学
  庆普字孝公沛人事后苍为东平太傅授鲁夏侯敬伯又授族子咸咸为豫章太守繇是礼有庆氏之学徐生鲁人善为容汉文时徐生以容为礼官大夫𫝊子至孙延襄襄资性善为容不能通经延颇能未善也襄亦以容为大夫至广陵内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户满意桓生单次皆为礼官大夫诸言礼为容者繇徐氏曹充鲁国薛人持庆氏礼建武中为博士显宗即位充上言五帝不相㳂乐三王不相袭礼大汉自当制礼以示百世帝问礼乐云何充对曰河图括地象曰有汉世礼乐文雅出尚书璇玑钤曰有帝汉出徳洽作乐名予帝善之下诏曰今且改太乐官曰太予乐歌诗曲操以俟君子拜充侍中作章句辩难若干卷子褒
  褒字叔通少笃志有大度结发𫝊父业博雅疏通常憾朝廷制度未备昼夜研精沈吟専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初举孝廉再迁圉令以礼理人以徳化俗坐释盗免归复征拜博士会肃宗欲制定礼乐褒两上疏帝忻纳以班固所上叔孙通汉仪十二篇敕褒以礼条正褒次序百五十篇为新礼会帝崩未及行褒亦出为河内太守有治绩复为侍中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作通义十二篇演经杂论百二十篇又𫝊礼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馀人庆氏学遂行于世
  董钧字文伯犍为资中人习庆氏礼事大鸿胪王临元始中举明经迁廪牺令病去官建武中举孝廉辟司徒府钧博通古今数言政事永平中为博士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辄令钧参议多见从用当世号为通儒年七十馀卒于家
  刘歆字子骏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方技无所不䆒向死歆复为中垒校尉哀帝使歆卒父业周礼始得列序著于录略然亡其冬官一篇以考工记足之时众儒并出共排以为非是唯歆独识其年尚幼务在广览博观又锐精于春秋末年乃知其周公致太平之迹具在于斯遭天下仓卒兵革并起疾疫丧荒徒有里人缑氏杜子春能通其读颇识其说语在子春传
  杜子春缑氏人永平初年且九十家于南山通周官教授乡里初周官行于世始皇见其书深恶之禁绝不传至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于是周礼出于山岩屋壁复入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至成帝时通人刘歆表而出之其后马融郑玄各为训诂其学始传郑众字仲师莲勺令兴之子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兼通易诗知名于世闻缑氏杜子春能读周礼与贾逵往受业焉二子洪雅博闻又以经书传记转相证明为解逵解行于世众解不行兼揽二家为备然众所解说近得其实独以书序言成王既黜殷命还归在丰作周官则此周官也失之矣永平初众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持节使匈奴不为屈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协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惧而止及还累迁为武都守郡小少事乃述平生之意著易尚书诗礼皆讫惟念前业未毕者唯周官年六十六目昏意倦自力补之谓周官传也子安世亦传家业为长乐未央廏令延光中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安世与太常桓焉太仆来历等共正议諌争及顺帝立安世已卒追赐钱帛除子亮为郎
  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父徽善古文尚书左氏国语毛诗逵悉𫝊父业是时杜子春明周礼又与郑众同受之语在众𫝊逵显宗时拜为郎与班固并校秘书肃宗立召逵入讲帝善之以逵为左中郎将复为侍中兼领秘书近署甚见信用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馀万言学者宗之
  挚恂字季直京兆长安人𨼆于南山明三礼兼综百家之言其弟子马融桓𬴊等自远方至者十馀人既通古今而性复温敏不耻下问学者宗之永和中博求名儒公卿荐恂行侔曾闵学拟仲舒繇是公车征不诣大将军窦宪举贤良亦不就清名悬于当世以夀终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为人美词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融从其㳺永初四年召拜校书郎中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自劾归安帝时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廏长史阳嘉二年征诣公车对策拜议郎三迁为南郡太守以忤梁冀旨免官赦还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年八十八卒于家所注诗易三礼尚书各若干卷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尚书仆射崇八世孙也师事京兆第五元通京氏易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馀人升堂进者五十馀生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既归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被禁锢𨼆修经业杜门不出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又举赵相不至会黄巾宼青部道遇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其为强暴所服若此年七十四卒所注礼记六十三卷周礼四十二卷仪礼十七卷自郡守以下受业者千馀人门生相与撰玄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其门人山阳郄虑至御史大夫东莱王基清河崔琰河内赵商著名于世又乐安国渊任嘏时并童幼玄称渊为国器嘏有道徳其馀亦多鉴拔皆如其言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建宁中征为博士复拜九江太守以疾去时立太学石经以正五经文字植乃上书曰臣少从故南郡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臣以周礼诸经发起秕谬敢率愚浅为之解诂而家乏无力供缮写上愿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専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得失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古文科斗近于为实而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实逵郑兴父子并敦恱之今毛诗左氏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会南夷叛以植尝在九江有恩信拜庐江太守植深逹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岁馀复征拜议郎与马日䃅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补续汉记帝以非急务转侍中拜尚书忤董卓免官𨼆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子毓知名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辟地辽东既还旧土司空辟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建安中欲广治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迁魏郡太守入为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少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县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宼盗充斥西道不通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间以琴书自娱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以为骑都尉时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諌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及绍卒二子交争欲得琰琰称疾固辞由是获罪幽于囹圄赖阴䕫陈琳营救得免曹操破袁氏领冀州牧琰为别驾及操为丞相琰为东西曹掾属迁中尉后坐与杨训书操令自裁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游学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擢为中书侍郎明帝盛修宫室百姓劳瘁基上疏諌止散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基师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累迁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封安乐乡侯基疏求分户二百赐叔父子乔以报拊育之徳有诏特听及淮南定进封东武侯累加食邑千七百户薨赠司空谥景侯





  授经图义例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授经图义例卷二十
  明 朱睦㮮 撰
  诸儒著述附历代三礼传注
  古经五十六卷汉萟文志 经七十篇汉萟文志
  记百三十一篇汉萟文志 古礼十七卷张淳较
  右古经
  古字石经仪礼九卷 今字石经仪礼四卷
  秦本石经仪礼十七卷
  秦本石经周礼十卷 蜀本石经周礼十二卷秦本石经礼记二十卷
  蜀本石经礼记二十卷
  右石经
  仪礼传十七篇高堂生 仪礼传八十卷张冲
  周官经六篇传四篇汉萟文志
  周官经传六篇刘歆  周官礼传十二卷马融
  周礼传十二卷胡铨  周礼沿革传魏庄渠周礼传九卷王应电  礼记传十六卷吕大临
  礼记传十八卷胡铨  礼记外传四卷成伯玙
  少仪外传二卷吕祖谦
  二礼经传测六十四卷湛若水
  右传
  礼记章句八卷张孚敬
  右章句
  仪礼注十七卷郑玄  仪礼注十七卷王肃
  仪礼注一卷孔伦   仪礼注二卷袁凖
  仪礼注一卷蔡超宗  仪礼注一卷陈铨
  仪礼注二卷田僧绍  仪礼注三十二卷陈祥道仪礼经传通解二十三卷朱熹
  续仪礼经传通解二十九卷黄干
  仪礼云庄经解二十卷刘爚
  仪礼节解十七卷郝敬 周礼注十二卷郑玄
  周礼注十二卷王肃  周官礼注十二卷干宝
  周官礼注十二卷伊说 周礼句解十二卷朱申
  周礼互注十二卷张翊 周礼明解十二卷何乔新周礼完解十二卷郝敬 周礼考工记解四卷林希逸考工记述注二卷林兆珂礼记纂十三卷戴徳
  礼记纂二十卷戴圣  礼记注二十卷卢植
  礼记注二十卷郑玄  礼记注三十卷孙炎
  礼记注三十卷王肃  礼记注十二卷叶遵
  注礼记二十卷王玄感 礼记略解十卷庾蔚之
  礼记解七十卷马希孟 芸阁礼记解十六卷吕大临礼记解四十卷陆佃  少仪解一卷张九成
  礼记通解二十二卷郝敬三礼考注六十四卷吴澄
  右注
  仪礼集释十七卷李如圭仪礼集注十四卷李如圭仪礼经传集注十四卷杨复
  仪礼详解十七卷周燔 仪礼集说十七卷敖继公周官礼集注二十卷崔灵恩
  周礼集注七卷何乔新 周礼会注十五卷李如圭周礼集传十三卷毛应龙周礼详解四十卷王昭禹周礼集说十三卷陈友仁礼记集传十六卷陈伯聪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卫湜
  礼记集说十六卷陈澔 礼记详解十卷陈栎
  礼记详解十卷朱周干 礼记纂言三十六卷吴澄礼记大全三十卷胡广等礼记集注三十卷徐师曽坊记集传二卷黄道周 表记集传二卷黄道周
  儒行集解二卷黄道周
  大戴礼践祚篇集解一卷王应麟
  二礼集解十二卷李黼 三礼纂注四十九卷贡汝成
  右集注
  仪礼义疏三十卷沉重 仪礼义疏六卷经籍志
  仪礼义疏见二卷隋经籍志仪礼正义五十卷孔颕达仪礼疏五十卷贾公彦 仪礼义十七卷陆佃
  仪礼要义五十卷魏了翁仪礼详疏二十四卷杨复周礼要钞六卷缑氏
  周礼宁朔新书二十卷司马伷
  周官礼义疏四十卷沉重周礼疏十二卷贾公彦
  周礼正义五十卷孔颕达周礼讲义二卷郑宗颜
  周礼关言十二卷黄君俞周礼解义二十二卷王安石周礼解义二十二卷郑谔周礼中义十卷刘彛
  周礼讲义十四卷史浩 周礼讲义四十九卷林之奇周礼秋官讲义一卷王与山
  周礼要义三十卷魏了翁周礼总义三十六卷易祓古周礼释评六卷孙攀 考工记标义二卷徐应鲁礼记要钞十卷缑氏  礼记义记四卷郑小同
  礼记宁朔新书二十卷司马伷
  礼记文外大义三卷禇晖礼记新义疏二十卷贺玚礼记义疏四十卷熊安生礼记义疏四十卷沉重
  礼记义十卷何佟之  礼记义证十卷刘芳
  礼记讲义九十九卷皇侃礼记讲疏四十八卷皇侃次礼记二十卷魏徴  礼记正义七十卷孔颕达礼记正义十卷王芳庆 礼记疏五十卷贾公彦
  礼记要义三十卷唐诸儒礼记小疏二十卷宋萟文志礼记要义二卷王安石 礼记精义十六卷李格非礼记要义三十三卷魏了翁
  礼记解义二十卷方悫 礼记详节 卷吕祖谦礼记解义十六卷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曲礼讲义二卷上官均
  曲礼口义二卷戴溪  学记口义二卷戴溪
  孔子闲居讲义一卷杨简三礼大义十二卷隋经籍志礼义二十卷戴圣   三礼杂大义三卷通志略三礼宗义三十卷崔灵恩三礼名义五卷欧阳丙
  三礼通义五卷鲁有开 三礼编绎二十六卷邓元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二礼讲义一卷胡铨
  右义疏
  大戴礼记十三卷戴徳 石渠礼论四卷戴圣
  大戴记乔记八卷乔仁 曲台记九篇后苍
  杂礼义十一卷吴商  礼论要抄一百卷贺玚
  礼义二十卷郑玄   礼论三百卷何承天
  续礼论一百五十卷孔子衭
  礼论抄六十六卷唐萟文志礼论条牒十卷任预
  礼论帖三卷任预   礼论要帖十卷王俭
  礼议一卷傅隆    礼论抄二十卷庾蔚之
  礼杂抄略二卷荀万秋 礼论纠略十三卷唐萟文志礼论六十卷李敬玄  礼类聚十卷唐萟文志
  礼区分十卷唐萟文志  礼统十二卷贺述
  礼志十卷丁公著   礼略十卷杜肃
  类礼二十卷陆淳   礼例详解十卷陈祥道
  类礼义疏五十卷元行冲礼逆降义三卷颜延之
  礼粹二十卷张频   古礼外传十卷成伯玙
  述礼新说四卷陆佃  礼书一百五十卷陈祥道直礼论一卷何洵   礼义一卷何隆
  中礼八卷王悫    礼象十卷陆佃
  直礼一卷李洪泽   仪礼类例十卷宋萟文志
  经礼补遗九卷汪克宽 古礼纲目一卷李如圭
  释宫一卷李如圭   周官致太平论十卷李觏礼经会元四卷叶时  太平经国书十卷郑伯谦周礼全书六卷丘葵  周礼定本三卷丘葵
  周礼复古编三卷俞廷椿周礼定本十三卷舒芬
  周礼全经十三卷柯尚迁周礼类例义㫁二卷宋萟文志周礼折衷二卷魏了翁 周礼纲目八卷林椅
  周礼摭说二十三卷林椅周礼说五卷黄度
  周礼说一卷陈傅良  周礼微言十卷徐行
  周礼丘乘说一卷项安世周礼并田谱二十卷夏休礼记发明一卷王安石 礼记资记十八卷汪镗孙破礼记二十卷夏休  礼记𨼆三十六卷唐萟文志礼记新说四卷陆佃  礼记说四卷韩性
  礼记觉言八卷叶遇春 礼记全经十五卷柯尚迁礼记名义十卷通志略 礼记名数要记三卷通志略礼记外传名数三卷通志略
  三礼目录一卷郑玄  三礼名义疏五卷郑氏
  三礼宗略二十卷元延明
  二礼分门统要三十六卷宋萟文志
  右论说
  答问杂仪二卷杜预  礼论答问十三卷徐广
  礼义答问八卷王俭  礼问答六卷庾蔚之
  礼答问三卷王俭   礼杂答问十卷王俭
  礼论答问九卷范寗  礼杂问十卷范寗
  礼杂问答抄一卷何佟之礼答问十卷何佟之
  问礼俗十卷董勋   杂礼义问答四卷戚夀
  礼疑义五十二卷周舍 礼杂答问十卷王方庆
  礼仪杂记故事十一卷唐萟文志
  礼问 卷吕柟   仪礼识误一卷张淳
  古礼辨误三卷张淳  周官驳难五卷虞喜
  周官礼异同评十二卷陈邵
  周官论评十二卷傅玄 周礼义决三卷王玄度
  周官礼驳难四卷孙略 周礼或问五卷毛应龙
  周礼辨略十八卷徐焕 周礼订义八十卷王与之周礼辨疑一卷杨时  周礼折衷二卷魏了翁
  周礼考疑七卷乐思忠 礼记评十卷刘隽
  礼记绳愆三十卷王玄感礼记评要十五卷通志略深衣考正一卷冯公亮 深衣考一卷王庭相
  三礼图驳义二十卷宋萟文志
  丁丑三礼辩二十六卷李心𫝊
  礼疑六卷季本
  右问难
  中庸讲疏一梁武帝
  私记制旨中庸义五卷隋经籍志
  中庸传二卷戴颙   中庸传一卷胡瑗
  中庸集传一卷钱文子 中庸大传一卷晁公武
  中庸传一卷张邦奇  中庸外传三卷顾起元
  中庸义一卷盛乔   中庸义一卷乔执中
  中庸解义一卷程颢  中庸解义一卷吕大临
  中庸解义五卷㳺酢  中庸解义一卷杨时
  四先生中庸解义一卷程吕㳺杨
  中庸集义一卷倪思  中庸章句一卷朱熹
  中庸定本一卷朱熹  中庸或问二卷朱熹
  中庸章句详说一卷刘清中庸集解二卷石墪
  中庸辑略二卷朱熹  中庸说一卷郭忠孝
  中庸说一卷郭雍   中庸说一卷张九成
  中庸说一卷项安世  中庸说十三卷陈尧道
  中庸说一卷刘驷   中庸详说二卷袁甫
  中庸集说硌蒙一卷谢东山
  中庸蒙纪一卷许谦  中庸发明要览二卷陆琪中庸纂疏三卷赵顺孙 中庸发明一卷王奎文
  中庸指归一卷黎立武 提纲一卷黎立武
  中庸凡一卷崔铣   中庸原一卷方献夫
  中庸测一卷湛若水  中庸述一卷许孚远
  中庸问政章说一卷景星中庸释论十二卷吴应宾中庸大学讲义三卷谢兴甫
  六家中庸大学解一卷司马光
  中庸大学广义三卷司马光
  庸学通旨二卷黄润玉 大学中庸日录一卷袁明善庸学议一卷金贲亨  学庸口义三卷马森
  右中庸
  大学改本一卷程颢  大学改本一卷程頥
  大学定本一卷朱熹  大学章句一卷朱熹
  大学或问二卷朱熹  大学解一卷喻樗
  大学解义一卷吕大临 大学统会五卷周公恕
  大学通指要略一卷经籍志
  大学诗解一卷许衡  大学要旨一卷许衡
  大学疏义一卷金履祥 大学丛说一卷许谦
  大学明解一卷月湖季氏师道大学发微一卷黎立武
  本旨一卷黎立武   大学说一卷张九成
  大学说十一卷陈尧道 大学通旨一卷蒋文质
  大学亿一卷王道   大学纂说一卷程复心
  大学指归一卷魏庄渠 大学全文通释一卷崔铣大学千虑一卷穆孔晖 大学原一卷方献夫
  古大学测一卷湛若水 大学古本一卷王守仁
  古大学义一卷蒋信  大学愚见一卷孟淮
  大学拾朱一卷李承恩 大学述一卷许孚远
  石经大学章句辑注一卷管志道
  大学约言一卷李材  古本大学释论一卷吴应宾石经旧本大学一卷钱一本
  大学衍义四十三卷真徳秀
  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丘濬
  大学格物通一百卷湛若水
  右大学
  月令注一卷郑玄   月令章句十二卷蔡邕
  月令章句十二卷戴颙 月令解十二卷张虙
  月令训解十二卷高诱 刊定礼记月令一卷唐玄宗月令疏三卷经籍志  月令图一卷王涯
  月令明义四卷黄道周 夏小正解四卷傅崧卿
  夏小正解一卷王廷相
  右月令
  批点檀弓一卷谢枋得 檀弓丛训二卷杨慎
  檀弓述注二卷林晁珂 檀弓标义二卷徐应鲁
  右檀弓
  丧服经传一卷马融  丧服经传一卷郑玄
  丧服经传一卷王肃  丧服经传一卷袁凖
  丧服经传一卷陈铨  集注丧服经传一卷孔伦集注丧服经传一卷裴松之
  集注丧服经传二卷田僧绍
  集注丧服经传二卷蔡超宗
  略注丧服经传一卷雷次宗
  丧服经传义疏一卷何佟之
  丧服经传义疏四卷沈文阿
  丧服传一卷裴子野  驳丧服经传一卷卜氏
  丧服要记一卷蒋琬  丧服要记二卷王肃
  丧服要记二卷刘逵  丧服要记十卷贺循
  丧服要记五卷庾蔚之 丧服行世要记十卷王逡之丧服记十卷王氏   丧服要记五卷贺循撰谢徽注丧服仪一卷卫瓘   丧服要集二卷杜预
  丧服要略一卷澴济  丧服古今集记三卷王俭丧服义疏二卷贺玚  丧服经义五卷沉重
  丧服义十卷谢峤   丧服文句义疏十卷皇侃丧服极议一卷殷价  丧服义抄二卷隋经籍志
  丧服要略一卷严氏  丧服抄三卷王隆伯
  丧服变除一卷郑玄  丧服变除一卷葛洪
  丧服变除一卷戴立徳 丧服制要一卷徐允
  论丧服决一卷  丧服发题二卷沈文阿
  丧服正要二卷孟铣  丧服制一卷厐景昭
  丧服假宁制三卷隋经籍志丧服问难六卷崔凯
  丧服要问二卷张燿  丧服答要难一卷袁祈
  丧服问荅目十三卷皇侃丧服要问六卷刘徳明
  丧服问疑一卷樊深  士丧礼义注十四卷经籍志内外服制通释九卷车垓五服集证六卷徐骏
  五服志三卷经籍志  丧服谱一卷郑玄
  丧服谱一卷蔡谟   丧服谱一卷贺循
  丧服图一卷王俭   丧服图一卷贺游
  丧服图一卷崔逸   丧服图一卷崔游
  五服图仪一卷隋经籍志 丧服天子诸侯图一卷谢慈五服图十五卷仲子陵 五服图一卷张荐
  丧礼五服图七卷袁宪 五服图解一卷龚端礼
  右丧服
  仪礼图一卷朱熹   仪礼图解十七卷杨复
  仪礼旁通图一卷杨复 周官礼图十四卷经籍志周礼图十卷龚原   周礼图一卷俞言
  周礼纂图一卷陈祥道 周礼十五图一卷王与之周礼开方图说一卷郑景天
  周礼丘乘图说一卷项安世
  周室王城明堂宗庙图一卷祈谌
  考工记补图二卷张鼎思礼记纂图十四卷经籍志礼记图说一卷卫湜  王制井田图一卷阮逸
  王制井田图一卷徐希文三礼图九卷郑玄
  三礼图十二卷夏侯伏朗 三礼图九卷张镒
  三礼图注二十卷聂崇义三礼图二卷刘绩
  五礼古图一卷吕景蒙 四礼图一卷张鲲
  服饰图三卷李徳裕
  右图
  仪礼音二卷郑玄   仪礼音二卷王肃
  仪礼音二卷刘昌宗  仪礼音二卷沉重
  古礼释文一卷张淳  周官音三卷王肃
  周礼音三卷刘昌宗  周礼释文一卷陆徳明
  周官音训三郑同异辨二卷王晓
  礼记音三卷曹耽   礼记音三卷徐邈
  礼记音二卷尸毅   礼记音一卷缪炳
  礼记音二卷李轨   礼记音义𨼆二卷谢慈
  礼记音一卷孙毓   礼记音二卷刘昌宗
  礼记音二卷沉重   礼记音五卷谢贞
  礼记音二卷徐爰   礼记音二卷王元规
  礼记释文一卷陆徳明
  礼记音训指说二十卷杨逢殷
  礼记字训异同一卷唐元和中刊定
  右音
  礼纬注三卷郑玄   礼记默房注二卷宋均
  五礼纬书二十卷韦彤 礼纬舍文嘉三卷
  右纬
  诸经解
  白虎通徳论六卷  五经通义九卷刘向
  五经杂义七卷刘向  五经要义五卷刘向
  五经异义十卷许慎  五经异义十卷郑玄
  五经要义五卷雷氏  五经然否论五卷樵周
  五经钩深十卷杨方  五经大义三卷戴逵
  五经大义十卷樊文深 五经答义八卷杨思
  五经异同评一卷贺玚 五经大义十二卷沈文阿五经大义五卷何妥  五义通义八卷炫
  五经正名十二卷炫 五经音十卷徐邈
  五经类语十卷慕容宗本 五经析疑二十八卷邯郸绰五经宗略三十三卷元廷明
  五经杂义六卷孙畅之 五经要略二卷颜真卿
  五经微旨十四卷张镒 五经对说四卷赵英
  五经要旨五十卷齐唐 五经指归五卷僧十朋
  五经释题杂问一卷章崇业
  五经文字三卷张参  五经通略二卷黄俊
  五经传授一卷李焘  五经疑辨录三卷周洪谟五经蠡测六卷蒋悌生 五经疑义 卷李赞
  五经稽疑六卷朱睦㮮 五经四书明音八卷王宽五经绎十五卷邓元锡 五经异文十一卷陈士元五经疑问六十卷姚舜牧六经通数十卷鲍泉
  六经外传三十七卷刘贶六经说五卷刘𫗧
  六经刊误二卷李涪  六经图七卷叶仲堪
  六经讲义一卷黄干  六经图六卷杨甲
  六经图说十二卷俞言 六经辨疑五卷张纲
  六经确论十卷张纲  六经天文编六卷王应麟六经图五卷赵元辅  六经奥论六卷郑樵
  莆阳二郑六经图辩十卷
  六经纬六卷隋经籍志  六家经要四卷晁氏读书后志六经说五卷刘𨑙   六经疑难十四卷宋萟文志六经音义十二卷周爚 六经释文二卷李盛
  六经正误六卷毛居正 六经四书讲稿六卷黄渊六经篆文四十四卷陈凤梧
  六经图全集六卷胡宾 六萟纲目 卷
  三经义辩十卷杨时  三经辩学七卷王居正
  三经演义十一卷刘元刚七经义纲略三十卷樊文深七经论三卷樊文深  七经质疑五卷樊文深
  七经小传五卷刘敞  七经中义一百七十卷刘彛九经师授谱一卷韦表微九经馀义一百卷黄敏求九经释难五卷马光极 九经演义十卷苏鹗
  九经要略一卷李涪  九经字様十卷唐玄度
  九经直音九卷许奕  九经正讹一卷许奕
  九经疑难十卷张伯文 九经类义二卷通志略
  九经旨九卷通志略  九经经旨纂义九卷宋萟文志九经要义类目六卷魏了翁
  九经治要十卷欧阳长孺 九经要览十卷经籍志
  九经三传沿革一卷经籍志
  九经考异十二卷周应宾二经雅言二卷汪应辰
  十一经问对五卷何异孙诸经解三十卷杨时
  诸经讲义七卷李舜臣 诸经说十卷项安世
  诸经正典十卷许奕  山堂诸经疑问一卷刘光祖群经音辩七卷贾昌朝 经典玄儒大义十卷沈文阿经传要略十卷高重  经典释文三十卷陆徳明经典释文序录一卷陆徳明
  辩经正义七卷张沂  经典质疑六卷胡顺之
  经典分毫正字一卷欧阳融
  经传发𨼆七卷李景阳 经典集音三十卷刘镕
  群经索音三十卷通志略经史释题二卷李肇
  引经字源二卷李行中 石经注文考异四十卷张贞经典稽疑二卷陈耀文 遗经四解四卷徐常吉
  经序录五卷朱睦㮮  河南经说七卷程頥
  龟山经说八卷杨时  经学理窟三卷张载
  经说一卷林观过   经括一卷周士贵
  畏斋经学十二卷㳺桂 晦庵经说三十卷黄大昌编授经图三卷崇文总目  经解三十三卷杨会
  端本堂经训要义十卷李好文
  经谱一卷王润玉   经野经说三十六卷吕柟升庵经说八卷杨慎  经说一卷颜宗道
  经书补注三卷王润玉 群经类要一卷孔克表等
  说经札记八卷蔡汝楠 六萟论一卷郑玄
  郑志十一卷郑小同  郑记六卷郑玄门弟子
  圣证论十二卷王肃  长春义记一百卷梁简文帝游玄桂林二十卷张机 匡缪正俗八卷颜师古
  微言注集二卷侨卿  叙元要抄一卷通志略
  诗乐注三卷通志略
  丽泽论说集录十卷吕祖谦门人
  西山读书记三十九卷真徳秀
  考信录三十卷贾铸  演圣通论六十卷胡旦
  乡党少仪咸有一徳论孟十一卷张九成
  项氏家说十卷附录四卷项安世
  论语尚书周礼讲义十卷许奕
  西斋清选二卷戴勋  泮林讲义三卷张贵谟
  诗书遗意一卷姜得平 兼明书十二卷丘光庭
  盐石新论丁编一卷吴仁杰
  石渠意见一卷王恕  石渠意见补遗六卷苏濓









  授经图义例卷二十
  授经图义例跋
  授经图二十卷乃家君所著藏之笥中久矣癸酉秋䓺亍讲习之暇请付诸梓因叙其大略云粤考易自田何而下其说大义略同至京房为异书自孔安国𫝊者为古文之学伏生传者为今文之学诗则有毛韩齐鲁四家春秋有左氏公榖三传三礼得二戴刘歆纂次始大明于世其相传之详咸具图传中盖自秦烬之馀六经残灭汉兴诸儒颇传不绝之绪子是専门之学甚盛至东京则授受鲜有次第而经学亦稍稍衰矣故是编所载多详于前汉旧图颇有讹异阙略家君俱为正之补之研精殚思亦有年矣其所录经解虽或未尽其书而古今善言经者思过半矣万历二年孟春十日子勤䓺跋


  授经图义例䟦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