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斋集 (河演)/卷四
附录
编辑年谱
编辑皇明太祖高皇帝洪武九年丙辰〈高丽禑二年〉
八月十三日乙未亥时。先生生于晋州尼丘山下馀沙村第。
尼丘在州西四十里。屹然临水。河氏世居其下。俗传礼义如鲁阙里故名。〈馀沙。今称沙月。〉
十二月。王考晋山府院君苦轩公卒。
十年丁巳。先生二岁。
十一年戊午。先生三岁。十二年己未。先生四岁。
十三年庚申。先生五岁。
八月。曾王考晋川府院君松轩公卒。
○先生与群儿戏游。踬仆伤额。母夫人戒之曰。古书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先生闻甚惕然。忧形于色。自是行不妄动。举止有度。手不持玩好之物。口不出鄙倍之言。
十四年辛酉。先生六岁。
秋。从皇考木翁公于丰海营。
时木翁公为海西观察使。
十五年壬戌。先生七岁。
秋。从木翁公自丰海还京第。
第在松京。先是。松轩公占松岳之东冈以居。晚年还乡。及木翁公从仕于京。修葺旧第而居焉。
十六年癸亥。先生八岁。
始入小学。
木翁公教之以孝悌忠信。先生曰。何不言敬。木翁公曰。既行孝悌忠信。则敬在其中。
正月。祖妣贞敬夫人卒。
十七年甲子。先生九岁。
春。读伯夷传。
读至于首阳采薇而食。顾谓伯兄郡事公曰。首阳周地。薇亦周物。何以隐于周地而食周物。木翁公奇之。
十八年乙丑。先生十岁。
文辞大进。笔法端正。
李牧隐穑见而奇之曰。此非鸭江以东之才。其早成。虽唐,宋诸儒。未必过此。
夏。从木翁公于清州任所。
时木翁公服阕。拜清州牧使。
十九年丙寅。先生十一岁。
时旭元国男女三十馀人。漂到蔚山津。路过清州。先生于路上观之。旭元人聚观先生曰。伟哉真大人气像。女人以杂佩遗之。先生微笑曰。吾本不喜玩好之物。况女子杂佩。岂丈夫所取。遂不受。
二十年丁卯。先生十二岁。
秋。从木翁公自清州还京第。
时木翁公自清州还朝。拜兵曹判书。
二十一年〈高丽昌元年〉戊辰。先生十三岁。
二月。陪木翁公游春塘。拜冶隐吉先生。
木翁公与冶隐畅怀于春塘。共论王室艰危。先生进曰。不事二君。是人臣之道。冶隐顾语木翁公曰。此儿一言。真吾辈职分乎。
二十二年〈恭让王元年〉己巳。先生十四岁。
受业于圃隐郑先生。
木翁公。与圃隐道同志合。又所居邻近。昕夕相从。至是命先生就学。先生天姿近道。立志甚高。既得贤师。益加自勉。深究性理之学。
二十三年庚午。先生十五岁。
从木翁公于清风任所。
木翁公既辞大司马之命。不欲安于朝。屡乞外补。是岁除清风郡守。
二十四年辛未。先生十六岁。
秋。从木翁公自清风还乡。
时丽运将讫。王室艰危。木翁公不忍宗国之亡。遂自职所。托疾归乡。
十月。入京谒圃隐先生。
及还。圃隐送至洞外曰。君去南。吾道南。
二十五年〈我太祖大王元年〉壬申。先生十七岁。
四月。哭圃隐先生。
先生早岁及门。薰炙道义。深被奖育之恩。至是在乡承讣。惊恸不已。后挽其子宗本。有契托趋庭后。情同骨肉亲之句。
二十六年癸酉。先生十八岁。
二十七年甲戌。先生十九岁。
二月。聘夫人星山李氏。
重大匡开城尹存性女。月城府院君庆州李成林外孙。○按姜通亭淮伯。即松轩公外孙。其夫人李氏。乃先生夫人之兄也。其孙晋山君希孟撰通亭行状。有曰。希孟生三岁。鞠于王母。王母常教余曰。乃祖尝器表侄河某之为人。以吾季妹妻之。河公尝治第晋曲。乃祖戒之曰。子当践敭美官。为国大相。非终老乡曲者。劝令之京。后其言无一不中云。
二十八年乙亥。先生二十岁。
秋。中司马乡试两场及文科汉城试。
二十九年丙子。先生二十一岁。
春。中司马,覆试两场。夏。擢文科会试。〈金益精榜下三等第一人〉
三十年丁丑。先生二十二岁。
正月。授从仕郞奉常寺录事。直艺文馆。
秋。自晋州就居京城铸洞。〈后移居敦义门外〉
三十一年戊寅。先生二十三岁。
建文皇帝元年〈定宗大王元年〉己卯。先生二十四岁。
十二月。升通仕郞春秋馆修撰官。
二年庚辰。先生二十五岁。
十二月。升务功郞门下注书。
按朝野记闻。是岁命先生改官制。以门下及都评议司。合为议政府。
三年〈太宗大王元年〉辛巳。先生二十六岁。
四月。升宣务郞济用库副使。
五月。移宣教郞供正库副使。
四年壬午。先生二十七岁。
五月。加承训郞。拜司宪府监察。
先生以年少新进。初入殿中。百僚整肃。
太宗文皇帝永乐元年癸未。先生二十八岁。
五月。除承议郞典农寺主簿。
六月。移承训郞奉常寺主簿。
闰十一月。拜承议郞。仍奉常寺主簿。兼尚瑞院录事。
十二月。拜礼曹佐郞。兼尚瑞院直长。
子孝明生〈官至副正〉
二年甲申。先生二十九岁。
正月。仍礼曹佐郞。兼尚瑞院主簿。
七月。迁直长。
十月。移兵曹佐郞。仍兼尚瑞院主簿。
十二月。升奉训郞。移刑曹佐郞。复移供正库使。
三年乙酉。先生三十岁。
正月。加奉直郞。拜吏曹正郞。
十二月。移兵曹正郞。加通善郞。
四年丙戌。先生三十一岁。
二月。拜吏曹正郞。加通德郞。
闰七月。仍吏曹正郞。兼知制教。
十二月。升朝散大夫奉常寺副令。直集贤殿。
五年丁亥。先生三十二岁。
十二月。除奉列大夫知安岳郡事。兼劝农兵马团练副使。
六年戊子。先生三十三岁。
春。乙任安岳。
先生初受郡寄。专意民事。诚于惠恤。勤于劝课。筑迎春亭片月亭大树亭鱼跃亭笔峯亭。视篆之暇。登临巡省。劝督农事。又作农讴数阕以相之。民乐趋业。治化大行。〈出安岳名宦录〉
七年己丑。先生三十四岁。
八年庚寅。先生三十五岁。
春。自安岳秩满还朝。
七月。拜奉直大夫礼宾寺少尹。
九年辛卯。先生三十六岁。
春。子悌明生。〈官至佐郞〉
十年壬辰。先生三十七岁。
七月。除奉直大夫全罗道都观察黜陟使经历所经历。不赴。
八月。拜内资寺少尹。直宝文阁。加奉正大夫。
十二月。迁典祀寺副令。直集贤殿。升世子右文学。
按笔苑杂记。先生燕居常著乌纱帽。去软角。焚香静坐。终日吟哦。为诗奇古。笔法遒劲。时在春坊。作诗写之。河浩亭仑叹曰。河文学作而河文学写之。亦一人间宝玩也。自是一世搢绅求诗文者。皆欲先生作而书之。
十一年癸巳。先生三十八岁。
四月。除典祀寺令。直集贤。殿陞世子左文学。
五月。子友明生。〈官至同知中枢。号莲塘。配享新川书院。〉
十二年甲午。先生三十九岁。
正月。移典祀寺少尹。
三月。移敬承府少尹。兼世子左文学。
九月。拜司宪府掌令。直集贤殿。
十三年乙未。先生四十岁。
二月。升中训大夫。除中和郡事兼平安道左翼兵马团练副使。不赴。
三月。直宝文阁。
十四年丙申。先生四十一岁。
六月。加中直大夫。拜司宪府执义。
先生在台。独持风裁。言事称旨。上心嘉之。
十五年丁酉。先生四十二岁。
四月。擢拜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代言,经筵参赞官,宝文阁直提学,知制教,春秋馆编修官兼判军器监事,知工曹事。
先生与诸代言入谢。上执先生手曰。卿知所以在此乎。先生对以未知。上曰。曩卿在台独奏。克扬宪职。予于此时。已知卿矣。先生拜谢而退。
六月。升拜右副代言。〈兼如故〉兼判军资监事。知户曹事。
九月。除左副代言,集贤殿直提学。〈经筵制教,春秋幷仍。〉兼判司宰监事知刑曹事
十二月。除右代言。〈兼如故〉兼判军资监事。知户曹事。
十六年戊戌。先生四十三岁。
七月。除左代言。〈兼如故〉兼判司仆寺事。知兵曹事。
八月。参侍宴。升知申事兼尚瑞尹,修文殿直提学,春秋馆修撰官,判典祀寺事。知吏曹内侍茶房事。
世宗实录曰。戊戌八月十日。上即位。诣上王殿献寿。孝宁大君补,领敦宁柳廷显,领议政韩尚敬,右议政李原及宗亲驸马,六代言侍宴联句。〈联句见本集〉◑时国家多事。策应不一。而先生周旋其间。小心谨慎。两宫际遇交隆。赏赐稠叠。
扈从广津。
国朝宝鉴曰。恭靖大王避暑在广津。上王与上幸东郊台山。邀恭靖王置酒极欢。抵暮而罢。上王乘白马而还。中途下马。召知申事河演。谓曰。予素爱此马驯良。今遗主上。又顾谓演曰。吾父子之事。历代所无。
十七年〈世宗大王元年〉己亥。先生四十四岁。
入侍经筵。进讲大学衍义。
先生以扶正道兴斯文为已任。而职在论思。尤惓惓于勉圣学。是岁世宗新即位。首开经筵。虚心问道。筵臣皆极一时之选。先生时以参赞官。与同僚论奏明剀。剖柝精详。逐日赐对。竟晷而罢。◑国朝宝鉴曰。元年。始开经筵。领经筵事朴訔,李原,知经筵事柳观,下季良,同知经筵事李乙刚,参赞官河演,金益精,李随,尹淮,侍讲官郑招,柳颖,侍读官成槪,检讨官金赭,副检讨官权蹈等进讲大学衍义。上好学不倦。日御经筵。未尝暂废。
二月。升嘉善大夫。拜江原道都观察黜陟使。兼兵马节制使,监仓安集转输劝农管学事,提调刑狱公事。
原州即王考苦轩公遗爱之地。先生一意为治。克追家声。
十月。入为右军都摠府同知摠制,宝文阁提学。
十八年庚子。先生四十五岁。
正月。拜礼曹参判兼宝文阁提学。以进纸箚。兼请免金银事奉使如京。
陛辞之日。先生请曰。朝廷若问代以何物。对之如何。上王曰。国家选择而使卿。在卿专对如何耳。
三月还。仍拜礼曹参判。〈兼如故〉
时巨济人民避倭流寓于居昌加祚县。上王及上特命还徙于水内本土。仍命先生主掌施行。◑按癸酉先生寄李中枢诗序。有曰。己亥春。吾以礼曹参判。主掌施行云。而今考政案。先生于己亥春。初陞嘉善。未及拜礼参。行状亦曰。庚子正月。拜礼参。当更考。◑又按东国历代编年。是岁始设集贤殿云。而先生于太宗丙戌。已有集贤之直。且太宗戊戌。始开经筵云。而先生于丁酉。已带经筵之职。编年与政案相左。并当更考。
十九年辛丑。先生四十六岁。
十月。拜全罗道都观察黜陟使。兼兵马都节制使,劝农管学事,提调刑狱公事。
二十年壬寅。先生四十七岁。
春。作高山三奇亭记。
是岁春。先生巡到高山县。县东数里许。有一小冈。景致殊绝。水石及老松尤奇胜。先生登临娱玩之馀。斫木白而书之曰三奇。及还。县监崔得之构亭其上。请先生记之。其略曰。见水之清。则吾心本然之明德益明。见石之岩岩。则确然不拔之志益坚。见松之晚翠。则贞固之节益高。此冈三物。足以为操心养性之机云。
巡到长兴。作长宁城记。
城即府城。以其合遂宁县。故取长兴遂宁二字而名之。
九月。到南原府游山洞。有诗刻石。〈诗见本集〉
后乙丑。监司韩磌悯其字刓。命工改刻。因记事曰。山洞在南原中防县。河监司适宿县舍。梦有老翁来告曰。吾有五孙为君馈被捕。愿勿杀。仍以诗赠之。觉而问之。果有五生鲤。即令放之。仍游渊上。忽云气晦暝。有黄龙初出左曲。次出右曲。终出首如马头。白髯黑角。熟视良久。欣然而逝。传说洋洋。而不及诗中。先生德量。益可想云。○按芝峯类说。记此事言监司河某。而不言名。乃曰监司见龙怖死。盖传闻之误。
十二月。以兵曹参判召还。
士民攀辕愿留。至以土石遮道成阜。
二十一年癸卯。先生四十八岁。
三月。拜司宪府大司宪。上疏斥佛。
先生既长宪府。以激浊扬清。斥邪扶正为已任。凡士大夫贪淫无行者。弹击不少饶。朝著为之肃然。时承高丽末弊。崇奉浮屠。至有试选爵秩奉养土田之规。先生慨然上疏。极言其广立佛宇施土田纳臧获之非。仍请于京师只留二寺。诸道各止二三。永罢试选之法。勿下僧职之批。疏上。上下其议。大臣亦以为宜。即命并曹溪,华严七宗为禅,教两宗。京外只留三十六寺。量给土田。馀悉罢之。○姜晋山希孟所撰先生行状曰。时世宗锐意于治。诸大臣若赞上行之。尽如公言。则岂非吾道之幸。
撰柳忠景公墓志。
柳公名亮。即先生女婿。京生父。
二十二年甲辰。先生四十九岁。
四月。拜刑曹参判。
十二月。拜中军都摠制。同日又拜庆尚道都观察黜陟使兼兵马都节制使。
南忠简智所撰先生神道碑曰。世宗励精治道。尤致详于庶狱庶慎。凡廷僚之可大用者。既简在心。必试之方岳。岭。新罗旧疆。地踔远。号难治。岁乙巳。命大司宪河公。既之任。政明修举。治成绩煕云去。○按政案。先生之拜岭伯。在甲辰十二月四日。而碑云乙巳。似以翌年莅任为言。
仁宗昭皇帝洪煕元年乙巳。先生五十岁。
春。之任岭营。以择遣参佐。状请于朝。
时先生二亲。年皆望入。而先生建节本道。季弟溥又以高阳县监。受暇同来。人皆荣之。○朝廷择遣南智为都事。○南公所撰碑曰。公既之任。有决辄当。一日。阅久牒。得细大疑滞凡一笥。以状请于朝。择庶僚之有材干可参决决疑。公所恢恢尔。特谦邦不自专。恐一事或致误旷分忧也。余不佞承乏佐幕。幕礼毕。可辨者专。可质者覆。公亦不异焉。遂猥推诩器局。赐交忘年。虽公之误知余。而余之得幸于岭大矣。
闰七月。序本道营主题名记。〈序见本集〉
八月。巡到礼安。作秋兴亭记。
亭在县之客馆东。郡守朴洁所建。先生名以秋兴。仍记其事。
到咸安。登清范楼。
楼即郡守禹承范所建。禹公请名于先生。命以清范。○按洪汝方记曰。楼用郡守之名。欲其人之不忘也。加之以清。慕其人之德也。
到宜宁县有记。
按舆地胜览。有苍江大野高冈茂林之语。
登密阳岭南楼有诗。〈诗见本集〉
登巨济抚夷楼有诗。
先是巨济人民之还徙也。先生以礼参主掌施行。及为监司。亲承上旨。凡本县军民事之未遑者。率以便宜措置。劳来抚摩。于是。县境大苏。
到晋州。与南都事智共登矗石楼。
楼在州之南江上。○按名臣录。先生与南公行到晋州。叹山川云物之胜。南改容曰。山川虽胜。品官甚恶。先生大笑。人服其雅量。
奉教编庆尚道地理志。
时上教春秋馆。令各道方伯收送地理志。先生奉旨。令大丘郡事琴柔,仁同县监金镔掌其事。编成十部上之。于是。道人经历南智,判官郑介保,东都尹吴湜请别纂一部。藏之本营。先生从之。仍作序记其事。
奉教。以四书五经大全及性理大全等书锓板。
一部输校书馆。一部置本营。
十二月。以吏曹参判召还。
宣宗章皇帝宣德元年丙午。先生五十一岁。
正月。拜忠清道观察黜陟使兼兵马节制使。辞不赴。移拜礼曹参判。
二年丁未。先生五十二岁。
八月。除仁顺府尹。同日。移拜平安道都观察黜陟使管学劝农事兼平壤府尹。
三年戊申。先生五十三岁。
春。坐事罢。谪守天安郡。
碑文曰。天安之谪。言者过言。非公过也。公自过无几微色云。○先生再受郡寄。四秉节钺。为政廉平。以革弊利民为先。所至氏恒爱之。虽去而追思不已。
四年己酉。先生五十四岁。
春。自天安召还。
碑文曰。上察公忠谅。不一年召还。在谪亦优恤。盖异恩数云。
四月。加嘉靖大天。拜兵曹参判。
八月。拜黄海道观察黜陟使。不赴。移拜右军都摠府摠制。
五年庚戌。先生五十五岁。
闰十二月。加资宪大夫。拜刑曹判书。与许相公稠奉教纂五礼仪。
采洪武旧制及东国仪礼。参酌损益。而禀旨取裁。
六年辛亥。先生五十六岁。
二月。拜艺文馆大提学。
时上在位日久。明习国家事。知先生才器。每加奖拔。际遇日隆。先生文章典雅。学问精深。为世儒宗。至是遂典文柄。
六月。丁先妣贞敬夫人忧。秋。葬贞敬夫人于杨州丰壤之八贤洞。
先夫人以至正丁亥生。是月二十七日卒。享年八十五。
七年壬子。先生五十七岁。
八年癸丑。先生五十八岁。
八月。服阕。起拜三军都镇抚。掌禁府。未几又拜大司宪。
按先生宪长之拜。政案则在于八月。而行状曰十二月。当更考。
十二月。丁皇考木翁公忧。
木翁公自壬申以后。谢绝世事。决意嘉遁。及诸子仕宦干京。为便养之。方奉至于京。而木翁公义不八城。僦屋于敦义门外。先生以所居铸洞。稍间于亲侧。乃移居奉侍。与诸兄弟尽诚色养。别构一堂于亲侧。名曰具庆。两亲康彊无恙。俱逾八耋。岁时节日。奉觞称寿。凡所以慰悦亲心者。靡所不至。一时搢绅之士。无不钦叹。至为咏歌其事。如国老郑郊隐以吾首为绝句以倡。权阳村近,崔提学兴孝,赵判院末生,辛参判引孙继而和之。尹清香淮序以记之。木翁公以至正庚寅生。是月十二日卒。享年八十四。先生连遭巨创。年方衰暮。而前后居忧。情文备至。人皆称孝。
九年甲寅。先生五十九岁。
春。葬木翁公于先夫人墓右。仍庐墓三年。
十年乙卯。先生六十岁。英宗睿皇帝正统元年丙辰。先生六十一岁。
二月。服阕。
三月。修葺具庆堂。改扁永慕。
先生既外除。修葺木翁公旧堂。盖以茅茨。而处其中。改扁永慕。以寓羹墙之思。子侄请易以瓦。先生叹曰。先人旧居。垂之后人。以昭俭德。不亦可乎。其勿改也。○木翁公尝仕松京。修葺松轩公旧居。改扁永慕。倩画成障。以著先世俭约之德。且戒儿孙虽当改贯。必遵旧制。先生之改扁永慕。不许易瓦。盖有来矣。
四月。拜刑曹判书。
六月。升拜议政府右参赞。
洪府尹汝方以诗贺之。先生次其韵。
秋。为义禁府提调。
与赵判院末生,皇,甫判书仁,沈判书道源同为提调。
十一月。兼修文殿提学。
先生次金学士韵。有曰。先祖飘缨处。今吾继踵时。盖以王考苦轩公曾为修文提学故也。
十二月。拜礼曹判书。仍兼修文提学。
二年丁巳。先生六十二岁。
八月。拜吏曹判书。仍兼修文提学。
十月。加正宪大夫。
十二月。以吏判兼宝文阁大提学。是岁始定两南贡税法。
时国法尚未一定。先生与一二执政定行贡税年分法。地分六等。年分九等。以上下其税。而先从两南为始。
三年戊午。先生六十三岁。
以诗答柳府尹思讷书。兼寄殽酒。
柳公书云。去丙辰年数大匈。申子谨闻之悲叹。蒸霜华备美酒送慰之。能无事过了。推数者又云。今戊午亦难。阁下如申公之惠则可免。先生送以酒肉。兼寄诗戏之。有岂啻好过今戊午。敢将殽酒祝高年之句。
十月。升拜议政府左参赞。兼修文殿大提学。
时北虏连年有警。朝廷遣崔润德,李顺蒙将兵讨之。而馀患未息。上留意边事。日与三司六卿文武大臣。讲画戎务。昕夕不辍。领相黄喜,左相孟思诚,右相权轸,判中枢河敬复,吏判许稠,兵判崔士康,户判安纯,礼判申商,工判赵启生,赞成李孟畇,成抑,参赞申槪及先生,咸吉道观察使郑钦之,节制使金宗瑞或登对。或箚论商确未已。
十二月。兼世子左宾客。
四年已未。先生六十四岁。
六月。以左参赞兼判吏曹事。仍兼世子左宾客。
时上欲贷死囚。先生与相臣黄喜,申槪,赞成李孟畇等论奏轻刑害及良善之弊。仍援大叔宽纵之害。子产宽猛之喩以申之。请从律文。上从之。
行四孟朔颁禄之制。
先生与诸宰执禀旨讲定。
五年庚申。先生六十五岁。
五月。升拜崇政大夫议政府右赞成。仍兼修文殿大提学。判吏曹事。
时吏判崔府误举人注官。上御思政殿受常参。大司宪郑甲孙启曰。判书崔府固失铨政。河某素知事体。而有此误举。请鞫之。先生与崔府入侍奏曰。臣职在判选。敢曰不知。仍自引请罪。上知其无他。遂怡颜两解之。
六年辛酉。先生六十六岁。
五月。丧长子孝明。
宣德末。劝登武举。至是以军资副正卒。年三十九。后赠吏曹参判。
九月。升左赞成。〈兼如故〉答李云义书。
兼寄以诗。有金风八月犹炎瘴。自愧疏慵职赞成之句。
七年壬戌。先生六十七岁。
三月。扈从伊川温井之幸。联和匪懈堂诗帖。
匪懈堂。安平大君瑢号也。大君于东书堂古帖室。得宋英宗宸翰八景诗。蹋其诗昼其图。仍名其堂曰八景。请当世之善诗者赋以歌之。先生与集贤艺文诸学士成三问,崔恒,郑麟趾,南秀文等十七人咸作诗亲笔。联成一帖。中朝人翁正春以八分书其首曰海宇奇观云。
定各品行守法。
先生与诸宰禀旨所定也。◑时上益明治体。凡军国大小事务。一委政府。至于铨选之政。专责吏部。先生入赞大政。出判曹务。清白自励。尽心奉公。重惜名器。裁抑侥幸。处事必计之于未为之前。虑之于已行之后。由是事无过举。敷奏之际。言语精当。动辄称旨。眷注日隆。
八年癸亥。先生六十八岁。
三月。扈驾温阳。
七月。以左赞成。兼判户曹事。始改田品。
先生平时礼接士大夫。门无停客。及判铨曹前后五载。一切不受私谒。至被论斥。而不以为意。性厌奔竞。尝有诗曰。广迎秪为明时辅。用舍何由独见闻。至是改判户部。◑先生判地部。与诸宰禀定田分五等岁分六等之法。
九年甲子。先生六十九岁。
三月。扈驾椒井。自椒井因事先还。赋贺醴泉诗。寄侍从诸友。〈诗见本集〉
时上以风患。又幸清安之椒井。先生与李公垲,申公叔舟,黄公守身,李公思哲,安平大君瑢侍从。有诗联和。
闰七月。以左赞成。兼行承政院都承旨。
按行状所载。履历如此。而政案则是年无都承旨批目。可疑。且政案以正统八年七月为闰。误。
十二月。加崇禄大夫。仍左赞成。
十年乙丑。先生七十岁。
正月。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升拜议政府右议政。领集贤殿经筵事。监春秋馆事。世子傅。以年满七十赐几杖。
先生于释褐之初。已有公辅之望。至是大拜。时上以忧勤有疾。命世子参决庶务。先生与首相黄喜,左相申槪同心协辅。上倾心委任。
十一年丙寅。先生七十一岁。
赠守陵官南智诗。
二月。昭宪王后薨。因山既成。守陵官难其人。南公阕私丧。伏阙下自请大被时议。先生首以诗解之。一时名公继而和之。柳参议义孙作序美之。于是时议乃息。◑南公撰先生碑曰。记昔丙寅。余守昭宪圣后陵。公辱以诗。起居同朝诸公亦和之成轴。今在箧。拟以为传家宝。今于志公之文。尤有所感慨云。◑按名臣录。郑文成麟趾传记昭宪山陵时事。有曰。领议政河某云云。而先生领相之拜。在于后四年庚午。则名臣录。恐字误。
十二年丁卯。先生七十二岁。
春。为文科读卷官。
取李承召等三十三人。
六月。升左议政。〈兼如故〉
按政案。先生之陞左揆在是月。而行状作正月。当更考。
秋。拜殿试读卷官。
取姜希孟等二十五人。◑姜公撰先生季子同枢公旌门记曰。丁卯秋。文孝公典贡举。希孟释褐为壮元常在门下。钦仰德音。式刑动静久矣云。
又为重试读卷官。
取集贤殿修撰成三问等十九人。◑慵斋䕺话曰。丁卯重试。成谨甫三问居首。金墩,李垲,申叔舟,崔恒,朴彭年,李石亨,柳诚源,李克增,李胤保,李成,郑昌孙,金礼蒙。皆居三等云。
九月。同政府六曹大臣。会成均馆明伦堂。赋诗颂御赐尊钟。
辛判书硕祖成均馆受赐尊钟记曰。成均馆。旧有青画钟一事。品颇奇绝。太示命有司匣而藏之。丁卯八月。大司成郑麟趾从容以启。上即赐白尊二双白钟画钟各二双并御酒。越数日重阳。政府六曹大臣。会明伦堂课诸生。设赐器酌黄封以相庆。酒半。右议政河公某赋诗以颂。卿士继而和之云。按行状及政案。先生之拜左揆。已在是岁之春夏。而辛公犹云右议政。可疑。
十三年戊辰。先生七十三岁。
时国家升平日久。先生与右相南公智同在相府。贯餙文治。世以太平良相称。◑一日。先生顾谓南公曰。监司若非急足。几为都事所蹑。盖以庆尚监司时。南公为都事。而相得甚欢故也。一时传为美谈。
十四年己巳。先生七十四岁。
作晋州乡校四教堂记。
堂在州东三里。教官姜公元亮所建。走书请记于先生。〈记见本集〉
八月。送子友明。从军北行。
天朝时有北虏之警。上忧之。命将往备。先生自以身在相位。义同休戚。使季子应募佐幕。作诗送行。勉以奋忠辅国毋负所生。
恭宗景皇帝景泰元年庚午。先生七十五岁。
正月。送倪侍讲〈谦,〉司马给事〈恂〉两诏使。
时翰林侍讲钱塘倪公,给事中司马公奉诏来宣。及还。先生与河东郑麟趾。河阳许翊,坡平尹炯,昌宁成念祖,光山李先齐,完山李思哲,晋阳郑陟,图山高得宗,骊江李审,韩山李季甸,李垲,东莱郑昌孙,丹城金钩,鹫山辛硕祖,㠉梁崔恒,咸从鱼孝瞻,延山李石亨,晋山姜孟卿,丹溪河纬地,阳城李芮,李承召,鲁山李永瑞,达城徐居正,西原韩继禧,平阳朴彭年各赋诗为赆。高灵申叔舟为之序。昌宁成三问为之跋。其后有人购书燕肆。得一书。名辽海编。乃倪侍讲,司马给事在本国时。与诸公酬唱之作也。流布中国。为绝世奇观云。
二月。论大慈庵重修之非。
先生亲见丽末崇佛之弊。故常以扶正辟邪。为挽回世道之责。每遇佛老之事。必极力抵斥。是月世宗昇遐。文宗即位。欲重修大慈庵。先生以为新政之初。不可崇信左道。复修已撤之屋。固争之。上自先生为师傅时素敬重。故遂从之。○先生于文宗之立。身居相位。辅翊新政。故有诗叙怀曰。精一心传授受时。手扶初日出咸池。又有德乏虽嫌违物论。年高稍幸称朝仪之句。
秋。掌试。
取权㧛等三十三人。
十月。升拜领议政府事。领经筵,艺文馆春秋馆书云观事,世子师。以老病再上疏乞退。不许。传犀带于幸君硕祖。
按笔苑杂记。自国初相府有三公相传犀带一腰。传必门生。为中书故事。传或失人。则为世所讥。故不轻传授。自黄翼成喜,许文敬稠相传至先生。又传辛文僖。其后带不复传。〈传犀带诗。见本集。〉
二年〈文宗大王元年〉辛未。先生七十六岁。
正月。修世谱。
先生以为先世之积累。不可以不念。宗支之亲疏。不可以不知。遂修明谱系。著为图籍。名之曰上集下集。以遗后来。仍作序以记之。
二月。作自警箴。
先生自少为学。从事于敬。尝自号敬斋。书揭朱子箴干壁。以为常目之地。日用行事。动以古人自期。不殖产业。不畜声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平居鸡鸣盥栉。正衣冠。拜家庙。身为首相。年纪笃老。而未尝或废。不以事务丛萃。祁寒盛暑有变也。坐必向阙。手不释卷。左右图书淡如也。清素俭约。出于天性。尤以利欲之陷人为戒。作箴以自警。其略曰。贵则近祸。富则不仁。如何云壑。怡养精神。一片颜巷。乐在其中。三迳陶园。皓月清风。圣贤尚然。况乎小儒。屋八九间。可容残躯。田数十亩足。慰饥渴。我安我分。不趋利欲。其年高位。尊而清白。自励不懈。于律身如此。
三月。乞暇还乡。重修凝石影堂。祔以皇考木翁公遗像。立宝藏库。
影堂在集贤山之凝石寺。即先生曾王考松轩公妥真之所也。是岁。先生弟大谏公洁递付西枢。先生与之乞暇还乡。重修影堂。祔以木翁公像。仍出财力。以为香火之资。名曰宝藏库。赋诗揭壁。大谏公和之。玩易斋姜硕德,承旨姜孟卿,敦宁府事李明晨,左议政皇甫仁,赞成金宗瑞,参赞安崇善,吏曹判书郑麟趾,都承旨李季甸,右赞成郑苯。皆次其韵。
夏。拜文科读卷官。
取洪应等四十人。
冬。以老疾乞解机务。不许。辞愈力。乃令致仕。
先生历事五朝。感激恩遇。益励清谨。五载掌铨。七年为相。忧国如家。终始不懈。故虽当休致之年。屡上乞退之章。而上眷弥隆。不即赐允。至是始许。
三年壬申。先生七十七岁。
二月。作承恩亭记。
锦城大君瑜。即世宗大王第六子也。作亭于恩赐瑞云坊华山下。扁以承恩。请先生记之。◑先生释负居家。年高病深。而犹日焚香静坐。不废吟哦。人有求诗。援笔立就。而词致笔画。两臻其妙。人皆宝重。
四年〈端宗大王元年〉癸酉。先生七十八岁。
七月。有疾。上临视。咨以国事。又问家中有何所恨。先生对曰。国家升平。朝野无事。而猥蒙圣恩。荣宠已极。有何所恨。但殿下冲年嗣服。基业艰大。臣虽死不能忘耳。八月十五日辛亥。考终于城西之正寝。遗命不作佛事。讣闻。上震悼。辍朝三日。致赙赐祭。十月。葬于仁川苏莱山负坎之原。上命官庀葬事。神道碑文成。〈左议政南智撰〉
时长子孝明已卒。仲子悌明。季子友明。与承祀孙福山奉葬如礼。友明仍庐墓三年。
五年甲戌。
赠谥文孝公。太常献议。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亲曰孝。配享文宗庙庭。论师傅旧恩也。
英宗睿皇帝天顺七年〈世祖大王八年〉癸未
九月。行状成。〈晋山君姜希孟撰〉
命录清白吏。旌忠孝门。
光庙即阼乙初。重先生名德。特陞季子友明佥枢。召以都镇抚。至是命录先生于清白吏。又命旌闾。
宪宗纯皇帝成化三年丁亥
二月。建影堂。
季子友明性至孝。且善绘事。尝手摹先生及贞敬夫人像。及大人卒。友明奉葬于先生墓左。仍庐墓。是岁丧毕。建先生影堂于墓傍。祔以夫人像。置位田以为春秋香火之资。事载三网行实。〈弘治乙卯。追祔友明像。〉
神宗显皇帝万历三十六年〈宣祖大王四十一年〉戊申
秋。移建影堂于陜川之冶罏县。
先是。季子友明仍家仁川。奉守影堂。至是。其宗孙早殁无嗣。后孙洗马浑,主簿应宝移奉真像于所居乡。陕川也。○曾在壬辰。仁川影堂遇兵燹。失先生影帧。乱平。浑与从侄应宝,景纬等往省旧堂。梦。先生来语曰。吾久困于苏莱北岩石间。翌朝往验。果得影帧。盖贼赍去。渐觉背重不能逾岭。大惧。还置于此。仍题其岩曰此天下名宰相像云。
四十三年〈光海君七年〉乙卯。
移建忠孝门于陜川冶罏影堂前。十月。赐额影堂曰妥真。
时苏莱旌门。岁久颓废。一时卿士之论。皆以为不可不重建。而宜于影堂所在处。是月十四日。全城君李准,知事李时彦,凝川君朴震元,骊城君李志完,同中枢宋英耇,前佐郞河应观,前察访河浑,社稷令朴彩,奉事河濂,前判官河彦桢,前主簿河应宝,前主簿河宗海,司果河震,佥知郑震哲,前县监柳世温,将仕郞河应濩,前悬令李敏善,生员申命休,前参议李尚吉,前献纳曺挺立,幼学河景新,从仕郞河景咸,河岦等以移建旌门之意呈礼部,入启允下。李准等仍以影堂宣额之意。申请于礼部。入启蒙允。赐额曰妥真。
熹宗哲皇帝天启四年〈仁祖大王二年〉甲子
三月。陕川,新川书院成。
是岁。陜之多士齐议建祠。而以先生季子莲塘公友明配享。○后正庙丙午。复以五世孙暮轩河浑,璞斋金纽,耻轩柳世勋配享。
毅宗皇帝崇祯十三年庚寅。
上遣官赐祭。
因相臣金瑬所启。○是岁。岭南观察使具凤瑞以先生外裔。巡到陜川。奉审妥真堂遗像。悯其绡本剥落。捐俸改模。仍赞曰三韩真气。一代宗臣。经纶当日。功德在人。
肃宗大王三十四年戊子
春。文义友鹿书院成。
先是。先生嗣孙赠承旨鲐寿自京徙居文义。后孙必清模奉真像于鲐寿所居。士林齐议。仍作俎豆之所。
是岁。上遣官赐祭于墓所。
四十四年戊戌
二月。跻享于晋州宗川书院。
院即先生弟大谏公洁,后孙谦斋弘度,台溪溍并享之所。至是士林以为先生本乡。合有崇奉之礼。遂跻享焉。
英宗大王二年丙午
春。安岳肃清堂成。
安岳即先生遗爱之乡。故士民立祠。奉安遗像。
正宗大王十年丙午
冬。长渊盘谷书院成。
移建肃清堂为书院。
二十一年丁巳
八月。上亲制祭文。遣承旨宋铨赐祭于墓所。
纯祖大王十九年己卯
春。移建妥真堂。
堂旧在书院西。址础倾陊。士林合议。移建于院东。郡守徐凤辅相其役。◑妥真堂祭品。自万历乙卯。已有官供定式。而岁久渐减。是岁秋。礼判金鲁敬移关本道。推复如古。后四年癸未。郡宰李鲁俊备仪复初。
二十一年辛巳
春。茂朱柏山书院成。
湖南即先生观风遗爱之地。故士林建院崇奉。
二十六年丙戌
夏。文集成。
先生诗文。多失于兵燹。五世孙浑收拾。编入于晋阳联稿刊行。〈浑所撰联稿跋。略曰。晋山姜通亭淮伯得松轩,苦轩五六绝句。诵而传之。我敬斋闻而录之。我先君又得木翁敬斋诗若干篇。并莲塘遗录精写一通。犹恨所得不敷。往在戊子。再从弟淏游两湖。得敬斋诗百有馀首。封寄请入梓。余受而藏之。岁丙午。搜辑为一卷。名日晋阳联稿。〉至是。后孙达海,达明等复搜辑而重刊焉。
宪宗大王八年壬寅
夏四月。升友鹿影堂为书院。
本道观察使姜时永因文义,清州,公州,燕岐,怀德五邑多士及后孙寅焕,箕泓,汉基之议。升享为院。甘结本县。奉进享羞。且遵忠勋府成均馆完议。画定院生十七名保奴二十名。
哲宗大王八年丙辰
秋。改刊文集于友鹿书院。
后孙寅焕,在九,箕泓,在准,龟泓,万基干其事。○先生有箕城三十一咏。至是始搜而并刻之。前是。南判书秉喆撰安岳丘台碑。金判书洙根,李判书明迪撰南原山洞碑。阁序亦附之。
隆煕纪元后十三年己未
冬。重刊文集于密阳之秣方山房。
后孙大永,键,致祚,弘基,基镐,尚洛,锭,冀祚,箕范,润孝,大斗,在图,镇赞,玑秉,镇东,傍裔泰奭干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