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卷二百六
< 文獻通考
卷二百五 ◄ | 文献通考 卷二百六 经籍考三十三 |
► 卷二百七 |
|
史地理、时令
编辑※《历代宫殿名》一卷
- 陈氏曰:翰林承旨李昉等纂。历代及僭伪宫殿、门阙、楼观、园苑、池馆名,无不毕录。
※《五岳诸山记》一卷
- 陈氏曰:无名氏。多鄙诞不经。
※《王屋山记》一卷
- 陈氏曰:唐乾符三年道士李归一撰。
※《华山记》一卷
- 陈氏曰:不知名氏。
※《西湖古迹事实》一卷
- 陈氏曰:钱塘进士傅牧撰。以杨蟠《百咏》增广,共为一百八十三首。绍兴壬午序。
※《青城山记》一卷
- 鼂氏曰:伪蜀道士杜光庭宾圣撰。集蜀山若水在青城者,悉本道家方士之言。
※《峨眉志》三卷
- 鼂氏曰:皇朝张开撰。峨眉,山名也,隋开皇十三年以名其邑。奇胜冠三蜀。郡守吕勤命开考图经及传记、石刻,缀辑成书,析为十四门。宋白、吴中复诗文附于后。
※《茅山记》一卷
- 陈氏曰:嘉祐六年,句容令陈倩修。
※《幕阜山记》一卷
- 陈氏曰:葛洪撰。其山在豫章。
※《豫章西山记》一卷
- 陈氏曰:赞皇李上文撰。嘉祐丁酉岁。
※《玉笥山记》一卷
- 陈氏曰:唐道士令狐见尧撰。山在新淦。别本又有南唐及本朝事,后人所益也。
※《湘中山水记》三卷
- 晋耒阳罗含君章撰。范阳卢拯注。其书颇及隋、唐以后事,则亦后人附益也。
※《天台山记》一卷
- 陈氏曰:唐道士徐灵府撰。元和中人也。余假守临海,就使木道。嘉熙丙申十月,解郡符,趋会稽治所,道过之,锐欲往游。会大雪不果,改辕由驿道,至今以为恨。偶见此《记》,录之以寄卧游之意。
※《顾渚山记》一卷
- 陈氏曰:唐陆羽鸿渐撰。乡邦不贡茶久矣,遗迹未必存也。
※《庐山记》五卷
- 鼂氏曰:皇朝陈令举舜俞撰。先是,刘焕尝为《记》,令举因而增广之,又为俯视图,纪寻山先后之次云。陈氏曰:刘焕凝之、李常公择皆为之序。令举熙宁中谪居所作。
※《续庐山记》四卷
- 陈氏曰:南康守广陵马玕录山中碑记之文,以续前录。
※《九华拾遗》一卷
- 陈氏曰:山居刘放至和二年自序曰:“滕天章作《新录》于前,沈太守撰《总录》于后,博考传闻,复得三十馀节。”
※《九华总录》十八卷
- 陈氏曰:邑人程太古撰。裒集诸家所记,萃为一编也。
※《武夷山记》一卷
- 陈氏曰:杜光庭撰。
※《霍山记》一卷
- 陈氏曰:知循州林须撰。山在循州境内。
※《罗浮山记》一卷
- 陈氏曰:庐陵郭之美撰。皇祐辛卯序。
※《雁山行记》一卷
- 陈氏曰:永嘉陈谦撰。嘉定己巳游山,直至绝顶,得所谓“雁荡”者,前人盖未之识也。然继其后者,亦未有闻焉。
※《庐阜纪游》一卷
- 陈氏曰:开封孙惟信季蕃撰。尝大雪登山至绝顶,尽得其景物之详,嘉定初年也。惟信能为诗词,善谈谑。盖尝有官,弃去不仕,自号花翁,游江湖间,人多爱之。
※《何氏山庄次序本末》一卷
- 陈氏曰:尚书崇仁何异同叔撰。其别墅曰“三山小隐”。三山者,浮石山、岩石玲珑山,其实一也,周回数里。叙其景物序为此篇。自号月湖,标韵清绝,如神仙中人,膺高寿而终。其山闲今芜废矣!
※《湘江论》一卷
- 陈氏曰:太常博士潘洞撰。
※《海涛志》一卷
- 陈氏曰:唐窦叔蒙撰。
※《太虚潮论》一卷
- 陈氏曰:永泰县令钱栖业述。末称天祐六年。
※《海潮图论》一卷
- 陈氏曰:龙图阁学士燕肃撰进。
※《潮说》一卷
- 陈氏曰:知钱塘县张尹房撰。凡三篇。
※《西南备边录》十三卷
- 巽岩李氏曰:唐李德裕撰。今特存其第一卷,而《崇文总目》亦止载一卷,岂嘉祐以前巳亡逸乎?德裕之深谋远虑,虽至今可用也,而所存止此,可惜哉!
※《西南备边录》十二卷
- 陈氏曰:嘉州进士邓嘉猷撰。绍兴未,犍为有蛮扰边,初莫知其何种族也。巳而,有能别识其为虚恨蛮者。时蜀边久无事,既去而朝廷忧之,诏有司经度。嘉猷取秦、汉以来讫于本朝,凡史传所载蛮事,皆著于篇,时乾道中也。其为志九,为图一。
※《北边备对》六卷
- 陈氏曰:程大昌撰。淳熙中进《禹贡图》,孝庙因以北虏地理为问,对以虏无定居,无文史,不敢强言。绍熙退居,追采自古中华、北狄枢纽相关者,何列其地而推言之,名曰《备对》。
※《南北攻守类考》六十三卷
- 陈氏曰:监进奏院赵善誉撰进。以三国、六朝攻守之变,鉴古事以考今地,每事为之图。
※《海外使程广记》三卷
- 陈氏曰:南唐如京使章僚撰。使高丽,所记海道及其国山川、事迹、物产甚详。史虚白为作序,已未十月,盖本朝开国前一岁也。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 陈氏曰:唐三藏法师元奘译,大总持寺僧辩机撰。
※《南诏录》三卷
- 陈氏曰:唐岭南节度巡官徐云虔撰。乾符中,邕州遣云虔使南诏所作。上卷记山川风俗,后二卷纪行及使事。
※《至道云南录》三卷
- 陈氏曰:左侍禁、知兴化军辛怡显撰。李顺之乱,馀党有散入蛮中者,怡显往招安之,继驰赐蛮酋告敕而归,遂为此录。天禧四年自序。或云此书妄也。余在莆田,视壁记无怡显名字,恐或然。
※《契丹疆宇图》一卷
- 陈氏曰:不著名氏。录契丹诸夷地及中国所失地。
※《辽四京记》一卷
- 陈氏曰:亦无名氏。曰东京、中京、上京、燕京。
※《高丽图经》四十卷
- 陈氏曰:奉议郎徐兢明叔撰。宣和六年,路允迪、傅墨卿使高丽,兢为之属,归上此书。物图其形,事为之说。今所刊不复有图矣。兢,铉之后,善篆书,亦能画,尝自题“保大骑省世家”、“宣和书学博士”,又自号自信居士。
※《诸蕃志》二卷
- 陈氏曰:福建提举市舶赵汝适,记诸蕃国及物货所出。
右地理。
※《夏小正传》四卷
- 陈氏曰:汉戴德传,给事中山阴傅崧卿注。此书本在《大戴礼》,郑元注《礼运》“夏时”曰:“夏四时之书也,其存者有《小正》。”后人以《大戴礼》钞出别行。崧卿以正文与传相杂,仿《左氏经传》,列正文其前,时附以《传》,且为之注。
※《荆楚岁时记》四卷
- 鼂氏曰:梁宗心禀撰。其序云:傅元之《朝会》、杜笃之《上巳》、安仁《秋兴》之叙,君道《娱蜡》之述,其属辞则已洽,其比事则未弘。率为小说,以录荆楚岁时风物故事,自元日至除日,凡二十馀事。
※《锦带》一卷
- 陈氏曰:梁元帝撰。比事俪语,在《法帖》中章章《月仪》之类也。
※《玉烛宝典》十二卷
- 陈氏曰:隋著作郎博陵杜台卿少山撰。以《月令》为主,触类而广之,博采诸书,旁及时俗,月为一卷,颇号详洽。开皇中所上。
※《岁华纪丽》四卷
- 鼂氏曰:唐韩谔撰。分四时十二月节序,以事实为偶俪之句附著之。
陈氏曰:其书采经子史传岁时事类聚,而以俪语闲之。
※《保生月录》一卷
- 鼂氏曰:唐韦行规撰。分十二月,杂记每月摄养、种艺、祈禳之术。李翱为之序。
※《金谷园记》一卷
- 陈氏曰:题李邕撰。《馆阁书目》云唐中散大夫。按邕字泰和,江都人,至北海太守,世号李北海。其父善,注《文选》者也。中散大夫,唐文散阶,本传不载,不知《书目》别何所据。唐世不应有两李邕也。
※《秦中岁时记》一卷
※《咸镐故事》一卷
- 陈氏曰:韦慎微撰。其书与前大同小异,竟不知何人作也,末卷却有“神鬼大者号傩公母”一语。按《馆阁书目》,《秦中岁时记》一名《咸镐岁时记》。
※《辇下岁时记》一卷
- 鼂氏曰:唐李绰撰。绰经黄巢之乱,避地蛮隅偶,记秦地盛事,传之晚学。
※《千金月令》三卷
- 陈氏曰:唐孙思邈撰。
※《国朝时令》十二卷
- 鼂氏曰:皇朝贾昌朝撰。景祐初,复《礼记》旧文,其《唐月令》别行。三年,诏昌朝与丁度、李淑采国朝律历典礼,百度昏晓,中星祠祀,配侑岁时施行,约《唐月令》定为《时令》一卷,以备宣读。后昌朝注为十二卷,奏上颁行。
- 陈氏曰:唐因《礼记》旧文,增损为《礼记》首篇,天宝中改名《时令》。景祐初,始命复《礼记》旧文,其唐之《时令》别为一篇,遂命礼院修书官丁度等约《唐时令》,撰定为《国朝时令》,以便宣读。盖自唐以来,有明堂读《时令》礼也。及昌朝解相印治郡,五臣皆巳沦没,乃采经史诸书及祖宗诏令典式,为之集解而上之。
- 《两朝艺文志》:诏因入阁读《时令》,问礼官:五月朔日夏至,百官入阁可否?皆曰:五月朔朝会,合唐旧制。虽是大祠,比冬至圆丘礼成受贺,在质明后无嫌。然据《易》象《月令》,及蔡邕有闭关静事不贺之说,郑康成据《乐纬·春秋》之说,夏至有前殿从八能作乐,后汉尝行其仪。入阁读《令》,既属嘉礼,在朔与假,本无所碍。惟夏至则于经义有妨,移用七月朔,又罢。宝元二年,宋庠论入阁之非两制议。入阁者,是唐朝只日紫宸殿受常朝仪。若隔日行,礼颇为烦,况今殿宇与旧不同。乃止。庆历七年,复诏来年四月一日读《时令》,礼院约定仪注,以通礼参用唐宣政殿朔望朝参仪,草定御文德殿,皇帝服靴袍,百官公服,减正仗半,不设乐。寻停。皇祐初,又诏立夏读《时令》,礼官邵必请四时皆读,然亦不果。
※《岁时杂咏》、《续岁时杂咏》
- 宣献公宋庠及其孙刚叔撰。济北鼂无咎补之作序曰:余元丰六年六月遇毕公叔于京师,公叔言宋氏藏诗曰:“《岁时杂咏》者,盖宣献公所集,唐以前诗人之作,仿佛具在。”公叔曰:“夫天地变化,其情至微,有不可道以辞者。四时之闲,气候物色,俯仰辄异,使一人言之,虽其巧如簧,恐不得与造物者争功。于是杂众言而观之,不亦可乎?宋氏故多贤,而宣献之孙曰刚叔,尤笃志于学,不愧其先人。又常集宋诗人之所为《为续岁时杂咏》,以成其祖之意,盖若干篇。且诗之作,患言不能称物者,以得之偏也。尝试丹青,众言凭几肆目于方尺之闲,而四时气候物色,惨舒荣槁,所以过乎吾前者,每观每异,其致亦足乐也。”因以其集属补之为序。补之复于公叔曰:“《诗》之亡久矣!《豳诗·七月》,其记日月星辰、风雨霜露、草木鸟兽之事盛矣。屈原、宋玉为《离骚》,最近于《诗》,而所以托物引类,其感在四时可以慷慨而太息,想见其忠洁。刚叔于宋诗所取若此,其亦有得于昔人之意乎?”宋有天下百年,而诗之作,中间尤盛。盖叔之所取,小大咸备。今观其录,一时显人,用是名世,其尤宏杰者,虽以磅礡天地,呼吸阴阳,而成岁功可也。其下者亦因所长而传,犹之一气候至生者,皆作灼然而华,嘤然而鸣,以谓天地之巧尽此矣!
※《岁时杂记》二卷
- 陈氏曰:侍讲东莱吕希哲原明撰。希哲,正献公公著之子,吕荥阳公。在历阳时与子孙讲诵,遇节日则休学者,杂记风俗之旧,然后团坐饮酒以为乐,久而成编。承平旧事,犹有考焉。
- 周平园序曰:本朝承平岁久,斯民安生乐业,凡遇节物,随时制宜。虽有古有今,或雅或鄙,所在不同,然上而朝廷,次而郡国,下逮民庶,驩娱熙洽,未尝虚度,则一也。侍讲吕公,当全盛时,食相门之德,既目击旧礼,又身历外官,四方风俗,皆得周知。追记于册,殆无遗者。惟上元一门,多至五十馀条,百年积累之盛,故家文献之馀,兹可推矣。庆元戊午秋,公之元孙仙游,邑大夫祖平,以示平园老叟,周某窃有生晚不及见之叹云。
右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