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018

卷十七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
卷十八
作者:李荇 李氏朝鲜
1530年9月
卷十九

全义县 编辑

东至清州界十八里,南至燕岐县界十八里,西至天安郡界十一里,北至木川县界十二里。距京都二百四十三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百济仇知县新罗金池池,一作“地”。为大麓郡领县。高丽改今名,属清州。本朝太祖四年置监务。太宗十三年例为县监,明年合燕岐全岐县,十六年各复旧。

官员 编辑

县监、训导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仇知金池全岐

姓氏 编辑

本县李、兪、河、全。

形胜 编辑

三峯围野,二水绕城 编辑

金休诗:三峯耸秀围平野,二水奔流绕故城。

山川 编辑

甑山 编辑

在县西北五里。镇山。

栗岘 编辑

在县东十四里。

高山 编辑

在县东八里。

龙子山 编辑

在县东十六里。

云住山 编辑

在县南七里。与甑山高山鼎峙。

金城山 编辑

在县南八里。有古石城。

高罗院川 编辑

在县东十三里。源出栗岘

生拙川 编辑

在县西南五里。源出公州芒岘,到县南与古李城小溪合,经狐岩又大部川合。县在二川之间。

大部川 编辑

大部乡。源出仇里瓮古介,与高山小溪合,经狐岩生拙川

土产 编辑

出县东西房里、磁器、紫草、茯苓、安息香。

楼亭 编辑

风化楼 编辑

在客馆东。

学校 编辑

乡校 编辑

在县东一里。

驿院 编辑

高罗院 编辑

在县东十六里,一云鲸院

松岘院 编辑

在县南八里。

佛宇 编辑

元寂寺 编辑

龙子山

高正庵 编辑

高山

延寿庵 编辑

在县南。

云岾寺 编辑

在云住山。

崔有悰诗:寺在烟霞里,层峦第几重?山深松落落,江阔水溶溶。讲榻临无地,禅窗倚半空。回头尘世远,老衲自从容。

祠庙 编辑

社稷坛 编辑

在县西。

文庙 编辑

在乡校。

城隍祠 编辑

在县东北一里。

厉坛 编辑

在县北。

古迹 编辑

李城 编辑

云住山北峯。石筑。世传李棹故居。其中宽敞。周一千一百八十四尺。内有一井。今废。

大部乡 编辑

在县北六里。

高山山城 编辑

石筑。周五千一百三十二尺。内有三井。今废。

金伊城 编辑

云住山。石筑。周一千五百二十八尺。内有一井。今废。

甑山山城 编辑

在县西北五里。石筑。周九百三十二尺。内有一井。今废。

加乙井处 编辑

在县北五里。

蒲谷驿 编辑

旧基在县东十八里。

人物 编辑

高丽李棹 编辑

太祖南征,至锦江水涨。护涉有功,赐名。官至太师三重大匡。

李混 编辑

之七代孙。元宗朝登第,历事忠宣,累官至佥议政丞致仕。号蒙庵。尝谪官宁海府,取海中浮槎,制为舞鼓,至今传乐府

李彦冲 编辑

。登第,累官至政堂文学。

本朝李贞干 编辑

子华之曾孙[1]金氏年百二,贞干时年八十,弄雀雏于前,为老莱戏。世宗赐书褒奖。官至中枢院使卒。谥孝靖

李士宽 编辑

贞干之子。官至府尹。其子智长礼长𫍯长孝长恕长,登文科;义长,登武科。世所罕有,士林荣之。

李礼长 编辑

世祖朝靖难、佐翼功臣。官至兵曹参议。

李𫍯长 编辑

官至礼曹参判。

李孝长 编辑

官至庆尚道观察使。

李恕长 编辑

世祖朝敌忾功臣。官至汉城府左尹。封全城君

李寿男 编辑

𫍯长之子。登第。成宗朝佐理功臣。封全山君

李宜冾 编辑

登第,官至中枢院副使。子慎孝刑曹参议;元孝,登第,佥知中枢。

新增李继孟 编辑

豪迈有气槪。登第,官至左赞成。谥文平。

寓居 编辑

本朝金益精 编辑

安东人物下。

金益濂 编辑

益精之弟。登第,累官至司宪持平。二人皆庐墓三年。

题咏 编辑

县古征乔木 编辑

金寿宁诗:云云,烟寒认废城。

地分车岘自东西 编辑

徐居正诗:云云,路入全城高复低。山势周遭围近郭,树阴缭绕护长堤。

定山县 编辑

东至公州界二十一里,北至同州界十五里,南至扶馀县界三十一里,西至青阳县界十七里。距京都三百四十九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百济悦己县一云豆陵尹城新罗景德王悦城,为扶馀郡领县。高丽初改今名。显宗九年属公州,后置监务。本朝太宗十三年,例改为县监。

官员 编辑

县监、训导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悦己豆陵尹城悦城

姓氏 编辑

本县李、田、宋、林。

方、张并村

山川 编辑

大朴谷山 编辑

在县北七里。镇山。

鸡凤山 编辑

一名白谷山。在县东九里。

七甲山 编辑

在县西十六里。有古城基,号慈悲城。又见青阳县

光生山 编辑

在县南三里。

松岘 编辑

在县北十里。

狐古介岘 编辑

在县东三里。

獐项岘 编辑

在县西五里。

直岘 编辑

在县南十里。

大岘 编辑

在县西十里。

金刚川 编辑

在县西三十二里。源出青阳县于乙项川,入白马江。又见扶馀县

王之津 编辑

在县南二十六里。即锦江下流。

土产 编辑

苎、漆、铁县南五里水闲里有铁冶、磁器、蜂蜜、茯苓、地黄、白花蛇。

学校 编辑

乡校 编辑

在县东一里。

驿院 编辑

楡杨院 编辑

在县东五里。

弥勒院 编辑

在县西十二里。

长寿院 编辑

在县西二十七里。

修德院 编辑

在县北七里。

佛宇 编辑

净慧寺 编辑

七甲山

鸡凤寺 编辑

鸡凤山。山以寺得名。

蓝浦寺、瑞莲社 编辑

俱在鸡凤山

道林寺、妙峯寺 编辑

俱在七甲山

祠庙 编辑

社稷坛 编辑

在县西。

文庙 编辑

在乡校。

城隍祠 编辑

在山城中。

厉坛 编辑

在县北。

古迹 编辑

白谷里 编辑

白谷山下,父老相传本县古基。

鸡凤山城 编辑

石筑。周一千二百尺。内有一井,又有军仓。今废。

新增烈女 编辑

本朝玉杯 编辑

正兵李允妻也。其夫为虎所揽,玉杯执夫衣裾,奋梃大呼,虎即弃去。今上十四年旌闾。

题咏 编辑

千仞东峯有古城 编辑

权克和诗:云云,凝眸不觉野情生。往来三载终无惠,深愧居民识姓名。

恩津县 编辑

东至连山县界八里。南至全罗道砺山郡界十七里。西至石城县界十三里,至林川郡界二十五里。北至尼山县界二十一里。距京都四百十二里。

建置沿革 编辑

德恩郡百济德近郡新罗景德王德殷高丽初改德恩郡市津县百济加知柰县一云加乙乃,一云薪浦新罗景德王市津,为德殷郡领县。高丽显宗九年,德恩市津俱属公州。本朝太祖六年,合两县为德恩监务。世宗元年,改今名,为县监。

官员 编辑

县监、训导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德近德殷德恩加知柰加乙乃薪浦市津

姓氏 编辑

德恩兪、裵、李、金、赵。

张、郑并续

市津裵、林、宋、梁、全。

朴、李并续

彩云林、裵、宋、梁、良。

山川 编辑

干止山 编辑

在县北二里。古市津在其西。

摩耶山 编辑

在县南二十四里。镇山。

皇华山 编辑

市津。距今县治西十里。山有大石平广,俯瞰津水,号皇华台。世传百济义慈王游宴其上。

江景山 编辑

在县西二十六里。

般若山 编辑

在县北七里。

佛明山 编辑

在县东三十三里。山自青山县兜率山迤逦而西,至本县分为三:东佛明、南摩耶、北般若

彩云山 编辑

彩云乡。去县二十五里。

甑山浦 编辑

在县西二十一里。源出全罗道砺山郡,入江景浦

江景浦 编辑

江景山下海浦也。详林川郡

市津浦 编辑

市津县。商舶所集,连樯接桅,人物杂沓互市,故名。尹淮云:“古有利楼津,疑即此。”

私津 编辑

在县北十二里。即连山县布川草浦之合流处。

栗岭川 编辑

源出全罗道高山县[2],入市津浦

土产 编辑

白玉石出县南仇佐谷、铁出县南鹊旨熊田吐串等地、竹箭彩云山银口鱼、地黄、安息香、白花蛇、白鱼、苇鱼、秀鱼、鲫鱼、蟹。

新增早熟。俗称早红

城郭 编辑

皇华山城 编辑

石筑。周一千六百五十尺,高六尺。中有井二,有军仓。

烽燧 编辑

江景山烽燧 编辑

南应全罗道龙安县广头院山,北应皇华山

皇华山烽燧 编辑

南应江景山,北应尼山县城山

亭榭 编辑

引风亭 编辑

在客馆北。

学校 编辑

乡校 编辑

在县东二里。

院宇 编辑

娚项院 编辑

在县南五里。

桥梁 编辑

潮岩桥 编辑

甑山浦。旧有石桥,居人信术者言,尽投其石于水,今用木为桥。下有岩,潮退则见,名曰潮岩

新增市津桥 编辑

市津浦

佛宇 编辑

灌烛寺 编辑

般若山。有石弥勒,高五十四尺。世传高丽光宗朝,盘若山麓有大石涌出,僧慧明琢成佛像。

李穑诗:马邑之东百馀里,市津县中灌[3]寺。有大石像弥勒尊,我出我出涌从地。巍然雪色临大野,农夫刈稻[4]檀施。时时流汗[5]君臣,不独口传藏国史。

双溪寺 编辑

佛明山

金地寺、普门寺,念佛寺,净土寺 编辑

俱在摩耶山

祠庙 编辑

社稷坛 编辑

在县西。

文庙 编辑

在乡校。

城隍祠 编辑

德恩古邑。

厉坛 编辑

在县北。

冢墓 编辑

甄萱墓 编辑

在县南十二里风界村。俗称王墓

古迹 编辑

古德恩 编辑

在今治东南十二里。

彩云乡 编辑

在县西二十五里。

古市津 编辑

皇华山西南。

大井 编辑

摩耶山古城下二里。俗云古国御井也。其地西有衰虎山,东有衰龙串

摩耶山古城 编辑

石筑。周五千七百十尺。内有二井。今废。

新增孝子 编辑

本朝姜应贞 编辑

中枢府之子也。年十七,父母遘疾,常侍药,终夜不寐,取粪尝之,焚香祷天,请以身代。及父母没,庐墓尽礼,不食盐菜。成宗初年旌闾。

烈女 编辑

高丽李氏 编辑

文成己妻。其夫死于乱,妻图其形,奠朝夕终身。事闻旌闾。

闵氏 编辑

金继佃妻。继佃早死,虽当雨雪,必亲祭墓乃食。事闻旌闾。

题咏 编辑

新名独揭恩 编辑

权克和诗:旧号兼称德,云云。

当户青山皆拱北 编辑

徐居正诗:云云,卷帘红日已生东。

怀德县 编辑

东至沃川郡界二十二里,南至全罗道珍山郡}}界三十里,西至公州界九里,北至文义县界二十九里。距京都三百二十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百济雨述郡一云朽浅新罗比丰郡高丽初改今名,显宗公州明宗二年置监务。本朝太宗十三年,例改为县监。

官员 编辑

县监、训导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雨述朽浅比丰

姓氏 编辑

本县李、任、黄、方、郭。

裵、金并驿

山川 编辑

鸡足山 编辑

在县东三里。镇山。世传天旱山鸣则必雨。

食藏山 编辑

在县南二十三里。

迭岘 编辑

在县东十二里。

童子庵岘 编辑

在县东八里。

利远津 编辑

在县北二十九里。俗号荆角津。源出全罗道茂朱县德裕山,至公州锦江,到舒川郡入海。

甲川 编辑

在县西五里。源出全罗道珍山郡新岘,至县西三里为船岩川,下流与荆角津合。

土产 编辑

紫草、讷鱼、地黄、茯苓、石铁出县北稷洞、安息香。

烽燧 编辑

鸡足山烽燧 编辑

东应沃川郡环山,北应文义县所伊山

楼亭 编辑

双清堂 编辑

在县东六里。县人宋愉别业。

朴彭年记:天地间风月最清,人心之妙,亦与之无异焉。拘于形气,累于物欲,于是焉能全其体者鲜矣。盖烟云四合,天地阴翳,而清风扫之,明月当空,上下洞彻,无纤毫点缀。其气象固未易形容,惟人之能全其心而无累者,足以当之而自乐之。故黄鲁直尝以此拟诸舂陵,而邵康节亦有《清夜》之吟,叹知味者之少也。

盖今世亦有知其此乐者乎?市津宋公愉本簪履之旧,而不喜功名,退居村野,今卅有馀年矣。其县曰忠清怀德,里曰白达。构祠堂于居第之东,以奉先世,置田数顷,以供祭祀之需。乃于祠东,别立堂凡七间,堗其中以宜冬而右辟之者三,豁其轩以宜夏而左辟之者三。庖厨湢浴藏祭器各有所,丹碧缭垣,华而不侈。每时祀与忌日,公必衣深衣,入其堂以斋,克敬克诚,凡所致享,皆遵礼经。且值佳节,必置酒邀客,或诗或歌,以洽乡党之欢。晩好禅学,淡漠其心,不以事物撄之,盖其性高明而外乎声利者也。中枢朴公堧扁其堂曰双清而诗之。

予闻而敛衽曰;“有是乎双清之说也!伯夷,圣之清者也。公其闻伯夷之风而兴起者乎?盖风而耳得之,月而目遇之。人皆知二物之清,而不知于吾一心有不羡乎彼者存焉。然则安知其知之者之不与不知者比也?今观公奉先之敬、娱宾之兴,其自乐之趣可知已。然濠上观鱼之乐,庄子不知鱼之乐,惠子亦不知,予何敢窥其涯涘哉?”

公之令胤主簿继祀,以予在末[6],俾记之。

学校 编辑

乡校 编辑

在县北一里。

驿院 编辑

贞民驿 编辑

在县西十里。

弥勒院 编辑

[7]屈坡院。在县东二十四里。南有楼。

河仑序:余尝归宁于乡,道过怀德县之东境。山川萦纡,草木荟蔚,中有路侠且险,路傍有院宇岿然出林表。予望而喜之,下马登楼,纳凉移时,览观溪山之胜,欲留诗,未暇而去,院名已忘之矣。今者前公州牧使黄君自厚以吾牧隐先生所著《弥勒院南楼记》来,请余题其后。余闻其形势,则余所尝登观者也。院之经营始末与夫黄氏父子兄弟慈爱友恭乐施于人,则先生之记尽之矣。今其孙又能体祖父之意,不唯修治不懈,而又作室于东西,以别男女之所次,且求诗搢绅间,欲益显其祖父之德之美,其志亦可尚已。

成石璘诗:知谁[8]起弊奂如新?怀德黄君[9]吉人。素蕰慈祥思济众,常存恻隐乐为仁。子孙勤俭家风勉,院宇高低地势因。闻说南楼最萧洒,何当徙倚爽精神?

郑以吾诗:逆旅楼高胜槪新,黄公缔构自先人。施无望报垂阴骘,行得如归饱至。千载姓名将不坠,一家慈孝岂非?监司更始锺馀庆,晩岁佳儿岳降神。

德昌院 编辑

在县西二里。

宠述院 编辑

在县北十一里。

荆止院 编辑

在县北二十七里。

馀儿院 编辑

在县南二十一里。

佛宇 编辑

法泉寺 编辑

鸡足山南。

凤住寺 编辑

鸡足山东北。

禅郞寺、高山寺、凤栖寺 编辑

俱在食藏山

祠庙 编辑

社稷坛 编辑

在县西。

文庙 编辑

在乡校。

城隍祠 编辑

在县北五里。

厉坛 编辑

在县北。

古迹 编辑

西峯部曲 编辑

在县东二十一里。

兴仁部曲 编辑

在县东十八里。

针伊所 编辑

在县北十八里。

鸡足山城 编辑

石筑。周一千九百六十九尺,高十六尺。内有一井。今废。

题咏 编辑

俗厚见民风 编辑

南智诗:庭空知讼简,云云。

树老石顽知县古 编辑

李承召诗:峻岭逾来大野宽,一村桑柘俯溪湾。云云,庭空人静讶官寒。青阴满地松千尺,碧色侵阶竹数竿。独凭雕栏无个事,时看斗雀堕檐端。

镇岑县 编辑

东至公州界十一里,北至同州界十里,南至全罗道珍山郡界二十二里,西至连山县界十六里。距京都三百九十七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百济真岘县真,一作“贞”新罗镇岭,为黄山郡领县。高丽初改今名。显宗九年属公州,后置监务。本朝太宗十三年,例改为县监。

官员 编辑

县监、训导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真岘镇岭杞城贞岘

姓氏 编辑

本县金、李、沈、田、任、刘。

山川 编辑

产长山 编辑

在县西五里。镇山。峯腰有一岩,谚传鸡龙生此岩,故为名。

所足山 编辑

在县南五里。

押岾山 编辑

在县南二十二里。一名安平。山之南乃全罗道珍山郡境。

鸡龙山 编辑

在县西十五里。

三岐山 编辑

在县南二里。

龙头川 编辑

在县北三里。

甑山川 编辑

在县南十五里。源出全罗道珍山郡大芚山,入车滩

车滩 编辑

在县南九里。其源有二:一出公州鸡龙山,一出安平山。合于县南五里,又北流入于怀德县甲川

土产 编辑

蜂蜜、茯苓、安息香、白玉出三岐山

新增绿矾出县南十六里蔚于洞

学校 编辑

乡校 编辑

在县南二里。

院宇 编辑

吾山院 编辑

在县东九里。

支石院 编辑

在县西十五里。

佛宇 编辑

正觉寺 编辑

押岾山

晦见寺、悬寿庵 编辑

俱在鸡龙山

祠庙 编辑

社稷坛 编辑

在县西五里。

文庙 编辑

在乡校。

城隍祠 编辑

在县南五里。

厉坛 编辑

在县北。

题咏 编辑

独有山川如旧识 编辑

金自知诗:杞城千古邈天隅,民户萧条野半芜。云云,迷津且莫问田夫。

野阔树如荠 编辑

李承召诗:云云,山空溪响雷。

连山县 编辑

东至镇岑县界二十二里,至全罗道珍山郡界三十五里。南至同道高山县界十九里,至恩津县界二十六里。西至尼山县界十七里。北至公州界三十二里。距京都三百九十八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百济黄等也山郡新罗黄山郡高丽初改今名。显宗九年属公州,后置监务。本朝太宗十三年,例改县监。

官员 编辑

县监、训导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黄等也山黄山

姓氏 编辑

本县宋、徐、黄、孙、高、任。

广炤任。

驿

形胜 编辑

山川雄丽 编辑

郑以吾《乡校记》。

地少平旷 编辑

李詹《义仓记》。

山川 编辑

鸡龙山 编辑

在县北二十七里。我太祖初即位,欲移都于山南,车驾亲巡卜吉,略定基址,肇兴工役,乃以漕运路远而罢之。至今号其地为新都,沟渠础砌犹在。

黄山 编辑

一云天护。在县东五里。

新罗金庾信将兵,与苏定方百济百济将军阶伯御罗兵于黄山之野,设三营,四战皆胜,兵寡力屈而死。

甄萱高丽太祖,讨其子神剑,神剑兵败而降。忧满发疽,数日卒于黄山佛舍。

兜率山 编辑

在县东十五里。有古城基。

马皋坪 编辑

在县西十九里。北距尼山,南距恩津

布川 编辑

在县西二十六里。源出恩津县东,入同县私津

草浦 编辑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鸡龙山,入私津

居士里川 编辑

在县南十里。源出全罗道高山县龙溪川,入私津[10]

潜渊 编辑

在县北十五里。详见公州

土产 编辑

苎、银口鱼、自然铜、蜂蜜、蟹、地黄。

新增绿矾出县东二十里大也洞

城郭 编辑

北山城 编辑

在县北三里。石筑。周一千七百四十尺,高十二尺。内有一井、军仓。地险阻。

学校 编辑

乡校 编辑

在县北一里。

郑以吾记:连山明府朴侯治郡之明年,谓其郡人曰:“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学之兴废。所谓国有学、术有序、党有庠、家有塾者,此三代盛时之制也。方今圣明在上,斯文向用,内而成均,外而州郡,莫不有学。是郡也,前朝太祖及我太上王皆欲定都之地也。观山川之雄丽,可以知人才之有作,独无学校可乎?”因讯其故址,则郡北有山,节然出云雨上,其地隆然而亢爽。即其故址,谋所以新之,郡人喜幸,而奔走听命,犹恐或后。取材于山,输瓦于废寺,某年某月,连山之学成。辟其后,以为夫子之殿;敞其中,以为堂筵之所。奠菜登降,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讨论揖让,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于是属臧获几户而复之,以专诸生之任使;聚经书而藏之,以便诸生之习读。治郡务,决民讼,有日力,则辄至于学,引子弟讲明不倦,可谓知所本矣。

友人前扶馀监务权君可均人也。属笔于余,请记其事。呜呼!余岂知言者哉?然吾闻之,天下之人才不为少,其性质之美者,亦何限也?但不知务学,所以不能有成。况寒乡后进虽有志于学,为守令者,非有以磨砺而成就之,鲜有不没而无闻者矣。是以为政之要,必本于学,而教学之法,必本于人。苟磨砺变化而使趋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深,功至于积,则礼让兴行,风俗淳美,人才之出,亦有以驯致矣。夫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孟子曰:“人皆可以为。”盖观于己而知之也。第不知后侯而至者,能有以继侯之志否也。

侯名,尝折节好学,敏于立事。君子谓是举也得为政之本焉,乌有得其本而遗其末者哉?宜乎书以示方来,且识岁月也。

驿院 编辑

平川驿 编辑

在县西十里。

郑枢《平川驿值雪》诗:行行度平陆,滕六散天花。拥马疏还密,迎人整复斜。苍茫云际寺,荡漾水边家。远惜离群雁,冲寒宿晩沙。

般若院 编辑

在县西二里。

草浦院 编辑

草浦南岸。

布川院 编辑

布川东岸。一名沙梯

佛宇 编辑

开泰寺 编辑

天护山。有高丽太祖真殿。

高丽太祖十九年,征百济大克获,河内三十馀郡及渤海国人皆归顺。乃命有司创开泰寺,亲制愿文手书。略曰:生遇百罹,未堪多艰。兵缠土郡,灾扰辰韩。人莫聊生,室无完堵。云云。证天有誓,刬平巨孽,拯涂炭之生民,恣农桑于乡里。上凭佛力,次仗玄威,二纪之水击火攻,身蒙矢石;千里之南征东讨,亲枕干戈。丙申秋九月,于崇善城边,与百济兵交[11]。一呼而凶狂瓦解,再鼓而逆党冰消,凯唱浮天,欢声动地。云云。萑蒲寇窃,溪洞微凶,改悔自新,寻怀归顺。某也志在于搦奸除恶、济弱扶倾,不犯秋毫,不伤寸草。云云。答佛圣之维持,酬山灵之赞助,特命司局刱造莲宫。乃以天护为山号,以开泰为寺名。云云。所愿佛威庇护,天力扶持。云云。

佛庵寺、上庵寺、万云寺 编辑

俱在鸡龙山

孤云寺 编辑

天护山

祠庙 编辑

社稷坛 编辑

在县西。

文庙 编辑

在乡校。

城隍祠 编辑

在县北。

厉坛 编辑

在县北。

古迹 编辑

广炤部曲 编辑

在县北十三里。今称豆磨村

古义仓 编辑

在县西城内里

烈女 编辑

本朝许氏 编辑

大司宪许应之女。适士人金问,年十七,夫亡。父母哀之,欲嫁约已定。许氏知之,负孩儿,奔往舅家终身。事闻旌闾。

题咏 编辑

田多自古称多稼 编辑

李穑诗:连州连山拥平野,云云。春风绿浪涨弥漫,秋日黄云屯䆉䅉。桑阴漠漠夏[12]凉,蚕箔层层满堂舍。夫勤妇苦营生理,促织又吟明月夜。小儿牵牛将出栏,大儿牧马能纵靶。里中父老迭相邀,醉饱何曾更辞谢?自知风俗尚淳厖,不恨容仪无酝籍。桃花流水安在哉?直与朱陈相上下。白头牧隐思一游,击壤讴歌美风化。

荒陂积雪留人迹 编辑

郑枢诗:乌帽穿林光隐见,残鞍随路响高低。云云,浅水明霞乱马蹄。

尼山县 编辑

东至连山县界十一里,南至同县界十六里,西至石城县界二十五里,北至公州界十里。距京都三百七十七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百济热也山县新罗改今名,为熊州领县。高丽显宗九年,仍属公州,后置监务。本朝太宗十四年,合石城,号尼城县。十六年复析置县监。

官员 编辑

县监、训导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热也山、尼城、鲁山。

姓氏 编辑

本县兪、柳、方、文、河。

猪井赵。

山川 编辑

鲁山 编辑

在县北五里。镇山。一名城山

接枝山 编辑

在县北三里。

高海浪 编辑

在县南三里。大阜斗起,路出其上。

长者池 编辑

在县南十五里。长七百六十尺。灌漑甚广。

大川 编辑

在县东五里。源出鸡龙山,入恩津县私津

石桥川 编辑

在县北六里。源出县北金堀伊,入石城县水汤浦

并井 编辑

在县南八里。两井夹出,因以为号。

土产 编辑

出县南泉洞、苎、蟹、鲫鱼。

城郭 编辑

鲁山城 编辑

石筑。周一千九百五十尺,高八尺。内有四井。

烽燧 编辑

城山烽燧 编辑

南应恩津县皇华山,北应公州月城山

学校 编辑

乡校 编辑

在县北二里。

院宇 编辑

吾德院 编辑

在县南十里。

弓井院 编辑

在县北九里。

佛宇 编辑

塔寺。在城山

祠庙 编辑

社稷坛 编辑

在县西。

文庙 编辑

在乡校。

城隍祠 编辑

城山

厉坛 编辑

在县北。

古迹 编辑

猪井所 编辑

在县南十四里。今称马本村

登水所 编辑

在县南十三里。今称得尹村

名宦 编辑

本朝芮承锡、庆延 编辑

扶馀县 编辑

东至公州界二十四里,至石城县界十五里。南至林川郡界二十里。西至青阳县界三十七里,至鸿山县界十九里。北至定山县界二十一里。距京都三百九十六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百济所夫里郡一云[13]百济圣王熊川来都之,号南扶馀义慈王时,新罗金庾信苏定方攻灭之,师既去,新罗尽得其地。文武王十二年置摠管,景德王改今名为郡。高丽显宗九年属公州明宗二年置监务。本朝太宗十三年,例改县监。

官员 编辑

县监、训导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所夫里、南扶馀、半月、泗泚泚,或作“沘”、馀州见遗事

姓氏 编辑

本县沈、李、徐、全、邢、曺、高、表。

形胜 编辑

炭岘白江 编辑

成忠义慈王书。详人物下。

山川 编辑

扶苏山 编辑

在县北三里。镇山。东岑有坡陀处,号迎月台。西岑曰送月台

炭岘 编辑

在县东十四里。公州境。

浮山 编辑

古省津北岸。

望月山 编辑

在县东十五里。又见石城县

鹫灵山 编辑

在县西二十里。

乌山 编辑

在县南七里。

罗所岘 编辑

在县西三十里。

白马江 编辑

在县西五里。良丹浦金刚川公州锦江合流为此江,入林川郡界为古多津

古省津 编辑

泗泚河。在扶苏山下。

百济义慈王时,有鱼死浮水上,长三丈。食者死。又水色变,为赤如血。

大王浦 编辑

在县南七里。源出乌山西,入白马江

百济武王每率群臣,游泗泚河北浦,宴飮以乐,醉必鼓琴自歌,令从者起舞。时人因此,称为大王浦

光之浦 编辑

在县东北七里。

良丹浦 编辑

在县西七里。源出罗所岘

金刚川 编辑

在县北二十三里。

石滩 编辑

在县东十二里。白马江上流。

高丽正言李存吾上书论辛旽,贬长沙监务。后居于此,构亭滩上,优游啸咏,以终其身。尝有诗曰:“百济古国长江曲,石滩风月闲几年?野火烧原平如掌,时有觳觫耕菑田。我来构亭探胜景,万景媚妩争来前。云烟明灭蛟蛇窟,山翠空濛浮远天。白沙岸断浦潊入,杰石逦迤横江边。扁舟南转袅窕,石栏桂柱临澄渊。石佛应见义慈代,惟有野鹤来参禅。忆昔将航海至,雄兵十万鼓渊渊。都门一战谩倾国,君王拱手被拘挛。神物惨淡亦不守,石上遗踪犹蜿蜒。落花岩下波浩荡,白云千载空悠然。”

郑道传诗:石面立削铁,滩流奔长虹。滩头横渔艇,滩上[14]茅宫。高人抱清疾,归来卧其中。朝游欣浩荡,夕眺惊明灭。天炎挹孤爽,潦尽流皓月。春水碧于蓝,何如飘朔雪?宴坐玩奇变,逝者无停时。独有双白鸥,飞来长在玆。嗟我不如鸟,未去空相思。

郑梦周诗:春风苦忆李长沙,徙倚南楼日欲斜。宣室承恩应未远,石滩明月不须夸。

李稷诗:李氏新罗大姓昆,先生节义又殊调。击奸秀实竟违时,避世严陵便垂钓。事去高名并日星,滩空两岸唯蓬藋。承家忠孝有鸡城,馀庆无穷前可料。

安鲁生《石滩亭记》:余既冠北学,所居与先生不数里。时先生总角,不事游戏,好读书。一见我,便欣欣若旧识然,予亦知其将为英物,相与友善。

明年春,同中司马试。先生语我曰:“石滩者,吾先子别业也。在公山锦江之西、扶馀半月之东,其源出自鸡龙,经公山之南,折而西,乃与锦江合,洄洑而南入于海。昔吾先子以谏官退而居之,构亭其上,日登览,对青山,临长流,畅叙幽情地也。予小子亦以不才得拜谏大夫,言事不中,遂归于此,欲继先子之志,若将终身。遭遇圣明,举臣于石滩之中,置之廊庙之上,序于勋列,锡爵鸡林,绘形凌烟,爵禄之荣,光于祖宗,敢不愧于中心乎?一石滩耳,以先子之贤,志犹未就而遂废。以吾愚拙,特起于其间,以至于此,予窃怪焉。子为我记其事。”

予曰:“尝闻廷议曰:‘某东国之谏臣也。当委质前朝之日,玄陵惑于逆,国事日非,如有斥言者,辄中伤之,虽号义士,皆畏祸而莫敢言。某以正言慨然倡义,奋不顾身,上书劾之。谏辞切直,果见乖忤,贬于长沙。未几,宥还于石滩,逍遥徜徉。及其终也,因愤而疾,欻起大呼曰:‘灭乎?’ 侍者曰:‘尚炽。’ 还卧曰:‘灭,吾乃亡耳。’ 自始疾至易箦,如是者数矣。’然则忠诚义气[15]至死不变,是发乎天性,非假而行之者也。既而诛,玄陵悔悟,即赠谏议大夫。又御笔特书曰 ‘谏臣某之子某为掌服直长’者,玄陵虽不即从谏,诛除首恶,悔悟于后,荣其死而宠其孤,亦贤君也欤!

人有言曰:‘璞玉之美,则虽不见之者,皆知温润之美也。有言圣贤之尊,则虽昏愚,亦知有道德之贵也。’是以伯夷叔齐,一西山之饿夫也,人到于今称之。公之先子,虽殁于石滩,当时见而知之者与今闻而知之者,咸服其义,称道不已者,以其有伯夷之风也。且屈伸往来,理之自然。不往何来?不屈何伸?况父子,一气之分也,岂可以父子之屈伸二之而观哉?是知先子之屈于前日,将以致伸于今日也,先生何怪焉?先生之忠义,内可承家业,上不负君命,永为王佐之才,流风馀庆必与石滩并流而不息矣。予于先生,乌可苟悦?”

既书其事,仍有所冀,于是乎书。

土产 编辑

苎、苇鱼、鲈鱼、石首鱼、秀鱼、白鱼、茯苓、鲫鱼。

学校 编辑

乡校 编辑

在县西一里。

驿院 编辑

恩山驿 编辑

在县西十五里。

龙田驿 编辑

在县东八里。

古省院 编辑

古省津岸。

福泉院 编辑

在县北三十里。

金刚院 编辑

金刚川岸。

桥梁 编辑

良丹津桥 编辑

金刚川桥 编辑

佛宇 编辑

崇角寺、道泉寺 编辑

俱在鹫灵山

惊龙寺、普觉寺、望月寺 编辑

俱在望月山

虎岩寺 编辑

虎岩山天政台下。有一岩,其上有虎迹,故名。

高兰寺 编辑

扶苏山

望心寺 编辑

鹫灵山

祠庙 编辑

社稷坛 编辑

在县西。

文庙 编辑

在乡校。

城隍祠 编辑

扶苏山顶。

厉坛 编辑

在县北。

古迹 编辑

半月城 编辑

石筑。周一万三千六尺。即古百济都城也。抱扶苏山而筑,两头抵白马江,形如半月,故名。今县治在其内。

甑山城 编辑

在县西十四里。石筑。周一千二百六十九尺,高十尺。内有一井。今废。

青山城 编辑

在县东一里。石筑。周一千八百尺,高五尺,内有三泉,有军仓。

天政台 编辑

县北十里许。江北绝𪩘有岩如台,下临江水。谚云百济时欲拜宰相,则书当选者名,函封置岩上,须臾取看,名上有印迹者为相,故名。或称政事岩

钓龙台 编辑

虎岩顺流而南,至于扶苏山下,有一怪石跨于江渚。石上有龙攫之迹,谚传苏定方百济,临江欲渡,忽风雨大作,以白马为饵,而钓得一龙,须臾开霁,遂渡师伐之。故江曰白马,岩曰钓龙台

落花岩 编辑

在县北一里。钓龙台西有巨岩,谚传义慈王兵所败,宫女奔迸,登是岩,自堕于江,故名。

自温台 编辑

在县西五里。自落花岩顺流而西,有怪岩跨于水渚,可坐十馀人。谚传百济王游于此岩,则岩自温,故名。

义盐仓古基 编辑

在县东十里。旧收沿海各邑盐,和籴。

石田部曲 编辑

在县西十里。今称乃卜只村

枫枝所 编辑

在县南十里。

新增苏定方碑 编辑

在县西二里。唐高宗定方新罗金庾信百济,灭之,立石纪功。

人物 编辑

百济成忠 编辑

义慈王与宫人淫荒耽乐,飮酒不止,佐平成忠极谏,王怒囚之狱中。忠将瘦死,上书曰:“忠臣死不忘君,愿一言而死。臣观时察变,必有兵革之事。凡用兵,审择其地,处上流而迎敌,然后可以保全。若异国兵来,陆路不使过炭岘一云沈岘。水军不使入白江一云伎伐浦,据其险隘以御之,然后可也。”王不省。及兵过炭岘白江,乘胜薄城,王知不免,叹曰:“悔不用成忠之言,以至于此。”

阶伯 编辑

阶伯百济为达率。苏定方新罗兵来伐,阶伯为将军,至黄山之野,设三营。遇新罗兵将战,誓众曰:“昔句践以五千人破七十万众,今日宜各奋励决胜,以报国恩。”遂鏖战,无不以一当千,兵乃却。如是进退,至四合,力屈而死。

兴首 编辑

义慈王时为佐平,以罪流古马弥知县。及兵至德物岛,王遣人问战守之宜,兴曰:“白江炭岘,一夫单枪,万人莫当。宜简勇士往守之,使兵不得入白江兵不得过炭岘。大王重闭固守,待其粮尽卒疲,然后奋击之,破之必矣。”大臣等曰:“兴首久在缧绁之中怨王,其言不可用也。”王然之,遂至于灭。

福信 编辑

武王之从子。义慈既降,福信与浮屠周留城,迎王子扶馀丰,立为王,引兵围刘仁愿于都城。及刘仁轨新罗合击之解围,福信退保任存城,自称霜岑将军,后为所杀。

黑齿常之 编辑

西部人,长七尺馀,骁毅有谋略。义慈时,为达率兼风达郡将。苏定方义慈,因纵兵大掠,常之与十馀人遁去,啸聚逋亡,依任存城山自固,不旬日,归者三万。定方攻之弗克。遂复二百馀城,与别部将沙咤相如福信。龙朔中,高宗遣使招谕,乃诣刘仁轨降。

迟受信 编辑

刘仁轨白江,遇兵之救扶馀丰者,四战皆克。脱身而走,王子扶馀忠胜忠志等与人并降,独迟受信任存城。地险城固,粮储又多,攻之三旬不下。及城陷,委妻子,奔高句丽

寓居 编辑

高丽李存吾 编辑

详石滩下。

孝子 编辑

高丽徐恭 编辑

父得狂疾,割手指,和药以进,疾愈。旌门。

新增烈女 编辑

本朝李氏 编辑

甲士朴元亨妻也。夫得恶疾,断指和药以进,病愈。今上十四年旌闾。

题咏 编辑

大王浦月空秋夜 编辑

闵思平诗:云云,政事岩花几艶阳?今日两三家索寞,当时十万户懽康。

钓龙台下江自波 编辑

李谷诗:青丘孕秀应黄河,温王生自东明家。扶苏山下徙立国,奇祥异迹何其多?衣冠济济文物盛,潜图伺隙倂新罗。在后孱孙不嗣德,雕墙峻宇纷奢华。一[16]金城如解瓦,千尺翠岩名落花。野人耕种公侯园,残碑侧畔埋铜驼。我来访故辄拭泪,古事尽入渔樵歌。千年佳气扫地尽,云云。

歌楼舞殿随烟飞 编辑

李承召诗:海东表里雄山河,三方割据开邦家。不念辅车相依势,干戈日日攻战多。金汤一朝俱失险,壁上立帜皆。云云,珠翠不复争纷华。可怜鱼腹埋香魂,化作春风江上花。当时不用成忠计,想必飮恨摩铜驼。兴亡万古孤城在,大平今得闻弦歌。白江江上月如练,渔舟点点随烟波。

新增兴亡已空馀铜驼 编辑

崔淑生诗:扶苏山下大江河,形胜尽属农夫家。当时甲观连云处,年年耕出珠玑多。龙争虎斗呑不得,至今云物犹森罗。骊山宫杨太真临春阁张丽华。尤物终成亡国媒,香魂飞作狂风花。一片岩石亦殷鉴,云云。晩放孤舟载古愁,听尽隔江女歌。迎月台前一轮月,夜来依旧舒金波。

石城县 编辑

东至尼山县界十六里,南至恩津县界二十四里,西至林川郡界十二里,北至扶馀县界十七里。距京都三百九十二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百济珍恶山县新罗石山,为扶馀郡领县。高丽初改今名,显宗九年属公州明宗二年置监务,后罢之。恭愍王二十年,以扶馀监务来兼。恭让王二年,复置监务。本朝太宗十四年,合尼山尼城。十五年,以古多津为往来要冲,复析为县监。

官员 编辑

县监、训导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珍恶山石山

姓氏 编辑

本县李、卢、郑、白、石。

朴、李幷续

山川 编辑

望月山 编辑

在县北十三里。

波镇山 编辑

在县西四里。

佛岩山 编辑

在县南八里。

白也岘 编辑

在县西六里。

太祖峯 编辑

在县北九里。

凤凰岩 编辑

在县东五里。

藏军洞 编辑

在县北九里。与太祖峯相对,中有大路。洞门曲侠,行人见之,疑若无洞。冞入其内极广阔,可藏万馀兵。世传苏定方百济时,藏兵于此,故因以为号。

观音浦 编辑

在县南门外。源出县北正觉洞,入猪浦

仓浦 编辑

在县西十里。熊津下流。

水汤浦 编辑

在县东七里。尼山县石桥川之水与甑山川合流为此浦。

猪浦 编辑

在县南二里。水汤浦观音浦合流为此浦,入古多津

甑山川 编辑

在县东六里。其源有二:一出扶馀县元息洞,一出县北禾洞。入水汤浦

古多津 编辑

在县西十二里,详林川

莲池 编辑

在客馆前。

土产 编辑

苎、铁产县南三山里、苇鱼、石首鱼、白鱼、蟹、秀鱼、鲫鱼、地黄、安息香。

新增宫室 编辑

客馆 编辑

崔淑生诗:雨后轩窗生晩寒,客怀孤寂独凭阑。穿林戏鹊飞相逐,压砌丛篁湿未干。世事纷纷元有数,春愁黯黯自无端。明朝依旧东风路,好个青山眼界宽。

○黄昏飞雨更漫天,滴滴檐声客枕边。灯火青荧时欲晦,羁愁浓淡自相连。东风芳草迷千里,白发他乡送一年。万死归来逢圣主,此身那得老云烟?

学校 编辑

乡校 编辑

在县北一里。

院宇 编辑

水汤院 编辑

在县东十三里。

临江院 编辑

在县西十二里。

桥梁 编辑

观音浦石桥 编辑

水汤川石桥 编辑

在县东十三里。

猪浦川石桥 编辑

在县南五里。

佛宇 编辑

正觉寺、郡觉寺、兜率庵 编辑

俱在望月山

祠庙 编辑

社稷坛 编辑

在县西。

文庙 编辑

在乡校。

城隍祠 编辑

在县北七里。

厉坛 编辑

在县北。

孝子 编辑

本朝田汉老 编辑

年九岁,父得泄痢,汉老尝粪。及殁,不食盐菜,三年庐坟。十三岁,母殁,亦如之。事闻,特拜司勇。

题咏 编辑

桑柘烟深作一村 编辑

李孟常诗:男耕女织送朝昏,云云。

燕岐县 编辑

东至清州界十五里,至文义县界十五里。南至公州界十三里。西至同州界十三里。北至全义县界二十六里。距京都二百八十七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百济豆仍只县新罗改今名,为燕山郡领县。高丽显宗清州明宗置监务,后以木州监务来兼。本朝太宗六年,析置监务。十四年,幷于全义,改称全岐。十六年复析为县监。

官员 编辑

县监、训导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豆仍只全岐

姓氏 编辑

本县全、耿、苌、河、魏。

金、康并续

开京

风俗 编辑

民勤稼穑 编辑

无告讦之风 编辑

山川 编辑

城山 编辑

在县东一里。镇山。

元帅山 编辑

在县南五里。

高丽忠烈王十七年,哈丹侵轶。王请兵于世祖遣平章薛阇干,领兵来助。王以韩希愈金忻等将三军偕兵,与兵战于县北清州之界正左山下,大捷追至公州熊津,伏尸三十馀里,斩获不可胜计。俗至今呼驻军之地,为元帅山

尹颀诗:停骖西望燕岐山,浮云霭色何苍苍?路人咨嗟行复止,云是前年大战场。贼骑来时知几万?满空旌纛云飞扬。初从江东掠四境,一经[17]作丘墟荒。夸雄恃力屯此地,气势赫赫谁敢当?幕中美人绝世色,车中金帛兼四方。纵情耽乐日不足,烹万牛兮复千羊。黄金甁,白玉斝,醉舞高歌游兴长。天兵一举俱溃散,何异巨辙摧螗螂?笑哉区区不量力,计穷一朝就灭亡。吾君德业配两仪,坐令四海富农桑。闾阎煕煕共乐业,商旅不复行赍粮。愚儒何幸逢圣代?更睹中天日月光。行歌圣德祝君寿,愿君万岁寿而昌。

龙帅山 编辑

在县南三里。

正左山 编辑

在县北十五里。

五峯山 编辑

在县北十三里。

屯智山 编辑

在县南五里。

东津 编辑

在县东五里。其源有三:一出镇川县头陀山,一出清州赤岘,一出全义县南。流入于公州锦江

土产 编辑

磁器、陶器、蟹。

楼亭 编辑

燕喜楼 编辑

在客馆东。

申槪诗:十载重登百尺楼,世情人事水奔流。独怜 元帅青山色,万古兴亡只么留。

○含杯转觉此心宽,把镜还羞久客颜。不用更登楼上望,北来何限有云山?

学校 编辑

乡校 编辑

在县西一里。

驿院 编辑

金沙驿 编辑

在县南五里。

松岘院 编辑

在县北二十一里。

新院 编辑

在县东十四里。

东津院 编辑

在县东五里。

佛宇 编辑

安禅寺、兴泉寺 编辑

俱在五峯山

祠庙 编辑

社稷坛 编辑

在县西。

文庙 编辑

在乡校。

城隍祠 编辑

在县东一里。

厉坛 编辑

在县北。

古迹 编辑

土兴部曲 编辑

在县北十三里。

燕川所 编辑

在县南十里。

城山城 编辑

石筑。周二千六百七十一尺。今废。

名宦 编辑

本朝许晩石 编辑

为政勤俭。县北十五里,防川大堤,灌注千馀顷,堤在清州之境。其始筑也,晩石亲督之,人千百为群,发不逊语,折晩石所据胡床。晩石弯弓逐之,人不敢近。堤成,民赖其利,至今称颂。

新增人物 编辑

本朝金俊孙 编辑

登第。参靖国功,封燕城君,官至知中枢府事。

题咏 编辑

水入锦江明 编辑

徐居正诗:行多险,燕岐路自平。山连鸡岫翠,云云。有客频来往,何时了送迎?凄凉孤馆夜,恼杀远游情。

附录 编辑

  1. 《东国舆地胜览》“混第子华之曾孙”原作“彦冲子华六代孙”。
  2. 《东国舆地胜览》“溪”原作“鸡”。
  3. 《牧隐稿ㆍ僧有办来……作短歌以记之》“烛”原作“足”。
  4. 《牧隐稿ㆍ僧有办来……作短歌以记之》“克”原作“充”。
  5. 《牧隐稿ㆍ僧有办来……作短歌以记之》“惊”原作“警”。
  6. 《东文选ㆍ双清堂记》“属”原作“不鄙辞拙”。
  7. 此处应漏“一”字。
  8. 《独谷集ㆍ次怀德屈坡院南楼诗韵》“知谁”原作“谁知”。
  9. 《独谷集ㆍ次怀德屈坡院南楼诗韵》“号”原作“是”。
  10. 《东国舆地胜览》“私津”原作“鸡山”。
  11. 《补闲集》“陈”原作“阵”。
  12. 《牧隐稿ㆍ连州歌》“阴”原作“风”。
  13. 《东国舆地胜览》“泚”原作“沘”。
  14. 《东文选ㆍ石滩为李正言存吾作》“起”原作“寄”。
  15. 《石滩集ㆍ石滩亭记》“义气”原作“节义”。
  16. 《东文选ㆍ夫馀怀古》“日”原作“旦”。
  17. 《东国舆地胜览》“变”原作“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