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托尔斯泰之逃亡 | 国外大事记 1915年10月15日 |
国内大事记 |
|
国外大事记
记者
▲巴尔干半岛之风云
巴尔干半岛诸国,以种族、语言、宗教不同之故,向分两党。又以列强之势力,蟠踞于后。其举动多不能准独立自由之意志以行。自颇斯利亚一弹,肇欧洲战祸,未几孟的尼哥即随塞尔维亚加入战局。其馀诸国若布加利亚,若希腊,若罗马尼亚,迄今一载有馀,曾执中立之态度。而德奥及协约国两方,时以利诱,殊未能一日忘情于彼也。迩日阅《欧洲战报》,知布加利亚备战,希腊调兵,而罗马尼亚且听布侨假道以归。沉沉战雾,渐笼罩于半岛一隅。其结果如何?固难推测。要于军事上有绝大之关系,可以断言,爰将布、希、罗三国之情状,分记于下:
(一)布加利亚 年来布王飞蝶南,志在恢复从前之兵力、财力。整军经武,不遗馀力。对内排除一切党争,对外与土国释仇寻好。不仅与德商订约,开采皮尼克煤井及建筑埃琴海拉高斯港,并商借德款四万万马克,让与建筑至埃琴海之铁路权。迨欧战发生,其事中止,协约国利用此时机,大施运动,而英伦尤以补助布国财政为排除德国之政策。但布人夙以马基顿人多布之同种,志在必得而后已。果协约国能迫令希腊、塞尔维亚割弃马基顿,以偿其宿愿,其外交或可收效。乃因循坐误,俾土国容忍布国之要求,与之订约,割让拉特亚加气铁路以西之地。布国遂一面准备派员,据新约前往接收管理,一面下全国动员令。前月二十二日夜,布王发出谕旨,征集二十八班兵士,即国人自二十六岁至四十七岁体力强壮者,悉令从军。时驻德布使,令布侨立即取道奥京及罗马利亚归国。虽首相及驻英布使均声明此次下动员令,乃欲守武装中立,效荷瑞所为,而援德奥攻塞之心殊不可掩。征诸二十二日柏林来电,云塞政府宣布,布塞边界为战域,布国已驻兵塞界。二十三日雅典来电,云布国已征集步兵十万人,骑兵数团,开离苏菲亚。益信其言之非真也。果于二十七日,柏林得苏亚消息,土国割地与布国之约,先一月于狄摩达克正式签字。逾日,驻马基顿领事托辞归国,并简命波里斯王太子为布军总司令,索斯吐夫将军为参谋总长,波格底尔将军为塞边
界总司令。十月一日,英外部大臣葛雷宣言,谓顷得报告,日内德奥军官纷纷抵布,意在指挥布国陆军。此种行动,与德国前在土国所行者无异。越二日,驻布俄使奉政府命,递交哀的美敦书于布政府。限二十四小时内,与俄之敌国断绝关系,并辞退俄之敌国在布军官,否则俄使应率使署及领署人员出境。翌日,英法驻布公使,均有公文照会布政府,辞意谓布国如不遵俄国之哀的美敦书办理,则本国与俄国受同一之影响,行将与俄使同离布境。至五日午后二时,布政府答复俄国之复文交与俄使,俄使不能满意。当即照会布政府,谓俄布关系业已决裂,无相商之馀地。六日晨,驻布塞使请发护照出境,协约国各公使均于翌晚出离布京,惟俄使因病暂留。同时闻德布两国缔结条约,布国允将铁路供德国之用,且与德军三十万人,同攻塞国。罗国如出干涉,德国应另派三十万人拒之。布国所得之报酬,为占领希塞之马基顿,将来且可自由与希腊解决交涉。并闻俄国巡舰两艘,以炮击布国伐拉港。至此德奥外交,可谓成功。而协约国在巴尔干之势力,已失坠而无余矣。
(二)希腊 希王昆士坦廷,开战以来即主严守中立。苟与本国无关,则不问战局之变迁如何。惟就彼国数月以来之政局观之,内阁屡次更迭,国王是否有主断国家大事之权,不受他国之暗中牵制,是一疑问也。溯六月六日,顾拉利斯内阁成立,当时内阁宣言,谓“前首相维尼柴洛,意在得斯米奴那并小亚细亚十二万五千方密达之地,愿割让加哇拉于布加利亚。殊不知吾侪既望得斯米奴拉并小亚细亚之地,而加哇拉又不愿让。”法外部机关报即评曰:“此种问题,全属子虚。维尼柴洛未尝以让一部领土与布加利亚之意,通告三协约国。”未几,顾氏于政府党事务所前集众演说曰:“维尼柴洛若不受他国之怂恿,何以无条件及保障将引希腊人战争之中!”十六日夜,维氏归自米气连,代自由党领袖列布利斯演说驳之。十八日,国王敕国会休会至八月十八日,并准外部大臣辞职,命首相兼任。维氏随于自由党开大会,以政府专权藐视舆论,非立宪行为之辞诘责。顾氏力辨国会休会之命乃因国王养病于独概利亚,为不得已之处置也。未逾两月,顾拉利斯内阁辞职,国王命维氏组织内阁,以首相兼任外部大臣。维尼柴洛者,夙倡大希腊主义,协约国以好友称也。前月布加利亚下全国动员令时,全国震惊,国王召维氏及参谋部密商,旋由维氏开阁议。英法俄公使均访维氏,会商一切。二十三日夜,国王署定动员谕旨,下议院拟开会宣布戒严令。国家银行发出英金六十五万磅,以供急需。逾日,驻英希使,以政府发来布既动员希腊不得不踵行之电文交英外部大臣葛雷。二十七日,协约国各公使通告希政府,谓希塞两国如被攻,协约国即以步、炮军登岸援助,且即供给希腊应需之款。同日柏林来电云,希布两国辟中立区域办法,乃系希腊参谋部建议奏准希王,由布国认可,允希腊占领塞国杜凡河与巨其河间之塞境。并云希腊决意严守中立,曾受迫不为屈。十月五日,首相维氏
在下议院宣告法军在萨洛尼加登岸及协约国取消与布国提议事件等事。反对党领袖谓政府无重要理由陷国家于战局。首相当即力辟此言,反复声明希腊地位之危险及对于塞国之责任。下议院旋通过信任政府之议案。翌日,维氏人觐,国王忽告以内阁之政策不能全用,于是维氏往下院报告己与国王意见参差之理由,内阁因以辞职。当日国王接受辞职书,即与前任各首相会商,决议令萨米斯组织混合内阁。七日,正式发表任命萨氏为总理大臣兼外部大臣,新内阁组织告成,且罗致反对党领袖。若是,则前日路透电所称希王与首相维氏意见相同,在此危局,可为欣慰,不几成虚语欤!
(三)罗马尼亚罗马尼亚,立国于巴尔干半岛,军事占重要之位置,不在布加利亚之次。君士坦丁之运命何如?一视罗马尼亚之向背。职此德、奥、俄三国,图谋罗国党附之心,始终不怠。在德奥一方,德国曾运二军团驻匈罗国境,迫之以威。奥国则于七月八日,提出二种条件与罗政府协商。第一,罗国在战期内确守中立,奥国当让与布课威那州之半部;第二,罗国现能与奥国军上援助,得受领布课威州全部,并至铁门之达流夫河沿岸土地。以德国作保,限一月以内答复。在俄国一方,前在哇尔希尼恩河及东加里西亚大肆攻击,期罗国闻风归附。赖国王及首相布拉提亚奴贤明,不为左右袒。对于德奥方面,不许运送土国之兵器火药通过。经奥国再三要求,布喀勒斯特政府拒之。国王延用十二年之医学顾问,德国格罗贝博士,近因充德国间谍辞退。对于俄国方面,知君士坦丁委于俄国或其他强国,关系罗国存亡,故约协国多方诱劝。罗国政界要人声明非担保君士坦丁,不入俄人之手。不能承认,询为至言。九月十四日,伦敦《泰晤士报》载苏菲亚访电,曾称罗国与德奥邦交,岌岌可危。因德国政牒于罗政府要求假道运兵,并供给价直英金八百万磅之石油及战具,未可深信。缘本月七日苏菲亚电,称德国派往君士坦丁专使和汉洛希亲王抵布京后,赴罗京,将在罗京滞留数日也。惟六日雅典转罗京来电,谓罗国施行军事上非常计划,军队已至布国边界多脑河基尔基伏镇,方赶筑防御工程。凡军中将士,其原籍为布加利亚者,俱撤往内地,而顶备队中之少年军官,现已征发入营。现役兵士之已届瓜期而应改人预备队者,仍留营效力,并不遣散。据此,罗国或一变从前之态度,亦未可知也。
▲北欧两半岛之倾向
欧战既作,瑞典王戛斯台夫曾邀瑙威、丹麦两国之君会于玛尔摩,以各守中立为约。惟三国所居之地势不同,其利害关系亦异。瑙威与瑞典虽同在斯堪第那威亚半岛,而瑙威为航业国,地势适居英伦三岛及美洲与东北欧洲之间,欧战中之贸易获利颇厚,其商船在德人视之,无异英船。此次为德潜艇击沉者,亦较各中立国独多,故瑙人颇怨德而响英。若丹麦之在犹法兰半岛,距战地更近,其防祸较密。虽国民党视德国为
天然仇敌,而持大条顿主义之徒,又以德国之祸福为丹麦之祸福,其守中立亦较瑞、瑙两国为严。至瑞典与俄国,历史上有宿恨,地连芬兰,适当俄冲。现由瑞赴俄,边界尚不通铁路,其故则不信任俄国,不愿筑铁路以逼近边疆。俄又据阿伦岛以扼瑞京,前议筑炮台于岛上,致瑞人惊扰。德国利用人种宗教与之相同,乘隙唱大条顿主义,以抵御斯拉夫人种。王室虽系出法国,今嘎斯台夫,颇崇拜德皇,况后又为威廉一世孙女。其国学生,往德国伊爱那大学肄业,至短之期在半年以上。商业上现又为德国贸易之借径,炙猪肉前以英国市场为主者,今尽输入德国牛、乳、油。英国自瑞典输入之额减少五成五者,亦输入德国。近日由瑞典输入德国之马,计十万匹。而德国势力遂弥漫于瑞典商、学两界。其于英国原无恶感,自助俄拒德,遂恨英国。弃英报而争阅德报,国内报纸多主张联德,甚至谓联盟后贯通巴格达德(土国美索波达米省首府)柏林一角之铁路,其利无穷。外若贵族、若教士均心向德国,若军人,更明主党德与俄开战之说。其所以能维持中立至今者,汉马尔斯确特内阁之政策也。德国曾以与俄国开战,当夺还芬兰,使波罗的海帝国复兴之说饵瑞典,政府拒之。前首相斯塔夫亦以主战为冒险政策。征之九月十八日丹麦来电,称瑞典不准商船装载禁止出口之货物由海面往来于瑞典各口岸之间。盖以运货之船常不行至其所称之目的地。闻有数船行至德国口岸,为德舰拘去。又因英国停止煤炭输入,甚为惶急,煤气厂、工厂多有不能支持之状。现英政府拟发护照准禁物运入瑞典,必须瑞典准将若干货物运入俄国去,益信瑞典之加入战局,尚非其时也。
▲德意志近邻两中立国之态度
德意志接壤之中立国,丹麦、瑞典而外,曰西班牙,曰荷兰。西班牙自康考达脱(罗马教皇与帝王或政府因宗教事项缔结之条约)废止以后,罗马教徒视法国为宗教之仇,而心向德奥。民间妇女,信教最笃,往往夫誉法英,妇则袒德军。军中高级将官,因陆军仿用德制,亦崇拜德人至王室太后为奥国郡主,其左右多袒德。王后乃系出英国,向英固不待言。国王爱尔芳沙,年少英明,喜自由,意多袒协约诸国,且有后力为之转移。宫廷母子之间,意见纷歧,亦一异象也。国中党派,倾德者保守党外有嘉尔党人,此辈视唐哲美为西班牙王位之正当继承者,自为绝对保守党唐哲美之心腹。反对者一派,多为主张自由之徒,自社会党、革命派民主党以及自由派君主立宪党,皆属之。其反对德国,由于赞成法国之民主思想。若工界中人,最爱自由,故亦最亲英法诸国。国情如此,宜乎交战诸国,各遣代表,多方运动,迄今未已也。首相达陀,近于山滩对尔演说。谓“西班牙之中立,乃副国家之志望。交战国中,无论何国,均不党附,惟本国现处困难地位,当尽方法拥护其独立及中立主义其言论
发表于政府机关报纸。及归马特利特,更声明:“联合诸国,决不引西班牙人战乱中,明矣!但政府宜决意为各种之军事的处置.”迨前首相毛腊造访,达氏就外交政策,对之发持重之议论。略谓“我国地位,对于交战国,当作出一种特别之事态我国各种利益,是否与西欧诸强国(英法)有密接关系,现吾侪当仅避引入战局之中。虽然,今日时局,岂一战所能了耶?予当选予之时也。”此可见西班牙之态度,满志踌躇矣!至荷兰现处困难地位,较西班牙尤甚。陆路交通,既以德国为左右;海路交通,又受英国之支配。以此国中向德、向英者均有人,政府中诸大臣,亦分两派。现德国按军事上,有封锁埃斯哥科河,并设一海军根据地于北海面之野心。荷兰不得不注意军备。七月二十日,海军大臣提出建造七千吨战舰二艘潜艇二艘案,交议院讨论。因鉴于德国潜艇程绩之优,主仅造潜艇之论较造战舰者为多翌日,海军大臣往议院说明理由,原案不久通过。复提出建造战舰二艘、潜艇四艘案于议院,申明为十年计划,并说明理由。略谓“以现在之荷兰舰艇,仅足防护中立,但吾侪不可不虑及他处”议场一致表决,第一年度,由国库提拨六百万佛郎。又议院讨论陆军预备兵服役年限延长案.当时自由党首领,攻击陆军之主脑无能。九月二十二日,国会开会时,女王莅会演说,主张严守中立,保全土地。大旨谓“荷兰与各国邦交,仍旧友睡,海陆军已有准备,以保护国家权利。凡运入食物与原料及阻涨价防遏食物原料出口等事,仍须由政府维持。惟荷属印度防务,当先注意。欧洲时局如此,国人担负因以加重。荷兰人民,必能体念时艰,共尽天职。”旋由政府交出预算案,内有备置大宗军械之经费,估计不足之数为二百二十二兆二十七万基尔特(荷币)。亚姆斯特电报新闻,谓女王训词,未言及荷兰拟调停和局之事,可为注意之点。至二十九日,因德国齐泊林飞艇,破坏荷兰中立,乃问德国严重抗议。此荷兰最近之态度,又较西班牙明了也
▲日本全国之青年团
日本在日俄战事以前,即倡组织青年团之议,各地方长官会议时亦复有此计划。此次鉴于欧洲战局之大势与其强弱之由,愈加注意,直视为一种重要政策将来全国皆兵主义,或基于此。近日,大坂每日新闻载其内务、文部两大臣关于各地方青年团发布训令,云:“青年团体之设置,今已普及国中。其发达与否,实与国运之盛衰及地方之休戚有绝大之关系。默观世界大势,参酌本国情形,亟宜加以训导,俾臻于完全发达之域。盖青年团体,为青年修养之机关,欲养成健全高尚之国民.不可不使各团员激起其爱国心,发挥其向上力,并增进其健全之体力,以磨练其实际生活之智能。刚强勤奋,用能扶助国家进步。而养成此精神、此要素,乃为今日急切之图。凡使之从事于各种实务、各种事业,皆所以资其修养者也。”其设置之标准如下:
(一)青年团体之组织青年团体,以毕业于义务教育及与之同年龄者组织之,其最高之年龄以二十岁为常例。
(二)青年团体设置之区域青年团体,设置于各市町村,但依各地之情形,得于小学区域或一村落之内设支部。
(三)青年团体之指导及援助者青年团体之指导者,就各地之小学校长或町村长或地方有名望之绅士中选定之。复使小学校教员、町村公吏、警察官吏、在乡军人及地方热心之士,当协助指导之任。又团员已过一定年龄者,亦应努力于援助之事。
(四)青年团体之维持关于年青团体所需之经费,按团员之勤劳所收入者,以供支用。(按:此项经费现尚由公费中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