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会典 (四库全书本)/全览1

明会典 全览1 全览2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
  明会典        政书类一通制之属提要
  等谨案明会典一百八十卷明宏治十年奉敕撰十五年书成正徳四年重校刊行故卷端有孝宗武宗两序其总裁官为大学士李东阳焦芳杨廷和副总裁官为吏部尚书梁储纂修官为翰林院学士毛纪侍讲学士傅珪侍读毛澄朱希周编修潘辰并列衔卷首然皆武宗时重校诸臣其原修之大学士徐溥等竟不列名未详当日何意也其体例以六部为纲吏礼兵工四部诸司各有事例者则以司分户刑二部诸司但分省而治共一事例者则以科分故一百八十卷中宗人府自为一卷弁首外馀第二卷至一百六十三卷皆六部之掌故一百六十四卷至一百七十八卷为诸文职末二卷为诸武职特附见其职守沿革而已南京诸曹则分附北京诸曹末不别立条目惟体例与北京异者乃别出焉其官制前后不同者如太常司改为太常寺之类则书其旧名而注曰后改为某官其别开公署者如鸿胪寺本为仪礼司之类则书其新名而注曰本为某官其户口贡赋之盈缩制度科条之改异亦相连并载以见变通创建之由大抵以洪武二十六年诸司职掌为主而参以祖训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制礼仪定式稽古定制孝慈录教民榜文大明律军法定律宪纲十二书于一代典章最为赅备凡史志之所未详此皆具有始末足以备后来之考证其后嘉靖八年复命阁臣续修会典五十三卷万历四年又续修会典二百二十八卷今皆未见其本莫知存佚殆以嘉靖时祀典太滥万历时秕政孔多不足为训故世不甚传与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明会典序
  朕惟自古帝王君临天下必有一代之典以成四海之治虽其间损益沿革未免或异要之不越乎一天理之所寓也纯乎天理则埀之万世而无弊杂以人为虽施之一时而有违盖有不可易焉者唐虞之时尧舜至圣始因事制法凡仪文数度之间天理之当然无乎不在故积之而博厚发之而高明巍然焕然不可尚已三王之圣禹汤文武视尧舜固不能无间而典制寖备纯乎是理则同是以雍熙泰和之盛同归于治非后世之所能及也自秦而下世之称治者曰汉曰唐曰宋其间贤君屡作亦号小康但典制之行因陋就简杂以人为而未尽天理故宋儒欧阳氏谓其治出于二其不能古若也夫岂无所自哉洪惟我太祖高皇帝以至圣之徳代前元而有天下凡一政之举一令之行必集群儒而议之遵古法酌时宜或损或益灿然天理之敷布神谟圣断高出千古近代积习之陋一洗而尽焉我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英宗睿皇帝宪宗纯皇帝圣圣相承先后一心虽因时损益而率由是道百有馀年之太平端有在矣朕祗承天序即位以来蚤夜孜孜欲仰绍先烈而累朝典制散见叠出未会于一乃敕儒臣发中秘所藏诸司职掌等诸书参以有司之籍册凡事关礼度者悉分馆编辑之百司庶府以序而列官各领其属而事皆归于职名曰大明会典辑成来进总一百八十卷朕间阅之提纲挈领分条析目如日月之丽天而群星随布我圣祖神宗百有馀年之典制斟酌古今足法万世者会稡无遗矣特命工锓梓以颁示中外俾自是而世守之不迁于异说不急于近利由朝廷以及天下诸凡举措无巨细精麤咸当乎理而得其宜积之既深持之既久则我国家博厚高明之业雍熙泰和之治可以并唐虞轶三代而垂之无穷必将有赖于是焉遂书以为序弘治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

  明会典序
  朕惟古之君天下者或创业立法或因时制宜皆有册籍以垂久远其见于书若唐虞之世则有典谟夏有典则商有谟言周之礼制号称大备下及汉唐宋皆有会要而唐之六典尤详且悉我太祖高皇帝稽古创制分任六卿著为诸司职掌提挈纲领布列条贯诚可为亿万年之大法也顾其为书作于洪武之中岁晩年续定者虽官署名职间有更易列圣相承随时与事因革损益代各不同而皆不失乎皇祖之意是以政化旁行重熙累洽有前代所不及然岁月既积簿籍愈繁分曺列署或不能遍观尽识下至遐方僻壤闾阎草野之民盖有由之而不知者迨我英宗睿皇帝复辟之时尝命内阁儒臣纂辑条格以续职掌之后未底于成皇考孝宗敬皇帝继志述事命官开局纂辑成编釐为百八十卷其义一以职掌为主类以颁降群书附以历年事例使官领其事事归于职以备一代之制仍会府部院寺大小诸司靣相质订登进于廷将欲布之天下朕嗣位之四年为正徳己巳检阅前帙不能无鲁鱼亥豕之误复命内阁重加参校补正遗阙又数月而成仰惟圣祖神宗鸿猷盛烈不能尽述其大而可见者略在此书国是所存治化所著皆于此乎系比方励精新政乙览之馀特敕司礼监命工刻梓俾内而诸司外而群服考古者有所依据建事者有所师法由是而纲举目张政成化洽保斯世于无疆夫岂曰小补之哉正徳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校正明会典官员职名
  总裁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李东阳
  焦 芳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杨廷和
  副总裁
  掌詹事府事资政大夫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梁 储
  纂修
  翰  林  院  学  士毛 纪翰 林 院 侍 讲 学 士傅 珪翰  林  院  侍  读毛 澄
  朱希周
  翰  林  院  编  修潘 辰
  誊录
  太  常  寺  少  卿周文通礼  部  员  外  郎乔 宗大 理 寺 右 评  事方 英
  邓 相
  汪 麟













  凡例
  一会典之作一遵敕旨以本朝官职制度为纲事物名数仪文等级为目凡有籍册可据者先后具载其因革损益间与见行不同者亦存其旧如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之类
  一本朝旧籍惟诸司职掌见今各衙门遵照行事故会典本职掌而作凡旧文皆全录而诸书所载事有相关者亦并录之若大明律已通行天下尤当遵奉故于刑部照职掌律令条下分类备载而服制图则附于礼部
  一凡事有纲有目于目之中又有分类多不能悉举则各以类书而总注其后曰已上某如已上支给之类或注于本目之下曰某事附如铁券附之类其类注有不尽者依诸司职掌例各注于本条之下
  一事类纲目一依诸司职掌其后所増益职掌所未载者则増立之随事比类各附于本条之次如改调之类
  一凡纂辑诸书各以书名冠于本文之上采辑各衙门造报文册及杂考故实则总名之曰事例而以年月先后次第书之或岁久卷籍不存不能详考者则止书年号如洪武初之类又不能详则止书曰初曰后洪武初草创未定及吴元年以前者则总书曰国初其无所考见者不敢臆说宁阙而不备
  一事例出朝廷所降则书曰诏曰敕臣下所奏则书曰奏准曰议准曰奏定曰议定或总书曰令或有增革减罢者则直书之若常行而无所考据者则指事分款以凡字别之其事系于年或年系于事者则连书之繁琐不能悉载者则略之
  一本朝设官大抵用周制虽文武并置而政事皆归文职故诸司职掌所载衙门惟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及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其文武官制则分见于吏兵二部今会典义当从备故文武衙门各有职掌者逐另开具文职如宗人府之类武职如五军都督府之类叙其建置沿革及所掌职事而事必归之六部
  一衙门官职品级有定于诸司职掌之后者今仍书职掌旧文而各注其下曰后改为某衙门如太常司后改为太常寺之类某官如仪礼司正后改为鸿胪寺卿之类其另开衙门则直书后所定名而注其下曰旧为某衙门如鸿胪寺旧为仪礼司之类官职有増添改革者皆备见品级资格并存其旧而増书后所定于本品之下如都给事中增于正七品之类
  一六部分职而体统本同故于吏部总书建置沿革各衙门有沿革同者则书曰诸衙门悉同其各部诸司建置同者止书于吏部文选司之下更不复出
  一五军都督府及六科体统皆同而分掌有异故于中府吏科总书建置沿革其职掌之异者分书于各府各科之下同者则总书于后
  一官制衙门诸司职掌所载具有次第今另开衙门以此为准惟詹事府职掌未载后因左右春坊司经局无所统属而设故増于三品之列而以坊局系之仪礼司已改鸿胪寺陞四品衙门添设官属故于礼部存其旧而另开于四品之列上林苑监职掌亦未载今増于五品之列
  一诸司职掌所开衙门皆今之南京后两京并置以北京为政令所出故事例悉载于是而南京衙门各开于后其见行事例有不同者则另书之
  一衙门官职各有统属者皆互见如都司卫所互见兵部五府之类其文移有互相管摄者各分书其带管衙门如户部十三司带管衙门之类后又更易不同者各列于后如见今带管衙门之类
  一各衙门事有相关者皆互见惟举其重者详书其馀则略不必互见者止书曰见某衙门如致仕条下事例见考功司之类其目同而事异者则各书之如户部兵部皆有赏赐之类
  一事有各司掌行与旧不同者今仍据诸司职掌书而注曰今归某司如文选司吏条下旧隶本司掌行今归验封司之类于本司则增立条目而注曰今归本司如验封司吏条下旧隶文选司掌行今归本司之类
  一戸口赋税等项数目则例诸司职掌所载后有増减不同者各书于原数之后
  一仪注依诸司职掌例各具于本事之下惟先定者备书间有损益止书所损益者于后如朝贺条下洪武三年奏更之类其同少而异多者则别书之
  一郊社等项图式诸司职掌所载皆存其旧有未备者则补绘之如在京大祀殿之类若冠服花様等项散见于律例榜册者皆具列以示一代之制如文武品官冠服之类
  一在外衙门布政使司及府州县列于戸部图志条下按察司统于都察院故列于本院刷卷条下寺监及仓场驿递巡检河泊等衙门名目各以类附列如行太仆寺苑马寺附兵部马政条下仓场见戸部仓科条下之类其名目皆同者不复备列如儒学阴阳医学之类
  一土官衙门属吏部者列于府州县之次属兵部者列于卫所之次
  一诏敕诰旨等文不能悉载止书其事惟制辞冠辞致词乐章等项常行而旧所未载者依诸司职掌例书之
  一凡各衙门职掌事重及新増者于纲目之下略叙大意以见始末
  一会典文字主于行事务从质实凡有司行移字様悉因其旧其籍册纪述曽经润饰者亦用本色字様易之以便遵行
  一会典成于弘治十五年凡事例年月制度数目等项皆以本年为止今奉旨重校并不増入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
  宗人府
  谱系
  国初置大宗正院正一品衙门洪武二十二年改院为府设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职专玉牒谱系之事初以亲王领谱事后但以勲戚大臣掌之而不备官永乐七年迁都于北置行在宗人府十八年除行在二字洪熙元年复称行在正统六年复除之以本府所领系宗室重事故品秩特崇序列于文职衙门之首
  皇明祖训
  凡立宗正院以亲王长者主领院事以次官员皆用勲旧大臣专领玉牒谱系辨其亲踈敦睦皇族凡宗室有所陈请即为上闻听天子命
  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正院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字临时随意选择以为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
  东宫位下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
  良善用晟
  秦王位下 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
  时永信惇
  晋王位下 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
  学继前修
  燕王位下今为帝系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
  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位下 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泽昭
  恪广登庸
  楚王位下 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
  士立全功
  齐王位下 贤能长可庆睿知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
  思复会通
  潭王位下 福昌忻保定嘉应必兴隆启处询从式尊
  闻汝贵中
  鲁王位下 肇泰阳当健观頥寿以弘振举希兼逹康
  庄遇本宁
  蜀王位下 恱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
  居务穆清
  湘王位下 久镇开方岳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
  衡素自持
  代王位下 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彛传贻连秀郁炳
  燿壮洪基
  肃王位下 赡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富运凯
  谏处恒隆
  辽王位下 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
  翰丽龙舆
  庆王位下 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隲
  眷发需毗
  宁王位下 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
  哲向亲衷
  岷王位下 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
  镕喜贲从
  谷王位下 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
  霁昱祯祥
  韩王位下 冲范徴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颢慥令
  绪价蕃维
  沈王位下 佶㓜诠勋允恬珵效迥瑝湜源𬤇晳𬀩圭
  璧澈澄昻
  安王位下 斐序斌延赏凝覃濬祉襄恢严颛辑矩缜
  密廓程纲
  唐王位下 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𫎇颂体嘉
  历恊铭图
  郢王位下 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䕫麒麟馀积兆奎
  颖晔璿玑
  伊王位下 颙勉𬤊𬣙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
  玉冠泉金
  毖初斯建节勗好必贞诠执凖符钧正询旼汝励䖍
  荐谞演还畅先施遂省稽诹懽爰造就适艺冀埙箎
  慧坚忻愿确鉴洁绰侁孜习献增盈谧临饶轶绩㧑
  靖江王位下 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
  远得袭芳名
  凡郡王子孙有文武材能堪任用者大宗正院具以名闻朝廷考验换授官职其陞转如常选法如或有犯宗正院取问明白具实闻奏轻则量罪降等重则黜为庶人但明赏罚不加刑责
  事例
  凡各王府有新生子女具生年月日并分嫡庶及生母姓氏奏报本府抄出附注宗支簿籍
  凡各王府亲王郡王将军中尉诸名请封袭封及出阁新封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并薨故等项奏报本府抄出亦各附注宗支簿籍
  凡各项附注簿籍俱备礼部行查及验玉牒文册相同回报施行
  凡亲王未之国除授长史等官吏部行本府转行各府长史司取具到任日期及启王知会
  凡各王府奏请禄米户部行本府查勘相同回报施行凡亲王出府兵部奏拨仪卫司群牧所等衙门官军旗校人等随侍行本府转送各长史司启王知会在外无行
  凡各王府有郡王将军中尉及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出阁起造房屋奏行工部转行本府查勘相同回报施行
  凡在京郕府秀府仪宾朝参俱由本府带注门籍凡玉牒翰林院每十年一次纂修本府具各王府宗支开报
  凡玉牒纸札永乐二十二年奏准于司礼监关领表背匠工部取用洪熙元年奏准行司礼监别造纸札翰林院委官一员公同附注宣徳三年奏准本府附写玉牒用翰林院官一员同本府经历于史馆内附写
  凡本府合用纸札弘治十年奏准于刑部关领印色顺天府买办
  凡附注宗支弘治十年奏准吏部拨办事吏三名本府印信于承差内选补知印一名
  南京宗人府
  南京在洪武间为京师自永乐定都于北因名南京官署并置在南京者加南京二字今朝廷政令皆自京师出以逹于南京故以南京宗人府次宗人府诸衙门皆然其事例与在京衙门不同者各列于后
  事例
  永乐十八年改本府为南京宗人府不复降印惟改降经历司印与南京各衙门行移
  凡本府正厅及中门以洪武间亲王曾掌府事至今官员人等不敢中厅而坐中门出入











  明会典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
  吏部一
  官制
  国初因前代之制置中书省设左右丞相等官天下政事皆由之而出其属有四部分治钱谷礼仪刑名营造之务洪武元年始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俱正三品衙门设尚书侍郎等官仍属中书省十三年中书省革陞六部为正二品衙门如周官六卿各任其职建置大意具见祖训条章自是中书之政分于六部永乐初陞北平为北京总置行部后既迁都又分置六部各称行在某部十八年定都于北除行在二字其旧在南京者加南京二字洪熙元年复称行在宣徳三年行部革正统六年复除行在二字遂为定制两京六部并诸衙门建置沿革悉同以吏部为各部之首故总叙于此
  诸司职掌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选授勲封考课之政令其属有四曰选部司封司勲考功
  皇明祖训
  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文选清吏司
  洪武元年初置六部每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十三年每部分四子部每子部各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如周官六卿各率其属而治本部四子部曰总部曰司封曰司勲曰考功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又改选部为文选司封为验封司勲为稽勲考功仍旧俱称清吏司各部诸司建置沿革悉同以文选为诸司之首故总叙于此其名目沿革各有不同则别见于本部之下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天下文吏班秩品命
  国初选用人才不拘一途设贤良方正聪明正直孝弟力田通经孝廉等科或从耆民及税户人材与科贡之士兼收并用随才授任多出亲擢其后始定铨选之法
  诸司职掌
  凡内外官员考满侍亲致仕丁忧残疾极刑考功司勲来付案呈本部立案作缺类写缺本赴内府铨注如遇本科迁调改降及内外衙门开到为事提问等项官员本部立案作缺仍连送选部移付司勲照勘明白开附转续贴黄考功附写行止如事故不明难以作缺者本科自行照勘回报明白者一体作缺开附贴黄行止
  事例
  洪武间内外大小衙门缺官逐日申部作缺临选类缺赴科填注铨选永乐间按季造册送部成化以来在内缺官照旧移报本部在外所司五日一申巡抚都御史巡按御史都御史御史两月一奏以凭铨补
  诸司职掌
  凡考功付到考满官司勲付到起服官及内外衙门送到降用裁减截替别用官员就凭来文附簿立案起服考满官止凭来付案呈本部审实相同比例无差就便誊录选本引选本科该管裁减改降截替并为事释放罢闲起取官员随令备供历任脚色开写公私过名赴堂题判送稽勲考功查对贴黄纪录明白类奏照例选用如有公过差错就行引问取招移付考功纪录通问如隐匿的决及𧷢私等项过名及改换出身有害于事者具奏送问进士监生通经秀才人材孝廉贤良方正等项俱凭来文附簿责供年籍住址出身名色丁产营生过名分成等第然后引奏选用阴阳医术行移太医院钦天监考试如果堪用照例具奏引选不堪用者将原举官吏依贡举非其人律付考功纪录本人放回仍督令别举僧道亦凭僧道录司考试堪用申送本部俱该类奏引选其应选官员人等除僧道阴阳医士就除原籍其馀俱各照例避贯铨注如无相应见缺借除在京在外者皆仍支合得俸给通理月日凡在京初入仕者试职其在京实授试职官员凡有陞除即与实授量才授职比与前任品级降等者亦实授外任官员果有才徳荐举陞除在京者亦实授若因朝觐给由等项到部遇有缺员就便对品改除者实授陞除者试职如遇特旨陞降及与实授者不在此限在京已入流仓官不须试职未入流品官员俱与实授举人出身第一甲三名第一名从六品第二名第三名正七品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从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在外承差有缺于能干人员内取用考满者准考功来付于行人内用起复者准司勲来付于五府六部知印内用五府六部知印有缺具奏于识字人材内取用
  大明令
  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𮞉避
  凡流官注拟并须𮞉避本贯
  事例
  凡进士第一甲第一名除翰林院修撰第二名第三名除编修其馀分送各衙门办事内外以次兼除
  凡进士间选为庶吉士洪武间分置近侍衙门永乐以后止隶翰林院命学士等官教之学业成者除翰林官其后二甲除编修三甲除检讨兼除科道部属等官凡国子监监生入选分北监南监正行杂行毎两月一次考试选用或有𢚩缺不拘时月
  凡监生不愿出仕成化十一年诏听选者授从七品依亲坐监者正八品有司职名二十三年令仍填注衙门给与散官
  凡各部主事及大理寺评事历俸未及两考员外郎寺副未及一考序陞者俱令署职考满后奏请实授凡给事中有缺旧皆类选后止于进士内年三十以上者考选奏补弘治十五年令博士行人兼选又令照御史例选历练老成者除补其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有缺于年深左右给事中给事中内具奏升用
  凡中书舍人有缺旧皆类选后止于进士举人监生内选除间有大臣子孙荫授或令试职习字出身者不在此例
  凡监察御史有缺旧皆类选后于进士举人教官等项选除近例于行人博士进士及行取进士举人出身知县推官本部会同都察院考选分送两京理刑或试职满日陞除实授弘治十五年令照宪纲例于博士行人知县推官并教官考选历练老成者除补
  凡行人洪武二十七年令于进士内除授
  凡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于教官内升用凡太常寺恊律郎司乐以掌乐教师执事乐舞生选补天地山川坛并各陵奉祀祀丞以乐舞生选补神乐观提点知观于奉祀祀丞内选补俱从本寺选定送部奏除其曾经问罪者不许选除
  凡钦天监官不由常选非奉特旨不得升补监正监副有缺于本监官内推补五官正五官灵台郎于属官内推补保章正以下于天文生内选补
  凡太医院官不由常选院使院判御医多奉特旨升用御医有缺或行本院于医士内选补各王府良医俱于医士内选用
  凡各王府长史等官但曾经过犯之人不许选用亲王妃父原无官者授兵马指挥及郡王妃父授兵马副指挥职衔俱不任事
  凡文职本身并族属有女为王妃或夫人男为仪宾等项俱各见在及有子孙者不许陞除京职如已故及无子孙者一体陞除
  凡公侯伯家宣徳以前置教书儒士一人驸马家或有学录正统元年诏公侯伯自保通经秀才各除教官一员景泰五年令教书三年考中者给冠带三年授职后奏保勘实考中者准令教书三年除训导于本都督府带俸弘治十三年奏革保举从本部选除
  凡两京礼部铸印局儒士辨印三年满日除授本局大使副使无缺除各府检校
  凡鸿胪寺通事初办事三年食粮三年礼部考中冠带又三年除序班
  凡各处举到经明行修怀才抱徳之士旧例送翰林院考试后止于本部考分拨各衙门办事一年本衙门考勤谨者径自引奏送本部选用
  凡教职洪武十八年以会试下第举人俱授学正教谕二十六年以监生年三十以上能文章者授教谕等官训导有缺以举人及考中监生并通经儒士选用永乐元年令由举人授者皆署职其所教生员科贡及数者方与实授正统八年令副榜举人限年及三十除授十一年令内外诸司官各举山林隐逸经明行修之士及科举出身仕宦为民无赃罪通经学者除授景泰元年令岁贡生员愿就教职者从翰林院考中除学正教谕训导成化元年奏准岁贡及纳马纳粟四十五岁出身者止除训导后惟岁贡考除馀不准进士及内外见任官科目出身愿就教职者听
  凡承差在外都布按三司役满到部分拨各衙门办事二年满日除驿丞
  凡宗人府五府六部都察院知印有缺于役满承差内引奏选用三年满日考中宗人府五府从八品用六部都察院正九品用不中与不愿考者俱杂职用都司布政司知印从九品用
  凡监生吏员系广西人除州县正官外不拘本地皆许选任教官系云南人亦许
  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
  凡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起复赴部除京官不考外如布按二司盐运使知府考过复除知州知县历俸半年之上者亦考过复除不中者逓降其馀不考
  凡类选官有进士监生吏员出身及考满起复病痊等官数内该有除授陞授改除降调等项考试已定查审得实先具各官印子数进入至日早朝将毕本部官请旨选官上退御便座奏选官总数毕引官叩头驾回印绶监出印子用于各官职名之上对数相同司礼监官持本入奏本部官出就阙左俟旨出填榜揭示于午门东廊各官通知毕送吏科收贮
  凡在部听选挨次未到官员监生情愿告就远方者成化五年奏准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陜西山西辽东所属衙门边远去处缺官查照考验奏请选用
  凡府佐州县正官毎遇朝觐年后员缺数多将挨次未及科贡监生拣选除补或远方知县缺多将地方相应科贡监生选补弘治十二年奏准毎年二八月除常选外拣选一次
  凡云南等处极边司府仓大使从九品员缺数多于考中二等杂职出身吏员内毎年一次选补其南北二京仓场及各边杂职仓官并各王府仓库官员缺于常选未及告愿杂职者毎年正三五七九十一月选用
  诸司职掌
  凡内府除授官员令主事抄写处所到部呈堂具本覆奏附选京官就令赴任行移在京各衙门在外官员关领札付其布政司正佐官员关领照会俱定限到任仍行取到任月日候回报立案送司勲附黄如遇特旨陞改降除官员皆要具本覆奏附选一体行移其在外官员赴任一千五百里之外者移咨兵部应付脚力后惟云南应付脚力近年贵州亦许应付
  诸司职掌
  凡内外开设裁革减并一应衙门钦奉圣旨或据准各处来文开列各项缘由若系开设复设衙门定拟衙门品级合设官员数目具奏附写官制照例除官设吏若系裁革减并衙门具奏销除官制见任官吏取回移付该科别用俱咨礼部铸销印信仍立案连送付司勲贴黄缺科作缺司封行移设吏
  事例
  凡父兄伯叔仕堂上官其弟男子侄有任科道官者对品改调在外有僚属者亦改调
  凡各衙门官遇有更革及合𮞉避任满如本衙门无相应员缺于相应衙门对品改调有为事问结送部收查发落例该降调及奉特旨降调者具奏除授
  凡京官有才堪繁剧者具奏调用外官有才堪治繁见任偏僻及堪治简见任繁剧地方巡抚巡按官奏请更调者酌量更调或俱无可取起送赴部别用
  凡京官与王府结亲者改调外任若王府官不拘军民职但与王同城居住者皆改调
  事例
  凡保举人才洪武十五年令朝觐官各举所知一人永乐元年令内外诸司文职官于臣民中有沉滞下僚隐居田里者各举所知正统元年御史有缺令在京三品以上官各举一员除见任知县不举知县有缺令在京四品以上官及国子监翰林院堂上各部郎中员外郎掌科掌道官各举一员俱从本部推访除授不职者并坐举主五年令进士办事一年监生历事考中并坐监三年以上由吏员授官曾历两考者悉听保举十四年方面知府命在京三品以上官保举有才能出众屈在下僚者听风宪官及上司举荐陞擢景泰三年诏各处见任官有屈在下僚文学才行之士隐于民间文官罢职无赃犯而才学可用者并听在京四品以上在外巡抚巡按方面并府州县正官举荐听用
  凡在外布按二司府州县等官及教官有政迹才行者许巡抚巡按官奏举
  事例
  凡两京衙门堂上官本部具缺奏请多从特旨升用毎缺一员推二人奏请简用尚书侍郎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皆会各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三品以上官推举巡抚都御史在内地者会户部在边方者会兵部推举在外方面官本部推二人简用
  凡南京翰林院掌印官缺本部具奏行翰林院推举简用
  凡通政司缺通政参议鸿胪寺缺寺丞等官俱于相应官内择音吐洪亮便于言说者具奏简用






  明会典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
  吏部二
  官制
  国初官制具载于诸司职掌至洪武末渐加更定革除年间多所变易永乐初悉复其旧暨建两京各衙门官职并置繁简随宜其后亦或因事损益而纲维体统一遵旧制今具列于后其所损益者各附本条之下南京所减员数正佐多寡不一不复备列
  诸司职掌
  凡内外各司府州县衙门并合属仓库河泊所税课司局驿逓闸坝僧道医术大小衙门合设官员及五军都督府并各卫所军职文官制度并令典名数务要周知
  在京
  太师      太傅
  太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国初置三公府后不设官不特授但为大臣加官及赠官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太子宾客
  已上皆东宫官不专授但为大臣兼官加官或赠官
  宗人府
  正官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宗人
  首领官
  经历一员
  吏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属官选部司封司勲考功四部
  后为文选验封稽勲考功四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后设主事各一员
  文选司洪武二十一年添设主事一员考功司正统十一年添设主事一员
  首领官选部等四部主事各一员
  初选部等部各有印信又有主事印洪武二十九年改部为司郎中员外郎主事连衔佥书革去主事印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户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永乐后添设提督仓场侍郎一员或尚书
  属官浙江等十二部
  后为浙江江西湖广陜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后设主事各一员
  浙江司正统二年添设主事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本年又添一员
  江西司正统五年添设主事一员七年又添设一员八年添设郎中一员总理宣府粮储十四年又添设主事一员
  湖广司正统二年添设主事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成化六年又添一员陜西司正统三年添设主事二员十四年又添一员
  广东司正统元年添设主事一员四年又添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
  山东司正统二年添设主事一员七年又添一员九年又添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后革弘治十三年又添设郎中一员辽东管粮原在贵州司今改本司
  福建司正统六年添设主事一员十年又添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后又添一员后革一员
  河南司正统元年添设郎中一员后革二年添设主事二员十四年又添一员山西司宣徳元年添设主事一员承运库办事四年又添一员七年添设郎中一员大同管粮正统元年又添一员蓟州管粮二年又添主事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
  四川司宣徳七年添设员外郎一员后革正统元年添设主事一员二年又添一员七年添设郎中一员后革十四年又添主事一员
  广西司正统十四年添设主事一员成化元年又添一员三年又添一员贵州司正统二年添设主事一员十四年又添一员成化元年又添一员云南司宣徳七年添设员外郎一员后革九年添设主事一员后革正统二年添一员专管收放苏常等府草价银八年又添一员专管监督御马监草料九年又添二员专管提督山海等处粮储景泰元年添设郎中一员后革
  首领官浙江等十二部主事各二员内北平部四员
  后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照磨所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所属衙门
  宝钞提举司
  提举一员    副提举一员后不设典史一员后革
  抄纸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不设
  印钞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不设
  广盈库后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宝钞广惠库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广积库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典使一员
  赃罚库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外承运库后革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甲乙丙丁戊字库
  大使各一员   副使六员丙丁字库二员
  行用库后革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御马仓后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军储仓后革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张家湾检校批验所南京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龙江盐仓检校批验所南京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礼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属官仪部祠部主客部膳部
  后为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后设主事各一员
  仪制司正统六年添设主事一员祠祭司正统六年添设主事一员主客司正统等年添设主事二员
  首领官仪部等四部主事各一员
  后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所属衙门
  仪礼司后改为鸿胪寺另开于后
  司正一员后改为卿
  左右副使二员后改为少卿
  左右司丞四员后改为寺丞革二员
  鸣赞四员后改为属官添设五员
  序班四十四员后为属官革十员
  首领官后添设
  主簿一员后添设
  属官后添设
  司仪署后添设
  署丞一员后添设
  司宾署后添设
  署丞一员后添设
  行人司
  司正一员    左右司副二员
  行人三百四十五员后减为三十七员
  铸印局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后添设一员
  教坊司
  奉銮一员    左右韶舞二员
  左右司乐二员
  兵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属官司马职方驾部库部
  后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后设主事各一员
  武选司洪武宣徳等年添设主事三员正统十年添设员外郎一员后又添设郎中一员
  车驾司正统十四年添设主事一员成化三年添设郎中一员
  职方司洪武三十五年添设主事一员后又添三员正统十年添设郎中一员武库司正统十四年添设主事一员弘治九年添设员外郎一员
  首领官司马等四部主事各二员
  后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所属衙门
  典牧所南京设
  提领一员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革  典史一员
  会同馆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添设一员
  大胜关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刑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属官浙江等十二部
  后为浙江江西湖广陜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后设主事各二员
  正统六年各司俱添设主事一员广西司
  四川司成化元年各添主事一员后革
  首领官浙江等十二部主事各一员
  后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照磨所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司狱司
  司狱六员
  工部
  正官
  尚书一员    左右侍郎各一员
  后添设提督易州山场侍郎一员间亦设太仆寺卿及通政等官而侍郎居多
  属官营虞水屯四部
  后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
  郎中各一员   员外郎各一员
  后设主事各二员
  营缮司添设员外郎一员管修京仓又添一员管神木等厂添设主事一员管清匠司又添一员管缮工司又添一员管张家湾砖厂及修通州仓又添一员管临清砖厂
  虞衡司添设郎中一员管盔甲厂又添一员管遵化铁厂添设员外郎一员管理街道沟渠都水司添设郎中一员管理通州至徳州河道又添一员管理济宁至仪真河道添设主事一员管器皿厂又添一员管庆丰等闸又添一员管六科廊又添一员管卫河提举司兼临清闸座又添一员管泉又添一员管济宁以南等闸又添一员管沽头上中下三闸又添一员管徐州洪又添一员管吕梁洪又添一员管苏松水利今改郎中又添一员管清江提举司造船四司郎中等官间或因事添设改革不常者今不具载
  首领官营部等四部主事各一员
  后改革与郎中员外郎连衔佥书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照磨所添设后革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所属衙门
  文思院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洪熙元年添设大使副使共六员不管院事
  巾帽局今设于内府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针工局今设于内府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营缮所
  所正二员后革一员  所副二员
  所丞二员后添设一员又添一员管器皿厂
  皮作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颜料局后革
  大使一员
  宝源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鞍辔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军器局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广积抽分竹木局后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通积抽分竹木局后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织染所杂造局后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卢沟桥通州白河三处抽分竹木局后添设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正统九年卢沟桥添设副使二员
  大通关提举司后添设
  提举一员    副提举二员后革
  典史一员
  龙江提举司南京
  提举一员    副提举二员
  典史一员
  龙江抽分竹木局南京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大胜港抽分竹木局南京后革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后添设一员
  都察院
  正官
  左右都御史二员
  左右副都御史二员
  左右佥都御史四员
  后因巡抚地方添设不拘员数
  首领官
  经历一员    都事一员
  照磨所后添设
  照磨一员后添设 检校一员后添设
  属官浙江等十二道监察御史六十员
  后增为浙江江西湖广陜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十员
  浙江道十员
  江西道十员
  湖广道八员
  陜西道八员
  广东道七员
  山东道十员
  福建道七员
  河南道十员
  山西道八员
  四川道七员
  广西道七员
  云南道十一员
  贵州道七员
  司务四员
  后止设二员
  司狱司
  司狱六员
  通政使司
  正官
  通政使一员   左右通政二员
  左右参议二员
  首领官
  经历一员    知事一员
  中书舍人二十员











  明会典卷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四
  吏部三
  官制
  吏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四员
  户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八员
  礼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十员
  刑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八员
  工科
  都给事中一员  左右给事中二员
  给事中四员
  承天门待诏一员后革
  阁门使四员后革
  观察使十员后革
  太常司后改为太常寺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二员
  司丞二员后改为寺丞
  首领官
  典簿二员
  属官
  博士二员    恊律郎二员
  赞礼郎六员后革一员 司乐二员后添设一员
  天地坛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山川坛籍田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祖陵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皇陵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王坟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后革
  徐王坟祠祭署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后革
  孝陵祠祭署后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长陵祠祭署后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献陵祠祭署后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景陵祠祭署后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裕陵祠祭署后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茂陵祠祭署后添设
  奉祀一员    祀丞一员
  牺牲所后添设
  吏目一员后革
  大理寺
  正官
  卿一员     左右少卿二员
  左右寺丞二员
  属官左右二寺
  左右寺正二员  左右寺副四员
  左评事四员   右评事八员后革四员司务二员
  应天府
  正官
  府尹一员    府丞一员
  治中一员    通判一员正统四年添设一员管马推官一员
  首领官
  经历一员    知事一员
  照磨所后添设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所属衙门
  上元江宁二县其馀县分在外者见户部图志项下知县各一员   县丞各二员
  主簿各二员后各添设一员典史各一员
  儒学
  教授一员    训导六员后添设
  阴阳学
  正术一员
  医学
  正科一员
  司狱司
  司狱一员
  江东巡检司
  巡检一员
  江淮巡检司洪武二十四年添设
  巡检一员
  都税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龙江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四员后俱革
  聚宝门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江东宣课司洪武二十五年添设
  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太平门税课司后改为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革
  秣陵镇巡检司
  巡检一员
  织染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后设左右副使各一员
  龙江税课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龙潭税课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俱革
  大胜驿
  驿丞一员
  江东驿
  驿丞一员
  龙江水马驿
  驿丞一员
  龙江逓运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批验茶引所
  大使一员
  龙江里外河泊所
  河泊所官二员后革一员
  石灰关
  大使一员    副使四员后革三员
  龙江关
  大使一员    副使四员
  顺天府
  正官
  府尹一员    府丞一员
  治中一员    通判六员旧设一员后添一员管马又一员管粮又一员管匠又一员管柴又一员管河推官一员
  首领官
  经历一员    知事一员
  照磨所
  照磨一员    检校一员
  所属衙门
  宛平大兴二县其馀县分在外者见户部图志项下知县各一员   县丞各一员后添革不一主簿各一员后添革不一
  典史各一员
  儒学
  教授一员    训导六员内二员永乐十九年添设
  阴阳学
  正术一员
  医学
  正科一员
  司狱司
  司狱一员
  都税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正阳门外宣课司
  大使一员
  正阳门宣课司
  大使一员
  崇文门分司
  副使一员
  安定门外税课司
  大使一员
  安定门税课司
  大使一员
  徳胜门分司
  副使一员
  张家湾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添设
  芦沟桥宣课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添设
  王平口巡检司
  巡检一员
  石港口巡检司
  巡检一员
  齐家庄巡检司
  巡检一员
  芦沟桥巡检司
  巡检一员
  大兴县逓运所
  大使一员
  批验茶引所
  大使一员
  光禄司后改为光禄寺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二员
  司丞二员后改为寺丞
  首领官
  典簿二员    录事二员
  属官
  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
  署正各一员   署丞各四员
  监事各四员
  司牲司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后革
  太仆寺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二员后添设一员寺丞四员后添设八员
  首领官
  主簿一员
  常盈库后添设
  大使一员
  所属衙门
  各牧监后革
  监正各一员   监副各一员
  录事各一员
  各群后革
  群长各一员
  国子监
  本监
  祭酒一员    司业一员
  监丞二员后减一员典簿一员
  属官
  博士五员    助教十五员
  学正十员    学录七员
  典籍一员    掌馔二员后革一员
  中都国子监后革
  本监
  祭酒一员    司业一员
  监丞二员    典簿一员
  属官
  博士一员    助教二员
  学正一员    学录一员
  掌馔一员
  华盖殿大学士
  谨身殿大学士后添设
  武英殿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詹事府后添设
  正官
  詹事一员    少詹事二员
  府丞二员
  首领官
  主簿一员    录事一员
  属官
  通事舍人二员
  左右春坊
  大学士各一员  左右庶子各一员
  左右谕徳各一员
  左右中允各二员
  左右赞善各二员
  左右司直郎各二员
  左右清纪郎各一员
  左右司谏各二员
  司经局
  洗马二员    校书二员
  正字二员
  翰林院
  正官
  学士一员    侍读学士二员
  侍讲学士二员
  首领官
  孔目一员
  属官
  侍读二员    侍讲二员
  五经博士五员  典籍二员
  侍书二员    待诏六员
  史官
  修撰三员    编修四员
  检讨四员
  尚宝司
  卿一员     少卿一员
  司丞三员
  钦天监  回回监后革
  正官系回回监官后俱革惟添设回回科博士三员监正各一员今止一员监副各二员今止一员
  首领官
  主簿各一员今止一员
  属官
  春夏中秋冬官正各一员今止五员
  五官灵台郎各八员
  五官保章正各二员
  五官挈壶正各二员
  五官监候各三员今止二员五官司历各二员今止二员五官司辰各八员今止二员漏刻博士各六员今各项共七员
  太医院
  正官
  院使一员     院判一员后添设一
  首领官
  吏目一员
  属官
  御医四员
  所属衙门
  惠民药局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生药库
  大使一员    副使一员
  上林苑监员后添
  正官
  左右监正二员  左右监副二员
  左右监丞二员
  首领官
  典簿一员
  属官
  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
  典署各一员   署丞各一员
  录事各二员
  左右中前后五军都督府经历司
  经历各一员   都事各一员
  五军都府断事官后革
  正官
  断事官一员   左右断事官二员
  首领官
  提控案牍二员
  司务二员
  司狱司
  司狱一员
  属官左右中前后五司后革
  稽仁各一员   稽义各一员
  稽礼各一员   稽智各一员
  稽信各一员
  中东西南北城五兵马指挥司
  正官
  指挥各一员   副指挥各四员后各添设一员
  首领官
  吏目各一员
  各卫经历司
  经历司各一员后粮多卫分各添一员专管收粮知事各一员
  仓大使副使各一员
  京卫武学添设
  教授一员    训导六员
  留守中等卫各门千户所
  吏目各一员
  牧马千户所
  吏目一员
  僧录司
  左右善世二员  左右阐教二员
  左右讲经二员  左右觉义二员俱不支俸
  道录司
  左右正一二员  左右演法二员
  左右至灵二员  左右玄义二员俱不支俸
  神乐观
  提点一员    知观一员后添设一员



  明会典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五
  官制三
  吏部四
  官
  在外
  各布政使司
  正官
  左右布政使各一员
  左右参政各一员后因事添设无定员
  左右参议各一员后因事添设无定员
  首领官
  经历各一员    都事各一员
  照磨所
  照磨各一员    检校各一员后添设
  理问所
  理问各一员    副理问各一员
  提控按牍各一员
  所属衙门
  库杂造军器宝泉织染局军器宝泉后革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陜西四川茶马司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广西裕民司云南滇池鱼课司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后俱革
  各府
  正官
  知府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后因事添设无定员
  通判各一员后因事添设无定员
  推官各一员
  首领官
  经历各一员    知事各一员
  照磨所后添设
  照磨各一员    检校各一员
  所属衙门
  司狱司
  司狱各一员
  儒学
  教授各一员    训导各四员后添设
  仓税课司杂造织染局税课分司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府州县巡检司
  巡检各一员
  阴阳学
  正术各一员
  医学
  正科各一员
  僧纲司
  都纲各一员    副都纲各一员
  道纪司
  都纪各一员    副都纪各一员
  府州县水马驿
  驿丞各一员
  府州县递运所
  大使各一员
  府州县河泊所
  所官各一员
  各州若不及三十里长有所属县分者裁减同知无所属县分者裁减同知判官
  添设官与府同
  正官
  知州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判官各一员
  首领官
  吏目各一员
  所属衙门
  儒学
  学正各一员    训导各三员后添设
  阴阳学
  典术各一员
  医学
  典科各一员
  各处税课局茶课司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长淮广济二关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二员后俱革
  各处铁冶批验茶盐引所
  大使各一员
  各处闸坝
  闸官各一员    坝官各一员
  州县仓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僧正司
  僧正各一员
  道正司
  道正各一员
  各县若不及二十里长者裁减县丞主簿 添设官与州同
  正官
  知县各一员    县丞各一员
  主簿各一员
  首领官
  典史各一员
  所属衙门
  儒学
  教谕各一员    训导各二员后添设
  阴阳学
  训术各一员
  医学
  训科各一员
  僧会司
  僧会各一员
  道会司
  道会各一员
  四川阜民司福建银屏山银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后俱革
  陜西司竹局
  大使二员后革
  各按察司
  正官
  按察使各一员
  副使各二员后因事添设无定员
  佥事员数不等
  首领官
  经历各一员    知事各一员
  照磨所后添设
  照磨各一员    检校各一员
  司狱司
  司狱各一员
  各盐运使司
  正官
  运使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判官员数不等
  首领官
  经历各一员    知事各一员
  各盐课提举司
  正官
  提举各一员    同提举各一员
  副提举员数不等
  首领官
  吏目各一员
  各煎盐提举司后革
  正官
  提举一员     同提举一员
  副提举一员
  首领官
  典史一员
  各盐运司提举司所属盐课司仓库
  大使       副使
  行太仆寺后添设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一员
  寺丞员数不等
  首领官
  主簿一员
  苑马寺后添设
  正官
  卿一员      少卿二员
  寺丞员数不等
  首领官
  主簿一员
  各牧监
  监正一员     监副一员
  录事一员     围长一员
  中都留守司并各都指挥使司经历司
  经历各一员    都事各一员
  中都留守司并各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断事各一员    副断事各一员
  吏目各一员
  各卫经历司
  经历各一员后添设  知事各一员
  各守御千户所
  吏目各一员
  各宫观提点后添设   灵官后添设
  副灵官后添设
  王府官
  长史司
  正官
  左右长史各一员
  首领官
  典簿各一员
  属官
  审问所
  审理正各一员   审理副各一员
  典膳所
  典膳正各一员   典膳副各一员
  奉祀所
  奉祀正各一员   奉祀副各一员
  典乐各一员
  典宝所
  典宝正各一员   典宝副各一员
  纪善所
  纪善各二员
  良医所
  良医正各一员   良医副各一员
  典仪所
  典仪正各一员   典仪副各一员
  伴读各一员后添设
  教授各一员后添设
  引礼舎人各三员后革二员
  工正所后添设
  工正各一员    工副各一员
  各仓库
  大使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郡王府官后添设
  教授一员各府镇国将军有奏乞教授者添设一员
  典膳一员
  宣慰使司
  正官
  宣慰使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佥事各一员
  经历司
  经历各一员    都事各一员
  宣抚司
  正官
  宣抚各一员    同知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佥事各一员
  经历司
  经历各一员    知事各一员
  安抚司
  正官
  安抚各一员    副使各一员
  佥事各一员
  首领官
  知事各一员后改为吏目
  招讨司
  正官
  招讨       副招讨
  首领官
  吏目
  长官司
  正官
  长官       副长官
  首领官
  吏目
  蛮夷长官司
  长官      副长官
  蛮夷官
  苖民官
  千夫长
  千夫长     副千夫长
  百夫长
  军民万户府经历司
  经历一员     知事一员
  自蛮夷官以下后不选





  明会典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六
  官制四
  吏部五
  吏旧隶夲司掌行今归验封司
  国初因前代之制令有司设司吏许各保贴书二名其后定设掾史令史书吏司吏典吏俱视政事繁简为额及政事益繁又设提控都吏人吏胥吏狱典攅典事简者则裁减之所设各数今各注诸司职掌夲文之下其所未载衙门亦増书于后云
  诸司职掌
  在京衙门该设吏典今将名数各注于下
  宗人府
  提控一名     典吏一名
  中军都督府
  提控二名     掾史六名
  典吏一十九名   门吏
  承发       架阁库典吏
  掌关防文簿典吏已上后俱革
  左右前后军都督府
  提控各二名    掾史各六名后府添五名
  典吏左府一十四名 右府一十八名前府一十四名 后府二十五名
  承发       架阁库典吏
  掌关防文簿典吏已上后俱革
  吏礼兵工部
  都吏各四名
  令史吏礼部各七名 兵部二十六名工部一十六名
  典吏吏部三十四名 礼部三十五名兵部一百三十四名 工部七十九名承发吏部四名   礼部二名兵部三名   工部五名
  架阁库典吏吏部一名礼兵工部后俱革
  兵部所属衙门后添设
  大胜关
  司吏一名     典吏一名
  工部所属衙门后添设
  文思院
  司吏一名     典吏三名
  营膳所
  司吏三名     典吏十一名
  作皮局
  司吏一名     典吏一名
  宝源局
  司吏一名     典吏一名
  鞍辔局
  司吏一名
  军器局
  司吏二名     典吏一名
  柴炭局
  攅典四名
  织染所
  典吏二名
  台基厂
  攅典二名
  大通关提举司
  司吏一名     典吏一名
  通州抽分竹木局
  攅典二名
  芦沟桥抽分竹木局
  攅典三名
  通积抽分竹木局
  攅典一名
  白河抽分竹木局
  攅典一名
  广积抽分竹木局
  攅典一名
  芦沟桥北抽分厂
  攅典一名
  磨石口抽分厂
  攅典一名
  户部
  都吏十三名    令史四十一名
  典吏一百四名   承发
  架阁库典吏后革
  照磨所
  司吏二名     典吏十二名
  所属衙门
  宝钞提举司
  司吏一名     典吏一名
  抄纸局
  典吏一名
  印钞局
  典吏一名
  宝钞广惠库
  司吏一名     攅典四名
  广积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𧷢罚库
  司吏一名     攅典四名
  承运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甲字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乙字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丙字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丁字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戊字库
  司吏一名     攅典一名
  广盈库
  攅典一名
  张家湾检校批验所
  攅典一名
  御马仓
  司吏二名     攅典一名
  东安门仓
  攅典二名
  西安门仓
  攅典一名
  北安门仓
  攅典一名
  长安门仓
  攅典一名
  旛竿寺
  司吏一名
  蜡烛寺
  司吏一名
  刑部
  都吏一十三名   令史二十六名
  典吏一百十八名  承发四名
  架阁库典吏后革  掌簿籍典吏四名
  照磨所
  司吏后革      典吏十二名
  司狱司后添设
  狱典六名
  都察院
  都吏二名     令史六名
  典吏二十二名   看奏夲典吏
  承发后俱革     巡按书吏见后
  巡抚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二名
  十二道今十三道
  书吏       典吏
  承发后革
  浙江道
  书吏四名     典吏七名
  江西道
  书吏四名     典吏七名
  福建道
  书吏四名     典吏七名
  湖广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广东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广西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河南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山东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山西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陜西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四川道
  书吏二名     典吏七名
  云南道
  书吏一名     典吏八名
  贵州道
  书吏一名     典吏十八名
  巡按书吏各二名
  巡盐书吏各二名
  清军人吏十三名
  提督学校书吏各一名
  刷卷人吏
  通政使司
  令史六名     典吏十九名
  大理寺
  胥史八名     典吏二十二名
  承发四名     架阁库典吏一名
  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后革
  司吏       典吏
  承发       架阁库典吏
  五司后革
  司吏       典吏
  太常司今为太常寺
  司吏后改令史二名   典吏四名
  祠祭署
  司吏后革
  牺牲所后添设
  司吏一名
  国子监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典簿厅
  典吏一名
  光禄司今为光禄寺
  令史二名     典吏四名
  大官等署
  司吏各一名    典吏各二名大官署添一名司牲司
  司吏二名
  司牧局后添设
  司吏二名
  王府典膳所
  司吏
  太医院
  司吏二名     典吏四名
  惠民局
  司吏二名
  生药库
  司吏后改攅典一名
  钦天监
  司吏二名     典吏二名
  五官司历
  司吏后革
  翰林院
  司吏一名
  仪礼司今为鸿胪寺
  司吏二名     典吏四名后添设
  司仪署后添设
  司吏一名
  司宾署后添设
  司吏一名
  会同馆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后添设
  行人司
  司吏一名
  铸印局
  司吏一名
  太仆寺
  今史七名     典吏十四名
  常盈库后添设
  攅典一名
  各牧监
  司吏       各群司吏后俱革
  应天府
  令史八名     典吏三十名
  承发一名     架阁库典吏一名
  经历司
  典吏
  司狱司
  狱典一名
  上元县
  司吏       典吏共三十九名
  铺长
  江宁县
  司吏       典吏共四十二名
  承发       书状
  铺长
  夲府儒学
  司吏一名
  颜料局
  司吏
  龙江递运所
  司吏       典吏
  龙江龙潭税课局
  司吏       攅典
  都税司
  司吏       典吏
  聚宝门龙江宣课司
  司吏       攅典
  太平门税课司
  司吏       攅典
  织染局
  司吏       典吏
  秣陵镇等巡检司
  司吏
  东阳等驿
  驿吏
  龙江石灰山大胜关
  司吏
  东西南北中城兵马司
  司吏       典吏
  甲乙丙丁戊字赃罚广惠承运广积库
  司吏       攅典
  宝钞提举司
  司吏       典吏
  抄纸印钞局
  司吏       典吏
  军储仓
  攅典
  龙江盐仓批验所批验茶引所
  攅典
  典牧所
  司吏
  司牧局
  司吏
  牧马千户所金驼群养马看山百户所
  司吏
  午门端门承天门东上门东中门东安门西上门西中门西安门北上门北中门北安门
  门吏
  军器局
  司吏
  龙江提举司
  司吏
  营缮所文思院
  司吏       典吏
  巾帽针工局
  攅典
  龙江大胜港抽分竹木局
  司吏
  宝源皮作鞍辔局
  司吏       典吏
  顺天府已下俱后添设
  令史十六名    典吏三十五名
  经历司
  典吏
  照磨所
  典吏四名
  夲府库
  攅典一名
  司狱司
  狱典一名
  宛平县
  司吏十三名    典吏二十六名
  大兴县
  司吏十三名    典吏二十六名
  广源闸双丰闸
  闸吏
  芦沟桥王平口石港口齐家庄四巡检司
  司吏各一名
  芦沟桥宣课司
  司吏一名     攅典二名
  都税司
  司吏二名     攅典二名
  正阳门宣课司
  司吏二名     攅典三名
  徳胜门分司
  攅典一名
  崇文门分司
  司吏一名     攅典二名
  批验茶引所
  攅典一名
  张家湾宣课司
  司吏一名     攅典二名
  安定门税课司
  司吏一名     攅典二名
  大兴县递运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郑家庄马房仓
  汤山草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明智房草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台基厂草场
  黄土仓
  安仁坊草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北草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北新草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攅典各二名
  义河仓
  坝上南仓
  坝上北马仓
  𣵡石桥南仓
  东直门里牛房仓
  南石渠仓
  吴家驼牛房仓
  胡渠马房仓
  坝上北仓
  北高仓
  芦沟桥抽分
  东直门外牛房仓
  南石渠西仓
  坝上东马房仓
  金盏儿甸仓
  坝上仓
  攅典各一名
  西城等草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攅典共十一名
  东西南北中城五兵马司
  司吏各一名    典吏各五名中兵马司添一名东上门
  门吏二名
  东上北门
  门吏一名
  东上南门
  门吏一名
  北上门
  门吏四名
  长安左门
  门吏二名
  北中门
  门吏二名
  西上门
  门吏二名
  长安右门
  门吏二名
  北安门
  门吏四名
  东安门
  门吏三名
  西安门
  门吏四名
  端门
  门吏四名
  承天门
  门吏三名
  午门
  门吏四名
  西中门
  门吏四名
  东中门
  门吏一名
  詹事府
  令史二名     典吏二名
  左右春坊
  司吏各一名
  司经局
  司吏一名
  上林苑监
  司吏二名     典吏七名
  林衡良牧嘉蔬蕃育四署
  司吏各一名    典吏各二名













  明会典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七
  官制五
  吏部六
  吏
  锦衣卫
  令史       典吏
  承发
  千户所百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典吏
  仓攅典
  鞍辔火药局
  司吏
  草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司吏
  王府仪卫司
  司吏
  金吾前卫
  令史       典吏
  卫镇抚司
  司吏
  所镇抚司
  司吏
  千户所拨守大理等旗军所草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司吏
  羽林左右府军府军左右前后旗手神䇿骁骑右镇南水军左龙骧天策豹韬虎贲右兴武鹰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江阴十九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仓攅典
  柴草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司吏
  留守中虎贲左广洋三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卫镇抚司
  司吏
  所镇抚司
  司吏
  仓攅典
  应天和阳留守左右水军左龙虎武徳横海龙江九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仓攅典
  沈阳左右留守前后英武蒙古右六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广武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仓攅典
  飞熊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蒙古左卫
  令史       典吏
  千百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仓攅典已上皆南京
  锦衣卫已下俱后添设
  令史六名     典吏十九名
  仓攅典一名
  镇抚司
  司吏四名     典吏九名
  驯象等所
  司吏共二十四名
  仓攅典一名
  百户所
  司吏共八十七名
  北镇抚司
  典吏一十名
  彭城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六名
  仓攅典二名
  旗手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六名
  留守中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史七名
  留守右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七名
  留守左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六名
  留守后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
  留守前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
  武骧左右卫
  腾骧左右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十九名
  长陵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八名
  献陵卫
  景陵卫
  裕陵卫
  茂陵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六名
  仓攅典各一名
  神武右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司吏六名
  神武左卫
  神武后卫
  大宁中前卫
  忠义左右前后卫
  府军后右卫
  龙虎卫
  大兴左卫
  虎贲左卫
  龙骧卫
  蔚州左卫
  义勇左右中前后卫
  富峪卫
  济州卫
  会州卫
  武成中卫
  燕山左右前卫
  济阳卫
  永清左右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司吏各六名
  仓攅典各一名
  虎贲右卫
  武徳卫
  兴武卫
  鹰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神策卫
  沈阳左右卫
  豹韬卫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六名
  宽河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九名
  仓攅典一名
  羽林左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七名
  仓攅典一名
  羽林右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七名
  羽林前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八名
  仓攅典一名
  金吾前卫
  武功右中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十名
  仓攅典各一名
  武功左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六名
  所司吏六名
  金吾后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七名
  仓攅典一名
  金吾左右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九名
  仓攅典各一名
  府军卫
  府军左卫
  令史各二名    典吏各八名
  所司吏各七名
  仓攅典各一名
  府军前卫
  令史四名     典吏十一名
  所司吏二十三名
  应天卫
  典吏八名     司吏八名
  和阳卫
  典吏七名     司吏八名
  骁骑右卫
  典吏八名     司吏六名
  镇南卫
  典吏八名     司吏六名
  通州卫
  令史二名     典吏八名
  所司吏六名
  仓攅典八名
  蕃牧千户所
  司吏七名
  牧马千户所
  司吏二名
  王府长史司
  司吏二名     典吏十二名
  典簿厅
  典吏一名
  仪卫司
  司吏一名
  群牧所
  司吏一名
  典仗所
  司吏六名
  审理所
  司吏二名     典吏四名
  典膳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纪善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奉祠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工正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典宝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良医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典仪所
  司吏一名     典吏二名
  仓攅典
  库攅典各一名
  在外衙门该设吏典
  各布政司
  通吏       令史
  典吏       承发
  架阁库典吏
  库攅典
  经历司
  典吏
  理问所
  司吏       典吏
  各府
  司吏       典吏
  承发
  经历司
  典吏
  司狱司
  狱典
  各州县
  司吏       典吏
  承发
  各府州县儒学
  司吏
  各府州县税课司局
  司吏       攅典
  各府州县仓
  攅典
  各府库
  攅典
  各递运所
  司吏       典吏
  各水马驿
  驿吏
  各巡检司
  司吏
  按察司
  书吏       典吏
  承发
  经历司
  典吏
  司狱司
  典吏
  架阁库
  典吏
  盐运使
  书吏       典吏
  承发
  经历司
  典吏
  盐仓攅典
  批验所
  攅典
  库攅典
  盐课提举司
  司吏       典吏
  盐课司
  司吏
  各都指挥使司
  令史       典吏
  承发
  架阁库典吏
  经历司
  典吏
  断事司
  司吏       典吏
  各卫
  令史       典吏
  千户所
  司吏
  镇抚司
  司吏
  各守御千户所
  司吏
  还职役官吏人材生员
  诸司职掌
  凡在京各衙门送到还职官员俱凭来文随即附簿查对缺册如未作缺者立案类写手夲赴吏科给凭已作缺未除官者立案给凭就连送付缺科销缺司勲续黄作缺已除官者见送官员若照钦定事例戴罪还职者立案给凭赴任仍将新官类奏取回或就彼调用若不系戴罪还职先已除官代替者不必发回就令备供脚色过名查考类选别用但有过名纪录的决并戴罪者俱付考功纪录司勲附黄还役吏送付司封转发还役人材生员人等咨发原该衙门收管办事
  事例
  洪武间令府州县首领官在任三年及九年考满考不称职者发充吏役三十一年令不分在任月日浅深但不称职俱发充吏至三十五年令未及三年九年者俱仍旧引奏复职 成化六年奏准官员除事干情重照例改调若违限失错犯笞杖等罪免其问断止令罚赎还职
  凡法司问断还职官员在京者用手夲送还职在外者给凭赴任各王府文职官员法司问拟答杖罪名送来还职者给凭赴任徒流及私罪具奏定夺法司送来収查发落官员查例定夺
  天地山川等坛孝陵长陵等祠祭署奉祀祀丞两京太常寺典簿恊律郎赞礼郎司乐等官并两京乐舞生有犯除奸盗诈伪失误供祀并一应𧷢私罪名不分轻重照例黜罢外其有讦告词讼及因人连累并一应公错犯该笞杖罪名并徒罪不系干碍行止者俱赎罪各还职役 弘治十三年奏准在京大小衙门当该吏典患病一个月勘寔俸粮住支名缺拨补病痊仍送原役衙门收候参补若有奸懒托故以图改拨者问发为民
  给假
  诸司职掌
  凡内外官吏给假省亲迁葬者须要具奏俱量地远近附簿定限行移应天府给引照回仍行体勘至期各还职役不在作缺之数如违限日久不到者就行提问
  事例
  洪武间在京大小衙门官吏给假省亲祭祖等项自行具奏取自上裁如准夲部覆奏定限放回其考满吏给假别无粘带就行定限除路程日期外别与假一个月在家俱给引照回 洪熙元年诏内外文职官员离家年久者许具奏挨次给假省亲祭祖 宣徳元年奏准外官九年考满到部许令给假省祭陞除以后不许给假又令京官给假但违限一年之上停俸五个月 景泰六年奏准听选监生并考满起复裁减等项官员守候日久许其给假依限回部听用 天顺二年奏准办事官满者数多俱候类奏方得放回省祭自后各衙门送到查审明白即送顺天府给引照回以次取用 成化五年令监生给假违限三年之上者送问未及三年告有事故文凭俱免问罪十一年令京官离家十年者方许省祭 二十三年诏两京文职有离家六年之久欲给假省亲者查无违碍许其归省
  凡两京给假省祭官员除往回水程许在家两个月违限一年以上住俸五个月一年半以上者送问
  凡京官及进士奏乞毕姻行同郷官员保勘明白具奏定夺
  凡官吏监生妻故送㓜子还乡行勘是实官具奏许在家两个月违限半年以上者送问监生吏典给引放回













  明会典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八
  吏部七
  验封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之封爵
  国初封功臣因前代之制爵有五等曰公侯伯子男后子男革不封其有功封公侯伯者皆给诰劵或世袭或不世袭各因其功之高下为等
  诸司职掌
  一凡公侯伯子男见职授封者必须随即奏请封号爵禄等级及驸马婚礼俱用具奏给授诰命札付翰林院撰文具手本送中书舍人书写尚宝司用宝完备择日具奏颁降
  一凡功臣殁后加封公追封为王侯追封为公合封三代者照依追赠封爵一体追封其袭爵子孙非建立奇功异能生死只依本爵
  一凡命妇因子孙官爵封母并祖母者并加太字追封则不用
  一凡封赠公侯伯子男者其公侯夫人各从其爵伯子男夫人止封夫人不须用爵
  一凡功臣封号如开国辅运守正文臣之类非特奉圣旨不与
  一凡见封公侯伯子男封赠三代并妻室合依钦定事例各依见授名爵照例封赠
  事例
  凡勲阶如特进光禄大夫柱国之类乃一品官所该给授公侯伯间有特旨给授者旧制亦惟本身受封始得后袭封者或有之
  诸司职掌
  公
  父祖父曽祖父各封某国公母祖母曽祖母各封某国夫人本官妻封某国夫人
  
  父祖父曽祖父各封某侯母祖母曽祖母各封某侯夫人本官妻封某侯夫人
  伯子男同
  诸司职掌
  凡受封官身死须以嫡长男承袭如嫡长男事故则嫡孙承袭如无嫡子嫡孙以嫡次子孙承袭如无嫡次子孙方许庶长子孙承袭不许搀越仍用具奏给授诰命札付翰林院撰文具手本送中书舍人书写尚宝司用宝完偹具奏颁降及孔氏袭封衍圣公如之其湖广四川云南广西土官承袭务要本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明白取具宗支图本具官吏人等结状呈部具奏照例承袭移付选部附选司勲贴黄考功附写行止类行到任见到者关给札付颁降诰敕
  事例
  洪武十三年奏定公侯封号曰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某公某侯食禄若干石世袭者曰世袭某公某侯食禄若干石追封者曰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其将军某公某侯追封某王某公谥某
  凡公侯伯殁后子孙奏请袭爵本部奏准行该府保勘应否袭爵取具结状宗图连人送部奏请定夺
  凡土官承袭国初皆本部掌行洪武三十年以宣慰宣抚安抚长官等司职掌土兵改隶兵部其府州县巡检驿传土官仍属本部 正统元年奏准土官在任先具应袭子侄姓名开报合干上司候亡故照名起送承袭六年奏准预取应袭儿男姓名造册四本都布按三
  司各存一本一本年终类送本部以凭查考以后每三年一次造缴 天顺二年奏准土官病故该管衙门委堂上官体勘应袭之人取具结状宗图连人保送赴部奏请定夺 弘治二年奏准十年外文书到部者不准承袭 五年诏十年内曽在本处上司具告者亦准承袭
  文武官俱有封赠武官归兵部惟公侯伯以封爵从本司掌行与文职封赠制度具列于此
  诸司职掌
  一凡文职官一品至五品武职官一品至六品照依生前散官果有功迹合加封者例与加赠
  诸司职掌
  一凡公侯一品赠三代二品三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赠父母妻室
  一凡文官一品至七品止封散官职事其合封三代二代并父母及妻者照依子孙见授职事照例封赠一凡封赠文官散官如上阶特进光禄大夫光禄大夫之类非特奉圣旨者不与
  一凡文官应封赠祖父母父母妻室者照依钦定资格一品赠三代二品三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赠一代各照见授职事依例封赠
  正一品至从七品曽祖父祖父父各照见授职事对品封赠
  正从一品曽祖母祖母母妻各封赠一品夫人正从二品祖母母妻各封赠夫人
  正从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赠淑人
  正从四品母妻各封赠恭人
  正从五品母妻各封赠宜人
  正从六品母妻各封赠安人
  正从七品母妻各封赠孺人
  一凡遇前项封赠依例具本奏闻吏科给事中置立文簿附写各该封赠爵职钦用敕符御宝本部抄录具印信手本送中书舍人书写诰敕其文职官员申请封赠本部行移保勘如果于例相应然后照例施行
  一凡文职官一品至七品止封赠散官职事其合封一代二代三代者俱照见授职事父母见任者不封已致仕并不在任者封之能在任弃职就封者听
  一凡诸子应封父母嫡母在所生之母不得封嫡母亡得并封若所生母未封赠不得先封其妻
  一两子当封从一高者妇人因其子封赠而夫子两有官亦从一高者
  一应封妻者止封正妻一人如正妻生前未封已殁继室当封者正妻亦当追赠其继室止封一人
  一凡命妇因子孙品级封母并祖母者并加太字若已亡殁或曽祖祖父在者不加
  一凡正从七品至正从六品止封一次陞至正从五品封赠一次陞至正从三品封赠一次陞至正从二品封赠一次陞至正从一品封赠一次洪武十六年正从四品亦封赠一次一凡曽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曽犯十恶奸盗除名等罪及例所封妻不是以礼娶到正室或系再醮倡优婢妾并不许申请
  一凡诸职官曽受赃者不许申请封赠之后但犯取受之赃并行追夺其祖父原有官进一阶非因子封赠者不在追夺之例
  一凡妇人因夫子得封者不许再嫁如不遵守将所授诰𠡠追夺断罪离异
  一凡在京官四品以上试职实授颁给诰命取自上裁已给诰命者亦须一考满方许封赠五品以下官初到任试职一年后考核堪用者与实授仍具奏颁给诰𠡠不堪用者不与已给诰𠡠者亦须一考方许封赠一凡在外官员三年为一考称职者颁给诰𠡠再考称职听请封赠其有才能卓异之人出自特恩者不拘此例
  事例
  凡武职子任在京文职成化二十三年诏书照依文官事例父职高于子者依原职进一阶职卑者从子官封凡在京品官考满应得本身诰命或以亲老乞停本身而移封其亲者本部奏请定夺
  凡两京官应得诰𠡠封赠其父有犯罪问革为民不该受封子将本身诰敕奏请移封者取自上裁
  凡公侯伯有加师保者弘治十四年奏准止授本身诰命不许乞赠三代
  国初因前代任子之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子一人以世其禄后乃渐为限制
  诸司职掌
  一凡用荫者以嫡长子如嫡长子有废疾立嫡长子之子孙曽玄同如无立嫡长子同母弟曽玄同如无立继室所生如无立次室所生如绝嗣者傍荫其亲兄弟各及子孙如无傍荫伯叔及其子孙
  一凡用荫者孙降子曽孙降孙及傍荫者皆于合叙品从降一等
  一凡职官子孙荫叙正一品子正五品叙从一品子从五品叙正二品子正六品叙从二品子从六品叙正三品子正七品叙从三品子从七品叙正四品子正八品叙从四品子从八品叙正五品子正九品叙从五品子从九品叙正六品子于未入流品相应上等职事内叙从六品子于未入流品中等职事内叙正七品子于未入流品下等职事内叙
  一凡职官用荫各止一名年及二十五以上须试本经或四书能通大义其有不通者发回习学再试
  一凡荫官各具其父祖历仕缘由去任身故岁月并所授诰敕彩画宗支指实该承荫人姓名年甲本处官司体勘房亲揭照籍册别无诈冒及无废疾过犯等事上司审验相同保结申覆令亲赍文解赴部
  一凡荫叙其远方地面官员宜照原籍于附近布政司所辖去处铨用
  事例
  成化三年奏准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听令一人送国子监读书出身若大臣果有勲劳于国出自特恩录用其子孙者不在此限
  官员封赠有诰敕制度等第必视其品秩若颁给之制见于诸司职掌其后事例多不同今偹录之
  诸司职掌
  一公侯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敕命妇人诰𠡠同夫品级
  一公侯诰用玉轴一品官同伯子男诰用犀轴二品官同三品四品官用抹金轴五品以下用角轴
  一在京官四品以上试职实授颁给诰命取自上裁五品以下官初任试职一年后考核堪用者与实授颁给诰敕已入流仓官不须试职候一年任满给与𠡠命守支未入流品官员俱与实授不给𠡠命在外官员三年为一考称职者颁给诰敕陞职官员合与实授者于本任内历事一年后方可出给诰𠡠若有才能卓异之人出自特恩者不拘此例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正官颁给诰𠡠取自上裁本部遇有应给诰敕官员具本奏闻仍具印信手本开写合授散官并年籍脚色送中书舍人候书写完偹本部具印信手本送尚宝司于御前用宝讫具奏御前颁给其有追夺为事官员诰𠡠具本奏缴内府会同吏科给事中中书舍人于勘合底簿内附写为事缘由眼同烧毁
  事例
  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给诰皆如一品之制惟公侯用玉轴伯子男用犀轴为别 永乐二十二年诏五品以下官曽经一考称职未给诰𠡠升用改除者一体封赠未及一考升用改除者满日方给在京王府长史一体给诰 洪熙元年令方面官到京曽经一考称职给与本身诰命九年考满方与封赠 宣徳元年令在外王府长史纪善九年无过者许给诰敕 四年令文官有犯贪污者追夺原给诰𠡠未给者不给 五年令应授诰𠡠官员未授之先曽犯赃罪已经赦宥者悉免追夺若授诰𠡠之后犯赃罪虽经赦宥皆追夺 十年令在外官员三年考满称职者给与诰𠡠 正统二年奏准收粮经历满十万石给与𠡠命 三年令文官诰𠡠俱待九年考满方与 十二年定诰𠡠轴数一品五轴二品三轴三品二轴四品五品一轴六品以下一轴仍待三考满方给 天顺元年奏定一品四轴二品三品三轴四品至七品二轴 二年诏文官未及一考父母见在者授封其父在而母亡或母在而父亡者奏准共给一道
  凡各王府将军郡主仪宾诰命礼部奏准移咨本部类奏撰写用宝并造袱匣完偹该府具奏关领仍候礼部移咨到日类奏给授
  凡两京应请诰𠡠官员三年考满各衙门勘实移咨本部行考功司查其考称出身历任两月一次具奏凡在外司府州县等官九年考满取给诰𠡠付考功司查其考称平常仍行各该衙门掌印官勘实其巡抚巡按奏保旌异官员本部查曽经考满果勘旌异者仍行都察院转行巡按御史覆勘卓异政绩具奏定夺凡两京各卫收粮经历三年考满任内收粮十万石之上者给与𠡠命
  凡诰𠡠用宝诰用制诰之宝𠡠用𠡠命之宝仍以文簿与诰𠡠各编字号复用宝识之文簿藏于内府
  凡功臣铁劵刻其文于上以黄金填之左右各一面右给功臣左藏内府
  诸司职掌
  一自荣禄大夫至将仕佐郎凡九等十八级所馀官员合得散官照依定制奏闻给授及选部付到在京各衙门实授官员及考功考过试职一年堪用并三年称职者合得初授陞授散官具奏行移该衙门转行给授一凡白身人入仕并杂职人等初入流者与对品初授散官任内历俸三年初考称职与陞授散官又历俸三年再考功迹显著方与加授散官若考核平常者止与初授其任内未经初考迁调改除者仍照见授职事与初授散官已经初考合得陞授迁调改除仍系本等品级者照见授职事与陞授散官若陞等者止与对品初授或有已得陞授未经再考迁调改除仍系本等品级者照见授职事与陞授散官已经再考合得加授迁调改除仍系本等品级者与加授散官若陞等者止与对品初授其有先曽历任二品三品等职今次降用若系有罪及阘茸不称职贬降者照依见授职事与初授散官若量才任使不系贬降但今授职事比与原授降等其原授散官诰𠡠仍旧者亦照见授职事与对品初授散官俱于三年之后照例陞授其加赠一节考验本人生前功迹合得加授者照例给与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陞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陞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陞授资政大夫 加授资徳大夫
  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陞授通奉大夫 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陞授通议大夫 加授正议大夫
  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陞授中大夫  加授太中大夫
  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陞授中宪大夫 加授中议大夫
  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陞授朝议大夫 加授朝请大夫
  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陞授奉政大夫
  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陞授奉直大夫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陞授承徳郎
  从六品初授承务郎陞授儒林郎 儒出身
  宣徳郎 吏才干出身
  正七品初授承事郎陞授文林郎 儒出身
  宣义郎 吏才干出身
  从七品初授从仕郎陞授征仕郎
  正八品初授迪功郎陞授修职郎
  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陞授修职佐郎
  正九品初授将仕郎陞授登仕郎
  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陞授登仕佐郎


  明会典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九
  吏部八
  吏员两考役满起送到京参拨各衙门各有资格以后又有办事之例
  诸司职掌
  凡在外各衙门送到考满吏典于在京对品衙门内用在京各衙门考满吏典照依资格升用无缺借用仍支合得俸裁革减并吏对品衙门用借拨者支前役俸农吏罢闲官生员监生承差为事充吏遇缺拨用各支本等俸其五品以下衙门吏典该与俸米食米者照例支给若罢闲永充截替市井吏遇缺量度拨用止支九品衙门司吏俸一石工满并为事断发吏遇缺拨用月支食米五斗每月通类行移各衙门收役并勾取在逃吏自首行勾日浅未曽拨补准首仍送着役若及日久窥伺拨补避难及已移文原籍勾解者俱送刑部问罪仍发本部听用若各衙门退回奸猾托称不谙吏事旧吏照地方发边远充军为事还役吏典在京者行移各该衙门收役在外者札付应天府给引转发着役在京札顺天府
  洪武礼制
  一凡内外有出身吏员俱以三年为满给由止据现历俸月不许通理
  正七品出身
  五军都督府提控
  从七品出身
  五军都督府掾吏
  六部都吏
  正八品出身
  六部令史
  从八品出身
  五军都督府知印
  正九品出身
  五军都督府典吏
  六部知印
  在外二品衙门令史
  在京三品衙门令史
  从九品出身
  六部典吏
  在外二品衙门知印
  在外各卫令史
  察院书吏
  在外三品衙门书吏
  諌院书吏后革
  杂职出身
  在京三品衙门典吏
  内府仓库司局吏攒
  在外二品衙门典吏
  内外四品衙门司吏
  一凡内外无出身吏员亦以三年为满陞转五品六品衙门司吏在外三品内外四品衙门典吏满日于四品衙门司吏在京三品在外二品衙门典吏内陞转无缺给由如是军吏不在此限
  七品衙门司吏五品六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五品衙门司吏内陞转无缺给由
  八品以下衙门吏攅七品衙门典吏满日于六品七品衙门司吏内陞转缺给由
  在京各仓库局关场所等衙门吏攅满日于五品六品衙门司吏同
  宪纲
  凡都察院及按察司吏典须于考退生员与应取吏员相参补用不许用曽犯奸贪罪名之人
  事例
  凡佥充吏役于农民身家无过年三十以下能书者选用但曽经各衙门主写文案攅造文册及充隶兵与市民并不许滥充 洪武二十八年奏准正军户五丁者充吏四丁不许水马驿站贴军杂役养马等项人户四丁以上者充吏三丁不许民户两丁识字亦许勾充宣徳元年奏准一户有三丁三丁内一丁充吏一丁为官者免其吏农民一丁充吏一丁或自监生生员谪充吏者免其农民先佥一丁充吏后又佥一丁免其后充者生员果有成效入学虽后即免其为吏者若及四丁之上俱不免 正统元年奏准军职衙门不许滥用军吏违者问调南丹等卫补伍 三年奏准还俗僧道营充吏役罢归为民若出入衙门嘱托公事结揽写发蠧政害民者发口外充军为民 四年奏准在京在外吏典曽充隶兵者历三年满日不与出身 五年奏准按察司吏典役满行布政使司转属佥拨不许径行各府州县佥取 景泰三年奏准父兄伯叔充吏离役未久及犯𧷢问发充军为民者弟男子侄不许参充若役满出身年远者不拘此例
  凡吏役资格洪武十七年奏定在外二品衙门通吏考满于在京从七品出身吏员内陞转令史于在京正八品出身吏员内陞转在外三品衙门令史书吏于在京正九品出身吏员内陞转在外三品衙门典吏四品衙门司吏于在京从九品出身吏员内陞转察院磨勘司典吏仍依原定未入流品内出身五品以下衙门吏人依原定资格陞转其在京一品二品知印承差不许于吏员内取用 十九年更定中外诸司吏员役满转补资格在京入流衙门吏员充九品衙门司吏九品衙门司吏充八品衙门司吏及七品衙门典吏八品衙门司吏七品衙门典吏充七品衙门书吏及七品衙门六品衙门典吏七品衙门书吏充五品衙门司吏胥史六品衙门典吏充五品衙门典吏及六品衙门司吏六品衙门司吏五品衙门典吏俱充五品衙门司吏胥史四品衙门典吏五品衙门司吏胥史充四品衙门司吏及三品衙门典吏四品衙门司吏三品衙门典吏俱充三品衙门令史及二品衙门典吏三品衙门令史及二品衙门典吏俱充二品衙门令史及一品衙门典吏二品衙门令史充一品衙门掾史及对品衙门都吏都吏充一品衙门提控一品衙门典吏充对品衙门掾史及对品衙门提控皆以三年为满给由赴部录用在外衙门若各驿递传所河泊闸坝等衙门吏攅充七品衙门典吏七品衙门典吏充五品六品衙门典吏或有俸九品衙门并有俸未入流品衙门吏充七品衙门司吏六品衙门典吏充六品衙门司吏五品衙门典吏六品衙门司吏充五品衙门司吏五品衙门司吏充四品衙门司吏及三品衙门典吏四品衙门典吏充四品衙门司吏及三品衙门典吏三品衙门典吏充二品衙门典吏及三品衙门令史书吏三品衙门令史书吏充二品衙门令史二品衙门令史充二品衙门通吏已上三年满日无缺给由到部于在京衙门内用 三十一年续定吏员出身事例皆以九年考满出身或在京两考在外一考或在京一考在外两考一品二品衙门提控都吏从七品出身掾史令史典吏并内府门吏正八品出身三品衙门令史从八品出身典吏及四品衙门司吏正九品出身四品衙门典吏五品衙门司吏典吏书吏俱从九品出身六品至九品并杂职衙门吏典都察院各道吏典俱除杂职后俱以在外两考在京一考为满
  凡吏典拨历俱以实俸为准在外通吏拨在京五府六部提控都吏如通吏少则以都布二司令史兼拨在外都布二司令史按察司盐运司书吏卫令史拨在京五府六部都察院掾史令史在外府司吏拨在京各卫并顺天府光禄寺通政司太仆寺令史大理寺胥史在外都布按并各卫府盐运司典吏拨在京五府六部都察院典吏并总兵官巡抚都御史典吏在外州所司镇抚司长史司吏拨在京各卫并顺天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太仆寺典吏在外县司州典拨在京鸿胪寺翰林院各千户所司吏在外县典拨在京十三道书吏典吏巡按书吏各百户所司吏户刑二部都察院顺天府照磨所宛大二县司典并十库司攅在外仓攅拨在京马房攅典并草场抽分局巡检司闸坝吏各税课司攅典在外巡检司税课司儒学驿闸吏库攅拨京通二仓守支攅典其北直隶都司卫所一考役满吏典本处听候三月之上无缺转参起送后府转送到司者拨别处卫所府州县起送考退廪膳生员充吏者拨附近府分考功司付到重历者拨临近卫所俱附卷其广东广西四川三布政司湖广所属永州辰州宝庆靖州常徳长沙衡州郴州江西所属南安赣州福建所属漳州泉州汀州兴化及福建行都司所属建宁左等五卫二十五所并武平等守御千户所吏典俱南京拨历
  凡吏典办事旧例俱以三年为限成化二十二年奏减半年弘治四年又奏减三个月十一年又奏减三个月止办二年其两考通吏旧例免办事就拨当该十四年奏准办事二年若仓攅守支六年盐课司攅守支八年亦俱免办事未及六年八年者扣算补办全无守支者不免其在南京办事者原无定例弘治十年奏准大小二石办事半年大小一石并州所司吏办事一年凡吏典裁革永乐二十年南京各衙门设吏一名二名者仍旧三名者减一名四名减二名 正统元年奏准天下裁减衙门每房止存司吏一名典吏二名
  凡吏典丁忧起复成化二十三年奏准一年者免其办事未及一年者补办
  凡在京在外三考役满吏典给由赴部查考明白通类引奏冠带入选其上粮免考者行户部该司勘实仍查役内有无过犯无过照资格出身若犯公私徒杖罪及私笞减等不尽者俱降级若犯公私笞罪减尽无科者俱免降级
  凡在京为事监生承差问发充吏者俱附卷拨各衙门着役
  凡在京办事吏典原籍灾伤告回省灾者类题给引定限回部仍送原役衙门补办违限半月者送问
  凡当京听拨当该吏典告称取拨未到者送顺天府给引照回依限回部听拨若延住三年之上者行查其愿告南京外考者听
  凡法司送到各衙门为事还役吏典呈堂送原役衙门还役收查发落者干碍行止发原籍为民其在外吏典有犯笞杖徒流杂犯例该的决与赎罪还役者俱要明著年月日期若离役一年以上不许还役
  凡在京各衙门开送逃吏类行原籍官司提解中间有一年之内告患病者行兵马司勘实具结缴报仍候原籍回文至日送衙门着役若一年以上不复役未经告官及原籍提解赴京者俱为民
  凡江西浙江苏松吏洪武二十六年奏准不许于户部内用
  凡云南贵州四川土吏洪武年间不与出身考满后仍发原衙门着役 宣徳元年奏准土吏考满到部发本布政司改调别衙门 成化四年诏云南土吏两考役满免送赴部就于本布政司给由照例调用 十五年奏准革去贵州土吏 弘治三年奏准仓攅未及周岁及已周岁未及守支丁忧曽交盘无碍者起复到部拨各衙门办事一年半准作守支月日收考违者仍拨原仓守支照三年满日事例收考 又奏准两考吏到部有少历未及三月该拨外卫者免其辏补就于办事月日内照数増加准作该补之数三月以下仍拨外卫辏补 十三年奏准革去四川永宁龙州二宣抚司泥溪平夷蛮夷沐川九姓五长官司并各司所属驿站巡检司土吏各添设流吏
  凡户兵二部书算有缺移文到部类行直隶常镇二府所属殷实户内㨂选起送赴部考中转送该部着役
  诸司职掌
  凡本部四子部付到合行各布政司直隶府州事件通类具手本赴吏科关填勘合仍附写底簿开列前件以凭回销
  事例
  洪武初凡有除授官员皆给勘合到任 十九年革勘合其行取官员及查理事务等项仍用勘合各布政司及南北直隶府州各有字号
  浙江布政司寅字  河南布政司申字
  贵州布政司抚字  广东布政司辰字
  广西布政司子字  山西布政司午字
  云南布政司丑字  湖广布政司卯字
  山东布政司未字  福建布政司亥字
  陜西布政司戌字  江西布政司已字
  四川布政司毕字
  应天府酉字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心字
  凤阳府房字    宁国府牛字
  庐州府奎字    镇江府危字
  常州府女字    太平府斗字
  广平府井字    苏州府氐字
  真定府柳字    隆庆州翼字
  和州胃字     松江府尾字
  徐州𭥦字     永平府娄字
  安庆府虚字    池州府壁字
  顺徳府张字    淮安府箕字
  保定府觜字    滁州角字
  河间府参字    大名府星字
  广徳州室字    徽州府亢字
  保安州轸字
  诸司职掌
  凡本部额设皂隶照依原定则例分拨跟官听差如有事故行移兵部照缺取补



  明会典卷九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
  吏部九
  诸司职掌
  凡除授官员于吏部给凭就行关领到任须知前去本衙门到任务要照依须知内条款事例逐一遵守施行毋得视为文具
  𠡠谕授职到任须知
  士人未官不可不知受任应行之事但肯于闲中先知到任须知明白为官之道更有何加若提此纲领举是大意以推之诸事无有不知办与不办若人懒于观是纲领虽是聪敏过人为官之事亦不能成若能善读勤观则永保禄位事不劳而疾办此书所载学生及野人辈皆可预先讲读以待任用且五经四书修身为治之道有志之士固已讲习此书虽麄俗实为官之要机熟读最良故兹𠡠谕
  授职到任须知目录
  一祀神
  二恤孤
  三狱囚
  四田粮
  五制书榜文
  六吏典
  七吏典不许那移
  八承行事务
  九印信衙门
  十仓库
  十一所属仓场库务
  十二系官头匹
  十三会计粮储
  十四各色课程
  十五鱼湖
  十六金银场
  十七窑冶
  十八盐场
  十九公廨
  二十系官房屋
  二十一书生员数
  二十二耆宿
  二十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二十四官户
  二十五境内儒者
  二十六起灭词讼
  二十七好闲不务生理
  二十八祗禁弓兵
  二十九犯法官吏
  三十犯法民户
  三十一警迹人
  授职到任须知
  凡到任那一日便问先任官首领官六房吏典要诸物诸事明白件数须知
  祀神有几各开
  祭祀国之大事所以为民祈福各府州县每岁春祈秋报二次祭祀有社稷山川风云雷雨城隍诸祠及境内旧有功徳于民应在祀典之神郡厉邑厉等坛到任之初必首先报知祭祀诸神日期坛场几所坐落地方周围坛垣祭器什物见在有无完缺如遇损坏随即修理务在常川洁净依时致祭以尽事神之诚
  养济院孤老若干各开
  养济院见在孤老月支粮米岁支布疋逐一开报须亲自点视给赐毋致失所以副朝廷存恤之意
  见在狱囚若干已未完各开
  刑狱者死生所系实惟重事故报祀神之次即须报知本衙门见禁罪囚议拟已完若干见问若干其议拟已完者虽系前官之事亦宜详审决放见问者到任尤宜究心中间要知入禁年月久近事体重轻何者事证明白何者取法涉疑明白者即须归结涉疑者更宜详审期在事理狱平不致冤抑
  入版籍官民田地若干官粮民粮若干各开
  版籍田粮政事之大故于祀神理狱之次即须报知此件中间须要分豁军民匠灶僧道医儒等户各若干官田地若干民田地若干每岁民间夏秋二税该粮若干官田租粮若干各分款项开报以备度量支用
  节次圣旨制书及奉旨榜文谕官民者若干曽无存者若干各开
  为官之道政治禁令所当先知须考求节次所奉圣旨制书及奉旨意出给榜文晓谕官民事件逐一考究讲解立法旨意已未施行中间或有损缺不存者须要采访抄写如法收贮永为遵守
  本衙门吏典若干各开
  分科办事在吏典之能否必须先报吏典总数若干然后分豁六房某房司吏几名典吏几名备细开报所该房分须令常川掌管考其所办事务验其能否勤怠以示惩劝
  各房吏典不许那移管事违者处斩
  凡有司内吏典各有所掌房分如刑房专掌刑名户房专掌钱粮该吏承管日久则知事首尾容易发落近有司多听从吏员托嘱将所管房分时常迁调以致所管事务不知首尾多生情弊今后各房若有仍前那移管事者吏处斩官别议若一房事更过十名二十名或二三名接管人人不到了时都拏来要处斩罪其有事故接管者不拘此例
  承行事务已完若干已施行未完若干未施行若干各开
  六房吏典各将节次承受上司来文及照行事件分豁已完若干已作施行未曽完结若干未作施行若干各另开报除已完外未完事件要分事体急缓重轻先后催并完结其未施行者即作施行毋致沈匿稽迟以致耽误公事
  在城印信衙门若干各开
  除本衙门外所属衙门如一府所辖有州县学校巡检司水马驿河泊递运所仓场库务凡有印记衙门各若干逐一报开庶知所辖处所及所理庶务州县所属印记衙门一体开报
  仓库若干各开
  凡本衙门所有仓库须分豁报知某仓见储某年收到官粮若干民粮若干几年干粮若干民粮若干已支若干见存若干其库分依上分豁金银钱货什物某件若干逐一开报以凭稽考支用无致侵欺埋没
  所属境内仓场库务若干各开
  除本衙门仓库已报外所属境内应有仓场库务某仓储某年所收官民粮米见在若干某场所收竹木等项数目若干某库盛贮金银钱货什物各若干某税课司局岁收钱钞若干逐一开报庶知境内所产所税钱粮物货数目
  系官头匹若干各开
  本衙门或有系官头匹及所属驿分所有马驴孳畜等项头匹数目务要逐一取勘见数或有孳生数目随即报知作数以凭考核
  会计粮储毎岁所收官民税粮若干支用若干各开
  量入为出国家经费重事须要开报每岁收到入官租粮若干民间税粮若干或漕运邻境或折收布疋钱钞货物各该若干及每岁官吏俸给军士月粮等项支用若干各另开报庶知毎岁所收及支用数目以候经度
  各色课程若干各开
  所属境内出产货物各色课程酒醋茶矾等项各别开报毎岁所收数目以凭稽考支用
  鱼湖几处岁课若干备开各湖多少
  所属境内若有鱼湖须报总计几处岁办鱼课若干内某湖坐落某处岁办若干逐一开报以凭稽考
  金银场分若干坐落何山川所在若干各开
  所属境内或有出产金银场分须知总计若干分豁坐落某处金场额办数目若干某处银场额办数目若干须要稽考实办数目以革侵欺隐匿之弊
  窑冶各开是何伎器及砖瓦名色
  所属境内若有窑冶去处须要各另开报某窑出产或铜铁锡岁办若干烧窑去处所烧是何器物或砖或瓦椀楪什物等项名色逐一开报
  近海郡邑煮海场分若干各开
  国家所需多资铸山煮海之利以省民租所辖境内或系边海郡邑须将所有煮海场分某场灶户若干该工本钱若干岁办盐课若干所有场分逐一开报以凭稽考
  公廨间数及公用器皿裀褥之类若干各开
  署事公厅及住歇房屋公用器皿皆民所办须分豁公厅左右两厢门屋后堂等项间数内公用什物椅桌裀褥等项逐一开报遇有缺坏随即修理务在整治洒扫洁净相沿交割其有毁坏者必须究治庶令爱䕶使用免致重劳民力
  邑内及乡村系官房舍有正有厢若干各开
  系官房舍若不以时整点恐致颓敝埋没必须逐一开报某处官房几间正房几间厢房几间其有便于民间租赁者约量租赁从便住歇须令时加葺理免致颓敝
  书生员数若干各开
  培养生员所以作成人才以资任用如一府所属本府学肄业生员几名中间通经成才者几名年幼及未成才者几名时加考试勉励劝勤惩怠遇有缺员随即选补其有入学已久不遵教养者随即黜退罚充令典若建言实封告讦把持公事者照依已行榜文内事理治罪所属州县依前开报考试勉励务求实效以称善俗良才之意
  耆宿几何贤否若干各开
  设耆宿以其年高有徳谙知土俗习闻典故凡民之疾苦事之易难皆可访问但中间多有年纪虽高徳行实缺买求耆宿名色交结官府或蔽自已差徭或说他人方便蠧政害民故到任之初必先知其贤否明注姓名则善者知所劝恶者知所戒自不敢作前弊矣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境内若干各开如前官未明到任之后须当日访以开之
  移风易俗在于激劝善良所属境内或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孝行可称节操显著已行旌表者必须报知数目其有未经旌表者必须亲自体访的实申请旌表以励风俗
  境内士君子在朝为官者几户
  所属境内有士人君子在朝为官及任府州县事者须逐一开报几户及见任是何职事其有仕于朝廷年老致仕还乡者一体开报
  境内有学无学儒者若干各开
  所属境内之贤愚不等其间儒者或有精通经典或有长于文章或有牧民驭众之能或有干办小才之用皆当察其能否记其姓名一可访问以补政治二可充贡以资任用
  境内把持公私起灭词讼者有几明注姓名
  为政之要必先除奸去恶则良善得安所辖境内或有把持公私事务说事过钱教唆起灭词讼骗诈良善者着令备细开报但恐到任之初一时吏典人等访寻不实以善为恶反害忠良必须到任之后详细究问的实注其姓名以候再犯则恶者知惧不敢为非矣毋得纵令吏典人等指此为名遍行取勘以致扰民
  好闲不务生理异先贤之教者有几
  民有常产则有常心士农工商各居一业则自不为非或有游手好闲不务生理及行邪术左道以惑人视听扶銮祷圣烧香结会夜聚晓散并不孝不弟好饮赌博不遵先贤之教者须采访姓名注于簿籍以示惩戒其人畏惧更改则止若仍前不悛则治之以法毋得纵令吏典人等指此为名遍行取勘以致扰民
  本衙门及所属该设祗禁弓兵人等若干各报数目
  本衙门见设祗从禁子弓兵人等各报数目若干分豁额设定数到役日月毋令容留滥设作弊
  境内士人在朝为官作非犯法黜罢在闲几人至死罪者几人
  所属境内有为官作非犯法断发他所工役迁徙安置家不存者及罢闲在家住坐者须逐一开报其已犯死罪家小见存者一体开报
  境内民人犯法被诛者几户
  境内民人有作犯非为已经诛戮者逐一取勘数目及所犯是何罪名
  境内警迹人若干各开
  所属境内充警迹人若干逐一开报













  明会典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一
  吏部十
  新官到任各房供报须知式様
  凡新官到任其先任首领官六房吏典限十日以里将各房承管应有事务逐一分豁依式攅造文册从实开报如有隐漏不实及故不依式繁文紊乱并十日以里迁延不报者该吏各以违制律论罪有所规避从重论吏房司吏张甲今将本房当该事务逐一开报于后各房合设吏典
  计几拾几名
  司吏几拾几名
  典吏几拾几名
  吏房
  司吏几名
  一名张甲年几拾几岁开封府祥符县民籍永乐某年某月某日参充历俸几拾几月
  一名李乙年几拾几岁开封府陈留县民籍永乐某年某月某日参充历俸几拾几月
  典吏几名
  一名陈丙年几拾几岁开封府杞县民籍永乐某年某月某日参充历俸几拾几月
  一名王丁年几拾几岁开封府𣏌县民籍永乐某年某月某日参充历俸几拾几月
  户礼兵刑工五房吏典照吏房开写
  所属印信衙门县官止开本县所属
  计几拾几处
  各州县几拾几处
  州几处
  陈州官四员
  知州陈戊由秀才永乐某年月日到
  
  同知赵已由人材永乐某年月日到
  
  判官钱庚由聪明正直永乐某年月
  日到任
  吏目孙辛由吏员永乐某年月日到
  
  馀州照开
  县几处
  祥符县官四员
  知县李壬由孝弟力田永乐某年月
  日到任
  县丞吴甲由人材永乐某年月日到
  
  主簿郑乙由干济永乐某年月日到
  
  典史王丙由吏员永乐某年月日到
  
  馀县照开
  学几处
  府学一处
  教授一员
  冯丁明易经永乐某年某月日到
  
  训导一员
  陈戊明书经永乐某年某月日到
  
  各名照开
  州县学几处
  学正几员
  教谕几员
  训导几拾几员
  税课司局几处
  官几拾几员
  税课司几处
  本府税课司一处
  城南税课司一处
  税课局几处
  陈州税课局几处
  本州税课局一处
  某税课局一处
  馀州照开
  𣏌县税课局几处
  本县税课局一处
  某税课局一处
  馀县照开
  仓几处
  官几员
  本府仓几处
  永丰仓
  军储仓
  各州县仓照开
  巡检司几处
  官几员
  郑州巡检司几处
  河套巡检司一处
  各州照开
  封丘县巡检司几处
  中栾巡检司一处
  各县照开
  水马驿几处
  水驿几处
  马驿几处
  官几员
  本府驿几处
  大梁水驿一处
  大梁马驿一处
  陈州驿几处
  本州驿一处
  𣏌县驿几处
  馀州县照开
  河泊所几处
  官几员
  陈州几处
  本州河泊所一处
  项城河泊所一处
  祥符县几处
  本县河泊所一处
  馀州县照开
  金银场铁冶所几处
  官几员
  某处金场
  某处银场
  某处铁冶所
  递运所几处
  官几员
  本府几处
  祥符递运所一处
  陈桥递运所一处
  馀照开
  陈州递运所几处
  本州递运所一处
  馀州照开
  中牟县递运所几处
  本县递运所一处
  馀县照开
  闸坝几处
  官几员
  本府几处
  青陵闸一处
  广惠闸一处
  各州几处
  某处闸一处
  某处坝一处
  各县几处
  某处闸一处
  某处坝一处
  僧官衙门几处
  官几员
  僧纲司一处
  僧正司几处
  僧会司几处
  道官衙门几处
  官几员
  道纪司一处
  道正司几处
  道会司几处
  杂造局一处
  织染局一处
  永益库一处
  司狱司一处
  批验所几处
  惠民药局一处
  境内士君子为官者任朝官者几员
  一员胡惠见任某官
  一员林辅见任某官
  任外郡者照开
  致仕官几户
  计官几员
  一员李义原任某官
  一员吴善原任某官
  未完事件
  一件为起取人材等事永乐年月日某衙门坐下该关填内府天字几百几拾号勘合起取人材蒋忠等几拾几名经今几月未完祥符县几拾名
  已起送蒋忠等几名
  未起送沈信等几名
  馀州县照开
  一件为起取吏员事洪武某年月日某衙门坐下该关填内府地字几百几拾号勘合起取吏员史仁等几拾几名经今几月未完𣏌县几拾几名
  已起送史仁等几名
  未起送杨乐等几名
  馀州县照开
  馀件照开
  右中间各项该载或有不尽者照依本处原有定额从实开报如无原额不必开写毋得一槩指此为由生事扰民
  右甲所报合属印信衙门各房吏典等项数目及当该未完事务逐一分豁依式开报中间并不敢繁文及隐漏不实如蒙查勘争差甘当重罪无词永乐  年 月  日司吏张甲 画字
  典吏周丁 画字
  户房司吏王庚今将本房当该事务逐一开报于后
  户口
  户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户
  口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男子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成丁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不成丁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妇女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大口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小口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口
  一民户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户一军户几千几百几拾几户
  一儒医几百几拾几户
  一儒户几百几拾几户
  一灶户几千几百几拾几户
  一僧户几百几拾几户
  一道户几百几拾几户
  一匠户几千几百几拾几户
  田粮
  官民田地计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田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
  地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
  夏税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秋粮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官田地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几亩几分夏税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秋粮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官田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几拾几亩几分该税粮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官地几千几百几拾几顷几拾几亩几分该税粮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民田地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几拾几亩几分
  夏税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秋粮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十几石几斗几升
  民田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几拾几亩几分该税粮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民地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顷几拾几亩几分该税粮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仓库
  一军储仓
  见储各色粮米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粮米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某年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几斗几升
  某年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几斗几升
  杂粮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某年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某年几千几百几拾几石几斗几升
  各仓照开
  一永益库
  见储金银钱钞等项
  金几百几拾几两
  银几千几百几拾几两
  钱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文
  钞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黄铜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斤
  铁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斤
  锡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斤
  黄麻几千几百几拾几斤
  绵几千几百几拾几斤几两
  丝几千几百几拾几斤几两
  税课司局
  计几处
  岁办课程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一本府税课司一处
  岁办课程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一陈州税课局一处
  岁办课程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一祥符县税课局一处
  岁办课程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一各州县照开
  鱼湖
  计几处
  岁办课程
  宝钞几千几百几拾锭
  铜钱几万几千几百文
  粮米几千几百几拾石
  一乍浦河泊所一处坐落海盐县某处岁办课程
  宝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铜钱几万几千几百文
  粮米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一各湖照开
  盐场
  计几处
  岁该工本粮米几万几千几百石岁办盐几万几千几百引
  一鸣鸐场坐落慈溪县鸣鸐乡
  岁该工本粮米几千几百石
  岁办盐几千几百引
  一各场照开
  金银场
  一金场一所坐落某处
  岁办金课几百几拾几两
  一银场一所坐落某处
  岁办银课几千几百几拾几两
  各色课程依本处原办课额开报
  一酒醋课程岁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一商税岁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
  一契本钱岁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一门摊钱岁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一房地相赁钱岁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一水磨课程岁办几千几百几拾几锭一椒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油柞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纸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水碾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姜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水银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缸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矾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漆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朱砂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皮硝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棕毛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铸泻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窑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蜂蜜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黒锡黄丹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一竹山租岁办米几百几拾几石
  一蒲苇网门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一茶子油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莲子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一石膏课岁办几百几拾几锭
  农桑蓝靛
  一桑株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株
  一蓝靛岁办几千几百几拾几斤
  一丝岁办几百几拾几斤
  一绵岁办几百几拾几斤
  会计粮储
  一各仓总计见储各色粮米几拾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粮米几百几万几千几百几石
  杂粮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岁用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官吏俸给等项几千几百几石
  军士月粮几万几千几百几石
  折收布疋几千几百几拾几石
  漕运邻境几万几千几百几石
  见在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石足支几年几月
  系官房屋几所
  正屋几拾间
  厢屋几拾间
  乡都几处府不必开
  里长几百名
  坊长几拾名
  未完事件
  一件改造黄册事系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关填内府天字几百几拾几号勘合经今几月未完
  某州县几本计几件
  各州照开
  一件税粮事系某年夏税秋粮过违期限几月未完
  计欠纳税粮几百几拾几石
  祥符县如县官则写都隅
  已纳几万几千几拾几石
  未纳几百几拾几石
  各县照开
  各件照开
  右中间各项该载或有不尽者照依本处原有定额从实开报如无原额者不必开写毋得一槩指此为由生事扰民
  右庚等所报本房承管户口田粮课程等项及当该未完事件逐一分豁依式开报中间并不敢繁文及隐漏不实如蒙查勘争差甘当重罪无词永乐 年 月  日户房司吏王庚画字
  典吏陈辛画字
  礼房司吏余乙等今将本房当该事务逐一开报于后
  祭祀坛场
  社稷坛几所
  本府社稷坛一所坐落某处
  祭器什物
  牲匣肆   案桌肆
  竹笾肆   木豆肆
  簠贰    簋贰
  酒樽叁   爵陆
  铏壹    香炉贰
  盥洗
  樽壹   杓壹
  盆壹   帨巾壹
  锅五口   桶肆只
  各州县社稷坛几所
  一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几处所
  本府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一所坐落某处
  祭器什物照社稷坛开
  各州县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几所
  一郡厉邑厉坛几所
  本府郡厉坛一所坐落某处
  祭器什物照前开
  各州县邑厉坛几所
  应祀神祠
  一某州某神坐落何处
  一某县某神坐落何处
  存恤孤老
  一本府养济院孤老几名
  每名月支粮米几斗
  毎名岁给布几疋
  一各州县照开
  奉到制书榜文几拾几道
  一见在几拾道
  一道为禁治事某年某月某日降到各道照开
  一损坏几道
  一道为某事某年某月某日降到
  各道照开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已旌表者几拾几名
  一名林真
  一名胡大
  书生员数
  本府儒学生员肆拾名
  通经成材者几拾名
  年幼未成材者几名
  各州县照开
  境内儒者
  一名王戎
  一名陈中
  耆宿几名
  年高有徳可以访问民情者几名
  一名陈期年陆拾几岁某都隅民籍有无公私过犯
  馀件照开
  未完事件
  一件历日纸札事系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关填内府黄字几拾几号勘合经今几月未完
  计几万几千几百张
  已起解几千几百张
  未起解几千几百张
  一某州县该几千张如县则开都隅
  已起解几千张
  未起解几千张
  一件岁贡生员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关填内府宇字几拾几号勘合经今几月未完
  计几拾几名
  已起送几名
  未起送几名
  馀件照开
  右中间各项该载或有不尽者照依本处原有定额从实开报如无原额者不必开写毋得一槩指此为由生事扰民
  右乙等所报本房承管祭祀恤孤榜文学校等项及当该未完事件逐一分豁依式开报中间并不敢繁文及隐漏不实如蒙查勘争差甘当重罪无词永乐 年 月  日礼房司吏余乙画字
  典吏吴丙画字
  兵房司吏陈午今将本房当该事务逐一开报于后
  一本衙门弓兵祗禁几拾名
  弓兵几拾名
  祗候几拾名
  禁子几拾名
  一水马驿几处
  水驿几处
  大梁驿一处坐落某处
  船几拾只
  水夫壹百几拾名
  各驿照开
  马驿几处
  雍丘驿一处坐落某处
  马几拾匹
  骡几拾匹
  驴几拾匹
  马夫几拾几名
  各驿照开
  一递运所几拾几处
  中牟递运所一处坐落某处
  车几拾辆
  牛几拾头
  船几拾只
  递运夫壹百几拾名
  各所照开
  一巡检司几拾处
  河阴巡检司一处坐落某处
  弓兵几拾名
  各巡检司照开
  一系官头匹
  马几匹
  骡几匹
  驴几匹
  牛几头
  羊几只
  一急递铺几拾处
  铺兵几百名
  一烽堠几处
  未完事件
  一件为军务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关填内府玄字号勘合勾取军人李大等几百几名经今几个月未完
  已勾解李大等几拾名
  未勾解张三等几拾名
  一件为佥补马夫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经今几个月未完
  计几拾名
  已佥补几拾名
  未佥补几拾名
  一件为选取力士事某年月日某衙门坐下关填内府黄字几号勘合起取力士几名经今几个月未完
  已起送李四等几名
  未起送于五等几名
  馀件照开
  右中间各项该载或有不尽者照依本处原有定额从实开报如无原额者不必开写毋得一槩指此为由生事扰民
  右午等所报本房承管水马驿递运所系官头匹等项事务及当该未完事件逐一分豁依式开报中间不敢繁文及隐漏不实如蒙查勘争差甘当重罪无词
  永乐 年 月  日兵房司吏陈午画字
  典吏张已画字
  刑房司吏叶七今将本房当该事务逐一开报于后
  见禁罪囚
  计几拾起犯人几百几拾几名
  议拟已完一十起计囚人几百几拾几名见问三十一起计囚人几百几拾几名
  议拟已完
  一起张大等告人命事某年某月某日入某禁经今几月
  一干几拾人
  原告张大等几名
  被告李乙等几名
  干连王二等几名
  有招几拾名
  死罪几名
  流罪几名
  徒罪几名
  杖罪几名
  笞罪几名
  无招合疏放王二等几名
  一起李小一告诈伪事
  照前开
  一起沈五告争婚事
  照前开
  见问
  一起王小二告欺隐田粮事某年某月某日入禁经今几月
  一干几拾名
  原告王小二等几名
  被告陈四等几名
  干连陆二等几名
  一起戴辛告房屋事
  照前开
  一起沈旺告被盗事某年某月某日入禁经今几月
  一干几拾人
  原告沈旺壹名
  被告牛二等壹拾几名
  已获牛二等拾名
  未获张小等几名
  干连杨大等几名
  境内警迹人
  计壹拾几名
  一名某人
  一名某人
  未完事件
  一件赃罚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关填内府宙字貮拾几号勘合追征犯人高小二等𧷢钞经今几月未完
  计几拾锭
  已纳几锭
  未纳几锭
  一件钱三告诈伪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关填内府洪字拾几号勘合缉捕犯人蔡由等几名经今几月未完
  计几名
  已勾解蔡由等几名
  未勾解吕五等几名
  馀件照开
  右中间各项该载不尽者照依本处原有定额从实开报如无原额不必开写毋得一槩指此为由生事扰民
  右七等所报本房承管见禁罪囚并警迹人数目及当该未完事件逐一分豁依式开报中间并不敢繁文及隐漏不实如蒙查勘争差甘当重罪无词
  永乐 年 月  日刑房司吏叶七画字
  典吏周三画字
  刑房司吏叶七今将境内起灭词讼之人并犯法被刑官吏民人开报于后
  境内起灭词讼之人
  一名张乙系某县人永乐某年某月诬告某人某事某衙门断决一百
  一名孔丙系某县人永乐某年某月日教唆人告某事某衙门断决几拾
  境内为官犯法被刑
  罢闲在官
  计几名
  一名某人
  一名某人
  断发他所工役迁徙安置
  计几名
  一名某人
  一名某人
  犯死罪家小见存
  计几名
  一名某人
  一名某人
  境内民人犯法被诛者几名
  计几拾名
  一名某人
  一名某人
  右件开报本房事务外将境内起灭词讼之人并犯法被刑等项官吏民人照依后限开报止许于原承文卷内牵查见数并不许妄行所属及各都隅取勘以致惊扰人民违者治以重罪初限拾日不完杖陆拾
  次限拾日不完杖捌拾
  终限拾日不完罪止杖壹百
  永乐 年 月  日刑房司吏叶七画字
  典吏周三画字
  工房司吏赵壬今将本房当该事务逐一开报于后
  公厅间数
  计几百几拾几间
  公厅几间
  左右两厢几间
  官员房屋几拾几间
  吏舍几拾几间
  公用什物
  计几拾几件
  交椅几拾几把
  桌几拾只
  裀褥几件
  器皿几拾件
  岁造段疋
  纻丝几千几百疋
  绫几千几百几疋
  罗几千几百几疋
  纱几千几百几疋
  绢几千几百几疋
  䌷几千几百几疋
  轮班人匠几千几百几名
  金银匠几拾名
  铁匠几拾名
  铜匠几拾名
  锡匠几拾名
  戗金匠几拾名
  木匠几拾名
  竹匠几拾名
  石匠几拾名
  𤬪匠几拾名
  锯匠几拾名
  刊字匠几拾名
  漆匠几拾名
  络丝匠几拾名
  绣匠几拾名
  织匠几拾名
  绦结匠几拾名
  弓箭匠几拾名
  艌匠几拾名
  撘材匠几拾名
  五墨匠几拾名
  钉铰匠几拾名
  打捕户几百几拾名
  岁办
  翎毛几万几千几百几拾几根
  皮货几千几百几拾张
  铁冶几处
  岁办生铁几万几千几百斤
  未完事件
  一件为起取人匠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关填内府玄字几号勘合起取人匠李四等几拾名经今几月未完
  已起解李四等几拾名
  未起解姚乙等几拾名
  一件为岁造段匹事某年某月某日某衙门坐下该关填内府黄字几号勘合岁造段绢几百疋经今几月未完
  已起解几百疋
  未起解几百疋
  馀件照开
  右中间各项该载不尽者照依本处原有定额从实开报如无原额者不必开写毋得一槩指此为由生事扰民
  右壬等所报本房承管岁造段疋人匠等项及当该未完事件逐一分豁依式开报中间并不敢繁文及隐漏不实如蒙查勘争差甘当重罪无词永乐 年 月  日工房司吏赵壬画字
  典吏张三画字
  事例
  弘治十三年奏准凡选除出外文职除领𠡠人员并京官升除外其馀若延缓过半月之上不辞朝出城者参提问罪若已辞出城复入城潜住者改降别用过违凭限半年之上不到任者虽有中途患帖亦不准信问罪还职过违一年之上者不许到任起送吏部革职为民凡听选官吏监生人等借债与债主同赴任所取偿至五十两以上者连债主俱问发口外充军








  明会典卷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二
  吏部十一
  稽勲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主事掌邦国官人之勲级
  旧制文武勲俱隶本司掌行后文勲及公侯伯授勲者归本部验封司武勲归兵部武选司今存诸司职掌旧文于此文勲后仍归本司
  凡文职官员一品至五品应合授勲者照依散官定拟奏闻给授
  正一品左柱国右柱国  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正治上卿 从二品正治卿
  正三品资治尹  从三品资治少尹
  正四品赞治尹  从四品赞治少尹
  正五品修正庶尹 从五品协正庶尹
  诸司职掌
  凡武职官员一品至六品应合授勲者照依散官定拟奏闻给授
  正一品左柱国右柱国  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上䕶军  从二品䕶军
  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
  正四品上骑都尉 从四品骑都尉
  正五品骁骑尉  从五品飞骑尉
  正六品云骑尉  从六品武骑尉
  凡官职后有增减者既见于文选官制项下今于资格下亦备书之其有陞降者依见制为定
  诸司职掌
  正一品
  太师   太傅   太保已上增
  宗人府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宗人
  从一品
  少保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已上增
  正二品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已上增六部尚书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袭封衍圣公
  真人
  从二品
  左右布政使
  正三品
  太子宾客后添设
  六部侍郎
  左右副都御史
  通政使
  大理寺卿
  太常司卿后为寺
  詹事府詹事后添设
  应天府尹
  顺天府尹后添设
  按察使
  从三品
  光禄司卿后为寺
  太仆寺卿    行太仆寺卿后添设盐运使
  布政司左右参政
  宣慰使
  苑马寺卿后添设
  正四品
  左右佥都御史
  大理寺少卿
  左右通政
  太常司少卿后为寺
  少詹事后添设
  太仆寺少卿   行太仆寺少卿后添设鸿胪寺卿旧为仪礼司正
  应天府丞
  顺天府丞后添设
  宣慰司同知
  按察司副使
  苑马寺少卿后添设
  各府知府
  从四品
  国子监祭酒
  中都国子监祭酒后革
  布政司左右参议
  盐运司同知
  宣慰司副使
  宣抚司宣抚
  正五品
  翰林院学士
  左右春坊大学士
  尚宝司卿
  华盖殿大学士
  谨身殿大学士后添设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文华殿大学士
  六部郎中
  应天府治中
  顺天府治中
  钦天监回回监正回回监正后革
  左右春坊左右庶子
  通政司左右参议
  光禄司少卿后为寺
  太医院使
  大理寺左右寺丞
  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后革
  各府同知
  王府长史司左右长史
  宗人府经历
  上林苑监正后添设
  按察司佥事
  宣慰司佥事
  宣抚司同知
  从五品
  五军都督府经历 左右断事官后革左右春坊左右谕徳
  六部员外郎
  尚宝司少卿
  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司经局洗马
  鸿胪寺左右少卿旧为仪礼司左右司副各州知州
  盐运司副使
  盐课提举司提举
  招讨司招讨
  宣抚司副使
  安抚司安抚
  正六品
  尚宝司丞
  六部主事
  太常司丞后为寺
  钦天监回回监副回回监副后革
  太仆寺丞    行太仆寺丞后添设京县知县
  太医院判
  阁门使后革
  兵马司指挥
  王府审理正
  翰林院侍读侍讲
  詹事府丞后添设
  国子监司业
  中都国子监司业后革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正回回监五官正后革大理寺左右寺正
  左右春坊左右中允
  都察院经历
  神乐观提点
  上林苑监左右监副后添设
  僧录司左右善世
  道录司左右正一
  中都留守司经历  断事
  各府通判
  都司经历     断事
  长官司长官
  副招讨
  宣抚司佥事
  安抚司同知
  应天府通判
  顺天府通判后添设
  从六品
  大理寺左右寺副
  左右春坊左右赞善
  左右春坊左右司直郎
  翰林院修撰
  鸿胪寺左右寺丞旧为仪礼司左右寺丞光禄司丞后为寺
  应天府推官
  顺天府推官后添设
  光禄司各署正后为寺
  僧录司左右阐教
  道录司左右演法
  盐运司判官
  布政司经历
  理问所理问
  各州同知
  盐课提举司同提举
  安抚司副使
  长官司副长官
  正七品
  五军都督府都事
  六科都给事中旧正八品
  监察御史
  太常司博士  典簿后为寺
  京县丞
  通政司经历
  大理寺左右评事
  兵马副指挥
  都察院都事
  营缮所正
  翰林院编修
  行人司正旧正九品
  按察司经历
  五军断事官五司 稽仁 稽义 稽礼稽智 稽信后俱革
  王府审理副
  煎盐提举司提举后革
  都司都事
  都司副断事
  各府推官
  各县知县
  中都留守司都事  副断事
  安抚司佥事
  蛮夷长官司长官
  从七品
  中书舍人
  六科左右给事中旧从八品
  给事中旧正九品
  行人司副旧从九品
  太仆寺主簿
  应天府经历
  顺天府经历后添设
  詹事府主簿后添设
  光禄司典簿  各署丞后为寺
  翰林院检讨
  太常司各处祠祭等署奉祀后为寺
  各州判官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灵台郎回回监五官灵台郎后革盐运司经历
  盐课提举司副提举
  布政司都事
  宣慰司经历
  理问所副理问
  蛮夷长官司副长官
  正八品
  六科都给事中后陞正七品
  各卫知事
  通政司知事
  京县主簿
  国子监丞
  户刑部照磨
  中都国子监丞后革
  大通关提举司提举后添设
  宝钞提举司提举
  龙江提举司提举
  钦天监回回监主簿
  五官保章正回回监主簿五官保章正后革
  太常司协律郎后为寺
  典牧所提领
  太医院御医
  行人司行人旧未入流
  僧录司左右讲经
  道录司左右至灵
  翰林院五经博士
  煎盐提举司同提举
  王府典宝正 奉祀正 良医正 典膳正纪善
  元符宫崇真宫灵官
  营缮所副
  各府经历
  各县丞
  按察司知事
  宣慰司都事
  从八品
  六科左右给事中后陞从七品
  盐运司并应天府知事
  顺天府知事后添设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挈壶正回回监五官挈壸正后革光禄司录事后为寺各署监事
  仪礼司正后升为鸿胪寺卿
  鸿胪寺主簿后添设
  翰林院典籍
  神乐观知观
  僧录司左右觉义
  道录司左右玄义
  王府典膳副 奉祠副 典宝副 良医副国子监助教  典簿  博士
  宣抚司经历
  太常司各祠祭等署祀丞后为寺
  布政司照磨
  崇真宫副灵官
  正九品
  六科给事中后陞从七品
  仪礼司左右司副后升为鸿胪寺少卿左右司丞后升为鸿胪寺丞
  太常司赞礼郎后为寺
  各府知事
  各县主簿
  国子监学正
  行人司正后陞正七品
  户刑部检校
  司经局校书
  鸿胪寺司宾署司仪署署丞后添设
  典牧所大使
  各牧监正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司历回回监五官司历后革龙江宝钞提举司副提举
  王府长史司典簿 典仪正 奉祠所典乐会同馆大使
  钦天监回回监五官监候回回监五官监候后革茶盐马司大使
  承运库大使
  翰林院侍书
  宝钞广运广积𧷢罚甲乙丙丁戊字库大使皮作鞍辔宝源颜料局大使
  应天府织染局大使
  顺天府织染局大使后添设
  文思院大使
  煎盐提举司副提举后革
  教坊司奉銮
  宣抚司安抚司知事
  营缮所丞
  从九品
  司务旧未入流
  都税司大使
  国子监学录 典籍
  司经局正字
  钦天监五官司晨 漏刻博士
  各牧监副
  仪礼司鸣赞 序班后升为鸿胪寺
  京府照磨后添设
  军储仓大使
  茶盐马司副使
  宝钞广运广积𧷢罚甲乙丙丁戊字库副使宣课司大使
  太常司乐后为太常寺司乐
  典牧所副使
  府学教授
  行人司副后陞从七品
  会同馆副使
  府仓大使
  各府税课司大使
  军器局大使
  布政司库宝泉杂造织染军器局大使宝泉局大使后革
  王府典仪副
  司牲司大使
  司牧局大使后添设
  承运库副使
  皮作鞍辔宝源局副使
  各府织染杂造局大使
  翰林院待诏
  观察使后革
  文思院副使
  承天门待诏后革
  太医院吏目
  各州吏目
  五军断事官提控案牍后革
  巡检
  司狱
  千户所吏目
  阴阳学正术
  医学正科
  僧纲司都纲
  道纪司都纪
  盐课提举司吏目
  太平门税课司大使
  崇文门税课司大使
  教坊司左右韶舞  左右司乐
  应天府织染局副使
  顺天府织染局副使后添设
  杭州府城南税课司大使
  未入流
  司务后陞从九品
  阜民司大使  副使
  逓运所大使
  河泊所官
  关大使    副使
  各州学正
  各县典史
  教谕
  闸𭐏官
  行人司行人后陞正八品
  驿丞
  群长
  国子监掌馔
  军储仓副使
  牧监录事
  府仓副使
  州县卫仓大使  副使
  税课司副使
  税课分司大使  副使
  医学典科    训科
  阴阳学典术   训术
  翰林院孔目
  王府引礼舍人
  僧纲司副都纲
  道纪司副都纪
  僧正司僧正
  道正司道正
  僧会司僧会
  道会司道会
  断事司吏目
  司牲司副使
  都税司副使
  宣课司副使
  茶盐课司大使  副使
  盐运司卫所州库大使
  布政司宝泉军器织染杂造局副使宝泉局副使后革广西庆远裕民司大使   副使
  布政司理问所提控案牍
  茶盐批验所大使  副使
  长史司仓库大使  副使
  巾帽针工二局大使 副使
  布政司库副使
  司竹局大使
  兵马指挥司吏目
  铁冶所大使
  各府织染杂造局副使
  长官司吏目
  太平门税课司副使
  崇文门税课司副使后添设
  京卫仓副使
  河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税课司大使
  工部军器局副使
  辽阳税课司大使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邵伯瓜洲税课司大使副使后革青州府乐安税课司大使
  杭州府城南税课司副使
  盐仓大使   副使
  税课局大使  副使
  抄纸局大使  副使
  印钞局大使  副使
  铸印局大使  副使
  抽分竹木局大使  副使
  生药库大使  副使
  惠民局大使  副使
  银场局大使  副使


  明会典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三
  吏部十二
  诸司职掌
  在京未入流品衙门吏攅满日于九品衙门吏员内用
  九品衙门吏攅满日于八品衙门司吏七品衙门典吏内用
  八品衙门司吏七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七品衙门书吏六品衙门典吏内用
  七品衙门书吏满日于五品衙门司吏内用
  六品衙门司吏满日于五品衙门司吏内用
  五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五品衙门司吏四品衙门典吏内用
  五品衙门司吏满日于四品衙门司吏三品衙门典吏内用
  四品衙门典吏满日于四品衙门司吏三品衙门典吏内用
  四品衙门司吏满日于三品衙门令史胥史二品衙门典吏内用
  三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三品衙门令史胥史二品衙门典吏内用
  三品衙门令史胥史满日于二品衙门令史一品衙门典吏内用
  二品衙门典吏满日于二品衙门令史一品衙门典吏内用
  二品衙门令史满日于一品衙门掾史对品衙门都吏内用都吏满日于一品衙门提控内用
  一品衙门典吏满日于对品衙门掾史内用掾史满日于对品衙门提控内用
  在外大小衙门典吏不许陞转三十六个月考满给由赴京听用
  事例详见验封司
  诸司职掌
  凡除授过官员开写年籍乡贯住址脚色贴黄通类具奏赴内府用宝附贴如有陞调改降官员续附转贴及本部选部考功付并各衙门开到官员事故明白下落縁由通类具奏开揭如无的确下落行移该问及原任衙门照勘明白以凭施行
  事例
  凡续附贴黄每月一次具奏年终类进内库收贮
  诸司职掌
  凡事故官员照依揭下贴黄于事故册内类姓开写年籍脚色乡贯住址历任俸月过名及事故下落縁由以凭存照
  诸司职掌
  凡内外官吏人等例合丁忧者务要经由本部京官具奏关给内府孝字号勘合吏典人等札付应天府在京札付顺天府给引照回在外官吏人等移文知会所在官司给引回还除祖父母父母承重丁忧外期年丧服不许守制及移文原籍官司体勘明白开写是否承重祖父母及嫡亲父母取具官吏里邻人等结罪文状回报如有诈冒就便解部仍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二十七月服满起复若有过期不行移文催取到部果无事故在家迁延者咨送法司问罪
  明令
  凡官吏丁忧除公罪不坐外其犯赃罪及系官钱粮依例勾问
  事例
  凡官吏守制服满定限赴部在京北直隶四个月河南山东六个月山西陜西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八个月福建两广贵州四川十个月云南一年此外违限二个月之上参问
  凡在京堂上官丁忧具奏给与孝字号勘合司属以下官并太医院医士旧例类引奏请 弘治元年奏准不引官关勘合医士送顺天府给引南京堂上官丁忧亲自赴京奏给勘合司属以下官本部以勘合发南京吏部填给起复赍赴本部类缴其吏贠人等各给引如旧在外官吏俱从所在官司放回并申本部 洪武十九年令钦天监官不守制后许奔丧三个月 二十六年令仓官放粮守支未绝闻父母丧者交盘付见任官吏方许守制 二十八年令阴阳医学官丁忧起复就彼复职世袭土官在职守制 三十五年令太常寺官虽由乐舞生出身闻父母丧亦许回原籍守制 永乐元年令王府官父母殁于任所者回原籍守制太医院官及医士有父母殁葬于京城外者许依坟守制 正统七年令官吏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 十二年令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辄便保奏夺情起复 天顺二年令官吏以旧丧诈作新丧者发顺天府昌平遵化蓟州等处为民系顺天府者发口外为民若父母见在诈称死亡者发口外独石等处充军其闻父母丧匿不举哀不离职役者原籍三千里之上限一年不及者限半年过限者发口外隆庆永宁等处为民 成化十五年令诈匿丧官员所在官司容情起送或因他事发觉正犯悉照见行事例发落经该官吏以枉法从重论 弘治三年令官吏未满接服守制不行申报及扶同官吏究问若称已行申报中途沉滞者官员监生不许附选吏典不许实拨俟行查至日定夺
  凡京官公差养病在外丁忧不给勘合及相继丁忧不以勘合并官司申文赴部改填或勘合遭风水湿无告官明文者俱问罪
  凡官吏丁忧月日多少者问罪例限外违限二个月者问罪如患病既痊后水程违限二个月者及患病二年之上虽有文凭者亦问罪文移不开父母病故并闻丧服满月日及那移洗改月日者称病不开得患与痊疴日期及无所在官司印信明文者俱问罪
  凡为事问革考察退任诈称丁忧起复者发口外为民扶同起送官吏以枉法论
  凡官吏监生丁忧起复给批违限一年之上送问行查或限内限外为事无招虽有招开还职役不明或长孙承重不开父故年月及有无伯兄或丁养父母忧不开自㓜过房或咨申不粘原籍官吏人等执结者俱行查凡巡检仓库等官丁忧去任不告给上司明文王府官丁忧不告给长史司明文办事官吏在部丁忧回家十年之上起复两考役满吏七年之上起复到部者俱行查近例令各王府仪宾凡遇父母之丧径自启王不分原籍远近暂令前去奔丧量程远近定与假限事毕依期回还仍须各王随为具奏
  旧制官员致仕隶本司掌行后归考功司
  诸司职掌
  凡官员年七十以上若果精神昏倦许令亲身赴京面奏如准本部查照相同方许去官离职
  事例见考功司
  诸司职掌
  凡官员父母年七十之上许令移亲就禄侍养如果父母老疾去官路远户内别无以次人丁者方许亲身赴京面奏揭籍定夺及吏贠人等父母年老别无人丁者务要经由本部移文体勘是实明白奏准方令离役俱候亲终服满起复赴部听用
  诸司职掌
  凡官吏人等或年幼过房乞养欲复本姓者经由本部移文原籍官司体勘是实及官㓜名改讳具奏改正贴黄仍行知会移咨户部改附籍册吏员人等㓜名改讳者移文本部准改
  事例
  洪武三年诏蒙古色目人入仕后或多更姓名岁久子孙相传昧其本源如已更易者听其改正 又令官吏人等名字有天国君臣圣神尧舜禹汤文武周汉晋唐等国号相犯者悉更之 又令官吏人等奏告更名复姓若自幼过房乞养或入赘与人因从外姓报入户籍外姓系军匠灶户而本姓系民者不许改复 十九年诏军民并吏胥人等敢有更名易讳及两三名字被人告发家财给赏告人本身处死家口迁发化外
  诸司职掌
  凡本部官吏人等俸给每月初间明白立案及带支衙门将实支官吏姓名同该支米数造册赴部札付该部官员放支仍将实支米数回呈立案
  诸司职掌
  凡本部合用印色支销尽绝移咨工部转行该库放支
  事例
  洪武间凡本部合用印色每年约用紫粉斤数具呈本部赴户科关领外承字号勘合前去户部比号相同附写底簿明白就赍勘合赴内府外承运库比号相同照数关领回部应用仍将支过数目回呈本部立案备照后奏准于顺天府官钱内具奏支给买用
  诸司职掌
  凡本部合用纸札移咨刑部于赃罚钞内关支价钞买用明白立案开销以凭稽考
  事例
  洪武间凡纸札每季各司会计合用数目明白开附本司案呈本部填写实支数目具手本赴户科关领乙字号勘合赴户部比号相同附写底簿赍勘合赴内府乙字库照数关领回部应用支销尽绝明白花销立案备照后奏准于刑部都察院见收囚人纸札内具奏关用




  明会典卷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四
  吏部十三
  考功清吏司
  诸司职掌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文职官吏之考课
  考核官吏见于诸司职掌者若京官试职有司官遇缺借除之类后事例多不同今备载之
  诸司职掌
  一凡在京六部太常司光禄司通政司太理寺国子监太仆寺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仪礼司属官五军都督府各卫军职文官应天府首领官并所属上元江宁二县官俱从本衙门正官考核应天府五品以下官监察御史从都御史考核给事中从都给事中考核东宫官王府官尚宝司中书舍人都给事中仪礼司行人司正官从本衙门将该考官员行过事迹并应有过犯备细开写送本部考核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正官都御史试职实授颁给诰敕取自上裁其有特恩实授给与诰敕者不拘此例一凡在京官初入仕者且令试职一年后考核堪用者与实授不堪用者降黜量才录用其在任未经考核试职官遇有调除仍于本衙门及别衙门本等职事内用通理月日降除及对品改除者止理见任月日俱候一年照例考核或有为事释免再任除授者试职照例考核
  一凡六部五品以下官太常司光禄司通政司大理寺国子监太仆寺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仪礼司属官历任三年听于本衙门正官察其行能验其勤惰从公考核明白开写称职平常不称职词语送监察御史考核本部覆考其在京军职文官俱从监察御史考核各以九年通考其四品以上官员任满黜陟取自上裁其在外有司官员三年考满给由到京考核平常称职者遇缺借除京官亦以九年通考若行人司行人以一年为满从本司正官考核分豁称职不称职呈送礼部转送本部覆考称职者于从九品内升用不称职者于未入流品官内叙用有过罚差一年仪礼司序班在职一年本司考核堪用不堪用送礼部转行本部覆考堪用请旨实授不堪用黜降若三年考满俱发监察御史考核送本部覆考但系一应京官三年考满具奏俱于在京对品内调用
  一凡通政司光禄司翰林院尚宝司给事中中书舍人东宫官俱系近侍官贠监察御史系耳目风纪之司太医院钦天监及王府官不系常选任满黜陟取自上裁一凡在京五品以下官俱令试职候一年后考核定夺比先除授已经试职一年二年之上及已实授一年二之上者一例考核试职堪任用者与实授及已实授堪任用者俱给与诰敕三年考满许请封赠其试职及已实授而不堪任用者一体黜降其有经考满复任者不必再考颁给诰敕听请封赠已入流仓官不须试职候一年任满给与敕命守支未入流品官贠俱与实授不给敕命以上付发司封具奏颁给施行
  事例
  凡在京官洪武初三年一调用二十九年始以九年为满三十年定考核署事官贠等第勤慎者仍治其事实授在任三月才力不逮者奏请黜降 弘治元年令两京各衙门属官考满堂上官出与考语送都察院并吏部覆考如原来考语得当续出考语不嫌雷同不当听覆考官从公考核平常者引奏复职有赃者罢黜为民其有前考平常后能惩艾勉于为善者亦宜书称前考称职后或放肆改节者亦书平常以凭黜陟
  凡在京堂上正佐官三年六年考满不停俸在任给由不考核不拘贠数引至御前奏请复职永乐元年奏准太仆寺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国子监鸿胪寺翰林院五品以下堂上官照例不考五年奏准詹事府六品以上官照太常寺等官例亦不考俟九年奏请黜陟南京堂上官考满日停俸赴京给由其年七十以上例应致仕者皆不引奏特具本奏请取自上裁
  凡各处巡抚都御史三年六年考满移咨到部具奏复职仍行本官知会
  凡钦天监官考满洪武四年奏准职司天文比与常选人贠不同不准考满三十五年令钦天监正佐官俱不考核今大小官贠俱照例考满
  凡各科给事中考满正统二年奏准本科如无都给事中许掌科给事中考核
  凡五府六部等属官首领官行人司行人天地等坛长陵等陵官俱咨都察院札付河南道考核牒回复考凡兵马司兵马考满先赴兵部考核咨送本部行河南道覆考京县管马官亦咨兵部转行太仆寺查马数咨回本部发落
  凡左右春坊司经局尚宝司六科给事中中书舍人神乐观提点知观考满俱不咨都察院止本部考核九年考满定该陞品级具奏取自上裁行人司司正司副亦止本部考核
  凡顺天府治中通判推官三年六年考满咨送都察院堂上官考核咨回本部覆考
  凡中书舍人九年考满称职成化四年奏准系进士举人出身者陞贠外郎监生出身陞主事乞恩报效出身陞寺副等官
  凡在京衙门堂上官及监察御史调除外任虽品级相等俸月不准通理其馀调外任者品级相等俱准通理凡两京所正所副所丞大使副使司狱等官俱例不考核查俸明白引奏复职九年考满虽系事繁衙门止陞一级
  凡王府官及䕶卫首领官洪武三十年例不考核凡南京库官周岁考满户部查钱粮明白送部入选凡南京各衙门官贠俱南京吏部都察院考核停俸赴京给由本部类引复职给凭还任成化二十二年奏准六年考满不赴京
  凡在京官贠三年六年考满俱不停俸在任给由满后三月无故不给由者参问公差准理历俸三十六个月或三十七个月俱准一考多历少历俱参问
  凡各带俸官员本衙门查有相应贠缺照该陞品级陞授如无亦陞各衙门相应职衔仍带俸
  凡内府各衙门工匠出身官贠九年考满成化十四年奏准俸职俱不陞
  右在京官
  诸司职掌
  凡在外有司府州县官三年考满先行呈部移付选部作缺铨注司勲开黄仍令给由其见任官将本官任内行过事迹功业文册纪功文簿称臣佥名交付本官亲赍给由如县官给由到州州官当面察其言行办事勤惰从实考核称职平常不称职词语州官给由到府府官给由到布政司考核如之以上俱从按察司官覆考仍将考核覆考词语呈部直隶府州县官考核如前其府官给由送监察御史考核本部覆考类奏以上三年考满给由考核平常称职者于对品内别用不称职正官佐贰官黜降首领官贠充吏役俱以九年通考黜陟其云南有司官贠任满给由一体考核不称职者黜降縁系边方具奏复任九年通考
  一凡各处布政司按察司盐运司首领官属官从本衙门正官考核按察司首领官从监察御史考核其馀衙门并从本道按察司覆考其茶马司盐课提举司正官至首领官并在外军职文官任满俱送本处布政司正官考核仍送本处按察司覆考布政司官四品以上按察司盐运司五品以上俱系正官佐贰官三年考满由进牌别无考核衙门从都察院考核本部覆考具奏黜陟取自上裁
  明令
  凡各处府州县官贠任内户口増田野辟为上所行事迹从监察御史按察司考核明白开坐实迹申闻以凭黜陟
  凡各处任满官贠须要随即将带家小起离任所亲赍解由到省次日引见如到来当该房分不行引见问罪
  事例
  凡布政司堂上官咨送都察院考核按察司官径赴都察院投文考核俱本部覆考首领等官河南道考核本司覆考 洪武十七年令布政司按察司官年终来朝将所属官贠考过堪用平常不堪用名数亲自奏闻直隶府州官同 天顺四年奏准管屯副使佥事考满到部将任内该管屯田数目移文该部查理如果完结考作称职不完考平常
  凡南北直隶府州正佐官及卫首领官无上司所辖者考满到部俱送河南道考核牒回本司覆考系清军者兵部稽考清解军数管马者兵部行太仆司稽考马数管粮及带办商税者户部稽考有无拖欠俱待移咨到日方准引奏 洪武二年诏府州县正官三年一考课吏部考核黜陟佐贰及首领官在任三年所司具其政绩申达省部吏目典史在任者给由到京 三年奏准府同知一考无过者陞知府知县二考无过者陞知州县丞一考无过者陞知县 十二年奏准两广所属地有瘴疠者有司俱以三年升调虽系两广而无瘴疠者仍以九年为满福建汀漳二府湖广郴州江西龙南安远二县地亦瘴疠一体三年升调 三十五年令有司官三年考满到部考核称职平常者俱复任九年通考不称职者仍依例降用 宣徳五年奏准天下官贠三年六年考满者俱令赴部给由所欠税粮立限追征九年考满就便铨注任内钱粮完足方许给由 正统三年奏准有司亲民官贠考满给由牌内开写任前并任内逃民数目及招抚复业多少以凭黜陟 五年令在外大小衙门官贠考满除教职阴阳医学外俱照洪武年间定制即便离职依限给由赴京考核其牌册内满后有开支俸管事者不准 十年奏准沿海收粮官员三年考满俱留办事候九年通考赴部 弘治二年奏准有司官虽不开称职平常不称职字様其词内有勤能端谨者即以称职论颇可者即以平常论误事懒惰者即以不称论初考二考就与定称否引奏复职三考仍候行查定夺全无考核词语者行查差错官吏俱照例参问 三年奏准云南贵州布政司官除方靣知府外同知以下并军职衙门首领官三年六年考满许赴本布政司给由其浙江等布政司并南北直隶府州县等衙门官员三年六年俱赴部给由驿逓等官在外者赴本布政司南直隶者赴南京吏部俱造牌册缴部北直隶者赴本部给由 又奏准给由官贠历俸或一百八个月或一百一十个月俱准九年考满若多历少历者俱参问少历一月以上者问罪复除补任未及一月者若任内钱粮等项俱已完结亦照例问罪免其补辏考核选用如有未完事件虽少历亦令回任完结方许给由 九年奏准凡天下司府佐贰官及州县正佐并卫所首领五品以下官员九年考满到部考核繁称无过陞二级有过并简而称职无过陞一级若繁简平常有徒杖罪或初次不给由者俱照例逓降定拟该陞该降品级挨次选用若守候一年之上有愿逓减选用者比照从四品告愿正五品事例除授职事仍给与该陞服色俸级
  凡行太仆寺卿丞考满永乐三年命从都察院考核吏部覆考黜陟 八年奏准北京辽东陜西甘肃等处苑马寺卿丞等官依行太仆寺官例考核主簿从本寺考仍送都察院河南道考核本部覆考其属官监正监副录事止于各寺考本部覆考圉长三年考满从本监本寺官考核阘茸不称者送部黜降称职平常者仍令在任六年再考九年通考仍行兵部稽其所养马数陞降其九年考满者先以缺申部候代官至方许给由凡盐运司判官永乐八年奏准依本司堂上官例考核凡考满官吏在途病故正统五年奏准所在官司据其随行亲人具告即便差人相视明白给与堪信文凭遗下原赍牌册批文就与转缴
  凡都察院理刑推官黜改知县者虽品级相等不准通理刑部都察院司狱税课司大使改除千户所吏目亦不准通理
  凡给由例限南直隶并浙江等布政司俱一年零二个月北直隶八个月
  凡在外起送考满官俱要合干上司查勘明白一一具结如无一处印信保结者行查
  凡纸牌内不填小日不佥书不称臣该吏背书不画字稽勲司驳送本司纪录年终类奏
  凡公文批牌内不开除授到任考满年月日期増减十岁以上户口无新増俸月多历少历不开前任事迹隐匿过名及纸牌不填字号漏用印信批咨申结内洗改为事丁忧患病痊可年月紧关字様者俱参问少历者复除补辏若増减不及十岁差错籍贯出身除授复任年月日不署职背书该吏名缺不开报及丁忧起复复除共辏九年不开前后备细俸月者俱准改正
  凡患病二年之上虽有文凭不准不及二年患帖无告官痊可月日亦不准
  凡中途闻丧不将牌册赴所在官司告缴及至起复之日方告缴者送问若中途被水火盗贼失落公文者行查
  凡丁忧起复更调改除官贠前后两任以十八个月为半如前任日少许通理多则再历三年不得以后任辏满其历过俸月于后考内通理
  凡三年六年虽有专责差占必须一次给由违者送问仍照例考察繁称有过者止陞一级简称及繁平常有过者俱本等用简平常有过者降一级若有例前纳米曽经缴报牌册到部者不在此限其云南所属官三年六年不行赴本布政司给由不缴牌册到部亦同此例凡历任六年止具三年事迹给由者旧例参问今准作三年考满亦不补造六年牌册候九年考满以六年事迹再造牌册给由 弘治十五年令考察行太仆寺苑马寺官不必会同布按二司各寺官果有才行超卓者一体推举升用又奏准在外衙门七品以上官有三年或六年曽经到部考称及任内曽有旌异例该陞擢自愿致仕者本部拟陞职衔或加散官服色令其致仕如左右布政使无官可陞另行奏请定夺
  右在外有司官
  诸司职掌
  一凡内外杂职官三年给由无私过未入流陞从九品从九品陞正九品税课司局及河洎所仓库官先于户部查理岁课军器织染杂造等局官送工部查理造作花销明白送部通类具奏其仓官收粮不及千石者本等用亏折陪纳足备者照依品级降用其有私笞者本等用但犯赃私并私罪曽经杖断未入流降边远从九品降未入流不识字者本等用如有学无成效及罢闲生贠除授杂职者犯𧷢私杖罪发在京衙门书写
  事例
  凡仓库司局等官俱行户部查勘经收钱粮河洎所官行户工二部查勘鱼课织染局官行工部查勘叚疋盐课税课司局官行户部查勘盐课商税在南京者俱由南京查勘明白起送赴部 洪武九年令仓库司局管钱榖官以历俸周岁为满收受少者以数付交代官给由多者以半俸守支毕日给由虽经改除亦以九年通论 十四年令各处仓官周岁考满守支俸给三分内支一分守支毕日未入流陞从九品已入流陞正九品二十八年奏准内外仓官历过全俸虽未周岁所收
  粮数已满千石遇有父母丧守制服满后照起复官员本等改用 又令内库官一年为满就将原收物件盘与新官接管给由对品改用 永乐八年奏准顺天府广备库大使副使照内府库官事例周岁为满给由正统元年奏准在京居贤等坊草场大使副使收草十万束以上者陞一级不及数者本等用 又奏准山东都司所属沿海仓官考满守支尽绝给由布政司查理明白仍送原衙门照例给由 五年奏准司府州县卫所考满丁忧起复仓库税课司河泊所官将任内收过课程等项备开纳获通关字号及仓库钱粮支销明白馀剰物件交与见任官攅收掌支销取具各该府州县卫所官吏保结转达布政司都司就令考满官员亲赍赴京丁忧回还原籍者将首尾交盘明白亦将縁由申报本部候各官起复以凭查考 弘治五年奏准大同宣府辽东甘肃等处各草场官俱以九年为期或八年前后遇例差官经盘堆垛如法数目不少准令起送凡仓场官收粮千石草十万束以上无过陞一级有笞杖罪本等用徒罪降用收粮不及千石草不及十万束本等用有过降用系杂职降边远杂职内用若收粮不及千石草不及十万束者历俸周岁许交盘给由其在大司宣府者守支尽绝其盘收前官粮草该减俸如支尽绝给由到任半年无粮收受者起送赴部行户部查勘明白付文选司别用若初到之时虽曽盘收不系经收者亦起送其正粮守支尽绝即当减俸若守候二年之上放支不尽绝者仍听全支本等俸给不及二年不许仍支全俸或守支间奉上司委署别衙门印信亦不许迁延过违年限丁忧复除或改除河泊所官千户所吏目俸月不准通理违者皆送问
  凡在京长安四门仓副使不系经收粮斛官员本等入选南京者具奏入选
  凡在外河泊库官盐税局织染局盐仓茶盐批验所等官三年六年考满系北直隶者赴本部考核引奏复职系南直隶者赴南京吏部系布政司者赴各布政司查理明白就令复职各布政司仍将各官牌册具本差人类缴候九年通考以凭查考若丁忧起复改除者前任少许通理多则不许通理违者俱送问多历少历违限错历亦俱送问九年无过陞一级有过本等用
  凡内外收粮经历州判官吏目俱以三年为满守支尽绝给由到部送河南道考核本司覆考具奏入选南京所属俱由南京河南道吏部考核其有丁忧起复未经南京衙门考核者行查各卫仓经历每卫止留一员收粮斛其馀三年一替起送赴部俱以原职改除补辏九年照依繁简事例考核黜陟任内收粮十万石以上无过考称或平常俱陞一级不称者本等用收粮不及十万石有过考称或平常不称俱本等用其守支年深与守支间丁忧起复例同
  凡在京各卫仓经历宣徳四年奏准三年考满者给半俸守支若粮不及千石照依仓官例交盘给由调用仍候九年黜陟
  凡巡检洪武初考满给由无私过者陞正九品犯私笞者本等用杖罪降杂职 二十五年奏定考满捕获军囚盗贼等项二百名之上无私杖者陞一级有私杖对品用一百名之上无私杖者对品用有私杖降杂职三十名之上无私杖者降杂职有私杖者降边远杂职不满三十名者发边远充军若有强贼及逃军聚众劫掠能擒获以除民害者二十名之上无私杖者陞一级有私杖者对品用有私杖者降杂职九名之上无私杖者降杂职有私杖者降边远杂职若擒强贼逃军六十名之上或止二十名而又能获军囚二百名之上及擒伪造宝钞及伪印者具奏升用 永乐元年巡检考满应陞自陈不堪别用乞仍旧职者听 正统六年奏准土官巡检三年六年攅造牌册赴本布政司给由复职九年通考赴部黜陟
  凡沿海及土官巡检俱不论军囚无过本等用有过降用卢沟桥张家湾白沟河通州北关漷县杨村河西务单家桥巨河小直沽河阳兴济紧要地方军囚强盗俱二名折一名成化间定巡检考满事例获强盗三名至九名军囚不及一百名者无过降杂职有过降边远杂职强盗十名之上军囚百名之上无过对品用有笞杖过降杂职徒罪降边远杂职军囚二百名之上强盗二十名之上有招或不及二十名或无强盗无过陞一级有笞杖过对品用徒罪降杂职若获成群强盗二十名之上或六十名之上又有招由军囚二百名之上有事由或不及无过陞一级有笞杖过对品用徒罪降杂职若获伪印一颗或二颗有覆造招由军囚不论有无无过陞一级有笞杖过对品用徒罪降杂职
  凡巡检三年考满以新官更替日扣算例限府州县掌印正官将任内捉获军囚等项从实查勘具结起送其沿海巡检亦要画图贴说以凭查考若起送无府县巡司保结军囚公文止开起数不开花名或止开花名无籍贯并所犯事由强窃盗抄招无县印钤缝伪印不开是何衙门印信及令犯人当官覆造相同丁忧起复无本司关文及洗改军囚姓名者俱行勘若公文不开事迹洗改更替日月强窃盗军囚总数者送问若考满丁忧起复前任历少通理至一十八个月之上另历三年凡驿逓闸坝官旧制俱三年赴部给由惟云南驿丞各以三年一次赴布政司考核九年通考然后赴部 宣徳四年奏准贵州所属驿丞照云南事例考核 正统元年奏准广东所属杂职衙门三年六年考满照广西云南例驿丞逓运所大使赴布政司考核河泊税课等官仍旧 又奏准各处水马驿丞及逓运所大使九年将满吏部预选官交代住俸管事新官至日方许给由三年奏准驿逓闸坝官直隶府州县所辖三年赴部
  其有布政司所辖三年赴布政司并按察司考察称职平常复职仍将各官牌册年终类进九年赴部通考五年奏准南北直隶驿逓闸坝司狱等官三年赴巡按御史考核定与称职不称职考语连牌册发有司收候年终类缴九年赴部通考 景泰元年奏准南北直隶驿逓闸坝司狱等官三年六年考满南直隶者赴南京吏部北直隶者赴本部
  凡驿丞九年考满公文牌册内事迹不开报应付过使客备细花名起数者送问
  凡驿逓等官丁忧改除前任日少许通理多则不许通理多历少历违限错历俱送问丁忧起复无印信关文者行查无过陞一级有过本等用 弘治十四年令天下有司儒学巡检仓库驿逓等官考满到部功迹不足或有过名有愿告退者照有司不称职例各仍原职致仕
  右杂职官入流仓官收粮经历附
  诸司职掌
  一凡各处府州县学训导与教官一体历俸九年考满给由其训导给由到部出题考试将所试文字送翰林院批考通经者于县学教谕内叙用若不通经旨本处复充训导自来不通经者量才别用教官考核称职陞一等平常者本等用不称职者黜降不通经者别用若承差考满无私过于行人内用其犯私笞杖罪发行人司听差一年无过升用有赃私者发在京衙门充吏其五军都督府知印三年考满于从八品内升用六部知印三年考满于九品内升用
  事例
  洪武二十六年奏定考满教官训导以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名数为则定拟陞降县学额设生员二十名教谕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三名又考通经者为称职升用若科举取中生贠二名又考通经者为平常本等用若科举取中生员不及二名又考不通经者为不称职降黜别用州学额设生贠三十名学正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六名又考通经为称职升用若科举取中生贠三名又考通经者为平常本等用若科举取中生员不及三名又考不通经者为不称职黜降别用府学额设生员四十名教授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贠九名又考通经者为称职升用若科举取中生员四名又考通经者为平常本等用若科举取中生员不及四名又考不通经者为不称职黜降别用府州县学训导分数生员一十名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三名又考通经者陞教谕若科举取中生贠二名或一名又考通经仍充训导若科举生员全无又考不通经降黜别用又奏准教谕科举及数考不通经有司内用科举不
  及数通经降训导 三十五年命教授考通经任内止有举人三名者降学正 永乐元年钦定举人署教谕事者任内有科举中式一名又有岁贡中式一名署训导事者有科举中式一名或有岁贡中式一名俱与实授 六年令教官考满吏部同六科都给事中选其有才识者留六科理事一年后从本科都给事中考其高下用之 宣徳五年重定举人名数教授五名为称职三名为平常不及三名为不称学正三名为称职二名为平常不及二名为不称教谕二名为称职一名为平常训导一名为称职不及者皆为不称称职者陞平常者本等用不称者降 正统九年奏准教官九年任满无举人者试其学问果优仍任教官教授学正教谕俱降训导训导调边远其不中者仍降杂职 弘治二年奏准九年考满教官考通经府州县学举人及数方陞卫学并选贡衙门虽无举人亦陞若丁忧复除者论前后任多少若任府州县学日多从府州县学论任卫学并选贡衙门学日多从卫学并选贡衙门论
  凡教官考满初场考四书本经义各一篇贰场论䇿各一道教授学正教谕俱本部定中否训导送翰林院定中否考不通经系举人出身者教授改吏目学正等官改典史监生儒士出身者教授改税课司大使学正等官降河泊所官卫学并选贡衙门学官考不通经亦同前例冒报举人者送问无府州县委官保结者行查云南各处教官从选贡衙门例亦不论举人 十四年令公侯驸马伯家教书训导九年考满者比在外府州县学训导例九年教无成效考中者于边远学校降用考不中者于杂职内降用行国子监查无功迹者革职为民
  右教官
  诸司职掌
  一凡内外入流并杂职应考官员任满给由赴京本部从实考校才能优劣依例黜陟果有殊功异能超迈等伦者取自上裁
  繁而称职无过陞二等有私笞公过陞一等有纪录徒流罪一次本等用二次降一等三次降二等四次降三等五次以上杂职内用
  繁而平常无过陞一等有私笞公过本等用有纪录徒流罪一次降一等二次降二等三次降三等四次以上杂职内用
  简而称职与繁而平常同
  简而平常无过本等用有私笞公过降一等有纪录徒流罪一次降二等二次杂职内用三次以上黜降考核不称职初考繁处降二等简处降三等若有纪录徒流罪者俱于杂职内用
  凡九年之内二考称职一考平常从称职二考称职一考不称职或二考平常一考称职或称职平常不称职各一考者俱从平常二考平常一考不称职从不称职
  一繁简则例
  在外府以田粮十五万石以上州以七万石以上县三万石以上或亲临王府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并有军马守御路当驿道边方冲要供给去处俱为事繁府州县田粮在十五万七万三万石之下僻静去处俱为事简在京衙门俱从繁例
  事例
  凡九年考满官员永乐四年奏准各都司卫所布政司按察司行太仆寺盐运司盐课提举司煎盐提举司市舶提举司茶马司考核俱从繁例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司俱系土官衙门从简例 八年令官员九年考满给由初考称职次考未经考核今考称职者初考次考不给由三考称职者俱从称职初考不给由次考称三考平常者初考平常次考不给由后考称者俱从平常初考不给由次考平常三考不称职者从不称职凡考满官患病不满三个月及非縁事住俸月日不作实历者参问増减十岁以上考满后非因公差摘占历俸半年以上及不报前任事迹并隐匿过名者俱送问弘治十三年令在外大小文职若九年已满托故在
  任久住不行赴部及不申缺者参提究问就彼放回原籍冠带闲住







  明会典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五
  吏部十四
  诸司职掌
  凡在京大小衙门及在外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吏典各以三年考满给由其仓攒典以周岁为满除税课司库局攒典考满之日随即交割明白给由府州县仓攒典将经收粮斛支销尽绝方许给由应有府州县吏典考满当即给由如布政司府州县过违一年直隶并在京过违半年给由到部俱送法司取问如不过违者随付司封照依资格拨用
  事例
  洪武十七年议定吏员考满试中第一第二等者于在京有出身衙门内用第三等者于在京未有出身衙门内用仍以等第姓名出榜晓谕遇缺以次拨用 二十六年奏准各衙门吏三年役满于本衙门见缺令史书吏内升用再历三年给由赴京如有馀吏送付吏部不许一槩县陞于州州陞于府府陞于布政司等衙门及王府长史司托故不给由者治罪 三十一年奏准吏员考满不给由丁忧不起复及侍亲等项托故在闲已经官府问断仍充吏役者重历三考 永乐十一年奏准在外吏考满照官员给由程限赴部若托故迁延者问罪妻子同发北京充军种田 二十年令吏典不给由丁忧不起复得代不赴京赴京不著役者悉发保安卫充军 宣徳三年奏准吏役满择其年五十以下堪用者存留五十以上不堪用者俱罢为民有赦前在逃能自首者仍令为民隐而不首事觉发隆庆州为民七年敕谕吏员三考满当授官者吏部通引于内府会同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堂上官出题南北类试锦衣卫堂上官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监试考其文义粗晓行移得当书札不谬三事俱可取者为一等二事可取者为二等三事俱不可取者放回民当差 正统元年奏准在外吏役除为事月日明有文案许令补辏其患病在家月日不补辏亦准实历三年考满三个月内遇缺许令升补三个月外虽有缺不准陞参六年给由违限者问罪解京重历给假省亲祭祖送幼子还乡违限等项送问者俱不重历 十二年奏准考满吏歇役在家过违例限不行给由或丁忧服满起复违限或侍亲亲终起复违限或丁忧起复不补原缺参补别衙门或托故在闲年久复充吏役或一考多历一个月或给由起送违限虽告有堪信文凭迁延二年之上或给由起复到部将役内年月日期増减及多増五岁以上有规避者或丁忧少守制多守制一个月或越关在逃行提解京者俱参问重历或历役一考或历役未满公差事完已满一考或历役一考满为事回还或丁忧服满起复及截替裁革吏本衙门有缺俱许三个月以里参补无缺起送合千府州县查缺四个月以里参补又无缺起送本布政司查缺五个月以里参补其都司卫所吏典无缺起送该管有司查缺依例辏拨两考给由但违一年之上参补者参问重历或为事歇役或考满为事歇役俱以问结之日为始应还役者仍补原役辏历两考已满为事还役者俱照限给由违者参问重历或为事做工公差等项俱以问结事完工满之日为始若迁延一年之上着役者参问重历其仓场攒典以守支尽绝之日为始依例给由违者参问重历 景泰二年奏准在外吏两考役满止以实拨办事月日为准丁忧月日亦准实历数内有省祭送㓜子还乡为事虚旷月日仍拨补辏 五年奏准有过名吏公文吏册开报不明者先取亲供结状准收实拨冠带仍行查勘但有隐匿贪淫等罪例不出身者发隆庆永平等处为民 天顺三年奏准四川福建两广等处吏丁忧起复送㓜子等项及年四十五以上曽拨充南京当该者就行拨补及将例前实拨当该三考满日行南京吏部查理如无充当隶兵及贪淫等项就行考试中者起送赴部奏请定夺不中者就彼发回原籍为民 成化三年奏准吏员考满照宣徳年间事例会官考选 七年令三考满吏典从吏部陆续考试不必会官仍照三等例行 二十三年令吏典三考满考试不中者给与冠带闲住
  凡在外一考吏满无缺起送赴部者查无违碍付验封司拨补两考
  凡吏典给由例限南直隶并各布政司俱十四个月北直隶者八个月违者送问
  凡吏典一考役满不转参两考役满不给由展转捏故歇役三年之上者就彼问发为民中间虽有事故亦不准理未及三年者行查云南吏典不行转参给由者同其有接丧丁忧服满迁延三年之上不起复者亦问发为民未及三年果有事故实迹查照定夺虽在三年之内起送过限到部者仍送问重历
  凡吏典给由赴部中途被水火盗贼失落原给公文虽告有所在官司文凭亦待行勘明白方许付拨若将批咨申文手本内紧关年月字様洗改有迹或给批年远遇革不倒换新批者俱送问
  凡吏典给由查无本处造到吏册亦准验封司暂拨办事行勘无碍办事满日照例实拨仓场攒典例同凡仓场攒典守支八年前役不尽者委官交盘明白交与见任官攒守支给由其批内不开守支尽绝年月日期及违限者送问曽经收放粮草者查照守支年分多寡免其办事就拨当该全无收放者起送赴部驳回另历
  凡在外辏补三考二考吏役内曽犯笞杖罪名不抄原问衙门招由缴部者不准收考
  凡三考役满吏考其法律立为三等通者为一等依资格出身其次为二等杂职出身不通者为三等给与冠带放回原籍闲住
  凡在外盐运司及遇例纳米等项吏典俱送户部查理盐课通关回报方许收考
  凡户兵二部书筭九年考满中一等者依资格出身二等者杂职出身三等者冠带闲住
  诸司职掌见教官项下
  事例
  洪武二十六年奏准在外承差于能干人员内选取三年考满役内无私过杂职内用有私过充吏役 正统元年奏准在外三司承差有缺于民间丁粮相应殷实之家选其才貌可用者县申州州申府府申布政司覆勘相同方许收参有私过者充吏役保举官员坐罪凡承差役满到部审实付文选司分拨各衙门办事知印役满查明参充年月日期收考奏请冠带付文选司分拨办事但犯笞罪以上俱发充吏考满不给由丁忧不起复为事在逃遇赦者仍发重历若役满到部违限隐匿过名多历少历増减年岁及批咨内洗改紧兰字様俱查问
  在外官员有政迹者旧制许巡按等官奏举其后又有旌异之名今录事例于后
  宪纲
  凡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历去处但知有司等官守法奉公廉能昭著者随即举闻
  事例
  凡有司官员政迹卓异许各该上司奏保旌异以示激劝 宣徳十年诏府州县官廉勤公正能恤民者亲临上司宜以礼待仍具其政迹奏闻以凭旌擢 成化七年奏准有司官员必待三年六年政迹卓异方许荐举仍令吏部先察举主举者廉即用其人不必覆勘举者非人虽有政迹亦必覆勘 弘治六年奏准各处巡抚巡按并布按二司遇府州县官才行俱优者无分岁贡吏员出身一体举保五品以上官员果有才徳出众者开报本部奏请定夺
  事例
  凡在外有司官员果有政迹深得民心者任满去职许令百姓保留 宣徳八年奏准在外官员九年考满凡有保留者行所属布政司按察司及直隶巡抚巡按官覆勘
  凡官员任满考核及朝觐考察各有定制若因事考察间一举行无常例具列于后
  事例
  正统元年奏准两京五品以下官员从本衙门堂上官考察如有不才及老疾者本部验实具奏定夺国子监教官礼部尚书及祭酒司业公同考察如无学行者送部别用 景泰三年奏准六部等衙门堂上官考察各属主事等官才力不胜者降县典史老疾者冠带致仕天顺八年奏准本部都察院会同内阁考察在京五
  品以下文职并在外布按二司官有不公者许令科道官指实劾奏南京各衙门照例考察有不公者令南京科道劾奏 成化四年令两京文职堂上官曽经科道紏劾及年老不堪任事才徳不称职者各自陈致仕取自上裁五品以下官本部会同都察院及各堂上掌印官公同考察年老无为贪淫酷暴者革职翰林院属官并带俸官译字等官本院学士会同内阁考察 弘治元年令两京五品以下官照例考察翰林院官亦从吏部考察其被黜之人有造言生事摭拾妄奏者发谴为民 十年令两京官照例考察惟翰林院学士不在五品之例
  凡考察京官每十年一次举行不拘见任带俸丁忧公差养病省祭等项俱公同本衙门堂上官考察
  凡在外大小衙门官员考察洪武六年令监察御史及按察司察举有无过犯具奏黜陟 永乐元年令府州县官到任半年之上者巡按御史按察司察其能否廉贪之迹具奏 洪熙元年令考察布按二司官不职者降为县官 宣徳七年令各处巡抚侍郎同巡按御史考察方面官仍同方面官考察州县官直隶府州县从巡按御史考察 十年𠡠谕直隶府州县从吏部差官及巡按御史考察各布政司府州县从布政司及巡按御史考察其布按二司堂上官从吏部都察院考察属官从巡按御史按察司考察 景泰三年𠡠都御史等官考察天下有司官员 七年令天下府州县官年老残疾罢软不任事及贪酷生事科敛害民者许巡抚巡按并按察司堂上官会同考其布按二司官听巡抚巡按官考察 弘治元年令考察罢闲官吏在京潜住有擅出入禁门交结者各门官盘结拿送锦衣卫打一百发烟瘴地面永远充军
  官员事故具见诸司职掌各有事例若致仕旧隶稽勲司掌行今归本司附载事例于后
  诸司职掌
  凡在京衙门及在外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官吏果有家属干犯极刑除缌麻踈远异姓亲属不准外其小功已上亲例合回避开写为因何事得何罪名系何衙门取问处决实迹亲身赴京陈告以凭行移原籍及任所并原取问衙门照勘取具原籍官吏里邻结状并宗支图本及任所官吏保结明白以凭定拟奏准方许去官离职
  事例
  洪武间凡官吏有小功已上亲属干犯极刑官于边远叙用吏发边远军卫衙门永充吏役 永乐元年令极刑家属官有才能本部明白具奏不拘例用 宣徳七年敕谕凡犯罪典刑者已屡经赦宥其子弟果有才行文学听保举选用惟犯谋反大逆典刑者子孙不在选用之例
  诸司职掌
  凡在京衙门及在外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官吏具告老病残疾札付太医院转行惠民药局委官相视明白果成笃废残痼疾病分豁堪与不堪医治明白具奏取自上裁
  事例
  正统四年奏准年老废疾官员不能动履者验实取具kao同僚官医保结备申定夺 天顺二年令御史不许养病省亲 成化二年奏准内外文武官员患病三个月之上俸粮截日住支御史如果久病勘实许还原籍调治 六年奏准各处巡抚巡按等官遇有司府州县官员告称老疾不堪任事者依例放回原籍不分大小俱类奏以凭揭黄作缺
  凡告老疾官员年五十五岁以上者冠带致仕未及五十五岁者冠带闲住其考满官员到部但年六十五岁以上不得取选
  凡两京考满官员到部年七十者例应致仕未及七十自陈老疾乞恩放回者堂上官本部覆奏定夺其馀行原衙门勘实具奏请旨在外各衙门官员给由起复等项到部奏告老疾者行顺天府拨医验实通类引奏发落凡两京见任官员并办事进士乞恩养病者行原衙门勘实具奏请旨放回病痊之日赴部听用仍行巡按御史并按察司查勘其在外方面有司官员不许养病国初官员凡以理致仕者朝廷待以优礼与见任同又有陞秩给俸赐敕之典其后大臣致仕或给驿还乡或命有司岁拨人夫月给食米有差其尤宠异者或赐敕或加赐白金文绮或又官其子孙皆特恩云
  诸司职掌见稽勲司
  明令
  凡内外大小官员年七十者听令致仕其有特旨选用者不拘此例
  事例
  洪武十二年令内外文武官年老致仕者三品以上仍旧四品以下者各陞一等给与诰敕其历事未及三年及为事降用或工役屯种取到者依本等职事致仕不给诰敕 十三年令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仍给诰𠡠 永乐十九年诏文官七十以上不能治事者许明白具奏放回致仕若无子嗣孤独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给米二石养其终身 宣徳十年诏文武官年未及七十老疾不能任事者皆令冠带致仕免其杂泛差徭 成化元年诏文武官以理致仕五品以上者进阶一级 四年诏听选官员九年考满该升用者年力衰迈不能任事照该陞品级给与散官致仕 十一年诏给由考称该陞及冠带未任听选官员有家贫亲老疾病等项愿告致仕者授以应该陞除职名以荣终身二十二年诏在京文职以理致仕五品以上年及七十者进散官一阶其中廉贫不能自存众所共知者有司岁给米四石 弘治四年奏准自告愿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
  凡九年考满官员告致仕者考称无过陞二级不称有过原职致仕
  诸司职掌
  凡在京及在外府州县官员除授之时投报供状当即于簿内附写历仕脚色始末縁由或任内调除如有事故开附行止以凭稽考
  事例
  弘治十三年奏准文职官吏监生生员冠带官知印承差阴阳生医生但有职役者犯赃犯奸并一应行止有亏俱发为民其知印承差笞杖公罪充吏犯在革前重历僧道官系京官具奏提问在外依律径自提问受财枉法满贯亦问充军及僧道有犯奸盗诈伪逞私争讼怙终故犯并一应赃私罪名有玷清规妨碍行止者俱发还俗若犯公事失错因人连累及过误致罪于行止戒规无碍者悉令运炭运米等项各还职为僧为道义官犯该行止有亏者革去冠带不碍行止者不革王府文职因人连累并一应过误律该笞杖罪名者议拟纳钞赎罪还职不必解京就彼奏请发落若系希图改调故意犯赃有碍行止等项及犯该徒流以上者俱解京奏请改调边远叙用重者从重论
  诸司职掌
  凡有在京衙门及在外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见任官员但系兵刑等部都察院等衙门或因事提问等项问过应有的决纪录公私过名开咨本部于纪录文册内明白附写候九年通考以凭黜陟其有司官员三年考满给由到部供报任内公私过名于册内比查除上司未行知会纪录罪名另行抄录外有已行知会任内公私过名隐匿不报者议拟具奏送法司问罪
  事例
  洪武九年令诸司正佐首领杂职官犯公私罪应笞者赎应徒流杖者纪录每岁一考岁终布政司呈中书省监察御史按察司呈御史台俱送本部纪录 弘治元年奏准内外各衙门问过官吏公私过名及罚俸等项年终造册类缴赴部送司以备稽考
  国初令有司保举人才即古乡举里选之遗意累朝下诏亦必及之其事例备载于后
  诸司职掌
  凡各府州县每岁于所辖隅厢乡都内拔选容止端谨无过人才一名申送布政司考核转行按察司覆考堪充岁贡开坐考过词语差人送部应有贤良方正及山林岩穴隐逸之士并通晓经书儒士秀才孝廉俱各访求到官审无过犯违碍不拘名数差人伴送到部或内外官员人等荐举人材秀才即便行移原籍官司起取赴部如儒士秀才出题考试果否通经贤良隐逸等项人材量其才能定其高下仍取本户丁粮数目作何营生及户内有无杂役事故供结明白然后开发选部选用如将鄙陋不堪之人一槩朦胧滥举原举官吏依贡举非其人律问罪
  事例
  洪武十七年令各布政司直隶府州县举秀才人材必由乡举里选知州知县等官会同境内耆宿长者访求徳行声名著于州里之人先从邻里保举有司再验言貌书判方许进呈若不行公同精选者坐以重罪 三十五年诏山林隐逸怀才抱徳之士有司询访以礼敦请赴京量才擢用其有志尚闲逸不愿出仕者具名来奏 永乐元年𠡠内外诸司文职官员各举所知或堪重任或沉滞下僚或可剸繁而优游散地或抱道怀才隐居田里无问远近并举以闻 洪熙元年诏民间有行己廉正才堪抚字者许见任官具实举荐 宣徳七年诏各处文学才行出众之士自二十五岁以上令所在有司保举赴京选用 八年诏各布政司按察司府州县官连名保举贤良方正一人起送吏部量才擢用正统十四年诏各处举到儒士照永乐年间事例送
  翰林院严加考试选用不中者发原籍为民 景泰三年诏各处见任官员果有才行政事优长拘于资格屈在下僚及有文学才行堪授职任之士隐于民间及官贠罢职委无赃犯重情而才学可用者并听在内四品以上官员在外巡抚巡按方靣并各府州县正官指陈实迹荐举赴京考用所举之人后犯赃罪连坐举主天顺元年诏处士中有学贯天人材堪经济隐居高蹈不求闻达者所司具实奏闻 五年令天下有才兼文武或学行异等或谋勇出众者许所在官司具实奏闻国初外官每年一朝洪武二十九年始定三年一朝之制以辰戌丑未年为期朝正后本部会同都察院考察奏请定夺其存留者俱引至御前刑部及科道官各露章紏劾怠职之罪一时谴责宥免皆出上命及宥免还任各赐𠡠一道以申戒饬云
  诸司职掌
  凡在外官员三年遍行朝觐其各布政司按察司盐运司府州县及土官衙门流官等衙门官一贠带首领官吏各一贠名理问所官一贠照依到任须知依式对款攒造文册及将原领敕谕诸司职掌内事迹文簿具本亲赍奏缴以凭考核各衙门先尽正官到任日浅佐贰官到任日久必先佐贰官来若系裁革未及二十里长州县止设正官首领官各一贠去处只令首领官吏来朝其程途远近各量里路比照行人驰驿日期起程本衙门速将起程月日申部远者不许过期近者不许预先离职俱限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京其来朝官贠服色各照品级花様及钦依今定様制务要新鲜洁浄俱各自备脚力不许驰驿及指此为由科扰于民
  明令
  凡各处府州县有司官员在任三年不许注代许令亲将三载任内行过事迹赴京朝觐如无规避依旧复任其佐贰官首领官一体三载来朝如一时勾当轮换前来
  事例
  洪武十一年令官员来朝察其言行功能第为三等称职而无过者为上赐坐而宴有过称职者为中宴而不坐有过而不称职者为下不预宴序立于门宴者出然后退 十七年令天下诸司官吏来朝明年正旦各造事迹文册仍画土地人民图本俱以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京其服色各以品级为差惟云南远在边鄙特免其来 宣徳五年令廉察朝觐官员贪污者发边卫充军老疾鄙猥者为民其考满月日已过者回任后将行过事迹造册送合干上司依例考核差人奏缴 正统九年令广西临边县分系裁减衙门免其朝觐须知文册府州县类进 十年令朝觐官员廉能著称治行超卓者赏衣服一袭钞一百锭仍赐宴于礼部 天顺四年令朝觐官贠才行超卓政绩显著者赐宴礼部仍赏衣服一袭钞一千贯老疾者致任罢软无为者冠带闲住有赃者发原籍为民 成化五年奏准云南长官司免来朝州县裁减去处止该吏一名赍文随司府州县官员进缴其各府首领官遇边务差占亦免来朝 弘治六年令方面知府年老未满罢软无为非本部访有实迹或有巡抚巡按止是一处开报并其馀官员到任未及二年非老疾贪酷显著者俱留办事且令朝觐之年先期行文布按二司考合属巡抚巡按考方靣年终具奏行各该衙门立案待来朝之日详审考察如有不公许其伸理其科道官必待吏部考察后有失当方许指名紏劾 八年奏准各处巡抚巡按会同从公考察布按二司并直隶府州县各盐运司行太仆寺苑马寺等官贤否如无巡抚巡按会同清军或巡盐考察俱无巡按自行考察其布政使按察使及分巡分守并知府知州知县并司寺正官各访所属官员贤否开具揭帖送巡抚巡按以凭稽考其巡抚官当朝觐之年仍具揭帖密报本部止据见任不谨名目不许追论素行其开报官员若爱憎任情议拟不当本部都察院并科道官指实劾奏罪坐所由若被黜官员有不服考察摭拾妄奏者发遣为民
  诸司职掌
  凡诸司置立文簿将行过事迹逐件从实开写承行发落縁由务要简当毎季差典吏一名依期赍赴本管上司查考布政司考府府考州州考县务从实效除将𠡠谕事理令诸司进课官吏赍擎前去及行移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照依𠡠谕事理各置红油木牌刊刻青字于本衙门公厅上常川悬挂永为遵守毎岁进课之时将考过事迹各赍赴京奏缴以凭通考若遇三年朝觐来朝官吏先将旧年春夏秋三季来考冬季事迹未完许于次年进课之时令该吏进呈毋得诳惑繁文因而生事科扰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𠡠方今所用布政司府州县按察司官多系民间起取秀才人材孝廉各人授职到任之后略不以到任须知为重公事不谋体统不行终日听信小人浸润谋取赃私酷害下民以此仁义之心沦没杀身之计日生一旦系狱临刑神魂仓皇至于哀告恳切奈何虐民在先当此之际虽欲自新不得可矣如此者往往相继而犯上累朝廷下辱乡闾悲哀父母妻子孰曽有鉴其非而改过也哉所有责任条例条列于后一布政司治理亲属临府岁月稽求所行事务察其勤惰辨其廉能纲举到任须知内事目一一务必施行少有顽慢及贪污坐视恬忍害民者验其实迹奏闻提问设若用心提调催督宣布条章去恶安善傥耳目有所不及精神有所不至遗下贪官污吏及无藉顽民按察司方乃是清
  一府临州治亦体布政司施行耳目有所不及精神有所不至遗下贪官污吏及无藉顽民布政司方乃是清一州临县治亦体府治施行耳目有所不及精神有所不至遗下贪官污吏及无藉顽民本府方乃是清一县亲临里甲务要明播条章去恶安善不致长奸损良如此上下之分定民知有所依巨细事务诉有所归上不紊政于朝廷下不衔冤于满地此其治也欤若耳目有所不及精神有所不至遗下无藉顽恶之民本州方乃是清
  一若布政司不能清府府不能清州州不能清县县不能去恶安善遗下不公不法按察司方乃是清
  一按察司治理布政司府州县务要尽除奸弊肃清一方耳目有所不及精神有所不至巡按御史方乃是清倘有通同贪官污吏以致民冤事枉者一体究治一此令一出诸司置立文簿将行过事迹逐一开写每季轮差吏典一名赍赴本管上司查考布政司考府府考州州考县务从实效毋得诳惑繁文因而生事科扰每岁进课之时布政司将本司事迹并府州县各赍考过事迹文簿赴京通考敢有坐视不理有违责任者罪以重刑呜呼今之布政司不拏所属贪赃官吏又不申闻阘茸不才诸等不公不法亦不究问府文到司并不审其为何但知逓送而已府亦以州文如此州亦以县文如此自布政司至府州皆不异邮亭耳所以不治为此也
  南京吏部
  文选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六部等衙门堂上正佐官皆缺洪武永乐以来委给事中郎中等官署掌印信弘治十二年奏准如吏户礼兵工五部及通政司缺就于各衙门堂上官内推举一贠三法司缺就于三法司堂上官内推举一贠署掌仍将推举过职名奏闻
  凡南京各衙门新除复任官贠吏部咨开职名到部各取到任日期并各衙门缴到各官文凭收候年终类缴吏部如遇丁忧者先行咨缴
  凡南京大小衙门陞转丁忧事故等项官贠作缺到部类咨吏部
  凡南京各道御史有缺吏部咨送试职理刑等官到部转咨南京都察院分拨各道取到院日期咨吏部至试职理刑满日本院考过移文本部咨送吏部奏请实授凡南京各衙门官贠奏行给假省亲本部札送应天府给引定限回任若违限一年半以上本部暂令到任管事具奏请旨照例送问
  凡南京法司送到还职官贠系在京所属送原衙门复任直隶所属具揭帖赴南京吏科填给文凭复任日期缴报
  凡南京各衙门官吏告送幼子还乡行勘明白定限送应天府给引照回
  凡南京坐监监生不愿出仕者具告到部行本监查勘无碍照例拟授职名填注衙门给与散官奏令冠带闲住凡南京国子监呈送愿就教职监生到部咨送吏部施行
  凡南京各衙门历事监生旧例考过勤谨逐起差人具奏成化九年奏准本部案候每季通类具奏
  凡南京各衙门写本监生俱行本部转行南京国子监取拨惟户工二部径自行取弘治二年奏准俱从本部取拨转送
  凡南京五府六部等衙门知印有缺本部咨吏部请旨点拨到部转送该衙门着役三年役满到部咨送吏部考试同九年周岁考满官类奏
  凡南京各衙门三考役满吏典成化十一年诏免其赴京从本部照例考试中式者就令冠带办事不中者径发为民二十三年诏考试不中者给与冠带闲住凡本部每季考过三考吏典一等二等冠带分拨各衙门办事满日从七品出身者起送吏部听选其馀俱给引照回原籍省祭三等冠带闲住每年类奏
  验封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文职散官每年正月以里通行各衙门取勘历任亲供应请初授陞授加授散官类咨吏部具奏给授凡民瘼事每年正月九月十一月三次通类勘合行十三布政司并南北直隶府州如有蝗䖝生发即行扑灭毋贻民患
  凡本部编置各布政司直隶府州勘合纸张底簿书填尽日又复编置发行
  凡南京各衙门办事吏典弘治十年奏准大小二石办事半年大小一石并州所吏办事一年方许实拨京考若缺多照例以次陞参
  凡在京各衙门办事已满吏听拨当该愿告南京者吏部咨到本部收附拨簿与南京各衙门应拨当该吏相兼取用
  凡南京各衙门老疾吏典行应天府拨医看验并告贫难者取同乡人执结是实给引放回为民
  稽勲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各衙门堂上官丁忧本部咨送吏部关领内府勘合其馀官贠就送南京吏科关填勘合给与若办事官吏监生俱送应天府给引照回守制按季开咨吏部并南京都察院转行原籍官司查勘
  凡起复官吏监生到部扣算闻丧服满年月日比对相同其在京丁忧者查有类勘保结在卷办事官监生付文选司吏付验封司查无类勘保结者仍付该司暂拨行查在外丁忧吏典付考功司若有洗改咨批紧关字様者送问
  考功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各衙门官贠考满到部旧例三年六年九年起送赴京应考核者本部咨南京都察院考过咨送吏部覆考景泰元年奏准例应考核者从本部覆考连人咨送吏部成化二十一年奏准六年者本部考核类奏免其赴京
  凡应天府所属在外六县县官学官三年六年九年考满俱本府考核词语送本部咨送吏部
  凡南直隶所属司狱司税课司局驿逓闸坝河舶等官三年六年考满景泰元年奏准俱赴本部给由考核复职行南京吏科填给文凭复任其牌册差人类送吏部查考
  凡南京各衙门愿告致仕养病官贠行勘明白具奏放回
  凡各处两考役满吏典永乐间定拨广东广西四川三布政司分隶本部宣徳十年奏准添拨江西南安赣州二府福建漳州泉州二府湖广永州辰州宝庆三府及靖州正统五年奏准添拨湖广常徳长沙衡州三府并郴州福建汀州兴化二府弘治三年奏准添拨福建邵武湖广徳安二府十年奏准添拨福建行都司并所属建宁左等五卫二十五所并武平等守御千户所







  明会典卷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六
  户部一
  诸司职掌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户口田粮政令按古其属有四曰民部度支金部仓部洪武二十三年为天下庶务浩繁钦改为十二部曰浙江江西湖广陜西广东山东福建北平河南山西四川广西各令清理一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仍量其繁简带管直隶府州每一部内仍分为民度金仓四科以领其事其有应合行移内外衙门文书俱各案呈本部参详允当以凭施行
  十二子部郎中员外郎主事各掌该部所属户口田粮等项后至洪武二十九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永乐元年改北平清吏司为北京清吏司十九年革北京清吏司増云南贵州交趾三清吏司宣徳十年革交趾清吏司见今十三司带管
  浙江清吏司
  在京
  留守左卫    龙虎卫
  义勇右卫    羽林右卫
  义勇中卫    应天卫
  龙骧卫     果勇卫
  神机营中军
  直隶
  神武中卫
  南京
  龙骧卫     龙虎卫
  龙虎左卫    应天会
  羽林右卫    留守左卫
  水军左卫
  直隶
  神武中卫
  湖广清吏司
  在京
  羽林前卫    通州卫
  神武后卫    义勇左卫
  豹韬卫     和阳卫
  国子监     太医院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威营     五军营左掖
  教坊司
  南京
  豹韬卫     豹韬左卫
  和阳卫
  直隶
  广徳州
  河南清吏司
  在京
  府军前卫    大兴左卫
  燕山右卫    牧马千户所
  裕陵卫     效勇营
  五军营右哨   南新仓
  汤山草场仓
  直隶
  潼关卫     蒲州千户所
  南京
  飞熊卫     英武卫
  孝陵卫     广武卫
  松江千户所   汝宁千户所
  洪塘千户所
  直隶
  松江府     凤阳府
  睢阳卫     归徳卫
  南阳卫     颍川卫
  泗州卫     夀州卫
  宿州卫
  中都留守司
  凤阳卫     凤阳右卫
  凤阳中卫    留守左卫
  留守中卫    长淮卫
  皇陵卫     怀远卫
  江西清吏司
  在京
  金吾左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旗手卫
  济阳卫     振威卫
  神机营右哨
  直隶
  河间府     河间卫
  沈阳中屯卫   大同中屯卫
  沧州守御千户所
  南京
  应天府     旗手卫
  济川卫     金吾左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江淮卫
  云南清吏司
  在京
  顺天府     府军卫
  府军右卫    忠义左卫
  忠义前卫    忠义右卫
  忠义中卫    虎贲左卫
  敢勇营     五军营右掖
  山口仓     南石渠仓
  花园草场    北马房
  东马房     坝上南仓
  坝上北仓    官庄马房
  古北口仓    居庸仓
  隆庆仓     永盛仓
  张家庄马房   杨家桥马房
  通济库     御马仓
  蓟州仓
  直隶
  蓟州卫     镇朔卫
  遵化卫     武清卫
  东胜右卫    兴州前屯卫
  兴州左屯卫   兴州后屯卫
  兴州中屯卫   密云中卫
  涿鹿卫     涿鹿左卫
  涿鹿中卫    天津卫
  天津左卫    梁城守御千户所密云后卫
  南京
  府军卫     府军右卫
  府军左卫    虎贲左卫
  直隶
  常州府
  陜西清吏司
  在京
  宗人府
  中军都督府
  左军都督府
  右军都督府
  前军都督府
  后军都督府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都察院     通政使司
  大理寺     翰林院
  詹事府     太仆寺
  尚宝司     行人司
  钦天监     鸿胪寺
  六科      中书舎人
  中城兵马司   东城兵马司
  西城兵马司   南城兵马司
  北城兵马司   京卫武学
  长陵卫     献陵卫
  景陵卫     留守右卫
  奋武营     三千营
  随侍营
  直隶
  定边卫
  南京
  横海卫     留守右卫
  直隶
  宁国府     滁州
  徐州      滁州卫
  宣州卫     徐州卫
  徐州左卫
  广西清吏司
  在京
  光禄寺     太常寺
  牺牲所
  内府十库    太仓银库
  宽河卫     蔚州左卫
  留守前卫    沈阳左卫
  沈阳右卫    西城坊草场
  安仁坊草场   北新草场
  鸣玉坊草场   崇教坊草场
  伸威营     神机营右掖
  东安门仓
  直隶
  真定府     真定卫
  神武右卫    定州卫
  南京
  留守前卫    沈阳左卫
  沈阳右卫
  直隶
  淮安府     徽州府
  淮安卫     大河卫
  邳州卫     新安卫
  山东清吏司
  在京
  锦衣卫     大宁中卫
  大宁前卫    鼓勇营
  象房
  直隶
  徳州卫     徳州左卫
  武定守御千户所
  南京
  锦衣卫
  直隶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府     仪真卫
  高邮卫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卫
  沂州卫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
  山西清吏司
  在京
  燕山前卫    永清左卫
  永清右卫    兴武卫
  镇南卫     北草场仓
  立威营
  神机营左哨五千下
  直隶
  保安州     隆庆州
  保安卫     宁山卫
  平定千户所   广昌千户所
  南京
  龙江左卫    兴武卫
  镇南卫     江阴卫
  直隶
  苏州府     苏州卫
  镇海卫     太仓卫
  嘉兴千户所
  河东陜西都转运盐使司
  广东清吏司
  在京
  神武左卫    义勇前卫
  义勇后卫    鹰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羽林左卫    留守中卫
  显武营     五军千二营
  神机营左掖   蕃牧千户所
  坝上仓     黄土仓
  郑家庄马房仓
  直隶
  保定府     大名府
  隆庆卫     茂山卫
  居庸关     紫荆关
  南京
  广洋卫     羽林左卫
  鹰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卫     留守中卫
  直隶
  镇江府     太平府
  和州      建阳卫
  镇江卫
  福建清吏司
  在京
  骁骑右卫    虎贲右卫
  武成中卫    武成后卫
  留守后卫    通州右卫
  燕山左卫    武骧左卫
  武骧右卫    五军营中军
  长安门仓
  东安门仓
  西安门仓
  北安门仓    武成中卫仓
  武成后卫仓   燕山左卫仓
  通州右卫仓   金盏儿甸仓
  明智坊草场
  南京
  水军右卫    龙江右卫
  虎贲右卫    骁骑右卫
  直隶
  庐州府     安庆府
  庐州卫     六安卫
  安庆卫
  四川清吏司
  在京
  彭城卫     武徳卫
  腾骧左卫    腾骧右卫
  府军后卫    武功左卫
  武功右卫    武功中卫
  神䇿卫     忠义后卫
  金吾右卫    耀武营
  汗石桥仓    汗石桥南仓
  直隶
  顺徳府
  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南京
  天䇿卫     神䇿卫
  武徳卫     府军后卫
  金吾右卫
  直隶
  池州府
  贵州清吏司
  在京
  会州卫     富峪卫
  济州卫     练武营
  五军营左哨   宝钞提举司
  上林苑监    台基厂
  义河仓
  直隶
  广平府     永平府
  山海卫     卢龙卫
  东胜左卫    抚宁卫
  开平中屯卫   兴州右屯卫
  通州左卫    永平卫









  明会典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七
  户部二
  州县
  图志
  国初沿元制立行中书省于外以统府州县州县俱属府县或又属州州或直隶省洪武七年以京畿应天等府直隶六部改行中书省为浙江等十二布政使司永乐十八年革北平布政使司为直隶添设贵州云南交阯三布政使司宣德十年革交阯布政使司今备列南北二直隶十三布政使司并所属府州县于后其有开设添设改设者亦系于下州县所属衙门各处俱同者不复具列仓场驿逓巡检司则因事别具其土官衙门隶布政司境内者则具总数附之其详见兵部云
  诸司职掌
  凡十二部所属布政司府州县地理人物图志所载古今沿革山川险易户口赋税多寡之数俱要周知
  北直隶
  府八        州一十八
  县一百一十七    盐运司一
  东抵山东界    东南抵山东界
  南抵河南界    西南抵河南界
  西抵山西界    西北抵山西界
  北抵沙漠     东北抵辽东界
  顺天府领州四县二十三
  大兴县     宛平县
  顺义县     昌平县
  良乡县     密云县
  怀柔县     固安县
  永清县     东安县
  香河县
  通州
  三河县     武清县
  漷县      宝坻县
  涿州
  房山县
  霸州
  文安县     大城县
  保定县
  蓟州
  玉田县     丰润县
  遵化县     平谷县
  保定府领州三县十七
  清苑县     满城县
  安肃县     定兴县
  新城县     唐县
  博野县     庆都县
  容城县     完县
  蠡县      雄县
  祁州
  深泽县     束鹿县
  安州
  高阳县     新安县
  易州
  涞水县
  河间府领州二县十六
  河间县     献县
  阜城县     肃宁县
  任丘县     交河县
  青县      兴济县
  静海县     宁津县
  景州
  吴桥县     东光县
  故城县
  沧州
  南皮县     盐山县
  庆云县
  真定府领州五县二十七
  真定县     井陉县
  获鹿县     元氏县
  灵寿县     稿城县
  栾城县     无极县
  平山县     阜平县
  定州
  新乐县     曲阳县
  行唐县
  冀州
  南宫县     新河县
  枣强县     武邑县
  晋州
  安平县     饶阳县
  武强县
  赵州
  柏乡县     隆平县
  高邑县     临城县
  赞皇县     宁晋县
  深州
  衡水县
  顺德府领县九
  邢台县     沙河县
  南和县     平乡县
  广宗县     钜鹿县
  唐山县     内丘县
  任县
  广平府领县九
  永年县     曲周县
  肥乡县     鸡泽县
  广年县     邯郸县
  成安县     威县
  清河县
  大名府领州一县十
  元城县     大名县
  南乐县     魏县
  清丰县     内黄县
  濬县      滑县
  东明县弘治四年添设
  开州
  长垣县
  永平府领州一县五
  卢龙县     迁安县
  抚宁县     昌黎县
  滦州
  乐亭县
  隆庆州领县一
  永宁县
  保安州
  南直隶
  府一十四      州一十七
  县九十五      盐运司一
  东抵       东南抵大海
  南抵浙江界    西南抵江西界
  西抵湖广界    西北抵河南界
  北抵山东界    东北抵山东界
  应天府领县八
  上元县     江宁县
  句容县     溧阳县
  溧水县     江浦县
  六合县     高淳县弘治四年添设
  凤阳府领州五县十三
  凤阳县     临淮县
  怀远县     定远县
  五河县     虹县
  寿州
  霍丘县     蒙城县
  泗州
  盱眙县     天长县
  宿州
  灵璧县
  颍州
  颍上县     太和县
  亳州旧为亳县弘治九年升
  苏州府领州一县七
  吴县      长洲县
  崐山县     常熟县
  吴江县     嘉定县
  太仓州弘治十年开设
  崇明县
  松江府领县二
  华亭县     上海县
  常州府领县五
  武进县     无锡县
  江阴县     宜兴县
  靖江县成化十四年添设
  镇江府领县三
  丹徒县     丹阳县
  金坛县
  扬州府领州三县七
  江都县     仪真县
  泰兴县
  高邮州
  兴化县     宝应县
  泰州
  如皋县
  通州
  海门县
  淮安府领州二县九
  山阳县     盐城县
  清河县     安东县
  桃源县     沭阳县
  海州
  赣榆县
  邳州
  宿迁县     睢宁县
  庐州府领州二县六
  合肥县     舒城县
  庐江县
  无为州
  巢县
  六安州
  英山县     霍山县弘治七年添设
  安庆府领县六
  怀宁县     桐城县
  潜山县     太湖县
  宿松县     望江县
  太平府领县三
  当涂县     芜湖县
  繁昌县
  宁国府领县六
  宣城县     宁国县
  泾县      太平县
  旌德县     南陵县
  池州府领县六
  贵池县     青阳县
  铜陵县     石埭县
  建德县     东流县
  徽州府领县六
  歙县      休宁县
  婺源县     祁门县
  黟县      绩溪县
  广德州领县一
  建平县
  和州领县一
  含山县
  滁州领县二
  全椒县     来安县
  徐州领县四
  萧县      砀山县
  丰县      沛县
  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三        州二十一
  县七十五      盐运司一
  东抵北直隶界   东南抵河南界
  南抵河南界    西南抵陜西界
  西抵陜西界    西北抵沙漠
  北抵沙漠     东北抵北直隶界
  太原府领州六县二十二
  阳曲县     太原县
  榆次县     太谷县
  祁县      徐沟县
  清源县     交城县
  文水县     寿阳县
  临县      盂县
  静乐县     河曲县
  平定州
  乐平县
  忻州
  定襄县
  代州
  五台县     繁峙县
  崞县
  岢岚州
  岚县      兴县
  保德州
  石州
  宁乡县
  平阳府领州六县二十九
  临汾县     襄陵县
  洪洞县     浮山县
  赵城县     太平县
  岳阳县     曲沃县
  翼城县     汾西县
  蒲县
  蒲州
  临晋县     荥河县
  猗氏县     万泉县
  河津县
  解州
  安邑县     夏县
  闻喜县     平陆县
  芮城县
  绛州
  稷山县     绛县
  垣曲县
  霍州
  灵石县
  吉州
  乡宁县
  隰州
  大宁县     石楼县
  永和县
  大同府领州四县七
  大同县     怀仁县
  浑源州
  应州
  山阴县
  朔州
  马邑县
  蔚州
  广灵县     广昌县
  灵丘县
  汾州领县三
  孝义县     平遥县
  介休县
  辽州领县二
  榆社县     和顺县
  沁州领县二
  沁源县     武乡县
  潞州领县六
  长子县     屯留县
  襄垣县     潞城县
  壶关县     黎城县
  泽州领县四
  高平县     阳城县
  陵川县     沁水县
  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六        州一十五
  县九十九      盐运司一
  东抵海      东南抵海
  南抵南直隶界   西南抵河南界西抵北直隶界   西北抵北直隶界北抵北直隶界
  济南府领州四县二十六
  历城县     章丘县
  邹平县     淄川县
  长山县     新城县
  齐河县     齐东县
  济阳县     禹城县
  临邑县     长清县
  肥城县     青城县
  陵县
  泰安州
  新泰县     莱芜县
  德州
  德平县     平原县
  武定州旧为乐安州宣德元年
  阳信县     海丰县
  乐陵县     商河县
  滨州
  利津县     霑化县
  蒲台县
  兖州府领州四县二十三
  滋阳县     曲阜县
  宁阳县     邹县
  泗水县     滕县
  峄县      金乡县
  鱼台县     单县
  城武县
  曹州
  曹县      定陶县
  济宁州
  嘉祥县     钜野县
  郓城县
  东平州
  汶上县     东阿县
  平阴县     阳谷县
  寿张县
  沂州
  郯城县     费县
  东昌府领州三县十五
  聊城县     堂邑县
  博平县     茌平县
  莘县      清平县
  冠县
  临清州旧为临清县弘治二年升
  馆陶县     丘县
  高唐州
  恩县      夏津县
  武城县
  濮州
  范县      观城县
  朝城县
  青州府领州一县十三
  益都县     临淄县
  博兴县     高苑县
  乐安县     寿光县
  昌乐县     临朐县
  安丘县     诸城县
  𫎇阴县
  莒州
  沂水县     日照县
  登州府领州一县七
  蓬莱县     黄县
  福山县     栖霞县
  招远县     莱阳县
  宁海州
  文登县
  莱州府领州二县五
  掖县
  平度州
  潍县      昌邑县
  胶州
  高密县     即墨县
  辽东都指挥使司
  安乐州
  自在州
  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七        州一十三
  县九十四      河渠提举司一东抵南直隶界   东南抵南直隶界
  南抵湖广界    西南抵湖广界
  西抵陜西界    西北抵山西界北抵北直隶山西界
  东北抵北直隶山东界
  开封府领州六县三十七
  祥符县     陈留县
  𣏌县      通许县
  太康县     尉氏县
  洧川县     鄢陵县
  扶沟县     中牟县
  阳武县     原武县
  封丘县     延津县
  兰阳县     仪封县
  归德州
  宁陵县     鹿邑县
  夏邑县     永城县
  虞城县
  睢州
  考城县     柘城县
  陈州
  商水县     西华县
  项城县     沈丘县弘治十年添设
  许州
  临颍县     襄城县
  郾城县     长葛县
  钧州
  新郑县     密县
  郑州
  荥阳县     荥泽县
  河阴县     汜水县
  彰德府领州一县六
  安阳县     汤阴县
  临漳县     林县
  磁州
  武安县     涉县
  卫辉府领县六
  汲县      胙城县
  新乡县     获嘉县
  淇县      辉县
  怀庆府领县六
  河内县     济源县
  修武县     武陟县
  孟县      温县
  河南府领州一县十二
  洛阳县     偃师县
  巩县      孟津县
  宜阳县     登封县
  永宁县     新安县
  渑池县     嵩县
  陜州
  灵宝县     阌乡县
  卢氏县
  南阳府领州二县十一
  南阳县     锁平县
  唐县      泌阳县
  桐柏县     南召县
  邓州
  内乡县     新野县
  浙川县成化六年添设
  裕州
  舞阳县     叶县
  汝宁府领州二县十一
  汝阳县     上蔡县
  新蔡县     西平县
  遂平县
  光州
  光山县     固始县
  息县      商城县成化十六年添设
  信阳州
  罗山县     确山县
  汝州领县四旧隶南阳府成化十二年改直隶布政司
  郏县旧属南阳府   鲁山县旧属同
  伊阳县旧属同   宝丰县成化十一年添设旧属同
  陜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八        州二十二
  县九十四
  东抵山西河南界  东南抵河南湖广界
  南抵四川界    西南抵西畨界
  西抵西畨界    西北抵沙漠
  北抵沙漠     东北抵沙漠
  西安府领州六县三十
  长安县     咸宁县
  咸阳县     兴平县
  临潼县     泾阳县
  高陵县     鄠县
  蓝田县     盩厔县
  三原县旧属耀州弘治四年改今属
  同州
  朝邑县     郃阳县
  澄城县     白水县
  韩城县
  华州
  华阴县     渭南县
  蒲城县
  耀州
  同官县     富平县
  乾州
  醴泉县     武功县
  永寿县
  邠州
  淳化县     三水县成化十四年添设
  商州
  洛南县     山阳县
  商南县     镇安县景泰三年添设
  凤翔府领州一县七
  凤翔县     岐山县
  宝鸡县     扶风县
  郿县      麟游县
  陇州
  汧阳县
  汉中府领州二县十三
  南郑县     褒城县
  城固县     洋县
  西乡县     凤县
  金州
  平利县     石泉县
  洵阳县     汉阴县
  白河县成化十三年添设
  宁羌州成化二十一年开设
  略阳县     沔县
  平凉府领州二县七
  平凉县     崇信县
  华亭县     镇原县
  泾州
  灵台县
  静宁州
  庄浪县     隆德县
  固原州旧为开城县弘治十五年升
  巩昌府领州三县十四
  陇西县     安定县
  会宁县     通渭县
  漳县      宁远县
  伏羌县     西和县
  成县
  秦州
  秦安县     清水县
  礼县成化九年添设
  阶州
  文县成化九年添设
  徽州
  两当县
  临洮府领州二县三
  狄道县     渭源县
  兰州旧为兰县成化十四年
  金县
  河州成化九年开设
  庆阳府领州一县四
  安化县     合水县
  环县
  宁州
  真宁县
  延安府领州三县十六
  肤施县     安塞县
  甘泉县     安定县
  保安县     宜川县
  延川县     延长县
  鄜州
  洛川县     中部县
  宜君县
  绥德州
  青涧县     米脂县
  葭州
  吴堡县     神木县
  府谷县
  灵州弘治十三年开设直隶布政司
  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十一       县七十六
  盐运司一      市舶提举司一
  东抵海岸     东南抵海岸
  南抵福建界    西南抵福建江西界西抵南直隶界   西北抵南直隶界北抵南直隶界   东北抵南直隶界
  杭州府领县九
  钱塘县     仁和县
  海宁县     富阳县
  馀杭县     临安县
  於潜县     新城县
  昌化县
  嘉兴府领县七
  嘉兴县     秀水县
  嘉善县     海盐县
  平湖县     崇德县
  桐乡县
  湖州府领县七
  乌程县     归安县
  长兴县     安吉县
  德清县     武康县
  孝丰县成化二十三年添设
  严州府领县六
  建德县     淳安县
  桐庐县     遂安县
  寿昌县     分水县
  金华府领县八
  金华县     兰谿县
  东阳县     义乌县
  永康县     武义县
  浦江县     汤溪县成化七年添设
  衢州府领县五
  西安县     龙游县
  常山县     江山县
  开化县
  处州府领县十
  丽水县     青田县
  松阳县     遂昌县
  龙泉县     缙云县
  庆元县     云和县
  宣平县     景宁县景泰三年添设
  绍兴府领县八
  山阴县     会稽县
  萧山县     诸暨县
  馀姚县     上虞县
  嵊县      新昌县
  宁波府领县五
  鄞县      慈谿县
  奉化县     定海县
  象山县
  台州府领县六
  临海县     黄严县
  天台县     仙居县
  宁海县     太平县成化五年添设
  温州府领县五
  永嘉县     瑞安县
  乐清县     平阳县
  泰顺县














  明会典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八
  户部三
  州县
  图志
  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一十三      州一
  县六十八
  东抵浙江界    东南抵福建界
  南抵广东界    西南抵湖广界
  西抵湖广界    西北抵湖广界
  北抵南直隶界   东北抵南直隶界
  南昌府领州一县七
  南昌县     新建县
  丰城县     进贤县
  奉新县     靖安县
  武宁县
  宁州
  饶州府领县六
  鄱阳县     馀干县
  乐平县     浮梁县
  徳兴县     安仁县
  广信府领县六
  上饶县     玉山县
  弋阳县     贵溪县
  铅山县     永丰县
  南康府领县三
  星子县     都昌县
  建昌县
  九江府领县五
  徳化县     徳安县
  瑞昌县     湖口县
  彭泽县
  建昌府领县四
  南城县     新城县
  南丰县     广昌县
  抚州府领县五
  临川县     崇仁县
  金谿县     宜黄县
  乐安县
  临江府领县三
  清江县     新淦县
  新喻县
  吉安府领县九
  庐陵县     泰和县
  吉水县     永丰县
  安福县     龙泉县
  万安县     永新县
  永宁县
  瑞州府领县三
  高安县     上高县
  新昌县
  袁州府领县四
  宜春县     分宜县
  萍乡县     万载县
  赣州府领县十
  赣县      雩都县
  信丰县     兴国县
  会昌县     安远县
  宁都县     瑞金县
  龙南县     石城县
  南安府领县三
  大庾县     南康县
  上犹县
  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一十四      州一十七
  县一百四      宣慰司二已下俱见兵部
  宣抚司四      安抚司九
  长官司二十五
  东抵江西界    东南抵广东界
  南抵广西界    西南抵贵州界
  西抵四川界    西北抵陜西界
  北抵河南界    东北抵南直隶界
  武昌府领州一县九
  江夏县     武昌县
  嘉鱼县     蒲圻县
  咸宁县     崇阳县
  通城县
  兴国州
  大冶县      通山县
  汉阳府领县二
  汉阳县     汉川县
  襄阳府领州一县六
  襄阳县     宜城县
  南漳县     枣阳县
  榖城县     光化县
  均州
  徳安府领州一县五
  安陆县     云梦县
  应城县     孝感县
  随州
  应山县
  黄州府领州一县七
  黄冈县     蕲水县
  罗田县     麻城县
  黄陂县
  蕲州
  广济县     黄梅县
  荆州府领州三县十三
  江陵县     公安县
  石首县     监利县
  潜江县     松滋县
  枝江县
  荆门州
  当阳县
  夷陵州
  长阳县     宜都县
  远安县
  归州
  兴山县     巴东县
  岳州府领州一县七
  巴陵县     临湘县
  华容县     平江县
  澧州
  石门县     慈利县
  安乡县
  长沙府领州一县十一
  长沙县     善化县
  湘潭县     湘阴县
  宁乡县     浏阳县
  醴陵县     益阳县
  湘乡县     攸县
  安化县
  茶陵州旧为茶陵县成化十八年
  宝庆府领州一县三
  邵阳县     新化县
  武冈州
  新宁县
  衡州府领州一县八
  衡阳县     衡山县
  耒阳县     常宁县
  安仁县     酃县
  桂阳州
  临武县     蓝山县
  常徳府领县四
  武陵县     桃源县
  龙阳县     沅江县
  辰州府领州一县六
  沅陵县     卢溪县
  辰溪县     溆浦县
  沅州
  黔阳县     麻阳县
  永州府领州一县六
  零陵县     祁阳县
  东安县
  道州
  宁远县     永明县
  江华县
  郧阳府成化十二年开设领县七
  房县      竹山县
  上津县以上三县俱旧属襄阳府
  竹溪县成化十二年添设
  郧西县成化十二年添设
  郧县旧属㐮阳府均州
  保康县弘治十年添设
  沔阳州领县一
  景陵县
  安陆州领县一
  京山县
  靖州领县三
  会同县     通道县
  绥宁县
  郴州领县五
  永兴县     宜章县
  兴宁县     桂阳县
  桂东县
  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七        州一十七
  县一百六      盐课提举司一
  军民府四      宣抚司四内属都司者见兵部
  宣慰司一      安抚司七内属都司者见兵部招讨司一见兵部   长官司二十七内属都司者见兵部
  东抵湖广界    东南抵贵州界
  南抵贵州界    西南抵云南界
  西抵西畨界    西北抵西畨界
  北抵陜西界    东北抵陜西界
  成都府领州五县二十七
  成都县     华阳县
  双流县     温江县
  新繁县     新都县
  金堂县     仁寿县
  井研县     郫县
  简县      资县
  内江县     灌县
  彭县      崇宁县
  石泉县     安县
  资阳县成化元年添设
  崇庆州
  新津县
  汉州
  什邡县     绵竹县
  徳阳县
  绵州
  彰明县     罗江县
  茂州
  汶川县
  威州
  保县
  保宁府领州一县九
  阆中县     苍溪县
  南部县     广元县
  巴县      昭化县
  通江县
  剑州
  梓潼县     江油县
  顺庆府领州二县八
  南充县     西充县
  蓬州
  营山县     仪陇县
  广安州
  渠县      大竹县
  岳池县     邻水县成化二年添设
  叙州府领县九
  宜宾县     庆符县
  富顺县     南溪县
  长宁县     高县
  筠连县     珙县
  戎县
  重庆府领州三县十七
  巴县      江津县
  长寿县     大足县
  永川县     荣昌县
  綦江县     南川县
  黔江县     安居县成化十七年添设璧山县成化十九年添设
  合州
  铜梁县     定远县
  忠州
  酆都县     垫江县
  涪州
  武隆县     彭水县
  䕫州府领县十二
  奉节县     巫山县
  大昌县     大宁县
  云阳县     万县
  开县      达县
  新宁县     梁山县
  建始县     东乡县
  马湖府领长官司四
  泥溪长官司   平夷长官司
  蛮夷长官司   沐川长官司
  潼川州领县七
  射洪县     盐亭县
  中江县     遂宁县
  蓬溪县     安岳县
  乐至县成化二年添设
  眉州领县三
  彭山县     丹棱县
  青神县
  嘉定州领县六
  峩眉县     夹江县
  犍为县     荣县
  威远县     洪雅县成化十八年添设
  泸州领县三
  纳谿县     合江县
  江安县
  雅州领县三
  名山县     荣经县
  芦山县
  卭州领县二旧为卭县成化十九年
  蒲江县     大邑县
  东川军民府
  乌蒙军民府
  乌撒军民府
  芒部军民府
  播州宣慰使司领长官司六安抚司二
  播州长官司
  馀庆长官司
  白泥长官
  容山长官司
  真州长官司
  重安长官司
  草塘安抚司
  黄平安抚司
  永宁宣抚司领长官司一
  九姓长官司
  龙州宣抚司
  黎州安抚司
  平茶洞长官司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八        州一
  县五十三      市舶提举司一
  盐运司一
  东抵海      东南抵海
  南抵海      西南抵广东界
  西抵江西界    西北抵江西界
  北抵浙江界    东北抵海
  福州府领县十
  闽县      候官县
  怀安县     古田县
  闽清县     长乐县
  连江县     罗源县
  永福县     福清县
  泉州府领县七
  晋江县     南安县
  惠安县     徳化县
  安溪县     同安县
  永春县
  建宁府领县八
  建安县     瓯宁县
  建阳县     崇安县
  浦城县     政和县
  松溪县     寿宁县
  延平府领县六
  南平县     将乐县
  沙县      尤溪县
  顺昌县     永安县
  汀州府领县八
  长汀县     宁化县
  上杭县     武平县
  清流县     连城县
  归化县成化七年添设  永定县成化十四年添设
  兴化府领县二
  莆田县     仙游县
  邵武府领县四
  邵武县     光泽县
  泰宁县     建宁县
  漳州府领县六
  龙溪县     漳浦县
  龙岩县     南靖县
  长泰县     漳平县成化六年添设
  福宁州领县二旧为福宁县成化十九年
  福安县旧属福州府  宁徳县旧属同
  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一十       州七
  县六十四      市舶提举司一
  盐课提举司二
  东抵大海     东南抵大海
  南抵大海     西南抵大海
  西抵广西界    西北抵湖广界
  北抵江西界    东北抵福建界
  广州府领州一县十三
  南海县     番禺县
  顺徳县     东筦县
  増城县     香山县
  新会县     清远县
  从化县弘治二年添设  龙门县弘治六年添设
  新宁县弘治十一年添设
  连州
  阳山县     连山县
  韶州府领县六
  曲江县     乐昌县
  仁化县     乳源县
  翁源县     英徳县
  南雄府领县二
  保昌县     始兴县
  惠州府领县七
  归善县     博罗县
  海丰县     河源县
  龙川县     长乐县
  兴宁县
  潮州府领县五
  海阳县     潮阳县
  揭阳县     程乡县
  饶平县成化十二年添设
  肇庆府领州一县十
  高要县     四会县
  新兴县     阳春县
  阳江县     高明县成化十四年添设
  徳庆州
  泷水县     封川县
  开建县     恩平县成化十四年添设
  高州府领州一县五
  茂名县     电白县
  信宜县
  化州
  吴川县     石城县
  廉州府领州一县三
  合浦县     石康县
  钦州
  灵山县
  雷州府领县三
  海康县     遂溪县
  徐闻县
  琼州府领州三县十
  琼山县     澄迈县
  临高县     定安县
  文昌县     会同县
  乐会县
  儋州
  昌化县
  万州
  陵水县
  崖州
  感恩县
  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十一       州四十六
  县五十三      军民府一
  长官司三
  东抵湖广界    东南抵广东界
  南抵广东界    西南抵安南界
  西抵云南界    西北抵贵州界
  北抵湖广界    东北抵湖广界
  桂林府领州一县八
  临桂县     兴安县
  灵川县     阳朔县
  永福县     义宁县
  古田县
  全州
  灌阳县
  柳州府领州二县十
  马平县     洛容县
  罗城县     柳城县
  怀远县     融县
  来宾县
  象州
  武宣县
  宾州
  迁江县     上林县
  庆远府领州三县六长官司一
  宜山县     天河县
  思恩县     河池县
  忻城县
  永安长官司弘治九年添设
  南丹州
  荔波县
  东兰州
  那地州
  平乐府领州一县六
  平乐县     恭城县
  富川县     贺县
  荔浦县旧属桂林府弘治四年改属
  修仁县属改同
  永安州弘治五年添设
  梧州府领州一县九
  苍梧县     藤县
  容县      岑溪县
  怀集县
  郁林州
  博白县     北流县
  陆川县     兴业县
  浔州府领州一县三
  桂平县     平南县
  贵县
  武靖州
  南宁府领州一县三
  宣化县     武縁县
  横州
  永淳县
  太平府领州十五县四
  太平州
  思城州
  安平州
  养利州
  万承州
  左州
  全茗州
  镇远州
  思同州
  茗盈州
  龙英州
  结安州
  结伦州
  都结州
  上下冻州
  崇善县     陀陵县
  永康县     罗阳县
  田州府领州四县一
  上隆州
  恩城州
  归徳州
  果化州
  上林县
  思明府领州八
  上思州
  忠州
  禄州
  西平州
  思明州
  上石西州
  下石西州
  凭祥州旧为凭祥县成化十八年
  思恩军民府旧为田州府思恩州正统五年升为府寻改军民府
  镇安府领州一
  归顺州弘治九年添设
  泗城州领县一
  程县
  利州
  奉议州
  向武州领县一
  富劳县
  都康州
  龙州
  江州领县一
  罗白县
  思陵州
  上林长官司
  安隆长官司
  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一十四      州三十九
  县三十四      盐课提举司四
  军民府七      宣慰司八
  宣抚司三      安抚司三
  长官司二十二内属都司者见兵部
  东抵广西界    东南抵广西界
  南抵安南界    西南抵南海
  西抵百夷界    西北抵西畨界
  北抵四川界    东北抵贵州界
  云南府领州四县十
  昆明县     富民县
  宜良县
  嵩明州
  杨林县
  晋宁州
  归化县     呈贡县
  安宁州
  罗次县     禄丰县
  昆阳州
  三泊县     易门县
  大理府领州三县三
  太和县
  赵州
  云南县
  邓川州
  浪穹县
  宾川州弘治六年添设
  临安府领州四县四长官司九
  建水州
  石屏州
  阿迷州
  宁州
  通海县     河西县
  嶍峨县     蒙自县
  纳楼茶甸长官司
  教化三部长官司
  王弄山长官司
  亏容甸长官司
  溪处甸长官司
  思陀甸长官司
  左能寨长官司
  落恐甸长官司
  安南长官司
  楚雄府领州二县五
  楚雄县     广通县
  定远县     定边县
  𥔲嘉县
  南安州
  镇南州
  澂江府领州二县四
  河阳县     江川县
  阳宗县
  新兴州
  路南州
  邑市县
  蒙化府领州一旧为大理府蒙化州正统间陞
  云龙州
  景东府
  广南府领州一
  富州
  广西府领州三
  师宗州
  弥勒州
  维摩州
  镇沅府领长官司一
  禄谷寨长官司
  永宁府领长官司四
  刺次和长官司
  革甸长官司
  香罗长官司
  瓦鲁之长官司
  顺宁府
  曲靖军民府领州四县二
  南宁县     亦佐县
  霑益州
  陆凉州
  马龙州
  罗雄州
  姚安军民府领州一县一
  姚州
  大姚县
  鹤庆军民府领州二
  剑川州
  顺州
  武定军民府领州二县三
  和曲州
  南甸县     元谋县
  禄劝州
  石旧县
  寻甸军民府
  丽江军民府领州四县一
  通安州
  宝山州
  兰州
  巨津州
  临西县
  元江军民府领长官司一
  因远罗必甸长官司
  北胜州旧属澜沧卫正统中改直隶布政司
  马龙他郎甸长官司
  者乐甸长官司
  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领州一
  蒗蕖州
  金齿军民指挥使司领县一
  永平县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木邦军民宣慰使司
  孟养军民宣慰使司
  缅甸军民宣慰使司
  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
  老檛军民宣慰使司
  东里军民宣慰使司
  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
  孟定府
  孟艮府
  南甸宣抚司
  干崖宣抚司
  陇川宣抚司
  威远州
  湾甸州
  镇康州
  大候州
  钮兀长官司
  芒市长官司
  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府八        州六
  县六        宣慰司一
  安抚司一      长官司八十二内属都司者见兵部
  东抵湖广界    东南抵广西界
  南抵广西界    西南抵广西界
  西抵云南界    西北抵云南界
  北抵四川界    东北抵四川界
  贵州宣慰使司旧领长官司十正统十四年以贵州卫长官司十三増之共领长官
  司二十三成化十三年割上马桥等长官司属程畨府今仍领长官司十

  贵竹长官司
  水东长官司
  中曹蛮夷长官司
  青山长官司
  札佐长官司
  龙里长官司
  白纳长官司
  底寨长官司
  乖西蛮夷长官司
  养龙坑长官司
  思州府领长官司四
  都坪峩异溪蛮夷长官司
  都素蛮夷长官司
  施溪长官司
  黄道溪长官司
  思南府领长官司四县二
  水徳江长官司
  蛮夷长官司
  沿河祐溪长官司
  朗溪蛮夷长官司
  印江县旧为印江长官司弘治七年改设
  婺川县
  镇远府领长官司三县三
  镇远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
  偏桥长官司
  卭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
  施秉县     镇远县
  石阡府领长官司四
  石阡长官司
  苗民长官司
  葛彰葛商长官司
  龙泉坪长官司
  铜仁府领长官司六
  铜仁长官司
  省溪长官司
  提溪长官司
  大万山长官司
  乌罗长官司
  平头著可长官司
  黎平府领长官司十三县一
  潭溪蛮夷长官司
  八舟蛮夷长官司
  洪州泊里蛮夷长官司
  曹滴洞蛮夷长官司
  古州蛮夷长官司
  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
  湖耳蛮夷长官司
  亮寨蛮夷长官司
  欧阳蛮夷长官司
  新化蛮夷长官司
  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
  赤溪湳洞蛮夷长官司
  龙里蛮夷长官司
  永从县
  程畨府领安抚司一长官司十六旧为程畨长官司成化十三年
  改陞

  金筑安抚司
  麻向长官司
  木瓜长官司
  大华长官司以上四司旧属布政司今属府
  上马桥长官司
  大龙畨长官司
  小龙畨长官司
  程畨长官司
  卧龙畨长官司
  小程畨长官司
  方畨长官司
  金石畨长官司
  苇畨长官司
  洪畨长官司
  卢畨长官司
  罗畨长官司
  卢山长官司已上十三司旧属贵州宣慰司今属府
  都匀府领州二县一长官司六弘治七年开设
  清平县旧为清平长官司
  都匀长官司
  平州陆洞长官司
  邦水长官司
  独山州旧为合江州陈蒙烂土长官司
  丰宁长官司
  麻哈州
  平定长官司
  乐平长官司
  普安州
  永宁州领长官司二旧属四川正统三年改今属
  慕役长官司
  顶营长官司
  镇宁州领长官司二旧属四川正统三年改今属
  十二营长官司
  康佐长官司
  安顺州领长官司二旧属四川正统三年改今属
  宁谷寨长官司
  西堡长官司



  明会典卷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十九
  户部四
  诸司职掌
  凡各州县田土必须开豁各户若干及条段四至系官田者照依官田则例起科系民田者照依民田则例徴敛务要编入黄册以凭徴收税粮如有出卖其买者听令増收卖者即当过割不许洒𣲖诡寄犯者律有常宪其民间开垦荒田从其自首首实三年后官为收科仍仰所在官司每岁开报本部以凭稽考
  凡公侯禄米各有等第皆于浙西苏松等府官田内拨赐其佃户仍于有司当差
  凡民间有犯法律该籍没其家者田土合拘收入官本部书填勘合类行各布政司府州县将犯人户下田土房屋召人佃赁照依没官则例收科仍将佃户姓名及田地顷亩房屋间数同该科税粮赁钱数目开报合干上司转达本部知数十二布政司并直隶府州田土总计八百四十九万六千五百二十三顷零
  浙江布政司田土计五十一万七千五十一顷五十一畒
  湖广布政司田土计二百二十万二千一百七十五顷七十五畒
  河南布政司田土计一百四十四万九千四百六十九顷八十二畒零
  江西布政司田土计四十三万一千一百八十六顷一畒
  北平布政司田土计五十八万二千四百九十九顷五十一畒
  陜西布政司田土计三十一万五千二百五十一顷七十五畒
  广西布政司田土计一十万二千四百三顷九十畒
  山东布政司田土计七十二万四千三十五顷六十二畒
  山西布政司田土计四十一万八千六百四十二顷四十八畒零
  广东布政司田土计二十三万七千三百四十顷五十六畒
  四川布政司田土计一十一万二千三十二顷五十六畒
  福建布政司田土计一十四万六千二百五十九顷六十九畒
  云南布政司田土原无数目
  直隶苏州府田土计九万八千五百六顷七十一畒
  宁国府田土计七万七千五百一十六顷一十一畒
  徐州田土计二万八千三百四十一顷五十四畒滁州田土计三千一百五十顷四十五畒
  池州府田土计二万二千八百四十四顷四十五畒
  扬州府田土计四万二千七百六十七顷三十四畒
  庐州府田土计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三顷九十九畒
  安庆府田土计二万一千二十九顷三十七畒松江府田土计五万一千三百二十二顷九十畒凤阳府田土计四十一万七千四百九十三顷九十畒
  应天府田土计七万二千七百一顷二十五畒广德州田土计三万四十七顷八十四畒
  淮安府田土计一十九万三千三百三十顷二十五畒
  徽州府田土计三万五千三百四十九顷七十七畒零
  常州府田土计七万九千七百三十一顷八十八畒
  镇江府田土计三万八千四百五十二顷七十畒太平府田土计三万六千二百一十一顷七十九畒
  和州田土计四千二百五十二顷二十八畒
  弘治十五年十三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实在田土总计四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九十二畒零
  官田共五十九万八千四百五十六顷九十二畒零民田共三百六十二万九千六百一顷九十七畒零
  浙江布政司
  官田五万四千七百八十一顷九十三畒九分六釐民田四十一万七千五百六十顷七十七畒八分一厘
  湖广布政司
  官田一十八万五千八百九十六顷二十三畒六分民田五万二百三十二顷二十三畒二釐
  河南布政司
  官田三千八百四顷四十六畒
  民田四十一万二千二百九十五顷二十二畒四分七釐
  江西布政司
  官田二万六千八百七十顷四十二畒九分六釐民田三十七万五千四百八十二顷三畒七分一厘
  陜西布政司
  官田六千八百六十二顷九十五畒二分四毫
  民田二十五万三千七百九十九顷八十六畒六分
  广西布政司
  官田二千八百四十一顷五十四畒四分七毫
  民田一十万五千六顷四十七畒三分二釐七毫
  山东布政司
  官田二千八百九十二顷九十畒三分三釐九毫民田五十四万三十六顷四十七畒二分九釐九毫
  山西布政司
  官田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七顷九十一畒五分七釐民田三十七万八千八百五十一顷四十二畒三分六釐
  广东布政司
  官田一万七千九百六十一顷九十六畒二分三釐民田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顷四十九畒九分三釐
  四川布政司
  官田二千一百三十四顷一十二畒三分五釐六丝民田一十万五千七百三十五顷五十畒三分三毫
  福建布政司
  官田一万一千二百九十顷八十五畒一厘八丝民田一十二万三千八百七十五顷三十二畒七分八釐
  云南布政司
  官田二百五顷五十六畒四分三釐
  民田三千四百二十五顷七十八畒五分七釐
  贵州布政司
  田地自来原无丈量顷畒每岁该纳粮差俱于土官名下总行认纳如洪武年间例
  直隶苏州府
  官田九万七千七百八十六顷三十五畒三分六釐三毫
  民田五万七千四百六十三顷六十二畒四分六釐三毫
  宁国府
  官田九千七百七十一顷八十八畒六釐二毫
  民田五万九百一十一顷九畒一毫
  徐州
  官田二百三顷三十五畒二分二釐一毫
  民田二万九千八百八顷八十七畒六分四釐
  滁州
  官田二百四十顷六十五畒九分七毫
  民田二千六百七十二顷一十七畒九分二毫
  池州府
  官田一千八百二十三顷五十七畒四分九釐三毫民田七千九十六顷五畒六分五釐八毫
  扬州府
  官田七千九百三十四顷五十七畒二分二釐
  民田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顷四十九畒九分三釐
  庐州府
  官田五百六十八顷七十六畒一分七釐七毫一丝民田二万四千八百六十一顷六十九畒八分一厘
  安庆府
  官田四百九十七顷六十二畒三分三釐
  民田二万一千三百九十三顷三畒八分四釐
  松江府
  官田三万九千八百五十六顷三十三畒五分二釐九毫
  民田七千三百顷二十八畒三分五釐七毫
  凤阳府
  官田一千五百八十五顷五十六畒
  民田五万九千六百七十七顷一十畒七分六釐七毫
  应天府
  官田一万九千九百六十四顷三十九畒四分四釐民田五万九顷六十八畒七分四釐五毫一丝
  广德州
  官田一千三十九顷三十六畒六毫
  民田一万四千三百六十四顷九十三畒八分
  淮安府
  官田五千三十九顷八十六畒三分二釐六毫九丝民田九万六千三十三顷八十七畒九釐五毫六丝
  徽州府
  官田八百二十一顷五十七畒四分六釐八毫
  民田二万四千四百五十五顷九十四畒六分三釐
  常州府
  官田九千四十一顷五十五畒六分八釐四毫
  民田五万二千七百三十六顷一十九畒八分八釐
  镇江府
  官田一万三百五十六顷八十六畒二分五釐五毫民田二万二千三百六十五顷四十八畒九分三釐
  太平府
  官田四千四百五十五顷六十三畒四分二釐三毫民田一万一千七百八十八顷一十九畒七分九釐
  和州
  官田六千四十八顷一十三畒二分七釐九毫
  民田五千八百四十三顷五十六畒二分六釐七毫
  顺天府
  官田八百三十五顷五十五畒七分九釐一丝五忽民田六万七千八百八十四顷五十七畒七分八釐
  永平府
  官田一百顷六十八畒九分七釐八毫
  民田一万四千七百四十三顷八十八畒六分三釐
  真定府
  官田五百一十顷三畒八分二釐八毫五丝九忽民田三万八千四百七十顷六十一畒六分七釐
  保定府
  官田四百八顷六十二畒三分一厘九毫三丝
  民田三万五千一百二十顷八十八畒五分八釐
  顺德府
  官田七十九顷二十一畒八分三毫五丝
  民田一万三千七百四十三顷三十四畒一分三釐
  广平府
  官田一百一十六顷八十九畒八釐三毫
  民田二万一百二十一顷二十五畒一分四釐
  大名府
  官田五万一千七百三十九顷六十二畒二分四釐民田二百五十四顷四分三釐二毫
  河间府
  官田一百二十九顷三十六畒四釐四毫四丝
  民田二万四千九十一顷三十五畒八分四釐一毫
  保安州
  民田三百四顷五十七畒七分五釐
  隆庆州
  民田一千五十九顷四十二畒四分二釐
  明令
  凡典卖田土过割税粮各州县置簿附写正官提调收掌随即推收年终通行造册觧府毋令产去税存与民为害
  凡民间赋税自有常额诸人不得于诸王驸马功勲大臣及各衙门妄献田土山场窑冶遗害于民违者治罪
  
  应天宣城太平广徳镇江五府州为是兴王之地久被差徭特将夏秋税粮不时全免惟元宋入官田地我朝籍没之田民田全免官田若令全免民难消受所以减半征收 凡民间洒𣲖包荒诡寄移坵换叚这等俱是奸顽豪富之家将次没福受用财赋田产以自己科差洒𣲖细民境内本无积年荒田此等豪猾买嘱贪官污吏及造册书筭人等其贪官污吏受豪猾之财当科粮之际作包荒名色征纳小户书筭手受财将田洒𣲖移坵换叚作诡寄名色以此靠损小民此诰续出所在富家当体朕意将田归于已名照例当差倘不体朕意所在被害人户及乡间鲠直豪杰会议将倚恃豪杰之家捉拿赴京连家迁发化外将前项田土给赏被扰群民的不虚示将自己田地移坵换叚诡寄他人及洒𣲖等项事发到官全家抄没若不如此靠损小民
  事例
  洪武初令官田起科每畒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畒三升三合五勺重租田每畒八升五合五勺芦地每畒五合三勺四抄草塌地每畒三合一勺没官田每畒一斗二升 又令各处人民先因兵燹遗下田土他人开垦成熟者听为己业业主已还有司于附近荒田拨补又令各处荒闲田地许诸人开垦永为己业俱免杂泛差科三年后并依民田起科税粮 又令复业人民见今丁少而旧田多者不许依前占护止许尽力耕垦为业见今丁多而旧田少者有司于附近荒田验丁拨付三年令以北方府县近城荒地召人开垦每户十五
  畒又给地二畒种菜有馀力者不限顷畒皆免三年租税 七年诏苏松嘉湖等府田如每亩起科七斗五升者减半 十三年诏陜西河南山东北平等布政司及凤阳淮安扬州庐州等府民间田土许尽力开垦有司毋得起科 又令减苏松嘉湖四府重租粮额旧额田亩计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减十之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者减十之一俱止征三斗五升以下仍旧十五年令天下僧道常住田土不许典卖 又令各处奸顽之徒将田地诡寄他人名下者许受寄之家首告就赏为业 二十年令本部核实天下土地其两浙等处富民多畏避徭役诡寄田产遣监生往丈量画图编号悉书主名为鱼鳞图册以备查考 二十四年令公侯大官以及民人不问何处惟犁到熟田方许为主但是荒田俱系在官之数若有馀力听其再开其山场水陆田地亦照原拨赐则例为主不许过分占为己有又令山东槩管农民务见丁着役限定田畒着令耕种敢有荒芜田地流移者全家迁发化外充军 二十六年令开垦荒芜官田俱照民田起科 二十八年令山东河南开荒田地永不起科 永乐三年凡开垦官湖作官田每畒夏税麦二升秋粮米三斗 十三年令民间事故人户抛荒田土有司取勘开豁税粮另行承佃如系官田亦照民田起科 宣徳四年诏各处官田每畒旧例纳粮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分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各减十分之三 正统元年令浙江直隶松苏等处官田准民田起科每畒秋粮四斗一升至二石以上者减作二斗七升二斗一升以上至四斗者减作二斗一斗一升至二斗者减作一斗 三年诏各处凡有入额纳粮田地不堪耕种另自开垦补数者有司勘实不许重复起科 四年奏准江西浙江福建并直隶苏松等府凡官民田地有因水坍涨去处令所在有司逐一丈量涨出多馀者给与附近小民承种照民田则例起科坍没无田者悉与开豁税粮 六年令山东河南北直隶并顺天府但有开荒无额田地俱从轻起科 五年令北直隶府州县将富豪军民人等包耕田地除原纳粮田地外其馀均拨贫民及冲塌田地人户耕种照例起科其贫民典当田宅年久无钱取赎及富豪军民占种逃民田地待复业之日照数断还原主十三年令各处寺观僧道除洪武年间置买田土其
  有续置者悉令各州县有司查照散还于民若废弛寺观遗下田庄令各该府州县踏勘悉拨与招还无业及丁多田少之民每户男子二十畒三丁以上者三十畒若系官田照依减轻则例每畒改科正粮一斗俱为官田如有户绝仍拨给贫民不许私自典卖 景泰三年令浙江等布政司丁多田少之人开垦田地若原系税额者俟三年后仍纳本等税粮 又令各处寺观田土每寺观量存六十畒为业其馀拨与小民佃种纳粮四年令广西人民有被蛮贼劫杀遗下田土者各该有司取勘拨给无田及丁多田少之家承种二年后照例起科 七年定浙江嘉湖杭官民田则例官田每畒科米一石至四斗八升八合民田每畒科米七斗至五斗三升者俱每石岁征平米一石三斗官田每畒科米四斗至三斗民田每畒科米四斗至三斗三升者俱每石岁征平米一石五斗官田每畒科米二斗至一斗四合民田每畒科米二斗七升至一斗者俱每石岁征平米一石七斗官田每畒科米八升至二升民田每畒科米七升至三升者俱每石岁征平米二石二斗 天顺二年敕皇亲公侯伯文武大臣不许强占官民田地起盖房屋把持行市侵夺公私之利事发坐以重罪其家人及投托者悉发边卫永远充军 三年令各处军民有新开无额田地及愿佃种荒闲地土者俱照减轻则例起科每畒粮三升三合草一斤存留本处仓场交收不许坐𣲖远运 成化七年令湖广河南二布政司流民遗下平川田地分拨各州县土户丁多有力及田少之家承种起科若深山大谷新开田土原系应禁山场者俱与开豁税粮 十六年令福建僧寺及有寺无僧田土每寺除征粮及百畒以下其多馀田地给无田小民领种 十七年令各处军民人等有情愿承佃空闲官地荒田及山场水洲者城市官地每阔一丈长三丈岁纳米一石附近城郭好地每阔二丈岁纳米一石山场水洲俱照旧例起科 二十一年令辽东地方军舍馀人等有开垦不系屯田抛荒地土者上等田每一百畒纳谷一石豆一石中等田纳谷一石豆五斗 弘治二年令顺天等六府入官田土俱拨与附近无田小民耕种起科每名不过三十畒 又令应天府上元等七县官田粮每石减耗二斗五升民田每畒劝出米二升镇江府丹徒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二升民田每畒劝米二升丹阳县官田粮每石减耗二斗民田每畒劝米一升金坛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民田每畒劝出米一升二合太平府当涂等三县官田粮每石减耗二斗五升民田每畒劝出米一升宁国府宣城等六县官田粮每石减耗三斗民田每畒劝出米一升广德州并建平县官田粮每石减耗米二斗民田每畒劝出米一升五合 又令皇庄及皇亲公侯驸马伯等官庄田如遇灾伤俱令照依民田灾伤分数征收其各处王府不许置买田地霸占民业 六年奏准各王府及功臣之家钦赐田土佃户照原定则例将该纳子粒依时价每畒银三分送赴本管州县上纳令各该人员关领不许自行收受
  事例
  正统元年拨赐河间府等处安插外夷官员田土指挥一百五十畒千户一百二十畒百户所镇抚一百畒九年令外夷归附官员未曽安插该给田土者都督二百五十畒都指挥二百畒指挥一百五十畒千户卫镇抚一百二十畒百户所镇抚一百畒 又令迤北来降之人每名拨与徳州田地五十畒 十二年令西北归附夷人每人拨地八十畒耕种自给 景泰二年给还颜孟二庙祭田六十顷又増给田二十顷佃户各十家天顺六年诏以沙州卫苦峪城西北地阿干卜剌直
  至苦峪川边田地分给赤斤蒙古卫永远耕种
  国初兵荒之后民无定居耕稼尽废粮饷匮乏初命诸将分军于龙江等处屯田自是立法渐密遍于天下大率卫所军士以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又有二八一九四六中半等例皆随地而异云
  计各处屯田总数
  在京锦衣等卫屯田共六千三百三十八顷五十一畒八分二釐七毫八丝
  南京锦衣等卫屯田共九千三百六十八顷七十九畒三分七釐五毫六忽
  中都留守司并所属卫所及皇陵卫屯田共七千九百五十三顷七十八畒九分三釐六毫
  北直隶卫所屯田共七千九百三十七顷四十九畒四分五釐
  南直隶卫所屯田共一万九千八十七顷二十五畒八分七釐八毫
  大宁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二千一百二十六顷七十六畒二分三釐
  万全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九千六十五顷七十二畒六分一丝一忽
  浙江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二千二百七十四顷一十九畒六分六丝六忽
  湖广都司行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一千三百一十五顷二十五畒
  河南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三万六千三百九十顷一十七畒三分二釐
  江西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五千六百二十三顷四十一畒二分五釐
  陜西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二万九千四百四十四顷二十二畒三分五釐三毫
  陜西行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三千一十二顷五十畒
  广西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五百一十三顷四十畒山东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二千六十顷
  辽东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一千三百八十六顷
  山西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二千九百六十三顷八畒五分五釐
  山西行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一百一百一十八顷二十畒五分五釐
  广东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七千二顷三十三畒七分六毫
  四川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六十五万八千三百四十四顷七十一畒四分
  四川行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千二百顷五十五畒三分三釐五毫
  福建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三千七百七十四顷福建行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千六百七顷三十七畒
  云南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八百七十七顷四十三畒三分
  贵州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九千三百三十九顷二十九畒三分一厘八毫
  事例
  洪武四年诏河南山东陜西山西淮安等府屯田三年后每畒收租一斗 二十年令陜西屯军五丁抽一税粮照民田例 又令屯军种田五百畒者岁纳粮五十石 又令四川建昌卫附近田土先尽军人次与小旗总旗百户千户指挥屯种自给其新立苏州柏兴会川涪州等卫一体摽拨 又令陜西临洮岷州宁夏洮州西宁甘州庄浪河州甘肃山丹永昌凉州等卫军士屯田每岁所收谷种外馀粮以十分之二上仓给守城军士 三十年诏广西迁仁屯田所土兵免纳屯粮 令凡屯军内少壮者守城老弱者屯种若有馀丁多亦许屯种 三十五年令各处卫所每卫委指挥一员每所委千户一员提督屯种年终以上仓并给军子粒数目造册赴京比较各该都司每岁仍委指挥一员督察年终同赴京复奏 又令各处屯田卫所每军岁征正粮一十二石直隶差御史比较各都司所属巡按御史同按察司掌印官比较年终造册奏缴户部不及数者具奏降罚所收子粒行御史等官盘查 永乐二年令各处卫所凡屯军一百名以上委百户一员三百名以上委千户一员五百名以上委指挥一员提督若屯军不及一百名者亦委百户一员提督若官员军馀家人自愿耕种者不拘顷畒任其开垦子粒自收官府不许比较 又奏准屯田所受每粟榖糜黍大麦荞穄各二石稻榖薥秫各二石五斗䅟稗各三石并各准米一石小麦芝麻与米同 三年更定屯田则例令各屯置红牌一面写刊于上每百户所管旗军一百一十二名或一百名七八十名千户所管十百户或七百户五百户三四百户指挥所管五千户或三千户二千户提调屯田都指挥所收子粒多寡不等除下年种子外俱照每军岁用十二石正粮为法比较将剩馀并不敷子粒数目通行计筭定为赏罚令按察司都司并本卫隔别委官点闸是实然后准行直隶卫所从巡按御史并各府委官及本卫隔别委官点闸岁收子粒如有稻榖粟薥秫大麦荞麦等项粗粮俱依数折筭细粮如各军名下除存种子并正粮及馀粮外又有馀剩数不分多寡听各该旗军自收不许管屯官员人等巧立名色因而分用五年浙江江西湖广广西广东河南云南四川按察
  司増置佥事一员陜西福建山东山西按察司増置佥事二员盘量屯粮 宣徳五年令各处屯田都布按三司各委官提督在京并直隶卫所从巡按御史提督若有总兵官镇守去处亦令提督 十年令巡按陜西监察御史兼理屯田 正统元年奏准各处屯种每军止征馀粮六石 令陜西旗军馀丁所种屯田五十畒之外每畒纳粮五升 二年令各处军职舍人除应袭外及家人女婿无差使者每五丁朋作一名委官管领拨与闲地四十二畒耕种照屯田例办纳子粒 添设浙江福建陜西等处按察司佥事各一员提督屯田 三年令各都司卫所管屯官三年满日造册二千里以里者赴京比较二千里以外者从按察司并巡按御史比较 令四川都司卫所屯种水田者纳米陆地者纳豆无豆者抵斗折米 四年令大同宣府辽东陜西沿边空闲之处许官军户下人丁尽力耕种免纳子粒 六年添设贵州按察司副使一员提督屯田 七年添设湖广布政司参政一员按察司副使一员提督屯田八年令各处按察司原无提督屯田官者各添设佥事一员 又令屯田有自开垦荒地每畒岁纳粮五升三合五勺 减延绥等处屯田军子粒每百畒岁纳六石者止纳四石 减陜西行都司屯田子粒每百畒岁纳一十石 减延绥等处屯田子粒每百畒岁纳八石九年令浙江等处屯军遗下田地拨与官旗军士户下人丁佃种照官田纳粮馀剩及积荒田地拨与民间佃种照民田纳粮其积荒田地待耕三年成熟亦照例徴纳候有军之日拨军屯种 十年令南京各卫正军选操馀丁屯种其正粮一十二石馀粮六石俱免上仓供给操军其月粮住支如本军人丁数少屯田拨付他军者仍支月粮 减陜西行都司等处屯田子粒岁纳八石 十年添设陜西按察司副使一员专一提督水利及屯田 十一年令各处卫所类造屯田坐落地方四至顷畒子粒数目文册一本缴合干上司一本发该管州县以备查考 添设山东按察司佥事一员提督北直隶屯田 十二年令开平卫屯军馀粮六石减免二石 景㤗三年令提督南京仓场并巡抚南直隶苏松等府及顺天北直隶各府都御史兼提督屯种 四年添设山东按察司副使一员监督永平等处收支兼理屯田 天顺元年令京城附近直隶八府及山东河南等处荒闲田地及有人佃种无粮差者拨与所在卫所军馀屯种纳粮 又令本部差郎中四员于宣府大同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提督粮储兼理屯田 成化六年令陜西延绥等处屯田每军百畒徴草二束 九年令榆林以南招募军民屯田每一百畒于邻堡上纳子粒六石 十一年令云南按察司总督银场佥事兼理屯田 十三年添设云南按察司副使一员专管屯田二十一年添设山东按察司佥事一员专管屯种 二十三年裁革山东按察司管屯佥事仍令巡察海道副使兼理 弘治十三年奏准凡用强占种屯田者问罪官调边卫带俸差操旗军军丁人等发边卫充军民发口外为民管屯等官不行用心清查者紏奏治罪国初农桑之政劝课耕植具有成法初皆责成有司岁久政弛乃稍添官专理其政今具列于后
  诸司职掌
  凡民间一应桑株各照彼处官司原定则例起科丝绵等物其丝绵每岁照例折绢俱以十八两为则折绢一疋所司差人类觧到部札付承运库收纳以备赏赐支用其树株果价等项并皆照例徴收钱钞除彼处存留支用外其馀钱钞一体类觧本部行移该库交收仍将存用数目出给印信通关具本入逓奏缴本部查领附卷作数其进纳绢疋钱钞一节俱照依后项金科课程条款一体施行
  教民榜文
  一河南山东农民中有等懒惰不肯勤务农业以致衣食不给朝廷已尝差人督并耕种今出号令此后止是各该里分老人劝督每村置鼓一面
  一凡遇农种时月五更老人擂鼓众人闻鼓下田该管老人点闸若有懒惰不下田者许老人责决务要严切督并见丁着业毋容惰夫游食若是老人不肯勤督农民穷窘为非犯法到官本乡老人有罪
  一如今天下太平百姓除本分纳粮当差之外别无差遣各宜用心生理以足衣食每户务要照依号令如法栽种桑株枣柿绵花每岁养蚕所得丝绵可以衣服枣柿丰年可以卖钞使用遇俭年可以当粮食此事有益尔民里甲老人如常提督点视敢有违者家迁化外
  宪纲
  一农桑乃生民衣食之源仰本府州县行移提调官常用心劝谕农民趁时种植仍将种过桑麻等项田畒计料丝绵等项分豁旧有新收数目开报
  事例
  国初令天下农民凡有田五畒至十畒者栽桑麻木绵各半畒十畒已上者倍之田多者以是为差有司亲临督视惰者有罚不种桑者使出绢一疋不种麻者使出麻布一疋不种木绵者使出绵布一疋 洪武元年奏准桑麻科徴之额麻每畒八两木绵每畒四两栽桑者四年以后有成始徴其租 十八年以农桑起科太重百姓艰难令今后以定数为额听从种植不必起科二十五年令凤阳滁州庐州和州每户种桑二百株枣二百株柿二百株 宣德二年添设浙江钱塘仁和海宁新城昌化嘉兴海盐崇徳八县县丞各一员治农正统八年令各处不出蚕丝处所每绢一疋折银五钱觧京支用 成化元年添设河南山东等布政司参政各一员所属各府同知一员职专提督人民栽种耕耘及预备仓粮籴买劝借 九年添设苏松常镇湖五府并所属长洲等县劝农通判县丞各一员 十年添设山东布政司参政一员专理劝农 十一年添设直隶祁安沧冀深赵州平谷满城容城完雄深泽束鹿高阳新安河间献阜城肃宁任丘东光故城南皮庆云真定井陉获鹿元氏灵寿槀城栾城无极平山阜平南宫新河枣强武邑饶阳安平武强柏乡隆平高邑临城赞皇宁晋衡水沙河南河平乡广宗任唐山钜鹿内丘永年曲周肥乡鸡泽广平邯郸成安威元城大名南乐魏清丰内黄濬滑长垣县判官主簿各一员专理劝农 添设江西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建昌临川崇仁乐安新喻新淦庐陵吉水永新㤗和永丰安福新昌鄱阳乐平馀干县主簿各一员劝农 添设湖广沔阳荆门二州黄冈麻城江陵监利枣阳衡山安仁慈利县判官主簿各一员劝农 添设河南光州判官一员尉氏荥泽商水夏邑新野淅川新安西平信阳确山新蔡息县主簿各一员劝农 添设应天府溧阳溧水二县主簿各一员劝农 十九年添设山西布政司参政一员专理农务二十一年添设海泰二州盐城沭阳赣榆县判官主
  簿各一员劝农
  国朝重恤民隐凡遇水旱灾伤则蠲免租税或遣官赈济蝗蝻生发则委官打捕皆随时与地而异其法云
  诸司职掌
  凡各处田禾遇有水旱灾伤所在官司踏勘明白具实奏闻仍申合干上司转逹本部立案具奏差官前往灾所覆踏是实将被灾人户姓名田地顷畒该征税粮数目造册缴报本部立案开写灾伤縁由具奏如奉旨赈济仍定夺大小男女口数则例差官前去赈济给赏毕日仍将散过粮钞分豁备细数目造册缴报以凭稽考
  
  往为有司徴收税粮不便所以复设粮长教田多的大户管着粮少的小户想这等大户肯顾自家田产必推仁心利济小民当复设之时特令赴京面听朕言关给勘合不许地方犬牙相制只教官着周围附近的人户易催易办若区内田有洒𣲖的教收在自户下不过割的便过割了如果有积年荒田明白具本来奏除豁了各粮长目击耳闻前去一至本乡巧立名色其弊多端剥削吾良民不可胜言地方依旧犬牙相制民间洒𣲖包荒不过割的俱不来奏知却通同刁猾顽民妄告水灾本灾一分告灾十分及至差人诣所在查踏却乃多方设计贿赂所差进士行人监生扶同准灾捏合回奏其被灾人户灾本一分今告十分并不敢将此等人户一槩赴京赈济以致实灾小民混淆难以分别至今不得赈其贫乏使朕宵衣皇皇无已吁朕设粮长本欲便于细民不期此等之徒奸贪无厌身家不顾实为民患惟天可鉴智人详之
  明祖训
  凡天下承平四方有水旱等灾当验国之所积于被灾去处优免税粮若丰稔之岁虽无灾伤又当验国所积稍有附馀择地痩民贫处亦优免之不为常例然优免在心临期便决勿使小人先知要名于外
  事例
  洪武元年令水旱去处不拘时限从实踏勘实灾税粮即与蠲免 十八年令灾伤去处有司不奏许本处耆宿连名申诉有司极刑不饶 二十五年令山东灾伤去处每户给钞五锭 二十六年令天下有司凡遇岁饥先发仓廪赈贷然后具奏 二十七年定灾伤去处散粮则例大口六斗小口三斗五岁以下不与 永乐元年令吏部行文各处有司春初差人巡视境内遇有蝗虫初生设法扑捕务要尽绝如是坐视致使滋蔓为患者罪之若布按二司官不行严督所属巡视打捕者亦罪之每年九月行文至十一月再行军卫令兵部行文自是永为定例 二年定苏松等府水渰去处给米则例每大口米一斗六岁至十四岁六升五岁以下不与每户有大口十口以上者止与一石其不系全灾内有缺食者原定借米则例一口借米一斗二口至五口二斗六口至八口三斗九口至十口以上者四斗候秋成抵斗还官 六年令福建瘟疫死绝人户遗下老㓜妇女儿男有可验口给米税粮盐米各项暂且停徴待成丁之日自行立户当差 八年令被灾去处人民典卖子女者官为给钞赎还 二十二年令各处灾伤有按察司处按察司委官直隶处巡按御史会同踏勘宣徳九年差给事中御史锦衣卫官往山东河南打捕蝗虫 正统五年令各卫所屯军有因水旱子粒无收缺食者照缺食民人事例赈济候秋成还官 九年令扬州府江潮泛涨渰死人民量给钞锭收瘗 景泰四年山东河南江北直隶徐州等处灾伤令所在问刑衙门责有力囚犯于缺粮州县仓纳米赈济杂犯死罪六十石三流徒三年四十石徒二年半三十五石徒二年三十石徒一年半二十五石徒一年二十石杖罪每一十一石笞罪每一十五斗 成化十二年令各处巡按御史按察司官踏勘灾伤系民田者会同布政司官系军田者会同都司官 弘治十一年令灾伤处所及时委官踏勘夏灾不得过六月终秋灾不得过九月终若所司报不及时风宪官徇情市恩勘有不实听本部参究





  明会典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
  户部五
  国初核实天下户口具有定籍令各务所业其后休养既久生齿渐繁户籍分合及流移附属并脱漏不报者多其数乃减于旧今以近岁造册数目备列于后以见增减之故云
  诸司职掌
  凡各处户口每岁取勘明白分豁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总数县报于州州类总报之于府府类总报之于布政司布政司类总呈逹本部立案以凭稽考仍每十年本部具奏行移各布政司府州县攅造黄册编排里甲分豁上中下三等人户遇有差役以凭点差若有逃移者所在有司必须穷究所逃去处移文勾取赴官依律问罪仍令复业
  十三布政司并直隶府州
  人户总计一千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户
  人口总计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二十一口
  浙江布政司
  人户二百一十三万八千二百二十五户
  人口一千四十八万七千五百六十七口
  湖广布政司
  人户七十七万五千八百五十一户
  人口四百七十万二千六百六十口
  江西布政司
  人户一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户
  人口八百九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一口
  河南布政司
  人户三十一万五千六百一十七户
  人口一百九十一万二千五百四十二口
  北平布政司
  人户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九十二户
  人口一百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五口
  陜西布政司
  人户二十九万四千五百二十六户
  人口二百三十一万六千五百六十九口
  广西布政司
  人户二十一万一千二百六十三户
  人口一百四十八万二千六百七十一口
  山东布政司
  人户七十五万三千八百九十四户
  人口五百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口
  山西布政司
  人户五十九万五千四百四十四户
  人口四百七万二千一百二十七口
  广东布政司
  人户六十七万五千五百九十九户
  人口三百万七千九百三十二口
  福建布政司
  人户八十一万五千五百二十七户
  人口三百九十一万六千八百六口
  四川布政司
  人户二十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九户
  人口一百四十六万六千七百七十八口
  云南布政司
  人户五万九千五百七十六户
  人口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七十口
  直隶
  苏州府
  人户四十九万一千五百一十四户
  人口二百三十五万五千三十口
  宁国府
  人户九万九千七百三十二户
  人口五十三万二千二百五十九口
  徐州
  人户二万二千六百八十三户
  人口一十八万八百二十一口
  滁州
  人户三千九百四十四户
  人口二万四千七百九十七口
  池州府
  人户三万五千八百二十六户
  人口一十九万八千五百七十四口
  扬州府
  人户一十二万三千九十七户
  人口七十三万六千一百六十五口
  庐州府
  人户四万八千七百二十户
  人口三十六万七千二百口
  安庆府
  人户五万五千五百七十三户
  人口四十二万二千八百四口
  松江府
  人户二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户
  人口一百二十一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口
  凤阳府
  人户七万九千一百七户
  人口四十二万七千三百三口
  应天府
  人户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一十五户
  人口一百一十九万三千六百二十口
  广德州
  人户四万四千二百六十七户
  人口二十四万七千九百七十九口
  淮安府
  人户八万六百八十九户
  人口六十三万二千五百四十一口
  徽州府
  人户一十二万五千五百四十八户
  人口五十九万二千三百六十四口
  常州府
  人户一十五万二千一百六十四户
  人口七十七万五千五百一十三口
  镇江府
  人户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四户
  人口五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三口
  太平府
  人户三万九千二百九十户
  人口二十五万九千九百三十七口
  和州
  人户九千五百三十一户
  人口六万六千七百一十一口
  十三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弘治四年造册户口数目人户九百一十一万三千五百四十六户
  人口五千三百三十八万一千一百七十三口
  浙江布政司
  人户一百五十万三千一百二十四户
  人口五百三十万五千八百四十三口
  山西布政司
  人户五十七万五千二百四十九户
  人口四百三十六万四百七十六口
  云南布政司
  人户一万五千九百五十户
  人口一十二万五千九百五十五口
  四川布政司
  人户二十五万三千八百三户
  人口二百五十九万八千四百六十口
  湖广布政司
  人户五十万四千八百七十户
  人口三百七十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口
  福建布政司
  人户五十万六千三十九户
  人口二百一十万六千六十口
  江西布政司
  人户一百三十六万三千六百二十九户
  人口六百五十四万九千八百口
  山东布政司
  人户七十七万五百五十五户
  人口六百七十五万九千六百七十五口
  河南布政司
  人户四十三万六千八百四十三户
  人口二百六十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八口
  贵州布政司
  人户四万三千三百六十七户
  人口二十五万八千六百九十三口
  广东布政司
  人户四十六万七千三百九十户
  人口一百八十一万七千三百八十四口
  陜西布政司
  人户三十万六千六百四十四户
  人口三百九十一万二千三百七十口
  广西布政司
  人户四十五万九千六百四十户
  人口一百六十七万六千二百七十四口
  南直隶
  应天府
  人户一十四万四千三百六十八户
  人口七十一万一千三口
  宁国府
  人户六万三百六十四户
  人口三十七万一千五百四十三口
  太平府
  人户二万九千四百六十六户
  人口一十七万三千六百九十九口
  镇江府
  人户六万八千三百四十四户
  人口一十七万一千五百八口
  凤阳府
  人户九万五千一十户
  人口九十三万一千一百八口
  松江府
  人户二十万五百二十户
  人口六十二万七千三百一十三口
  扬州府
  人户十万四千二百四户
  人口六十五万六千五百四十七口
  庐州府
  人户三万六千五百四十八户
  人口四十八万六千五百四十九口
  安庆府
  人户四万六千五十户
  人口六十万六千八十九口
  池州府
  人户一万四千九十一户
  人口六万九千四百七十八口
  常州府
  人户五万一百二十一户
  人口二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三口
  苏州府
  人户五十三万五千四百九户
  人口二百四万八千九十七口
  淮安府
  人户二万七千九百七十八户
  人口二十三万七千五百三十七口
  徽州府
  人户七千二百五十一户
  人口六万五千八百六十一口
  广德州
  人户四万五千四十三户
  人口二十二万七千七百九十五口
  和州
  人户七千四百五十户
  人口六万七千一十六口
  徐州
  人户三万四千八百八十六户
  人口三十五万四千三百一十一口
  涤州
  人户四千八百四十户
  人口四万九千七百一十二口
  北直隶
  顺天府
  人户一十万五百一十八户
  人口六十六万九千三十三口
  大名府
  人户六万六千二百七户
  人口五十七万四千九百七十二口
  保定府
  人户五万六百三十九户
  人口五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二口
  真定府
  人户五万九千四百三十九户
  人口五十九万七千六百七十三口
  永平府
  人户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九户
  人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四口
  广平府
  人户二万七千七百六十四户
  人口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六口
  河间府
  人户四万二千五百四十八户
  人口三十七万八千六百五十八口
  顺德府
  人户二万一千六百一十四户
  人口一十八万一千八百二十五口
  隆庆州
  人户一千七百八十七户
  人口二千五百四十四口
  保安州
  人户四百四十五户
  人口一千五百六十口
  明令
  凡各处漏口脱户之人许赴所在官司出首与免本罪收籍当差
  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数量与半分如别无子立应继之人为嗣与奸生子均分无应继之人方许承绍全分
  凡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方许择立远房及同姓为嗣若立嗣之后却生亲子其家产与原立子均分并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立同姓者亦不得尊卑失序以乱昭穆
  凡妇人夫亡无子守志者合承夫分须凭族长择昭穆相当之人继嗣其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
  凡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
  凡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许分财异居其父祖许令分析者听
  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得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
  宪纲
  一户口仰本府州县取勘所属籍定户口分豁城市乡都旧管收除实在数目开报
  事例
  洪武三年令中书省臣凡行郊祀礼以天下户口钱粮之籍陈于台下祭毕收入内库藏之 令本部榜谕天下军民凡有未占籍而不应役者许自首军发卫所民归有司匠隶工部 诏本部籍天下户口及置户帖各书户之乡贯丁口名岁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半印钤记籍藏于部帖给于民令有司点闸比对有不合者发充军官吏隐瞒者处斩 十九年令各处民间凡成丁者务各守本业出入邻里必欲互知其有游民及称商贾虽有引若钱不盈万文钞不及十贯俱送所在官司迁发化外 正统三年令四川清军官员取勘各府州县人户有三姓五姓十姓合为一户者俱各另为立户应当粮差不许合户附籍 天顺八年令在营官军户丁舍馀不许附近寄籍如原籍丁尽许摘丁发回 成化二年令在京军职漏报户下舍人者发边方立功三年六年令军户不许将弟男子侄过房与人脱免军伍弘治十三年奏准军户子孙畏惧军役另开户籍或于别府州县入赘寄籍等项及至原卫发册清勾买嘱原籍官吏里书人等捏作丁尽户绝回申者俱问罪正犯发烟瘴地面里书人等发附近卫所俱充军官吏参究治罪



  明会典卷二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一
  户部六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令监生同各府州县官拘集各里甲人等审知逃户该县移文差亲邻里甲于各处起取其各里甲下或有他郡流移者即时送县官给行粮押赴原籍州县复业永乐十九年令原籍有司复审逃户如户有税粮无人办纳及无人听继军役者发回其馀准于所在官司收籍拨地耕种纳粮当差其后仍发回原籍有不回者勒于北京为民种田 宣徳五年奏准逃户已成产业每丁种有成熟田地五十亩以上者许告官寄籍见当军民匠灶等差及有百里之内开耕田地或百里之外有文凭分房趁田耕种不悮原籍粮差或远年迷失乡贯见住深山旷野未经附籍者许所在官司取勘见数造册送部查考其馀不回原籍逃民及窝家俱发所在卫所充军照例拨与田地耕种办纳子粒若军卫屯所容隐者逃民收充本卫所屯军窝家军馀人等照隐藏逃军榜例发边卫充军该管军卫有司官吏旗军邻里容隐者照榜例坐罪若逃军诈作逃民许限内自首各还原卫所着役限外不首者逃军并窝家亦照榜例问断 正统元年令山西河南山东湖广陜西南北直隶保定等府州县造逃户周知文册借开逃民乡里姓名男妇口数军民匠灶等籍及遗下田地税粮若干原籍有无人丁应承粮差若系军籍则开某卫军役及有无缺伍送各处巡抚并清军御史处督令复业其已成家业愿入籍者给与户由执照仍令照数纳粮若本户原有丁多税粮十石以上今止存一二丁者认种地五十亩原籍有人办粮者每人认种地四十亩俱照轻租民田例每亩起科五升三合五勺原系军匠籍者仍作军匠附籍该卫缺人则发遣一丁补役该轮班匠则发遣一丁当匠原籍民灶籍者俱作民灶籍灶户免盐课量加税粮如仍不首虽首而所报人口不尽或展转逃移及窝家不举首者俱发甘肃卫所充军二年令各处有司委官挨勘流民名籍男妇大小丁口排门粉壁十家编为一甲互相保识分属当地里长带管若团住山林湖泺或投托官豪势要之家藏躱抗拒官司不服招抚者正犯处死户下编发边卫充军里老窝家知而不首及占吝不发者罪同 四年添设山东山西河南陜西湖广布政司所属并顺天等府州佐贰官各一员抚治流民后事减地方革罢 八年令逃军逃匠逃囚人等自首免罪各发着役罪重者从实开奏量与宽减其逃民不报籍复业团聚非为抗拒官府不服招抚者户长照南北地方发缺军卫所充军家口随住逃军逃匠逃囚人等不首者发边卫所充军 十三年奏准天下诸司衙门老疾致仕事故等项官员离原籍千里之外不能还乡者许告所在官司行原籍官司照勘原系军民匠籍照旧收附如遇缺伍失班即送壮丁补役若原籍无人办纳税粮于附籍州县照数拨与地亩承种纳粮抵补原籍该纳之数若附近原籍不及千里者仍发回纳粮当差 景泰三年令文职改调事故等项官员遗下家人子弟如有畏避原籍军匠灶役朦胧报作民籍寄住以致原籍缺役者不分年月久近己未附籍押发原籍官司收听继 天顺八年添设湖广布政司参议一员于荆襄汉阳等府抚治流民 成化元年添设陜西按察司副使一员于汉中府抚治流民 六年奏准流民愿归原籍者有司给与印信文凭沿途军卫有司每口给口粮三升其原籍无房屋者有司设法起盖草房四间仍不分男妇每大口给与口粮三斗小口一斗五升每户给牛二只量给种子审验原业田地给与耕种优免粮差五年仍给下帖执照 七年令荆襄南阳等处深山穷谷系旧禁山场若不附籍流民潜住团聚为非者许军卫有司巡捕官兵里老人等拘送各该官司问刑衙门问发边远充军窝藏之人罪同若不系禁约山场止于馀外平地州县军屯官庄藏住不报籍者逓发原籍当差逃囚军匠人等不分山内山外俱发边卫充军 十七年添设四川按察司副使一员于重䕫保顺四府抚治流民 十八年令各卫所附籍军丁无粮草者尽发原卫当差有者户留一丁应纳丁老及有他故仍于本卫取回一丁顶补其原无籍名有产欲报者亦准一丁附籍 二十三年诏陜西山西河南等处军民先因饥荒逃移将妻妾子女典卖与人者许典卖之家首告准给原价赎取归宗其无主及愿留者听隐匿者罪同 弘治八年添设河南布政司参政一员于南阳府抚治流民 九年令河南分巡汝阳道佥事兼理抚民听巡抚郧阳御史节制 十三年奏准凡问发直隶隆庆保安二州为民人犯但有在逃及违限不赴配所者俱行提问罪仍改发辽东自在安乐二州为民
  事例
  洪武十四年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推丁多者十人为长馀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管摄一里之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凡十年一周先后则各以丁数多寡为次每里编为一册册首总为一图鳏寡孤独不任役者则带管于百一十户之外而列于图后名曰畸零册成一本进户部布政司及府州县各存一本 二十四年奏准攅造黄册格式有司先将一户定式誊刻印板给与坊长厢长里长并各甲首令人户自将本户人丁事产依式开写付该管甲首其甲首将本户并十户造到文册送各该坊厢里长坊厢里长各将甲首所造文册攅造一处送赴本县本县官吏将册比照先次原造黄册查筭如人口有増即为作数其田地等项买者从其増添卖者准令过割务不失原额所据排年里长仍照黄册内原定人户应当设有消乏许于一百户内选丁粮近上者补充图内有事故户绝者于畸零内补辏如无畸零方许于邻图人户内拨补其上中下三等人户亦照原定编排不许更改果有消乏事故有司验其丁产从公定夺仍于各文册前面本县照依式様类总填图所在有司官吏里甲敢有团局造册科敛害民或将各处写到如式无差文册故行改抹刁蹬不收者许老人指实连册绑缚害民吏典赴京具奏犯人处斩若顽民妆诬排䧟者抵罪若官吏里甲通同人户隐瞒作弊及将原报在官田地不行明白推收过割一槩影射减除粮额者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凡编排里长务不出本都且如一都有六百户将五百五十户编为五里剩下五十户分𣲖本都附各里长名下带管当差不许将别都人口补辏其畸零人户许将年老残疾并㓜小十岁以下及寡妇外郡寄庄人户编排若十岁以上者编入正管且如编在先次十岁者今已该二十岁其十岁已上者各将年分远近编排候长一体充当甲首其有全种官田人户亦编入图内轮当凡册式内定列田地山塘房屋车船各项款目所在官司有者依式开写无者不许虚开若类县总都总收除项下止许开写人丁事产总数不必备开花户其州县将各里文册类总填图完备仍依定式将各里人丁事产攅造一处另造类册一本于内分豁各乡都人丁事产总数正官首领官吏躬亲磨筭查对相同于各里并本州县总册后书名画字用印觧赴本府其提调正官首领官吏于各州县造到文册躬亲检阅磨筭相同本府依定式另造总册一本于内分豁各州县人丁事产总数并州县造到各项册后一体开写年月书名画字用印直隶府州本府委官一员率各州县提调造册官吏亲赍其布政司所辖府州仍申觧布政司本司官吏躬亲检阅磨筭相同依式类造总册一本于内分豁各府州人丁事产总数于各州造到总册后填写年月书名画字用印委官一员率各府州县官吏亲赍俱限年终进呈凡庵观寺院已给度牒僧道如有田粮者编入黄册与里甲纳粮当差于户下开写一户某寺院庵观其僧某道当几年里长甲首无田粮者编入带管畸零下作数凡黄册字様皆细书大小行款高低照坐去式様面上乡都保分等项照式刊印不许用纸浮贴其各州县每里造册二本进呈册用黄纸面布政司府州县册用青纸面 又令各处布政司及直隶府州县并各土官衙门所造黄册俱送户部转送后湖收架委监察御史二员户科给事中一员户部主事四员监生一千二百名以旧册比对清查如有户口田粮埋没差错等项造册径奏取旨其官员监生合用饮馔器皿等项并膳夫俱于国子监取用如不敷于都税司并上元江宁县等衙门支拨纸札于刑部都察院关领不敷之数并笔墨于应天府支给官钱买办查册房屋册架过湖船及卓橙什物俱工部等衙门添拨夫匠修造凡官员监生吏卒人匠等每五日一次过湖晾晒司礼监户部收掌锁钥不许一应诸人往来 又奏准凡云南各府攅造黄册除流官及土官驯熟府分依式攅造外其土官用事边远顽野之处里甲不拘定式听从实编造贵州宣慰司不造播州宣慰司附近通汉语者编造其馀夷民不造 正统十二年奏准南京户部清查各处黄册于国子监取监生四十名本部委官一员提督另誊查对发各该司府州县对款改造差吏径送南京户部仍类造改过总册一本送部查考差错官吏人等查提问罪景泰二年奏准凡各图人户有父母俱亡而兄弟多年各㸑者有父母存而兄弟近年各㸑者有先因子㓜而招婿今子长成而婿归宗另㸑者有先无子而乞养异姓子承继今有亲子而乞养子归宗另㸑者俱准另籍当差其兄弟各㸑者查照各人户内如果别无军匠等项役占规避窒碍自愿分户者听如人丁数少及有军匠等项役占窒碍仍照旧不许分居凡各里旧额人户除故绝并全户充军不及一里者许归并一里当差馀剩人户发附近外里辏图编造不许寄庄若有诡立姓名者许首告改正其有自愿卖与本处人民为业除豁寄庄户籍者听若违例寄庄者所在有司拘问田地入官其军卫官下家人旗军下老幼馀丁曽置附近州县田地愿将人丁事业于所在州县附籍纳粮当差者听凡各处招抚外郡人民在境居住及军民官员事故改调等项遗下家人弟男子侄置有田地已成家业者许令寄籍将户内人事产报官编入图甲纳粮当差仍于户下注写原籍贯址军民匠灶等户及今收籍縁由不许止作寄籍名色如违所在官司觧京发口外充军田产入官凡攅造黄册如有奸民豪户通同书手或诡寄田地飞走税粮或瞒隐丁口脱免差徭或改换户籍埋没军伍匠役者或将里甲那移前后应当者许自首改正入籍免本罪其各司府州县委官并当该官吏提督书筭从实攅造仍先以提调委官并书筭姓名贯址造册一本缴部如有似前作弊者事发问罪充军 三年令各处攅造黄册官吏里书人等捏甲作乙以有为无以无为有者事发所在官司觧京并发口外为民 六年奏准四川威州并保县极边畨夷黄册免造 天顺五年奏准各处流移人户及军民官员事故遗下家人先年编成里甲开垦荒地为业已久者各府委官丈量俱照轻则每畒起科秋粮米三升三合草一斤造入黄册纳粮当差如仍寄籍及不附籍者觧原籍复业田产入官凡各司府州县总册各委官吏亲赍进呈其各里文册另差官径送南京户部 弘治三年奏准各处大造黄册俱责成分巡分守知府正官其州县监造官不拘正佐但推选行止端庄年力精锐干办明敏者专管仍先令里书抄写原本旧管交监造官即拘排年里甲亲供似册供词细开人口正耗税粮出入户籍縁由其有旧本宿弊许自首改正免罪监造官参详考订攅造册稿然后别选谙晓书手依稿誊写定限二三月完送本府知府亲自磨对仍拘原供排年里甲复审明白申送分巡分守处辨验印封类觧如经该官吏不用心查对里书故将原册改抹致有丁口増减田粮飞走户籍错乱者本犯发附近卫所充军里书发口外为民若干碍监造官员亦治以枉法重罪其黄册字俱照题本字様真楷书写事完选委司府官员率领各属经该官吏定限年终到部送后湖查考中间查有洗改字様过违限期先将差来人问罪若事干军伍税粮重情一体查究照例处治其黄册俱用厚纸背面如法装钉仍于册内乡都图里之上书写某府州县里保军民匠灶等籍易于查究 四年奏准先年造册之时有将丁口漏报或税粮诡寄户籍那移者许先行备开縁由自首本管州县申详合干司府查对相同明白改正免罪其官吏里书人等如有通同作弊照例问罪造册完日州县各计人户若干填写帖文各一纸后开年月并填委官里书人役姓名用印钤盖申逹司府知会给发各户亲领执照使知本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丁粮各若干凭此纳粮当差下次造册各户抄誊似本开报州县以为凭据 十三年令攅造黄册系军户者务备开某户某人及于某年月日为某事发充某卫所军其有事故等项亦备细开具以便查考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令选取各处富民充实京师 永乐元年令选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陜西河南及直隶苏松常镇扬州淮安庐州太平宁国安庆徽州等府无田粮并有田粮不及五石殷实大户充北京富户附顺天府籍优免差役五年 宣德三年令应当富户之家所在官司再免二丁杂泛差役以备供送 六年令富户在京入籍逃回原籍或躱避他处顺天应天府官查出申部令所在官司即时挨究觧发若亲邻里老知者许于官司出首免罪本人能自首赴京者亦免罪若知而不首及有司占吝不发即便究问正犯发口外充军事故死绝等项各该官司照数佥补 正统元年令刑部都察院所犯死罪官吏及粮长大户免运砖收籍顺天府其原佥富户有病故者免佥补 七年诏免年七十以上无依单丁无力富户仍照数于本州县殷实人户内佥补逃者本身问罪全家起发永远充军十一年令顺天府每十年一次委官审勘富户若有
  年老消乏等项行移原籍官司佥补 天顺八年诏在京富户今后如有事故不必佥补 成化十四年令顺天府查勘在逃富户应清勾者造册送部发各该司府州县拘觧补役 十六年令各府委官清理原造富户籍册不得违例佥补勾丁及以应放免者重役其富户为事抵充在厢病故者免勾补逃亡病故者仍勾一丁终身除豁





  明会典卷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二
  户部七
  诸司职掌
  凡各处有司十年一造黄册分豁上中下三等人户仍开军民灶匠等籍除排年里甲依次充当外其大小杂泛差役各照所分上中下三等人户点差
  明令
  凡民年八十之上止有一子若系有田产应当差役者许令雇人代替出官无田产者许存侍丁与免杂役
  宪纲
  仰本府州县严督所属凡有一应差役须于黄册丁粮相应人户内从公点差周而复始毋致放富差贫作弊扰民
  事例
  洪武三年令各处军民凡有未占籍而不应役者许自首 十七年令各处赋役必验丁粮多寡产业厚薄以均其力违者罪之 十八年令有司第民户上中下三等为赋役册贮于厅事凡遇徭役取验以革吏弊 二十一年令税课司局巡拦止取市民殷实户应当不许佥点农民 二十四年令寄庄人户除里甲原籍排定应役其杂泛差役皆随田粮应当 令在外布政司按察司府州县官俱给官钱买马市民轮流㸔养 三十一年令各都司卫所在营军士除正军并当房家小其馀尽数当差 正统五年令各府州县每岁查见在人户凡有粮而产去及有丁而家贫者为贫难户止听轻役 景㤗元年令里长户下空闲人丁与甲首户下人丁一体当差若隐占者许甲首首告 令各处有司马夫二十丁买马十丁养马俱于市民内佥充 成化六年令有司马夫不许占役丁多富户及办纳月钱 十五年令各处差徭户分九等门分三甲凡遇上司坐𣲖买办采办务因所𣲖多少定民输纳不许隔年通徴银两在官 弘治元年令各处审编均徭先查该年人户丁田分为等第止编本等差役不许分外加増馀银若贫难下户并逃亡之数听其空闲亦不许预收馀银负累见在里甲凡额外滥设差役尽行革罢如违听巡抚巡按官紏举不举者坐罪镇守衙门不许干预均徭又令在京事故校尉力士㓜军厨役随住人口照回当差其有在京潜住冒顶军匠者逓回 四年令各处郡王受封之后若有入继亲王并病故无后者原拨校尉悉发有司听差不许容隐占用 五年令顺天府所属人民有私自投充陵户海户及勇士校尉军厨躱避粮差者除本役外其户下人丁照旧纳粮当差 七年令布按二司及各府官马夫于所属州县各佥中等三丁人户十户共出银四十两觧送掌印官处分给各官自行买马餧养其州县者于隔别府分佥充亦徴银觧送各掌印官分给买马餧养 十三年奏准各布政司并直隶府州掌印官如遇各部𣲖到物料从公斟酌所属大小丰歉坐𣲖若豪猾规利之徒买嘱该吏妄禀偏𣲖下属承揽害民者俱问发附近卫所充军各该掌印官听从者参究治罪
  明令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事例
  洪武元年诏民年七十之上者许一丁侍养免杂泛差役 四年令免阙里孔氏子孙二十六户徭役 令各府县军户以田三顷为率税粮之外悉免杂役馀田与民同役 七年令山东正军全免差役贴军免百亩以下馀田与民同役 又令官员亡故者免其家徭役三年 十三年令六部都察院应天府并两县判禄司仪礼司行人司随朝官员除本户合纳税粮外其馀一应杂泛差役尽免又各处功臣之家户有田土除合纳粮草夫役其馀粮长里长水马驿夫尽免凤阳扬州二府及和州民畜养马一匹者免二丁 十六年令凤阳临淮二县民免杂泛差役 二十七年令浙江盐丁免杂泛差役 永乐八年令各处军卫有司军匠在京充役者免家下杂泛差役 九年令自愿徙北京为民及免杖而徙者免徭役五年徒流而徙者免徭役三年 二十三年令天寿山种树人户免杂泛差役 宣德元年令天地坛坛户免杂泛差役 二年令各处灶户免杂泛差役 三年令迤北回还军馀民人收充御马监勇士者免其原卫原籍户下人丁差役 四年令各卫所军每一名免户下一丁差役若在营有馀丁亦免一丁供给 正统元年令在京文武官员之家除里甲正役外其馀一应杂泛差役俱免凡先圣子孙流寓他处及先贤道国公周敦頥豫国公程颢洛国公程頥温国公司马光徽国公朱熹之嫡𣲖子孙所在有司俱免差役四年令云南土马军自备鞍马兵器粮食听征者免
  本户差役四丁 六年令陜西土军优免五丁馀听科差 七年令天文生阴阳生俱免差役一丁其陜西土军土民馀丁若户丁有在边操备者亦免杂泛差役十年令监生家免差役二丁 十一年令交阯老疾致仕官员遗下妻子家人许于所在有司入籍不拘丁数俱待本官故后三年当差子孙家小入籍者拨田耕种亦待三年后当差 十二年令云南土官四品以上优免一十六丁五品六品一十二丁七品十丁八品九品八丁杂职六丁其馀人丁俱另立籍与民一体当差景㤗元年令各处操备民壮户内每名免三丁杂泛差役 成化二年令宛平昌平二县坟户免杂泛差役弘治元年奏准亲王王亲杂役免二丁郡王王亲一丁镇国等将军夫人亲父一丁昌平县坟户等户免三丁不许全户优免 又令京城火夫御马监养马勇士除本身免二丁其馀与不系养马者见丁编当尚膳监光禄寺厨役将军力士轿夫旗校寡妇吏典并御用监司礼监银作局高手匠役俱免本身其馀见丁编当军民诸色人等并赁房诸色人等见丁编当凡火夫总甲一年一次以有抵业行止者充当 十三年令免光禄寺酒户差役二丁其有消乏者除豁佥补 十五年令陵户海户坟户庙户坛户园户瓜户果户米户藕户窑户羊户每户俱量留二三丁供役其馀丁多者悉查出当差如有投充影射者发边远充军
  诸司职掌
  凡民间男女嫁娶不许同姓及尊卑亲属相为婚姻违者律有常宪
  明令
  凡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馀亲主婚若夫亡携女适人者其女从母主婚若已定婚未及成亲而男女或有身故者不追财礼其定婚夫作盗及犯徒流移乡者女家愿弃者听还聘财其定婚女犯奸经断夫家愿弃者追还聘财五年无故不娶及夫逃亡过三年不还者并听经官告给执照别行改嫁亦不追财礼
  凡招婿须凭媒妁明立婚书开写养老或出舍年限止有一子者不许出赘如招养老女婿者仍立同宗应继者一人承奉祭祀家产均分如未立继身死从族长依例议立
  凡男女婚姻各有其时或有指腹割衫襟为亲者并行禁止
  教民榜文
  一乡里人民贫富不等婚姻死䘮吉凶等事谁家无之今后本里人户凡遇此等互相赒给且如某家子弟婚姻其家贫窘一时难办一里人户每户或出钞一贯人户一百便是百贯每户五百便是五十贯如此资助岂不成就日后某家婚姻亦依此法轮流赒给
  事例
  洪武五年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其色目奇彻自相婚姻不在此限 永乐四年诏北京山东等处人民流移各处趁食有将女凭媒礼嫁在处人民为妻已生男女者保勘明白仍许完聚不必发回原籍 正统四年令武职不得与所管旗军结婚 十一年令云南四川贵州所属宣慰宣抚安抚长官司并边夷府州县土官衙门不分官吏军民其男女婚姻皆依朝廷礼法违者罪之 弘治二年令有讦告服内成婚者如亲病已危从尊长主婚招婿纳妇罪止坐主婚免离异若亲死虽未成服辄婚配仍依律断离异
  诸司职掌
  凡民间须要讲读大诰律令敕谕老人手榜及见丁着业牌面沿门轮逓务要通晓法意仍仰有司时加提督
  教民榜文
  一民间子弟七八岁者或十三岁者此时欲心未动良心未䘮早令讲读三编大诰诚以先入之言为主使知避㐫趋吉日后皆称贤人君子为良善之民免贻父母忧虑亦且不犯刑宪永保身家
  宪纲
  凡国家律令并续降条例事理有司官吏须要熟读详玩明晓其意监察御史按察司官所至之处令其讲读或有不能通晓者依律究治
  事例
  洪武二十一年赐天下武臣大诰令其子弟诵习 二十四年令天下生员兼读诰律 二十五年诏令各处官民之家传诵大诰三编凡遇乡饮酒礼一人讲说众人尽听使人皆知趋吉避凶不犯刑宪其秀才教训子弟引赴京考试有记一编两编或全记者俱受赏仍具赏过名数晓谕天下 永乐元年令各处教官训导依前教读讲觧听候考试其市井乡村秀才一体用心教训如不熟读及闻知考试推托不赴者治罪 十七年令各处军卫有司凡洪武年间一应榜文俱各张挂遵守如有藏匿弃毁不张挂者凌迟处死 成化元年奏准各处修盖榜房将洪武永乐正统年间节次颁降榜文誊写张挂谕众通知 四年奏准各处有司每遇朔望诣学行香之时令师生讲说大明律及御制书籍俾官吏及合属人等通晓法律伦理违者治罪











  明会典卷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三
  户部八
  天下税粮有司徴收皆有定数每岁会计存留起运以供军国之需俱从本部定夺宣徳后事例渐密今具列于后
  诸司职掌
  凡所在有司仓廪储积粮斛除存留彼处卫所三年官军俸粮外务要会计周岁关支数目分豁见在若干不敷若干馀剩若干每岁开报合干上司转逹本部定夺施行仍将次年实在粮米及该收该用之数一体分豁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开报
  事例
  洪武初天下有司钱粮按季开报后以季报太繁令一年一次将当年已支见在并下年该收该用数目尽行开报 宣德七年令浙江布政司等处逓年实徴文册并缴到开豁钱粮勘合等项内有埋没并重复者查追革后者追究奏请定夺 八年令各布政司都司并直隶府州卫所岁报税粮等项文册查理明白各造总册差该吏亲赍俱限年终到部违限及数目不清者先将差来吏送问经该官吏通行查问 正统三年奏准各处岁报钱粮文册贵州都司陜西行都司限五月终广西广东云南都司限六月终到部 景泰六年令广东布政司所属府州县实徴并岁用总册照旧年终造报其岁支钱粮年终仓库钱帛及户口总册俱限次年八月终到部 弘治三年奏准各处军卫有司预偹仓粮文册俱限年终造完次年二月以里到部违者照例问罪
  各处草料徴收折纳己见诸司职掌若因时制宜措偹收放其法不一具列于后
  诸司职掌
  凡各处仓场收积草料以偹军马往来支用草于本处官司照田粮徴收料于秋粮内折纳务要常存预偹果系调拨军马及有本部印信文凭方许支给仍仰所在官司将支过数目申逹合干上司作数
  事例
  洪武三年令应天宁国等六府近京师者重租田一顷输草十六束轻租田加倍池州安庆等十六府远京师者输锉草重租田一顷十八包包各十五斤轻租田加倍 二十三年令官田每顷科草七包半民田加倍俱起运赴京定场交纳 宣德七年顺天府霸州东安等州县拖欠草束每束折纳钞五贯就本处官库收贮偹用 正统二年令山西布政司岁徴马草俱存留万全等处折米偹用 七年奏准每年四月至八月纲运粮到令各处收草官员协助有不敷者再量差官助收至次年三月各处纳草堆积亦令收粮官协助 又奏准凡南直隶各府起运马草愿纳价银者每束纳银三分觧部送太仓银库收贮候用草时召商上纳照时价支给 八年令山东布政司实徴马草除定拟起运京场外其存留本处偹用数目每束折米五升于用粮处所交纳 九年令各场该用草束止许殷实军民中纳如有内外该管官员令子弟家人伴当假托军民出名承纳又行嘱托规从轻省者听监收御史举劾 十年令应天苏松等府州该徴草束内折色米豆量为存留本处偹用其本色起运户部交纳者每束折银三分北直隶真定等府州起运草内量减每束折钞一锭类觧十四年令浙江湖州嘉兴并直隶苏松等府该徴马草愿纳本色折色各从民便不许一槩徴银 景泰五年令浙江嘉湖并应天直隶府州草束原纳折色者照例徴银觧京其存留之数每包束折米豆五升于用粮处所收积 成化十九年令镇江府寄庄与实在民田一体均纳养马草束 二十二年令各处收受粮草等官凡纳户纳完正粮正草之外不许追收馀价若有馀价听令部运人员追收帯回本布政司发各该州县收贮别用
  已上征纳
  正统元年令刑部都察院问完囚人以四分为率内二分纳草赎罪其斩绞罪者纳草一千八百束三流并徒三年者一千四百束徒二年半者一千二百束徒二年者一千束徒一年半者八百束徒一年者六百束笞杖者每一十四十束每束重一十五斤 十四年令陜西西安庆阳延安等卫府官吏舍人所犯不系赃罪笞杖徒流及军民人等犯该笞杖与军犯该笞杖不该立功者定拨各堡纳草 又奏准召商纳草不分官员军民之家每榖草一百束官给价银三两禾草一百束二两二钱就于京场上纳 又令开中两淮两浙河间长芦运司存积四分官塩不分四品以上官员之家及军民人等俱于在京西城等坊草场上纳草束 景泰元年令直隶真定等府儒学生员纳草四千束者给与冠帯以荣终身 成化元年独石马营龙门所云州四仓急缺粮料开中淮浙长芦河东运司官塩九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二引召商上纳米豆至六年报中未完除两淮仍令照旧两浙等运司酌量时价改中草束 二年奏准在京各衙门办事吏典有办事一年以下纳豆一百石二年以下八十石三年以下六十石免其考试就便实拨当该其办事一年以下纳豆二百石二年以下一百五十石三年以下一百石送吏部免其京考给与冠带即照资格挨次选用在京各衙门当该官吏典有着役一年以下纳豆八十石二年以下六十石给与冠帯就便照依资格挨次选用 在京各衙门办事官有该正从八品选用者纳豆一百石就便照依资格挨次选用 十二年大同等处各城堡仓场开中长芦运司官塩十万引每引纳料豆四斗河东运司官塩二十万引每引纳糓草八束 十四年令辽东各边客兵调集去处草束不敷许于本处官库赃罚银内酌量给与官军买用如再不敷许用折粮官银补辏 又令辽东二十五卫囚犯纳草赎罪除笞罪并真犯死罪及例该充军等项并无力外其馀杂犯死罪纳草三百五十束徒三年纳草二百五十束徒二年纳草二百束徒一年纳草一百五十束杖罪每一十纳草十束 又令本部运银十万两分送陜西榆林给与官军准折草料仍行山西河南附近州县或借拨或儧运或买办料豆各万石榖草各一百五十万束俱纳榆林一帯仓场
  已上措偹
  洪武十五年令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广江西布政司淮安苏州等卫马草不许科收马料不许支给 永乐七年钦定征操马疋关支草料公六疋侯五疋伯四疋指挥千百户各一疋征进马疋草料公十疋侯伯八疋都督六匹都指挥三匹指挥二匹千百户各一匹非征进之数不许关支 十一年令上直马每匹日支料豆四升草一束其下场牧放马匹止关料豆一月 十四年令驮豹马日支料四升草一束自九月初一日起至十一月止 二十二年令常川上直马每疋日支料三升草半束馀半束折支钞二贯骑操等项马每疋日支料三升草一束折支钞四贯 宣德五年令御马监勇士马并逹官调习马每疋按月原支草三十束内支本色草一十五束馀折白绵布一疋 正统二年令五军三千神机等营操偹官军马月支料豆九斗添与一斗以后照旧关支 陜西宁夏等处官军骑操马每岁自九月半起关支料豆至次年四月半住支 大同宣府等处操偹巡哨马每月原支料豆九斗添与三斗至次年三月半住支 四年令大同宣府镇守总兵等官凡马匹不系官给之数不许关支草料 六年令北边使臣马驼初到京每匹日支草半束一月之后又添半束每日仍支料一升 甘肃操偹马料自十一月初一日至次年二月终日支四升其九月下半月及次年三月四月上半月仍照旧日支三升 八年令直隶真定卫逹官自已马草料住支其官马照官军例支给 九年令万全都司巡哨操偹马添支四月下半月料豆六斗十年令甘肃庄凉等处官军马料日支四升外添支
  青稞一升 又令大同右玉林等卫官马月支榖草十束与自偹野草相兼喂饲 十三年令在京各卫官军上直马每疋日支料豆四升骑操马三升按月开数及月分大尽小尽文册二本送部一本存留偹照一本发仓照数放支 十四年令各处马房上直骑操并起取等项马草每一束折支银二分 居庸关骑操马自十月十五日起每马一匹日支草一束 五军三千神机等营骑操马自本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至次年二月终止每疋日加料豆一升 景泰元年长陵等三陵神官监长随内使领到御马监马驴行令昌平县每马一疋日支料三升草一束驴一头日支草半束料一升每年十月初一日起三月终止如有事故截日住支 二年奏减上直马料豆一升与五军等营骑操马一例关支三升 五军等营骑操马自十月十五日起本月终止每马一疋给银一钱十一月给银二钱买草十二月至次年正月终止每马关本色草一十五束 三年令减给驮豹马料豆一升照例自九月初一日起至三月初一日住支 又令五军等营存操马自五月初一日为始大月仍支料九斗草十五束候至六月青草长茂止关料豆草束住支至十月初一日起草束依例关支七年令宁夏等卫马队旗军照甘肃例每岁九月十
  六日起至次年四月十五日止日支料豆三升 又令勇士小厮马月支料豆九斗草三十束 天顺元年奏准勇士小厮马自本年十二月起至次年三月终月支料豆一石待丰年有积照永乐宣德年间事例月支一石二斗 二年令新降逹官每人准马一匹月支料七斗草三十束 成化元年奏准凡内外镇守官员马不拘官私止给四疋草料 五年令京营官军草料俱编填勘合方许支给 十二年令原选听征下场马预先调取来京每疋于九月一月支草二十束九月以后仍有边报却将十一月分该支草料移在十月分十二月分移在十一月分接续照例秋草糓草兼支间月折与价银买草 十三年令下场取回听征马八月九月每马一疋按月支与草价银二钱三分 十七年令听征官军马一万五千疋每疋月给草价银一钱日支料豆三升续因马匹痩损添给草价银一钱 二十年奏准听征马四月五月每月添给料豆一斗辏前九斗共支一石草价银辏前二钱共支二钱三分 二十一年令永平山海蓟州等处三屯等营官军骑操马按月造册三月关支料豆十月折支草束 弘治二年令各营骑操马本年十二月至春季向一月每疋月添草价银一钱以后该支月分仍旧 议准京营存操马每年四月分关支料豆一半其馀下场回还马每年关支折草银两月 六年令存操马四月分料豆准与全支 十二年奏准存留下场听征马自五月初一日为始除料豆照常外每马折给草价银二钱内存操马先已支过者照数扣除候声息稍缓仍令下场牧放草料住支
  已上支给
  国初官军马草征自民间洪武二十五年以百姓供给艰难令北平等处卫所官军不支草束自采野草偹用是后遂有秋青草事例宣徳以来通命在京在外军卫有司量𣲖军夫采打置场收纳岁有常额与民纳草相兼支用
  事例
  永乐九年令天城阳和等卫所采取青草给大同都司官马以平阳泽潞等府州县草纳附驿站 十二年令五府各卫每岁差拨有马官军下场采打秋青草偹用宣德四年令行在五府所属卫所锦衣等卫顺天等
  府所属州县各起倩军馀人夫采取秋青草运赴京场及在外驿站收贮偹用其山西河南山东陜西四布政司所属驿站并有操偹马卫所行各布政司都司量𣲖军夫采打秋青草就本处收贮听支 正统十一年令延绥一带自定边安边营西抵寕夏花马池东至府谷县大小营堡官军马皆自偹野草支用 景泰元年奏准西湖并城濠草俱令本部借拨军民人等采取偹用不许诸人私占 又令陜西寕夏甘肃延绥山西大同并偏头雁门二关辽东万全都司所属及直隶山海永平密云紫荆倒马居庸一帯沿边关口及山东偹倭处所马草总兵镇守及管粮郎中布按二司等官于秋草长茂之时量起军夫趁时采取每束重一十五斤设法堆积委官看守以偹支用 三年令南海子大木厂西湖并城濠内青草本部差官督同各城兵马司委官率领弓兵并当坊火甲时常巡护至期行取三拨官军采打搬运京场 天顺三年令甘肃庄浪沿边十三卫所官军馀丁舍人每名采草一百五十束堆积偹用不许官豪势要占据近地肥饶草场其平凉等府原𣲖地畒榖草每束折收银二分运送边城以偹买草支用 成化二年令陜西都行二司各卫所军士馀丁不该轮班在营者每人采草一百二十束各于官场上纳各驿及逓运所马牛夫甲军每人八十束俱于本驿逓上纳三年令辽阳广宁等军卫趁秋青草牧放马匹不许指以征操为由擅支在官堆积草束 九年令延绥寕夏各堡马步军馀采草十一月终不完者本堡把总官住俸年终不完者管粮参政及监收副使等官住俸 弘治二年令甘肃等处总兵官与分守守偹等官预计秋草长茂之时将官军舍馀名数并湖场远近里数开报巡抚与管粮官处照依本部奏行事例甘州等处总兵官会巡抚与太监副总兵等官庄凉等处分守守偹等官会布按二司并管粮等官公同查议以均𣲖运




  明会典卷二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四
  户部九
  会计
  军马所在转运供给诸司职掌已具见今各处钱粮除存留外其起运京边各有定数备列于后若起运南京者则见于南京户部
  诸司职掌
  凡有军马去处所需钱粮等项本部必先查考某处蓄积有馀某处岁用不给量其水陆路程地理远近难易计其人夫多寡明白具奏差官于粮多去处拨运阙粮卫分支用
  事例
  弘治十五年起运数目
  浙江布政使司
  夏税京库折银麦八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丝绵三十二万两丝绵折绢一百九十六万两每二十两折绢一疋
  秋粮供用库白熟粳米二万三千石准糙米二万五千三百石酒醋面局糯米二千七百石准糙米二千九百七十石惜薪司白熟糯米一十五石一斗准糙米一十六石六斗一升京库白糯米一百石准糙米一百一十石光禄寺白熟粳米二万五千石准糙米二万九千五百石白熟糯米四千三百八十五石七斗准糙米四千八百二十四石二斗七升京库折银米六十万五百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京仓兊军儧运米六十万石
  山东布政使司
  夏税京仓小麦三万四千七十五石京库绵布二万疋准小麦二万四千石丝折绢五万四千九百九十疋一丈五尺四寸七分六釐边仓本色小麦一万八千七百七十五石钞五十万锭照例折银准小麦五万石绵布一十三万二千四百一十八疋准小麦一十五万石千九百一石六斗
  秋粮京仓米石十五万五千六十石京库绵布一万五千疋准米一万五千石绵花六万二千斤准米六千二百石边仓本色米二十万八千八百石绵布一十二万九千疋准米一十二万九千石绵花七万七千斤准米七千七百石京场草二百一十二万四千三百八十束京库折银草一百七万五千一百束边场草三十二万束
  河南布政使司
  夏税京仓粮一万七千九百五十石边仓小麦九千六百石秋粮京仓米二十九万二千六十五石三斗京库绢二万五千七百五十疋零布八万一千八百三十七疋花绒一十三万三百四十二斤四钱户口食盐钞六百一十四万七千一百一十贯京场草一百五十三万七千八百九十六束边仓粟米七万一千六百九十石
  山西布政司
  夏税大同麦二万九千三百石大同府银亿库布四万二千五百疋准麦五万一千石宣府麦一万七千八百石万全万亿库布六千疋准小麦七千二百石雁门等三关麦一万二千石京库农桑丝折绢四千七百七十七疋
  秋粮大同米二十九万石千五百石宣府米二万五千石大同府银亿库绵布一十八万疋准米一十八万石花绒八万斤准米八千石万全都司万亿库绵布六万二千五百疋准米六万二千五百石花绒二万二千五百斤准米二百五十石大同在城幷在外草场草二百四十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八束偏头等三关米八万一千石偏头关幷代州草场草一百一十万束边库户口食盐钞一百五十万七千三百九十锭三贯
  湖广布政使司
  夏税京库折绢二万二千九百二十一疋一丈六尺五寸三分九釐六丝七忽二微二尘七纤一渺
  秋粮京库折银米七万二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江西布政司
  夏税京库折银米麦六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丝绢折绢八千二十九疋二丈三尺八寸四分八釐农桑丝折绢三千四百八十六疋二丈二尺一寸一分五釐秋粮京仓兊军儧运米四十万石京库折银米九十七万石每石折钱二钱五分阔白苎布五万疋准米三万五千石
  福建布政使司
  秋粮京库折银米三十六万四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广东布政使司
  秋粮京库折银米四十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顺天府
  夏税京仓小麦二千一百一十石边仓喜峰口等仓小麦八千七百四十石
  秋粮京仓米豆七百三十七石边仓山海等仓米豆二万三千七百二十石七斗京库人丁丝折绢二万一千七十五疋一丈六尺六寸农桑丝折绢一千七百六十四疋一丈七尺三寸一厘三毫五丝地亩绵花绒九千四百三十六斤一十四两五钱六分四釐戸口食盐钞四十九万五百九十三贯
  直隶真定府
  夏税京仓粮九千二百五十石边仓粮五千五百七十石京库绢一万四千一百三十三疋九尺五寸
  秋粮京仓米二万五千九百一十八石四斗六升边仓米一万二千五百石京库花绒三万五千三十三斤一两户口食盐钞一百二十四万五百六十八贯折银草三十八万九千束每束折银三分
  直隶保定府
  夏税京仓小麦二千七百五十石边仓小麦一千三百五十石京库人丁丝折绢一千一百五十六疋农桑丝折绢一千六百一十一疋九尺二分五釐本色丝二百二十四斤一两一钱二分户口食盐钞四十五万九百三十六贯钱钞中半
  秋粮京仓米三千四百二十五石京库花绒九千五百七十四斤八两五钱六分边仓米二万一千五百石京场草六十八万九千二百九十束京库折银草三十六万束每束折银三分
  直隶大名府
  夏税京仓小麦八千五百二十五石京库阔白布二千四百疋边仓小麦九千一百石边库阔白布一千三百疋京库人丁丝折绢六千八百二十八疋一丈四尺一寸农桑丝折绢八百一十疋二丈七尺九寸四分一厘二毫边库户口食盐钞七十八万一千一百三十一贯秋粮京仓米三万四百石边仓米四万一千四百五十石边库阔白布二千疋京场草一百六万一千七百八十二束京库折银草四十五万五千束边仓草二十九万束
  直隶河间府
  夏税京仓小麦六千六百六十八石边仓小麦三千一百七十五石京库人丁丝折绢四千九百二疋二丈六尺三寸三分一厘三毫七丝五微
  秋粮京仓米一万五千九百石边仓米八千八百五十石京库地亩花绒四千六百四十七斤一十三两五钱京场草六千万六千九百束边仓草五万束京库绵花绒三万斤准米三千石钞一十四万四千六百七十贯
  直隶顺徳府
  夏税京仓麦豆共一万一千四百五十石京仓农桑丝折绢三百五十一疋一丈二尺六寸八分五耗人丁丝折绢一千五百四十八疋地亩绵花绒五千五斤四两户口食盐钞三十五万七千三百五十四贯边仓麦豆共五千四百二十石
  秋粮京仓米豆芝麻一万六千九百七十五石边仓米豆共五千九百六十石京场草三十四万九千一百束京库折银草一十七万三百束
  直隶广平府
  夏税京仓麦一万五百五十石边仓麦四千六百石京库绢三千一百四十疋一丈八寸四分户口食盐钞六十六万三千一十八贯
  秋粮京仓米一万一千八百石边仓米二万一千三百石京库花绒一万四千五百八十四斤一十五两八钱一分京场草五十三万九千八百束京库折银草二十四万四千束每束折银三分五釐
  直隶永平府
  京库绢一百七十四疋一丈五寸京场草三万束
  应天府
  秋粮京仓兊军儧运米一十万石京库折银草三十万三千九百包每包折银三分
  直隶苏州府
  夏税京库麦三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秋粮在京各衙门白粳米五万四千八百石京仓兊军儧运米六十五万五千石京库阔白布十九万疋准米十九万石折银米七十六万六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丝折绢一万二千五百五十五疋折银草三十七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八十万八千四百六十四锭二贯
  直隶松江府
  夏税京仓粮六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秋粮京仓米四万七千六十五石五斗京库布一十七万五千疋折银米二十八万石折银草二十二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四十六万三千六十五贯
  直隶常州府
  夏税京库折银小麦九万石
  秋粮在京吏部等衙门米四万三千四百七十二石七斗三升京仓兊军儧运米一十七万五千石京库折银米二十五万六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折阔白布米五万石每石折布一疋折银草五十三万包每包折银三分人丁丝折绢一千五百七十三疋一丈一尺一分七釐一毫农桑丝折绢三百二十四疋二丈四尺六寸户口食盐钞二百三十六万一千三十九贯
  直隶淮安府
  夏税京仓粮三千石京库绢一千四百六十一疋一丈九尺七寸五分
  秋粮京仓米二万六千石京库绢一千四百四十一疋一丈九尺折银草二十三万七千包每包折银三分戸口食粮钞一百九十六万八千三百九十贯
  直隶镇江府
  夏税京库人丁丝折绢二百五疋二丈八尺六寸二分七釐九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三疋二丈七尺六寸三分户口食盐钞二十四万七千三百六十五贯钱钞中半
  直隶徽州府
  夏税京库折银粮二万二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秋粮京库折银粮七万一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户口食盐钞七十七万九千七百贯
  直隶宁国府
  秋粮京仓兊军儧运米三万石京库折银草五十七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五十一万五千九百九十三贯
  直隶凤阳府
  夏税京仓粮三千石京库绢一千三百八十疋折银草一十一万八千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九十五万六千二十五贯
  直隶安庆府
  夏税京库农桑丝绢三百五十三疋二丈九尺折银草一十二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一十四万五千二百七十六贯九百三十文钱钞中半
  直隶太平府
  夏税京库人丁丝折绢一百二疋九尺六寸四分二釐农桑丝折绢一百一十六疋一丈六尺九分四釐户口食盐钞一十七万八千八百四十五贯钱钞中半
  直隶扬州府
  夏税京仓小麦二百石
  秋粮京仓米六万一百石京库折银草二十二万包丝绵折绢八百四十一疋二丈四尺
  直隶庐州府
  夏税京仓小麦一千石京库农桑丝绢六百八十七疋一丈三尺二分六釐二毫五丝折银草五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十十九万九千六百四十二贯三百七十五文钱钞中半
  直隶池州府
  夏税京库丝折绢一十五疋农桑丝折绢一百九十八疋
  秋粮京仓兊军儧运米二万五千石京场草六万二千包京库户口食盐钞一十二万九千九百三十八贯
  直隶徐州
  夏税酒醋面局小麦一千石京库丝折绢三千二十五疋二丈二寸四分二釐五毫八丝农桑丝折绢二千五百五十八疋二尺六寸九分五釐
  秋粮京仓兊军米三万石京库折银草五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五十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八贯
  直隶广徳州
  秋粮京库折银草二十三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戸口食盐钞八十八万二千八十四贯
  直隶滁州
  夏税京库农桑丝折绢二百一十七疋五尺四寸四分五釐折银草一万一千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五万二千六百九十五贯
  直隶和州
  夏税京库农桑丝折绢九十五疋二丈七尺二寸六分户口食盐钞五万九千九百一十贯钱钞中半














  明会典卷二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五
  户部十
  漕运
  国朝自永乐迁都于北军国之需皆仰给东南漕运之法日益详备今特具列于后
  事例
  运粮卫所
  南京三十四卫
  锦衣卫     府军左卫
  府军右卫    府军卫
  虎贲左卫    鹰扬卫
  广洋卫     羽林左卫
  留守中卫    神策卫
  府军后卫    武德卫
  水军左卫    留守左卫
  龙虎左卫    羽林右卫
  龙虎卫     应天卫
  留守右卫    横海卫
  龙江右卫    水军右卫
  骁骑右卫    虎贲右卫
  沈阳右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旗手卫
  豹韬卫     豹韬左卫
  龙江左卫    江阴卫
  镇南卫     兴武卫
  直隶三十三卫所
  庐州卫     六安卫
  安庆卫     淮安卫
  大河卫     新安卫
  邳州卫     九江卫
  苏州卫     镇海卫
  太仓卫     嘉兴中左千户所
  宿州卫     武平卫
  夀州卫     泗州卫
  河南颍川卫   颍上守御千户所
  归德卫     扬州卫
  通州守御千户所 高邮卫
  盐城守御千户所 㤗州守御千户所
  仪真卫     兴化守御千户所金山松江守御千户所
  镇江卫     建阳卫
  徐州卫     徐州卫
  滁州卫     宣州卫
  中都留守司八卫所
  留守左卫    留守中卫
  凤阳卫     凤阳右卫
  凤阳中卫    怀远卫
  长淮卫     洪塘湖屯田千户所
  浙江都司一十三卫所
  杭州前卫    杭州右卫
  温州卫     宁波卫
  绍兴卫     台州卫
  处州卫     海宁卫
  海宁守御千户所 湖州守御千户所严州守御千户所 衢州守御千户所金华守御千户所
  山东都司九卫所
  德州卫     德州左卫
  东昌卫     济宁卫
  平山卫     兖州䕶卫
  濮州守御千户所 东平中守御千户临清卫
  湖广都司一十二卫所
  武昌卫     武昌左卫
  蕲州卫     黄州卫
  荆州卫     荆州左卫
  荆州右卫    沔阳卫
  岳州卫     襄阳卫
  安陆卫     德安守御千户所
  江西都司一十二卫所
  南昌前卫    南昌左卫
  袁州卫     赣州卫
  吉安守御千户所 安福守御千户所永新守御千户所 抚州守御千户所建昌守御千户所 铅山守御千户所广信守御千户所 饶州守御千户所
  永乐元年令于淮安用船可载三百石以上者运粮入淮河沙河至陈州颍岐口跌坡下用浅船可载二百石以上者运至跌坡上别以大船载入黄河至八柳树等处令河南车夫运赴卫河转输北京 二年命总兵官一员副总兵官一贠统领官军海运 又以海运粮到直沽用三板划船装运至通州等处交卸水路阁浅迟误海船回还令于小直沽起盖芦囤二百八座约収粮一十万四千石河西务起盖仓囤一百六十间约収粮一十四万五千石转运北京 三年令总督粮储官于天津卫城北造露囤一千四百所 五年令山东布政司量起车夫将济南府并济宁州仓粮运送德州仓候卫河船接运 六年令海运船运粮八十万石于京师其会通河卫河以浅河船相兼转运 八年令湖广江西浙江三处仓粮除本处支用其馀粮本部差官督各该司府起运 十二年令湖广造浅船二千只岁于淮安仓支粮运赴北京其太仓旧纳粮悉改纳淮安仓収贮 又令北京山东山西河南中都直隶徐州等卫俱选官军运粮各都指挥一员统领 十三年罢海运粮令浙江嘉湖杭与直隶苏松常镇等府秋粮除存留并起运南京及供给内府等项之数其馀并坐太仓海运之数尽改拨运赴淮安仓扬州凤阳淮安三府秋粮内每岁定拨六十万石徐州并山东兖州府秋粮内每岁定拨三十万石俱运赴济宁仓令浅河船于会通河以三千只支淮安粮运至济宁以二千只支济宁粮运赴通州仓每岁通运四次其天津并通州等卫各拨官军于通州接运至北京 又令浙江都司并直隶卫分官军于淮安运粮至徐州置仓収囤京卫官军于徐州运粮至德州置仓収囤山东河南都司官军于德州运粮至通州交収淮安当盈仓徐州仓本部各委主事一贠监督収放其儧运粮每石俱两平斛斗収于官军儧运止一尖一平定为例 又令各卫所运粮官军行粮每贠名不分远近俱支三石 十六年令浙江湖广江西布政司并直隶苏松常镇等府所属税粮除存留及起运南京外馀粮坐拨二百五十万石令粮里人户自修船只运赴北京通州河西等处上仓 又令沿河闸坝每三处差御史一员儧运 十七年令侍郎副都御史并武职大臣各一员催督浙江等布政司直隶苏松等府起运粮储仍令各部差郎中员外郎等官分投整理二十一年奏准每岁漕运以两运赴京仓一运赴通
  州仓交収 洪熙元年令官军运粮船内许附载物货资给盘剥折耗之费 宣德二年令运粮军船工部及诸衙门不许拨载他物致误运 又令浙江江西湖广并直隶苏松等府起运淮安徐州仓粮拨民自运赴通州仓其运粮军士于淮安南京仓支运 本年差侍郎五贠都御史一贠催督浙江等布政司南直隶苏松等府民运粮及淮安等仓官军支运粮 三年奏准各都司卫所不差原选委官及军阙不补者正官并首领官俱罚俸半年 又令各都司卫所选委指挥等官专一提督运粮不许别项差操军士阙即为拨补 四年仍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一百五十万石贮淮安仓苏松宁国池州庐州安庆广德民运粮二百七十四万石贮徐州仓应天镇江常州太平淮安扬州凤阳及滁和二州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贮临清仓令官军支运山东河南北直隶府州县粮径赴北京其儧运军船量地远近与粮多寡如淮安上粮民船十抽其一徐州十三抽一临清十五抽一给与官军兼旧船运载 本年差侍郎都御史少卿郎中贠外郎等官催督各司府儧运粮储 五年奏准运粮官军船南京中都留守及直隶卫所于淮安修理山东等都司于临清修理湖广江西浙江都司皆回原卫修理有司给与材料 又令河南南阳怀庆汝寕三府粮运于临清仓开封彰德卫辉三府粮运于德州仓交収 又令巡按御史布按二司及原漕运都指挥选军菅运官员军多卫分指挥二员少者一贠 又令江南民粮兊拨附近卫所官军运载至京量其远近给与路费耗米 六年奏准浙江江西湖广苏松常镇太平等府佥拨民丁及军多卫所添拨军士与见运军士通二十四万分両班更替儧运 本年差给事中御史于南京各卫会同该府堂上在外会同各都司按察司堂上官及中都留守司直隶卫所点选运粮官军其管运官贠不能抚恤以致逃故者从总兵官处治所亏粮仍令补还 七年令官军运粮各于附近府州县水次交兊江南府州县民运粮于瓜洲淮安二处交兊河南所属民粮运至大名府小滩兊与遮洋船官军领运 又令增拨南京豹韬左等卫及各都司直隶卫所军馀幷见运官军共一十六万儧运粮储八年令兊运民粮加耗湖广每一石八斗江西浙江七斗南直隶六斗江北扬州淮安凤阳五斗徐州四斗山东河南三斗若民自运至淮安瓜洲等处兊军者四斗九年令漕运官军有犯罚运淮安徐州仓粮赴京赎
  罪流罪五十石徒罪五等自四十石至十五石杖罪每一十一石笞罪每一十五斗 又令官军运粮五百万石以三分为率通州仓収二分京仓収一分各该兊粮处布政司委堂上官二贠按察司一贠总理 十年令各处运粮官军但有软弱事故者于见操屯田军官内兊补其提督运粮都指挥等官许乘粮船一只量带官粮 又令湖广江西浙江耗米俱六斗南直隶五斗江北直隶四斗徐州三斗五升山东河南二斗五升 又令各卫所官军行粮止支二石 又令漕运总兵官每年八月赴京议事又又令各处起运京仓大小米麦先封干圎洁净様米送部转发各仓収候运粮到日比对相同方许收纳 正统元年奏准兊运粮务二月以里兊完其加耗江北淮安凤阳四斗五升浙江苏松等府民自运至瓜洲兊运者三斗七升淮安者三斗馀如旧又令民运粮至瓜淮就令扬州淮安府卫委官并该
  仓官攅见数交兊 又令浙江湖广江西山东河南中都留守并南直隶卫所官军行粮皆于本处官仓支给如仓无见在于存留粮内平斛兊支南京各卫于应天府原定各卫秋粮内兊支旧支二石五斗今增为二石七斗山东河南北直隶路近者不增 三年令各卫所运粮官有比试违限者俱住俸于淮安仓支粮运米数赴京完纳复职 又令犯罪罚运者仍运该运之数无力者发极边卫分 五年赏运粮官军钞指挥八锭千户卫镇抚六锭百户所镇抚五锭旗军四锭加本处无钞许赍本部勘合徐州迤南卫分于淮安所属州县关支徐州迤北卫分于卫辉府官库关支 六年令各卫兊军民粮兊完就出通关若路途窎远卫所于本都司出给通关填给勘合 七年令漕运官军若一卫有数船遭风漂流者委官核实全卫改拨于通州及天津仓上纳 八年令运粮船损坏拨附近地方产有物料于清江卫河提举司修造每处工部差官一贠监収督造各卫所仍差拨官军盖立厂房相兼匠作用功及贻办物料 九年令各处民粮每岁该起运京师之数先尽本都司卫所兊运其有不尽者布政司坐拨各府县轮流运送于淮安徐州临清徳州等仓交収 十一年差本部主事一贠于各处提督军民兊粮 十三年令各处兊运民粮每二石与新芦席一领其淮安等处仓支运者每二石领垫仓旧席一领至京通二仓每百领除损坏止纳七十领 又令兊军粮料于东安等门并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及京仓収六分通州仓収四分支军粮料于淮安徐州临清徳州等仓关支于通州仓収遮洋船运于东店仓収十万石林南仓収五万石又奏准各处原坐兊军京粮或有灾伤免徴者许于原坐徐州淮安南京该纳粮改拨辏兊 又令各处觧纳在京及通州仓粮每石俱一尖一平斛收两平斛放支民粮送纳临清淮安仓者每石俱一尖一平斛收两平斛放支官军儧运俱一尖一平斛支赴京通二仓交收 又令湖广江西浙江加耗俱六斗五升南直隶五斗五升江北扬州淮安凤阳四斗五升河南民粮于萧县水次兊者四斗民自运至瓜淮等处兊军运者三斗其兊运料豆加耗亦准此例 十四年令苏州府委官督粮里及殷实大户人等自运京储旗军退回屯守 景泰元年令都御史一贠总督漕运 又令苏松常镇等府民粮自运至瓜州兊军者加耗四斗五升淮安兊军者四斗五年令河南山东布按二司管粮官催督兊运军粮青州济南二府运送德州仓兖州东昌二府及河南布政司所属运送临清仓每石加耗四斗 七年令扬州迤南卫所运粮官军每贠名支行粮三石淮安迤北卫州每贠名二石 天顺元年令各处监兊民粮司府州官每岁承委后先行本部知会径赴总督漕运官处比较四年令运粮官军杂犯死罪者比流罪加纳米三十
  石共八十石于淮安徐州仓支运 六年江南粮运有未到通州者令户部侍郎一贠催儧就扵天津德州附近仓分収贮仍量留耗米以待下年带运 七年令运粮官军犯罪者照例纳米収赎罢淮徐支运粮例 八年令官军运粮或遇风水不测损坏船粮若在百里内者务要府州县正官在百里外者许所在有印信官司勘实结申总兵等官处如有诈妄罪坐原勘官粮米仍依原定分数交纳 成化元年奏准各处运粮旗军附带土产物货河西务张家湾等处免其税课 三年令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卫所并南京各卫俱于本处支行粮三石江北凤阳等八卫所幷直隶庐州安庆六安滁州泗州寿州仪真扬州八卫俱于淮安仓支米麦二石八斗高邮淮安大河邳州徐州滁州左六卫俱于徐州仓支米麦二石六斗遮洋船幷南京水军左等八卫于南京各卫仓大河等五卫于淮安常盈仓山东于临清仓俱支米二石四斗徳州天津等九卫于徳州仓支米二石六斗 令苏松等府民自运粮仍旧军运 七年令运粮都指挥幷把摠指挥军伴于相应军馀内拨二十名就令驾船俱照运粮军馀一体关支行粮赏钞八年令运粮至京仓北直隶幷河南山东卫所限五月初一日南直隶幷凤阳等卫所限七月初一日若过江支兑者限八月初一日浙江江西湖广都司卫所限九月初一日其把总都指挥及领运千百户等官违限二十日以上住俸戴罪儧运若连三年违限者递降一级二年不违限者量加奖异三年不违限者量加旌擢俱奏请定夺 九年奏准运粮官军盘剥费用正粮不敷总督等官出给印信文凭付把总官于太仓折草等项银内借与完纳下年照数送还 十年令湖广江西浙江加耗每石四斗应天幷江南直隶各府一斗五升徐州二斗山东河南一斗五升 十六年令各处运粮通加耗一斗各把总官变卖时价解送清江卫河提举司给与官军造船其有司木料幷抽分木植价银停止又令河南民粮岁用遮洋船于元城县小滩水次领兊又令苏松常镇四府岁运兊军粮仍旧交兊于瓜淮
  水次其瓜洲南京户部差官一贠督兊淮安委本部常盈仓収粮官督兊 又令遮洋船运粮蓟州者如遇风水漂流照浅河船例改拨补数 十七年南京运粮官军行粮令江西苏松等处该纳南京仓粮就同兊运带去瓜洲淮安扣支每米一石增水脚价一斗五升 二十年以河道浅阻粮运迟滞令所运粮已到者悉免晒飏每石加収耗米四升未到者令在京各卫所官军人等于通州张家湾等处地方临船预支三个月每石加脚价米三升河西务七升其所兊粮每石兊运该収耗米五升幷免晒米四升俱作正数放支如无本色者每斗折银五分送本色库其兊之未尽者俱于通州仓上纳 二十一年令每年本部差官一贠于山东河南南京差官四贠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地方督同各司府州县正官幷分巡分守管粮官将原会兊军粮米征完俱限十二月以里运赴原定水次仓交兊不完者各管粮官住俸次年正月终不完者革去冠带经该官吏幷管粮委官拏问若民粮已到领兊官军未迟或刁蹬者领运官参问 又令运粮把摠等官每年粮完清查欠债旗军开报巡仓御史及本部监督委官处不分远近年分止依律加息三分偿还其各卫所官借银千两以上者革去冠带五千两者住俸万两者降一级不许管军管事若运粮俱完不欠债至六年之上者许总兵等官具奏把总都指挥及卫所千百户等官俱量陞一级 又令运粮官贠老疾不胜任者赴漕运衙门告验听把摠官坐名报取代补若无相应官许于军政佐二内取补规避运粮官贠仍发上运旗军不上运或逃避者究问仍发运粮 又令各府州县兊运军粮如十二月及次年正月不完者管兊官照例革去冠带住俸至五月不完者经该官吏及管粮官从重参究若管运军官至正月终不到水次领兊者一体住俸候交兊完日问罪 二十三年令改造遮洋运船为浅船从新河儧运其该运粮并人夫亦照浅船例均𣲖每船旗军十名弘治二年议准每岁本部郎中贠外郎主事内推选
  一贠领敕催儧粮船禁革奸弊 又奏准漕运粮遭风漂流者勘实具奏将兊运京仓减除通州仓上纳如漂流十石减除一百石每石省脚价米一斗正粮照例加耗所省米两平収受以补漂流之数 又令官军上纳京通二仓兊运者加耗七升改兊加耗四升支运幷遮洋船仍旧一尖一平斛収受 三年耴回各处监兊主事等官止令各该管粮官监兊 五年令运粮官军借债但系三年以前者尽为革罢近年者止照律出息若放债之家倚势逼放及擅执官军考掠粜卖官粮准折者军发边卫充军民发口外为民果有穷困卫所阙少脚价者许于太仓量借银两完纳候下年照数送还 七年令两京戸部仍差主事等官于湖广江西浙江山东河南及南直隶各府催督兼监兊民粮 八年奏淮各处兊运粮每岁布按二司及直隶府州县管粮官督属徴収年终运赴水次候正月交兊如有不完提巡抚等官依例究治初违限一年二年者附过还职连违三年者以罢软起送吏部其各该分巡分守管粮官员以十年为率五分不完者亦照此例把总及运粮官亦依限前去水次领兊如违管运官照府州县例把总官照分巡分守例一体查处连违限三年听漕运衙门黜退不许管军管事 十二年奏准自天津该运京通二仓粮储脚价不敷许令太仓银库借用如把摠等官纵容旗军花费及私下还债以监守自盗论立功满日带俸差操债主以盗官物论罪势豪官贠奏请发落家人伴当发广西烟瘴卫分充军 又奏准运粮都司卫所把总官所管运船俱以十分为率若有一半以上违限寄放德州等处不行到仓者令漕运都御史提问降一级纳米完日照旧管运一半以上者参奏提问 又令本部会同兵部及漕运都御史等官考察运粮各卫所指挥千百户廉干有为者存留管事贪婪无为者革退另选相应官代补 又敕本部侍郎一员会漕运总督等官令本部原委郎中幷収粮主事分投催儧粮船如遇亲王黄船二只经过一时回避外其馀王府各船务令两岸分行扯牵不许混挤以阻粮运 十三年奏准官军漕运将正耗粮米照数交兊不许折収轻赍及中途粜卖违者军馀欠十石小旗欠五十石总旗欠一百石以上者俱问发边卫哨了百戸欠三百石千户欠五百石指挥欠一千石把总都指挥等官欠三千石以上俱问发原卫带俸差操若总欠数多总督漕运总兵等官另行奏请定夺原卖官银责付领运交纳所得价银入官又定各处兊运衙门解送様米山东直隶限三月以
  内江北直隶凤阳等处限五月以内南京幷江南等处限六月以内浙江湖广江西限七月以内到部如有故违迟悮先将差来人役送问承行幷管粮官吏行各该巡按御史一体究治 又令运粮卫所各置文薄一扇凡兊过粮数幷脚米多寡一应盘费使用及侵欺债负等项逐一附写事完之日送漕运衙门查究
  边粮
  事例
  洪武二年令户部于苏州府太仓储粮三十万石以备海运供给辽东 四年令青州府官军运山东粮储给辽东定辽边卫 兰州凉州河州岷州洮州宁夏庄浪西宁临洮甘肃山丹永昌等卫军粮每岁令西安等府送纳大路官军转运边卫 二十四年令兰州岷州临洮宁夏四卫官军以平凉巩昌等府民纳米麦对拨供给其洮州凉州河州西宁荘浪甘肃山丹永昌八卫以各府见在仓粮陆续儧运供给 二十五年令海运苏州太仓粮米六十万石供给辽东官军下年同 二十九年以陜西各府州县民转运边饷道远令扵驿道有军民处置仓各就近地计程接逓 三十年令法司将徒流迁徙死罪囚人先自平凉起摆到西凉将运去粮米就西凉収贮候摆到甘肃完讫却从西凉起摆至平凉接逓每囚二名共买车一辆牛二只运米四石后每车一辆再贴囚人两名共当 永乐十年令陜西巩昌临洮等府税粮以附近府县民运纳兰县抵甘州每五十里设一站令囚人及官军转运 十三年发山东山西河南及凤阳淮安徐邳等处民丁十五万运粮赴宣府各给行粮脚价仍免差役一年 十七年以口外粮料数少令于京仓支拨选取营造次拨旗军儧运其摆堡运粮及坐堡管堡官除军职外仍于吏部听选方靣府州县官内选取一百贠差用以文职大臣把总管运十九年以宣府等处阙粮令法司囚人运粮赎罪杂
  犯死罪十石流罪八石徒罪六石杖罪四石笞罪二石二十年令各府州县民运边粮者各免差役一年
  宣德三年令行在戸部差官以九月终发永平府属县民及东胜诸卫军兼运林南东店仓粮于遵化城内供给官军 五年令岁开运平粮四万石自京师至独石立十一堡每堡屯军一千名各具连车以六十日为限其开平修御官军轮班于独石搬运仍令都督一贠领军防䕶伯一贠总督 六年令五军操备幷彭城永清左右三卫旗军摆堡儧运粮料一十万石赴独石等处差武职一贠把总提督 七年奏准法司囚犯送本部通类差官押赴通州各卫仓支粮自备车辆运赴山海卫仓 正统元年令陜西各府岁纳甘州各卫税粮民运至兰县自兰县起发军夫运至凉州自凉州运至各卫 二年令山西岁运宣府税粮一半改运大同 七年令直隶苏州等府起运南京粮折银五万两运赴陜西布政司转运甘肃等处籴粮给军 九年令山东等布政司直隶大名等府税粮折布俱运赴永平山海江西等布政司直隶苏常等府州税粮折银运山海辽东籴买粮料 十二年令每岁运粮十万两于辽东籴买粮料仍令直隶永平府永平卢龙等卫罪囚运山海仓粮赴辽东宁远等仓赎罪 又令每岁运银十五万两于宣府籴买粮料 景泰三年令五军等营拨军七万运粮七万石于怀来每人给脚银三钱 四年令法司及直隶罪囚于通州仓支豆运赤城直隶幷万全都司等处罪囚于隆庆卫仓支米运龙门 又令召人自通州仓运米赴独石每石给脚银六钱马营五钱五分六年令法司罪囚领运通州仓粮赴宣府不完者发巡抚官处减半自备米纳宣府斩绞罪二十石流幷徒三一十六石徒二年半十三石五斗徒二年十一石一年半九石一年六石五斗杖每十四斗
  杂行
  诸司职掌
  凡一应钱粮等事行移各布政司及直隶十八府州本部预为编置勘合幷底簿二扇一扇本部収贮一扇发下各司府州如有行移将各该事件移付通类科通行于原编底簿内附写置立前件书填勘合内云洪武某年某月某日书填某字几号勘合照会某布政使或札付某府州仰比对朱墨字号相同行下所属照依坐去勘合内事件施行候事完呈报到部于前件下注写回销縁由以凭稽考其内外仓库司局等衙门官贠任满湏从本部查考任内钱粮等项如是収支明白别无𧇊欠然后咨发吏部听用若有亏少及収支不明必湏究问至若本部官贠考核及皂隶更替公用印色纸札等事悉皆理之
  石刻职掌
  凡没官房租钱印造茶盐引由钱法契本勘合通关等事时估除授给由吏役照刷文卷纪录屯种夫役漕运差批通类迟错勘合等事吏役各库文簿改革考较编置通类勘合等事斛斗秤尺通类勘合税粮通关市舶等事并皆掌之
  事例
  洪武四年令内外仓库放令钱粮内则中书外则行省第其字号为符劵然后放出 十四年置半印勘合下诸司収掌六部都察院应有行移即便比对勘合朱墨相同火速奉行诸司亦置六部都察院册七扇如勘合至日即便附写縁由本衙门収贮仍将原文缴回内府其勘合附写縁由明白满日差人赴内府奏缴 十九革各衙门出纳官物勘合令该部行文书下库用印信手本于各门关防出入 二十九年令内外衙门关支物料本部编置勘合送内府収掌其该衙门奏领勘合赴该库比号相同照数放支 又令司礼监编置内官衙门勘合底簿本部编置在外衙门勘合与底簿内将一扇送内府収贮本衙门与该库各収一扇凡各衙门关领物件自行开数具奏关出勘合填写物数赍赴本部比号誊录底簿佥押用印仍与该衙赍去该库比号照数支领本库将勘合送司礼监収销或有差错等项该衙门即便具奏改正用印钤盖 宣徳五年奏准编直勘合付各衙门填写实徴总数遣该吏亲赍赴部查理近者限本本十月远者十二月到部自后俱循此例其各年开豁之数一体编发勘合令填缴以凭查勘





  明会典卷二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六
  户部十一
  度支科
  经费
  国朝赏赐用钞锭胡椒苏木铜钱幷银两衣服等项不一其系礼兵二部掌行者具见各部惟岁给军士冬衣布花等件系本部掌行故备载于此
  诸司职掌
  凡在京赏赐该用钞锭本部量数具奏于内府关支凡有钦赏官军人等当该衙门将该赏人名钞数于本部委官处磨筭相同将该赏数目附簿验名给散其委官仍将日逐各起赏过钞数开呈本部立案备照候季终本部将原关幷赏过钞数通类具奏及赏赐胡椒苏木铜钱等项亦如之其在外如有钦依赏赐官军及赈济饥民等项本部约量会计钞锭具奏委官赴内府照数关领点闸明白于户科给批差人管运仍行移所在官司如运钞到彼照依坐去则例眼同验名给散造册回报本部以凭稽考
  事例
  洪武三年给赏四川盐井等六卫军士每名绵布二疋绵花一斤仍加绢一疋 六年给赏北平军士永平居庸古北口为一等密云蓟州为一等北平在城为一等通州真定为一等 二十八年令陜西行都司甘州等卫新发充军者照旧军事例给赏冬衣布花一年以后减半 永乐五年令赏赐北平各卫军士冬衣布花该布绢三疋者内绢一疋折与苏木一斤八两该布二疋者一疋折苏木一斤该布一疋者仍旧奉天征讨旗军原卫无家小并全家在京者全赏其北京有家小者在京赏绵布一疋原卫家小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为事发充局匠布一疋牧马千戸所养马㓜军于赃罚库关赏旧衣三件 八年令甘州等卫洪武三十一年以后充军人数照旧军例给赏冬衣布花 十一年令南京操练民间子弟幷馀丁㓜军照例给赏夏布 十四年令在京各卫军士该赏夏布三疋及二疋者内各一疋折新钞三锭 十五年令北京所属卫所军士全赏本色布花辽东都司所属卫分正军恩军有家小者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幷养羊小厮及老㓜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幷习学军匠绵布一疋绵花一斤八两㓜军一岁至五岁只身在营有一母伯叔父母一姐者幷六岁至十四岁只身者各给绵布一疋绵花一斤若在营有一母一伯叔父母一姐一妹一弟者照养羊小厮例 十七年定赏山西都司所属卫分布花则例振武卫正军有家小绵布四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幷巡营守门铺养马㸔仓㸔草老㓜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太原左右中三䕶卫太原左右前三卫镇西卫宁化千户所正军校尉续添校尉幷各䕶卫牧养马匹军人有家小绵布三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校尉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㓜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及沈阳中䕶卫平阳潞州卫沁州汾州千户所正军校尉幷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㸔草老㓜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山西行都司所属大同左右前后朔州天城阳和安东中屯等卫正军恩军校尉幷旗手等卫调去入伍军匠有家小者绵布四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校尉幷旗手等卫调去入伍军匠及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幼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 又令在京各卫军士该赏布一疋者与本色二疋者内一疋折新钞五锭三疋四疋者各支二疋馀每疋折新钞五锭十八年令赏赐各卫军士冬衣布花照先钦定赏赐
  例绢每疋折与苏木一斤六两胡椒四两布每疋折苏木一斤胡椒三两 十九年令在京各卫军士该赏布三疋者内一疋折苏木一斤一疋折新钞三锭该布二疋者内一疋折苏木一斤该布一疋者仍旧在京者与绵布南京者与夏布其南京随住北京者仍于南京给之 二十二年令在京各卫军士该赏布三疋绵花一斤半者与绢二疋胡椒一斤该布二疋绵花一斤半者与绢二疋该布一疋绵花一斤半者与绢一疋胡椒半斤其南京卫所军士止赏布疋该三疋者内二疋折绢一疋一疋折胡椒一斤该二疋者折绢一疋该一疋者折胡椒一斤 宣德五年令在京各卫军士该赏绵布三疋二疋者内一疋折钞五锭南京各卫军士全给绵布不支绵花 八年令梁城守御千户所军士照例给赏冬衣布花 十年令军士冬衣布花在京差监察御史给事中会戸部官在外巡按御史等官会戸部委官给散 正统元年令西安左卫旗军调宁夏各边备御者全支绵布三疋绵花一斤八两 增给辽东操备军士绵花为三斤 三年令报效家人义男女婿民人馀丁各赏布三疋本色二疋折钞一疋逃囚布一疋逃军布二疋内折钞一疋绵花俱一斤八两 四年奏准北直隶卫分军士冬衣布花每岁七月中差官给散俱限十二月终回京 又令在京幷南京各卫所旗军力士校尉将军人等该赏布花见在幷征差在营有家小只身及年十五岁以上矮小军人在营有家小幷年十四岁以下㓜军在营或有一母一伯叔父母一姐一妹一弟者征差运粮阵亡失陷伤故落水渰死病故但有长㓜儿男同家小在营者在营亡故有儿男家小在营者初年下屯关支月粮未収子粒有无家小者年老残疾还乡换丁在营有家小者王府随侍旗军校尉幷养马军人医兽操练民间子弟幷馀丁俱布三疋为事发遣征进在京有家小者年老残疾无丁代役幷习学局匠及赦前为事发充局匠俱有家小及矮小只身军人年十五岁以上者各卫烧窑挑柴㸔桐漆树种苜蓿及四门厨房做饭食粮恩军赦前収役在营有家小者俱布二疋征差运粮阵亡失陷伤故落水渰死在营止有老军与只身妻女幷年六岁至十四岁只身男及同籍只身弟婿等项在营者为事食粮恩军在营只身者在营亡故止有六岁至十四岁只身男在营者为事发遣征进在彼病故在京有儿男者旗军年老残疾无丁代役幷习学局匠及赦前为事发充局匠在营俱只身者赦后为事发充局匠及王府养羊㓜军小厮俱布一疋牧马千戸所养羊㓜军旧衣三件征差只身幷在营止有㓜男女年十岁以下候本军回还照例补赏为事被监有无家小候复役补赏 七年令陜西都司调去甘肃沿边操备腹里屯军每名给赏绵布三疋内折钞一疋绵花一斤八两 八年令甘肃延绥等处操备旗军有家小者每名给赏布三疋只身布二疋绵花俱一斤八两令陜西都司所属宁夏中䕶卫河州洮州岷州宁夏
  左右前屯卫宁夏宁夏中靖虏等卫宁夏群牧千户所正军恩军校尉有家小者每名给赏布四疋只身旗军校尉幷养羊小厮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㓜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布二疋绥德卫庆阳延安西安右䕶卫西安左西安后巩昌汉中秦州平凉等卫凤翔守御千户所西固城礼店千户所阶州守御千户所平凉中䕶卫兰州西安前甘州中䕶等卫甘州群牧守御千户所郑府仪卫司群牧千户所正军校尉有家小者布三疋只身旗军校尉及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㓜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布二疋绵花俱一斤八两宁夏在城驿幷宁夏逓运所及高桥儿等各驿逓运所恩军花布各照彼处附近卫所军士原定腹里口外事例给赏陜西行都司所属甘州左甘州右中前后凉州西宁永昌山丹庄浪镇番等卫古浪城镇夷守御千户所正军恩军幷镇夷守御千户所京卫纪罪旗军幷凉州庄浪二卫自买马疋充军报效士民有家小者布四疋只身旗军校尉幷养羊㓜军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㓜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布二疋绵花俱一斤八两 九年令各卫军士该赏布花许在卫妻子家人代领只身无亲者照数印封责亲管官旗领送本军 十年令陕西延庆西安秦巩凤翔等卫所屯田旗军分调定边等卫备冬者每名给赏布二疋内折钞一疋绵花一斤八两 又令聚落阳和天城三驿摆站囚军每名给赏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又令河南都司幷直隶宁州卫南阳卫颕上守御千
  户所旗军于延安绥德等处备边过冬者每名给赏布一疋绵花一斤八两钞二十五贯 又令陜西延绥庆阳二卫幷西安左等四卫旗军原调守边备冬者每名给赏布四疋内二疋幷绵花一斤八两给与家小馀布二疋再增绵花一斤八两给守边正军若本家有选差常川守边备冬馀丁者每名再给布一疋绵花一斤本卫守城操练者照旧 又令河南都司所属卫所旗军于宣府操备过冬者每名给赏布三疋绵花一斤八两十二年令陜西宁夏备御宁羌卫军士每名给赏布
  二疋绵花一斤八两其家小在原卫者则给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 又令广昌守御千户所照例给赏布花钞锭 景泰三年令永宁夜不収马军幷保安等城旗军内陆续解到卫新军给赏冬衣布花 又定后军都督府所属通州右等卫所幷大宁万全二都司所属卫所赏赐布花则例通州左右永平蓟州遵化忠义中镇朔隆庆东胜左右密云中兴州中屯左屯右屯前屯后屯营州中屯右屯左屯前屯后屯定州河间大同中屯沈阳中屯茂山保定前后左右中定边开平中屯天津天津左右武清抚宁真定涿鹿左涿鹿卢龙涿鹿中神武中右等卫及广昌平定蒲州梁城宽河等守御千户所正军恩军有家小该布三疋者内一疋折钞五锭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及发去异姓军士巡营守门铺养马㸔仓看草老㓜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该布二疋者内一疋折钞五锭绵花一斤八两平定蒲州二守御千户所正军及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㓜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该布二疋者内一疋折钞五锭绵花一斤八两宣府前左右万全左右怀来山海密云后开平蔚州保安保安右永宁怀安隆庆左右龙门等卫兴和美峪龙门等守御千户所除夜不収守墩旗军布四疋全支本色其馀正军恩军幷旗手等卫调去入伍军匠有家小该布四疋者内一疋折钞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调去入伍军匠只身者及养羊小厮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㓜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及习学军匠不分有无家小全支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 又令陜西宁羌临洮二卫金州文县二守御千户所镇边玉林威远云川高山等卫及山阴马邑守御千户所军士俱照例给赏冬衣布花 成化六年令直隶遵化等卫所军士调拨喜峯等极边口堡守备过冬者有家小赏布三疋无家小者二疋 七年令各边民夜不収给赏布一疋绵花半斤 十四年令给赏冬衣布花事故扣除之数该属五府者送该府经历司亲军卫所送掌印官同首领官封収待下年给散 又令给赏冬衣布花以七月初一日奏领勘合八月初一日下库关领十五日以给陆续给散 十五年令南京赏赐各卫军士夏布每岁三月初旬取勘四月终旬给赏 又令辽东幷万全都司宣府前等卫守哨夜不収旗军人等每名给赏布四疋内半疋折钞 又令永平蓟州沿边关营操守军士该赏布疋全关本色十九年令陕西文县阶州西固城守御千户所有家
  小正军每名给赏布一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幷把门等项布一疋如不足数布一疋给银二钱绵花一斤五分 又令四川荗州上班守备旗军每名给赏布二疋绵花一斤 二十三年令赏赐军士冬衣布花每布一疋折银二钱五分绵花每斤折银七分 弘治三年令四川建昌等六卫军士每名给赏布二疋内布一疋折钞五锭如无钞折银一钱五分绵花一斤折银七分又令山西都司所属卫所振武卫幷雁门千户所屯守正军有家小每名绵布四疋本色二疋折钞二疋绵花一斤八两本色一斤折钞八两只身旗军幷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㓜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每名绵布二疋本色一疋折钞一疋绵花一斤八两本色一斤折钞八两保徳州守御千户所屯守正军有家小每名绵布三疋折钞一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幷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㓜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每名支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太原左右前镇西卫宁化守御千户所晋府仪卫司宁化等王府正军校尉有家小每名绵布三疋本色一疋折钞二疋绵花一斤八两本色一斤折钞八两只身旗军校尉幷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㓜残疾久病复役未及三年逃军每名绵布二疋本色一疋折钞一疋绵花一斤八两本色一斤折钞八两平阳潞州沈阳中护卫汾州守御千户所沁州守御千户所沈府仪卫司正军校尉巡营守门铺看仓看草老㓜久病残疾每名绵布二疋本色一疋折钞一疋绵花一斤八两本色一斤折钞八两山西行都司所属大同左右前后朔州天城阳和安东中屯镇边玉林威远云川高山山阴守御千户所马邑守御千户所代府长史司带管屯田旗军有家小每名绵布二疋屯田老㓜等项旗军无家小每名绵布一疋绵花俱一斤八两 又令陜西都司所属固原卫西安前千户所庆府仪卫司正军恩军校尉人等赏布花如正统七年例 又令见在宁夏西安左等卫幷延绥庆阳三卫操备有马馀丁每名绵布二疋绵花一斤 又令秦府仪卫司韩府仪卫司肃府仪卫司正军校尉有家小每名绵布三疋绵花一斤八两只身旗军及巡营守门铺养马看仓看草老㓜久病残疾复役未及三年逃军每名绵布二疋绵花一斤八两 又令陜西行都二司所属卫所旗军该赏布花如不勾全赏照例减赏原支四疋者支与三疋原支三疋者支与二疋不敷布花照例折钞每绵布一疋折钞五锭绵花一斤折钞二贯















  明会典卷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七
  户部十二
  经费
  诸司职掌
  凡内外卫所正伍旗军岁用粮米已行各该有司编置勘合对拨着令人户自行依期送纳外其仕京有未对军人及未入正伍等项带支人数如遇按月支粮百戸所将所管军人造册申缴千户所本所类总缴申本卫该卫类总具解申缴合干上司转逹本部磨算相同明立文案编给半印勘合字号仍定夺合于本卫仓某年分某字厫某粮米内支给将文册缴回原行衙门转下该仓眼同该卫委官及本仓官攅照数支放如有事故扣除还官支毕将实支扣除数目申达本部知数仍于原编字号底簿内注写实支扣除数目以凭稽考其支过粮数另于内府粮册内明白注销其在外卫所军人支粮亦合一体造册编给勘合放支
  军法定律
  一指挥千百户管军官吏酷害军人克减月粮将无作有以有为无者许旗首军人奏闻即将害人的官吏抄没家财就与告人再加重赏若旗首通同官吏害军者许军人自告
  大军月粮式全支照此式
  某卫某千户所某百户某人下见在旗军一百一十二名该支洪武 年 月分粮各支不等
  总旗支米一石五斗二名
  小旗支米一石二斗一十名
  头军支米一石五十八名
  次军支米八斗二十三名
  只身支米六斗一十九名
  实支米一百二石八斗整
  洪武  年  日百户某人押字吏某人
  事例
  洪武初令在京在外各卫所马军曾经出塞三次马匹不曾倒死者月支粮二石步军总旗一石五斗小旗一石二斗军一石 二十一年令民匠充军者月支粮八斗 又令牧马千户所军士月支粮一石 二十二年令民丁编军操练者月支粮一石 二十三年令普定贵州平越三卫乌撒毕节永宁黄平千户所兴隆普安层台赤水四卫军士有家小者月支粮一石无家小者五斗 又令广洋卫安插达军成户者月支粮一石不成户只身妇女㓜男五斗 二十五年令各处极边军士不拘口数多少月支粮一石 又令陜西宁夏左屯卫未堪入伍纪录旗军有家小者月支粮五斗只身月支三斗俟出㓜补役屯种之日住支 二十七年令江阴横海水军右等卫稍班碇手月支粮一石五斗 又令绍兴卫三江千户所驾海船民兵月支粮一石 二十八年令阵亡病故军月支粮一石在营病故者五斗永乐元年令松潘等处旗军十口之上月支粮一石
  九口八口八斗七口六口七斗五口四口六斗三口以下五斗 五年令陜西临边卫分守城征哨旗军俱全支米 八年令山东都司各卫所守城馀丁月支口粮三斗 又令粮多地方旗军月粮八分支米二分支钞少者照旧 九年令中都留守司河南浙江湖广都司各卫所守城旗军照旧全支米山西都司各卫所陜西都司腹里各卫所八分米二分钞福建广东广西四川都司各卫所七分米三分钞江西都司各卫所米钞中半兼支 又令小河叠溪茂州威州四卫马军月支粮一石四斗步军七斗馀折钞 十三年令在京各衙门官军该支俸粮钞锭按月总关至卫戸部差监生会同本卫官唱名给散若有事故不到者将钞封収候到给与若在乡里随屯住者运钞至屯支给 十六年令差往赛玛尔堪舍人馀丁原无月粮者支米一石以起程日为始回日住支 十九年令锦衣卫将军月支本色米一石馀折钞各卫旗军力士校尉厨役人等有家小者月支本色米六斗无家小者四斗五升馀折钞 二十二年令锦衣卫将军总小旗每月添支粮五斗各卫总小旗军力士校尉人等有家小者四斗无家小者一斗五升 洪熙元年令大同宣府操备官军月支粮四斗 又令天夀山营造人匠有家小者月添米三斗宣德元年令铜鼓卫边军有家小者月支粮八斗无家小五斗 三年令各处选调在京操备官军月支行粮三斗民匠民夫四斗 四年令在京旗军该支月粮如过期三月不关者扣除在官正収作数各衙门经该迟悮造册官吏参奏拿问 又今在京各卫军士月粮每卫选委指挥一贠提督关给委官通同作弊者许监察御史紏举 又令在京在外各卫所总小旗军有马者止支本等月粮 八年令旗军月粮文书到仓一月半月不关者住支扣除 九年令各都司卫所旗军月粮文书到日过三月不支者折支钞锭 十年令四川松潘旗军验口给粮小河叠溪茂州威州四卫所马军支粮一石步军有家小者七斗无家小五斗 又令陕西行都司卫所旗军有家小者月支粮八斗无家小六斗调来操备者五斗有家小者八斗 又令陜西行都司卫所旗军月粮每石月支本色米五斗馀五斗折支银布备御官军月支米五斗 又令居庸等驿甲军照军士例支月粮 正统元年令湖广五开卫守城旗军月粮先减五斗者仍令全支一石 二年令在京幷外卫修盖城楼旗军人匠旗军每名月添支米一斗军匠每名月支三斗民匠无月粮月支米五斗馀丁匠三斗 又令陜西肃州卫境外墩军月支粮八斗 三年令湖广浙江都司卫所旗军月粮照金山等卫所旗军例有家小原支本色米六斗者添二斗无家小原支米四斗五升者添一斗 又令浙江观海等卫安插回回月支粮四斗 又令各边夜不収军士每月添支口粮二斗又令广东所属卫所旗军月粮全支 又令四川盐井宁畨会川建昌二卫茂州越嶲卫幷小河威叠三千户所贵州赤水等卫所湖广瞿塘卫忠州千户所四川成都左䕶卫成都右等一十卫幷雅州等千户所旗军每月添支米二斗 又令陕西西安等卫边军有家小者月支粮六斗无家小四斗五升馀折钞 又令各营报效甲军月支粮一石 又令征进𪋤川旗军自起程日为始月给本色米一石事完照旧 又令陕西边卫仓所収青稞支旗军月粮每六斗准作五斗大绢一疋折粮一石二斗大布一疋折六斗小布一疋折四斗 四年令滁州卫旗军原支粮六斗者今添为八斗北直隶幷大宁都司旗军有家小原支五斗者添一斗无家小原支四斗者添五升老㓜原支二斗者添一斗 又令陕西宁夏等四卫守墩军士月粮有家小者添支本色八斗折色二斗无家小本色四斗八升折色一斗二升又令陕西宁夏甘肃巡哨官军月添支行粮三斗
  五年令中都留守司凤阳右等卫所旗军有家小支米六斗者添支二斗无家小支四斗五升者添支一斗五升残疾幷㓜军月支米三斗如旧所添粮俱于折色内扣除 又令贵州各卫选操旗军总旗月支粮七斗五升小旗六斗军人有家小者五斗无家小三斗馀俱于四川布政司官库折支钞 又令大河淮安二卫及凤阳各卫所旗军月粮有家小者每月添支米二斗无家小者添支一斗五升于折色内扣除 又令辽东广宁等卫及定远左等卫军士有家小者每月添支米三斗只身二斗纪录㓜军一斗 又令直隶梁城守御千户所旗军月支粮三斗 七年令密云中后二卫守关操备旗军有家小者幷兴州后屯等卫调去官军每月俱支米八斗行粮住支 又令陕西宁夏等卫旗军每月添支米一斗馀折布绢 八年令陕西西安左等卫调拨甘肃延绥等处操备旗军有家小原支本色六斗者添支一斗无家小原关四斗五升者添支五升 又令天夀山上工官军每月行粮四斗外添支口粮二斗又令陜西腹里卫所旗军三个月全支米一石馀月米钞兼支甘肃操备旗军四个月全支米一石馀月照旧 又令陜西肃州卫为事发问立功守了犯人月支口粮三斗 又令直隶苏州松江幷浙江沿海等卫所旗军月粮有家小者添为一石 九年令大同宣府军粮有家小者月支本色八斗折钞二斗无家小月支本色六斗折钞四斗 又令陜西延绥守边旗军有家小者月支米五斗豆二斗馀三斗折布 又令陜西行都司卫所夜不収月粮全支 十年令各处起取军匠定拨在京武功中卫帯管支粮 又令福建沿海卫所备倭旗军月支米一石 又令辽东属卫守城军月粮六斗内本色三斗折钞三斗守边者月支本色米五斗其沿边操哨军月支本色米五斗一斗折钞 十一年令陜西甘肃旗军月粮折河南起运阔白绵布每疋八斗陜西绵布每疋仍折六斗 又令陜西猎户土民选出壮丁本卫所带操者月支口粮四斗 十二年令万全都司所属卫分不分旗军月支米一石米与折色银布间月关支如遇闰月全支米 十三年令山西行都司卫所屯军马队操练者月支口粮三斗 又令陕西甘肃选操屯军有供丁者月支米三斗十四年令通州等卫充斗级馀丁月支口粮三斗 又
  令神机营牌刀馀丁月支米六斗 景泰元年令在京将军旗校操备报效等项官军人等该支食米一石之上者俱月支本色米一石馀折钞 又令京营头拨官军月粮每月各添一斗次拨五升 三年令京通各卫仓军等月粮有家小支六斗者添为一石无家小支四斗者添为六斗 又令神机营操练馀丁月粮仍支六斗 又令寺子峪等二十六营操守军士大安口等驻操八营巡哨听调军士有家小者月支米八斗无家小六斗行粮住支 又令各营报效舍馀有冠带者月支米一石无冠带有家小者八斗无家小六斗外卫官旗头拨五斗 又令各营舍馀选出操练者月支米三斗又令各处老㓜残疾屯军俱令守城把门月支米三
  斗 又令口外旗军照旧支月粮一石 四年令神机敢勇报效等营并御马监操备舍人馀丁原支三斗及今加六斗者俱支四斗内有冠带者八斗遇有调用各加行粮二斗 五年令倒马关旗军月粮有家小者八斗无家小六斗 六年令土木榆林二驿摆站军士月粮有家小者八斗无家小六斗 又令修理城垣官军每月添支口粮一斗 又令四川征进守备旗军每月支米八斗守城旗军五斗老疾纪录三斗 天顺元年令各边军人不分马步俱支本色米一石 又令各处土兵秋冬操练支口粮春夏住支 二年令通州添盖仓厫旗军月支口粮三斗 又令守了囚徒月支粮三斗 成化二年令各卫旗军月粮添支本色五升 又令四川成都右卫旗军月粮照贵州卫所新定事例俱米钞中半兼支军人无家小者月粮六斗本色四斗折钞二斗老疾并纪录各支本色三斗松茂威叠小河五卫所总旗本色一石折钞五斗小旗本色九斗折钞三斗有家小军人本色八斗折钞二斗无家小者本色四斗五升折钞一斗五升其拨堡贴守总旗本卫本色五斗五升该堡支四斗五升小旗本卫本色四斗五升该堡支四斗五升有家小正军本卫支米三斗五升该堡支四斗无家小者该堡支米四斗五升不支行粮续令松潘等卫所旗军有家小者月支本色一石无家小者米八斗者减去三斗老疾纪录俱支五斗 又令四川各卫所旗军月粮添支本色五斗 七年令陜西延绥二卫旗军照庆阳卫例总旗月支本色八斗折钞七斗小旗月支本色六斗折钞六斗有家小军人月支本色六斗折钞四斗 又令贵州军粮总旗八斗三升者添为九斗六斗八升者为八斗军士有家小五斗八升者为七斗无家小四斗八升者为五斗五升如粮不敷折给银布 八年令大同宣府选操上班舍人照操军例月支粮一石 九年令各边军夜不収月粮添为五斗又令宣府选操旗军照边军例支粮 又令陕西延
  绥庆阳三卫在榆林备边者月支本色米六斗折色四斗支银钱 十一年令陜西洮河岷州三卫在边操备旗军照洮州卫例月支本色米一石在卫守城杂差等项照临洮等卫例月支本色六斗折钞四斗 十二年令长陵等卫洒扫宝山做工旗军月支粮一石 十四年令在京各卫馀丁选取在营操练者月支米六斗十六年令种苜蓿旗军照养牛种菜等例月支粮一石十七年令大同宣府延绥宁夏甘凉辽东沿边墩军月
  支米三斗 又令六科廊裁缝军匠月支米五斗 十八年令锦衣卫女户月支粮一石 十九年令宣府各城选操舍馀照在城例月支粮一石 二十年令在京各卫军人月粮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京仓关支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九月十月通州关支 二十一年令永清等卫所馀丁㓜匠月支米五斗 又令漕运军馀月粮八斗俱支本色 又令各处沿边沿海军士月支粮八斗 二十二年令各边守了及为事问发各边墩台四徒月支米一石者减为四斗 弘治元年令山东沿海卫所官军月粮上半年支本色下半年折色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二年令尚书监选到锦衣卫军匠㓜丁月支米一石 又令交阯夷人兵仗织染局上工者月支米一石 又令御马监养鹰馀丁月粮添为五斗 三年令万全都司所属卫所官军俸粮折色照大同例每年会计山东河南幷大名等府税粮折布户口食盐钱钞摘拨解赴管粮官处支给 六年令各王府近年有司佥充及民间投充校尉不许支粮月盐
  诸司职掌
  凡内外大军关支月盐有家小者月支二斤无家小者月支一斤其在京卫分如遇按月支盐将该支军名盐数造册申缴合干上司转逹本部磨筭相同立案将原缴文𠕋出给勘合字号坐定军名盐数札付龙江盐仓放支如有事故就便扣除支毕将实収扣除数目申报本部扵原编勘合字号底簿内注销以凭稽考仍立案备照其在外卫所军士月盐亦有支钞去处每盐一斤折钞一百文照例行移有司于系官钱内支给如有事故一体扣除不支
  事例
  正统二年令修盖徳胜等门做工军馀人匠每名月支食盐一斤 三年令甘肃等处官军于本地出盐去处自行捞取食用 四年令京卫调出辽东操备军士照彼处例每名月给盐二斤 成化十二年令见今营造军民人匠每名月给食盐一斤 十三年令南北二京锦衣等卫军校及各处旗校军士月盐一体住支
  官民戸口盐钞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令扬州府泰州灶户照温台处三府例支食官盐折纳钞贯每引二百斤米四石每米一石折钞二贯五百文其钞就准工本工本数多而钞少官为补支工本数少而钞多扣除工本外馀钞纳官 永乐二年令两京官吏人等及各处官民户口食盐每岁大口纳钞一十二贯支盐一十二斤小口纳钞六贯支盐六斤市民食盐每引纳钞二百贯乡民食盐每引纳米五石每石折钞一百贯每引该钞五百贯 三年令浙江等布政司幷北直隶府州县官民人等户口食盐各随地徴収岁用粮多处徴米岁用粮少处征钞 四年令未食盐官民人等一体见丁纳钞支盐大口十五岁以上月支盐一斤纳钞一贯小口十岁以上月支盐半斤纳钞五百文 八年令给孝陵神宫监食盐每岁六十斤 洪熙元年令免徴贵州宣慰使诸种人盐钞正统三年令关支戸口官军食盐各该运司给批总填盐斤数目定与程期给付报照各处批验所巡检司照数称掣盘验关防给散毕在京于户部在外于本衙门依限送缴仍将前批通发运司查销 又令各处徴収户口食盐钞贯不拘软烂但有字贯者即与収受 又令天下户口盐钞俱减半徴収官吏并随住大口全徴四年令该关食盐如过期三年之上者住支 又令
  未出㓜男女及孤寡残疾充军当匠亡故人口免徴盐钞 又令免徴贵州镇远等府盐钞 七年令山东布政司户口食盐布疋照例折钞 九年令浙江等布政司幷南北直隶苏松等府州县户口食盐米钞先委官取勘该管人户分豁旧管収除实在男妇大小人口幷该徴米钞数目造册赍缴照税粮实徴文册定限差人送部如违限及数目不清差来人送问经该官吏查提问罪 景㤗五年令官吏人等食盐吏典承差许报五口至十口文武官贠许报十五口至三十口 成化二年令户口盐该纳米者仍旧纳米该纳钞者钱钞中半兼収 六年令免今年各处户口盐钞以后不许折収银米 十年令户口盐价起解京库者钱钞兼収每钞一贯折钱二文存留本处愿纳米者听纳钞者照旧弘治二年令各处户口食盐钞许原封折腰对半徴収各封成块就于批文内填写实数解部验进该库交収
  杂支
  诸司职掌
  凡仓库一应关支钱粮及工部成造军装等项必须计其所用物料转行本部札付各该仓库照数支给将支过数目申报作数其各司府州县遇有祭祀及庆贺等项俱扵系官钱粮内支用务要明白花销开申上司以凭稽考
  事例
  永乐间令守卫官每直支米五升 七年令皇城四门守卫官军该支直米照数于行部支给旗军自造食用十一年令在京皇城四门守卫官军饭食照旧支食十六年令给浣衣局囚妇白粳糙米青盐食用 十
  八年令孝陵神宫监鸡鸭每一只日给稻榖一合喂养应天府于存留粮内折送 正统八年令守卫官直米住支 天顺元年令仍给守卫官直米 成化十二年令光禄寺日给五军营围子手正直把总指挥酒饭正直随伍官军及守卫各卫官贠管队指挥等官每该班三日支米五升于皇城四门仓支给













  明会典卷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八
  户部十三
  经费
  国初廪禄自诸王及公侯文武官以下皆为定制其后又有折色之例随时损益今具录之
  王府禄米
  明祖训
  凡亲王每岁合得粮储皆在十月中一次尽数支拨其本府文武官吏俸禄及军士粮储皆系按月支给每月不过初五其甲仗接阙拨付所在有司照依原定数目不湏每次奏闻敢有破调稽迟者斩
  凡亲王钱粮就于王所封国内府分照依所定则例期限放支毋得移文当该衙门亦不得频奏若朝廷别有赏赐不在已定则例之限
  凡亲王郡王王子王孙及公主郡主等每岁支拨亲王唐制岁该榖四千八百石绢四千八百匹绵四百五十斤宋制领节度使岁该榖二千四百石钱四千八百贯绢二百疋绫一百疋罗十疋绵五百两今定米一万石
  郡王唐制岁该米七百石田六十顷宋制领观察使岁该粟一千二百石钱二千四百贯绢二十疋绵五十两今定米二千石
  镇国将军唐制岁该米六百石田五十顷宋制郡王子以下量材授官照其官品高下给禄今定米一千石
  辅国将军唐制岁该米五百石田四十顷今定米八百石
  奉国将军唐制岁该米四百石田二十五顷今定米六百石
  镇国中尉唐制岁该米三百石田十四顷今定四百石
  辅国中尉唐制岁该米二百石田八顷今定米三百石
  奉国中尉唐制岁该米一百石今定二百石公主及驸马食禄米二千石
  郡主及仪宾食禄米八百石
  县主及仪宾食禄米六百石
  郡君及仪宾食禄米四百石
  县君及仪宾食禄米三百石
  乡君及仪宾食禄米二百石
  凡皇太子次嫡子幷庶子既封郡王之后必俟出阁每岁拨赐与亲王子已封郡王者同女俟及嫁每岁拨赐与亲王女已嫁者同
  凡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者其岁赐比初封郡王减半支给
  各府禄米
  秦府
  秦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一千五百石袭封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镇国中尉岁支禄米四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晋府
  晋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镇国中尉岁支禄米四百石俱米钞中米兼支
  周府
  周王岁支本色禄米二万石袭封岁支本色禄一万二千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镇国中尉岁支禄米四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楚府
  楚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镇国将军岁支禄米四百石辅国中尉岁支禄米三百石俱米钞中米兼支
  鲁府
  鲁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钞米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蜀府
  蜀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岁支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代府
  代王岁支禄米六千石米钞俱中半兼支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肃府
  肃王岁支禄米一千石本色七百石折色三百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
  辽府
  辽王岁支本色禄米二千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镇国中尉岁支禄米四百石辅国中尉岁支禄米三百石奉国中尉岁支禄米二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庆府
  庆王岁支禄米一万石本色七千五百石折色二千五百石正德五年革禄米三之一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宁府
  宁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镇国将军岁支禄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岷府
  岷王岁支本色禄米一千五百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五百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韩府
  韩王岁支禄米三千石本色二千石折色一千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镇国将军岁支禄米四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沈府
  沈王岁支禄米一万石本色六千石折色四千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唐府
  唐王岁支本色禄米五千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伊府
  伊王岁支本色禄米二千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赵府
  赵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
  郑府
  郑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襄府
  襄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荆府
  荆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镇国将军岁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淮府
  淮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
  徳府
  德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岁支禄米二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秀府
  秀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后国绝
  崇府
  崇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吉府
  吉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徽府
  徽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袭封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兴府
  兴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岐府
  岐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后国绝
  益府
  益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衡府
  衡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雍府
  雍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后国绝
  夀府
  寿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汝府
  汝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泾府
  泾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荣府
  荣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靖江王府
  靖江王岁支本色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岁支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岁支禄米六百石镇国将军岁支禄米四百石辅国中尉岁支禄米三百石奉国中尉岁支禄米二百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会典所载俱系弘治十五年以前事例惟王府禄米事重且切其以后续封幷已国绝者特备录之以便观览
  事例
  永乐二十二年令郑王越王襄王荆王梁王淮王滕王禄米暂各给三千石俟之国别立常典自后亲王受封未之国俱如此例 宣德八年奏淮王府禄米折色每石钞十五贯正统七年令各主府禄米折钞俱依文武官例每一石折钞二十五贯 十二年奏准各王府禄米将军自赐名受封日为始县主并仪县候官出阁成婚日为始皆于附近州县秋粮内定拨钞于官库内支给 又令王府禄米折钞每石仍十五贯 景㤗七年令给郡王将军等禄米若出阁在前受封在后以受封日为始受封在前出阁在后以出阁日为始 成化二年奏准郡王禄米俱于亲王府仓上纳听按季支用镇国将军等禄米于有司官仓収贮二次攴给 十七年奏准亲王原有额设官攅者布按二司委官督同长史司并该仓官攅収受郡王以下无官攅者发附近有司官仓另厫収贮听各府差人关领若原属本城大府収者仍旧自后不许奏讨本府自収及折収银两 弘治三年奏准各王府郡王将军仪宾禄米本色折色俱依先定之数不得奏讨折色改支本色 又令王府将军等重出领状冒支官粮者革去所支禄米十分之二自后将军仪宾有犯悉照此例 七年奏准各王府仪宾禄米俱本色四分折色六分 十三年奏准王府禄米若本府官贠内使旗校管庄人等干预拨置折収银两多収米麦索要财物及邀截纳户用强兊支并擅自差人下府州县催徴骚扰者旗校人等杖罪以上发边卫充军官贠内使监候奏请发落若辅导官及布按两司巡守官纵容不举幷府州县官听从差来人役徴扰者俱参问奏请降调
  已上支给
  正统二年令亲王郡王薨及将军等卒禄米即住支所遣男女以封者皆奏请量给养赡米候册封住支其无男女之妃与夫人或庶母亦奏请量给米养赡身终住支若由郡王袭封亲王者郡王禄米住支凡该住支而过支者于见支禄米内扣除 又令亲王郡王将军等有坐罪降为庶人者皆临时请旨令所在官司量给衣米布帛薪油什物之类养赡用度卒后所遗妻子亦如之其有岁久人口渐增者仍请旨量为加增 弘治元年奏准庶人使女止许四口每口月给米一石岁给绢布各一疋 十二年奏定凡亲王薨子㓜或无子者其所遗母妃及女并宫人岁给米二百石袭封日停止郡王薨母及妃女并宫人岁给米一百石母妃故女受封各减十石镇国等故军故母及夫人淑人及女幷家眷岁给米五十石母夫人淑人故女封各减十石镇国等中尉故母及恭人宜人安人女幷家眷岁给米三十石母恭人宜人安人故女受封各减五石自郡王而下所给米无子者俱止养赡终身子㓜者俱袭封日停止其郡王宫人并将军中尉等家眷本部十年一次行各布政司查勘有亡故者每一人亦减五石所减米俱自查勘日为始亡故尽则通行停给
  已上养赡
  公侯驸马伯禄米
  事例
  洪武初凡公侯驸马伯禄米皆给官田令量其原定官粮私租之数依主佃分数収取 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旧赐田还官与驸马仪宾禄米俱全支本色 永乐二年令公侯驸马伯禄米照文武官例米钞兼支五千石至三千五百石者支米二千石二千五百石者支米一千五百石二千石者支米一千石一千五百石至一千一百石者支米八百石一千石者支米七百石九百石者支米六百石八百石者支米五百石四百石者支米二百五十石其馀折钞二百以下全支米 二十二年令公侯驸马伯禄米折钞俱于南京支麦 洪熙元年令公侯驸马伯折钞禄米米麦兼支 宣徳六年令以承运库生绢准给公侯伯禄米一半每疋折米二石 正统元年令仍照旧米麦兼支十一年令公侯驸马以南京该支三分本色照在京军职折支绢者听 十二年奏准公侯伯禄米有自愿分与族亲者听不愿与者亲族不许争讼分夺 景泰元年令公侯伯禄米仍米钞兼支 六年令以龙江盐仓盐照文武官例准支南京公侯驸马伯禄米 七年令以太仓库折草银准支公侯驸马伯折色钞每银一两准钞七百贯 成化十九年奏准公侯伯禄米本色折色之数子孙承袭之时俱照旧该部奏请取自上裁二十年令公侯驸马伯本色禄米每石暂折银七钱以后仍照旧例 弘治元年令公侯驸马伯本色禄米仍折支银 十年令两京公侯驸马伯本色禄米自后每石折银七钱









  明会典卷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九
  户部十四
  廪禄二
  俸给一
  诸司职掌
  凡在京五军都督府首领官吏并六部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官吏俸给本部每岁于秋粮内会定数目起运拨赴各衙门仓内收贮按月造册照依品从等第分豁该支粮数委官验名支给其各卫军官俸给已将人户对定编给勘合自行依期送纳供给其首领官吏俸给该卫造册到部定仓放支年终通为稽考及在外各布政司府州县官吏俸给照例每米一石折钞二贯五百文按月于系官钱钞内支给其支过数目通行岁报本部以凭查考
  正一品每员月支米八十七石岁该一千四十四石五军左右都督
  从一品每员月支米七十四石岁该八百八十八石五军左右都督同知
  正二品每员月支米六十一石岁该七百三十二石
  六部尚书      左右都御史
  五军佥都督     中都留守正
  都指挥使
  从二品每员月支米四十八石岁该五百七十六石
  左右布政使     都司指挥同知
  正三品每员月支米三十五石岁该四百二十石
  六部侍郎      副都御史
  通政使       太常司卿
  大理寺卿      按察使
  应天府尹      都司指挥佥事
  各卫指挥使     中都留守副
  从三品每员月支米二十六石岁该三百一十二石
  光禄司卿      太仆寺卿
  布政司参政     盐运使
  宣慰使       各卫指挥同知
  正四品每员月支米二十四石岁该二百八十八石
  佥都御史      太常司少卿
  左右通政      大理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     应天府丞
  按察司副使     各府知府
  宣慰司同知     各卫指挥佥事
  从四品每员月支米二十一石岁该二百五十二石
  国子监祭酒     布政司参议
  盐运司同知     宣慰司副使
  宣抚司宣抚     中都国子监祭酒
  正五品每员月支米一十六石岁该一百九十二石
  宗人府经历     尚宝司卿
  六部郎中      通政司参议
  太医院使      光禄司少卿
  钦天监正      钦天回回监正
  大理寺丞      翰林院学士
  左右春坊大学士   左右春坊左右庶子
  应天府治中     按察司佥事
  各府同知      宣抚司同知
  五军断事官     各千户所正千户
  王府长史
  从五品每员月支米一十四石岁该一百六十八石
  尚宝司少卿     五军都督府经历
  六部员外郎     侍读学士
  侍讲学士      盐运司副使
  各州知州      盐课司提举
  宣慰司佥事     宣抚司副使
  招讨司招讨     安抚司安抚
  左右春坊左右谕徳  各卫镇抚
  各千户所副千户   司经局洗马
  正六品每员月支米一十石岁该一百二十石
  尚宝司丞      六部主事
  太常司丞      太仆寺丞
  钦天监副      钦天监五官正
  钦天回回监副    钦天回回监五官正
  翰林侍读      翰林侍讲
  大理寺正      太医院判
  都察院经历     兵马指挥
  国子监司业     京县知县
  各府通判      都司经历
  断事司断事     安抚司同知
  各长官司长官    宣抚司佥事
  招讨司副招讨    留守司经历
  左右春坊左右中允  中都国子监司业
  王府审理正     各百户所百户
  仪卫司仪卫正
  从六品每员月支米八石岁该九十六石
  大理寺副      光禄司丞
  翰林修撰      光禄司各署正
  应天府推官     布政司经历
  理问所理问     盐运司判官
  各州同知      盐课司同提举
  安抚司副使     各长官司副长官
  左右春坊左右司直郎 左右赞善
  各千户所镇抚
  正七品每员月支米七石五斗岁该九十石
  太常司博士     太常司典簿
  五军都督府都事   都察院都事
  监察御史      通政司经历
  大理寺评事     翰林编修
  营缮所正      兵马司副指挥
  京县县丞      各县知县
  王府审理副     按察司经历
  各府推官      安抚司佥事
  都司都事      断事司副断事
  各卫经历      煎盐提举
  中都留守司都事
  五军断事司稽仁稽义稽礼稽智稽信并同
  从七品每员月支米七石岁该八十四石
  中书舍人      翰林检讨
  光禄司典簿     光禄司各署丞
  光禄司各署奉祀
  钦天监五官灵台郎钦天回回监同
  应天府经历     太仆寺主簿
  布政司都事     理问所副理问
  各州判官      盐运司经历
  宣慰司经历     仪卫司仪卫副
  盐课提举司副提举
  正八品每员月支米六石五斗岁该七十八石
  都给事中      太常司恊律郎
  通政司知事     翰林院五经博士
  太医院御医     钦天监主簿
  钦天监五官保章正  京县主簿
  国子监丞      典牧所提领
  宝钞提举司提举   龙江提举司提举
  各府经历      各县县丞
  按察司知事     宣慰司都事
  中都国子监丞    各卫知事
  辽东煎盐同提举   王府典膳正
  典宝正       奉祠正
  纪善        良医正
  照磨所照磨     营缮所副
  从八品每员月支米六石岁该七十二石
  左右给事中     国子监典簿
  国子监博士     助教
  光禄司录事     各署监事
  翰林典籍      仪礼司正
  五官挈壸正     各署祀丞
  王府典膳副     典宝副
  奉祠副       良医副
  应天府知事     盐运司知事
  宣抚司经历     仪卫司典仗
  正九品每员月支米五石五斗岁该六十六石
  太常司赞礼郎    翰林侍书
  仪礼司副司丞    国子监学正
  行人司正      宝钞提举司副提举
  五官监候      文思院大使
  会同馆大使     宝源局大使
  给事中       太仆寺各牧监正
  鞍辔局大使     皮作局大使
  应天府织染局大使  龙江提举司副提举
  各府知事      各县主簿
  茶马司大使     宣抚司知事
  典牧所大使     安抚司知事
  王府典簿      典乐
  典仪正       教坊司奉銮
  五官司历      内府库大使
  甲乙丙丁戊字等库大使
  承运库大使     照磨所检校
  宝钞广源广惠广积赃罚等库大使
  营缮所丞
  从九品每员月支米五石岁该六十石
  太常司司乐     翰林待诏
  五官司辰      漏刻博士
  行人司副      国子监学录
  典籍        司经局校书
  正字        仪礼司鸣赞
  序班        都税司大使
  会同馆副使     典牧所副使
  宣课司大使     文思院副使
  宝源局副使     鞍辔局副使
  军储仓副使     皮作局副使
  各牧监副      监丞
  驭良        司牧局大使
  司牲局大使     宝泉局大使
  军器局大使     断事官提控案牍
  王府典仪副     各布政司库大使
  府学教授      各府司狱
  巡检        杂造局大使
  应天府织染局副   府仓大使
  茶马司副使     吏目
  教坊司韶舞     教坊司司乐
  内府库副使     甲乙丙丁戊字库副使宝钞广源广惠广积赃罚等库副使
  承运库副使
  后改定并添革官员已详见吏部官制项下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令六部都察院所属历事官三年无私过者给全俸一年者给半俸 永乐元年令在京文武官一品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品四品米钞中半兼支五品六品六分米四分钞七品八品八分米二分钞每新钞二锭折米一石该衙门按月自赴该库关支九年令在京文武官九品至七品八分米二分钞六
  品七分米三分钞五品六分米四分钞四品至一品米钞中半兼支杂职官全支米办事官该支半俸者月支米二石馀折钞 十六年令除北京文武官俸照旧其扈从等项官一品至五品米钞中半兼支六品至九品六分米四分钞留守等项官一品至四品二分米八分钞五品三分米七分钞六品至九品四分米六分钞杂职官月支米一石馀折钞每钞二十五贯折米一石十九年以行在衙门裁革令随从在京官员一品至五品三分米七分钞六品至九品四分米六分钞其米每月在京支五斗馀于南京仓支不愿者准在京折钞杂职官有家小者月支六斗无者四斗五升馀折钞各衙门支半俸办事官不分有无家小月支米三斗馀折钞在京达官并入畨等项官该支全米者米钞中半兼支南京文武官一品至九品二分米八分钞 二十二年令在京文武官折俸钞俱给胡椒苏木胡椒每斤准钞一十六贯苏木每斤八贯仍自一品至九品每月在京各添给米五斗共一石其米于折钞内扣除杂职官有家小者添给四斗共一石无者添给一斗五升共六斗洪熙元年诏官员有父母年老不得离职侍养愿分
  俸于原籍奉养者听 宣徳三年令各衙门办事官月米停支 四年令各处镇守总兵官俸愿移支所在官司者听 六年令以承运库生绢折在京文武官十一月十二月本色俸每疋折米二石 七年令以两京赃罚库衣服布绢等物折文武官月支本色俸一石 八年令两京文武官折色俸每钞一十五贯折米一石仍以十分为率七分折绢三分折布绢每疋准钞四百贯布每疋二百贯 九年令仍以胡椒苏木折两京文武官俸钞胡椒每斤准钞一百贯苏木每斤五十贯 正统元年令在京文武官俸每岁半年折支钞半年折胡椒苏木 二年令添给南京六品以下官俸本色三分折钞七分杂职官本色米一石 又令以各处起运折色税粮银给北京武职南京本色俸每银一两折米四石 四年令南京文武官五品以上原二八分支者每月添五斗杂职每月添二斗北京文武官自一品至九品俱添本色米一石杂职每月添二斗 又令在京文武官每月该支俸仍给本色其十月十一月南京该支米数照旧折绢 五年令在京文武官系山西陜西云南四川北直隶保定等府者不许分俸 八年令在京武职官愿分南京俸于原籍者照文职例支给 九年令在京文武官该支南京四月五月俸并在京军官该折银俱照折绢支绵布每疋折米一石 十一年令两京文武官十月十一月本色俸折绢改为七月八月之数 景泰元年令在京文职官该支南京俸照在京武职例折银不愿者听各府都督亦照此例 又令以龙江盐仓检校批验所存积盐折支南京文武官本色俸每盐五十斤折米一石 三年令以太仓银库折草银准在京文武官折俸钞每银一两准钞五百贯 七年令每银一两准钞七百贯 又令以甲字库三梭布折在京文武官俸每布一疋准绢一疋 天顺元年令在京文职官俸仍照正统时例于南京支本色米 七年令两京文武官七月八月本色俸折绢改为四月五月之数 八年令各处巡抚镇守等官有带家小随住者量分本色米于所在官司支给 令在京官愿分俸于原籍养亲者南京本色尽数分回 成化二年令各衙门官员在任患病三月者住俸 又令南京文武官本色俸每岁间月折支绢 又令在京文武官折俸钞每十贯折米一石 四年令在京文武官折色俸钱钞兼支三分钞七分铜钱每钱三文准钞一贯 十一年令钱二文准钞一贯 十五年令宛平大兴二县官俸照南京上元江宁二县例知县三七分县丞以下四六分米钞兼支 十六年令在京文武官折色俸钞折支阔白三梭布每疋折米三十石 二十年令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三分四分本色俸每石暂折银七钱以后如旧例 弘治元年令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本色俸仍折支银 四年令在京各卫经历等官该支南京本色俸每石折银七钱 六年令在京文职官分俸于原籍养亲者不许分在京折绢俸 十年令两京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三分四分本色俸自后每石折银七钱十一年令京卫武学及顺天府所属在京衙门官员俸俱照在京衙门例支给 又令南京太常寺博士选送都察院理刑及在京太常寺博士行人司行人选送南京都察院理刑者其每月食米于原任衙门扣除一石关支理刑衙门待实授之日照例支给 十三年令南京各卫军职俸粮折支绢疋改于四月支绢八月支布









  明会典卷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三十
  户部十五
  俸给二
  事例
  洪武十八年令天下有司官俸米折钞每二贯五百文准米一石 永乐元年令各都司并河南浙江江西山东山西五布政司按察司及王府官俸旧全支米者米钞中半兼支湖广福建广东广西陜西北平四川云南八布政司按察司官俸米钞兼支及所属府州县等官俸全支钞者俱仍旧 十六年奏准浙江等都司布政司按察司长史司中都留守司堂上官并各卫所军官俸一品至五品俱二分支米八分支钞 宣徳八年奏准在外文武官折俸钞每十五贯折米一石 正统元年令万全大宁都司所属及北直隶卫所官折俸每岁上半年支钞下半年支胡椒苏木 又令北直隶府州县等衙门文职官月支本色米一石 二年令贵州布按二司官月支本色米二石 三年令云南布按二司并所属官员俸一半每石折支海𧵅三十索并不堪布绢叚疋等物相兼本色米支一半折钞 四年令福建四品以上官俸四分米六分钞五品以下米钞中半兼支浙江湖广江西广东山东四川直隶苏州等处文武官正五品以上米钞二八分支从五品月支本色米三石二斗六品七品米钞三七分支八品以下见支一石者增二斗大宁都司并北直隶卫所都指挥指挥每月加二石卫镇抚千百戸所镇抚加一石俱折布绢馀处照旧辽东甘肃诸处偹御官自百户而下该增米俱折绢 五年令陜西王府审理工正等官照有司官例月支米二石馀折钞 六年令在外文武官俸折钞每石二十五贯广宁等十卫并定辽左等卫指挥等官月增米四斗首领官及仓副使二斗 八年令广东都布按三司并所属官俸五品以上四分支米六分折钞六品以下米钞中半兼支 令贵州都司并所属卫所官俸俱三分本色七分折钞本色于湖广布政司附近府州县税粮内折征绵布十万疋每二疋准米一石运赴贵州镇远府准作贵州迤东与隆等卫所官军俸粮四川布政司折征绵布十万疋亦准米五万石内四万疋运赴永宁卫准作贵州迤西普安等卫官军俸粮六万疋运赴贵州布政司准作附近卫所官军俸粮其折钞仍给四川布政司官库 九年令甘肃沿边官俸五品以上二分米八分钞六品以下三分米七分钞 令各处税课司局官照品给俸米钞兼支革罢巡拦供给 十年令河泊所官照税课司局官例给俸 十一年令提督北直隶卫所屯田佥事俸于户部带支 十二年令浙江三司及各府县官二品至五品月仍支米三石六品至九品月支米二石杂职一石云南都布按三司并府州县卫所等衙门文武官三品以上月支米二石五斗四品至五品二石六品至七品一石五斗八品至九品一石二斗杂职八斗馀照旧折支 又令贵州都布按三司所属及贵州宣慰使司等衙门大小文职流官俱于俸给内月支本色米一石馀俸于原籍官司米钞兼支 又令在外文武官折俸钞仍每十五贯准米一石 十三年令广东都布按三司并所属卫所府州县官五品以上二分米八分钞六品以下三分米七分钞十四年奏准云南三司堂上官月支米三石武职官
  指挥月支米三石正副千户卫镇抚百户二石五斗试百户所镇抚二石文职官四品二石五品至七品一石五斗八品至杂职一石每米一石折海𧵅六十索 景泰三年令军职官调各边者患病十日之外即住俸六年又令张家湾盐仓收积掣挚客商馀盐并私盐给通州并通州等五卫及附近密云等六卫官折俸每盐一百四十斤准米一石 天顺元年令大同等处武职官应袭儿男有功升官者准支半俸 又令纳粟军职官月支米一石俱令管事差操若病故子孙袭替一依父祖之例其有军功陞职者如获功一级加与小旗粮二级加与总旗粮三级加试百户俸至功级多者照陞授官加俸后子孙替职一依前例 二年诏在外官员有父母年老在家愿分俸助养者准于原籍关支 又诏四品以上官年七十以礼致仕家贫不能自存者有司岁给米五石 成化六年令在外官不许分俸原籍养亲 又令长芦山东盐场官俱给月俸 七年令各处仓官及收粮经历守支二年以上未尽者仍听全支俸给 十三年令在京都指挥选调各都司管事愿分俸养亲者以本色三分为率许存一分原卫关支 十四年令文职有军功陞俸级者后虽陞职仍旧带支弘治三年令在京武职选调在外都司官俸通行随任关支
  已上在外文武官俸
  洪武初令教授俸照品级学正而下照杂职例支给十三年奏定学正教谕训导俸各月支米与杂职同师生廪膳米每人日一升 永乐初令凤阳等府及河南山西陜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各府州县并贵州及四川行都司所属各卫师生俸廪俱米钞中半兼支 九年奏准各处师生俸米全支 正统元年奏准各处教授俸见支五石者照旧见支二石及一石五斗一石者俱增为三石馀折钞学正见支二石五斗者如旧见支一石五斗及一石者俱增为二石馀折钞教谕训导见支一石五斗及一石者俱增为二石馀折钞十四年奏准各处教官馔米停支其俸月支本色米一石生员月支本色米五斗馀俱折钞 景泰六年令照旧支给口外边城及粮少处暂为减支
  已上教官生员俸廪
  洪武二十九年令天文生月支食米六斗历事监生月支米一石 永乐九年令天文生不分有无家小全支米 十六年以撙节京储令监生有家小者减支四斗无者二斗 宣徳三年令太医院医士有家小者月支米五斗无者三斗医生二斗 九年奏准四夷馆习字监生并回回逹官子弟习字者月支米一石 正统六年令各衙门历事监生有家小者月支米一石无者六斗南京各衙门历事监生有家小者月支米八斗无者六斗 景泰六年令刷卷监生有家小者月支米六斗无者四斗 成化十年奏准医士有家小者月支米增为七斗无者五斗医生有家小者四斗无者三斗
  已上监生人等月粮
  洪武七年给天下诸司典吏俸 十三年奏定吏员月俸一品二品衙门提控都吏月支米二石五斗掾史令史二斗二斗知印承差典史一石二斗三品四品衙门令史书吏司吏月支米二石承差典吏一石五品衙门司吏月支米一石二斗典吏八斗六品至杂职司吏月支米一石光禄司等典吏六斗 又奏定在京三品以下衙门典吏月俸一石六品以下衙门典吏六斗 又令在外各衙门吏典俸一石折钞二贯五百文 三十一年奏准在京吏典有家小原支一石以上者每石减支二斗无家小减支五斗提控都吏胥掾令史等项不分有无家小原支米二石者减支五斗原支二石五斗者减支八斗各处布政司并直隶所属府州县及各都司卫所吏全支钞 永乐九年令在京各衙门吏典不分有无家小俱全支米 十六年令在京各衙门吏月支米一石馀折钞南京各衙门办事吏旧支食米五斗者住支 十九年令在京各衙门吏有家小者月支米六斗无者四斗五升馀折钞南京各衙门吏照旧支给每米一石折钞二十五贯 二十二年令在京各衙门吏有家小者月增米四斗无者一斗五升其折色钞亦照文武官例给胡椒苏木 宣徳三年革各衙门办事吏月支食米 正统元年令南京各衙门吏月支米有家小者增二斗无家小者增一斗五升 又令在京刷卷人吏俸照各衙门吏典例支给 六年令在京令典知印有家小者月支米一石无者六斗 七年奏准在外大小衙门通吏令史司吏月支米三斗馀折钞 八年令各处都布按三司知印承差月支米三斗馀折钞成化四年令在京吏典折色俸照文武官例钱钞兼
  支 十六年令户部书算月支米五斗
  已上吏员知印承差俸粮书算附
  永乐八年奏准安插来降达官每大口月支粮四斗小口二斗三岁以下及续生者不支 宣徳三年令在京达官俸不拘品级月支米二石馀于南京仓支其折钞照文武官例 十年令在京逹官俸旧全支者减半半支者减十之三四新降附达官自指挥而下逓减 又令辽东安乐自在州达官头目俸粮该支半俸二石四斗而减支者添本色米一石该支半俸二石而减支者添本色米八斗馀折钞 景泰元年奏准来降达官俸本色三分俱于在京支给 五年令安插达官人等病故无子孙承袭者家属仍月支米二石
  已上外夷归附官员俸粮
  洪武初令官吏俸给旗军月粮按月关支每月不过初五 永乐元年令各衙门官吏监生人等凡关过俸粮五斗以下者俱免还官 宣徳二年令俸粮过期不关者改折钞 四年奏准公差官员无家小者明白开报候回日补支其馀见在者务依期关支不许出月如过三月不关者扣除 八年令各衙门官吏俸粮文书至仓一月已上不关者扣除 九年奏准各都司卫所官军俸粮若过三月不关者俱折支钞 正统元年令在京军官折俸银本部按季取数类奏赴该库官出于午门里会同司礼监官及给事中御史唱名给散 八年令在京官吏月支米本部每岁扣算一年该用之数定拨各衙门径自委官收放仍每岁各将所收粮数造册送部类送户科每月计支过数注销其积出馀粮岁终本部委官盘量作数 十年令在京官吏等项俸粮折色各具手本送本部查明另具手本送天财库知会各衙门自行关支 十二年奏准顺天府及大兴宛平二县都税司等衙门官吏俸粮照五府六部例于儧运糙粳米内拨发本府收支 景泰二年令各卫所官军俸粮折色如上半年钞延至次年正月下半年苏木延至次年七月终者俱住支口外官军不在此例 三年令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经局太仆寺官吏俸粮照太常寺例于本衙门收放五城兵马司大通关会同馆官吏及京卫武学师生俸粮按月造册定拨京仓关支 又令南京各衙门见收官吏人等俸粮照在京例开立年分造册送科候放支按月具手本委官赴科注销正粮支尽仍令南京户部委官查盘 四年令光禄寺官吏俸粮于礼部带支尚宝司于通政司带支 五年令在京军卫有司衙门官吏旗军俸粮折钞若过半年不行造册关支者住支如有依期造册而该库无钞者方准补给 又令各卫所官军俸粮折色委官赍册赴部转送该府会关该府仍不拘卫所多寡就为赴库关领 天顺元年令上林苑监官吏俸粮于本监收放 成化八年令在京文武官折色俸粮自文书到日经五个月不关者扣除 十七年令在京各卫所掌印军政官及各边巡抚镇守把总等官督属造册及委官关支俸粮折色仍先具委官职名呈报本部及各处管粮官员如过四十五日不造册关支及关支不尽者粮米扣除委官俸粮亦依所违月日住支若各卫所不以委官职名开报者掌印军政把总官一体住支 十八年奏准天津等二十四卫官军俸粮折色每岁先行造册委官亲赍上半年限三月内下半年限九月内赴府投文转送内府库关支如过一年不到者照例扣除关出钞绢等物本府仍委官押运至彼令管粮郎中等官公同该卫官给散 又令两京营缮所文思院官员俸粮工部并南京工部按季造册缴送南京户部照在京各卫经历等官例定拨南京卫仓支给其有册到一十五个月不赴部告支者扣除 二十年令两京各卫关支官吏人等折色俸粮俱自本部比号日为始定限三个月以里务委官依数赴该库关出送卫所公同掌印管事并首领官给散具数回报本部查考如有刁蹬留难及用强准折私债听委官与被害之人指实呈告依律追究如委官通同掌印管事及买头人等包买折债不行给散或违限不赴该库官领有赃者以赃论无赃者参问毕俱带俸差操其积年买头包买之人照包揽钱钞例发落弘治元年奏准在外并各边卫所军官折色俸令各
  分巡分守官督该掌印官按季造册每岁上半年限次年六月以里下半年限次年十一月以里送赴合干司府关给存留在库钞贯如不敷凡赃罚布货器皿衣服头畜之类皆计钞折支每银一两折钞七百贯若该卫所过期不造册其折色照例扣除 十一年令各边官军俸粮每遇春间米贵支与本色秋间收成照时价支折色其馀月分银米间支如或米贱愿折银者亦不许过支六个月 十三年奏准官员监生吏典旗军人等关过俸粮及预支应得粮米遇有事故调用等项五斗以上失于还官者事发止问不应追粮还官
  已上收支俸粮













  明会典卷三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