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属辞 (四库全书本)/卷07

卷六 春秋属辞 卷七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属辞卷七     元 赵汸 撰
  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七
  一百内师公将称公大夫称名氏微者不言将
  隐七年秋公伐邾
  庄二十六年春公伐戎
  僖二十一年冬公伐邾 二十二年春公伐邾 三十三年夏公伐邾
  文七年春公伐邾
  宣四年春公伐莒 十八年春公伐𣏌
  哀七年秋公伐邾
  庄二年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
  僖三十三年秋公子遂帅师伐邾
  文十四年春叔彭生帅师伐邾
  宣十年秋公孙归父帅师伐邾
  襄二十年秋仲孙速帅师伐邾
  昭十年秋七月季孙意如叔弓仲孙貜帅师伐莒哀元年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六年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桓八年秋伐邾
  以上公伐者九大夫伐者九微者伐一皆小国凡君将不言帅师古者君行师从言君将则师行可知大夫将言帅师师重与大夫等也微者不言将者大夫非卿名氏不登于䇿公羊传曰将尊师少言将将尊师众言某帅师君将不言帅师书其重者此䇿书之法通内外言之唯将卑师少称人外与内异以本国之史不可复言某人故内微者不言将详见辞从主人篇笔削之法外师虽君大夫将有变文称人者唯内师悉从其恒称盖外变文以示义则内从其恒称以见实乃外可变而内不可变者凡内师兼他义者此不序三家既分公室其三卿并将俱出则特书月以见异常
  庄十年二月公侵宋
  定六年二月公侵郑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 二月公侵齐
  成六年秋仲孙蔑叔孙侨如帅师侵宋
  襄二十四年春仲孙羯帅师侵齐
  定八年秋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侵卫
  以上公侵者四大夫侵者三齐大鲁小宋卫皆敌国虽有怨仇及盟主之命皆言侵与加兵小国异辞非史文矣赵伯循曰凡侵伐不书胜败杀掠而还也陆氏曰主人不出战也今案公亲将以犯大国故书月以甚之
  庄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
  以上公伐齐者一凡潜师掠竟曰侵声罪致讨曰伐此䇿书之法通内外言之笔削之法外侵伐悉从其恒称内师加小国皆言伐加大国皆言侵盖外从其恒称以见实则内变文以示义乃内可变而外不可变者也当齐无君庄公兴师以纳子纠故直言伐详见变文篇
  一百一内胜外师言败胜败相当言战大崩言败绩微者战言及
  隐十年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
  庄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夏六月公败宋师于乘丘蒙上事月 十一年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僖元年九月公败邾师于偃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挐
  文十一年冬十月甲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
  昭五年秋七月戊辰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
  以上内败外师者八凡败皆不书侵伐以地之内外见之也败诸外者我既侵伐彼国而又败其师败诸内者彼来侵伐我而为我所败不待书侵伐而可见矣外相败及战亦同凡大夫败外师日而公不日者国君不以善将为功殊之于大夫也其日者皆甚之既以臣会伐而公又败宋师以自为功既得志于乘丘而又御之于鄑以深其怨皆甚其事也
  庄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干时我师败绩
  以上鲁君伐齐纳其公子及齐师战败绩者一时齐桓已立但言及齐师战者鲁纳子纠不正桓之为君也
  桓十七年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
  以上微者及战一传曰齐人侵鲁疆疆吏来告公曰疆埸之事姑尽所备事至而战又何谒焉则及齐人战者疆吏也此微者将不言其人之例
  僖二十二年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以上公及外微者战一传曰公及邾人战于升陉我师败绩经不言公与败绩但书及战同微者乃笔削之法此与干时及战皆蒙上文而此独为笔削者彼是一事再见史有恒例此并两事为一役非复史文矣说见变文篇
  一百二内围国邑及外师围国
  成三年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
  昭十三年春叔弓帅师围费
  定六年冬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杜氏曰何忌不言何阙文 十年夏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以上内围其邑者五凡内邑必叛而后围之不书内邑叛说见后篇
  昭二十六年夏公围成
  定十二年十二月公围成
  以上公自围其邑者二昭公失国季孙以成拒师内叛也定公令不行于大夫孟氏不肯堕成亦与叛无异时三家分鲁而有之鲁君拥虚器之日久矣昭围成不月异在国也详见第六篇
  哀三年冬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邾
  以上内大夫围国者一
  庄八年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
  以上及外师围国者一变公言师乃笔削之旨一百三内入国邑公及诸侯入国
  隐二年夏五月无骇帅师入极蒙外入国月
  桓二年九月入𣏌
  僖二十七年秋八月乙巳公子遂帅师入𣏌
  以上内大夫入国者二微者入国一皆恃众凌寡以俘掠为暴也凡内臣入国不日僖公不念姑姊妹而入其甥国故书日
  襄十二年春王二月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蒙伐我围台月以上内大夫救内邑遂入外邑者一
  哀七年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来
  以上公因伐而入国者一伐邾乃季孙肥之意时公制于三家非有君将之实也
  隐十一年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
  以上公及诸侯入国者一入国书公及蒙上文会时来与桓十二年及伐蒙上文会盟武父同例凡入国者皆破其国都制其民人迁其重器但不有其地故不言灭郑既有许地而不言灭者以许叔居许东偏奉许宗祀也
  一百四公会伐会侵会围会而及战
  桓十六年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庄五年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
  宣七年夏公会齐侯伐莱
  以上公会诸侯伐者三桓公党乱庄公为仇人役宣公事齐也桓之会伐书月从其恒法与盟会同
  庄二十六年秋公会宋人齐人伐徐
  僖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
  成三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十年夏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二会伐皆为下事月 十三年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十六年秋公会尹子晋侯齐国佐邾人伐郑 十七年夏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 冬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人邾人伐郑
  襄九年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𣏌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 十年秋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滕子薛伯𣏌伯小邾子伐郑 十一年夏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𣏌伯小邾子伐郑 秋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𣏌伯小邾子伐郑
  以上公会伯国伐者十有二起齐桓伐徐终晋悼伐郑凡公会伐不月会伯主伐外裔则月自京师遂会伐则月
  哀十年春公会吴伐齐 十一年夏公会吴伐齐为日战月以上公会吴伐者二鲁挟吴以敌齐春秋将终也
  定四年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𣏌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
  以上公会侵一会侵蔡已见上此为王臣合诸侯伐外裔月
  僖六年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以上公会伐国围邑一桓公讨郑逃首止之盟
  襄十八年冬十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𣏌伯小邾子同围齐
  以上公会围一悼公末年齐已贰于晋伐我围成悼公卒复伐鲁不已言同盟诸侯所同疾非但盟主之意也从史文
  桓十二年冬十一月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十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 十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已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以上公会而及伐且战者一会而及战者一皆鲁郑同恶相济之事凡公出会例月战败例日刘炫云公会纪郑始行即书其战之日则战罢乃告庙是也会纪郑战不言地说见变文篇
  一百五大夫会伐会侵会围会而及战
  隐四年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十年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庄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
  文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
  宣十一年夏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成八年冬叔孙侨如会晋士爕齐人邾人伐郯
  襄十四年夏叔孙豹会晋荀偃齐人宋人卫北宫括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𣏌人小邾人伐秦为下日葬月 十六年夏叔老会郑伯晋荀偃卫甯殖宋人伐许
  以上大夫会伐者八其事别见后篇内大夫不书族说在辞从主人篇凡内臣会伐不月溺以会仇雠抗王命月得臣以沈溃月
  僖四年冬十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
  以上大夫会侵一以伯主侵与国月
  襄元年春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以上大夫会围一会有宋人复言围宋彭城说见特笔篇
  成二年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却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
  以上大夫会而及战一齐间晋而伐鲁战败卫师鲁四卿各以师会以一战胜齐为功故曹无书大夫将者于是特书公子首观传言公会晋师于上鄍赐晋三卿五大夫命服而季文子以鞌之战立武宫则当时之情可见矣
  一百六微者会伐言及
  桓十七年秋及宋人卫人伐邾
  僖四年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以上内微者及外微者伐国二凡内师无不与谋而出会者故君大夫将皆言会必微者而后言及盖会以合谋君与国卿之事也及则受成命于国微者之事也义与内盟称及称会者不同经书及伐唯此二事桓十二年及郑师伐宋蒙上文公会盟庄八年师及齐师围郕讳公书师不入此例说在变文篇一百七内救公会救公会臣及救臣会救
  僖十八年夏师救齐
  襄十二年春季孙宿帅师救台 二十三年秋叔孙豹帅师救晋为下卒月
  以上内救三书师救者将卑师众也凡事实错见后篇者不尽释后仿此
  庄二十八年秋公会齐人宋人救郑
  成七年秋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𣏌伯救郑
  襄五年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齐世子光救陈
  以上公会救三
  僖十五年春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
  以上公会臣及救一齐桓公盟诸侯于牡丘遂次于匡使诸侯之大夫救徐故内大夫言及蒙上文诸侯之会言之
  文九年春公子遂会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
  以上内大夫会救一
  一百八公追
  庄十八年夏公追戎于济西
  僖二十六年春公追齐师至酅弗及
  以上公追二啖氏曰追者寇已去而蹑之也书法详略说见后篇
  一百九师次会次
  庄三十年夏次于成
  襄二十三年秋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为下日卒月以上师次一大夫帅师次一杜氏曰次在事前次以待事也次在事后事成而次也今案凡次皆以无成事书书救晋者为次雍榆言故实不成救也成十六年传我师次于督扬不书者公会尹子晋侯伐郑以成事书也师行近者历月远或逾三时如悉书次将不胜书矣
  僖十五年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
  以上公会而遂次者一诸侯不亲救徐故书次
  襄元年夏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𣏌人次于鄫以上内大夫会次一传曰次于鄫以待晋师
  一百十内大夫会城
  襄二年冬仲孙蔑会晋荀罃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二十九年夏仲孙羯会晋荀盈齐高止宋华定卫世叔仪郑公孙段 -- 𠭊 or 叚 ?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𣏌
  昭三十二年冬仲孙何忌会晋韩不信齐高张宋仲几卫世叔申郑国参曹人莒人薛人𣏌人小邾人城成周以上内臣会而遂城者一会城者二曰遂城者会与城异地也城虎牢本孟献子之请晋悼能用谋也城𣏌晋平公为其母悼夫人故城成周奉天子之命以纾诸侯之戍
  百十一王师令必及鲁而后书
  桓五年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庄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 十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夏单伯会伐宋
  以上诸侯从王伐国者一王人救者一王臣会伐者一据传隐五年王使尹氏武氏伐翼王命虢公伐曲沃桓四年王师秦师围魏之类皆不见于经者事在西方令不至于鲁也陈氏以为笔削之旨误矣隐九年郑人以王命来告伐宋时郑伯为王左卿士王臣不出王师不行故但书公会齐侯郑伯翚帅师会齐郑伐宋而已至三国从王伐郑始见于经而不书天王以诸侯伐郑者王命不至于鲁三国以从王伐郑来告也齐人合诸侯抗王命以纳朔鲁亦与焉于是救卫之令始及于鲁齐桓伐宋图伯请王命以示大顺史乃得而书之王人书字说见特笔篇
  百十二外师加鲁四境言某鄙直逼国都言伐我
  庄十九年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
  僖二十六年夏齐人伐我北鄙
  文十四年春邾人伐我南鄙 十七年夏齐侯伐我西鄙
  成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襄八年夏莒人伐我东鄙 十年秋莒人伐我东鄙十二年春莒人伐我东鄙围台为下入郓月 十五年夏齐侯伐我北鄙围成 秋邾人伐我南鄙 十六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秋齐侯伐我北鄙围郕 十七年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桃 高厚帅师伐我北鄙围防 冬邾人伐我南鄙 十八年秋齐师伐我北鄙 二十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
  定七年秋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八年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以上外师伐鲁境者十九齐宋陈一齐十二邾三莒三凡外师伐鲁史无不书者比其事而考之则曲直自见无与于书法故不复详唯襄十年秋七月楚子囊郑子耳伐我西鄙不书者盖伐宋之师声言伐鲁志在还兵取萧鲁不受兵故不书于䇿杜云其义未闻陈云不悉书皆昧于存䇿书大体之义
  僖二十六年春齐人侵我西鄙
  文七年夏狄侵我西鄙 十五年秋齐人侵我西鄙冬齐侯侵我西鄙
  襄十四年夏莒人侵我东鄙
  以上外师侵鲁境者五僖二十六年书公追齐师至酅弗及则凡言侵者皆潜师攻掠而去明矣
  哀八年春吴伐我 十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以上外师伐我者二吴次于泗上行成景伯以城下之盟为耻齐师在清鲁人欲背城而战皆伐鲁之国都故直言伐我
  百十三外师来战
  桓十年冬十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以上三国之君来战于鲁地者一凡诸侯相侵伐或攻掠或求成不必皆战其战则以主及客以中国及夷狄皆以应兵见之此不以鲁及三国战直言三国之君来战乃笔削之旨说在变文篇
  百十四内伐国取田邑言伐言取不用师但言取有来归之者言入已灭之国言取不绝其祀不言灭
  隐十年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以上公败外师取二邑者一翚既会郑伐宋公又亲败宋师故郑人得入二邑以归于我经所以但书鲁取而一败二取皆书日以异之
  僖二十六年冬公以楚师伐齐取榖 三十三年夏公伐邾取訾娄
  以上公伐国取邑者二
  宣十年秋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
  哀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
  以上鲁臣伐国取邑者一取田者一昭十年三卿伐莒而取郠不书杜氏曰公见讨平丘鲁讳之定六年公侵郑而取匡不书杜氏曰匡归之晋以非邻国不能有之故也
  昭元年三月取郓
  以上取外邑不言伐者一言易也不用师徒故但书曰取也郓莒鲁之塞邑也传曰莒鲁争郓为日久矣是也然则二十六年公在干侯取阚其不言伐何也阚内邑也传曰叔孙昭子如阚是也取内邑故亦不言伐也
  僖三十一年春取济西田
  成二年秋取汶阳田
  襄十九年春取邾田自漷水
  以上取田者三济西田受之伯主故不系曹汶阳田本我地故不系齐杜氏曰晋使齐还鲁故书取不以好得故不言归邾田在漷水北传曰晋人执邾悼公以其伐我故取邾田自漷水归之于我
  隐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
  以上外来归邑书我入者一郑来归祊将以易许田也非师不言入此言入者公羊传曰难也祊在泰山之下去郑远而近鲁必郑人不能有而后归于鲁鲁恐其民不服故以兵入焉祊归我而许田未易岂非以其难与
  僖二十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文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须句
  宣四年春公伐莒取向
  以上公伐国而取其所灭之小国者三须句风姓国邾人灭之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僖公伐邾取须句而反其君其后邾又灭之故文公伐邾取须句寘文公子焉向姜姓国隐二年莒人入向其后为莒灭不见于经传凡灭国有取而有之者则不书灭以存亡继绝之义责归于取之者也故须句不书邾灭向不书莒灭而皆以书取见义恶其为灭国者受恶而始灭之罪不待申言也在存䇿书大体中为变例之七须句始反其君为附庸则犹未绝其祀故从内取国例后寘文公子则遂县之故书日以异其事
  昭四年九月取鄫
  以上取已灭之国一传曰莒乱著丘公立而不抚鄫鄫叛而来故曰取然犹书莒灭鄫者讥在晋也以鲁觌鄫世子于晋悼公列鄫人于会而莒卒灭鄫与向须句异矣郑灭许吴灭徐楚人皆能继而存之使列于诸侯可以中国而不如夷狄乎或用二传之说谓昭以前鄫未亡非也
  宣九年秋取根牟
  成六年春取鄟
  襄十三年夏取邿
  以上取小国三传曰邿乱分为四师救邿遂取之此所以不言伐赵伯循曰凡得国而不言灭者不绝其祀也案根牟鄟传不言其故皆曰易也盖以鄫与邿推之
  僖十七年夏灭项
  以上灭小国者一夷而县之故直曰灭先儒或谓内讳灭言取者误矣灭不书月者间伯主有事与莒灭鄫同不言师说在变文篇
  百十五外取我田邑言取虽我归之亦言取讳易田言假
  宣元年六月齐人取济西田
  昭二十五年十二月齐侯取郓
  哀八年夏齐人取讙及阐
  以上外取我田邑者三礼国亡大县邑公卿大夫士皆厌冠哭于大庙三日君不举此取田邑所以必书于䇿济西郓皆言取者一为鲁讳赂一见季孙据国叛君下言公至自齐居于郓则齐取郓以居公可见矣故皆书月以别于讙阐其书伐书取自从外伐取例见后篇
  桓元年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
  以上外以璧假田者一桓公篡位而修好于郑卒易祊田许田多于祊故进璧以请史言璧假讳易许田也公羊传曰讳取周田也许田本鲁朝宿之邑在王畿之内故曰周田
  百十六外灭国必书不绝其祀言取迫之使服曰降移其民人社稷曰迁
  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 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
  僖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
  襄六年秋莒人灭鄫 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𣏌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
  定四年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 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
  以上诸侯灭小国者七入春秋楚灭汉阳诸姬在齐桓未伯前晋灭耿霍魏在桓伯后告命皆不及于鲁故史不书而齐桓灭谭灭遂在经为灭国之始陈氏因谓不书晋楚灭国蔽罪于伯主其失与二传均矣凡侵伐围入有笔削者事有轻重也用兵之罪莫大于灭国者事不相蒙当各正其罪非笔削所加也凡灭国不日灭吾同宗之国则日会而遂灭日以其君归日间伯主有事而灭小国日凡灭国不言君奔者死于位也言以归者服之也会而遂灭不言以归略之也诸异义皆非
  宣十五年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十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襄六年十二月齐侯灭莱
  昭十七年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
  以上中国灭外裔者四莱姜姓子爵定公十年传称莱人为俘盖东方之国也虽君不日以
  其君归则日案昭二十年晋灭肥以肥子绵皋归二十一年灭鼓以鼓子䳒鞮归皆不书者鲜虞肥鼓皆白狄也尝服属于晋既而肥鼓皆叛晋属鲜虞非赤狄潞氏甲氏之比故告命䇿书皆主伐鲜虞而不及肥鼓之灭其族微也
  僖五年秋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十年春狄灭温温子奔卫 十二年夏楚人灭黄
  文四年秋楚人灭江 五年秋楚人灭六
  宣十二年冬十二月戊寅楚子灭萧
  昭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遂灭赖 八年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 十一年冬十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 二十四年冬吴灭巢 三十年冬十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
  定十四年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 十五年二月辛丑楚子灭胡以胡子豹归
  以上外裔灭中国十三国畿内国一侯国二小国十吴楚本非外裔以其国于蛮荒僭王窃号远而绝之故其初皆以号举吴虽尝称爵然伐灭之事皆举号徐本古之建国以其先尝僭王故春秋外之然天子既讨其罪不绝其封则亦不可槩以外裔论也故见灭从中国例文十二年楚人围巢杜注谓巢吴楚间小国成七年传言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则巢自见围后从楚也杜氏于围巢传注以为群舒之属于灭巢注曰楚邑也皆误刘氏曰巢伯爵国也本书序巢伯来朝故从中国例案定五年楚灭唐不书者唐微国久服于楚不得列于诸侯邲之役传始见唐侯而经不书柏举之役从蔡侯吴子伐楚以此见灭无为之告诸侯者故虽侯爵不得比萧赖也兴灭国继绝世圣人盖常言之苟见于䇿无不录也凡外裔灭中国小国不月近偪大国则月必大国而后日虽大国之附庸日狄灭温书而晋灭虞虢不书为变例之八说见下篇
  僖二十六年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
  文十六年秋楚人秦人巴人灭庸
  宣八年夏楚人灭舒蓼
  成十七年冬楚人灭舒庸
  襄二十五年秋楚屈建帅师灭舒鸠
  昭十三年冬吴灭州来
  以上蛮荒相灭者六成七年吴入州来传曰蛮之属于楚者吴尽取之则州来楚属也凡外裔相灭不月详略之义著矣
  僖三年夏徐人取舒
  以上取国一义与内取国同
  庄八年夏郕降于齐师 三十年秋七月齐人降鄣以上降国二以兵迫之使服故不言取不绝其祀故不言灭
  庄十年三月宋人迁宿
  闵二年春王正月齐人迁阳
  以上迁国二彊移其民人社稷于他处而取其地曰迁穀梁传曰迁者犹未失其国家以往者也
  庄元年冬齐师迁纪郱鄑郚
  以上以师迁人三邑一徙其民取其地也
  百十七凡土功无不书都邑备制曰城不备制曰筑
  隐七年夏城中丘 九年夏城郎
  桓五年夏城祝丘 十六年冬城向
  庄二十九年冬城诸及防 三十二年春城小谷僖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文七年三月甲戌取须句遂城郚 十二年冬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
  宣八年冬城平阳
  成四年冬城郓 九年冬城中城
  襄七年夏城费 十三年冬城防 十五年夏季孙宿叔孙豹帅师城成郛 十九年冬城西郛 城武城定六年冬城中城 十四年冬城莒父及霄 十五年冬城漆
  哀三年夏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 四年夏城西郛 五年春城毗 六年春城邾瑕
  庄二十八年冬筑郿
  以上鲁城邑二十一城中城二城西郛二城卫邑一筑邑一中城杜氏以为鲁邑宋儒本穀梁非外民之说以为鲁国都城春秋二百四十馀年鲁人无不修筑其国都城郭之理成城中城而后襄城西郛定城中城而后哀城西郛宋儒说是也小谷左氏以为管仲之邑宋儒以为鲁邑本鲁人孙明复之说以鲁地有小谷而管仲所食乃齐之谷也据传昭十一年申无宇曰齐桓公城谷而寘管仲则非鲁人所城之小谷明矣城楚丘迁卫也凡伯主之令以内辞书故特月以别之春城者五夏城者七冬城者十五筑者一城诸及防城诸及郓在十二月系事之下跨二时也传曰凡土功龙见而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谓建戌之月角亢晨见东方毕农务而戒事心星晨见而致筑作之物建亥之月定星昏中而树板干日南至而毕功盖周家使民以时之制春秋之世鲁人日不暇给不能及闲暇修其保障遇有外忧然后城要害以备难或为惧齐或为惧晋或备莒邾或帅师而城或彊家专邑而城之或争外邑而城之故虽非时而不得顾虽得时亦不足称也然冬月兴功为多而独无书秋城者则犹不以盛暑农事方殷时劳民也左氏唯以书时书不时㫁之可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矣凡城必有郛郭楼橹之制郿下邑非要害制不备故曰筑与筑囿同凡会城皆别见
  庄三十一年春筑台于郎 夏筑台于薛 秋筑台于秦
  成十八年秋筑鹿囿
  昭九年冬筑郎囿
  定十三年夏筑蛇渊囿
  以上筑台者三筑囿者三庄公一岁中三筑台成公盛暑筑囿其纵欲劳民可知昭定拥虚器而筑囿三家分鲁而以此娱其君也䇿书实录而鉴戒明矣
  庄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以上筑馆者一鲁与齐为不共戴天之仇又丧未毕而主其昏王姬至鲁久矣而齐侯有疑不敢亲迎故为筑馆于外比事考之则当时之情可见
  百十八浚川
  庄九年冬浚洙
  以上浚洙者一洙水在鲁城北下合泗干时战败故深之以备齐
  百十九堕毁
  定十二年夏叔孙州仇帅师堕郈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
  文十六年秋毁泉台
  以上书堕邑者二毁台者一观上书围郈围费则堕二邑之故可见观上书夫人薨则毁台之故可见于毁泉台见春秋用民力必书啖氏曰毁全除之也堕但损之令不周
  百二十新作门观新廏
  僖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定二年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庄二十九年春新延廏
  以上门观书新作者二廏书新者一言新见有旧言作见有加于前不言作者仍旧制也僖公改作南门不与诸门同雉门两观僭天子而不能革故皆书新作延廏坏而更之故言新不言作观其所书之时则时不时可见传曰凡启塞从时杜氏谓门户道桥谓之启城郭墙堑谓之塞皆官民之开闭不可一日而阙故特随坏时而治之僖公新作南门非治坏故传以土功之制讥之盖左氏但知土功之不时而不知改作之非制经于雉门两观特书月异之也凡修旧不书楚宫宜书作而不书者史讳之也
  百二十一时田用夏时越礼则书
  桓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庄四年冬公及齐人狩于禚
  以上书公狩者二传曰春蒐夏苗秋狝冬狩此周制四时田猎之名也周书曰周公正三统之义作周月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烝享犹自夏焉此田祭皆从夏时之证也杜氏曰传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是诸国各有常狩之处鲁狩地大野是也此田猎有常地之说也其礼既有常时其地又有常处故虽公狩不书郎非常狩之地禚在齐境以越礼故书公羊传曰春曰苖秋曰蒐冬曰狩常事不书此何以书远也其时田之名虽言之不详所谓常事不书实史法也自僖文而后历五公蒐狩违礼皆不书者大夫专国公不复知军政时田得失无足议故虽违礼不书为变例之九
  昭八年秋蒐于红 十一年夏大蒐于比蒲 二十二年春大蒐于昌间
  定十三年夏大蒐于比蒲 十四年秋大蒐于比蒲以上书蒐一书大蒐四蒐者春田之名周之春夏寅卯辰之月兴之为得礼秋兴之非礼也昭十一年五月齐归薨而大蒐叔向闻而讥之曰鲁公室其卑乎君有大丧国不废蒐国不忌君君不顾亲能无卑乎殆其失国是时三家分鲁假春蒐之礼以耀武示彊又与非时非地之蒐不同故悉书之定十四年比蒲之蒐经书邾子来会公则凡大蒐皆公在可见而不书公者师乘非复公有史不虚饰也
  百二十二火田
  桓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以上火田一杜氏曰讥尽物故书
  百二十三观鱼
  隐五年春公矢鱼于棠
  以上观鱼一穀梁传曰鱼卑者之事也鱼渔通杜训矢为陈本传言陈鱼而观之言陈渔人之事而观之也公谷经作观鱼文异事同叶氏朱子训矢为射本淮南时则训季冬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射鱼传曰君举必书于此可见䇿书之体
  百二十四大阅治兵异常
  桓六年秋八月壬午大阅
  庄八年春王正月甲午治兵
  以上书大阅者一治兵者一周制天子因四时之田而教民以武事春曰振旅夏曰茇舎秋曰治兵冬曰大阅天子诸侯四时之田名既不异则教民以武事其礼亦同史所不书桓公以畏齐郑之故大阅于建未之月庄公以事仇之故治兵于子丑之春与因田习武之义不同故特书之僖文以后凡阅治皆不书义与时田同
  百二十五军制作舎
  成元年三月作丘甲
  以上书作丘甲者一周制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军政起于井而成于甸故周官谓甸为乘其车人卒伍之数皆以甸为率也鲁至成公以齐难故创制益兵遂毁甸赋而以丘赋与郑子产作丘赋同故曰作丘甲不曰赋者其制以甲士为主也然损益之数不可考矣
  襄十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
  昭五年春王正月舎中军
  以上书作三军者一舎中军者一吴氏曰周制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用众之法无过家一人凡一成之地六十四井出赋公田外有五百一十二夫是为一旅之众二十五成有二十五旅是为一军之众大国之地百成除二十五成为大夫采邑等用其七十五成之众即三军也鲁地方百里其初封之时有三军后舎其一军止有二军作三军者复旧制也然其时三家专国非有意于复旧也但借改作之名而分公室之民为私家之民分民既定则复舎中军矣
  百二十六加赋税
  宣十五年秋初税亩
  哀十二年春用田赋
  以上书初税亩者一用田赋者一通一井言之曰田去公田言之曰亩税亩者以亩为率也古者井田之法十取其一虽曰井九百亩八家同养公田为九一而助然八家庐舎各二亩半于公田中取之已去二十亩故穀梁谓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家各私百亩公田十亩而已则其实亦十一也至宣公又履其私田之亩复十取其一故哀公曰二吾犹不足则十取二自宣公始也田赋者以田为赋也哀公时既以二为不足故用一井之田为率以敛财物韦氏杜氏皆谓赋其马牛盖以古者赋与税异也然韦氏本贾侍中云周制十六井赋戎马一疋牛三头一井之田而欲出十六井之赋陈氏亦谓使井出丘赋皆本左传孔子云以丘亦足矣以丘对田为说杜氏谓上赋之法因其田财通出马一疋牛三头今欲别其田及家财各为一赋则是以田对财为说未知孰是但外传又载孔子云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其远迩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大而议其老㓜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刍缶米不过是也此与左传自不同则当时加赋之制不可考矣
  百二十七分器失得
  定八年冬盗窃宝玉大弓 九年夏得宝玉大弓以上宝玉大弓书盗窃者一书得者一公羊传曰国宝也丧之书得之书苏子由曰宝玉大弓鲁之分器也
  百二十八肆大眚
  庄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以上肆大眚一吴氏曰肆大眚则罪之不当赦者亦赦之也故书
  百二十九书乱亡不由赴告
  昭二十八年夏王室乱
  僖十九年冬梁亡
  以上王朝乱一国亡一不由赴告据昭二十二年传叔鞅归言王室乱说见辞从主人篇
  百三十阙文
  隐二年冬纪子帛莒子盟于密程子曰阙文也春秋未有外大夫在诸侯上者当曰纪侯某伯莒子盟于密陈氏曰子帛裂𦈡字盖杜氏意之学者遂以驳左氏误矣
  桓四年阙秋冬 七年阙秋冬○以上并阙二时事 十四年夏五阙月字并所系事来盟著例不月知非止阙月字 十七年葬蔡桓侯杜氏曰称侯盖谬误吴氏曰虽子男之君未有以谥配爵者或谓能请谥非也
  庄二十四年冬郭公
  昭十年阙冬字 三十一年冬黒肱以滥来奔阙邾字定六年冬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何忌阙何字 十四年阙冬字
  以上阙文凡九处三传同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盖夫子平日之言史有阙文尚矣公羊传曰在侧者曰子苟知之何以不革曰如尔所不知何以为修春秋时语也春秋存䇿书之大体阙文不革示不唯无所损而亦不能益故虽笔削时史而无嫌及其一笔一削万变不齐而所谓䇿书大体者自若故曰非圣人莫能修之
  百三十一日月差缪
  隐元年王正月长历正月辛巳朔大衍历正月辛亥朔大庚申冬至程氏公说曰自三统至钦天正月朔或辛亥或庚戌壬子视大衍历前后差一日以传五月辛丑十月庚申考之则正月朔非辛亥故杜预迁就以辛巳为朔若从辛巳则冬至不在正月意者差闰只在今年而杜氏考之不详尔孔氏曰古历十九年为一章章有七闰入章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九年闰三月十一年闰十一月十四年闰八月十七年闰四月十九年闰十二月此据元首初章若于后渐积馀分大率三十二月则置闰不必恒同初章闰月僖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治历者皆以彼为章首之岁杜为长历置闰䟽数无复定凖凡为历者闰前之月中气在晦闰后之月中气在朔僖五年正月朔旦冬至则四年当闰十二月也杜长历僖元年闰十一月五年闰十二月与常历不同者杜以襄二十七年再失闰传云司历过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至哀十二年十二月螽云火犹西流司历过则春秋之世历法错失所置闰月或先或后不与常同杜唯勘经传上下日月以为长历若日月同者则数年不置闰月若日月不同须置闰乃同者则未满三十二月频置闰所以异于常历故释例云春秋日有频月而食者有旷年不食者理不得一一如筭以守恒数故历无有不失也故当修经传日月以考晦朔以推时验未必得天盖春秋当时之历也今案长历得失孔氏言之已详据传昭二十年二月日南至则冬至差一月在周历不足为异长历于当时之历未必尽合然杜氏考经之志学者不可不知也 二年八月庚辰长历八月壬寅朔无庚辰庚辰七月九日闰十十二月大衍历是年闰十一月三年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三月庚戌 四月辛卯八月庚辰 十二月癸未大衍历二月己亥大三月己巳小日食庚戌在四月
  辛卯在五月八月丙申大庚辰在九月十二月甲申大癸未在明年正月长历己巳二月朔日食孔氏曰汉书律历志载刘歆三统之术以为五月二十五分月之二十乃为一交以为交在望前朔则日食望则月食交在望后望则月食后月朔则日食交正在朔则日食既前后望不食交正在望则月食既前后朔不食日食者月掩之也日月之道互相出入或月在日表从外而入内或月在日里从内而出外道有交错故日食也朔则交会故食必在朔自隐元年尽哀二十七年积三千一百三十四月唯三十七食杜氏曰日月动物虽行度有丈量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食者今案二历所考春秋日食多不入食限者由历法有踈密入食限而日月复不合者置闰不同故也 四年王二月戊申长历戊甲三月十七日今案前年十二月有癸未则此年二月无戊申凡若此者明是史文差缪 五年长历闰十二月大衍历闰八月 六年五月辛酉大衍历五月庚辰大辛酉在六月 七年长历闰十二月 八年六月己亥 辛亥 七月庚午 九月辛卯大衍历闰四月五月己亥小己亥辛亥在此月六月戊辰大庚午在此月八月丁卯大辛卯在此月九年三月癸酉 庚辰大衍历三月甲午小癸酉庚辰在四月长历是年闰十月十一年七月壬午 十一月壬辰大衍历闰正月七月庚戌大壬午在
  八月十一月戊申大壬辰在十二月
  桓元年四月丁未大衍历四月丙子大丁未在五月长历是年闰十二月 二年王正月戊申 四月戊申长历戊申五月十日大衍历四月庚午大戊申在五月是岁闰九月今案正月有戊申则四月不得有戊申 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大衍历七月癸亥小八月壬辰大朔日食 五年正月甲戌长历正月甲申朔月内无甲戌 己丑大衍历正月乙卯小己卯冬至己丑在二月闰六月 六年八月壬午 九月丁卯大衍历八月乙巳大壬午在九月九月乙亥小丁卯在十月 七年二月己亥大衍历二月壬寅大己亥在三月长历是年闰十二月 八年大衍历闰三月九年五月丁丑大衍历五月乙未小丁丑在六月 十年王正月庚
  大衍历正月乙酉大乙巳冬至庚申在二月闰十一月 十一年长历闰正月 十二年六月壬寅 七月丁亥六衍历六月辛未大壬寅在七月七月辛丑小丁亥在八月 八月壬辰长历八月无壬辰壬辰在七月二十三日 十一月丙戌十二月丁未大衍历十月乙巳大丙戌在此月十一月己亥小丁未在此月 十三
  年二月己巳长历闰正月二月无己巳大衍历闰七月 十四年八月壬申乙亥 十二月丁巳大衍历八月戊子大壬申乙亥在九月十二月丙戌大丁巳在
  十一月朔及明年正月二日 十五年三月乙未 四月己巳大衍历三月乙卯大乙未在四月四月乙酉小己巳在五月 十六年大衍历闰四月 十七年正月丙辰大衍历正月乙亥小壬午冬至丙辰在二月 二月丙午长历丙午三月四日今案五月有丙午六月有丁丑则二月不得有丙午 五月丙午 六月丁丑八月癸巳大衍历五月癸酉小六月壬寅大丙午在六月丁丑在七月八月辛丑大癸巳在九
   十月朔日有食之长历十月庚午朔日食大衍历十月庚子大十一月庚午小朔日食 十八年四月丙子 丁酉长历四月丁卯朔丙子十日丁酉五月朔大衍历四月丁酉大丙子在五月丁酉在六月 十二月己丑大衍历十二月癸巳大己丑十一月二十六日
  庄元年长历闰十月大衍历闰正月 二年十二月乙酉大衍历十二月壬子大月内无乙酉 三年大衍历闰九月 四年六月乙丑大衍历六月癸酉大乙丑在此月长历是年闰四月 六年大衍历闰五月 七年长历闰四月 八年王正月甲午 十一月癸未大衍历正月壬子大己巳冬至甲午在二月十一月戊申小癸未在十二月 九年长历闰八月大衍历闰三月 十一年长历闰三月大衍历闰十一月 十二年八月甲午大衍历八月丙辰小甲午在九月 十四年长历闰五月大衍历闰八月 十七年长历闰六月大衍历闰四月 十八年王三月日有食之长历三月癸未朔不入食限大衍历三月癸丑大四月癸未小五月壬子大日食宋刘孝孙同沈氏括曰春秋日食三十六后世历家推验精者不过二十六本朝卫朴得三十五独庄十八年三月古今筭不入食法 二十二年七月丙申大衍历七月戊午大丙申在八月闰十月 二十四年八月丁丑 戊寅大衍历八月丙午大丁丑戊寅在九月长历是年闰七月 二十五年五月癸丑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大衍历五月壬申大六月壬寅小癸丑在六月闰月辛未大日食 二十八年王三月甲寅大衍历二月丙辰大闰月丙戌小甲寅二十九日长历是年闰三月甲寅三月晦日 二十九年长历闰二月 八月癸亥大衍历八月辛未大癸亥在九月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大衍历九月辛丑小十月庚午大日食 三十年八月癸亥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大衍历八月辛未大九月辛丑小癸亥在此月十月庚午大日食闰十一月长历是年闰二月 三十二年七月癸巳 八月癸亥 十月己未大衍历七月庚申大八月庚寅小十月己丑小癸巳在八月癸亥在九月己未在十一月长历是年闰三月
  闵元年六月辛酉大衍历六月乙酉大辛酉在七月闰八月 二年八月辛丑大衍历八月戊申大辛丑在九月长历是年闰五月
  僖元年七月戊辰 十月壬午大衍历七月癸酉小戊辰在八月十月辛丑大壬午在十一月长历是年闰十一月 二年大衍历闰五月 五年传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大衍历正月癸未小辛亥冬至二十九日闰月壬子大长历是年闰十二月 七年大衍历闰九月长历闰十一月 八年长历是年又闰十一月 九年七月乙酉长历七月无乙酉八月甲申朔乙酉二日 十年大衍历闰六月 十二年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大衍历三月辛未小五月庚午小日食长历是年闰二月 十二月丁丑长历十二月乙未朔丁丑十一月十二日大衍历十二月丙申大丁丑十一月十一日 十三年大衍历闰二月 十四年八月辛卯大衍历八月丁巳小辛卯在九月 十五年五月日有食之长历五月壬子朔不入食限大衍历四月癸丑大日食五月癸未小 九月己卯晦大衍历九月辛巳小己卯晦在十月闰月庚申小 十七年长历闰十二月十八年五月戊寅大衍历五月乙未大戊寅在六月 八月丁亥长历
  八月癸巳朔丁亥在七月二十四日九月二十五日大衍历闰七月甲子小丁亥在此月二十四日 二十年五月乙巳大衍历五月癸丑大乙巳在六月长历是年闰二月 二十一年大衍历闰四月 二十四年长历闰四月大衍历闰正月 二十五年长历闰十二月 二十六年王正月己未大衍历正月辛巳小壬寅冬至己未在二月闰九月二十七年八月乙巳长历八月无乙巳乙巳九月六日大衍历八月辛未大乙巳九
  月五日 二十九年大衍历闰六月 三十年长历闰九月 三十二年四月己丑 十二月己卯大衍历闰二月乙巳小己丑在三月十二月庚子大己卯在十一月 三十三年四月辛巳 癸巳大衍历三月己巳小辛巳癸巳皆在此月
  文元年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大衍历二月甲午小三月癸亥大日食长历闰三月传曰于是闰三月非礼也孔氏曰汉书律历志云文公元年距僖五年辛亥二十九岁是岁闰馀十三闰当在十一月后今三月已即置闰是嫌闰月大近前也杜以为僖三十年闰九月文二年闰正月故言于历法闰当在僖公末年误于今年置闰嫌置闰大近后也大衍历是年闰十二月 二年王正月甲子 丁丑长历闰正月大衍历正月戊子大己丑冬至甲子丁丑皆在二月 四年长历闰三月大衍历闰八月 六年闰月长历闰十二月程公说曰案历法是年未应闰经书闰月则周闰有所移也 七年三月甲戌 四月戊子大衍历二月己未小甲戌在此月四月戊午大闰月戊子小 八年八月戊申长历闰七月八月戊申晦九月癸酉长历癸酉九月朔大衍历九月甲辰小癸酉十月朔 十二年长历闰十一月大衍历闰十月 十三年五月壬午 十二月己丑大衍历五月壬午朔大十一月庚辰小己丑在此月长历五月壬午朔己丑十一月十日 十四年五月乙亥大衍历四月丁酉大乙亥在此月 十五年大衍历闰六月 十六年长历闰五月十八年五月戊戌 六月癸酉大衍历闰二月四月甲申小戊戌在此月
  五月癸丑大癸酉在此月
  宣二年王二月壬子大衍历正月甲辰小癸亥冬至壬子在此月闰十一月己巳小长历是年闰五月 三年十月丙戌大衍历九月甲子小丙戌在此月 四年六月乙酉大衍历五月庚申大乙酉在此月 五年大衍历闰八月 六年长历闰五月 八年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长历七月乙未朔甲子三十日皆不入食限大衍历闰五月丁酉小十月甲子朔日食程公说曰长历自僖十二年至文元年五年一闰者二四年一闰者三失二闰焉又自文十六年至宣十年四年一闰者三又失一闰焉 九年九月辛酉长历辛酉在八月大衍历八月庚申小辛酉在此月 十年四月丙辰日有食之长历四月丙辰朔是年又闰五月大衍历四月丙辰大日食 十一年大衍历闰正月 十二年六月乙卯长历闰五月大衍历六月癸酉大乙卯在七月 十二月戊寅长历十二月己亥朔戊寅在十一月 十三年大衍历闰九月 十五年长历闰十一月十六年大衍历闰六月 十七年王正月丁未长历丁未在二月初四大
  衍历正月丁丑小丁未二月二日 六月癸卯日有食之长历六月癸卯朔大衍历五月乙亥朔日食六月甲辰大
  成元年长历闰三月大衍历同 二年四月丙戌长历丙戌在五月朔 八月庚寅长历九月甲申朔庚寅七日大衍历八月丙辰小九月乙酉大庚寅六日 三年大衍历闰十一月 四年三月壬申长历壬申在二月是岁闰七月 六年大衍历闰七月 七年八月戊辰大衍历八月丁亥小戊辰在九月长历是年闰八月 九年大衍历闰四月 七月丙子长历七月乙巳朔丙子在八月 十一月庚申大衍历十一月甲戌小庚申在十月长历是年闰十一月 十年五月丙午传六月丙午晋侯卒长历六月庚子朔丙午七日杜氏曰经有日无月大衍历五月辛未小丙午六月七日 十二年大衍历闰正月 十四年十月庚寅大衍历十月乙巳大闰月乙亥大庚寅在此月长历是年闰七月 十七年九月辛丑大衍历闰六月庚寅小九月戊午大辛丑在八月十一月壬申 十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传十一月壬申声伯
  卒范氏曰据十二月丁巳朔十一月无壬申长历壬申在十月五日是年闰十二月传闰月乙卯晦十八年正月甲申晦二月乙酉朔晋悼公即位大衍历闰六月庚寅小十一月丁巳朔日食
  襄二年六月庚辰传七月庚辰郑伯睔卒长历闰四月经庚寅五月十九日六月无庚辰庚辰七月九日大衍历闰三月甲戌小六月壬寅大庚辰在七月 三年六月戊寅长历六月丁酉朔七月丙寅朔戊寅十三日大衍历同 四年王三月己酉传三月陈成公卒长历三月无己酉大衍历三月壬戌大己酉在二月是岁闰十二月 五年长历闰四月 七年十月壬戌大衍历闰八月壬申大九月壬寅小壬戌在此月长历是岁闰十月 九年十二月己亥传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戏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闰月戊寅济于阴阪侵郑杜氏曰以长历参校上下此年不得有闰月戊寅戊寅是十二月二十日疑闰月当为门五日五字上与门合为闰则后学者自然转日为月长历十一月庚寅朔己亥十日大衍历十一月己丑大己亥在此月 十年五月甲午大衍历闰四月丁亥小甲午在闰月长历是年闰十一月 十一年传九月诸侯悉师以复伐郑甲戌晋赵武入盟郑伯郑子展出盟晋侯十二月戊寅会于萧鱼杜氏曰经书秋史失之今案经传时月互异者不一或史即赴时书之或传所据载籍讹舛不与经合若诸侯之会无国不记故传于此年之事自四月己亥以后所书日月甚详经书七月己未盟于亳城北后有公至自会楚子郑伯伐宋二事则诸侯再伐郑在九月经例不书月传固与经不异郑受伐乃使良霄如楚诸侯观兵郑东门郑人行成又晋郑交莅盟已不得复在九月况莅盟后始退师为萧鱼之会岂复一月中事乎盖下文冬字当在会于萧鱼上不知何由致误也 十三年大衍历闰正月长历闰八月 十五年八月丁巳日有食之长历七月丁巳朔日食大衍历同 十一月癸亥大衍历闰十月乙卯癸亥在闰月 十六年三月戊寅 五月甲子大衍历二月癸丑小戊寅在此月四月壬子大甲子在此月长历是岁闰十月 十八年大衍历闰六月 十九年七月辛卯 八月丙辰大衍历七月癸巳大八月癸亥小辛卯在六月丙辰在七月长历是年闰九月传五月壬辰晦齐灵公卒杜氏曰光定位而后赴 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大衍历闰二月甲申小九月庚戌朔日食十月庚辰朔日在黄道角四度弱非食限长历是年闰八月 二十三年大衍历闰十二月 二十四年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大衍历七月甲子朔日食八月癸巳朔日在黄道星二度弱非食限长历是年闰三月孔氏曰二十一年九月十月频月日食此年七月八月频月日食凡交前十五度交后十五度并是食竟去交远则日食渐少去交近则日食渐多正当交则日食既若前月在交初一度日食则至后月之朔犹在交之末度未出食竟月行天既匝来及于日或可更食若前月日在交初二度以后则后月复食无理今七月日食既而八月又食于推步之术必无此理刘炫以为日月共尽一体日食少则月食多日食多则月食少日食尽则前后望月不食月食尽则前后朔日不食以其交道既不复相揜故也此与二十一年频月日食理必不然疑古书历世遥远转写失真又曰战国及秦历纪全废汉来测候天时始造其术刘歆以为五月二十三分月之二十五日一食空得食日而不得加时汉末会稽都尉刘洪作乾象历始推月行迟疾求日食加时后代修之渐益微密推步日食莫不符合但无频月食法故为历者皆一百七十三日有馀而始一交会未有频月食者汉书高祖即位三年十月十一月晦日频食则日有频食之理今案日月交会有常而积久不能无小变动如历家论日短景长日长景短日或失其常度则虽巧历有不能尽其变者汉文帝三年十月晦十一月晦并日食是汉初三十年中频食者再后此乃未有此固不可以常理推也孔氏于襄二十四年从刘炫之说以频食为经文转写失真与隐三年正义自相违失杜注之旨 二十五年八月己巳传秋七月己巳同盟于垂丘长历八月戊子朔无己巳大衍历同今案六月有壬子则八月不得有己巳二十六年传三月甲寅朔长历闰十二月大衍历闰八月 二十七年冬十
  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传曰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杜氏曰斗当建戌而在申故知再失闰也若是十二月则为三失闰故知经误文十一年三月甲子至今年七十一岁应有二十六闰今长历推得二十四闰通计少再闰今案传上书六月丁未朔至壬申七月戊寅至乙酉九月有庚辰辛巳则乙亥为十一月朔长历十一月乙亥朔日食大衍历同 二十八年十二月乙未长历十二月戊戌朔无乙未二十二日己未恐己误作乙传十二月乙亥朔误大衍历十二月己亥小二十一日己未今案是月有甲寅则不得有乙未故刘氏以为当是闰月 二十九年长历闰八月大衍历闰五月
  昭元年六月丁巳大衍历闰正月庚戌大五月戊申大丁巳在此月 十一月己酉长历十一月乙亥朔己酉十二月六日传十二月甲辰朔是年闰十二月 三年大衍历闰九月 四年长历闰四月 六年长历闰七月大衍历闰六月 八年十月壬午大衍历十月丙申小壬午在十一月长历是年闰八月 九年大衍历闰三月 十年七月戊子长历七月庚寅朔无戊子 十一年大衍历闰十二月 十二年三月壬申长历是年闰正月三月无壬申 十三年四月传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氏杜氏曰癸亥五月二十六日经书四月误 十四年大衍历闰七月 十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大衍历五月丁巳大朔日食长历是年闰九月 十七年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大衍历五月丙午朔大日食黄道娄四度闰月丙子小六月乙巳大非食限甲戌九月朔 十八年长历闰正月 二十年传王二月日南至三统历正月己丑朔旦冬至杜氏曰是岁朔旦冬至之岁也时史失闰闰更在二月后故传于二月记南至日以正历也大衍历正月辛酉小己丑冬至闰二月庚申小长历是年闰八月与传合 二十一年七月壬申朔日有食之大衍历七月丙子小闰十月甲戌大十二月癸酉大朔日食黄道箕四度半彊 二十二年冬十月传十一月乙酉王子猛卒杜氏曰乙酉在十一月 十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长历十一月小甲戌朔传乙酉十二日己丑十六日十二月大癸卯朔传庚戌八日闰月癸酉朔传辛丑二十九日杜氏曰此月有庚戌又以长历推校前后当为癸卯朔书癸酉误孔氏曰庚戌上去癸酉三十七日若此月癸酉朔其月不得有庚戌又传十二月下有闰月辛丑辛丑是壬寅之前日二十三年传曰正月壬寅朔二师围郊则辛丑是闰月之晦也又计明年正月之朔与今年十二月中有一闰相去当为五十九日此年十二月当为癸卯朔经书癸酉明是误也大衍历闰十月甲戌大 二十四年八月丁酉大衍历八月甲子小丁酉在九月今案五月朔乙未则八月不得有丁酉长历丁酉九月五日 二十五年九月己亥 十月戊辰 十一月己亥大衍历六月己丑小八月戊子小九月丁巳大十月丁亥小十一月丙辰大己亥在八月戊辰在九月又己亥在十月长历是年闰十二月 二十八年四月丙戌大衍历闰三月癸酉小丙戌在闰月长历是年闰五月 三十年六月庚辰大衍历五月庚申大庚辰在此月闰十二月丁巳小长历是年闰五月
  定元年大衍历闰八月 二年五月壬辰大衍历四月丁卯大戊辰在此月长历是年闰五月 四年长历闰七月大衍历闰四月 七年三统历正月己巳朔冬至殷历庚午朔大衍历正月庚子大己巳冬至闰月庚午小 八年长历闰二月 九年大衍历闰十月十年长历闰六月 十二年十月癸亥 十一月丙寅朔
  日有食之大衍历闰七月戊戌小九月丁酉小癸亥在此月十月丙寅大日食长历是年闰十一月十四年长历闰十二月 十五年二月辛丑大衍历正月甲申小辛亥冬至
  辛丑在此月闰三月壬子大 五月辛亥长历五月辛亥朔大衍历同 九月辛巳长历九月己酉朔无辛巳辛巳十月三日大衍历同今案八月朔庚辰则九月不得有辛巳哀二年长历闰十一月大衍历阙 五年九月癸酉大衍历闰八月辛巳小癸酉在闰月长历是年闰十月 七年长历闰十二月 八年大衍历闰五月 十年长历闰五月 十一年大衍历闰正月 十二年十二月螽传仲尼曰火犹西流司历过也杜氏曰周十二月今十月是岁应置闰而失不置虽书十二月实今之九月 十三年大衍历闰九月 十二月螽杜氏曰实十一月 十四年长历闰二月以上长历考春秋日月失三十六日朔三晦二其经传上下所书日月有可证据者明是史文差缪日食不入限者四频月食者二大衍历失一百二十六日朔三日食不入限十七先一月者六先二月者二先三月者一先五月者一后一月者六闰月一频月食者二杜氏据左氏传屡讥周历失闰是以长历第前却闰月求与春秋日月相符故所失少大衍历自以三十二月闰率追筭不计与经合否故所失多东周历法无传矣刘歆所緫六历俱非古法也杜氏谓或用黄帝以来诸历推经传朔日皆不合所谓鲁历亦不与春秋相符疑来世好事者为之凡经传有七百七十九日汉末宋仲子集七历以考春秋鲁历得五百二十九失二百五十日是不与春秋相符也大衍历合朔议曰春秋日食有甲乙者三十四殷历鲁历先一日者十三后一日者三周历先一日者二十二先二日者九其伪可知矣然大衍历视长历朔每差一月亦有差二月者其日月得失本非所以释经也传除释经日外别记三百一十六日长历推无月者二其不合者六日而已是固不容以闰率议之但长历视大衍历少六闰自隐二年至宣十年三失闰自成末年至春秋之终复三失闰果若是四时寒暑皆当反易不但以申为戌而已恐周历虽差未必如是之缪案经传有旷数年不书日者前后屡见之长历于此既无所据岂能无失至言顿置两闰以应天正则臆决尤甚故说者疑焉今姑取其所考日月以证史文之误附于阙文后盖三传异师而日月之误不殊有非笔削后转写失真者矣并及大衍历者所以见周历置闰无准致日月不与天合如传所记日南至在二月则虽曰建子而实亥十一月火犹西流则虽曰建戌而实申也然孔子于十二月螽尝讥司历之过而春秋日食不书朔日乃独致辨于交朔之不合者闰馀之失易见而交朔之缪难知易见者有不胜讥而难知者非验诸日食则莫能得其正也春秋存䇿书之大体诸越礼亡法不待辨而明者皆有笔而无削讥之不可胜讥也述作有体要拨乱有先后周礼未亡文武之政布在方䇿春秋之义行君臣父子中国外裔一反于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修废举坠而已






  春秋属辞卷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属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