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史纲目
第一
作者:安鼎福
1760年
第二

起己卯朝鲜箕子元年。尽己未新罗阿达罗王二十六年高句丽新大王十五年百济肖古王十四年。凡一千三百一年。

己卯朝鲜箕子元年。殷太师箕子东来。周天子。因以封之。

箕子。子姓。名胥馀。殷纣之亲戚也。封于箕而子爵。故号箕子。史记注。箕国名。子爵也。一统志云。西华。故箕地。在开封府城西九十里。初。圣师食采于箕。故称箕子。今邑中有箕子台。仕殷为太师。纣为淫佚。箕子谏。不听而囚之。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鼓琴以自悲。及周武王伐纣入殷。命召公释箕子囚。问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王乃问以天道。箕子为陈洪范九畴。见史记及书传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洪范大传而不臣也。史记○东方。初无君长。有神人。降于太白山檀木下。国人立以为君。是为檀君。或曰。名王俭。国号朝鲜。即唐尧二十五载戊辰岁也。按东方古记等书。所言檀君事。皆荒诞不经。檀君首出。必其人有神圣之德。故人就以为君耳。古者神圣之生。固有异于众人者。岂有若是无理之甚乎。其所称桓因帝释。出于法华经。其他所称。皆是僧谈。罗丽之代。尊崇异教。故其弊至此矣。东方。累经兵火。国史秘藏。荡然无存。而僧释所记。得保于岩穴之中以传。后世作史者。闷其无事可记。至或编入正史。世愈久而言愈实。使一区仁贤之方。归于语怪之科。可胜叹哉。若是不经之说。一切不取。庶欲洗刷袭谬之陋习尔。夫先王制礼。祀典最严。今文化县九月山。有三圣祠。自胜国至本朝。祭桓因,桓䧺,檀君。檀君祭之固当矣。因䧺亟去勿疑。非其鬼之祭。此类是也。教民编发盖首。君臣,男女,飮食,居处之制。自此始焉。初。冀州东北之地。东夷居焉。尧德广被。卛皆归化。贡其皮服。舜摄政。置幽营二州。羁属诸夷。按辽地。古初为东夷之地。故禹迹所及。至于右碣石。而曰。岛夷皮服。岛夷。指我东也。我东地形。三面阻海。其状如岛。故汉书朝鲜在海中越之象。是也。尧舜之际。德教渐敷。东夷归化者益多。故以冀州东北之地。为幽州。今辽河以西是也。以青州东北越海之地。为营州。今辽河以东是也。圣人之治。务德不务广地。此盖如后世羁縻州要以系属夷貊而已。夏禹即位。会诸侯于涂山。檀君。遣子夫屡入朝。至商王武丁八年甲子。入阿斯达为神。在位一千十七年。寿一千四十八云。崔氏溥曰。唐虞至夏商。世渐浇漓。人君享国。久长不过五六十年。安有檀君。独寿千四十八年。以享一国乎。知其说之诬也。前辈。以为传世历年之数。此说近理。近世权近。入觐天庭。太祖命赋诗。以檀君为题。近诗曰。传世不知几。历年曾过千。时以近言为是。○檀君初都平壤。后徙白岳。檀君薨后一百九十六年。此年数。当系于檀君子孙。而箕子东封。○初。东方夷有九种。曰𤱶夷,方夷,干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卛皆土着。天性柔顺。喜飮酒歌舞。或冠弁衣锦。器用俎豆。夏后太康失国。夷人始叛。及后相即位。征𤱶夷。明年又征黄夷。七岁。干夷𤱶夷。宾于夏。少康以后。夷人始服王化。方夷来宾。自是献其乐舞。后槐三岁。九夷宾于夏。后泄即位。命𤱶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始加爵命。后发元岁。诸夷宾于王门入舞。桀之乱。𤱶夷入居邠,歧之间。桀为暴虐。诸夷多内侵。殷汤革命。伐而定之。仲丁六祀。又有蓝夷复叛。自是诸侯。或服或叛。及武乙。东夷寖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所谓徐夷是也。周初。封商大师国于朝鲜。时管蔡叛周。招诱淮夷作乱。周公征定之。其后徐夷僭号。穆王命楚灭之。至楚灵王会申。亦来同盟。后越迁琅瑘。遂陵暴诸夏。侵灭诸小国。秦幷天下。其淮泗夷。皆散为人户。于是。东夷之入居中国者皆尽。按或问。东夷古初种落寔繁。地别号殊。未必皆在我疆则子之编于此者。何也。曰其种。虽不一。而其地。要不出辽沈内外之地。檀氏亦安知非九夷之一乎。大抵东方。木气胜而多仁。故两汉书皆云。东夷天性柔顺。其言与我人。资性相符。尤为可信。且尧舜之际。幽营在其治内。檀君与尧幷立。跨居鸭绿内外。去圣人之化不远。是以其冠弁俎豆。有中夏之风。而箕子东来。又施仁贤之化。夫子之浮海欲居。盖以是也。班范颜籕之言。岂欺我哉。后汉书及通典东夷传。论九夷始末。故今附于此。以备掌故之资。

都平壤。○筑城郭。○施八条之教。

箕子之来。中国人随之者五千。诗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之流。百工技艺。皆从焉。初至。言语不通。译而知之。教民礼义。使知中国之制。父子君臣之道。设禁八条。其略。相杀偿以命。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为其家奴。女为婢。自赎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娶无所售。是以其民不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其民飮食以笾豆。崇信让笃儒术。酿成中国之风教。以勿尚兵斗。以德服强暴。邻国皆慕其义归附。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汉书凾虗子补宋范晔曰。箕子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邑无淫盗。门不夜扃。回顽薄之俗。就宽略之法。行数百年。故东夷。通以柔谨为风。异乎三方。仲尼以为可居。亦徒有以焉尔。若箕子之省简文条而用信义。其得圣人作法之原矣。唐柳宗元曰。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玆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当纣之时。大道悖乱。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经。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彜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卛是大道。聚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李氏晬光曰。箕子八条。只有三条。或疑幷五伦为八云。按汉书。所称八条而只举三条。三条即洪范八政中司冦事也。箕子为治。必不舍洪范而他图。八条恐指八政而言也。

定田制。教民田蚕。

箕子用殷田制。教民以田蚕织作。井田遗址在今平壤府南外城内不三年。民皆向化。礼俗以兴。朝野无事。人民欢悦。以都邑之江。比黄河。以其山。比嵩山。即大同江。永明岭。作歌颂祷其德。韩氏百谦曰。余到平壤。见箕田遗制。阡陌皆在。整然不乱。古圣人经理筹画。变夷为夏之意。犹可想见。其田形畒法。与今孟子所论井字制不同。其中含球正阳两门间区画。最为分明。其制皆为田字形。田有四区。区皆七十畒。大路之内。横而见之。有四田八区。四田四象之象耶。八区八卦之象耶。八八六十四。正正方方。其法象先天方图。噫此盖殷制也。孟子。殷人七十而助。七十畒。本殷人分田之制。箕子殷人。其画野分田。宜仿宗国。其与周制不同。无疑矣。惟玆阡陌。数千年来。变革改正。难保其不差尺寸。而其大略。界区以一畒之路。界田以三畒之路。其三方九畒大路。由城门达之永归津头。似是往来通衢。而非专为田间阡陌而设。然其必以十六田六十四区为一甸。则亦不无界限之意。自此以外。田界之路。或有侵耕失古处。则后人未知制作本意。必以三畒为准而正之。无复有大中之分。八卦法象。虽不可寻。而其以七十畒为一区。四区为一田。两两相幷而去。则尽一野皆同矣。按班史刑法志云。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甸有六十四井云云。其井邑丘甸之名。虽用周制。而以四起数。四四成方。与此吻合。班氏之学甚博。或恐有所沿袭来历也。其尖斜欹侧。不能成方处。或一二田。或一二区。随其地势以为之。此则乡人传称为馀田云。虽周家井田之制。其地。难得如绳直准平。而其不成处。不可弃而不用。则恐其制不得不如此也。其公田庐舍之制。虽不得考。然其制田。既非井字之形。则孟子所谓中有公田。八家皆私百畒之制。已迳庭矣。意者殷之时。虽田于野而其庐舍。未必在田傍。或皆聚居村落城邑之中。其公田。亦都在一隅之地。未必介在私田之中。粪耕耘获之际。远近不同。民有病者。且人文渐备。吉㐫礼缛。七十畒。为不足于养生送死之资。故姬周之有天下也。顺天因人。增为百畒。且制井田之法。八家同井。中置公田。

壬午四年。箕子朝周。

箕子。以素车白马。殷人尚白也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不可。欲泣为近妇人。乃作麦秀诗以歌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殷人闻之。皆为流涕。竹书史记补宋曾巩曰。武王克商。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曰朝周者。所谓于周为客也。按洪范一篇。言王访于箕子。则王就而见之。不敢屈也。箕子称武王。曰而曰汝。而自称我。终不臣周也。然则曷为受封而朝周乎。曰武王之封。固在箕子去之之后。犹以客礼待之。故箕子。亦朝周而不惮。曾氏之说是矣。尚书大传。麦秀歌以为微子所作。与史记不同。此未可详。而竹书记年。武王十六年。箕子朝周云。则箕子之朝周信然矣。且以左传证之。僖公十五年。秦穆公曰。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箕子若不朝周。则此言。何为而作。彼西戎之君。亦何以闻之乎。

戊午四十年。箕子薨。

寿九十三。葬平壤北兔山。卞氏季良曰。箕子。武王之师也。武王。不以封于他方。而于我朝鲜。朝鲜人亲炙。君子得闻大道之要。小人得蒙至治之泽。其化至于道不拾遗。此岂非天厚东方。畀之仁贤。以惠斯民。而非人所能及也。井田之法。八条之约。炳如日星。吾邦之人。世服其教。后之千祀。如生其时。愀然对越。自有不得已者矣。李氏廷龟曰。天生蒸民。必降圣贤。作之君作之师。遂其生立其教。羲轩尧舜之教中土是已。我东虽僻。亦天民也。而曰自檀君。人文未彰。倘微箕子之教。终为左衽之俗。箕子之教东方。犹羲轩尧舜之教中土。有不得而已者。此非天意欤。按皇天。眷佑我邦。太师东来。笃我以彜伦。教我以礼乐。使人沦肌浃骨。涵育于大化之中。虽其迹已远。其言已湮。而民之受教而服习者。历千祀而不泯。倾覆于四郡二府之际。夷于三国。佛于罗丽。而其礼义之根于心者。则愈久不替。是以圣人。有欲居之意。前史有君子之称。岂徒然哉。莫非太师之教使然也。东人之不知其所以然。犹鱼游于水而不知赖水以生也。当时制作。虽无传者。而今我人。大冠白衣。妇女之首餙。说者谓殷之遗制。其或信然也。

壬戌朝鲜年代纪年无考○孔子卒于鲁。

春秋之际。王室微弱。诸侯争强。孔子伤天下之无贤君也。叹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后又曰。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戊戌朝鲜年代纪年无考○燕伯僭称王。侯欲伐不果。亦称王。

箕子薨。子孙世君东方。而年代无考。至是。燕易王僭号。欲东略地。朝鲜侯。欲兴兵伐燕。以尊周室。大夫礼。谏之乃止。使礼西说燕。燕亦止不攻。侯复称王。文献通考。魏略补。○按是时。周为共主而燕伯称王。其罪当伐。朝鲜侯。眇然在荒服之外。欲举问罪之师。其意大矣。然而无桓文之才。列国之助。不量其力。挑祸邻国。则义声未彰。而必先受祸。大夫礼之谋国。亦可谓忠矣。且问燕之罪。以其僭号而末乃尤而效之。其尊周之心。果安在哉。

庚辰朝鲜年代纪年无考○王否。服属于秦。寻薨。子准立。

初。朝鲜称王。其后子孙稍骄虐。燕将秦开。尝质于东胡。胡甚信之。归以袭破东胡。攻朝鲜西方。取地一千馀里。至满潘污为界。朝鲜始弱。及秦幷天下。王否畏秦。遂服属于秦。不肯朝会。否。箕子四十世孙也。寻薨。子准立。文献通考魏略补。

辛巳王准元年。

壬辰十二年。燕齐赵民来投。

始全燕时。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及二世立。天下大乱。燕齐赵民愁苦。稍稍亡归朝鲜者。数万口。汉书。文献通考补。○按此中国人来投之始。中国有变一隅。东韩常为逃难之所。历世皆然。此诚安危之机也。处置得宜则莫非我民。若失其道。易以生变。处之当如何。散处州郡。安其田业。简其才勇。编之行伍。拔其豪俊。授以职任。使不失所而已可也。若失于节制。使之聚而成群。则饥附饱飏。喜怒易生。而至于难制矣。此时秦乱。燕齐赵民之来投者。数万口。后日卫满来降。封之百里。令守西边。满以亡命鸷悍之姿。拥数千之众。而诖诱前来数万失所之民。如之何不群然影从也。箕王处失其宜。终以灭亡。可为后来之戒。

戊戌十八年八月。北貊致枭骑。助汉伐楚。

貊。东夷国名。

己亥十九年。与汉。以𬇙水为界。

汉既定天下。以卢绾为燕王。以燕所筑辽东障塞。为远难守。复修辽东古塞。至𬇙水为界。汉书补。

丙午二十六年。燕人卫满来降。拜为博士。守西鄙。

汉燕王卢绾。反入㐫奴。卫满亡命。聚党千馀人。推䯻蛮夷服。东走出塞。渡𬇙水来降。说王求居西界故秦空地上下障。与诸亡命。为国藩屏。王信宠之。拜为博士。赐以圭。封之百里。令守西边。汉书。文献通考。魏略补○按以小事大。以弱服强。以夷狄归中国。此不易之定理也。我东。地偏国小。昵近中华。唯不失大国之援。然后可以自存矣。卫满聚党数千人。乘乱出奔。则是中国之叛民也。王。乃容受叛民。使守西鄙。欲与大邦为雠。幸以此时。天下新定。吕后志在休养。故不至用兵。若遇如汉武者。即不待卫满之叛。而问罪之师。亦必东驾矣。

戊申二十八年。朝鲜王卫满元年。○是岁僭国一。卫满。叛袭王都。王南奔。满。称朝鲜王。都王俭城。

满居西鄙。诱亡党稍众。乃遣人诈告王。言汉兵十道至。求入宿卫。遂还攻王。王与满战不敌。将其左右宫人。及馀众数千人。南奔马韩。自箕子至准四十一世。凡九百三十年而失国。崔氏曰。箕子。以明畴之学。高不臣之志。敛以东归。敷八条之教。行井田之制。其深仁厚泽。足以固结民心。而寿国脉于绵远矣。吾东方礼俗之美。闻于天下。夫子有欲居之志。汉史称仁贤之化。唐书美君子之国。宋朝以为礼乐文物之邦。涵虗子亦曰。诗书仁义之国。则吾箕子过化存神之妙。惠我东方者。历千万祀而如一日也。惜其载籍不传。文献无征也。○满击破朝鲜。稍役属真番,朝鲜诸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俭。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约满为外臣。保塞外。以故满得以兵权财物。侵降其傍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地方数千里。汉书补。○按史记及前汉书。始立朝鲜传。又按或言卫满。是中国之人。不系朝鲜臣子。则不当在篡贼之例云。此言不是。史既云满来降。又云以满。拜为博士。又云求入宿卫。其臣事之迹明矣。亦梁侯景之流也。纲目于侯景。曷尝不以篡贼待之耶。通鉴。与檀箕幷称三朝鲜。有若德同义均者然。其义误矣。

王。攻破马韩。都金马郡。今益山郡也。

王南奔。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是为武康王。今益山五金寺峯西。有双陵。高丽史云。后朝鲜武康王及妃陵也。俗号永通大王陵。又箕准城。在龙华山上。准。王马韩。不与朝鲜相往来。其子友亲。留在国。因冒姓韩氏。○韩地在朝鲜东南海上。其种有三。曰马韩。曰辰韩。曰弁辰。即卞韩也。晋梁二书作卞韩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地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地北与秽貊。南近倭。弁辰在辰韩之南。亦有十二国。地近倭。凡七十八国。大者万馀户。小者数千户。各在山海间。皆古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今未详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来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言语有类。秦人或谓之秦韩。其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袭。不得自立为王。明其为流移之人也。弁辰不知其始祖。属于辰韩。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衣服居处。与辰韩同。言语风俗相似。号三韩。后汉书杜氏通典补韩氏百谦曰。我东方。在昔自分为南北。其北。本三朝鲜之地。后为高句丽。其南。乃三韩之地。后汉书云。弁韩在南。辰韩在东。马韩在西。其指三韩地方。亦已详矣。后赫居世。为辰韩所推。而新罗始焉。温祚。灭马韩。而百济兴焉。首露据辰韩南界。伽倻之南。智异之东。皆其所有。疑即弁韩之地也。然则南自南。北自北。本不相搀入。虽其界限。不知的在何处。而恐汉水一带。为限隔南北之天堑也。林氏象德曰。是时朝鲜既亡。三韩洪荒。人民随地聚居。各为部落。间有䧺长。皆称曰国。三韩所统无虑七十馀国。朝鲜濊貊之间。小国不可殚记。自新罗肇兴。数十年间。高句丽起于𬇙北。百济起于汉南。而诸小国或降或灭。皆为三国郡县。按后汉书。及三国魏志。始立三韩传。文献通考曰。马韩人。知田蚕作绵布。出大栗如梨。有长尾鸡长五尺。邑落杂居。亦无城郭。作土室形如冢。开户在上。不知跪拜。无长幼男女之别。不贵金宝锦罽。不知骑乘马牛。惟重缨珠。以缀衣为餙。又悬颈垂耳。大卛皆魁头露紒。布袍草履。其人壮勇。少年有筑室作力者。辄以绳贯脊皮。缒以大木。嚾呼为健。常以五月。祭鬼神。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又立苏涂。建大木。以悬铃鼓。事鬼神。苏涂之义。有似浮屠。其南界近倭。亦有文身者。其国各有帅。大者自名为臣智。其次为邑借。散在山海间。无城郭。有爱襄国,牟水国,桑外国,小石索国,大石索国,古诞者国,臣𣸣沽国,伯齐国,速卢不斯国,优休牟涿国,古离国,怒蓝国,月支国,咨离牟卢国,素谓干国,古爰国,莫卢国,卑离国,占离卑国,臣衅国,支侵国,狗卢国,卑弥国,监奚卑离国,古蒲国,致利鞠国,冉路国,儿林国,驷卢国,内卑离国,感奚国,万卢国,辟卑离国,旧斯乌旦国,一离国,不弥国,友半国,狗素国,捷卢国,牟卢卑离国,臣苏涂国,莫卢国,古腊国,临素半国,臣云新国,如来卑离国,楚山涂卑离国,一难国,狗奚国,不云国,不斯𣸣邪国,爰池国,乾马国,楚离国。凡五十馀国。大国万馀家。小国数千家。摠十馀万户。臣智。或加侵呼臣云遣支报安邪踧支𣸣臣离儿不例拘邪秦支廉之号。其官有魏卛善,邑君,归义侯,中郞将,都尉,伯长侯。○辰韩。其俗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冦。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诸小邑。各有渠帅。大者名臣智。次有险侧。次有樊秽。次有杀奚。次有邑借。皆其官名。土地肥美。宜五谷。知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嫁娶以礼。其俗男女有别。以大鸟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飞扬。国出铁。韩秽倭皆从取之。诸市买皆用铁。如中国用钱。又以供给二郡。俗喜歌舞飮酒鼓琴瑟。其瑟形如筑。弹之亦有音曲。儿生便以石压其头。欲其匾。故辰韩人皆匾头。男女近倭。亦文身。便步战兵仗。与马韩同。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弁辰。亦有城郭。衣服居处。与辰韩同。言语风俗相似。祠祭鬼神有异。施灶皆在户西。其人形皆长大美发。衣服㓗净。而刑法严峻。其国近倭。故颇有文身者。辰弁二国。有已柢国,不斯国,弁弥离弥冻国,弁接涂国,勤耆国,难弥离弥冻国,弁古资弥冻国,弁古淳是国,冉奚国,弁半路国,弁乐奴国,军弥国,弁军弥国,弁弥乌耶马国,如湛国,弁甘路国,户路国,州鲜国,马延国,弁狗邪国,弁走漕马国,弁安邪国,弁渎卢国,斯卢国,优中国。合为二十四国。大国四五千家。小国六七百家。摠四五万户。○此为二十五国。恐军弥国叠录也。

己酉马韩王箕准元年。

癸丑马韩卫氏朝鲜秋。濊君南闾降汉。汉置沧海郡。

濊。亦朝鲜之地。汉令彭吴开道。通濊貊朝鲜。濊君南闾卛男女二十八万口。诣辽东内属。帝以其地为沧海郡。濊国古城。在今江陵府东。○汉书补○后汉书。始立秽传。

按。此中国置郡之始。山川区别。风气殊异。嗜欲不同。言语不通。圣人因时设教。所以达其志。而通其俗也。我东。与中华山川隔绝。是天生别区。不可列于中国之郡县明矣。是以唐虞三代之际。惟闻贡其皮服献其乐舞。羁縻之而已。未闻并呑割裂。必欲为中国之地。而后已也。汉武帝穷兵黩武。惟事四夷。地虽广而德不务。威虽加而惠不畅。徒弊中国。得不补失。顾何益哉。沧海郡建未几而罢矣。四郡建未几而合矣。玄菟移郡治矣。乐浪省东部矣。力不能守。而举措颠倒。徒为夷濊之所笑。岂不为中国羞哉。后日唐高宗欲县丽济。元世祖亦置行省。大明太祖将置铁岭卫。皆欲袭汉武之侈心。而未达古圣王之道者也。

乙卯马韩卫氏朝鲜汉罢沧海郡。

汉丞相公孙弘。以罢敝中国。奉无用之地。谏罢之。汉书补。

壬申马韩朝鲜王右渠朝鲜王右渠。杀汉辽东都尉涉何。

卫满卒。传子。及孙右渠。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辰国欲上书见天子。又壅阏不通。是岁。汉使涉何诱右渠。终不肯奉诏。何去至界上临𬇙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帝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㤪何。发兵袭攻杀何。按辰国者。马韩也。通典曰。箕准逐马韩王。自立为辰王是也。东方自檀君立国。专心事大。至于箕子。白马朝周。后君亦欲伐燕。以尊周室。至此已为刘汉。而一脉拱北之诚。终始不懈。此东人之所以见称于中国。而亦能保守邦域者也。至于卫氏。与檀箕。䂓模自别。而旋致覆灭。由不得其术故也。

夏六月。汉伐朝鲜。

帝募天下死罪为兵。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左将军荀彘。出辽东。汉书补○按。我东。三边环海。一隅连陆。诚四面受敌之国也。东南缘海。接近倭域。乘船冦掠。无所不到。又与中国失和。则陆从辽碣。水由渤海。汉魏隋唐之事。可鉴也。知此意。则海防边圉之策。当加之意。而要不使挑衅而致变也。

癸酉马韩是岁卫氏朝鲜亡春三月。汉军围王俭城。夏。朝鲜人。弑其君右渠出降。大臣成己死之。卫氏亡。

汉兵入朝鲜境。朝鲜王右渠。发兵拒险。杨仆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俭。右渠城守。窥知仆军少。即出城击仆。仆军败散。遁山中十馀日。稍求退散卒复聚。荀彘击朝鲜𬇙水西军。未能破。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诱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军䭪。人众万馀持兵方渡𬇙水。使者及荀彘。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令人无持兵。太子亦疑使者荀彘诈杀之。遂不渡𬇙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山。彘破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杨仆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坚城。数月未能下。彘所将燕代卒多劲悍。仆将齐卒已尝败亡困辱。卒皆恐将心惭。其围右渠。常持和节。彘急击之。朝鲜大人。乃阴间使人私约降。仆往来言尚未肯决。彘数与仆期战。仆欲就其约不会。彘亦使人求间隙。降下朝鲜。朝鲜不肯心附仆。以故两将不相能。按。自古两将出师邀功绝域。未有能和者。故朝鲜能间之。而两将终不能保其功名。彘心意。仆前有失军罪。今有朝鲜私善。而不能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天子。以两将围城乖异。兵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征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彘曰。朝鲜当下。久之不下者。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遂亦以为然。乃以节召仆入彘营计事。即命彘麾下执仆幷其军。以报天子。天子诛遂。彘已幷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谿相参按尼谿濊音之反,将军王唊音颊,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幷将战益急。恐不能与战。王又不肯降。按右渠虽亡国之君。亦非等闲人阴,唊,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夏。泥溪相参。使人杀右渠降汉。自卫满至右渠。凡三世八十六年而亡。许氏曰。卫满未有积仁行德。徒以亡人。以诈逐王准。夺之国而幷之。不义甚矣。二世而灭亡。暴得者暴亡。何以传世久长。与檀箕幷哉。○朝鲜已降。独王俭城不下。右渠之大臣成己。复攻汉吏。荀彘。使右渠子长。降相路人之子㝡。告谕其民。杀成己。以故遂定朝鲜。汉书补○按当此之时。国破君亡。大臣内叛。成己独能不恤其身。奋然固守。其视路人辈卖国偸生。忠节伟然。可以为后世人臣之劝矣。汉书云。成己叛复攻吏。又云。诛成己。是敌国之辞。故笔法如此。东国通鉴。因以书之。以为真若有罪者然。何哉。

汉分朝鲜。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乐浪治朝鲜县。今平壤府临屯治东暆县。暆音施。今江陵府。玄菟治沃沮城。今咸镜南道真番在霅县。霅音飒。在胡地。今未详。○幷见地理考封参为𣶩清侯。𣶩音获地在齐阴为狄苴侯。地在汉渤海郡唊为平州侯。在泰山梁父县长为几侯。地在河东㝡以父死颇有功。为涅阳侯。在南阳郡荀彘征至。坐争功相嫉乖计弃市。杨仆。亦坐兵至列口。见地理考当待彘。擅先纵失亡多当诛。赎为庶人。四郡。自内属以后。取吏于辽东。吏见民无闭藏。及贾人往者。夜则为盗。俗益薄。犯禁多至六十馀条。仁贤之化变矣。汉班固曰。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桴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汉书补。

己亥马韩汉。罢真番郡。移玄菟郡于高句丽。合临屯于乐浪。寻置乐浪东部都尉。

初。汉以沃沮地为玄菟郡治。为夷貊所侵。徙郡于高句丽西北。汉高句丽县。在今沈阳之奉天府北。自单大岭今铁岭以东。沃沮濊貊。皆属乐浪。后以境土旷远。复分乐浪之岭东七县。置东部都尉。治不耐城。在今岭东。未详。○后汉书补。

壬戌马韩扶馀君解夫娄。东迁其都。

扶馀国。在玄菟北千里。莫知其先。或曰檀君之后。北徙为扶馀国。以解为姓。初。其王解慕漱。自称天帝子。又号檀君。生子夫娄。夫娄老而无子。按百济温祚。为夫娄庶孙优台之子。则此云无子者可疑。东史之错乱无征。盖如是矣。祭山川求嗣。其所御马至鲲渊。在今胡地未可详有小儿金色蛙形。喜曰。此天赉我令胤乎。乃收养之名曰金蛙。立为太子。其国相。谓夫娄曰。东海之滨有地。土壤腴膏宜五谷。可都也。遂劝王移都。又称东扶馀。按后汉书。及三国志。始立夫馀传。杜氏通典曰。晋时夫馀库有印文。言濊王之印。国有故城名濊城。盖本濊貊之地。其国。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邑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可方二千里。有户八万。东夷之域。㝡为平敞。土宜五谷。不生五果。有宫室仓库牢狱。多山陵广泽。其人性强勇谨厚。不冦钞。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大使。大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户皆为奴仆。诸加别主。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家。会同拜爵揖让升降。有似中国。以腊月祭天。译人传辞。皆跪手据地窃语。用刑严急。杀人者死。没其家人为奴婢。窃盗一责十二。男女淫。妇人妒。皆杀之。兄死妻嫂。与北狄同俗。出名马赤玉美珠。大者如酸枣。以弓矢刀矛为兵。家家自有铠仗。作城栅。皆圆有似牢狱。行人无昼夜好歌吟。一声不绝。有军事。亦祭天。杀牛观蹄。以占吉㐫。蹄解者为㐫。合者为吉。有敌诸加自战。下户但担粮食之。其死。夏月皆用冰。杀人殉葬。多者百数。厚者有棺无椁。其君丧。男女皆从白。妇人着布面衣。去环珮。大軆与中国仿佛。

甲子马韩新罗始祖朴赫居世元年。○是岁新国一。○按新罗。初称斯卢。今主后定之名焉。夏四月。辰韩六部。立朴赫居世。为君。称居西干。国号斯卢。

先是朝鲜遗民。分居东海滨山谷。为六村。曰阏川杨山。曰突山高墟。曰觜山珍支。一云干珍曰茂山大树。曰金山加利。曰明活山高耶。是谓辰韩六部。六部耆老。皆会于阏川。议曰。我辈无君。民皆放逸。盍求有德者以为君乎。时杨山部。有朴赫居世者。歧嶷夙成。有神圣之质。高墟村长苏伐公。与六部人。推尊之。至是年四月丙辰。立为君。时年十三岁。称居西干。国号斯卢。居西干。辰言王。或云贵人之称。金氏富轼曰。海东有国久矣。自箕子受封于周室。卫满僭号于汉初。年代绵邈。文字踈略。莫得以详焉。至于三国鼎峙。其始终。可得而考焉。权氏曰。孔子删诗书。断自唐虞。唐虞已降。已无可怪之事矣。三国始祖。与汉幷时。安有可怪者乎。阏英之生。脱解之出。亦皆怪而不常。岂非厥初。海隅淳朴无知。间有一为诡说者。举皆信而神之。以传后世也。柳氏馨远曰。东史三国怪异之说甚多。风气人事。每相表里。箕子东来。汉武东征。以后。汉史所记。未闻有可怪者。其在三国。反多谎怪。盖此时文献无征。习俗薄陋。蚩氓评话之传。反载记实之史。悯其事迹之阙。反取此等说也。后之编史者。宜一切去之也。按三国始祖。必其为人。迥出寻常而观东俗无知。易动以神怪。故假托为说。如姓朴则托以大卵。姓金则托以金柜。其名脱解则托以解椟。缘辞起意。假做立说。耸动愚民。若狐鸣弥勒佛之类耳。如今俚俗古谈。若国初事。及近世名人事迹。多有演说。以异其迹者。其将以此。为传信之史乎。中国史神怪之说。虽非如东人之陋。而亦或有焉。则司马公通鉴。一切不取。只录其典实可法者。此最当法也。今于是书。依柳氏说。皆删去。别著考异。著东人好怪之习。

丁卯马韩新罗始祖四年。夏四月辛丑朔。日食。按三国史。日食或见于此。而不见于彼。日食。虽因地形偏侧而有多少分数。然我东地方不大。三国安有彼此不同之理。必是史缺文也。今不著某国而但书日食。

戊辰马韩新罗始祖五年春正月。斯卢立妃阏英。

阏英。生与王同岁。及长有德容。王闻之。纳以为妃。有贤行。能内补。时人。谓之二圣。

辛未马韩新罗始祖八年。倭冦斯卢。不至而还。

倭国。在斯卢东大海中千馀里。被山岛为居。凡百馀国。其地东西四千馀里。南北八百馀里。各至于海。厥初处处保聚。各自为国。当周平王之四十九年。其始祖狭野。即其所谓神武天皇也起兵诛讨。统合诸国。分治境内。世世传统。犹中国之封建。不甚统属。自汉武灭朝鲜。始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其大倭王。一姓相承不绝。其俗文身漆齿。习性狡黠强悍。善用剑矟。惯于舟楫。喜抄略邻国。其西北诸国。与三韩相近。而斯卢最近。故常为边患。至是来冦。闻王有德乃还。按以倭史考之。此其倭皇崇神之四十八年也。后汉书。始立倭传。又按东史。倭冦始此。倭地始于女真黑龙江之东海。逦迤至新罗东南海中。状如一字。海岛中大国也。附庸小岛。各自称国者。亦多焉。性剽悍狡黠。轻生好利。乘船南北市籴。惟商贾为业。在在成群。喜抄略。故新罗百济恒被其害。未必皆出于其君之命。而举国为盗也。自有一种恶类。乘间冦抄。当谨交际。通物货。明约信。不失其好而已。然而夷性难信。在我防御之策。不可一日不讲。罗济之际。必有应变设施之道。而史无所传。惜哉。书曰。明王信德。四夷咸宾。此罗祖之所以修德而倭人知惧也。故欲外攘者。必在内修。

壬申马韩新罗始祖九年春三月。有星孛于王良。

丁丑马韩新罗始祖十四年夏四月。有星孛于参。

庚辰马韩新罗始祖十七年斯卢居西干。及其妃阏英。巡抚六郡。

劝督农桑。以尽地利。权氏曰。始祖此举。庶几古者。省方补助之法。若妇人。无外事。教令不出闺门而妃从之。非礼也。按此时。罗祖新造草昧。以常情言之。必欲广土地。炼兵士而惟务修德。专意农桑。此孟子所谓王政而劝齐梁之君者也。事若迂远而实效。莫过于此。广土用兵之本。亦在于是。彼齐梁之君不知此。而终于齐梁而已。罗祖则能知此。故初起之时。不过为一邑之酋帅而终能成千岁之业。若罗祖者。可谓知其本矣。

壬午马韩新罗始祖十九年春正月。卞韩降斯卢。

甲申马韩新罗始祖二十一年。高句丽始祖东明圣王高朱蒙元年。○是岁新国二。扶馀人解朱蒙。奔至卒本都之。称高句丽。王姓高氏。

初北扶馀王解慕漱娶河伯。按河伯。是君长之称。未必如古记所言河水之神。女柳花。生子。骨表英奇。年甫七岁。嶷然异常。自作弓矢射之。百发百中。夫馀俗。语善射者。为朱蒙。故因名朱蒙。朱蒙。即夫娄之异母弟也。夫娄薨。金蛙嗣。金蛙有七子。技能皆不及朱蒙。其长子带素。请除之。以去后患。金蛙不从。使养马。朱蒙私试。知其善恶。骏者减食令瘦。驽者善养令肥。金蛙。以肥者自乘。瘦者给朱蒙。后狩于田。以朱蒙善射。与矢少而殪兽多。王子诸臣。又谋杀之。其母阴知。以告朱蒙曰。国人将害汝。以汝才略。何往不可。与其遅留而受辱。不若远适而有为。朱蒙。乃与亲信乌伊,摩离,陜父等三人。东南走。渡淹淲水。淲音斯。按后汉书注。高丽有盖斯水。疑此水。金富轼云。在今鸭绿江东北。此以鸭绿上流源出处言。舆地胜览董越朝鲜赋注。以今博川江。为鱼鳖成桥之水。非也。盖在今胡地未详。欲渡无梁。祝曰。我是天帝子。河伯外孙。今日逃难。追者垂及奈何。于是。鱼鳖浮出成桥得渡。桥解。追骑不及。至毛屯谷。魏书北史作普述水未详遇三人。麻衣者名再思。衲衣者名武骨。水藻衣者名默居。而不言姓。朱蒙。赐再思克氏。武骨仲室氏。默居少室氏。乃告众曰。我方承景命。欲启元基。而遇此三贤。岂非天赐乎。遂揆能任事。至卒本川。魏书北史作纥升骨城观其土壤肥美。山河险固。遂欲都焉。而未遑作宫室。但结庐于沸流水上居之。国号高句丽。亦称卒本扶馀。因以高为氏。是为高句丽始祖朱蒙。时年二十二岁。四方闻之。来附者众。其地连靺鞨。遂攘斥之。靺鞨不能犯。

斯卢筑京城。

号金城。在今庆州府东四里长三千七十五步。广三千一十八步。三十五里。统六部。

乙酉马韩新罗始祖二十二年。高句丽始祖二年。夏六月。沸流国降高句丽。

沸流国。在沸流水上游。高句丽君。因猎至其国。其国王松让。出见曰。我在此累世为王。地小不足容两主。君立国日浅。为我附庸。朱蒙忿其言。因与闘辨。亦相射以校艺。松让不能抗。时。国业新造。仪卫未备。从臣扶芬奴。请取沸流鼓角。朱蒙难之对曰。大王困于扶馀。能奋身于万死。扬名于辽左。此天所命。何事不成。遂往取之。松让不敢争。畏其日渐强大。以国来降。以其地。封为多勿侯。多勿。丽语复土也。

丙戌马韩新罗始祖二十三年。高句丽始祖三年。春三月。高句丽黄龙见。

黄龙。见于鹘岭。又庆云。见于岭南。其色青赤。

丁亥马韩新罗始祖二十四年。高句丽始祖四年。夏四月。高句丽大雾。

云雾四起。人不辨色。七日。

夏六月晦。日食。○秋七月。高句丽。始立城郭宫室。

己丑马韩新罗始祖二十六年。高句丽始祖六年。春正月。斯卢。始立宫室。○冬十月。高句丽。伐荇人国。取之。

荇人国。在太白山东南。至是。高句丽。遣其臣乌伊扶芬奴。取其地为城邑。

癸巳马韩新罗始祖三十年。高句丽始祖十年。夏四月晦。日食。○乐浪。侵斯卢。及境而还。

乐浪人。将兵来侵。见边人夜户不扃。露积被野。曰有道之国。袭之无异于盗。乃引还。按罗祖。修德务本。而其效至于边陲。晏然露积被野。与徒事其末而终无所成者。优劣果何如哉。乐浪之来侵。见其有道而退。其将亦可谓有义也。与不计事之是否而侥幸立功者。相去远矣。

秋九月。高句丽。有鸾集于王室。

甲午马韩新罗始祖三十一年。高句丽始祖十一年。冬十一月。高句丽。灭北沃沮。

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在挹娄之南。高句丽遣将扶尉厌灭之。以其地为城邑。按后汉书。始立沃沮传。杜氏通典曰。东沃沮。其国在高句丽盍马大山之东。东滨大海。北与挹娄夫馀。南与濊貊接。其地东西狭。南北长。可折方千里。户五千。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无大君主。有邑落长帅。人性质直强勇。便持矛步战。言语飮食。居处衣服。有似句丽。其葬。作大木椁。长十馀丈。开一头为户。新死者。先假埋之。令皮肉尽。乃取骨置椁中。家人皆共一椁。刻木如主。随死者为数焉。又有瓦䥶。置米其中。编悬之于椁户边。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馀里。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挹娄喜乘船冦钞。北沃沮畏之。夏月。常在山岩深穴中。为守备。冬月冰冻。船道不通。乃下居村落。

乙未马韩新罗始祖三十二年。高句丽始祖十二年。秋八月晦。日食。

丁酉马韩新罗始祖三十四年。高句丽始祖十四年。秋八月。高句丽君母柳花。卒于扶馀。

高句丽。虽立国而柳花尚在扶馀。至是薨。扶馀君金蛙。葬以后礼。高句丽。遣使致方物以谢。

辛丑马韩新罗始祖三十八年。高句丽始祖十八年。春二月。斯卢。遣使来聘。

斯卢。遣其大臣瓠公来聘。马韩王让曰。辰弁二韩。为我属国。比年不修职贡。事大之礼。其若是乎。对曰。我国自二圣肇兴。人事修天时和。仓庾充实。人民敬让。自辰韩遗民。以至弁韩乐浪倭人。无不畏怀而吾王谦虗。遣下臣修聘。可谓过礼。而大王赫怒。劫之以兵何。王愤欲杀之。左右谏止。乃许归。瓠公者。未详族姓。本倭人。初以瓠系腰。渡海而来。故称瓠公。

壬寅马韩新罗始祖三十九年。高句丽始祖十九年。瑠璃明王元年。王薨。斯卢。遣使来吊。

王薨。或说斯卢君曰。西韩王。前辱我使。今当其丧。征之不足平也。君曰。幸人之灾。不仁也。遣使吊慰。崔氏曰。古不伐丧。伐丧不仁也。今始祖弃愤矜恤。非惟不伐。遣使吊之。所谓㤪不弃义。怒不废礼。其用心宽仁矣。后嗣之忠厚相传。维持千百年之久。岂非今日贻谋之善耶。

夏四月。高句丽君。立子类利为嗣。

初。丽王在扶馀。娶礼氏有脤而王。逃难出奔。礼氏生类利。既长有奇节。喜弹丸。尝出游弹雀。误中汲妇盆。妇骂曰。无父儿。其顽如此。类利惭归。问其母曰。我父何人。今在何处。母曰。汝父非常人。不容于国。逃奔南地。开国称王。类利曰。父为君。子为匹夫。宁不愧乎。乃与母。及屋智,句邹,都祖等三人。行至卒本。王悦。立以为嗣。

秋九月。高句丽君朱蒙卒。子类利嗣。

是谓瑠璃明王。葬始祖于龙山。号东明圣王。

癸卯马韩新罗始祖四十年。高句丽瑠璃王二年。百济始祖扶馀温祚元年。○自此为三国卒本人解温祚。立国于慰礼城。国号百济。

初。扶馀王解夫娄之庶孙优台。娶卒本人延陀勃之女召西奴。生二子。长曰沸流。次曰温祚。优台死。朱蒙。自扶馀南奔。至卒本立都。娶召西奴为妃。开基刱业。赖有内助。故朱蒙宠接之。待沸流等如己子。及朱蒙子类利为太子。以至嗣位。沸流。谓温祚曰。始大王避扶馀之难。逃归至此。我母氏。倾家财。助成邦业。勤劳多矣。及大王厌世。类利嗣位。吾等在此。如赘疣。不如奉母氏。南游卜地别立国都。遂奉母与乌干马黎等十人南行。百姓多从之者。渡𬇙带二水。至弥邹忽。今仁川。俗传文鹤山上。有沸流城基。城门扇板。至今犹存。城内有沸流井。味清冽云。胜览不载可疑。沸流欲居之。十臣谏曰。至汉山登负儿岳。今三角山望可居之地。惟此河南之地。北带汉水。东据高岳。南望沃泽。西阻大海。天险地理。难得之势。作都于斯。不亦宜乎。沸流不听。分其民居弥邹忽。温祚都河南慰礼城。按三国遗事云。今稷山。胜览从之。慰礼在今稷山县圣居山。金富轼三国史在未详地分中。以十臣为辅。马韩。割东北百里之地以与之。后沸流。以弥邹土湿水咸。不得安居。归见慰礼。都邑鼎定。人民安泰。遂惭悔而死。其臣民。皆归慰礼。国号百济。出扶馀。故以扶馀为氏。按金氏撰史。非有国史实录之可据。而专引古记。其作百济记云。朱蒙嗣卒本扶馀王。生沸流,温祚。又云。夫娄之庶孙优台。生沸流,温祚。又引古记。或云始祖东明王。或云始祖优台。皆是一般古记之文而金氏。有所取舍矣。今观。百济。不从句丽之高氏而称扶馀氏。又据盖卤王上魏表。有曰臣与高句丽。源出扶馀云则其言。尤为可征而为优台之后。信矣。

夏五月。百济。立东明王庙。按或问。温祚初立。即建东明庙。此后。多娄王责稽王汾西王契王阿莘王腆支王。皆于即位之后。谒始祖东明王庙云。则百济之为东明后明矣。曰此时夷俗。不可以常礼责之。且百济史。尤为断烂。无可考验。岂以优台之不见而疑之耶。盖东明子育温祚。温祚父事东明。故别立庙而崇报者耳。史明言立始祖优台庙。岁四祀之。夫常事不书。史家之例也。东明庙则时行而祭之。故史记之矣。诚为东明之子。既立其庙。当以其母附食。后又别立国母庙者。何其母之不附于优台而别庙者。其母后从东明。故盖难之欤。

秋七月。高句丽。立妃松氏。

多勿侯。松让之女也。权氏曰。鲁文公。娶在三年之外。春秋。犹讥其丧未毕图婚。况在期年内纳妃乎。类利之罪。不待贬而明矣。

九月。高句丽王。西狩。

获白獐。

冬十月。高句丽。有神雀。集于王庭。

甲辰马韩新罗始祖四十一年。高句丽瑠璃王三年。百济始祖二年。春三月。百济。以乙音为右辅。

百济王。谓群臣曰。靺鞨连我北境。其人勇而多诈。宜缮兵积谷。为拒守之计。以族父乙音。有智识胆略。拜为右辅。委以兵事。靺鞨东北夷也。夏商曰息慎。周曰肃慎氏。东汉以后。称挹娄。在扶馀东北千馀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土地多山。人形似扶馀而言语各异。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土气甚寒。常穴居。臣属扶馀。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善射。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便乘船好冦盗。邻国畏患。扶馀飮食。皆用俎豆而惟挹娄无法俗。最无纪纲者也。崔氏曰。靺鞨地最北。岂能越高句丽而侵罗济乎。不知别有一种。介于沃沮秽貊之间乎。抑船道越海而通二国乎。

秋七月。高句丽作离宫于鹊川。○冬十月。高句丽君妃松氏。卒。

王更娶二女。以继室。曰禾姬。鹘川人。曰雉姬。汉人。二女争宠不和。王于凉谷。在今胡地未详造东西二宫。各置之。王田于箕山。七日不还。二姬相妒。禾姬骂雉姬曰。汉婢何无礼之甚。雉姬惭恨亡归。王闻之。策马追之。雉姬不还。王息树下。见黄鸟飞集。感而作歌曰。翩翩黄鸟。雌䧺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乙巳马韩新罗始祖四十二年。高句丽瑠璃王四年。百济始祖三年。秋九月。靺鞨冦百济。

靺鞨冦百济。入其北境。王卛劲兵急击。大败之贼。生还者十一二。按此东史。北狄入冦之始。

冬十月。百济雷桃李华。

丙午马韩新罗始祖四十三年。高句丽瑠璃王五年。百济始祖四年。春二月晦。日食。○百济。旱饥疫。○秋八月。百济。遣使乐浪修好。

丁未马韩新罗始祖四十四年。高句丽瑠璃王六年。百济始祖五年。冬十月。百济君。巡北边猎获神鹿。

戊申马韩新罗始祖四十五年。高句丽瑠璃王七年。百济始祖六年。秋七月晦。日食。

庚戌马韩新罗始祖四十七年。高句丽瑠璃王九年。百济始祖八年。春二月。靺鞨。冦百济。

靺鞨三千。来围慰礼城。王闭门。经旬贼粮尽而归。王简锐卒。追至大斧岘。今未详一战克之。

秋七月。百济。筑马首城。立甁山栅。

百济王。患邻国来扰。筑城马首。立栅甁山。今幷未详乐浪太守。使人告曰。聘问结好。义同一家。今逼我疆。造立城栅。其有蚕食之谋乎。若城不堕栅不毁。请一战决之。王谢曰。坚城设险。封彊之固也。岂敢以此渝和。执事若恃强出师。小国亦有以待之。由是。与乐浪失和。

壬子马韩新罗始祖四十九年。高句丽瑠璃王十一年。百济始祖十年。夏四月。高句丽将扶芬奴。击鲜卑降之。

鲜卑。古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因号焉。其言语习俗。与㐫奴多同。汉初。为㐫奴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其地与乌桓接。在扶馀之西。高句丽之北。文献通考参补至是丽王。谓群臣曰。鲜卑恃险。不我和亲。利则出抄。不利则入守。为国之患。若有能制者。重赏之。扶芬奴进曰。鲜卑险固。人勇而愚。难以力鬭。易以谋屈。王曰然则奈何。对曰。宜使人反间。说我国小兵弱。㥘而难动则彼必易我。不为之备。臣俟其隙。卛精兵。从间路依山林。以望其城。王使羸兵。出其城南。彼必空城远追。臣入其城。王亲卛勇骑挟击之。此韩信攻赵之策。王用其计。鲜卑果开门出追之。扶芬奴。乘间入城。鲜卑望见。大惊还奔。扶芬奴。当关拒战。斩杀甚多。王举旗鸣鼓而前。鲜卑首尾受敌。计穷力屈。降为属国。王以功赏扶芬奴食邑。辞曰。此王之德。臣何功焉。不受。王乃赐黄金三十斤。良马十匹。

秋九月。百济来献神鹿。○冬十月。靺鞨。冦百济北境。

百济王。遣兵二百。拒战于昆弥川未详败绩。依青木山舆地胜览。以松岳为青木山而近来考得似今青石洞。自保王亲卛精骑一百。救而败之。

癸丑马韩新罗始祖五十年。高句丽瑠璃王十二年。百济始祖十一年。夏四月。乐浪以靺鞨。袭破百济甁山栅。○秋七月。百济设秃山狗川栅。幷未详。

以塞乐浪之路。

乙卯马韩新罗始祖五十二年。高句丽瑠璃王十四年。百济始祖十三年。春三月。扶馀遣使高句丽。

初。扶馀王金蛙卒。太子带素立。至是遣使聘高句丽。请交质子。王惮其强大。欲以太子都切为质。都切恐不行。带素恚之而未果送。由是两国失和。

二月。百济京都老妪。化为男。五虎入城。○夏五月。百济君母卒。○秋七月。百济立栅于汉山。移慰礼民实之。

百济王。谓群臣曰。国家东有乐浪。北有靺鞨。侵轶疆境。少有宁日。况今妖祥屡见。国母弃养。势不自安。必将迁国。予观汉水之南。土壤沃腴。宜都于彼。以图久安。就汉山下。今广州立栅移民。遂画定疆域。北至𬇙河。今平山猪滩南限熊川。今公州西穷大海。东极走壤。今春川界百济。都慰礼十三年而迁。

八月。百济遣使来告迁都。○九月。百济立城阙。○冬十一月。扶馀王带素。侵高句丽。

大雪乃还。

丙辰马韩新罗始祖五十三年。高句丽瑠璃王十五年。百济始祖十四年。春正月。百济徙都汉山。○二月。百济君。巡抚诸部劝农。○秋七月。百济筑城汉江西北。

百济。自迁都以后。劝课农桑。修筑城邑。国以富强。有䧺视三韩之意。

东沃沮。献马于斯卢。

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今咸镜南道之地东滨大海。北与挹娄扶馀。南与濊貊接。其地东西狭。南北长。可折方千里。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古四郡玄菟之地也。无大君主。有邑落长帅。性质直强勇。便持矛步战。言语衣服。飮食居处。有似句丽。后汉书补至是遣使斯卢。献良马二十匹曰。寡君闻南韩。有圣人出。玆以来献。时。三国并兴。丽济皆尚战争。虽时有所并呑而方内。亦多有侵冦之患。独斯卢专修仁义。不务威力。外内乂安。人民阜盛。远近诸国。闻风怀慕而来者亦众。

丁巳马韩新罗始祖五十四年。高句丽瑠璃王十六年。百济始祖十五年。春正月。百济作新宫。

俭而不陋。华而不侈。

二月。有星孛于河鼓。

己未马韩新罗始祖五十六年。高句丽瑠璃王十八年。百济始祖十七年。春正月。辛丑朔。日食。○乐浪。侵百济焚慰礼城。○夏四月。百济立国母庙。

先是。百济君。立始祖优台庙于国城。岁四祀之。至是。又立国母庙。权氏曰。有国家者。必立宗庙。国母自当配食于祢。不宜别立庙而祀之也。按权氏之论。以正理言也。温祚之母。尝失身于东明。配于东明优台。俱不可。故为别庙也欤。

庚申马韩新罗始祖五十七年。高句丽瑠璃王十九年。百济始祖十八年。秋八月。高句丽君。杀其臣托利斯卑。

郊豕逸。王使二人追得之。断其脚筋。王怒曰。祭天之牲。何可伤也。遂坑杀二人。权氏曰。祭天于郊。天子礼也。高句丽。以蕞尔下国。僭行其礼。天岂受之哉。郊豕之逸。至于再三。天示不受之意明矣。以一豕之故而杀二臣。以是事天。反所以欺天也。

冬十月。靺鞨冦百济。百济君击破之。遣使来献俘。

王逆战七重河今积城坑之。虏酋长素牟。送马韩。

十一月。百济袭乐浪牛头山城。今春川。

遇雪乃还。

辛酉马韩新罗始祖五十八年。高句丽瑠璃王二十年。百济始祖十九年。春正月。高句丽君嗣子都切卒。

壬戌马韩新罗始祖五十九年。高句丽瑠璃王二十一年。百济始祖二十年。春二月。百济设坛祀天地。

自是。每岁四仲月。祭天及五帝之神。

秋八月。高句丽地震。○九月戊申晦。日食。○高句丽王。以沙勿为臣。

王如国内。还至沙勿泽。有一丈夫坐泽上石。谓王曰愿为王臣。王许之。赐名沙勿。姓位氏。

癸亥马韩新罗始祖六十年。高句丽瑠璃王二十二年。百济始祖二十一年。秋九月。斯卢有二龙见。

见于金城井中。是日暴雷雨。震城南门。

冬十月。高句丽徙都国内。筑尉那岩城。

先是。郊豕逸。王命掌牲薛支逐之。至国内尉那岩得之。返见王曰。臣至尉那岩。山水深险。地宜五谷。多麋鹿鱼鳖之产。王若移都。不惟利民。可免兵革之患。王然之。如国内审地形。至是迁都。都卒本三十九年而迁。国内尉那岩城。详地理考。

十一月。高句丽君。田于质山。大辅陜父出奔。

王田于质山。未详五日不返。大辅陜父谏曰。王新移都邑。民不安堵。宜刑政是恤。而驰骋田猎。久而不返。若不改过自新。臣恐政荒民散。坠失先王之业。王怒罢其职。俾司宫园。陜父愤。去之南韩。马韩。在新罗国之西。故罗人称为西韩。新罗在南。故东沃沮。称为南韩。○按高句丽开国。至此才四十馀年。又迁都属耳。正宜修明政教。务农休民。巩固新基之业。而乃反逐兽原野。五日不返。其失多矣。陜父之谏。可谓深切。而愎谏不从贬薄贤臣。使先王勋旧。不能自存。何哉。考王平生。失德甚多。二姬不和而夫妇道坏。陜父出奔而君臣义。解明伏剑而父子恩绝。谥号明王。遵何德哉。自昔所谓明王。于此三伦。所全者少。奚独责于夷裔之小君乎。

甲子马韩新罗始祖六十一年。南解王元年。高句丽瑠璃王二十三年。百济始祖二十二年。春二月。高句丽立子解明为嗣。赦。○三月。斯卢居西干赫居世卒。越七日。妃阏英卒。太子南解立。号次次䧺称元。

王薨。年七十二。葬于蛇陵。在今庆州古昙岩寺北南解身长大。性沉厚多智略。即位称元。号次次䧺。方言巫也。世以巫事鬼神。尚祭祀。故畏敬之。遂称尊长为次次䧺。亦谓慈充妃云帝夫人。一云阿娄夫人崔氏曰。国君嗣位。逾年改元。乃礼之正。若改元于薨年。是一年有二君。汉儒惑于书序之文。乃以汤崩逾月。为太甲元年。苏氏。以为崩年改元。乱世事也。三国古史。皆以先王薨年。为嗣王元年。金富轼三国史。因而不革。权近史。略改旧史。逾年称元。庶几得春秋之义。然其记事。颇抵捂失实。故因旧史书之。

秋七月。乐浪侵斯卢。

乐浪兵。至围金城。王谓左右曰。二圣弃国。孤以否德。谬居君位。危惧若涉川水。今邻国来侵。为之若何。对曰。幸我有丧。天必不佑。贼俄而退归。

八月。百济筑石头,高木二城。○九月。百济君。破靺鞨于斧岘。

王率骑兵一千。猎斧岘东。遇靺鞨一战破之。虏获生口。分赐将士。

高句丽君。田于箕山。

王得异人两腋有羽。登之朝。赐姓羽。俾尚王女。

丙寅马韩新罗南解王三年。高句丽瑠璃王二十五年。百济始祖二十四年。春正月。斯卢立始祖庙。

立始祖赫居世庙。四时祭之。以王亲妹阿老。主祭。按以妹主祭。是夷俗之无义者。

秋七月。百济立熊川栅。王使人让之。

百济立熊川栅。王使人让之曰。王初渡河。无所容足。吾割东北百里之地安之。其待王。不为不厚。宜思有以报之。今以国安民聚。谓莫与我敌。大设城池。侵我封疆。其如义何。百济君。惭遂坏其栅。按箕准。当失国奔败之馀。能攻破马韩。复称王号则其才有足称者。至于后嗣。微弱不能自振。使域内瓜分。罗济坐大。王纲陵夷。境土日蹙。国不国而君不君矣。然而王之一言。犹足以堕百济既立之栅则一分名义。犹有存者。此实振衰拨乱之一大机会也。王于此时。修德政。振纪纲。甄贤能。炼兵将。内自强而外御侮则向者七十八国之修职贡者。必复奔走于马韩之庭而偸安姑息。不数年而亡灭。可胜叹哉。

冬十月丙辰朔。日食。

丁卯马韩新罗南解王四年。高句丽瑠璃王二十六年。百济始祖二十五年。春二月。百济宫井溢。马生牛。

日者曰。井水暴溢。大王勃兴之兆。牛一身二首。并呑邻国之应。王闻之。喜。遂有幷呑辰马之心。

戊辰马韩新罗南解王五年。高句丽瑠璃王二十七年。百济始祖二十六年。春正月。斯卢次次䧺。以长女。妻昔脱解。

脱解。阿珍浦人。在辰韩今未详不知其父母。幼养于海边老妪。及长。身长九尺。风神秀朗。智识过人。渔钓养妪无懈色。妪曰。子骨相非常人。宜从学以立功名。遂专精学问。王闻其贤。妻之以女。

冬十月。百济君扶馀温祚入冦。袭王都陷之。

温祚。谓诸将曰。马韩渐弱。上下离心。势不能久。傥为他幷则唇亡齿寒。悔不可及。不如先人取之。乃出师。阳言田猎。潜袭马韩。遂幷其国。惟圆山锦岘二城。固守不下。

己巳马韩新罗南解王六年。高句丽瑠璃王二十八年。百济始祖二十七年。春三月。高句丽君。杀其嗣子解明。

初。王迁都。解明不肯从。留古都。由是父子有隙。解明有力好勇。黄龙黄龙国详地理考王闻之。遣使赠强弓。解明。对使弯折之曰。非余有力。弓自不劲。黄龙王闻之。惭。王闻之。怒告黄龙王曰。解明为子不孝。请为寡人诛之。黄龙王。请解明相见。或劝解明勿行。解明曰。天之不欲杀我。黄龙王其如我何。遂往会之。及相见。不敢加害。礼送之。王遣人。谓解明曰。吾迁都。欲安民。汝不我随。恃强力。结㤪邻国。于子道何。乃赐剑死。解明欲自杀。或止之曰。大王长子已卒。太子当为后。今使者一至而自杀。安知其非诈乎。太子曰。向黄龙王。遗以强弓。我怒其轻我国折之。不意见责于父王。父命可逃乎。乃往砺津东原。今未详以枪插地。走马触之而死。时年二十一。以太子礼葬东原。立庙追思不已。号其地为枪京。金氏曰。孝子之事亲。当不离左右以致孝。若文王之为世子。解明在别都。以好勇闻。得罪宜矣。传曰爱子。教之以义方。不纳于邪。今王始未尝教之。及恶成。疾之已甚。杀之而后已。可谓父不父子不子矣。按僿说曰。解明以好勇得罪。当是时。自东明树基。孰非好勇而得者。解明使黄龙国。黄龙国。不惟不加害。反为之礼。则其为人可见。以此啚功。开业于蒙荒之际。若沸流温祚之为。无所不可而乃曰。父命不可逃。遂死。前此非悖逆不子可知。王既纳松氏为妃。明年松氏卒有子。名以无恤。无恤即赵家夺嫡者之名。解明之为伯鲁也久矣。至是无恤年二十六。而解明果得罪。越明年。无恤立为太子而王子如津溺水死。此又何也。凡帝王之家。爱憎稍露。窥觇四至。势位相逼。锋刃密加。解明之死。暧昧而已。此可为今古之通诫。○按入则视膳。出则监国。事不自专。有顺无违。太子之职。解明不达此义。不从父命。擅留故都。无仁孝之称而有好勇之闻。结㤪邻国。致王之怒。其死也宜矣。死生甚大。而解明知父命之不可逃。而死。则何不移此心于迁都之时。承顺父命而从之乎。初虽不从。至此赐剑之后。即当怀剑奔命。号哭请命于国门之外。陈其所怀。冀王心之感悟。而径自陨命。使父有杀子之恶名。己亦为不顺之子可乎。观解明之为。前之不从迁都。恃恩之过也。后之径自陨命。㤪父之深也。其言若承父命。而其心则果非也。然解明之至此。王之过也。都切既卒。国无储位。王观解明之英勇。有足可爱者。故立之为嗣。大赦国内。其爱之诚深矣。爱之深而骄溢生。骄溢生而好自用。好自用而不顺命。不顺命而相责之过。相责之过。而㤪恨之心起。加以爱憎。生于宫姬之争宠。谗构起于两宫之异居。王之心惑而父子之伦斁矣。古者世子。日三问安。不离亲侧。尽吾为子之道。而谗间无隙可入。惜乎。解明不知此义。使王甘心于爱子。徒然雪邻国之㤪而中谗者之计。父子俱失矣。抑可为后辟之戒矣。

夏四月。圆山锦岘。降于百济。马韩亡。

二城降百济。移其民于汉山。马韩起箕准。至此传世之数。史无所传而历年二百二年。并箕子传祚一千一百三十一年。崔氏曰。周武王己卯。封箕子于朝鲜。历九百馀年。至准南奔马韩。统五十馀国。历四郡二府之时。传世亦二百年。箕氏相传前后千馀岁。传世之久。至于如此。惜夫文献无征也。今马韩之灭。金富轼,权近。皆不言箕君始终。何也。以箕子之圣之德。子孙微弱播迁。一朝不祀。不亦悲乎。○准后绝灭。韩人犹有奉其祭祀。马韩人。复自立为辰王。而史无所传。

秋七月。百济筑大豆山城。○八月。扶馀遣使让高句丽。

扶馀王带素。遣使来让王曰。我先王。与先君东明王。相好而诱我臣逃。完聚成国。夫国有大小。人有长幼。以小事大。礼也。以幼事长。顺也。今王能礼顺事我。天必佑之。不然。欲保社稷。难矣。王自以立国日浅。民孱兵弱。逊辞报之曰。寡人僻在海隅。未闻礼义。今承王教。敢不惟命是听。王子无恤。闻王失对。自见其使曰。我先祖。神灵之孙。贤而多才。大王谗诸父王。辱以牧马。先祖见几而出。今王不念前愆。恃强蔑我。今有累卵于此者。大王不毁则吾将事之。不然则否。使者归报。带素问累卵之说。群下莫有对者。有老妪曰。累卵者危也。不毁者安也。其意若曰。王不知己危。而欲人之来。不如易位以安而自理也。

庚午新罗南解王七年。高句丽瑠璃王二十九年。百济始祖二十八年。○是为三国。春二月。百济立王子多娄。为太子。

多娄。王长子也。宽厚有威望。至是立为太子。委以内外兵事。

夏六月。高句丽有蛙异。

矛川上有黑赤蛙群闘。黑蛙多死。议者曰。黑北方之色。北扶馀破灭之征也。

秋七月。斯卢以昔脱解为左辅。

委以军国政事。

高句丽。作离宫于豆谷。

壬申新罗南解王九年。高句丽瑠璃王三十一年。百济始祖三十年。新莾。降高句丽王为下句丽侯。

莾发高句丽兵。击㐫奴。丽兵不欲行。莾强遣之。丽人皆亡出塞。因侵辽西。大尹田谭追击之。为其所杀。严尤奏言。宜令州郡慰安。不然恐其遂叛。扶馀之属。必有和者。此大忧也。莾不听。诏尤击之。尤诱其将丕延斩之。传首长安。莾大说。更名高句丽王。为下句丽。侯布告天下。于是侵汉边愈甚。按后汉书。始立高句丽传曰。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濊貊。东与沃沮。北与扶馀接。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人随而为居。少田业。力作不足以自资。故其俗节于飮食而好修宫室。东夷相传以为夫馀别种。故言语法则多同而跪拜曳一脚。行步皆走。凡有五族。有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本消奴部为王。稍微弱。后桂娄部代之。其置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大加,主簿,优台使者。皂衣先人。武帝时。朝鲜以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赐鼓吹伎人。其俗淫。洁净自喜。暮夜辄男女。为群为倡乐。其公服皆锦绣金银以自餙。大加主簿。皆着帻如冠帻而无后。其小加。着折风形如弁。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其姻婚皆就妇家。生子长大然后将还。便稍营送终之具。金银财帛。尽于厚葬。积石为封。亦种松柏。沃沮东濊。皆属焉句丽。一名貊耳有别种。依小水为居。因名曰小水貊。出好弓。即貊弓是也。

癸酉新罗南解王十年。高句丽瑠璃王三十二年。百济始祖三十一年。春正月。百济置南北部。

百济分国内为南北部。后加置东西二部。按凡立国。筑城郭。建宗庙。营宫室。定疆界。设官职。置郡邑。立条教。布法令。皆次第事也。温祚之立。尝建都汉山。定疆域。巡抚劝农。立城阙。建庙坛矣。于是而又置四部。温祚其可谓知制国之道矣。夫众不团束则易至涣散。故必立其长。地不定界则大小不一。故必有其限。此先王之制也。三国经国之术。史无所征而以其见于传记者言之。北史云。百济有五部则复有中部矣。其制每部有五巷。士庶居焉。部各有长及佐贰。部有十郡。郡有将三人。各统兵则兵民各有其制。中部为畿邑。四部为郡县。而拱御环卫之制成矣。高句丽虽无可征而亦有五部。各有耨萨。谓之大人董率兵马则其制槩可想矣。新罗内有六部。犹王之亲兵。郡邑各有军主。南史云。新罗以邑在内曰啄评。在外曰邑勒。亦中国之言郡县也。国有六啄评五十二邑勒。六啄评即六部也。北史云。新罗选人壮健者。悉入军烽戍逻俱有屯营部伍。唐书云。王居金城。环八里所卫兵三千人。新罗职官志。武官皆以幢名。有大幢贵幢以下诸幢则槩知其部勒之制矣。是以三国以区区东土。分治至六七百年之久而不遽灭者。以其有节制也。

夏四月。百济雹。五月地震。六月又地震。○冬十一月。高句丽王子无恤。败扶馀兵于鹤盘岭。

扶馀来侵。高句丽王。使子无恤御之。无恤恐兵少不能敌。乃设奇伏于山谷。扶馀兵直至鹤盘岭未详。疑在胡地。下。伏发击之。扶馀军大败。无恤纵兵尽杀之。

甲戌新罗南解王十一年。高句丽瑠璃王三十三年。百济始祖三十二年。春正月。高句丽立子无恤为太子。

无恤。王之第三子也。母松氏。松让女。性聦慧䧺杰有大略。太子都切夭。解明被杀。无恤以次当立。鹤盘岭之役。威名益振。于是立为太子。委以军国事。

秋八月。高句丽灭梁貊。进兵袭汉。取高句丽县。

高句丽王。遣乌伊摩离。领兵二万。西伐梁貊灭之。梁貊。貊别种也。在高句丽西北。又有小水貊。居西安平辽东属县之北。依小水为居故名。出好弓号貊弓。幷属于丽。

倭冦斯卢。

倭人遣兵船百馀艘。掠海边民户。发六部劲兵御之。

乐浪侵斯卢。

乐浪闻倭冦斯卢。乘虗来攻金城甚急。夜有流星坠营。乐浪人惧而退屯阏川。在庆州府东五里今名东川造石堆二十而去。六部兵一千人追之。见石堆。知敌众乃止。

乙亥新罗南解王十二年。高句丽瑠璃王三十四年。百济始祖三十三年。夏。百济大旱饥。

民饥相食。盗贼大起。王抚安之。

丙子新罗南解王十三年。高句丽瑠璃王三十五年。百济始祖三十四年。秋七月戊子晦。日食。○冬十月。故马韩将周勤。起兵讨百济。不克死之。

马韩亡。地皆没于百济。旧将周勤。欲图兴复。起兵据牛谷城。今未详。多娄王时。命东部筑牛谷城。备靺鞨则其地。当在百济东北边。王躬率兵五千击之。勤兵败自经。腰斩其尸。并杀其妻子。按史者。记君臣之事。臣事君以忠而忠莫尚于节义。节义者。其史家之第一义乎。其等有三。有不胜一朝之愤而慷慨杀身者。有不为利诱威胁而从容就死者。有志存匡复图恢旧物。尽人事而不谋于天者。随所遇之不同而所就有浅深。均之为节义之士也。然而夏靡贤于龙逢。立孤难于杀身。人臣之义至此尽矣。而成败利钝不可以预料也。是时。韩亡已八岁。周勤隐忍至此。愈久不懈。举事一不成而继之以死若勤者可谓难矣旧史书叛书讨书诛其义不然。通鉴因之者何哉。是后百济之亡。忠臣义士。到处成聚。未忍遽降。唐以天下之力。累岁用兵。仅能底定。其有闻周勤之风者欤。

戊寅新罗南解王十五年。高句丽瑠璃王三十七年。大武神王元年。百济始祖三十六年。夏四月。高句丽王子如津。溺水死。

王哀恸求尸不得。沸流人祭须。得之以闻。遂以礼葬。赐祭须金十斤田十顷。

高句丽属国七。投斯卢。○秋七月。高句丽王幸豆谷。○斯卢蝗饥。发仓赈民。

百济筑汤井城。

筑汤井城。今温阳郡。分大豆城。今未详。民户居之。又修葺圆山锦岘二城。筑古沙夫里城。今古阜郡。

冬十月。高句丽王类利薨。太子无恤立。

王薨。号琉璃。葬于豆谷东原。今未详。太子无恤立。是为大武神王。

己卯新罗南解王十六年。高句丽大武神王二年。百济始祖三十七年。春正月。高句丽京都地震。○二月。北溟人。献濊王印于斯卢。

北溟今江陵府人。耕田得濊王印。献于斯卢。

三月。百济雹。

大如鸡子。鸟雀遇死。

夏。百济旱饥。

汉水东北部落饥荒。亡入高句丽者千馀户。于是。𬇙带之间空无居人。

庚辰新罗南解王十七年。高句丽大武神王三年。百济始祖三十八年。春二月。百济王巡境内。

时百济东北之地。岁荒民流。王巡抚东至走壤。北至𬇙河。五旬而返。发使劝农桑。除扰民不急之事。

三月。高句丽立东明王庙。

丽初。王母柳花卒于扶馀。其王金蛙为之立庙。而本国庙制不见于史。至是。始立东明庙于旧都卒本。亦号始祖庙。

秋九月。高句丽王得神马。

王。田于骨句川而得之。名駏𩨇。

冬十月。百济筑大坛。祠天地。○扶馀遣使。聘高句丽。

初。扶馀人得赤乌一头二身。遂献其王。或曰。乌黑今变而赤。又一头二身。幷二国之征。王其兼高句丽乎。带素喜。送于高句丽。兼示或者之言。王报曰。黑者北方之色。今变为南方之色。又赤乌瑞物。王不自有而送于我。两国存亡未可知也。带素悔之。

壬午新罗南解王十九年。高句丽大武神王五年。百济始祖四十年。春二月。高句丽王无恤。击扶馀大破之。杀其王带素。

扶馀王带素。恃强骄傲。高句丽王。乘其不备。帅师伐扶馀。抵利勿村。夜闻金声。寻得金玺兵器曰。天赐也。拜受之。遂渡沸流水。道遇一人。身长九尺。面白而目有光。拜于王曰。臣是北溟人怪由。窃闻大王北伐扶馀。臣请从行。取其王头。王说许之。又有人曰。臣赤谷今未详人麻卢。请以长矛为噵。又许之。王进军扶馀国南。地多泥淖。王择平地为营。解鞍休卒。扶馀王。自率众出战。欲掩其不备。策马以前。陷泥淖中。丽王挥怪由进。怪由拔剑号吼击之。敌披靡不能支。怪由直前斩扶馀王头。扶馀人。犹不屈围丽王数重。丽王。粮尽忧惧不知所为。忽大雾七日。王令作偶人执兵列。为疑兵。从间道夜出。至利勿林。兵饥不兴。得野兽以给食。既还。乃会群臣飮。王曰。孤以不德。轻伐扶馀。虽杀其王。未灭其国而多失军资。此孤之过也。遂吊死问疾。存慰百姓。国人感悦。按。建国称号。各有其邻则交邻。有国之先务也。弱则抚之。强则畏之。惟有信义而已。当带素之时。句丽方兴。不可以一举扑灭。为带素者。当谨交际。不失其和。务内治以御外侮。不此之为。妄恃强大。累加侵凌。自治之道。不少加意。及其丽兵一兴。直至其都而无藩篱之阻。一战而败。身死人手。其亡也宜矣。抑可以为后世挑衅生祸者之戒。

夏四月。扶馀立王弟为王。都曷思水滨。

王。金蛙季子。史失名。初。带素之见杀也。与从者百馀人。奔至鸭绿谷。见海头王出猎。遂杀之。取其民至曷思水滨今未详都之。是为曷思王。海头王。亦东夷小部之自称王者也。

秋九月。高句丽置椽那部。

带素从弟。谓国人曰。我先王。身亡国灭。民无所依。王弟逃窜。都于曷思。吾无以兴复。宁降以图存。乃与万馀人来投高句丽。王封之为王。置椽那部。以其背有络文。赐姓络氏。

冬十月。高句丽将怪由卒。

怪由疾革。王临问。怪由言。臣北溟贱人。屡蒙厚恩。虽死犹生。不敢忘报。寻卒。王念前功。葬北溟山阳。以时祀之。

斯卢大疫。○靺鞨冦百济。

靺鞨。攻述川城。今骊州川宁县。又袭斧岘。今未详。王命劲骑二百拒击之。

癸未新罗南解王二十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六年。百济始祖四十一年。春正月。百济右辅乙音卒。以北部解娄为右辅。

解娄。本扶馀人。神识渊奥。年过七十。膂力不愆。按。治国之道。莫过于得人。得人而能任之。任而能久然后。可以责其成功。温祚以乙音为右辅。至此四十年矣。史云。有智识胆略则其人果贤矣温祚创业之易。能知用人之术也。

二月。百济修慰礼城。

发汉水东北诸部人年十五以上。修之。

是岁。新莾伏诛。

甲申新罗南解王二十一年。儒理王元年。高句丽大武神王七年。百济始祖四十二年。秋九月。斯卢次次䧺南解薨。太子儒理立。号尼师今。

王薨。葬蛇陵园内。太子立。是为儒理尼师今。母云帝夫人。妃日知。葛文王之女。一云。姓朴。许娄王之女。○按遗事。儒理作弩礼。新罗追称王。皆称葛文。金氏曰。其义未详。初。南解将薨。谓太子及大辅昔脱解曰。吾死后。尔朴昔二姓。以年长嗣位。及薨。儒理。以脱解有德望让之。脱解曰。神器非庸人所堪。吾闻圣智人多齿。试以饼噬之。儒理齿多乃立。号尼师今。齿多之称后以齿长相嗣。幷称尼师今。三姓相传。实兆于此。权氏曰。自夏以来。有国家者必传其子。不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所以重宗祀也。传之异姓谓之革命。而庙不血食矣。若曰。虽传异姓。祖庙尚存。神不享非类矣。尧舜禅让。以天下为公。为天下得人也。南解。以国家为私。不分子婿轻重。而欲传之可乎。

是岁。乐浪人王调。杀其太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

时中国扰乱调乘时作乱。盛京志补。

乙酉新罗儒理王二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八年。百济始祖四十三年。春二月。斯卢尼师今谒始祖庙。大赦。

自是。嗣君即位谒始祖庙肆赦。世以为常。

高句丽。以乙豆智为右辅。

委以军国事。

秋八月。百济王田于牙山。○冬十月。南沃沮人。投百济。

初。百济王宫。群鸿来集。日者曰。鸿雁民象。有远人来投者。至是。南沃沮仇颇解等二十馀家。至斧壤今平康县纳款。王置之汉山西。南沃沮去北沃沮八百里。

丙戌新罗儒理王三年。高句丽大武神王九年。百济始祖四十四年。冬十月。高句丽灭盖马国。句茶王以国降。

丽灭盖马。杀其王。以其地为郡县。句茶王。闻之惧。举国来降。由是。拓地甚广。

丁亥新罗儒理王四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十年。百济始祖四十五年。春正月。高句丽。以乙豆智为左辅。松屋句为右辅。

时。丽王善于用兵。北破扶馀。又灭盖马。威行旁国。以二人为左右辅。委以军国事。

夏。百济大旱。冬十月。地震。

戊子新罗儒理王五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十一年。百济始祖四十六年。多娄王元年。春二月。百济王温祚薨。太子多娄立。

是为多娄王

秋七月。汉辽东。攻高句丽。围尉那岩城。既而解归。

辽东太守出兵来侵。王会群臣。问战守之策。松屋句曰。今。中国荒俭。盗贼蜂起。而兵出无名。此必边将䂓利也。逆天违人。师必无功。凭险出奇。破之必矣。乙豆智曰。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可以谋伐。不可以力胜。王曰若何。对曰。今汉兵远闘。锋不可当。大王闭城自固。待其师老击之可也。王然之。入尉那岩城固守。汉兵围之数旬不解。王以力尽兵疲。势不能守。问计于豆智。对曰。汉人谓我无水。久围待困。宜取池鱼包水草。兼以酒致犒。王从之。遂贻书汉将曰。寡人愚昧。获罪上国。致令将军。帅百万之众。暴露弊境。敢用薄物。供于左右。于是。汉将谓城内有水。不可猝拔。乃报曰。皇帝不以臣驽下。令出师问罪。今闻来旨。言顺且恭。敢不借口归报。遂引退。

冬十一月。斯卢尼师今。巡国内。

王巡行国内。见一老妪饥冻将死。曰。予不能养民。使老幼失所。是予罪也。解衣推食而与之。仍命有司。存问鱞寡孤独老病不能自活者。给养之。于是。邻国之民。闻而来者众。时。斯卢民俗欢康。是年始制兜率歌。此新罗歌乐之始也。

斯卢始制犂耟。及藏冰库车乘。

己丑新罗儒理王六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十二年。百济多娄王二年。春正月。百济王谒东明王庙。

初。始祖在慰礼。立东明庙。自是后王或时展谒。

二月。百济祀天地于南坛。

庚寅新罗儒理王七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十三年。百济多娄王三年。冬十月。百济东部屹于。败靺鞨于马首山西。

王喜。赏良马十匹租五百石。

汉遣王遵讨乐浪。郡人杀王调降。

𧦦邯音男甘。乐浪属县。今未详。人王闳。汉琅瑘王仲之七世孙。济北王兴居之叛。欲劫仲。仲浮海东奔乐浪山中。因家焉。为郡三老。至是。汉以王遵为太守。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吏杨邑。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道病卒。盛京志补。

汉赦乐浪大逆殊死以下。后汉书补。

汉省东部都尉。

初。分岭东七县。置都尉以治之。其地阔远。诸夷交乱。吏不能制。于是。弃岭东地。因其土俗。悉封沃沮濊貊渠帅为县侯。皆令岁时诣乐浪朝贺。沃沮地迫小。介于大国之间。遂臣属高句丽。丽人复置其中大人为使者。丽官名。以相监领。责其租税貂布鱼塩。千里担负致之。又发其美女以为婢妾焉。濊其地。北与高句丽沃沮。南与辰韩接。东穷大海。西至乐浪。濊及沃沮句丽。本皆朝鲜地也。濊自南闾降汉后。无大君长。有侯邑君三老。统主下户。自言与高句丽同种。言语法属。大抵相类。后汉书补○按后汉书。始始立濊传。杜氏通典曰。其人性谨愿。少嗜欲。有廉耻。男女衣皆着曲领。男子系银花广数寸以为餙。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分。不得辄相干涉。同姓不婚。多所忌讳。疾病死亡。即弃旧宅。更作新居。知种麻养蚕绵布。晓候星宿。先知年岁豊约。不以珠玉为宝。又祭虎以为神。其邑落有侵犯者。辄相罚责生口牛马。名之为责祸。杀人者偿死。少冦盗。作矛长三丈。或数人共持之。能步战。乐浪檀弓出其地。又多文豹。有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也。其海出斑鱼皮。汉时常献之。

辛卯新罗儒理王八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十四年。百济多娄王四年。秋八月。百济高木城将昆优。与靺鞨战克之。高木城今未详。○九月。百济王田于横岳。

连中双鹿。众人叹美之。

壬辰新罗儒理王九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十五年。百济多娄王五年。春。斯卢改六部名。赐姓。

新罗。尽改六部之名。改杨山部为及梁。赐姓李。高墟部为沙梁姓崔。大树部为渐梁一云牟梁姓孙。干珍部为本彼姓郑。加利部为汉祗姓裵。明活部为习比姓薛。中分六部为二。使王女二人各率部内女人分朋。自七月既望。每日早集大部之庭。绩麻乙夜而罢。至八月十五日。考功多少。负者。置酒食以谢胜者。歌舞百戯皆作。谓之嘉排。是时。贫家一女起舞叹曰。会苏会苏。其音哀雅。后人因其声而作歌。名会苏曲。

斯卢设官十七等。

一曰伊伐飧。或云伊伐干。或云干伐飡。或云角干。或云角粲。或云舒发翰。或云舒弗邯。二曰伊尺飧。或云伊飡。三曰迊飧。或云迊判。或云苏判。四曰波珍飧。或云海干。或云波弥干。五曰大阿飧。皆授真骨。他宗则否。真骨者王族也。新罗。以承统者谓之圣骨。王族为真骨。亦谓之第一骨。贵族谓之第二骨。兄弟女姑姨从姊妹。皆聘为妻。故妻族皆为第一骨。不娶第二骨女。虽娶常为妾媵。六曰阿飧。或云阿尺干。或云阿粲。自此以下。第二骨为之。自重阿飧。至四重阿飧。七曰一吉飧。或云乙吉干。八曰沙飧。或云萨飡。或云沙咄干。九曰级伐飧。或云级飡。或云级伏干。十曰大奈麻。或云奈末。自重大奈麻至九重。十一曰奈麻。自重奈麻至七重。十二曰大舍。或云韩舍。○按东谚称大为韩。十三曰舍知。或云小舍。十四曰吉士。或云稽知。或云吉次。十五曰大乌。或云大乌知。十六曰小乌。或云小乌知。十七曰造位。或云先沮知。凡三十四级。新唐书参补。金氏曰。新罗官号。因时沿革不同。皆夷言不知其意。当初设施。必也职有常守。位有定员。辨其尊卑。待其人才之大小。文记缺落。不可核考。南解以国事委大臣。谓之大辅。儒理王设位十七等。自是名目繁多。

三月。高句丽。以南部使者邹勃素。为沸流部长。

初。大臣仇都逸苟焚永等三人。为沸流部长。性贪鄙。夺人妻妾财货。恣其所欲。人皆怨忿。王以始祖旧臣。不忍致法。废为庶人。以勃素代之。勃素别作大室自处。以仇都等罪人。不令升堂。三人诣前谢曰。愿公赦过。以令自新。死无恨矣。勃素引与共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乃许为友。三人感愧。不复为恶。王闻之曰。勃素不用威严。能以智惩恶。可谓贤矣。赐姓大室氏。○初。高句丽分国为五部。一曰桂娄部。后称内部。或黄部。即沸流部也。二曰绝奴部。后称北部。或后部。三曰顺奴部。后称东部。或左部。四曰灌奴部。后称南部。或前部。即贯那部也。五曰消奴部。后称西部。或右部。各以大臣治之。杜氏通典新唐书参补。

夏四月。高句丽袭乐浪。降之。

先是。王子好童游沃沮。乐浪王按乐浪为中国之郡则岂有称王之理。盖厕于三国之间。其势如王。故东人称之为王耳。崔理出行见之。问曰观君颜色非常。岂非北国神王之子乎。遂同归妻以女。好童使女入武库。坏其兵物。劝王袭乐浪。丽兵大至。崔理虽欲战。鼓角皆破。遂杀女子出降。

冬十月。高句丽王。杀其子好童。

丽王元妃生子。曰解忧。性暴戾。初。王纳曷思王孙女为次妃。生好童。颜容美丽。王爱之名好童。元妃恐夺嫡。谗于王曰。好童欲无礼于妾。王不信。妃恐祸将及。乃泣告曰。请大王密察。若不实。妾当伏罪。于是。王疑将罪之。或谓好童曰。何不自释乎。好童曰。是显母之恶。贻父之忧。可谓孝乎。遂伏剑死。金氏曰。王信谗不仁。不足道矣。好童不得无罪。舜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不陷父于不义。今不出此而死非其所。可谓执小谨而昧大义。其申生之譬耶。

十二月。高句丽。立子解忧为太子。○高句丽遣使入朝于汉。诏复王号。

自王莾之后。丽与中国相绝。至是。王遣子入汉朝贡。帝诏复其王号。

癸巳新罗儒理王十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十六年。百济多娄王六年。春正月。百济。立王子己娄为太子赦。○二月。百济始作稻田。

先自国南州郡始。

甲午新罗儒理王十一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十七年。百济多娄王七年。春二月。百济右辅解娄卒。年九十。以东部屹于为右辅。○斯卢京都地裂泉涌。六月大水。○秋九月。靺鞨冦百济。陷马首城烧之。冬又袭甁山栅。

丙申新罗儒理王十三年。高句丽大武神王十九年。百济多娄王九年。秋八月。乐浪侵斯卢。

侵北边。陷朵山城。

丁酉新罗儒理王十四年。高句丽大武神王二十年。百济多娄王十年。冬。高句丽袭乐浪。灭之。

乐浪人五千及带方乐浪属县人。投斯卢。斯卢分置六部。

伊西国侵斯卢。今清道郡。○百济。以屹于为左辅。北部真会为右辅。○十一月。百济地震。

戊戌新罗儒理王十五年。高句丽大武神王二十一年。百济多娄王十一年。秋。百济饥。禁私酿。○冬十月。百济王巡东西部。

贫不能自保者。给谷人二石。

庚子新罗儒理王十七年。高句丽大武神王二十三年。百济多娄王十三年。秋九月。华丽不耐人。侵斯卢。貊。邀击败之。

华丽不耐。乐浪东部之二县也。及汉。省都尉诸县。皆为侯国。至是。二县人连谋。率骑兵侵斯卢北境。貊国渠帅。以兵要曲河今未详西败之。王喜。与貊国结好。后貊帅又猎兽献之。貊。东夷故国也。在中国东北。与燕相近。故号北貊。其地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其税于民。二十取一而足。及扶馀高句丽幷兴。其部落东迁。居濊国之西。今春川府。服属于高句丽。其居山深阻厄。为不争之地。性愚与濊同俗。不知兴亡易世。故史无所传。其别部之在辽地者。为梁貊小水貊云。

秋七月。高句丽陨霜杀谷。八月。梅花发。

壬寅新罗儒理王十九年。高句丽大武神王二十五年。百济多娄王十五年。○驾洛国始祖金首露元年。○是岁以后。大国三。小国一。凡四国。若五加耶等诸小国年代无考者。略之。春三月。驾洛人。立金首露兄弟六人为君。分治加耶。

驾洛。古卞韩之地。其始无君臣位号。有九干。曰我刀,汝刀,彼刀,五刀,留水,留天,神天,神鬼,五天。各为酋长。其众揔七万五千。聚居山野。至是。九干修稧事。时有金首露者。不知何许人。登龟旨峰。在今金海府。望驾洛九村。遂至其地。九干。见首露兄弟六人容貌。皆奇伟长大。众皆惊异。立以为君而首露长。故国号大驾洛。今金海府。又称加耶。馀五人各为五加耶君。曰阿罗伽耶。今咸安郡。曰古宁伽耶。今咸昌县。曰大伽耶。今高灵县。曰星山伽耶。今星州府一云碧珍伽耶。曰小伽耶。今固城县。东以黄山江。南以沧海。西北以地理山。东北以伽耶山为界。驾洛后改号金官国。

斯卢灭伊西国。○高句丽侵斯卢。

甲辰新罗儒理王二十一年。高句丽大武神王二十七年。闵中王元年。百济多娄王十七年。春二月。驾洛筑都城营宫室。○秋九月。汉兵渡海伐高句丽。

取乐浪。以萨水今安州府清川江南属汉。

冬十月。高句丽王无恤薨。弟解邑朱立。

王。英明威武。知人善任。恢拓土宇。国势愈昌。至是薨。葬于大兽村。号大武神王。太子解忧幼少不克政。国人推王弟解邑朱立之。大赦。

汉封马韩人苏马𬤊。为廉斯君。

马韩部落廉斯人廉斯今未详何地苏马𬤊等。诣乐浪贡献。帝封为廉斯君。属乐浪郡。四时朝谒。文献通考补。

乙巳新罗儒理王二十二年。高句丽闵中王二年。百济多娄王十八年。春三月。高句丽王宴群臣。○夏五月。高句丽国东大水饥。发仓赈给。

丙午新罗儒理王二十三年。高句丽闵中王三年。百济多娄王十九年。秋七月。高句丽王东狩。

获白獐。权氏曰。为之后者。为之子。今闵中当丧。未数月而宴群臣。未及祥而猎。其失自著矣。

冬十月。有星孛于南。

二十日而灭。

丁未新罗儒理王二十四年。高句丽闵中王四年。百济多娄王二十年。冬十月。高句丽蚕支部叛。投汉。

蚕支部。丽之南边部落也。其大加戴升等一万馀家。诣乐浪投汉。

戊申新罗儒理王二十五年。高句丽闵中王五年。慕本王元年。百济多娄王二十一年。春。高句丽王解邑朱薨。大武神王之子解忧立。

初。王田于闵中原。见石窟。谓左右曰。我死葬此。不须更起陵墓。至是薨。王后及群臣。重违遗教。葬于石窟。今未详。号闵中王。自是王薨皆以葬地为号。解忧一云解爱娄立。是为慕本王。为人。暴戾不仁。不恤国事。百姓怨之。

百济左辅屹于卒。

百济。自乙音以后至于屹于。皆以得人称。及卒。王哭甚哀。

秋七月。驾洛国君纳妃许氏。

许氏。名黄玉。有贤德。

驾洛国君。改官名。

金首露。谓其臣曰。九干。为庶僚之长而名称鄙野。非簪履职位之称。遂改我刀为我躬。汝刀为汝谐。彼刀为彼藏。五刀为五常。留水为留功。留天为留德。神天为神道。神鬼为臣贵。五天为五能。馀幷取新罗职仪。三国遗事补。

秋八月。高句丽大水山崩。○冬十月。高句丽立子翊为太子。

己酉新罗儒理王二十六年。高句丽慕本王二年。百济多娄王二十二年。高句丽纳款于汉辽东。

高句丽。虽通使于汉而犹侵掠不已。至是。遣将袭汉北平,渔阳,上谷,太原。辽东太守蔡彤。以恩信招之。复和亲。按纲目。是年貊人入朝。即高句丽也。汉人以句丽为貊。

秋八月。高句丽饥发使赈民。○冬十月。扶馀遣使入贡于汉。后汉书。

辛亥新罗儒理王二十八年。高句丽慕本王四年。百济多娄王二十四年。高句丽王射杀谏者。

王暴虐日增。坐卧必枕藉人。动摇辄杀之。臣有谏者。弯弓射杀之。朝野忧惧。国人离畔。李氏曰。君臣一軆。当以礼相接。以恩相爱。解忧㐫狠如是。若不可谏而其谏者。必见危授命。杀身成仁者也。徒恶忤己而不知爱己之心。出于至难。自古非大无道之君。未有轻杀谏臣者。陈灵公杀泄冶。陈后主杀傅縡唐僖宗杀常濬。皆在垂亡之日。春秋纲目。直书其事。以著其所以亡。解忧亦未久身弑子废。有天下国家者。当以此卜之。

癸丑新罗儒理王三十年。高句丽慕本王六年太祖王元年。百济多娄王二十六年。冬十一月。高句丽人。弑其王解忧。立瑠璃王之孙宫为王。太后听政。

慕本人杜鲁。侍王左右。虑祸而哭。或曰丈夫何哭为。抚我则后。虐我则仇。今王行虐以杀人。百姓之仇也。尔其图之。于是鲁藏刀以进。王引之而坐。遂弑之。葬于慕本原。国人以太子翊不肖。不足以主社稷。迎瑠璃王子古邹加再思。再思以老让。遂立其子宫。是为太祖。一曰国祖。生而能视幼歧嶷。时年七岁。太后垂帘听政。后扶馀人。

甲寅新罗儒理王三十一年。高句丽太祖王二年。百济多娄王二十七年。春二月。有星孛于紫宫。

乙卯新罗儒理王三十二年。高句丽太祖王三年。百济多娄王二十八年。春二月。高句丽筑辽西十城以备汉。○夏百济旱。

虑囚。赦死罪。

秋八月。靺鞨冦百济北部。

丙辰新罗儒理王三十三年。高句丽太祖王四年。百济多娄王二十九年。春二月。百济筑牛谷城。

靺鞨数扰边境。王命东部筑牛谷城。以备之。

夏四月。斯卢龙见金城井。五月大风。○秋七月。高句丽伐东沃沮取之。

于是。高句丽拓境。东至沧海。南至萨水。

丁巳新罗儒理王三十四年。脱解王元年。高句丽太祖王五年。百济多娄王三十年。冬十月。斯卢尼师今儒理薨。遗命立昔脱解。

王不豫。谓臣僚曰。脱解身联国戚。位处宰辅。屡著功名。朕之二子。其才不及。且有先君之命。吾死后。俾即大位。及薨。葬蛇陵园内。脱解受遗命即位。是为脱解尼师今。时年六十二。妃朴氏阿孝夫人。崔氏曰。南解之顾命。非尧舜禹禅受之比。出于一时姑息之恩。儒理从父乱命。考其归。与燕哙之让。亦无几矣。虽一再传而朴氏又兴。又一再传而金氏代兴。新罗历年一千年之间。朴氏为王者十。昔氏为王者八。金氏为王者三十八。是则新罗者金氏之新罗。非朴昔之新罗。岂不由于南解之乱命。儒理之处不得宜乎。

戊午新罗脱解王二年。高句丽太祖王六年。百济多娄王三十一年。春正月。斯卢以瓠公为大辅。

己未新罗脱解王三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年。百济多娄王三十二年。夏五月。斯卢与倭交聘。按此东史和倭之始。○六月。有星孛于天船。○秋七月。高句丽京都大水。

辛酉新罗脱解王五年。高句丽太祖王九年。百济多娄王三十四年。秋八月。马韩将孟召。以覆岩城降斯卢。

癸亥新罗脱解王七年。高句丽太祖王十一年。百济多娄王三十六年。冬十月。百济王如娘子城。请会于斯卢不从。

百济王拓地。至娘子谷城。今清州府。遣使新罗请会。罗王不从。由是两国失和。

甲子新罗脱解王八年。高句丽太祖王十二年。百济多娄王三十七年。秋八月。百济侵斯卢。

百济王遣兵。攻斯卢西鄙蛙山城今未详不克。移兵攻狗壤城。今未详。新罗发骑兵二千。逆击走之。

冬十二月。斯卢地震。

乙丑新罗脱解王九年。高句丽太祖王十三年。百济多娄王三十八年。春三月。斯卢尼师今。以金阏智为子。改国号曰鸡林。

新罗王。得小儿于金城西始林。在今庆州府南四里。见其姿容奇伟。以为天祚胤嗣。乃收养之。名阏智。方言小儿之称。谓时有金椟白鸡之异。改始林为鸡林。因以为国号。赐阏智姓曰金氏。新罗金氏始此。或云新罗自谓少昊金天氏之后。而金首露亦其同姓云。阏智及长。聦明多智略。至其七世孙味邹。始有国。

丙寅新罗脱解王十年。高句丽太祖王十四年。百济多娄王三十九年。百济攻拔鸡林蛙山城。鸡林复取之。

丁卯新罗脱解王十一年。高句丽太祖王十五年。百济多娄王四十年。春正月。鸡林以宗戚朴氏。分理州郡。

号为州主,郡主。

二月。鸡林以顺贞为伊伐飧。委以政事。

戊辰新罗脱解王十二年。高句丽太祖王十六年。百济多娄王四十一年。秋八月。曷思王。以国降高句丽。

初。曷思王。逃窜立国而微弱不振。高句丽日强。其孙都头以国来降。使为于台。曷思凡三世四十七年而亡。

壬申新罗脱解王十六年。高句丽太祖王二十年。百济多娄王四十五年。春二月。高句丽伐藻那。虏其王。

遣贯那部沛者达贾。伐而虏之。

癸酉新罗脱解王十七年。高句丽太祖王二十一年。百济多娄王四十六年。夏五月。倭冦鸡林木出岛。今未详。角干乌羽死之。○戊午晦。日食。

甲戌新罗脱解王十八年。高句丽太祖王二十二年。百济多娄王四十七年。秋八月。百济侵鸡林。○冬十月。高句丽伐朱那。虏其王子。

丽王。遣桓那部沛者薛儒伐之。虏其王子乙音。为古邹加。是时。高句丽兵力甚强。侵伐旁小国。幷而有之。

乙亥新罗脱解王十九年。高句丽太祖王二十三年。百济多娄王四十八年。鸡林大旱饥。发仓赈给。○冬十月。百济攻拔鸡林蛙山城。守之。

丙子新罗脱解王二十年。高句丽太祖王二十四年。百济多娄王四十九年。秋九月。鸡林复取蛙山城。歼百济守卒。

丁丑新罗脱解王二十一年。高句丽太祖王二十五年。百济多娄王五十年。己娄王元年。秋八月。鸡林败伽耶兵。于黄山津。

新罗阿飡吉门。与伽耶兵战于黄山津。今梁山郡之黄山江。获一千馀级。以吉门为波珍飡。赏功也。

九月。百济王多娄薨。太子己娄立。

王即位以来。赈饥民。礼大臣。有人君之度。然构衅新罗。争一小城。数十年间。兵革不息。识者惜之。及薨。太子即位。是为己娄王。志虑宏远。不留心细事。

冬十月。扶馀献三角鹿于高句丽。丽王称瑞大赦。

扶馀王带素死后。馀众保守本国。通贡于汉。服属高句丽。至是。遣使来献三角鹿,长尾兔。王以为瑞物。大赦。扶馀又献虎。长丈二毛甚明而无尾。王又猎于质山。今未详。获紫獐。东海谷今未详守献朱豹。尾长九尺。史不绝书以为佳祥。李氏曰。时和岁豊为上瑞。不然。虽甘露醴泉。不足为瑞也。况物反常为妖。非瑞也。太祖不以此恐惧修省。以弭其灾。反以为瑞。殊无意谓也。

己卯新罗脱解王二十三年。高句丽太祖王二十七年。百济己娄王三年。春。彗星见东方。又见北方。

二十日而乃㓕。

鸡林击于尸山居漆山二国。㓕之。

二国居邻境。颇为边患。于尸山今宁海。居漆山一名苌山国。今东莱府。有居道者为边官。潜怀幷呑之志。常集群马于张吐野。今未详。使兵士驰走为戯。称为马技。二国习见以为常。不为备。于是。起兵灭之。

庚辰新罗脱解王二十四年。婆娑王元年。高句丽太祖王二十八年。百济己娄王四年。夏四月。鸡林大风。金城东门自坏。○秋九月。鸡林尼师今脱解薨。国人立儒理王之次子婆娑为王。

王薨。群臣欲立儒理太子逸圣。或谓逸圣虽嫡嗣。而威明不及婆娑。遂立之。是为婆娑尼师今。或云儒理弟奈老之子。妃金氏史省夫人。按据此则阏智之前。已有金氏矣。许娄葛文王之女也。婆娑节俭。省用而爱民。国人嘉之。葬脱解王于城北壤井丘。一云䟽川。今幷未详。○三国遗事。文武王庚辰。立脱解王祠于东岳。拔王骨于䟽川安之。髑髅周围三尺二寸。身骨长九尺七寸。齿凝如一。骨节皆连锁。

壬午新罗婆娑王三年。高句丽太祖王三十年。百济己娄王六年。春正月。鸡林劝农炼兵。

王即位。巡抚州郡。发仓赈给。虑狱囚。非二罪悉原之。至是。下令曰今仓廪空匮。戎器顽钝。倘有水旱之灾。边鄙之警。其何以御之。宜令有司。劝农桑。炼兵革。以备不虞。

甲申新罗婆娑王五年。高句丽太祖王三十二年。百济己娄王八年。秋。鸡林大有年。

时政简教行。休祥毕至。古陁郡今安东府献青牛。南新县今未详麦连岐。秋大有年。行者不赍粮。

乙酉新罗婆娑王六年。高句丽太祖王三十三年。百济己娄王九年。春正月。百济侵鸡林。

丁亥新罗婆娑王八年。高句丽太祖王三十五年。百济己娄王十一年。秋七月。鸡林缮葺城垒。

王下令曰。国家西邻百济。南接加耶。德不能绥。威不足畏。宜葺城垒。以待侵轶。是月筑加召,马头二城。加召今居昌县。马头未详。

八月乙未晦。日食。

己丑新罗婆娑王十年。高句丽太祖王三十七年。百济己娄王十三年。夏六月。百济地震裂。

庚寅新罗婆娑王十一年。高句丽太祖王三十八年。百济己娄王十四年。春三月。百济大旱。○秋七月。鸡林廉察州郡。

王分遣使十人。廉察州郡。不勤公事。致田野多荒者。贬黜之。

壬辰新罗婆娑王十三年。高句丽太祖王四十年。百济己娄王十六年。夏六月。戊戌朔。日食。

癸巳新罗婆娑王十四年。高句丽太祖王四十一年。百济己娄王十七年。春二月。鸡林尼师今。幸古所夫里郡。问高年赐谷。按古所夫里。今扶馀县。此时其属于新罗欤。

冬十月。鸡林京都地震。

甲午新罗婆娑王十五年。高句丽太祖王四十二年。百济己娄王十八年。春二月。加耶侵鸡林。

加耶兵围马头城。遣阿飡吉元。将一千骑击走之。

秋八月。鸡林阅兵于阏川。

丙申新罗婆娑王十七年。高句丽太祖王四十四年。百济己娄王二十年。秋八月。加耶侵鸡林。鸡林尼师今。出战败之。

加耶侵南鄙。城主长世。拒之被杀。王怒。帅勇士五千。出战败之。虏获甚多。因欲举兵伐加耶。加耶君惧。遣使谢罪。乃止。

戊戌新罗婆娑王十九年。高句丽太祖王四十六年。百济己娄王二十二年。春三月。高句丽王东巡栅城。纪功而还。

王至栅城西罽山。幷未详。获白鹿。反至栅城宴群臣。赐栅城守吏物段有差。遂纪功于山石。乃还。

庚子新罗婆娑王二十一年。高句丽太祖王四十八年。百济己娄王二十四年。冬十月。鸡林京都地震。

倒民屋有死者。

辛丑新罗婆娑王二十二年。高句丽太祖王四十九年。百济己娄王二十五年。秋七月。鸡林筑月城移都。

初。脱解王深通地理之术。登吐含山。在今庆州府东三十里。望城中可居之地。见杨山一峯有日月之势。遂居焉。至是。筑城于其地。形如半月。故名月城。或号在城。周一千二十三步。自金城移都焉。新罗滨海。冦贼频警。故月城东筑明活城。南筑南山城。北筑满月城。为掎角之势。

壬寅新罗婆娑王二十三年。高句丽太祖王五十年。百济己娄王二十六年。秋八月。驾洛人杀鸡林汉秪部主保齐。鸡林伐音汁伐国降之。

音汁伐国。今属庆州安康县。一云今兴海郡。与悉直谷国今三陟府争疆。诣鸡林请决。王难之。谓金官国首露王。年老多智。召问之。首露立决。以所争之地属音汁伐。于是。王命六部飨首露。诸部畏之。皆使伊飡主客。而独汉秪部主客不使贵人。首露以为慢礼不恪。命奴下里。杀汉秪部主保齐而归。奴逃依音汁伐主陀邹干家。王使人索其奴。陀邹不送。王怒。以兵伐音汁伐国。其主与众降。

悉直押督二国。降鸡林。按。押督或称押梁国。今庆山县。古基在县东五里。今为押梁驿。

甲辰新罗婆娑王二十五年。高句丽太祖王五十二年。百济己娄王二十八年。春正月。鸡林星陨如雨。不至地。○秋七月。鸡林悉直叛。讨平之。徙其众于南鄙。

乙巳新罗婆娑王二十六年。高句丽太祖王五十三年。百济己娄王二十九年。春正月。百济及鸡林平。

自是。两国交和者。六十馀年。

高句丽王犯汉辽东。大败。

时。高句丽浸强。数侵汉边。丽王入辽东塞掠六县。秋九月。辽东太守耿夔。出兵击破之。斩其渠帅。

丙午新罗婆娑王二十七年。高句丽太祖王五十四年。百济己娄王三十年。春正月。鸡林尼师今巡抚押督。

戊申新罗婆娑王二十九年。高句丽太祖王五十六年。百济己娄王三十二年。夏。高句丽百济大旱。

丽王发使赈饥。百济民相食。

五月。鸡林大水。

发使十道赈民。

鸡林伐比只,多伐,草八等三国。幷之。按。草八今草溪郡。二国未详。要是傍近小国。○靺鞨冦百济牛谷城。

己酉新罗婆娑王三十年。高句丽太祖王五十七年。百济己娄王三十三年。春正月。高句丽遣使贺汉。

贺帝加元服。

秋。鸡林有年。

是岁。蝗害谷。王遍祭山川以祈之。蝗灭岁稔。

辛亥新罗婆娑王三十二年。高句丽太祖王五十九年。百济己娄王三十五年。春三月。百济地震。○夏四月。鸡林城门自毁。自五月不雨。至于七月。○扶馀冦汉乐浪。

扶馀王自将步骑八千。侵乐浪。杀伤吏民。后复归附汉。后汉书补。

高句丽遣使入贡于汉。求属玄菟。○鸡林取百济奈己郡。今荣川。○冬十月。百济地震。

壬子新罗婆娑王三十三年。秪摩王元年。高句丽太祖王六十年。百济己娄王三十六年。冬十月。鸡林尼师今婆娑薨。太子秪摩立。

王励精为治。三十三年之间。劝农桑。问高年。田野荒则黜其吏。水旱灾则赈其穷。专务恭俭。期致殷富。伽耶怀德。百济请和。悉直诸国。亦尽詟服。皆发政施仁。务农重本之效也。为罗代守成之良主。及薨。葬蛇陵园内。太子立。是为秪摩尼师今。妃金氏爱礼夫人。伊飡摩帝之女也。初。婆娑王猎。太子从焉。过汉岐部。伊飡许娄飨之。酒酣。许娄之妻。携少女出舞。摩帝之妻。亦引出其女。太子见而悦之。许娄不悦。王谓许娄曰。此地名大庖。公于此置盛馔美酝以宴衎。宜位酒多在伊飡之上。以摩帝之女配太子。酒多后云角干。

癸丑新罗秪摩王二年。高句丽太祖王六十一年。百济己娄王三十七年。春二月。鸡林以永昌为伊飡。玉权为波珍飡。○三月。百济遣使聘鸡林。

甲寅新罗秪摩王三年。高句丽太祖王六十二年。百济己娄王三十八年。春三月癸亥。日食。○夏四月。鸡林大水虑囚原轻罪。○秋八月。高句丽王巡南海。冬十月还。

乙卯新罗秪摩王四年。高句丽太祖王六十三年。百济己娄王三十九年。春二月。鸡林及加耶战于黄山。

二月。加耶侵鸡林南边。七月王亲率步骑。渡黄山河。加耶人伏兵林薄以待之。王入。伏敌围之数重。王麾军奋击。决围而退。自是二国兵衅不息。

丙辰新罗秪摩王五年。高句丽太祖王六十四年。百济己娄王四十年。春三月辛亥。日食。○夏六月。百济大水。

先是。有鹳巢都门。人谓当有水灾。至是。大雨浃旬。汉江水涨。漂毁人屋。命有司。补水损之田。

秋八月。鸡林伐加耶。不克而还。

王遣将侵加耶。自帅精兵一万继之。加耶婴城固守。会久雨乃还。

戊午新罗秪摩王七年。高句丽太祖王六十六年。百济己娄王四十二年。春二月。高句丽地震。○夏六月。高句丽王及濊貊。犯汉玄菟。又攻华丽城。○秋八月。高句丽命举贤良孝顺。

问鱞寡孤独及贫不能自存者。给衣食。

庚申新罗秪摩王九年。高句丽太祖王六十八年。百济己娄王四十四年。春二月。有星陨于鸡林月城西。

有声如雷。

三月。鸡林京都大疫。○扶馀遣子尉仇台。贡献于汉。后汉书补。

辛酉新罗秪摩王十年。高句丽太祖王六十九年。百济己娄王四十五年。春正月。鸡林以翌宗为伊飡。○汉伐高句丽。高句丽王遣其弟遂成。袭玄菟辽东城。焚之。

是时。高句丽虽贡献不替。而数侵掠汉边地。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连兵来侵。击杀濊貊渠帅。尽获兵仗财物。王遣弟遂成。领兵三千人逆光等。遂成遣使诈降。光等信之缓其备。遂成因据险。遮汉大军。潜遣三千人。攻玄菟辽东二郡。焚其城郭。杀获二千馀人。

夏四月。高句丽及鲜卑。犯汉辽队县。杀辽东太守蔡讽。

王与鲜卑八千人。侵辽队。辽东属县。蔡讽将兵出新昌辽东属县战殁。功曹掾龙瑞。兵马掾公孙酺。以身捍讽。俱殁于阵。死者百馀人。

倭冦鸡林。○冬十月。高句丽王如扶馀。祀太后庙。即柳花庙也。○肃慎遣使高句丽。

肃慎遣使高句丽。献紫狐裘及白鹰白马。王宴劳以遣之。

十一月。高句丽王以弟遂成。统军国事。

崔氏曰。鲁隐公。命羽父帅师。终致锺巫之变。庄公。以庆父主兵。卒召武闱之祸。春秋传所谓贵戚之卿。难驭于异姓之卿者是也。丽王老耄。亲弟遂成。位长百僚。专擅威福。有令将之心。又使之统军国重事。以长其恶。竟付神器。爱子大臣。旋被诛戮。祸延宗社。由不能辨之于早。谨之于微也。其得免锺巫武闱之祸幸矣。按贵戚之卿。地逼则邪心易生。权重则党与易成。此其所以难驭也。然岂可因噎而废食哉。若谓之不可用则周公之圣。季友之贤。亦将弃之乎。当观其人之善恶而处之耳。句丽王之任遂成。谓之不知人则可。谓之自取祸则不可。汉之莾操。岂是国姓。周之晋郑。庸非至亲乎。锺巫武闱之变。不可专责于隐庄矣。

十二月。高句丽王围汉玄菟。扶馀遣兵助汉。击败之。

王率马韩濊貊一万馀骑。进围玄菟城。扶馀王遣子尉仇台。领兵二万。与汉兵幷力拒战。丽军大败。斩首五百馀级。后汉书参补。

壬戌新罗秪摩王十一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十年。百济己娄王四十六年。夏四月。鸡林大风。

大风东来。折木飞瓦。至夕而止。都人讹言倭兵大来。争遁山谷。王命伊飡翌宗。谕止之。

秋七月。鸡林蝗饥。○高句丽王及马韩濊貊。侵辽东。扶馀遣兵助汉破之。

癸亥新罗秪摩王十二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十一年。百济己娄王四十七年。春三月。鸡林与倭和。○夏五月。鸡林金城民。屋陷为池芙蕖生。○冬十月。高句丽以沛者穆度娄。高福章为左右辅。

二人皆丽之贤臣也。至是。并为左右辅。与遂成参断国政。按。丽王好用兵而年衰倦勤。遂成以王之介弟。勇悍能战。累立奇功。盖王奇爱之。欲倚以为国。任统国政。至此已三岁矣。必其强梁难驭之气。多有见于事为之间者。故又以二人参与政事。欲分其权。呜呼其晩矣。不能辨之于早。而欲图于势成之后。何可及也。使二人而贤也。为其鱼肉。若果不贤也。适足以助其恶。彼二人者将何能有为乎。

甲子新罗秪摩王十三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十二年。百济己娄王四十八年。秋九月庚申晦。日食。○冬十月。高句丽遣使入贡于汉。○十一月。高句丽京都地震。

乙丑新罗秪摩王十四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十三年。百济己娄王四十九年。春正月。靺鞨冦鸡林。百济遣兵救却之。

靺鞨大入鸡林北境。杀掠吏民。又袭大岭栅。过泥河。大岭泥河并未详。王移书百济请救。济王遣五将军助之。贼退。

丁卯新罗秪摩王十六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十五年。百济己娄王五十一年。秋七月甲戌朔。日食。

戊辰新罗秪摩王十七年。高句丽太祖王七十六年。百济己娄王五十二年。盖娄王元年。秋八月。长星竟天。○冬十月。鸡林国东地震。○十一月。百济王己娄薨。子盖娄立。

王修好新罗。边鄙晏然。及薨。子盖娄立。是为盖娄王。性恭顺有操行。

壬申新罗秪摩王二十一年。高句丽太祖王八十年。百济盖娄王五年。春二月。百济筑北汉山城。○秋七月。高句丽左辅穆度娄免。

王弟遂成猎倭山。今未详。与左右宴。贯那于台弥儒,桓那烟支留,沸流那皂衣阳神等。为遂成腹心。阴谓遂成曰。初慕本之薨。群僚欲立王子再思。再思以老让于王。王欲使兄老弟及今王已老而无让意。惟子计之。遂成曰。承袭以嫡。天下之常道也。王虽老有嫡子在。岂敢觊。弥儒曰。以弟之贤。承兄之后。古亦有之。子其勿疑。左辅穆度娄。知遂成有异志。称疾不仕。按穆度娄。色斯于难作之前。可谓明哲之士。然不能高举远引。坐见篡夺。终为逆竖之臣。何哉。

甲戌新罗秪摩王二十三年。逸圣王元年。高句丽太祖王八十二年。百济盖娄王七年。秋八月。鸡林尼师今秪摩薨。儒理王太子逸圣立。

王薨无子。逸圣立。或云日智葛文王子。是为逸圣王。妃朴氏支所礼王之女。

丙子新罗逸圣王三年。高句丽太祖王八十四年。百济盖娄王九年。春正月。鸡林以䧺宣为伊飡。兼知内外兵马事。○夫馀王朝于汉。后汉书补。

丁丑新罗逸圣王四年。高句丽太祖王八十五年。百济盖娄王十年。春二月。靺鞨冦鸡林烧长岭今未详五栅。○秋八月。荧惑犯南斗。

戊寅新罗逸圣王五年。高句丽太祖王八十六年。百济盖娄王十一年。春二月。鸡林置政事堂。○三月。高句丽遂成猎于质阳。

时。高句丽王年老倦勤。遂成专擅国政。游戯无度。猎于质阳。今未详。七日不返。又猎于箕丘。今未详。五日乃返。其弟伯固谏曰。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今子以王之亲弟。为百僚之首。位极功盛。宜以忠义存心。礼让克己。上补王德。下得民心。然后富贵可保。祸乱不作。今乃流连忘返。窃为之危。遂成曰。人情𠅩不欲富贵欢乐。然得之者盖寡。今。吾居可乐之势。不能肆志。将焉用哉。不从。

冬十月。鸡林尼师今北巡。祀太白山。今三陟府。

己卯新罗逸圣王六年。高句丽太祖王八十七年。百济盖娄王十二年。秋八月。靺鞨冦鸡林。

靺鞨袭长岭。虏掠民口。冬又至。雪甚乃退。

庚辰新罗逸圣王七年。高句丽太祖王八十八年。百济盖娄王十三年。春。鸡林修长岭栅。以备靺鞨。

辛巳新罗逸圣王八年。高句丽太祖王八十九年。百济盖娄王十四年。秋九月。辛亥晦。日食。

壬午新罗逸圣王九年。高句丽太祖王九十年。百济盖娄王十五年。秋七月。鸡林尼师今欲伐靺鞨。既而止之。

时。靺鞨连岁来侵。于是。王欲征靺鞨。召群臣议之。伊飡䧺宣。上言不可乃止。

九月。高句丽丸都地震。

时王梦豹啮断虎尾。占者曰。虎百兽之长。豹同类而小者也。意者。王之族类。谋绝王后。王不悦。以告右辅高福章。对曰。作不善。吉变为㐫。作善。灾反为福。今王忧国如家。爱民如子。小异何伤乎。

甲申新罗逸圣王十一年。高句丽太祖王九十二年。百济盖娄王十七年。春二月。鸡林下令劝农。

王下令曰。农者政本。食惟民天。诸州郡。其修堤防。辟田野。

鸡林禁民用金银珠玉。

乙酉新罗逸圣王十二年。高句丽太祖王九十三年。百济盖娄王十八年。夏。鸡林旱饥。移粟赈民。

丙戌新罗逸圣王十三年。高句丽太祖王九十四年。次大王元年。百济盖娄王十九年。秋七月。高句丽遂成。杀言者。

遂成谓左右曰。王老。吾齿亦暮。不可坐待。愿为我计之。左右曰。敬从命矣。有一人独进曰。王子有不祥之言。而左右不能直谏。吾欲直言可乎。遂成曰可。对曰。今王贤明。内外无异心。子虽有功。卛奸谀之人。谋废明上。此何异以单缕引万钧乎。虽愚者。犹知不可。若改图易虑。王知子之善。必有揖让之心。不然。祸将及矣。遂成不悦。左右劝杀之以灭口。从之。

八月。高句丽掠汉边邑。

丽王遣将。袭汉辽东西安平县。又侵乐浪。杀带方令。掠乐浪太守妻子以归。

冬十一月。高句丽王弟遂成。迁其王宫于别宫而篡立。

遂成久怀不轨。国人皆知之。高福章。言于王曰。遂成将叛。请先诛之。王曰。吾既老矣。遂成有功。吾将禅位。福章曰。遂成为人。忍而不仁。今日受禅。明日害王之子孙。大王但知施惠于不仁之弟。不知贻患于无辜之子孙。愿王熟计之。不听。至是乃禅位。退老于别宫。称为太祖大王。遂成立。年七十六。

鸡林押督叛。讨平之。

丁亥新罗逸圣王十四年。高句丽次大王二年。百济盖娄王二十年。春二月。高句丽以弥儒为左辅。○三月。高句丽王遂成。杀右辅高福章。

福章临死叹曰。痛哉冤乎。我为先朝近臣。其可见贼乱之人而不言哉。恨不用吾言。以至于此。今君甫陟大位。宜新政教。以示百姓。而以不义杀忠臣。吾与其生于无道之时。不若速死。乃即刑。远近闻之。莫不愤惜。崔氏曰。福章为时右辅。当炳几先图。为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可也。当丸都地震。或者占梦之时。为福章计者。尽言极谏。王必悔悟矣。而顾乃泛言福善祸淫之说。谄辞以悦之。使王无复有疑。后虽请诛。吁亦晩矣。

秋七月。高句丽穆度娄免。以烟支留为左辅。阳神为中畏大夫。

支留加爵为大主簿。阳神为于台。皆王之故旧。

鸡林令群臣。举堪为将帅者。○冬十一月。高句丽地震。

戊子新罗逸圣王十五年。高句丽次大王三年。百济盖娄王二十一年。夏四月。高句丽王遂成杀太祖王元子莫勤及其弟莫德。

王杀莫勤。莫德恐祸连自缢死。金氏曰。昔宋宣公。不立其子而立其弟。以致累世之乱。故春秋大居正。今大祖大王。不知此义。轻以大位。授不仁之弟。祸及忠臣爱子。可胜叹哉。

秋七月。高句丽王田于平儒原。杀师巫。

王田于平儒原。今未详。白狐随而鸣。王射之不中。问于师巫。对曰狐妖兽不祥。白色尤怪。天不能谆谆其言。故示以妖怪。欲令人君。恐惧修省也。王若修德。可转祸为福。王曰。㐫则为㐫。吉则为吉。汝既以为妖。又以为福。何其诬也。遂杀之。

己丑新罗逸圣王十六年。高句丽次大王四年。百济盖娄王二十二年。夏四月丁卯晦。日食。○五月。五星聚东方。

时。高句丽王暴戾日甚。日者恐王之怒。诬告曰。是君之德也。国之福也。王喜。

秋八月。有星孛于天市。○冬十一月。鸡林京都大疫。

癸巳新罗逸圣王二十年。高句丽次大王八年。百济盖娄王二十六年。夏六月。高句丽陨霜。○冬。彗星见东方。○十二月。高句丽地震。

甲午新罗逸圣王二十一年。阿达罗王元年。高句丽次大王九年。百济盖娄王二十七年。春二月。鸡林尼师今逸圣薨。长子阿达罗立。

是为阿达罗尼师今。身长七尺。豊准有奇相。妃朴氏内礼夫人。秪摩王之女也。于王为从父兄弟之女。

三月。鸡林以继元为伊飡。委军国政事。

乙未新罗阿达罗王二年。高句丽次大王十年。百济盖娄王二十八年。春正月丙申晦。日食。○鸡林以兴宣为吉飡。

丙申新罗阿达罗王三年。高句丽次大王十一年。百济盖娄王二十九年。夏四月。鸡林开鸡立岭。今鸟岭。

丁酉新罗阿达罗王四年。高句丽次大王十二年。百济盖娄王三十年。春二月。鸡林尼师今。巡长岭镇。

劳戍卒。各赐征袍。

戊戌新罗阿达罗王五年。高句丽次大王十三年。百济盖娄王三十一年。春二月。有星孛于北斗。○三月。鸡林开竹岭。在今豊基郡北。

鸡林连开二岭。于是。岭峤之间道路通行。

倭聘鸡林○夏五月甲戌晦日食

辛丑新罗阿达罗王八年。高句丽次大王十六年。百济盖娄王三十四年。秋七月。鸡林蝗海鱼多出死。

乙巳新罗阿达罗王十二年。高句丽次大王二十年新大王元年。百济盖娄王三十八年。春正月晦。日食。○三月。高句丽太祖大王宫。薨于别宫。

寿百十九岁。

冬十月。高句丽椽那皂衣明临答夫。弑其王遂成。立王弟伯固。

遂成壮勇有威严。小仁慈猜虐无道。民不亲附。伯固恐祸及。遂遁山谷。答夫因民不忍弑王。于是。左辅烟支留与群臣议。遣人迎伯固。及至。支留跪献国玺曰。先君不幸弃国。虽有子不克负荷。天人之心。归于至仁。谨拜顿首请即尊位。伯固俯伏三让而后即位。是为新大王。年七十七。仪表英特。性仁恕。号遂成曰次大王。按遂成之恶。人可得而诛之。若使答夫。当其篡夺之时。声罪致讨。更立贤君。夫谁曰不可。乃于臣事二十年后。躬行弑逆。其必有剥肤之祸。而富贵之心。又从而挠之也。

百济纳鸡林叛臣吉宣。鸡林伐之不克。

新罗阿飡吉宣。谋叛事觉。惧诛亡入百济。王移书请之不送。罗王怒。出师伐之。百济诸城坚守。罗军粮尽乃归。由是。二国失和。兵端复开。民困于兵革矣。金氏曰。莒仆奔晋。季文子曰。见有礼于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见无礼于其君者。逐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今吉宣奸贼之人。百济王纳而匿之。由是。失邻国之和。其不明甚矣。

丙午新罗阿达罗王十三年。高句丽新大王二年。百济盖娄王三十九年。肖古王元年。春正月辛亥朔。日食。○高句丽王下令大赦。封次大王子邹安。为让国君。

王承次大王暴虐之馀。欲收人心。乃下令曰。寡人生忝王亲。本非君德。向属友于之政。颇乖贻厥之谋。畏害远遁。闻讣哀摧。岂谓百姓乐推。群公劝进。谬以眇末。据于崇高。不敢遑宁。如涉阔海。宜推恩以及远。遂与众而自新。可大赦国内。国人闻令。无不欢呼庆忭。初。太子邹安避乱逃窜。及闻赦令。诣王门告曰。向国有祸。臣不能死。遁于山谷。今闻新政。敢以罪告。惟命是听。若蒙不死。生死肉骨之惠也。于是。王即赐狗山濑娄豆谷二所。二地今幷未详。仍封为让国君。

高句丽王。以明临答夫为相国。

加爵为沛者。令知内外兵马。兼领梁貊部落。改左右辅为相国始此。权氏曰。君臣之分。犹天壤。弑逆之贼。无彼此一也。春秋之法。国君有为弑逆者所立。而不能讨则是亦与闻乎故。而不免首恶之名。今答夫弑遂成。而立伯固。伯固徒知立己之为有德。不思弑君之为当讨。反宠任之。是举国君臣。皆为弑逆之党。而人纪灭矣。按高句丽官职之制。东史不见。今据中国传记及高句丽本纪。略有可言者矣。后汉书。其置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大加主簿优台使者皂衣先人九等。南史云。其置官。有对卢则不置沛者。有沛者则不置对卢。北史云。其官有大对卢太大兄小兄竟侯奢乌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医属仙人凡十二等。分掌内外事。其大对卢则以强弱相陵夺而自为之。不由王署。复有内评外评五部耨萨。杜氏通典曰。其国建官。有九等。其一曰吐捽。旧名大对卢摠知国事。次曰太大兄。次郁折华言主簿。次太大夫人使者。次皂衣头大兄。东夷相传所谓皂衣先人者也。以前五官掌机。密谋政事。征发兵马。选授官爵。次大使者。次大兄。次收位使者。次上位使者。次小兄。次诸兄。次过节。次不过节。次先人。又有古邹加。掌宾客。比鸿胪卿。以大夫使者为之。又有国子博士。大学士舍人。通事典书客。皆以小兄以上为之。又其诸大城。置傉萨。比都督诸城。置处闾近支。比刺史。亦谓之道使。其武官曰大模达。比卫将军。以皂衣头大兄以上为之。次末客比中郞将。以大兄以上为之。其次领千人以下。各有差等。又其国有五部。皆贵人之族也。一曰内部。即后汉时桂娄部也。二曰北部。绝奴部也。三曰东部。即顺奴部也。四曰南部。即灌奴部也。五曰西部。即消奴部也。新唐书曰。官凡十二级。曰大对卢。或曰吐捽郁折主图簿。曰太大使者。曰皂衣头大兄。秉国政。三岁一易。善职则否。凡代日。有不服则相攻。王为闭宫守。胜者听之。曰大使者。曰大兄。曰上位使者。曰诸兄。曰小使者。曰过节。曰先人。其州县六十。大城置傉萨,古邹大加。又云莫离支。大莫离支。中里小兄。中里大兄。其出于本纪者。则始有大辅。后有左辅,右辅。又合二辅为国相。又有掌牲官。又有于台即优台也。又有贯那沛者,桓那于台,沸流那皂衣等。则各部各置此等诸官。左右辅,大主簿,中畏大夫之类即王都之官也。又拜答夫为国相。加爵沛者。拜乙巴素为中畏大夫。加爵于台。则亦有实职虚阶之差矣。又赠纽由为九使者。则有赠职矣。又尚王女者。为驸马都尉。又有安国君,让国君。则有封君之制矣。又以新城宰高奴子为新城太守。则郡县有长贰矣。又有长史将军之号。

百济王盖娄薨。子肖古立。

是为肖古王。一云素古。先是。盖娄王。闻民有都弥者。其妻美丽有节行。召谓都弥曰。妇人虽贞洁。若在幽昏无人之处。诱以巧言。能不动心者鲜矣。对曰。人虽不可测。若臣之妻虽死无贰也。王留都弥。使近臣诈为王。夜抵其家。谓其妇曰。吾与都弥博赌。尔取胜。尔当入宫。遂将乱之。妇请更衣。退餙一婢荐之。王后知见欺。大怒。诬都弥以罪。矐其目泛之海。遂引其妇。妇以诡辞对。本史曰。妇曰今良人已逝。妾不能自保。岂敢相违。但有月事。请俟他日。王许之。妇逃至江口。忽遇行船至泊泉城岛。今未详。遇其夫。同奔高句丽蒜山下。丽人哀之。丐以衣食以终。崔氏曰。盖娄虽史称恭顺。纳叛臣而失邻和。诬小民而乱其妻。何足道哉。

丁未新罗阿达罗王十四年。高句丽新大王三年。百济肖古王二年。秋七月。百济侵鸡林。鸡林大举伐之。百济惧还俘乞和。

百济潜师袭新罗二城。虏获一千人而还。新罗王遣一吉飡兴宣。将兵二万伐之。王又将骑兵八千。自汉水临之。济王大惧。还所掠男女乞和。

九月。高句丽王如卒本。祀始祖庙。○扶馀冦汉。

夫馀王夫台。将二万馀人冦玄菟。玄菟太守公孙琙击破之。后。夫馀奉章贡献于汉。

戊申新罗阿达罗王十五年。高句丽新大王四年。百济肖古王三年。冬十二月。高句丽及鲜卑侵汉幽幷二州。后汉书补。

己酉新罗阿达罗王十六年。高句丽新大王五年。百济肖古王四年。夏四月。高句丽请降于汉。

汉玄菟太守耿临。侵高句丽。杀数百人。高句丽王。请降乞属焉。

高句丽遣兵助汉。讨富山贼。

时。公孙度代耿临为玄菟太守。高句丽王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等助讨富山贼。

庚戌新罗阿达罗王十七年。高句丽新大王六年。百济肖古王五年。春二月。鸡林重修始祖庙。○三月丙寅晦。日食。○秋七月。鸡林京都地震霜雹饥。○冬十月。百济侵鸡林。

壬子新罗阿达罗王十九年。高句丽新大王八年。百济肖古王七年。春正月。鸡林以金仇道。为波珍飡。○二月。鸡林大疫。○汉边将侵高句丽。不克引还。丽人追击大破之。

汉以大兵将攻高句丽。王问计于群臣。众曰汉人。恃众轻我。若不出战。彼以我为怯。必数来。我国山险路隘。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者也。汉军虽众。无如我何。请出师御之。国相答夫曰。不然。汉国大民众。今以强兵远闘。其锋不可当也。且兵众者宜战。兵少者宜守。我深沟高垒勿与战。汉兵远闘。千里馈粮。不能持久。清野待之。不过旬月。其势必归。我以精兵薄之。蔑不胜矣。王从其计。汉兵攻之不克。食尽而归。答夫率轻骑千人。追战于坐原今未详大败之。匹马无返者。王大悦。赐答夫坐原及质山。为食邑。

癸丑新罗阿达罗王二十年。高句丽新大王九年。百济肖古王八年。夏五月。倭女君卑弥呼。遣使聘鸡林。

倭王仲哀之末。国大乱。历年无主。仲哀妻卑弥呼。能以鬼道惑人。立为君。后称神功天皇。至是。遣使聘新罗。后亦通中国云。

丙辰新罗阿达罗王二十三年。高句丽新大王十二年。百济肖古王十一年。春三月。高句丽立子男武为太子。

戊午新罗阿达罗王二十五年。高句丽新大王十四年。百济肖古王十三年。冬十月丙子晦。日食。

己未新罗阿达罗王二十六年。高句丽新大王十五年。故国川王元年。百济肖古王十四年。秋九月。高句丽国相明临答夫死。

答夫卒。年百十三。王临丧哀恸。罢朝七日。葬质山。置守冢二十户。

冬十二月。高句丽王伯固薨。太子男武立。一名伊夷谟。

王薨。号新大王。葬于故国谷。太子立。是为故国川王。身长七尺。姿表䧺伟。力能扛鼎。莅事听断。宽猛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