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溟先生集 (金世濂)/卷十

卷九 东溟先生集
卷之十
作者:金世濂
1737年
附录

海槎录

编辑

十二月初一日辛未晴

编辑

店舍无庭际。不得行望殿礼。平明发行。逾内谷岭。岭路甚峻。午抵骏河州。馆于华阳院。中火城中。民居七千馀户。昔日家康留都处。关东一大都会也。城中失火才二年云。忠长所管。今关白藏入之地。夕抵江屯。亦骏河州地方。关白藏入处。望见海畔。长松连亘数十里。谓之松原。一佳境也。夜有人自称福建人求谒。令汉译皮得忱问之。则五十年前因漂风。七十八人到此未还。仍问此中事情。则二十年前或窃发于他国。而今关白一切禁断。今此使行。关白竭一国之力以待云。有被掳人求食于厨房。顿无思乡之念。路次往往逢被掳人。尽忘本色言语。皆以年老有子孙为辞。甚者或出不逊言语曰。今还我国。不为军则为奴。无宁安过此地。极可痛也。尾张州人马递还。江户人马来到。皆执政诸将所骑马。一万石出一匹云。自藤枝至骏河府中五十里。骏河至江屯三十里。是日余初度也。万里作客。适逢此辰。人子永感怀抱如何。齿发已迫迟暮。学不加修。业日以退。仍念薛文清在辰州分司。念己德所以大不进者。正为旧习缠绕。不能脱去。此则正德五年十二月初二日也。学者吃紧工夫。专在居敬上着力。使此心肃然如有所畏。常在腔子里。见得义理精明。做事有力。精神亦且有凑泊处。今乃以不逮之资。既不能奋厉直前。若存若亡。未免自欺。安望旧习之脱去。若此终身。虽谓之不学可也。能不惕然。日月偶近。略记之。

初二日壬申晴夜雨

编辑

平明发行。栈道若线。海涛喷薄其下。一夫荷戈。千人不敢过矣。到富士川。山水急流。直通海门。从前不能作浮桥。渡以小船。利涉极难。今则作浮桥云。从富士山南麓行。山甚高壮。不作星峯。又无枝脚。一峯特起。四面如一。自下渐尖。状如覆鼎。高八十里。四时有雪。行路四五百里之间。皆可瞻望。峯上有井如池。山腰有穴生风。盖国中名山。游观者若不一月斋戒。必有坠死之患。若近江州人则不然。盖琵琶湖拆而富士山耸出故也云。倭人之喜怪诞如此。中火于吉原。亦骏河州地方。夜深抵三岛。即伊豆州地方。源赖朝窜处。自此始起兵。先据关东。今为关白藏入之地。自藤枝去吉原七十里。吉原至三岛三十里。

初三日癸酉雨夕晴

编辑

留三岛。闻义成以江户人马。皆执政诸将所送。明日岭路极险。恐伤其马。遂以银一百五十两。赁得一百五十匹马。入把过岭云。一路各站人马。皆诸将所送。故马皆骏逸。鞍鞯皆锦绣。日本用稿鞋裹马足。无着铁之规。负鞋者成群。路傍茅店所挂者皆稿鞋。上乘则五里一易之。下乘则十里一易之。执政六人。规外各送马十匹云。

初四日甲戌晴夜雨

编辑

平明发行。逾箱根岭。即富士山南脚。从山底至岭巓四十里。上有大湖水。周回十里。澄碧如镜。店舍栉比。诸峯上皆设小屋。关白经过则列兵屯守处。诸将入江户者到此。又点阅兵器。如金绝河之规云。中火发行。石路诘屈。百步十折。半程以下。又多危栈。满山皆绵竹。且多乔木。岭内外几八十里。西则迤逦绵远。东则险恶屈曲。为第一关防。天所以蔽护江户者也。到小田原。夜二更矣。即相模州地方。昔日北条殿所据之地。兵力强盛。负固恃险。不肯臣服。秀吉亲自督战。水陆齐攻。北条请降。使家康统领东路。既并海中诸州。遂有壬辰入寇之变。庚寅年金鹤峯入来久留者。以秀吉方伐此地。待其回还云。自三岛至箱根湖四十里。箱根湖至小田原四十里。

初五日乙亥雨夕晴

编辑

雨势不止。食后始发。倭人进雨伞油衫各二百部。渡三浮桥傍海行。中火于大𥐟村。相模州地方。关白藏入之处。过二处浮桥抵藤泽。夜二更矣。亦相模州地方。关白藏入处。自吉田原以后。各站进饭小童。皆秀美丽服。乃关白所送之人。多者或至十五六名。支供倭官皆是关白左右大官。故义成绝畏之。自平成春以下不敢仰视。自小田原至大𥐟四十里。大𥐟至藤泽四十里。平成春先向江户。

初六日丙子晴

编辑

平明发行。夕抵神奈川。一名金川。武藏州地方。关白藏入处。义成来见。自怀中出片简。乃平扫部,伊豆守等私书也。有曰。丁巳使臣入城时停鼓吹。甲子则不停。国中互有说话。执政等禀于大君。大君令不停。且放炮国中大禁。故以下马开闭门为禀。大君亦令勿停。又曰。使行每致冒夜。至不受振舞云。此则义成不能陪行故也云。极以为惶恐。又言明若下雨。八日乃寅日。为国中大忌。品川即江户城外。进住未妥。无已则当在此改择日矣。明日虽入江户。传命则定于十三日。盖已午未日俱不吉云。且大君闻各站轿夫。或有衣服麤劣。自江户别定百馀人矣。江户七十里之间。皆洒扫道路。张绳以绝行人云。自藤泽至神奈川五十里。形名将金寿明患痘。别定军官。使之救疗。

初七日丁丑朝阴夕晴

编辑

未明发行。抵品川中火。馆伴右京进,淡路守等。自江户送人探候而去。正使以下正冠带而行。三十里之间。左右闾阎。连亘不绝。观光男女。塡塞左右。禁喧将官。持杖林立。既入江户。廛舍第宅之盛。不下倭京。艶姬彩服。烂若云锦。倭京所未见也。绣幕缃帘。左右相望。知其为贵人家属。幕内则皆女人。帘下则多是男子。或卷帘而坐。捧剑者满前。言是执政诸大官。关白则在五层炮楼上观光云。江户在海滨。平行数百里。以日光山为镇。两大川经其东。箱根岭蔽其左。险固四塞。犹中国之于长安。倭京则四达之会。在一国中。非用武地矣。凡过五大桥。皆通海水。周环于内外城矣。行市街中十五馀里。到本誓寺。即家康愿堂。极其壮丽。经三大厅。从阁道度一板桥。始及正堂。四面皆金色。上面板子亦然。一金屋也。屏幕茵褥。无不奢丽。堂中各设八面银妆炉青锦方席。及呈振舞。比一路特盛。馔既入。右京进,淡路守等入现。俯伏致辞而退。义成奔走于前。有同使唤下人。不能定立。是夜寒甚。一行皆言此地之寒。不下我国北方。自骏河州以后无暖日矣。日本不作突房。入境以来。长宿冷厅。每遇凝冻之日。尤不堪矣。目神奈川至品川四十里。品川至江户三十里。淡路,右京俱是官高。称以馆伴。淡路者。大坂之役。力战立功。今二毛。右京则豪健美颜面。

初八日戊寅晴

编辑

留江户。关白遣执政二人行问安礼。一曰大炊。一曰赞岐。二人既及外门下轿曰。吾奉大君命。来候使行。安敢乘轿入乎。具其公服。解剑脱履。从大门外步入。大门距正厅几二百馀步。余等正冠带出于大厅。既入正堂。行揖礼就坐。使义成传大君言曰。天气甚寒。行役良苦。兹遣两臣问安。答以奉命来聘。敢言劳苦。远送使者。迎问中路。今遣执政。深感盛意。设茶毕。揖而出。义成两僧奔走于前。如下卒矣。是朝右京进,淡路守等言于译官等曰。大君令以熟馔供一行矣。行中相议。熟供虽其盛礼。而不合食性。似非久堪之道。若以馔物进供。如大坂,倭京则善矣。第辞之。果以馔物及米来呈。数目极多。至于数百种。不可胜用。并以用馀别置一处。以待回程时处置。在前则但送米。令贸馔物。唯炭柴来呈云矣。夜义成在大门外。要见洪喜男曰。此间事机极变。罔知所出。明将入谒大君。当以不敢主管两国和事。请黜退为辞云矣。

初九日己卯晴

编辑

留江户。淡路,右京等来告曰。辰日巳日午日未日。俱本国所忌。传命吉日以十三日择定云。日本之十三日。即我国十四日也。四更行大行王妃小祥望哭礼。朝义成两僧入谒关白。因问使臣职秩。玄召以余等职名对。道春乃言曰。义成之欺罔。朝鲜之薄待。到此益现矣。今此通政通训。与前使职秩。少无异同。而谓之秩高。且洪喜男以嘉善大夫。为其从官。亦是异事。我当诘问。与其弟永喜。到右京等伺候之处。招出洪喜男等诘之。辞气勃勃。傍若无人。喜男等力辨之。道春等既还。义成两僧来见曰。道春兄弟与大炊同心。每事生梗如此。极可闷也云。夜洪喜男入告曰。与道春等争卞时。义成在傍。面无人色。鼻血迸出者三四巡。极有切迫情状。且今此使臣之来。诸将执政皆怀不平。故甲子之行。执政送使者于小田原。及入江户。间送酒肴致款。今并无之。唯平扫部,赞岐守二人乘昏一问。唯恐人知。今我使行。实同邻斗之为证。诚极可虑。

初十日庚辰晴

编辑

留江户。义成来言曰。关白以为朝鲜信使。我以为莫大之庆。至于一人再见。自吾祖吾父莫之能也。支供丰盛。不足以表我之喜幸。接待尊敬。不足以尽我之情款。幸为我请留旬朔。任其游览。且曰。此处镇山名曰日光。为国中第一游观之所。大君为使臣游览。修治道路。缮缉馆舍。所费不下数万。余等曰。使事有职。不愿出入。幸为我善辞。是夜地震。

十一日辛巳晴

编辑

留江户。藤智绳私谓洪喜男。古今天下。事变无穷。岂知久留游览之请。反为不悦者媒孽之资。去夜大炊,道春等言于大君曰。劝留游览。所以尊敬使臣也。而使臣不许。义成之无状可知。若能周旋。岂不许诺。或欲激怒。或欲构捏。乘时造语。罔有其极。洪喜男入以告。且曰。岛主形势。十分危惧。以初九日道春诘问事观之。则不可谓无此事。出入游览。在我别无所损。在彼则所系甚关。朝廷既为义成有此送使之举。苟有一毫可顾之事。何必太薄。大槩通信以来。接待尊敬。未有盛于今日。小人多方闻见。则专出于尊敬荣耀。不料大炊,道春等。偸隙构捏至此也。余等谕之曰。昔郑圃隐奉使至此。既多游览。泛翁鹤峯亦周览寺刹。一番游览。有何所伤。若或不可。义成虽死。岂可枉一步。

十二日壬午晴留江户

编辑

朝。关白送使者二人问安。告以十三日将行传命礼。仍言传命大礼。不可不涓吉。近日率多拘忌。不得即行。诚为未安。使者皆曳长裾。礼貌极恭。夜。义成来言诸执政会于大君前。议定传命礼貌。大炊曰。我以大君命。往见使臣。行朝鲜揖礼。使臣见大君。亦当行日本礼。道春曰。顷闻我国使臣之往朝鲜也。行礼于庭。朝鲜使臣来我国。独不拜于庭乎。宜仿庚寅故事。大君当坐交椅。受使臣行礼矣。大君虽有持难之意。此人等再三力争。以此两说参酌。定之曰。朝鲜每以日本为不知礼。今若仍循谬例。不为改定。则必未免一向贻笑于朝鲜云。故俺极以为闷。敢此先告。余等曰。贵国务欲知礼。而反未免失礼之归。亦足一笑。所谓庚寅故事者。何时事也。不法家康之定规。欲法凶逆之秀吉。此可谓知礼乎。若行此礼。有死之外。断不可从。速为归报。无坏百年邻好。峻斥以送。

十三日癸未晴

编辑

留江户。义成来见曰。朝者入告于大君。则大君私语于俺曰。使臣之言。皆有理。执政中喜事之辈。虽如此。我岂动听。慎勿为虑云。诚为多幸。余等曰。礼貌重事。何可以口舌来传。吾自有持来仪注。此间节目。与仪注有违。则国书虽不传。礼貌不可屈。义成唯唯而去。夜深。义成自关白所来云。节目传命时。三使臣陞上堂行礼。仍设酌礼。大纳言兄弟对饭则行于中堂。义成曰。节目讲定时。大君以为朝鲜别送信使。诚信足尚。东莱书契中使臣皆秩高望重云。礼不可不加前一等。以示尊敬之意。大炊嘿然。道春力争不已。大君曰。前日往诘官制。已极不当。每每别生论议。必欲作梗何欤。道春不敢复言。上堂者。即大君所坐之堂。大纳言兄弟亦不得陞云。是日道春至。拈出经史中难解处六十馀条以问。字画文辞。粲然可观。遂答之。又论理气先后。四端七情之分。往复三四。辨论不已。辞若少屈。乃曰李退溪,奇高峯所论尽好。高峯之说较胜。又曰圃隐曾奉命到此。既是理学师宗。王者杀一不辜。得天下不为。圃隐不得其死何欤。所问皆此类。又论理学工夫。其说多顿悟之旨。余答曰。此乃释氏之派也。仲尼之徒所不道。吾未之学。道春得书顿首曰。使臣之言。药石我也。我国学问。皆出于禅。所以有此患。如欲一归于孔氏之学。则当何修而可。余答曰。其工夫梯级。则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至于平天下。其伦则自父子有亲。至于朋友有信。其制则冠昏丧祭。其文则诗书易春秋。圣人之道。俱在方册。归而求之。自可得师。道春喜曰。敬闻命矣。今者我欲改官制易服色。愿闻贵国制度及中朝官制。仍举汉唐南北朝金元大明官制。论难蜂起。专以辩博自高。又列书我国山川风俗物产以问。缕缕不已。又以养鹰方来问。即我国星山李兆年所著。余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鹰与犬之问耶。道春谢曰。生长海国。不得闻君子之言。今日若披雾睹青天。仍愿闻余轩号年岁官职登科日月居住本贯。令权侙答之。

十四日甲申阴夕雪

编辑

自此大寒。留江户。辰时右京,淡路等。请行传命礼。正使以下具冠带。奉国书入城。入第四门停鼓吹。入第七门下轿。义成,淡路,右京,玄召,光璘等皆具其公服。在门右出迎。前导入八门。大炊,赞岐两执政。以大君之言问安。迎入厅上。过十馀间。有大厅。即关白时时坐处云。请少憩。俄而执政奉国书入。三使臣以次进。堂制有三级。其一曰上堂。次曰中堂。次曰下堂。各高半尺。关白坐上堂。具其冠服。坐两重锦茵。使臣从正门入。升上堂。行礼如仪。仍就坐东壁。执政四人。自西夹楹外匍匐以入。听大君之言。传于余等曰。天寒远行。传致国书。深以为感。余等答曰。劳问至此。无任感荷。四人者还告。倭官着公服者。自西夹进馔。又奉丝花彩云金台。置金杯其上。先进于大君之前。次进于三使。比一路所见彩花。尤极精巧。此盖日本大庆礼所用。即我国寿杯床之类也。关白先饮。以属正使。次及副使从事。皆先饮举杯以侑。极其款厚。余等俱拜而饮之。关白使四人传言曰。日光寺刹。愿得三官使游览。以为光华。得蒙许诺。不胜喜幸。余等答曰。郑重至此。尤荷盛意。礼毕。义成趋进使臣之右。请出次少休。盖倭俗尊客则必请休息云。良久义成趋出。请遂入就坐。一行员役始入。行礼堂上。译官拜于极内。典乐以上拜于楹外。使令以下拜于庭。关白曰。吾有两叔。欲令侍饭。幸从容留坐。无遽起也。使臣即辞如初仪。关白既入。上堂尽垂帘。金钩綘索。帘制极巧。余等退出中堂。即前日使臣行礼处。年少二官。自西夹入。相揖而坐。一曰大纳言义直。一曰中纳言义忠。家康子也。倭官八九人进馔。享毕。又设丝花台劝酒。既罢出。义成前导。执政四人追至外厅揖送。义成,右京等送至乘轿处。及出城雪作。到馆则日将昏矣。两僧追至致贺。义成则欲探关白诸执政之意。不得出来云。洪喜男,康遇圣等以为今日礼貌。非但有加于前。下轿旧在第三门。今至七门。右京等迎入在长廊下。今迎于下轿处。执政引入在大厅中。今迎于长廊下。此皆大君分付云。昨日义成之言。信不诬矣。余等憩大厅时。见倭官着公服坐外厅者极众。皆是六十六州将官。或世袭或新除云。其服有红黑紫三色。执政及左右之人。皆坐西夹楹外。不得陞上堂。必待大君分付方趋入。其进退陞降。不成貌样。闻大君无子。宠义成妻侄女。今方怀孕。义成之有力于大君。盖以此云。执政六人俱各分党。大炊与赞岐。有同水火。军国大事则大炊主之。朝政议论则扫部主之。大炊,赞岐皆年老。赞岐尤衰白。扫部年四十四。外亲内疏。猜嫌日积。贿遗成风。奢侈无度。诸将家屋脊檐瓦。尽涂黄金。屋甍左右。作金凤飞腾之状。高可数丈。以至马廏墙壁亦然。闻曩时则不能如此。唯正宗家涂金。城有三重。各绕以壕。城不过三四丈。上无雉堞。壕阔七八丈。皆通舟楫。门各有瓮城。瓮城亦设扉。曲曲设炮楼。或三层或二层。或只设粉墙。外城之内。皆诸将家。中城之内。只有炼士场。内城则极小。只有关白家。中建五层楼。以为候望防御之所。名曰天守台。重门复城。险固厄塞。真金汤也。

十五日乙酉晴

编辑

留江户。朝洪喜男持礼曹书契。往传于执政奉行等处。平扫部闻执政伊贺守之不与焉。极以为忧。密令义成通于洪喜男。姑留己处所传书契。言于大君曰。朝鲜不知伊贺守之为执政。书契不来。我以同列之人。安敢独受。实为不敢。关白令受之。及昏始传。夕两僧来言大君谓执政曰。朝鲜书契。极其稳便。诚信之义可见。在我之道。所答书契。不可不谨。国师与道春兄弟善为构草。使臣不可不极待。游览既还。我当再行见礼。以示诚款云。但关白既见国书之后。欲加调兴之罪。大炊,道春等。唯恐调兴之事更无可为。营救之罪。及于其身。互相煽动。无所不至。日夜忧惧。亦不得频频来候于馆下云。

十六日丙戌晴

编辑

留江户。义成请宴于其家。余等辞以疾不赴。义成言大君谓使道之行。必往汝家。赐我以家傍空地五百馀间。已修马场。使道虽不往。愿请军官马上才乐工等诸人以炼习之。军官等还言。第宅极壮。外廊至四百间。廏马百馀匹。宴享馔物极侈云。令洪喜男问回程日期。答书撰出与否。两僧答曰。倭人短于文字。非但数日之内撰出为难。近因调兴之事。彼此纷纭。渠亦不敢出入探问云。

十七日丁亥晴

编辑

留江户。义成来言曰。大君以为使臣既许日光之游。今遣执政伊豆守。申饬一路。仍使先导。未知发行当在何日。余等曰。顷见关白。亲自致谢。足知诚款。但往彼之后。若有难便之事。决不可行。义成曰。万里陪行。已知使道行事。何敢一毫欺罔。此则全出于尊敬使臣。夸耀一国而已。保无他事。余等答曰。行期甚忙。明当往游。问道里远近。答曰捷径则不满一日程。大路则三日。余等曰岂可舍近取远。对曰。此乃大君往来大路也。大君为此行。已造浮桥于大路所经处。又送万两银子。设厨传于各站。且以天寒日短。不可趱程。商量排置。今难周旋。若于回程。更为设站。未为不可。且言关白为送国医玄琢者陪行云。余等因问硫黄通贸之事。尚不得周旋耶。太守之力。若或未及。则吾等欲直通于诸执政。义成答曰。凡系军器私相贸卖。为一国大禁。非为朝鲜立法。江户近处放炮者有罪。行中人皆所共知也。今若言于诸执政。而或有一人搪塞。则更无他日馀地。俺既承使道勤教。自当周旋。使贵国无绝乏之患云。

十八日戊子晴

编辑

朝饭后发行。学官权侙,写字官朴之英,从军官,典乐马上才等。以关白将观光皆留。中火于越个谷。夕宿糖壁。皆江户地方。自江户至糖壁六十里。

十九日己丑晴

编辑

日出发行。中火于薪栗桥。渡一大浮桥。夕宿小山。皆下摠州地方。荒野广漠之境。夕有一人。自言庆州人。壬辰被掳。今为关白厨子。以事来此站数月矣。为朝鲜使臣游览之行。发民治道者七日。始闻使臣入江户之奇。而执政伊豆守以一路申饬事。昨日过去。各站供亿所费过数万两。今市新造馆宇数百馀间。亦费万两云。自越个至小山六十里。

二十日庚寅晴

编辑

平明发行。中火于石桥。夕宿宇都宫。皆下野州地方。自石桥至宇都宫五十里。

二十一日辛卯晴

编辑

朝食后发行。中火于大泽。夕抵今市。皆上野州地方。谚传三郞战死之地。新刱板屋数百间。内外墙垣。皆用木板。材木自江户运入。凡费万馀两云。距日光十馀里。盖为一行人马众多。不可入寺中留宿。故削平麦田。特设此馆。以为往来时留宿之所云。自宇都至今市六十里。

二十二日壬辰晴夕风雪

编辑

日出后发行。入日光山。一洞之内皆梵宫也。盖以铜瓦节以黄金。绕以石垣。罗络左右者不知几千百间。古柏老桧。翠色接天。义成两僧先到寺门以待。既入门。有石沙门三重。如红门之制。相去各数十步。高七八丈。大数围。并八棱。横杠亦石也。刻其面曰筑前州石。计其道里则水路七八千里。庭中及正路所布之石。长广数尺。皆作龟文。日本无石。俱自筑前至者云。其竭尽民力至此。余等就憩一寺。入一门。伊豆寺具公服以待。有两重铜沙门寺阁。尤极宏丽。即所谓权现影堂。龙狮挐攫夹门左右。屋两头作龙凤飞腾之状。轩翥若动。尽镀黄金。屋脊檐瓦。以至柱楣桷棁扃𫔎之属皆金也。其穷极奢侈如此。庭左右设二层金阁。中悬巨锺。桑门观光者无虑数百人。寺后数十步设一室。安置权现木像。其楼阁之宏丽。有加于日光。义成请入中门。周览其内。余等辞不入。小憩石坛上。风雪始作。遂还入日光寺。促装下山。义成以伊豆守之言来请曰。使臣既肯游览。非但一国上下以为耸观。山川草木。自此增彩矣。留止信宿。幸无遽归。遍历诸刹。大君之望也。敢以为请。且留诗什。永镇山门。岂不幸甚。余等辞以行忙不可留。题送近体八首。玄召两僧又各占两绝两律求和。遂次赠。伊豆守又别设振舞。以享上下。所谓山菅桥在谷口。两崖壁立。大川中注。深不能立柱。以百仞之木。连属为飞梁。谚传寺基在山中人不识。山灵以菅草为桥。多有灵异事。至今人不敢骑马过云。今千年杉木。万仞瀑布。皆胜境。其他可观之处。亦非一二。而不暇遍观。古权现在于绝顶。尤难到矣。大槩此山仿彿我国伽倻山形。而别无泉石胜。国内第一名山如此。其他可知。倭俗崇信佛教。古今同然。而关白竭尽财力。穷极奢侈。曾不知愧。至请游观。反欲夸张。岂不谬哉。还今市。日已昏矣。日光寺守僧正长老者。送白金八十枚以为礼。余等辞而却之。闻此乃关白先送。以为礼单之资云。夜藤智绳私见洪喜男曰。大君为暂时夸张。虚费数万两银子。修治道路。刱立馆宇。请使道游览。所益者何事。仍言曰大炊加贺等。非但调兴腹心。皆是乐祸喜事之辈。思所以启衅于邻国。乘时作乱。相与为一党曰。朝鲜鄙夷我也。义成专事欺卖。大君与平扫部为一党曰。朝鲜非薄我也。调兴自为不道。上下角立。论议携异。大炊道春又曰。义成虽请信使来。安得每事尽善。一事或差。我知必败。今此日光之请。大炊等唯恐其或许。大君唯恐其不许。及闻使道不许。则从而媒孽。必欲谋陷岛主。故俺等虽不敢直请。而忧煎之心则宁有极乎。今此游观。俺则以为至幸。分党之说。到处皆言。每事安得尽善云者。自一岐岛以后被掳人往往来告。

二十三日癸巳晴大寒

编辑

平明发行。中火于宇都宫。夕抵小山。藤智绳来见洪喜男曰。今闻谢使以筑前守差出。肥后守副之。今月使臣出去之后。趁正月出送云。马岛在两国间。从前犯禁多矣。调兴之言。将至此尽实。诚为罔极。但大君以使臣游览。极以为喜。或有周旋之望。一事才完。他事又生。闷不可言云。

二十四日甲午晴

编辑

伊豆守及玄琢等告先行。余等招见玄琢。日出发行。中火于新栗桥。夕抵糖壁。夜康遇圣等告目至自江户。二船形名将金守明者。以痘疫廿二日化去云。不胜惊惨。

二十五日乙未午雨夕霁

编辑

日出发行。中火于越个谷。午后入江户。关白送使者二人问安。仍曰。前见未洽。今可再接否。余等辞曰。盛意可感。而传命之日。已行辞礼。是再辞也。将奈何。夕义成来见曰。回礼备送及谢使勿送等事。言于大君。则大君谓执政曰。今此答书。不可无回礼之物。以表我诚信。大炊等以无前例。再三搪塞。而大君皆不听。回礼物件。方为措备。不胜幸甚。既有此回礼之事。则谢使虽已差出。而措辞停止。亦有其路。盖以大君之心。方为喜悦。凡可宣力者。庶或周旋矣。义成妻送人问安。别呈酒馔。以得蒙游览之诺。极为感恩云。所带军官万户崔成岌在大坂船中。病重身死云。惊惨可言。

二十六日丙申晴。留江户。

编辑

义成又请宴于其家。余等辞以路困。义成曰。大君曾赐家基五百馀间者。正为使道设宴之所。今又不许。大君亦必落莫。且员役所骑人马。皆是诸将官为我起送。若为空返。尤极无颜。再三恳请。竟不赴。义成极有憾色。道春以关白之命来言曰。陋邦至宝。只此而已。不得写赞。以为欠缺。愿得副使公笔。以增光彩。义成两僧擎进。裹以三重绣袱。盛以金柜。乃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孔颜曾思孟濂洛关闽邵尧夫像也。凡二十一簇。象轴锦妆。毛发欲动。真天下绝宝也。其长竟壁。皆立像。关白以千金购诸天朝。得之十馀年。极以为宝。诸将不敢见云。余辞不能。道春书示曰。大君能尊尚圣贤。其意足尚。以大人斯文宗匠。临莅弊邦。诚难得之会。欲得只字。以为至宝。若不蒙许。岂独大君失望。将无以复命。愿大人留意焉。翌日写毕。道春持轴至。每轴要书号。着图书而去。

二十七日丁酉晴

编辑

留江户。午召僧来见洪喜男曰。贵国书契中有益敦二字。观其措语。系是贵国自称。而敦字之义。元未得解见。益之为言。是何意欤。道春兄弟以此二字。有许多论议。回书撰出亦久矣。犹且致疑焉。故来问之。喜男等一一解释以答。召僧笑曰。日本往时知文字者不多。故只有管国书一二人。近来学文者虽多。解文理者小。以不知之见。各生论议。真可笑也。道春撰进回书。大君以为不当。令良长老更撰。未知其措语如何。而此则似无忧矣云云。正使自数日来患感冒。至是关白闻之。一日之内送使者问安至于四巡。夕招右京,淡路守等言之曰。病患如此则何可发程乎。从容调理。答书亦不必明日传送。右京等来以告。洪喜男以今已差复为对。夕义成见喜男曰。明间当传书。而回礼中物目则未可详矣云。淡路,右京等传告于余等曰。明日巳时。答书当来。故敢通云。右京,淡路等日进金幅。乞诗乞书。极其诚恳。及得则喜动颜色。译官辈曰。此皆执政奉行及诸大官所求。故右京等若是尽诚。日本风俗。尊敬使臣。不敢直请。自执政以下日日乘轿来到馆门外。因馆伴求之。或与右京等步入馆中。杂立于伺候诸倭中瞻望。一有所得则致谢不已。若一二万石受禄者。不敢望乞诗。官卑者则藤智绳辈挥斥使不敢近。欲得一国钦艶争得。唯恐不为至宝。亦是异事。欲得疑误

二十八日戊戌晴

编辑

留江户。晓右京淡路等洒扫庭宇。排设各样礼单所置之卓子于大厅上。巳时已过。执政不至。义成见洪喜男曰。回书至今不来。初未知为何故。而闻有改书之举。必是奸人临时作闹。且闻执政出来时。听大君分付云。此则无乃有意外患耶。彼若对使道提起调兴事。答以到此略闻。问及玄方事。答以上京则果有之。别无伪称之国书。其他酬应。亦须详慎。俾无一毫致疑。然后小人可以免祸矣。遑遑罔措。面无人色。把持喜男之手。战栗不能自定。申时执政大炊,赞岐二人奉书契至。仍致关白之言曰。国王盛意。无以为谢。略献方物。用表远忱。且调兴奸贼。反复不道。改换书印。欺瞒两国。其一即王字也。添书于日本国字之下。其一即年号也。去我天皇年号二字而改之以龙集。其一礼单也。贵国所送多少有数。而中间添补。其他巧违。不一而足。我痛之。不意特遣使臣。且赠书物。诚意两至。更无疑阻。而调兴之事。益复判然。自此以后。两国永好。百年如一日。岂不盛哉。余等答曰。自前书契不书年号。今则书之。有违前例。王字虽不可书。而不书大君何也。执政等曰。大君预料使臣有此说话。已教于俺等。果然矣。我国之用天皇年号。犹贵国之用大明年号。自前书契。去此二字。乃调兴之大罪也。两国各用其年号。各遵其旧规。初非相屈。而若欲强之。则非诚信也。至于大君二字。乃国中私尊之称。执政答书。称我以大君。犹之可也。我所自尊之号。何敢书送于邻国之答书乎。此盖大君深恶调兴之状。而有此明白处置。使臣之言虽如此。俺等决不可回报云。余等曰。大君虽有云云。我国因马岛书契。既以大君书送。而答书则无之。年号则未知其必由于调兴。而既与前例不同。则使臣何可不辨。执政等曰。我大君三世继序。非王而有王之权者。天下所知也。书此大君二字。甚非难事。而所以不书者。专出于尊敬贵国之意。何必致疑于此。且我乃海中别国。所尊者天皇。是用天皇年号。去此年号。则只书年月日乎。若如使臣所言。当用何年号。邻国答书。万无不书年号之理。而所教如此。殊未晓也。余等又曰。交际文书。不可不慎重。幸勿坚执。归告大君。改撰以送。大炊等曰。唯唯。其书契则盛以银柜。裹以绣橐。而其书曰日本国源家光奉复朝鲜国王殿下。聘价远驰。礼意益敬。见书就审庆我治平。赠其物产。依数领之。恳款深切。慰悦殊甚。爰听义成,调兴相讼。则有伪造书印者。革正纠察焉。贵国早闻知。而今改往。相新至此。诚可也。交道有义。不渝旧约。则彼此之好也。有小信物。付使价还。宜如别幅检领。馀冀亮察。不宣。日本国源家光。着印。其回礼别幅则金屏二十双。银台子二饰。内炉釜水甁杓立水滴诸具。锦衣五十领矣。大炊等又以关白之言致谢曰。未获再见。遽尔回程。水陆万里。唯冀好还。今此薄物。所以表忱。而所送之物。排列于楹外。银子则以其数书小纸。贴付板床上。盖是日本敬待尊客之礼也。余等辞曰。关白厚意可感。第此货物。不敢领受。辞之再三。执政等答曰。大君以赆行为名。使臣无可辞之义。俺等既已受来。决不敢依教。即相揖而出。到门内厅上。招一行大小员役。以关白言劳问。以所赠银子之数贴付板床而示之。执政六人各以其人送礼曹答书及回礼之物。其别幅则银子各二千两。绵子各一百把。又于余等各送银子百枚。大纳言,中纳言二人。以其日对饭之故。亦各送银子二百枚。余等辞而却之。其使者等曰。受我将令。不敢持去。起而出走。余等招上通事逢。授关白所送别幅中方物及礼曹回礼之物。使之封裹输去。其馀关白及诸执政赆行之物。则招右马助平成春,伊织等三人言之曰。余等既已辞之。万无领受之理。速为持去。任汝区处。三倭固争。不肯持去。令诸译反复开谕。则知余等终必不受。乃持去。关白所赠三使臣各银子五百枚。雪绵子各三百把。堂上译官二人各银子二百枚。上通事三人各银子五十枚。正官处都合银子五百枚。中官处银子五百枚。下官处都合银子五百枚。每一枚重四两三钱。绵子每一把十一两。而前行中下官则以铜钱分给。而今以银子给之。盖其优待之意云。而执政所送外。关白所送银子则自大坂出云。余等相议曰。国书中不书大君二字。虽涉未妥。而彼既以尊敬我国。不敢书自中私尊之号为言。则必令书塡。在我失体。强争不已。或以将军。或以左大臣书送。则尤有所未安。从前答书中调兴添书王字之事。我国所知也。且观礼曹回书。执政等称大君则大炊等所传关白云云之说。亦有据矣。唯是年号一事。不可不力争。且谓洪喜男曰。送绣段。如我国赠以𦈡段之规则善矣。何乃以衣领为之耶。喜男对曰。此乃日本国俗也。关白之进上于天皇诸将。及岛主之献于关白。必用衣服。至于绣衣锦衣则极敬极尊处所用。其出于尊敬。而断无他意。非但小人知之。一行诸译。曾已往者及前日被掳康遇圣,尹大铣辈。无不知之。余等将送喜男于大炊等处。听其回报。而夜已深矣。义成妻每呈酒馔。至是其女又呈酒馔。盛以金盒。皆是南蛮珍味。年今十三岁云。义成妻别呈红花九十斤。

二十九日己亥晴

编辑

留江户。晓使洪喜男持关白答书。偕平成春往义成处再谕。若不能改撰。使之弃置而来。义成即与洪喜男同往大炊处言之。则大炊曰。昨以使臣之言。回报于大君。则大君以为我不书天皇年号。朝鲜不书大明年号。则此岂诚信之答书乎。吾书中言及调兴奸巧之事而改往云云者。正为此也。使臣顾不明察我心云云。大君所教如此。不亦明快矣乎。喜男以余等之言。再三固争。大炊所答终始如前。喜男回报于余等。且曰大炊私谓小人。欲使我国不书宽永年号。则何不借道使我通贡于大明耶。为大明臣然后去此宽永二字。不然则使我独去年号。万无是理。两国各去年号事。相约立条。自其时亦未晩也。其言叵测。极为痛骇。答书弃置义成处矣。夜深义成使平成春还其答书于洪喜男。仍遂来见。余等责之曰。朝廷之待太守若何。太守为朝廷不肯尽诚。岂不痛哉。书契不去宽永二字。决不可持去。义成拜谢曰。年号一款。即调兴一大罪案。小人形迹。未免干与于其间。故昨日执政传语之际。并举小人及调兴之名。以示自今去伪从实之意。小人之嫌逼不敢开口已不道。何许执政。敢生周旋之计耶。年前洪同知之还。朝廷已知此间曲折。使道亦必洞知。而如是固执。每谓小人不诚不信。小人之于朝鲜。已往再生之恩。虽不可尽言。前头资藉朝廷。取重本国者。岂浅浅哉。其敢一毫小忽。闷嘿而退。大槩前日不书年号。皆调兴所为。今乃以异前争之。实无归宿。至于大炊所言。必以去崇祯为言。不逊之语。益涉悖慢。则深恐无益于事。而适足以取辱。此莫非臣等适当调兴见败之际。痛恨奈何。洪喜男往见义成。时适伊豆守在座。喜男问曰。刷还一事。既已许之。而礼曹书契中有须待他年等语。更为防塞何也。伊豆守曰。万无此理。大君既已再三分付于西道诸州。即招良长老问之。长老笑曰。何其不解见耶。须待他年云者。谓何必待他年。其不识字义有如此。余等之行。称以敕使。所馆之处。称以御宿。所呈之物。称以进献。抵书于洪喜男则曰洪喜男御前。抵书于康遇圣则曰康遇圣御前。既书其名。又称御前。文书间轻重倒置。有不足责矣。初关白欲观马上才乐工及射帿。已治处所。竟无观光之举。莫知其故。到今闻之。则关白再往义成观光。义成前日再度请诸人至其家。称以私习者。盖以此也云。璘僧来言。贫道当落后。大君曰自初陪来。不可不送至京城。以尽敬礼云。

三十日庚子晴

编辑

余等以一行上下员役支供用馀米五百三十馀俵。酒酱油馔等物。积置于庭中。传给于右京,淡路等处。使之分给馆下伺候诸倭。其所谓俵者。容入其五十手斗云。朝食后发行。右京,淡路等辞于庑下。匐匍致礼。款款送行。有不忍作别之色。义成两僧陪行。中火于品川。夕到神奈川。自此以后。每站支应倭官。皆是来时诸将。余所患宿𤺌尤极。仅能作行。

丁丑正月初一日辛丑晴

编辑

义成两僧来谓曰。昨日大君。非不欲请留过岁。而新正望前。则国俗绝不登道。故不敢强止。元日使尊客行路。非所以敬客也。来时分付我辈留此地。幸乞停行。遂许之。自昨日见人家乱插竹枝门外。悬柑子一颗。又以稿索悬稿草绕于门上。家家闭户不出。行路之人亦绝。有若寒食者然。十五日以前。忌讳度日。百事不举。若岁拜之礼则有之。而从后门书名于纸上而去。其家亦不出接。只置纸笔于外。令书名而已。若大官则其管下人入谒。以土杯金注。为虚酌之礼。一尝而退云。式部等诸倭来谒。藤智绳持小封一二枚。献于三使臣。以为岁谒之礼。拆见则各有黄金一片。重可一钱。问于译官。则日本之俗。若极尊处。元日如此。遂还给。智绳顿首曰。此乃贺礼。国俗如此。翌日还给。

初二日壬寅晴

编辑

朝食后发行。午后抵藤泽。从事官患感冒。极重苦痛。

初三日癸卯晴

编辑

日出发行。中火于大𥐟。夕到小田原。城池极壮。民居极盛。其城主则年方十四。为大君瓦家。是方言宠幸小童之称。在江户。与大君同居处。代官主管诸事云。格军一人又患痘疫。别定丁润璞看护。令同乡入二名救病。

初四日甲辰晴

编辑

逾箱根岭。中火于湖边站舍。日没到三岛。从事病苦。初欲留箱根站。绝顶寒冷。且临湖水。不可留。

初五日乙巳晴

编辑

留三岛。从事病重不得发。璘西堂以五色花笺为一轴。愿得往来诗篇。其制似我国僧诗轴。其纸则我国花笺也。倭人绝贵之。粘连数百幅。且请必得亲笔。余以应接为苦。令全荥书之。数日乃毕。书法又酷类。余亦不能辨。不料降一格为此体也。相对轩渠。

初六日丙午午后雨

编辑

从事病势始差。早发中火于吉原。冒雨发程到富士川。到江臀夜已深矣。

初七日丁未朝雨

编辑

中火于骏河州府。或云家康墓在此地二十里外云。而国俗皆火葬。其言必妄矣。夕抵藤支大风。闻关白别送差官。检饬一路支应。俾无不谨之患。故归路支供。倍于去时。争进异馔。务胜不已。一行上下之人。或不安于心。唯藤泽比去时稍损。盖关白分付未及到耳。

初八日戊申大风

编辑

食后发行。到大井川边。义成已先待。川流甚涨。水及马腹。倭人护行者数百。皆赤身渡涉。寒战之状。不可见。是日飞雪大寒。抵金谷贸酒。分给轿夫。岛主卜驮五匹。漂往数百步。仅得活。二马则仍毙云。夕宿挂川。

初九日己酉晴

编辑

平明发行。中火见付。夕抵宾松。各站接待。唯恐其不尽。礼见唯恐其不谨。比诸去时尤有甚焉。倭法之严可知。此后镰刈,牛窗,碇浦,骏河州接遇尤谨。

初十日庚戌晴

编辑

闻淡路守等。以所留米馔。虽是使臣弃置之物。在我之礼。则不可还受。禀于关白。贸送黄金一百七十锭。一锭之直白金七两。通计一千数百两。自江户追送于中路。员役或以为此乃料食之馀。分给为当。或以为令岛主还送江户为当。余等以为日本接待至此。诚可尚。而赆行者礼也。此则太过。分给则受之也。是为货取。还送则不恭也。古人有埋金幕下。不必为今日法。但念马岛人谓越橐太重。不如受去。投诸浅流。使马岛人知不贵此物。而又使有用之物不为虚弃矣。到金绝河。投之中流。中火荒店。夕抵吉田。

十一日辛亥阴

编辑

中火赤坂。夕抵冈崎。得釜山训导李亨男告目。十二月初一日出也。京中皆无事云。又闻康遇圣,李长生皆加资。因得江陵叔父书。十月晦日出也。路傍人家。寒梅疏竹。处处交眏。

十二日壬子阴

编辑

平明发行。中火鸣海。夕抵尾张州。倭官进一素轴。中有寒山子像。即大纳言笔。且进古画数十轴。乞赞诗。余以路困谢不能。岛主恳祈曰。此则大纳言所送。幸乞勿却。遂题送。

十三日癸丑阴

编辑

平明发行。中火州股。夕抵大垣。璘西堂送歌词二首曰。此乃乌丸大纳言所制。闻使臣富士山诗脍炙国中。因此咏歌云。盖赞美之辞也。遂次以送。璘西堂即来谢曰。贫道当得大赏于乌丸云。

十四日甲寅午雪寒

编辑

中火今次。夕抵佐和山。支待尤极致诚。将彻。余题一律于金盘。及擎出。倭官见之。次呈曰。此盘当即送于江户扫部处矣。遂进锦簇六轴求诗。余困乏。令全荥放笔题之。倭人不晓草书。此人快读无差误。

十五日乙卯大风寒

编辑

晓发行。中火八幡。夕抵森山。是日行琵琶湖边。风势料峭。飞尘散目。终日闭幰而行。郁郁若新妇。

十六日丙辰晴寒

编辑

中火大津。午后入倭京。路左张二人于十字木乱斫。言是天皇宫中侍女。周防守送人迎问于中路。闻前日出给馀米。周防守留置以待使臣处置。廪人且呈下程米馔。余等以为既受之后。必有难处之患。辞下程杂物。以留置米分给一行。周防守别呈馔物。

十七日丁巳晴

编辑

留倭京。令洪喜男传礼曹书契于周防守。问刷还事。答曰。大君分付。极为严重。故自此再三分付于九州,四州,幡摩,摄津等处。皆以无一人愿还为答。以倭京大坂言之。则分付于各坊。使之搜得者已二巡矣。而老者已死。壮者已有子有孙。不能弃去。无可奈何。但我既主此刷还一事。虽不能及此行搜送。当与马州太守周旋。募得百馀人或四五十人。随后出送。使知我诚款云。纪伊大纳言自纪伊州送人问安。又呈生猪鲸鱼等物。余等促行。义成请小留数日。以治其行具。初以不可淹滞为答。再三固请。不得已许之。

十八日戊午晴寒

编辑

留倭京。大福寺僧寿仙来谒。因呈砚匣各一面。译官等言家书至自釜山。洛下平安云。

十九日己未晴寒

编辑

留倭京。患痘人化去。万里同行。死者三人。皆余管下人。尤极惨恻。别与崔成岌等同载一船。使之先诣釜山。一船之价至于六十两云。

二十日庚申雨

编辑

早食后发行。初欲观大佛寺。因雨作直向碇浦。楼船已先待水边。到平方雨益甚。义成恳请下陆。令一行往参振舞。支供倭官。别呈振舞于船上。右马助藤智绳来言曰。此乃碇浦代官。亲自出站。备尽诚礼。而不肯下陆。其为落莫如何。遂口占两绝。令康遇圣往赠代官。且言雨甚不能下陆。代官得诗叩头曰。不意今日得此。仍厚赠康遇圣。右马助等来谢曰。今日光彩。胜于亲享振舞矣。

二十一日辛酉晴

编辑

朝食后到大坂本誓寺。大坂守官送传关白所赠银子。余等招平成春,伊织等言之曰。此物出于关白赆行。当初既不能固辞。奉使之臣决不可赍数千金渡海。且当初关白所赠绵子及执政银子。既已辞却。任汝区处。今无独受此银之理。平成春曰。关白所赠之物。小人何敢擅便处置。余等再三开谕。平成春等唯唯而出。留置其银于诸译所在之处。令其从行倭人守直。终不肯持去。

二十二日壬戌晴

编辑

留本誓寺。西风连日。不得发行。定军官欲封先来状启。洪喜男以为调兴心腹。百般伺衅。前头长门,备前等州太守。俱调兴党。先书敌国事情。殊甚可虑。请于马岛发送。遂停之。璘西堂以将落后。逐日来见。或一日再至曰。一别清光。更无再逢之期。未知后身或能接下风否。近日别怀甚恶。往来不惮烦。幸无见讶。

二十三日癸亥晴

编辑

留本誓寺待风。余等招平成春等更言曰。关白赠物。决难持去。汝等亦必知。何如是推托。尔等为我行路。糜费已极不赀。且有前头刷还人口支粮雇船许多需用之事。皆当责出于尔岛。护行诸倭亦多奔走之劳。偿费酬劳。小无所妨。尔等岂宜终始固执。平成春等知余等决不肯留。乃持去。璘西堂呈砚匣一金函一桐文纸五百张诗经一部。辞之。璘西堂亲自来谢曰。陪行万里。乌得无情。临行赆物。圣贤所不辞。请自今不敢复见矣。遂受之。以砚匣金函桐纸分军官。以诗经赠全荥。

二十四日甲子晴

编辑

留本誓寺。被掳人多至门外。无愿行者。只有一人自言贫甚。去年鬻七载女子。今已食尽。愿出去。密阳人。与使令同姓五寸者。亦约行不至。皆言关白下令申饬。刷出使者已再过云。自江户率来者。是日逃去。周防守回答书契至自倭京。且问安于使臣。送银百枚。余等却之。使者置外厅而去。平成春等知余等不受。持去。以人参柏子花笺等物送于璘西堂。以为留别之资。璘西堂即来谢曰。昨呈薄物。幸蒙见留。今此盛惠。敢不珍藏。

二十五日乙丑晴

编辑

留本誓寺。先令我国船只出河口以待。邀璘西堂设小酌。酒阑。璘西堂口占一绝。余与上使从事次赠。请陈日本之乐。八岁小儿被绣服。执偃月刀。舞蹈踊跃。从者数十人皆拍手大叫。以助其势。初见甚骇。使译官问之。则乃古名将破阵乐云。美男子五六人。张金扇曼歌舞蹈。其声袅袅。

二十六日丙寅晴

编辑

朝食后发行。乘楼船顺流而下。行三十里。乘我国船。璘僧追至告别。邀入船上设小酌。题扇头诗以赠。临行款款惜别。迨不能发。夜半始辞起。仍诣上使从事船。鸡鸣直向大坂云。

二十七日丁卯晴

编辑

留河口待风。大坂守官逐日送下程。望见大坂。闾阎极盛。弥满三十里内帆樯。朝夕乘潮。出入往来者。不知其几千百艘。自大坂至此。即所谓倾城店游女之窟也。数十成群。往来不绝。皆彩服艶妆。或有被发者。国俗绝重男色。道路所见童男七八岁已上至二十馀岁男子。无不艶服冶容。谓之瓦家。是即宠男之称。上下成风。至多怨女云。汉五行志谓之色妖。汉末此风极盛。乃乱亡之象。倭国之风正类此。是日宿船上。

二十八日戊辰晴

编辑

留河口。宿船上。闻大坂以西。累年失稔。米谷甚贵。民多饥饿。盗贼横行云。

二十九日己巳晴

编辑

留河口。宿舡上。召长老送金屏六坐。愿得书富士山律诗。令全荥书送。即纪伊大纳言所求云。

三十日庚午晴

编辑

食后始得东风。而潮退港浅。不得发船。留河口宿船上。

二月初一日辛未晴

编辑

日出发行。乘楼船到海口。始乘海船。余船阁浅流。最后始发。张帆到兵库下陆。义成出迎。

初二日壬申雨

编辑

留兵库。站舍左右。列植花木。潇洒清绝。庭有小桃。一树浥露欲开。右马助持金笺四幅乞诗曰。仆老将死。不肖子式部陪行万里。愿得一诗。留以为子孙宝。岛主又送金簇一双乞诗。并题送。因步出庭下。偶得两绝。书于壁上。

初三日癸酉晴

编辑

日出后乘船。义成亦乘船。将发。送伊织曰。雨后风势未定。请停行。诸船留港口。上使怒。杖其船将刘得信。以不发行故也。宿船上。康遇圣以事往站舍。见昨日壁上无所题诗。问其故。站舍主人曰。此屋即关白藏入将官茶屋。将官畏为代官所先。遂割藏其诗。涂壁依旧。代官闻之。必欲得见。将官抵死牢讳。代官即给二百两曰。我欲必得。尔毋瞒我。将官不得已出呈。以二百两示康遇圣。极有懊恨色。

初四日甲戌晴

编辑

平明发船。过明石风逆橹行。见淡路,幡摩等地诸山。雪色皓然。夕抵室津。义成船落后。夜深始到倭官。苦请下陆。以夜深宿船上。义成为张火戏请观云。自江户得来盖喷火筒梅花火之类也。

初五日乙亥雨

编辑

平明发船。冒雨涉海。上使催行故也。主人危之。午泊于牛窗。倭官苦请下陆。雨甚不得下。支供诸官。跣足出跪水次以请。宿船上。

初六日丙子晴风

编辑

早发到百馀里。风急上使船樯折。仅得无恙。实天幸也。到韬浦治樯。余乘小船。往慰上使。从事以风利先发已又矣。太守自正月二十六日出待于此。苦请下陆。义成亲来请。遂下陆。受振舞。寺在绝顶。不可留宿。夜深还宿船上。送康遇圣致谢于太守。接遇益恭。夜深又送人问安。有女人送书于康遇圣。自称宗室女。其祖和阳君。今为太守妹侍女。问故国安否。

初七日丁丑阴风午后雨

编辑

早发张帆过观音寺。自此始行两崖间。未及镰刈二十里雨作。从事送人先问。以夜半到此云。及到泊。雨甚不得下陆。宿船上。

初八日戊寅晴

编辑

午后始得顺风。乘潮发船。到上关。月欲落矣。宿船上。

初九日己卯晴

编辑

上关守倭苦请下陆。辞以风顺不得泊。行百馀里遇逆风。入仙浦留宿。是日大括船中。得若干犯禁物烧之。仍治各人等罪。

初十日庚辰晴

编辑

四更发船。夕抵赤间关。馆于弥陀寺。庭有红白二梅满发。小仓守官送米馔。比去时益优。只捧酒果如初。寺僧呈小匣。乃松云奉使时吊安德天皇三绝。上题朝鲜国敕使诗。遂步其韵以赠。

十一日辛巳晴

编辑

日出张帆。行才十里雨作。午后至蓝岛。雨益甚。日暮始下陆。倭人绝重书画。求全荥笔者尤多。谓之梅隐。名振一国。至是岛。求者愿得见梅隐。行中告以衣紫者是也。译官尹廷羽着紫衣下舟。求者四集。攒手乞书。倭通事见之。力言其不为梅隐。始得出。行中为之胡卢。

十二日壬午雨

编辑

留蓝岛。义成来请曰。执政三人。奉行七人。各送金屏一双。愿得笔法。所书诗不愿古人作。唯以使臣所作。以为二绝。幸乞留念。且言曰。自前使臣之来往多矣。未闻执政追送金屏求诗者。若蒙肯诺。岂不为一国光华。请到马州呈之。倭人专不晓接待使臣之仪。其撙节酌定。皆出于马岛人。薄待款接。一系此辈慢敬。今行所到。远近奔波。获睹为快。片言只字。不啻尺璧。至于兵库所题壁上诗二幅。直各百两。富士山律诗八首。举国传写。此未必其人真有所的见而然也。一谓之至宝。则举国奔波。亦足一哂。

十三日癸未晴

编辑

雨后风乱。日晩始发。波浪振荡。舟不得前。才行百里。日已没矣。舟人极有畏色。夜半风浪少息。始到一岐岛。浅港险恶不可入。义成船在前。直向马岛。悬灯以引。各船从之。达夜行船。一行人无不患水疾。夜深登柁楼四望。天海一色。月轮正中。亦一快观也。是日译官康遇圣以被掳人刷还事。持谕文与马岛差倭将监。往唐津等地。

十四日甲申晴

编辑

午后抵马岛。是行也。直渡二大海。通行九百馀里。人皆眩倒。夜在船房中。振荡不得交睫。仍念马伏波见飞鸢堕水。卧思马少游怜我有大志等语。为之慨然。昨日风乱。初不晓岛主请行。及今闻之。则岛主粮绝。格军走者十馀人。筑前州有食邑。送人取米。仅得四石而来。不得已发行云。其卜船一只覆于洋中。死者二十八人。得小船活者三人。曾闻使行经过处。岛主皆自备礼单以纳。今言往江户时。所载行者十馀驮。还时六驮。皆路费物件。已为尽用云。其言不可信。而到镰刈奉红毡十丈为其礼单。则一行所目睹也。义成初经大讼。荡败无形。负债于人者至十五万两云。日夕下陆。馆于前日所馆处。余等催趱行李。夜义成两僧来请曰。使道之还自江户也。大君分付曰。我欲再见。而使臣不肯。诚为落莫。汝往汝岛。幸请留尽礼。慎无为草草也。愿得五度行享礼。召僧亦请行享礼。余等固辞之。

十五日乙酉晴

编辑

晓行望殿礼。留马岛。平成春等来言曰。大君执政礼单。使道虽弃置。小人若不极力请纳。早晩传播于江户。则必受重罪。祈恳甚至。余等开谕曰。行路所费。如治船等物。固已不赀。且闻汝等亦有自办礼单之事云。不可不偿。且许多岛中下人。奔走远道。岂无酬劳之举乎。平成春等叩头谢曰。下教岂不至当。但行次时。岛中所费。计可四五百枚银子。使道分付至此。若四五百枚银子。则可以依受。至于绵子。亦当依下教分给于陪行倭人。俾知使道恩德。至于没数。决不敢受矣。余等曰。如此固执。必欲生闹矣。曾以金绝河投金之事。恐得罪于关白。汝等每每告诉。汝等终始不受。则吾辈处置。毕竟如金绝河也。汝等无复追悔。平成春等嘿然而去。

十六日丙戌晴

编辑

留马岛。康遇圣还自唐津曰。被掳者不得见一人。地方官等礼待极厚。曾以丁巳使臣自蓝岛因风势不顺。从唐津向马岛。故新作数百间屋。盛设供帐以待云。是日封先来状启。差送军官朴弘畴等。

十七日丁亥晴

编辑

留马岛。博多州官。送人问安。因呈米馔极多。义成以为使臣必不受。不如略呈酒桶。因请勿却。谢而受之。义成请以明日设享许之。义成使平成春送金屏十双。乃执政奉行所送。盛以漆柜。裹以金袱。长可四尺。一柜各盛一双。与从事各占绝句六十首。数日始毕书。义成叩头致谢。

十八日戊子晴

编辑

留马岛候风。午后设享。享礼极谨。设葡萄酒。言是南蛮所出。平成春来言曰。昨呈金屏。将送于江户岛主。亦备小金屏十坐。得笔法及诗。私献江户。不敢每请。幸使道留意。今日席上。欲请而不敢云。

十九日己丑晴

编辑

留马岛。余等往召长老山堂。寺在天神山南麓。即玄方所创。花木潇洒。玄召出迎门外。正厅北壁。设锦茵香烛。中设位版。书朝鲜国王殿下寿万岁。朝夕焚香。义成亦至。召僧设酌设彩云盘。前后进馔百馀器。皆山蔌。召僧从容曰。今此使道之行。适当危疑之际。小僧初以为虞。百事极顺。星槎好返。喜幸曷已。道春最称不吉人。使道在江户时。此人作魔做剧。何所不至。岛主日夜腐心。罔知死所。大炊之心。尤不可测知。幸赖大君明察独断。已为结末。似无所虑。此后往来文书。切宜慎重。如有可否之事。不必文书。只送差人相问。实为合宜。近日则贵国文书一文一字。必送江户。虑有此等辈错看执语。以为生梗之地故耳。右马助,将监,平成春,伊织等。亦合辞言曰。专赖朝廷德意。得至今日。但事机多端。此后如有告悯之事。唯望朝廷曲赐许可。余等答以可许则许之。不可许则不许。唯在事之当否而已。汝等各宜自勉。义成曰。俺之于朝廷。实同藩臣。日本以我为贵国东藩者。诚为有据。敢不终始尽诚。唯愿三使道谅此下诚。归达朝廷。余等谕以乃祖乃父。世笃忠勤。太守尽诚又如此。诚为可嘉。当一一启达。仍谕以交际之间。诚信为本。礼敬最重。不可不恪谨旧度。益勉先志。又谕以朝廷德意。至大至深。今此送使。亦出于曲全太守之致。在太守则没世不忘处也。答曰。所教至当。敢不竭力以报。又言曰。大君至诚敬待。至请游览山寺。备送回谢之物。创开新例。执政亦各送礼单。并是百年无前之事。其为光彩百倍。曩日愿将大君至诚接待等事。归达朝廷。千万幸甚。召长老自起进爵。顶礼致恳。请留再三。夜深乃还。

二十日庚寅晴

编辑

留马岛候风。晓召僧来谢。江户使者至。探问使臣无事过海。得达马岛消息而去。仍言曰。使臣候风河口。至于四五日。太守不请下陆。极为不当云。夜召长老邀见洪喜男。言及国中事情曰。今者大纳言,平扫部待使臣极厚。尾张州佐和山供帐百事。迥出佗处。令公知之乎。前日调兴构陷贵国。诸将争相煽动。先送使者。令绝东莱往来船只。以平扫部为大将。大纳言领之。筑前守等大官当行者凡几人。将不日动兵。故二人之力主义成。必去调兴者。本不欲领兵出去。及使臣入来。尤以为喜。接待尽诚曰。我辈之不行。岂非使臣之力耶云云。倭人变诈百出。喜作此等言语。不足取信。至以不行为喜。极待使臣。尤涉虚妄。但在江户时。闻日本诸将。各自分党。必欲生衅。以为乘时作乱之计。召僧云云之说。或如藤智绳所言。不可谓保无此事矣。

二十一日辛卯雨

编辑

留马岛候风。义成愿行上船宴。连日苦请。许之。延入内厅。复榭连亘数百步。阶庭曲曲。皆种花木。享罢还。夜深。平成春送片纸。乃留馆倭人飞报虏情事也。书中有云。虏骑犯京。大驾出次南汉。今则已为讲和退去。大驾还都云。得报震骇。心胆俱绝。欲为痛哭则不当。但仰天掩泣。会坐一处达曙。

二十二日壬辰雨

编辑

平明发行乘船。风雨交作。还泊港口。义成谓洪喜男曰。今此代官驰报。不可不飞通江户。书中既有还都之说。若只以虏贼入京等语为报。必有不好事。以使臣闻贼退之奇。以为大庆而还为辞云矣。召僧献砚匣一扇五柄曰。今当远别。岂不欲略呈赆物。已知决不肯许。只将此物表忱而已。遂受之而分给军官。义成献大金屏一双,小金屏一双,砚匣一双,大圆镜一双,色革五片。遂受砚镜各一。分给军官。而还其馀。上官次官丹木一千斤,明矾三百斤。中官丹木一千斤,明矾三百斤。下官丹木一千斤,明矾三百斤。洪喜男,姜渭宾,康遇圣,李长生金屏各一双,文匣,提壶,镜匣镜台。权侙,全荥,朴之英,金明国,赵廷玹,文弘绩挂砚各一,砚匣各一,大手镜各一。马上才乐工马医挂砚各一。

二十三日癸巳阴大风

编辑

平明发船。岛主两僧送至数十里外。停船告别。泣涕而还。是日黑云四合。狂风大作。波涛振荡。行百馀里。堇棹入浦口。闻变之后。急于前进。未得候风。几不免覆溺。义成送平成春,藤智绳陪行。

二十四日甲午晴风

编辑

平明发船。逆风不止。促橹以行。仅得棹入鳄浦。先来军官以连日逆风。不得进。尚留浦口矣。义成追送将监问安。且曰发船之日。狂风大作。马岛人家。或有倒破。故岛主极以为虑。今得无事入泊。天实佑之。

二十五日乙未晴

编辑

食后东风始作。张帆行。及过水宗。变为横风。波浪奋涌。从事船帆索绝。堇得不覆。申末过绝影岛。由勘蛮夷入。上使船风逆不能进。由草梁项入。水使佥使俱出迎。始得闻故国消息。虏报以十二日至。大驾以十四日出江都。至南大门。虏兵已到沙岘。遂闭城门。由水口门驰入南汉山城。被围五十日。金汗倾国而至。江都以正月二十四日陷没。圣上以三十日出城。即日还都。东宫,嫔宫,凤林大君,大君夫人并西行。南以雄,朴𥶇,朴潢,李命雄,李禬,李时楳,闵应协,郑雷卿等。从贼阵。尚留龙山云。相对痛哭。权翊自宁海到水营。来言一家全活之奇。日夕下陆。东莱府使驰至。婢鸣玉自京避乱至。闻去冬诸儿皆经痘。季女年四岁。以痘化去。室人及婢仆皆染疠疫。长女以十二月十四日成婚云。先来军官先下陆已发去。封下陆状启。是日不能候风。几覆洋中。

二十六日丙申晴

编辑

平明欲发行。各驿人马无一匹来到。东莱府使括出城底人马。日晩始到东莱。机张县监金柱宇来言丁平山彦璜见余家属。由清安转向原州。得免兵祸云。

二十七日丁酉晴

编辑

平明发行。人马皆东莱所办。一行颠倒之状不可言。日夕抵梁山。各官才经大变。且因一行忙急。无一邑来会。不得已依丁巳故事。三行分路。余与上使约会尚州。从事由清州约会竹山。彦阳县监张来到。黄山人马若干匹来现。

二十八日戊戌晴

编辑

平明发行。中火于密阳界。府使李惟达出待。日昏到密阳。馆于邑内民家。

二十九日己亥阴

编辑

从事官发向灵山。上使向清道。余亦向灵山。行十馀里。谷口有大碑。使从者见之。篆文乃余笔云。往见则占毕斋神道碑。中火于灵山界。夕抵灵山。县监尹勉之言洛下事。进士李道辅及儒生辈来见。

三月初一日庚子晴

编辑

晓发。中火昌宁。夕抵玄风。儒品吏民皆会官门以待。郭㠎等数十人闻一行由清道作路。往待于大丘。日夕始还。儒生金大镕自大丘直向安彦。夜深始到。闻李承旨景宪景曾兄弟寻大夫人到境内。送朴得信问安。

初二日辛丑晴

编辑

晓发行抵茂溪。高灵县监李起先来见。午抵星山。金泉察访金以夫马差使员来待。县监李时曼以上使支应在八莒。儒生金轴等数人来见。从弟许亦来。日夕发向。夜深到扶桑驿。开宁县监金声振来待。闻上使自大丘直向八莒。方伯送人相问。得赵察访松年书。夜深从弟自星山追至。

初三日壬寅晴

编辑

朝饭马岩。张正字应一,朴生员自仁同来见。中火于安谷。善山府使孟世衡出待。赵察访松年自义城来见。万死重逢。悲喜交至。行色忙急。不得少时长语。可叹。夜深到尚州。上使已先到。牧使金尚宓及金正郞光爀,蔡座首得湖来见。卜人安龙瑞闻余至。来待已二日矣。

初四日癸卯阴。夕雨夜大雪。

编辑

成参奉汝櫄来见。金佐郞宅叔母与尹妹及尹之重避乱。过城底入拜。到咸昌。申务安,郭熊川龙伯来见。龙宫县监李以支应来待。中火于幽谷。夜深抵闻庆。田克成自醴泉来见。闻去秋所得儿奔窜中夭折。渡海以后两儿逝矣。惨恸可言。醴泉郡守李明翼,咸昌县监权以支应来待。

初五日甲辰朝雪午晴

编辑

平明发行。中火安保。延丰槐山俱出待。夕抵忠原。县监申得渊以是日丧妻云。

初六日乙巳晴

编辑

平明入吊。中火用安。秣马无极。夜深抵竹山。军官权琼自忠原往原州。

初七日丙午晴

编辑

平明发行。夕抵阳智。自入圻甸。兵火之惨。不忍见。道路见载尸者相望。县内人家尽烧。县监兪希曾只率下人一名。作脱粟饭以供使臣。一行人马。皆自岭南便行。一日或行一百三四十里。到此皆颠仆不能进。初昏从事官自竹山追至。

初八日丁未晴

编辑

平明发行抵龙仁。县监李命说自远村来见。及到麻戏川。积尸连血数十里。马不能前。忠清监司郑世规败军处。惨恸可言。到新院。人马不能进。又闻良才无人家。不得已留宿。

初九日戊申晴

编辑

平明发行渡汉江。江岸一带。闾舍荡尽。自竹山至江上二百里之间。无复人烟。流离者已成鬼色。及入城。南大门锺楼以下左右行廊。尽成灰烬。阙中侍卫将士不成貌样。承政院移于内班院。备边司移于承政院。一行复命。命引见。上问风俗山川。土地军民。战船兵器及关白政治。义成能否。并一一陈达。又问彼国之人有能文者乎。上使对曰。不成文理。诗则尤不好。臣世濂对曰。召长老,璘西堂行文尽好。国中唯道春之文为最。沿路及江户。多有来问者。皆以理气性情等语为问。不可以蛮人而忽之。上曰。闻彼中素多灾异。今亦有之耶。对曰到江户。有地震之变。但灾变影也。人事形也。日本奢侈已极。目古灾祸。未有大于奢侈者。此则变之大者。上喟然曰。此言甚是矣。国家之患。必出于奢侈。仍问岭南新经调兵运饷之举。荡败必甚。民情若何。俱以所见陈达。上曰岭南素称忠义之乡。到今信然矣。全罗道则可骇之事极多。岭南再度收合。尚不溃散。其人心风俗之忠厚可知。予平日亦不知其至此。退出。领议政升平在药房送人。遂与上使从事俱往拜。平城府院君,绫城府院君在扈卫厅送人。又往拜。日夕还干川家。则老奴春斤在矣。是日岛主书契至自东莱。问安于使臣。此前日所无者。承文院撰使臣答书以送。居数日。岛主书契又至。以前日留置银子。非不运送。而使臣既不欲受。今若强送。亦非诚信。愿献岭南公贸木三百同。银子则留用。朝廷以为其意出于诚信。启禀从之。留置银子不过一万馀两。而公贸木价当不下一万六千馀两。或以为朝廷辞其半为得体。大兵之馀。国计荡竭。不得已并用。令庆尚道运纳其木于京中。是行也首尾八个月。往返一万四千馀里。日本请使。专出于义成调兴之讼。逆顺莫测。调兴之党百般伺衅。必欲生梗而后已。人之视此行。不啻入虎口。余又宿疾积年。沈痼之馀。万无得达之望。获免颠仆。不至辱国。若其一路供亿之侈盛。接遇之恪谨。不足言。关白力排众议。极其礼敬。上堂传命。回礼备送。此则非意虑所及。莫非王灵远畅。庙算得宜之致。岂不幸哉。

闻见杂录

编辑

平调兴者。对马岛副官。其妻义成妹也。伶俐巧捷。善事关白左右。权倾岛主。义成积不平。一日入见关白。及门义成脱剑给调兴。调兴不得已受之。盖辱之也。关白左右曰。始以调兴为贵人。乃宗太守捧剑者耶。调兴大怨。居江户八年不还。义成患之。平智广等谋曰。此乃吾岛副官。若招致。蔑无不济。遂入江户。说与俱还。调兴不从。只送七门卫以为质。会丁卯虏入平山。玄方言于关白曰。朝鲜有虏变。自马岛可一问也。关白颔之。玄方遂诈称国王使出来。及到釜山。毁调兴送使所馆及调兴库。托以国使所馆。不可不改造。时调兴代官在釜山泄其状。调兴谗于关白曰。朝鲜之薄我极矣。义成利其通好。甘心受侮。义成直一朝鲜藩臣耳。尤可痛者。前后信使之来。礼单物目。皆所自办。朝鲜所送则不过麤恶之物一二事而已。我使之往也。必令拜于庭。玄方上京。肃拜于阙庭。辱莫甚焉。又言书契往复之际。年号改书。王字加书。兵器出送等事。逐条告诉。无所不至。关白大怒。谓兴乃曰。若不兴兵。本国见陵之辱不除。不如此而徒守和约则不如无和。若谓我不信。遣大官求见玄方前后持去国书。可立见矣。大炊,道春等为调兴腹心。乐祸喜事。日夜构煽。关白令绝东莱岁遣船。著图书于空纸。令四人投之东莱而去。即乙亥十二月十四日也。会诸将议义成罪。且谋动兵。正宗者。家康时老将也。大言曰。朝鲜与国也。秀吉无故动兵。不久覆灭。人谓天殃。不然则权现之执为秀吉罪者何事欤。今乃以调兴一语。无故动兵。殿下当何以见权现地下。遣大官往问。亦极无据。不能辨幺麽调兴辈曲直。往问他国。其谓我何。大纳言义直力赞之。关白曰。然则令取考朝鲜书契。玄方即呈回答书契。只言虏兵败退。别无他语。盖其伪作者。调兴指点曰。此则某人笔。印即某人刻。关白遂诘义成。义成服罪曰。调兴言皆是也。但此事皆调兴所为。非我独擅。兵器则以丁卯言之。我送只鸟铳十柄长枪五十柄。调兴则鸟铳五十柄长枪百柄。壬戌送使。亦出于调兴。调兴语塞。义成曰。调兴谓朝鲜薄待者亦虚语。我若有请。其国万无不许之理。其国马上才天下无比。当为殿下请之。朝廷察其状许之。正宗乃曰。今若不罪调兴。诸将人人自危。为副官者。孰不欲构毁主将而自代乎。关白遂窜调兴于陆奥。窜玄方于出羽。诛马岛刻伪印书伪书契者四人。拘留义成于江户。议以平户太守为对马岛主。大炊等曰。朝鲜薄我。独奈何甘心。关白曰。朝鲜轻侮至此。是岂和好之义。试令义成请信使以来。

源家光。即家康之孙。守忠之子。年三十五。远祖曰源赖朝。家康乃藤源义定十一世孙。义定尝任关白。其子孙世居关东。食邑连延八州。其人善战勇悍。举国莫敢争锋。秀吉亲往攻之。家康以精兵万八千人逆战相模。秀吉兵败。遂与连和。家康亦释怨归服。终身不失臣节。秀吉将死。以其子秀赖托家康。令室秀赖之母。以家康子守忠之女妻秀赖。与肥前守秀家等。奉秀赖居伏见。伏见东京也。在山城州。大坂者。西京也。在摄津州。大坂形势比伏见尤胜。使家康领东诸将居大坂。以捍西诸将之谋逆者。使辉元领西诸将居伏见。以备东诸将之生事者。秀吉既死。不发丧。以盐实腹。至数月乃发。及关原之战。辉元削发为僧。家康移置秀赖于大坂。秀赖全保其父之积畜。金钱甚多。家康惧其为乱。欲以计侵竭其财。令重建大佛寺。又劝为善缘。至于奉载金银。行于道路。散给乞人。秀赖以此疑惧益深。多散金钱。阴养死士。招亡纳叛。军兵渐盛。甲寅冬。家康自关东来攻。自十月至十二月。累战累败。连和而还。乙卯大举再来。众号三十万。陈于平方。秀赖兵十万。又募得市井人十馀万。据城固守。家康令军士负土塡壕以攻。又凿地道以通城中。城中大乱。内应者从中放火。焚烧其窟。诸将死者不知其数。两军死者三万馀人。秀赖亦烧杀。家康深沈寡言。状貌丰厚。城府深阻。一与反目。人无活者。舍长子不立。传于中子守忠。常住骏河州。家光时为征夷大将军。袭守旧业。既无功伐。人多不服。外施德惠。内实疑忌。屡加赏给。以悦众心。田税减十分之一。江户倭京。人户亦减其税。而用法偏急。又无腹心。左右执政。分党倾轧。常患不能镇定。

上古有神人。以一剑一玺一镜。降于日向州。仍都日向。后迁都太和。又迁长门州之丰浦。又迁都山城州。今之倭京是也。自开辟以来。一姓相传。始于周幽王。到今不易。四百年前所谓天皇。犹不失威福。自前世择大臣一人。摠摄国政。大纳言,大政大臣,大将军关白等官为之。然犹奉行其天皇之命。自关东将军源赖朝以后。政委关白。祭则天皇。数百年来。四分五裂。关东为一国。奥州为一国。中国为一国。四州为一国。九州为一国。信长既立。暂能统合。其末年又复离柝。秀吉既得志。统合六十六州。罪盈恶极。子孙无噍类。家康传序三世。专以镇静为事。统合既久。骄侈丰溢。家康之子孙亦已微矣。家光无子。养义直女为己女。妻以家康外孙肥后守子年十七者。有传位之议。诸将妻子留江户。始自源赖朝。及守忠而益严。今则六十六州太守三年只替番一往而已。义成妻子亦入往江户矣。

日本极东则陆奥。极西则肥前。自陆奥至肥前四千一百五十里。极南则纪伊。极北则若狭。自纪伊至若狭八百八十里。目陆奥之平和泉。至夷海上三百里。或谓虾蛦。即我国野人之地云。秀吉壬辰之变。不得萨摩州。不敢从一岐岛出兵。欲从陆奥直向朝鲜。其海皆沮洳没膝。布竹篱三百里。欲渡兵马者此也。或云道路绝近。而北海风高。疑不敢渡云。盖日本地势来自北漠无疑。国中诸山发祖于东北。中峙为富士。分散为山阳山阴道之隐岐州。正与我国之岭东最近。倭京正直北道。江户与六镇相对。故寒沍不减北道云。按实用编云。日本在溟渤东。其地形类琵琶。东西数千里。南北数百里。九州居西为首。陆奥居东为尾。山城即国都居中。海东记云古人谓日本如人字形。以道路所见论之。自关东至倭京皆为陆地。近江湖西流入于海。始为两股。一股自倭京而迆北西走。连为大陆者是谓山阴,山阳等道也。一股自佐和山而迆南西走者为岛屿。是谓淡路,南海,西海等道也。西海道筑前州之文字城。政与山阳道长门州之赤间关相对。为出入海路之要冲也。自马岛至下关。皆无边大洋。自下关至大坂。虽似傍陆。而岛屿之间。波涛极险。其国有七道。列邑有六十六州。各州一属县有六百十一区域。用明天皇时分六十六国。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所谓五畿内也。伊势,伊豫,当作相模伊贺,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武藏,安傍,上摠,下摠,常陆。所谓东海道十五州也。若狡,越前,加贺,能登,越中,越后,佐渡。所谓北陆道七州也。丹后,但马,因幡,丹波,伯耆,出云,石见,隐岐。所谓山阴道八州也。幡摩,美作,备前,备后,备中,安艺,局防,长门。所谓山阳道八州也。纪伊,淡路,赞岐,阿波,伊豫,土佐。所谓南海道六州也。筑前,丰前,丰后,肥前,肥后,日向,萨摩,大隅。所谓西海道九州。而一岐,对马亦其属岛。

国中之言名山者。必称骏河之富士山。山城州之爱宕山。下野州之日光山。峻岭则言箱根岭。湖水则言近江湖。大河则言金绝河。此皆一路所见。至如陆奥之金华。伊纪之熊野。在僻远不得见。地势平衍。土地沃饶。自大坂至江户二十日程。闾阎相属。生齿极众。雄城巨镇。往往棋布。自大坂以东皆大野。八日程之外。望见富士绝顶。江户虽险阻四塞。而其中旷野五六百里。沃饶平衍。一望无际。唯对马岛瘠薄。四面皆山。土宜种芋。居民以此为食。

物产则陆奥产金。石见,佐渡,但马产银。幡摩,备中产铜铁。丰前,丰后产铁。甲斐产良马。长门产黑牛。美作产砚。美浓产纸。一岐产布。加贺产绢。木花则产于摄津。雪绵子产于越前。材木则产于相模,土佐。大米最贱于筑前,河内。长枪利剑产于备前及尾张之鸣护屋,大和之奈良。茵席则必称韬浦。茶草则必称宇治。美酒则必称三原。海产则鲈鱼鲂鱼洪鱼钱鱼广鱼真鱼秀鱼幷鱼比目鱼道味鱼石首鱼乌贼鱼银口鱼生鲍小螺蛤淡菜海参等物。沿海之地。无不产出。其中道味最贱。秀鱼目黑而无味。银口无膏。白虾最贱于备前。海浓最贱于下津。盐盆为尾张之贱物。多士麻大口鱼青鱼连鱼松鱼文鱼古刀鱼等物。只产于北陆,山阴等道。皮物最贱于山东,北陆等处。如我国之有咸镜,江原等道。果实则橘柑柹梨柚卢橘最佳。枣栗杏林禽黄紫桃。无不产出。而栗大如鸡卵。柹有不熟而味极甘滑。胜于我国南阳水柹。菁则本细而长。菘则茎细而味不佳。家家种蘘荷生姜。而姜甚大味亦佳。喜食牛蒡菜。瓜子不喜种田。多种篱落间。马则尽削鬃鬣。不着蹄铁。牛则不喂谷物。长放山野。狗皆体小。猫多灰色。而猫少鼠多。故一猫之直几数十金。猿则最是其处贱产。故处处驯扰。以作庭戏。狐狸山獭等物。多见于道傍。可知其贱产。鹰则不使捉雉。只猎鹅及野鹤。一捉野鹤则以为奇鹰。不复出猎。长坐韝上。善养而已。山鸡则毛羽不华。味亦不佳。羽毛之中鹰及莺鹊不产。走兽之中虎豹不产。果实之中柏子胡桃不产。蔬菜之中西果不产。饮食之中蜂密不产。如胡椒丹木南草雪糖孔雀羽等物。皆是日本贱物。而亦非日本所产。皆自南蛮出。只南草因成所产。花卉则以丝樱茶花枇杷苏铁棕榈等物为第一异卉。所谓丝樱。长枝袅袅。垂丝之状。仿佛垂杨。而体如山杏。茶花则隆冬雪里。白花烂熳。枇杷则十月开花。至月结子。至明年五月乃熟。所谓卢橘也。苏铁则性甚好燥恶湿。故欲枯则拔置屋上。以铁片钉其肤则更生。此乃物性之甚怪者也。

男子削去须发。只留顶后一撮。长五寸许。括之以纸绳。无网巾,𭅞头,笠子,耳掩,袴禈,行缠,靴鞋之属。妇人贵者委发于背。以为容饬。平居亦于脑后括之。良女则缓其髻。暂垂于后。娼女则固其髻。无袴裙帔帽之属。男女皆用半幅青布。遮护脐下。亦不甚秘。男则别用一幅布。如我国悬布之制。男女俱着完幅袄子。如我国女人所着长衣之制。衣用青蓝红白紫茶褐等色。或着斑衣。或以杂采画为花草之形。袖甚广阔。只用一幅。男无所带。女则以大带累匝。如我国巾带之规。无贵贱皆着稿鞋。不作绳鼻。女或着彩稿鞋。男子或露顶。或以色绢裹脑。畏寒者或着储絮尺帛。其状如囊。妇人以红白雪绵子盖顶。或用红袱。从项下结诸顶上。其状甚怪。行则男女皆戴笠。状如我国妇人青笠之制。或簟或竹皮或木皮或皮索。或漆或否。状甚朴陋。行则着之。坐则脱之。必置于股下。女子则嫁者辄漆齿。五日一漆。男子之高官大爵者。亦或有漆齿者。路遇尊行则去笠解绢以为敬。入尊行之室则解剑脱鞋。赤足蒲伏唱喏以为礼。礼法极严。盖以少有所失。辄至于死故也。其俗无拜礼。唯以两手据地。以为极敬。连出唱喏之声。愈促愈细。膝行匍匐。寸寸蹲蹲。莫敢仰视。不敢旋踵退步而出。如平等则只举手以示。或蹲地以为礼。其相尊称。或曰殿。倭言顿吾也。或称样。倭言沙马也。极尊则称以上样。倭言加美沙马。称其君上亦以此。

每饭不过数合米。菜羹一杯。鱼鲙酱菁三品而已。一器所盛甚少。随食更添。无有馀遗。脍极麤硬如小指大。一器所盛只五六条。和之以醋。饭后例饮清酒两三杯。酒后进果床。果后点茶。虽小倭稍饶吃着者亦然。故市上最尚酤酒。一日用三旽饭。卒倭例吃两旽饭。有役作方吃三旽。但将官外皆用赤米为饭。形如瞿麦。殆不可下咽。宫室衣服。少无尊卑贵贱之别。如稿鞋纸绳括发。下贱所为。而关白亦然。金银彩锦。关白所着。而下贱亦着。至于饭则尊卑之别乃如此。酒非家家所酿之物。必买于酒家。如三原,儿岛,南都诸白之类最号名酒。一桶所酿不下百石。或至累百石。经时酦醅。味甚香烈。而色不清白。以诸白为名者。以白米造面。以白米为饭故也。烧酒清酒皆以南蛮所出为佳。皆盛以木桶。故桶臭可厌。常时器皿。例用红黑漆木器。白铁等器。又用唐画器。盛宴则用白木盘及陶器。涂以金银。彻则弃之净地不再用。以金银涂鱼肉面饼之上。宴席之间不用野鹤生雁为馔则以为欠礼。取水鸟存其毛羽。张其两翅以干之。涂以金银。亦盛宴之设也。翦彩为花。或以刀削木加彩。以造花草之形。置诸筵席之间。精巧逼真。五步之外。便不能辨其真伪。每进馔行酒。例使小将辈为之。俱着蓝纹白单袴。其长竟踝有半。曳地者几尺许。见之可怪。或相馈遗饮食。盛以薄板白木函。状如方箱。而有云足雕刻玲珑。谓之白折箱。涂以金银则谓之花折箱。凡有送礼。亦皆盛以白盘。故市廛之间。木工甚众。

俗尚清净简素。不喜纷华热闹之习。庭除花木。唯务洁静潇洒。人性轻儇。亦颇有真态。轻信人言。语言曲尽。煦煦如儿女。轻生易怒。任侠尚节。大槩深处之倭。锐毒有馀而不甚巧诈。马岛之倭。锐毒不足而巧诈多矣。父子兄弟之间。亦不相爱。不为室家妻子之恋。僧商外男子。各带长短两刀。或有佩三四刀者。坐卧不解。有冤则以刀刺腹为十字以自明。有仇则必拔刀以报之。数岁小儿必佩短刀。萨摩州之人性最凶悍。善用长剑。号为莫能当。对马一岐诸岛之人入国都。为人所侮。如我国两界之人。工商之徒。最怕将官。必纳赂以结之。妇人轻清伶俐。貌多明莹而性颇淫。虽良家女。多有外心。商家女亦潜有所私。僧人亦有挟妇而居寺刹者。沿途地方。多有养汉店。倚市邀迎。以收雇债。而略无愧耻。甚于天朝之养汉的。俗尚沐浴。虽隆冬不废。每于市街头设为沐室。收其直。男女混沐。露体相押。略不羞怪。与客饮酒。出其姬妾以侑之。至同饮一盏。与客戏无所不至。或饬男倡以娱客。平居亦以男色自侍。嬖之甚于姬妾。至于嫁娶不避同姓。四寸娚妹为夫妇。父子并淫一娼。而亦无非之者。真禽兽也。倭法犯罪者。无轻重皆杀之。不用笞杖。盖虑吃打后必为报复故也。下卒虽有罪。不敢率尔名言。及其斩也。始言其罪。皆虑其肆毒而反为害也。其鞠囚之法。以木箝口而灌之以水。人所不能堪忍。至吐实乃已。其杀罪人也。轻则斩之。重则以十字木植于道傍。钉其两手及头发。或以火炙之。或以枪刺之。备极惨酷。欲其受苦而死也。其被罪者。亦不甚怕。沐浴理发。瞑目念阿弥陀佛。延颈俟刃。一有应斩者。诸倭争欲试剑。莫不励刃淬锋以趋之。待行刑之后。百刃齐下。乱斫如馒豆馅。少无恻隐之心。刑人必使小儿见之。欲令习玩不怕。是以其俗勇死为荣。怯死为耻。睚眦必报。一言生猜。以杀人为能事。不屈为长技。无严长上。推刃同气。凶悍惨毒之性。无异蛇虺。

国无丧葬祭祀之节。君父之丧。亦不举哀。蔬食五十日而止。尽削脑后一撮发。以表其有丧。取尸趺坐桶中。富者洒金于桶。以为火葬。烧时白丁执事。僧人击磬。撮其灰埋僧舍房净处。筑石为坎。子孙过者以数拳米散之。或以水浇之。以当祭祀。贵者架屋一间于坎上。极其华靡。凡民则或以板子造如椟状。或立标牌。寺僧各有所主。死日僧往其家。诵经设斋。月忌亦如之。唯天皇不为火葬。关白则年忌行祭。月忌只焚香而已。年忌者。其死日。月忌者。人死于正月初一日则十一日二十一日皆设斋。逐朔如之。是以一里一村。必有寺刹。僧人以此资生。

宫室。务极高爽明丽。而材木皆纤细。不以土作壁。妆以薄板。不施丹雘。前庭后苑。列植花木。又无窗户枢环。开闭之际。四面皆设状子。涂以薄纸。状如屏帖。推移出入。不作堗房。只设抹楼。少有官职。稍有财产者。必有茶屋。制度宏丽。后面设一间如斗大。覆以苴茅。涂以黄土。横门竹扉。务极俭约。辟小穴堇能出入。上客至则开穴延入。饮茶其中。盖其本心非但欲以朴素示人。衔杯立谈。衅隙突起。故屏绝群从。以防不虞。器皿图画。皆用朴素奇古之物。不施彩色。争相传夸。寺刹最为宏大。内饬金银。外或板盖。其板盖之制。狭小如夫瓦之剖半者。错综盖覆。极其精致。寺刹则板盖厚至尺许。闾家则不然。只能障雨。上列石磈。倭京则瓦家亦多。是以家家设梯储水。列桶屋上。如倭京等处。每十间设大桶储水。常备火灾。禁火之声。达夜不止。其声甚厉。如怖儿状。

其俗自天皇至众庶。不识字。凡百文书。唯僧主之。有所谓谚文者。其国弘法大师者所造也。历中国入天笠。学成佛法而归。国人谓之生佛。以倭人不解文字。依方言以四十八字。分作倭谚。酷似我国谚文。又有一种谚文。以十七贴中草书字。为之杂用文字。此则酷似我国吏读。男子必带刀剑。唯僧人不带。或学医术。或业商贩。或事推卜。或供将倭茶房之洒扫。此辈皆有妻子。饮酒食肉。杂处市肆中。或教授生徒。或尊诵梵咒。或诵法孔子。或放浪山野。说祸行乞。此辈皆无妻子不食肉。别处林薮间。倭男子十分则削发者居四五。厌避戎事。欲全身远害者。尽为僧故也。僧之为将倭者。其官或曰寺。或曰院。或曰法印。不为将倭者。其官始为藏师。次曰首座。次曰东堂。次曰西堂。次曰和尚。次曰长老而极焉。关白以下待之以士。称为长老之后。始居诸将之右。僧之治佛经者。或主南无阿弥陀佛。或主妙法莲花经。分寺争难。有同仇敌。治圣经者。或主孔安国,郑玄笺注。或主朱晦庵训解。分门往复。各立党与。其风俗好争。虽僧道亦不能免。教儿必以道德经为先。将倭必学武经七书。而翻以谚文。国中印行册板。多取我国书籍反刊者。太半得于壬辰。西枪市肆。书籍充牣。亦多唐本。册价甚高。今则读经传者专主晦庵注。闾巷之间。读书之声相闻。江户,骏河。俱立夫子庙。天文医药卜筮之术。无不备具。医术针法最精。卖卜者纸画八卦。以占吉凶。历法与我国不同。或云用西域历法。或云地偏天东。日出最先。故一刻稍长于中国。是以朔之大小。互有差池。我国之十五日。即日本之十四日。风俗酷信鬼神。事神如事父母。生为人所敬信者。死必为人所享。父母死日。或不斋素。而神人之忌。切禁鱼肉。自大官妻妾以至庶人男女。每遇名节及神人忌日。齐明盛服。蹑门者塡咽街路。神社宏侈。金碧照耀。有天照皇大神宫者。其始祖女神也。有熊野山权现守神者。徐福之神也。爱宕山权现守神者。新罗人日罗之神。又有春日大明神,八幅大菩萨,大郞房,小郞房等神。其盟约禁戒。必引此等神以为誓。间有燃臂断筋而不忍破戒者。必曰畏天道畏雷霆云。崇信佛教。尊敬僧释。寺刹之盛。罔有纪极。其国古无释教。百济王圣明贡佛经。此为日本佛法之始。

其俗节日。与我国相似。而其中正月十五日为上寺节日。八月初一日十月初一日为俗节。端午七月十五日最为佳节。端午则家家竖旗。处处习战。七月十五日则处处游嬉。把火上山。国中本无音乐。只有长鼓笛三弦琵琶。而体制皆小。玄琴只用于天皇宫中。其所谓冠带者。衣如团领之制。其袖广如僧衫。傍无衽。直缝而下。至于两旁下端。缝帖一幅。长可四五寸许。略如旁衽之制。而张如箭羽。帖缝衣腰前后七八寸许。以垂之而已。亦无带。但其色有红黑之差。世族之人。方许着黑。若非世族。虽高官大职。皆着红衣。其次曰肩衣。用两幅为单衫无袖。倭言曰可当其屡。着此之后。又着如唐袴。束缚于腰。此尊前通用之服。倭言化可马。其次曰道袍。其制稍短。下才掩膝。无前衽。旁有小裾。亦尊前通用之服也。倭言曰老服古也。冠制亦有三样。其一状如纱帽。后之立者甚尖而高。前之覆者才掩发际。帖插两角于后。卷曲上指。长可尺馀。广可数寸。横插长簪以固之。又以缨。从帽上结于颔下。唯世族之人用紫丝为缨。其馀用纸绳括之。倭言曰加牟里。所谓冠最上者也。其一状如盛炭之器。倭言曰乌里漆浦是。所谓折乌帽。其次也。其一状如丁字形。倭言漆浦是。所谓乌帽。又其次也。男女皆无履舃。唯僧着皮鞋。略如唐靴之制。其年代纪云初无衣服之制。百济贡裁缝女工。缝衣始此。百济王阿化之时。实西晋武帝十八年。

官制无不备尽。有大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此所谓三公而摄政。关白即其所兼也。有大中小纳言。参议之官。掌其出纳君命者也。有大办中办小办左右史大小史。史官之属也。史生官掌。亦其属也。中务省有卿大小补大小丞。侍从大小禄内舍之官。犹古中书省也。如内纪局之掌内帑。宫职之掌宫禁。大舍人寮则掌宫中使事。图书寮则掌经籍。神祗官则主祀典。内藏寮则掌衣服物膳。缝殿寮则掌裁缝。阴阳寮则掌天文历数。内匠寮则掌工匠。以上皆属于中务省。六部则曰式部民部治部兵部刑部宫内省。各有卿大小补大小丞录等职。如大学寮之诸博士。属于式部。主计寮,主税寮。皆属于民部。雅乐,玄蕃,诸陵等寮。属于治部。治部即礼部也。隼人司属于兵部。囚狱司属于刑部。大工,大炊,主殿,典乐等诸寮。皆属于宫内省。而掌飨膳之大膳职。亦其属也。且别有大藏省。以掌租税而属之民部。如扫部,正亲,内膳,造酒,采女,主水诸司各有所掌。弹正台。有尹大小弼忠疏之职。主谏诤也。左右京职则属以东西市司。有大夫推大夫等职。如京兆之官也。所谓春宫坊则僚属有端尹权大夫,宽权宽之职。而又有主膳,主殿,主马等署以属之。如修理宫城使,勘解由使,铸钱司,造寺使,防鸭河使,施药院使,检非法使等职。各有官寮。称以寮者。必有头允助三秩之官。称以署司者。必有首正佑令使之官。曰院曰司曰使者。必有长官次官判官,主典,别当,佐尉之属。此其内职之大略也。左右近卫府。有大中小将,将监等之官。左右卫门,左右兵卫府,左右马寮,兵库寮。有督佐大小志府生之职。此宿卫之官也。大国守,上国守,中国守,下国守。各有曰介曰目曰极之官。此为郡邑之职也。采寮使,镇守府,大宰府。有将军,副将军,监军,曹帅,权帅,大小贰监典之职。此其外职之大略。其品有九。亦有正从之辨。不曰品而曰位。其设官分职。略仿唐制。前世则带其官衔者任其职事。中世以后。以土地分付有官者。有其名不治其职。近世以来。遂以官名及州名。为人名称。将倭家部曲厮养。俱带达官与州守之号。如式部伊织之类是也。如大炊扫部。虽贵而尚存贱时之名。如义成以对马州太守兼侍中拾遗。义直以尾张州太守兼大纳言。关白则乃一执国命之陪臣。国中以所谓天皇为君。不称关白为王。年代纪书于癸卯年曰。家康为征夷大将军。又书于乙巳年曰。秀忠公为征夷大将军。将军关白。别无异同。而倭人言自秀忠及家光。并不得为关白。必待国论归一。天皇乃许云。未可晓也。天皇宫中别有官职听用之人。且有女官之职。关白之家亦别有官僚。如家令之类。天皇不与国政。唯官爵除目有踏印之价。关白除拜而踏印于天皇。故来谢除恩。书呈一纸曰御马一匹大刀一腰云。不欲斥言其价而只书马刀。马价银十枚。刀亦如之。以此为需用云。宫中作一斋宫。为祭天之所。望前则不食肉茹荤。沐浴斋戒。明烛达朝。焚香礼天。望后娱乐游嬉。国人皆削发。唯天皇不然。亦不火葬。长子婚娶。为继嗣也。诸子皆不娶为僧。各往巨刹为长老。女子则尽令为尼。盖以其尊无对。不可下嫁也。

国无宗社之礼。官无听理之法。民无呈诉之规。所常为务者。只军政一事。分禄之制。实为养兵之规。六十六州各有太守。而土地广大。则称以其州太守。分据其地者有之。如忠奥称上云忠利。此云忠奥。当更详。为越中守。而分授筑前之小仓是也。不居其地而遥分其禄者有之。如调兴称以丰前守。而受禄于筑前之博多者是也。既专其州而又加受他邑之禄者有之。如平义成既为对马守。而又食筑前之禄是也。其分授郡邑之制。大略如此。而食禄之最多者。至受百万石者有之。如尾张大纳言之类是也。禄多者或兼有邻邑。地广者或三分五裂。是以州虽六十有六。而称太守居一郡者。厥数甚多。食百石者受禄于千石之家。食千石者受禄于万石之家。食万石者受禄于累万石之家。军兵一人一年廪。乃二十五石。故百石养兵四人。以此计之。军额了了。本无兵籍。而只有田簿。田制则三十步为一亩。十亩为一畽。一畽上税八石。中税六石。下税五石。一石即我国之二十五斗也。凡将官听用之人。勿论大小。亦皆有官廪。百石以上则割地而与之。自为食邑。力役收税。各自任为。分受其地者。亦不拘于元定之数。侵虐万状。没数输入者有之。是以农民最苦。终年勤劳。卒岁无资。以糠秕豆叶葛根芋屑等物充腹度日。如此而不得逃散者。所在皆然。无处可安故也。

市廛则三步为一间。六十间为一町。里之五町。即田之三亩也。是以收税计兵。不以畽而以町也。一町置一里门。以为五家之法。严其更守。一市各有主一市之人。谓之座。管其收税。如我国之座主也。一里有管一里之人。以掌役民之事。谓之肝煎。如我国之有司也。外方则一村有管一村之人。管其差役等事。谓之庄屋。如我国之劝农也。各州市廛则太守收其税。如倭京,大坂,界滨,兵库,天河崎,今须,墨街,鸣海,赤坂,新居,见村,三岛,大𥐟,神奈川等地。皆是。物众雄富之处。故为关白藏入之地。田税市征。皆输于藏入。萨摩之笼岛。肥前之长崎。亦是商贾辐凑之所。故亦为关白收税之地。

大槩一国之田。通共一百二十八万一千九百四十馀町。以此斟酌。计以中税。则兵数可二十万六千八百馀名。上中下税多少之数。未可的知。关白自所带之数。又不在此数。

其民有五。兵农工商僧。而兵民最逸。衣食有馀。商民虽富而税法太重。国有大小费用。皆责于此。工民则技巧而价廉。农民最苦。而只一年收税之后。无他徭役。凡所役使。皆给佣价。只筑城之役。通为调用。是以关白以下大小将官等出入之时。无调发夫马之事。无站路供亿之费。饮食房屋。皆有价钱。一人一站之直铜钱五十。一马之直三十。一器饭之直一钱。一壶酒之直四钱。米贵则十钱十手斗。米贱则十二手斗。此其闻见之大略。人民繁盛。军兵居多。居常有如临战对敌之人。所在城堡器械。亦如朝暮对垒者然。竭民储粮。军食委积。治船理楫。满泊海岸。互相猜忌。常有战斗之心。或曰数百年前。规模法令。与中国略同。盖数千里乐土也。自关东将军源赖朝争战以来。遂成一战国。其所谓炮手者。自前无之。只以枪剑为长技而已。退计八十年前。南蛮船一只漂到倭中。满载炮矢及火药等物。倭人从此学放炮。倭性伶俐善学。四五十年之间。妙手遍于一国。国俗轻生好死。一名胆薄则到处不见容。佩刀不精则不齿人类。刀枪之痕在面前则指为勇夫而得重禄。在耳后则指为善走而见摈斥。盖蛇虺之毒。虎狼之贪。阻兵安忍。嚣然好战之心。不唯得之天性。法令又从而束缚之。赏罚又从以驱使之。故其将太半奴才。而能得人死力。其卒太半脆弱。而皆能向敌争死。其中甲斐骑兵,萨摩剑卒。最称难敌。秀吉时诸道列镇。莫不率服。而独义弘据萨摩不服。终不能拔。家康大坂之捷。关原之捷。萨摩人终能突出。亦莫敢抗。萨摩在西海一隅。与我国相近。军兵最恶。常以红帕裹首。日本最忌之。

日本邈在天东。四面大海。外兵不入。但见其年代记。其所谓神应之二十二年。新罗兵入明石浦。浦距大坂才百里。赤间关之东有一丘垄。倭人指之曰。此即白马坟。新罗兵深入。日本人请和解兵。刑白马以盟。埋马于此云。

自釜山渡马岛。北风为正顺。正西西北间风为橹前风。东北间为橹后风。自马岛渡釜山。东风为正顺。南风西风为橹前风。

自马岛至上关。西南风为正顺。南风西北间风为橹后风。自上关至大坂。西风为正顺。西南间风为橹前风。正北西北间风为橹后风。

自大坂至上关。东风为正顺。正北东北风为橹前风。正南东南风为橹后风。自上关至一岐。东北间风为正顺。东风北风为橹前风。东风东南间风为橹后风。自一岐至马岛。东南风为正顺。东风北风为橹前风。南风为橹后风。

自釜山至鳄浦。盘针向巳午间。鳄浦至府中浦向卯辰。自府中至蓝岛向辰巳间。自蓝岛至上关向卯。自上关至津和向寅。自津和至镰刈向子。自镰刈至向岛向卯。自向岛至下津向丑寅间。自下津至牛窗向寅卯间。自牛窗至室津向丑寅间。自室津至河口向寅卯间。自河口至大坂向子。旱路则自倭京至江户向寅卯间。箱根岭以后又向丑寅。

上使。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知制教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任絖。副使。通训大夫行弘文馆应教知制教兼经筵侍讲官春秋馆编修官世子侍讲院辅德金世濂。从事官。通训大夫行司宪府掌令知制教兼春秋馆编修官黄㦿。

堂上通事。同知洪喜男。佥知姜渭宾。上通事。正康遇圣。正李长生。次通事。正尹大铣。判官韩相国。汉学前判官皮得忱。奉事尹廷羽。吏文学官护军权侙。写字官护军朴之英。书写司果赵廷玹。画员金明国。医员正白士立。前判官韩彦协。能书官幼学全荥。

上使军官。前判官朴弘畴。引仪张文俊。引仪景大裕。习读赵廷命。部将郑汉骥。子弟军官前万户李浣。司果任纨。

副使军官。前经历李惟泂。前判官金光立。前万户崔成岌。万户白士哲。司果李俊望。子弟军官司果权琼。忠翊卫尹爱信。

从事军官。前佥使金子文。司果黄继献。子弟军官司果尹涯。

典乐洪凤元,朴许弄,安唜孙,全君尚,丁润璞,薛义立。马上才白天龙,崔贵贤。

上使书记。进士文弘绩。伴倘书吏崔义信。小童河太纬,都继仁等四人。奴二人。船将刘得信。

副使书记。文邲。伴倘司果朴信立。书吏朴得信。小童金免三,沈克龙,朴光华,尹士立。船将白日新。奴亿伊,奴福禄。

从事官伴倘书吏崔承先,黄景宪,金应及。小童四人。奴二人船将一人。

陪行倭官。古川右马助杉村采女。古川式部杉村伊织。平田将监有田藤智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