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崖集 (朴汝龙)/卷二

卷一 松崖集
卷二
作者:朴汝龙
1805年
卷三

隐屏精舍请额疏 编辑

伏以道之在天下者。固未尝亡。而其明晦通塞。实有其时。世之欲治。则人君必推明是道。以答夫皇天付畀之责。而使斯世不至于委靡垫溺。此有国家者之所先务。而昏乱主之所轻且怠者也。然道不能以自明。必待乎明道倡学之人出为儒者之宗。以示正脉之指南。然后人君乃崇而奖之。使学者皆有所法。振作刻励。以皆至于道。故晦者以明。塞者以通。而国家于是焉以治矣。三代以后。儒学之盛。莫过于宋。周程张朱相继以出。皆以是道为己任。而时君世主不知崇奖。乃反抑遏而蔽绝。使是道不明于天下。而国家之乱亡随之。岂不悲哉。我东之为国。虽号为小中华。而厥初朴略。人民贸贸莫知夫所谓道者。前朝之季。仅有一郑梦周得不传之馀緖。以为一世之倡。而我朝五贤。于是迭出而明之。此国朝之文治蔚然。可传于后世者也。臣等窃见臣师臣李珥。以明敏之资。辅以学问之功。沈潜于性理之源。讲劘乎道义之场。博以约之。以入于圣贤之域。其平生立朝事迹。在于国史。文章言语。在于文集。儿童走卒。莫不知其为大贤君子。臣等不敢更为赘说以渎于圣聪也。臣珥在时。卜居于海州治之西。筑一精舍。名曰隐屏书院。殿堂斋庑莫不备具。学规院式。皆所详尽。尝以继往圣开来学。莫过于宋之朱熹。而吾东之学。实祖述于此。故作祠而祀之。倡道德于一时。施功烈于当世。莫若臣赵光祖。发性理之蕴奥。示学问之功程。莫若臣李滉。故以二先正配之。参以月朔。祭以春秋。尝率学徒。讲论道理。指授文义。必于是所。闻风觌德之人。咸归于是。盖将二十有馀年。而臣珥特被先朝眷遇。卒于京师。臣等落在海西。不能终始受业而失其依归。即以先师臣珥又配享于书院。亦且有年所矣。臣等固欲即请赐额。以暴先师之遗事。永示于来世。而数十年前。时事乖离。议论不一。乱离之后。公私未遑。无暇陈请。今则上自朝廷。下至草野。以及闾巷。莫不同然一辞以为希代之贤。而慕其为人。人闻其言。家有其书。先师之名迹。固不待臣等之𫌨缕。而惟是所建书院。至今未蒙赐额。臣等彷徨恻怆。若失所依。呜悒而窃自叹也。国家州郡星罗。所在士子苟有所慕于先正。则必立书院。殆将遍满。新旧赐额。盖十八九矣。而独于先师之所配大贤遗庙。未赐嘉号。此实由于臣等不早号吁。使盛迹晦昧。圣朝有此阙典也。方今道学将兴。儒术复明。凡关卫道之事。无不次第举行。臣等玆敢布陈曲折。以冀圣泽。惟殿下采纳而施行焉。

同门契序 编辑

梁摧后二十馀年。泽虽未斩。而离群索居。相接罕矣。则虽欲讲论当时之闻见。以破今日之孤陋。其可得乎。原始以言之。当其挟册旅进之时。列坐成行。摩肩执袂。周旋进退于函丈之间。问难请益于亲炙之际。及退而省私论辨讲劘。相规之义。渐染之益。为如何哉。岂可恝然于后日。置之相忘之域乎。况吾侪数人。年皆耆耋。在人间相面之日不多。自今以后。春秋讲会。各持壶酒。打话讨怀。则非徒以文会友于一时。可知先生之泽因此益远矣。至于早世之友。引子弟许入。则为子弟者。亦知父兄同门相爱之义。虽时移世变。相讲不撤。不亦美事乎。然则此会非如古人与相爱之友。觞咏于一时。饱闲永日之比也。一以寓羹墙之慕。一以固金兰之约。同志之人。愿相与勉之。庚戌月日。门人朴汝龙序。

约束 编辑

一。契中论定上副有司二员。一年相递。七十以上者否。

一。每年春秋季月。有司前期考国忌及忌案出回文。契员各持壶果。俱会于精舍。而先谒庙。后行契礼。仍讲论义理。亦论赏罚。

一。契员有年满七十八十以上者及登科司马得官者。则有司出回文致贺。七八十以上者致贺。则收合宴需。设办行之登科得官者致贺。则各持台果鸡雉中一首行之。而贺礼则着团领。

一。契员有过三年丧者。则各持壶果致慰。贺慰则行于空处。

一。每年岁末。有司出回文。收合正米各一斗。以助先生忌祭奠物次。纳于本家。

一。同门早世而有子则许代入。修契后契员有故则亦代子仿此。名无精舍者则否。

一。契员子弟一人卫父兄。凡会来参观礼。壶果则各自备。

一。凡会集时。遭服之人。期大功则葬后。小功则过十五日。缌则过七日。外祖父母及妻父母丧则过一月后得参。而贺礼则否。

一。凡会集时。有故未参。则具单子呈于佥会处。若托故不参及不告缘故者。论以犯约轻重。

一。凡公事。有司主之。告于佥位而定之。

一。凡传回文等事。令精舍斋直使唤。

一。契中有丧。则契员皆往吊之。当身及父母丧。则成服永葬小祥大祥。皆往吊慰。妻子丧。则只于成服永葬往吊之。子未成人者否。

一。契员当身丧。则有司出回文收合白米各三升。具奠物撰祭文。齐会致奠。

一。契中人有赴外任者。则送木三疋。以助贺慰之资。

一。契员大段过恶。则黜契事外。上中下罚。随时佥议定之。长者有中罚下罚。则使子弟代受其责。

一。上罚损徒。中罚面责。下罚用觥。

讲信仪 编辑

讲信之日。早早食后。有司先诣会所。以俟契员皆集。谒庙后。有司立于东行。契员立于西行。相向再拜。坐定讫。子弟皆入。叙立于南行。北向再拜。许坐。然后副有司讲约讫。亦讲论义理。仍行飮礼。契员及子弟中有善行者。则副有司先揖为善者。出坐于中。别行赏杯。推奖而劝勉之。日暮飮毕。座中各因其位起立。而一时皆再拜讫。以年次出。

先考赠户曹参议府君墓表 编辑

先君讳守义。字义之。系出沔川。高祖讳谌。官至工曹典书。出为黄海道巡察使。相海州立岩地陈荒。仍家居焉。妣伊川裵氏。左尹永寿之女。曾祖讳秀生。副司正。妣扶安林氏。海州判官孝生之女。祖讳居信。碧潼郡守。妣阳城李氏。领议政清平公纯之之子甑山县监扶之女。考讳文善。副司直。妣熙川金氏。果川县监仁门之女。先君生于弘治戊午十二月十二日。殁于嘉靖壬子五月初二日。葬于高山上山西麓。享年五十五。先君性拙而心慈。与物无忤。隐德不曜。以汝龙原从一等之功。赠通政大夫户曹参议。妣殷城李氏赠淑夫人。先妣乃前朝左侍中殷城君天骥之后。赠通政大夫户曹参议允华之女。十四。适家君。性度端方。女则修备。大为舅氏所宠。一门无不赞叹。家君居常每言曰。吾夫妇死则同穴可也。家君属纩之时。先妣手足痿战。仍成宿疾。翌年七月十九日殁。以家君坟山不吉。移卜于上山东麓曾祖墓下。同穴合葬。以副平生所言。享年四十七。有子三人女二人。长汝稷。副正。无嫡子。有妾子曰乘。次汝契。无后早殁。次汝龙。正郞。有独子曰荣。妾子曰策。荣生二子。长承烈。次成烈。女适万户李修。次适察访尹应期。汝龙十二失怙。十三失恃。零丁孤立。门无传语者。父母平生事迹。懵然一无闻知。只叙世系子孙焉。呜呼痛哉。不肖子汝龙血泣记。

驳尹甥采葛说 编辑

余得席资。无经可织。束诸架几月。雅识葛精。于此用最良。料其长。采于野。而引吾甥。以厌独而且谙丰所也。余采不移晷。已盈抱矣。独甥终日不获一蔓。徒用咄咄。余笑而诘之曰。吾老无力且倦。而尚采之多也。以尔勤干而乃如是乎。对曰。葛之生。其长也延。其蔓也敷。其节也疏。其性也柔。克于为精。工省而用阜矣。今此之生。其长也挛。其蔓也脆。其节也数。其性也燥直。虑其工劳而用不赡也。舍此而求余所尚。故终无所获焉。余抵掌而驳之曰。尔则所谓高而不知下。大而不能小者也。姑射之山。有狙公焉。随众狙拾橡。而志在大实硕颗。凌越岭岑。遍薄穷林。终无所得。啖抵暮饥。顿为众狙嘲骂。汉之阴。有逸民焉。生慕毛嫱子都之色。而里媒邻妁。都麾不应。行年七十。孤栖无耦。今尔志尚亡其类是耶。故入冥山而索美箭则疏矣。从淮北而求皇櫾则迂矣。盍因地产而取足哉。抑有大于此者。尔将有事于千里之邦。则必得追风绝足。一日能达者而后可乎。将日行百里。十日乃达者亦可乎。必须一日能达者而后可。则尔虽持千金而求。终世不能致此决矣。又有大于此者。尔将构大屋架峻宇。则必得轮扁之工。公输之巧。可以兼斧钜之职。擅矩绳之任者而后可乎。将一斧一钜一矩一绳者。亦可乎。必须兼斧钜擅矩绳者而后可。则尔虽穷遐迩之觅。费十稔之求。不能获此的矣。又有大于此者。尔将受知于明时。登庸于当世。席铨选之地。秉甄拔之柄。为圣上求士。资众职需用。则必得咎夔稷契伊吕周召之流。而兼百揆掌百工而绰绰然有馀裕者而后可乎。将有一善可堪一职。一长可任一务者。亦可乎。必须兼百揆掌百工而绰绰然有馀裕者而后可。则尔虽用智虑之焦勤。吐握之劳。不能得此必矣。矧今之世。挛其长脆其蔓数其节燥其性者滔滔。舍此而奚为哉。惟须酌采斟用而已。故寻有所短而尺有所长。智有所不明而愚有所不暗。圣有所不逮而狂有所不碍。若以所长而短之。则物无不短。所短而长之。则物无不长。尔徒慕虚务大。俾坠尔事。吾恐尔规。致千里则无骑。构大屋则无匠。选人材则无士。终为狙公之饥。逸民之孤也。

遗书书与长曾孙之昌 编辑

尔在襁褓。我临死年。加以重病。弥留不差。汝之成立。我何得见。但汝之仪形岐嶷。安知他日为大人显荣门户乎。先君子于汝为高祖。勿用时制。特遵朱文公家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