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庵先生文集/卷三
书
编辑答尹屏溪凤九
编辑士能从弟皋复于关外。此实稀罕情境。惨恸不忍言。以渠负抱。使假之年。其所成就。夫岂止此。此罔非家祸时运所关系。天实为之。咄痛柰何。杜门深伏。虽不敢不勉于文字。而病冗侵夺。旧业荒芜。新知蔑劣。居然五十之年且至。精力亦非复昔时矣。抚躬惭悼。无以自聊。承此奖勉之谕。尤庸赧惶。伏想门下笃实刚健。不与血气俱往。则彼卫蘧之九十七十进进不怠者。犹不足专美矣。日忘之辞。直是自道之谦耳。仍念孤露摧残之馀。思得叨陪先人旧要。以寓私怀而获受熏陶之益者。意非偶然。而贫病苟活。无以自伸其忱。则未尝不南望驰爽而已。先子墓志文字。叙事纤悉。状德亲切。岂但先祖道义功烈。发挥无遗。圣学渊源。亦可以因此寻讨矣。岂所谓后世之子云尧夫者耶。私心感叹。又不须说也。第于其间。不无若而可商量处。僭加标识。久欲奉质。而春间士能有书。要必先经其眼。转上门下。故留待其归。且闻洪友幼万投书门下。辞语甚涉骇怖。亦不免趑趄中止。徐俟流言之止于欧臾矣。岂敢终自阻于盛德之下耶。今则士能已矣难作。而盛谕俯索。适又及此。故玆敢以前所箚识者。拜呈求教。乞赐财幸如何。
别纸
编辑先志。亨叔常甫皆以为文字太多。而亨叔则以年谱五卷志石七十丈比方。而谓俱欠于各其軆段。第鄙意则宗侄既以该备为请。门下又以无他文字。主于铺张记述。则今于一篇完成之后。又何可节略。反使元篇段段有痕哉。但于其间。若或有軆段欠阙。摹写未衬。事实差讹。岁月颠倒者。则不可不踏逐开录。容备裁商。故今此所识。非敢拟议于元篇軆裁。而至如数句与数十字间。或有请删者。亦虑有妨于上下文义。或元篇軆段耳。盖此浅识议论安敢到哉。只是不敢隐愚。有此冒禀。倘蒙不以为罪。俯垂财择。则是真晦翁所谓愈改愈好者。而其舍而不用者。亦明赐提谕。则庶得以开牖蒙迷矣。
尤庵先生墓志标识
编辑曰儒〈止〉大小之别
圣贤固有大小之别。可以分言。而贤与儒则分而言之。未有的据。恐合商量。如曰曰贤曰儒。虽有各言之别。〈缺〉未知如何。
在髫龄〈止〉已可知也
此系巫觋之言。而既载状谱中。于此则删之。未知如何。
庐墓云云
在家居庐。无守墓之事。此二字据实改以守庐如何。
益砺圣志云云
此四字承上金公语则似以砺志于修攘为言。而此下格君要法云云。照结未衬。未知如何。抑格君二字。其义甚大。修攘复雪等意。皆包含俱在。不害为照结之辞耶。若或未然则皆格君〈止〉规也十二字。删之无妨耶。
为圣学居敬云云
为字上下。或有脱误否。
不称卿而云云
或称卿或称先生。而今曰不称卿而多称先生。有若全不称卿者然。此四字删之。未知如何。
大运中否云云
此四字在上遽弃群臣上。语势弛缓。删之似宜。
先生以此〈止〉用连板
连板固不得已之事。而特凶徒执以为罪。故是用痛恨。岂以梓宫之连板。遗命用连板耶。此条略为添改似宜。
疏陈之〈止〉之言如此
此条一幷删去。祇曰先生承命制进大行王志文。未知如何。○此文体槪用先提后解法。而如苟如李景奭之言者。突然似欠苗脉。下段及此二字。亦未见其为发明志业张本字。此条若以为有所关系而不宜全删。则顺叙当说话恐为胜也。○制进志文时。非疏乃箚。而苟如李景奭云云语则史官问议后回启辞也。此等据实略为顺叙似宜。
及至京云云
先祖此行。乃己亥后初出也。盖此时上颇奋厉。必欲致先祖。先祖亦眷顾不敢不勉承。而犹不处相职为计。尹推立说。以戊申以后出处。为放倒廉隅。屑屑往来。此不识先祖出处之义而然也。此意恐宜略著。使后人知之。
览箚惊动
惊动二字似突然。宜删去。而只曰上隆批焉。未知如何。
大恶裁省之议
裁省未见其为何事。此二字下添著贡案二字。未知如何。
论台臣之〈止〉疏论积不饶
此段叙事似欠明畅。时尹敬教之时字。改以寻字。疏论上添又字则稍胜否。
威怒大震
大震二字。与上天怒大震文叠。此四字删之。祇曰上方宠用积。故先生前后疏皆不省。五朔而后下批。未知如何。若不必删改则大震字。改以震叠如何。
联板专归云云
专归二字。似涉未畅。若去于字。改归以咎则或稍胜。而否则联板之下。著之议字。而馀不改亦无妨。
舒惨云云
此二字用处似别。或以操纵等易之则为胜否。
以此指拟于先生云云
指拟云云。似欠畅。如曰挂书之变。阴嗾皆鑴。而鑴遂与积,煕,大运等。谓先生实酿成。恐动上听。交请按律云。未知如何。
先生自在谪云云
此段容嘿云云。直接于在谪之下。略似突然无来历。或以不废朋友闲规警等语略添。以备不为容嘿之本为好耶。
戾气所钟云云
此以下实因状谱文字。而于状鑴之恶。犹欠紧切。至于巧黠之巧字。又似不著。若曰为人阴贼狡黠。少有才能文辩。自许以知道云云。未知如何。
今得此云云
此字下添证字。未知如何。
二又谓
二处谓字下添著之字。未知如何。
新著礼说〈止〉传播
先祖以此事。被拯之构捏极矣。盖草庐礼说。实无新著者。而其诸子就甲寅说中。截去变幻。乞怜于时辈。惟其祇有甲寅往复礼说。而无新著者。故彼得以哓哓称冤。拯又以白地捏造诬先祖。而先祖亦不能洞卞其委折矣。今此所叙太𥳑直。若彼真有新著者然。恐或碍眼。略改之曰李公谤言甚多。至以为新著礼说。顿变前见。举世传播云云如何。
益觉礼祸云云
益字有承上文之意。而上文曰上于礼论犹未祛惑。则此益字意实背驰。如改曰上终觉礼祸云云。未知如何。
女中尧舜
女中上添古字或宋朝字如何。
裁省贡案
此是大同后贡案。非敛于民者。祇欲裁省不紧贡案。且减贡物价滥觞者也。如是下语。恐因偶失照检。浅见以除厚敛之弊六字。改以以节经费之用。上滥增字。亦代以无紧二字。或为胜耶。
分属诸阃
此下添入修改等字如何。
金应河之子
子字孙字之误。
承宣冢宰
冢宰据实改以刑判如何。
本欲面请休致云云
休致字似倒入其下。修春秋之义。不无浑看之虑。如曰本欲一出。表章孝庙大烈。以为观德之典。自附孔子反鲁修春秋之义。兼陈休致之请。而且以玄石云云。未知如何。
凶启之人
凶启云云。语意未莹。或可添改为宜耶。
箚申前请
前请二字无来历。改以箚申前休致之请。其下休致字删去如何。
疏谢云云
此二字。据实改以上笺谢如何。
告诀玄石云云
此条宜略有措辞而记之。否则不必记。此条若略改之曰又作一书。告诀于玄石以警之。仍略叙其受孝庙付托。不敢不以世道自任。斥鑴及宣举之意。深勉朴公之卫道救世云云。则未知如何。既著书诀之。意亦无妨于玄石矣。
子弟门人〈止〉视权某
此条子弟〈止〉眼视删之。改以执权某手语曰云云。未知如何。某问后事〈止〉以表之。此段幷删之。惟恃致道下直接以因以所谓朱子学问孝庙志事。申申告教如何。
仍曰〈止〉俯身然
此四十六字。删之亦宜。盖此如其时日记。而已载谱中。金石文軆自别。不必详记。
侍墓洞西山
所谓西山者本无之。改以水原治东寻伊洞。或依初本。未知如何。
足可党与而为对手也
此段文势似欠畅。如曰至是见少辈攻先生者。足可援。恃为己党。而与先生能作对手也。如何。
念拯父子云云
此段语势似倒而亦欠畅。如曰念拯父子其用心处。专在利害分上。而特以律身制行。不无可称。故举世靡然从之。为正道害尤甚云云。未知如何。
丁卯疏末〈止〉宣举失身
先子丁卯疏末。拯父子党鑴事江都事。不过略略说及。而亦无斥语。此条参考谱状。叙述之际。恐偶失照检。于丁卯疏末五字。删之似宜。
嘉其改迁
改迁二字。有出处。不似用于此处。此四字改以与其新三字如何。
以为希仲〈止〉章句也
此等说备载于先生集中及状谱。于此则删去从简无妨。
其书则曰云云
此条曰礼讼〈止〉服人之心六十六字删之。依家状所叙改之曰以收用鑴穆为急务。劝先生与二凶聚精会神。而斥先生之不能涤礼讼。〈缺〉
密地谆谆〈止〉为世祸
谆谆二字。面貌不衬。且鑴文中世之一字。即指先子而言也。今曰以先生为世祸则语意恐欠畅。未知如何。
碣文之出〈止〉不自知也
此段辞意。正谓彼实无意请铭。而专出于济己之计也。又虽极其无状。安有把父铭而要作免祸底嚆矢耶。今若谓拯素所蓄积畏祸分贰之心。因墓文以后多少事端。节次层激。终至于叛背。以成其本心则可也。若曰文字之不称其意。从初已揣知。而要作分贰之计。故为谒铭之举。则太不近情。浅见则此段先生之见而骇之〈止〉岂不自知也。廿九字删去似宜。
恣意〈止〉邢恕
恣意云云四字。是叙事语则非但即承断案。碍于无渐。亦未见四字之衬于邢恕不惮云云八字。如以不有馀地等语。改之如何。
师生不幸
不幸二字。反涉惜辞。改以诚斯文世道之大变怪云云如何。
终不知变
不知变云者。执迷不回之谓也。原文既以初以叛背为心。为彼断案。则恐不当如是下语。待之下直曰拯又与史局书云云。未知如何。
先生之处宣举云云
先生之处宣举。实有前后之不同。彼辈所执言。专在于此。而吾党之士。亦多听莹。不可不严卞者。而今此所叙。颇中其肯綮。深仰微显阐幽之盛意也。第于其中闲有字句之。〈缺〉玆以浅见列禀。惟此二字。有意属上文之嫌。如曰先生之处宣举祇二事而已。未知如何。
信而与之
若曰许而交之。又为之称道。未知如何。
信而嘉之。喜其洒然。
东鹤之会。先生虽喜其竖降幡。而吉甫旋有人品论议之书。使先生有谢李之书。则此八字似涉过重。且洒然二字。虽是先生自语。而用之此处。面目稍别。若曰自谓绝鑴则先生信之。虽知其不严。而亦不深咎。及宣举己酉书出云云。如何。
每心切痛之
此下以墓文之不自称述江都事。末乃幷斥。实以此也等语结之。如何。
义理之当然
此五字固包含婉畅。而若曰前后不同。皆因彼所憾而应之。譬如妍媸俯仰。随物迁形。而不害为鉴衡之空平也云则似益明确。
追罪拯云云
或者谓于此宜幷著追罪宣举一段若而字。以明圣考罪两尹之本末。此言如何。
本不由墓文〈止〉皆小人云云
圣意槪以为墓文虽或不满意。实无訿辱语。而拟书则构捏无馀地。此为无状而可罪也。非谓背师本不由墓文。如原志所论之意也。则如是断定下语。未知其何如。且益知先生以下。承接似无力。如曰可见拯之叛背。实出于毒正诬师之心。故至是而明淑慝之别。严是非之辨云云。如何。
自吾身心〈止〉无少间断
此段自吾身心〈止〉洞然。即致知事而应上知为始。戒惧〈止〉不知之地。即躬行事而应上行为终。至于酬酢〈止〉间断。即居敬事而应上贯终始者也。然而至于酬酢云云间。若泛论持敬工夫。而于上段贯始终之义。似欠明白说出。未知如何。若于省察益密于人不知之地之下。以至其所以本之志则炯然肃然。无贰无杂。随时随处。无所间断。为成始成终酬酢万变之主云云之意櫽栝。则或稍胜耶。
近思释疑
此乃守梦书而修润者。非沙溪释疑也。略加点。〈缺〉
居处敬执事恭
恭敬二字换下。岂有意所存耶。浅见恐依论语文为是。
事君〈止〉义方
此段是大节。而似涉泛循。盖忠恳义方极言之。圣贤当之。虽于陆贽李纲之伦。亦似可言。妄意就先生分上以格君心非陈善责难等语。归重立论似宜。
祛私〈止〉秉公
以沟中去其壅则水自流之语推之。祛私则公自存。未见其为别项工夫。未知如何。
玄孙府使云云
此段祇录入仕者。而头辞乃曰玄孙府使云云者。既似欠详。下又曰玄孙以下多不尽录。又似抵捂。古今碑志无此例。今宜尽录其已仕未仕者。其下云五代孙以下摠三十馀人。多不尽录。主先生祀者某子某也云云。未知如何。
续别集云云
别集与原集同刊。此别字拔去似宜。原别续总一百九十一卷。两八字以九一字改之似宜。
开圹有水气
开圹有水气而乃掩圹。终不成事理。有水之说。既未真的。迁窆时又未见有水。此段恐宜删改。若曰堪舆家以万义宅兆为不利。诸后孙惧于軆魄未宁。乃于今月二十四日。移窆于清州东青川壬坐之原。上因大臣言。命赐担夫及葬祭之具。又遣官致祭焉。未知如何。
将一乱于世
文势欠稳。若改以将世之一乱。未知如何。
陆王豗之
陆是晦翁幷世人。而今下于朱子没云云。岂陆虽与晦翁幷世。而其学至明朝盛行。故如是叙事耶。陆王二字。若改以王陈。专归于明儒之染陆者。则未知如何。
归之赤子心
炭谷当日疏。极悖义理。不成说话。则不知其果合于孟子所论赤子之心欤。窃谓先祖之论断于其墓文者。恐指其平生大軆。而不徒此一事而已。且虽或专指此一事。先祖自有斟酌权度而下语者。不必自后人辄为引重而论彼也。此条若以权炭翁一疏为世所弃。而恒加原恕。终始不替旧谊之意。改之似好。
为奴苟免〈止〉微服过宋
尝记拯之史局书。则祇有微服避难四字。至良佐等卞疏。始拟之于圣人过宋矣。今此所叙如此。岂以微服二字。推究而立论耶。或以良佐疏语。错认以拯书。偶失照检耶。此拯集良佐疏本亦借人。未能检看以禀。伏望更考两人书疏。或仍或删。未知如何。
反归之先生指使云云〈此条以下奉答后更质〉
有浈投书。有失序推戴语。则凶徒之诬以指使。犹金焕挂书列书。一边士类谓之谋逆。此则谓之指使。不成说话。故凶徒亦不以此为言。今幷谓之指使。恐爽实。反不如初本指拟字之虽涉未畅而反为包含。愚见终不如酿成字之可以彼此看而为无病。否则宁仍初指拟字为胜。
裁损贡价云云
大同法后。以其米分给贡主人贸纳。则虽裁损其价。大同原数则自如。何与于除厚敛之弊耶。此与大同法前。栗翁诸贤正贡案之请自别。以己酉正月两次入对所奏及与积卞论于筵前者观之。可知其专为经费之策也。推之而除厚敛之弊八字。伏愿更商。
告诀玄石
当时如宋忠显石谷墓告文及训戒子孙书撰三贤闾碑文等节皆不录。独记此一段者。以其书辞之非寻常告诀之比也。今只曰一书告诀云云。殊涉没实。何以著先祖临命耿耿之意耶。此或恐触伤玄石。而亦有不然者。当时眷眷以卫道距诐。期责警勉。不于他人而独于此人者。祇见其为重。而未见其为轻也。然原书节录。似涉支冗。况本文叙中兼议则尤宜依前告略叙其告诀之意。未知如何。
某问后事〈止〉俯身然
此三条盛意欲无删则亦自不妨。而惟若俯身然五字。无关大义。而稍似碍眼。加身下改以敛膝瞑目而坐。俯听传旨十字如何。
党与〈止〉对手
党与对手字间。无折旋字句。故为对手三字。似或左右看于上先生与少辈字。故敢有前签矣。盛谕如此。浅见无乃看得太拘耶。
念拯父子云云
此段语脉。终似倒叙。故敢有前禀。盛教如此。浅见亦或看得太拘耶。佛氏之学。最为近理。故为害尤甚。盖佛氏之甚害。实在近理。而不在于本心寂灭。二尹之甚害。在律身制行。而不在于利害用心也。此段语脉。引此喩彼。伏愿更商。
为世祸
此世祸字。实指先祖。而谓其祸世也。但反以云云七字。终似欠畅。世祸二字乙则或稍胜耶。
一循状文
状文称停则一循何不可之有耶。鄙见以为欠畅者。正以一循两字。未见其为不自立论之意也。未知此亦看得太拘耶。愿加更商。
碣文出〈止〉不自知也
此条改语。谨已承见前签求教时。先生之〈止〉不自知也廿九字。鄙意欲全删。以及庚申云云。直接于实有在矣之下。盖实有在三字。包含无限意思。彼之情态。本无不足。而下又有恐为毕门寒暄云云以下语则益分明矣。今此改段不暇恤三字。较意前语差轻。而彼之情状则隐约可见。此与区区恒日论尹之意。大軆略同。无容更议。第念门下昔年所亲闻于丈席者既丁宁。则今据其事。直断其心迹。特书无讳。义理当然。人之听莹。有不足恤也。若其事情。或未尽然。则老先生议论虽自如此。在今论撰之际。自当参究下语。以为征信之地矣。又或事情未尽然。而老先生议论亦就彼之原初心术隐微处推说发之。非当下据实论断者。则于此又当微辞著义。使后人自然看得彼之情态尤好。此在门下参量裁处之耳。恐不可以世人之不深知而听莹。有所低昂也。未知如何。凡此所禀及此条。今番原签上下段奉质者。其得失逐一剖判以教之。俾祛其雾迷。切仰切仰。
酬酢〈止〉少间断
鄙见酬酢〈止〉无少闲断。属敬贯终始矣。今盛谕幷酬酢不乱八字属行。窃谓炯然不乱四字。终是居敬面目。此四字改以品节不差。或无所差缪之意如何。
开圹有水气云云
鄙家先山水气有无。系是闲说。不须云云。盛谕诚是。忠厚宽平之至论。敢不钦服。惟是日月愈久。辞说愈未已。京里尤甚。而此际旧圹消息。又各异传。增人骇惑。则虽欲归诸闲说。置而不论。又安可得也。大凡人家迁墓何限。而又不必水浮火烧而后迁之。则只当据实言之。何必以无谓有而后为快耶。非必盈坎为水。诚如盛教。而其时十目所睹。既无点水。又不见往来水痕。则何可舍方睹之明征。而必远探未验者于未见之前耶。棺木不败。亦是众所共见。以是疑讶。或非纯吉之兆耳。若水火患则诚不可谓之有矣。惟其指无谓有。言涉虚慌。故辞说益繁。此实痛心者耳。金台士迪十月初八始来吊。距出柩启棺已三易日。而殡室外开户一哭。初不见前和矣。金台决非妄言之人。而所教如此。下教所谓世闲事诚不可知者。真先获语耳。柰何。
陆王豗之
改以王陈。钦仰俯采之盛意也。然此条更思之。王固出于陆而猖獗之。则谓之陆王亦或无妨。此等惟在商量财择之如何耳。
前签外追后签识。更以请教。
时以密札〈止〉传密札
时字改以乃字如何。密札往复。初则使掖隶。而最后一书密付东宫亲传之。今所存御札即其书。而未及上答也。此所谓讲罢亲传。所谓夜使来传云云。恐违其时事实。更为下若改之曰乃以密札往复。又因先生直摠府夜。使东宫开筵亲传密札云云如何。此详于先祖进御札疏及孝庙御札中检看。伏望。
暗射蜮弩
改以蜮弩暗射。未知如何。此条及下大谬礼计。城下归来。叫血苍梧等句语。或涉生新峭锐。或似科文文字。人或有指点者。而鄙见则以为原文之法自如此。恐不可随语辄改。致令本文面目都用改换。惟此条四字乙则文势较明。叫血苍梧。改以弓剑遽遗等字。则辞法稍似典严。此二条改之。而大谬城下云云。仍之似或无妨。
今得此无忧
此下著证字。未知如何。
建一间屋于华阳云云
磨崖事。上无所记。始于此云云。传后之文。恐欠来历。愚见依栗翁碑志中记石潭卜居例。丙午年条下特记华阳卜居。仍略叙磨崖事实。则华阳事既载志中。此条云云。亦有来历。恐似合宜。
上尹屏溪
编辑再昨年冬末。鄙宗侄为缅礼择日上洛。历见教生。谓于迁窆后将改竖墓表。下端追记从享褒赠迁葬等事。此不可已者。文则欲请于门下云。而旧有先人追记。一表两追记。事涉如何为言。其时教生必欲挽止缅礼。故祇随问随答。以为缅礼成否。今姑未必。此事则当在缅奉后。惟当于其时相议为之云云矣。今则缅礼已成。表石早晩运下设立矣。窃想其时宗侄之意则舍去先人追记文字。别请一文。合记旧识说话与享赠诸事入刻计矣。此于鄙意甚觉未安。夫先人之于宗侄。固父兄长老也。今其文字无端磨弃。其已刻者。在渠道理。恐不合当。不肖辈又岂可安而嘿焉乎。栗碑蜃楼云云。辞语未妥。而先子犹以前辈文字。不可毁弃。力请竖新碑于紫云。则窃恐先子有知。亦必不以此举为得也。鄙意别具一小石。名以尤庵先生从享褒赠迁葬事实碑。奉请文字于门下。刻立于外砌下似好。未知如何。先祖虽有勿建丰碑之命。而特以事实碑为名则恐无所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