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卷第 15
目录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 | |
◀上一卷 | 卷第十五 | 下一卷▶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卷第十五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尔时佛告大王:“当于尔时,散弹长者于十二年饥俭亢旱供养千圣独觉,于时帝释助作功德,来降大雨者,大王!莫作异见,其散弹长者,即我身是。大王!我于过去,非唯以此布施而证菩提。勿作异见,由我正信,善根积集善根功德因缘故,更修无量福业,而证无上菩提。”
摄颂曰:
马王仙作证, 蛇命鸟王恩, 鹦鹉尾提诃, 龟苏二商主。
佛言:“复次大王!我求无上菩提故,利益摄受一切有情。大王谛听!于《中阿笈摩.僧祇得分药叉经》中广说。我于尔时,作一马王,名婆罗诃,而为利益化诸有情。
“复次大王!我求无上菩提故,摄受利益有情之事。大王谛听!乃至古昔,于婆罗痆斯,去城不远有仙人住,心行慈愍悲念有情。去彼不远有二农夫,耕垦种植遂共相争,互为瞋斗遂即相打。俱到仙所,并请为证,一人即往王边,以事白王。王即告曰:‘汝等相争,何人证见?’白言:‘大王!我等二人争,是谁先过?’仙人答:‘若依转轮王法,我为作证;若行别法,我不为证。’王言:‘如是。’仙人答曰:‘此人瞋彼,彼人瞋此。彼既打此,此还打彼。’王言:‘若如是者,二俱合罚。’仙人曰:‘我先有言:“若依转轮王法断事,我以为证;汝若不依,我不为证。”’时王白言:‘大仙!云何作转轮王法而断事耶?’仙人答曰:‘大王!若转轮王法,除无益事,令住有益。’其王告二人曰:‘汝去!更勿如是。’”佛告大王:“尔时仙人以法作证者,勿作异见,即我身是。我于过去,虽作证见,依法为证,作真实证。由彼因缘,积集善根政信故,而证无上菩提。
“复次大王!又为求无上菩提故,摄受有情。菩萨尔时在不定聚,舍自身命,饶益一切有情。大王!乃往古昔,于一方处大丛林中,有师子王于中居止。复有五百商人经过险路,由语声故,有大蟒蛇惊动睡觉,五百商人悉被蟒蛇围绕。尔时商人甚大惊怕,发声号叫求诸天神。其师子王闻此叫声来至,乃见蟒蛇围彼商人。去此不远有少年象,尔时师子即往象边告言:‘此诸商人今被蟒蛇围绕欲食,汝能舍命救彼商人耶?’其象答曰:‘欲遣如何?’师子答曰:‘我须上汝头上,后脚捉头,以我双爪打彼蛇脑。后之两足入汝头中,汝当必死;我打蛇脑,蛇当定死;其蛇口吐毒气,我亦应死。’象曰:‘且为利益拔济多人,宁顾身命?’时师子王昇象头上,掷身打彼蟒蛇。师子按足,象便命过;打彼蟒蛇,蛇亦即死;由蛇毒气,师子身亡。三个一时并皆舍报,诸商人等遂全身命。商人欲发,空中诸天告商人曰:‘此师子王是贤劫菩萨,今为汝等舍自身命拔救诸人。汝等宜应供养菩萨,然后进发。’时诸商人即以种种供具供养师子王身,绕已而去。”佛告大王:“尔时师子王者,勿作异观,即我身是。我于尔时在傍生趣,能救五百商人,舍自身命,害彼毒蛇。由我慈心摄受有情,功德因缘,积集善根,正信力故,而证无上菩提。
“复次大王!乃往古昔,于一方处有好丛林。然有菩萨在不定聚傍生之中作共命鸟,一身两头:一名达摩、二名阿达摩。是时达摩食好甘菓,后时阿达摩便食毒果,两俱闷乱,共相平论。一作邪愿:‘愿我所生之处,常共汝为恶友,能为损害。’二者发愿:‘愿我生生之处,常行慈心,利益汝身。’”佛告大王:“于汝意云何?尔时名达摩者,即我身是。其名阿达摩者,即提婆达多是。我为慈悲心故,由彼因缘,积集善根故,而证无上菩提。
“复次大王!乃往古昔,于一方处有好流池。菩萨尔时于不定聚作其鸟身,于五百鸟中而为鸟王。其中有一老鸟,不能远求食饮,常食小鸟及诸鸟卵,徐劣而行,既食饱已一足而立。时诸小鸟,常被食啖,心大愁苦,共诣王边,作鸟语声,白言:‘鸟王!具说如前,愁悲苦恼。’鸟王即为寻访斯事,是谁食啖诸鸟子等?菩萨虽在恶趣心常无异,如是访察,乃见老鸟诈劣徐行,在池岸边翘足而立。于时鸟王菩萨即便觉知是损害之者,而说颂曰:
“‘食啖诸鸟卵, 并馀小鸟等; 翘足一脚立, 犹如持戒者。 徐徐而缩脚, 微劣诈言谈; 曲项娇为斯, 必是多奸诈。’
“尔时老鸟便作是念:‘今者鸟王既察知我,我今归依。’鸟王告曰:‘汝可设计,勿令诸鸟知汝怨事。’老鸟闻已速即逃去。于时众鸟安隐无忧。”佛告大王:“尔时鸟王者,莫作异见,即我身是。我为鸟王之时,由能慈摄一切有情。由彼因缘,积集善根正见力故,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大王!乃往古昔,于一方所丛林之中,菩萨尔时在不定聚作鹦鹉鸟,常解人语。然于彼时,婆罗痆斯有王名曰梵德,正绍王位,以法化世。而有一鸟欲害鹦鹉,鹦鹉飞投大王手中,告言:‘大王!莫非法化世。’时王见鸟来投手中,心生怜念,即于鹦鹉边而受五戒,以法化世,敕群臣曰:‘今于一切鸟兽,以无畏施。’”佛告大王:“莫作异见。尔时鹦鹉,解为人语者,见善根故,而证无上菩提。
“复次大王!乃往古昔,于婆罗痆斯有梵德王,正绍王位。去此不远,有尾提诃国起逆,其梵德王常欲伐彼不臣。其梵德王兵众强盛,其尾提诃国虽兵马驱胜,而常心行慈悲于梵德王。其梵德王贪爱其国,兴举四兵往击尾提诃国。其王闻梵德王四兵欲来,即令扫洒城邑无诸瓦石,悬缯幡花,辨诸饮食。又敕诸臣等,令城内人民出城预前二十五里,香花迎接,复作百种言词,赞美王德。其梵德王闻此事已,瞋心乃息,便作是念:‘既逆善言,不相违逆,今可回军。’时尾提诃国群臣等赞梵德王曰:‘愿王过国,所有军众,广陈设会。’尾提诃王说伽他曰:
“‘大王受忏摩, 我当亲奉敬; 诸事随王作, 幸赐为亲友。’
“尔时梵德王复以伽他答曰:
“‘由忍得解脱, 瞋心寂无起; 为一切能故, 能胜一切人。’
“尔时二王共为和合,其梵德王即归本国,尾提诃国一切人民皆悉无畏。”佛告大王:“尔时尾提国王者,莫作异见,即我身是。我为调伏其心,由彼积集正信善根故,而证无上菩提。
“复次大王!乃往古昔,菩萨尔时在不定聚,于大海中作一龟王。复于后时,有五百商人乘船入海,乃被海兽打破船舶。其龟取五百商人置于背上,渡出海中。尔时商人皆悉安隐,全其身命。”佛告大王:“然于彼时大龟王者,莫作异见,即我身是,为由慈摄有情,由彼因缘,正信积集善根故,而证无上菩提。
“复次大王!乃往古昔,时毘提诃国有五百群臣。其中有二兄弟,最为大臣:兄名苏斯那、弟名斯那。其名斯那者,心常好觅人过,无利益心。其苏斯那者,于一切时常行利益。为由苏斯那常行利益故,其斯那既无利益,恼乱人民,城中众俱来白王,说彼所作无利益事。其王即令摈出境外,便往婆罗痆斯城,事梵德王。后于异时,其苏斯那闻弟被摈出境,在婆罗痆斯梵德王所以为臣佐,即白毘提诃王言:‘今欲往彼婆罗痆斯看弟,作其和顺之事。’城中人众皆生怪愕:‘其弟常于兄处作无益事。其弟王摈出国境,此兄尚于弟处能行饶益,共为和可。’”佛告大王:“莫作异见,于彼时中,名苏斯那大臣者,即我身是,常为利益有情。由彼因缘,正信积集善根故,而证无上菩提。
“复次大王!乃往古昔于一方所,有一大城。其城中有二商人居止,将五百乘车载其宝货,行至旷野险路,具如《中阿笈摩》说。其一商人,已被药叉啖食。第二商主,平安得出旷野之中。”佛告大王:“其第二商主,平安得出旷野之崄者,莫作异观,即我身是。为慈摄有情,由彼因缘,正信积集善根故,而证无上菩提。
“复次大王!乃往古昔,于一方所丛林之中,多饶河涧,花菓滋茂。尔时菩萨在不定聚,作六牙象王,在其林内。其象王妻名曰拔陀,于母象中为最尊贵。是时象王出群,在于闲僻之处,有别雌象,端正悦意,诣象王处,共为私窃。既为夫妇,甚加怜爱,行住相随,意不相离,心相系著。时拔陀母象,便生嫉妒,即自思念:‘作何方计,便我当得杀六牙象王并彼母象?’正住思惟,心大嫉妒,无计可得,遂便发愿:‘愿我生生之处,能害二人。’作是愿已,于山顶上投身而下,便即命终,生毘提国大夫人腹,而处其胎。十月满已诞生一女,众相具足,渐渐长大,嫁与邻国梵德大王为第一夫人。由彼宿业,于六牙象等生大瞋恨,然而夫人有宿命智,即白梵德王言:‘于彼方所,有六牙大象,我今要此象牙,愿王令取。’于时王敕诸城所有猎师皆悉唤集,令取六牙大象。猎师集已,告曰:‘汝等往取象牙将来。’时诸猎师,王既敕已,依命即去。其猎师大将告猎人曰:‘汝等并散,各归本业,我独自往取其象牙。’是时大将即取祭祀之物,并著衣甲毒箭等物,造诣方所。见彼象王并及母象,二俱别住于闲静处,各离象群而住,见已远至遥望。尔时猎师身被忍服,覆其弓箭,所有衣甲藏在草中,欲为杀害。尔时母象遥见猎师,即告夫曰:‘我等速向馀处,今有人来欲杀我等。’象王曰:‘其人作何形貌?’答曰:‘身被忍衣,外现慈相。’‘若如是者,当须无畏。在袈裟中,无不善事。此之幢相覆盖之人,心住慈悲,当须无怖,勿生疑惑。如月无热,斯人亦如是。’于时母象及以象王,并无疑惑,随意游行。尔时猎师既得其便,即放毒箭,射彼象王,中于要处。母象告曰:‘如何乃言著袈裟人无有害心?’尔时象王以颂答曰:
“‘心非生过患, 亦非衣所作; 此过由烦恼, 由心离慈愍。 如金裹铜叶, 入火铜性现; 患人虽不了, 智者善能知。 弓箭人俱毒, 咸由彼为恶; 袈裟本寂静, 皆悉由心作。’
“尔时母象心生瞋恚,告其夫曰:
“‘我不违君语, 如君今所说; 我欲碎斯人, 节节令其断。’
“是时象王闻此语已,生如是念:‘作何医疗此烦恼事?若是菩萨妇起怨害心者,此不应也。’说伽他曰:
“‘如被多鬼所著心, 见医即作非供养; 医人见彼常非恨, 应生如是欢喜心。’
“尔时母象闻其菩萨象王所说,默然而住。时诸群象诣象王处,便作是念:‘勿此母象损害猎师。’若菩萨在傍生趣中,常行菩萨行。是时象王往猎师边,以人言音告猎师曰:‘汝莫怪畏。’恐损猎师,象王以鼻绕取猎师,抱在胸前,又令母象别向馀处,然后告曰:‘丈夫!母象已去。汝若须我身上物者,任意取之。’是时猎师心极怪愕:‘此乃是人,我非人也。我是人中象,汝是象中人。汝在傍生,有是情智?我居人类,反无斯慧。’悲啼泣泪。菩萨问曰:‘为何啼泣?’猎师答曰:‘汝已损我。’时象王闻已,作是思惟:‘我现相救,不曾有损。’复更思惟:‘不是雌象而来损耶?’又问猎师曰:‘谁损汝耶?’猎师答曰:‘象王!汝身有无量功德,无辜加害,即是损我。汝身被箭所伤,可有治疗。我心被射,愚痴无智,难可疗治。’而说颂曰:
“‘我今观察象王行, 功德广大犹如海; 起害之人犹发慈, 此之菩萨心难得。 假说我今身是人, 了无如是真智觉; 但有如斯瞋害毒, 身空无有少功德。 庄严形貌似人身, 不如生在傍生趣; 汝在傍生有人智, 象王为最象中尊。 不言形貌即成人, 不以傍生非是人; 若有人慈功德者, 彼乃当知即是人。’
“尔时象王告曰:‘不劳广说多言语,不用多述巧言辞。汝今云何箭射我?速说斯事令我知。’猎师答曰:‘我奉王教,须汝身牙,缘此射之。’象王告曰:‘仁所须者,幸时早取。菩萨为怀,无不舍者,任汝拔牙,将所利益。’说伽陀曰:
“‘利益一切有情等, 速离漂流生死海; 常证无上菩提智, 唯愿早入涅槃城。’
“尔时猎师心生羞耻,告象王曰:‘我须汝牙。’象王告曰:‘任意拔将。’答曰:‘我不能拔。若令我拔,愿住慈悲,我方能拔;若其不住慈悲之心,正拔之时,手必堕落。’象王告曰:‘若汝不能拔者,我自拔与。’象王曰:‘为我牙根入肉深远。’当拔之时白血流注。拔已欲与猎师,象王身色鲜白如优昙钵花,血流遍身,如山雪覆,亦如襇文。
“尔时象王自心睹见身相如是,恐有退转,欲坚其心,不令娆乱。由彼菩萨多习性故,而行其施,岂有退邪?至于死路,唯归佛陀。于彼时中,有种种异相,为空中诸天心得满足,便生喜悦,现希有事。然由象王作是苦行,空中有天而说颂曰:
“‘我等诸天见, 象王行苦行; 当正拔牙时, 受于无量苦; 内心犹喜悦, 必不退菩提。’
“别有一天而问彼天曰:
“‘如此拔牙身受苦, 云何能发趣菩提? 犹如地狱受苦人, 必不能发慈悲意。’
“尔时象王拔牙已,默然而住。猎师念曰:‘云何拔牙,执持而住?欲生悔耶?不与我耶?’于时象王观知彼意,即持优昙钵花白色六牙,引其前足,而以六牙欲舍与之,告曰:‘待住少时!待住少时!我今极痛。’象王又作此念:‘受者现前,何须久住?如何不施?本为此牙欲杀于我,今既无牙,何虑馀事。’告猎师曰:‘汝应善听。’说伽他曰:
“‘贤首汝应弃恶事, 所持利剑弓箭物; 被此袈裟仁者衣, 我今见此心欢悦。 或有施净受亦净, 或有施净受不净; 我今观汝净应供, 施者受者二俱净。’
“尔时象王见彼被离欲衣,心自喜悦,即与六牙,告曰:
“‘若实毒箭射我身, 不生少许瞋恨意; 此实愿速证菩提, 当救轮回得解脱。’”
佛告大王:“于意云何?彼时六牙大象王者,莫作异见,即我身是。我以慈悲苦行布施故,而由未证菩提。由彼因缘,正见积集善根,而证无上菩提。
“复次大王!我曾作兔,舍其身肉,布施与彼仙人之时,广说应知。
“复次大王!我于往昔,父母二俱无目,常以肩背负担,将行供养。经无量时,而由未证,广说应知。
“复次大王!我为利益诸有情故。大王谛听!世间邪见,而依俗法,父母将老,或令饥饿、溺在河中、或将入火烧身之事,言得生天。我设方法,并令禁断此非法事,广说应知。
“复次大王!更有无量因缘,并于《那迦药叉经》中广说。
“大王!菩萨在不定聚,作猕猴王,于五百猕猴中为尊贵。婆罗痆斯被梵德王怕惧之时,我于尔时,舍自身命,救五百猕猴,广说应知。
“复次大王!菩萨在不定聚时,生于雉身,如《雉本生经》中广说。
“复次大王!菩萨在不定聚时,生在象中,如《象本生经》中广说。
“复次大王!菩萨在不定聚时,生在龙趣,名曰瞩波龙子,于《龙本生经》中广说。
“复次大王!菩萨在不定聚时,作鹅王身,如《鹅本生经》中广说。”
尔时胜光大王白佛言:“大德世尊!于何时初发无上菩提之愿?”佛告大王:“乃往古昔无量劫时,有王名曰光明。其光明王有一象宝,身色鲜白如优钵花,七支圆满,形貌端严,人所喜见。时王即敕调象之人:‘令调此象,堪乘之时,将来见我。’其调象人受王敕已,即将调教。既成就已,还诣王所。王即乘象,并调象人,王在后坐,出城游猎种种禽兽。然而象王闻母象气,寻香而走。王见象走其疾如风,告象师曰:
“‘我见虚空转, 四方上下回; 山地如陶轮, 树亦空中去。 象足不曾移, 犹如腾空去; 观前山走来, 后山无不动。 须勒象令住, 极打令其怕; 象王既未调, 死生今在即。’
“尔时调象师白王曰:
“‘我诵大仙所说咒, 并以铁钩钩极打; 诵咒钩打唯加急, 所用之法皆无益。 无索无钩能禁制, 王知无物何能止; 贪欲入心无调者, 欲在心中如掘钉; 此欲发时甚广大, 无有能为止息者。’
“尔时调象师作种种法,不能止息而令象回。又白王言:‘其象走困,愿王攀取树枝,放象随意。’即逢一树,王及象师攀枝而住,喻如从死而得再生。王告象师曰:‘汝不调此象成就,便即将来与我乘骑。’白王曰:‘我调成就,然为彼象闻雌象气,贪欲醉故不受言教。其象虽去,思忆本处,至第七日,必还来到。所以者何?由见母象,共行欲已,思忆象坊。’至第七日,其象还还来。时调象人速诣白王。王曰:‘汝教此象,未好成就。’其人白王:‘我调象已。’责曰:‘云何调伏?’白言:‘请王验试,即知虚实。’其调象人,即烧大铁丸,色赤如火,令象取食;象即诣前,欲取吞食。其教象人复白王言:‘象若食之,象必不活。’时王告象师曰:‘如斯调伏,当时为迷乱我。’先白王:‘我但调伏其身,不能调心。’王曰:‘汝颇见有能调心者?’象师白王言:‘有!唯佛世尊能调身心。一切有情欲调其心,由不能调,而皆却退。有诸外道修行苦行,贪欲丛林在心而不能拔;亦有舍境离欲贪处,而不坚持,复还退失。阿素落等,及以天人、师子杂兽、龙蛇鸠鸽,乃至飞鹅杂类等,一切含识皆被欲缚,无始已来如轮回转。少年容貌乃至于老,调伏其心,种种苦行,或有仙人,飡风食菓,皆不调心。心虽无相,谁有天人能得自在?言大王者,有大威力,诸斗战中最能殊胜,亦不调心;唯佛世尊无有贪欲心得自在。’”尔时大王闻佛世尊有精进力,广行惠施,修诸福业,即发无上菩提之愿,说伽他曰:
“‘修无量福求佛果, 得成善逝自在尊; 若未能度彼岸者, 我当誓度令至岸。 闻佛离欲发菩提, 复行惠施正法化; 愿我当来得成佛, 利益有情贪欲灭。’”
佛告大王:“于意云何?彼时名光明王者,岂异人乎?即我身是。我于尔时,初发无上菩提之意。”
尔时胜光王复白世尊曰:“最初于谁行施得证无上菩提?”佛告大王:“乃往古昔无量劫时,有城名曰毘诃彼地,其城有一陶轮工师。有佛出世,号曰释迦牟尼,证无上正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亦有声闻弟子,名舍利弗、大目干连,及侍者阿难陀。时释迦牟尼佛正真等正觉,共无量苾刍众俱游行人间,至彼城中。尔时彼佛忽有风患,即告阿难陀曰:‘汝可往彼陶轮家乞酥油蜜浆。’尔时阿难陀闻佛教敕,即往诣陶轮家,在门外立,白言:‘长者!世尊患风强病,今须酥油蜜浆。’时陶轮师闻具寿阿难陀所说,即将酥油蜜等,长者共儿相随,俱往佛所,以酥蜜等遍涂佛身,温水沐浴,持沙糖水奉上世尊,为疗病故,即得痊愈。尔时陶师长跪发愿,说伽他曰:
“‘我以苏蜜施如来, 愿获广大功德利; 种族名号声闻众, 悉如今日释迦尊; 善能调伏有情类, 远离众苦归圆寂。’
“其陶轮子亦发是言:‘愿我当来如佛侍者。’”佛告大王:“我于尔时,初施释迦如来,得证无上菩提。其子者,即阿难陀是。”
王复问世尊曰:“从初乃至成佛,供养几许诸佛,而证无上菩提?”佛告大王:“我从释迦如来最初阿僧企耶,乃至护世佛时,以清净心,如是供养七万五千佛,于尔许时供养不曾心异,唯求无上正等菩提。大王!第二僧企耶,我初供养燃灯佛,乃至宝髻佛,以清净心,如是供养七万六千佛。我虽经历多生,心无有异,常以清信供养诸佛。大王!第三阿僧企耶,初供养宝髻佛,乃至安隐佛。如是供养七万七千佛,如是又至迦摄波佛。我虽供养无有异心,常以净信供养诸佛。为菩萨时如是供养,皆蒙诸佛为我受记,当证无上正等菩提。满我所愿,思求正觉,坚固释持,慈摄一切有情故。”尔时胜光王闻佛说已,心大欢喜,顶礼双足,奉辞而去。
时具寿阿难陀即以伽陀,请世尊曰:
“唯愿世间尊, 为我分别说; 何处初发意? 为求大菩提。 更愿无上士, 为说本事缘, 曾供养几佛? 复经几许时?”
尔时世尊以颂答曰:
“无上两足尊, 慈愍有情者; 于彼发菩提, 誓度三有海。 闻佛心离欲, 广说醉象缘; 厌离贪欲习, 因发菩提心。 坚固发誓愿, 惠施如河沙; 光明王世时, 专求正觉等。 初见释迦佛, 我作陶轮师; 酥油蜜浆等, 最初为供养。 亦曾为上女, 正信三宝尊; 我见㤭陈佛, 以灯油奉施。 无胜佛世时, 我曾作三藏; 共大众相竞, 恶骂僧为女。 由斯口恶业, 变我身为女; 却回心净已, 还变为丈夫。 乃往过去世, 曾为王子时; 宝髻佛兄弟, 我以灯明施。 三月曾供养, 安隐佛世尊; 佛灭度之后, 以舍利起塔。 曾作富长者, 三月供养佛; 世尊灭度后, 建塔九十肘。 后见有胜佛, 梵志中为最; 举手合掌敬, 供养人中尊。 昔时作梵志, 书论悉明解; 我逢利益佛, 施座奉如来。 往修苦行时, 曾住仙人法; 见㤭陈世尊, 捉身欲山下。 我曾作仙人, 遇逢乐见佛; 诸佛至居处, 以根菓供养。 往昔作仙人, 见善眼世尊; 以著树皮衣, 持施覆其身。 昔曾作人王, 供养勒叉佛; 顿舍四兵众, 求无上菩提。 从初释迦佛, 至于护世佛; 七万五千佛, 我皆尽供养。 此是一僧祇, 如是行供养; 一心无异别, 恒发菩提愿。 次见燃灯佛, 多闻甚可爱; 以七青莲花, 作梵志持供。 我曾作国王, 见佛名有相; 于佛修行处, 供养此如来。 我曾作国王, 有佛名住修; 以妙色珍宝, 音声而供养。 我曾作国王, 佛号超师子; 我以宝幡盖, 供养此如来。 我曾作国王, 佛名安隐日; 王有一千城, 皆令修供养。 我曾作国王, 有佛名梵志; 以浴室香汤, 依时沐浴佛。 我昔作国王, 城中而供养; 三千梵志佛, 及一尸弃佛。 我曾作长者, 于财增城中; 供二十五佛, 修行于梵行。 我曾作长者, 于彼大城中; 供养尸弃佛, 建立寺舍塔。 其寺供七佛, 奉施珍宝具; 及以奴婢等, 庄宅花园林。 曾作王信敬, 于尸弃佛所; 复在彼城中, 唯求正等觉。 昔曾作梵志, 有佛名欢喜; 为求菩提故, 以果先供养。 曾作长者时, 有佛名善眼; 我以摩尼宝, 供养此如来。 亦曾作商主, 有佛名善生; 坐于菩提树, 以饼先供养。 于千商人中, 曾作千商主; 见佛坐菩提, 号名善意佛。 香泥涂佛上, 复以扇招凉; 佛边坐听法, 闻法心开悟。 昔作商人主, 有佛名释迦; 我以众宝花, 以花散佛上。 昔作商人主, 有佛名高登; 以幡花音乐, 供养如是佛。 我曾作国王, 有佛名最上; 超越诸有海, 当施众车辂。 我曾作国王, 有佛名最尊; 佛行百里内, 地散诸妙花。 我于过去世, 闻佛欲来过; 远将胜幡盖, 并四兵围绕。 有佛欲渡河, 我当作舡师; 见佛心欢喜, 渡佛到彼岸。 我曾作商主, 有佛名贤车; 为佛造桥梁, 令佛安隐渡。 我曾作国王, 有佛名大梵; 牛头香造寺, 以供养于尊。 著僧伽胝衣, 以覆如来上; 俭世檀香浴, 降雨人归佛。 我曾作国王, 有佛名净月; 国有多疾疫, 供佛疫皆除。 我昔作王时, 有佛名调帝; 请佛说妙法, 为求菩提道。 我昔作王时, 有佛名梵尊; 施佛僧伽胝, 用覆如来上。 当时国中俭, 我以旃檀汤; 沐浴如来体, 丰乐人归佛。 我昔作王时, 有佛名帝释; 其国有灾起, 王发慈止息。 我昔作王时, 供养调帝佛; 用诸百万宝, 造食献如来。 昔为梵志信, 见佛名悉达; 以百千颂赞, 供养天人师。 昔为梵志时, 佛名帝释幢; 合掌以正信, 当来愿如佛。 始从燃灯佛, 至于帝释幢; 七万六千佛, 我皆尽供养。 满二阿僧祇, 供养于诸佛; 不曾心有异, 志愿菩提处。 第三阿僧祇, 亦为王供养; 佛名安隐日, 灭度而起塔。 我昔为国王, 种种供养佛; 满足皆随意, 起塔名法王。 昔为大商主, 见佛名悉供; 我以众金花, 散佛呈供养。 昔为商人时, 见佛名宝髻; 为佛作金网, 以覆大师上。 昔为商人时, 佛名上莲花; 作银花供养, 散布如来上。 昔为商人时, 见佛名上称; 我以上妙室, 供养于如来。 昔为大国王, 佛号名胜论; 正证菩提日, 我以四兵护。 昔为商人时, 见佛名无垢; 造塔并浴室, 及以燃灯明。 我昔作王时, 见佛名合觉; 坐石而入定, 音乐以供养。 昔为商人时, 见佛名修行; 降怨度人众, 扫地令佛过。 昔为商人时, 闻佛名净住; 欲来造寺舍, 园苑毘诃罗。 昔为大国王, 有佛名相师; 摩尼宝供养, 我时为菩萨。 昔为大国王, 有佛名系都; 我造法王塔, 缯幡以供养。 昔为大国王, 有佛名舍重; 我以瓶杖施, 起塔并设会。 我昔为商主, 有佛名见义; 以金宝真珠, 种种香供养。 我为大国王, 佛名诸兵义; 佛游于人间, 四兵迎供养。 我为大国王, 佛名他利见; 欲入于城内, 设乐香花供。 我昔为商主, 有佛名底沙; 以诸茎木香, 根香散供佛。
“我昔曾为大仙人, 见晨宿佛在宝龛; 但一伽他而赞佛, 超过九劫修苦行。 昔为梵志名最上, 见佛名曰毘婆尸; 两手持苣发菩提, 欢喜布散如来上。 菩萨昔为商主时, 见佛世尊名尸弃; 并有弟子声闻众, 三月衣食而供给。 昔为商人深正信, 于彼毘婆尸佛所; 并诸弟子声闻众, 三月衣食而供给。 昔为商人深正信, 佛名迦留村陀佛; 请佛家资尽布施, 随佛出家持梵行。 昔为商人深正信, 见佛迦耶迦牟尼; 先造立寺生恭敬, 后乃方随佛出家。 昔为梵志名最胜, 于两足尊迦叶佛; 由闻喜护所说语, 乃得出家修净意。 菩萨昔作国王时, 于弥勒仙修供养; 入定见我当作佛, 时仙却来供养我。 从安隐佛至迦叶, 供养七万七千佛; 一切如来皆奉侍, 乃能数满三僧祇。 皆悉欢喜而供事, 未曾少许心别异; 皆发无上菩提愿, 为菩萨时供养佛。 一切示现而授记, 对众咸言当作佛; 我先求愿皆满足, 如先所愿今思忖。 此愿皆令得满足, 彼佛世尊诸大德; 授我无上菩提记。 我昔曾作尸毘王, 复为一切施主时, 并及尾滥大王身, 舍身舍宝行檀度。 昔为商主入大海, 持戒专求趣彼岸, 能害自身令众乐, 皆令得度于苦海。 往昔曾作仙人时, 常行忍辱波罗蜜, 身体手足被支解, 由行忍辱心无退, 如紧那罗本生说。 我曾欲竭于大海, 以满精进波罗蜜, 皆由口业真实语。 昔名药物大臣时, 牛出梵志共论义, 当满般若波罗蜜, 诸天击鼓而助喜。 昔为梵志名生然, 勤修胜禅波罗蜜, 头上鸟生男女卵, 定中不起鸟能飞。 修行满六波罗蜜, 慈心常有思念处, 我广心求尊重愿, 发愿愿求皆满足。 彼诸大德一切佛, 我皆供养天人师, 三有苦海诸众生, 一切皆归涅槃路, 我为菩萨修供养。 从彼光明王身后, 乃至帝幢佛世尊; 度得一千俱胝众, 况复成佛度无边。 世间之尊大导师, 已度未度人天众; 我已置立桥船筏, 坚固度于诸有情。 我若入于圆寂后, 由能济度无边人, 诸有能修福德者, 当来皆入涅槃城。 我若入于圆寂后, 而能修集于佛事, 少许供养于形像, 即得生天无量乐。 我若入于圆寂后, 遗留法宝甘露味, 如若有情闻此者, 皆能修习出离去。”
已上诸佛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药事卷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