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46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四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四十六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目录

 僧部列传二十二

  隋七

  慧隆       慧海

  慧觉       道判

  净业       童真

  灵干附灵辩  敬脱

  智觊       昙崇

  慧越       慧实

神异典第一百四十六卷

僧部列传二十二

编辑

隋七

编辑

慧隆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隆,俗姓何氏,丹阳句容人也。祖翦,梁 武陵王长史。父嶷,梁散骑常侍。隆十一出家,师于宣 武寺僧都沙门慧舒。舒道业遐畅,风标清举,学堪物 轨,德允人师。乌回当职,秉持攸寄。隆恭㧑恪慎,备尽 师资。年届十三,志存听学,才欲闻道,即感灵瑞。有人 自称姓蒋,名规,授《法华》一部,便曰:‘将来佛法,实用相 寄,发言适竟,莫知所之’。”以义推之,若非四依齐位、九 师均德,岂能当斯负荷,克感圣言,遂听法云寺确法 师《成论》一遍未周,已究深隐,习业数载,独称标拔。及 登具戒,更采毗尼。故得五㲲一河,殊制异饮,备皆断 核,洞尽铨衡。及梁运荡覆,避世顺时,虽属雕荒,学功 靡弃。彭城寺内,引化如流,陈氏御历,“重阐元踪。僧正 暅公,道门德望,于兹寺内,结肆开筵,义侣元徒,四方 云萃。隆当入室,独冠群英。既解慧超挺,命令敷述。及 暅将化,遗旨在斯,法筵是继,诚当嘉旨。然其识用淹 华,言辩清富,每至商榷元理,顿徙迟疑。至隋仁寿元 年十一月十六日卧疾,二十日迁化。”尔时冬至告节, 气序祁寒,云布弥天,雪飞遍野,及中宵之泥洹也,天 色开霁,星汉澄明,岂非神灵哀惘,天龙感悼之明瑞 乎?然隆慈济成性,不尚华饰,柔顺知足,无贪为宝。凡 讲《成论》三十遍,《涅槃》《大品》各十馀遍,馀则有差,故不 具叙。未终前,领弟子于高座寺南山顶聚土筑坛,语 曰:“我若舍形,不烦棺椁,可于此处以施禽虫。”坛竟便 迁,诚“哉知命。”后依遗命仍树高碑。寺沙门法宣为文。

慧海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海姓张氏,清河武城人。少年入道,师 事邺都广国寺冏法师,听《涅槃》《楞伽》,始通再遍,便能 覆述。上首嘉赏。又经五稔,学徒推服,更从青州大业 寺道猷法师受摩诃衍毗昙等。然猷慧辩无碍,开智 难思,海以颖脱之才,当斯荣寄。以周大象二年,来仪 涛浦,创居安乐,修葺伽蓝,庄严佛事,建造重阁,躬自” 经始,咸资率化,竭筋力而忘倦,蒙寒暑而载驰,常以 净土为期,专精致感。忽有齐州僧道诠,赍画《无量寿 像》来,云是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乘空往彼安乐 世界,图写尊仪。既冥会素情,深怀礼忏,乃睹神光照 烁,庆所希幸。于是模写恳苦,愿生彼土,没齿为念。以 大业五年五月旦,疹患增甚,语弟子曰:“我当灭矣。”申 手五指,用表终期,气息绵微,属纩斯待。至五日夜,欻 然而起,依常面西,礼竟跏坐,至晓方逝,春秋六十有 九。颜色恬和,俨如神在。道俗悲凉,竞申接足,花香如 雨下,金宝若山颓,充委阶墀,福慧之力矣。然其自少 精苦,老而逾笃,《般舟》密行之法,《兰若》思惟之仪,亟展 修行,瑞相常扰,兼以“慈仁救护,有剧诸已,诱劝博约, 必竭其才。宰官达士之流,老病贫穷之侣,并情遗重 轻,德施平等。斯固器宇该含,末代之通人也。”讲《涅槃》 三十遍,诵《法华经》一部,讲五十遍,即以其月九日琢 石于寺,镌为巨室,而移坐焉。江都县令辛孝凯,崇信 是投,内外通舍,解衣撤膳,躬自指㧑。弟子慧昺,以全 身处,乃架塔筑基,增其华丽。仍建碑旌德于寺之门。 秘书学士《琅琊王眘》为文。

慧觉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觉姓孙氏,其先太原晋阳人也。江右 丧乱,迁居丹阳之秣陵焉。觉之在孕,梁代志公,不测 人也,游宅徘徊,顾而言曰:“此处当出神童。”俄而载诞, 有若符契。幼而风神特达,气调不群。虽则青衿,便有 奇心远识,于五阴六尘,深知泡电。誓求离俗,二亲弗 能违也。年八岁出家,研精法相。其初伏业,即兴皇朗 法师也。学门拥盛,咸畅元风,入室之徒,莫非人杰。觉 禀承宏论,备观幽旨,领略津会,镌求幽赜,骋驰众妙得自胸襟,宗匠加赏相系,称为法器。加以游心九部, 备观数论,诡说异门,并寻枝叶。既而叹曰:“枌榆岂冲 天之举,小道乖适远之津,聊以忘忧,非吾徒也。”夫澄 神入慧,莫尚五门,摄山泉石,致美,息心胜地。乃抠衣 独往,止于栖霞寺焉。有慧布法师,空解第一,深明方 等,或有未悟,韫椟于怀,伫知音者。及见欣然,便即开 授。又以《大智度论》江左少弘。布备宗绪,将陈请说。乃 垂覃思,申畅幽微。布公披襟叹美,即命开讲。于是旧 文新意,两以通之,远近餐服,闻所未闻。释论广兴,于 斯盛矣。陈晋安王伯恭为湘州刺史,深加礼异,并请 讲众南行弘演。吏部尚书毛喜,护军将军孙玚,并鞠 躬顶礼,虔仰殊常。左卫将军傅縡,学通内外,气调甚 高,缁素之间,无所推敬。每见觉来,必心形俱肃,剧谈 高论,留连无已。天爵服人,皆如此类。隋朝克定江表, 宪令惟新,一州之内,止置佛寺二所,数外伽蓝,皆从 屏废。觉惧金刚之地沦毁者多,乃百舍兼行,上闻天 听。有敕霈然从其所请,启沃绅衿,弘护像法,信有力 焉。炀帝昔居藩屏,化牧淮甸,钦伫胜人,义逾仄席。乃 赐书曰:“法师安善,凉暑惟宜,承栖迟龟山之域,阐扬 龙树之旨。”其义解雄辩,独演畅于稽阴;谈柄微言,偏 引汲于镜水。弟子钦风藉甚,味道尢深,今“于城内建 慧日道场,延屈龙象,大弘佛事,盛转法轮。上人名称 普闻,众所知识,今遣迎候,迟能光拂也。望即贲然来 仪,膺此嘉命。”法济上人者,灵智难思,于永福道场请 开大论。主上亲临法席,称善久之。后止白塔,恒事敷 说《大品》《涅槃》《华严》四论等二十馀部,遍数甚多,学徒 满席,法轮之盛,莫是过也。先是,江都旧邸立宝台经 藏,五时妙典大备于斯。及践位东朝,令旨允属,掌知 藏事,佥曰得人。大业二年,从驾入京,于路见疾,而神 色怡然,法言无废。及至将渐,明语如常,咸见金刚大 神前后围绕,外国梵僧烧香供养。初有智觉禅师,爰 感灵应,乃见觉名,题于《金录》,固其所得位地,义量难 测。至三月二十二日,迁化于泗州之宿预县,春秋五 十有三。惟觉美词令,善容止,身长八尺,风表绝伦,摄 齐昇堂,俯仰可则,觌其威仪,莫不改容易观,寓目忘 倦。至于吐纳元言,宣扬妙义,雄辩清论,云飞泉涌,真 可谓“日月入怀,风飙满室。虽复褊志滞情,亦顿忘鄙 吝。然其芝兰所化,陶诱之功,日就月将,固亦弘矣。兼 通外典,妙善尺牍,属词染翰,造次可观,折简所至,皆 为模楷。加以风度淹远,雅量弘深,谈绝是非,心夷彼 我。峻矣重仞,人莫之窥。信施相积,随用檀舍,二翼之 外,纤芥罔遗。止有论文谈疏,盈于儿箧而已。岂非拔 俗之奇才,通方之正士也。”有诏:“丧事所须,随由备办, 恩礼周给,务从优厚,并具舟楫”,王人将送。其年五月 十三日,还窆于江阳县之茱茰里。传业学士,数甚滋 多。门人智果,禀承遗训,情深追远,乃与同学纪诸《景 行》,碑于寺门。秘书诏诰舍人虞世南为文,金紫光禄 大夫内史侍郎虞世基为铭。

道判

编辑

按《续高僧传》,道判,“姓郭氏,曹州承氏人也。三岁丧亲, 十五游学,博涉史籍,略综儒道。十九发心出家,投于 外兄而剃落焉。具戒已后,历求善友,深厌俗累,绝心 再往。每阅像教东传,慨面不睹灵迹,委根归叶,未之 或闻。遂勇心佛境,誓当瞻敬。以齐乾明元年,结伴二 十一人,发趾邺都,将经关塞,关逻严设,又照月光,踟” 蹰回首,义无逾越。忽值云奔月隐,乘暗度栈。遇逢游 兵,特蒙释放。以周保定二年达于京邑。武帝赏接崇 重,仍令于大乘寺厚供享之。经逾两载,上表乞循先 志。又蒙开许,敕给国书,并资行调。西度石碛,千五百 里,四顾茫然,绝无水草。乘饥急行,止经七夕,便至高 昌。国是小蕃,附庸突厥。又请国书,至“西面可寒所。”此云 天子治也彼土不识众僧,将欲加害,增人防卫,不给粮食, 又不许出拾掇薪菜,但令饿死。有周国使人谏可寒 云:“此佛弟子也,本国天子大臣敬重供养,所行之处, 能令羊马滋多。”可寒欢喜,日给羊四口,以充恒食。判 等放之,而自煮菜进啖。既见不杀众生,不食酒肉,所 行既殊,不令西过,乃给其马乘,遣人送还,达于长安, 住干宗寺。判以先在穷险,无人造食,遂舍具戒,今返 京室。后乃更受之。停止五年,逢静蔼法师谘询道务, 慧业冲邃,淹历五周,朝夕闻问,方登阶渐。会武帝灭 法,与蔼西奔于太白山。同侣二十六人,逃难岩居,不 忘讲授《中百四论》,日夜研寻,恂恂奉诲。虽有国诛,靡 顾其死。东引寻山,岠于华岳。凡所游遁者,“望日参焉。” 遂离考山室二十馀所,依承蔼德,为入室之元宗。始 末一十五年,随逐不舍。后蔼舍身穷谷,用陈护法判, 含酸茹毒,奉接遗骸,建塔树铭,勒于岩壁。天元嗣历, 寻改邪风,创立百二十人为菩萨僧,判当其数。初住 陟岵寺,大隋受命,广开佛法,改为大兴善焉。判道穆 僧徒,历总纲任,敦摄彝伦,有光先范,开皇之肇于终 南山交谷东岭,池号野䐗,迥出云端,俯临原陆,躬自 案行,可为栖心之场也。结草为庵,集众讲说。开皇七年,敕遣度支侍郎李世师,将天竺医工,就造精舍,常 拟供奉。知判道业修旷,给额为龙池寺。马。大将军云 定兴以为“檀越四事供给,无爽二时。”侍郎独孤机餐 奉音猷,于宅后园别立斋宇,请来栖息,终日将事,禀 其法戒。薛国公及夫人郑氏,夙奉清训,年别至山,谘 承戒诰,决通疑义。以大业十一年五月四日平旦卒 于山寺,春秋八十有四。初判释蒙,启法性狎林泉,少 欲无竞,乐居俭摄,行慈济乏,偏所留心。履苦登危,弥 其本意。故每至粟麦二熟,行乞贮之至厚。雪弥“山则 遗诸飞走”,所以山侣游僧,蒙其奖济者殷矣。又“食不 择味,生无患苦,僧事鞅掌,身先令之。而弘道终朝,虔 虔无怠,虽暂游世,恒归山室。”斯亦严岫之学观矣。

净业

编辑

按《续高僧传》:“净业,俗姓史氏,汉东随人也。年登小学, 即霑缁衣,闾里嘉之,号称贤者。专经之岁,割爱出家, 净养威仪,霜厉冰洁。受戒已后,游刃河内,精研律部, 博综异闻。时有论师慧远,树德漳河,传芳伊洛。一遇 清耳,便申北面。学《涅槃》等经,皆品酌其致,弘宣大旨, 而恨文广功略,章句未离。及远膺诏入关,业亦负袠” 陪从,首尾餐承,尽其幽理。晚就昙迁禅师,学于《摄论》。 迁器宇崇廓,墙仞重深,遂举知人,同扬乐说。嘉业钻 仰诚至,乃倾襟导引,随闻顶受,缄勒寸心。开皇中年, 高步于蓝田之覆车山,班荆采薇,有终焉之志。诸清 信士,敬揖戒舟,为筑山房,竭诚奉养,架险乘悬,制通 山美,今之悟真寺是也。业确乎内湛,令响外驰。仁寿 二年被举,送舍利于安州之景藏寺。初通行诸基,欲 于十力寺置之。行至景藏,忽感异香满院,众共嗟怪, 因而树立。将下舍利,赤光挺出,照于人物。寺重阁上 闻众人行声,及往掩捕,扃闭如初,一人不见。塔北有 池,沙门净范为诸道俗受《菩萨戒》,乃有群鱼游跃,首 皆南向,似受归相。范即乘舟入水,为鱼授法。鱼皆回 头绕船,如有听受,都无有惧。业庆其所遇,乃以舍利 置于佛堂。先有塑菩萨一躯,不可移转。至明乃见虔 身面于舍利,状类天然,一无损处。屡兴别瑞,传言不 尽。大业四年,召入鸿胪馆,教授蕃僧。九年复召住禅 定寺。联翩荏苒,微壅清旷。后欲返于幽谷,告同学曰: “此段一行,便为不返,而别未淹旬,已闻怛化,春秋五 十有三。达生知命,斯亦至哉。”即大业十二年二月十 八日也。露骸松下,初业神岸温审,仪止雍容,敦仁尚 德,有古贤才调。笃爱方术,却粒练形,冰玉云珠,资神 养气,而卒非其所治,徒载声芳,洁己清贞,差为传德 矣。

童真

编辑

按《续高僧传》:“童真姓李氏,远祖陇西,寓居河东之蒲 坂焉。少厌生死,希心常往,投昙延法师为其师范。综 掇元儒,英猷秀举。受具已后,归宗律句。晚涉经论,通 明大小尢,善涅槃,议其词理,恒处延兴,敷化不绝,听 徒千数,各标令望。详真高誉,继迹于师。开皇十二年, 敕召于大兴善对翻梵本。十六年,别诏以为涅槃众” 主,披解文义,允惬众心。而性度方正,善御大众,不友 非类,惟德是钦。仁寿元年,下敕率土之内,普建灵塔。 前后诸州一百一十一所,皆送舍利,打刹劝课,缮构 精妙。真以德王,当时下敕,令往雍州创置灵塔,遂送 舍利于终南山仙游寺。即古传云:秦穆公女名弄玉, 习仙升云之所也。初真以十月内从“京至寺,路逢雨 雪,飞奔滂注,淹渍人物,唯舍利舆上独不霑润,同共 异之。寺居冲谷,日夕风震。自灵骨初临,迄于藏瘗,怡 然恬静,灯耀山谷。兼以阴云四塞,雨雪俱零,冀得清 霁见日,有符程限。”真乃手执熏炉,兴发大愿,恰至下 期。冬日垂照,时正在午,道俗同庆。及安覆讫,还复云 合。大众共叹真心冥“感之所致也。”大业元年,营大禅 定,下敕召真为道场主,辞让累再,不免。登之存抚,上 下有声。僧纲又以涅槃本务,常事弘奖,言令之设,多 附斯文。大业九年,因疾卒于住寺,春秋七十有一。真 抱操怀亮,朋附高流,厮下之徒,性非倾徙。寺既初立, 宰辅交参,隆重居怀,未始迎送,情概天表,卒难变节。 当正临食,众将四百,大堂正梁忽然爆裂,声骇震霆, 一众惊散,咸言摧破,徒跣而出者非一,唯真端坐依 常,执匙而食,容气不改,若无所闻。兼以偏悲贫病,撤 衣拯济,躬事扶视,时所共嘉,刚柔兼美焉。

灵干附灵辩

编辑

按《续高僧传》:“灵干姓李氏,金城狄道人。祖相封于上 党,遂随封而迁焉。年始十岁,乐闻法要,游寺观看,情 欣背俗,亲弗违之。年十四,投邺京大庄严寺衍法师 为弟子,昼夜遵奉,无怠寸阴。每入讲堂,想处天宫无 异也。十八覆讲《华严》,十地初开宗本,披会精求,佥共 怪焉。又酬抗群锋,无所踬碍,众益欣美。冠年受具,专” 志毗尼。而立性翘仰,恭摄成节,三业护持,均持遮性。 周武灭法,通废仁祠,居家奉戒,仪体无失。隋开佛日, 有敕简入菩萨数中,官给衣钵,少林安置。虽蒙厚供, 而形同俗侣。开皇三年,于洛州净土寺方得落𩭄,出家标相,自此繁兴。有海玉法师,构华严众,四方追结, 用兴此典。干即于此众,讲释《华严》,东夏众首咸共褒 美。开皇七年,因修起居,道业夙闻,遂蒙别敕,令住兴 善,为译经证义沙门。至十七年,遇疾闷绝,唯心不冷, 未敢藏殡。后醒,述云:“初见两人手把文书,户前而立 曰:‘官须见师’。”俛仰之间,乃与俱往。状如乘空,足无所 涉。到一大园,七宝树林,端严如画。二人送达,便辞而 退。干独入园,东西极目,但见林地山池,无非珍宝焜 煌乱目,不得正视。树下花座,或有人坐,或无坐者。忽 闻人唤云:“灵干,汝来此耶?”寻声就之,乃慧远法师也。 礼讯问曰:“此为何所?”答:“是兜率陀天。吾与僧休,同生 于此。次吾南座上者,是休法师也。”远与休形,并非本 身。顶戴天冠,衣以朱紫,光伟绝世,但语声似旧,依然 可识。又谓干曰:“汝与我诸弟子,后皆生此矣。”因尔觉 悟,重增故业。端然观行,绝交人物。仁寿三年,举掌寺 任,素非情望,因复俯从。其年奉敕送舍利于洛州,便 置塔于汉王寺。初建塔所,屡放神光,风起灯灭,而通 夕明亮,不须灯照。又感异香从风而至,道俗通见。四 月八日下舍利时,寺院之内,树叶皆萎,乌鸟悲叫。及 填平满,还如常日。时汉王谅作镇晋阳,承干起塔王 之本寺,远遣中使䞋赐什物。然其善于世数,机捷枢 要,辩注难加。尝为《献后述忏》,帝心增感,欷歔涟濡,乃 赐帛二百段,用施隆敬。大业三年,置大禅定,有敕擢 为道场上座。僧徒一盛,匡救有序。至八年正月二十 九日卒于寺房,春秋七十有八。幢盖道俗,相与奔随, 乃火葬于终南之阴。初,干志奉《华严》,常依经本作莲 华藏世界海观及弥勒天宫观。至于疾甚,目睛上视, 不与人对。久之,乃垂顾如常日。沙门童真问疾,因见 是相。干谓真曰:“向见青衣童子二人来召,相随而去。 至兜率天城外,未得入宫,若翘足举望,则见城中宝 树花盖;若平立,则无所见也。”旁侍疾者曰:“向举目者, 是其相矣。”真曰:“若即住彼,大遂本愿矣。”干曰:“天乐非 久,终坠轮回。莲华藏世界,是所图也。”不久气绝,须臾 复通。真问:“何所见耶?”干曰:“见大水遍满,华如车轮,干 坐其上,所愿足矣。”寻尔便卒。沙门灵辩,即干之犹子 也,少小鞠育,诲以义方,携在道位,还通大典,令住胜 光寺。众议业行,擢知纲任。扬导《华严》,擅名帝里云。

敬脱

编辑

按《续高僧传》,“敬脱,不详姓氏,汲郡人也。年少出家,以 孝行清直知名。虽该核小大,偏明成实,讲解周镜,不 亏声闻,开张衢术,章疏惟新,为后学宗仰。又善声韵, 兼通字体,苍雅林统识其科踪,文章篇什,颇预伦伍。 同住房院,罕见馀谈,手不辍卷,专师广赡。威仪修整, 未曾反顾。身极长大,充满圆成。时共目之,以为僧杰。” 人有达于帝者,乃追住慧日,四海齐架,又无与竞,志 节坚正,最为称首。帝欲试诸大德谁为刚亮。通命引 入允武殿,敕监门郎将段文操拔刀逐之,令走。诸大 德并趋步速往,唯脱缓步如常,语操曰:“卿何事以此 相逼?”及上殿坐,语论佛理,帝徐顾操曰:“众僧素不知 俗法,监门何得催耶?”私异脱之大志也。敕赐大竹扇 面阔三尺,即令执用,并赐松抱高屧,令著于宫中而 出。帝目送之曰:“诚僧杰矣。”尔后常弘成实,无替时序。 以大业十三年,卒于东都鸿胪寺,春秋六十三。自脱 之听学也,常施荷担,母置一头,经书及笔又置一头, 若至食时,留母树下,入村乞食,用以充继。其笔绝大, 麤管如臂,可长三尺,方丈,一字莫不高推。人有乞书 者,纸但一字耳。风力遒逸,睹之不厌,皆施诸壁上,来 往观省。东都门额,皆脱所题,随一赋笔,更不修饰。时 慧日有沙门法楞者,偏弘《地论》,著述疏记,声名相副, 见重道场。及于终世,以事闻奏,帝哀之,殡殓所资,皆 从天府。

智𫖮

编辑

按《续高僧传》:智𫖮,字德安,姓陈氏,颍川人也。有晋迁 都,寓居荆州之华容,即梁散骑益阳公起祖之第二 子也。母徐氏梦香烟五彩,萦回在怀,欲拂去之,闻人 语曰:“‘宿世因缘,寄托王道,福德自至,何以去之’?又梦 吞白鼠,如是再三,怪而卜之,师曰:‘白龙之兆也’。”及诞 育夜,室内洞明,信宿其光乃止。内外胥悦,盛陈鼎俎 相庆火灭汤冷,为事不成。忽有二僧扣门曰:“善哉!儿 德所重,必出家矣。”言讫而隐,宾客异焉。邻室忆先灵 瑞,呼为王道。兼用后相,复名光道。眼有重瞳,二亲藏 掩,而人已知。卧便合掌,坐必面西,口不妄啖,见像便 礼,逢僧必敬。七岁喜往伽蓝,诸僧讶其情志,口授《普 门品》,初契一遍即得。二亲不许更诵,而情怀惆怅,奄 忽自然。通馀文句,志学之年,属梁元帝沦没,北度硖 州,依舅氏,俊朗通悟,仪止温恭。寻讨名师,年十八投 湘州果愿寺沙门法绪出家,绪授以十戒道品律仪, 仍摄以北度,诣慧旷律师,具蒙指诲。因潜大贤山诵 《法华经》及《无量义》《普贤观》等,二旬未淹,三部究竟。又 诣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受业心观。思每叹曰:“昔在 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乐行。𫖮乃于此山行法华三昧,始经三夕, 诵至《药王品》,心缘苦行,遂精进解悟,处灵鹫山七宝 净土,听佛说法。故思云:“非尔弗感,非我莫识。”此《法华 三昧》前方便也。又入熙州白沙山,如前入观,于经有 疑,辄见思来,冥为披释。尔后常令代讲,闻者伏之。唯 于三昧三观智用以谘审,自馀并任裁解。思躬执如 意,在座观听,语学徒曰:“此吾之义儿,恨其定力少耳。” 于是师资改观,名闻遐迩。及学成,往辞思曰:“汝于陈 国有绿,往必利益。”思既游南岳,𫖮便诣金陵,与法喜 等三十馀人在瓦官寺创弘禅法。仆射徐陵、向书、毛 喜等,明时贵望,学统释儒,并禀禅慧,俱传香法,欣重 顶戴。长千寺大德智辩延入宗熙,天宫寺僧晃请居 佛窟。𫖮任机便动,即而开悟。白马警韶,奉诚智文,禅 众慧令及梁代宿德大忍法师等,一代高流,江表声 望,皆舍其先讲,欲启禅门,率其学徒,问津取济。禹穴 慧荣,住庄严寺,道跨吴会,世称义虎,辩号悬流。闻𫖮 讲法,故来设问。数关征核,莫非深隐。轻诞自矜,扬眉 舞扇,扇便堕地。𫖮应对事理,涣然清显。谴荣曰:“禅定 之力,不可难也。”时沙门法岁抚荣背曰:“从来义龙,今 成伏鹿。扇既堕地,何以遮羞?”荣曰:“轻敌失势,未可欺 也。”绵历八周,讲《智度论》,肃诸来学。次说禅门,用清心 海。语默之际,每思林泽。乃梦岩崖万重,云日半垂,其 侧沧海无畔,泓澄在于其下。又见一僧,摇手伸臂,至 于岐麓,挽𫖮上山。𫖮以梦中所见通告,门人咸曰:“此 乃会稽之天台山也,圣贤之所托矣。”昔僧光、道猷、法 兰、昙密、晋宋英达,无不栖焉。因与慧辩等二十馀人, 挟道南征,隐沦斯岳。先有青州僧定光,久居此山,积 四十载,定慧兼习,盖神人也。𫖮未至二年,预告山民 曰:“有大善知识当来相就,宜种豆造酱,编蒲为席,更 起屋舍,用以待之。”会陈始兴王出镇洞庭,公卿饯送 回车,瓦官与𫖮谈论幽极,既唱,贵位倾心,舍散山积, 虔拜殷重。因叹曰:“吾昨梦逢强盗,今乃表诸软贼;毛 绳截骨,则忆曳尾泥中。”仍遣谢门人曰:“吾闻暗射则 应于弦。何以知之?无明是暗也,唇舌是弓也。心虑如 弦,音声如箭,长夜虚发,无所觉知。又法门如镜,方圆 任象。初瓦官寺四十人坐禅,半入法门。今者二百坐 禅,十人得法。尔后归宗转倍,而据法无几。斯何故耶? 亦可知矣。吾自化行道,可各随所安,吾欲从吾志也。” 即往天台,既达彼山,与光相见,即陈赏要。光曰:“大善 知识!忆吾早年山上摇手相唤不乎?”𫖮惊异焉,知通 梦之有在也。时以陈太建七年秋九月矣。又闻钟声 满谷,众咸怪异。光曰:“钟是召集有缘,尔得住也。”𫖮乃 卜居胜地,是光所住之北,佛垄山南螺溪之源。处既 闲敞,易得寻真。地平泉清,徘徊止宿。俄见三人,皂帻 绛衣,执疏请云:可于此行道。于是聿创草庵,树以松 果。数年之间,造展相从,复成衢会。光曰:“且随宜安堵。” 至国清时,三方总一,当有贵人为禅师立寺,堂宇满 山矣。时莫测其言也。𫖮后于寺北华顶峰独静头陀, 大风拔木,雷霆震吼,魑魅千群,一形百状,吐火声叫, 骇畏难陈。乃抑心安忍,湛然自失。又患身心烦痛,如 被火烧。又见亡没二亲,枕头膝上,陈苦求哀。𫖮又依 止法忍,不动如山,故使强软两缘所感便灭。忽致西 域神僧告曰:“制敌胜怨,乃可为勇。”文多不载。陈宣帝 下诏曰:“禅师佛法雄桀,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国之望 也。宜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蠲两户民,用供薪水。天 台山县名为乐安令陈郡袁子雄崇信正法,每夏常 讲《净名》,忽见三道宝阶从空而降,有数十梵僧乘阶 而下,入堂礼拜,手擎香炉,绕𫖮三匝,久之乃灭。雄及 大众同见,惊叹山喧,其行达灵感,皆如此也。永阳王 伯智出抚吴兴,与其眷属就山请戒,又建七夜方等 忏法。王昼则理治,夜便习观。𫖮谓门人智越:“吾欲劝 王更修福禳祸,可乎?”越对云:“府僚无旧,必应寒热。”𫖮 曰:“息世讥嫌,亦复为善。”俄而王因出猎,堕马将绝,时 乃悟意,躬自率众作观音忏法。不久王觉小醒,凭几 而坐,见梵僧一人,擎炉直进,问王所苦,王流汗无答, 乃绕王一匝,翕然痛止。仍躬著《愿文》曰:仰惟天台阇 棃,德侔安远,道迈光猷,遐迩倾心,振锡云聚。绍像法 之坠绪,以救昏蒙;显慧日之重光,用拯浇俗。加以游 浪法门,贯通禅苑,有为之结,已离无生之忍。见前弟 子,飘荡业风,沉沦爱水。虽餐法喜,弗祛蒙蔽之心;徒 仰禅悦,终怀散动之虑。日轮驰骛,羲和之辔不停;月 镜回斡,姮娥之景难驻。有离有会,叹息何言?爱法敬 法,潺湲无已。愿生生世世,“值天台阇梨,恒修供养,如 智积奉智胜如来,若药王觐雷音正觉,安养兜率,俱 荡一乘”云云。其为天王信敬,为此类也。于即化移海 岸,法政瓯闽,陈疑请道,日升山席。陈帝意欲面礼,将 伸谒敬,顾问群臣:“释门谁为名胜?”陈暄奏曰:“瓦官禅 师德迈风霜,禅镜渊海。昔在京邑,群贤所宗。今高步 天台,法云东蔼。愿陛下诏之还都,使道俗咸荷。”因降 玺书,重沓征入。𫖮以重法之务,不贱其身,乃辞之。后 为永阳苦谏,因又降敕,前后七使,并帝手疏。𫖮以道通惟人,王为法寄,遂入都焉。迎入太极殿之东堂,请 讲《智论》。有诏羊车童子引导于前,主书舍人翊从登 阶,礼法一如国师璀阇梨故事。陈主既降法筵,百僚 尽敬,希闻未闻奉法。承道因即下敕,立禅众于灵耀 寺。学徒又结,望众森然。频降敕于太极殿讲《仁王经》, 天子亲临。僧正慧暅、僧都慧旷,京师大德皆设巨难。 𫖮接问承对,盛启法门。暅执炉贺曰:“国十馀斋,身当 四讲,分文析义,谓得其归。今日出星收,见巧知陋矣。” 其为荣望,未可加之。然则江表法会,由来争竞不足。 及𫖮之御法即座,肃穆有馀,遂使千枝花绽,七夜恬 耀。举事验心,𫖮之力也。晚出住光耀,禅慧双弘,动郭 奔随,清音倾耳。陈主于广德殿下敕谢云:“今以佛法 仰委,亦愿示诸不逮。”于时检括僧尼,无贯者万计。朝 议云:“策经落第者,并合休道。”𫖮表谏曰:“调达诵《六万 象经》,不免地狱。盘特诵一行偈,获罗汉果。笃论道也, 岂关多诵。”陈主大悦,即停搜简。是则万人出家,由𫖮 一谏矣。末为灵耀褊隘,更求闲静,忽梦一人,翼从严 正,自称名云:“余冠达也,请住三桥。”𫖮曰:“冠达,梁武法 名。三桥岂非光宅耶?”乃移居之。其年四月,陈主幸寺, 修行大施。又讲《仁王》,帝于众中起拜殷勤。储后已下, 并崇戒范。故其《受法文》云:“仰惟化导无方,随机济物, 卫护国土,汲引天人,照烛光辉,托迹师友。比丘入梦, 符契之像久彰;和尚来仪,高座之德斯炳。”是以翘心 十地,渴仰四依,大小二乘,内外两教,尊师重道,由来 尚矣。伏希俯提,所谓世世结缘,遂其本愿,日日增长。 今奉请为菩萨戒师,传香在手,而脸下垂泪,斯亦德 动人主,屈幸从之。及金陵败覆,策杖荆湘,路次盆城, 梦老僧曰:“陶侃瑞像,敬屈护持。”于即往憩匡山,见远 图缋,验其灵也,宛如其梦。不久浔阳反叛,寺宇焚烧, 独在兹山,全无侵扰,信护像之力矣。末划迹云峰,终 焉其致。会大业在藩,任总淮海,承风佩德,钦注相仍。 欲遵一戒法,奉以为师。乃致书累请。𫖮初陈寡德,次 让名僧,后举同学。三辞不免,乃求四愿。其词曰:“一虽 好学禅,行不称法。年既西夕,远守绳床,抚臆循心,假 名而已。吹嘘在彼,恶闻过实。愿勿以禅法见期。二生 在边表,频经离乱,身暗庠序,口拙暄凉。方外虚元,久 非其分。域间撙节,无一可取。虽欲自慎,朴直忤人,愿 不责其规矩。三微欲传灯以报法恩。若身当戒范,应 重去就。去就若重,传灯则阙;去就;若轻,则来嫌诮。避 嫌安身,未若通法而命。愿许其为法,勿嫌轻动。四十 馀年,水石之间,因以成性。今王途既一,佛法再兴,谬 课庸虚,沐此恩化,内竭朽力,仰酬外护。若丘壑念起, 愿随心饮啄,以卒残年。”许此四心,乃赴优旨。晋王方 希净戒妙愿,唯谘故躬,制请戒文。𫖮即于内第躬传 戒香,授律仪法,法名总持。王顶受其指教。𫖮欲返故 林,王乃固请。𫖮曰:“先有明约,事无两违。”即拂衣而起。 王不敢重邀,合掌寻送,至于城门。顾曰:“国镇不轻,道 务致停,幸观佛化,弘护在怀。”王礼望目极,御泣而返。 便溯流上江,重寻匡岭,结徒行道,频感休征。百越边 僧,闻风至者,累迹相造。又上渚宫乡壤,以答生地恩 也。道俗延颈,老幼相携,戒场讲坐,众将及万。遂于当 阳县玉泉山立精舍,敕给寺额,名为“一音。”其地昔唯 荒崄,神兽蛇暴,创寺之后,快无忧患。是春亢旱,百姓 咸谓神怒,𫖮到泉源,帅众转经,便感云兴雨注,虚谣 自灭。总管宜阳公王积,到山礼拜,战汗不安,出曰:“积 屡经军阵,临危更勇,未尝怖惧,顿如今日。”其年晋王 又遣手疏请还,𫖮答书辞。后萧妃疾苦,医治无术,王 遣开府柳顾言等致书请命,愿救所疾。𫖮又率侣建 斋七日,行金光明忏。至第六夕,忽降异鸟,飞入斋坛, 宛转而死,须臾飞去。又闻豕吟之声,众并同瞩。𫖮曰: “此相现者,妃当愈矣。”鸟死复苏,表盖棺还,起豕,幽鸣 显示,斋福相乘。至于翼日,患果遂瘳。王大喜庆,时遇 入朝,旋归台岳,躬率禅门,更行前忏,仍立誓云:“若于 三宝有益者,当限此馀年;若其徒生,愿速从化。”不久 告众曰:“吾当卒此地矣。”所以每欲归山,今奉冥告,势 当将尽。死后安厝西南峰上,累石周尸,植松覆坎,仍 立白塔,使见者发心。又云:“商客寄金,医去留药。”吾虽 不敏,狂子可悲。仍口授《观心论》,随略疏成,不加点润。 命学士智越往石城寺洒扫,吾于彼佛前命终,施床 东壁,面向西方,称阿弥陀佛波若观音。又遣多然香 火,索三衣钵杖以近身。自馀道具分为二分,一奉弥 勒,一拟羯磨。又出所制《净名疏》,并犀角如意莲华香 炉,与晋王别。遗书七纸,文极该综,词彩风标,嘱以大 法。又索香汤漱口,说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观、四教、 四无量、六度等。又敕维那:“人命将终,闻钟磬声,增其 正念,唯长唯久,气尽为期。云何身冷,方复响磬?世间 哭泣著服,皆不应作,且各默然,吾将去矣。”言已,端坐 如定而卒于天台山大石像前,春秋六十有七,即开 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也。灭后,依于遗教而殓 焉。至仁寿末年已前,忽振锡披衣,犹如平昔。凡经七 现,重降山寺,一还佛垄,语弟子曰:“案行故业,各安隐耶?”举众皆见悲敬,言问,良久而隐。自𫖮。降灵龙像,育 神江汉,凭积善而托生,资德本而化世。身过七尺,目 佩异光,学统释门,行开僧位。往还山谷,不染俗尘。屡 感幽祥,殆非可测。初,帝在藩日,遣信入山迎之,因散 什物,标域寺院殿堂厨宇,以为图样。告弟子曰:“此非 小缘所能缔构,当有皇太子为吾造寺,可依此作,汝 等见之。”后果如言。往居临海,民以沪鱼为业,罾网相 连四百馀里,江沪溪梁六十馀所。觊恻隐贯心,彼此 相害,劝舍罪业,教化福缘,所得金帛,乃成山聚。即以 买斯海曲为放生之池。又遣沙门惠拔表闻于上,陈 宣下敕,严禁此池不得采捕。因为立碑,诏国子祭酒 徐孝克为文,树于海滨,词甚悲楚,览者不觉堕泪。时 还佛垄,如常习定。忽有黄雀满空,翱翔相庆,鸣呼山 寺,三日乃散。𫖮曰:“此乃鱼来报吾恩也。”至今贞观,犹 无敢犯。下敕禁之,犹同陈世。此慈济博大,仁惠难加。 又居山有蕈,触树皆垂,随采随出,供僧常调𫖮,若他 涉,蕈即不生。因斯以谈,诚道感矣。所著《法华疏》《止观 门》《修禅法》等各数十卷。又著《净名疏》至《佛道品》有三 十七卷,皆出口成章。侍人抄略,而自不畜一字。自馀 随事疏卷,不可殚言,皆幽指爽彻,摛思开天。炀帝奉 以周旋,重犹符命,及临大宝,便藏诸麟阁,所以声光 溢于宇宙,威相被于当今矣。而枯骸特立,端坐如生, 瘗以石门,闭以金钥,所有事由,一关别敕。每年讳日, 帝必废朝,预遣中使就山设供。尚书令杨素,性度虚 简,事必临信,乃陈其意云“何枯骨,特坐如生?”敕授以 户钥,令自寻视。既如前告,得信而归。𫖮东西垂范,化 通万里,所造大寺三十五所,手度僧众四千馀人,写 一切经一十五藏,金檀画像十万许躯,五十馀州道 俗受菩萨戒者不可称纪。传业学士三十二人,习禅 学士散流江汉,莫限其数。沙门灌顶侍奉多年,述其 景行,可二十馀纸。又终南山龙田寺沙门法琳,夙预 宗门,亲传戒法,以德音遽远,拱木俄森,为之行传,广 流于世。隋炀末岁,巡幸江都,梦感智者言及遗寄,帝 自制碑,文极宏丽,未及鑴勒,值乱便失。

昙崇

编辑

按《续高僧传》:“昙崇,姓孟氏,咸阳人。生知正见,幼解信 奉,七岁入道,博诵法言,勤注无绝。后循听讲肆,雄辩 无前。乃以慧灯欲全,本资摄念。圣果将克,必固定想, 遂从开禅师依止。逮于受戒,志愈清厉。遂学僧祇,十 有馀遍,依而讲解,听徒三百,京辅律要,此而为宗。后 弊于言说,更崇前观,额上鼻端,是所存想;山间树下, 为其居处。”既而光明内发,色想外除,形木若枯,心灰 犹死。偏精六行,冠达五门,开公处众,称为第一,遂得 同学齐敬,又号为无上士也。及师亡,遗嘱令摄后徒。 于时五众二百馀人,依崇习静,声驰陇塞,化满关河, 寻路追风,千里相属,填门盈室,坐诲门人。或初修不 净,或终学人空。念彼慈悲,弘斯正则。周武皇帝特所 钦承,乃下敕云:“崇禅师德行无玷,精悟独绝,所预学 徒,未闻有犯。当是导以德义,故则众绝形清。可为周 国三藏,并任陟岵寺主”,即从而教导,僧尼有序,声名 称焉。每为僧职,滞踪未许游涉,乃假以他缘,遂蒙放 免。末遭法沦荡,便从流俗,外顺王威,内持道素。又授 金紫光禄等官,并不依就。虽沉厄运,无废利人。大象 之初,皇隋肇命,法炬还照,即预百二十僧,敕住兴善。 寻复别敕,令宰寺任。重勤辞逊,又不受之。而道冠僧 群,王公戒范,昔以佛法颓毁,私愿早隆,谨造一寺,用 光末法。因以奏上,帝乃立九寺,以副崇愿,皆国家供 给,终于文世。高祖唐公,素禀行门,偏所归信,遂割宅 为寺,引众居之。敕以虚静所归,禅徒有誉,赐额可为 “清禅”,今之清明门内寺是也。隋氏晋王钦敬定林,降 威为寺,檀越前后送户七十有馀,水硙及碾上下六 具,永充基业,传利于今。天子昔所承名,今亲正业。开 皇之初,敕送绢一万四千疋、布五千端、绵一千屯、绫 二百疋、锦二十张,五色上米前后千石。皇“后又下令, 送钱五千贯、毡五十领,剃刀五十具。崇福感于今,愿 流于后,望建浮图一区,用酬国俸。”帝闻大悦,内送舍 利六粒,用同弘业。于时释教初开,图像全阙,崇兴此 塔,深会帝心,敕为追匠杜崇,令其缮绩,料钱三千馀 贯,计塼八十万口。帝以功业别费,恐有匮竭,又送身 所著衣及皇后所服者总一千三百对,以助随喜。开 皇十一年,晋王镇总扬越,为造露盘并诸庄饰,十四 年内方始成就,举高一十一级,竦耀太虚,京邑称最。 尔后䞋遗相接,众具繁委。王又造佛堂僧院,并送五 行调度,种植树木等事,并委僧众监检助成。崇既令 重,当朝往还,无拥宫阁之禁。门籍未安,须有所论,执 锡便进。时处大内,为述净业,文帝礼接,自称师儿;献 后延德,又称师女。及在于本寺,则敕令载驰,问以起 居,无晨不至。自所获外利,尽施伽蓝,缘身资蓄衣钵 而已。开皇十四年十月三十日,迁化寺房,春秋八十 矣。皇情哀惨,下敕葬焉。所须丧事,有司供给。皂白弟 子五千馀人,送于终南山至相寺之右,为建白塔,勒铭存今。初崇未终七日,寺内旛竿无故自折,门外汲 井忽尔便枯,众怪其由也。及至晦夜,崇遗告曰:“吾有 去处,今须付嘱。”即以衣资施于三宝。及至后夜,觉有 异相,就而观之,方知气绝。无疾而逝,形色如生。因以 奏闻,莫不怀恸。

慧越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越,岭南人。住罗浮山中,聚众业禅。有 闻南越性多汎爱,慈救苍生。栖顿幽阻,虎豹无扰。曾 有群兽来前,因为说法。虎遂以头枕膝,越便捋其须 面,情无所畏。众咸睹之,以为异伦也。化行五岭,声流 三楚。隋炀在藩,搜选英异。开皇末年,遣舍人王延寿 往召,追入晋府慧日道场。并隋王至京在所。通化末”, 还扬州,路中感疾而卒,停尸船上,有若生焉。夜见焰 光从足而出,入于顶上,还从顶出,而从足入,竟夕不 断。道俗殊叹未曾有也。王教归葬本山,以旌诚敬。

慧实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实,俗姓许氏,颍川人。少出家,志敦幽 尚,遍履名山。梁末,游步天台,综习禅业,入房闭户,出 即荡门,衣钵随身,唯留床席,实轻清之丈夫也。陈祚 伊始,负锡龙蟠,绝迹人世,五十馀年。贵尚头陀,恒居 宴默。自少及终,胁不亲物。虽形衰年积,而精节之志, 老而弥厉。以仁寿四年八月二十三日迁于蒋州履” 道寺之房。春秋九十有六。遗旨令尸陀北岭。后收窆 于山南,奉造三层塼塔,就而纪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