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第180卷

博物汇编 禽虫典 第一百七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八十卷
博物汇编 禽虫典 第一百八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

 第一百八十卷目录

 蛇部汇考一

  肥𧒭图

  长蛇图

  肥遗图

  䖺䗤图

  鸣蛇图

  化蛇图

  巴蛇图

  青蛇图

  螣蛇图

  两头蛇图

  虺图

  南亚墨利加州蛇图

  尔雅释鱼

  春秋纬文曜钩

  山海经南山经 西山经 北山经 东山经 中山经 海内南经 大荒南经

  海内西经 海内经

  石申星经螣蛇

  神异经率然

  博物志蝮蛇

  抱朴子登涉篇

  广志蝮蛇

  异苑蛇公

  述异记水虺

  酉阳杂俎蓝蛇 蚺蛇

  北户录蚺蛇牙 蛇头

  岭表录异记金蛇 蚺蛇 蚺蛇胆 双头蛇

  续博物志钩蛇 髯蛇

  录异记坂鼻蛇 鸡冠蛇 爆身蛇 黄颔蛇

  太平广记报冤蛇 毒蛇 取蚺蛇胆法 缘蛇 两头蛇

  寰宇记青葱蛇

  桂海虫鱼志蚺蛇

  续明道杂志两头蛇 白花蛇

  梦溪笔谈枳首蛇

  埤雅蛇 螣蛇 虺 蚺蛇

  尔雅翼蛇 蝮 枳首蛇 螣蛇 巴蛇

  辍耕录骨咄犀

  海槎馀录蚺蛇

禽虫典第一百八十卷

蛇部汇考一

编辑

释名

螣蛇:尔雅    《蝮》。尔雅

《虺》。尔雅     《镻》。尔雅

《蝁》。尔雅     肥𧒭。山海经 长蛇:山海经   《䖺,䗤》。山海经 《鸣蛇》。山海经   化蛇:山海经

白蛇:山海经   飞蛇:山海经

巴蛇:山海经   育蛇。山海经

蝡蛇:山海经   元蛇:山海经

《率然》。神异经   《蛇公》。异苑

蓝蛇。酉阳杂俎  蚺蛇:酉阳杂俎

红蛇:北户录   金蛇:岭表录异记

双头蛇:岭表录异记钩蛇:续博物志

坂鼻蛇。录异记  鸡冠蛇:录异记 《爆身蛇》。录异记  黄颔蛇。录异记

《报冤蛇》。太平广记 绿蛇:太平广记

青葱蛇。寰宇记  白花蛇:续明道杂志

枳首蛇。梦溪笔谈 乌蛇:尔雅翼

鳞、蛇本草纲目  银蛇:本草纲目

水蛇:本草纲目  公蛎蛇。本草纲目

蛇婆。本草纲目  赤楝:本草纲目

桑根:本草纲目  竹根蛇。本草纲目

青。请帮助识别此字。蛇。本草纲目 熇尾蛇。本草纲目 《菜花蛇》:本草纲目 《千岁蝮》。本草纲目

请帮助识别此字。听。本草纲目  《合木蛇》。本草纲目 斫木蛇。本草纲目 《望板归》:本草纲目

蚖蛇:本草纲目  《苟印》:本草纲目
考证

肥遗图

肥遗图

长蛇图

长蛇图

{{{2}}}

{{{2}}}

螣蛇图

螣蛇图

鸣蛇图

鸣蛇图

化蛇图

化蛇图

巴蛇图

巴蛇图

青蛇图

青蛇图

{{{2}}}

{{{2}}}

南亚墨利加州蛇图

南亚墨利加州蛇图

虺图

虺图

{{{2}}}

{{{2}}}

《尔雅》

编辑

《释鱼》

编辑

螣,螣蛇。

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淮南》云:“蟒蛇。”蛇似龙者也,名螣,一名螣蛇,能兴云雾而游其中也。蟒当为“莽。”按《淮南子览冥篇》说女娲云:“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动万物。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蚪援绝瑞,席萝图,黄云络前白螭,后奔蛇。”许慎云:“奔蛇,驰蛇”是也。或曰:淮南人呼此螣为蟒。螣义亦通。

《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

身广三寸。头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种蛇。名为蝮虺。博,广也。首,头也。擘,拇指也。此自一种毒蛇,名蝮虺,身广三寸,其头大如人拇指。按郭注《三苍》云:“擘,大指也。《苍颉篇》以为足大指皆得名擘。”故注云:“头大如人擘指,又名拇指。”孙炎云:“头如拇指”是也。按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孙炎曰:“江淮以南谓虺为蝮。广三寸,头如拇指,有牙,最毒。”郭曰:“此自一种蛇,人自名为蝮虺。今蛇细颈大头,色如艾绶文,文间有毛,似猪鬣,鼻上有针,大者长七八寸,一名反鼻,如虺类。”足以明此自一种蛇。如郭意,此蛇人自名蝮虺,非南北之异,蛇实是虫,以有鳞,故在《释鱼》,且鱼亦虫之属也。

镻蝁

蝮属大眼,最有毒,今淮南人呼“蝁子。”蛇也,蝮,虺之属,大眼,有毒。一名镻,又名蝁,淮南人呼“蝁子”者是也。

《春秋纬》

编辑

《文曜钩》

编辑

土胜水,故守宫食虿,蝍蛆搏蛇。

《山海经》

编辑

《南山经》

编辑

《猿翼》之山多蝮虫,多怪蛇。不可以上 非山,其下多蝮虫。

禺槁之山,多大蛇。

《西山经》

编辑

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 莫居。有蛇焉,名曰《肥𧒭》,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郭曰:“汤时此蛇见于阳山,下复有肥遗蛇,疑是同名 。” 任臣按:胡文焕《图》作“蜰遗” ,音废。《骈雅》:“肥遗、肥𧒭,皆毒蛇也 。” 又按“成汤元祀,肥𧒭见于阳山,后有七年之旱。” 《述异记》曰:“肥𧒭,西华山中有也,见则大旱。” 吴淑《蛇赋》“或号肥遗。” 《旌忠庙碑》:“驱伯强兮逐肥𧒭。” 宋濂文:“蜰𧒭一出,潜鱼尽怖。” 《图赞》云:“肥𧒭为物,与灾合契,鼓翼阳” 山,以表亢厉。桑林既祷。倏忽潜逝。今华山有肥𧒭穴,土人谓之老君脐。明末时大旱。曾一见云。

泰冒之山多白蛇。

《騩山》,其下多积蛇。

“诸次之山,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北山经》

编辑

大咸之山,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郭曰:“说者云,长百寻。今蝮蛇色似艾绶文,文间有毛,如猪鬐,此其类也。常山亦有长蛇,与此形不同。”

任臣按:《豫章记》,永嘉末有大蛇,长千馀丈,亦此类。《图赞》曰:“长蛇百寻,厥鬣如彘,飞群走类,靡不吞噬,极物之恶,尽毒之厉” ,又吴淑《蛇赋》云“毛若彘豪” ,本此也。

浑夕之山,嚣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 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郭曰:“《管子》曰:‘涸水之精名曰蟡。一头而两身,其状如蛇,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鱼鳖 ’。”任臣按:《搜神记》曰:“涸小水精生蚳。蚳者,一头而两身,其状若蛇。”即《管子》之所记也 。又《五音集韵》云:请帮助识别此字。𧒭,神蛇,二身同首,六足四羽,见则不雨。是合两肥𧒭为一矣。疑误。《图》《赞》曰:“窫窳诸怀,是则害人。”请帮助识别此字。之为状,羊鳞,黑文。肥遗之蛇,一头两身。王世贞诗“狸力见距山,浑夕出肥遗。”盖指此也。

洹山,其下多怪蛇。

彭毗之山,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 之蛇。

神囷之山,其下有白蛇。

《𬭚于母逢》之山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 邑大旱。

《东山经》

编辑

独山,《末涂》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其中多“䖺䗤, 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郭曰:“条、容二音 。” 任臣按:《骈雅》曰:“蜛蝫䖺䗤,睩听啮人。皆毒虫也。” 杨慎《奇字韵》云:“䖺䗤色如,黄蛇有羽。” 景纯《江赋》云:“䖺䗤拂翼而掣耀。” 《图赞》曰:“䖺䗤蛇状,振翼洒光,凭波腾逝,出入江湘。见则岁旱,是惟火祥。”

“耿山”多大蛇。

“碧山”多大蛇。

《跂踵》之山,无草木,有大蛇。

《中山经》

编辑

《鲜山》,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 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任臣按:张衡《南都赋》,其水虫则有蠳龟、鸣蛇,吴淑《蛇赋》“音如磬声” ,即此也。《图赞》曰:“鸣化二蛇,同类异状,拂翼俱游,腾波飘浪,见则并灾,或淫或亢。”

《阳山》,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 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 大水。

任臣按:《广雅》曰:“中央有蛇焉,人面豺身,鸟翼蛇行,其名曰化蛇。”

崌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

今永昌郡有钩蛇,长数丈,尾岐,在水中,钩取岸上人牛马啖之,又呼“马绊蛇。”

风雨之山,《宣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蛇。 “《帝囷》之山,《帝囷》之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多鸣蛇。” 柴桑之山,多白蛇飞蛇。

即螣蛇乘雾而飞者

荣余之山多怪蛇。

《海内南经》

编辑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郭曰:“今南方蚺蛇吞鹿,鹿已烂,自绞于树,腹中,骨皆穿鳞甲间出,此其类也。” 《楚辞》曰:“有蛇吞象,厥大何如?” 说者云:“蛇长千寻 。” 任臣按《函史物性志》,“巴蛇长千寻,备青黄赤黑色,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庾仲雍《江记》曰:“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 《文心雕龙注》:“巴丘山,一名巴蛇冢。” 是其地也。《一统志》巴蛇蒙,在岳州府城南。《长沙风土记》云:“巴蛇吞象,空见于图书;鹏鸟似鸮,但闻于词赋。《图赞》曰:象实巨兽,有蛇吞之。越出其骨,三年为期。厥大何如?屈生是疑。” 罗良愿曰:“说巴陵者,以为巴蛇之死,其骨若陵。又有象骨山,以为象暴骨之所。今倭国有兽如牛,名山鼠,彼有大蛇,亦吞此兽,皮坚不可斫,盖巴蛇类也。” 《闻奇录》曰:“番阳有书生经山中,见气高丈馀,如烟。乡人言此冈子蛇吞象也。遂集众振噪。已而蛇退入谷中。经宿,乡人各持缶瓮往,见一象尚立而肥,骨已化为水。咸针破取水,云过海置此舟中,能辟去蛟龙。” 又《南裔志·蚺蛇赞》:“蚺维大蛇,既洪且长。采色駮映,其文锦章。食象贪鹿,腴成养疮。实飨嘉宾,是豆是觞。” 审此,则吞兽者不独巴蛇也。

其为蛇青黄赤。一曰“黑蛇青蛇”,在犀牛西。

《大荒南经》

编辑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

《海内西经》

编辑

《开明》南,有蝮蛇。

《海内经》

编辑

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食木。

言不食禽兽也

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元蛇。

==
《石申星经》
==

螣蛇

编辑

螣蛇二十二星,在室北,枕河,主水,虫暗,国安。移南,大 旱,移北,大水,《客》守,水灾。头入室一度,去北辰五十度 也。

《神异经》

编辑

率然

编辑

西方山中有蛇,头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触之者,中 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名曰率然。 会稽常山最多此蛇。故《孙子兵法》曰:“将之三军,势如 率然”也。

《博物志》

编辑

蝮蛇

编辑

蝮蛇秋月毒盛,无所蜥螫,啮草木以泄其气,草木即 死。人樵采,设为草木所伤刺者,亦杀人。毒治于蝮啮, 谓之“蛇迹”也。

《抱朴子》

编辑

《登涉篇》

编辑

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乡》,呼之即吉。

《广志》

编辑

蝮蛇

编辑

蝮蛇与土色相乱,长三四尺,其中人以牙栎之,截断 皮出血,则身尽肿,九窍出血而死。

《异苑》

编辑

蛇公

编辑

海曲有物名“蛇公”,形如覆莲,花正白。

《述异记》

编辑

水虺

编辑

《水虺》五百年,化为蛟。

《酉阳杂俎》

编辑

蓝蛇

编辑

蓝蛇首有大毒,尾能解毒,出梧州陈家洞。南人以首 合毒药,谓之“蓝药”,药人立死。取尾为腊,反解毒药。

蚺蛇

编辑

《蚺蛇》长十丈,常吞鹿,消尽乃绕树出骨。养创时,肪腴 甚美,或以妇人衣投之,则蟠而不起。其胆上旬近头, 中旬在心,下旬近尾。

《北户录》

编辑

蚺蛇牙

编辑

蚺蛇,大者长十馀丈,围可七八尺,多在树上,候麞鹿 过者,吸而吞之。至鹿消,即缠大树上,出其头角,乃不 复动。人伺之,以竹签签煞之,取其胆也。故《南裔异物 志》曰:“蚺蛇,牙长六七寸,土人尤重之,云辟不祥利。远 行卖一枚,直牛数头。”

蛇类

编辑

公路至雷州,对岸,倚舟候风势,见群小儿簇二巨蛇, 各长丈馀,一如孔雀尾,毛色金翠夺目,一如真红色, 鲜明若血。又有十馀头白蛇,前后相次,若导从俱入 一榕藤窍内,竟不复去。故知蛇有草、木、水、土四种,其 类不可穷也。又归化县有两头蛇,《南越志》云:“无毒,夷 人饵之。”兼《名苑》云:“两头蛇,一名越王约发。俗占见之” 不祥。然《论衡》引楚相孙叔敖事者,何也?

《岭表录异记》

编辑

金蛇

编辑

南土有金蛇,亦名“钖蛇”,又名“地鱓”,出黔中,桂州亦有, 即不及黔南者。其蛇麤如大指,长一尺许,鳞甲上有 金银,解毒之功不下,吉利也。

蚺蛇

编辑

蚺蛇,大者五六丈,围四五尺,其次者亦不下三四丈, 围亦称是。身有斑文,如故《锦缬》。俚人云:“春夏多于山 林中等鹿过致林树间,阁其首,伺鹿坏,头角坠地,鹿 身方咽入腹”,如此复极羸弱。及其鹿消壮俊悦怿勇 健于未食鹿者。或云一年则食一鹿。

蚺蛇胆

编辑

蚺蛇胆,普安州有养蛇户,每年五月五日,即担蚺蛇 入府,祗候取胆。余曾亲见。皆于大笼中,藉以软草,盘 屈其上。两人舁一条在地上,即以十数拐子从头翻 其身,旋以拐子按之,不得转侧,即于腹上约其尺寸, 用利刃决之,肝胆突出,即割下其胆,皆如鸭子大,曝 干,以备上贡。却合内肝,以线合其疮口,却收入笼。或 云“舁归放川泽”,

双头蛇

编辑

两头蛇,岭外多有此类。时有见者。如小指大,长尺许, 腹下鳞红,背错锦文,一头有口眼,一头似有口眼,两 头俱能进退,亦谬也。昔孙叔敖见之为不祥,乃杀而 埋之,虑后人见之,必受其祸,而南人见之以为常,其 祸安在?

《续博物志》

编辑

钩蛇

编辑

先提山有钩蛇,长七八丈,尾末有岐蛇,在山涧水中, 以尾钩岸上人牛食之。水旁瘴气特恶,气中有物,不 见其形。其作有声,中木则折,中人则害,名曰“鬼弹。”郡有罪人徙之,禁防不过十日死也。

髯蛇

编辑

九真山多大蛇,名曰“髯蛇。”长十丈,围七八尺,吞鹿角, 骨钻皮出。夷以大竹签杀而食之。杨氏《南裔异物志》 曰:“髯惟大蛇,既洪且长。采色駮荦,其文锦章。食犬吞 鹿,腴成养创。宾享嘉燕,是豆是觞。”

《录异记》

编辑

坂鼻蛇

编辑

剑利门有蛇,长三尺,其大如瓮,小者亦如柱焉。兔头 蛇身,项下白色,欲害人也,出自山上,轮转而下,以噬 行旅,必穴其腋而饮血焉。其名曰“坂鼻。”每于穴中藏 微,出其鼻而鸣,声若牛呴,闻数里,地为之震嶪焉。民 有冬烧田者,或烧杀之,但多脂耳。

鸡冠蛇

编辑

《鸡冠》蛇,头如雄鸡,有冠,身长尺馀,围可数寸,中人必 死。会稽山下有之。

爆身蛇

编辑

《爆身蛇》,长一、二尺,形如灰色,闻人行声,林中飞出,状 若枯枝,横来击人,中者皆死。

黄颔蛇

编辑

黄颔蛇,长一二尺,色如黄金,居石缝中,欲雨之时,作 牛吼声,中人亦死,四明山有之。

《太平广记》

编辑

报冤蛇

编辑

岭南有“报冤蛇”,人触之即三五里随身即至。若打杀 一蛇,则百蛇相集,将蜈蚣自防,乃免。

毒蛇

编辑

岭南五溪、黔中皆有毒蛇,乌而反鼻,蟠于草中,其牙 倒勾,去人数步直来,疾如箭激,螫人立死。中手即断 手,中足即断足,不然则全身肿烂,百无一活,谓蝮蛇 也。有黄喉蛇,好在舍上,无毒不害人。唯善食毒蛇,食 饱,垂头直下,滴沫地坟起,变为沙虱,中人为疾。额上 有大玉字,众蛇之长,常食蝮蛇。

取蚺蛇胆法

编辑

泉建州进蚺蛇胆,五月五日取。时胆两柱相去五六 尺,击蛇头尾,以杖于腹下来去扣之,胆即聚。以刀刲 取,药封放之,不死。复更取,看肋下有痕即放。

绿蛇

编辑

顾渚山赪石洞,有绿蛇,长可三尺馀,大类小指,好栖 树杪。视之若鞶带,缠于柯叶间,无螯毒,见人则空中 飞。

两头蛇

编辑

韶州多两头蛇,为蚁封以避水。“蚁封”者,蚁子聚土为 台也。苍梧亦多两头蛇,长不过一二尺,或云蚯蚓所 化。

《寰宇记》

编辑

青葱蛇

编辑

滇池黄津江有大蛇名“青葱”,好食人。

《桂海虫鱼志》

编辑

蚺蛇

编辑

蚺蛇,大者如柱,长称之。其胆入药。南人腊其皮,刮去 鳞,以鞔鼓。蛇常出逐鹿食,寨兵善捕之。数辈满头插 花,趋赴蛇,蛇喜花,必驻视。渐近,竞附其首,大呼“红娘 子”,蛇头益挽不动,壮士大刀断其首,众悉奔散远伺 之。有顷,蛇省觉,奋迅腾掷,傍小木尽拔,力竭乃毙。数 十人舁之一村,饱其肉。

《续明道杂志》

编辑

两头蛇

编辑

黄州有小蛇,首尾相类,因谓两头蛇。余视之,其尾端 盖类首而非也。土人言:“此蛇老蚯蚓所化,无甚大者, 其大不过如大蚓,行不类蛇,宛转甚钝。”又谓之“山蚓。”

白花蛇

编辑

黄州盖楚东北之鄙,与蕲、鄂、江沔、光寿一大薮泽也。 其虫多蛇,号白花者治风。本出蕲州,甚贵。其出黄州 者,虽死两目有光,治疾有验,土人能捕之,岁贡王府。 黄人言,此蛇不采,贪蟠草中,遇物自至者而食之,其 治疾亦不尽如《本草》所载。余尝病疥癣,食三蛇而无 验。

《梦溪笔谈》

编辑

枳首蛇

编辑

“宣州宁国县多枳首蛇,其长盈尺,黑鳞白章。两首文 彩同,但一首逆鳞耳。”人家庭槛间动有数十同穴,略 如蚯蚓。

《埤雅》

编辑

鱼属连行,蛇属纾行。《诗》曰“委蛇”,盖取诸此。《左传》曰:“退 食自公委蛇。”委蛇,谓从者也。衡而委蛇必折,故序以 言“正直。”《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中德也。其行委蛇,是以 其德在刚柔之中。《太史》曰:“大直若屈,道固委蛇。”有是 哉!此之谓也。旧说蛇盘常向壬地,壬,北方也。《周官》曰: “龟蛇为旐。”先儒以为龟蛇象其捍难避害龟甲者也而蛇击前则尾应,击后则首应,自腰击之,则首尾俱 应,有兵之象。故龟蛇合体,谓之元武。《易》曰:“一阴一阳 之谓道。”而元朔者,道之所在,阴阳之理具焉。故物有 元,龟、𫄸蛇脏,有左肾右。命方有朔,有北器,有准、有绳。 其为卦也,名之曰习坎。习犹重也。旧说牛以鼻听,蛇 以眼听。语曰:“蛇聋虎齆”,其以此乎?《庄子》曰:“蛇怜风,风 怜目,目怜心。”其言盖展转轻妙。《述异记》曰:“凡珠有龙 珠,龙所吐也;蛇珠,蛇所吐也。”《语》曰:“蛇珠千枚,不如一 玫瑰。”言蛇珠贱也。《变化序》曰:“鹄之为猿,蛇之为鳖。一 曰:麋鹿易蹄,蛇类易皮,鳖类易壳。”《稽圣赋》曰:“蛇晓方 药,鸩善禁咒。”盖鸩能禁咒,大石使起,取蛇食之。其禁 石时,举翅行前却,如道士禹步,则石起也。按:十二时 子辰为龙,已为蛇,已六阳具,不为龙而为蛇者,龙至 此而亢故也,宜为蛇而已。故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 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螣蛇

编辑

螣蛇,龙类也,雄鸣于上风,雌鸣于下风而风化,能兴 云雾而游其中。《慎子》曰:“螣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 除,与蚯蚓同,失其所乘故也。螣蛇能腾,虫之自胜者 也。《荀子》曰:“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言梧鼠之 技虽多,不如螣蛇结于一也。《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 实意法螣蛇实意”,言致一也。螣蛇一名神蛇,亦曰灵 蛇。《墨子》曰:“灵龟近灼,神蛇近暴。”《传》曰:“‘灵蛇弃鳞,神龙 解角’。以言至人达士,超世拔俗,委蜕万物之上。”《抱朴 子》曰:“兔不牝牡,螣蛇不交,不可谓贞。”今孔雀以影相 接而孕,又雌见雄舞而有子,皆物性自然也。《阴阳自 然变化论》曰:“螣蛇听而有孕,白鹭视而有胎。”

虺状似蛇而小。铭曰:“为虺弗推,为蛇奈何?”以此故也。 《正月》之诗曰:“哀今之人,胡为虺蜴。”虺一名蝮。旧说蝮 蛇怒时,毒在头尾,螫手则断手,螫足则断足,蛇之尤 毒烈者也。一曰:蝮与虺异。虺如土色,所在有之。蝮蛇 鼻反,其上有针锦文,众蛇之中,此独胎产,生辄坼疈 母腹亦有与地同色者。段氏云:“凡禽兽必藏形匿影”, 同于物类,是以蛇色逐地。茅兔必赤,鹰色随木。《字说》 曰:“蛇螫人也,而亦逃人也,是为有它。蝮触之则复,其 害人也,人亦复焉。”旧云:鸩食此类。鸩似鹰而紫黑,喙 长七八寸,作铜色,食蛇,蛇入口即烂。屎溺著石,石亦 为之烂。

蚺蛇

编辑

蚺蛇,大蛇可食。尾圆无鳞,身有斑文,如故暗。锦缬难 死,似鼍行地,常俯其首。南人云:“俗取其胆以充药材”, 即以线合其疮纵之。后遇捕者,辄自见金疮,以明无 胆,亦其知也。一云:“蚺蛇之胆,取而还生。”

《尔雅翼》

编辑

蛇字,古但作它耳。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 居惠它,故相问无它乎。今之字旁加虫而变其音。又 蛇行纡曲,《考工记》以为纡行之属,故退食委蛇,亦用 蛇字。草居常饥,每得食稍饱,辄复蜕壳,冬辄含土入 蛰,及春出蛰则吐之。其圆重如锡石,谓之蛇黄。虽复 草居,人家时有之,故谚云:一亩之地,三蛇九鼠也。今 猫能禁之。又人家畜鹅者,蛇亦不至。闻捕蛇者云:“蛇 稍大者则易禁”,以其耳目开利,习于禁架也。小者瞢, 然则往往难禁,其种类至多,惟乌蛇性善,不噬物,而 白花蛇有毒,生于蕲州。今蛇死目皆闭,惟蕲州者目 开。若生舒、蕲两界间者,则一开一闭。此理之不可晓 者,故人以此为验云。蜦,蛇属,黑色,潜于神渊,能兴风 雨。《淮南子》曰:“牺牛粹毛,宜于庙牲,其于以致雨,不若 黑蜧。”

蝮,蛇之最毒者,短形,反鼻锦文,亦有与地同色者,著 足断足,著手断手,不尔合身糜溃。又善伺人,闻人咳 喘步骤,辄不胜其毒,捷取巧噬,肆其害。七八月毒盛 时,啮木以泄其气,木即枯。又吐口中涎沫于草木上, 著人身瘇成疮,卒难治疗,名曰“蛇漠疮。”众蛇之中,此 独胎产。《淮南子》曰:“蝮蛇不可为足,虎豹不可使缘木。” 蝮在母胎时,其毒气发作,母腹裂乃生。又一种状如 蝮而短,有四脚,能跳来啮人,名为“千岁蝮。”

枳首蛇

编辑

中央有枳首蛇。枳首者,岐头,盖两头也,大如指,一头 无目无口,然两头俱能行,一名越王蛇,亦名越王弩 弦。旧云见之令人不利,然孙叔敖杀而埋之,亦无他, 此未可信也。予所见,夏月雨后有蛇如蚯蚓大,但身 有鳞,蜿蜒而行,其尾如首,不纤杀,亦号两头蛇,则不 足为异明矣。《天问》曰:“中央共牧,后何怒?”王逸以为牧, 草名也。中之州有岐首之蛇,争食牧草之实,自相龁 啮。韩非亦称虫有螝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 也。螝非螝蛹之螝,乃古“虺”字,盖谓此蛇耳。然《尔雅》以 为中央之异气,今东南多有者,盖彼四方皆极荒远,

此比之为中尔。又今此蛇皆以“越王”为名,则不独在
考证
中央也。

螣蛇

编辑

“螣蛇,龙类,有鳞无足,能兴云雾而游其中,其行千里, 因风而化。”《淮南子》曰:“蛟龙伏寝于渊,而卵剖于陵。螣 蛇雄鸣于上风,雌鸣于下风,而化成形,精之至也。”甘 戊曰:“螣蛇游于雾露,乘于风雨而行,非千里不止。然 则暮托宿䲡鳣之穴,所以然者何也?用心不一也。”二 说不同,盖《淮南子》说其风化之时,则其感至精。《甘戊》 言其乘游之时,则用心不一,各有所主。今卜筮者得 螣蛇,辄以为疑滞不决,盖亦足以见螣蛇之趣操云。 又《淮南子》称上古圣人,服驾应龙,骖青虬,前白螭,后 奔蛇,说者以为奔蛇即螣螣龙,皆瑞应之物,乃知前 古盖尝为用矣。郭氏所注《淮南》云:“螣蛇者蟒”,盖奔字 之误。亦有时以蜕,故仲长统诗云:“飞鸟遗迹,蝉蜕亡 壳;螣蛇弃鳞,神龙丧角。”是也。

巴蛇

编辑

巴者,食象之蛇,其字象蜿蜒之形,其长千寻,青黄赤 黑。《海内南经》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 无心腹之疾。”言取所出象骨而佩服之。今常蛇啖一 蛙,辄疈塞宛转,寻即脱裂,而巴乃独吞象,逮三岁,始 出其骨。巨细之不同盖如此。其出骨当亦自鳞甲中, 不须复蜕也。《天问》曰:“灵蛇吞象,厥大何如?”古称尧使 羿断修蛇于洞庭,许叔重以为修蛇,大蛇吞象之类。 洞庭,南方泽名,近巴陵。说巴陵者以为巴蛇之死,其 骨为陵。此地至今往往多大蛇,岂其种裔耶?按:今岳 阳郡狱之侧,巍然而高,草木翳郁者,人指以为巴蛇 积骨之处。城外尝有巴蛇庙,已而废。又有象骨山,以 为象暴骨之所。其旁有湖曰象湖。

《辍耕录》

编辑

骨咄犀

编辑

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 故曰蛊毒犀。《唐书》有古都国,必其地所产,今人讹为 骨咄耳。

《海槎馀录》

编辑

蚺蛇

编辑

蚺蛇产于山中,其皮中州市为缦,乐器之用。其胆为 外科治疮瘇之珍药,然亦肝内小者为佳。此地兼产 山马,其状如鹿,特大而能作声,尾更板阔,与鹿稍异。 蚺蛇尝捕吞之,从后脚而入,虽角实大,二倍于鹿,毒 气呵及,即时解脱。初吞时亦不能转动,略向水次伸 舒,消尽无馀矣。途人卒然相值,虽持木棍,亦将无施 “解事者执指大蛇皮木在手,一挥即止。”可见物贵得 其制,不在操利器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