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三百八十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百八十卷目录
开封府部汇考十一
开封府古迹考上
职方典第三百八十卷
开封府部汇考十一
编辑开封府古迹考上 府志
编辑本府
汴故城 ,春秋时郑庄公筑,以开拓封域为名,在今郡城西十五里。赵德麟云:“今开封府城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即汴州城。” 唐建中五年,节度使李勉重筑,初号曰阙城,亦曰里城,是也。周世宗显德二年,诏别筑新城,周回四十八里二百二十三步,号曰外城,曰新城,曰罗城,韩通、王朴所经度。宋艺祖初,大其城址,曲而宛如蚓诎焉。耆老相传,赵中令鸠工奏图,初取方直,四面皆有门,坊市经纬,其间,井井绳列。艺祖览而怒,自取笔涂之,命以幅纸作大圈,纡曲纵斜,旁注云:“依此修筑故城,即当时遗迹也。” 时人罔测,多病其不宜于美观。熙宁时,神宗屡欲改作,卒不敢更,第增陴而已。及政和间,蔡京擅国,亟奏广其规,以便宫室苑囿之奉,命宦侍董其役,凡周旋数十里,一撤而方之如矩,墉堞楼橹,虽甚藻饰,而荡然无曩时之坚朴矣。靖康之变,敌人下令植炮四隅,随方而击之,城既引直,一炮所望,一壁皆不可立,竟以此失守。艺祖沉机远睹,至是始验。
梁王城 在府城西北二里,即梁惠王之故城。康王城 ,在府城北,宋高宗为康王时筑。仓王城 ,在府城北,古苍颉所筑。
小黄城 在府城北。汉置县,属陈留郡,北齐废。新里城 ,在府城西南。隋置县,后省入陈留。青城 ,在南门外。宋之斋宫也。城殿皆以青布为之,政和间始易以砖,故名。
汴故宫 在府城内正北,本宋之大内,金人广之。明洪武十一年,即其故址建周王府,今改贡院。元杨奂《记》:“己亥春三月,按部至于汴,汴长吏宴于废宫之长生殿。惧后世无以考,为纂其大概云:皇城南外门曰南薰。” 南薰之北,新城门曰丰宜桥,曰龙津桥,北曰丹凤门。而其门三:丹凤北曰州桥,桥少北曰文武楼,遵御路而北,横街也。东曰“太庙” ,西曰“郊社” ,正北曰承天门,而其门五:双阙前引。东曰登闻检院,西曰登闻鼓院。检院之东曰左掖门,门之南曰待漏院,鼓院之西曰右掖门,门之南曰都堂,承天之北曰大庆门,而日精门左升平门居其东,月华门右升平门居其西,止殿曰大庆殿,东庑曰嘉福楼,西庑曰嘉“瑞楼。” 大庆之后曰德仪殿。德仪之东曰左昇龙门,西曰右昇龙门。正门曰“隆德” ,有萧墙,有丹墀,有隆德殿。隆德之左曰东上阁门,右曰西上阁门,皆南向。东西二楼,钟鼓之所在。鼓在东,钟在西。隆德之次曰仁安门。仁安殿东则内侍局,内侍之东曰近侍局,近侍之东曰严祇门,宫中则曰撒合门,少南曰东楼,即授除楼也。西曰西楼,仁安之次曰纯和殿,正寝也。纯和西曰雪香亭,雪香北,后妃位也,有楼。楼西曰琼香亭,亭西曰凉位,有楼。楼北少西曰玉清殿,纯和之次曰宁福殿,宁福之后曰苑门,由苑门而北曰仁智殿,有二大石,左曰“敷锡神运万岁峰” ,右曰“玉京独秀太平岩。” 殿曰山庄,庄之西南曰翠微阁。苑门东曰仙韶院,院北曰涌翠峰,峰之峒曰大涤。涌翠东连长生殿,殿东曰涌金殿,涌金之东曰蓬莱殿,长生西曰浮玉殿,浮玉之西曰瀛洲殿,长生之南曰阅武殿,阅武南曰内藏库。由严祇门东曰尚食局,尚食东曰宣徽院,北曰御药院,药院北曰右藏库。右藏之东曰左藏,宣徽东曰点检司,点检北曰秘书监,秘书北曰学士院,学士之北曰谏院,谏院之北曰武器署,点检之南曰仪鸾局,仪鸾之南曰尚辇局,宣徽之南曰拱卫司,拱卫之南曰尚衣局,尚衣南曰繁禧门,繁禧南曰安泰门,安泰西与左昇龙门直。东则寿圣宫,两宫太后位,本明俊殿试进士之所。宫北曰徽音院,徽音之北曰燕寿殿。燕寿殿垣后少西曰震肃卫司,东曰中卫尉司。仪鸾之东曰小东华门,更漏在焉。中卫尉司东曰祇肃门,祇肃门少南曰将军司。《徽音》寿圣之东曰大后苑。苑
之殿曰“庆春” ,庆春与燕寿并,小东华与正东华对。东华门内正北尚厩局,尚厩局北曰临武殿。左掖门正北尚食局,局南曰宫苑司,宫苑司西北曰尚酝局、汤药局、侍仪司,少西曰符宝局、器物局,西则撒合门、嘉瑞楼。西曰三庙。正殿曰“德昌” ,东曰文昭殿,西曰光兴殿,并南向。德昌之后,宣宗庙也。宫西门曰“西华” ,与东华直。其北门曰“安贞” ,二大石。外凡花石台榭池亭之细,并不录。观其制度简素,比土阶茅茨则过矣。视汉之所谓千门万户、珠璧华丽之饰,则无有也。然后之人因其制度而损益之,以求其称,斯可矣。龙德宫 在府城内西北隅,本宋徽宗懿亲宅,潜邸,及即位广之。中有壶春堂、撷芳园。
延福宫 在府城安远门内,宋徽宗建。按《明一统志》:“规制精巧,莫与为比。二宫皆毁于金兵。” 太乙宫 有三:一在府城东苏村,一在府城西八角镇,一即五岳观旧址。
景灵宫 ,有二,在府城端礼街之东西。宋奉艺祖以下御容于内。
九成宫 。宋崇宁初,方士魏津律请备百物之象,铸九鼎。四年三月,九鼎成。诏于中太乙宫南为殿奉之,名曰“九成。”
玉清昭应宫 ,宋大中祥符初建,天圣中,毁于火。
上清储祥宫 宋太宗至道元年上清宫成。庆历三年火,其后复修,以宫之所在为子孙之祥,因赐名“上清储祥宫” ,命苏轼撰碑文以纪其事。升平楼 在府城。宋时大内需云殿东,旧名“紫云” ,乃宫中观宴之所。明道初,改今名。
望京楼 即府西门楼,旧无名,后以唐令狐绹《登楼》诗有“望京” 字,因名。令狐诗:“夷门一镇五经秋,未得朝天未免愁。因此上楼望京国” ,更名楼作望京楼。
遇仙楼 在府城南薰门内。金时有狂僧李菩萨者,尝就杨广道、赵君瑞两家宿。一日大寒,杨与之酒,若愧无以报者。晨起持酒碗出,闻其噀酒声,入曰:“花开矣。” 已而牡丹果开两花。时正大四年十月也。人异其事,因以名楼。
明月楼 在府城内州桥东。明洪武十五年,因其废址为税课司。
宝津楼 在府城郑门外,琼花苑内。
“状元楼 ” 在府城新桥东北。
丰乐楼 在府城内,宋徽宗建,旧名樊楼。宋刘子翚诗:“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按:《明一统志》:“樊楼,汴都酒楼也。旧在城内景明坊。”
会仙楼 在府城雷家桥北。
得胜楼 在府城得胜桥侧。
和乐楼 在府城,旧名“庄楼。”
庆丰楼 在府城西北隅。
莲花楼 在府城西郑门外。宋时士大夫于此饯别。
《玉川楼 》在府城内土巿子街。
清风楼 在府城西南
宴宾楼 在府城西金明池之右。
鼓楼 在府治西南。台高三丈,上建层楼,下置瓮门,通东西行路。其初建失考,明嘉靖六年修,历久倾圮殆尽。
皇清康熙二十八年,巡抚阎兴邦修。
钟楼 在鼓楼西,规制与鼓楼同。
岳台坊 按《宋史》,京师岳台坊,地曰浚仪,近古侯景之所,《洛诰》称“东土” 是也。唐开元十二年,遣使天下候影,南距林邑,北距横野,中得浚仪之岳台,应南北弦,居地之中。周都于汴,树圭置箭,测岳台晷漏,为中数。宋因之。皇祐三年,诏周琮候岳台晷景,冬至晷景常数一丈二尺八寸五分,夏至晷景常数一尺五寸七分,推衍步算,命曰《岳台晷景新书》。今其地失考。
信陵馆 在府城信陵君延士处。元雷琯诗:“闲过信陵馆,有怀信陵君。君去日已远,谁怜抱关人。轻携一壶酒,往酬公子坟。坟久渐已平,其木几为薪。泉扉锁长夜,千载不复晨。昔为贤俊游,今为狐兔邻。豪贵竟安在?念之心如焚。有生会归尽,但恐后无闻。此意不可必,且醉梁园春。” 同文馆 在府城大梁门外。宋时建,以待高丽使臣。
班荆馆 在府城封丘门外。宋时建,以待番使。柳林馆 在府城东北南神冈。宋时都人游宴之所,后沦于水。
造字台 在府城北,世传仓颉造字之所。唐岑参诗:“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 空阶有鸟迹,犹
似造书时
灵台 在府城南二十里。战国魏侯罃所筑,一名“梁惠王台。”
吹台 在府城东南三里许。按《九域志》,即繁台也。本师旷吹台,汉梁孝王增筑之,又名平台,上有三贤祠,祀李白、杜甫、高适。天宝中,三人聚于梁、宋,共饮吹台之上,后人慕其高风,因祀之。今又增李崆峒。何大复为五贤祠。按《明一统志》,有梁园,在府城东南,一名梁苑,汉梁孝王游赏之所,内有平台,本古列仙吹台,汉梁孝王武增筑之。刘宋谢惠连于此赋雪,又名“雪台。”
沙兀台 在府城东南郑店保台,上有“郑安平庙。”
迎秋台 在府城西堌子门外。后唐庄宗筑。宋都人九日于此登高。
宴台 在府城东北十里。宋时,耕籍田于东郊,祀先农毕,享胙宴百官于此。
拜郊台 在府城南十里。其东又有东拜郊台,并宋时筑。按《明一统志》:又有南郊坛,在府城南薰门外。其侧又有南青城,即宋祭天之斋宫。北郊坛在府城封丘门外。其北又有北青城,即宋祭地之斋宫。
百花台 在府城西堌子门外。宋徽宗筑奉天台 ,在布政司治后。明太祖初幸汴时筑,为燔柴之所。
大梁亭 在府城大梁门外之西。
信陵亭 在府城内相国寺前。魏公子无忌胜游之地。
新亭 在府城内,唐汴州刺史令狐楚建。按《明一统志》,“刘禹锡有记。”
流杯亭 在府城内西北隅。唐李商隐诗:“身属军中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偷寻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
驻跸亭 在布政司圆堂后。明洪武初,车驾幸汴,诏建行宫。比去,留大旗,以镇中原,后因为亭。宋明堂 在府城内,宋政和七年建,范仲淹有《赋》。
“资善堂 ” 宋仁宗肄业所也,在府城元符观南,后徙御厨北。
继圣堂 在府治东。宋太宗习射之所。后宰相因真宗临幸,请以“继圣” 名其堂。
拱奎堂 在府治内。宋钱藻尹开封时建。清虚堂 在府城东南。宋王巩建,苏轼有记。三圣堂 在府城大梁门百步许。即宋都亭西驿旧址。
三槐堂 在府城仁和门外。宋王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其后祐子旦果为相,遂扁其堂曰三槐,世号为三槐。王氏云:南衙 ,宋包孝肃公听政处,即旧开封府是也。隋堤 在府城东六里,一名蓼堤,高六丈,广四丈。梁孝王徙都睢阳,乃筑此堤,东至宋三百馀里。隋炀帝复修筑之,改名隋堤。
艮岳 在府城东北隅。宋徽宗采方士刘混康言,“京城东北形势增高,当有多男之祥。”政和七年,遂命户部侍郎孟揆于上清宝箓宫之东筑山,象馀杭之凤凰山,曰万岁山。山周十馀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分界亭,分东西二岭,直接南山之东有萼绿华堂,有书馆、八仙馆、紫石岩、栖真磴、览秀轩、龙吟堂。山之南则寿山,两峰并峙,有雁池。亭,北直绛霄楼。山之西有药寮,有西庄,有巢云亭,有白龙沜、濯龙峡、蟠秀、练光、跨云亭、罗汉岩。又西有万松岭,岭畔有倚翠楼,上下设两阁,阁下有平地,凿大方沼,沼中作两洲,东为芦渚,亭曰“浮阳”,西为梅渚,亭曰“雪浪。”西流为凤池,东出为雁池,中分二馆:东曰“流碧”,西曰环山。有阁曰“巢凤”,堂曰“三秀。”东池后有挥雪亭。复由磴道上至介亭,亭左复有亭,曰“极目”,曰“萧森。”右复有亭,曰“丽云。”半山北俯景龙江,引江之上流注山涧。西行为漱琼轩。又行石间,为炼丹、凝真观、圜山亭。下视江际,见高阳酒肆及清澌阁。北岸有胜筠庵、临云台、萧闲馆、飞岑亭。支流别为山庄,为回溪。又于南山之外为小山,横亘二里,曰芙蓉城,穷极巧妙。而景龙江外,则诸馆舍尤精。其北又因瑶华宫大,取其地作大池,名曰“曲江。”池中有堂曰“蓬壶”,东尽封丘门而止。其西则自天波门桥引水直西殆半里,江乃折南,又折北。折南者过阊阖门,为复道,通茂德帝姬宅。折北者西五里属之龙德宫。宣和四年,徽宗自为《艮岳记》,以为山在国之艮,故名艮岳。蔡絛谓初名凤凰山,后神降。其诗有“艮岳排空霄”,故改名艮岳。宣和六年,诏以金芝产于艮岳
之万寿峰,又改名寿岳。蔡絛谓南山成,又改名寿岳。岳之正门名曰阳华,故亦号阳华宫。后靖康中以兵废。
百冈 ,在府城东三十里,有土堆百馀。
牟驼冈 在府城西北十五里。宋时牧马之地。霍赤冈 ,在府城东北二十里。辽主耶律德光灭晋,尝屯兵于此。
芳林园 在府城西北堌子门内。宋太宗居晋邸时,太祖赐其地为园,及即位,因号潜龙园,内有池沼。淳化三年,帝幸其地,谓近臣曰:“昔尹京日,无事,尝饮池上,今池边之树已成乔木矣。” 乃登水心亭习射中的者。上亲酌酒,满举大白,诏群臣尽欢。后广其地,号奉真园。仁宗天圣七年,改名芳林。
玉津园 在府城南薰门外,内有圆池、方池。宋太祖、太宗数幸于此。宋刘敞诗:“垂杨冉冉笼清籞,细草茸茸覆露沙。长闭园门人不入,禁渠流出雨残花。”
同乐园 在府城堌子门内,宋徽宗置。
琼林苑 在府城西郑门外,俗名为“西青城。” 宋时建苑,为宴进士之所,与金明池南北相对。苑东南隅,政和间,创筑华觜冈,高数丈,上建层楼。宜春苑 在府城有二,一在堌子门外,号“西御园。” 一在丽景门外,号“东御园。”
迎春苑 在府城丽景门外东北。宋初宴进士之所,每岁迎春于此,后改为“富国仓。”
牧苑 在府城陈桥东北,宋牧马之所。元赵孟𫖯诗:“一片中原地,纷纷几战争。至今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沙海 在府城西北十二里。《战国策》:齐欲发卒取周九鼎,颜率说曰:“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于沙海之上,为日久矣。” 盖谓此也。隋文帝疏凿旧迹,引汴水习舟师。平陈后,立碑其侧,记功。蓬池 在府城东北。春秋时宋之蓬泽也。后因为池。唐元宗改为福源,地禁渔樵。尉氏县亦有蓬池。
金明池 创自周世宗,在琼林北。宋太平兴国复凿之,引金水河注其中,故名。神宗马有白玉逍遥,盖赭白也。常幸金明池,归乘之。司马光诗:“日华骀荡金明春,波光净绿生鱼鳞。烟深草青游人少,道路苦无车马尘。”
凝碧池 在府城东南繁台之侧。唐为牧泽。宋真宗时凿为池。
“老君洞 ” ,在艮岳西北,徽宗供奉道像之所。“桃花洞 ” ,在扬州门内西北,上清宫侧。
陈桥 在府城北四十里,即宋太祖为众拥立处。有系马古槐,大十馀围,枝干虬曲,奇异可观。礼宾院 旧名“番译院” ,在金梁桥南,汴河南岸。宋真宗景德三年,改名为“礼宾院。”
夷门 即大梁城东门。魏有隐士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夷门监者。唐王维诗:“七国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安上门 ,宋新城之西南门也。神宗熙宁七年,监门郑侠上《流民图》。
“上源驿 ” ,朱温邀李克用置酒驿中,以兵攻之,克用缒尉氏门还军中。今地失考。
都亭驿 周显德中馆南唐行人孙晟于此。朱仙镇 在府西南,即宋高宗《十二金牌召回岳忠武》处也。明李梦阳诗:“水店回冈抱,春湍滚白沙。战场犹傍柳,遗庙只栖鸦。万古关河泪,孤村日暮笳。向来戎马志,心苦为中华。” 其二:“宋墓莽岑寂,岳宫今在斯。霜风留桧柏,微雨见旌旗。百战回戈地,中原沉陆时。土人严伏腊” ,偏护向南枝。
晋丘 在祥符县界,一名清丘,又名元池。按:《明一统志》:“昔简狄浴于晋丘之水,有元鸟遗卵,吞之,遂生契。”
各州县
空桑城 ,陈留县南十五里。《世记》云:“伊尹生于空桑。” 《郡志》:伊尹母既孕,梦神告曰:“臼若出水,即东走。” 明日臼果水东走十馀里,顾其邑大浸,遂化为空桑。有莘氏女采桑过之,因得取儿于空桑中,即此。按《明一统志》又云:生于伊水之上。陈留故城 在陈留县北二十里,相传内有汉光武行宫 。按:《明一统志》相传内旧有汉武帝元狩元年所建行宫。
斗城 ,在陈留县南二十五里。《左传》“子产葬伯。”
有于此
平丘城 ,在陈留县北四十五里。《春秋》晋会诸侯于平丘城,即此。《风俗传》为卫灵公邑。
老丘城 ,在陈留县北四十五里。《左传》“郑罕达败宋师于老丘” ,即此。
牛首亭 在陈留县。《左传》“桓十四年,宋人与诸侯伐郑,取牛首” ,即此。
张城 在陈留县东六十里。汉高为子房筑。其地高阜,有土洞深邃,傍有桃花,名桃花洞。下仓城 ,在陈留县西南小城堡又名小城,周世宗伐南唐时所筑,以贮军饷。
莘野 在陈留西郊。故《志》“在城内有莘野坊,即伊尹潜耕乐道处也。”
逍遥宫 在陈留县南六里,隋大业二年建。饮马池 在陈留县西七里,明洪武初,太祖幸汴,驻跸于此。
雍丘城 即今杞县城
肥阳城 在杞县东北二十里。《城冢纪》云:“禹治洪水,筑此城” ,即今所云西肥是也。
高阳城 ,在杞县西南二十五里。“颛顼高阳氏佐少昊有功,封此。”
圉城 在杞县南五十里。《春秋》晋韩起如楚逆女,旋过郑,郑伯劳诸圉,即此。按:《明一统志》,汉置县,属淮阳国。
外黄城 在杞县东北六十里。《左传》“惠公败宋师于黄” ,即此。汉置县,属陈留郡。
祺城 ,在杞县西北二十里。旧有禹祠。汉光武迎其神于雍丘,作祠以祭曹植。城雍丘,复迁其神于祺城。谓之“祺” 者,士人祈祥于此也。
妇姑城 ,在杞县东北郑村。戴延之《西征记》云:“梁之东百里有妇人,孀居,养姑孝谨,乡人义之,为筑此城。”
张柔城 柔镇雍丘,城被水所圮,乃于城外二里筑新城,创置廨宇,继复修故城,号“南杞” ,即今治也。
鸣雁亭 ,《春秋成十六年》:“卫侯伐郑,至于鸣雁。” 杜注:“在雍丘县西北,今谓之白雁云。”
玉帐 ,在杞县东北三十三里。世传汉高祖经此,上有庙。
令狐城 ,在杞县西三里。世传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筑城以绝粮援,后因目之。
吕禄台 即今预备仓。按《汉书》:“吕禄与郦寄友善,或曾游杞。”
安乐亭 在杞县南圉镇堡,世传汉梁孝王建。孟庄 ,在杞县西二十里。按宋《北辕录》云:“过范郎庙,其地名孟庄,有孟姜女庙。”
康王坡 ,在杞县北二十五里。世传宋高宗为康王时经游之地。
上仓城 ,在通许县西八里。周世宗所筑,以贮江浙馈饷,遗址尚存。
炼城 在通许县东南三十里。相传高欢所筑。郦生故里 ,在通许县东北高阳冈。《史记》“家贫落魄,为里监门吏” ,即此。
潘楼 在通许县南十里。宋太师潘美之别墅。《𬸚𬸦冈 》,在县东南四十里。昔传有彩凤集于上。
汉王城 ,在太康县西北五里。《汉书》“高帝追项王至阳夏” ,即此。
扶乐城 ,在太康县西北三十五里。汉于此置郡。
小扶城 ,在太康县三十里。旧置县。
五子台 ,在太康县西高陵乡,《书》所谓“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 是也。
霸王台 在太康县西北五里,世传为项羽将台。明郭显忠诗:“项王驻马有高台,此日登临野色开。赤帝符成炎运起,乌江兵散楚歌哀。几家烟火依寒垒,一代雄图付古堆。过眼兴亡那可论,未央宫殿久尘埃。”
南北拒台 俱在太康县南二十里,相去里许,即楚汉相拒处。
向城 ,在尉氏县西南五十里。《左传》“诸侯伐郑,会于北林,师于向” ,即此。
菟氏城 ,在尉氏县西北四十里。《左传》“郑伯劳楚屈生於菟城” ,即此。
平陆城 ,在尉氏,汉高后封楚元王子礼为侯国,光武时废。
康阴城 ,在尉氏东南四十里,与鸡鸣城相对。三亭 在尉氏,秦王稽与范雎约待我三亭之南,即此。
鸡鸣城 ,在尉氏县西南五十里。郦道元《水经》云:“魏惠王元年,韩懿侯伐魏于晶泽陂,北对鸡”
鸣城是也
故锺城 ,在尉氏县西北康墙堡。《述征纪》云:“锺城,魏太傅锺繇故里也。”
蔡陂城 在尉氏县西南百堽堡。隋开皇十六年,分长葛、许昌、鄢陵三县置蔡陂城,大业三年废。
古亭城 在尉氏县东南大齐堡。唐武德四年,安抚使任瓌于古亭城置康阴县,贞观元年废。宛陵城 ,在尉氏县南隗村堡,即古山氏城。尉缭子台 ,在尉氏县治东北尉缭故宅内,战国尉缭子所筑,因以为名。
啸台 在尉氏县治东。晋阮籍长啸处。
蔡家庄 在尉氏县南三十五里。汉蔡邕宅并其先世之墓皆在此。
阮村 在尉氏县北,阮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贫” ,即此。
桑野 在洧川县西北。《穆天子传》:“庚午,天子饮于洧上,乃遣祭父如圃田。辛未,天子北还,钓于渐泽,食鱼于桑野。” 即此。
鸿台宫 在洧川县西一里。《战国策》张仪说韩王曰:“秦下甲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大王之有也。” 即此。按鸿台在洧川城外,去桑林不二里。
烛城 在洧川县,“郑烛之武” 故邑。
新汲城 ,《春秋》成十七年,“公会诸侯伐郑,自戏章至于曲洧。” 汉神爵三年置县。
阴坂 《左传》襄九年,晋伐郑,济于阴坂。杜注曰:“阴坂,洧津也。” 匡城 ,在洧川县。《左传》,“卫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 杜预云:“洧水经匡城南” ,即此。
洧盘 在洧川城。《离骚》云:“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于洧盘。” 即此。
大隧涧 在洧川县南十里。《北征记》曰:“苑陵县东南有大隧涧,郑庄公所掘者。今在大隧山下。” 瓦屋 ,在洧川县。《春秋》隐公八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即此。
司马懿故垒 ,在洧川县南十里。旧有司马堡,今废。见有司马铺。
鄢城 在今鄢县西南四十里。《左传》“晋楚相遇于鄢陵,吕锜射中楚王目” ,即此。
陶城 ,汉封陶舍为开封侯国,疑即此。《水经注》云“潩水西南流迳陶城” ,是也。
燕王台 ,魏文帝封燕王宇为鄢陵王,筑台于城中,故名。
朱濞城 在县南。《史记》:“濞以卒起丰,入汉,击项羽,及燕王臧荼,封鄢陵侯,筑此城。”
太丘城 ,在县外一百步。下有漆井。
凤凰坡 ,在鄢陵县张桥南。世传“黄霸治颍川时,凤凰亦曾集此。”
彭祖亭 在鄢陵县北东堡彭祖冈之上。固城 ,在扶沟县西南尹村堡。《通典》云:“周围有水,其势甚固,汉时所筑。”
扶台 在扶沟县治后。宋程颢知扶沟时所筑,一名“化民台。”
桐丘 在扶沟县西二十里。《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次于桐丘” ,即其地。
扶亭 后汉建武元年,封朱鲔为侯国。
帛乡白亭 相传楚封太子建之子白公胜于此。
汉井 在扶沟县庙头冈。
曲遇聚 在中牟县。汉高帝与秦将杨熊战曲遇东,大破之,即此。
官渡城 ,在中牟县北五里。汉末,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口,即此。
层台 在城北,魏任城王所筑。池中有铁锥,长六尺,入地三尺,头西南指,不可动。每月朔自正,人以为晋氏中兴之祥云。
《圃田泽 》诗“东有甫草。” 即此。
“愁台 ” ,后唐庄宗闻乱,至万胜镇,登台问野人曰:“此何名也?” 曰:“愁台。” 庄宗闻之,惨然不乐,即回军洛阳。
白沙 后唐同光三年十二月,畋于白沙。今为白沙镇。
户牖乡 在阳武县东北二十里,即汉陈孺子宰肉地。
张大夫寨 ,在阳武县西北二十里。汉丞相张苍故里,一名文侯乡。
《博浪沙 》“张良为韩报仇,令沧海君击秦始皇,中其副车” ,即此。
棣城 在县北五十里。《左传》“楚伐陈,诸侯会于棣城以救之” ,即此。
卷城 在原武县西北。晋楚之战,晋军败,舟中之指可掬,楚庄祀河而还。《史记》“秦客卿胡伤攻魏卷,取之。” 皆此地。按《明一统志》,汉置县,属河南郡。
安城 在原武县东南安城里。周时所筑。战国秦拔魏安城,即此。
玲珑塔 在原武县善护寺东,宋徽宗时建。蒙城 ,秦庄襄元年,蒙骜击取成皋、荥阳,置三州郡。此即骜所筑矣。
扈亭 ,《左传》文七年,晋赵盾与诸侯盟于扈。《竹书》:“晋出公二十二年,河绝于扈。” 皆是处也。青陵台 ,在封丘县东北。宋康王欲夺其舍人韩凭妻,筑台望之。凭妻作诗曰:“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遂缢死。唐李商隐诗:“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莫讶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
封父亭 在封丘县治安坊西北。夏后氏之世,封父为诸侯,建亭于此。
黄池 在封丘南十里。《春秋》“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即此。
《翟母碑 》汉高祖与项羽战败,为翟母免难之处。
南燕城 ,即春秋时长丘,《左传》“宋败狄于长丘,获长狄。” 即斯地矣。
袁绍屯兵处 ,在封丘北,去城三里。
周太祖营 ,在封丘县西北一里。五代时,郭威屯兵于此。
平丘 ,在封丘县东四十里。《春秋》“甲戌,同盟于平丘” ,即其地。
虫牢 在封丘县北。《春秋》:“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虫牢” ,是也。廪延 在延津县北。《左传》:“郑共叔段初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收贰以为己邑” ,即其地也。韩宫 在延津县,韩王相建。
冰井 在延津县西北十里,世传韩襄王藏冰之处。
饮马滩 在延津县南一里。宋康王以亲王子为质于金,逃归汴,神锡泥马乘之,饮马于此,东南行五里,马即滩化。今名“马滩铺。”
延州 旧治今在阳武东北二十五里,今置州,后废为镇。
蔡邕断碑 。在延津县。邕尝为酸枣令刘熊隶《去思碑》,其碑文字多残缺。唐王建诗:“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消磨绝妙词。不向图中经旧见,无人识是蔡邕碑。”
灵昌津 ,石勒破刘曜,途出于此,以河冰泮为神灵之助,故名。
仪城 在兰阳县西北二十里,仪封人请见孔子处。今县北有仪封乡。
东昏城 在兰阳县东北二十五里,即兰阳县故城。秦始皇东游至此,昏雾四塞,不能进,故名。韩陵城 ,在兰阳县东北五里,宋养马圈子原有城池,俗呼为韩陵圈子,内有韩陵。
《秦台 》在兰阳县“东昏故城,旧多植柳,秦皇东游至此,昏雾四塞,筑台以厌之。”
黄风洞 ,在兰阳县白云山下,一名“张良洞。” 相传张良从赤松子游,辟谷于此。
旧仪封城 在仪封县东北十七里。金始筑以置县。明洪武中,圯于河。
请见亭 在仪封城西一里许。亭内丰碑,大书“《论语》仪封人请见” 一章。
郑故城 ,在新郑县北,城垣及门址迹尚存。旧有门,曰时,曰剸,曰纯。《春秋传》云“楚子伐郑,入自纯门,至于逵道” 是也。
圣井 在仪封县。仪封人请见亭西,皆自生琉璃,不假甃造,光耀自然。又名“琉璃井” ,以夫子曾饮此水云。
轩辕丘 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此。
东里 在新郑县东二十里。《论语》“东里子产” ,即此。
志古堂 在新郑县治中,宋刘伯寿建。
华城 秦昭王三十三年,白起攻魏,拔华阳,即此。
宛陵城 汉县,在县东北三十里。《春秋》“棐林” ,即此。隋大业年省。
函陵 《左传僖三年》:“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 ,在新郑北十三里。
颍阴故城 ,在陈州西南平乡。高帝封灌婴于此。
临蔡城 ,在陈州东北三十里。汉光武与王莽。
相距筑城临蔡河,故名。
新平城 ,在陈州城东北。汉置县,属淮阳国。揲蓍坛 ,在陈州城外,伏羲揲蓍之所,内有蓍草堂。
八卦台 ,在陈州北一里。昔伏羲于蔡水得神龟,因画八卦于此,坛后有“画卦台。”
神农井 ,《史记小司马注》云:“淮阳有神农井厄台 ,在陈州城外西南隅,为孔子绝粮处。” 明嘉靖巡按御史赵继本改曰弦歌台。按:《明一统志》又名桑落。
焦夷 在陈州东明化乡。周襄王十五年,楚伐陈,取焦夷,即此。
陵阳台 在陈州。《家语》:“孔子自卫之陈,陈侯起陵阳之台。” 即此。
东门池 在陈州东门内。池水清洁不耗,不生鱼草,水中有故台址,《诗》所云“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者是也。
宛丘 ,在陈州南三里,高二丈,《诗》所云“宛丘之上” 是也。
固陵 在陈州西北三十里。《史记》“项羽南走固陵” ,即此。
卧治阁 在陈州治西,汉淮阳太守汲黯所建。弩台 ,汉陈王敬曾孙宠善弩射。黄巾贼起,宠有强弩数十张出军都亭人素闻王善射,不敢反叛,故百姓归之。
西园 在陈州西,宋张咏守郡时建。中有阁,曰泠风,堂曰清思,亭曰流杯,香阴环翠,又筑台曰望湖,尝有诗云:“昨夜凭高向西望,满川烟树雨濛濛。” 晏殊以故相守此,于隙地有莎丛生,殊爱护之,为作《庭莎记》。
读书台 在陈州西北隅柳湖中。宋苏辙为陈州教授时读书筑之。
子由亭 在陈州北柳湖中,宋苏子由读书之所。
瓦关 ,在陈州南孝义乡。春秋时,陈侯与顿子国相邻,立此为界。
水关 在陈州平信乡。楚项王立,以备秦兵。邓城 ,在商水县西北,魏邓艾入蜀,屯兵于此。互乡 ,在商水县东南,即《论语》“难与言地” 也。章华台 ,在商水县西北二里。初,楚灵王筑章华台于华容城,及襄王为秦将白起所迫,北保于陈,更筑此台。
丛台 ,在商水县北二十里。楚襄王因筑章华台,并筑此台,以像华容之地。
扶苏城 ,在县南十二里。陈涉起兵,自称“公子扶苏” ,从人望也,故有此城。隋越王侗于此置扶苏县,唐武德时废。
驻跸树 在商水县东南,东岳庙侧有银杏一株。明太祖幸汴时,驻跸其下,其后树益茂,迥异众木,县人因名为“驻跸树” 云。
女娲城 在西华县西北十里,遗址与二柳城相近。按《外记》“女娲都于中皇之山” ,此或其经行处也。
夏亭城 ,在西华县西三十里。《春秋》陈大夫夏御叔封邑也。
辰亭 《春秋》宣十一年,“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 ,即此。
长平故城 ,在县东,为长平乡。
长平城 ,在西华县东北十八里。汉置县,属汝南郡。晋属梁国。北齐入西华。
南北柳城 ,一在西华县南三十里,一在县西北十里,二城相峙,中皆沃壤。邓艾伐吴于此营田,时柳舒为陂长,故名。
箕子台 在西华县学宫后,莫能考其由来。凉马台 在西华县北柳城之西,陈灵公筑。一云“魏邓艾筑。”
丁兰宅 在《西华县》东北三十里,兰河内人流寓于此。
南顿城 在项城县忠顺乡,春秋时顿子国也,迫于陈,后徙之南,故曰南顿。汉光武父刘钦为南顿令,即此。
光武台 “在项城县西北四十里,汉光武幸南顿时筑。”
丘头 宣王兵次丘头,王凌面缚水次,即此。秦丘 ,苻坚将兵南征,驻于此,在县西南四十七里。先是童谣曰:“坚不过项。” 后果败。
大邸阁 在项城县北南顿城内。魏延熙间,都督毋丘俭讨司马师不克,死节于此。
“沈国子城 ” 在沈丘县东南三十里,遗址尚存,今属颍州。
鲖阳城 ,在沈丘县东南三十里。按《舆地志》,沈
子国西有古鲖阳郡。后汉光武封戚里阴庆为鲖阳侯,即此。
繁城 在许州南四十里。内旧有魏受禅台及文帝庙,今俱废,独《受禅碑》及《上尊号碑》尚存。许田 ,一名鲁城,《春秋》鲁隐公八年,“郑伯请以太山之祊易许田而祀周公” ,即此。
灌台 在许州南。汉颍阴侯灌婴故宅,今名“思故台。”
刚城 秦昭王五十二年,拜燕人蔡泽为相,封刚城君,即此。
“德星亭 ”在许州西湖上,汉荀淑故宅,陈寔尝诣子弟咸在,太史奏“德星聚”,后人因建亭焉。唐胡曾诗:“古贤高尚不争名,行止由来动杳冥。今日浪为千里客,看花惭上德星亭。”
让王台 ,在州西南三十里。献帝既禅位,封山阳公,百官送于此,故名。
听水亭 在许州西湖上,宋苏轼卜宅其南。梅花堂 在许州治北。宋苏轼建,轼尝为《咏梅花诗》。
关公宅 在许州治东南。相传曹操拜羽偏将军,今即其地建庙奉祀。前抚院阎兴邦于此建“问安亭。”
曲水园 在许州北,有修竹二十馀亩,潩水贯其中以入西湖,最为佳胜。宋文彦博为守时居此。宋贾昌朝诗:“画船载酒及芳辰,丞相园林潩水滨。虎节麟符抛不得,却将清景付闲人。” 高阳里 在许州城内,荀淑居此。以八龙而名,取高阳氏才子八人之义。按《明一统志》:旧名西亳。
豢龙城 ,在临颍县北十五里。相传商孔甲时,豢龙氏畜龙于此。
高宗城 在临颍县东北。相传商高宗筑。临颍故城 ,在临颍县西北十五里,汉时所筑。颍阴县城,又名“故厢城。”
狼渊 在临颍县。《左传》“楚子师于狼渊以伐郑” ,即此。
皋鼬 在临颍。《春秋》定四年,“盟于皋鼬” ,即其地。尚书台 ,在临颍县东南四十里。汉马融迁许令,尝读书其上,因名。唐高宗于此阅兵,更名讲武台。
郑庄公城 ,在襄城县北四十五里。《春秋》“楚伐郑,郑庄公出师境上,与楚相距,筑此。”
不羹城 在襄城县东尧城堡,《左传》“楚子城不羹” ,即此。
望嵩楼 在襄城城中,唐刘禹锡建。按《明一统志》:唐时建。刘禹锡《送廖彦谋》诗:“九陌逢君又别离,行云别鹤本无期。望嵩楼上忽相见,看过花开花落时。”
龙城 ,魏明帝时龙见摩陂中,帝观之,改“摩陂” 为“龙池。”
召陵城 在郾城县东三十五里。《春秋》“齐桓公伐楚,屈完来盟于召陵” ,即其地也。汉置召陵县,唐时废。
胡国城 ,《春秋》胡子国,在郾城县界。
邓襄城 ,在县东南三十里。《春秋》“桓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 ,即此。
安陵城 ,在郾城县东南七十里。光武封来歙为侯国,以征羌有功,复立《征羌城》。
道州城 ,在郾城县西南五里。唐武德四年,置道州,贞观中废。
裴城 ,在郾城县西五十里。唐裴晋公伐蔡,驻师于此,因名。
㶏亭 在郾城县东一里许㶏水之阳。昔裴度征吴元济时筑之,以为游息之所。今废而故址尚存。
岸门 在长葛县西北十八里。《括地志》:“秦孝公与晋战于岸门” ,即此。
锺繇台 在长葛县治前。三国魏锺繇所筑。陈寔故里 ,在长葛县西四十里张史堡。长厢城 ,东魏武定五年,清河王岳率众围西魏将王思政于颍川,因筑此城。初以车厢为楼,故名。
古城 ,《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大夫百里奉许叔,居许西偏,又使公孙获居许东偏。” 今有东西两城,在县东北五里,各相去一里。
小韩城 ,在禹州西北三十里。战国韩哀侯所筑。
康城 ,在禹州西北三十里。韩哀侯自大韩城徙居于此。
钧台 在禹州北门外,《史》“夏启即钧台以享诸侯” ,即此。
凤凰台 在禹州治西南。汉黄霸守颍川时筑,时凤凰数集颍池,台盖诸邑有之,此为最著。张良洞 ,在禹州东门外一里颍水之滨,一名存真洞。顺治十六年,巡道沈荃葺治,建亭其上。“颍亭 ” 在禹州西关,唐阳翟令陈宽建,宋范镇重修。
上棘城 在禹州。《左传》襄十八年,“楚师代郑,城上棘” ,即此。
雍氏城 在州东北。《左传》“楚𫇭子率锐师侵雍梁” ,即此。
黄台 在州东北四里。东魏天平中,于此置黄台县,隋废。
许由《巢父台 》,在州东十五里颍水上,二台相去一里。
博文楼 《在禹州治》西南。
古密城 ,密县东七十里。汉卓茂令于此,光武所谓“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 者也。
卧龙台 在密县西方山堡,相传黄帝与广成子问道处。
白松 在密县东五里,世传黄帝葬三女处,冢上生松一株,三干。干色如粉,肤理莹泽,真奇章也。
滴水棚 在密县东五里天仙庙白松前。棚两席许,厚二尺馀,皆碎石黏聚,水从罅中下滴,渗液不断,味特甘美。
管国城 ,在郑州北二里,武王封管叔于此。祭伯城 ,在郑州城东北一十五里,周公第五子所封地。
莘城 在《郑州》东。郑桓公寄孥于虢,有十邑,莘其一焉。
古邲城 ,在郑州城东六里,《左传》“晋荀林父帅师与楚子战于邲” ,即此地也。
“《八卦》御风台 ” 在郑州圃田泽,相传周列御寇所筑。
夕阳楼 在郑州治西。唐李商隐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归鸿何处去,不知身世自悠悠。” 按《明一统志》在荥阳县,唐时建。
“候月台 ” 在州治后,石刻三字尚存。
安民亭 在郑州,即宋长安石工“安民不忍刻《元祐党人碑》” 者。宋皇祐五年建,今废。
京城 ,在荥阳县东南二十里。郑庄公封弟叔段于此,《左传》所谓“京城太叔” 是也。
宅阳城 在荥阳县东南。《史》“魏会赵攻秦,不利于宅阳” ,即此。
大、小索城 大索城在荥阳县西五十里,小索城在大索城东北,即六国时二索也。汉韩信收兵与汉王会,复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即此。按《明一统志》,汉荥阳城,周苛死节处,亦此也。
广武城 ,在荥阳县三十里,即楚、汉相距处。阮籍《登观古战地》曰:“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项羽台 ,在荥阳县东五十里,京水经其下,俗呼霸王台。
敖仓 ,在荥阳县东北五十里。秦初筑于敖山上,郦生劝汉高帝“据敖仓之粟” ,是也。
古槐 在荥阳县东三十里,盘根错节,形极奇怪。汉高帝曾于此休息系马,因又名系马槐。按《明一统志》在荥阳县东七里。金赵秉文诗:“荥阳县东千古槐,人言曾见汉朝来。不知几觉南柯梦,直到如今唤不回。”
嚣城 在荥泽西南七里。《史记》“殷仲丁迁都于嚣” ,即此。
践土台 在荥泽县北十五里。晋文公败楚于城濮,遂至衡雍,建王宫于践土,即此。
圣水池 ,在荥阳县西二仙祠内,祷雨辄应。太公台 ,在河阴县东霸王城内。项羽筑为台,置太公,欲烹之,今犹有高垄。
《画乌亭 》汉显宗东巡泰山,至荥泽,有飞乌翔集,因命虎贲王吉射之。乌上下其声,吉曰:“乌哑哑。” 引弓射之,洞左腋。“陛下寿万岁,臣为二千石。” 既而射乌,中之。至今荥泽亭堡皆画之。
秦王寨 ,在河阴县西街头堡,唐秦王世民屯兵处。
东虢城 在氾水县东十里,即今上街镇也。武王十三年,大建公侯于天下,仲封于故夏之墟,是为西虢。叔封于此,所谓“东虢” 也。
虎牢 《穆天子传》曰:“天子射猎鸟兽于郑圃,有虎在林。七萃之士高奔戎禽虎而献之,天子命为柙,畜之东虞,是曰虎牢矣。” 《春秋》襄二年,“晋成公与诸侯会于戚,遂成虎牢以逼郑,郑求成也。”
成皋城 ,在氾水县西大伾山上。《史》称“楚围汉王于荥阳,纪信请诳楚王处。”
玉门 在氾水县之北,今名“玉门古渡” ,即汉高祖困成皋,独与滕公共车北渡,宿小修武传舍处。
旋门 在氾水县之西,即今崤关之南峡口也。古战场 在氾水县东广武山之原。西自成皋,东至官渡。楚汉兵争于此。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指此。
封台 《府志》无。按《明一统志》在府城南薰门外,亦明太祖车驾幸汴时筑,以为祭神之所。武强城 ,《府志》无。按《明一统志》,在郑州城东三十一里,曹参击项羽攻武强,即此。
繁昌城 《府志》无。按《明一统志》,在临颍县西北。魏置县,隋属颍川郡,唐省入临颍。
汴河故道 府志无。按《明一统志》,“汴河旧自荥阳县东经府城内,又东合蔡河,名茛菪渠,又名通济渠,东注泗洲,下入于淮。累因河决,其蔡河湮没无迹,而汴河自府城中牟县入黄河矣。” 张敬因碑 府志无。按《明一统志》,宋欧阳修《集古录》云:“碑是颜真卿撰并书,在许州长社县民田中。庆历中,稍稍有模之者,民家患其” 践田稼,击碎之。余在滁阳,遣人求之,得大碑,阙一段,其文不可次第,独其名氏存焉。曰“君讳敬因,南阳人也。乃祖乃父,曰证、曰运” ,其字画尤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