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210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二百十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十一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十卷目录

 长沙府部汇考十

  长沙府风俗考

  长沙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十卷

长沙府部汇考十

编辑

长沙府风俗考     府县志合载

编辑

本府。长沙、善化二县附郭。

《周礼职方氏》:“其正南曰荆州,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禽兽,其榖宜稻。”

《管子》:“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 《前汉书地理志》:“古称楚俗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媮生而无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信鬼巫,重淫祀。”

《宋书》“潇湘有洙泗风。”

《隋地里志》:“人多劲悍决裂,率敬鬼神,尤重祠祀师巫之术。”

《杜氏通典》:“湘川之奥,人丰土辟。”

唐柳宗元《崔刺史志》:“惟是南楚风浮俗鬼息壤。记其人鬼且机。” 又云:“人无争讼。”

刘禹锡云:“无土山,无浊水,人秉是气,往往清慧而文。”

曹中云:“家闲礼义而化易行,地足渔樵而人乐业。”

宋晏殊《类要》:“俗尚弦歌。”

《湘中记》:“人多纯朴,士少宦情。”

《欧阳文忠公序》:“元气之融结为山川,山川之秀丽称衡湘。其蒸为云霓,其生为杞梓,人居其间,得之为俊杰。”

《元志》“士风纯古,其俗多慷慨,尚节概,而耻为不义。学者勤于礼,耕者勤于力,故虽无甚富,亦无甚贫。”

《通志》:“土野沃衍,下有洞庭之输,泉源瀵瀵出山趾,故鲜水旱。其民袯襫而事钱镈,故衣食无所仰于四方,而四方游民转多就食其间,此风俗之概也。”

《旧志》:“士多廉隅,民尚朴素,勤于农桑,拙于商贾” ,而今亦不胜其变矣。要以劲直任气,好文尚义,流风未泯。今且家分藜火,阛阓诗书,五尺童稚,矢口该博,缝掖士类,刻意清修,不谐侪俗;乡绅亦崇节励行,惓惓典籍,雅志经史。而闾里编氓,亦间有廉隅自立、不甘委顿者,庶几有教化之遗焉。

愚夫妇喜斗轻生,往往因鸡豚小故,辄服毒草陨命。此草名“水莽藤” ,服之多不救。

农家西成后,牛多野放,待来年正二月,始从山林捉回。或为人攘去,复尔构争。

呼叔侄为“祖孙” ,呼儿为仔亦曰“娃仔。” 夫妇相呼为“两公婆” ,呼兄为哥兄。妇之后,夫呼前夫为继、兄,呼婿为郎。石曰“岩头” ,杉曰桫、松曰丛竹、曰“楠竹。” 一山、一屋、一园、一庄、一牛马皆曰“一只桥” 、一洞曰“一吉衣” 、一领曰“一块。” 胡、符、吴皆曰“胡庄” ,章、臧皆曰“臧” 、黄、王皆曰“王” 、谭曰“淡” 、“徐” 曰齐、崔曰趋、任曰“仞” 、段曰邓、雷曰梨、吕曰李“容荣” ,曰“云成臣” ,曰“仁荒” ,曰“方回” ,曰“惟美” ,曰“米贤” ,曰“延诲” ,曰“斐吉” ,曰“季郁” ,曰“又佐” ,曰“作横” ,曰“文分” ,曰“昏浮” ,曰“匏一” ,曰“裔冈” ,曰“光” ,《方言》略如此。

湘潭县

古称剧邑,夙号“文渊。” 士俊而倜傥多风,民淳而矜慎有礼。历经兵燹,巨富荡然。土著衰于流寓,阛阓,焰于《诗》书。服尚绮縠,丧尚歌舞,宴会尚侈。人耻退让,轻讼斗,羞独行,爱朋党。嗟乎,此市风也。士君子用儒术挽之,庶不流矣。汉法抑豪右,贱末富,奏治蒸蒸,其知本与?

湘阴县

《隋书》:“荆州风俗颇同扬州,其人率多劲悍决裂之气。”

《旧志》:“居市廛者商贾,在田野者耕稼,近江湖者渔猎,耻浮靡不好争。士多读书,循礼义,敦孝尚忠。”

宁乡县

元志渐被胡文定《春秋》之学,而士习好文。向慕谭世𪟝“忠节” 之风,而乡俗尚义。

《长沙志》:“民朴而淳,人多高年,士无奔竞,退恬于世利,有张司空之遗风。”

《旧志》:人性劲悍,朴实无华。多依山泽,业耕稼渔樵,不乐商贩。间有侨居市井者,亦惟食力,冠鲜三加,婚鲜亲迎、纳币、妆奁宴飨,穷极侈靡。又赘曰“倒妆门。” 丧尚佛事,葬多惑于风水。《浏阳县》。

《旧志》:士不干谒,人多高年,哭死多哀,客楫罕通,市无奇异珍玩之物。谚云:“东富西贫,南清北浊。” 其信然哉!

士习素尚敦朴,迩来渐入轻靡,然“声《诗》经史” ,人人知问津矣。

士子治经,《毛诗》居多,《羲经》次之,《尚书》又次之,《春秋戴记》习者殊少。童子入塾,多用七岁、五岁,俗云忌双。

“士民之中,惟农最苦” ,自昔然矣。然他邑之农勤,浏之农隋;他邑之农多,浏之农少,赋役难供,而田土悉荒而不治。

醴陵县

语言不甚乖僻,但近萍者类萍,近浏者类浏,近衡湘者类衡湘,所谓“路通八省,音混五方” 是也。冠婚丧祭,礼之大者,惟士大夫家按而行之,馀皆婚娶不以时,丧祭多用乐,且信道、佛,受符箓,作预修等事。

湘乡县

湘之为邑,居长沙、衡实三郡之冲。其地犬牙相入,其民迁徙相互,其婚姻相接,其师塾游从相偕。是故长沙之俗文,其失也轻;衡之俗静,其失也薄;宝之俗朴,其失也固。湘居三郡之中,失与之均也有之矣,然而合三郡之得相为节宣,则文而不浮,静而不偷,朴而不陋,以成乎上、湘之风,则风俗之大凡也。

攸县

其俗与诸邑大约相同

安化县

民务农重本,俗尚质朴。性刚直,畏犯法。信佛、老,尚鬼巫。朔望少者必环拜,尊长往揖。亲邻之家,岁时伏腊,则祭而饮酒。里有窘急,率醵金以相助。士夫励气节,守忠义,急于排难,以请托为耻。衣冠文物,拟于江淮。

元宵,街市竞灯。神庙赛烛,大者如柱。夜静,妇女多往观焉,名曰“走百病” ,士夫厌之。

冬以后行嫁娶礼,冰泮乃止。

安邑旧有“画地刻木” 之风,今日民渐刁讼,至有指士夫守礼为迂者。

茶陵州

《地舆图》:“厥田下下,厥土涂泥,其俗慓悍,鲜思积聚。”

《方舆胜览》。颇有蛮风,尚勇好斗。

《旧志》:“民性直而不曲,朴而不华。崇尚礼乐,信巫觋。农勤于耕,士勤于读,女勤于织。”

长沙府祠庙考一    府县志合载

编辑

本府。长沙、善化二县附郭。

山川坛 洪武三年知府滕楫建于南门外。社稷坛 洪武三年知府滕楫建于湘春门外。郡厉坛 在城外西北。

城隍庙 在府城北,万历十九年重修。

关王庙 在湘春门外,王旧屯兵营也,今存。定王庙 在府东门外,祀汉长沙定王发,今废。向士璧庙 在府城中,今废。

吴王庙 在湘春门外,祀汉长沙王吴芮,今废。周昭王庙 在东门外。昭王南巡,沈于楚泽,立庙祀之,今废。

炎帝庙 在旧长史司。顺治丁亥冬,民居灾,知府张弘猷祷之,为立庙于此。

铁相公庙 在长沙县东六十里,神姓栗,名万全,梁时阵亡,葬梅薮,祷雨辄应。

灵妃庙 在城东二十里,宋时为孝女罗氏建。杨将军庙 在长沙县东七十里,神本宋代生身,已六化矣,二十六代天师奏封英烈正直威武杨公将军,今祀为“水神。”

文帝庙 在岳麓山下。景帝二年立,今废。乌程侯庙 在善化县东三里。

孔圣庙 “在岳麓书院” 内。

关王庙 在白箬铺。正德间倭变,王助战,倭败,战将叩之,自称“善化白箬关神” ,遂走。檄建殿,置香火田。今殿毁像存,日久废去。

二圣庙 :在北门内大街。

考证

亭子庙 在河西都龙潭,离城五十里。刘福建,今废。

龙王庙 在城南锡山潭,今废。

龙王庙 在县东南。六月十三祭,祷雨有应。今废。

屈贾祠 在府城西,系贾太傅故宅。井祀屈原、贾谊,今存。

忠节祠 在府治北。宋为露仙观,后改为熊湘阁、知潭州李芾死节处,故祀之。配以尹榖、杨震、颜应焱、陈亿、孙从以,义士沈忠、学士李东阳有《记》。万历壬辰,兵道徐学聚重修。清复祠右居民侵占地基池塘。崇祯癸未,毁于兵火。今其祠址属善化县十一铺。

刘公祠 在小西门内,祀刘熙祚,今废。

樊公祠 在大西门外河街,祀樊哙。

理灵祠 在南门外醴陵坡。屠引锡《记略》曰:“此为古醴陵坡。癸未秋,司李蔡公死难,越明年五月,纠诸同人卜兆建祠于此,因改‘醴’为‘理’,以言公之尽职也;改陵为灵,以言公之不朽也。名以义著,地以人传,千载后履兹土者,共仰见蔡理之能灵云。”

二忠祠 在小西门内。祀太守周二,南司李蔡道宪。从祀举人冯一第、贡生吴愉。

真西山祠 在南门内,即府旧址。宋理宗时,西山守潭,多惠政,有《湘亭谕父老诗》。后士民为立生祠。其上有留题云:“举世知公不爱名,湘人若欲置丹青。不须更作生祠记,四海苍生口是铭。” 今其祠废于兵火,其址属善化县十三铺南门内西城下,向南系协营左右。现作园上。

崇道祠 在岳麓书院。祀朱、张。

慕道祠 在岳麓书院,即“六君子堂。”

徐公祠 在驿步门内。祀总兵徐勇。

曾吴祠 在南门外。祀兵道曾如春、知府吴道行。今废。

陆罗祠 在南门外。祀兵道陆长庚、知府罗焜。今废。

陶公祠 在县南。祀晋都督陶侃公,有功湘汉,有司春秋祀焉。弘治间,有司以祠地甚广,与一孝廉为居,钉扁额于门。一夕,大风,碎扁飞去,且感异梦,仍退为祠。正德间,知县吕廷爵改为惜阴书院,后仍为祠。兵燹后,祠仅茅覆数椽,而故址田塘俱为民隐占,且有认为己业而争讼不巳者也。

邑侯李竹野祠 在陶公祠左,原铺店四问,供春秋祭祀。

林司理祠 在城南王坛上,原铺店八间。群忠阁 长绅董良琼没于伪籍,其园亭建群忠阁,为之示劝戒也。其祀自屈原而下十一人,皆死忠者。姓名在《志传》中。

湘潭县

山川坛 在治东郭外

社稷坛 在县治北

邑厉坛 在西城外

城隍庙 在南城下

大关圣庙 邑进士张嘉言捐金鼎建。前后三大殿,屹然巨观,盖河街下流之雄镇也。

小关圣庙 在臬司右

东岳行祠 在县东门外。

南岳行祠 在县南城下。

许旌阳祠 旧在照山上,今豫章诸郡民合建祠于河街之左,额曰“万寿行宫。”

真武祠 县西七里

“江神祠 ” 真武祠边,今《水府庙》是。

胡文定公祠 即“碧泉书院” ,以院为文公筑也,故祀于此,今废。

三贤祠 在隐山。《一统志》:“胡文定父子及张南轩常往来此山,后文定卒,遂葬其处,故乡人立三贤祠。” 李宗伯《湘潭志》:述真西山祭文定致堂、茆堂、《五峰四公墓文》,以四公墓俱在境内。包丞相祠 ,一在杨梅洲,一在兴马洲。按:包非相丞,亦未知潭,但性刚毅,有阎罗之称,能判冥事。长沙人因其子𫄷通判潭州早卒,误以“𫄷” 故,并缘饰为“包孝肃” 云。

王将军祠 在平政桥右。

湘阴县

山川坛 在县南郭

社稷坛 在县东北

邑厉坛 在县西北

城隍庙 在县东北。天顺间重修,岁合祭于山川坛。

汨罗庙 ,在汨江上,县北六十里。《水经》曰:“渊北。”

有屈原庙,庙前有碑,今废。洪武二年,知县黄思让重建。有濯缨桥、独醒亭。奉旨复号楚三闾大夫屈平氏之神,命有司以五月五日致祭。原于唐封昭灵侯,于宋封忠洁侯故也。原沉之日,后人哀之,是日以竹筒盛米祭之。汉建安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曰:“我三闾大夫也,君尝见祭甚善,苦为蛟龙所窃,今若有” 惠,以栋叶塞其上,彩丝缚之,则蛟龙惧不食。回如其言。今人为角黍,并带色丝,其遗俗也。

黄陵庙 在县北四十里。相传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湘江之浦,民为立祠于水侧焉。汉荆州牧刘表刻石立碑,竖之于庙,唐韩愈为之记。明因之,诏以六月十四日致祭。

洞庭龙神庙 在县北磊石山,汉时建,四月初八日祭。

“马伏波庙 ” 即升德庙,在笙竹驿东。马援伐零陵,常经此地。

灵惠庙 在白鹤山下。宋时祷雨辄应。进士龚舆以闻,封灵惠侯。

穆屯庙 在县北八十里。周穆王驻跸处。昭烈庙 在县东北,名“汉家山。”

祠山庙 在县治北。神为张渤,常凿河通舟,曰“张大帝” ,不详其事。或曰武陵人,或曰黄帝子。大禹时居武陵。未知孰是。

雷将军庙 即唐雷万春。夏公母梦之生忠靖公,彭贵卿梦之生大参公。邑人萧淮传其事,文泾水府庙 在三十六湾。

横岭庙 在县治西北

孚惠庙 在县东南。袁州之仰山,祀二王。轩辕庙 在县北。

关圣祠 在堤南,万历二十九年,知县杨师程建。

“二贤祠 ” 在学西,钱澍建,祀夏元吉。易先、公安。“二圣祠 ” 在镇湘桥之侧。

三闾大夫行祠 知县梁汝璧于县市南岳祠旁置“屈原行祠。”

泗州祠 在忠靖公墓道。

宁乡县

山川坛 在通安门外小桥之侧。

社稷坛 在朝阳门外,俗名“社稷岭。”

邑厉坛 在拱极门外,去仙佛桥二百步。城隍庙 旧在仪门外。洪武三十一年,知县宋玉迁建北关内。正德三年,知县刘纶重建前门及两廊拜亭。嘉靖己酉,知县许以明又更新之。万历三十年,知县沈霞龙鼎建后殿、三门,侧竖两廊、正殿。至今规制宏密。

关帝庙 在大西门外利涉桥东。

《余将军庙 》崇祯壬午,知府堵应锡为剿贼阵亡,因为立庙于拱极门外。

蒋、刘二公庙 去县西九十里,祀汉威武大将军刘公、云停侯、大丞相蒋公。在汤泉上,俗称“灰汤庙。”

栗相公庙 在迎薰门外。神姓栗,名万全,五代时人。因阵亡,葬长沙梅薮,有灵验。都御史李兴邦立,今废。

蒋琬庙 治北,即其故宅,名伏虎庙,前有伏虎井,今废,去县温泉乡七十里。元顺帝一日询蒋彦明,彦明以琬对,因加赠蜀汉大司马恭国公,仍命有司立祠于湘乡之灰汤,岁时致祭。“杨四将军庙 ” 在古垓北门外,后合邑特建,祠址存。

真武庙 在白鸡观,以万历甲寅火,其左旧有址,监生胡藻重建之。又水府岭,万历间有僧募建于“来鹤” 故址。今并废。

神堂相公庙 ,去县西七十里。乾道间,有妇漂纱江边,三人乘马,各携其手,问之,答曰:“止此为神” ,故立庙祠之。今并人蒋琬庙,俗称浣纱夫人以此。

南轩祠 在明伦堂东,合魏国公同祀。一专祠在桂香仙岭,今废。

丘公祠 祀明知县丘存忠。崇祯癸未,存忠为贼所执,不屈死。邑人哀之,建祠于《余将军》之右,以抗贼。生员刘为邦等一百三十六人同日被戮者配祀。知县党哲建。

公廨土地祠 在仪门左,知县胡明善改立,癸未后毁。

皇清顺治十三年,蒋应泰重建。

文星土地祠 在文昌祠之右。万历三十年,知县沈震龙建。

五显祠 ,在拱极门外。

浏阳县

山川坛 在县治浏水之南。洪武元年,知州史希贤立。

社稷坛 :在县西门外。

邑厉坛 在县治西北,洪武十七年立。

城隍庙 ,在县治东门外洗药桥半里许,老虎山下。后迁入城中兜率寺左,以“白马祠” 改之。蜀先主庙 ,在唐家洲上,去县东二里。

关帝庙 一在治后大街,一在南市,一在下濠。太保庙 在北街,祀潘成。

水府庙 在治南双枫浦之左。

东岳庙 在县北关外。嘉靖十三年,知县苏志皋以淫祠毁。

水南庙 在县治南市

玉池庙 在县治向阳门内之右。

孝子庙 在东北关外演武场之左,旧为麻衣庙,庙不知何始。俗传土人掘莲花塘,得枯骨数叚,夜即托梦于坊中人云:“伊以父母不得归葬,负尸而死于此。” 上帝敕封为土地神,嗣是立庙祀之,邑人共号为麻衣大神。每年七月朔日,开庙受祭。至七月二十日,用大木龛銕皮包钉,纳神于龛中。岁有首会四人,坐神身中,馀千百人各持麻引数丈,令系龛之两头,咆哮疾走,环游四城,无老幼争趋之,一邑之民若狂。是日,奉神之人,悉白衣冠以往。嘉靖十二年,知县苏志皋议以淫祠毁,其后仍奉祀,有司复岁往致祭焉。孔圣家庙 ,万历十四年,奉衍圣公札付,“查得浏阳孔景道,有祖孔巢父,乃孔子三十七代孙,唐时” 为潭州刺史阵亡,荫男孔英,仍授父任。五季兵阻未归,寓居平江。至五十五代祖孔靖安,因浏阳为元兵歼灭,奉诏将邻县抽补。洪武六年,携男孔德明,分来浏阳东乡十三都九甲,在滩头市家焉。随往平江,对谱无异。推官李时孳因庙祀之,春秋展祭。

龟山祠 :在儒学内,专祀杨时。弘治十八年,迁于新学。

圭斋祠 在县南山,专祀欧阳元。

张王祠 在县东,祀张飞。

别驾祠 在县西巨湖山下,专祀《易》雄。每年八月十四诞日,有司奉祀,时祠宇被侵。嘉靖三十二年,知县郑汝清一夕梦有红衣人来告:“无屋。” 明日遍访古祠,惟易别驾祠被坟侵也。即起而重修之。

好生祠 浏地生男女者,每以痘疹为忧。明天启时,司寇胡公家闻衡州有神痘,教所奉之神曰“金花天母,人惟一诚,格之无不吉祐。” 胡宦即从彼地传种,后果灵验,遂建好生祠祀之。后苦遭兵毁,司寇季子瑜艰于嗣息,及生子,其溁甫三周。仍乞神种,果邀福庇。今复于北城外建祠祀焉。

许祖行宫 ,在县治东关外。许逊,汝南人,弃官修道,后得仙术,驱孽救民,飞升仙去。江右居人建宫观祀之,故浏地六建许祖行宫。

三元宫 ,在县治北关外。其地林木密茂,荆棘丛生,幽阴之气,令人过之骨冷神寒。明季有僧明心,斩木披棘,大建殿庑,祀《三元》于上殿,位祖师于下殿。

醴陵县

山川坛 在县治南

社稷坛 在县治东

邑厉坛 在县治北

“乡厉坛 ” 、“五土五谷坛 ” 各二十五处。

城隍庙 :在县治东北。

伏波将军庙 在县西南九十里昭陵滩。关王庙 在治北后街。

水府庙 在渌口龙船头。

东莱祠 去治北四十里,知县张法孔复建。李卫公祠堂 在西山。“靖兴寺” ,李靖驻兵处。益阳县

山川坛 在南市东

社稷坛 :在县北门外。

厉坛 在社稷坛东

城隍庙 在治西

凤凰庙 在县西六十里。世传屈原作《天问》处。今庙祀原与夫人,俗呼为凤凰神。按原放逐山泽,见楚先王庙图画山川神灵僪佹及古圣贤怪物,因书其壁问之,以泄愤懑。兹庙岂即所谓图画神灵者,而后人因以祀之乎?

六贤祠 在儒学东,重修建,祀屈原、诸葛亮、张咏、张栻、胡寅、蒋信。

张公祠 :在北门城内,专祀张咏。

“十九贤祠 ” ,在龟台山。

广法祠 ,在县西,《观鸭禅师住锡》地。

湘乡县

山川坛 在小南门外,与教场相对,与社稷坛略同。

社稷坛 在县东北隅迎恩桥右畔。

“邑厉坛 ” 在社稷坛左侧。

城隍庙 在治南

关圣庙 在城隍庙左

东岳庙 在治西,显真观右。

南岳庙 在治东南昆仑桥右。

五显庙 在治市心,一名“吉祥寺。”

马楚王庙 在四十八都。祀五代楚王马殷,今废。

唐指挥使庙 在五十四五。都指挥姓龚,名从,后唐时殿前都指挥使。至宋开宝五年,湘、邵刘虎兕叛,从领兵讨平之,因留镇守,民赖以安。卒,民立祠祀之。

白龙王庙 在洙津渡,当涟水中。有龙潭,深不可测,岁旱祷雨即应。今废。

长沙王庙 在县南,去江一里。祀汉长沙定王发其子湘乡侯所立,而后因之也。今废。

贾太傅庙 在柘木桥,祀贾谊,今废。

昭烈庙 在治东一里,今废。

王子庙 在治南河街,祀湘乡侯昌,今废。九江王庙 在县东十五里,祀黥布。相传布尝驻兵于此。

蒋公祠 在北门内,祀蒋琬。

铜坑龙王祠 ,在县东,去江五里。十一月上旬祭。

褚公祠 在水东门外。唐永徽中,褚遂良以左仆射谏立武宸妃,贬潭州都督,多惠政。至湘乡,去县北数百步,有感应寺,侧有池,公尝涤笔,有浮云滃然,人异之,即其地为祠。

汉丞相祠 在县东

唐丞相祠 在县北

显护祠 :在治东同田湾。知县揭士奇立,以镇水口。

攸县

山川坛 在县治东郭。嘉靖年间建。

社稷坛 在县治西郭。嘉靖二十年修。

邑厉坛 在县治东郭外。

乡厉坛 在各乡,凡四十九所。今废。

城隍庙 在县治东。崇祯年间修。

古城隍庙 :在西门内。

关王庙 :在堂狱门内。

新关帝庙 :在县治东正街。

周昭王庙 在县治东郭外一里许。周昭王南巡,沉于楚泽,后人立庙祀之。洪武三年,主簿黄公范建。

水府庙 在县治西郭外。

石虎庙 在城北

《蔡周双忠祠 》在县东。蔡讳道宪,福建晋江人,丁丑进士,长沙府司李,癸未死“献忠难。” 周讳二南,云南蒙化人,恩贡,长沙府通判,摄县事,与李贼战死。

安化县

山川坛 在县治南

社稷坛 在县治北

厉坛 在县治北河涯

城隍庙 在治东

南岳庙 在治东二里

关王庙 一在治东演武亭左,一在治北。东岳庙 在治东东华山后。

忠靖威显应祐王庙 在南门外,祀唐勇士张忭。忭与南霁云死睢阳难。

甯公庙 在南门内,即师巫甯均得扶王印者。“杨九庙 ” ,在十三都桥口市。客民杨文举捐地修建。

张公庙 在归化乡,地名“山口” ,祀张公有才,宋时人。其地有墓尚存。

龙王祠 在东门外

真武祠 在治西二十里天香山。

杨公祠 在十五都。公四川人,居本都,贫而好义,织草履济人,死为神。乡人取其骸封之,建庙祀。

嘉应侯祠 在司徒岭上,祀王仝,湘乡人,五代时仕马氏为上将,勇毅劲锐,与猺人战,死,后为神。

杨公生祠 在府馆左,为知县孙以杰立。因兵燹,祠毁。后清复之。

陶公生祠 在东门外关帝庙左,为县令陶涵中立。

熊公生祠 ,在洪家湾,为县令熊之彦立。“蒋公生祠 ” ,在洪家湾,为县令蒋允亨立。“叶公生祠 ” ,在分司左,为县令叶天芳立。茶陵州

山川坛 在州城西郭

社稷坛 在州城北郭

厉坛 在州城北郭

城隍庙 在州治北

旗纛庙 在卫治后。前朝命各=所立庙,以祀军牙、六纛之神。古者祭以夏日,今祭以霜降。炎帝庙 今废。

东岳庙 在城西郭二里。

福济庙 在城北江上,祀长沙定王子茶陵侯昕也。

武翊大夫庙 在三十三都。

汉寿亭侯祠 在州治西旧濠之右。洪武中,指挥郑质立。

岳王祠 一在西门远郊平子渡,名“青云庵。” 一在西郭山,名旌忠寺。明弘治中,指挥王廷爵建。王讨贼曹成至茶陵,招之不从,乃掩击,大破之。以战殁之士葬之西郭,后建祠祀之。

望德祠 在治南。祀少傅李憩庵,今废。

蜀帝祠 在二十八都

“三学士祠 ” 在治西,祀刘坦斋、李文正、张文毅三人。知州林公廷建。

李文正公祠 在“吸秀亭” 旧址。

寺观附        :“府、县志”合载本府长沙、善化二县附郭。

铁佛寺 ,在湘春门外。唐法华禅师飞锡于此,建寺铸三铁佛。康熙二十二年,巡抚韩捐修。开福寺 ,在湘春门外二里,保宁禅师飞锡处。五代马殷建,明末毁于兵,顺治十八年,佛国禅师开山募化成之。

宝宁禅寺 ,在谷山,唐三藏建。

智度寺 ,在县北五十里。古华严觉居之,今复为禅窟。有梵僧禅德居焉。

书堂寺 在县北五十里。唐欧阳询父子居此。半山中即询读书处,故名。

岳麓寺 在岳麓山上。唐李邕作《麓山寺碑记》:“道林寺 在岳麓山下,旁有石浴池,长约一丈,广二丈。又有四绝堂,五代马殷建,宋蒋颖叔记。久废,今复之。”

仰山寺 在县治西前一里,后废为便民仓。云盖寺 在县十五都。为杨岐会禅师道场。有虎溪、蛇井、白云关、仙人坐迹、虎足迹诸胜境。华林寺 在十六都。善觉禅师振锡处。

鳌山寺 在县南城外。神丁姓,号鳌山,醴陵人,仕晋为夔州守,有功德于民,归殁于此,此其故居也。后显灵庇祐乡闾,因建寺设像祀之。丙辰,毁于贼。旧僧智一,今暂结茅,延其香火。

观音寺 在黑石铺南二十里。

楠木寺 在大石潭西

黄连寺 在卯田

灵云寺 在桃花洞

天竺寺 在河东

宝应寺 ,在河西华林山。

重兴寺 在石牛山,宋绍兴僧唐贤建。

万寿寺 在岳麓山上,即古鹿苑,亦名麓山寺。《李邕碑》载,“晋泰始四年所开。” 至宋元徽中,湘州刺史王孙虔重修。梁天监二年,刺史夏侯祥别构正殿。绍泰二年,刺史王琳再建。隋开皇九年,天台智者大师坐法华定,建感应佛舍利塔。至宋元祐间,智海禅师大兴。明神宗敕赐万寿寺,吉藩建讲经台,末年毁于兵。

水陆寺 ,在橘洲尾,元济应禅师开。后有“拱极楼” ,为《八景》之一。

太乙寺 在城西南三里,即古上清宫。旧寺在德润门内,唐太乙真君炼丹居此建。元至元二十五年,始迁寺建宫,今改为寺。有泉名“太乙池” ,池有金龙,长七寸许,常隐盛夏偶出磁盆畜之,头角鳞爪毕现。

妙高峰寺 在城南郊外,即张南轩城南书院。洪恩寺 在城南郊一里。

双枫寺 ,在天台山,彭祖师化身处,山顶有天台观。

赀兴寺 在一都高峰坪。宋嘉泰元年建。千寿寺 在新开门内。按察司李重修。

寿星观 初在驿步门内,后移建通货门内,各官祝釐习仪处。旁有南极殿,供奉寿星,故名。

灵仙观 在大西门内,后改为“熊湘阁” ,即李忠节祠。

《李真人观 》有肉身在《万寿都》。

玉虚观 ,在太乙寺右,今存遗址。

洞真观  、湘山观 ,俱在城内正街,久废。《陶真人观 》,有肉身在榔梨市。

稽。请帮助识别此字。观 在稽。请帮助识别此字。山宋稽真人修炼处,元时建,上有丹炉迹。

云麓宫 在岳麓峰上,即洞真虚佛地。道士金守分募建。石柱铁瓦,祀元帝、梓潼君。天师后一殿,祀三清。外有五岳殿、天妃殿。下有拜岳石,一名“飞来石” ,石方广丈馀,嵌空卓立,上平如砥,构亭覆之,祀真武。又有法华塔,在宫后雨山中,履之,空洞有声。兵宪张璿重新之。

真武观 在朝宗门内,巡抚韩修。

万寿宫 在岳麓山枹黄洞下,今废。

“上清宫 ” ,即“太乙寺。”

承天宫 在城内,久废。

万寿宫 在县西南。许逊为旌阳令,弃官修仙。时江西有蛟孽,与其徒追至长沙,蛟化为人,赘昭山“居民贾宅,生二子。逊见之,蛟仍复其形,二子亦化为小蛟。逊随仗剑追至湘江,以铁物镇而阻之。湘人立祠祀焉。” 后毁。顺治四年,僧瞿如募在城江右绅衿商庶重建。其基延袤数十丈,四时祀享,旱疫祷之响应。

栖贤林 ,在尊阳都,离城一百二十里,三尹禅师建。

万福禅林 ,在旧王城西北,果园荒地。顺治年间,经略洪建。康熙四年,布政司郎修。

讲经台 在岳麓山半。旁有观音阁,相传即古《麓苑》也。久废,今复建。

报国庵 :在城南郊外。南海僧福贞募铸铜大士,因立庵居焉。今废。《大士像》,移于驿步门内,建观音寺祀之。

回龙庵 在县南五里,府龙入脉。

华严庵 在县东城外

自在庵 在县南郊

“烟霞庵 ” ,在朝宗门外。

皇清僧纲司居此,都纲正僧振阳创建。

石壶庵 在县北大贤都。相传往时壶内日出米三升、盐一锺,供养庵僧。

灵迹庵 在万寿二都石飞嘴,离城三十里。刘福建。

观音庵 :在观音港内。一石卓立,宛如大士像;因庄严,结庵祀之。今废。

大佛庵 在县南一里,今废。

洗药庵 在县西,原玉沟,水由庵右绕,前,今淤。僧特昇诗:“渠水源从故苑来,宫中脂腻旧潆洄。溪流已共昭阳改,岸树空馀劫火灰。洗药有仙留胜迹,题桥无地吊荒苔。幸邻泮璧存文献,时接宫悬到讲台。”

湘潭县

西禅寺 在儒学右,凡有司士民祝釐者,咸集于此,设有“僧会司。”

龙王寺 在县西百馀里。《县志》云:“按《正德碑记》,隐山后有岩,名龙王山,山下有寺,名慈云禅寺。考慈云者,因岁旱时,山有龙女,诡异出没,土人祷之辄雨,故嘉其事而额是以表之也。” 又曰:“胡文定公墓在隐山之西南,有祠像,今居民寺僧竟误认为龙王法身,岁旱即迎去,鼓歌刑牲,以祈霖雨。幸而文定之像赖寺以存。” 亦犹米元章“鹤林伽蓝” 之意也。

唐兴寺 旧名石塔寺,《县志》谓“唐褚遂良因争立武氏,左迁潭州都督。” 尝登陶公山,过石塔寺,顾瞻长安,愀然不乐,遂命易名。

忏心寺 ,在瞻岳门外,李宗伯腾芳建。昔日附城诸刹,无壮于此者。佛身九铜、十一铁,皆极大。今虽废圮过半,而殿佛宏丽,犹有存也。

草衣寺 在县南一百三十里。

开利寺 ,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高十丈,佛高七丈,巍然灵异。忽一夕风号雷震,明旦视其处如旧,土人往往能言之,不敢以为诬也。其碑载“贞观二年重修。”

紫虚观 在县南江滨

楚山观 在臬司左。有“道会司。”

栖真观 ,在县西一百一十里。晋彭、何二仙炼药处。

凤竹庵 ,在城西外偏一里。住僧节中,率诸徒鼎建。屠劫后,戒诸徒为巨络,收殓遗骸,买杨氏地,掩筑三大冢,更置《湘燐化碧》一碑。节中,澧州人,无学大师法徒也。

考证

海会庵 ,在郭外西偏五里。明末刹宇犹隘,璞师宗源立不退转地,历劫燹而弘启之。今璞师又东游数年,得法于龙池之万如师,而南还居此。将欲广佛场于故土,衍法嗣于家园。故知邮亭常住,终属主人安隐化城,先拔嬉子。成此胜因,可垂来叶。

白莲庵 在十一都

“杉仙庵 ” ,百岁僧净心住墓其侧。

《东岑庵 》,禅僧《寒涛立》。

乐寿庵 在县东门内

湘阴县

道林寺 在县南二十里许。按《县志》,在治东大荆驿。

双林寺 俗名“南泉寺” ,盖南泉山也。宋绍兴间,僧惠光始排蓬藋而创,去邑南五里,当湘邑之胜,其云幻山诡,极幽遐奇绝之观云。

万岁寺 在县北六十里。

治平寺 在县南白霞山。

光教寺 在玉池山

等觉寺 在大龙山

“慈济寺 ” ,即“杨梅寺。”

资圣寺 在神鼎山

东林寺 在县东四十里九峰山。

大募寺 ,去城一百二十里。

崇因寺 去治北九十里。

大觉寺 在板桥内

崇福寺 在九峰山

保国寺 在治南六十里。

崇教寺 在治东,《新唐》

法华寺 :在治南樟树港。

资福寺 在县南四十里。

资禄寺 在治南紫峰山。

龙寿寺 在治东十里

均塘寺 在治东

观音寺 一在治东杲源,一在归义市。

宝林寺 在治南影珠山。

妙胜寺 在治东泉山

永兴寺 在治西石塘山。

普化寺 在治南

武当寺 在治北五十里。

普济寺 在归义镇

白云寺 在营田镇

龙潭寺 在治南新桥

关山寺 :去治东四十里。

祈福寺 去治南九十里。

真觉寺 在治南一百里。

松山寺 在治南八十里。

石门寺 去治南六十里。

西干寺 :去治东八十里。

天王寺 :去治东六十里。

明山寺 去治南二十五里。

新塘寺 去治北八十里。

灵济寺 ,去县北桃林九十里。

觉林寺 在治北清溪港。

片峰寺 在治北七十里。

兴化寺 在治北二里

《南阳寺 》,在南阳渡。奉汨罗香火。

显庆寺 在县东四十里。

西干寺 在县东八十里。

安国寺 在县治北凤凰山。

“吉祥寺 ” 《在菱子市》。

禅林寺 在县东,后梁贞明间建。

福禄寺 在李揽渡。唐清泰间建,在县治北。保安寺 在县西北聚贤洲,晋天福间立。国泰观 在县东六十里。

《心月禅林 》在新市。知县唐懋淳修建。

东明观 在县南,宋绍兴间建。

隐真观 在县西,宋乾道间建。

紫虚观 在县北,宋绍兴间建。

白鹤观 ,在治东六十里,陶淡故宅。山在长沙之下,洞庭之上,派自豫章历连云而来,秀峙于此,峻拔二十里,周匝二百馀里,湖湘胜地也。真武观 ,在剑滩。

祐圣观 在长乐市

大虚观 在治南暴家岐。

天德观 :在治北一百四十里。

龟峰观 在治东四十里。

黄华观 在金鸡山

道堂观 ,去治北一百里,旧名“大隐。”

接引庵 :在神鼎山后。古祀元帝。顺治庚子,邑人李象琯建。

万缘庵 在镇朔门外,去城二里,知县唐懋淳新建。

宁乡县

上流寺 ,在县西二百八十里,宋政和中建。广明寺 ,在福龙山下,成化时建,去县东北二十五里。

白云寺 去县南六十里。宋谢英读书处也。香山寺 在县治西香林山之阳。宋淳祐间建。其寺宏敞,为延祝之所。元末兵燹,洪武十五年僧慧用重建。宣德七年,义民周辛甫再建。崇祯初,大雄殿圮,僧大源募建。

福森寺 去县西六十里。

资福寺 去县南五十里,今存。

灵盖寺 ,去县南九十里,东鹜山之阳。今存浯溪寺 ,去县南二十里,宋乾道间建。元末兵燹,永乐五年重建。弘治二年,邑人袁胜鉴重修。崇祯末年圮袁明海复葺之。

回龙寺 去县西四十里白云山下聚仙山石后。顺治十三年,邑人王维汉“倡助。”

密印寺 在大沩山之阴。唐大中时,相国裴休为灵祐禅师建,奏赐寺额,置僧田地三千七百亩。师没,诏加号圆觉大师,制极壮丽,屡废复修同庆寺 ,唐连师李景让奏建,即祖塔院,与大殿同时毁。后十年,僧就故址为庐。崇祯庚辰,僧了缘入都,募诸大内,为紫铜鎏金塔顶一座。应禅寺 去密印十里,有三禅师塔,故云“三塔” ,今废。

灵名寺 ,去县西五十里玉溪山。至元三十一年,邑人周绍宣建。

赤江寺 去县北二十里,今存。

普济寺 去县东二十里高峰山下。

善山寺 去县东三十里,宣德七年建。

善堂寺 去县东南十五里。今废。

资圣寺 去县南七十里,在罗谿山下,今废。青溪寺 ,去县南十里,旧名“乌江寺。” 宋乾道间邑人袁十一郎建,今废。

南阳寺 ,去县南四十里。

三角寺 去县西七十里,既废,重修。

嘉悟寺 去县西一百三十里。今废。

盘泉寺 去县南五十里。

佛堂寺 在县北二十里。

五龙寺 ,去县西七十里。

紫龙寺 “去县西南九十里” ,今存。

土桥寺 去县西南百里。

狮顾寺 去县东二里,“八景” 之一。康熙六年,僧《拙旨》重募建。

白鸡观 在县西玉几山之阳。元至正中建。时有白鸡飞止其地,故名。明末毁于兵火,今民间修复。

紫阳观 在县南六十里,今废。

景德观 在县西一百三十里。宋至和间,道士周本正夜梦神以“景德” 二字授之,观成,遂以为名。

佑圣观 :在县治一百一十里。

真武行宫 在广济山。顺治辛卯,澬民段国泰建。近岁神灵显应,朝礼者翕然称“小武当” 云。祝蒿庵 在县西郊一里。崇祯年间重修。顺治壬辰,以直指刘忠靖公主附祀于后轩。

胜善庵 :去县西北四十里,古南塘庵也。戒僧修习,募众重建。

隆兴庵 ,去县西八十里,在河坞之高峰。莲华庵 ,在南轩墓之上三里,入梅山路也。《浏阳县》

迎福寺 在县治衙后,僧会兑翁立。明洪武十五年,没“僧会司。” 今司付《兜率寺》。

云阳寺 在南乡黄洞岭,宋时建。

灵石寺 在北乡洞阳铺。

登龙寺 在北乡三十九都内。

普宁寺 在北乡四十一都。

禅林寺 在北乡四十三都。

华严寺 在北乡黄泥界内。

道镜寺 在西乡二十三都。

兜率寺 :在县治大街。创于晋太和时,名“莲花寺。” 宋嘉定间,改今名。

石霜寺 在县三十二都,即霜华山寺也。唐普惠禅师建立受国封,赐香火田,今其寺仍盛。道吾寺 ,在县二十四都,唐修一禅师建。师初寻道场,行至半山,路塞,忽雷劈巨石,得路,至石岩,见白衣老人坐石上,遂参师曰:“吾乃此山龙神,姓黎,苏州人也。守是山,待师四十馀年矣。” 遂立道场于此,号曰道吾。唐、宋元皆有封号敕赐。

香火田亩,遂为祖庭云。

大光寺 在县十四都,即大光洞寺也。唐石床尊者建。

灵岩寺 在五东乡第五都。山如覆箕,广二里许。麓南北各有一崖,崖深阔十丈。寺立于南崖内者,名“前崖寺” ;立于北崖内者,名“后崖寺。” 重殿散房,俱不用椽瓦,依悬崖石以盖之,崖之高邃可知矣。

龙潭寺 在西乡二十都内。背高山,面深潭,水清且静,其深莫测。相传有龙伏此,故名。

罗汉寺 在北乡四十二都。

隐真观 在洞阳山

寿元观 在渭水右

升仙观 在县东孙隐山下。

舍卫林 在南乡十六都。地僻林深,梵刹幽静。观音阁 在东乡二都崩埠市左有洲,四面皆水,水静沙明,洲之上翠竹猗猗,中即阁也。临水面山,山环水绕,烟笼之而愈出,层峦苍翠,宛如画图。

又观音阁 在南乡渠城界口。明万历三十八年,县令万建元重修。明末兵火颓败,复建小刹,名“普济庵。”

六龙庵 即六龙山庵也。明时,僧刘绍智立禅林。峰峦耸秀,禅房清幽,殊称胜概。

点石庵 在县南渡外,初名“拭尘园” ,后吉水谢孝廉开芳馆于此。天气清爽,俄然声震如雷,起视之,则有巨石自后龙山下屹立庵后,因更名“点石庵。”

龙虎庵 在县东孙隐山前龙潭湾。世传孙思邈修真时,有龙虎害人,一眇其目,一哽其喉,求救于孙,得愈,即潜伏于此。万历初,有僧兰山兴建殿宇,长沙吉王题其额曰“龙虎禅林。”

石云峰庵 在东乡第四都,去东门市十里许。一峰独超众山之上,戴石壁立,层矗巍峨。庵居绝顶,竹绿松青,静日无尘,钟磬泠然,令人忘虑。投老庵 在黄昙洞内。洞中四望皆山,独其中宽衍百丈。有僧行脚至浏,谋僻地住静,遂卜筑于此洞内,自题曰“投老庵。”

天竺庵 “在东关外,崇祯十年建。”

般若庵 在县西关外,郴州训导胡季瑜建。“问心庵 ” 在西坛侧,僧真域募修。

《壕上》庵 :在西关外,庠生黎守身建。

永新庵 在县东北界

“水月庵 ” 在龙虎庵龙山下。僧思修建。

竹埠庵 在县东南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