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卷目录
廉州府部汇考一
廉州府建置沿革考
廉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廉州府星野考
廉州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六十一卷
廉州府部汇考一
编辑廉州府建置沿革考 明一统志
编辑本府
古南粤地,《天文》翼轸分野。秦为象郡地。汉武平南粤,置合浦郡。三国吴改珠官郡,未几复为合浦郡。刘宋于郡置越州。隋初,郡废州存。大业初,改曰禄州,寻改为合州,又废州为合浦郡,治合浦县。唐初罢郡,复置越州。贞观中,改为廉州,因郡有大廉洞故名。天宝初,复为合浦郡。乾元初,又复为廉州。宋徙州治长沙,改置太平军。咸平初,复为廉州。元置廉州路。明洪武初,改为廉州府,又改为廉州,属雷州府。十四年,复为府,领州一,县二。
皇清因之。
合浦县:〈附郭。〉
本汉旧县,属合浦郡。隋属合州。唐属廉州。宋开宝间,省封山、蔡龙、大廉三县入焉。元仍旧。明洪武初,省入石康县。十四年,复置编户三十里。
皇清因之。
钦州
在府城西一百四十里。本秦象郡地。汉为合浦县地。刘宋置宋寿郡。梁兼置安州。隋罢郡,改安州曰钦州,治钦江县。大业初,又改州为宁越郡。唐复为钦州。宋属广西路。元置钦州路,治安远县。明洪武二年,立钦州府。八年,改为州,属廉州府,以安远县省入编户九里,领县一:
皇清因之。
灵山县
在州北二百一十里。本汉合浦郡地。隋置南宾县,属钦州。唐贞观中,改为灵山县。宋开宝中,废遵化、钦江、内亭三县入焉。天圣初,自钦江徙州治于此。元徙州治安远,以灵山为属县。明因之,编户二十二里。
皇清因之。
廉州府疆域考 通志
编辑廉州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高州府石城县吴浦铺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广西上思州肥羊岭界,三百三十里。南至“冠头岭海岸界,八十里。”
北至广西南宁府横州簕竹铺界二百五十里,自府治至省城一千八百九十里,至
京师九千六十五里
广六百四十里,袤四百八十五里。
合浦县:〈附郭。〉
西至钦州“乌家铺” ,五十里。
北至灵山县界二百二十五里。
东南与府境同
广一百八十里,袤二百一十五里。
钦州
东至平银渡,接灵山、博峨界,三十里。
西至广西上思州,三百二十里。
南至龙江海岸,六十五里。
北至广西永淳县林岐村界,二百里。
自州治至本府一百八十里。
广三百六十里,袤二百六十五里。
灵山县
东至合浦县信立乡界五十五里。
西至广西宣化县“八尺江” 界,二百六十里。南至合浦县“首铺” 界,一百六十里。
北至广西横州簕竹铺界四十五里,自县治至本府一百八十里。
广二百五十里,袤三百五里。
形胜附
编辑本府。〈合浦县附郭。〉
廉为岭表遐郡,山势逶迤,川流潆曲。龙门跨其东,《州江》绕其西,南有冠头岭拱其前,北有《五黄山》拥其后。大廉镇于东北,巨浸涌于西南,而府治中奠当平衍之区,此一郡之胜概也。
钦州
濒海而治,北扆望火、东翼望川,天击峙其西,文笔卓其南。东西之山合抱而结,为龙门锁钥襟喉。钦江、渔洪二水夹流左右,会于猫尾,由龙门以入于海。中州之地至此而尽。昔人所谓“天涯海角而十万分茅横跨西纵,界分华夏” ,洵遐荒之保障也。
灵山县
地脉自峰子岭起伏,至县治稍平,罗阳蟠据于东畔,石六峻耸于西垣,罗伞笔峰下锁关隘,据一方上游。此西路入廉,扼险守固之地。
廉州府星野考 府志
编辑府总
廉州,古粤地。属鹑尾之次,翼轸之分野。
自《张》十五度,至《轸》九度。
南越之地,自迁、固皆以为属星纪,牛、女之分。惟唐僧一行谓“韶、广、封、梧、藤、罗、高、雷,南及珠、厓,自此而东为星纪,其西属鹑尾。” 宋欧阳修《唐书》谓“自昭象、龚、绣容及合以西为鹑尾之墟。” 故明朝《清类天文》及《一统志》皆以合浦属翼、轸、合、楚分。按《地志》有以广东为扬州南境,广西为荆州南境,梧逾高凉之北浦,绕浔、邕之“南,藤梧封以东为牛、女” ,则“合浔、邕” 当为“翼、轸” ,诸说不同,但考宋熙宁八年十月,彗星见轸,未几交趾陷钦、合、邕三州,则廉在轸也明矣。明万历三十五年九月,彗星见轸,至十二月交趾复陷钦州,钦在轸也,亦明矣。
廉州府山川考一 府县志合载
编辑本府。〈合浦县附郭。〉
黄稻山 在府治北九十里。按《明一统志》云:州人多于山下种稻。
糠头山 在西北一百五十里,秦尉佗常驻军于此。按《明一统志》云:“相传昔人舂糓积糠如山” ,今呼狼头山,又名军头山。
北峨山 在西北一百里。按《明一统志》云:“以峰势嵯峨而名。”
夫人山 :在东一百二十里。刘宋陈伯绍妻葬于此。
姜山 在东北一百四十里。按《明一统志》云:“唐姜神翊家于此” ,今所居多姜姓者,皆其裔焉。画山 在东一百五十里,峰峦秀丽如画。百良山 在东一百五十里,多产大木良材。五黄山 在北一百五十里。相传昔有樵者迷路,遇五人黄衣朱颜,相与谈笑指示,迷者得归。俗呼为五皇岭,上有五皇庙。白鹤观多产异果,人入山食之,不得挟归,如挟一果,即迷归路。白石山 ,在废石康县东五十里,其三山相接,山石皆白,故名。东坡有云:“青水南,白石北,此地崔峨人不识。”
箄竹山 :在府北一百三十里。
冠盖山 在县东八里。自《大廉》远来,经青山大岭而走,突起如纱帽,迤𨓦东南,下布为郡城。下有“惠泽灵泉” ,泉自石窦出,昔人祷雨之所。大廉山 距县一百五十里,山形秀拔,林木葱。
郁盘泊数十里,与博白县磻磷山相连,实为廉郡之镇。东汉时,费贻为合浦太守,有廉名,去之日道经山下,百姓追送至此,遂以名山。大廉峒出其阳,唐置大廉县于此。陆湖峒出其阴,其旁曰“画山” ,曰百良山。
东山 在县东南十里。山势盘郁,有巨石卓立于旁,居民岁旱祷雨于此。
草花岭 在县南。圆峰三五叠起其上,三月间产异花,红艳可爱不可移。一名“仙花岭” ,一名“探花岭。” 又南为牛尾岭,直东为独峰岭,平地突起,端正如覆釜。陟其巅,海波珠彩,一望在目。冠头岭 在县南八十里。形势穹窿,山色赤黑如冠,故名。相传交趾黎王葬于此,彝人每年望海一祭。
龙门岭 距县十里,龙门水出焉。水西南流,合“惠泽泉” 入龙津桥,绕城南,会珠母、南津诸水入江。旧为人壅塞,溉田水分流城东北,知府张仙亲历濬之,始复故道。
牛角岭 距县二十里,状如牛角,大湾江出焉,西流绕城北会州江。
东山岭 在县东一十里东山寺故趾。昔人题为“海角第一峰。” 地势蜿蜒,景象幽雅,亦廉之胜也。
独峰岭 在县南二十里。平地突起,尖圆耸峭。欲观海者陟其巅,则海外诸山宛然在目。马鞍岭 在废石康县东一里长沙村后。黄姜岭 在县东六十里。汉董贤父恭徙合浦,卒葬于岭下。今人多呼“董公山。”
九头岭 在县南十里。有天妃祠。
登高岭 在县南。九日,士民登眺于此。
抱子岭 在县东二十里。
仙人岭 在县东二十里。岭上石有仙人迹,故名。
鹦鹉岭 在废石康县西十里。
先头岭 距县南七里。脉自大廉来,起于大岭、薛屋岭,绕府城东转而西,抵廉江。其山上丘阜培𪣻累累,以千百计。江行数之,共头有九,故名。其南麓有天妃宫,旁有船厂,云昔人于此造海船。
冠头岭 ,距县南七十里。脉自大廉来,起于青山,南行为斗鸡、屏心、东山、草花、牛尾;渐伏而西,跃出大海三十里,当郡城之坤维,若郡之外郛。其形隆起如冠。南北皆有澳,海舶舣焉。海潮生,撼石若雷。
射马岭 :距县北三十里。灵山官道经其下。山高耸,多石。行者至,必下马。又曰“卸马。”
珠母海 ,在县东南八十里。巨海中有平江、杨梅、青婴三池,中出大蚌,珠吐寒晶,辉光明媚。涠洲 在珠母海中,当冠岭之南,昔有野马渡此,又名马渡,去海壖大约二百里。每天将阴雨,辄望见之,晴霁则否。洲之东南数十里有斜阳岭,纯石峙海中,然不若涠洲。有澳,可以泊舟。《交州记》曰:“涠洲有石室,其里一石如鼓形” ,榴木杖倚石壁,采珠,人常致祭焉。
南流江 源出广西容县之大容山,经郁林、博白,至黄炳江入合浦界。
武利江 在县北一百一十里。发源有三,一自归德乡小双山,一自灵山县宋泰乡张蒙山,一自万安乡谢城岭,会于武利埠,南流会新仓江入于海。
清水江 在县东十五里。源出大岭村博峨山,达于州江,合流入于海。
石湾江 :同一南流江,因地异名,自此至入海皆然。
古榄江 源自归德乡六渎村,由博白之永宁乡南流入江。
乌木江 在石康北一里。发源大廉山,西南流经长沙村,南流入江。
洪潮江 在县西北五十里。发源自灵山之博峨山,东流至新村,南流入江。其分流北二十里曰州江,少西曰陈屋屯江,曰白沙塘江,曰大桥江。旧《志》:又有曰新村江者,实南流江之本体。凡五川分流,环绕郡城之西南,至三村乡白须港入于海。
廉江 在郡城西,即今合浦江。南流至干体入海,中有砥柱矶,在海角亭前。江之中流,其上有亭。
压马江 在廉江东五十里。发源陆湖峒,由陈调入南流江。
双根江 发源博白之荣草岸,南流入海。白沙江 :距县百二十里。发源博白横山,南流
入海
白鹅江 发源青山脚岭,流入清水江。在府东十五里。源出青山脚,经大岭村,由博峨江、达州江入于海。
大河江 ,发源望牛岭,南流入海。
新寮闸江 在县东六十里。源出母鸡山,流入大廉港,潮涨车马难渡。明成化年,佥事林锦建木桥以济往来。砌闸设关,分营兵以司启闭。此郡之咽喉也。
香草江 在县东一百里。江畔有香草,故名。猛水江 ,在县北十里。自廉江分流第三渡入于海。
州江水 ,在县北三十里,地名“州江口。”
金银水 在县东八里。中环绕如金银锭,故名。金鸡水 ,在废石康县二十里。
滕达水 ,在废石康县东三里。
龙门水 在县东三里。源出龙门岭,西流分二支:曰源头,曰“龙门” ,环城北入于江。
晏水 在县北,源出废石康县界内。
思乡水 源出废石康县思峒山,至武利江,复回本县界内入晏江。以其去而复还,故名。张濛水 ,在县治东北一百二十里,发源东堂乡,经濛屯南流入江。
“五里水 ” 发源松木岭,西流透城入廉江。在龙门水之阳。
珠母水 ,发源城东之峡岭。
南津水 与洗鱼、酒篠二水皆发源于薛屋岭,及刘公涌、珠母二水皆分流城之东南,俱合龙门水,由九头埠入廉江。
东湖 由龙津桥窦城而入,绕巡道署左汇为湖。旧为学宫之“育鱼池。”
南湖 出云龙桥,复汇为湖,由南城而出,入于江。湖中有三屿,屿各有亭,南曰“一洞亭” ,旧有“丽厓精舍。” 东曰“二洞亭” ,北曰“三洞亭。” 绿筠丹荔,阴森隘目。知府胡鳌建书院时作也。
雁湖 ,在县西七十里。常有双雁游于其间,人见而异之,谓其“罕有” ,故名。
铜船湖 在废石康县。相传汉马援铸铜船五只,一横于此,四只将过海征林邑。按此恐传误,姑存其旧。
明月溪 距县北八十里。又一百七十里有绿云溪,东北八十里有张沐溪,西七十里有雁湖,北有铜船湖。《交州记》:“湖去合浦四十里,每阴雨日,百姓樵捕,见铜船出水上。又有一水牛在湖中,以鸡酒为祭,便大获鱼,否则惟得牛粪而已。” 绿云溪 ,在县北一百七十里。
张沐溪 在县东北八十里。昔有隐士张沐居此,故名。
钟湾 在县北七里。有湾接江通海。宋政和年,灵觉寺钟一夕飞去,既明,悬空而垂下,钟犹湿。湾住人言:“湾中每夜有钟声,谓必与龙战。” 寺僧察之,果然。遂凿去顶上龙角,乃止。至今湾中风起,有一物,其大如车轮,蓝色,涌出波中,复没。鸦洲 在县东六十里大廉港中。石山载土,林木繁阴。海外周绕,万鸦集宿,故名。
“《独揽》沙洲 ” 至杨梅池五十里。
刘公浦 发源城东之朱砂岭,在龙门之阴海猪沙 至平江池五里。
“平江池 ” 至“独揽沙洲” 八里。
杨梅池 至青缨池十五里。
青缨池 至断望池五十里。
断望池 至乌泥池,总计一百八十三里以上旧云皆珠池也。按珠池之事,汉唐无考。自刘𬬮置媚川都,宋开宝以还,遂相沿袭,置场置司,或采或罢,迄无定制。明洪武二十九年,诏采而已,未有专官也。正统初,始令内官一员,分镇雷、廉。正德间,又收回镇雷者总属于廉。嘉靖间,巡抚林富奏除之,专其任于兵备。
乌泥池 至海猪沙一里。
雁池 在府北二里。其水旋绕,常有雁至其池,风景可人。
庙前泉 在府治东元坛。庙前清泉涌出,一方用之未尝竭。
海潮 《方舆胜览》云:“江浙之潮,自有定候;廉、钦之潮,则朔望大潮,谓之老水;日止一潮,谓之子水。” 按他郡之潮,每月三十日有二,自消至长,皆十五日,故月同而潮不改。惟廉潮正月长至十四日而消,十五日长至二十八日而消,其间消长止十四日也。二月则退在前。正月二十九日长至十一日而消,十三日长至二十六日而消,每月皆退二日,此其所以异也。其琼州潮之大,
小随长短星,不系月之盈亏。半月东流,半月西流,与江浙之潮异,见《广舆记》云:“朝至曰潮,夕至曰汐。”
钦州
文笔峰 在城南五里。特起一峰,圆净尖秀。知州林希元陟其岭,回望州城定学基。
三山 在城南五里文笔峰西。宋守陶弼建亭于下。按《明一统志》:“三峰特立,山中多孔雀,又名孔雀山。”
鸡笼山 :在城东南二十里龙门内。
牙山 在龙门外海之东,广十里。海中特起三山,形如排牙。明万历三十六年,彝变设营于此。天击山 在城西四十里。山巅石大如卵,为雷击破。
百浪山 :距城三十里。在中和坊发脉。自望火岭绵延十里;山形如浪起伏。
那怀山 发脉自百浪,林箐茂密,樵采往焉。下有“那怀村。”
鞋山 在新立乡。其山延长,发脉自雁庐山,大路经其麓。
“那暮山 ” ,在城东一百里,属灵山,因往廉州大路,公馆在此,故载之。
西丫山 :在城西五十里。永乐路经此。
大墓山 在城东厢。其山高大,发脉自灵山。太平乡“林冶山” ,唐大夫甯原悌葬此,因名。
横山 在城东厢。发脉自十二岭,其山延长横拥州城。多野鸡,故又名“鸡鸣山。”
文笔山 在州城南,平地特起,孤秀如笔。“十万山 ”在贴浪都,山极高大,延长,发脉自广西,上思州。羊岭西抵思陵,起伏蜿蜒四百馀里,那郎江出其下,流经城西北八十里永乐乡,合渔洪江入于海。
铜鱼山 在新立乡。山极高大,发脉自灵山管根山,东为本州新立乡,西为灵山善提乡,上有深坡。
罗浮山 在新立乡。本安京山发脉,自铜鱼,远接广西宣化县胡公山。峰峦峭拔,形类罗浮,故甯纯易名大书石上,俗呼“麓撒山。” 隋置安京县于此,罗浮水出焉。发源流经州南四十里石栏山 ,水底有石栏横山。
墨抹山 在时罗都发脉自永乐乡那亚山,峻大横长,四时云气如墨。其源为凤凰江,流经永乐乡北历村,去州城西南三十里,合《渔洪江》入海。
招远山 在时罗都。其山高耸,脉自三木岭。下有石滩,旧名“滩零山。” 明正统间,御史宋鉴陟其上,招叛民,因改今名。
分茅岭 在贴浪都,与交趾分界。山有石脊茅生,南北异向,故名。汉马援标铜柱处。
刀鞘岭 ,在时罗都。平地特起高峰,上生石笋二,形如刀鞘。时罗、贴浪二都大路经其旁三山岭 ,其岭高大,有三峰。
双角岭 在中和坊。发脉自那怀山,两峰对峙如角。
风门岭 在故宁越乡白皮盐廒之东。二山对峙若门而有风,故名。过此则为陆栏、埠头等村。旧白皮场在陆栏岭之外,有官署遗址,相传为林墟巡检司。未知然否。
乌雷岭 发脉,自那墓山蜿蜒而来,顿为风门岭。迤逦南行为乌雷,独遗群山,亘出大海。东望冠头岭仅三十里,西望交趾,海东府在渺茫间,伏波庙在焉。交人每望祭之。
黄坂岭 在永乐乡。发脉自龙王山,土多黄色。分头岭 在县西十五里,永乐大路经此。望州岭 在县东十里,往府官路经其上,至此望见州城。
望火岭 去城北十里,东连百浪山。
望海岭 去城十五里,北连那怀山,其巅望见大海。
十二岭 在县东南十馀里。《白皮路》经此。钦江 在城东,发源灵山之洪崖都阳山,经县南,合旧州、水车二水,流绕州治,东转而南三里,分小江绕孟涌出猫尾,西向涌沦。其大江南行绕文笔山而东,至猫尾,合渔洪江,出龙门入于海。
平银江 发源灵山博峨乡之高仑岭,流经平银渡,至大洸港入于海。其江东为灵之博峨乡,西为钦之宁越乡。
渔洪江 发源灵山管根山,南流二十里,合那迫、板边、大字三江,经牛皮滩,又十里合流凤凰、涌沦二江,注于海。潮汐至牛皮滩。
团良江 发源广西。羊岭流经永乐乡,合渔洪入于海。
涌沦江 发源涌沦村山下,合渔洪、凤凰二江注于海,商舶所泊。
龙门江 :钦州之山,自东行者,经佛子面、黄坡头至海,转向西;自西行者,经天板口、大小头口至海,转向东。两山对峙若门,中有石若砥柱,内涯巨浸,曰“小海。” 钦江、渔洪江二水会流于猫尾,出注大海,故曰“龙门。” 东经牙山、乌雷达合浦;西经涌沦、周墩达交趾之永安州,实一州要害之地。
凤凰江 在城西南三十里,合渔洪入海。防城江 ,在城南一百五十里。按《通志》云:水经防城,流入交趾永安州。
小江 :在城西南十里,入海。由青鸠埠抵迳,往东西二江。
东江 在城西二十里。水路往小董等处。渔洪旧关。
西江 :在城西五十里。水往大直、那郎二处经此。
那郎江 在城西北六十里,发源十万山。丹竹江 ,在钦州城北三十里。
五湖 即四面城壕标名也。陶商翁亭诗:“七堤环绕四城隅,限隔烟波作五湖。”
鸿飞洲 在钦江,居州城上流。按《县志》,“鸿飞洲在东门外,古木青翠,上有三宝寺、水月阁、鸿飞亭。”
凤凰洲 在凤凰江上,有古营基尚存。
鳌鱼洲 :在南屯。学正陈俊尝欲建文昌阁于此,以锁风水。
龙潭 :在城北十里,通大江,深叵测。相传有龙居此,祷雨辄应。
《石滩 大江》。尖山岭下有石横江,潮落,舟不能过。
三口浪 在大海中。时常有浪三口,连珠而起,声响如雷。世传旧有九口,马援射减六口。淡泉湾 在龙门之外东七十里,南通大海。乌雷岭旁有巨石,淡水出焉。往来舟楫于此汲水。瀑布湾 发源那容村高岭,瀑自石顶飞出深湾,灌溉田亩,岁旱,乡人祈雨于此。
七十二径 龙门外,群山错列,海中七十二水道随山而转,彼此相通亦七十二,故俗呼为“龙门七十二径。”
《吟石 》东门外天涯亭南,下有石窟,陶商翁吟眺处。
钓石 在天妃庙前,陶弼钓干其上。
醉石 ,去州一里。陶弼每取酒酌至醉,各有诗。“石槽 ” ,在小江青水港下,形如槽,潮落舟轻,可过。
猫尾 :在城南十里。海水起落处。
鹌鹴 :在城东南十里,大江通此。白麟尾 在龙门外,大海交趾经此。
庄家墩 在城五里小江。
三墩 在城南十里大江中。
长墩 ,在城西南六十里凤凰江中。古设巡检司于此盘诘。
灵山县
洪崖山 在洪崖都。其山极高大,发脉自广西之南山。登高远望,诸山皆为培𪣻,大路经其上,南为本县,北为横州。
大龙山 在洪崖都。其山重叠延长,发脉自东山之西,蜿蜒起伏如龙,故名“大龙。”
大东山 在洪崖都,山极高大,发脉自横州乌蛮,广袤约七八十里。北为横州乐山乡,东、西、南为本县洪崖都。
花石山 在县西二里。石生于大山西岸,有纹可观。今采取已竭,名“仍之。”
罗阳山 在县东三十里。极高大。一十九峰,山树繁郁。其上石平方丈,旁有修竹,风摇则拂其石之尘,世传为仙迹。山峙于县之东,日出必先炤,故名。按《县志》云:“顶有仙女井,味甚甘冽” ,在洪崖都脉。自贵县东望兴业,南俯本县南崖,大江之水出焉,绕县西转南江有四滩,曰阳俭、滑石、鸡冠、大冠,至钦州入于海。
凤凰山 在县东二十里。多产树,下有凤凰坡。世传宋有凤凰止此,故名。
泗州山 ,在县东二十里,东平都发脉,自罗阳行十馀里,特耸一峰,旧有泗州寺观。
百零山 ,在县东四十五里。界石龙狼猺出入必由其间,乃往来险阻之地。
马迹山 ,在梁官山下,名“大石岭” ,石平广方丈。
有马蹄迹故名
那墓山 在县西南二百四十里。极深峻,昔有军营。其山产象,每秋熟辄成群出食,民甚苦之。博岭山 ,在县西四十里平原都为辘轳支山,形势广博,故名。又名“泽岭山。”
狼济山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石壁外有石人夹侍,故谓“狼济石。” 唐谏议大夫甯原恺读书于此。
管根山 :在县西九十里。
那浪山 ,在县西二百三十里。
流洞山 ,在县西七十里。
茶山 ,在县西二百二十里。其山产茶,与广西宣化接连,一面属灵山,一面属宣化。
古豆山 ,在县西二百里,岭有一小池,四时流泉,人往来俱过“七娘桥” 一架
林冶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昔人云:“天涯亭下有屈林林冶。” 山头出碎金,又多产红豆。按《通志》:在太平都,山极高大,林木森秀。《明一统志》:“古金坑之所。”
辘轳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其山高大,四时云雾。俗传内古有六香炉,飞即其上,故名。旧《志》云:“山多籚竹,曰绿籚。”
龙牙山 ,在县北二十里。山中有潭,常见龙起,故名。
天堂山 在县东五十里。
梁冠山 发脉自凤凰山,南为合浦之万安乡,北为灵山。山形奇伟,如冠之梁。
石六峰 在县西一里。宋治平二年,移县治于其东。其山纯石,平地嵂起,雄伟奇特,高耸云端。四时花木深茂,景物幽雅。四围回抱,内一洞高旷平迥,建庙宇一十馀间。往来士夫有诗勒石以纪其胜。一名“西灵山” ,县以此名。
石龙峰 在县西二十里。其峰纯石,形如龙。《罗山峰 》在县西三里。
马鞍峰 在县东四里。其峰纯石,形如马鞍,故名。然出于东南方,又名“天马山。”
独立峰 在县西一里半。其峰纯石,挺然独立,阔平一丈馀,邑人莫如勤读书于此。
黄姜岭 在西北十五里。昔黄叔达祖与姜挺结姻在岭之巅,故名。一名“黄楼山。” 旧传,邑有黄氏女,招姜神邑之子为婿,筑楼居之。后徙日南,生公辅为相。
六湟岭 在西南一百里,今乌家驿。
五湟岭 在邑南十里
城隍岭 在县西四十里。其岭峰头峻耸,俗传有九十九峰。
峰子岭 在西北五里。旧建县其下。
打鼓岭 在城北十里
双鹤岭 在西南二里。建城初,有双鹤飞集其上,故名。锁大江之水口,左如象,右如狮。
松柏岭 在北,乃县之主山也。山产松柏,故名。久衰坏。明万历二十一年,知县黄应元复栽培之。
独阵岭 :在东北四十里,极高,抵广西簕竹铺界,往来必陟其岭。
铜鼓岭 在东南十里。其岭高秀,昔阴雨有铜鼓声,县治取为幕下贵人。
射鹤岭 近在官团姚家等村,上有“甯长真庙” ,祈祷最验。
射狸岭 ,近在绿水、特牛等村。上有“甯仙庙” ,有二石相叠,推转如磨,祈祷最验。
射猿岭 近在六春、岑家等村。
射随岭 近在乌石潭村,有《甯纯庙》。
射齐岭 近在梯齿狗尾塘村。有甯据庙。三海岩 在县西二里。其岩纯石而内虚,高广如堂室,石乳森森,下垂如滴,又如缨络之状。有龟岩、月岩、钱岩。宋州守陶弼登此,见有螺蚌之异,疑古沧海之变,各赋诗以纪其胜。自后文人相继有作。
穿镜岩 与三海岩相接,翠屏耸立。峰半一窍相通,望若城门状。其中天日恍然,有如穿镜,故名。
罗伞岩 ,在罗伞峰腰半。内有石乳洁白,下垂如笋。
独虎岩 ,与吕君洞相接,内一池,阔约七八丈,水常不竭,其色湛然。
吕君洞 与穿镜岩相接,峰峦壁立,洞内有仙人迹,昔有人秉烛入洞,烛尽而返,不能至极处。石龙洞 在石龙峰内,有片石,广袤约四五丈,坦而光,世传为龙床石。下有潭,祈雨最应。仙女石 在西南一百三十里,长二丈有馀,古
有仙女游此
紫水 在县治南城外,有井出紫水,云“科第之兆。” 明万历乙酉年,填紫水之上,建儒学。
南岸大江 发源于罗阳、天堂二山,在县南一里。中有四滩,曰阳险,曰“滑石,曰鸡冠,曰大冠” ,其水会于钦江。
南岸小江 ,即乌江也,源自宋泰乡,下流会南岸大江,灌田十馀亩。
旧州江 在县西六十里。发源流峒山,下流四十里,合南岸江流注于钦江。
大洸江 在县西二百六十里。发源安业乡高仑岭,西南经平银渡、大洸港口入于海。
风带江 ,在县西北九十里。
那良江 ,在县西四十里。
浮龙江 ,在县东六十里。流经蓝水、铜鼓湾人横州。
马槽江 在县北二十里。源自广屋岭,南流入大江。
那甯江 ,在县西五十里。
大潮江 在县西南二十里。发源梁冠山,合南岸大江,灌田之利倍于他水。
龙门江 在县西南九十里,发源驿岭村,北流,合南岸大江,灌田数顷。
黄敬江 在县西二百六十里。源自上宁都之古先村,北流至宣化县。
水车江 在县西南一百七十里。发源狼济山,南流合于大江。民作水车,引水灌田数十顷。武利江 在县南七十里。发源合浦县东堂、万安二乡。可通舟楫,直抵本府永济桥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