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361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卷目錄

 廉州府部彙考一

  廉州府建置沿革考

  廉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廉州府星野考

  廉州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六十一卷

廉州府部彙考一

編輯

廉州府建置沿革考    明一統志

編輯

本府

古南粵地,《天文》翼軫分野。秦為象郡地。漢武平南粵,置合浦郡。三國吳改珠官郡,未幾復為合浦郡。劉宋於郡置越州。隋初,郡廢州存。大業初,改曰祿州,尋改為合州,又廢州為合浦郡,治合浦縣。唐初罷郡,復置越州。貞觀中,改為廉州,因郡有大廉洞故名。天寶初,復為合浦郡。乾元初,又復為廉州。宋徙州治長沙,改置太平軍。咸平初,復為廉州。元置廉州路。明洪武初,改為廉州府,又改為廉州,屬雷州府。十四年,復為府,領州一,縣二。

皇清因之。

合浦縣:附郭。

本漢舊縣,屬合浦郡。隋屬合州。唐屬廉州。宋開寶間,省封山、蔡龍、大廉三縣入焉。元仍舊。明洪武初,省入石康縣。十四年,復置編戶三十里。

皇清因之。

欽州

在府城西一百四十里。本秦象郡地。漢為合浦縣地。劉宋置宋壽郡。梁兼置安州。隋罷郡,改安州曰欽州,治欽江縣。大業初,又改州為寧越郡。唐復為欽州。宋屬廣西路。元置欽州路,治安遠縣。明洪武二年,立欽州府。八年,改為州,屬廉州府,以安遠縣省入編戶九里,領縣一:

皇清因之。

靈山縣

在州北二百一十里。本漢合浦郡地。隋置南賓縣,屬欽州。唐貞觀中,改為靈山縣。宋開寶中,廢遵化、欽江、內亭三縣入焉。天聖初,自欽江徙州治於此。元徙州治安遠,以靈山為屬縣。明因之,編戶二十二里。

皇清因之。

廉州府疆域考        通志

編輯

廉州府疆域圖

廉州府疆域圖

本府

東至高州府石城縣吳浦鋪界,一百三十里。西至廣西上思州肥羊嶺界,三百三十里。南至「冠頭嶺海岸界,八十里。」

北至廣西南寧府橫州簕竹鋪界二百五十里,自府治至省城一千八百九十里,至

京師九千六十五里

廣六百四十里,袤四百八十五里。

考證

合浦縣:附郭。

西至欽州「烏家鋪」 ,五十里。

北至靈山縣界二百二十五里。

東南與府境同

廣一百八十里,袤二百一十五里。

欽州

東至平銀渡,接靈山、博峨界,三十里。

西至廣西上思州,三百二十里。

南至龍江海岸,六十五里。

北至廣西永淳縣林岐村界,二百里。

自州治至本府一百八十里。

廣三百六十里,袤二百六十五里。

靈山縣

東至合浦縣信立鄉界五十五里。

西至廣西宣化縣「八尺江」 界,二百六十里。南至合浦縣「首鋪」 界,一百六十里。

北至廣西橫州簕竹鋪界四十五里,自縣治至本府一百八十里。

廣二百五十里,袤三百五里。

形勝附

編輯

本府。合浦縣附郭。

廉為嶺表遐郡,山勢逶迤,川流瀠曲。龍門跨其東,《州江》遶其西,南有冠頭嶺拱其前,北有《五黃山》擁其後。大廉鎮於東北,巨浸湧於西南,而府治中奠當平衍之區,此一郡之勝概也。

欽州

瀕海而治,北扆望火、東翼望川,天擊峙其西,文筆卓其南。東西之山合抱而結,為龍門鎖鑰襟喉。欽江、漁洪二水夾流左右,會於貓尾,由龍門以入於海。中州之地至此而盡。昔人所謂「天涯海角而十萬分茅橫跨西縱,界分華夏」 ,洵遐荒之保障也。

靈山縣

地脈自峰子嶺起伏,至縣治稍平,羅陽蟠據於東畔,石六峻聳於西垣,羅傘筆峰下鎖關隘,據一方上游。此西路入廉,扼險守固之地。

廉州府星野考        府志

編輯

府總

廉州,古粵地。屬鶉尾之次,翼軫之分野。

自《張》十五度,至《軫》九度。

南越之地,自遷、固皆以為屬星紀,牛、女之分。惟唐僧一行謂「韶、廣、封、梧、藤、羅、高、雷,南及珠、厓,自此而東為星紀,其西屬鶉尾。」 宋歐陽修《唐書》謂「自昭象、龔、繡容及合以西為鶉尾之墟。」 故明朝《清類天文》及《一統志》皆以合浦屬翼、軫、合、楚分。按《地誌》有以廣東為揚州南境,廣西為荊州南境,梧踰高涼之北浦,遶潯、邕之「南,藤梧封以東為牛、女」 ,則「合潯、邕」 當為「翼、軫」 ,諸說不同,但考宋熙寧八年十月,彗星見軫,未幾交趾陷欽、合、邕三州,則廉在軫也明矣。明萬曆三十五年九月,彗星見軫,至十二月交趾復陷欽州,欽在軫也,亦明矣。

廉州府山川考一    府縣志合載

編輯

本府。合浦縣附郭。

黃稻山 在府治北九十里。按《明一統志》云:州人多於山下種稻。

糠頭山 在西北一百五十里,秦尉佗常駐軍於此。按《明一統志》云:「相傳昔人舂糓積糠如山」 ,今呼狼頭山,又名軍頭山。

北峨山 在西北一百里。按《明一統志》云:「以峰勢嵯峨而名。」

夫人山 :在東一百二十里。劉宋陳伯紹妻葬於此。

姜山 在東北一百四十里。按《明一統志》云:「唐姜神翊家於此」 ,今所居多姜姓者,皆其裔焉。畫山 在東一百五十里,峰巒秀麗如畫。百良山 在東一百五十里,多產大木良材。五黃山 在北一百五十里。相傳昔有樵者迷路,遇五人黃衣朱顏,相與談笑指示,迷者得歸。俗呼為五皇嶺,上有五皇廟。白鶴觀多產異果,人入山食之,不得挾歸,如挾一果,即迷歸路。白石山 ,在廢石康縣東五十里,其三山相接,山石皆白,故名。東坡有云:「青水南,白石北,此地崔峨人不識。」

箄竹山 :在府北一百三十里。

冠蓋山 在縣東八里。自《大廉》遠來,經青山大嶺而走,突起如紗帽,迤𨓦東南,下布為郡城。下有「惠澤靈泉」 ,泉自石竇出,昔人禱雨之所。大廉山 距縣一百五十里,山形秀拔,林木蔥。

鬱盤泊數十里,與博白縣磻磷山相連,實為廉郡之鎮。東漢時,費貽為合浦太守,有廉名,去之日道經山下,百姓追送至此,遂以名山。大廉峒出其陽,唐置大廉縣於此。陸湖峒出其陰,其旁曰「畫山」 ,曰百良山。

東山 在縣東南十里。山勢盤鬱,有巨石卓立於旁,居民歲旱禱雨於此。

草花嶺 在縣南。圓峰三五疊起其上,三月間產異花,紅艷可愛不可移。一名「仙花嶺」 ,一名「探花嶺。」 又南為牛尾嶺,直東為獨峰嶺,平地突起,端正如覆釜。陟其巔,海波珠彩,一望在目。冠頭嶺 在縣南八十里。形勢穹窿,山色赤黑如冠,故名。相傳交趾黎王葬於此,彝人每年望海一祭。

龍門嶺 距縣十里,龍門水出焉。水西南流,合「惠澤泉」 入龍津橋,遶城南,會珠母、南津諸水入江。舊為人壅塞,溉田水分流城東北,知府張仙親歷濬之,始復故道。

牛角嶺 距縣二十里,狀如牛角,大灣江出焉,西流遶城北會州江。

東山嶺 在縣東一十里東山寺故趾。昔人題為「海角第一峰。」 地勢蜿蜒,景象幽雅,亦廉之勝也。

獨峰嶺 在縣南二十里。平地突起,尖圓聳峭。欲觀海者陟其巔,則海外諸山宛然在目。馬鞍嶺 在廢石康縣東一里長沙村後。黃姜嶺 在縣東六十里。漢董賢父恭徙合浦,卒葬於嶺下。今人多呼「董公山。」

九頭嶺 在縣南十里。有天妃祠。

登高嶺 在縣南。九日,士民登眺於此。

抱子嶺 在縣東二十里。

仙人嶺 在縣東二十里。嶺上石有仙人跡,故名。

鸚鵡嶺 在廢石康縣西十里。

先頭嶺 距縣南七里。脈自大廉來,起於大嶺、薛屋嶺,遶府城東轉而西,抵廉江。其山上丘阜培塿纍纍,以千百計。江行數之,共頭有九,故名。其南麓有天妃宮,旁有船廠,雲昔人於此造海船。

冠頭嶺 ,距縣南七十里。脈自大廉來,起於青山,南行為鬥雞、屏心、東山、草花、牛尾;漸伏而西,躍出大海三十里,當郡城之坤維,若郡之外郛。其形隆起如冠。南北皆有澳,海舶艤焉。海潮生,撼石若雷。

射馬嶺 :距縣北三十里。靈山官道經其下。山高聳,多石。行者至,必下馬。又曰「卸馬。」

珠母海 ,在縣東南八十里。巨海中有平江、楊梅、青嬰三池,中出大蚌,珠吐寒晶,輝光明媚。潿洲 在珠母海中,當冠嶺之南,昔有野馬渡此,又名馬渡,去海壖大約二百里。每天將陰雨,輒望見之,晴霽則否。洲之東南數十里有斜陽嶺,純石峙海中,然不若潿洲。有澳,可以泊舟。《交州記》曰:「潿洲有石室,其裡一石如鼓形」 ,榴木杖倚石壁,採珠,人常致祭焉。

南流江 源出廣西容縣之大容山,經鬱林、博白,至黃炳江入合浦界。

武利江 在縣北一百一十里。發源有三,一自歸德鄉小雙山,一自靈山縣宋泰鄉張蒙山,一自萬安鄉謝城嶺,會於武利埠,南流會新倉江入於海。

清水江 在縣東十五里。源出大嶺村博峨山,達於州江,合流入於海。

石灣江 :同一南流江,因地異名,自此至入海皆然。

古欖江 源自歸德鄉六瀆村,由博白之永寧鄉南流入江。

烏木江 在石康北一里。發源大廉山,西南流經長沙村,南流入江。

洪潮江 在縣西北五十里。發源自靈山之博峨山,東流至新村,南流入江。其分流北二十里曰州江,少西曰陳屋屯江,曰白沙塘江,曰大橋江。舊《志》:又有曰新村江者,實南流江之本體。凡五川分流,環遶郡城之西南,至三村鄉白鬚港入於海。

廉江 在郡城西,即今合浦江。南流至乾體入海,中有砥柱磯,在海角亭前。江之中流,其上有亭。

壓馬江 在廉江東五十里。發源陸湖峒,由陳調入南流江。

雙根江 發源博白之榮草岸,南流入海。白沙江 :距縣百二十里。發源博白橫山,南流

入海

白鵝江 發源青山腳嶺,流入清水江。在府東十五里。源出青山腳,經大嶺村,由博峨江、達州江入於海。

大河江 ,發源望牛嶺,南流入海。

新寮閘江 在縣東六十里。源出母雞山,流入大廉港,潮漲車馬難渡。明成化年,僉事林錦建木橋以濟往來。砌閘設關,分營兵以司啟閉。此郡之咽喉也。

香草江 在縣東一百里。江畔有香草,故名。猛水江 ,在縣北十里。自廉江分流第三渡入於海。

州江水 ,在縣北三十里,地名「州江口。」

金銀水 在縣東八里。中環遶如金銀錠,故名。金雞水 ,在廢石康縣二十里。

滕達水 ,在廢石康縣東三里。

龍門水 在縣東三里。源出龍門嶺,西流分二支:曰源頭,曰「龍門」 ,環城北入於江。

晏水 在縣北,源出廢石康縣界內。

思鄉水 源出廢石康縣思峒山,至武利江,復回本縣界內入晏江。以其去而復還,故名。張濛水 ,在縣治東北一百二十里,發源東堂鄉,經濛屯南流入江。

「五里水 」 發源松木嶺,西流透城入廉江。在龍門水之陽。

珠母水 ,發源城東之峽嶺。

南津水 與洗魚、酒篠二水皆發源於薛屋嶺,及劉公涌、珠母二水皆分流城之東南,俱合龍門水,由九頭埠入廉江。

東湖 由龍津橋竇城而入,遶巡道署左匯為湖。舊為學宮之「育魚池。」

南湖 出雲龍橋,復匯為湖,由南城而出,入於江。湖中有三嶼,嶼各有亭,南曰「一洞亭」 ,舊有「麗厓精舍。」 東曰「二洞亭」 ,北曰「三洞亭。」 綠筠丹荔,陰森隘目。知府胡鼇建書院時作也。

鴈湖 ,在縣西七十里。常有雙鴈遊於其間,人見而異之,謂其「罕有」 ,故名。

銅船湖 在廢石康縣。相傳漢馬援鑄銅船五隻,一橫於此,四隻將過海征林邑。按此恐傳誤,姑存其舊。

明月溪 距縣北八十里。又一百七十里有綠雲溪,東北八十里有張沐溪,西七十里有鴈湖,北有銅船湖。《交州記》:「湖去合浦四十里,每陰雨日,百姓樵捕,見銅船出水上。又有一水牛在湖中,以雞酒為祭,便大獲魚,否則惟得牛糞而已。」 綠雲溪 ,在縣北一百七十里。

張沐溪 在縣東北八十里。昔有隱士張沐居此,故名。

鐘灣 在縣北七里。有灣接江通海。宋政和年,靈覺寺鐘一夕飛去,既明,懸空而垂下,鐘猶濕。灣住人言:「灣中每夜有鐘聲,謂必與龍戰。」 寺僧察之,果然。遂鑿去頂上龍角,乃止。至今灣中風起,有一物,其大如車輪,藍色,湧出波中,復沒。鴉洲 在縣東六十里大廉港中。石山載土,林木繁陰。海外週遶,萬鴉集宿,故名。

「《獨攬》沙洲 」 至楊梅池五十里。

劉公浦 發源城東之硃砂嶺,在龍門之陰海豬沙 至平江池五里。

「平江池 」 至「獨攬沙洲」 八里。

楊梅池 至青纓池十五里。

青纓池 至斷望池五十里。

斷望池 至烏泥池,總計一百八十三里以上舊雲皆珠池也。按珠池之事,漢唐無考。自劉鋹置媚川都,宋開寶以還,遂相沿襲,置場置司,或採或罷,迄無定製。明洪武二十九年,詔採而已,未有專官也。正統初,始令內官一員,分鎮雷、廉。正德間,又收回鎮雷者總屬於廉。嘉靖間,巡撫林富奏除之,專其任於兵備。

烏泥池 至海豬沙一里。

鴈池 在府北二里。其水旋遶,常有鴈至其池,風景可人。

廟前泉 在府治東元壇。廟前清泉湧出,一方用之未嘗竭。

海潮 《方輿勝覽》云:「江浙之潮,自有定候;廉、欽之潮,則朔朢大潮,謂之老水;日止一潮,謂之子水。」 按他郡之潮,每月三十日有二,自消至長,皆十五日,故月同而潮不改。惟廉潮正月長至十四日而消,十五日長至二十八日而消,其間消長止十四日也。二月則退在前。正月二十九日長至十一日而消,十三日長至二十六日而消,每月皆退二日,此其所以異也。其瓊州潮之大,

小隨長短星,不係月之盈虧。半月東流,半月西流,與江浙之潮異,見《廣輿記》云:「朝至曰潮,夕至曰汐。」

欽州

文筆峰 在城南五里。特起一峰,圓淨尖秀。知州林希元陟其嶺,回望州城定學基。

三山 在城南五里文筆峰西。宋守陶弼建亭於下。按《明一統志》:「三峰特立,山中多孔雀,又名孔雀山。」

雞籠山 :在城東南二十里龍門內。

牙山 在龍門外海之東,廣十里。海中特起三山,形如排牙。明萬曆三十六年,彝變設營於此。天擊山 在城西四十里。山巔石大如卵,為雷擊破。

百浪山 :距城三十里。在中和坊發脈。自望火嶺綿延十里;山形如浪起伏。

那懷山 發脈自百浪,林箐茂密,樵採往焉。下有「那懷村。」

鞋山 在新立鄉。其山延長,發脈自鴈廬山,大路經其麓。

「那暮山 」 ,在城東一百里,屬靈山,因往廉州大路,公館在此,故載之。

西丫山 :在城西五十里。永樂路經此。

大墓山 在城東廂。其山高大,發脈自靈山。太平鄉「林冶山」 ,唐大夫甯原悌葬此,因名。

橫山 在城東廂。發脈自十二嶺,其山延長橫擁州城。多野雞,故又名「雞鳴山。」

文筆山 在州城南,平地特起,孤秀如筆。「十萬山 」在貼浪都,山極高大,延長,發脈自廣西,上思州。請幫助識別此字。羊嶺西抵思陵,起伏蜿蜒四百餘里,那郎江出其下,流經城西北八十里永樂鄉,合漁洪江入於海。

銅魚山 在新立鄉。山極高大,發脈自靈山管根山,東為本州新立鄉,西為靈山善提鄉,上有深坡。

羅浮山 在新立鄉。本安京山發脈,自銅魚,遠接廣西宣化縣胡公山。峰巒峭拔,形類羅浮,故甯純易名大書石上,俗呼「麓撒山。」 隋置安京縣於此,羅浮水出焉。發源流經州南四十里石欄山 ,水底有石欄橫山。

墨抹山 在時羅都發脈自永樂鄉那亞山,峻大橫長,四時雲氣如墨。其源為鳳凰江,流經永樂鄉北歷村,去州城西南三十里,合《漁洪江》入海。

招遠山 在時羅都。其山高聳,脈自三木嶺。下有石灘,舊名「灘零山。」 明正統間,御史宋鑑陟其上,招叛民,因改今名。

分茅嶺 在貼浪都,與交趾分界。山有石脊茅生,南北異向,故名。漢馬援標銅柱處。

刀鞘嶺 ,在時羅都。平地特起高峰,上生石筍二,形如刀鞘。時羅、貼浪二都大路經其旁三山嶺 ,其嶺高大,有三峰。

雙角嶺 在中和坊。發脈自那懷山,兩峰對峙如角。

風門嶺 在故寧越鄉白皮鹽廒之東。二山對峙若門而有風,故名。過此則為陸欄、埠頭等村。舊白皮場在陸欄嶺之外,有官署遺址,相傳為林墟巡檢司。未知然否。

烏雷嶺 發脈,自那墓山蜿蜒而來,頓為風門嶺。迤邐南行為烏雷,獨遺群山,亙出大海。東望冠頭嶺僅三十里,西望交趾,海東府在渺茫間,伏波廟在焉。交人每望祭之。

黃坂嶺 在永樂鄉。發脈自龍王山,土多黃色。分頭嶺 在縣西十五里,永樂大路經此。望州嶺 在縣東十里,往府官路經其上,至此望見州城。

望火嶺 去城北十里,東連百浪山。

望海嶺 去城十五里,北連那懷山,其巔望見大海。

十二嶺 在縣東南十餘里。《白皮路》經此。欽江 在城東,發源靈山之洪崖都陽山,經縣南,合舊州、水車二水,流遶州治,東轉而南三里,分小江遶孟湧出貓尾,西向涌淪。其大江南行遶文筆山而東,至貓尾,合漁洪江,出龍門入於海。

平銀江 發源靈山博峨鄉之高崙嶺,流經平銀渡,至大洸港入於海。其江東為靈之博峨鄉,西為欽之寧越鄉。

漁洪江 發源靈山管根山,南流二十里,合那迫、板邊、大字三江,經牛皮灘,又十里合流鳳凰、涌淪二江,注於海。潮汐至牛皮灘。

考證

團良江 發源廣西。請幫助識別此字。羊嶺流經永樂鄉,合漁洪入於海。

涌淪江 發源涌淪村山下,合漁洪、鳳凰二江注於海,商舶所泊。

龍門江 :欽州之山,自東行者,經佛子面、黃坡頭至海,轉向西;自西行者,經天板口、大小頭口至海,轉向東。兩山對峙若門,中有石若砥柱,內涯巨浸,曰「小海。」 欽江、漁洪江二水會流於貓尾,出注大海,故曰「龍門。」 東經牙山、烏雷達合浦;西經涌淪、周墩達交趾之永安州,實一州要害之地。

鳳凰江 在城西南三十里,合漁洪入海。防城江 ,在城南一百五十里。按《通志》云:水經防城,流入交趾永安州。

小江 :在城西南十里,入海。由青鳩埠抵逕,往東西二江。

東江 在城西二十里。水路往小董等處。漁洪舊關。

西江 :在城西五十里。水往大直、那郎二處經此。

那郎江 在城西北六十里,發源十萬山。丹竹江 ,在欽州城北三十里。

五湖 即四面城壕標名也。陶商翁亭詩:「七堤環遶四城隅,限隔煙波作五湖。」

鴻飛洲 在欽江,居州城上流。按《縣志》,「鴻飛洲在東門外,古木青翠,上有三寶寺、水月閣、鴻飛亭。」

鳳凰洲 在鳳凰江上,有古營基尚存。

鼇魚洲 :在南屯。學正陳俊嘗欲建文昌閣於此,以鎖風水。

龍潭 :在城北十里,通大江,深叵測。相傳有龍居此,禱雨輒應。

《石灘 大江》。尖山嶺下有石橫江,潮落,舟不能過。

三口浪 在大海中。時常有浪三口,連珠而起,聲響如雷。世傳舊有九口,馬援射減六口。淡泉灣 在龍門之外東七十里,南通大海。烏雷嶺旁有巨石,淡水出焉。往來舟楫於此汲水。瀑布灣 發源那容村高嶺,瀑自石頂飛出深灣,灌溉田畝,歲旱,鄉人祈雨於此。

七十二徑 龍門外,群山錯列,海中七十二水道隨山而轉,彼此相通亦七十二,故俗呼為「龍門七十二徑。」

《吟石 》東門外天涯亭南,下有石窟,陶商翁吟眺處。

釣石 在天妃廟前,陶弼釣干其上。

醉石 ,去州一里。陶弼每取酒酌至醉,各有詩。「石槽 」 ,在小江青水港下,形如槽,潮落舟輕,可過。

貓尾 :在城南十里。海水起落處。

鵪鸘 :在城東南十里,大江通此。白麟尾 在龍門外,大海交趾經此。

莊家墩 在城五里小江。

三墩 在城南十里大江中。

長墩 ,在城西南六十里鳳凰江中。古設巡檢司於此盤詰。

靈山縣

洪崖山 在洪崖都。其山極高大,發脈自廣西之南山。登高遠望,諸山皆為培塿,大路經其上,南為本縣,北為橫州。

大龍山 在洪崖都。其山重疊延長,發脈自東山之西,蜿蜒起伏如龍,故名「大龍。」

大東山 在洪崖都,山極高大,發脈自橫州烏蠻,廣袤約七八十里。北為橫州樂山鄉,東、西、南為本縣洪崖都。

花石山 在縣西二里。石生於大山西岸,有紋可觀。今採取已竭,名「仍之。」

羅陽山 在縣東三十里。極高大。一十九峰,山樹繁鬱。其上石平方丈,旁有修竹,風搖則拂其石之塵,世傳為僊跡。山峙於縣之東,日出必先炤,故名。按《縣志》云:「頂有僊女井,味甚甘冽」 ,在洪崖都脈。自貴縣東望興業,南俯本縣南崖,大江之水出焉,遶縣西轉南江有四灘,曰陽儉、滑石、雞冠、大冠,至欽州入於海。

鳳凰山 在縣東二十里。多產樹,下有鳳凰坡。世傳宋有鳳凰止此,故名。

泗州山 ,在縣東二十里,東平都發脈,自羅陽行十餘里,特聳一峰,舊有泗州寺觀。

百零山 ,在縣東四十五里。界石龍狼猺出入必由其間,乃往來險阻之地。

馬跡山 ,在梁官山下,名「大石嶺」 ,石平廣方丈。

有馬蹄跡故名

那墓山 在縣西南二百四十里。極深峻,昔有軍營。其山產象,每秋熟輒成群出食,民甚苦之。博嶺山 ,在縣西四十里平原都為轆轤支山,形勢廣博,故名。又名「澤嶺山。」

狼濟山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石壁外有石人夾侍,故謂「狼濟石。」 唐諫議大夫甯原愷讀書於此。

管根山 :在縣西九十里。

那浪山 ,在縣西二百三十里。

流洞山 ,在縣西七十里。

茶山 ,在縣西二百二十里。其山產茶,與廣西宣化接連,一面屬靈山,一面屬宣化。

古豆山 ,在縣西二百里,嶺有一小池,四時流泉,人往來俱過「七娘橋」 一架

林冶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昔人云:「天涯亭下有屈林林冶。」 山頭出碎金,又多產紅豆。按《通志》:在太平都,山極高大,林木森秀。《明一統志》:「古金坑之所。」

轆轤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其山高大,四時雲霧。俗傳內古有六香爐,飛即其上,故名。舊《志》云:「山多籚竹,曰綠籚。」

龍牙山 ,在縣北二十里。山中有潭,常見龍起,故名。

天堂山 在縣東五十里。

梁冠山 發脈自鳳凰山,南為合浦之萬安鄉,北為靈山。山形奇偉,如冠之梁。

石六峰 在縣西一里。宋治平二年,移縣治於其東。其山純石,平地嵂起,雄偉奇特,高聳雲端。四時花木深茂,景物幽雅。四圍回抱,內一洞高曠平迥,建廟宇一十餘間。往來士夫有詩勒石以紀其勝。一名「西靈山」 ,縣以此名。

石龍峰 在縣西二十里。其峰純石,形如龍。《羅山峰 》在縣西三里。

馬鞍峰 在縣東四里。其峰純石,形如馬鞍,故名。然出於東南方,又名「天馬山。」

獨立峰 在縣西一里半。其峰純石,挺然獨立,闊平一丈餘,邑人莫如勤讀書於此。

黃姜嶺 在西北十五里。昔黃叔達祖與姜挺結姻在嶺之巔,故名。一名「黃樓山。」 舊傳,邑有黃氏女,招姜神邑之子為婿,築樓居之。後徙日南,生公輔為相。

六湟嶺 在西南一百里,今烏家驛。

五湟嶺 在邑南十里

城隍嶺 在縣西四十里。其嶺峰頭峻聳,俗傳有九十九峰。

峰子嶺 在西北五里。舊建縣其下。

打鼓嶺 在城北十里

雙鶴嶺 在西南二里。建城初,有雙鶴飛集其上,故名。鎖大江之水口,左如象,右如獅。

松柏嶺 在北,乃縣之主山也。山產松柏,故名。久衰壞。明萬曆二十一年,知縣黃應元復栽培之。

獨陣嶺 :在東北四十里,極高,抵廣西簕竹鋪界,往來必陟其嶺。

銅鼓嶺 在東南十里。其嶺高秀,昔陰雨有銅鼓聲,縣治取為幕下貴人。

射鶴嶺 近在官團姚家等村,上有「甯長真廟」 ,祈禱最驗。

射狸嶺 ,近在綠水、特牛等村。上有「甯僊廟」 ,有二石相疊,推轉如磨,祈禱最驗。

射猿嶺 近在六春、岑家等村。

射隨嶺 近在烏石潭村,有《甯純廟》。

射齊嶺 近在梯齒狗尾塘村。有甯據廟。三海巖 在縣西二里。其巖純石而內虛,高廣如堂室,石乳森森,下垂如滴,又如纓絡之狀。有龜巖、月巖、錢巖。宋州守陶弼登此,見有螺蚌之異,疑古滄海之變,各賦詩以紀其勝。自後文人相繼有作。

穿鏡巖 與三海巖相接,翠屏聳立。峰半一竅相通,望若城門狀。其中天日恍然,有如穿鏡,故名。

羅傘巖 ,在羅傘峰腰半。內有石乳潔白,下垂如筍。

獨虎巖 ,與呂君洞相接,內一池,闊約七八丈,水常不竭,其色湛然。

呂君洞 與穿鏡巖相接,峰巒壁立,洞內有僊人跡,昔有人秉燭入洞,燭盡而返,不能至極處。石龍洞 在石龍峰內,有片石,廣袤約四五丈,坦而光,世傳為龍床石。下有潭,祈雨最應。僊女石 在西南一百三十里,長二丈有餘,古

有仙女遊此

紫水 在縣治南城外,有井出紫水,雲「科第之兆。」 明萬曆乙酉年,填紫水之上,建儒學。

南岸大江 發源於羅陽、天堂二山,在縣南一里。中有四灘,曰陽險,曰「滑石,曰雞冠,曰大冠」 ,其水會於欽江。

南岸小江 ,即烏江也,源自宋泰鄉,下流會南岸大江,灌田十餘畝。

舊州江 在縣西六十里。發源流峒山,下流四十里,合南岸江流注於欽江。

大洸江 在縣西二百六十里。發源安業鄉高崙嶺,西南經平銀渡、大洸港口入於海。

風帶江 ,在縣西北九十里。

那良江 ,在縣西四十里。

浮龍江 ,在縣東六十里。流經藍水、銅鼓灣人橫州。

馬槽江 在縣北二十里。源自廣屋嶺,南流入大江。

那甯江 ,在縣西五十里。

大潮江 在縣西南二十里。發源梁冠山,合南岸大江,灌田之利倍於他水。

龍門江 在縣西南九十里,發源驛嶺村,北流,合南岸大江,灌田數頃。

黃敬江 在縣西二百六十里。源自上寧都之古先村,北流至宣化縣。

水車江 在縣西南一百七十里。發源狼濟山,南流合於大江。民作水車,引水灌田數十頃。武利江 在縣南七十里。發源合浦縣東堂、萬安二鄉。可通舟楫,直抵本府永濟橋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