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卷目录
澂江府部汇考一
澂江府建置沿革考
澂江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澂江府星野考
澂江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八十五卷
澂江府部汇考一
编辑澂江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编辑本府
战国时为滇国地。汉置俞元县,属益州郡。蜀汉属建宁郡。梁属南宁州。隋属昆州。唐属牂州,隶黔州都督府。开元中,改为羁縻州。天宝末,没于么些蛮,号罗伽甸,南诏为河阳郡。宋时,段氏析蛮为三部:曰强宗,曰休制,曰步雄。其步雄部,么些蛮之裔居之,号罗伽部。元宪宗四年内附。六年,置罗伽万户府。至元三年,改为中路。十六年,升澂江路,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三年,改为澂江府,领州二,县三:
皇清因之。康熙八年,裁阳宗县入《河阳县》,领州二县
二
河阳县:〈附郭。〉
唐么、些蛮居此。后为僰蛮所夺。南诏于此置河阳郡。元初,置罗伽千户所。至元中,改为河阳州,寻降为县。明河阳县。
皇清因之。康熙八年,裁阳宗县入焉。康熙二十六年
裁左前广后四卫分境屯赋并“县。”
江川县
汉时名《碌云异城》,又名易笼。唐蒙氏徙曲旺蛮居此,以白蛮守治之。宋段氏以些么徒蛮子孙分其地,名步雄部。元初,置千户所。至元中,改江川州,寻降为县,属澂江。明江川县。
皇清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前、广右、后五卫分境。
屯赋并县
新兴州
汉新兴县地。梁爨瓒据之,分为西爨。唐初,隶牂州。后南诏叛,降为羁縻州。蒙氏为温富州。宋段氏徙么、些蛮居此。元置部傍、普舍二千户所。至元中,改部傍千户为休纳县。又于休纳置新兴州,领普舍、研河二县。后省休纳入州,属澂江路。明省研河、普舍入州。
皇清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左、前、广中、右五卫分境。
屯赋并州
路南州
汉益州域。蜀汉建宁境。唐昆州地,彝名路甸。天宝末,为黑爨蛮落蒙所据,筑城曰撒吕,号落蒙部。元宪宗时,置落蒙万户府。至元中,改路南州,领邑市县,属澂江路。明弘治四年,省县入州。
皇清因之。康熙二十六年,裁前卫分境屯赋,“并《州》”
澂江府疆域考 通志
编辑澂江府疆域图
此处缺少一幅插图。请考虑协助将书中此处的图片上传到维基共享资源,以Imperial Encyclopaedia - Prefectures and Other Territorial Divisions - pic292 - 澂江府疆域图.png或.svg命名。 |
本府
东至广西府弥勒州界二百里。
西至云南府晋宁州界十里。
南至临安府,宁州界一百三十里。
北至云南府宜良县界七十里。
由府至省,一百二十里。
东西广二百一十里,南北袤二百里。
河阳县:〈附郭。〉
东至路南州界九十里
西至晋宁州界十里
南至宁州界一百二十里。
北至宜良县界七十里
按《县志》,“东四十里至席家渡界。”
南十里至抚仙湖
西:十五里至“秧草滩界。”
北:七十里至“狮子箐界。”
西南三十里至陆冲江川界。
东南:四十里至海口界。
西北三十里至提古铺,呈贡县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
江川县
东至抚仙湖五里,又水路至晋宁州界五十里,西至新兴州界四十里。
南至宁州界二十里
北至河阳县界,二十五里。
新兴州
东至江川县界,二十里。
西至昆阳州界五十里
南至嶍峨县界,五十里。
北至昆阳州界五十里
路南州
东至广西府界,八十里。
西至宜良县界四十里
南至宁州界九十里
北至宜良县界二十五里。
形胜附
编辑本府。〈河阳县附郭。〉
《旧志》:三隅负山,一隅临水。州邑四城,各守其境,以卫郡治。原非用武之地,足称饶沃之区。金莲、玉笋,突兀东西;抚仙、星云,潆泂内外。挟湖山之胜,名鱼稻之乡。
《县志》:“金莲、玉笋,突兀东西;抚海、明湖,潆洄南北。山明水秀,颇擅灵异之奇;关险城完,允扼金汤之固。控滇池于上流,当临元而接壤。”
江川县
北枕关岭,南绕星湖。海门桥通一线之路,为三郡要冲。
新兴州
奇黎在西,《灵照》在东。为会城之南屏,实㽛町之北障。
《州志》:“东西环山,南北通谷,玉溪为带,铁炉为塞,良田鳞次,桑麻万家。揽通海岩壑之奇,瞰昆池碧澄之秀,作会城之仓廪,实鲁魁之锁钥,生聚日繁,人文蔚起,称南中名郡” 云。
路南州
按《州志》:“四山环绕,二水潆洄,前揖紫玉,后枕鹿阜,左绕盘江,右控狮岭竹峰高直千寻,为澂阳之东镇焉。”
澂江府星野考 通志
编辑府总
滇属井鬼之野,界梁州之域,从来占星野者恒因之。河阳古附益州,候在太白,此天官家言。然太白主益州之说,盖通秦蜀而言,非专为滇指也。矧河阳处滇之一隅,地不周数十里,其上而应乎天象,于滇不过分井鬼之万一,于河阳又不过分滇之万一,而统属乎井鬼也明矣。
澂江府山川考一 通志
编辑本府。〈河阳县附郭。〉
舞凤山 在城北,自罗藏之中支逶迤而来,如凤首览辉。左右两山,势同展翼。明隆庆间,知府徐可久迁府治于其下,一郡镇山也。
罗藏山 在城北十里。高五百馀丈。上有龙湫,时兴云雾。旧为梁王寨,亦名梁王山。按《县志》:“在城西北五里。山脉自东北数百里迤递而来,高千馀丈,其脊如叠石而成。横贯子午,重峦复𪩘,群岩众壑,起伏分布,绵亘二百馀里。” 东南之巅有龙湫,云气兴辄雨。中峰之南,元时梁王尝立砦于上,断甓残砖,犹有存者。蹑其巅,层青接汉,叠翠排空。昆池、仙湖、星湖、明湖四水波光映带,左右可眺数百里,山川尤属大观,谓罗藏朝云,即此。按《明一统志》:在府治西北。《东汉志》:云装山出铜,后讹曰藏。又《蛮语》虎棚为罗藏,谓造棚以射虎也。其上宽平,南有泉流为罗藏溪,南入抚仙湖。北有泉,流为锦溪,经阳宗县西,西有泉流。
为弥勒石溪。经阳宗县东,俱入于明湖。
金莲山 在城东五里。日光照耀,恍若金莲。按《县志》:周围五里,高圆平正,众山环拱,夕阳已坠,日影全无。惟此山红光朗映,照耀特出,灿若金莲。且山多产野金莲花,故名。真奇景也。景谓“金莲晚照” ,即此。按《明一统志》:一名龟山,府治学校皆建其上。
绣球山 :在城东七里,金莲山之南。
阙摩山 在城东五里。岩穴幽胜,有华藏寺。按《县志》:“盘踞峻整,山半削壁,列嶂如屏。有岩洞阿曲、碧沼亭台、地藏寺、华严楼、海慧庵、观音阁、放光寺、灵官殿、吕祖虚楼、玉皇阁、三官、真武、文昌、活佛各殿,三清阁、弥勒阁,盘折登眺,令人有御风天外之想。”
旸浦山 在城东五里。按《县志》:峙东面,西自云龙山,伏而特起,岩阿环翠,如半月然。旧有冬青树,岁寒益茂。景谓“旸浦冬青” ,即此。
象鼻山 在城东南十里,一名回龙山。上接旸浦,下吸抚仙。按《县志》:自南分下一枝,左右如展,两耳中起隆额,上肥而下渐削,真肖长鼻之蜿蜒,结以准头,将吸抚水。俗传饮著其水者,其年必兆科甲之盛。
云龙山 在城东六里。世传武侯屯兵于此,与酋长盟。又名“订盟山。”
隆寿山 在城东十里寿山乡。按《县志》,“地宜荞麦。” 南瞰仙湖。
天马山 在城东南,峰峦苍秀。按《县志》,象鼻岭后远岫苍然,如天马行空状。
玉笋山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屹立抚仙湖上,高秀如玉笋。按《县志》,旧名涌拔山,峻峭嶙峋,挺拔云表。顶有石盘,阔五尺许,四时注水不竭,景为玉笋晴岚,即此。
赦文山 :在抚仙湖口。按《县志》:“山形方正,宛若函书。” 术家言:澂地遇险不惊,以此山锁㘅海口,历有明验云。
诰轴山 在玉笋山旁。按《县志》:“青嶂环拱,碧峰屏列,如诰轴然。” 澂之登显秩、膺宠命者,咸谓此山为之兆,亦名胜也。
南峰山 在城西南。磅礡高厚,中峰秀拔。按《县志》:群峦联峙,迥出诸山之表,下瞰仙湖明镜。当前景谓“南峰竞秀” ,即此。
贵人峰 在玉笋山后。群峰拱揖,俨如巨人。虎山 在城西七里,雄峭如虎距。按《县志》:“点苍山之别嶂。石状奇峭,或跂或伏,雄踞如虎。负嵎有涧溪从两峡出,合流而泻。”
玉几山 去城五里,蟠龙冈西,形如玉几。马鞍山 按《县志》:“在城南十里点苍山南。两峦隆起,中凹如马鞍然。”
龙爬山 在抚仙湖西普定乡界。按《县志》“在城西南十五里。俗称昔有龙斗于此,其山崩塌如爪爬之迹,故名。”
关索岭 在城西北十里。山势嵯峨,高数百丈。按《县志》,“上多松树” ,澂阳潼关、剑阁也。隘口有关索岭。
剑岭 在罗藏山之右。西折而南,隆直如剑。竹园坡 在城西北,长亘十里,平衍多竹。按《县志》,其脉发自兀峪岭,蜂腰鹤膝,东北极大牛坪而止。西抵竹园村,坡道平衍,其上松竹阴森,饯往迎来,每憩于此。
碌崎山 :在城东北十里。苍峦如累,下有庄镜泉。
锺秀山 在城东北。高峻隆厚,下有三春池。按《县志》,在将军山左。其上林木苍翠,望之郁然。抚仙湖 在城南。周三百馀里,碧波千顷,北纳诸溪,南受星云,从东南流入铁赤河,南折宁州,北绕宜良,会巴盘江达南海。按《县志》,北纳诸溪瀑流,南受星湖泻水,泓涵清澈,一碧万顷。有石狗头崖,拥翠流丹,望之郁然,壁削千仞,水光沉绿,深莫可测,好事者多乘小艇而游。湖侧多鱼洞,累石为界,当瀑雨入湖,即康郎发时,来则蔽湖鳞砌。湖西有界鱼石,通星湖大首鱼至石而返,康郎鱼抵石而回。彼此知禁,各不相越,亦造物之特异也。玉笋峙于西南,孤山浮于水面,片帆去来,如轻鸥之掠水。波光荡影,浩渺无涯。会铁池盘江,达于南海。湖之东南,丹壑嶙峋,悬窦蜿蟺。中有石形,二仙比肩搭手而立。驾扁舟遥望,若隐若见,可仰而不可即。旧传仙人慕湖山清胜,因留其迹,并以名湖。
西𬒈泉 :在城西十三里,暗通昆池,合左右潭入抚仙湖。按《县志》:“蟠龙冈石崖下山,如一巨螺壳,覆于山麓。左右双湫,混混夹出。左湫自明湖。”
由罗藏山洑流而来,名“燕窝塘” ,四时常清,挠之不浊。右湫自滇池海宝山下洑流而出,四时常浊,澄之不清。回绕合流,并纳诸小溪而成沼,不涸不溢,利赖生民灌溉,境内田亩大半。暮春初辰日,太守率属致祭,士民崇祀者尤众。立夏日为西浦节,游人如蚁,或盘坐山腰,或环临碧水,啸歌狂醉,颇饶胜事焉。
铁赤河 在城东二十里,源自陆凉州,经宜良,过竹子山,会抚仙湖尾。
冷然泉 在城东华藏寺后。味甘冽。按《县志》:岩谷下有泉,冷然并出。寺僧刳木引之斋厨,味甚甘冽。弘治间,知府安康作池其下,名曰“春浴。” 复于垣外构亭,匾曰“清琬。” 甃砌曲水流觞,以绍兰亭遗事,亦寺中胜概也。旧制今废不可考。玉冽泉 在城东三里金鸡崖下。味甘色莹,流灌阜田。
东谷溪 在城东六里。按《县志》:水出东谷之麓,萦绕旧城,分灌畦陌,入于湖。景谓“东谷分清” ,即此。土人于此水之消,可卜年丰,长即岁歉,验之不𤕤。黑龙潭 在城东十五里。停蓄深黑,遇旱祷雨。三春池 在锺秀山麓。
涟漪泉 :在碌崎山峡,即庄镜泉。一潭如镜,四时清澈。按《县志》:流灌阜田,上有崖壁苍翠,下有蒲苇猗猗。
江川县
海瀛山 在县东。特起湖中,四壁如削,又名“孤山。”
蟠坤山 在县南十五里。顶有石洞,乡民祷雨。按《明一统志》:“东临抚仙湖,西际星云湖,山顶皆赭石,无草木。”
覆盆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
西山 在县西十里。峰峦起伏,多怪石流泉。按《明一统志》,“山麓多泉,合流入星云湖。”
叠翠山 在县北二十里。一名屈颡颠山。山畔泉流三派,西流入滇池,东流入抚仙湖,南流入星云湖。按《明一统志》:在江川县北十五里。昔有猎于是山者,终日而不获一土,人谓屈为犬,颡为惜,颠为劳,劳而无获,因名屈颡颠。山势如寨,其半涌泉三派,西入滇池,东入抚仙湖,南为阿溪,入星云湖,溉田极多。
关索岭 在县北三十里。势极高峻。
绿笼山 在县西北十五里,有泉入星云湖。按《明一统志》:“林木苍翠” ,下有泉为六部溪,东南入星云湖。
星云湖 ,在县南,周八十馀里,水由海门入抚仙湖,两湖之鱼不相往来。有《界鱼石》。
阿化泉 :在县北十里。源发绿笼山,分三流灌众田。
冷泉 在县西北七里
关岭泉 :在关岭之麓。
新兴州
灵照山 在州东十里。旭日东升,光照林麓。按《州志》,灵照山,一名华盖山,高入云表,绵亘十馀里,作州治左障。其巅可望全州幅陨。江川、通海二湖,宛然在目。
白塔山 在州东二十里。峰峦峭丽,元时建塔于上。按《州志》:“白塔山曲折回环,民居田原隐蔽其中,鸡犬桑麻,恍若桃源。”
奇黎山 在州西十里,有泉流入大溪。按《州志》:“奇黎山石壁峭立,林木茂蔚,梵刹倚崖,楼阁凌空。下有泉,涌为九龙池。”
大棋山 在州西北十五里。上有石枰,传为仙迹。按《明一统志》:“俗传有仙奕棋于此。” 按《州志》:在奇黎之南,中平如掌,两端起小阜,若人对奕然。州人相传,“昔立大碁州于此。” 无考。
真武山 在州南二十里,如龟蛇盘绕。按《州志》,“俗名蛇山。”
凤凰山 在州西南,形如凤翼。按《州志》:“双峰秀出,两翼下垂,状如威凤腾空,与龙马相对,为州南镇。”
石崖山 在州北。巉崖奇怪,中有石洞。按《州志》:“尖峰矗立,形如卓笔,上微露石骨,下皆巉岩,故名。”
大溪河 在州西北五里。源出夹雄山,合罗么、奇黎二溪,由嶍峨入曲江。按《州志》:“溪源有二:一出江川兽头山,西流经河西夹雄山,北流入江川普妙乡,出小矣资;一由香柏河行山谷中,经大矣资,西流至小矣资。两水合流西行过王鸣喜,撒喇哨河水注之。至下戴家屯,白龙潭水注之。又南行至康阜桥,下罗木箐水” 注之。至通年,
桥,奇梨西河二水注之。至金官屯,窑河水注之。至大营屯,牟溪,密罗二水注之。折而西,下甸尾村,入山际中,黑龙潭水注之。又南行甸,苴河水注之。又南,良江、清水二河注之。经嶍峨城下,东南过河西,碌碑乡,关河,东山湖水注之。由龙马槽,大山复嶂,巨石为限,淜湃而下,经通海矣。过村,入建水州曲江,至宁州达阿迷州巡检司。合盘江水出罗平,达广西泗城府,经广东入南海。罗木箐河 在州西北五里,自晋宁州经大堡入嶍峨
密罗河 源出密罗村,经甸尾入嶍峨。按《州志》:“在州西南三十里。” 北行经密罗村,过禄匡城及大营屯,会牟溪水,西入大溪。
路南州
鹿阜山 在州东。按《州志》,相传,昔有人逐鹿于此,人鹿忽不见,故名。又曰鹿母山。后树偃轮盖,下有亭,颜“第一山” ,今废。亭侧一硐,常五色光烛天,今渐散。八景谓“鹿阜霞光” ,即此。
紫玉山 在州南半里。按《州志》,即州治之向山,横亘数里,环拱作案,如玉润然。
竹子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高千仞,有蜡烛、香炉诸峰。旧为贼据,明弘治间,布政陈金剿平。今居民乐业,无旷土。
午山 在州东南,俗名印山。按《州志》:俗名阿子龙山,状如席帽,亭午映日,称午山。其山九起九伏,竟达盘江。一云九蟠山,为学宫正案。
圭山 在州东。按《州志》,其山树木阴翳,禽鸟喧集,鹿豕潜游。山巅有池,盛旱不涸。池下有寺,俯瞰交广,为土官秦氏巢穴。
石林 在路南堡东北。旧名李子箐。怪石森立,嵌结玲珑;下有伏流,清冷如雪。按《州志》:相传昔人于隆冬遥见石上有李二株,结实鲜红,晚不及取。次日寻之,不复见。俗呼李子箐,即此。兴宁溪 在州东二里,绕西南会铁赤河入巴盘江。
明湖 ,在旧阳崇县北,周七十里,水色深黑,源出罗藏山,下流入盘江。
大冲河 在旧县南五里罗藏山下,会涧溪诸水为河。
日角溪 :在旧县西北八里。一名芭蕉河。源出觉卜山下,伏流至天生桥,复出成溪。
弥勒石溪 :发源罗藏山西麓,合涧流会于锦溪。
濯缨泉 在夹浦山麓,自石罅喷出,上有龙祠。
《通志》未载山川
编辑
《河阳县志》
编辑
官涧山 :在玉几山左。
“大盐” 字山 :在云溪山右。
小盐字山 :在云溪山前。
塔浮山 :在城北五里。自宝鼎山迂曲起伏而南,突起高峰如塔。为棕树村之主山。
石幢山 在城西北五里。自隆额岭东下折而南,松冈郁翠,颇为幽胜。牧畜山 在城北四里。自塔浮山分脉南行而西,甚平敞,人多牧畜于此,故名。
玉印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旧名“罗伽那。” 自罗藏右臂连延而西,其巅翠石巑岏,远望之如斗如印,故名。南有泉,流而为溪。
宝鼎山 俗云“支锅石岭” ,罗藏之左臂也。山巅三峰参峙,状类鼎足,《玗札溪》发源于此。
将军山 ,在长坡之西北一里许,旁有山排闼,巍然罗藏。山之左,如武帅坐油幢。山势陡峻,萦回可登,下乃阳宗径路。
点苍山 在城西十五里。其山东面,其背西去,逶迤二十里外为晋宁州地界,南自河涧铺,与州接壤。视山色青红为限,青属河阳,红属晋宁。极于西关外之三岔路口,东至罗藏山下之北。其稍凹处名“蒿子箐” ,一名“小关庄。” 峰峦峭拔,点于苍穹,故名。
云溪山 ,自八仙岩东南奔腾而下,如群马趍涧,断续起伏,至此又如云布,旁有溪流。
望资山 ,在城东北十五里达路南宜良路。高约百丈,侧临峻壑,盖邑之门户焉。
重珠山 ,一名“倚铎山” ,望资山之右。自土谿岭分卸嶷重圆秀叠灿如珠,望之可掬。下有漱玉泉。
牛肋山 :在城西二十里。山鲜树木,其形条分,如牛肋然。
布玗山 在城北六里,山势重叠,土色红黄。锦幖山 在龙爬山左,牛肋山右。巑峰特峙,列嶂嶙峋。
跃鲤山 在南峰右臂如鱼跃然。
隆额岭 :在城西南十八里,眠象岭西。挺天突兀,石壁苍翠,高秀丰正如额然。
兀峪岭 ,自剑岭迂曲西折而南,土色红润,山冈峭拔。
陆赫岭 ,在城东七里,山脉自罗藏山奔驰绵亘至此,特立,圆秀巀嶪。宜良路南道经其下,望之赫然。
眠象岭 :在长坡之右。隆崇驯伏,故名。
土谿岭 在城东五里。岭表巍峨,不易攀跻。其侧有谿,故名。
蟠龙冈 在城西五里,自隆额岭东分南下,伏而再起,至南蜿蜒如蟠龙然。杂植万松,崖壑苍翠。西𬒈,泉出其下。
八仙岩 :在城西南十五里。自隆额岭南去,诸峰罗立,错峙如八仙然。
长坡 在城北七里獐鼻山后。两山之间苍崖壁立,往往有鹰隼巢其半,下有二水合流。红石崖 在城东三十里。自东溪铺山迢递东南至铁池河边,层岩壁立百馀丈,下有珞碧村。玗扎溪 在城北二十里。自宝鼎山东群谷发源,流经玗扎山下,东折而南至青云桥,受东谷、庄镜、北波诸水,直入抚仙湖。景谓“玗溪春绿” ,即此。
罗藏溪 :发源于罗藏山,夹绕罗藏左臂,屈曲而东,复绕竹园坡,至塔浮、舞凤山前,纳诸涧水衍迤入湖,灌溉甚溥,田畴赖焉。
清水涧 云溪山之左,官涧山之右,合流达蟠龙冈,西南入西𬒈溪。
七江溪 在城东四十里七江村旁两山间流入铁池河。构木为桥,名曰“借虹” ,日久倾圮。明弘治间,知府安康为石桥,水逆冲决。嘉靖间,郡人罗应元重葺。未能久远,叠遭水害,至
皇清通判王猷远率士庶创建“铁索桥。”未几,大水逆
翻冲没。村民募化修造,随成随圮,至今不能告成。俗传“下有蛟为害” ,今惟暂铺木板以济往来。立马溪 发源玉印山之南,经东关至兀峪岭,与剑岭溪水合流,绕竹园坡西南入于西礜大溪。
矣。旧泉 在城东南十里回龙山后,有泉穴三处,夏不俟雨,获栽种之利。
芭蕉箐泉 在城东七里。有泉涌出,可灌田。“漱玉泉 ” 源发重珠山下石窦间,一名“倚铎塘。” 其水夏凉秋温,可澡浴,故名。嘉靖丙辰,郡人通判李坤捐资倡筑石堤,以时蓄泄。旁建龙祠。今废。
庄镜泉 ,出碌崎山左麓。清澈可鉴形,灌溉甚溥。上已后,郡人于此陈牲醑、祈水利,同修禊事焉。
“北坡泉 在华藏寺下。石窍谽谺,潺湲而泻。有老树二株,横攲泉上,干若虬龙,盘旋偃盖,四时青葱,其叶不凋。出泉处,一石横卧,若犀牛状。泉内黄龙变化出入,或蛇或蟆,不可方物。士人获见,必为科甲显秩之兆,庶人则美利异常,诚为祥瑞之灵。” 先是,步以仄径,康熙三十二年,知府张圣猷拓以石岸,凡游赏者,磅礡坐啸老树阴中,恍如置身冰壶。泉左建亭,古曰“一镜” ,曰“天泉” ,今曰“涵碧” 、曰“清赏。” 虚窗四达,碧水潆洄,丹壑翠嶂,古木琳宫,参差倒影,历多题咏。明成化间,知府张顺捐俸筑堤闸水,以时蓄泄,东畔田亩利灌溉焉。暮春每逢辰日,士庶备猪羊致祭。夏至农事毕,又备祭谢水。嘉靖间,郡人席大宾增筑一堤,汇以为沼。堤畔有星崖书院。崇祯年间,知府张同居有《咏》曰:“泉名东浦,色清且馨。当山之郁,荫树而渟。兴云致雾,浴日涵星。张子曰嘻,有龙则灵。”
皇清康熙四十三年,知县翟枚吉重修其亭,“亭”后建。
碑亭三楹,渡以木桥,围以朱栏,清幽闲静,迥然超出尘表。
温汤池 有三,一在抚仙湖东岸,去城四十里;一在木赤旧村,一在九村,俱去城东北二十里,相传浴之可祛寒湿疾。
石涧溪 出虎山两峡之间,迤北而下,入西𬒈溪。
白鹤冲 在城西十五里,山峡中出。冬春迂徐,夏秋汹涌,阜田获济。
荷花池 在城南八里,夏秋之交,池莲盛开,红绿相间。驾小舟鼓荡其中,香风袭人,顿使心地清凉,虽广不逾十里,自觉烟波无际。
“镜光池 ” 注北坡泉水,筑石围堤,堤上垂柳阴森,间以桃李三春红绿掩映,景色荡漾池沼中。
清丽特绝。明太守张同居建石闸于池口,并竖石坊,题曰“润泽生民” ,又曰“云闲水淡。” 联曰:“荷锸引灵湫,布成绿野桑麻色;濯缨歌古调,浣尽浮生名利心。” 亦名胜古迹也。
白塔井 在城北里许舞凤山阿。泉色微白,味甘,岁旱弗竭。上有白井神祠。
龙女池 在城东七里锺秀山下。一名三春池,又曰三姐塘。泉㶁㶁,自石窦中出,滢澈渟泓,响若冰玉,有灌溉之泽。其上嘉木蒙茂,奇石谽谺,郡中最幽胜处也。嘉靖甲子,知府涪陵夏棐建祠一区,匾其额曰“龙女。” 耆民翟大用甃池以石,由是邑中修禊事者竞往焉。相传祈嗣屡应。又传三月十九日乃其生辰前二三日,有“通海秀山白龙必来祝贺。虽日朗天清,倏然风雨骤至,加以雪珠雪雹,伤其田苗者有之,阅四五日方回,亦复如是。历久经验,果为不爽,亦属异事。” 《春浴池 在华藏寺》旁。
九村溪 自本村发源。经“木赤旧” 至七江村,会于铁池河。
雁鹜塘 在城东新村后,周匝一里许,水色微红,雁鹜多集于此,俗呼“浑水塘。”
东大河 原为玗札溪,自宝鼎山《群谷发源。考》
《旧志》经玗札山下至青云桥入抚仙湖每值时
编辑
“雨暴涨,河岸冲决,多为民患。明隆庆三年,知府蒋弘德锐意开筑,邑民田亩获受灌溉之利。至今历年已远,水不由道而行,时降大雨,沿溪泛涨,拥沙排石,滚滚奔下,两岸田亩多遭冲压。且桥梁倾圮,往来多阻,有《褰衣》涉水之险。沙壅渐高,则水无定向。今从西南近逼中所,营其上,为田亩村居之害甚大。由梨花村” 、鲁溪营直入仙湖,是东畔田亩固赖此水,而惜其不为全,利患亦居半焉。若时雨不致横流,则民之受利即无穷矣。
西大河 旧为罗藏溪,自罗藏山发源,“一经梁王冲,由塔浮山麓从东南而折至棕树村后,时值暴雨,横流莫御泛涨之势,历年冲没田亩,为害颇烈。一由旧街子水碾团营入于湖。一由十里亭山后至立马溪左所入于湖。一由龙青庙下东折至瓦窑村、太平桥,出四均桥、马房村入于湖。” 考“此水来自罗藏,非出有源” ,当大雨时,行会群山涧谷汹涌而泻,虽分为三道,惟中流奔急浩散,近岸田亩,半为沙埋石压,东西两河泛滥无准,诚为邑中大患。附近田亩,更为深虑也。
《新兴州志》
编辑
罗么山 在州东北二十五里。朝气凝寒,云横一线,岚光纷披,缥渺天际。近名龙马山,《彝》语“虎” 为罗么。
蒙习山 在州北七十里,罗木箐河发源处,俗号“分水岭。”
钟山 在州东南八里。形若覆钟,气象尊严。群山自西而东皆平岭,独此挺然杰出,为州治来脉。
平顶山 在州东南七里。一峰直上,其巅坦彝,踞三台山东南,与“灵照” 、“连珠” 诸山相映。
连珠山 一名“五星山” ,在州东五里。五峰绎络,方员尖平,各擅其胜。左右映带,郁纡苍秀。玉屏山 在州东五里。夕阳反照,秀色迎人,微敧若枕。又名“玉枕山。”
三台山 一名“学山” ,在州东南三里瓦窑村后。昔人建学其上,故名。
徐家大山 在州东九里冯家冲北。下临大溪,为州东界。
梁王山 在州南十二里高仓屯南,三峰相连,形如笔架,又名笔架山。元梁王屯田,其下有梁王坝。
北山 在州北二十里。山巅小峰巑岏,如鱼如蚕,蔽天而起,巍然巨镇,为州北障。
弥勒山 ,在州西北二十五里。高峰矗起,当州治西关,与灵照山相对。
卧牛山 在州北二十五里。细草茸茸,平坡远案,状若牛眠。
密罗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群峰云涌,层峦叠翠。彝名“奴喇” ,华言猴箐也。山深箐密,古猿猱所居,故名。下有密罗河。
水槽山 ,在州西北五十里。圆峰四五,起高冈上。每晨宿雾迷濛,云气在下,稍霁,畦田水白烂如银海。
杨梅山 在州西北二十里,莲花池西。
高楼山 在州西七十里。石峰插天,形奇状异,色如苍壁,中平若案。左右诸峰罗列耸翠,为文庙朝峰。
洛伽山 在州北四十二里,剌桐关西。悬崖垂累,石窦谽谺,临关河之滨。其上赤壁苍纹,犹留太古风雨迹。
光山 在州西六十里高楼山东。黛色青苍,迥异群峦。
马头山 在州西五十里。形如马头,故名。蛮王山 ,在州西四十里山窟中。
东山 在州南三十四里玉湖之东。形如半壁,其坳多龙泉。
玉乞山 在州南三十二里,故研和县。东团山 一名“金莲山” ,在州北十二里,当州境之中。四畔《适均》村庄,烟树错落环绕,为南北往来通道。上有茶庵,行人至此少憩。
尖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密罗山麓。
龙洞山 在州南三十里,又名玲珑山。石窍嵚崎,长老相传为龙洞,岁旱于此祷雨。
郭家山 在州南五里。兀突小阜,村民就山为居,户植修竹,望之蔚然。
昆山 在州南二十六里,故研和县。西北望城坡 ,在州东南三里。一径入山,行人至此,可望州治。
灶君坡 在州东南八里。撒喇哨河入流处。隘而峻,行人苦之。
关索岭 在州北二十七里。丹梯曲折,古木乔松,藤萝倒挂,州人祀关索其上。在大道侧,行人聚足而登,萧然象外,辄兴出尘之想。
桤木岭 在州西三十里。岭甚峻,旧多桤木。双石洞 在州东南十里。两洞并立,夕有云封。仙人洞 在州东北二十里。山腹空洞,石势参差,曲折而入,外暗内明,日影穿注其中。
《洛伽洞 》,在洛伽山巅。洞门狭小,中极宽敞,深可数里,达于后山。或腾或洼,仿佛琼楼玉殿。造化奇局,随地不穷如此。
窑沟河 在州东南三里。源出平顶山后,经州城南至金官屯,西北入大溪。
哨河 在州东南六里。源发石灰窑,北经平顶山,东过灶君坡,合撒喇河入大溪。撒喇河 在州东南八里。源发干海子,北流经灵照山下,至灶君坡,会哨河入大溪。西河 在州北五十里。源发昆阳州酸水塘,西入铁炉关河,会母猪箐龙潭水,南流出剌桐关,经陈家屯,合奇梨溪入大溪。
香柏河 在州东北七十里。发源蒙习山,晋宁州分界处,经安华芋苗村,至小矣资入大溪。东山河 在州南三十四里。源发曲陀关,南行东折过梁海村,合东山湖水,东南下河西县碌碑乡。
甸苴河 在州西二十里。发源尖山,受甸苴山谷水,北流入大溪。
清水河 在桤木岭下。源发光山,水清而驶,东流折而南入大溪。
蚂蝗箐河 在州西北三十五里。注矿塘箐诸山泽,南流黄草坝,折而东,有落水洞,入山腹中,不知所往。或曰出奇梨溪,未知是否。
良江河 在州西北三十五里良江村。东受两山潦水,南行入大溪。
牟溪 在州南十五里。源出和尚湾山左,西流经牟溪冲,西北过梁王坝,经高仓,西流至大营屯,合密罗水入大溪。
罗么溪 :源出罗么山白龙潭,由白塔山后会小龙潭水北流经普具笼城南折过下戴家屯入大溪。
黑龙潭 在州西十五里龙吟寺。深莫测,多佳鱼。遇天旱,吐潢水即雨。
白龙潭 :在州东北二十五里。
小龙潭 :在州东北二十二里。
黄龙潭 在州北二十二里,石霞庵右。
九龙池 在奇梨山麓。池聚九泉,分灌赤壤,一名“奇梨溪。” 岩石间潺潺流出,聚为一泓,清可鉴发。南流至陈家屯,会西河水,折而东入安流桥,出通年桥,合大溪。
莲花池 在州西北二十里。流入大溪,多莲藕,故名。
石观音池 ,在州东北二十里。水冬温夏凉。上有梵刹,古木蓊蘙,幽静可入。
龙井泉 在州西关外。水清不涸。昔人以杉木甃之为井。
双林泉 在州东北二十里双林寺。有五色鱼,穿蒲织藻,游人觞咏其上。
酸水泉 一在州东十五里,小矣资河,一在罗木箐河随地涌出,味涩,与河水异,投以酸角椒。
糖可解暑,清明后州人酌水修禊,立夏后经雨则止。
畔龙泉 在州西十里甸心村。旧立《畔龙县》于此。有卤水,可煮为盐,今废。微出清泉,味甘,为河沙淤积,失其故地。
“玉湖 ” 在故研和县东南,池周三里,东山之西,潢潦既尽,镜水浮空,渔舟一叶,细鳞入网,佳景也。
《路南州志》
编辑
香花山 在州西南,形如诰轴,多黑石,极光润。每夏秋之交,毋论晴阴,石光闪烁,俨如隆冬雪霁。八景谓“环山雪霁” ,即此。
三台山 在州之西,离城十馀里,地近宜良,两山拥护,中抽作寺,有大寺、莲峰阁、玉皇阁、云居诸庵在其上。
狮子山 在州之西北,似狮形蹲坐,晴岚环绕,是一旷观也。《八景》谓“狮岭晴岚” ,即此。
文笔山 在板桥西南,文昌宫左峙州治。巴江之水绕其下,出竹子山,文笔锁之。
天生桥山 离城十里,生石成桥,故名“天生桥。” 上履平地,下则悬玲垂笋,百巧焕日,碧水泻其下,人每爱憩,不忍去焉。前有僧空目建寺于其下,有景可观。
宝源山 ,在州南五十里。
莫上山 ,在州南七十里。
泰来山 ,在州南八十里,三山一连,向产铜矿,今废。
龙宝山 ,旧产铜矿,今则硐老山空,虽开采,不过残砂而已。
照镜山 在州西北二里。前有池如镜。
休柔山 在州东北十五里。今名“九盘山。” 下有泉,流为休柔溪,南入盘江。
遮日山 在州东南十五里。今名“些亦山。” 札龙山 在州东八十里。峰峦高耸,下有小石,可以炼铜。
照镜泉 在州南
休柔溪 在州南
叠水 在州西南三十里。岩高千仞,瀑布飞流,声如霹雳。每日午,有五色光烛空。
巴盘江 在州东南郭外。发源黑白龙潭,襟带城池,众水会聚,屈曲盘旋,形类巴字,故名。又云“濛川。”
铁池河 在州西三十里。源自陆凉,经宜良至竹子山,会巴盘江尾。
温泉 在民和乡境,村名“贾龙” ,其水温和,有硫磺气。
《阳宗县志》〈县今归井河阳〉
编辑
石祖山 在县西北七里。其南有泉,流为日角溪,又名芭蕉河,东北入明湖。
九岐山 在县南二十里。后倚罗藏,前面竹子,诸峰对峙,凡八面,此山居中,每峡出泉,会流而东,经九村,过借虹桥,入铁池河。
朝阳山 ,在县西十五里。东向宾日,故名。其两夹有水,北向众流凡入复会西注,南入滇池。巉石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
品禄山 ,在县东二里柏枝后。山形如“品” 字,故名。
石屏山 在县东一里。形如石屏,核桃村倚而居之。
立马山 在炒甸黄泥村之旁,洑水洞之上。狮子山 在炒甸龙池村之北。龙池大溪并山涧小泉经流于此,入“宜良。”
松岭 在县东二里。群松郁翠,天风振飒,如奏笙簧。
宾阳岭 ,在县南五里,罗藏发支而来也。层叠崔巍,日出先照,故名。
明湖 在县北五里。周围七十馀里,东西两崖山势陡绝,水色深黑莫测,凡境内溪河、泉、涧诸水,悉归此湖。每遇晴空云敛,静影沉碧,渔歌互答,帆樯往来,信邑中巨浸也。下流向汤池,经宜良会铁池河为盘江,但尾闾稍狭,夏秋霖雨暴涨,湮没湖田。明知县文嘉谟兴役疏濬,建石桥以通往来。不但滨湖之田免于水患,虽邻封数百里内,咸仰馀波矣。景谓“明湖澄碧” ,即此。锦溪 ,在县西,其源发自罗藏山北麓,会众流而成溪。
弥勒石溪 在县西。发源罗藏支山西麓,众涧流为此溪。出弥勒石口而会于锦溪,甚得灌溉之利,经东北入明湖。
日角溪 ,一名芭蕉河,在县西北八里。源发觉卜山下,洑入天生桥,山腹出为此溪,居民甚获。
灌溉之利入于明湖
大冲河 在县南五里罗藏山之麓。众涧之流聚而为河。明隆庆二年六月间,霖潦泛涨,崩塌河埂,知县文嘉谟兴役开濬,约十馀里,深八尺,阔一丈馀。自是庶民甚获灌溉之利。
大龙潭 在炒甸前所之右。
陇丘冲河 在县西北十二里。其源出陇丘冲山间,跨通衢桥流入明湖,屯田尽得灌溉。“双树泉 ” 出炒甸黄泥村,归洑水洞入明湖。洑水洞 在炒甸黄泥村之旁,立马山之下,有石洞,纳潭泉诸水,洑流山腹入明湖。
青龙潭 在县南三里罗藏山麓。上有龙祠。濯缨泉 在县西一里夹浦山麓。有泉自石罅喷出,清澈可爱。上有龙祠,季春官民祀之,以祈水利。
芭蕉泉 在县西
七古泉 在县西北七里。其源出麦田,过北斗村入明湖,村民获灌溉之利。
白练泉 在县西南七里,其源发罗藏山腹。黑龙潭 在县东二十五里,泉出炒甸后山之岭。
龙池 在炒甸龙池村之旁,会大龙潭、黑龙潭二水,过狮子、象鼻二山,入宜良县。。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