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第315卷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三百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三百十五卷
明伦汇编 官常典 第三百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三百十五卷目录

 礼部部汇考二

  宋总一则

  金总一则

  元总一则 世祖至元二则

  明总一则 世宗嘉靖二则

皇清总一则 康熙一则

 礼部部名臣列传一

  有虞氏

  伯夷

  唐

  高湜       高锴

  崔澹       韦叔夏

  金

  张𬀩       张行简

  元

  李昶

官常典第三百十五卷

礼部部汇考二

编辑

宋礼部设尚书侍郎,统礼部、主客、祠部、膳部四司郎 中、员外郎之属。

按《宋史职官志》:“礼部,掌国之礼乐、祭祀、朝会、宴飨、学 校、贡举之政令。祭之名有三:天神曰祀,地祗曰祭,宗 庙曰飨。又有大祀、中祀、小祀之别,币玉、牲牢、器服各 从其等。凡雅乐,以六律六同合阴阳之声为乐律;金 石丝竹匏土革木为乐器。宫架八佾,特架六佾,分武、 文先后之序为乐舞,其所歌为乐章。若有事于南北 郊、明堂、籍田、《禘祫》,大庙荐享景灵宫、酌献陵园及行 朝贡庆贺宴乐之礼,前期饬有司办具,阅所定仪注, 以旧章参考其当否,上尚书省。”册宝及封册命礼亦 如之。凡礼乐制度有所损益,小事则同太常寺,大事 则集侍从官、秘书省长贰或百官议定以闻。凡天下 选士,具注于籍。三岁贡举与夫学校“试补。三舍生。”掌 后妃、亲王以下推恩,公主以下嫁宗室冠婚、丧葬之 制,及赐旌节、章服、冠帔、门戟、旌表孝行之法,若印记、 图书、表疏之事皆掌焉。大祥瑞,则朝参官以上诣阁 门表贺,馀于岁终条奏。旧属礼仪院,判院一人,以枢 密院使、参知政事充,知院以诸司三品以上充。主吏 无定数。择三司、京朝“百司胥史充。礼部止设判部一 人,掌科举补奏,太庙、郊社斋郎室掌长坐,都省集议 百官谢贺章表,诸州申祥瑞、出入内外牌印之事。兼 领贡院,掌受诸州解发进士诸科名籍及其家保状 文卷,考验户籍,举数年齿而藏之。”若朝廷遣官知举, 则主判官罢。事毕,以知举官卑者一员主判。元丰官 制行,悉归礼部。其属三:曰祠部,曰主客,曰膳部。设官 十:尚书、侍郎各一人,郎中、员外郎、四司各一人。元祐 初,省祠部郎官一员,以主客兼膳部。绍圣改元,主客、 膳部互置,郎官兼领。建炎以后并同。

尚书掌礼乐、祭祀、朝会、宴享、学校、贡举之政令。侍郎 为之贰,郎中、员外郎参领之。凡讲议制度、“损益仪物, 则审覆有司所定之式,以次谘决,而质于尚书省。大 祭祀,则省牲、鼎、镬视涤濯;荐腥,则奉笾豆簠簋及饮 福彻之祼,则奉瓒临鬯。凡天地、宗庙、陵园之祀,后妃、 亲王、将相封册之命,皇子加封、公主降嫁,稽其彝章, 以诏上下而举行之。朝廷庆会宴乐,宗室冠、婚、丧、祭, 蕃使去来宴赐,与夫经筵、史馆赐书”、修书之礼,例皆 同。奉常讲求参酌,而定其仪节。三岁贡举,学校试补 诸生,皆总其政。旌节章服之颁,祥瑞表奏之进,凡关 于礼乐者皆掌之。建炎三年,诏鸿胪、光禄寺并归于 礼部,太常、国子监亦隶焉。分案五:曰《礼乐》,曰《贡举》,曰 《宗正奉使帐》,曰《封册表奏》,曰《检法》,各随其名而治其 事。裁减吏额四十五人。

续又减四人。

侍郎奏“中严外办。”同。省牲及视馔腥熟之节,祼受瓒 奉槃。岁祀昊天上帝、祭皇地祗,与尚书迭为亚献。祭 大社、大稷、神州地祗,则迭为初献。祀九宫贵神、五帝、 感生帝、朝日、夕月、蜡祭东西方亦如之。大朝会,则尚 书奏藩国贡物。凡庆贺若谢,则郎中员外郎分撰表 文。祠事,与太常少卿、祠部官迭为终献或亚献。亲郊, 自景灵宫朝献,太庙朝享至望燎礼毕,乘舆还内,皆 奏解严。分案十,置吏三十五。南渡,诸曹长贰互置。绍 兴七年,礼部置侍郎二员。隆兴元年,诏“除尚书不常 置外,礼部侍郎置一员。”

郎中、 员外郎。元丰郎官员外郎参领礼乐、祭祀、朝 会、宴享、学校、贡举之事,有所损益,则审订以次谘决。 凡庆会若谢,掌撰表文,与祠部、主客、膳部并列为四。 建炎三年,并省曹郎,礼部领主客,祠部领膳部。隆兴 元年,复诏礼部、祠部一员兼领,自是并行四司之事 矣。通置吏五十四人祠部郎中、 员外郎掌天下祀典、道、“释、祠庙、医药之 政令,月奏祠祭,国忌休暇。每岁大祀、忌日、大忌前一 日,皆不坐。元日、冬至、寒食假各七日。《天庆》、先天、降圣 节各五日,诞圣节、正七月望、夏至、腊各三日。天祺、天 贶节、人日、中和、二社、上巳、端午、三伏、七夕、授衣、重九、 四立、春秋分及每旬假各一日。若神祠封进爵号,则 覆太常所定。”以上尚书省。凡宫观、寺院道释,藉其名 额应给度牒,若空名者,毋越常数。初补医生,令有司 试艺业,岁终,较全失而赏罚之。分案五,置吏二十有 一。

主客郎中 员外郎“掌以宾礼待四夷之朝贡。凡郊 劳、授馆、宴设、赐予,辨其等而以式颁之。至则图其衣 冠,书其山川风俗。有封爵礼命,则承诏颁付。掌嵩、庆、 懿陵祭享,崇义公承袭之事。”分案四,置吏七。

元祐六年七月,兵部言:“《兵部格》长,蕃夷官授官主客,令蕃国进奉人陈乞转授官职者取裁,即旧应除转官者报所属。看详旧来无例,刱有陈乞,曹部职掌未一,久远互失参验。自今不以曾未贡及例,有无应缘进奉人陈乞授官加恩,令主客关报。”兵部。从之。

膳部郎中 员外郎掌牲“牢、酒醴、膳羞之事。凡所用 物,前期计度,以关度支。若祭祀、朝会、宴享,则同光禄 寺官视其善否,酒成则尝而后进。季冬命藏冰,春分 启之,以待供赐。”分案七,置吏九。

金制,“礼部设尚书侍郎,统郎中、员外,掌礼乐、祠祀、贡 举、天文、医卜、释道、四方使客之政。”

按《金史百官志》:“六部,国初与左右司通署。天眷三年, 始分治礼部。尚书一员,正三品;侍郎一员,正四品;郎 中一员,从五品;员外郎一员,从六品。掌凡礼乐、祭祀、 宴享、学校、贡举,仪式制度,符印表疏、图书册命祥瑞、 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医卜释道、四方使客、诸国进贡 犒劳张设之事。”

凡试僧、尼、道、女冠,三年一次,限度八十人,差京府幕职或节镇防御佐贰官二员,僧官二人,道官一人,司吏一名,从人各一人,厨子二人,把门官一名,杂役三人。僧童能读《法华心地观》《金光明》《报恩》《华严》等经,共五部,计八袠。《华严经》分为四袠,每帙取二卷,卷举四题,读百字为限。尼童试经半部,与僧童同。道士、女冠、童行,念《道德救苦》《玉京山消灾灵宝度人》等经,皆以诵成句,依音释为通。中选者,试官给牒,以名报有司。凡僧尼官见管人及八十,道士、女冠及三十人者,放度一名。死者,令监坛以度牒申部毁之。

主事二员,从七品。

令史十五人,内女直五人,译史二人,通事一人。

左三部检法司,司正二员,正八品。掌披详法状。

兴定二年,左部额外设检、知法及掌法。四年,罢

检法二十二员,从八品。掌检断各司取法文字。右三 部检法职事同。

元受札付,大定三年,命给《敕》。

元设礼部尚书侍郎,统“郎中、员外之属,掌天下礼乐、 祭祀、朝会、宴享、贡举之政令,而侍仪、仪凤、教坊诸司 皆属焉。”

按《元史百官志》:“礼部,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 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掌天下 礼乐、祭祀、朝会、宴享、贡举之政令。凡仪制损益之文, 符印简册之信,神人封谥之法,忠孝贞义之褒,迎送 聘好之节,文学僧道之事,婚姻继续之辨,音艺膳供 之物,悉以任之。世祖中统元年,以吏、户、礼为左三部”, 置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六员,总领 三部之事。至元元年,分立为吏礼部,尚书三员,侍郎 仍二员,郎中仍四员,员外郎四员。七年,别立礼部,尚 书三员,侍郎一员,郎中二员,员外郎如旧。明年,又合 为吏礼部。十三年,又别为礼部。二十三年,六部尚书、 侍郎、郎中、员外郎定以二员为额。成宗元贞元年,复 增尚书一员,领会同馆事。主事二员,蒙古必阇赤二 人,令史一十九人,回回令史二人,怯里马赤一人,知 印二人,奏差十二人,典吏三人。其属附见:

左三部照磨所,秩正八品,照磨一员,掌吏、户、礼三部 钱谷计帐之事。典吏八人。

侍仪司,秩正四品,掌凡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 号,及外国朝觐之礼。至元八年,始置左右侍仪奉御 二员,礼部侍郎知侍仪事一员,引进使知侍仪事一 员,左右侍仪使二员,左右直侍仪使二员,左右侍仪 副使二员,左右侍仪佥事二员,引进副使、侍仪令、承 奉班都知、尚衣局大使各一员。十二年,省左侍仪奉 御,通曰“左右侍仪。”省引进副使及侍仪令、尚衣使等 员,改置通事舍人十四员。三十年,减通事舍人七员 为侍仪舍人。大德十一年,升秩正三品。至大三年,置典簿一员。延祐七年,定置侍仪使四员。至治元年,增 置通事舍人六员,侍仪舍人四员。其后,定置侍仪使 四员,正三品;引进使知侍仪事二员,正四品。首领官, 典簿一员,从七品。属官:承奉班都知一员,正七品;通 事舍人一十六员,从七品;侍仪舍人十四员,从九品。 吏属:令史二人,译史一人,通事一人,知印一人。其属, 法物库。秩五品。掌大礼法物。提点一员,从五品;大使 一员,从六品;副使一员,从七品;直长二员,正八品。 拱卫直都指挥使司,秩从四品,掌控鹤六百馀户及 仪卫之事。至元三年,始置都指挥使一员,副使一员, 钤辖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十六年,升正三品,降虎符, 增置达鲁花赤一员,隶宣徽院。二十年,复为从四品。 二十五年,归隶礼部。元贞元年,复陞正三品。皇庆元 年,置经历一员。二年,改钤辖为佥事。至顺二年,拨隶 侍正府,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都指挥使四员, 正三品;副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首 领官,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吏属令史 四人,译史一人,通事、知印各一人,奏差二人。其属控 鹤百户所,秩从七品,色目百户一十三员,汉人百户 一十三员,总十三所。

仪从库,秩从七品。掌收仪卫器仗。大使一员,从七品; 副使一员,从八品。

仪凤司,秩正四品,掌乐工供奉祭飨之事。至元八年, 立玉宸院,置乐长一员,乐副一员,乐判一员。二十年, 改置仪凤司,隶宣徽院,置大使、副使各一员,判官三 员。二十五年,归隶礼部,省判官三员。三十一年,置达 鲁花赤一员,副使一员。大德十一年,改陞“玉宸乐院”, 秩从二品,置院使、副使、佥事、同佥、院判。至大四年,复 为仪凤司,秩正三品。延祐七年,降从三品。定置大使 五员,从三品;副使四员,从四品;首领官,经历一员,从 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吏属,令史二人,译史、通事、知 印各一人。其属五:

云和署,秩正七品,掌乐工调音律及部籍更番之事。 至元十二年始置。至大二年,拨隶玉宸乐院。皇庆元 年,升正六品。二年,升从五品。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 勾二员,协音一员,协律一员,书史二人,书吏四人,教 师二人,提控四人。

安和署,秩正七品,职掌与云和同。至元十三年,始置。 皇庆二年,升从五品。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 协音一员,协律一员,书史二人,书吏四人,教师二人, 提控四人。

常和署。初名管勾司,秩正九品,管领回回乐人。皇庆 元年初置。延祐三年,升从六品。署令一员,署丞二员, 管勾二员,教师二人,提控二人。

天乐署,初名“昭和署”,秩从六品,管领河西乐人。至元 十七年始置。大德十一年,升正六品。至大四年,改为 天乐署。皇庆元年,升从五品。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 勾二员,协音一员,协律一员,书史二人,书吏四人,教 师二人,提控四人。

广乐库,秩从九品,掌乐器等物。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皇庆元年始置。

教坊司,秩从五品,掌“承应乐人及管领兴和等署五 百户。”中统二年始置。至元十二年,升正五品。十七年, 改“堤点教坊司”,隶宣徽院。秩正四品。二十五年,隶礼 部。大德八年,升正三品。延祐七年,复正四品。达鲁花 赤一员,正四品;大使三员,正四品;副使四员,正五品; 知事一员,从八品;令史四人,译史、知印、奏差各二人, 通事一人,其属三:

兴和署,秩从六品,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 《祥和署》,秩从六品,署令一员,署丞一员,管勾一员。 广乐库,秩从九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会同馆,秩从四品,掌接伴引见诸番蛮夷峒官之来 朝贡者。至元十三年始置。二十五年罢之。二十九年 复置。元贞元年,以礼部尚书领馆事,遂为定制。礼部 尚书领会同馆事一员,正三品;大使二员,正四品;副 使二员,从六品;提控案牍一员,掌书四人,蒙古必阇 赤一人,典给官八人。其属有“收支诸物库”,秩从九品, 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二十九年,以四宾库改置 铸印局,秩正八品,掌凡刻印销印之事。大使一员,副 使一员,直长一员。至元五年始置。

白纸坊,秩从八品,掌造诏旨宣敕纸札,大使一员,副 使一员。至元九年始置。

掌薪司,秩正七品;司令一员,正七品;司丞二员,正八 品;典吏一人。

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命礼部领会同馆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丙申,命礼 部领会同馆。初,外国使至,常命翰林院主之,至是改 正。”

至元二十五年,礼部请绘《蕃夷职贡图籍》,录风俗土 产里程。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十五年春三月壬寅,礼部言,会
考证
同馆蕃夷使者时至,宜令有司仿古职贡图绘而为

图,及询其风俗土产、去国里程,籍而录之,实一代之 盛事。从之。”

明礼部设尚书侍郎,统“《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而 行人、教坊二司亦兼属焉。

按《明会典》,“礼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礼乐、祭祀、封 建、朝贡、宴飨、贡举之政令。”其属初曰仪部,曰祠部,曰 膳部,曰主客部。后改仪部为“仪制”,祠部为祠祭,膳部 为精膳,主客仍旧俱称“清吏司。”

正官:尚书一员,左、右侍郎各一员。

首领官司务二员。

属官:“仪制司”郎中员外郎名一员,主事二员。

如遇选驸马、则添设本司主事一员。教习。

祠祭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二员

主客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二员。

内一员“提督会同馆。”

精膳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员

国初,设子部四,曰仪部、祠部,主客部,膳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洪武二十九年改四部为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改首领官、主事为“司官司”,各一员。正统六年,添设仪制、祠祭二司主事各一员,协理司事。正统后,添设主客司主事一员,提督会同馆。万历九年裁革《仪制》、祠祭、主客三司主事各一员。十一年复设。

所属衙门:行人司。司正一员。左、右司副各一员。

万历九年革左司副一员。十一年复。

行人三十二员。

旧三百四十五员。嘉靖中存三十七员。万历九年革五员。

铸印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旧二员,万历九年革。

教坊司奉銮一员,左右韶舞各一员,左右司乐各一 员,协同官十五员。

仪制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礼仪》宗封。学校科贡。 举其仪度、而辩其名数

祠祭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郊坛、宗庙、陵寝群祀 诸大典,及丧葬、历日、方技之事”

主客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诸蕃朝贡接待给赐 之事,𥳑其译伴,申其禁令,并提督会同馆。凡官员赏 赐及各省土贡,亦总焉。

精膳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宴享牲豆酒膳,兼辖 牛羊馆,会其品数,程其出纳,并会估价值等事。 凡礼部铸印局,儒士办印,三年满日,除授本𡱈副使。 如无缺,除各府检校大使。有缺以副使升补。

南京礼部尚书一员。右侍郎一员

万历三年革。十一年复设。

司务一员。

仪制司。郎中一员,主事一员。

万历四年革。十一年复设。

祠祭司,郎中一员,主事一员。

万历九年革。十一年复设。

主客司。郎中一员。

精膳司、郎中一员:

所属衙门:行人司,左司副一员。铸印局副使一员。教 坊司右韶舞一员。左、右司乐各一员。

凡铸印局旧额设大使副使各一员,食粮儒士二名, 辨验各衙门印信、并写表笺本章。后裁革大使一员、 儒士一名。每遇考选儒士、通行应天等府、浙江、江西、 湖广、福建各布政司、访保身家无过、楷篆精熟、兼通 文理子弟、起送赴部、会同吏部堂上官考选

世宗嘉靖十五年题准南京礼部儒士设三名

编辑

按《明会典》:“嘉靖十五年题准:南京铸印𡱈儒士,许设 三名,本部会同吏部考选收𡱈,首名食粮办事,第二 名、第三名习学,遇有粮缺,挨次考补。”

嘉靖十六年,增设“礼部儒士。”

按:《明会典》十六年题准:铸印局增食粮儒士二名,连 额设共四名。

皇清

编辑

《大清会典》礼部。

国初设六部,各以贝勒总理部务,后俱撤。顺治八

年,各部复令亲王、郡王兼摄。九年亦撤 汉衔。初称“丞政” 者,后改为尚书,参政改为侍郎,理事官改为郎中,副理事官改为员外郎,《额者库》改为主事。又初设满洲、汉军启心郎,后俱裁。又初设他赤哈哈番笔帖式,哈番,后改设六品、七品、八品无顶带笔帖式。各部院衙门同。

礼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礼乐、祭祀、册封、朝贡、宴享、贡举之政令。其属有四清吏司,曰仪制,曰祠祭,曰主客,曰精膳。其首领则有司务,又有读祝官、司牲官、铸印局、会同馆等官。

正官

满、汉尚书各一员。初制增减不一。顺治五年,定满、汉各一员。

满、汉左、右侍郎各一员。初制增减不一。顺治元年,定满、汉左右各一员。

首领官

满、汉司务各一员。初设汉司务二员。顺治四年裁一员。十五年,定满、汉各一员。

属官

满洲、蒙古、汉军司官笔帖式,不论司分,悉听堂官调拨。汉司官仍论司分。

满郎中六员,初设四员。顺治十八年增二员。《蒙古》郎中一员,初设蒙古章京四员。康熙九年裁二员,以一员改为郎中,一员改为员外郎。汉军郎中一员,初设汉军章京八员。康熙九年裁二员,以一员改为郎中,五员改为员外郎。

满员外郎十员,初设六员。顺治十二年增四员。蒙古员外郎一员。汉军员外郎五员。

满主事七员,堂主事,满、文二员,满、汉文一员。司主事四员。汉军堂主事一员。

仪制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汉主事一员。

祠祭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员外郎一员,汉主事一员。

主客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主事一员。

精膳清吏司,汉郎中一员,汉主事一员。主、客、精膳二司。初设员外郎各一员。顺治二年,裁。满笔帖式三十九员,内满文三十一员,满、汉文八员,汉军笔帖式四员。

满读祝官二员。初设六员,后裁四员。

《堂子》满官八员。内七品官二员、八品官六员

皇史宬满官三员,系七品。

蒙古司牲官二员

朝鲜通事十二员

所属衙门:已下俱汉缺。

行人司,司正一员,司副一员。行人十二员。初设十九员。顺治五年裁一员。十五年裁六员。铸印𡱈大使一员。初设满员外郎一员,满、汉文笔帖式二员,后裁。

“会同馆” ,大使一员。

教坊司。奉銮一员,左右韶舞各一员,左右司乐各一员,协同官十员,俳长无定员。

仪制清吏司,郎中、员外、主事、分掌“朝会、宗封、学校、贡举、舆服、婚娶之事。举其仪度而辨其名数。” 祠祭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

郊坛、

宗庙、

陵寝群祀诸大典、及丧礼赠恤、历日方技之事

主客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诸番朝贡接待给赐之事。简其译伴,申其禁令,并提督会同馆。凡官员赏赐及各省土贡亦隶焉。

精膳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宴享牲豆酒膳,兼辖牛羊馆。会其品数,程其出纳,并会估价值等事。

盛京礼部俱满缺

正官

侍郎一员

属官

郎中二员。员外郎四员。主事一员。祝读官八员。赞礼郎十六员。笔帖式十二员。内满文十一员,满、汉文一员。

国初建置

盛京设“礼部承政、参政、启心郎、笔帖式等官。” 《顺治》

元年一应礼仪,属奉天将军管理。顺治十五年、设满洲侍郎一员。续设郎中二员。员外郎四员、主事一员。读祝官八员。赞礼郎十六员。笔帖式十二员。掌

陵寝山川、祠庙各祀、并番国贡献、往来筵宴等事

康熙九年

编辑

上谕礼部:“朕惟至治之世,不专以法令为务,而以教”

“化为先。” 其时人心醇良,风俗朴厚,刑措不用,比屋可封,长治久安,茂登上理。盖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舍本而务末也。近见风俗日敝,人心不古,嚣陵成习,僣滥多端,狙诈之术日工,狱讼之兴靡已。

考证

“或豪富凌轹孤寒,或劣绅武断乡曲,或恶衿出入衙署,或蠹棍诈害善良。萑苻之劫掠时闻,仇忿之杀伤叠见。陷罹法网,刑所必加。诛之则无知可悯,宥之则宪典难宽。念兹刑辟之日繁,良由化导之未善。朕今欲法古帝王,尚德缓刑,化民成俗。举凡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诫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等项,作何训迪劝导及作何责成内外文武该管各官督率举行?尔部详察典制,定议具奏,特谕。” 康熙九年十月初九日

礼部部名臣列传一
编辑

有虞氏

伯夷

编辑

按《书经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秩哉惟清。”伯拜稽 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

高湜

编辑

按《唐书高𬬩传》:“𬬩子湜,字澄之,第进士,累官右谏议 大夫。咸通末,为礼部侍郎。时士多繇权要干请,湜不 能裁,既而抵帽于地曰:‘吾决以至公取之,得谴固吾 分’。乃取公乘亿许棠、聂夷中等,以兵部侍郎判度支, 出为昭义节度使,为下所逐,贬连州司马,以太子宾 客分司东都,卒。亿字寿仙,棠字文化,夷中字坦之,皆” 有名当时。

高锴

编辑

按《唐书高𬬩传》:“𬬩弟锴,字弱金,连中进士宏辞科,辟 河东府参谋,历吏部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开成元年, 权知贡举。文宗自以题畀有司,锴以籍上。帝语侍臣 曰:‘比年文章卑弱,今所上差胜于前’。郑覃曰:‘陛下矫 革近制,以正颓俗,而锴乃能为陛下得人’。帝曰:‘诸镇 表奏太浮华,宜责掌书记以诫流宕’。李石曰:‘古人因 事为文,今人以文害事。惩弊抑末,诚如圣训’。”即以锴 为礼部侍郎。阅三岁,颇得才实。始,岁取四十人,才益 少。诏减十人,犹不能满。迁吏部侍郎,出为鄂岳观察 使。卒,赠礼部尚书。

崔澹

编辑

按《唐书崔珙传》:“珙弟玙,玙子涓、澹。澹举止秀峙,时谓 玉而冠者。”擢进士第,累进礼部员外郎。当时士大夫 以流品相尚,推名德者为之首。咸通中,世推李都为 大龙甲,涓豪放不得预,虽自抑下,犹不许,而澹与焉。 终吏部侍郎。

韦叔夏

编辑

按《唐书》本传:叔夏,安石兄,通礼家学。叔父太子詹事 琨尝曰:“而能继汉丞相业矣。”擢明经第,历太常博士。 高宗崩,恤礼亡缺,叔夏与中书舍人贾大隐、博士裴 守真撰定其制,擢春官员外郎。武后拜洛,享明堂,凡 所沿改,皆叔夏、祝钦明、郭山恽等所裁讨。每立一议, 众咨服之。累迁成均司业。后又诏:五礼仪物,司礼博 “士有所修革,须叔夏、钦明等评处,然后以闻。”进位春 官侍郎。中宗复位,转太常少卿,为建立庙社使,进银 青光禄大夫,累封沛郡公,国子祭酒。卒,赠兖州都督、 修文馆学士,谥曰文。子縚。

张𬀩

编辑

按《金史》本传:“𬀩字明仲,莒州日照县人。博学该通,登 正隆五年进士第,调陈留主簿,淄州酒税副使,课增 羡,迁昌乐令,改永清令,补尚书省令史,除太常博士, 兼国子助教。丁父忧。服除,调山东东路转运副使,入 为太常丞,兼左赞善大夫。章宗封原王,兼原王府文 学。章宗册为皇太孙,复为左赞善,转左谕德,兼太常” 丞,充宋国报谕使。至旴𣅿,宋人请赴宴,𬀩曰:“大行在 殡,未可及。”受赐,不舞蹈。宋人服其知礼。使还,迁太常 少卿,兼修起居注,改礼部郎中,修起居注如故。迁右 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明昌元年,太傅徒单克宁薨, 章宗欲亲为烧饭。是时,孝懿皇后梓宫在殡,𬀩奏:“仰 惟圣慈,追念勋臣,恩礼隆厚,孰不感劝!太祖时享,尚 且权停,若为大臣烧饭,礼有未安。今已降恩旨,圣意 至厚,人皆知之。乞俯从典礼,则两全矣。”章宗从之。上 封事者,言提刑司可罢,𬀩上疏曰:“陛下即位,因民所 利,更法立制,无虑数十百条。提刑之设,政之大者,若 为浮议所摇,则内外无所取信。唐开元中,或请选择 守令,停采访使,姚崇”奏:“十道采访,犹未尽得人,天下三百馀州县多数倍,安得守令皆称其职?然则提刑 之任,诚不可罢,择其人而用之,生民之大利,国家之 长策也。”因举汉刺史六条以奏,上曰:“卿言与朕意合。” 礼部尚书孙即、康鞫治镐王永中事,还奏寺,有诏复讯 群臣举𬀩及兵部侍郎乌古论庆寿。上使参知政事 马琪谕𬀩曰:“百官举阅实镐王事,要勿屈抑其人,亦 不可亏损国法。”上因谓宰臣曰:“镐王视永蹈为轻。”马 琪曰:“人臣无将,由是永中之狱决矣。”霍王从彝母早 死,温妃石抹氏养之。明昌六年,温妃薨,上问从彝丧 服,𬀩奏:“慈母服齐衰三年,桐杖布冠,礼也。从彝近亲 至尊,压降与臣下不同。乞于未葬以前,服白布衣、绢 巾,既葬止用素服终制,朝会从吉。”上从其奏。承安元 年八月壬子,上召𬀩至内殿,问曰:“南郊大祀,今用度 不给,俟他年可乎?”𬀩曰:“陛下即位于今八年,大礼未 举,宜亟行之。”上曰:“北方未宁,致斋之际,有不测奏报 何如?”对曰:“岂可逆度而妨大礼。今河平岁丰,正其时 也。”上复问曰:“僧道三年一试,八十取一,不亦少乎?”对 曰:“此辈浮食,无益有损,不宜滋益也。”上曰:“周武帝、唐 武宗、后周世宗皆贤君,其寿不永,虽曰偶然,似亦有 因也。”对曰:“三君矫枉太过,今不毁除,不崇奉,是为得 中矣。”是岁,郊见上帝焉。顷之,翰林修撰路铎论胥持 国不可再用,因及董师中,趋走持国及丞相襄之门。 上曰:“张𬀩父子必不如是也。”三年,为御史大夫,恳辞, 不许。明年,坐奏事不实,夺一官,解职。起为安武军节 度使致仕,例给半俸,久之,𬀩不复请,遂止。𬀩自妻卒 后不娶,亦无姬侍。斋居与子行简讲论古今,诸孙课 诵其侧,至夜分乃罢,以为常。历太常、礼部二十馀年, 最明《古今礼》学家法,为士族仪表。子行简、行信。行信 自有传。

张行简

编辑

按《金史张𬀩传》:“𬀩子行简,字敬甫,颖悟力学,淹贯古 今。大定十九年进士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丁母忧, 归葬益都,杜门读书,人莫见其面。服除,复任。章宗即 位,转修撰,进读陈言文字,摄太常博士。夏国遣使陈 慰,欲致祭大行灵殿,行简曰:‘彼陈慰非专祭不可。廷 议遣使横赐高丽。比遣使报哀,彼以细故邀阻,且出 嫚言,俟移问还报,横赐未晚’。”徒单克宁韪其言,深器 重之。转翰林修撰,与路伯达俱进读陈言文字。累迁 礼部郎中。司天台刘道用改进新历,诏学士院更定 历名。行简奏乞覆校测验,俟将来月食无差,然后赐 名。诏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等覆校。怀英等校定道 用新历,明昌三年不置闰,即以闰月为三月。二年十 二月十四日,金、木星俱在危十三度,《道用历》在十三 日,差一日。三年四月十六日夜月食,时刻不同,道用 不曾考验古今所记,比证事迹,辄以上进,不可用。道 用当徒一年,收赎。长行彭徽等四人,各杖八十罢。群 臣屡请上尊号,章宗不从,将下诏以示四方,行简奏 曰:“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 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自此以后, 饥岁流离道路,人不肯收养,肆为捐瘠,饿死沟中。伏 见近代《御灾诏书》,皆曰‘以后不得复取’,今乞依此施 行。”上是其言,诏中书行之。久之,兼同修国史,改礼部 侍郎,提点司天台直学士,同修史如故。行简言:“唐制, 仆射、宰相生日,百官通班致贺,降阶答拜。国朝皇太 子元正生日,三师、三公、宰执以下,须群官同班贺,皇 太子,立受不答拜。今尚书省宰执生日,分六品以下 别为一班揖贺,宰执坐答揖,左右司郎中、五品官廷 揖,亦坐答之。臣谓身坐举手答揖,近于坐受也。宰执 受贺,其礼乃重于皇太子,恐于义未安,别嫌明微,礼 之大节。伏请宰执生日,令三品以下官同班贺,宰执 起立,依见三品官仪式通答揖。”上曰:“此事何不早辨 正之?如都省擅行,卿论之是矣。”行简对曰:“礼部盖尝 参酌古今典礼,拟定仪式,省廷不从,辄改以奏。”下尚 书省议,遂用之。宰执生日,三品以下群官通班贺,起 立答之自此始。行简转对,因论典故之学,乞于太常 博士之下置检阅官二员,通礼学资浅者使为之,积 资乃迁博士。又曰:“今虽有《国朝集礼》,至于食货、官职、 兵刑沿革,未有成书,乞定《会要》,以示无穷。”承安五年, 迁侍讲学士、同修史、提点司天如故。泰和二年,为宋 主生日副使。上召生日使完颜瑭戒之曰:“卿过界勿 饮酒,每事听于行简。”谓行简曰:“宋人行礼,好事末节 苟有非是,皆须正之。旧例所有,不可不至。”上复曰:“颇 闻前奉使者过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争渡,舡此殊 非礼。卿自戒舟人,且语宋使曰:‘两国和好久矣,不宜 争细故伤大体’。”丁宁谕之,使悉此意也。四年,诏曰:“每 奏事之际,须令张行简常在左右。”五年,群臣复请上 尊号,上不许,诏行简作批答。因问行简:“宋范祖禹作 《唐鉴》论尊号事”,行简对曰:“司马光亦尝谏尊号事不 若祖禹之词深至,以谓臣子生谥君父,颇似惨切。”上 曰:“卿用祖禹意答之。”仍曰:“太祖虽有尊号,太宗未尝 受也。”行简乞不拘对偶,引祖禹以微见其意。从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体。改顺天军节度使。上谓行简 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卒难臆度,如何 治之则可?”对曰:“臣奉行法令,不敢违失,狱讼之事,以 情察之,钤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镇静为务,庶几万分 之一。”上曰:“在任半岁或一年,所得利害上之。”行简到 保州,上书曰:“比者括官田给军,既一定矣,有告欲别 给者,辄从其告,至今未已。名曰官田,实取之民以与 之。夺彼与此,徒起争端。臣所管已拨深泽县地三百 馀顷,复告水占沙咸者三之一,若悉从之,何时可定? 臣谓当限以月日,不许再告为便。”下尚书省议,奏请 如实有水占河塌,不可耕种,本路及运司佐官按视, 尚书省下按察司覆同,然后改拨。若沙咸塉薄,当准 “已拨为定。”制曰:“可。”六年,召为礼部尚书兼侍讲、同修 国史。秘书监。进《太一新历》,诏行简校之。七年,上遣中 使冯贤童以实封御扎赐行简曰:“朕念镐、郑二王误 干天常,自贻伊戚,槁葬郊野,多历年所,朕甚悼焉。欲 追复前爵,备礼改葬。卿可详阅唐贞观追赠隐巢并 前代故事,密封以闻。”又曰:“欲使石古乃于威州择地 营葬,岁时祭奠。兼命卫王诸子中立一人为郑王后, 谨其祭祀。此事既行,礼须降诏。卿可草诏文,大意一 就,封进。”行简。乃具汉淮南厉王长、楚王英、唐隐太子 建、成、巢剌王元吉、谯王重福故事为奏,并进诏草,遂 施行焉。累迁太子太保、翰林学士承旨,尚书修史如 故。贞祐初,转太子太傅。上书论议和事,其略曰:“东海 郡侯尝遣约和,较计细故,迁延不决。今都城危急,岂 可拒绝?臣愿更留圣虑,包荒含垢,以救生灵。或如辽、 宋相为敌国,岁奉币帛,或二三年以继,选忠实辨捷 之人往与议之,庶几有成,可以纾患。”是时,百官议者 虽有异同,大概以和亲为主焉。庄献太子葬后,不置 宫师官,升承旨为二品以宠行简,兼职如故。三年七 月,朝廷备防秋兵械,令内外职官不以丁忧致仕,皆 纳弓箭。行简上书曰:“弓箭非通有之物,其清贫之家 及中下监当丁忧致仕,安有所谓如法军器?今绳以 军期,补弊修坏,以求应命而已,与仓猝制造何以异 哉!若于随州郡及猛安谋克人户拘括,择其佳者买 之,不足则令职输所买之价,庶不扰而事可办。”左丞 相仆散端、平章政事高琪、尽忠、右丞贾谥谦,皆曰:“丁 忧致仕者,可以免此。”权参政乌古论德升曰:“职官久 享爵禄,军兴以来,曾无寸补,况事已行而复改,天下 何所取信是议也。”丁忧致仕官竟得免。是岁卒。赠银 青荣禄大夫,谥文正。行简端悫慎密,为人主所知。自 初入翰林,至太常、礼部,典贡举终身,缙绅以为荣。与 弟行信同居数十年,人无间言。所著“文章”十五卷、《礼 例纂》一百二十卷。会同朝献,禘祫丧葬,皆有记录。及 清台、皇华戒严,为善自公等记藏于家。

李昶

编辑

按《元史》本传:“昶字士都,东平须城人。父世弼,从外家 受孙明复《春秋》,得其宗旨。金贞祐初,三赴廷试不第, 推恩授彭城簿,壹郁不乐,遂复求试。一夕,梦在李彦 榜下及第,阅计偕之士无之。时昶年十六,已能为程 文,乃更其名曰彦。兴定二年,父子廷试,昶果以《春秋》 中第二甲第二人,世弼第三甲第三人,父子褒贬各” 异,人以比向歆、世弼,遂不复仕,晚乃授东平教授以 卒。昶颖悟过人,读书如夙习,无故不出户外,邻里罕 识其面。初从父入科场,侪辈少之,讥议纷纭。监试者 远其次舍,伺察甚严。昶肆笔数千言,比午已脱槀。释 褐授征事郎、孟州温县丞。至大改元,超授儒林郎,赐 绯鱼袋、郑州河阴簿。三年,召试尚书省掾,再调漕运 提举。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 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居 数岁,忠济怠于政事,贪佞扺隙而进。昶言于忠济曰: “比年内外裘马相尚,饮宴无度,库藏空虚,百姓匮乏, 若犹循习故常,恐或生变。惟阁下接纳正士,黜远小 人,去浮华,敦朴素,损骑从,省宴游,虽不能救已然之 失,尚可以弭未然之祸。”时朝廷裁抑诸侯,法制寖密, 忠济纵侈自若。昶以亲老求解,不许。俄以父忧去官, 杜门教授,一时名士,若李谦、马绍、吴衍辈,皆出其门。 岁己未,世祖伐宋,次濮州,闻昶名,召见,问治国用兵 之要,昶上疏“论治国,则以用贤立法、赏罚君道、务本 清源”为对,论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世祖 嘉纳之。明年,世祖即位,召至开平,访以国事。昶知无 不言,眷遇益隆。时征需烦重,行中书省科征税赋,虽 逋户不贷。昶移书时相,其略曰:“百姓困于弊政久矣。 圣上龙飞,首颁明诏,天下之人,如获更生,拭目倾耳, 以徯太平。半年之间,人渐失望,良以渴仰之心太切, 兴除之政未孚故也。侧闻欲据《丁巳户籍》科征租税, 比之见户,或加多十六七,止验见户应输,犹恐不逮, 复令包补逃故,必致艰难。苟不以抚字安集为心,惟 事供亿,则诸人皆能之,岂圣上擢贤更化之意哉?”于 是省府为蠲逋户之赋。中统二年春,内难平,昶上表贺,因进《讽谏》曰:“患难所以存儆戒,祸乱将以开圣明。 伏愿日新其德,虽休勿休,战胜不矜,功成不有。和辑 宗亲,抚绥将士,增修庶政,选用百官,俭以足用,宽以 养民,安不忘危,治不忘乱。恒以北征宵旰之勤,永为 南面逸豫之戒。”世祖称善久之。世祖尝燕处,望见昶, 辄敛容曰:“李秀才至矣!”其见敬礼如此。会严忠济罢, 以其弟忠范代之。忠范表请昶师事之,特授翰林侍 讲学士,行东平路总管军民同议官。昶条十二事,划 除宿弊。至元元年,迁转之制行,减并路府州县官员, 于是谢事家居。五年,起为吏礼部尚书,品格条式,选 举礼文之事,多所裁定。凡议大政,宰相延置上座,倾 听其说。六年,奸臣阿合马议“陞制国用使司为”尚书 省,昶请老以归。七年,诏授南京路总管,兼府尹,不赴。 八年,授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务持大体,不事苛 细,未几,致仕。二十二年,昶年已八十三,复遣使征之, 以老疾辞,赐田千亩。二十六年卒,年八十有七。昶尝 集《春秋》诸家之说,折中之,曰:“《春秋左氏遗意》二十卷。” 早年读《语》《孟》,见诸儒之先,考订成编,及得朱氏、张氏 解,往往吻合,其书遂不复出。独取《孟子》旧说新说矛 盾者,参考归一,附以己见,为《孟子权衡遗说》五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