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四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四十三卷目录
音义部杂录一
字学典第四十三卷
音义部杂录一
编辑《颜氏家训书证》篇:“《尚书》曰:‘唯影响’。《周礼》云:‘土圭测影, 影朝影夕’。《孟子》曰:‘图影失形’。《庄子》云:‘罔两问影’。如此 等字,皆当为光景之景。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 为景。《淮南子》呼为‘景柱’,《广雅》云:‘晷柱挂景’。并是也。至 晋世葛洪《字苑》傍始加彡,音于景反,而世间辄改治 《尚书》《周礼》、庄、孟从葛洪字,甚为失矣。”
太公《六韬》有天陈、地陈、人陈,云鸟之陈。《论语》曰:卫灵 公问陈于孔子。《左传》为鱼丽之陈。俗本多作阜傍车 乘之车。按诸陈字并作陈郑之陈。夫行陈之义,取于 陈列耳,此六书为假借也。《苍雅》及近世字书皆无别 字,唯王羲之《小学章》独“阜傍”作“车”,纵复俗行,不宜追 改。《六韬》《论语》《左传》也。《诗》云:“黄鸟干飞,集于灌木。”传云: “灌木,丛木也。”此乃《尔雅》之文,故李巡注曰:“木丛生曰 灌。”《尔雅》末章又云:“木族生为灌族”,亦丛聚也。所以江 南诗古本皆为藂聚之藂,而古“丛”字似“冣”字,近世儒 生因改为冣,解云“木之最高长者。”案众家《尔雅》及解 《诗》无言此者,唯周续之《毛诗注》音为徂会反,刘昌宗 《诗注》音为在公反,又祖会反,皆为穿凿,失《尔雅》训也。 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悉 略此字,其间字有不可得无者。至如“伯也执殳于旅 也”;“语,回也”;“屡空”“风,风也,教也”,及《诗传》云:“不戢,戢也”;“不 傩,傩也”;“不多,多也。”如斯之类,傥削此文,颇成废阙。《诗》 言“青青子衿”,《传》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服。”按古者斜 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孙炎、郭璞注《尔雅》,曹大家 注《列女传》并云:“衿,交领也。”邺下诗本既无“也”字,群儒 因谬说云:青衿、青领,是衣两处之名,皆以青为饰,用 释“青青”二字,其失大矣。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也” 字,辄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诚可笑。
简“策”字竹下施束,末代隶书,似杞宋之宋,亦有竹下 遂为“夹”者,犹如“刺”字之傍应为朿,今亦作夹。徐仙民 《春秋礼音》遂以䇲为正字,以“策”为音,殊为颠倒。《史记》 又作“悉”字,误而为“述”,作“妒”字,误而为姤。 徐、邹皆以“悉”字音述,以“妒”字音姤。既尔,亦可以“亥”为 “豕”字音,以“帝”为“虎”字音乎?
张揖云:“宓,今伏羲氏也。”孟康《汉书古文注》亦云:“宓,今 伏。”而皇甫谧云:“伏羲或谓之宓羲。”按诸经史纬候,遂 无宓羲之号。虙字从虍,宓字从宀,下俱为必,末世传 写遂误以虙为宓,而《帝王世纪》因误更立名耳。何以 验之?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宰,即虙羲之后。俗字 亦为宓,或复加山。今兖州永昌郡城,旧单父地也。东 门有子贱碑,汉世所立。乃云济南伏生即子贱之后。 是知虙之与伏,古来通字。误以为宓,较可知矣。 《三辅决录》云:“前队大夫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筒。”果 当作魏颗之颗,北士通呼物一由改为一颗,蒜颗是 俗间常语耳。故陈思王《鹞雀赋》曰:“头如果蒜,目似花 椒。”又《道经》云:“合口诵经声璅璅,眼中泪出”珠子。其 字虽异,其音与义颇同。江南但呼为蒜符,不知谓为 颗。学士相承读为裹结之裹,言盐与蒜共苞一裹内 筒中耳。正史削繁音义又音蒜,颗为苦戈反,皆失也。 有人访吾曰:“《魏志》蒋济上书云:‘弊攰之民’,何字也?”余 应之曰:“意为攰即是。”倦之。耳。张揖、吕忱并云:“支 傍作刀剑之刀”,亦是剞字,不知蒋氏自造。支傍作筋 力之力,或借“剞”字,终当音九伪反。
《晋中兴书》:“太山羊曼常颓纵任侠,饮酒诞节,兖州号 为濌伯。”此字更无音训。梁孝元帝尝谓吾曰:“由来不 识,唯张简宪见教,呼为嚃羹之嚃。”自尔便遵承之,亦 不知所出。简宪是湘州刺史张缵谥也,江南号为硕 学。案法盛世代殊近,当是耆老相传,俗间又有濌濌 语,盖无所不施,无所不容之意也。顾野王《玉篇》误为 “黑旁沓。”顾虽博物,犹出简宪、孝元之下,而二人皆云 “重边。”吾所见数本,并无作“黑”者,“重沓”是多饶积厚之 意,从黑更无义旨。
或问曰:“‘《东宫旧事》,何以呼鸱尾’为‘祠尾’?”答曰:“张敞者 吴人,不甚稽古,随宜记注,遂乡俗讹谬,造作书字耳。 吴人呼祠祀为‘鸱祀’,故以‘祠’代鸱;呼绀为‘禁’,故以系 旁作‘禁’代绀字。呼盏为竹简反,故以木旁作‘展’,以代 盏字;呼‘镬’字为‘霍’字,故以金旁作‘霍’代镬字。又金旁 作‘患’为‘镮’字,木旁作‘鬼’为槐字,火旁作‘庶’为‘炙’字,既” 下作“毛”为“髻”字,金花则金旁作“华”,窗扇则木傍作“扇”, 诸如此类辄不少又问《东宫旧事》,六色罽“是何等物?当作何音?”答曰: “按《说文》云:‘莙,牛藻也。读若威。音隈,坞瑰反。即陆机所 谓‘聚藻叶如蓬’者也。郭璞注《三苍》亦云:‘蕴藻之类也。 细叶蓬茸生。然今水中有此物,一节长数寸,细茸如 丝,圆绕可爱,长者二三十节,犹呼为莙。又寸断五色 丝,横著线股间,绳之以象莙草,用以饰物,即名为莙。 于时当绀六色罽作此莙’’”,以饰绲带。张敞因造丝旁 畏耳,宜作“隈。”
客有难主人曰:“今之经典,子皆谓非,《说文》所言,子皆 云是。然则许慎胜孔子乎?”士人抚掌大笑,应之曰:“今 之经典,皆孔子手迹邪?”客曰:“今之《说文》,皆许慎手迹 乎?”答曰:“许慎检以六文,贯以部分,使不得误,误则觉 之。孔子存其义而不论其文也。先儒尚得临文从意, 何况书写流传邪?必如《左传》‘止戈为武,反正为乏,皿’” 虫为蛊,亥有二首六身之类,后人自不得辄改也。安 敢以《说文》校其是非哉!且余亦不专以《说文》为是也。 其有援引经传与今乖者,未之敢从。
又相如《封禅书》曰:“导一茎六穗于庖,牺,双觡共抵之 兽。”此导训择,光武诏云“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是也。 而《说文》云导是禾名,引《封禅书》为证无妨,自当有禾 名,导非相如所用也。禾一茎六穗于庖,岂成文乎?纵 使相如天才鄙拙,彊为此语,则下句当云“麟,双觡共 抵之兽”,不得云“牺”也。吾尝笑许纯儒不达文章之体, “如此之流,不足凭信。”大抵服其为书,檃括有条例,剖 析穷根源,郑元注书,往往引其为证,若不信其说,则 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世间小学者,不通古 今,必依小篆,是正书记,凡《尔雅》《三苍》《说文》,岂能悉得 苍颉本指哉?亦是随代损益,各有同异。西晋已往,字 书何可全非,但令体例成就,不为专辄耳。考校是非, 特须消息。至如“仲尼居”三字之中,两字非体,《三苍》“尼” 旁益丘,《说文》“居下施几”,如此之类,何由可从?古无二 字,又多假借,以“中”为“仲”,以“说”为悦,以“召”为邵,以“闲”为 闲,如此之类,亦不劳改。自有讹谬,过成鄙俗。乱旁为 舌,揖下无耳。鼋鼍从龟,奋夺从雚,席中加带,恶上安 西,鼓外设皮,凿头生“毁离则配禹,壑乃施豁,巫混经, 旁皋分泽,片猎化为獦宠,变成宠业”,左益土灵,底著 器。率字自有律音,强改为别;单字自有善音,辄析成 异。如此之类,不可不治。吾昔初看《说文》,蚩薄世字,从 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笔也。 所见渐广,更知通变,救前之执,将欲半焉。若文章著 述,犹择微相影响者行之。官曹文书,世间尺牍,幸不 违俗也。案弥亘字从二间舟,《诗》云“亘之秬秠”是也。今 之隶书,转舟为日,而何?法盛《中兴书》乃以舟在二间 为舟航字谬也。《春秋说》以人十四心为德,《诗说》以二 在天下为酉,《汉书》以货泉为白水真人,《新论》以金昆 为银,《国志》以天上有口为吴,《晋书》以黄头“小人”为“恭”, 《宋书》以“召力”为“劭”,《参同契》以“人负告”为“造”,如此之例, 盖数术谬语,假借依附,杂以戏笑耳。如犹转“贡”字为 项,以“叱”为“七”,安可用此定文字音读乎?潘陆诸子,离 合诗赋,《拭卜》《破字经》及鲍昭《谜字》,皆取会流俗,不足 以形声论之也。
河间邢芳语吾云:“《贾谊传》云:‘日中必熭’。注:‘熭,暴也’。曾 见人解云,‘此是暴疾之意,正言日中不须臾卒然便 昃耳。此释为当乎’?”吾谓邢曰:“‘‘此语本出《太公六韬》。案 《字书》,古者暴晒’字,与暴疾’字相似,唯下少异,后人专 辄加傍日耳,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晋灼已有详释。芳笑服而退。
《酉阳杂俎》:予在秘丘,尝见同官说:俗说楼罗因天宝 中进士有东西棚,各有声势,稍伧者多会于酒楼,食 毕,罗故有此语。予读梁元帝《风人辞》云:“城头网雀,楼 罗人著。”则知“楼罗”之言,起已多时。一云:“城头网张,雀 楼罗人会著。”
予太和末,因弟生日观杂戏,有市人小说呼扁鹊作 褊,鹊字上声,予令座客任道昇字正之。市人言:二十 年前,尝于上都齐会设此,有一秀才甚赏某,呼扁字 与褊同声云世人皆误。予意其饰非,大笑之。近读甄 立言《本草音义》引曹宪云:“扁,布典反。今步典”,非也。按 扁鹊姓秦,字越人。扁县郡属渤海。
《因话录》:下辈不通义理者,使之写文字,甚误,悉同一 本,若“宦”字。〈仕宦合著臣妾之臣〉多作官。〈职官合著以也〉“荥”字。〈荥水在荥阳合著水 也〉“多”作“荣。”〈荣枯合著木〉或多误著《荧》。〈荧合著火〉髭须。〈合著须多著宾〉鬓 发。〈合著宾〉又偏旁只较一点一画,而义全不通。若棹。〈棹舡 从木〉掉。〈掉尾从才〉《杨》。〈杨柳从木〉扬。〈扬州从才〉棒。〈棒枝从木〉捧。〈捧字从才〉传。〈经传无点〉傅。 〈师傅及人姓有点〉沐。〈无点者沐浴也〉沭。〈有点者音述古沭阳县〉氏。〈无点者姓氏〉氐:〈有点 者古弥氐县字〉惟怅。〈上思惟下惆怅并从心〉帷帐。〈此并从巾〉赐惕。〈并无横画〉又《锡》。 〈鈆锡之字无横画音先檗反〉《钖》。〈毛诗镂钖左传钖鸾字有横画皆音杨〉《埸》。〈堰埸字音易〉若 此者众矣,辨文字者勿以为小事而不留意也。 武宗皇帝庙讳“晱”,改“两火相重”,其偏傍言“谈”字,已改 为谭,姓改为澹,其“啖”字,俗多不定。旧或书餤,餤音谭, 《尔雅》训进,本非饭食名。世重饼啖,庖人以意相传及 下俚,凡关食物,偏傍尽从食。又啖字声不同,索前史及诸家并佛经,多作“口。”敢,其音与“著两火”同,徒敢 反。又《玉篇》《切韵》“啖”字是,正也。“著两火”,俗也,并“徒敢反”, 正合作“啖”不疑矣。啖马即合用“啖”字,音徒滥反。以义 言之,以物自食谓之啖,以物餧人谓之啖。又案《汉书 高帝纪》云:“使郦食其、陆贾往说,将啖以利。”颜监注曰: “啖者,本谓食啖耳,音徒敢反,以食餧人,令其啖食,则 改变为徒滥反。”今以利诱之,取实为辞也。颜监讲“啖” 字,虽未分明,亦无“口傍两火”之说,则是明是俗,相传 而后人为姓,亦因俗耳。近日书饼“啖”字,至有食口 边作“覃”及“口边”作“詹”者,率意而为,其误甚矣。《切韵》是 寻常文书,何不置之几案旋看也。
又有人检陆法言《切韵》,见其音字,遂云:“此吴儿真是 翻字,太僻。”不知法言是河南陆,非吴郡也。
《退朝录》:吴正肃言:“律令有‘丁推’”,推字不通少壮之意, 当是丁稚。唐以大帝讳避之,损其点画云。
《归田录》:“京师食店卖酸。”者皆大出。〈一作书〉“牌”榜于通 衢,而俚俗昧于字法,转酸从食。《从舀》有滑稽子,谓 人曰:“彼家所卖馂馅。”〈音俊叨〉不知谓何物也。饮食四方 异宜。而名号亦随时俗言语不同。至或传者转失其 本。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馎。矣。晋束晳《饼 赋》有“馒头薄持,起溲牢九”之号。惟馒头至今名存,而 “起溲牢九”,皆莫晓为何物。薄持,荀氏又谓之薄夜,亦 莫知何物也。
今世俗言语之讹,而举世君子小人皆同其缪者,惟 “打”字尔。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 “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挝作击之 义也。至于造舟车者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 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 者执伞曰打伞,以糊黏纸曰打黏,以丈尺量地曰打 量,举手试眼之昏明曰打试。至于名儒硕学,语皆如 此,触事皆谓之打,而遍检字书,了无此字。其义主考 击之打,自音谪耿。以字学言之,打字从手从丁,丁又 击物之声,故音谪耿为是,不知因何转为丁雅也。 《笔记》:唐元宗始以隶楷易《尚书》古文。今儒者不识古 文,自唐开元始。予见苏颋撰《朝觐坛颂》,有乩虞氏字, 馆阁校雠官辄点乩字侧云:“疑不知。”乩即稽字。 颜之推说:唐末文籍亡散,故诸儒不知字学,江南惟 徐铉、徐锴,中朝郭恕先,此三人信其博也。锴为《说文 系传》,恕先作《汗简佩觿》时,蜀有林氏,作小说,然狭于 徐、郭太宗朝句中正亦颇留意。予顷请刻篆楷二体 九经于国学,予友高敏之笑之。
李阳冰深于篆隶,而名作冰,音凝。故参政王公尧臣 但读“阳凝。”予曰:“阳凝无义,唯阳冰有不冶之语。” 周大臣王朴名朴,平豆反,而自谓朴。案《说文》朴无朴 音,俗以朴为朴耳。
后魏、北齐时,里俗作“伪”字最多,如“巧言为辩”、“文子为 学”之比。隋有《柳𧦬传》,又“䛒”之误以《易》巧矣。予见古 书以言辩字多作“𧦬”,世人不复辩诘, 学者不读《说文》,余以为非是。古者有六书,安得不习? 《春秋》止戈为武,反正为乏,亥二首六身,韩子八厶为 公,子夏辨三豕度河,仲尼登太山,见七十二家字皆 不同。圣贤尚尔,何必为固陋哉!
孙炎作反切,语本出于俚俗常言,尚数百种,故谓就 为鲫溜。凡人不慧者,即曰不鲫溜,谓团曰突栾,谓精 曰鲫令,谓孔曰窟笼,不可胜举。而唐卢仝诗云:“不鲫 溜钝汉国朝。”林逋诗云:“团栾空绕百千回。”是不晓俚 人反语,逋变“突”为团,亦其谬也。
唐吕温作《由鹿赋》曰:“由此鹿以致他鹿,故曰由鹿。”予 案,《说文》曰:“率乌者,系生乌以来之名。”音。由吕得 其意。而不知《说文》有此。字也。 焉本鸟名,能兽名,为猴名,乙,燕名,借凤为朋党字,学 者多不知读《说文》之过也。
《汉书李广传》“数奇”注切为所角反,故学者皆曰数奇。 孙宣公奭,当世大儒,亦从曰数。后予得江南本,乃所 具反。由是复观颜注,乃颜破朔从所具反,云世人不 知觉。
《汉书黄霸传》云:“京兆尹张敞舍,鹖雀飞集丞相府,霸 以为神爵,议欲以闻。”颜师古曰:“此鹖音介字,当作” 此通用耳。《雀》大而青,出羌中,非武贲所戴鹖也。今 官本“介”字误作“芬。”字作“鳻。”鳻亦音芬。鳻是鸟聚貌, 非鸟名也。予见徐锴本,亦如此改定。
予尝见萧该《汉书音义》若干篇,时有异议。然本书十 二篇,今无本本。颜监集诸家《汉书》注,独遗此不收,疑 颜当时不见此书云。今略记于后。
《儒林传施雠传》云:“‘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师古曰: ‘姓毛,名莫如,字少路’。”该案:《风俗通姓氏篇》:“混屯,太昊 之良佐,汉有屯莫如,为常山太守。又有毛姓,云毛伯, 文王子也,见《左传》。汉有毛樗之,为寿张令。”案此莫如 姓,非毛,乃应作“屯”字,音徒本反。今人相承呼为毛,忽 闻为屯,惊怪者多。但“毛”、“屯”相类,容是传写误耳。应劭 解《汉书》,世人皆用何为《风俗通》而不信《赵子传》,“蔡谊授同郡食我子公。”师古无注。该案:《风俗 通》,食我,韩公子也,见《战国策》。汉有食子公,为博士。食 音嗣。
《颜安乐传》疏广授琅邪筦路。师古曰:“筦亦管字也,路 为御史中丞。”该案:草下完音丸,又音官,今《汉书》本却 竹草下完。《风俗通姓氏篇》有管、莞二姓,云莞苏,楚大 夫,见《吕氏春秋》。汉有莞路,为御史中丞,即此是也。又 有管姓,云管夷吾,齐桓佐也,见《论语》。汉有管,号为西 河太守。今莞路是草下完,非竹下完及竹下官。由来 读者多惑,检《风俗通》乃知。
儒者读书多随俗呼,不从本音,或终身不悟者。凡读 “廷”皆作“廷”,故“廷中”、“廷争”、柏者“鬼之廷”、游神之“廷”皆作 “庭”,假借之假皆作“假”,朝请皆作“请”,烂脱皆作“脱”,太守 作“守”,周身之防为“防”,廷尉评为“评”,中兴为中兴,若此 甚众。
今公私文书以“敕”为敕,吏既书画有体,不复能改。 余友杨备得古文《尚书释文》,读之大喜,于是书讯刺 字皆用古文,僚友不之识,指为怪人。
《邻几杂志》:吴冲卿云:《庄子》“姑射”,今人尽读作“怿”,《音义》 惟有“‘夜射’二切。”
王禹玉上言:“请以正月为端月。”正音与上名相近也。 冯章靖云:“昏字本从民,避唐文皇讳,乃从氏尔。”孙文 公云:“从高低之低。”冯闻说,始惭己说未博。
宋子京判国子监,进《礼记石经》本,并请邵不疑同上 殿以备顾问。无何,上问:古文如何?邵不疑对:“古文大 篆,于六体义训不通,今人之浅学,遂于一字之中,偏 旁上下杂用古文,遂致乖乱。”又问:“林氏小说,必云亦 有长义,然亦有好怪处。”上一一问之,对曰:“‘许慎《说文》 ‘归’字从惟从士,从帚,从惟为声’。林氏云‘从追,于声为’” 近,此长于许矣。许氏哭,从哭,从狱省。《文林》乃云:家犬 曍,此怪也。 董仲舒云:“以仁治人,以义治我。”原甫云:“仁字从人,义 字从我。”岂造文之意也邪?
“敬”字,左纪力反,右暜木反。避庙讳改姓者为苟且之 “苟”,文章之文,误矣。
《渑水燕谈录》:钱镠之据钱塘也,子跛,镠钟爱之。谚谓 “跛”为“瘸”,杭人为讳之,乃称“茄”为“落苏。”杨行密之据淮 阳,淮人避其名,以“蜜”为“蜂糖”,由乎淮浙之音讹也。以 “瘸”为“茄”,以“密”为“蜜”,良可笑也。
《中山诗话》:司马温公论九旗之名,旗与旗相近。《诗》曰: “言观其旗。”《左传》:“龙尾伏辰,取号之旗。”然则旗当为芹 音,周人语转,亦如关中以中为蒸,虫为尘,丹青之青 为萋也。五方语异,闽以高为歌,荆楚以南为难,荆为 斤。昔闽士作《清明象天破》题云:“天道如何?仰之冞高。” 会考官同里,遂中选荆楚士,题雪用“先”字后云:“十二 峰峦旋旋添”,反读添为天字也。向敏中镇长安,土人 不敢卖蒸饼,恐触中字讳也。
《闻见后录》:东坡《谢滕达道书》云:“前日得观所藏诸书, 使后学稍窥家传之秘,幸甚!恕先所训,尤为近古。某 方治此书,得之颇有开益。拜赐之重,若获珠贝,老朽 不揆,辄立训传,尚未毕功,异日当为公出之。古学崩 坏,言之伤心也。”李方叔云:“东坡每出,必取声韵、音训、 文字,复置行箧中。”予谓学者不可不知也。
杜子美诗“将军只数霍嫖姚”对“苑马总归春苜蓿”,“嫖 姚”字如律当读平声。又云“杖藜妨跃马,不是故离群”, “离”字如律当读平声。《汉书音义》:“嫖姚字皆读去声,音 鳔鹞。”《檀弓》:“离群索居”,《释文》“离字读去声,力智反,音利。” 退之云“凡为文辞,宜略识字。”有以也。
《王弼注》:“鼎折足,覆公𫗧,其形渥,凶。”以为沾濡之形也。 盖弼不知古易,“形”作“刑”,“渥”作“剭”,剭音屋,故《唐书》元载 赞“用刑剭”,亦《周礼》剭诛云。
《梦溪笔谈》:“音韵之学,自沈约为四声及天竺梵学入 中国,其术渐密。观古人谐声,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 字多与‘李’字协用,‘庆’字‘正’字多与‘章’字、‘平’字协用。如 《诗》:‘或群或友,以燕天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投我以 木李,报之以琼玖。终三十里,十千维耦。自今而后,岁 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陟降左右,令闻不已。膳夫左’” 右,无不能止。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如此 极多。又如孝孙有庆,万寿无疆,黍稷稻梁,农夫之庆, 唯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则笃其庆。载锡之光,我田 既臧,农夫之庆,万舞洋洋,孝孙有庆。《易》云:“西南得朋, 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班固《东都赋》:“彰皇德兮侔周 成,永延长兮膺天庆”,如此亦多。今《广韵》中“庆”一音“卿” 然,如《诗》之“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谁秉国成,卒劳百姓?我王不宁,覆怨其正。”亦是“怲”“正” 与“宁”平协,用不止“庆”而已,恐别有理也。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 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水类,其左皆从水。所 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 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 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 “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以西 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如“软”字文从“而犬”,亦切 音也,殆与声俱生,莫知从来。今切韵之法,先类其字, 各归其母。唇音、舌音各八,牙音、喉音各四,齿音十,半 齿半舌音二,凡三十六,分为五音,天下之声,总于是 矣。每声复有四等,谓清、次、清、浊、平也。如颠天田《年邦》。 庞厖之类是也。皆得之自然,非人为之。如“帮”字,横 调之为五音,帮、当、刚、臧、央是也。〈帮宫之清当商之清刚角之清臧征之清 央羽之清〉纵调之为四等,帮、滂、傍茫是也。〈帮宫之清滂宫之次清傍宫之 浊茫宫之不清不浊〉就本音本等调之为四声,“帮”、“榜”、“傍”、“博”是也。 〈帮宫之清平榜宫清之上傍宫清之去博宫清之入〉四等之声,多有声无字者, 如封”、“峰”、《逢》止有三字,《邕》《胸》止有两字,“竦”、“火”、“欲”、“以”皆止 有一字,五音亦然。滂、汤、康、苍止有四字。四声则有无 声。亦有无字者,如“萧”字、殽字,《全韵》皆无入声,此皆声 之类也。所谓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切须归本 母,韵须归本等。切归本母,谓之音和,如德红为东之 类。德与东同一母也。字有重中重、轻中轻,本等声尽 汎入别等,谓之类隔。虽隔等,须以其类,谓唇与唇类、 齿与齿类,如“武延为绵”、“符兵”为平之类是也。韵归本 等,如“冬”与《东》字母皆属端字,“冬”乃端字中第一等声, 故“都宗”切“宗”字第一等韵也。以其归《精》字,故“《精征》音 第一等声,《东》字乃端字中第三等声,故“德红”切,“红”字 第三等韵也。以其归“匣”字,故匣、羽音第三等声。又有 互用借声,类例颇多。大都自沈约为四声,音韵愈密。 然梵学则有华、竺之异。南渡之后,又杂以吴音,故音 韵厖駮,师法多门。至于所分五音,法亦不一。如乐家 所用,则随律命之,本无定音。常以浊者为宫,稍清为 商,最清为角,清浊不常为征、羽。切韵家则定以唇齿 牙舌喉为宫、商、角、征、羽。其间又有半征半商者,如“来 日”二字是也,皆不论清浊。五行家则以韵类清浊参 配,今五姓是也。梵学则喉牙齿舌唇之外,又有折、摄 二声,折声自脐轮起,至唇上发,如字。〈浮金反〉之类是 也。《摄》字鼻音。如《歆》字鼻中发之类是也。字母则有四 十二。曰阿多波左那啰拖婆茶沙嚩哆也瑟吒。〈二合〉迦 娑么伽他杜锁呼拖。〈前一拖轻呼此一拖重呼〉奢佉叉。〈二合〉婆多。〈二合〉 壤曷攞多。〈二合〉婆。〈上声〉车娑么。〈二合〉诃婆縒伽。〈上声〉吒拏娑颇。 〈二合〉娑迦。〈二合〉也娑。〈二合〉室左。〈二合〉《佗陀》为法不同,各有理致, 虽先王所不言,然不害有此理。历世浸久,学者日深, 自当造微耳。
古文“己”字,从一从亡,此乃通贯天地。人与王字义同, 中则为王,或左或右则为己。僧肇曰:“会万物为一己 者,其惟圣人乎?”子曰:下学而上达,人不能至于此,皆 自成之也。得己之全者如此。
搜采异闻,录书字有俗体一律不可复改者。如“冲”、“凉”、 “况”、“减”、“决”五字,悉以水为虽士人札翰亦然。《玉篇》正 收入于水部中。而部之末亦存之,而皆注云“俗”,乃 知由来久矣。唐张参《五经文字》亦为讹。
《异闻录》:“今人作字省文,以‘礼’”为以处为。《以与”“为》, 凡章奏及程文书册之类,不敢用,然其实皆《说文》 本字也。许叔重释。《字》云:“古文。”《字》云:“止也。”得几而 止。或从“处。”《字》云:“赐,予也。”与同,然则当以省文为 正。
《孔氏杂说》文王可以为文君,张衡赋“文君为我端蓍” 是也。北狄可以为蛮,《史记匈奴传》“猃狁荤粥,居于北 蛮”是也。二典可以为谟,马融曰“戛击鸣球,载于虞谟” 是也。《尧典》亦可谓之,《唐书,吴陆抗传》“静言庸违,《唐书》 攸戒”是也。韶可以为禹乐,《史记》“禹兴九韶之乐”是也。 三王亦得称帝,《史记夏纪》“帝桀”是也。献俘不独人也, 物皆可以为俘。俘,取也,《书》云“俘厥宝玉”是也。丐不止 于自乞也,与人亦可称丐。《前汉广川王越传》:“尽取善 缯,丐诸宫人。”注:“丐,遗也。”贿不独赂也,赐皆可以为贿, 《书》“贿肃慎之命”是也。诊不止脉也,视物皆可以为诊。 《后汉·王乔传》:“尚方诊视舄”是也。饷不止饮食也,赠皆 可以为饷。《魏文纪注》:以诗赋饷孙权。徐孝穆有《答饷 镜诗》是也。城邑亦可谓之弊,《赵世家》“冯亭以城市邑 十七,弊吾国”是也。称誉亦可谓之荐,《伯夷传》“七十子 之徒,仲尼独荐颜渊”是也。
父命得为敕,《后汉》樊重焚券,诸子从敕是也。叔可称 大人,疏受对,疏广云“从大人议”是也。母亦称大人,《前 汉·淮阳献王传》张博云“王遇大人亦解。”后汉范滂就 狱,与母诀曰:“大人割不忍之恩”是也。父可以称圣善, 杨修答曹植书有圣善之教,注谓武帝也。人臣不嫌 称万岁,《马援传》援担酒享军士,皆伏称万岁是也。上 父母寿可万寿,潘岳《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觞”是也。凡 屋之高严,通谓之殿前,《汉·霍光传》“鸱鸣殿前树上”,《黄 霸传》“郡国上计,长史一辈先下殿”是也。白事丞相亦 可谓之奏事,《魏相传》“带剑奏事”是也。造谒人亦可谓 之朝,《司马相如传》“临邛令日往朝相如”是也。人臣得言垂拱,薛宣自言垂拱,蒙成是也。人“臣得言端拱”,谢 孚言“端拱笑咏”,谢鲲言“端拱庙堂”是也。“人臣得言谅 暗”,《山涛传》“武帝尝云山太常虽居谅暗”是也。“人臣得 称圣君贤君”,晋曹摅一县号曰圣君,《薛宣传》“属县各 得贤君”是也。
俗所谓累重,亦有所出也。《前汉?西域传》:“屯田轮台,募 民壮健有累重敢徙者,诣田所。”注:“累谓妻子家属也。” 俗所谓阿谁,三国时已有此语。《庞统传》:“向者之论,阿 谁为是。”
俗所谓日子,亦有所出。《文选曹公檄吴将校部曲文》: “年月朔日子。”注:“发檄时也。”然则日子,日时也。
工夫或作功字。《魏志王肃传》:“太极已前,功夫尚大也。” 俗所谓停待,《晋书》已有此语。《愍怀太子传》:“陛下停待” 是也。
俗所谓日许者,尔许也,声之讹也。《启颜录咏短人》云: “城门尔许高,故自匍匐入。”
俗呼“抽替。”《南史》:殷淑仪,孝武帝之贵妃也。有宠而毙, 帝思见之,遂为抽替棺,欲见辄引替睹尸。
《缃素杂记》:世之学者,多以“罪辜”之辜为“孤负”之字,殊 乖礼意。盖公正众所附,私反而孤焉,众所附则有相 向之意,故不孤;私反而孤,则有相背之意,非向之也。 孤负云者,言其背负而已。故李陵与苏武书云:“陵虽 孤恩,汉亦负德。”又云:“孤负陵心区区之意。”马严上书 云:“臣叔父援孤恩不报。”张浚上书云:“臣孤恩负义。”黄 香上疏云:“孤沗圣恩。”谢庄《月赋》云:“孤奉明恩。”宋由云: “孤负圣明。”谢晦云:“孤背天日。”垣荣祖云:“孤负恩奖。”江 革云:“孤负朝廷。”《北史后妃上》云:“孤负遗旨。”《隋宗室诸 王传》云:“孤负付属。”李白云:“孤负夙愿。”未尝用“辜”字。今 世先达士大夫,亦未尝错用。如宋子京《与李太傅》云: “徒轸深仁,有孤高谊。”又云:“敢忘自修,以孤大赐。”舒王 云:“安能孤此意”,颠倒就衰飒。又云:“予岂敢孤”,其意以 受不腆之辞。鲁直云:“误蒙器使,孤奉国恩。”则孤负之 孤,宜用孤字明矣。
《前书》云:“赵将李左车设伏兵之计,以御韩信,而赵王 不用,遂为市中人邪歈之。”苏鹗《演义》云:“邪歈者,举手 相弄之貌,即今俗谓之野田也。邪歈之”,盖音韵讹舛 耳。又《后汉·王霸传》:“王郎起兵,光武在蓟,令霸至市中 募人,将以系郎,市人皆大笑举手邪。”之。注引《说文》 曰:“歋。”“手相笑也。”《歋》音弋支反。音逾,又音由。此云 “邪揄”,语轻重不同。又《世说》载襄阳罗友,少好学,性嗜 酒,当其所遇,则不择士庶。桓宣武虽以才学遇之,然 以其诞率,非宏远才,许而不用。郡人有得郡者,温为 席送别,友亦被命。至尢迟晚,温问之,答曰:“旦出门,于 中路逢一鬼,大捓揄云:‘我祇见汝送人作郡,何以不 见人送汝作郡’?”遂惭悕却回,不觉淹缓之罪。桓虽知 其滑稽,心颇愧焉。后以为襄阳太守。故宋景文公诗 云。数领郡章君莫笑,犹胜长被鬼捓。 李济翁《资暇集》云:“‘新官并宿本署曰爆直’。佥作爆迸 之字,余尝膺闷,莫究其端。近见惠郎中实云,合作武 豹字,言豹性洁,善服气,虽云雨霜雾,伏而不出,虑污 其身。按《列女传》云:‘南山有文豹,雾雨七日不下食者, 欲以泽其毛衣而成其文章’。”《南华》亦云:“豹栖于山林, 伏于岩穴,静也。”则并宿公署,雅是豹伏之义,宜作豹 直,固不疑也。余观宋景文公有《和庞相公闻余儤直 见寄诗》一篇,乃用“儤”字。又《职林》云:“凡当直之法:自给 舍丞郎入者,三直无儤;自起居郎官入者,五直一儤; 御史补阙入者,七直两儤。其馀杂入者,十直三儤。”亦 用儤字。按《玉篇》云:“儤,连直也。”字当作“儤”,非虎豹之豹。 《汉书》:张汤始为小吏,干没,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 之属交私。服虔曰:“干没,射成败也。”如淳曰:“豫居物以 待之,得利曰干,失利曰没。”颜氏乾音干。《魏志》,傅嘏曰: “岂敢倾根竭本,寄命洪流,自徼于干没乎?”晋潘岳与 贾谧为二十四友,其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干没 不已乎?”裴松之注《魏志》曰:“服虔直以干没为射成败, 而不说干没之义。”如淳以得利为干,失利为没,又不 可了。愚谓干读为干燥之干,盖谓有所徼射,不计干 燥之与沉没而为之也。苏鹗《演义》曰:“干没之说,如陆 沈之义。陆沈者,因陆沈之水也。”又曰:“陆地而沈,不待 在于水中也。干没者,言干地而没,不待沈于江湖也。 故谓之干没。”《隋书王劭赞》云:“干没营利,得不以道,颓 其家声,良可叹息。”又隋萧吉见上好征祥之说,欲干 没自进,遂矫其迹为悦媚焉。又宋子京撰《刘待制墓 铭》云:“财用既积,官为簿受,而吏得傍缘干没。”又《叶府 君行状》云:“民冒盐榷,干没不悛。”
《后汉·蓟子训传》云:“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音 义无解释。以意测之,盖轩渠者,欲举其身体以就父 母之状。按《字说》:轩上下渠一直一曲,受众小水,将达 而下沟也。轩渠之义如此。而东坡《书鲁直草书后》云: “他日黔安见之,当捧腹轩渠也。”恐引此轩渠,于义未 安。近世文土颂其人云“少而轩渠振发”,亦未为稳当。 唯《世说》载会稽王轩轩,如朝霞之欲举,《唐史》乃用其语云:“神气轩举。”舒王《诗义》云:“仙仙轩举”之状,乃为尽 善。宋子京为皇从侄孙,撰石记云:“生二岁,轩渠有识 矣”,病剧而夭。又撰《王文公墓志》云:“公即何夫人之子, 轩渠卓异,鲁公曰:‘是大吾门’。八岁终,二丧斩焉致毁。” 是真得《汉书》之意。
苏鹗《演义》云:“今人以酒巡匝为啉尾,即再命其爵也。 云南朝有异国进贡蓝牛,其尾长三丈。一云蓝颍水, 其尾三丈。时人仿之,以为酒令。今两盏从其简也。此 皆非正。行酒巡匝,即重其盏,盖慰劳其得酒在后也。” 又云:“啉者,贪也,谓处于座末,得酒最晚,腹痒于酒,既 得酒巡匝,更贪婪之,故曰啉尾。啉字从口,足明贪婪 之意。”此说近之。余观宋景文公《守岁》诗云:“迎新送故 只如此,且尽灯前婪尾杯。”又云:“稍倦持螯手,犹残婪 尾觞。”又东坡《寒食诗》云:“蓝尾忽惊新火后”,注引乐天 《寒食诗》云:“三杯蓝尾酒,一楪蓼牙饧。”乃用“蓝”字,盖“婪”、 “蓝”一也。
元度《确论》云:“猗,倚也。若曰‘猗嗟昌兮,猗重较兮,猗与 漆沮,猗与那与’,皆中有所倚而生叹也。至于‘猗彼女 桑’,乃以谓采而薪之,则不可以言倚,而猗之义不通 矣。故《经义》以谓‘承彼女桑而猗之,乃所以为倚,盖诗 人所记,适其条桑之事而已’。”其论诚工,然说“猗重较 兮”,以猗为叹辞,恐于义未安。盖亦不详考舒王《经义》 而误为之说也。《淇澳义》云:“猗,倚也,重较者所以为慎 固也。”猗自训倚,而以为中有所倚而生叹,岂其误欤? 《酉阳杂俎》云:“俗云搂罗,因天宝中进士,有东西堋,各 有声势,稍伧者多会于酒,搂食毕罗,故有此语。”予读 梁元帝《风人辞》云:“城头网雀,搂罗人首。”则知搂罗之 言,起已多时。一云:“城头网张,雀搂罗会人著。”又苏鹗 《演义》云:“搂罗,干了之称也。俗云:骡之大者曰搂骡。”骡、 罗声相近,非也。又云:“娄敬甘罗”,亦非也。盖搂者,揽也; 罗者,绾也。言人善干办于事者,遂谓之搂罗。搂字从 手旁作娄,《尔雅》云:“娄,聚也。”此说近之。然《南史顾欢传》 云:“蹲夷之仪,娄罗之辩。”又《谈苑》载朱贞白诗云:“太娄 罗”乃止用娄罗字。又《五代史刘铢传》云。“诸君可谓娄 罗儿矣。”乃加人焉。
《汉书薛广德传》云:“温雅有酝藉。”颜师古注云:“酝言如 酝酿也。藉言有所荐藉也。”又云:“宽博有馀也。酝,于问 切。藉,才夜切。”或用蕴字。而苏鹗《演义》云:“蕴藉者,人雅 度之称也。蕴者,蓄也。藉者,籍也。籍者,积也。言蓄美积 德之谓。”乃引《陆贾传》云:“声名籍甚。”谓积累声名之多 也。或曰:“声名藉甚,谓狼藉甚盛也。”苏鹗解:“狼藉者,物” 杂乱之耳。狼谓豺狼也。籍者,藉也。言狼起卧游戏,多 藉其草,而草皆杂乱,遂成“狼籍”之名。藉为籍者,遂其 语顺也。
《明道杂志》:旧说宋莒公通小学,好证人误书,坐此招 怨。如李献臣三子,名皆从累字:长寿朋,次复圭,次徒 刍也。莒公曰:“‘朋象凤羽之形,非两月也’。正此类甚多。” 又有以方回首类之曰:“不知回字直屈一画耳,非两 口也。”
王圣美尝言:《经传》中无“婶”与“妗”字。考其说,“婶”字乃世 母字二合呼也,“妗”字乃舅母字二合呼也。
《续明道杂志》:某元祐中记一日因朝罢复追班宣麻, 乃是杨王改封徐王制。时郑宏中学士在班中,谓某 曰:“‘‘穆旧为杨府官僚,将往贺之,但以贺者与王名正 同音,故不欲也’。意甚不足’。某曰:‘王名颢,不名贺也’。郑 曰:‘字虽不同,音正类耳’。盖闽人颢贺同音耳。此事古 人亦时有之,韩退之作《方桥》诗云:‘可居兼可过’,后乃” 云“方桥”如此作是。读作为佐也。
《老学庵笔记》:东坡诗云:“大弨一弛何缘彀,已觉翻翻 不受檠。”《考工记》:“弓人寒奠体”注曰:“奠,读为定,至冬胶 坚,内之檠中,定往来体。”《释文》:“檠,音景。”《前汉·苏武传》:“武 能网纺缴,檠弓弩。”颜师古曰:“檠,谓辅正弓弩,音擎,又 巨京反。”东坡作平声叶,盖用《汉书》注也。
“壹、贰、参、肆、伍、陆、柒、捌、玖、拾”,字书皆有之,“参、正是”三字, 或读作七南反耳。“柒”字,晋、唐人书或作“漆”,亦取其同 音也。
白乐天诗云:“四十著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跎。一 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本朝太宗时,宋太素尚书自 翰苑谪鄜州行军司马,有诗云:“鄜州军司马,也好画 为屏。”又云:“官为军司马,身是谪仙人。”盖此音司字作 入声读。
四方之音有讹者,则一韵尽讹。如闽人讹“高”字,则谓 “高”为“歌”、谓“劳”为“罗。”秦人讹“青”字,则谓“青”为“萋”、谓“经”为 “稽。”蜀人讹“登”字,则一韵皆合口。吴人讹“鱼”字,则一韵 皆开口。他仿此。中原惟洛阳得天地之中,语音最正, 然谓“弦”为“元”、谓“元”为“弦”、谓“犬”为遣、谓“遣”为“犬”之类,亦 自不少。
今人书某为厶,皆以为俗,从简便,其实古某字也。《谷 梁桓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范甯注曰:“邓,厶地。”陆德 明《释文》曰:“不知其国,故云厶地,本又作某。” 世多言白乐天用相字,多从俗语,作思必切,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然北人大抵以相字作入 声,至今犹然,不独乐天。老杜云“恰是春风相欺得,夜 来吹折数枝花”,亦从入声读,乃不失律。俗谓南人入 京师效北语,过相蓝,辄读其榜曰大厮国寺传以为 笑。
庙讳同音,“署”字常恕反,“树”字殊遇反,然皆讳避,则以 为一字也。《北史杜弼传》:齐神武相魏时,相府法曹辛 子炎谘事,云取署字。子炎读署为“树”,神武怒其犯讳, 杖之。则“署”与树音不同,当时虽武人亦知之,而今学 士大夫乃不能辨。方嘉祐、治平之间,朝士如宋次道、 苏子容軰皆精于小学,亦不以为言,何也? 钱、王名其居曰握发殿,《吴音》“握”“恶”相乱,钱塘人遂谓 其处曰:“此钱大王恶发殿也。”
王荆公父名盖,故其所著《字说》无“盖”字。苏东坡祖名 序,故为人作序,皆用“叙”字,又以为未安,遂改作引,而 谓字序曰:《字说》。张芸叟父名盖,故表中云:“此乃伏遇 皇帝陛下。”今人或效之,非也。
《老学庵续笔记》:《麻姑传》:“王方平曰:‘吾子不戏作狡狯 事’。”盖古语谓戏为狡狯。《列异传》云:“北地传书小女折 茯作鼠以狡狯。”是也。今闽人谓之儿戏为狡顽,盖本 于此。或以奸猾为狡狯,则失之。
吴会又当吴兴、会稽两郡,吾固已言之。偶读《文选》魏 文帝诗云:“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南 行至“吴会”,连两用“会”字为韵,昔人所无。后一韵为会 稽之会无疑焉。然设为会稽之会已久,虽名辈或承 误用之。又《南史隐逸褚伯玉传》:“齐高帝手诏吴、会二 郡,以礼迎遣。”
市井中有补治故铜铁器者,谓之骨路,莫晓何义。《春 秋正义》曰:“《说文》云:‘锢,塞也。铁器穿穴者,铸铁以塞之, 使不漏,禁人使不得仕宦。其事亦似之,谓之禁锢’。”余 按:“骨路”正是“锢”字反语。
《汉书》酂侯音赞。今亳州酂县。乃音才何反。而字书 字亦才何反。云邑名。一作酂。而赞字部有酂字,亦云 邑名。按班固《十八侯铭》云:“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 第一,受封为酂。唐杨巨源《丹凤楼宣赦上门下相公 诗》云:“请问汉家功第一,麒麟阁上识鄼侯。”是字二音, 颜注未必是也。
《后山谈丛》:《尔雅》:“哉,始也。”注云:“《尚书》:‘四月哉生魄’。《释文》 云:‘亦作裁’。”疏云:“‘古文作才,以声近借为哉,始之哉也’。 《说文》:‘才,草木之初生也’。”〈缺〉言之间也。当作才,非借也。 又按《集韵》:“缯一入色曰才。”借作才,非是。
金陵人喜解字,习以为俗,曰:“同田为富,分贝为贫,大 坐为” 《挥麈后录》:治平初,诏改诸路马步军部署为总管,避 厚陵名也。考之前史,“总”字皆从手,合作揔字,非从丝 无疑。出于一时。稽考不审,沿袭至今,不可更矣。 《珩璜新论》:“《尚书》与尚食、尚公主同,而世俗相承以平 声呼,误矣。”见《张耳传》注。朝请,音才性反,非请托之请 也。见《成帝纪》注。
李氏《刊误》:“‘按《礼记》,‘昭,明也;穆,美也’。盖光扬先祖之德, 著斯美号。至晋武帝,以其父名昭,改为韶音,历代已 远,岂宜为晋氏之讳而行于我唐哉?今请复为昭穆。 汉以火德有天下,后汉都洛阳,字旁有水,以水克火, 故就隹随,以魏、周、齐不遑宁处。文帝恶之,遂去走,单 书‘隋’字。故今‘洛’字有水有‘隹’”,“隋’字有‘走’无走。夫文字” 者,致理之本,岂以汉、随两朝不经之忌而可法哉?今 宜依古文,去“隹”书“走。”
近岁精用文字者,反以仅为远近之近。仅者,才也,才 以身免,才得中算。《尔雅》云:“谓我舅者曰甥。”近者皆去 男,空书生字,不原圣人之旨,徒欲异于经文。旁者,旁 求诸野,旁求儒雅,皆是本字。近日皆以旁为傍,始传 胥生,近逼文史。缪者名与实爽曰缪。又绳愆纠缪,如 织纴纰缪。近者凡书缪字,悉皆从言,遂使纰缪废而 不用。又五十年来,马厩字皆书厩字,厩字从殳,厩字 从旡,经史且无此厩字。殳者戈戟之类,马亦武事,故 曰厩库。是以厩字从殳,若从旡,既失武字之义,荐字 经史并从廿,不单书廌此而不悟曷?曰:“文人 崖下放言,古语多不同,或各从其方言,亦有造字之 初,未备假借,用之后有正字,遂别出。如若字”训顺。未 有“顺”字时,但言“若”,后有“顺”字,故但言“顺”,不言“若”“无”“无” 二义,而后人必妄分别。《尔雅》训释,最为近古。世言周 公作,妄矣。其间多是类《诗》中语,而取毛氏说为正。余 意此但汉人所作尔。
《避暑录话》:孟子言“乌,是何言也。”乌盖齐鲁发语不然 之辞,至今用之作鼻音,亦通于汝颍。《汉书》记故人见 陈涉言伙,涉之为王,沈沈者伙,吴楚发语惊大之辞, 亦见于今。应劭亦祸音,非是。此唇音与“坏”相近,《公羊 记》州公如曹,以齐人语“过我”为化我,今齐人皆以过 为夬音。《欧阳文忠记》打音本谪耿切,而举世讹为丁 雅切,不知今吴越俚人,正以相殴击为谪耿音也。 世言迟久有待者曰宿留,自汉即有此语。二十八星谓之舍,亦谓之宿。宿者,止其所居也。留作去音,古一 字而分二义者,多以音别之。如自食为食,食人则音 伺;自饮为饮,饮人则音荫之类是也。盖应留而留,则 为平音;应去而留,则为去音。逗遛亦同此义。
《左氏记》晋平公梦黄熊事,亦见《国语》,二本皆作“熊”字。 韦氏《国语注》遂以为熊罴之熊。杜预于《左氏》不言何 物。世多疑熊当如《尔雅》“鳖三足为能”之“能”,谓传写有 衍文。据陆德明《左氏释文》直以为能字音奴来反,则 固已云尔。不知以意删其文邪?或别有据也。余考古 文“熊”、“能”二字本通用,故“贤能”之“能”,字书以为兽名,坚 “中而彊力,则熊也。”是熊字或为能,能字或为熊,初未 尝有别。熊罴之熊,能鳖之能,二物共一名,各随其所 称,则何必更论衍文,正当读为“能”尔。宋莒公兄弟留 意小学,虽补注《国语》,略能辩之,以正韦氏之误,然意 不尽彻,终不免改熊为“能”也。
《蠡海集》:窃尝观“心”字之为义,大有旨哉。其为象也,左 点以配木,右点以配金;在上之点微挠而尖锐,以配 火;在下则曲勾而挠起,以配水。此四行岂不亲切乎? 又况苍龙、白虎、朱雀、元武四神,各司其位,元武之神 二物,故在下之象为最多。肾亦二枚也,土寄其间,亦 水土同行之义欤。
《学斋呫哔》:“先儒体用字,或以为出于近世,非也。‘乾元 亨利贞’,注疏云:‘天者,定体之名,干者,体用之称,言天 之体以健为用’。又‘天行健’,注疏云:‘天是体名,干是用 名,健是其训三者并见,最为详悉’。”余谓“体”“用”字当本 诸此。
《屈原小招》句句用“只”字,盖当时语助,晦庵《辩证》已摘 其中。
“陟降堂只”与《诗》“陟降庭止”同字义矣。然余又以 《诗》“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而又云“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则《骚》《雅》“只”“止”同一字义明矣。
《懒真子》:鲁臧武仲名纥,孔子之父鄹人,纥乃叔梁纥 也。皆音恨发反,而世人多呼为核。有一小说,唐萧颖 士轻薄,有同人误呼武仲名,因曰:“汝纥字也不识。”或 以为瞎字也,不识,误矣。
二十八宿。今《韵略》所呼与世俗所呼往往不同。《韵略》 宿音绣,亢音刚,氐音低,觜音訾,皆非也。何以言之?二 十八宿谓之二十八舍,又谓之二十八次。次也,舍也, 皆有止宿之意。乃音绣,此何理?《尔雅》云:“寿星,角亢也。” 注云:“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有高亢之义。”今乃音刚, 非也。《尔雅》:“天根氐也。”注云:“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 根,其义如《周礼》“四圭有邸”,《汉书》“诸侯上邸”之“邸”,音低 误矣。西方白虎,而觜参为虎首,故有觜之义,音訾误 矣。彼《韵略》不知,但欲异于俗,不知害于义也。学者当 如其字呼之。
《唐中兴颂》云:“复复指期。”或云:“以复两京,故曰复复”,非 也。此两字出《汉书》。今按《匡衡传》云:“所更或不可行,而 复复之。”注云:“下复扶目反。”又“何武为九卿时,奏言宜 置三公官,又与翟方进共奏罢刺史,更置甘州牧,后 皆复复故。”注云:“依其旧也。下复扶目反。”盖上音服,下 音福,谓复如故也。《唐中兴颂》宜亦如此读也。
《前汉·百官表》,少府之属官凡五十馀人,有遵官掌米 谷以奉至尊,然学者多疑遵字之义。仆考唐《百官志》, 导官令掌导择米麦,凡九谷,皆随精粗,考其耗损而 供。然汉“导”字下从寸,唐“导”字下从禾。今按《韵略》,瑞木 一茎六穗谓之𣜦,恐唐以瑞禾名官也。仆尝以此问 舅氏,笑云:“此盖读司马长卿《封禅书》误耳。《书》云:‘𣜦一 茎六穗于包’。”注云:“𣜦,择也。一茎六穗,谓嘉禾之米也。” 后人误以瑞禾为导,遂并官名失之,可一笑也。舅氏 张文林相茂实,端方不偶,卒于铨曹。
元城先生尝论及汉高帝功臣曰:“屠狗贩缯之徒,呼 缯字与饧相近。”后检汉《灌婴传》注云:“帛之总名而已。” 今按《韵略》,缯,慈陵切。注云:“帛也。增,咨登切。”则世人以 缯为增,诚非也。《尚书》:“厥篚元纤缟。”注云:“元,黑缯也。缟, 白缯也。”《释音》云:“似陵反。”《礼运》云:“瘗缯。”注云:“币帛曰缯。” 《释音》:似仍反。《左氏》:卫文公大帛之冠。注云:“大帛厚缯。” 缯,疾陵切。《晋书地理志》:“缯,才陵反。”以诸音义考之,当 以疾陵为正。
荆公《字说》解妙字云:“为少为女”为无妄。少女即不以 外伤内者也。人多以此言为质,殊不知此乃郭象语 也。《庄子》云:“绰约若处子。”注云:“处子不以外伤内。”公之 言盖出于此。
俗谚云:“一絇丝能得几时络。”以喻小人之逐目前之 乐也。然絇字当作“𦈕”,《太元》经络之次,五日蜘蛛之务, 不如蚕一𦈕之利。𦈕音七侯反,与絇同音。今以《太元》 证之,故絇当作“𦈕。”
古今之语,大都相同,但其字各别耳。古所谓阿堵者, 乃今所谓兀底也。王衍口不言钱,家人欲试之,以钱 绕床不能行,因曰:“去阿堵物。”谓口不言去却钱,但云 去却兀底尔,如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盖当时以手 指眼,谓在兀底中尔,后人遂以钱为阿堵物,眼为阿 堵中,皆非是。盖此两阿堵同一意也。然去有两音,一丘据反,乃去来之去。世常从此音,非也,当作“口举反”, 《韵略》云:“撤也。”然此义亦非也。苏武掘鼠所去草实而 食之,乃鼠所藏者也。盖衍之意,以谓此钱不当置于 此,当屏藏之于他处也。
山涛见王衍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宁”作去声,馨音 亨,今南人尚言之,犹言恁地也。前宋废帝悖逆,太后 怒语侍者曰:“将刀来割我腹,那得生宁馨儿。”此两“宁 馨”同为一意。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