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043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四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十三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四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四十三卷目錄

 音義部雜錄一

字學典第四十三卷

音義部雜錄一

编辑

《顏氏家訓書證》篇:「《尚書》曰:『唯影響』。《周禮》云:『土圭測影, 影朝影夕』。《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云:『罔兩問影』。如此 等字,皆當為光景之景。凡陰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謂 為景。《淮南子》呼為『景柱』,《廣雅》云:『晷柱掛景』。並是也。至 晉世葛洪《字苑》傍始加彡,音於景反,而世間輒改治 《尚書》《周禮》、莊、孟從葛洪字,甚為失矣。」

太公《六韜》有天陳、地陳、人陳,雲鳥之陳。《論語》曰:衛靈 公問陳於孔子。《左傳》為魚麗之陳。俗本多作阜傍車 乘之車。按諸陳字並作陳鄭之陳。夫行陳之義,取於 陳列耳,此六書為假借也。《蒼雅》及近世字書皆無別 字,唯王羲之《小學章》獨「阜傍」作「車」,縱復俗行,不宜追 改。《六韜》《論語》《左傳》也。《詩》云:「黃鳥干飛,集于灌木。」傳云: 「灌木,叢木也。」此乃《爾雅》之文,故李巡注曰:「木叢生曰 灌。」《爾雅》末章又云:「木族生為灌族」,亦叢聚也。所以江 南詩古本皆為藂聚之藂,而古「叢」字似「冣」字,近世儒 生因改為冣,解云「木之最高長者。」案眾家《爾雅》及解 《詩》無言此者,唯周續之《毛詩注》音為徂會反,劉昌宗 《詩注》音為在公反,又祖會反,皆為穿鑿,失《爾雅》訓也。 也是語已及助句之辭,文籍備有之矣。河北經傳,悉 略此字,其間字有不可得無者。至如「伯也執殳於旅 也」;「語,回也」;「屢空」「風,風也,教也」,及《詩傳》云:「不戢,戢也」;「不 儺,儺也」;「不多,多也。」如斯之類,儻削此文,頗成廢闕。《詩》 言「青青子衿」,《傳》曰:「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服。」按古者斜 領下連於衿,故謂領為衿。孫炎、郭璞注《爾雅》,曹大家 注《列女傳》並云:「衿,交領也。」鄴下詩本既無「也」字,群儒 因謬說云:青衿、青領,是衣兩處之名,皆以青為飾,用 釋「青青」二字,其失大矣。又有俗學聞經傳中時須「也」 字,輒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誠可笑。

簡「策」字竹下施束,末代隸書,似杞宋之宋,亦有竹下 遂為「夾」者,猶如「刺」字之傍應為朿,今亦作夾。徐僊民 《春秋禮音》遂以筴為正字,以「策」為音,殊為顛倒。《史記》 又作「悉」字,誤而為「述」,作「妬」字,誤而為姤。 徐、鄒皆以「悉」字音述,以「妬」字音姤。既爾,亦可以「亥」為 「豕」字音,以「帝」為「虎」字音乎?

張揖云:「宓,今伏羲氏也。」孟康《漢書古文注》亦云:「宓,今 伏。」而皇甫謐云:「伏羲或謂之宓羲。」按諸經史緯候,遂 無宓羲之號。虙字從虍,宓字從宀,下俱為必,末世傳 寫遂誤以虙為宓,而《帝王世紀》因誤更立名耳。何以 驗之?孔子弟子虙子賤,為單父宰,即虙羲之後。俗字 亦為宓,或復加山。今兗州永昌郡城,舊單父地也。東 門有子賤碑,漢世所立。乃云濟南伏生即子賤之後。 是知虙之與伏,古來通字。誤以為宓,較可知矣。 《三輔決錄》云:「前隊大夫范仲公,鹽豉蒜果共一筩。」果 當作魏顆之顆,北士通呼物一由改為一顆,蒜顆是 俗間常語耳。故陳思王《鷂雀賦》曰:「頭如果蒜,目似花 椒。」又《道經》云:「合口誦經聲璅璅,眼中淚出」珠子。請幫助識別此字。其 字雖異,其音與義頗同。江南但呼為蒜符,不知謂為 顆。學士相承讀為裹結之裹,言鹽與蒜共苞一裹內 筩中耳。正史削繁音義又音蒜,顆為苦戈反,皆失也。 有人訪吾曰:「《魏志》蔣濟上書云:『弊攰之民』,何字也?」余 應之曰:「意為攰即是。」請幫助識別此字。倦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耳。張揖、呂忱並云:「支 傍作刀劍之刀」,亦是剞字,不知蔣氏自造。支傍作筋 力之力,或借「剞」字,終當音九偽反。

《晉中興書》:「太山羊曼常頹縱任俠,飲酒誕節,兗州號 為濌伯。」此字更無音訓。梁孝元帝嘗謂吾曰:「由來不 識,唯張簡憲見教,呼為嚃羹之嚃。」自爾便遵承之,亦 不知所出。簡憲是湘州刺史張纘諡也,江南號為碩 學。案法盛世代殊近,當是耆老相傳,俗間又有濌濌 語,蓋無所不施,無所不容之意也。顧野王《玉篇》誤為 「黑旁沓。」顧雖博物,猶出簡憲、孝元之下,而二人皆云 「重邊。」吾所見數本,並無作「黑」者,「重沓」是多饒積厚之 意,從黑更無義旨。

或問曰:「『《東宮舊事》,何以呼鴟尾』為『祠尾』?」答曰:「張敞者 吳人,不甚稽古,隨宜記注,遂鄉俗訛謬,造作書字耳。 吳人呼祠祀為『鴟祀』,故以『祠』代鴟;呼紺為『禁』,故以系 旁作『禁』代紺字。呼盞為竹簡反,故以木旁作『展』,以代 盞字;呼『鑊』字為『霍』字,故以金旁作『霍』代鑊字。又金旁 作『患』為『鐶』字,木旁作『鬼』為槐字,火旁作『庶』為『炙』字,既」 下作「毛」為「髻」字,金花則金旁作「華」,窗扇則木傍作「扇」, 諸如此類輒不少又問《東宮舊事》,六色罽請幫助識別此字。「是何等物?當作何音?」答曰: 「按《說文》云:『莙,牛藻也。讀若威。音隈,塢瑰反。即陸機所 謂『聚藻葉如蓬』者也。郭璞注《三蒼》亦云:『蘊藻之類也。 細葉蓬茸生。然今水中有此物,一節長數寸,細茸如 絲,圓繞可愛,長者二三十節,猶呼為莙。又寸斷五色 絲,橫著線股間,繩之以象莙草,用以飾物,即名為莙。 於時當紺六色罽作此莙』』」,以飾緄帶。張敞因造絲旁 畏耳,宜作「隈。」

客有難主人曰:「今之經典,子皆謂非,《說文》所言,子皆 云是。然則許慎勝孔子乎?」士人撫掌大笑,應之曰:「今 之經典,皆孔子手跡邪?」客曰:「今之《說文》,皆許慎手跡 乎?」答曰:「許慎檢以六文,貫以部分,使不得誤,誤則覺 之。孔子存其義而不論其文也。先儒尚得臨文從意, 何況書寫流傳邪?必如《左傳》『止戈為武,反正為乏,皿』」 蟲為蠱,亥有二首六身之類,後人自不得輒改也。安 敢以《說文》校其是非哉!且余亦不專以《說文》為是也。 其有援引經傳與今乖者,未之敢從。

又相如《封禪書》曰:「導一莖六穗於庖,犧,雙觡共抵之 獸。」此導訓擇,光武詔云「非徒有豫養導擇之勞」是也。 而《說文》云導是禾名,引《封禪書》為證無妨,自當有禾 名,導非相如所用也。禾一莖六穗於庖,豈成文乎?縱 使相如天才鄙拙,彊為此語,則下句當云「麟,雙觡共 抵之獸」,不得云「犧」也。吾嘗笑許純儒不達文章之體, 「如此之流,不足憑信。」大抵服其為書,檃括有條例,剖 析窮根源,鄭元注書,往往引其為證,若不信其說,則 冥冥不知一點一畫,有何意焉?世間小學者,不通古 今,必依小篆,是正書記,凡《爾雅》《三蒼》《說文》,豈能悉得 蒼頡本指哉?亦是隨代損益,各有同異。西晉已往,字 書何可全非,但令體例成就,不為專輒耳。考校是非, 特須消息。至如「仲尼居」三字之中,兩字非體,《三蒼》「尼」 旁益丘,《說文》「居下施几」,如此之類,何由可從?古無二 字,又多假借,以「中」為「仲」,以「說」為悅,以「召」為邵,以「閒」為 閑,如此之類,亦不勞改。自有訛謬,過成鄙俗。亂旁為 舌,揖下無耳。黿鼉從龜,奮奪從雚,席中加帶,惡上安 西,鼓外設皮,鑿頭生「毀離則配禹,壑乃施豁,巫混經, 旁皋分澤,片獵化為獦寵,變成寵業」,左益土靈,底著 器。率字自有律音,強改為別;單字自有善音,輒析成 異。如此之類,不可不治。吾昔初看《說文》,蚩薄世字,從 正則懼人不識,隨俗則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筆也。 所見漸廣,更知通變,救前之執,將欲半焉。若文章著 述,猶擇微相影響者行之。官曹文書,世間尺牘,幸不 違俗也。案彌亙字從二間舟,《詩》云「亙之秬秠」是也。今 之隸書,轉舟為日,而何?法盛《中興書》乃以舟在二間 為舟航字謬也。《春秋說》以人十四心為德,《詩說》以二 在天下為酉,《漢書》以貨泉為白水真人,《新論》以金昆 為銀,《國志》以天上有口為吳,《晉書》以黃頭「小人」為「恭」, 《宋書》以「召力」為「劭」,《參同契》以「人負告」為「造」,如此之例, 蓋數術謬語,假借依附,雜以戲笑耳。如猶轉「貢」字為 項,以「叱」為「七」,安可用此定文字音讀乎?潘陸諸子,離 合詩賦,《拭卜》《破字經》及鮑昭《謎字》,皆取會流俗,不足 以形聲論之也。

河間邢芳語吾云:「《賈誼傳》云:『日中必熭』。注:『熭,暴也』。曾 見人解云,『此是暴疾之意,正言日中不須臾卒然便 昃耳。此釋為當乎』?」吾謂邢曰:「『『此語本出《太公六韜》。案 《字書》,古者暴曬』字,與暴疾』字相似,唯下少異,後人專 輒加傍日耳,言日中時必須暴曬,不爾者,失其時也。」 晉灼已有詳釋。芳笑服而退。

《酉陽雜俎》:予在祕丘,嘗見同官說:俗說樓羅因天寶 中進士有東西棚,各有聲勢,稍傖者多會於酒樓,食 畢,羅故有此語。予讀梁元帝《風人辭》云:「城頭網雀,樓 羅人著。」則知「樓羅」之言,起已多時。一云:「城頭網張,雀 樓羅人會著。」

予太和末,因弟生日觀雜戲,有市人小說呼扁鵲作 褊,鵲字上聲,予令座客任道昇字正之。市人言:二十 年前,嘗於上都齊會設此,有一秀才甚賞某,呼扁字 與褊同聲云世人皆誤。予意其飾非,大笑之。近讀甄 立言《本草音義》引曹憲云:「扁,布典反。今步典」,非也。按 扁鵲姓秦,字越人。扁縣郡屬渤海。

《因話錄》:下輩不通義理者,使之寫文字,甚誤,悉同一 本,若「宦」字。仕宦合著臣妾之臣多作官。職官合著㠯也「滎」字。滎水在滎陽合著水 也「多」作「榮。」榮枯合著木或多誤著《熒》。熒合著火髭鬚。合著須多著賓鬢 髮。合著賓又偏旁只較一點一畫,而義全不通。若棹。棹舡 從木掉。掉尾從才《楊》。楊柳從木揚。揚州從才棒。棒枝從木捧。捧字從才傳。經傳無點傅。 師傅及人姓有點沐。無點者沐浴也沭。有點者音述古沭陽縣氏。無點者姓氏氐:有點 者古彌氐縣字惟悵。上思惟下惆悵並從心帷帳。此並從巾賜惕。並無橫畫又《錫》。 鈆錫之字無橫畫音先檗反《鍚》。毛詩鏤鍚左傳鍚鸞字有橫畫皆音楊《埸》。堰埸字音易若 此者眾矣,辨文字者勿以為小事而不留意也。 武宗皇帝廟諱「晱」,改「兩火相重」,其偏傍言「談」字,已改 為譚,姓改為澹,其「噉」字,俗多不定。舊或書餤,餤音譚, 《爾雅》訓進,本非飯食名。世重餅噉,庖人以意相傳及 下俚,凡關食物,偏傍盡從食。又啗字聲不同,索前史及諸家并佛經,多作「口。」請幫助識別此字。敢,其音與「著兩火」同,徒敢 反。又《玉篇》《切韻》「噉」字是,正也。「著兩火」,俗也,並「徒敢反」, 正合作「噉」不疑矣。啗馬即合用「啗」字,音徒濫反。以義 言之,以物自食謂之噉,以物餧人謂之啗。又案《漢書 高帝紀》云:「使酈食其、陸賈往說,將啗以利。」顏監注曰: 「啗者,本謂食啗耳,音徒敢反,以食餧人,令其啗食,則 改變為徒濫反。」今以利誘之,取實為辭也。顏監講「啗」 字,雖未分明,亦無「口傍兩火」之說,則是明是俗,相傳 而後人為姓,亦因俗耳。近日書餅「噉」字,至有食請幫助識別此字。口 邊作「覃」及「口邊」作「詹」者,率意而為,其誤甚矣。《切韻》是 尋常文書,何不置之几案旋看也。

又有人檢陸法言《切韻》,見其音字,遂云:「此吳兒真是 翻字,太僻。」不知法言是河南陸,非吳郡也。

《退朝錄》:吳正肅言:「律令有『丁推』」,推字不通少壯之意, 當是丁稚。唐以大帝諱避之,損其點畫云。

《歸田錄》:「京師食店賣酸。」請幫助識別此字。者皆大出。一作書「牌」牓於通 衢,而俚俗昧於字法,轉酸從食。請幫助識別此字。《從舀》有滑稽子,謂 人曰:「彼家所賣餕餡。」音俊叨不知謂何物也。飲食四方 異宜。而名號亦隨時俗言語不同。至或傳者轉失其 本。湯餅唐人謂之「不托。」今俗謂之餺。請幫助識別此字。矣。晉束晳《餅 賦》有「饅頭薄持,起溲牢九」之號。惟饅頭至今名存,而 「起溲牢九」,皆莫曉為何物。薄持,荀氏又謂之薄夜,亦 莫知何物也。

今世俗言語之訛,而舉世君子小人皆同其繆者,惟 「打」字爾。其義本謂考擊,故人相毆,以物相擊,皆謂之 「打」,而工造金銀器亦謂之「打」可矣,蓋有槌撾作擊之 義也。至於造舟車者曰打船、打車,網魚曰打魚,汲水 曰打水,役夫餉飯曰打飯,兵士給衣糧曰《打衣糧》,從 者執傘曰打傘,以糊黏紙曰打黏,以丈尺量地曰打 量,舉手試眼之昏明曰打試。至於名儒碩學,語皆如 此,觸事皆謂之打,而遍檢字書,了無此字。其義主考 擊之打,自音謫耿。以字學言之,打字從手從丁,丁又 擊物之聲,故音謫耿為是,不知因何轉為丁雅也。 《筆記》:唐元宗始以隸楷易《尚書》古文。今儒者不識古 文,自唐開元始。予見蘇頲撰《朝覲壇頌》,有乩虞氏字, 館閣校讎官輒點乩字側云:「疑不知。」乩即稽字。 顏之推說:唐末文籍亡散,故諸儒不知字學,江南惟 徐鉉、徐鍇,中朝郭恕先,此三人信其博也。鍇為《說文 系傳》,恕先作《汗簡佩觿》時,蜀有林氏,作小說,然狹於 徐、郭太宗朝句中正亦頗留意。予頃請刻篆楷二體 九經於國學,予友高敏之笑之。

李陽冰深於篆隸,而名作冰,音凝。故參政王公堯臣 但讀「陽凝。」予曰:「陽凝無義,唯陽冰有不冶之語。」 周大臣王朴名朴,平豆反,而自謂樸。案《說文》朴無樸 音,俗以朴為樸耳。

後魏、北齊時,里俗作「偽」字最多,如「巧言為辯」、「文子為 學」之比。隋有《柳𧦬傳》,又「䛒」之誤以請幫助識別此字。《易》巧矣。予見古 書以言辯字多作「𧦬」,世人不復辯詰, 學者不讀《說文》,余以為非是。古者有六書,安得不習? 《春秋》止戈為武,反正為乏,亥二首六身,韓子八厶為 公,子夏辨三豕度河,仲尼登太山,見七十二家字皆 不同。聖賢尚爾,何必為固陋哉!

孫炎作反切,語本出於俚俗常言,尚數百種,故謂就 為鯽溜。凡人不慧者,即曰不鯽溜,謂團曰突欒,謂精 曰鯽令,謂孔曰窟籠,不可勝舉。而唐盧仝詩云:「不鯽 溜鈍漢國朝。」林逋詩云:「團欒空遶百千回。」是不曉俚 人反語,逋變「突」為團,亦其謬也。

唐呂溫作《由鹿賦》曰:「由此鹿以致他鹿,故曰由鹿。」予 案,《說文》曰:「率烏者,繫生烏以來之名。」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音。由呂得 其意。而不知《說文》有此。請幫助識別此字。字也。 焉本鳥名,能獸名,為猴名,乙,燕名,借鳳為朋黨字,學 者多不知讀《說文》之過也。

《漢書李廣傳》「數奇」注切為所角反,故學者皆曰數奇。 孫宣公奭,當世大儒,亦從曰數。後予得江南本,乃所 具反。由是復觀顏注,乃顏破朔從所具反,云世人不 知覺。

《漢書黃霸傳》云:「京兆尹張敞舍,鶡雀飛集丞相府,霸 以為神爵,議欲以聞。」顏師古曰:「此鶡音介字,當作」請幫助識別此字。 此通用耳。請幫助識別此字。《雀》大而青,出羌中,非武賁所戴鶡也。今 官本「介」字誤作「芬。」請幫助識別此字。字作「鳻。」鳻亦音芬。鳻是鳥聚貌, 非鳥名也。予見徐鍇本,亦如此改定。

予嘗見蕭該《漢書音義》若干篇,時有異議。然本書十 二篇,今無本本。顏監集諸家《漢書》注,獨遺此不收,疑 顏當時不見此書云。今略記於後。

《儒林傳施讎傳》云:「『魯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師古曰: 『姓毛,名莫如,字少路』。」該案:《風俗通姓氏篇》:「混屯,太昊 之良佐,漢有屯莫如,為常山太守。又有毛姓,云毛伯, 文王子也,見《左傳》。漢有毛樗之,為壽張令。」案此莫如 姓,非毛,乃應作「屯」字,音徒本反。今人相承呼為毛,忽 聞為屯,驚怪者多。但「毛」、「屯」相類,容是傳寫誤耳。應劭 解《漢書》,世人皆用何為《風俗通》而不信《趙子傳》,「蔡誼授同郡食我子公。」師古無註。該案:《風俗 通》,食我,韓公子也,見《戰國策》。漢有食子公,為博士。食 音嗣。

《顏安樂傳》疏廣授琅邪筦路。師古曰:「筦亦管字也,路 為御史中丞。」該案:草下完音丸,又音官,今《漢書》本卻 竹草下完。《風俗通姓氏篇》有管、莞二姓,云莞蘇,楚大 夫,見《呂氏春秋》。漢有莞路,為御史中丞,即此是也。又 有管姓,云管夷吾,齊桓佐也,見《論語》。漢有管,號為西 河太守。今莞路是草下完,非竹下完及竹下官。由來 讀者多惑,檢《風俗通》乃知。

儒者讀書多隨俗呼,不從本音,或終身不悟者。凡讀 「廷」皆作「廷」,故「廷中」、「廷爭」、柏者「鬼之廷」、游神之「廷」皆作 「庭」,假借之假皆作「假」,朝請皆作「請」,爛脫皆作「脫」,太守 作「守」,周身之防為「防」,廷尉評為「評」,中興為中興,若此 甚眾。

今公私文書以「敕」為敕,吏既書畫有體,不復能改。 余友楊備得古文《尚書釋文》,讀之大喜,於是書訊刺 字皆用古文,僚友不之識,指為怪人。

《鄰幾雜志》:吳沖卿云:《莊子》「姑射」,今人盡讀作「懌」,《音義》 惟有「『夜射』二切。」

王禹玉上言:「請以正月為端月。」正音與上名相近也。 馮章靖云:「昏字本從民,避唐文皇諱,乃從氏爾。」孫文 公云:「從高低之低。」馮聞說,始慚己說未博。

宋子京判國子監,進《禮記石經》本,并請邵不疑同上 殿以備顧問。無何,上問:古文如何?邵不疑對:「古文大 篆,於六體義訓不通,今人之淺學,遂於一字之中,偏 旁上下雜用古文,遂致乖亂。」又問:「林氏小說,必云亦 有長義,然亦有好怪處。」上一一問之,對曰:「『許慎《說文》 『歸』字從惟從士,從帚,從惟為聲』。林氏云『從追,於聲為』」 近,此長於許矣。許氏哭,從哭,從獄省。《文林》乃云:家犬 曍,此怪也。 董仲舒云:「以仁治人,以義治我。」原甫云:「仁字從人,義 字從我。」豈造文之意也邪?

「敬」字,左紀力反,右暜木反。避廟諱改姓者為苟且之 「苟」,文章之文,誤矣。

《澠水燕談錄》:錢鏐之據錢塘也,子跛,鏐鍾愛之。諺謂 「跛」為「瘸」,杭人為諱之,乃稱「茄」為「落蘇。」楊行密之據淮 陽,淮人避其名,以「蜜」為「蜂糖」,由乎淮浙之音訛也。以 「瘸」為「茄」,以「密」為「蜜」,良可笑也。

《中山詩話》:司馬溫公論九旗之名,旗與旂相近。《詩》曰: 「言觀其旂。」《左傳》:「龍尾伏辰,取號之旂。」然則旂當為芹 音,周人語轉,亦如關中以中為蒸,虫為塵,丹青之青 為萋也。五方語異,閩以高為歌,荊楚以南為難,荊為 斤。昔閩士作《清明象天破》題云:「天道如何?仰之冞高。」 會攷官同里,遂中選荊楚士,題雪用「先」字後云:「十二 峰巒旋旋添」,反讀添為天字也。向敏中鎮長安,土人 不敢賣蒸餅,恐觸中字諱也。

《聞見後錄》:東坡《謝滕達道書》云:「前日得觀所藏諸書, 使後學稍窺家傳之祕,幸甚!恕先所訓,尤為近古。某 方治此書,得之頗有開益。拜賜之重,若獲珠貝,老朽 不揆,輒立訓傳,尚未畢功,異日當為公出之。古學崩 壞,言之傷心也。」李方叔云:「東坡每出,必取聲韻、音訓、 文字,複置行篋中。」予謂學者不可不知也。

杜子美詩「將軍只數霍嫖姚」對「苑馬總歸春苜蓿」,「嫖 姚」字如律當讀平聲。又云「杖藜妨躍馬,不是故離群」, 「離」字如律當讀平聲。《漢書音義》:「嫖姚字皆讀去聲,音 鰾鷂。」《檀弓》:「離群索居」,《釋文》「離字讀去聲,力智反,音利。」 退之云「凡為文辭,宜略識字。」有以也。

《王弼注》:「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以為沾濡之形也。 蓋弼不知古易,「形」作「刑」,「渥」作「剭」,剭音屋,故《唐書》元載 贊「用刑剭」,亦《周禮》剭誅云。

《夢溪筆談》:「音韻之學,自沈約為四聲及天竺梵學入 中國,其術漸密。觀古人諧聲,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 字多與『李』字協用,『慶』字『正』字多與『章』字、『平』字協用。如 《詩》:『或群或友,以燕天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投我以 木李,報之以瓊玖。終三十里,十千維耦。自今而後,歲 其有君子,有穀貽孫子,陟降左右,令聞不已。膳夫左』」 右,無不能止。魚麗于罶鰋鯉,君子有酒旨且有,如此 極多。又如孝孫有慶,萬壽無疆,黍稷稻梁,農夫之慶, 唯其有章矣,是以有慶矣,則篤其慶。載錫之光,我田 既臧,農夫之慶,萬舞洋洋,孝孫有慶。《易》云:「西南得朋, 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班固《東都賦》:「彰皇德兮侔周 成,永延長兮膺天慶」,如此亦多。今《廣韻》中「慶」一音「卿」 然,如《詩》之「未見君子,憂心怲怲。既見君子,庶幾有臧。」 「誰秉國成,卒勞百姓?我王不寧,覆怨其正。」亦是「怲」「正」 與「寧」平協,用不止「慶」而已,恐別有理也。

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古之字書皆從左 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水類,其左皆從水。所 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 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也。」

切韻之學,本出於西域。漢人訓字,止曰讀如某字,未 用反切。然古語已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 「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耳」、「之乎」「為諸」之類,以西 域二合之音,蓋切字之原也。如「軟」字文從「而犬」,亦切 音也,殆與聲俱生,莫知從來。今切韻之法,先類其字, 各歸其母。唇音、舌音各八,牙音、喉音各四,齒音十,半 齒半舌音二,凡三十六,分為五音,天下之聲,總於是 矣。每聲復有四等,謂清、次、清、濁、平也。如顛天田《年邦》。 請幫助識別此字。龐厖之類是也。皆得之自然,非人為之。如「幫」字,橫 調之為五音,幫、當、剛、臧、央是也。幫宮之清當商之清剛角之清臧徵之清 央羽之清縱調之為四等,幫、滂、傍茫是也。幫宮之清滂宮之次清傍宮之 濁茫宮之不清不濁就本音本等調之為四聲,「幫」、「牓」、「傍」、「博」是也。 幫宮之清平牓宮清之上傍宮清之去博宮清之入四等之聲,多有聲無字者, 如封」、「峰」、《逢》止有三字,《邕》《胸》止有兩字,「竦」、「火」、「欲」、「以」皆止 有一字,五音亦然。滂、湯、康、蒼止有四字。四聲則有無 聲。亦有無字者,如「蕭」字、殽字,《全韻》皆無入聲,此皆聲 之類也。所謂切韻者,上字為切,下字為韻。切須歸本 母,韻須歸本等。切歸本母,謂之音和,如德紅為東之 類。德與東同一母也。字有重中重、輕中輕,本等聲盡 汎入別等,謂之類隔。雖隔等,須以其類,謂唇與唇類、 齒與齒類,如「武延為綿」、「符兵」為平之類是也。韻歸本 等,如「冬」與《東》字母皆屬端字,「冬」乃端字中第一等聲, 故「都宗」切「宗」字第一等韻也。以其歸《精》字,故「《精徵》音 第一等聲,《東》字乃端字中第三等聲,故「德紅」切,「紅」字 第三等韻也。以其歸「匣」字,故匣、羽音第三等聲。又有 互用借聲,類例頗多。大都自沈約為四聲,音韻愈密。 然梵學則有華、竺之異。南渡之後,又雜以吳音,故音 韻厖駮,師法多門。至於所分五音,法亦不一。如樂家 所用,則隨律命之,本無定音。常以濁者為宮,稍清為 商,最清為角,清濁不常為徵、羽。切韻家則定以唇齒 牙舌喉為宮、商、角、徵、羽。其間又有半徵半商者,如「來 日」二字是也,皆不論清濁。五行家則以韻類清濁參 配,今五姓是也。梵學則喉牙齒舌唇之外,又有折、攝 二聲,折聲自臍輪起,至唇上發,如請幫助識別此字。字。浮金反之類是 也。《攝》字鼻音。如《歆》字鼻中發之類是也。字母則有四 十二。曰阿多波左那囉拖婆茶沙嚩哆也瑟吒。二合迦 娑麼伽他杜鎖呼拖。前一拖輕呼此一拖重呼奢佉叉。二合婆多。二合 壤曷攞多。二合婆。上聲車娑麼。二合訶婆縒伽。上聲吒拏娑頗。 二合娑迦。二合也娑。二合室左。二合《佗陀》為法不同,各有理致, 雖先王所不言,然不害有此理。歷世浸久,學者日深, 自當造微耳。

古文「己」字,從一從亡,此乃通貫天地。人與王字義同, 中則為王,或左或右則為己。僧肇曰:「會萬物為一己 者,其惟聖人乎?」子曰:下學而上達,人不能至於此,皆 自成之也。得己之全者如此。

搜采異聞,錄書字有俗體一律不可復改者。如「沖」、「涼」、 「況」、「減」、「決」五字,悉以水為請幫助識別此字。雖士人札翰亦然。《玉篇》正 收入于水部中。而請幫助識別此字。部之末亦存之,而皆注云「俗」,乃 知由來久矣。唐張參《五經文字》亦為訛。

《異聞錄》:「今人作字省文,以『禮』」為請幫助識別此字。以處為。請幫助識別此字。《以與」「為》, 請幫助識別此字。凡章奏及程文書冊之類,不敢用,然其實皆《說文》 本字也。許叔重釋。請幫助識別此字。《字》云:「古文。」請幫助識別此字。《字》云:「止也。」得几而 止。或從「處。」請幫助識別此字。《字》云:「賜,予也。」請幫助識別此字。與同,然則當以省文為 正。

《孔氏雜說》文王可以為文君,張衡賦「文君為我端蓍」 是也。北狄可以為蠻,《史記匈奴傳》「獫狁葷粥,居於北 蠻」是也。二典可以為謨,馬融曰「戞擊鳴球,載於虞謨」 是也。《堯典》亦可謂之,《唐書,吳陸抗傳》「靜言庸違,《唐書》 攸戒」是也。韶可以為禹樂,《史記》「禹興九韶之樂」是也。 三王亦得稱帝,《史記夏紀》「帝桀」是也。獻俘不獨人也, 物皆可以為俘。俘,取也,《書》云「俘厥寶玉」是也。丐不止 於自乞也,與人亦可稱丐。《前漢廣川王越傳》:「盡取善 繒,丐諸宮人。」注:「丐,遺也。」賄不獨賂也,賜皆可以為賄, 《書》「賄肅慎之命」是也。診不止脈也,視物皆可以為診。 《後漢·王喬傳》:「尚方診視舄」是也。餉不止飲食也,贈皆 可以為餉。《魏文紀注》:以詩賦餉孫權。徐孝穆有《答餉 鏡詩》是也。城邑亦可謂之弊,《趙世家》「馮亭以城市邑 十七,弊吾國」是也。稱譽亦可謂之薦,《伯夷傳》「七十子 之徒,仲尼獨薦顏淵」是也。

父命得為敕,《後漢》樊重焚券,諸子從敕是也。叔可稱 大人,疏受對,疏廣云「從大人議」是也。母亦稱大人,《前 漢·淮陽獻王傳》張博云「王遇大人亦解。」後漢范滂就 獄,與母訣曰:「大人割不忍之恩」是也。父可以稱聖善, 楊修答曹植書有聖善之教,注謂武帝也。人臣不嫌 稱萬歲,《馬援傳》援擔酒享軍士,皆伏稱萬歲是也。上 父母壽可萬壽,潘岳《閒居賦》「稱萬壽以獻觴」是也。凡 屋之高嚴,通謂之殿前,《漢·霍光傳》「鴟鳴殿前樹上」,《黃 霸傳》「郡國上計,長史一輩先下殿」是也。白事丞相亦 可謂之奏事,《魏相傳》「帶劍奏事」是也。造謁人亦可謂 之朝,《司馬相如傳》「臨邛令日往朝相如」是也。人臣得言垂拱,薛宣自言垂拱,蒙成是也。人「臣得言端拱」,謝 孚言「端拱笑詠」,謝鯤言「端拱廟堂」是也。「人臣得言諒 闇」,《山濤傳》「武帝嘗云山太常雖居諒闇」是也。「人臣得 稱聖君賢君」,晉曹攄一縣號曰聖君,《薛宣傳》「屬縣各 得賢君」是也。

俗所謂累重,亦有所出也。《前漢?西域傳》:「屯田輪臺,募 民壯健有累重敢徙者,詣田所。」注:「累謂妻子家屬也。」 俗所謂阿誰,三國時已有此語。《龐統傳》:「向者之論,阿 誰為是。」

俗所謂日子,亦有所出。《文選曹公檄吳將校部曲文》: 「年月朔日子。」注:「發檄時也。」然則日子,日時也。

工夫或作功字。《魏志王肅傳》:「太極已前,功夫尚大也。」 俗所謂停待,《晉書》已有此語。《愍懷太子傳》:「陛下停待」 是也。

俗所謂日許者,爾許也,聲之訛也。《啟顏錄詠短人》云: 「城門爾許高,故自匍匐入。」

俗呼「抽替。」《南史》:殷淑儀,孝武帝之貴妃也。有寵而斃, 帝思見之,遂為抽替棺,欲見輒引替睹屍。

《緗素雜記》:世之學者,多以「辠辜」之辜為「孤負」之字,殊 乖禮意。蓋公正眾所附,私反而孤焉,眾所附則有相 向之意,故不孤;私反而孤,則有相背之意,非向之也。 孤負云者,言其背負而已。故李陵與蘇武書云:「陵雖 孤恩,漢亦負德。」又云:「孤負陵心區區之意。」馬嚴上書 云:「臣叔父援孤恩不報。」張浚上書云:「臣孤恩負義。」黃 香上疏云:「孤沗聖恩。」謝莊《月賦》云:「孤奉明恩。」宋由云: 「孤負聖明。」謝晦云:「孤背天日。」垣榮祖云:「孤負恩獎。」江 革云:「孤負朝廷。」《北史后妃上》云:「孤負遺旨。」《隋宗室諸 王傳》云:「孤負付屬。」李白云:「孤負夙願。」未嘗用「辜」字。今 世先達士大夫,亦未嘗錯用。如宋子京《與李太傅》云: 「徒軫深仁,有孤高誼。」又云:「敢忘自修,以孤大賜。」舒王 云:「安能孤此意」,顛倒就衰颯。又云:「予豈敢孤」,其意以 受不腆之辭。魯直云:「誤蒙器使,孤奉國恩。」則孤負之 孤,宜用孤字明矣。

《前書》云:「趙將李左車設伏兵之計,以禦韓信,而趙王 不用,遂為市中人邪歈之。」蘇鶚《演義》云:「邪歈者,舉手 相弄之貌,即今俗謂之野田也。邪歈之」,蓋音韻訛舛 耳。又《後漢·王霸傳》:「王郎起兵,光武在薊,令霸至市中 募人,將以繫郎,市人皆大笑舉手邪。」請幫助識別此字。之。注引《說文》 曰:「歋。」請幫助識別此字。「手相笑也。」《歋》音弋支反。請幫助識別此字。音踰,又音由。此云 「邪揄」,語輕重不同。又《世說》載襄陽羅友,少好學,性嗜 酒,當其所遇,則不擇士庶。桓宣武雖以才學遇之,然 以其誕率,非宏遠才,許而不用。郡人有得郡者,溫為 席送別,友亦被命。至尢遲晚,溫問之,答曰:「旦出門,於 中路逢一鬼,大捓揄云:『我祇見汝送人作郡,何以不 見人送汝作郡』?」遂慚悕卻回,不覺淹緩之罪。桓雖知 其滑稽,心頗媿焉。後以為襄陽太守。故宋景文公詩 云。數領郡章君莫笑,猶勝長被鬼捓。請幫助識別此字。 李濟翁《資暇集》云:「『新官併宿本署曰爆直』。僉作爆迸 之字,余嘗膺悶,莫究其端。近見惠郎中實云,合作武 豹字,言豹性潔,善服氣,雖雲雨霜霧,伏而不出,慮汙 其身。按《列女傳》云:『南山有文豹,霧雨七日不下食者, 欲以澤其毛衣而成其文章』。」《南華》亦云:「豹棲於山林, 伏於巖穴,靜也。」則併宿公署,雅是豹伏之義,宜作豹 直,固不疑也。余觀宋景文公有《和龐相公聞余儤直 見寄詩》一篇,乃用「儤」字。又《職林》云:「凡當直之法:自給 舍丞郎入者,三直無儤;自起居郎官入者,五直一儤; 御史補闕入者,七直兩儤。其餘雜入者,十直三儤。」亦 用儤字。按《玉篇》云:「儤,連直也。」字當作「儤」,非虎豹之豹。 《漢書》:張湯始為小吏,乾沒,與長安富賈田甲、魚翁叔 之屬交私。服虔曰:「乾沒,射成敗也。」如淳曰:「豫居物以 待之,得利曰乾,失利曰沒。」顏氏乾音干。《魏志》,傅嘏曰: 「豈敢傾根竭本,寄命洪流,自徼於乾沒乎?」晉潘岳與 賈謐為二十四友,其母數誚之曰:「爾當知足,而乾沒 不已乎?」裴松之注《魏志》曰:「服虔直以乾沒為射成敗, 而不說乾沒之義。」如淳以得利為乾,失利為沒,又不 可了。愚謂乾讀為乾燥之乾,蓋謂有所徼射,不計乾 燥之與沈沒而為之也。蘇鶚《演義》曰:「乾沒之說,如陸 沈之義。陸沈者,因陸沈之水也。」又曰:「陸地而沈,不待 在於水中也。乾沒者,言乾地而沒,不待沈於江湖也。 故謂之乾沒。」《隋書王劭贊》云:「乾沒營利,得不以道,頹 其家聲,良可歎息。」又隋蕭吉見上好徵祥之說,欲乾 沒自進,遂矯其跡為悅媚焉。又宋子京撰《劉待制墓 銘》云:「財用既積,官為簿受,而吏得傍緣乾沒。」又《葉府 君行狀》云:「民冒鹽榷,乾沒不悛。」

《後漢·薊子訓傳》云:「兒識父母,軒渠笑悅,欲往就之。」音 義無解釋。以意測之,蓋軒渠者,欲舉其身體以就父 母之狀。按《字說》:軒上下渠一直一曲,受眾小水,將達 而下溝也。軒渠之義如此。而東坡《書魯直草書後》云: 「他日黔安見之,當捧腹軒渠也。」恐引此軒渠,於義未 安。近世文土頌其人云「少而軒渠振發」,亦未為穩當。 唯《世說》載會稽王軒軒,如朝霞之欲舉,《唐史》乃用其語云:「神氣軒舉。」舒王《詩義》云:「僊僊軒舉」之狀,乃為盡 善。宋子京為皇從姪孫,撰石記云:「生二歲,軒渠有識 矣」,病劇而夭。又撰《王文公墓誌》云:「公即何夫人之子, 軒渠卓異,魯公曰:『是大吾門』。八歲終,二喪斬焉致毀。」 是真得《漢書》之意。

蘇鶚《演義》云:「今人以酒巡匝為啉尾,即再命其爵也。 云南朝有異國進貢藍牛,其尾長三丈。一云藍潁水, 其尾三丈。時人倣之,以為酒令。今兩盞從其簡也。此 皆非正。行酒巡匝,即重其盞,蓋慰勞其得酒在後也。」 又云:「啉者,貪也,謂處於座末,得酒最晚,腹癢於酒,既 得酒巡匝,更貪婪之,故曰啉尾。啉字從口,足明貪婪 之意。」此說近之。余觀宋景文公《守歲》詩云:「迎新送故 只如此,且盡燈前婪尾杯。」又云:「稍倦持螯手,猶殘婪 尾觴。」又東坡《寒食詩》云:「藍尾忽驚新火後」,注引樂天 《寒食詩》云:「三杯藍尾酒,一楪蓼牙餳。」乃用「藍」字,蓋「婪」、 「藍」一也。

元度《確論》云:「猗,倚也。若曰『猗嗟昌兮,猗重較兮,猗與 漆沮,猗與那與』,皆中有所倚而生歎也。至於『猗彼女 桑』,乃以謂采而薪之,則不可以言倚,而猗之義不通 矣。故《經義》以謂『承彼女桑而猗之,乃所以為倚,蓋詩 人所記,適其條桑之事而已』。」其論誠工,然說「猗重較 兮」,以猗為歎辭,恐於義未安。蓋亦不詳考舒王《經義》 而誤為之說也。《淇澳義》云:「猗,倚也,重較者所以為慎 固也。」猗自訓倚,而以為中有所倚而生歎,豈其誤歟? 《酉陽雜俎》云:「俗云摟羅,因天寶中進士,有東西堋,各 有聲勢,稍傖者多會於酒,摟食畢羅,故有此語。」予讀 梁元帝《風人辭》云:「城頭網雀,摟羅人首。」則知摟羅之 言,起已多時。一云:「城頭網張,雀摟羅會人著。」又蘇鶚 《演義》云:「摟羅,幹了之稱也。俗云:騾之大者曰摟騾。」騾、 羅聲相近,非也。又云:「婁敬甘羅」,亦非也。蓋摟者,攬也; 羅者,綰也。言人善幹辦於事者,遂謂之摟羅。摟字從 手旁作婁,《爾雅》云:「婁,聚也。」此說近之。然《南史顧歡傳》 云:「蹲夷之儀,婁羅之辯。」又《談苑》載朱貞白詩云:「太婁 羅」乃止用婁羅字。又《五代史劉銖傳》云。「諸君可謂婁 羅兒矣。」乃加人焉。

《漢書薛廣德傳》云:「溫雅有醞藉。」顏師古注云:「醞言如 醞釀也。藉言有所薦藉也。」又云:「寬博有餘也。醞,於問 切。藉,才夜切。」或用蘊字。而蘇鶚《演義》云:「蘊藉者,人雅 度之稱也。蘊者,蓄也。藉者,籍也。籍者,積也。言蓄美積 德之謂。」乃引《陸賈傳》云:「聲名籍甚。」謂積累聲名之多 也。或曰:「聲名藉甚,謂狼藉甚盛也。」蘇鶚解:「狼藉者,物」 雜亂之耳。狼謂豺狼也。籍者,藉也。言狼起臥游戲,多 藉其草,而草皆雜亂,遂成「狼籍」之名。藉為籍者,遂其 語順也。

《明道雜志》:舊說宋莒公通小學,好證人誤書,坐此招 怨。如李獻臣三子,名皆從累字:長壽朋,次復圭,次徒 芻也。莒公曰:「『朋象鳳羽之形,非兩月也』。正此類甚多。」 又有以方回首類之曰:「不知回字直屈一畫耳,非兩 口也。」

王聖美嘗言:《經傳》中無「嬸」與「妗」字。考其說,「嬸」字乃世 母字二合呼也,「妗」字乃舅母字二合呼也。

《續明道雜志》:某元祐中記一日因朝罷復追班宣麻, 乃是楊王改封徐王制。時鄭宏中學士在班中,謂某 曰:「『『穆舊為楊府官僚,將往賀之,但以賀者與王名正 同音,故不欲也』。意甚不足』。某曰:『王名顥,不名賀也』。鄭 曰:『字雖不同,音正類耳』。蓋閩人顥賀同音耳。此事古 人亦時有之,韓退之作《方橋》詩云:『可居兼可過』,後乃」 云「方橋」如此作是。讀作為佐也。

《老學庵筆記》:東坡詩云:「大弨一弛何緣彀,已覺翻翻 不受檠。」《考工記》:「弓人寒奠體」註曰:「奠,讀為定,至冬膠 堅,內之檠中,定往來體。」《釋文》:「檠,音景。」《前漢·蘇武傳》:「武 能網紡繳,檠弓弩。」顏師古曰:「檠,謂輔正弓弩,音擎,又 巨京反。」東坡作平聲葉,蓋用《漢書》注也。

「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拾」,字書皆有之,「參、正是」三字, 或讀作七南反耳。「柒」字,晉、唐人書或作「漆」,亦取其同 音也。

白樂天詩云:「四十著緋軍司馬,男兒官職未蹉跎。一 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本朝太宗時,宋太素尚書自 翰苑謫鄜州行軍司馬,有詩云:「鄜州軍司馬,也好畫 為屏。」又云:「官為軍司馬,身是謫僊人。」蓋此音司字作 入聲讀。

四方之音有訛者,則一韻盡訛。如閩人訛「高」字,則謂 「高」為「歌」、謂「勞」為「羅。」秦人訛「青」字,則謂「青」為「萋」、謂「經」為 「稽。」蜀人訛「登」字,則一韻皆合口。吳人訛「魚」字,則一韻 皆開口。他倣此。中原惟洛陽得天地之中,語音最正, 然謂「絃」為「元」、謂「元」為「絃」、謂「犬」為遣、謂「遣」為「犬」之類,亦 自不少。

今人書某為厶,皆以為俗,從簡便,其實古某字也。《穀 梁桓二年》:「蔡侯、鄭伯會於鄧。」范甯注曰:「鄧,厶地。」陸德 明《釋文》曰:「不知其國,故云厶地,本又作某。」 世多言白樂天用相字,多從俗語,作思必切,如「為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然北人大抵以相字作入 聲,至今猶然,不獨樂天。老杜云「恰是春風相欺得,夜 來吹折數枝花」,亦從入聲讀,乃不失律。俗謂南人入 京師效北語,過相藍,輒讀其牓曰大廝國寺傳以為 笑。

廟諱同音,「署」字常恕反,「樹」字殊遇反,然皆諱避,則以 為一字也。《北史杜弼傳》:齊神武相魏時,相府法曹辛 子炎諮事,云取署字。子炎讀署為「樹」,神武怒其犯諱, 杖之。則「署」與樹音不同,當時雖武人亦知之,而今學 士大夫乃不能辨。方嘉祐、治平之間,朝士如宋次道、 蘇子容軰皆精於小學,亦不以為言,何也? 錢、王名其居曰握髮殿,《吳音》「握」「惡」相亂,錢塘人遂謂 其處曰:「此錢大王惡發殿也。」

王荊公父名蓋,故其所著《字說》無「蓋」字。蘇東坡祖名 序,故為人作序,皆用「敘」字,又以為未安,遂改作引,而 謂字序曰:《字說》。張芸叟父名蓋,故表中云:「此乃伏遇 皇帝陛下。」今人或效之,非也。

《老學庵續筆記》:《麻姑傳》:「王方平曰:『吾子不戲作狡獪 事』。」蓋古語謂戲為狡獪。《列異傳》云:「北地傳書小女折 茯作鼠以狡獪。」是也。今閩人謂之兒戲為狡頑,蓋本 於此。或以姦猾為狡獪,則失之。

吳會又當吳興、會稽兩郡,吾固已言之。偶讀《文選》魏 文帝詩云:「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南 行至「吳會」,連兩用「會」字為韻,昔人所無。後一韻為會 稽之會無疑焉。然設為會稽之會已久,雖名輩或承 誤用之。又《南史隱逸褚伯玉傳》:「齊高帝手詔吳、會二 郡,以禮迎遣。」

市井中有補治故銅鐵器者,謂之骨路,莫曉何義。《春 秋正義》曰:「《說文》云:『錮,塞也。鐵器穿穴者,鑄鐵以塞之, 使不漏,禁人使不得仕宦。其事亦似之,謂之禁錮』。」余 按:「骨路」正是「錮」字反語。

《漢書》酇侯音贊。今亳州酇縣。乃音才何反。而字書請幫助識別此字。 字亦才何反。云邑名。一作酇。而贊字部有酇字,亦云 邑名。按班固《十八侯銘》云:「文昌四友。」漢有蕭何,序功 第一,受封為酇。唐楊巨源《丹鳳樓宣赦上門下相公 詩》云:「請問漢家功第一,麒麟閣上識鄼侯。」是字二音, 顏注未必是也。

《後山談叢》:《爾雅》:「哉,始也。」注云:「《尚書》:『四月哉生魄』。《釋文》 云:『亦作裁』。」疏云:「『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為哉,始之哉也』。 《說文》:『才,草木之初生也』。」言之間也。當作才,非借也。 又按《集韻》:「繒一入色曰纔。」借作才,非是。

金陵人喜解字,習以為俗,曰:「同田為富,分貝為貧,大 坐為」請幫助識別此字。 《揮麈後錄》:治平初,詔改諸路馬步軍部署為總管,避 厚陵名也。考之前史,「總」字皆從手,合作揔字,非從絲 無疑。出於一時。稽考不審,沿襲至今,不可更矣。 《珩璜新論》:「《尚書》與尚食、尚公主同,而世俗相承以平 聲呼,誤矣。」見《張耳傳》注。朝請,音才性反,非請託之請 也。見《成帝紀》注。

李氏《刊誤》:「『按《禮記》,『昭,明也;穆,美也』。蓋光揚先祖之德, 著斯美號。至晉武帝,以其父名昭,改為韶音,歷代已 遠,豈宜為晉氏之諱而行於我唐哉?今請復為昭穆。 漢以火德有天下,後漢都洛陽,字旁有水,以水剋火, 故就隹隨,以魏、周、齊不遑寧處。文帝惡之,遂去走,單 書『隋』字。故今『洛』字有水有『隹』」,「隋』字有『走』無走。夫文字」 者,致理之本,豈以漢、隨兩朝不經之忌而可法哉?今 宜依古文,去「隹」書「走。」

近歲精用文字者,反以僅為遠近之近。僅者,纔也,纔 以身免,纔得中算。《爾雅》云:「謂我舅者曰甥。」近者皆去 男,空書生字,不原聖人之旨,徒欲異於經文。旁者,旁 求諸野,旁求儒雅,皆是本字。近日皆以旁為傍,始傳 胥生,近逼文史。繆者名與實爽曰繆。又繩愆糾繆,如 織紝紕繆。近者凡書繆字,悉皆從言,遂使紕繆廢而 不用。又五十年來,馬廄字皆書廄字,廄字從殳,廄字 從旡,經史且無此廄字。殳者戈戟之類,馬亦武事,故 曰廄庫。是以廄字從殳,若從旡,既失武字之義,薦字 經史並從廿,不單書廌此而不悟曷?曰:「文人 崖下放言,古語多不同,或各從其方言,亦有造字之 初,未備假借,用之後有正字,遂別出。如若字」訓順。未 有「順」字時,但言「若」,後有「順」字,故但言「順」,不言「若」「無」「無」 二義,而後人必妄分別。《爾雅》訓釋,最為近古。世言周 公作,妄矣。其間多是類《詩》中語,而取毛氏說為正。余 意此但漢人所作爾。

《避暑錄話》:孟子言「烏,是何言也。」烏蓋齊魯發語不然 之辭,至今用之作鼻音,亦通於汝潁。《漢書》記故人見 陳涉言夥,涉之為王,沈沈者夥,吳楚發語驚大之辭, 亦見於今。應劭亦禍音,非是。此脣音與「壞」相近,《公羊 記》州公如曹,以齊人語「過我」為化我,今齊人皆以過 為夬音。《歐陽文忠記》打音本謫耿切,而舉世訛為丁 雅切,不知今吳越俚人,正以相毆擊為謫耿音也。 世言遲久有待者曰宿留,自漢即有此語。二十八星謂之舍,亦謂之宿。宿者,止其所居也。留作去音,古一 字而分二義者,多以音別之。如自食為食,食人則音 伺;自飲為飲,飲人則音廕之類是也。蓋應留而留,則 為平音;應去而留,則為去音。逗遛亦同此義。

《左氏記》晉平公夢黃熊事,亦見《國語》,二本皆作「熊」字。 韋氏《國語注》遂以為熊羆之熊。杜預於《左氏》不言何 物。世多疑熊當如《爾雅》「鱉三足為能」之「能」,謂傳寫有 衍文。據陸德明《左氏釋文》直以為能字音奴來反,則 固已云爾。不知以意刪其文邪?或別有據也。余考古 文「熊」、「能」二字本通用,故「賢能」之「能」,字書以為獸名,堅 「中而彊力,則熊也。」是熊字或為能,能字或為熊,初未 嘗有別。熊羆之熊,能鱉之能,二物共一名,各隨其所 稱,則何必更論衍文,正當讀為「能」爾。宋莒公兄弟留 意小學,雖補注《國語》,略能辯之,以正韋氏之誤,然意 不盡徹,終不免改熊為「能」也。

《蠡海集》:竊嘗觀「心」字之為義,大有旨哉。其為象也,左 點以配木,右點以配金;在上之點微撓而尖銳,以配 火;在下則曲勾而撓起,以配水。此四行豈不親切乎? 又況蒼龍、白虎、朱雀、元武四神,各司其位,元武之神 二物,故在下之象為最多。腎亦二枚也,土寄其間,亦 水土同行之義歟。

《學齋呫嗶》:「先儒體用字,或以為出於近世,非也。『乾元 亨利貞』,注疏云:『天者,定體之名,乾者,體用之稱,言天 之體以健為用』。又『天行健』,注疏云:『天是體名,乾是用 名,健是其訓三者並見,最為詳悉』。」余謂「體」「用」字當本 諸此。

《屈原小招》句句用「只」字,蓋當時語助,晦菴《辯證》已摘 其中。

「陟降堂只」與《詩》「陟降庭止」同字義矣。然余又以 《詩》「母也天只」、「不諒人只」而又云「會言近止」、「征夫邇止」, 則《騷》《雅》「只」「止」同一字義明矣。

《嬾真子》:魯臧武仲名紇,孔子之父鄹人,紇乃叔梁紇 也。皆音恨發反,而世人多呼為核。有一小說,唐蕭穎 士輕薄,有同人誤呼武仲名,因曰:「汝紇字也不識。」或 以為瞎字也,不識,誤矣。

二十八宿。今《韻略》所呼與世俗所呼往往不同。《韻略》 宿音繡,亢音剛,氐音低,觜音訾,皆非也。何以言之?二 十八宿謂之二十八舍,又謂之二十八次。次也,舍也, 皆有止宿之意。乃音繡,此何理?《爾雅》云:「壽星,角亢也。」 注云:「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有高亢之義。」今乃音剛, 非也。《爾雅》:「天根氐也。」注云:「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 根,其義如《周禮》「四圭有邸」,《漢書》「諸侯上邸」之「邸」,音低 誤矣。西方白虎,而觜參為虎首,故有觜之義,音訾誤 矣。彼《韻略》不知,但欲異於俗,不知害於義也。學者當 如其字呼之。

《唐中興頌》云:「復復指期。」或云:「以復兩京,故曰復復」,非 也。此兩字出《漢書》。今按《匡衡傳》云:「所更或不可行,而 復復之。」注云:「下復扶目反。」又「何武為九卿時,奏言宜 置三公官,又與翟方進共奏罷刺史,更置甘州牧,後 皆復復故。」注云:「依其舊也。下復扶目反。」蓋上音服,下 音福,謂復如故也。《唐中興頌》宜亦如此讀也。

《前漢·百官表》,少府之屬官凡五十餘人,有遵官掌米 穀以奉至尊,然學者多疑遵字之義。僕考唐《百官志》, 導官令掌導擇米麥,凡九穀,皆隨精粗,考其耗損而 供。然漢「導」字下從寸,唐「導」字下從禾。今按《韻略》,瑞木 一莖六穗謂之𣜦,恐唐以瑞禾名官也。僕嘗以此問 舅氏,笑云:「此蓋讀司馬長卿《封禪書》誤耳。《書》云:『𣜦一 莖六穗于包』。」注云:「𣜦,擇也。一莖六穗,謂嘉禾之米也。」 後人誤以瑞禾為導,遂併官名失之,可一笑也。舅氏 張文林相茂實,端方不偶,卒於銓曹。

元城先生嘗論及漢高帝功臣曰:「屠狗販繒之徒,呼 繒字與餳相近。」後檢漢《灌嬰傳》注云:「帛之總名而已。」 今按《韻略》,繒,慈陵切。注云:「帛也。增,咨登切。」則世人以 繒為增,誠非也。《尚書》:「厥篚元纖縞。」注云:「元,黑繒也。縞, 白繒也。」《釋音》云:「似陵反。」《禮運》云:「瘞繒。」注云:「幣帛曰繒。」 《釋音》:似仍反。《左氏》:衛文公大帛之冠。注云:「大帛厚繒。」 繒,疾陵切。《晉書地理志》:「繒,才陵反。」以諸音義考之,當 以疾陵為正。

荊公《字說》解妙字云:「為少為女」為無妄。少女即不以 外傷內者也。人多以此言為質,殊不知此乃郭象語 也。《莊子》云:「綽約若處子。」注云:「處子不以外傷內。」公之 言蓋出於此。

俗諺云:「一絇絲能得幾時絡。」以喻小人之逐目前之 樂也。然絇字當作「緰」,《太元》經絡之次,五日蜘蛛之務, 不如蠶一緰之利。緰音七侯反,與絇同音。今以《太元》 證之,故絇當作「緰。」

古今之語,大都相同,但其字各別耳。古所謂阿堵者, 乃今所謂兀底也。王衍口不言錢,家人欲試之,以錢 遶床不能行,因曰:「去阿堵物。」謂口不言去卻錢,但云 去卻兀底爾,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蓋當時以手 指眼,謂在兀底中爾,後人遂以錢為阿堵物,眼為阿 堵中,皆非是。蓋此兩阿堵同一意也。然去有兩音,一丘據反,乃去來之去。世常從此音,非也,當作「口舉反」, 《韻略》云:「撤也。」然此義亦非也。蘇武掘鼠所去草實而 食之,乃鼠所藏者也。蓋衍之意,以謂此錢不當置於 此,當屏藏之於他處也。

山濤見王衍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兒?」「寧」作去聲,馨音 亨,今南人尚言之,猶言恁地也。前宋廢帝悖逆,太后 怒語侍者曰:「將刀來割我腹,那得生寧馨兒。」此兩「寧 馨」同為一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